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7:34:39

点击下载

作者:徐源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试读:

序言:谁是第一顾客

任何一位经营者,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是:谁是顾客?什么是服务?然后才能谈得上怎样为顾客服务。

谁是顾客?这是任何一家企业的首要问题,是每位老板要考虑的第一问题。企业资源有限,市场机会无限,只有解决了谁是顾客的问题,才能把资源有的放矢。换句话说,只有知道了顾客是谁,才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才能制定营销战略,使4P(即Product 产品,Price价格, Place分销渠道, Promotion营销促进)策略收到最佳效果,从而使企业最终获利。

同样道理,对于每一位员工而言,要经营好自己必须明白:你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因此更有必要确定顾客是谁,谁是自己的第一顾客,谁是自己的第二顾客,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从很多介绍“服务”的书里,我们一般都能找到对“顾客”与“服务”的定义。字典里的标准定义是这样的:“顾客是需要我们提供服务的人。”然而,作为一个功利性的组织,企业毕竟不是社会福利机构,不能“博爱”。因此,真把这个定义放在企业实际业务中,就会显得比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

例如,若有人问:“你是否把给办公室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当成顾客了?”你一定会回答:“没有”。原因是,你认为清洁工人是在工作,你也是在工作,你们之间互不相关,所以不大可能把对方当作顾客。进一步分析,是因为你觉得不用“求”对方,所以没把对方当作顾客。

是的,或许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需要我们提供服务,需要我们帮助他们。但是,若把这些人都当作顾客,你会很累并迷失掉自己的方向。你还会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必要吗?”

每个人手中掌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去做的,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服务“有限的”顾客中去。企业是这样,个人也一样。企业是一个赢利型组织,作为个人的员工本质上也是一个赢利性个体。当站在赢利的角度上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顾客。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顾客”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的定义:“顾客是掌握你需求资源的人。”

当我们确定“什么是顾客”后,下一步就该考虑“什么是服务、为什么要服务”等问题了。这里,服务的定义是:“服务是为取得资源而采取的手段。”

为什么商场的服务员会对你笑脸相迎?因为老板通过服务员来取得老板需求的资源,就是你口袋中的钱和你的口碑。你今天不消费,商场老板赌你今后会来消费;你今后不消费,老板赌你会说商场的好话;你不说商场的好话,老板赌你不说商场的坏话。

为什么你要服务好你的老板和上司?因为你的工资都是老板发的,而上司可能也只是为老板打工,但起码上司有权不发或影响工资的数目。老板和上司还掌握着你在该公司的提升,你个人专业的发挥程度。因此,你必须把你的老板和上司当作顾客。如果你不愿意,除非你觉得工资、提升、发展这些资源不是你的需求。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顾客是掌握你的需求资源的人”。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当你投身了以“赢利”为根本目的的商业领域后,若不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企业和工作,你就会失去生存空间。当然,走出公司,放下工作,走入生活时,你可以换上另外的视角和心态,去享受生活,去找到那种做顾客的感觉。

如今,很多企业都日渐明白,只有企业把服务聚焦在有价值的顾客上,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为,尽管顾客掌握了企业需求的资源,但顾客是有区别的,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服务。同样,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强调,把上司当作顾客,把下属当作顾客,把同事当作顾客,把经销商当作顾客。但是,对于一个员工而言,如果你的资源有限,那么你最重要的第一顾客是谁呢?其实,只要你稍为想一想,就会知道,员工的第一顾客就是老板和上司(很多时候,老板和上司不会是同一个人,老板一定是员工的上司,但上司并不一定是老板)。根本原因前面已经提及,那就是:“谁是第一顾客取决于谁手中掌握的资源多,谁手中掌握的资源最重要。”

一般,在老板和上司眼中,员工存在的价值就是能为老板和上司做好事情,否则你事情做得再好,老板和上司只要一句话就可能要了你的命:“你工作得很好,也很努力,但都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公司想要的。”这时,你就只好默默地离开,因为你的服务不能满足公司和老板的需要,同时,上司的话效力也很大,因为公司和老板认为上司比你更重要。

其实,包括你的上司就是你的老板这种情况,任何员工的第一顾客都是你的老板,因为公司的一切资源都归属于老板。

Ⅰ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

每位员工都是一家公司,都在销售自己的产品

职场就是市场

从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角度看,职场就像是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顾客和消费者就是老板和公司,而每一个待业者和员工就是产品。

在职场这个市场里,各种各样价位、各种各样层次和各种各样类型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个市场里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普通商品已经供大于求了。在过去,大学本科毕业生可是抢手货,但如今,即使是当年的“金领”MBA,如今也不得不放在“货架”上任用人单位挑选。

当然,市场规律决定了,在市场里有无人问津的滞销品,就必定有抢手货。有些拿着博士头衔的“产品”会在这里受到顾客冷落,而那些只有初中或中专学历,但有着某项出色技能的“蓝领”技工,却往往受到很多企业的欢迎。为了能够让自己销售出去,以免在货架上呆上个一年半载甚至遥遥无期,很多产品只好靠低价来吸引顾客了。

然而,现在的顾客可是越来越挑剔了,经常是挑得自己都累了,还不停地抱怨职场这个市场里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是合适的好像并不多。

一方面是很多拿着这个证那个证的“产品”还在以为自己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卖不出去的“产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这些顾客的抱怨逐年增多,认为好“产品”太少了。造成这种市场状态的原因何在呢?

在职场这个市场里,近年来造成大量产品滞销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手里拿着大学本科毕业证、研究生学历证等的“产品”日渐增多,参与竞争的产品就越多。再加上出国留学的“洋品牌”也回国创业或工作,与国内的大量土产品竞争职位、争夺顾客,竞争氛围自然空前激烈了。

二是顾客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使得产品不能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买主了。以往用人单位和老板这些求职者的主顾,通常只是简单地看一下产品的产地,是哪个大学的,他们的学历、经验、活动能力和业绩等质量如何,便凭着自己的感觉挑选。但近年来,随着可挑选产品越来越多,过去曾吃过“学历高能力就强”、“名牌大学的产品一定比普通大学的要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当然也好”等想当然吃了亏的顾客,现在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好骗和好糊弄了。顾客的日渐理性也使得很多当年的畅销产品如今只能放在仓库里,渐渐变得多余。

三是很多“产品”并没有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生产自己的产品。如果产品满足不了市场,达不到顾客的要求,自然产品只能遭受冷落。任何一位顾客都不会买一种“物无所值”的东西,除非他钱多得撑钱包。

当然,也有一些质量很不错的“产品”,由于缺乏自我营销的意识,不懂得推销自己或者不屑于让别人知道,造成了自己的滞销。但是,市场的规律是,你要是产品,你就必须主动地去适应顾客的要求,而不是等着顾客来找你甚至适应你。否则,你将会被淹没在竞争者的海洋之中。

你要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就必须认识到产品定位的重要性。对员工而言,你的“产品”就是你要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从事何种工作,以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来为你的顾客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能将市场需求、自身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准备,找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为自己的“产品”作出准确的定位。

同时,你不要天真地认为自己只要有学历、有能力就一定会供不应求,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再好的产品,缺少了自我营销也只能等于滞销产品。要想在职场这个大市场里成为畅销产品,你除了具有能力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吸引顾客的注意,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让他们乐意掏钱把你“买”回去。

