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06:03:13

点击下载

作者:文若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史记故事

史记故事试读:

前言

《史记》是我国汉代伟大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史记》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一系列故事塑造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迁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客观态度记述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荡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史记》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总结,也是后人了解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无怪乎鲁迅先生感叹《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以史为鉴可以知千秋盛衰兴替,《史记》之所以为后人所重,不仅因为它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因为它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划时代的文学巨著。为了再现历史,《史记》中的很多传记是用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蔺相如完璧归赵、孙膑教田忌赛马、荆轲刺秦王等,此外,对于《史记》中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神情毕露,如当时之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这些意味着《史记》总结历史、记载历史,同时通过大量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和推究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人们得以在阅读中思考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困境,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同样有着无尽的启发。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史记》原本精彩的语言给当代人造成了阅读障碍,加之篇幅浩繁,影响了普通读者对这座巨大宝库的开掘。

鉴此,我们推出这部《史记故事》,遴选《史记》的

本纪

、世家、列传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精华篇章,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将其进行精准的译白,用通俗而不失文采的语言诠释历史,精彩扼要地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本纪是《史记》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本纪实质上是全书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挚领的作用。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而《史记》中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策士、隐士、说客、刺客、游侠、医士、占卜者、俳优等社会各个阶层。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前一类列传有《伯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儒林列传》等;后一类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等。列传对本纪起了充实和具体化的作用。本书试图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史记》,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此外,本书还精选了200多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与文字互为补充和解释,力求精确、经典。精确是指对文物、遗迹、人像等图片的选用和说明准确无误,经典指各个故事都选取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图片。文图对应,将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本纪本纪是《史记》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本纪实质上是全书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挚领的作用。

五帝本纪

华夏始祖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是少典的儿子,名字叫轩辕。轩辕出生刚两个多月就会说话。小时候他就才思敏捷,口才出众,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大以后,轩辕更是做事果断,聪慧过人。20岁的时候,他已经见多识广,能明辨是非了。

轩辕生活的时代,正是神农氏统治的衰落时期。当时,四方诸侯们相互争斗,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征服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不得不动用武力,讨伐那些不驯服的诸侯,而且每次都能打败他们。于是,诸侯们都跑来归服他。但是在危害百姓的诸侯中,蚩尤拥有十分强大的武力,短时间内还没有谁能降服他们。

当时,炎帝想利用自己势力欺凌诸侯。四方诸侯便带着民众来投靠轩辕。轩辕实行宽厚仁爱的政策,一边给归附的人和百姓规划土地,教导他们根据土地的情况,适时播种五谷,让人们安居乐业;一边整顿军队,习练武艺,去和炎帝作战。经过几番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炎帝。

凶暴的蚩尤不服从轩辕的命令,兴兵作乱,轩辕下定决心整治他。他命令各地诸侯各率军队,汇合起来,组成联军,和蚩尤在涿鹿的荒野上展开大战。双方都集中了全部兵力,经过长时期的对峙和激烈的战斗,轩辕的军队最终擒获并杀死了蚩尤。

战争之后,天下平定。各方诸侯都前来归顺轩辕,一致拥戴他为盟主。轩辕代替了神农氏,统治天下,这就是黄帝。黄帝登基后,天下只要有不顺从的势力作乱,他就亲自率兵前往征讨。他经常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开山造路,没有过上一天安逸的日子。

在来来往往的征战和巡视中,黄帝往东到达过海滨,登上过泰山和丸山。向西到达崆峒,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了长江流域,登上过熊山和湘山。在北方击败并驱逐了少数民族荤粥,到达釜山并在那里与几个部落的首领会盟订约。他常年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从来没有固定的住所,经常简单地搭起一个帐篷来歇息,四周安排军队守卫。黄帝像

在治理国家方面,黄帝所设的官职都用云、瑞来命名,军队也称为“云师”。他设立左右大监,负责监察万国。各国之间都友好和睦,所以每逢封官晋爵、祭祀神灵的时候,各方诸侯都来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黄帝得到了象征权力的宝鼎后,制定历法来预知节气日辰;选任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来治理百姓;利用天地四时的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制定生老病死的礼仪制度,总结国家兴旺衰败的经验教训。他遵循时令节气,教导百姓适时地播种各种农作物,驯化各类鸟兽鱼虫;告诉民众要勤劳节俭,利用大自然的时候要有节制,懂得爱惜江湖山林和土地;狩猎也都要按季节进行,不允许过度捕杀。由于黄帝推行英明仁慈的政策,在他统治的多年中,大多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

黄帝的正妃嫘祖,是西陵部落的女子。她为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黄帝去世后,安葬在桥山,昌意的儿子高阳即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性格沉静而且很有智谋,心胸豁达又明白事理。他继承黄帝家族的优良传统,不辞辛劳地造福天下百姓。他让土地充分地发挥作用,多生产粮食谷物,一切行动都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他制定尊卑的仪礼,教化民众,并诚心诚意地举行祭祀活动。所以他在位的时候,统治的地区非常广大,凡是日月之光能够照得到的地方,百姓就都自愿地归顺他。

颛顼十分喜欢音乐。他曾命令大臣飞龙模仿风的声音,创作了一首叫《承云》的乐曲,奉献给祖父黄帝,受到黄帝的赞许。他还让飞龙铸造了一口声音洪亮的大钟,悠扬的钟声能够传到千里之外。因为颛顼热爱人民,推行德政,所以国家呈现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颛顼逝世后,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他就是帝喾。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挚,一个是放勋。帝喾死后,挚继位。挚发现自己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就把帝位让给了弟弟放勋,放勋就是唐尧。圣明的唐尧

唐尧天资聪慧,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他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每个人,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他是继炎帝、黄帝后的又一个很有威望的首领。尧帝像

尧在位时,勤勤恳恳地为人们办事,认认真真地治理国家。他身为天下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从不奢侈浪费,他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粗粮淡饭,穿的是粗布衣服,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只是披一张鹿皮来抵御风寒。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对他说:“您是我们的首领,吃、穿、住都应是最好的,你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啊!”尧笑着摇了摇头,回答说:“我之所以这样,就是想让你们都吃饱穿暖,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我的国家里,哪怕有一个人挨饿受冻,也是我尧的无能啊!你们是我心爱的臣民,我怎么忍心看着你们受苦,我自己去享乐呢?”听了这些话,人们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因此更加信任他,敬仰他。

