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概论 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17:03:38

点击下载

作者:危光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互联网概论 第2版

移动互联网概论 第2版试读:

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行业。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从2009年3G牌照正式发放,移动互联网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优势决定了其应用前景广阔,用户数量庞大。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嵌入式设备等实现互联网的各种移动应用,如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电视、移动办公、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移动广告等。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互联网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98.3%。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移动互联网人才缺口达百万以上。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深入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满足移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等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虽有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开设了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相关课程,但为了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等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已势在必行。本书正是为了满足国内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而编写的一本基础教材,涉及移动互联网现状、技术、应用领域以及移动互联网安全等内容。

本书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危光辉编著。全书力求所涉及名词术语、信息材料、数字佐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由于移动互联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类教材或参考书较少,虽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从事考证和查询工作,但鉴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还是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相关专家、同仁以及读者批评指正。编者第1章 移动互联网概述1.1 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指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技术、平台、应用以及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并用于实践活动的统称。用户借助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发展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它的增长速度是人们未曾预料到的。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优势决定了其用户数量庞大,用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嵌入式设备等实现互联网的移动应用。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手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终端如图1-1所示。图1-1 移动互联网应用终端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不仅体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服务的质量上,还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所带来的便捷。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用户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终端移动性:移动性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3)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4)业务使用的私密性: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保护要求远高于PC端用户。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特点:数据共享时既要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就不同于互联网公开、透明、开放的特点。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通信用户上网显然是不需要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给他人知道甚至共享,如手机短信等;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5)局限性:移动互联网自身也具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两方面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一度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但是,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上网费用的进一步降低,网络能力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但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处理能力和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加,终端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移动互联网具有小巧轻便的特点,这也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移动通信用户不愿意在移动设备上采取像PC端那样的大量信息输入的操作,比如不愿意输入大量的文字、表格。

采用移动上网,不是等于放弃传统互联网,不能说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替代方式,它们同是互联网络的应用方式,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着显著的区别。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主要有:

1)移动上网更随意。移动互联网终端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移动上网的终端体系决定了终端之间灵活的访问方式,既可以是移动设备对移动设备,也可以是移动设备对PC设备。不同体系设备之间的交互访问,决定了应用的丰富性远甚于传统互联网。中高端的智能设备可以访问PC端的互联网,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交互访问。

2)移动设备用户上网与PC上网不同,移动设备需要减少下载及输入量。移动办公代替不了PC办公,移动办公适宜解决输入信息量不是很大的问题,如远程视频、信息浏览等,要进行大数据的汇总、编辑、修改、统计还是需要在PC上完成。因为在小小的屏幕下,人们是不会进行图形编辑,也不愿意进行长长的文字录入操作。移动设备更适合做一些只读不写或者加以简单的批注,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对屏幕的触动进行功能项的操作。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区别也不是绝对的,比如用户应用手机进行社交活动中输入大量的文字和语音,以及观看图片和视频时,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频率甚至比在PC上更高。

3)移动通信设备还可以对其他数码设备(如车载系统)进行支持,可担当家电数码组合的客户端操作设备,以及基于隐私保护环境下担当移动银行支付卡等。1.2 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国内百家网络内容服务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CP)在一起探讨了商业合作模式。然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学习相关的运作模式,开创了“移动梦网”的雏形。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我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在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到了2006年,支持移动梦网业务的许多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由于没有统一的运营规范,导致其业务开展受到大量用户投诉。在2006年9月,信息产业部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大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此规范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彩铃、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违规的I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形成了对国内违规SP的封杀。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我国“FREE WAP”的另外一种模式,那么这种模式在我国移动互联网进程中,仅仅是个开始。

什么是WAP?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也称无线应用)的简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代称。