老板是让员工赢利的顾客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定义,“顾客”就是直接花钱购买东西的人。从商品经济意义上看,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个劳动力商品出售时,购买者是谁?是老板。老板出钱购买员工的劳动力价值,员工难道还不应该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顾客吗?因此,员工一定要把老板当作自己的顾客,并以此开始规划自己的赢利。

若想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那么,任何一位员工都要从现在开始确立一种观念:“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自己用全身心经营的事业。”你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家旭日初升、大有前途的公司,也可以把自身看作是一件产品,你的产品是在你能力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的各种服务。

经营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赢利,而要赢利就必须赢得顾客们的认可,使你的产品能够畅销。一个企业只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

作为公司职员,我们的顾客应该包括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上司、我们所在的公司和所面对的客户。其实简单地看,顾客就是我们的老板。从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角度看,作为经营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主要是为自己的赢利负责。

我们要为自己这家企业赢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要获得就必须首先付出,这是大自然的铁律。在经济领域也一样,任何一家公司要赢利,都只有先让顾客获得了相应的利益,自己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再好,也必须通过顾客的认可和购买,才能实现其赢利。顾客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实现利润的真正关键。当顾客购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时,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才能转化为财富。

对于任何一位职员,老板都是你赢利的顾客。员工要实现赢利,就必须为老板创造出价值。

很多人给老板工作时,满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心只是想着如何让老板给你加薪水,却从来不重视对公司对你的老板的奉献,哪个老板会这么傻愿意请一名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员工呢?

是的,金钱是我们生存的一种基础,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没有金钱我们就难以生存。但是,要获得金钱就必须要有用来换取的某些东西,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越大,你的金钱和金钱之外的回报才能越大,也就是说你的赢利才能越大。若你的自我经营毫无意义,你的产品和服务毫无价值,那么,赢利只能是一种空想。

对于任何一家经营者而言,追求赢利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自我经营的员工也一样。但是每一位经营者都应该记住,你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你赢利的多少。对老板这位顾客,员工只有更好地提高为其服务的质量,更多地为其创造价值,他才能给你更多的赢利。

当员工当老板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开公司办企业究竟为了什么?“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是这么认为的:企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由此我们得到了开公司办企业的合适原因,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对个人和社会作出某方面的贡献。

由此引申,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员工当老板实际上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其主要工作就是为顾客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家公司来经营和发展时,就必须考虑自己工作的意义。正如公司必须解决好“是追求利润,还是追求给社会奉献,然后由此获得社会回报”一样,我们必须问自己:“到一家公司去工作,是为了薪水而被动地为老板工作,还是主动地提高为老板服务的价值,然后从中获得除了金钱以外的更大回报?”

其实,当员工当老板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当老板的开公司办企业,如果他能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生产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获得了顾客的认可,这样老板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当老板通过自己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为顾客为社会贡献了价值后,社会和顾客自然就会认可其价值并给予相应的回报了。

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其实也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当你为老板和公司创造了价值,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老板和公司的信赖和认可,老板和公司自然也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当你贡献出你的价值使社会和集体获利后,你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都必须追求利润以维持和发展自我,任何一位员工都必须通过领取薪水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和人必须要喝水、吃饭、呼吸是一样的道理。但我们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个人都必须意识到,人不是因为喝水、吃饭、呼吸而存在的。人还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实现自我价值。

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就深有体会地说:“我必须承认,一直以来我只是把心思放在了如何经营沃尔玛公司的商店和山姆俱乐部,我从来都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虑如何处理财富上去。”

沃尔玛公司认为自己存在的目的是为顾客提供价值。为此,他们会通过降低价格和扩大选择余地来尽量满足和改善顾客们的生活。他们认为,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同理,当员工把自己作为公司来经营和发展时,也应该把追求为顾客、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理想、使命和追求金钱的关系处理好,使自己能赚钱,但也有着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

基业长青的企业往往奉行“利润之上的追求”,这不仅没有妨碍他们获取利润,反而赚取到了比那些一心只想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多的利润。自我经营的过程本身就是成就顾客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千万不要单纯追求金钱利润的最大化,而不关注是否对顾客和社会有所贡献,否则你就会走上一条畸形发展之路,被暂时的利益冲昏头脑,直致产生投机取巧心理。

办企业做事业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惠普公司创始人大维·普卡德在回答“惠普为什么存在”时说的话最能给予我们启发:“让我们在牢记下面这一点的基础上来讨论惠普公司存在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目的是向公众提供某种独特的、有用的东西,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

工作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

大多数人工作就是为了钱,而且这个理由也被大家认为非常充分和合情合理。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然而,若我们被这种心理和观念统治,我们的眼光必然变得短浅,将看不清自己的发展道路。即使我们想到要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要费很大劲儿才有可能望得见别人的项背。

事实上,工作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若为了工资而工作,不但对老板是一种伤害,长此下去也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摧毁,使事业的生命日渐枯萎,白白断送自己的前程。为薪水工作的人,很容易被动地工作,刚刚上班就盼望着下班,工作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最终埋没了自己的全部才能,磨灭掉了自己的创造力。

一般,刚从校园里出来走上岗位,大多数职员的工资都不会太高,因此,很多年轻职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因受不了自认为很低的工资待遇,从而经常跳槽。这些蜻蜓点水式的就业态度和做法,只会使锻炼个人工作能力的机会和时间白白流失了。

员工为老板打工,老板必须付给员工报酬,这是对员工价值的一种体现。但是,除了工资之外,任何一家公司和老板其实还给了每一位员工很多很多东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除了金钱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经验,还有就是良好的培训,个人职业品质的提高和个人品德的完善。这些东西,如果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时能很好地获得,将会使自己一生获益匪浅。这些无形的东西,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

当年轻职员刚刚踏入社会时,不用太过分考虑自己的薪水有多少,而应该关注工作本身带给你的报酬,应该时常想到“工作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

你完全可以利用工作的机会,发展个人的技能,增加个人的社会经验,提升你自己的个人魅力,当然还有更多更多。老板给你的是金钱,但你可以给自己足以“养活”自己终身的立身之本呀。

是不是有很多人教导过你,金钱再多也是纸张一堆,只有你的能力是偷不走的。那么我也再重复一次了,能力比金钱重要一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怕被偷走。事业有成者最能体会到,即使他立刻变得一文不名,但是很快他就会东山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辈子也丢不掉的成功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

如果你眼里只有钱,那么假若你某一天不幸变得一无所有了,你会连翻身的机会都很难找得到。如果你认为老板给你的薪水不够多,那么,你为什么不自问一下自己付出的是否够多了。

有很多人在上班时总喜欢干点忙里偷闲的事,比如他们会常常上班迟到早退,在办公室里经常与人闲聊,又或者借出差的机会游山玩水等。工作没做好就想得到这个得到那个,想多拿点儿钱,却又不愿意多付出点。虽然这里面的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其被动和消极的工作态度而被解雇,但我相信,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和名声肯定会大打折扣的。没有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愿意敬业的结果是,你以后即使跳槽也没有人会要你,就算有升职的机会,也绝不会轮得上你。这样的员工就如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只有傻子才会购买。老板都不傻,因此你必须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不要再为自己应该拿多少工资而斤斤计较了,不要抱怨拿得钱少了,因为只要你付出了,你就必定有得到的;你付出越多,你得到的必然会越多,只不过你收获的时间、地点和时机一时半会儿不能具体确定而已。