尧善于招贤纳才,并给他们分配合适的职务,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他的手下拥有很多有能力又负责任的名臣。他们为国家的发展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他任命羲氏、和氏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并制定出相应的历法。羲氏、和氏把一年定为366天,分为春夏秋冬4个季节,还设置闰月来调整各年的四时,然后将每年的节气时令告诉人们,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循环规律,安排生产和生活。由于用人得力,措施得当,各项事业都兴旺发达起来,全国上下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尧出身尊贵,却从来都不轻视别人。虽然身为至高无上的首领,做事从不独断专行。他经常召开部落会议,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共同商讨治理国家的最好办法。尧在位70年后,在一次部落会议上,他问众大臣:“在你们的心目中,谁能统领百官,辅佐我治理国家呢?”大家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舜既孝顺又有才干,是最合适的人选。舜的父亲是瞎子,品质十分恶劣,他娶后妻生子之后,就想除掉舜。舜不但不怨恨他,还特别孝顺老人,疼爱弟弟,劝说他们走正路。那时的舜虽说还没成家,却早已美名远扬了。尧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舜,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以观察他内在的德行,随后又派了9名随行,观察他的外在表现和办事能力。

舜很有修养。结婚后,他没有因为妻子是帝王的女儿就百般骄纵,而是让她们赡养老人,照顾弟弟,讲究妇人之道。那9名随行也都很忠实地为他做事,对他毕恭毕敬。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他担任司徒的职务,来协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邻里等关系。在舜的引导下,很多家庭都和和美美,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尧十分高兴,开始让他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他把各种事都处理得很合适,并且做事很有秩序;不但工作做得好,而且表现得很有威严,所有的人对他都很恭敬。尧还派舜到河流沼泽密布的深山老林里去,即便遇到狂风暴雨,舜也不会迷失道路,耽误事情。此时尧确信舜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就打算有朝一日把帝位交给他。

尧一天一天地老了,他按照惯例召开部落会议,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大家既不想深受爱戴的尧退位,又担心他的身体,不忍心让他继续为国事操劳,就极力推举他的儿子丹朱继承首领的位置。尧知道丹朱无才无德,没有管理国家的才干,不想把权力交给他,就对大臣们说:“把帝位交给一个有才能的人,那么天下人就都能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一个人受到损害;要是把大权交给丹朱,那么天下人就会受到损害。我怎能因为我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天下人的利益呢?”于是他把首领之位交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这就是被后人传为佳话的“尧舜禅让”。

舜帝继位28年后,尧去世了,百姓们都特别伤心,就像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去世了一样,给他守孝3年。在这3年之中,全国各地都没有表演过歌舞、演奏过音乐,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和怀念他们心中圣明的首领。贤德的虞舜

虞舜本是颛顼帝的后代,但从颛顼的儿子一直到舜的父亲,几代人都没有做过什么显赫的官职,都是普通的平民。

舜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而且品行不端。瞽叟续娶了后妻,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象。象生来性情孤傲,盛气凌人,再加上有父母的娇纵,根本不把哥哥放在眼里,总欺侮他。舜一点也不生气,依然爱护着弟弟。瞽叟偏爱后妻和她所生的儿子,不但对舜不闻不问,还非打即骂,哪怕是犯了一个小错误,也会狠狠地惩罚他。心肠狠毒的后母也总想找机会杀了他。憨厚的舜一点都不记恨他们,还心甘情愿地侍候他们,孝敬他们,一点都不怠慢。在这个家庭里,他没有一点点的地位,也得不到一丝的温暖。

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一个人来到历山脚下,盖了一间茅草屋,开垦了一片荒地,种起了田。因为他的勤劳能干,每年收获的粮食都吃不完,于是他就把自己多余的粮食拿出来接济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们,人们都十分感激他。赶上了荒年,他听别人说,家里因为没人干活都断顿了,就趁着夜晚回家,把米悄悄地放在大门口,然后躲在旁边。看着家里人把米拿进去,他才笑着跑回茅草屋。时间长了,他的事情被人发现并传扬开来,人们被他真诚的孝心打动了。在他的感召下,那些曾经为地界而争斗的人们,都不再计较,都能和睦相处了。后来,舜又去雷池捕鱼,渔场的渔民也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彬彬有礼,互相谦让。舜走到哪里,哪里的人们都喜欢他,他所居住过的地方,一年之内,就会发展成为一个村落,两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个繁荣的小镇。刚刚20岁的舜,孝顺贤德的美名就传遍了四面八方。舜30岁的时候,恰逢尧帝在天下寻找贤人志士做自己的接班人,四方诸侯都推荐舜。尧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又赏给他大批的粮食、琴、布匹和牛羊。父亲瞽叟听说了这件事,就想杀掉舜,霸占他的财产。瞽叟假装让舜回家帮他修粮仓,就在舜爬上粮仓顶的时候,瞽叟在下面点燃了粮仓。惊慌失措的舜手持两个斗笠,纵身从房上跳下来,逃出火海。瞽叟的毒计未能得逞,还是不罢休,他又让舜帮他挖井,当舜在井的深处挖掘的时候,瞽叟和象突然用力往井里填土,想把他埋在里面。幸亏在挖井的时候,舜多了个心眼,在旁边偷偷地挖了一条暗道,才得以死里逃生。尧舜禅位图

此时的瞽叟和象以为舜已经死了,急着跑去抢夺舜的财产。象说:“这个办法可是我想出来的,所以他的两个妻子应该属于我,还有这把琴,也是我的。那些牛啊、羊啊、粮仓什么的,就归你们俩!”瞽叟不同意:“要是没有我去说让他回来,他会去挖井吗?”象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过身拿起琴,摇摇晃晃地弹了起来。正当他们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时,舜走进了院子。象吃惊地张大了嘴,手中的琴“咣当”一下就掉在了地上,他看了看父亲,又慢慢地挪到母亲的身后,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还以为你遭遇不测了,正在为你伤心难过呢!”舜看了看父亲,父亲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舜没有揭穿他们,反而说:“没事了,你们想要什么东西,尽管拿去好了!”从此以后,舜再没提起过此事,还是和原来一样孝敬二老,照顾弟弟,而且看护得更加细心周到。在他的感化下,他的父母和弟弟都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路。

后来,孝顺又有才干的舜被选为首领。他在位时,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他召集社会上由名望的人的后代,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发挥他们的特长。果然,这些人不但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成功地教化了民众,使中原的各个部族之间都相安无事,边远地区的部族也都向往中原,愿意遵从舜的领导。然后他又把缺乏道德、祸害民众的家族发配到偏僻边远的地区,让他们去治理那些更加邪恶的人,这样一来,全国几乎就没有恶人了。