什么是FREE WAP?FREE WAP可理解为免费的WAP,但它还有另外一层深远的含义,就是自由,即独立于移动运营商的WAP平台之外自由运作。

最早的免费WAP站出现于2002年,前一两年它们仅仅凭借个人站长的热情和兴趣在挣扎中艰难生存,然后渐渐聚集了一些人气,获得了大量网民的支持。从2003年到颁发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牌照之前,免费WAP开始快速崛起,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数量上有所突破,当时在我国已经拥有独立域名的WAP网站就达到3000个,而SP和运营商麾下则还有另外2000个类似的站点。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产生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会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当时讨论最多的话题。

那么免费WAP是不可能永远免费的,也不可能长期通过陷阱(指通过投机方式,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蒙混的方式来获利)来获得永久性的效益。一些比较大的免费WAP站点主要依靠广告和与SP之间的合作来维持生存,而更多的免费WAP站点则还处于个人站的萌芽状态。那么免费WAP站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呢?

一是靠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提高用户流量,从而拉到了大量的广告客户收入。几大门户网站的收入主要是广告、无线增值、在线游戏和电子商务等,但专业类网站却通过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合作而有着更丰富的盈利方式。

二是一些WAP站点考虑相对周全,在网站平台搭建时就已逐渐融入了商业模式,WAP在盈利模式上就成了互联网的升级版。

三是除了为广告客户实现无线营销和品牌推广,一些WAP站点还打算逐步对用户收费,当然,收费的基础是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提供高性价比的增值服务。

免费WAP网的低潮从2005年底开始,2005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一项政策,禁止SP在免费WAP上推广业务;一个月后,中国移动宣布不再向免费WAP网站提供用户的号码和终端信息,这使得这些免费WAP失去了获利的根本渠道。到2006年7月,关闭了一大批FREE WAP站点。

在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牌照发放工作,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关工作。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部举办小型牌照发放仪式,确认国内3G牌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牌照。由此,2009年成为我国的3G元年,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包括移动运营商、资本市场、创业者在内的各方急速进入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时间,各种广告联盟、手机游戏、手机阅读、移动定位等纷纷获得千万级别的风险投资。

从2009年10月下旬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等部门印发了《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方案》。由此,媒体开始陆续曝光手机涉黄情况,史无前例的扫黄风暴席卷整个移动互联网甚至PC互联网。11月底,各大移动运营商相继停止WAP计费。运营商的计费通道暂停,让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思考新的支付通道和运营模式,而神州行支付卡等第三方支付手段逐步成为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最主要的支付通道。

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中国移动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手机支付领域再度兴起。

在2011年到2013年由于智能手机规模化应用促进移动互联网在我国迎来了高速成长期,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普遍安装和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手机上网功能,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进入2011年之后,由于移动上网需求大增,安卓智能操作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化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移动应用开始呈现大规模爆发式增长。例如,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即时通信服务微信,到2013年10月底,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形成了支付宝和微信两种移动支付竞争的局面。

从2014年至今,随着4G网络建设使得我国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4G网络的部署,移动上网网速极大提高,网速瓶颈得到基本破除,移动应用场景极大丰富。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4G牌照,我国4G网络正式大规模铺开。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又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FDD-LTE)”经营许可。4G网络建设让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到2016年5月底,我国4G用户已经达到5.8亿,4G用户数占移动电话总用户数比例达到44.6%。同时,根据CNNIC数据显示,到2016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6.56亿。

据CNNIC 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达到了96.3%,图1-2显示和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获取采用的是以有线网络,结合台式计算机,采用拨号上网、局域网、xDSL线路、T1线路等方式;第二阶段采用的是无线的802.11上网,能达到有限的网络范围覆盖;第三阶段是移动终端逐步发展起来,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移动上网;第四阶段则是随着3G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能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图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3 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手执(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除文本浏览、图片和铃声下载等基本应用外,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即时通信、视频、游戏、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也十分迅速,并仍在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网络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来自互联网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传统互联网流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却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8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6.3%,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其中手机外卖应用的用户规模达到2.74亿,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有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可见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强化。1.3.1 国外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较大的用户市场规模。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凭借其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娱乐类业务为例,目前在国外,基于手机的娱乐内容已经创造了一个数千亿美元的市场,成为运营商发展的重要战略。下面以移动互联网在国外几个比较典型的地区——美国、欧洲、日本为例来介绍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1.美国