如果你敬业地工作,不谈回报的问题,你很快就会同意 “工作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这个观点了。即使是你想像中最差的单位,它所给予你的东西都绝对比你获得的工资报酬要多得多。

工作才能成就事业

职场中很多员工都认为事业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是那些大老板们、那些明星、那些官们的事情,而自己仅仅是一名为了饭碗而工作的打工仔。很多职员认为,自己辛勤劳动、付出时间以及提供相应的能力,就是为了换取一份老板和公司给予的薪水。

事实上,当你在心底里认为工作只是为衣食住行创造条件的一种工具时,你只能靠工作而生存时,你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你的心已经被斤斤计较的心理所占据,从而变得目光十分短浅,在工作中总是先考虑自己的老板是否给予了你足够的相对应于你的工作付出的报酬。你会总觉得老板亏待了你,自己付出太多而待遇却并不理想。你会过于在意目前的各种保障而忽视了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和主动为公司做好工作的努力。

其实,作为员工,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生存的需要,还在于工作能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增添亮丽色彩和实现自我价值。仅仅把工作当作是谋生手段的员工,往往会为了环境所迫而去做一些自以为乏味的工作,于是便不停地发牢骚抱怨。如果你想从工作的误区中跳出来,就必须学会从自认为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和意义来,把自己的眼光放到工作的价值上,而不是金钱上。

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存在吗?存在,但你不一定能找得到。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那个一开始感到乏味但自己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做的工作中去寻找兴趣和适应它。有的人一生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事业有成者则总是在尝试从每个自己必须去做的工作中寻找成功并得到收获。

工作才能成就事业,而事业往往是在我们一直从事的工作中逐渐成就的。任何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任何工作都可以使自己从平凡变得伟大,如果他能对待好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就应该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工作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不是为别人打工。”当你把工作当成是为了经营自己,把自己的“产品”销售给公司和老板时,你就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和经营一项事业的心态投身其中。

当你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要让你的老板认可和信赖时,你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倾注满腔的热情,花费一番心血,因为你认为你所赚到的都是归你所有。

亨利·福特曾告诫我们,若金钱是一个人获得独立的希望,那么他将永远也不会得到独立。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给人以真正安全的保障是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储备。是的,任何职位都无法为我们提供保障,多大数目的金钱都难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因为金钱很容易贬值。只有那些通过工作获得的能力和经验,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保障。

工作是我们提高能力和为我们提供积蓄未来发展的最好平台。由此可见,努力工作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要素。

因此,我们对待工作的认识有必要更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是在为了提高自己的赢利和成就事业的能力而工作,而不是在为别人打工。

当一个人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当作事业来经营,并真正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好每一件事时,他必将事业有成,而他的全部付出都一定会获得相等的回报。

钱以外的目标会让你更卓越

没有钱万万不能,但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只是人与人之间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成为金钱的奴隶。我们更不应该把赚钱当成工作的目的和人生的目标。我们经营自己,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有益于社会。我们把自我的产品推销给老板这位顾客,是希望获得老板的信赖和认可,从而借助老板为我们创造的环境创造出更多的自我价值。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33岁那年使自己建立的钢铁公司成为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在这一年,他在备忘录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只有当你把“做好事业,追求卓越”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时,你会获得比金钱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传说,有这样一位天才的面包师,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对面包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只要他闻到面包的香味就感觉到陶醉,就跟一般人听到最动听的音乐似的。

长大以后,他真的很幸福地当上了面包师。在做面包时,他一定要用绝对精良的面粉和黄油,厨房必须一尘不染,器具要清洁无数遍,给他打下手的姑娘一定要让人赏心悦目,并伴有十分悦耳的音乐。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他就认为没有了创作的灵感。

原来,他已完全把制作面包当成是在创作艺术品了。哪一天他要是没有制作面包,他就会感觉到满心的愧疚。原因竟是他感觉到,如果他一天不做面包,那些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就只好去吃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他要尽量不让他们失望。他从来都没有把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放在心上,他完全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在了制作面包的享受上了,仿佛那一个个“艺术品”就是他最亲爱的孩子似的。不过,他的生意却出奇的好,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想尽办法去赚钱的人。很多人为了能吃上一个他做的面包,不远万里从另一个半球坐飞机来到他的面包坊,排上三天的队也无怨无悔。很多人都说,自己一辈子能吃上一次他做的面包,真算是没白活。

跟天才面包师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位药铺老板,由于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的父亲因抓不起药,抱憾而终。于是,他发誓要开一个与人为善的药铺。后来他果然当上了药铺老板,而他也实践着自己的初衷,特别对穷苦人常常不收药钱。他还自学成才,专门给那些没钱看病的人开方子,连药也免费奉送。经常是只要有急诊,即便是午夜三更,无论路途有多遥远,他都立刻起床前去救治。同时,他从来不收出诊费,无论贫富。

每天,他都过得十分开心。在“望问闻切”四项医学技能中,他最擅长的是“望”,而只要他“看”到谁病了,就会主动上前去给那人看病。因此,无论是受过他救治的,还是没有受过他恩泽的人,都十分敬重他。更重要的是,只要跟他在一起,无论是谁都会感觉到有无比的幸福,因为他总有办法让你开心快乐。他仿佛就只会付出而从来不考虑回报。

一些药界的行家看到他的做法,觉得他是一个败家子,整天在做赔本生意,不破产才怪呢。然而,他的生意出人意料地红火,而且由于他医术和医德十分高,很多人慕名而来,而且几乎都获得了康复。

与这面包师和药铺老板所作所为同理,在职场中的人应该认识到,只有当你帮助你的公司、老板、上司、同事以及客户等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你自然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如果你想变得卓越,就必须以考虑如何为别人尤其是为你的顾客服务得更好为核心目标,而不是以获取金钱作为你的追求核心。

Ⅱ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

你能为公司和老板提供什么

关注顾客需求

作为员工,老板和公司就是顾客,是以掏腰包给员工发薪水的形式购买员工“产品”者。员工有必要主动自觉地努力满足“顾客”的各种合理需求。

员工要经常用老板的眼光看自己:我能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已经具备了什么价值,作为“产品”的我还应该创造哪些价值?

除了在工作中细心留意老板最希望你为公司付出的因素外,你也应该自动自发地去与老板交流,问老板:“我应该如何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您服务?”不要觉得自己是下属,就不敢主动与老板面谈。你要明白,老板只是你的顾客,你手上掌握着自己这个“产品”,你要让老板这位顾客觉得你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你就必须通过努力,清楚地知道老板和公司想要的东西,从而让自己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注顾客需求才能让你把自己经营得更好。很多人都想知道,顶级的推销员和平庸的推销员之间的区别在哪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顶级推销员喜欢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引起顾客的注意,而平庸的推销员喜欢向顾客不厌其烦地推介自己的产品;顶级推销员喜欢用耳朵倾听顾客的需求,而平庸的推销员喜欢用嘴巴表达自己的见解;顶级推销员在卖别人想要购买的,而平庸推销员在卖自己想卖的。

作为经营自我产品的员工,你是想向顶级推销员学习,还是希望向平庸推销员效仿?如果你要把自己“卖”得好,就应该学顶级推销员那样,十分的关注你的老板最想“买”的是什么。你必须知道公司和老板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因为他们就是你的顾客。