舜又召集四方诸侯,商量如何任用在尧时代曾为国效力的大臣,舜问:“在他们这些人里面,谁能够统领百官,辅佐我把尧帝的事业发扬光大呢?”大家都说非禹不可,于是舜就派他去治理水患。随后,他给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分配合适的职位,并且,每3年考察一次政绩,根据3次考察的结果决定官位的升降。

舜任命皋陶做掌管监狱的官,执行各种刑罚,因为他执法严正公平,百姓们都很顺从;伯益主管天、地、人三事的礼仪,全国人民表现谦让,相互之间都很和睦;典乐官夔用诗歌舞蹈教导人们,陶冶人们的情操,使神与人达到和谐。禹的功劳最大,他开凿了九座大山,又修通了道路,疏通了九处湖泊,筑好了堤防,引导了九条河流,划定了九州方界,让九州的君长都按照相应的职分来向舜帝进贡物产。这样一来,广阔的国土乃至遥远的荒凉地区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禹为了歌颂舜的英明,创作了一首名字叫《九韶》的乐曲。这首曲子十分悦耳,引来了四方的珍奇异鸟,人们也都被美妙的声音所陶醉。

后来,舜在去南方巡回视察的时候,在苍梧的郊野中去世。人们把他安葬在长江南部的九嶷山,也就是零陵。舜在生前就安排禹来做他的继承人,舜去世后,禹也像舜为尧守丧一样为舜守孝3年。后来他又让位给舜的儿子,可是诸侯们都来归附禹,于是禹又登上了天子之位。

夏本纪

大禹治水

夏禹,名叫文命。他是黄帝的玄孙,也是颛顼帝的孙子,他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能做天子,只是普通的臣民。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遭遇了很大的水灾。当时,洪水泛滥,浊浪滔天,大水淹没了山冈和丘陵。眼看着庄稼和房子被毁,老百姓们惶恐不安,四处逃避。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问各方首领:“百姓们现在正处于危急关头,谁能够担当治水的重任呢?”首领们都推荐鲧。尧不太信任鲧,但又不好违背大家的意愿,于是就派他去治理洪水。结果9年过去了,水灾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更加严重了。百姓们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就在这个时候,尧任用有才智的舜,代替天子处理国家大事。舜亲自前往遭受洪灾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治理洪水的方法没有一点成效,就把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舜又任用鲧的儿子禹,接替父亲,继续鲧的治水事业。

禹遵从舜的旨意,带领大小官员,发动老百姓,组成一支治水的大军。因为父亲治水没有成功而受到了惩处,禹的心里很难过。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他带领民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所经之处都作上标记,为治理山河做规划。在实地勘测基础上,他确定了治水新思路,抛弃了父亲以堵为主的治水方法,决定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式治理洪水。

当时的禹刚刚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整日不知疲倦地劳作,甚至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休息一下。有一次,禹从自家门外经过,当时,他妻子涂山氏刚生下儿子,婴儿正在屋里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仍旧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他把所有的精力、物力、财力都用在治理洪水上,从不讲究自己的衣食。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他坐着车;在水路行进的时候,他驾着船;碰上泥泞的沙滩,他就用一根木橇支撑着前进;在山路上行走的时候,就穿上一双带铁齿的鞋子。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奔腾而下的黄河水流到此处,受到龙门山的阻挡,溢出河道,闹起水灾,一次又一次地冲毁人们的房屋和财产。禹到了那里,决定劈开山口,让洪水下泄。他观察好地形,带领当地的人们开凿龙门,硬是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一来,河水就畅通无阻了,治水最大的难题得到解决。

禹的巡行治水从冀州开始,首先治理了壶口和梁山地区,然后从太原一直到太岳山一带。治理覃怀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后,紧接着去治理漳水经过的地方。

兖州处于济水和黄河之间,境内的9条大的河流经过开挖疏通,水流畅通。雷夏泽修好堤防后,形成湖泊,雍水、沮水的水流进这里。湖边的土地适合种植桑树,可以养蚕。这样,山上的居民都纷纷搬了下来,居住到平原上。

青州位于大海和泰山之间,水患较轻,没怎么费功夫就治理好了,潍水和淄水也畅通了。徐州位于大海、泰山和淮河之间,修治好淮河、沂水等河流后,蒙山和羽山周边的土地便可以种植了。大野泽经过整治开始蓄水,这样一来,东原一带的百姓,不用再担心洪水泛滥,可以安心地耕田种地了。

淮海以南、大海以西的大片地区是扬州。禹命人开挖彭蠡湖,拦洪蓄水。随后疏导当地河流,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的水顺畅地流进大海。经过整治,扬州成为沃土,这里草木茂盛,竹林遍地。

荆山往南直到衡山地区,都属于荆州。江水和汉水流经这里,奔向大海。长江和它的支流如沱水和涔水等都有较为固定的河道,简单整修后又治理了当地重要的湖泊——云梦泽,这里的百姓就可以耕作生产了。

荆山以北,黄河以南的土地是豫州。禹带人把伊水、洛水、涧水引入黄河,然后又相继治理荥泽、荷泽、孟渚泽,深挖湖底,修筑堤坝,大水流进湖泊,大地不再有水灾。

梁州地界东到华山之南,西到黑水之滨。疏通这里的沱江和涔水以后,又平整了岷山、潘冢山、蔡山、蒙山一带的土地。这里的民众种植庄稼,粮食大丰收,他们又重新建设起自己的家园。

黑水和冀州西界之间的地方是雍州,这里的弱水被引流到西方,泾水被导入渭河,漆水和沮水的水道也给疏通,都野泽也不再闹灾了。荆山、岐山、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兽山的土地都可以种田了,三危山一带的百姓,都安居下来。

治水成功后,大禹开始着手治理九州:疏通了9条河流,深挖了九处湖泊,筑好了堤防;开凿了9座大山,铺平了国都通往各处的道路;把稻种分发给民众,让他们在这里耕种田地,哪里的粮食少,就从多的地方调一些过去。于是边远地区千千万万的民众安顿下来,各诸侯国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这些都做好后,大禹又把各个地方的土地按肥沃程度分成几等,要求各地居民按照等级交纳赋税。规定天子国都外500里的范围之内称为甸服,根据距离国都远近要求各地交纳不同的贡品。此外,还明确规定了各地诸侯的权利,要他们服从天子的命令。

大禹治水足足用了13年的时间。在这13年的时间里,他未曾踏进过家门。因此,他不但得到了舜帝的信任,也得到了普天下黎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舜帝赏赐给禹一块黑色的宝玉,并向天下人发出布告,宣告治水获得成功,百姓们可以安心生活了。舜帝禅位大禹

