护士用药必知的240个问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2:32:14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丹,郑剑玲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护士用药必知的240个问题

护士用药必知的240个问题试读:

前言

WHO阐述合理用药的标准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和正确的患者。其目的是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降低药源性损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了《护士用药必知的240个问题》一书,以期成为临床护士、见习护士和临床实习护生快速提高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的必备参考书、工具书和指导用书。《护士用药必知的240个问题》的编写参照了国家规定教材及卫生部的相关资料,从临床的药物管理、药物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编写成书。全书共240个问题,内容丰富,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利于记忆,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知识更新,以实用为宗旨。

由于水平有限,且编写时间仓促,特别是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快速发展,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错误之处,因此,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李丹 郑剑玲2011年9月

第一章 药物吸收及药品管理

1.什么是药物吸收?影响药物吸收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的吸收速率主要与给药途径、药物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及吸收环境有关。

2.药物的吸收过程有哪些?

答:(1)消化道吸收:①口服给药,药物可从胃肠道黏膜吸收,吸收的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②片剂舌下给药,药物溶解后经口腔黏膜吸收,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③栓剂或溶液直肠给药,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如水合氯醛灌肠。舌下、直肠给药,吸收面积虽小,但血流供应充足,药物吸收迅速,且避免或减少了首过消除。(2)注射部位吸收: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药物无吸收过程,可很快达到较高血药浓度。②肌内或皮下注射,药物先沿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3)皮肤黏膜吸收:完整的皮肤黏膜吸收能力差,脂溶性大的药物可通过皮肤角质层。外用药物主要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4)呼吸道吸收:气体、挥发性液体及气雾剂等,可从肺泡上皮细胞迅速吸收。在吸入给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粒径大小。

3.影响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1)药物的吸收: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①药物的剂型:水溶性制剂、油剂、混悬液、固体制剂。②药物分子大小:小分子易吸收。③药物的性质和解离度:脂溶性高、极性低的药物易吸收。④给药途径:静脉最快。(2)药物的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药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与血液循环、脏器的血容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关。(3)药物代谢:代谢主要器官是肝脏,影响肝脏的因素影响代谢。(4)药物排泄:肾脏、肺、胆道、汗腺、肠道,这些部位异常影响代谢。

4.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答:(1)口服给药。(2)注射给药:①皮内注射。②皮下注射。③肌内注射。④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⑤椎管注射。(3)吸入给药。(4)舌下、直肠内给药。(5)皮肤黏膜给药。

5.什么是首过消除?

答:是指某些药物在胃肠吸收时,经胃肠及肝细胞代谢酶的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例如,口服普萘洛尔约90%以上的药物被肝脏代谢,仅10%的给药量进入体循环。

6.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哪种吸收速度快?

答:肌内注射的吸收速度较皮下注射快,因为肌肉组织的血流量比皮下组织丰富。

7.口服给药时在胃内和小肠哪个部位吸收量更多?

答:口服给药时在小肠内吸收量更多。因为胃吸收表面积小且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短,所以许多药物在胃内吸收量较少;小肠是口服给药吸收的主要途径,因为肠黏膜吸收表面积大、肠蠕动快、肠壁血流量大等因素,从而有利于药物吸收。

8.常用药物依据给药途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答:①内服药:包括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酊剂和合剂等。②注射药:包括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和粉剂等。③外用药:包括软膏、擦剂、酊剂、洗剂、滴剂、粉剂、栓剂、涂膜剂等。④新型制剂:粘贴敷片、胰岛素泵、植入慢溶药片等。

9.影响药物疗效和代谢的机体因素有哪些?

答:①年龄与体重: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药物的用量与体重成正比;儿童与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②性别:有些药物在妇女的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则不能使用,或者在此期间影响药物的作用,用药时应适当注意。③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或同一剂量的药物,存在着反应差异性。④敏感性: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些患者对于某些药物特别敏感,甚至产生过敏反应等;而有的患者对某种药物特别能耐受。如儿童对药物敏感性高,女性对药物较男性敏感,老年对药物耐受性差,用药剂量酌减。⑤病理状态:解热镇痛药对发热患者有效,但对正常人并无降低体温的作用。肝肾功能不良者影响药物疗效。⑥营养状况与饮食:营养不良的患者对药物作用较敏感,对药物毒性反应的耐受能力也较差。而饮食对药物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依据影响药效的因素选择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⑦精神心理因素:患者情绪、对药物信赖程度、医护人员的语言和暗示等都能影响药物疗效。例如,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持积极态度,就会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⑧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患者服用多种药物会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服用或先后服用的药物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加强药效或减弱药效,减少不良反应或者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10.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应采用哪些相应的保管方法?