我们不要像那些平庸的推销员那样,光知道自己在那里辛辛苦苦地叫卖,却不知道,推销的关键不在于你在卖什么,而在于你的顾客究竟需要什么。对于员工而言,就是你必须知道你的老板究竟需要什么。

投身职场的人千万不要以为,你有学历有能力有经验,老板就非得用你不可。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可能老板会在意你目前的能力,但有好些老板更在意你未来的发展潜力。有的老板会在乎你能否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去,而不会在乎你个人能力差了点。也有很多公司更愿意招聘无任何经验的学生,也不愿意要那些在社会中充满了历练,一上岗就能得心应手的职场熟手……

有时候,老板想的和你想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即使再优秀,如果找不准顾客的需求,你“卖”不出去也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你不知道老板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应该主动地去问他。没有哪一个老板是不喜欢主动自发的员工的。这是一条让你在职场迅速提升的捷径。

再回来看看那些顶级推销员的成功之道你就会明白,他们可能不是最有能力的、学历也不一定高、经验也不一定非常丰富,但他们一定是最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并设法去满足顾客需求的人。在职场上,只有你能为老板解决问题,他们才会真的重视你和重用你。

经常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总统就职演说。

在企业里,作为员工,“不要问你的公司和老板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

肯尼迪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一生都没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更容易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能否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在职场中,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我能为公司提供什么,我能为同事做点什么,我能为下属做点什么。”甚至在家庭里和在与朋友们相处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会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很多人都认为,从别人那里获得是很合情合理的。

然而,你要取得职业成功,当你作为“产品”要让老板和公司这样的顾客去认可时,你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要求。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公司和老板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因为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清楚,我们需要顾客远大于顾客需要我们。

在职场里,职员要学会站在老板和公司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经常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这样你就会自动自发地去干工作,而不是让工作赶着你,从而会为你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愉快的工作环境。当你能够这样想并真正在生活中为他们多付出一点后,你会发现家人和朋友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快乐。

那些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并在工作中切实付出而不求回报的职员,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向上发展和获得回报的机会,更不用担心会失业。职场中人,如果能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呢”,那他们就是思考到了正确的问题和做了正确的事。

整天考虑着“公司能为我做些什么、老板会提供给我什么”的职员,在工作中必然会影响到办事的效率和心情的愉快,从而工作也没有做好。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员工,完全可以换一种角色,把自己想像成为公司的老板,当看到有自己这样的表现和了解到有自己那样的想法时,你会作何种感想呢?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老板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了这样的员工,他肯定会把该名员工解雇掉。若你有这样的想法时,你的老板还没有把你开除掉,你就应该非常感激老板了。至少你的老板真的为你做了什么,那就是,当你没有做出令老板满意的工作却怀有不应该的想法时,他仍然给了你改正的机会。“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当你真的这样做了之后,你会发现,给予他人的越多,你的获得就越多。

赢取顾客的心

商界有一个服务定律,其内容是:“无论何时,无论你的顾客是谁,你都会得到你对顾客所提供的服务价值相对等的报偿”。其推论是:“只要你不断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不断地帮助你”。

当我们把老板看作顾客时,我们的行为就适用于“服务定律”。这个定律能成立,原因就是当你切切实实地以“服务定律”作为行为指南,你将赢取顾客的心。例如,你帮助顾客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让顾客更有实力来让你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实现价值的空间,如此,你的收入自然会增加,你的生活品质自然会提升,你的能力自然会提高,你的事业也会更上一层楼。

如何去赢取顾客的心呢?关键一点是,帮助顾客得到他们想要的。一位员工要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赢得老板和公司的认可,也就是赢得他们的心。怎样去做呢?就是帮助顾客实现他们的梦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有目标,公司和老板也一样。公司和老板购买员工的劳动力价值就是为了帮助自己成功地实现目标和梦想。员工同样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以借助公司和老板的帮助实现。顾客与出售产品者的最佳结果就是双赢。

任何人的目标和梦想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二是精神上的。一般而言,物质上的目标或梦想都是物质极大丰富,可以让生活品质高层次一些。精神上的目标或梦想则是让自己能有一种作重要人物的感觉。在这两个方面上,我们的“顾客”也就是老板表现得要比员工更为强烈。

员工要赢得老板的心,就必须帮助老板实现这两个梦想。当老板在物质上实现了基本目标,而在精神上也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位重要人物时,他自然也就会给予员工实现目标的帮助。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很少会发生你帮助了他但他却反而害你的情况。

为了赢得顾客的心,我们可以做以下方面的努力:

对于顾客物质上的梦想,我们为顾客做的可以是:一为顾客提供你的能力和经验;二为顾客提供新的创意。这里所说新创意其实就是创新,目的是要么为顾客赚钱,要么为顾客省钱。三是努力为顾客搜集有关所在行业的资讯,为顾客做好参谋,尽量帮助顾客增加收入。

对于顾客精神上的梦想,可以提供这些帮助:一在你所在的人际关系圈子内宣传你的顾客,以提高顾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提供顾客可以帮助他自我成长的东西,如专业知识的课程培训,看一些观念先进的和给人启发的书籍,使顾客更有知识内涵。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般人都会将心比心。只要你能为你的老板和公司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和梦想,他们一定会给予你所提供服务价值相等的报偿。

对老板感恩

作为员工,如果老板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工作条件,给了为老板这位顾客服务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对我们的顾客——老板心存感激。

若老板为我们提供了不错的薪水,我们就应该对老板感恩,感谢他为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给予了帮助;若老板给我们的薪水不理想,我们依然要对老板感恩,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步的环境。

站在公司和提供产品的供应商角度来看,确实是顾客在养活着我们每一家公司。取得过辉煌成就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曾真心真意地感叹:“在松下走过的道路里,员工们各种滋味都尝遍了,然而,我们最感谢的还是顾客;我真切地感觉,没有什么比感恩顾客更来得重要了;因此,我经常教导员工们,千万不要忘记对顾客感恩……”

是呀,顾客对我们的产品拥有着最大的决定权。若我们的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们肯定会转而寻求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另一家。顾客不可能永远依靠某一家企业,不可能永远只用某一家生产的东西。

对我们的顾客——老板来说也一样。老板可以解雇我们当中的每一个员工,当我们不能提供令他满意的服务时。老板只需要再花钱就能够请到代替我们的员工。

对老板感恩,要感谢老板能够批评和抱怨我们。有很多员工受到老板的批评和抱怨后,往往会心中愤愤不平,甚至找出各种借口辩解,有的还选择不辞而别。其实,作为员工我们要明白,老板对我们提出批评和抱怨,是希望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善自己服务的态度和服务的质量,是在督促我们进步。

当老板指出我们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时,哪些方面的能力存在着薄弱环节时,我们应该对之感恩,因为他明确了我们在什么地方还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这样也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哪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我们需要迎头赶上,才能重新获得顾客的满意。

顾客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他们的批评和抱怨声里,我们能够更好地汲取教训,从而使之转化为改进服务的动力。

最好的顾客是可能给予我们最大启发的顾客,是教导我们通过什么方式超越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是为我们指出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顾客,是给我们提出挑战并利于我们更快成长的顾客。能够对我们作出批评、抱怨甚至指责的老板,就是我们最好的顾客。

在任何状况下,我们都应该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顾客,只有以这种态度作为日常指导,自己的公司才能最快地发展。作为经营自我的员工,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老板,无论这些“顾客”们用何种态度对待我们,我们都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们。