夏禹治水大功告成后,天下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人们都很拥戴他。舜帝念禹治水有功,就把他留在朝廷辅佐朝政。

一次,舜帝上朝的时候,大禹和皋陶在舜的面前讨论治理国家的问题。皋陶说:“按照道德的准则办事,就能团结有才能的人。”禹说:“对啊,具体该怎么做呢?”皋陶说:“要有长远打算,加强自身的修养,团结自己的亲属,吸引有见识的人来辅佐你,由近及远,先从自身做起。”皋陶又说:“还有,了解所重用的人,安抚民众。”禹说:“你说的很对,但是,即便是圣明的尧帝要做到这些也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我们。如果真能做到知人善任,安抚百姓,就不用提防兜这样的坏人,不怕苗人的反叛,更不用害怕花言巧语的小人了。”皋陶说:“对,是这样。那就得认真观察准备任用的人的言行,了解他的品德。考察一个人应先从办事开始,人们做人办事,有9种美德,它们是:待人宽厚又有威严,性情温和又意志坚定,诚实守信又恭敬有礼,才能出众又严谨细致,心地善良又刚强坚毅,为人正直又和气,平易近人又能坚持原则,办事果断又讲求实效,力量强大又讲道理。治理国家就要重用那些具备九德的人!如果每天能修行其中的三种,做大夫的就能管理好自己的领地;要是每天能修行其中的六种,做诸侯的就能保住自己的封国;要是能认真地修行上面的9种美德,能做到知人善任,所任用的人也会认真办理自己的政务。那样,一定是人心稳定,国家太平。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混乱。那样的话,就得用五种刑罚惩罚犯有不同罪行的人。”禹赞赏地说:“按你的话去做,一定会做出成绩的。”皋陶谦虚地说:“我没什么能力,只不过提出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对治理国家有用。”夏禹王像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个王,鲧之子。因禹治水有功,舜让位于他。在他死后,子启即位,从此开始了王位的世袭制度。

舜帝对禹说:“谈谈你的看法吧!”禹行了个礼,说:“我没什么可说的,只想每天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皋陶问:“怎样才算努力办事呢?”禹说:“当年天下发生洪灾,洪水淹没了百姓的庄稼和房屋,天下民众艰难困苦。为平息水患,我驾车在陆地上行进;乘船行使在水中;手拿撬棍在泥沼中前进;穿着铁鞋走山路。实地考察,认真规划,引河入海,消除水患。我和伯益给民众送去新鲜的粮食和蔬菜,把多余的粮食运往缺粮的地区。就这样,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百姓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也得到治理。”皋陶赞叹说:“是啊,这些都是你的了不起的贡献啊。”

大禹对舜帝说:“身处帝位要小心谨慎,处理国家事务要认真负责啊!用人得当就会得到天下人拥护,也会得到上天的保佑。”舜帝说:“诸位,你们是我的臂膀和耳目,请尽心尽力地帮我治理国家,如果我有不恰当言行,你们要纠正我,千万不要当面奉承,背后指责。我很看重你们几位,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奸臣,我会清除他们的。”禹回答说:“对!如果好人坏人不分,那就不会有所成就。”

舜帝点着头,感慨说:“是啊!这样才行!千万不能像丹朱那样,好吃懒做,游手好闲。那样就好像在陆地上行船一样,根本无法前进。他也因此失去了继承帝位资格。”禹说:“不付出辛苦,是成不了大事的。想当年,我刚结完婚,就抛下妻子去治水,后来儿子启出生,也没有时间去抚养他,这才完成了治水大业,现在有资格帮您管理国家。我们的国土辽阔,一直开发到最边远的地区,达到了5000里。天下还算安宁,只是三苗人凶暴残酷,不肯顺服,恐怕对国家不利,您得多注意。”帝舜点点头,说:“宣传我的德政,教导民众,这些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皋陶十分敬重大禹,下令让民众向大禹学习,谁不按命令执行,就论罪惩处。这样一来,诸侯之间都互相礼让,民以官为榜样,也变得彬彬有礼,而且都能和睦相处。舜帝的德政美名传扬四方。

后来,舜帝选择禹做自己的继承人。17年后,舜帝去世,3年丧期完毕后,禹把天子的位置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搬到阳城居住。可是诸侯大臣们不理商均,都去朝见禹。于是禹又登上了天子之位,接受诸侯的朝拜,国号夏后,姓姒。夏朝兴衰

大禹晚年的时候,想按照传统的方式,推选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可皋陶还没等到继位就去世了,于是禹就把皋陶的后代分封在英地、六城等地方,又任用伯益管理政事。

后来,禹在巡回视察时,在会稽去世。禹死后,天子之位就传给了伯益。3年后,伯益把王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启,自己则回到箕山居住。禹的儿子启有德有才,天下人都归顺他,诸侯们也都去朝拜,于是启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就是夏后国的启帝。

启即位后,有个叫有扈氏的诸侯不顺服,启带兵前去讨伐他,双方军队在一个叫甘的地方会战。作战之前,启发表了精彩的誓词:“各位将领,我在此告诫你们!有扈氏蔑视治理国家的正当规范,不行天地和人间的正道,所以上天让我前来消灭它。如今我遵守上天的命令对他们进行惩罚。战车上的射手和驭手如果不按规定去英勇杀敌,就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的牌位前大大地奖赏你们(那时候的规矩,天子要在祖先的牌位前封赏有功人员)。谁要不服从我的命令,就要在社神的牌位面前被斩杀(那时候的规矩,天子要在社神的牌位前处罚有罪之人),还要罚他全家人去做奴隶,总之,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将士们一鼓作气,消灭了有扈氏。天下的诸侯知道了,都来朝拜启。后来启去世了,他的儿子太康继位。

太康继位后,整日沉湎于游玩打猎和吃喝玩乐中,不理朝政,后来被羿驱逐,丢了王位。他的5个弟弟,在洛水的北岸等他回国。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回来,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后,弟弟仲康继位。仲康在位时,任命羲氏与和氏负责制定历法。羲氏、和氏每天只顾饮酒贪杯,搞乱了四时节令。于是仲康就派大臣胤前去讨伐他们。后来仲康去世了,儿子相继位。相帝去世,他的儿子少康继位。