答:①对易挥发、易潮解或易风化的药物,应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碘酊、糖衣片等。②对易氧化和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瓶中,或放在黑纸遮光的纸盒内,放于阴凉处,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③对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剂和抗生素等,如抗毒血清、疫苗、胎盘球蛋白、青霉素皮试液等根据其性质和对贮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约20℃)处或冷藏于2~10℃处保存。④对有使用期限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等,应视有效期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⑤对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醇、乙醚、环氧乙烷等,应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并远离明火。

11.病房药品如何领取?

答:病房设药柜,备有一定数量的常用药,专人负责。每天由护士到中心药房领药。实现计算机联网的医院,可提高效率。贵重药物和剧毒、麻醉药凭医嘱领取,有固定数量,每天检查。

12.病房药品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1)护理人员要认真遵守医德规范及医院药品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病房内的常备药(包括口服药、注射用药、抢救用药)应有基数及交接班登记本,并设专人保管。(3)建立取、退药登记本,当日取、退药工作人员要在登记本上签字。取、退药登记本应保留6个月。取药时要用蓝(黑)色笔认真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住院号、床号、姓名及药品名称、剂型、数量和批号。取贵重药品,护士及药剂员双方要在处方上予以签字。(4)患者停药或改药后须退药时,要用红笔在退药簿上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住院号、床号、姓名及所退药品的名称、剂型、数量和批号。经与药局核实无误后方可退药。(5)每日常规用药药车由陪检员送回病房后,护理秘书要认真核对药品的种类、剂型、数量,做好登记,药车上锁。(6)公休日、节假日投药数量增加时要统一由专人放入药柜保管,做好登记,交接班清楚,上锁,并按日用量配发,保证患者用药。(7)各种药品、液体要标识清楚,管理有序,数量准确,液体按日期先后或按批号摆放。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分开存放并有醒目标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注意药品管理安全,注意药品的有效期,杜绝过期药品。(8)毒、麻、限剧药要按需保持一定基数,专柜存放,并双人双锁管理,每班严格交接并签字。使用时做好登记,余量双人销毁并签字。(9)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班有交接登记。(10)护士长要定期(每周一次)对各种药品进行检查,了解药品的管理使用情况,并签字。

13.如何保管病房药品?

答:(1)药柜放于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保持清洁。(2)分类放置(内服、外用、注射、新颖剂型),按有效期计划使用,剧毒、麻醉药加锁、交班。(3)药瓶有明显标签,内服蓝边标签,外用红边标签,剧毒麻醉药黑边标签。(4)药品有沉淀、浑浊、异味等停止使用。(5)根据性质不同分别保管:①受热易破坏的生物制剂、生化制剂,如疫苗、免疫球蛋白,冷藏温度要求在2~10℃。②遇光变质易氧化的药品,如维生素C、氨茶碱应装入有色瓶中,或放入黑纸遮光的盒中。③易挥发、易潮解或易风化药品,如乙醇、过氧乙酸要装瓶盖紧。④易燃易爆的药品,如乙醚、无水乙醇放于阴凉低温处,远离火源。⑤中药放于阴凉干燥处,芳香性药物放于密盖器皿中。⑥患者专用药单独放置,注明床号、姓名。

14.病房的药物保管分类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病房应有专人负责管理药物,各类药物要分别管理,分开存放。所有药物均应符合其贮存条件,如冷藏、冷冻、避光、密闭等;使用前应检查药物,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过期、变质、变色、浑浊、发霉、沉淀等均不能使用。具体包括:①麻醉药物、精神药物、毒性药物:设专用药柜加锁存放,进行交班管理。②急救药物:按基数量储备,使用后及时补充基数;按要求定期检查急救药物的品种、数量、有效期等,不常使用的药物按有效期及时更换。③贵重药物:认真清点、仔细核对,防止遗失。④高危药物: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药物等,高危药物存放应醒目标识,使用时认真核对,严防差错事故。⑤普通药物:按说明书的要求保存。

15.如何保存标注有“避光”、“阴凉处”、“密封”等的药物?