若老板是明辨是非、通情达理并富含人格魅力的“顾客”,我们要对他感恩,感激他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和做事的好榜样。

若老板是能力有限、大小事情都要交给下属员工去完成的“顾客”,我们要对他感恩,感激他为我们提供了让我们摸索前进和舒展能力的工作环境。

若老板是非常挑剔、下属做的很多事情都难以让他满意、且百般刁难的“顾客”,我们更要对他感恩,感激他为我们提供了追求完美、磨炼自己的机会,正是他让我们认识到“产品必须要以质量为核心”的道理。我们要清楚,多一分磨炼,我们就多了一分成功的机会。所以,这样的“顾客”更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

珍惜为“顾客”服务的机会

企业每年都会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一批学生进来作为新员工。在报酬上,起薪都是依学历来定的,无论你是名牌大学还是三流大学毕业,只要是大学本科,就没有任何差别。公司会给新员工们两到三个月的试用期,即使转正了,也不会有差别。这期间,无论是否努力工作,大家的工作报酬之间的差距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到两三年后才会加以调整。

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会想,工作卖力不卖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一样的,那么何必要辛苦去干呢,干得轻松一点儿也可以嘛。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因为他不知道公司以后还有很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虽然在待遇上没有差异,但工作却有很大的差别。员工们的一切工作情况和表现都会被主管记录下来,交由人力资源部门去评定。在新进人员试用期满后,就开始根据试用期间的表现来进行评定,依照个人的能力来相应分派职位。你被分派到的职务可能十分重要,也可能是无足轻重。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根据所有员工的表现,定期地进行人事调动。

同时进入公司的员工,只要经过工作质量的检验,就能看出他们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了。这时候,尽管能力上有差别,但工资报酬上的差别却不大。按理说,能力和评价都较高的员工,应该比同期进公司的其他人的工资要高才是,但实际上并不全是这样。那么,在你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和辛劳时,所获得的只是比别人多一点点,这时,你是否会感到不公平呢?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这么想或者即便很快打消了但有过的这样想法。面对如此情况,这里还是建议新职员记住一句话:你所从事的工作的报酬除了金钱外,还有工作本身。我们应该珍惜为公司和老板服务的机会,尽可能地学到使自己日后成就事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工作的报酬除了金钱外,还有工作本身”是说,当你顺利达成工作后,上司会交给你更重的责任和更高评价的任务。这样,许多良好表现的累积,会为你日后提升职务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是,劳动能够给人带来金钱以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工资水平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员工自然会感到不满。但是当工资增加之后,虽然不满会消除或者削弱,但难以带来成就感。尽管很多公司在给员工工资外,还会提供他们津贴。但津贴给得越多,并不代表员工越有满足感。

员工如果被分派到了他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他总会找出一些借口而不愿意去。如去工厂高温车间工作时,他会说:“里面的温度太高了,不但让我流汗,而且我的衣服整天都会被弄脏的。”被派到营业部去时,他就会提出:“在营业部上班,我不能再穿西装了,那岂不浪费了我的一番投资吗?”或者会说:“这样我就不能在公司的食堂里吃饭了,伙食费我吃不消呀。”

为此,公司会支付他们高温环境补贴或营业津贴以消除员工们的不满情绪。然而,津贴只能消除他们一时的不满,却难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员工们的士气越低落,他们就越会多要津贴。当年有一个大型企业的津贴项目多达三十多项,但还是没有能够提高士气,反而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而当我们是接受任务的员工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如何适应新的工作,而不是抱怨这个差那个不行。

而对企业而言,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无穷的。增加工作的报酬和待遇,只能解决得了一时的问题;员工们对工资待遇的要求是不可能有止境的。

工资报酬的高低,应该首先是用来衡量员工能力和为公司工作的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薪水,尤其底薪的不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为了让自身的价值更大限度地提高,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好为老板服务的机会。

站在公司和老板的立场

搞人力资源工作的职员最能体会“立场”这个词的深刻含意了。任何一位搞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管,在企业里都会经常遇到“立场”的问题。例如,当员工与企业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所处的位置就特别尴尬了。因为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首先是企业的代表,要维护好企业和老板的利益;但是,他们自身又是企业的雇员,从这个层面上看自己与其他员工又是同一阵线上的人。

当然,这里不讨论做人力资源工作的难处,只是想说明,作为一名职员,我们应该时常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立场和企业保持一致。

作为一名员工,要想自己在一个企业里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就必须首先树立起“在工作中,我就是企业”的观念。员工必须处处以企业的利益为核心。企业里的每一位员工都维护好自己具体负责的某项工作所代表的企业利益。当发现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你就应该像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样挺身而出。

举个例子,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若发现有人不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生产,你就应该立刻加以制止,并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若在这种情况下,你考虑更多的是怕得罪人,怕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而没有站在公司的立场,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大问题,最后受罚的人里面必定有你。

要习惯于站在公司的立场,就应该使承担责任成为自己的习惯。在工作中,你应该让别人知道,你所代表的,是公司的立场,也是你的立场。从你到整个公司的管理程序,从决策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与变通处理的可能。当然,我们最关键的还是用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办事,使一切都有理有据,有章可循。

曾有一位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在很多家企业做过,他某次的举动给该企业的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能力很强,但是在立场的选择上很少能站在公司一方。某次,公司让他与员工进行工资谈判,由于一时处于僵局,他便对员工说:“我们都是给别人打工的,我很理解你,但老板就是这个意思了,我也没办法。我把底线都告诉你了,如果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行的话你可以另寻一家能提供你公平工资的企业。”通过他的话,在场所有人都能明白,他是站在员工立场的,但他此刻却被委任为资方的代表。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看,他其实已经出卖了老板。不站在企业的立场办事,不忠实于自己职责的人,是很难有发展空间的。结果,他很快就被解雇了。

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还要学会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到部门、个人的利益,又要照顾到整个公司的利益。当你确立了这样的观念并落实到平日的工作中,至少你能保证自己在正确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事情来。

一位某大型民营企业的老总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公司里的某个部门有一位元老,在企业创业阶段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做到了部门副科长的职位。只是由于他学历不高、年龄也比较大了,所以才没有让他担任部门领导的职位。前些时候,他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将要调往别的分公司去任职,因此公司准备在内部培养新的负责人。这位元老听说后,便认为是公司将要着力培养接班人而对他进行排挤,使该部门员工之间矛盾重重。由于该元老负责的是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因此公司也不想让他离职,所以这种状况一时难有妥善解决的办法。这位元老的问题如何解决成了解决该部门矛盾的核心问题。经过大量的讨论后,公司决定让他彻底退出公司的管理岗位,退而担任技术顾问一职,这也为他后来的离职埋下了伏笔。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这位元老依仗自己掌握着公司某方面的技术,想迫使公司改变立场,取得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却没有看到干部年轻化和提高管理水平是公司的长远利益所在,公司不可能为了短期的稳定而放弃长远的发展,不可能会放弃公司的立场而满足个人的要求,所以这位元老就必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为老板分忧

优秀的职员会让老板和上司感到愉快,而失败的职员常常让老板和上司感到疲惫。

在很多企业里面,总会有一些“害群之马”,他们是经常无故迟到早退、今天又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而请假的组织纪律缺乏者,成天议论别人和公司的不是,好像谁都对不起他的满腹牢骚者;想要其他人都听自己的但又光说不练的评论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容易健忘、工作不能踏踏实实的得过且过分子;常常用花言巧语欺骗上司以及很善于将工作的失误责任和困难工作推给别人的“太极高手”;当然还有一些不起眼但出工不出力的家伙。