从美国的四大运营商:Sprint、T-Mobile、AT&T 和 Verizon 在 2010 年前后推出各自的4G 制式移动通信网络开始,到现在 4G 网络在美国覆盖接近 100%,互联网活跃用户数 2.8亿,普及率87%。移动手机注册用户3.29亿,手机渗透率103%。美国PC或者平板电脑的互联网用户每天上网 4.5 个小时,Mobile用户每天上网 2.5 个小时。在美国四家主流的运营商中,Verizon 公司占据41.06%的市场份额,拥有8500万的用户;AT&T 占据33.82%的份额,拥有 7000 万用户;Sprint 和 T-Mobile 的市场份额为 13.04%和 12.08%。在手机终端方面,苹果是美国最大的手机品牌,占据41.3%的市场份额。在操作系统方面,Android和iOS占了93%以上的份额,微软的WP等系统占了7%左右。

移动互联网在美国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例如,在广告领域,随着用户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平台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使得移动广告逐年增加并拉动了数字广告的增长,到2018年,数字广告的份额将会超过电视广告,移动广告增长速度超过了所有其他各种数字广告媒介,而电视广告及其他类别的广告的增长则在逐年趋缓,份额减小。在游戏领域,2017年,随着移动游戏规模的增速超过整体游戏市场增速,移动游戏在美国整体游戏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为24%,据Analysys易观智库统计,2017年美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81.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8.4%,从美国游戏玩家每周的移动游戏时长来看,52%的玩家游戏时长在3~4小时,平均每天的游戏时长为20~40分钟,美国手机游戏玩家平均每月在手机游戏上的花费为7.8美元。

从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来看,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ellabs市场调查数据,已有超过80%的美国手机用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及其他移动数据服务。因此可预期,在网站平台设计的开放战略影响下,随着终端设备的持续创新、数据计划的不断推广以及网络基础服务的更好提供,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2.欧洲

雅虎 Flurry 2017年8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的不同国家在智能手机使用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智能手机的使用数量与该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关,人均总收入较高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智能手机用户分别为75%、81%、66%、81%,而英国、荷兰的智能手机用户的比率甚至超过了100%,这意味着很多人拥有一部以上的智能手机;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中,如波兰、乌克兰等,智能手机用户只能达到40%左右的比率。

荷兰国际集团ING于2017年12月针对欧洲13个国家的15000名居民进行了关于欧洲移动银行使用情况的民意调查。调查显示,欧洲手机银行的使用人数由两年前的42%上升到了58%,这说明有超过一半的居民在使用手机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并且有70%以上的人表示,手机银行的使用让他们的财务管理状况变得更好,他们觉得使用移动银行非常方便快捷;在移动支付方面,有52%的受访者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相比2016年上升了7%,这主要归功于其便捷性和快速性。

根据统计网站Statista对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德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德国(8000多万人口)智能手机用户人数为5000万左右。App Annie报告里统计的德国智能手机用户2017年下载主要的APP是WhatsApp(通信应用,类似微信)、Facebook Messenger(社交媒体脸书自己的通信应用)、Facebook、Snapchat(目前年轻用户特别喜欢的图片分享软件)、Instagram(西方大牌明星们分享生活点滴最爱的社交媒体平台)、Amazon(亚马逊网购)、Ebay Kleinanzeigen(ebay小广告,进行各种生活服务交易)、Skype(老牌网络聊天工具)、Spotify(在线音乐服务)和Shpock(二手货交易平台)。使用这些APP应用和比例如图1-3所示。

3.日本

日本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较早,自1999年2月NTT DoCoMo推出I-mode服务以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Wireless Watch Japan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扩大。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搜索、电子商务、SNS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平台和盈利模式。DoCoMo公司采用的I-mode模式,使用通用HTML格式,对手机终端实行免费且由运营商控制,与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开发内容服务,针对不同业务制定合理资费以及创新营销理念等,为日本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成功运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日本本土15~35岁的主流用户群成长也正在不断促进日本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繁荣。图1-3 德国智能手机用户2017年主要的APP应用

