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境界叫舍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00:29:29

点击下载

作者:冠诚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一种境界叫舍得

有一种境界叫舍得试读:

前言

佛经上说:“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万物循环往复,世事沧桑变幻,人生沉浮不定,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统一。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得与失之间,要做大胆地取舍,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智慧的精髓。“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既对立又统一,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舍”是放弃,却成了成因,结出了“得”的成果,不舍者不得,得亦因舍而得。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

世间,人们往往面临多种选择,取舍往往乱人心扉。对此,很多人眉头紧锁,更有一些人给自己的心灵加了锈迹斑斑的铁锁。于是生活的欢欣和幸福都被锁住了,庭院深深,长满青苔。人被名缰利锁羁绊,在横流的物欲中随波逐流,怎么能够解颐呢?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古忠孝难两全”,在面临选择时要看到事物的大体趋势和重点,学会舍弃,而非一味索取。如果一直患得患失,快乐的阳光就被忧愁的阴霾遮掩了。“舍得”是一种人生态度。人不到一定境界,是不会明白“舍得”两字的真正含义的。舍并不意味放弃,而在于将来更高层次的获得。这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恰好是一种可取的、清醒的人生观。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才能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真正的事业上,在“舍得”之中成就自己。舍得放弃,说明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真正懂得了如何驾驭自己。

舍得不仅是生活的哲学,也是为人处世的艺术。人生一世,面对无限的诱惑与磨难,往往不得不在“舍得”面前徘徊彷徨。诱惑如同美景,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舍得”,双赢的机会总是很少,只有毅然选择,才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就算是忍痛割爱也值得。有时,舍弃一些而得到的会更多。昭君舍弃了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踏上了黄沙漫天的西域之路,却得到了天下的一度太平与后世的无限赞美;李白舍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他们舍弃了功名、地位甚至是生命,得到的却是更珍贵的人格的升华。

如果舍弃不了,也许拥有就是沉重的包袱。舍得一些东西,珍惜已选择的东西,身上轻一点,内心单纯一点,我们可以跑得更快一点。舍舍得得就充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成功和失败的故事。明辨“舍得”之变,就能领略“舍得”之奥,使得心境平和通达,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成就一番伟业!《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涵盖了人生哲理、职场、情感、官场、理财、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独特的视角阐明“舍得”是一种大境界;是人生各个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掌握的生存艺术;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本书从传统哲学儒道入手,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舍与得进行评论,用通俗的评议剖析人性的弱点,阐述深刻的生活智慧,并总结出做人做事的成功法则,进而帮助你更开心地生活,更快速地成就事业。

境界是发自于内心、无可取代的力量。“舍得”几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妙谛。只要懂得舍与得,便能在生活、事业、人生中达到和谐统一。第一章 庸人自扰,人生何必太计较

舍得,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其实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这个茫茫人世间,要做的事太多,没有时间去计较得失。其实没有必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不用把自己的每一步都当成神圣的一步,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处于这种不计较的高贵心态之中,那么人生就会更加绚丽多彩。1.心胸开阔天地宽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佛界也有一副名联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界可笑之人”。古人还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些话强调的都是为人处事要豁达大度,发生冲突时要怀抱开放之心态,宽以待人。是的,一个人如果真地拥有了比海洋和天空还要宽阔的胸怀,那他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会想得通,都会正确地去对待和处理。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从古到今,凡是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是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是开放为怀、置区区小利而不顾,因为他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长期存抱怨情绪,只会使自己偏离前进的方向。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对手而燃起一把怒火,炽热会烧伤你自己。”那些鼠肚鸡肠,竞小争微,对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是成就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心胸开阔天地宽,只要你能放开一切,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不是烦恼太多,而是我们胸怀不够开阔

无论是在你的工作还是在你的生活之中,你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工作那么努力,老板却给我那么少的奖金;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怎么就不知道回报我一点呢;小王昨天说的那句话,是针对我的吗?我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他吗?……诸如此类的话,也许我们也曾经说过。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总是抱怨自己过得不好,不如别人幸福,因此,他们总是处于一种不开心的状态。其实,世界上幸福的人,不是拥有的太多,而是计较的很少。不是你的烦恼太多,而是你的胸怀不够开阔。敞开你的胸怀,你会发现,原来世界这么的美好!