答:①避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②密闭:将容器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③密封:将容器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④熔封或严封: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并防止污染。⑤阴凉处:在温度不超过20℃处保存。⑥凉暗处:在避光、温度不超过20℃处保存。⑦冷处:在温度2~10℃处保存;生物制剂及部分化学药物的贮藏温度习惯规定为2~8℃。⑧常温:在温度10~30℃处保存。

16.给药原则是什么?

答:(1)按医嘱给药。(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①三查:操作前、中、后查。②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3)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正确给药的时间、方法;及时分发;作好解释;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了解过敏史,做过敏试验。(4)密切观察反应。

17.临床列为高危的药物有哪些?

答:高危药物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导致人体危害的药物。此类药物用药差错的后果是致命的。高危药物主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药物等。

18.哪些是病房药物保管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答:①剧毒药、麻药等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贮存、使用和登记。②急救药物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基数,不常使用的急救药物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失效,影响临床急救。③将外包装相近的药物混放在一起。④拆掉外包装的药物、散装口服药物等未标明其含量、有效期等信息,无药物使用说明书。⑤因储存不当,口服药出现了变色、潮解、霉变的现象。⑥需避光保存的药物未避光保存,如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应避光输注的药物输注时未采取避光措施:如硝普钠、尼莫地平注射液等,导致药物变性或药效降低。⑦易引起过敏的抗菌药物未按批号分开存放: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等。⑧需冷藏保存的生物制剂,使用后长时间室温放置,未放入冰箱冷藏,导致药效降低,如胰岛素制剂等;或需冷藏保存的药物错误地放到冰箱冷冻室。

19.临床哪些药物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答:①氯化钾注射液:为临床常用药物,该药禁忌静脉注射;输液过快或过量均导致严重后果,易引起心脏骤停。②多种用法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甲氨蝶呤等,不同疾病其用法和用量都有很大区别。③化疗药物:不同疾病其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很多不同。④交叉过敏的药物: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药物,易导致过敏反应。⑤复杂相互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环孢素、抗癫痫药物等。⑥儿童禁止使用的药物:包括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⑦孕妇禁止使用的药物:包括维A酸类、甲硝唑等。

20.药物出现哪些现象后不能继续使用?

答:药物如有沉淀、浑浊、异味、潮解、霉变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21.为什么超过有效期的药物不能使用?

答:药物的有效期是指药物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如果药物过了有效期,不仅药效降低,有些药物还会增加毒性,应被视为劣质药,不宜再用。

第二章 临床常用药物相关知识

22.护士应该关注药物说明书中的哪些内容?

答:①药物用法用量:该药每次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注射剂提供了药物所用溶剂、溶剂用量、稀释方法、给药速度、禁用溶剂、用药时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口服制剂则提供了用药时间、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食物对药物的影响、送服应使用的液体量等内容。②贮藏条件及有效期限。③药物相互作用:包括配伍禁忌内容,护士发现医嘱中潜在的配伍禁忌可及时提醒医生改正,避免发生配伍禁忌。④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用药期间和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⑤用物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法、用药过程中需检测的生理生化指标等内容。

23.如果不按时服药将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答:①如果延长服药间隔时间,使患者体内药物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例如,漏服或延长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既能影响疗效,又能产生细菌的耐药性。②如果缩短服药间隔时间,使患者体内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者引起药物的蓄积中毒,随意补服或下次倍量服用,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加大剂量服用抗高血压药可引起低血压反应;增加降血糖药物的服用剂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发生晕厥等,甚至威胁生命。

24.如何计算小儿用药剂量?

答:小儿用药时一定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或者根据小儿的体重、年龄和体表面积等计算小儿用药剂量,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都将会出现不良后果。

25.如果计算出的儿童用药剂量超过成人时怎么办?

答: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不能超过成人,如果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出的儿童用药剂量超过成人时,可遵医嘱按成人剂量用药。

26.镇静药和催眠药相同吗?

答:凡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仅能消除烦躁、恢复平静情绪的小剂量催眠药称为镇静药。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只是剂量不同,故统称为镇静催眠药。

27.镇静催眠药包括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苯二氮类(如地西泮、氯硝西泮、咪达唑仑等)、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及其他类药物(如水合氯醛等)。

28.苯二氮类药物镇静催眠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循环抑制轻。②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联合用药相互干扰少。③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停药后反跳现象较轻。④连续应用依赖性轻。⑤苯二氮类药物在镇静催眠上的应用已逐渐取代了巴比妥类。

29.哪些疾病禁忌使用巴比妥类药物?