日本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音乐、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网和UGC、移动电视、移动支付和NFC应用、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广告等。根据德国统计公司Statista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67.3%,预计2019年可达71.1%。猎豹全球智库联合appinsight,基于猎豹移动自有大数据,结合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日本安卓手机占比达到58.4%,日本安卓设备占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高度集中,东京的用户规模占据了总用户的一半。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虽然逐年上升,但近年来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等影响,日本人年龄结构相对固化,青年用户增长缓慢,因此互联网渗透率上升速率较慢。1.3.2 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CNNIC相关人士介绍,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移动互联网目前已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据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通信行业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3.6亿,比2016年底累计净增4274万;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10.4亿,比2016年底累计净增9605万。同时,原有的2G和3G用户向4G用户转换的速度也在加快,4G用户数保持稳步增长,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相对于2016年,累计净增了1.18亿。图1-4显示了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一年内,3G和4G的用户净增数和用户总数占比。

如图1-3所示,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4G、移动寻址技术等成熟技术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已经迎来发展的高潮。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不断完善,用户上网黏度(包括依赖度和使用率等)快速提高。近几年来,除了传统的娱乐、游戏等手[1]机应用外,SNS(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LBS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迅速增大。图1-5显示了中国移动 在2017年的数据业务应用比例统计。图1-4 3G/4G用户净增数和用户总数占比图1-5 2017年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应用比例

由图1-5可见,在对流量的消耗上各应用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分布:视频类、浏览类、即时通信类三种应用是数据流量消费的前三名,分别占到了34%、19%和18%的比例。

由于用户和业务向移动接入方式上的快速迁移,网络承载能力和业务对流量需求的匹配将是长期交替促进的动态过程。我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的 4G 网络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投资建设。对三大运营商 2014 年以来的移动流量进行统计,中国移动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约 120.93%,中国电信近三年复合增长在 93.93%,中国联通近三年复合增长为81.31%。随着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移动用户的流量需求未来三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流量总量高速增长的趋势将会延续。

作为移动互联网通信的重要基础——4G网络的建设,在2014年就以110万基站的规模成为全球最大LTE网络,到2015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基站总规模过200万个,2016年三大运营商的基站总量达到300万个,在2017年宏基站(大型基站)新增规模为68万站,由于无线接入系统维护成本十分庞大,因此宏基站的增长速度在逐渐降低,但仍会处于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上。图1-6是三大运营商历年4G宏基站建设规模。图1-6 三大运营商近年4G宏基站建设规模

随着4G网络的普及,2G和3G网络的用户逐渐向4G网络过渡。到 2016年底,所有 2G和3G用户总占比已不到40%,其中 GSM网络仍承载着18.92%用户,3G网络用户占比为 20.6%,这意味着有超过80%的用户在未来两年内都迁移到了 LTE网。据互联网已公开资料显示和估计,不同制式下用户数变动趋势如图1-7所示。图1-7 不同制式下用户数变动趋势

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可知,进入4G时代后,从用户群体结构到业务分类变化已经趋于稳定,数据业务成为运营商的业务主流。宽带网络(移动/固定)的升级换代、用户数趋于饱和,增量市场带来的增长已经不是当下以及未来的主要驱动力,而是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新领域发展将是未来运营商竞争的主要焦点。目前移动通信已经进入日常生活,宽带移动用户占据总用户的大多数,基于互联网的流量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