但是,这些“害群之马” 只要不犯大错,一般企业是不会轻易解雇这些不合格员工的,除非公司不景气需要大量的裁员,这些职员自然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开除对象。可他们的同事们却十分的厌恶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给其他员工的工作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在一个部门内,当大家对他们的意见越来越大时,上司只好将他们调到其他部门。但他们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即使是把他们调职,都难以避免与新老同事之间相处得不好,而他们自己也很少能想到是自己的不对。在有的企业里,那些办事不力、缺乏工作热情和不听从上司指示的员工不在少数。

因此,你要成为一名优秀职员,就首先不要让公司的同事们和老板认为你是一个“害群的马”。

有人觉得要让老板心情愉快,就是要对老板说些甜言蜜语、对他们进行阿谀奉承,拍他们的马屁,哄他们开心。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要让老板放心、舒心,是应该了解到老板希望完成什么工作,知道老板希望自己应怎样去办事,在老板要求自己或未要求前就身体力行地去完成了。尽力在工作上实现老板的愿望,方能让他心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光按照老板的指示,将他安排的工作做完就可以了,当你在工作中,遇到认为有必要做的工作时,你就应该主动地去完成它。有很多工作,以后还是要去做的,何不先去完成了它呢?

我们也应该深刻了解老板的工作风格、习惯和性格喜好。如在向老板汇报工作时,若老板是一位喜欢对工作拿大放小的人,你在汇报工作时,可以适当地省略掉细枝末节的东西;但如果遇到思维缜密的老板,你就要在汇报结果之后,还应该把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详尽说明,以表明你工作的谨慎。否则,老板以后就难以放心地交给你好工作了。

为老板分忧,使老板心悦,并不需要一味的唯老板的命令是从,而毫无自己的个人观点。因为老板也会犯错,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就应该抓住适当的时机,陈述你的看法,把它纠正过来。但你还是尽量不要伤害老板的面子。当老板下达命令之后,你要去执行,因此,当你在执行命令时,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老板的指示中有错误,就应该指出并想办法让老板改正,这也是员工的一个职责。

如果你在发现了问题后,能够先找到对策,接着去征询老板的指示,而老板也想不出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却适时地为他分忧了,自然,以后他就更加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你了。

主动付出而不求物质回报

你不想其他的,只想着一心付出,不断问自己:“我还能贡献什么价值,让别人获得帮助?”然后不断地付出,大量地付出,尽你的一切所能去付出,获得就会很自然地到来。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伟大的定律,叫做“付出定律”。我认为这条定律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一样重要,都应该载入史册,写上课本,供世人学习。“付出定律”告诉我们: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有获得;获得不够就表示你付出不够,想要得到更多,你就必须付出更多。

不了解“付出定律”的人非常多,他们虽然总是很想得到什么,可他们总是得不到,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先付出什么。当你在一直不断地付出,并且不计较回报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很多收获在你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只要你能先付出,并不断付出,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别人就一定会还给你你想要的,你能让上天欠你债,总有一天上天也会还债给你。付出与收获是永远都成正比的,你付出得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可能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你付出得多,但收获得少,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停止付出,因为肯定会有一天,你虽然付出得少,但收获依然很多。时间会证明你的付出是没有白费的,只是随时间累积成反比而已,但它还是符合付出定律的。遗憾的是99%的人都在这个时候停止了付出。

你必须知道别人要的是什么,并且帮助别人得到他要的。若你是推销员,就要先对顾客付出,这样他才会让你有所收获。你的工作不是在赚钱,而是在大量地为每一个顾客付出。若你是员工,就应该不断地为你的老板付出,帮助老板得到他所想要的,最后你还是会得到你所想要的。若你是父母,就对儿女先付出,他们一定会回报你的。若你是老师,就对学生先付出,学生一定一辈子都忘不了你的恩情。不论你是以什么方式付出的,你的工作就是为了付出而付出,而不是为了获得而获得。成功是你愿意拿什么来换取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你单方面的获得。

你知道为什么花园里能开满花吗?原因是花粉在不断地传播。那你知不知道花粉为什么能传播呢?是因为蜜蜂在采花蜜时传播了花粉,花因为付出花粉给蜜蜂,才有了获得生命的延续,大自然的法则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只要你不断地付出,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成功。

你付出的总是要比你获得的还要多,例如,老板付你500元一个月,你若只做500元的事情,你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你必须做超过500元以上的事情,如果你做值5000元的事情,我想你应该获得加薪,这就是成功的秘诀。顾客向你买1000元的产品,你回报给他1万元的服务,你就有机会卖得更多,但你还需要再次付出,如此循环下去,你便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们一起记住:不是因为获得了才去付出,而是因为付出了才能获得。

日本很有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企业不赚钱就是因为对社会付出的还不够。当你作为一家公司,在向老板这位顾客销售“产品”时,你就必须大量主动地付出。若你“赚钱”不足或“赚不到钱”,那只是说明你付出得还不够多。

融入企业文化

尽管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建立,很多企业都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模式,但是,企业文化依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各个企业之中。

一个企业认可并推行一系列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处理事情的原则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就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了。自然,企业文化所处阶段的不同,其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强文化的企业里,会给予新进员工一系列的理念来使其在该企业中的工作规范化,如可口可乐公司、GE公司等。而即使是一个弱文化的企业,也会有许多不成文的惯例。对于这些表现得或者明显或者比较隐蔽的企业文化,如果你能发现并很快融入其中,你就会取得比同期进入的其他同事更大的发展。

要尽快融入企业的文化之中,就必须首先找出该企业真正的文化是什么。很多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企业员工手册》,这是了解企业文化的一大途径。然而,企业文化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很多时候,一个公司明文倡导的东西未必是企业真正的文化。例如,有的企业可能目标太大,所以提出的企业文化当下的员工们根本不可能达成得了,也有可能是企业的真正文化正处于落实之中,因而该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

当一个企业的文化不明显时,就必须依靠新员工们用心去观察,看看身边的老同事老员工是怎么去工作的,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反馈。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去了解公司情况以及上司主管们的处事方式、原则和风格。一般,同事们都会给予你许多忠告的。

在企业里,只要你注意观察,很快你就能得到很多关于自己所在企业的信息。不过,在这时候你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你可能会得到负面的信息多一点,这时你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企业想得太差劲。其实,企业大致都差不多,一般来说,员工理想之中的企业只能存在于书本里,现实生活中的企业一般都是充满了缺陷的。当你遇到了你不能理解的很多东西时,你也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东西,因为就算是你是总经理,你的职责也只是去适应这套文化。你真的想去改变它,等你以后在这个企业里扎住脚跟再说吧。

当你刚进入企业时,你要做的是对现存文化的足够尊重,然后尽快融入到该企业的文化中去。

当你发现自己所处的企业的员工经常要加班加点,那么,你就不能按时下班,否则你就会给上司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而且你的同事也不会看得惯你的做法。有一位主管在一家美国企业驻上海办事处工作,大家白天工作都不是很忙,但是,一到了晚上,大家总是加班要达到晚上八九点钟。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我的朋友说,如果你发现谁开始准时下班,就暗示着该名员工不想在这里做了或者做不下去了。