答:严重肝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颅脑损伤等禁用。

30.水合氯醛的用药特点是什么?

答:①口服易吸收,治疗量催眠作用强而可靠,服后15min起效,维持6~8h,不缩短快速动眼睡眠时相(REMS),无后遗效应。②大剂量可用于抗惊厥。③久服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④对胃有刺激性,须稀释后口服或灌肠使用。

31.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相同吗?

答:①镇痛药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因其反复应用容易产生依赖性,故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镇痛药分为阿片类生物碱和人工合成品两类。②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32.常见镇痛药有哪些?

答:①阿片样镇痛药:吗啡、可待因等。②人工合成类镇痛药: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布桂嗪(强痛定)、美沙酮等。

33.哪些疾病禁忌使用吗啡?

答: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颅脑损伤、严重肝功能减退、临产妇和哺乳妇禁用。

34.可待因的用法、药效及用途有哪些?

答:①口服,可待因(甲基吗啡)口服易吸收,大部分在肝内代谢,约1/10的可待因脱甲基后转变为吗啡。②可待因的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持续时间相似。镇静作用不明显,欣快感与依赖性弱于吗啡。镇咳剂量,抑制呼吸的作用很弱。③临床用于严重干咳及中等疼痛的镇痛,久用可产生依赖性。

35.哌替啶的临床用途有哪些?

答:①急性剧痛:对内脏器官的绞痛仍需与解痉药合用。由于依赖性较轻,在镇痛上的应用几乎取代了吗啡。②心源性哮喘:可替代吗啡。③麻醉辅助用药:比吗啡更为常用。④组成冬眠合剂:包括冬眠Ⅰ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冬眠Ⅳ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乙酰丙嗪20mg)。

36.芬太尼及布桂嗪的镇痛作用与吗啡有何不同?

答:①芬太尼的镇痛效价强度约为吗啡的100倍,即芬太尼0.1mg与吗啡10mg的镇痛效力相似,依赖性低于吗啡和哌替啶。②布桂嗪的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3,用于各种疼痛,但对内脏绞痛效果差,部分患者可产生依赖性。

37.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分哪几类?其代表药物有哪些?

答:①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来比林等。②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③吡唑酮类:保泰松。④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38.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作用及用途有哪些?

答:(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感冒发热及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和痛经等慢性钝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急性风湿热患者用药后24~48h即可退热,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红细胞沉降速度减慢。(2)抑制血栓形成: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剂量、组织敏感性有关,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性疾病必须使用小剂量,可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死率;大剂量(大于300mg)时使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可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3)其他:促进尿酸排泄,治疗痛风;降低胆道pH,治疗胆道蛔虫病。

39.哪些高血压患者需要用降压药治疗?

答:①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患者。③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40.使用降压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宜将血压降至过低,应缓降为宜,以避免引起或加重心、脑、肾供血不足。年轻人血压可控制在120/80mmHg~130/80mmHg,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2)从小剂量开始而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巩固疗效。(3)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增强药物协同作用,减少每一种药物剂量,抵消副作用,提高疗效。联合用药原则为当一种首选药物未能满意降压时,应更换另一种药物或加用第二种药物。(4)指导患者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强调“终身治疗、保护靶器官、平稳降压、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的用药原则。

41.降压药物的种类有哪些?代表药物是什么?有何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答: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详见表1。

42.常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哪些?

答: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地尔硫缓释剂,尼群地平。目前临床多应用长效或缓释型制剂,如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

43.常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有哪些?

答:常用药物有氯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和坎地沙坦等。该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干咳。

44.硝普钠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本药属于硝基扩张血管药,能松弛小动脉(阻力血管)和小静脉(容量血管)平滑肌,降低动脉血压,减少心脏前后负荷。具有快、强、短的作用特点。静脉滴注1min起效,迅速降压,停止滴注5min血压回升,故可通过调节滴数来控制降压水平。

45.洋地黄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迷走神经系统有直接兴奋作用,减缓心率,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

46.常用洋地黄制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有哪些?