从数据上看,至2017年5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宽带移动用户由于基数低,增速较快,而中国移动由于原有基数较大,而增速较慢。整体来看,三家运营商的4G用户的增长都非常迅速,渗透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移动,2017年5月净增4G用户约千万,环比大增88%,4G用户总数达5.83亿户;中国联通也以562.1万4G用户净增数创下新高,与中国电信的净增数持平,中国联通4G用户总数达1.33亿,中国电信4G用户总数达1.47亿。截至2017年5月底,相比于2016年5月,中国移动占比有所下降,而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占比有所提升,三大运营商用户数的差距在缩小。与各自客户总量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4G移动宽带用户占其用户规模的比重分别为49.70%和62.88%,均低于中国移动占比67.55%,但与2016年5月相比都有大幅提升,这一方面的原因是运营商内部用户从低端向高端网络搬迁的结果,另一方面原因是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需要网速、流量以及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支持,运营商的移动宽带网络性能的提升可以满足现有移动用户的需求,体验度提升大大增加了用户的黏性,并加快了新用户的开发,一旦和生活便利性结合起来,而不单纯的娱乐,会导入原先不愿使用移动宽带的用户群体。

在2017年初,三家运营商都宣布了各自的发展战略,都是加快完善4G网络,提升用户体验度。中国移动已经借着4G用户大规模增加再次巩固移动宽带的领先地位,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度过4G发展初期阶段,快速进入加速期,数量上迎头赶上,同时也在内容上另辟蹊径,依托良好的频段和技术在数据流量经营方面的发力,在移动宽带经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具体而言,中国电信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从网络、业务、运营三个维度进行“转型3.0”战略,提出“云网一体”“全面软化”的智能网络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智能连接、智慧家庭、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新兴ICT”五大业务生态,重点抓住“大数据”和“市场化”来推动运营智慧。所以宽带移动市场竞争格局在中低端更加复杂。中国联通则通过全面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和综合能力建设,推动移动网、宽带网、创新网、营销网、IT网、人力网的提质增效;打造4G匠心网络,加快建设全光网络,全面推进“全网通”终端普及,探索客户消费体验模式,持续推进机制改革,助力国家信息化建设。而中国移动明确了以连接驱动增长的发展路径,拓展连接深度与规模,成为全国首位的无线与有线宽带提供商。

我国关于5G网络的发展方面,工信部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将于2020年启动5G商用服务。根据工信部等部门提出的5G推进工作部署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已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推出商用服务。1.4 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并分析各主要运营商在运营移动互联网业务时的成败得失,可以看到这一新兴的融合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或制约着发展速度,比较显著的问题点包括覆盖率、终端及平台、产业链、监管、商业模式、安全性等。

1.覆盖率

4G网络覆盖率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在4G网络发展的早期,部分楼区和较偏远的山区和其他有障碍物的地方,4G网络还不能完全覆盖。但是,随着4G网络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据2018年6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4G网络覆盖全国95%的行政村和99%的人口。

2.终端及平台

从终端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手持(或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属性及操作界面将对用户体验产生直接影响。该类设备普遍存在屏幕小、输入不便、电池容量小、数据处理能力不如PC等问题,影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直接体验。同时智能手机价位偏高的现状也阻碍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体接受并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从平台角度来看,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手机操作系统多达30多个,基于各类操作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终端平台,这使得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开发的难度加大,需要更多的时间适配系统,且很难达成各终端一致的用户体验,由此导致的业务推新速度变缓进一步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综上所述,终端性能的改善和平台操作系统标准的统一,应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3.知识产权保护

移动互联网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更好的创意和技术。但是世界各国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产权保护,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法律漏洞以及政府管理方面的缺失。再加上主流操作系统相继被破解,迅速复制软件的代码和设计变得异常简单。根据移动互联网业内人士透露,抄袭一个成熟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只需要不到30分钟。其代价就是国内互联网产品市场上大量雷同的产品之间恶性竞争。

4.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与传统互联网时期PC操作系统基本被Windows垄断的局面不同,移动互联时代下已经出现呈现出iSO、安卓、Windows Phone三种主要的操作系统。其中除了硬件和软件相绑定的iSO系统外,安卓和Windows Phone系统是不绑定硬件的,并且开源的安卓系统被各个硬件厂商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做了修改,导致安卓系统出现了数不清的变种系统。多种操作系统并存对于应用软件的开发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以安卓操作系统为例,由于安卓系统对应的手机具有不同的屏幕、硬件性能、操作方式以及被修改的变种系统,开发一款兼容80%以上安卓平台的手机软件也很困难,即使通过开发多个版本的方式,也会导致相同的软件在不同的硬件产品上的性能都有较大差异。