作为新进的一个企业的员工,我们应该凡事向老同事和上司们看齐,一般来说,他们在没有离开公司之前,你还是千万不要离开公司。

假若你想在一家企业里发展下去,有一个好的前景,你就不仅要对该企业的文化中限制员工做什么要有所了解,而且对企业文化里倡导做什么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且你更应该从深层次去认识公司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化,这样也可以为你在企业中发展寻求适合个人的行为模式打下基础。

自然规律告诉我们,适应才是好的,作为一名企业的新职员,我们应该像一棵野草一样,在哪里都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不应该挑三拣四的,结果只能是耽误了大好春光。

忠诚与敬业为事业护航

忠诚

忠诚是什么?忠诚的价值又是什么呢?对一个人的品质而言,如果用钱币来比喻成人的智慧和勤奋等素质的话,那么忠诚就是黄金。如果你忠诚于一个企业,实际上你是在忠诚于你的事业。

忠诚的人无论到哪个公司,都会受到老板的喜欢,无论他们的能力是强是弱,都一定会受到老板的重用,都能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些经常跳槽,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的人,那些只想着自己个人得失,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就算他的能力再高,也很难得到老板的青睐。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提倡大家都不跳槽,你如果真有自己喜欢的职业,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你要走,老板也会替你高兴,如果老板胸襟广阔的话。

今天这个社会可谓是跳槽成风了,好像不跳几次槽,就显示不了自己跟得上时尚似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员工会说,我跳槽,就是为了寻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然而,说这句话的朋友想过没有,你晓得什么是“最佳位置”吗?我看大家肯定是把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舒服、工作轻松的位置当作最佳位置了。是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谁不想过得舒服一点,能够得到如此多好处的座位还不是大家都想坐,而且可能已经有人坐上去了,就算没人坐让你坐上去了,你也要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能力坐得长久。

没有足够的能力,是适应不了相应的职位的。很多曾经因频繁跳槽而“伤痕累累”的人会忠告你,千万不要轻易跳槽。

抛弃忠诚,离开原来的单位,就等于是从零开始,即使跳,也要跳到一个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地方,千万不要为了多一点儿工资就冲动地跳槽了。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并不一定要通过离开才能解决得了的,任何企业都会有缺陷,即使它再伟大;而任何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就算它暂时困难重重。当一个企业处于困难之中时,你就更不能离开,而应该把该企业当成是自己的企业,把自己想像成是公司的老板,想像如果自己是决策者,应该如何渡过难关,而不是一见到有危机就当逃兵。

没有完美的企业。你有离开企业的权利,但我依然建议,还是尽可能保持忠诚吧,因为你若不能保证忠诚,当初又何必选择呢?既然选择了,你又何必不用心对待,而要断然离开呢?

与企业风雨同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短路线,对自己的伴侣忠诚是维持幸福家庭的不二法宝。

敬业

敬业精神的最直接表现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一心一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在行业里成为领先者。

曾有人向一位成功者请教:“您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的工作呢?”成功者回答他:“因为我奉行这样的原则,在某个时间段里,我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尽最大的努力去把它做好。”

有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取得的成就竟然远远不及那些能力明显比自己差的人呢。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敬业精神。如果别人比你多了一分敬业精神,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超过你,即使智力和其他条件都不如你。“天底下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我们身边会有如此多“有才华的穷人”呢?其实,他们与成就事业者之间一开始的差距并不大,甚至比之还要优越,然而,那些后来成功了致富了的人通过敬业和勤奋努力,终于过上了富人的生活,但那些当年很有才华的一些人,却成为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在穷人扎堆的失业大军里,我们经常能发现到一些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光从那厚厚的高度近视眼镜片也能猜得出他们曾有过的博学知识。与他们交谈,你更是会常常发现其学识的不凡与口才的雄辩。然而,就在他们人生的路已经走到了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他们还是在不经意的言谈中,从来不会对比尔·盖茨或戴尔们有半点佩服之词,更不会给沃伦·巴菲特、拉里·埃利森们送去一丝尊敬,对那些人生的成功者,他们常常会说出类似的结论:“这只不过是老子运气不如他们而已!”

好像比尔·盖茨、戴尔他们所拥有的那几百亿身家全是运气产物;巴菲特、埃利森们创出来的一个个财富公司都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自己的困境却是上天分配不公的错误结果。“否则,凭我这些本事,难道不会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拉里·埃利森!否则,我早就是大富翁了,怎么会像今天这样龙游浅水呢!”

为什么人的才华这种“先进的生产力”,在很多人身上竟没能创造出相应的财富与成就呢?可能套用政治经济学里的一个名词来解释会比较恰当,那就是他们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面临的“生产关系”,他们对任何工作和创造都缺乏一种本不可少的敬业精神。

人的才华是通向财富和成功之路的必要因素,但却还不是全部因素!只有在一个诚心敬业的平台上,人的才华才能够发挥出其巨大的“先进生产力”作用,从而转化为事业的成功。

很多公司的员工,讲技术一套套,论专业极具水平,学历够高,见识也不少,而且大多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但是多年的拼搏并没有使他们进入高级白领的行列,在公司位置与整个人生的金字塔结构中,他们仍处在最大的底层部分,不仅与车与房均无缘,还常常面临裁员下岗的危险。为什么呢?原因是他们不珍惜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敬业不足。

经营健康是经营的前提

作为承载我们这个“产品”价值的载体身体,她是否健康对我们的“自我营销”影响很大。

一个人为什么能做很多事情呢,就因为有一个身体在承载。

身体是做一切事情之本,如果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你可能会举出许多残疾人成功的例子,但是,他们只是身体残缺,而并非不健康。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但是,健康的内容可不是没有生病那么简单。比较科学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机勃勃、精力旺盛、注重生活质量和拥有生活情趣。

成就事业者都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病得整天睡在床上的人是很难带领自己的追随者冲锋陷阵的。在外界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精力充沛的人肯定要比一个整天都好像没有睡醒的人要更容易成功。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必定会极大地影响他的自我感觉、工作动力、工作热情、个人能力以及个人魅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己的健康,关注好自己的饮食和运动。当我们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时,就能更容易地达到和享受我们的成功了。

不是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吗,说是用“1000”来比做一个人一生追求的四样主要的东西,1代表健康,后面的三个0分别代表成功、财富和爱(也就是你的家庭圈子)。如果没有了“1”,那么后面的三个“0”将变得毫无意义。

一个人要获得最佳的身体健康,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样食物,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人间美味,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毒药。运动也一样,这种运动对这个人有益,但对另一个人可能有害。而且并不是运动做得越多,就越对身体有益,你可以看看,体育界里的那些运动员,有几个是长寿的呢。

当然,有些东西对大多数人都是适用和相通的。例如,在吃东西这种行为上,我们都是吃得太多了,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要少吃一点,吃得慢一点。你是否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得病都是因为暴饮暴食的结果。“饭食七分饱”,吃得太多了,不但使自己的胃吃坏,而且为自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脂肪。本来你可以慢慢地吃,慢慢享受食物的美味的,但由于你对食物太想一口吃完了,以至于往往在牛饮牛食之中,失去了食物本来的好处了。