答:(1)地高辛:目前多使用维持量的给药方法,即0.25mg每日1次,连续口服相同剂量7d后,血浆浓度可达有效稳态,能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的维持治疗。(2)毛花苷丙(西地兰):稀释静脉注射后10min起效,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者。(3)毒毛花苷K:稀释静脉注射后5min起效,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者。

47.使用洋地黄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①洋地黄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易发生过量而中毒,应按时、按医嘱剂量给药。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如冠心病、低钾血症、高钙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须谨慎应用,加强观察。③注意不要与奎尼丁、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钙剂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④静脉给药时,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5min,边推边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⑤给药前后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色视等,听心率、心律,测脉搏。

48.哪些变化提示出现了洋地黄药物中毒?

答:在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以下变化提示中毒:①前无后有:服药前无上述洋地黄毒性反应,服药后有。②节律变化:心律从规则变不规则或从不规则突然变规则,心率过快或过慢等。③辅助检查异常: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洋地黄浓度异常增高。

49.洋地黄药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答:①早期诊断、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②补充钾盐,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停用排钾利尿剂。③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者用阿托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心源性晕厥时,宜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50.常用洋地黄药物的给药途径、作用时间及剂量是什么?

答:详见表2。

51.抗心绞痛药主要有哪几类?常用药物是什么?

答:①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②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③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尔硫等。

52.为什么抗心绞痛患者常用硝酸酯类药物?

答:因为硝酸酯类药物作用快、疗效高。这类药物除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53.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应注意什么?

答:①应注意滴速,防止发生低血压,嘱患者及家属不要擅自调节滴速。②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用药后可有头胀痛、头昏、面红、心悸等症状,不影响治疗,消除其顾虑;告知偶有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故含药后不要迅速站立,首次用药时应平卧片刻。

5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疗法的目的是什么?常用药物有哪些?

答:(1)为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尽早采用溶栓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一般在起病6h内使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脉内的血栓。(2)常用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新型溶栓剂有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55.应用溶栓疗法前应注意什么?

答:①溶栓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年过70岁、青光眼等溶栓禁忌证。②配合做好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等检查。③用链激酶者需先做皮试。

56.使用溶栓药物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①溶栓过程中应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②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有无皮肤黏膜和内脏的出血及低血压等副反应。

57.使用溶栓药物后应注意什么?

答: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复查凝血时间,询问患者胸痛有无缓解。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以下状况间接判断血栓是否溶解: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②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

58.常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有哪些?代表药是什么?

答: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应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来防治AS则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常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有:(1)调血脂药: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最强的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常用的有: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②胆汁酸结合树脂: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等。③贝特类: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等。④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2)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维生素E。(3)多烯脂肪酸类:①n-3型多烯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②n-6型多烯脂肪酸:月见草油、亚油酸。(4)天然类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A等。

59.为什么利尿剂有降压作用?

答:利尿剂能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减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其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w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

60.常用利尿剂有哪些?

答:常用药物有:①排钾利尿剂,如噻嗪类:氢氯噻嗪。②袢利尿剂,如呋塞米。③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螺内酯。

61.脱水剂的作用和特点有哪些?

答:脱水剂又称渗透性利尿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依其物理学性质来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当其通过肾脏时,能增加水和部分离子的排出,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特点是:①静脉注射后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②易经肾小球滤过。③不易被肾小球重吸收。④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62.甘露醇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①脑水肿:甘露醇是目前降低颅内压安全而有效的首选药,用于脑外伤、脑瘤及脑组织缺氧等引起的水肿。②青光眼:降低青光眼病患者的房水量及眼内压,短期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及患者术前降低眼压。③预防急性肾衰竭:在少尿时,通过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可减轻肾间质水肿。同时渗透性利尿效应可维持足够的尿量,稀释肾小管内的有害物质,从而保护肾小管免于坏死。④改善急性肾衰竭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肾衰伴有低血压者有较好疗效。

63.使用甘露醇时应注意什么?

答:①静脉注射切勿漏出血管外,否则可致局部组织肿胀甚至坏死。一旦外漏应及时热敷。②气温较低时,易析出结晶,可用热水浴(80℃)加温,振摇溶解后使用。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

64.临床常用的平喘药物有哪些?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详见表3。

65.茶碱类药物具有哪些作用?

答: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茶碱对气道平滑肌有较强的直接松弛作用,但强度不及β受体激动剂。②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出量增2加,低剂量一般不加快心率。③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呈现利尿作用。④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

66.镇咳药的种类有哪些?常用药物是什么?

答:镇咳药根据作用部位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1)中枢性镇咳药又分为依赖性(或麻醉性)和非依赖性(或非麻醉性)两类。依赖性中枢镇咳药为可待因;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为右美沙芬、喷托维林。(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苯佐那酯。

67.祛痰药的种类有哪些?常用药物是什么?