好多代过去后,夏朝的帝位传给了孔甲。当时,夏朝的统治失去了民众的拥护,不再有往日的威望,诸侯们纷纷背离夏朝。孔甲爱搞迷信活动,尤其喜欢祭祀鬼神,并且荒唐淫乱。据说,有一次孔甲在外游玩打猎,看到了一雌一雄两条龙,就命手下把龙捉住,想把它们饲养起来。但孔甲宫中和朝中没有会养龙的人,就四处找寻。后来打听到,衰落的陶唐氏的后代中有个叫刘累的人,曾经跟着豢龙氏(部族名)学过养龙的技术。于是,孔甲就派人把他找来,让他负责养龙,给他赐姓叫御龙氏,并赏给他一块封地。后来那条雌龙死掉了,刘累就偷偷地将死龙做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后,觉得味道鲜美,还想吃,就派人继续找刘累要。刘累这下觉得大事不好,再也不敢去见孔甲,赶紧逃到鲁县的地方去了。

孔甲死后,他的儿子皋登位。皋死后,儿子发继位。发死后,他的儿子履癸继位,履癸就是夏王桀。夏桀即位后,不但不想着发扬光大祖先爱护百姓、安抚天下美德,反而变本加厉,残暴地对待百官和民众。贵族和百姓都难以忍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夏桀召来东方商部落的首领商汤,把他囚禁在监狱中,不久又把他放了。商汤回去后,暗中积蓄力量,推行德政,很多诸侯都前来投奔,于是汤就带兵起来讨伐夏桀。夏桀王战败逃跑,被放逐后死去。

夏桀临死的时候,对身旁的人说:“我真后悔啊!当初在夏台没把汤杀掉,致使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场!”商汤赶走了夏桀之后,自己登上了王位,代替夏王接受众诸侯和天下人的朝拜,夏朝灭亡了。

殷本纪

成汤灭夏

古时候,有一个娀氏部落的女子,名叫简狄。她嫁给了帝喾做次妃。一天,她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去河里洗澡,看见飞翔的燕子身下掉下一个蛋,简狄捡起来就吃掉了,结果就怀了孕,生下个男孩,取名叫契。

契长大后,跟着禹治理洪水,立下了汗马功劳。舜帝召见他,对他说:“如今,天下的百姓之间经常闹矛盾,君臣、父子、夫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我现在任命你去当司徒,向他们宣扬和睦共处的规矩和道理,教他们学会宽容和友善。”然后又把商这个地方封赏给他,赐姓为子。在尧、舜、禹统治的时代,契的家族兴盛起来。契在做官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人们不再争斗,社会变得和谐安定。

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昭明即位。又过了14代,成汤即位。成汤姓子,名履,他继位做了首领后,定居南亳。

古时候的人都很迷信,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是十分重要的事。一个叫葛伯的诸侯,不但废掉了祭祀的礼仪,还把祭祀用的牛羊杀掉吃了。汤出兵讨伐他,对他说:“我曾经说过,人一照水,就能看见自己的容貌是美是丑;一看百姓生活的好坏,就知道你国家治理得怎么样。你不听从天命,胆敢违反规定,我要加倍惩罚你,决不能宽恕!”伊尹赞美说:“英明啊!做君主的能体谅老百姓的疾苦,听得进忠言,一定会有品德高尚的人来辅佐他,国家也会进步,这种做法值得鼓励。”商汤像商汤(生卒年不详),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商部落的杰出首领,在位13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定都亳。他吸取夏桀亡国的教训,鼓励生产,减轻征赋,使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奴隶制王朝。

汤是一个善良仁慈的人。有一次他外出巡查,在一个树木茂盛的林子里,看见猎人正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张挂捕捉飞鸟的网。网张开后,那个猎人跪在地上祈祷说:“求老天保佑,网已经挂好了,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四面八方的鸟兽们,都快快进入我的网中吧!”汤很惊讶,一边叫随从把挂好的网撤掉三面,留下一面,一边说:“你这样做实在太残忍了,这不把鸟兽都赶尽杀绝了吗?”接着又教猎人祈祷说:“你们想往左飞就往左飞,想往右飞就往右飞,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听从命令的,就钻进我的网中!”然后对那个猎人和随从们说:“对待禽兽也要有慈爱之心,我们要捕捉只是那一小部分不听天命的,怎么能把它们全都杀了呢?”商汤“网开三面”的事很快在诸侯之间传扬开来,众诸侯都称赞说:“汤对禽兽都这样关爱,他的仁慈真是达到极点了!”

就在那个时候,夏桀荒淫无道,残害百姓,民众们怨声载道,诸侯昆吾氏趁机起来作乱。商汤指挥大军,先去讨伐昆吾,随后去进攻夏桀王。为激励士气,严明纪律,商汤手持大斧进行誓师:“你们众人都仔细听了:这次起兵,并非我个人胆敢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作恶多端。我听说有的人对出兵打仗心怀抱怨,这可以理解,但是,夏桀祸乱天下,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我畏惧天命,不敢不去征讨。我听到有人说:国君不体谅我们,让我们抛下农事不管,去攻打夏桀。还有人问:‘攻打夏桀,他究竟犯了什么罪,罪行有多大?’我告诉你们,夏桀对百姓加重徭役,重加盘剥,耗尽了天下的民力,掠光了民众的钱财。夏国的民众对他深为痛恨。夏国有民谣唱道:‘这个太阳(夏王曾把自己比作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夏王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所以一定要去攻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天命,对夏桀进行惩罚。听命立功的,我会重重有赏;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严加惩罚!你们不要怀疑,我说话绝对算数!”誓师大会结束后,史官记下了商汤的誓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汤誓》。商汤认为自己起兵防抗残暴的夏桀,非常勇武,便自号为“武王”。

在娀族部落的废墟上,汤把夏桀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夏桀吓得仓皇而逃,到了鸣条。汤乘胜追击,接连攻下了效忠夏国的3个诸侯国。汤命令伊尹向众诸侯通报了目前的政治军事情况,各方诸侯都争相归附汤。于是,汤登上天子之位。

成汤得胜班师,途经泰卷时,命大臣中虺作文传令天下。回到亳都,宣布废除夏朝的政令,又作《汤诰》训诫诸侯。《汤诰》大致的内容是:三月,我讨伐夏桀回来,到达都城。召集各方诸侯和首领,对他们说:“你们要去建立对民众有益的事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事,不然的话,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古时候,大禹和皋陶常年在外,不辞辛苦地为百姓治水,民众才能够得以平安的生活,他们也因此建功立业,并得到百姓的尊崇和爱戴。而蚩尤和他的大夫们鼓动作乱,又落下怎样的下场呢?你们之中,谁要是做了违背道德的事,就会被驱逐出去,不允许再做官,到时候你们可别埋怨我。”