你要随时注意自己身体发出的“清晰”的信号,因为当你的身体缺少某样东西时,它就会向你求救。当我们感觉到饿时,是身体在向我们求救了;当我们渴时,是身体开始受不了了。当身体病了时,肯定会有某些地方开始“罢工”了。例如,感冒时,身体会让你头晕脑花,鼻涕肆无忌惮地流。如果胃或者肚子受到了伤害,它会给你传递疼痛,以引起你的注意,从而警告你帮助它从痛苦中解放出来。

刚开始时我便说了,不要以为不生病就等于健康,你要时常注意自己的饮食,平日要多吃健康食品,尽可能多地摄入天然的营养丰富的食物,最好是占到你食物的三分之一以上。应该很多人忠告过你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吧,我也不例外。你可以找到最适合你身体和口味的蔬菜和水果,当然也可以多喝鲜榨果汁。

那些非天然的人工制成食品,只会为我们身体增加负担。如果非得要吃它们,我们可以用天然的食品来与之中和。我们都应该避免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和酒精。当然,我并非叫你一点儿也不吃,你可以吃一点喝一点嘛。只要让自己快乐,又不会对身体有多少损害,你完全可以过得很健康和快活。

当然,每天多喝水和定时休息必不可少,还有充分的运动对你来说也非常必要。由于我不是运动专家,只能在这里把主要的东西拿来说一说,反正你的身边有那么多健康专家,咨询一下他们也不会浪费你太多的时间。

为了幸福和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为了达到事业上的成功,我们必须想点办法,去使自己拥有充沛的精力、十足的干劲和鲜活的生活情趣。

最后,我们都应该深思一句话:“人就算赚到了全世界,失去了健康还能有什么呢?”

为做好工作主动收集资讯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大量的资讯作为基础来开展工作的社会。对商界而言,行业最新动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相关领域最新技术的动向、交易前沿的最新情况、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相应工作进度等资讯,每一位员工都有必要了解,特别是决策人员。缺乏所需信息情报,工作就难以进行下去。在制订计划时,尽可能多地拥有信息情报,能更大程度上使计划完备周详,使可能出现的纰漏降到最低。

职场中人面临的一个现实是:一方面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社会资讯泛滥,到处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另一方面,总是感觉到工作上所需要的资讯相对难求。有些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资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都比较混乱,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以至有时候获取了很好的情报,但由于错过了最佳使用时机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不过,当你真的感到自己在工作时缺乏资讯,也不要像有的员工那样,抱怨“公司的资讯没能很好地流通,我得不到应有的信息支持”。因为说出这样的话,就表示你没有主动地去搜集资讯信息,而是坐在那里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提供信息给你。当你确实需要资讯时,必须要主动地去搜集。

为了做好工作,我们必须主动去搜集对自己有帮助的资讯。在搜集资讯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凑热闹”的习惯,主动去找

在大街上,当你听到消防车喇叭声大作时,你会问“哪里失火了?哪里出现了紧急情况”吗?你应该问,才能立刻了解到哪里出现了事故。当看到街头上围了一大群人,你要走上前挤进去,才能看得见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要掌握一件事情的真相,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要搜集资讯,就必须主动出击,抢先获取第一手资料。

要搜集到大量所需资讯,就要不断培养自己对所需资讯的敏感度。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打捞”到自己想要的“海鲜”——有价值的资讯,就看你的一双慧眼了。

2. 建立个人资讯网络

个人资讯网的重要性在于,当你想要哪一类资讯时,你立刻可以找到能提供这方面信息的人;当你想得到最具权威性的资料时,马上有人为你提供最为科学的建议。怎样来建立你的资讯网呢?可以先以你的知交良朋、同一母校的校友、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上各类培训班时认识的学员、同行业里认识的朋友为基础,逐渐扩大你的资讯网络。若善加利用,这个网将是你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3. 要善于“套”情报

用对信息的保密程度来划分,人不外乎两类:缄默型和主动传播型。当知道一项内部资讯时,主动传播型的人,不用你去问,他都会跑来告诉你整个事情的始末,并且会添油加醋。而缄默型,则会三缄其口,不随意传话。

对缄默型,你要想办法从他们的嘴里“套”出话来。你不能开门见山,要旁敲侧击。而对主动传播型,无论他说给你什么,你都要很有兴趣地听完它,而不要对自认为有价值的就认真听,觉得没用的就提不起精神。否则,以后他就不会再告诉你什么东西了。

4. 不要随便传播所得情报

一般,在对方信任你的情况下,才会告诉你那些内部参考、内幕消息和独家机密,而且他们往往都会叮嘱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如果你把这些不能让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随便告诉了其他人,一旦传到了当初告诉你的那个人耳中后,以后你再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资讯了。

5. 你也要适当透露情报给别人

光是别人给你提供信息情报,你却不给别人透露一些他想要的资讯,这样的关系是不可能长久的。你必须提供令对方满意的情报,别人才会给你需要的信息。你的这一张网络才能维持下去。

我们都在从事人际关系业

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其实你都是在做同一种行业,那就是人际关系业。人际关系业的特征是,你交的朋友越多,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搞得越好,你就会越成功。你不要以为只是营销业务人员、搞推销做保险的人士才需要搞好人际关系,其他一切行业也都需要。例如,卖房地产你需要搞好人际关系,销售电脑你需要做好人际关系,做贸易就更别说了,就连你做老师,如果跟学生搞好了关系,也非常有利于你做好业务工作,并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只有人际关系好才会成功,人际关系好,你的事业才会做得好。所有生意上的竞争到最后都取决于人际关系。设想一下,现在有两个人都想卖给你同一样东西,一样的质量、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服务、一样的品牌,最后你会买谁的产品呢?肯定是与你关系比较好的那位的。

如果你对每一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面对他,与他交往,你的人际关系马上会好起来。我们都想出家在外有贵人帮助,那么你先假设人人都是贵人,并以贵人对待他们,然后人人就真会成为你的贵人了。既然人人都是贵人,今后你会怎么与每一个见到的人相处?你会如何重视他们?怎样才能搞好人际关系呢?

其实,要搞好人际关系非常简单,就是“别人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这样你一定可以跟任何人搞好人际关系,从而赢得别人的喜欢。这是一条永恒的法则,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当代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也不管是在美国、英国、法国还是在以色列、日本、中国。

要做到这样,你就必须要关心每一个与你交往的人,才会有办法了解他们,并对他们好。因为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关心、获得重视、渴望被了解、被感谢、被赞扬,都希望引起别人的兴趣。这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方。

人际关系好是你与别人经常保持联系的结果,假如有一个客户向你购买了产品,隔了两年你都没联络他,如果你有了新产品,再给他打电话让他购买时可能就不容易了。相反,只要建立了一个新顾客,你经常与他联络,打电话跟他聊天、关心他、问候他,保持了一种朋友关系,有了新产品,你推荐给他就容易得多了。就算是你的亲戚,如果两年不见面也不联络,可能你们之间关系会不如一个经常保持联系的朋友。在公司里也一样,你必须尽量做好与同事、上司和老板之间的人际关系。

现在就开始每天多打一个电话,多见一个人吧,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相信一年后,你多打的电话、多花的时间、多见的人就会开始变成你的朋友、老关系、老顾客,甚至老朋友了。这样其实你已经很成功了。一开始这种付出是看不到明显回报的,但只要你坚持,日后你一定会得到巨大回报。成功属于持续力强的人,属于主动积极的人。即使是一件简单小事,也不见得人人都会去做。

然而,某种意义上,“关系决定成败”确实在起着作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