5.创新力不足

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中缺少重量级的原创产品。很多企业是通过“拿来主义”的方式研发产品:当国外出现一款好的软件或服务,国内企业就可能很快模仿该软件或服务的产品,从而缺少必要的创新性。实际上,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如果国内企业能针对国内需求开发软件,或者对借鉴来的国外经验加以调整,将会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6.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各方力量仍处于整合期。移动互联网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打造一个整合硬件芯片开发商、操作系统开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产业生态系统。该系统应能实现端到端业务开发与创新,依靠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能力和聚合效应提升移动互联网能力,打造共赢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

7.监管

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同互联网、移动通信业务一样逐步深入人们生活的时候,其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也在产生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以不良信息为代表的网络秩序混乱现象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再度发生,因此对其进行合法、公正、科学的监管呼声将日益强烈,也同样会存在过度监督束缚业务多样性、影响用户体验的可能。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秩序,已成为需提上日程的重要问题。操作过程中可参考国外成功经验,考虑对网站进行分别管理,与运营商合作的网站需在满足国家法规的同时满足运营商的业务要求,而其他非运营商合作网站则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自由发展业务。此举既可以保障用户对于内容和服务丰富性的要求,又可以通过国家立法与运营商管理对所有网站实现控制。

8.商业模式

成功的业务是通过运作成功的商业模式实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包括固定互联网的复制、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三大部分。相应商业模式的建立也可以沿用业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在分别延续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业务的成功模式基础上开拓创新,寻找新的盈利支点。从国外经验来看,与用户需求紧密贴合的移动搜索、电子商务、SNS、移动广告等业务将会成为未来盈利的源泉,而效仿iPhone基于收入分成、市场排他的合作模式,以“业务+终端+服务”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合作运营,是可以尝试的商业模式之一。

9.安全性

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新挑战。随着移动终端和业务平台的逐步开放,如果没有良好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手段及时跟上,那么所有互联网今天面对的安全难题,都会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而各种新的安全隐患也将会在移动互联网世界暴露乃至泛滥。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接入同时也意味安全隐患、有害信息、网络违法行为无处不在的可能,相应的安全管理形势将更加复杂。1.5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1.5.1 发展趋势分析

1.实现技术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电信、娱乐、媒体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1)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

主要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3G/4G通信技术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2)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除智能手机外,还有掌上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嵌入式移动互联设备以及超极本、笔记本等,都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解决方案。(3)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

移动和PC互联网的互通应用的发展使得有效连接互联网和移动网的移动互联网网关技术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采用这一技术,移动运营商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并更有效地管理网络。移动互联网网关实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网络侧的内容转换等技术适配Web网页、视频内容到移动终端上,使得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从“比特管道”转变成“智能管道”。由于大量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移动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大,在移动互联网网关中使用深度包检测技术,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资费计划和业务分层策略,有效地进行流量管理。网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内容的来源和制作渠道。

2.商业模式多元化

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目前,流量、图片、铃声、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的主要探索方向。

广告类商业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而盈利则是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典型的例子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

内容类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的费用盈利,典型例子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

服务类商业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例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均属于此类。

3.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三个英文的词头组合,简称ICT)产业的演进,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和竞争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为了把握住机遇,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转型。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在原有领域的传统优势,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争当新型产业链的整合者,以图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手持终端的普及率将高于80%

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与移动终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以前只能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实现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地可以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实现了。(2)视频类、浏览类、即时通信类三种应用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根据中国移动对2017年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统计来看,视频类、浏览类和即时通信类三种应用是数据流量消费的前三名,分别占到了34%、19%和 18%的比例。(3)移动终端与台式机互补

移动终端与台式机的优势将互补。比如说,在周末,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更高,而台式机主要在工作日使用,当用户更多的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时将为应用厂商带来巨大商机。(4)LBS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趋势