答:按作用机制不同,祛痰药分为黏液分泌促进药和黏痰溶解药两大类。(1)黏液分泌促进药按作用机制分两类:①恶心性祛痰药:代表药有氯化铵、碘化钾等。②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有安息香酊、桉叶油等。(2)黏痰溶解药按作用机制分为四类:①黏蛋白纤维素分解剂:溴己新、氨溴索等。②二硫键裂解剂: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③蛋白分解酶类制剂: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④表面活性剂:泰洛沙伯。

68.抗结核病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有哪些?

答:(1)抗结核病药可分为一线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等,其特点是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较易接受,绝大多数结核患者服药后可痊愈。然而,若结核杆菌对上述药物产生耐药,或者机体发生严重疾病,需要转用二线药: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2)抗结核药物根据来源分为抗结核抗生素和合成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合成抗结核药物主要包括: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等。

69.抗结核病药的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

答:①早期用药。②联合用药。③规律用药。④全程督导。

70.治疗消化性溃疡应选择哪些药物?

答:由于消化性溃疡自然病程长,复发率高,坚持正确合理的服药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主要有降低胃酸药物、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药物和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三大类。

71.降低抑制胃酸药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代表药物是什么?

答: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抗酸剂和抑制胃酸分泌药两类。(1)抗酸剂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缓解疼痛,如碳酸氢钠、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凝胶等,此类药物需大量多次应用,故不作为常规用药,只作为加强止痛的辅助治疗。(2)抑制胃酸分泌药主要有两类:①组胺H2受体拮抗剂(H2RA):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②质子泵抑制剂(PPI):质子泵是H——K+-ATP酶,可驱动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而质子泵抑制剂明显减少此类交换,从而抑制酸的分泌。临床上常用于难治性和顽固性溃疡的治疗。代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

72.保护胃黏膜药物有哪些?

答:(1)枸橼酸铋钾(CBS):通过保护黏液、隔离溃疡、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产生疗效。(2)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中形成糊状黏稠物,附着于溃疡面,阻止胃酸侵袭溃疡表面,有利于溃疡修复。宜在每次进餐前1h口服,不宜与含有胃蛋白酶的多酶片合用,连服4~6w为一个疗程。(3)前列腺素E:此类药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加强胃黏膜的防卫能力。主要应用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服用者。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制剂是米索前列醇。临床上不列为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治疗药物。(4)其他: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胃黏膜保护药物还有表皮生长因子、生长抑素等。

73.什么是三联疗法?

答: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和由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多采用根除HP的三联疗法,效果较好。治疗方案为抑制胃酸分泌药加抗菌药物或起协同作用的胶体铋剂联合应用。例如,选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或一种胶体铋剂(枸橼酸铋钾)加上两种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74.抗过敏药包括哪几类?

答:抗过敏药又称抗变态反应药,系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组胺受体阻滞剂(H受体阻滞剂)、钙盐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等。175.常用的H受体阻滞剂有哪些?1

答:抗组胺药中的H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Ⅰ型变态反应的主1要药物。常用的有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布克利嗪、赛庚啶、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等。它们的抗组胺作用基本一致,但中枢作用及其他作用各药之间有所差别。76.H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有哪些?1

答:(1)变态反应性疾病:①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以释放组胺为主的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效果良好。②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有止痒效果。③对药疹及接触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有止痒效果。④支气管哮喘因有其他活性物质参与,故疗效差。⑤对过敏性休克几乎无效。(2)晕动病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克利嗪对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性呕吐等有良好抗晕止吐效果。预防晕动病应在乘车、船前15~30 min服用。(3)失眠:选用对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异丙嗪、苯海拉明。对变态反应引起的失眠尤为适用。77.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什么?为什么?

答:肾上腺素(AD)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因为肾上腺素通过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消除黏膜水肿,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性物质的释放,从而迅速而有效地缓解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迅速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危急病例亦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78.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和种类有哪些?

答:(1)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SUs):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SUs有多种,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氯磺丙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格列喹860酮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按治疗需要数天增加剂量1次,或改为早、晚餐前两次服药,直至病情取得良好控制。年老者宜用短、中效药物,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2)非磺酰脲类: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药物刺激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是依赖血糖的水平(当血糖在3~10mmol/L时才有刺激作用)。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3)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可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它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线药物。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甲福明)。(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79.胰岛素制剂有哪些类型?