汤即位后,改变了历法,更换了衣服的颜色,崇尚白色,并规定在白天里举行朝会。汤逝世后,由于太子太丁早于汤去世,太丁弟弟外丙做了天子。3年后外丙去世,王位又传给他的弟弟中壬。中壬在位4年后去世,伊尹立太丁的儿子太甲即位。名相伊尹

伊尹,名阿衡。相传他是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为他们生活在伊水边上,所以就以水为氏。伊尹的身材短小,面相丑陋,但他足智多谋,很有抱负。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到朝廷做官,为老百姓做事。

那时,正赶上商汤娶有莘氏为妻,于是伊尹就以一个陪嫁奴隶的身份进了汤家,刚开始去的时候做厨师。他借着跟汤谈论饭菜的味道的机会,谈起国事,接着又引申到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劝汤实施德政。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的仆人不一样,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就派人去请他来宫内做事,帮助自己管理朝政。伊尹想试探汤是否真的有诚意,在汤派人请了5次之后,他才肯出来。商汤和伊尹畅谈,伊尹讲了许多治国的方法,商汤都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任命伊尹为宰相。

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但此时的夏桀还没有觉察到自己已经面临严重的威胁。他仍旧整天吃喝玩乐,胡作非为,滥用民力,建造宫殿,致使大片的田地都荒芜,民不聊生。

为了了解夏王朝的实情,伊尹便主动申请到夏王身边任职,昏庸糊涂的夏桀王根本不明白伊尹来的目的。伊尹在夏王宫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夏朝的内政外交、虚实强弱以及民众对夏桀的态度了解得一清二楚。随后,伊尹借机回到商的都城亳。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女鸠和女房,女鸠和女房都是商汤的贤臣。可能当时他们有一番对话,伊尹便记下这番对话,这就是《女鸠》、《女房》。这两篇文章都已失传,据说记述的是伊尹在夏的感受和重回亳都时的心情。

伊尹归来后,商汤立即召见他。了解到夏王朝的情况后,商汤打算出兵攻打夏朝。伊尹说:“我们现在还不能去攻打他,应该先试探一下,看他有什么反应。”商汤按照伊尹的计划,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大发雷霆,准备利用九夷的力量攻打商汤。伊尹见夏桀还能调动军队,就对商汤说:“九夷的军队还在服从夏桀的指挥,说明灭夏的时机尚未成熟。你先派人向桀请罪,等待时机再动手。”于是商汤命人备下贡品,委派使臣到夏桀那里请罪。夏桀见商汤来进贡,觉得自己的威力还在,就自鸣得意,退了“九夷之师”。一年后,九夷中一些部族实在忍受不了夏朝的欺压勒索,纷纷叛离夏桀。这时,伊尹觉得时机已到,就建议汤再次停止向夏桀进贡。这时,夏桀再次发令调遣军队讨伐商汤,但诸侯再也不听夏桀的指挥了。商汤见时机成熟,便起兵讨伐夏桀王,伊尹随行。商军顺利击败夏军,推翻夏朝,创建了商朝。

商朝建立后,商汤又和伊尹密切合作,他们励精图治,广施恩惠,深受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又辅佐汤的后代。汤的孙子太甲即位,伊尹比较了解太甲,深怕他不守王道,坏了商汤开创的伟大事业,就作了《伊训》、《肆命》、《徂后》三篇文章,对太甲加以劝诫。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太甲在做商王的头三年,不遵从汤的成法,无德无义,导致政治混乱,社会风气不正。于是伊尹把太甲帝流放到埋葬汤帝的桐宫,亲自执掌政权,接受四方诸侯的朝拜。太甲帝在桐宫居住了3年,终于醒悟,改过自新,弃恶从善。于是伊尹又把他接回来,重新把政权还给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复位后,发扬商汤的治国之道,以德服人,勤俭爱民,四方诸侯又都来归附,从此国泰民安。伊尹对太甲的作为十分赞赏,就作了《太甲训》,赞扬太甲。

太甲去世后,太甲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在位期间,伊尹去世。沃丁便在亳以太子之礼厚葬了伊尹,纪念他为国家立下的功勋。安葬伊尹之后,为了让伊尹的事迹流芳后世,沃丁命咎单作了《沃丁》一文。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子孙,他是商王祖丁的儿子。盘庚的哥哥阳甲当了七年商王去世后,盘庚继承兄长的位置登上王位,成为商代的第20位国王。盘庚当政共28年,很有作为。

商朝从中丁帝开始,废除了嫡长子继位的制度。商王之子、商王的弟兄及商王弟兄的儿子们,为夺王位而激烈斗争,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这种情况导致了商朝国力衰退,以至诸侯都不来朝拜。

由于内乱的不断发生,以及连年的水患,为了巩固政权,从商王中丁开始到盘庚时代,商朝的都城多次迁徙。其中,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河亶甲定都于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又迁到邢(今山东定陶)。南庚迁都到奄(今山东曲阜)。盘庚即位时,商朝的都城奄在黄河以北。反复的迁都,让民众受尽迁移之苦,百姓们一个个怨声载道。

为了摆脱政治困境,缓解各种矛盾,盘庚决定把都城搬到黄河商汤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盘庚先派人去寻找新都的地址,几经筛选,最后确定在殷。殷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宽广,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兽等,水里还有鱼虾,而且远离经常泛滥的黄河,又有沫水可用来灌溉农田。

迁都是十分辛苦又麻烦的事情,盘庚把迁都的决定公布后,立刻遭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面对这重重的阻力,盘庚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做耐心的解释,并承诺迁都后每人都能分得新土地。平民百姓在旧都的土地都被贵族们掠光了,为了分到新土地,他们勉强答应了。贵族们一听说多数百姓赞成迁都,就互相通话,到处煽风点火,造谣惑众。盘庚就把他们召集起来,耐心地开导说:“从前我英明的先辈成汤和你们的祖先共同创造了太平的天下,这种良好的君臣关系给我们开了一个好的先例,值得我们借鉴。先王任用你们的世家,对他们发布命令,他们谁也不敢违背,因此先王对他们特别尊重。他们也从来不随便散布流言蜚语,民众也都很温顺。我们丢弃这样的先例,还怎能成就功德大业呢?从今天起,你们都必须恪尽职守,做好分内的事!”盘庚的话使贵族大臣们收敛了许多。

终于,在盘庚的强制和劝说下,所有的人都不再反对。于是盘庚带领着民众渡过黄河,在他即位的第十四年,把国都迁到了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盘庚迁都”。

迁都完成后,盘庚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倡节俭,扭转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使政局稳定下来。他告诫大臣们要体恤民众,并重用那些能帮助群众致富、使人民安居乐业的人。在盘庚的领导下,殷家又重新兴盛起来。