LBS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性应用。固定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差别就是移动基于位置的服务是非常本地化的,在位置服务和位置信息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厂商可以把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更多的服务和整合。比如说,当用户在某个陌生的地方,打开移动终端后,就能方便地找到附近的酒店、餐馆以及娱乐场所。(5)新的消费模式

移动互联网将带来新型的消费模式。移动互联网的消费模式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有很大不同,用户希望有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如何捕捉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为其提供全新的广告和信息服务消费方式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还有很多尚待挖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大规模普及,很多过去难以想象的应用都将成为可能。(7)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世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上传、下载和浏览都是用户自己决定的,无论平台、应用以及终端,都应当遵守开放、自由、公平的原则,让用户真正体会到最好的应用,进而获得用户的欢迎。(8)云计算改变移动互联网

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更多基于云的应用和云计算上,当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在技术和速度提升之后,将有更多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应用出现。1.5.2 移动互联网对未来的影响

顾名思义,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的结合体,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上到国家战略,下到各大IT巨头商业布局,以及移动终端最终消费者,都在憧憬着享受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更新,移动互联网定会影响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使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单单是一个方便可以形容得过来的。到2017年底,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中超过70%的人早上起来就拿着手机看东西,有超过80%的人晚上睡觉是抱着手机和移动电脑睡的。手机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等车、坐车甚至走路、上厕所的时候人们都在上网,浏览网页、看电子书、视频、游戏等用手机可以随走随写、随录、随拍、随发、随读,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利用手机进行购物支付、商务交流、理财不仅方便,更是一种时尚。手机慢慢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成为移动互联网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

2.移动互联环境生态的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场景已经融入基于社交、媒体、电商、金融、智能硬件的产业形态之中,QQ基于年轻用户的兴趣文化社交场景已经形成,微博基于明星名人、形成的明星娱乐文化和年轻化、碎片化的资讯形成移动互联时代特有的社交场景,微信特有的商务化社交场景,Secret的匿名社交场景,支付宝特有的消费场景,短视频的流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和支付等应用,各类新产品顺应场景而自然诞生,移动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场景成为时代的标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深化,“互联网+”上升到国家高度,全面渗透进社会生活,随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场景将更加密集和深化,在各种场景下,一切新的产品都将被发明和引爆,场景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引火器,有着颠覆一切的无限可能,场景即创造,场景即分享,场景即流行,场景即消费。可以说整个移动互联时代都是场景时代,场景深度将在未来不断加强,在场景不断加强的基础上,消费将会成为最终自然的结果,场景消费化,进一步形成整个移动互联环境生态。

3.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商机巨大,已经有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不论是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还是从数据流量看,都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比如联通引入iPhone,移动开发的oPhone,Google开发出Android操作系统,推出Android Market,Apple推出App Store,都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抢占这个市场。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还将极大地促进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的用户体验和营销模式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移动互联网购物,这一点应该引起一些传统企业的高度重视。已经重视的企业都已经开始操作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商务平台了,比如移动中国、铭万、中企动力等公司已经合作WAP。它们相信,尽早进入移动互联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4.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权威部门的研究报告表明,在2017年底全球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的数量,按保守估计已超过22亿,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根据Zenith Media的研究,2017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占互联网流量的比例达到75%以上,2012年这个比例是40%,2016年这个比例是68%。其实人们很难想象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网络将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必将引起社会模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产业将会在近几年拉动近数万亿的社会投资,会极大地拉动实体经济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异常之快,勇于创新才能快速占领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高地,立于不败之地。

移动互联网拥有巨大的前景,并且这一崭新的模式已经悄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了。所以要学会适应新模式新事物,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机遇应对挑战。有人形容移动互联网是:“细心、有个性、聪明的助手,随时可找到需要的信息和人”。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必定是精彩的,不但方便人们的生活,背后还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这要求用户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移动互联网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在2017年以后的3~5年,移动互联网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线音乐、应用商店、在线购物、同步功能等会像PC互联网一样具有强大的功能。移动互联网能给人们一个无限的记忆和无限的知识库,让人们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变成一个更强大的自己。[1] ㊀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如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等),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