答:按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短)效、中效和长(慢)效三类(表4)。此外尚有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使用时预先装满胰岛素的笔芯,不必抽吸和混合胰岛素。胰岛素笔可以用短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使用方便,便于携带。80.使用胰岛素治疗应注意什么?

答:(1)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变化。(2)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0.5h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h皮下注射。(3)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4)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5)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荨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罕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脱敏疗法等,严重过敏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81.常用抗甲状腺药物有哪些?

答: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通过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而达到治疗目的的。(1)常用药物:硫脲类和咪唑类,硫脲类包括甲硫氧嘧啶(MTU)和丙硫氧嘧啶(PTU);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MM,他巴唑)和卡比马唑(CMZ,甲亢平)。(2)药物治疗分为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剂量依据病情轻重决定,症状缓解或T、T恢复正常后可以减量,2~4w减量一次;34症状完全消除、体征明显好转再减至维持量,维持时间为1.5~2年。82.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哪几类?

答: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三类:①糖皮质激素:代表药为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②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③性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83.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过敏性疾病。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④严重急性感染。⑤治疗炎症防止某些后遗症。⑥抗休克治疗。⑦血液病。⑧局部应用。⑨某些肿瘤。84.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首选药物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因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能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与释放,改善肾小球的通透性,减少或消除尿蛋白,故为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2)应用激素应注意:①起始用量要足。②撤减药时要慢。③维持用药要久,以最小有效剂量为维持量,再服0.5~1年或更久。④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可擅自加量、减量或停药,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者可出现水钠潴留、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精神兴奋性增高、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继发感染、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如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85.常用的抗生素有哪几类?常用药物是什么?

答: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②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③林可霉素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④万古霉素类,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⑤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⑥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⑦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等。⑧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硝基呋喃类,包括呋喃唑酮(痢特灵)等;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等。⑨抗真菌药:抗真菌抗生素,包括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唑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酮康唑等;其他抗真菌药,包括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⑩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阿昔洛韦等。86.青霉素类药物的分类及天然青霉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1)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等)。(2)天然青霉素的临床应用:①用于治疗各种敏感的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及螺旋体所引起的感染,青霉素均为首选药。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咽炎等;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中耳炎等。②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尽管属于低、中度敏感,但加大用药剂量或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可提高疗效,故青霉素仍是主要治疗药物。③用于淋球菌所致的生殖道淋病。④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疖、痈、败血症等。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⑥也可用于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的治疗。⑦还可用于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产气荚膜杆菌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但必须与抗毒血清合用。87.什么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哪些药物?

答: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其本身没有或仅有很弱的抗菌活性,但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可发挥抑酶增效作用,使后者作用增强。本类药物包括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88.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

答:根据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同品种研制时间的先后、抗菌谱、抗菌作用强度、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肾脏毒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分为四代:①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有头孢噻吩、头孢唑咪等,口服药物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②第二代头孢菌素:注射包括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药物有头孢克洛等。③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包括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口服包括头孢克肟等。④第四代头孢菌素:均为注射,包括头孢吡肟等。89.红霉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红霉素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耐药和过敏者的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可作为白喉杆菌带菌者、支原体肺炎、弯曲菌肠炎、军团菌病、百日咳及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的首选药。还可替代青霉素治疗炭疽、气性坏疽、放线菌病及梅毒等。90.什么是解毒药?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答:(1)解毒药是一类能直接对抗毒物或解除毒物所致毒性反应的药物。(2)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是:①清除毒物。②固定毒物。③排泄毒物。④对症治疗。⑤应用特异性解毒药。91.有机磷中毒的常用解毒药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答:有机磷中毒的解毒药包括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1)阿托品:可迅速解除有机磷中毒的M样症状(呕吐、呼吸困难、流涎、大小便失禁、缩瞳等);阿托品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用药,当达到阿托品化后再减量维持。(2)氯解磷定:能迅速解除N样症状,消除肌束颤动。但对M样症状效果差,故应与阿托品同时应用。氯解磷定应尽早给药、首剂足量、重复给药,疗程延长至各种中毒症状消失,病情稳定48h后停药。92.阿托品化的指征有哪些?

答:阿托品化的指征是瞳孔散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呼吸困难缓解、轻度躁动不安及肺湿啰音显著减少或消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