盘庚逝世后,他的弟弟小辛即位。小辛在位的时候,因为治理无方,殷又衰落了。人们开始怀念盘庚,就做了三篇名叫《盘庚》文章,表达他们的追思。小辛去世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帝小乙去世,他的儿子武丁即位。

武丁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准他整天在王室里玩耍,而是把他送去民间,体验贫苦百姓的生活,更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武丁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学会了各种劳作,也深切地体会到民间的疾苦。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恢复大商帝国的繁荣。

后来武丁即位,在他当政的前三年里,国家中的任何事情都由大臣们处理决定,武丁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他是在一旁察言观色,考察大臣们的办事能力,寻觅能辅佐他的忠义之臣。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了一个圣贤的人,名字叫“说”。醒来后,他很奇怪,就召集群臣百官,按照梦中人的相貌,仔细查看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左看看,右看看,始终都在摇头,百官们都很奇怪,大王今天这是怎么了?等把文武大臣们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后,武丁还是紧皱着眉头,摇着头,冲大臣们说:“快去,把画师给我叫来!”画师来了,武丁就让画师按照他描述的样子画出头像来,然后命人拿着画像到各地去寻找。在一个叫傅险的修路工地上,找到一个面貌酷似画像的人,名叫说。把说带到武丁面前,武丁点着头说:“没错,就是他!”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武丁发现说果然是一个极有才德的人。武丁便任命他为朝廷的辅相,拿傅险这个地方作了他的姓,叫傅说。

傅说不负众望,极力地发挥文韬武略的才华,使朝廷秩序井然。他让武丁在王室内部整治腐败,整顿朝纲,大力推行新政,同时减少祭祀用的贡品,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广大老百姓的负担,还给贵族大臣们树立了榜样。天下人都欢欣鼓舞。武丁像武丁是商代的中兴之主,开创了一代盛世。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一只野鸡飞到祭祀用的大鼎的鼎耳上不停地鸣叫,武丁听了,非常害怕(商朝的统治者十分迷信神鬼)。祖己劝说道:“大王不必忧虑,先处理好国家政务再说。”武丁听了,还是不放心。祖己就开导他说:“上天赐福还是降罪,看的是下民是否遵行道义。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寿命短的人也不是上天有意让他断送性命。为非作歹,没有道德又不承认自己罪恶的人,上天肯定会降下命令警示他。那时,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怎么办哪’,大王啊!您登基即位以来,尽自己的职责,努力为民众办事,一切作为都没有违背天意民心,有什么可怕的呢!请大王继续按老规矩祭祀,不要随意变更,更不要举行各种邪道的礼仪!”武丁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不再惊惧,而是专心修行德政。全国民众都十分高兴,商朝又繁荣兴盛起来。

武丁逝世后,他的儿子祖庚即位。祖庚命人写下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赞美和歌颂武丁奉行德政,重振商朝的功绩与美德。荒淫残暴的商纣王

商王乙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启,因母亲出身低微,不能继承王位,于是立小儿子辛为太子,辛是商王与正妻所生。帝乙去世后,辛登上了王位,他就是帝辛,天下人称他为纣。

纣天生机敏,才智过人。长大后,身材魁伟,力大无比,不但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而且能言善辩,恃才傲物。纣做了帝王之后,更加目中无人,总在大臣们面前吹嘘自己的名声,炫耀自己的才能。

纣王不理朝政,整日饮酒作乐,尤其喜好女色。宫内有个妃子叫妲己,纣十分宠爱她,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让纣找来乐师为她弹奏舞曲,妲己就伴随着靡靡之音翩翩起舞,令纣王日夜流连,乐在其中。为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欲望,纣王大量增加赋税,把聚敛来的钱财堆满鹿台(纣王的宫殿名)的钱库,还命人大量搜集珍奇异物,安放在王宫内外。接着派人在沙丘上扩建豪华的宫殿,种植花草,抓来珍奇鸟兽,供他和妃子们游赏玩乐。纣让人把池子里盛满酒,悬挂肉形成林,又让人们光着身子在酒池肉林之间嬉戏追逐,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

纣王的荒淫和残忍令百姓们怨气冲天,大臣们也都想背叛他。纣知道后,就将这些人统统抓起来严刑拷打,还命人用炭火烧烤铜柱,强迫他们在铜柱上行走。人不能忍受,就会掉进炭火里烧死。他和妲己则站在旁边仰天大笑。

当时,西伯、九侯和鄂侯是当时担任重要职务的名臣(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送给了纣王做妃子。九侯的女儿厌恶纣的荒淫,做事常常违背纣的心意。纣王愤怒,杀了她和九侯,还把九侯的尸体剁成肉酱分给各位诸侯。鄂侯十分不满,去找纣王说理,言辞激烈。纣连想都不想,一挥手,让人把鄂侯拖出去杀了,还把他熏成了肉干。西伯看着两位大臣都死了,而且都死得很惨,禁不住暗自摇头叹息。后来又有奸臣向纣禀报,说西伯暗地说纣王的坏话,于是纣把西伯也囚禁起来。幸亏西伯手下的人给纣送去了美女、珍宝和好马,纣王才赦免了西伯。

西伯被释放后,向纣王献出了洛水西岸的大片土地,并恳求纣王废除酷刑。纣王得到土地,十分高兴,不但答应了西伯,还赐予他弓箭斧钺(古代权力的象征),命令他去讨伐别的诸侯。于是西伯成了西部诸侯的首领。纣任用费中负责管理政事。费中是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贪图私利,爱占小便宜,人们都很讨厌他。纣于是又派恶来替代费中。谁知恶来像个长舌妇,总爱搬弄是非,还制造谣言毁坏别人的声誉。朝中奸臣当道,各方诸侯就更加疏远纣王。

西伯回到周地,暗暗地修养自己德行,到处做好事,一些诸侯偷偷叛离纣王而投奔西伯。西伯的势力很快就强大起来了,纣则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和威严。这时,王子比干与众大臣求见纣王,劝他改邪归正。纣王不听。后来西伯讨伐饥国(商王朝的附属部落),并消灭了它。大臣祖伊知道后,惊恐万分,连忙跑去向纣王汇报说:“上天不再保佑我们,想要断绝殷的国运了。上天已经降下凶兆,用大龟占卜国运也都不吉利。这并不是先王不保佑我们,而是大王您过分地荒唐残暴,自己要往死路上走啊!因此,上天才抛弃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形势这么危险,可大王您既不揣度天意,也不遵守国家法度。现在,全国的民众无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他们说:‘上天赶快显灵显威吧!赶快下达灭纣的命令吧!’大王您知不知道,赶快想想办法吧!”而纣王却若无其事地说:“怕什么?我身为天子,是上天派我来的,上天会保佑我,你们不用担心!”众大臣对他毫无办法,都摇着头走开了。比干像

西伯去世后,周武王继位。此时纣王更加荒淫暴虐了,大臣微子几次进谏,纣王也不理会。于是微子和太师、少师等人告别后,离开了商都。这时比干再次面见纣王,说:“我作为国家的臣子,效忠于你,冒死向你进谏,难道你还不知悔悟吗?”纣王哪里听得进这样的话,大怒道:“我听说圣贤的人的心脏有七个孔,可是还没亲眼见过,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脏来观看。大臣箕子被吓坏了,装成疯子去当奴仆,纣又把他抓回来囚禁。太师和少师看纣王已无可救药了,就拿着国家的祭器与礼乐器投奔了周。在这种情势下,周武王率领四方诸侯讨伐纣王。纣王发动军队,在牧野拼力抵抗。怎奈纣王的军队军心涣散,士兵们无心作战,遭到了惨败。纣王逃回王宫,穿上用宝玉镶嵌缝制的衣服,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熊熊的大火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纣死后,周武王斩下他的头,悬挂在白色的旗杆上,又杀死妲己,把箕子释放出来,重新给比干立了坟墓。周武王封纣的儿子做武庚禄父,让他继续殷的祭祀,奉行盘庚时代的法度。殷的百姓非常高兴,拥立武王做天子。

周本纪

农师后稷

周朝的始祖后稷,名叫弃,是帝喾和原配夫人姜嫄所生的儿子。传说有一天,姜嫄到野外游玩,看见地上有一只巨人的脚印,觉得很奇怪,也很好玩,就把脚沿着印迹踏上去。谁知刚迈下去,她突然就感觉身子一震,像怀了孕一样。果然,10个月过后,姜嫄生下个男孩。这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骨瘦如柴,每天晚上都哭闹不停。姜嫄觉得不吉利,很讨厌他,还没等过满月,就把他扔到一个狭窄的巷子里。说来也奇怪了,经过巷子的马啊、牛啊看见他后,凑上前闻闻,谁也不踩他,反而绕着过去了;没办法,姜嫄又派人把他丢到树林里,当时树林里有很多人,可是都像没看见一样,谁也不捡;姜嫄就把他扔到结冰的沟渠里,鸟在他身边飞来飞去,谁都不伤害他,还用翅膀给他铺盖,用羽毛为他取暖。姜嫄觉得很神奇,就迟疑着将他抱回家,继续抚养。因为一直想丢弃他,所以就给他取名弃。

弃小的时候,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整天就知道玩耍。他有十分远大的志向,也很懂事。他所做的游戏,就是在园子里挖土,浇水,种上麻和豆类植物的种子,然后一天到晚地蹲在园子里面,仔细看这些植物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些植物的长势都很好。弃成年后,开始喜欢在田地里劳作,耕种各种农作物。他仔细观察各块土地的性质,然后给它们分门别类,适合种谷物的就种谷物,适合种蔬菜的就种蔬菜。在他的调理下,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也长出了茂密的庄稼,并且收获了很多粮食。他不但掌握了农业生产中许多方法,通过摸索,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百姓们都争相来向他请教。尧帝听说后,把弃召进宫中做事,让他专门负责农业生产。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全国年年都获得了大丰收。尧看见弃的工作有很大成效,十分器重他,后来让他担任部落联盟的农师,“教民稼穑”。

舜帝的时候,弃依旧担任农官。一次舜帝召见弃,说:“弃,天下又有闹饥荒的地方了,百姓们都没有粮食吃。你作为农官,快去帮帮他们吧!教他们如何播种百谷。”还把一个叫邰的地方封给他。弃不辞劳苦,整日带领民众奔波于田地间,一边传播农业生产的方法和经验,一边大力发展生产,使那里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于是,百姓们都尊他为“百谷之神”,号称“后稷”。

后稷的子孙们都很有德行,在帝尧、帝舜、夏王统治的时代,家族兴盛,有很好的名声。后稷去世后,儿子不窋代替他掌管农业,也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不窋晚年的时候,夏朝政治昏庸,根本不重视农业生产,还废除了农官。不窋丢了官职后,就投奔到戎狄的地方去了。不窋去世后,他的儿子鞠继位。鞠去世后,又让他的儿子公刘继位。

公刘虽然生活在戎狄地区,却始终不忘前人的教诲,大力发展农业,弘扬后稷的农耕事业。老百姓依靠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都很感激他,称颂他。周族的兴起

公刘在西方戎狄的部族中,继承祖先的农耕传统,重振被荒废的后稷事业。他观察土地的性能,并且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适时播种;他还带人挖通漆水、沮水到渭水,引来河水灌溉农田,妥善地利用了水源;他让人们到山上砍伐木材,用来搭建房屋,既能让外出的人赚到钱财,还能让守居在家的人拥有积蓄。民众依靠公刘得以安居乐业,公刘的美名传扬四方,于是更多的人迁徙到他附近的地方来居住,希望能在他这过上安宁幸福得日子。因为公刘族人后来迁到周地居住,便被称为周族,周族从公刘时代开始兴盛起来。当时的人们便写下诗歌再谱上乐曲称颂公刘的德行。后来公刘去世了,他的儿子庆节即位。庆节去世,他的儿子皇仆继位。又过了好多代,古公亶父继位。

古公亶父的时候,他实施德政,推行仁义,想把祖上的事业发扬光大,国内的人民也很支持他。不料这时,北方戎狄族的头领薰育带兵前来进攻,想夺取周族创造的财富。古公亶父怕让人民遭受苦难,不想跟敌人作战,于是就分了一些财产给他们。可是薰育得寸进尺,没过多久,又领兵来抢古公亶父的土地和民众。众人十分愤怒,商量要和薰育开战。古公亶父制止他们说:“大家都消消气,听我说,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自古以来,百姓拥立君主,就是因为君主能为他们带来福利,带来祥和安宁。薰育之所以前来进攻,是为了想得到我们的土地和民众。如果把这里的土地给他,你们由我领导与由他统领有什么不同吗?没有!所以说,你们为了让我当君主,去杀死别人家的父亲和儿子,不和我杀了他们是一个道理吗?我怎能去做这样的事情呢?”于是,古公亶父带着族人,离开自己在豳地的家园,渡过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