一个人只有包容才能不断壮大,才能吐故纳新,生生不息。关于人的胸怀,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大师,在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个弟子经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不是抱怨别人对他不好,就是抱怨饭菜不合口味。哲学大师为了开导这个鼠肚鸡肠、心胸狭窄的弟子,就叫他到市场中去买盐。盐买回之后,大师吩咐这个每天都不快活的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味道如何?”大师问。这位弟子皱着眉头说:“咸得发苦。”大师又叫他抓一把放在缸中,再叫他尝尝味道,弟子说:“有一点点咸。”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撒进附近的湖里,然后又叫这位弟子去尝,这个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好像一点咸味也没有。”弟子答道。哲学大师趁机教导这位弟子说:“一个人生活中的不快和痛苦,就像这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觉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请开阔你的胸怀。”

是的,你的胸怀就是你生活中的容器。当你感觉命运对你不公的时候,当你慨叹世态炎凉的时候,当你对生活感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你工作中感到烦恼不顺的时候,你就要不断地放开自己的胸怀。在宽广的胸怀里,一切不快和痛苦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宽广的胸怀里,你将会活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让他三尺又何妨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放开胸怀,学会宽容,你就会赢得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赢得别人的尊重。宽广的胸怀,如一条清澈的河,能平息、化解人们心头的火;宽广的胸怀,就像柔和的风,能吹走人们心头浮动的阴云;更像万里晴空中的阳光,能融化封冻在心里的那条误会的冰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何况你也有犯错误的时候,难道就不想争取别人的原谅吗?

在安徽的桐城有个“六尺巷”,远近闻名。据《桐城县志略》记载:大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一次家人修建房子,因地基与邻居发生争执,家人为此修书信告知张英,想通过他在朝中做官这一特权优势,得到地方官员的庇护,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按其吩咐,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名谓“六尺巷”。两家礼让之举也被传为美谈。

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为利益争吵不休,可能导致无路可行,巷宽仅六尺,心路之宽却无可量计。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会为了一点小事而互相谩骂,甚至反目成仇、对簿公堂。如果他们对对方能多一点宽容,就不会针尖对麦芒,一场“战争”或许就能被化解,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人们常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只有心胸宽广,才会宽容别人;也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接纳和容忍别人。当你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你不妨对自己说:让他三尺又何妨?

容量大则福大,以宽大的胸怀包容对方,往往是后福无穷。能真正懂得礼让的人,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2.埋葬过去,开辟未来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人生会不断面临新的开始,昨天过去了,明天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在昨天,也许你拥有一段令人无比羡慕的成功,也许你品尝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悲伤,或欣喜若狂,或愁云满面。然而不必留恋也不必在意。因为昨天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明天都会重新开始,要去重新开拓自己的人生。昨天失败了,不要紧,忘了它,总结失败的教训,继续新的努力。即使昨天是成功的,明天依旧要重新开始,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去争取更辉煌的未来。

一个沉湎于过去的人,成功是永远不会属于他的。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你还会成功;过去你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还要失败。面对自己的人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埋葬自己的过去,开创美好的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

在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麻烦和挫折。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法,一个人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干脆跑到街上转转,然后第二天照常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当然也不排除会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并苦苦地追问答案。其实,昨天并不能代表什么,不管昨天有多长,也不管是受到挫折,还是取得辉煌,都只能代表过去,既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过去的成败,只代表过去,未来要靠现在。过去成功了,不等于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等于未来还会失败。成败都不是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事件。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不论过去怎么不幸,如何平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

所以,把过去忘掉吧,过去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们也根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我们应该把过去的深深地埋掉,迎接我们的才会是一个崭新的明天。

一个人不必为昨天的挫折失败而颓丧气馁、萎靡不振,也不必为昨天的胜利辉煌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只有把昨天的挫折与辉煌都当做走向明天的垫脚石,作好走向明天的思想准备,才能顺利到达更加美好的明天。曾经有这样一个青年,他原来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去过一种奋发向上的生活,便毅然告别那段纸醉金迷的日子。他勤奋写作,笔耕不辍,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学家。这个青年就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我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例子,晋国大夫周处年少时粗暴无理,人们对他避而远之,他很想改过自新,但又觉得年华已逝,前途迷茫,然而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痛改前非,最终成为一代名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过去与未来永远不能画等号,因为昨天的阳光灿烂不代表明天的阳光明媚;昨日的失去不代表明日的失败;昨天的光辉历史不代表明日的卓越成就。有个神童叫宁铂,他14岁就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那时候全国的孩子都把宁铂看做自己学习的榜样,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二个宁铂,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长张亚勤就是其中的一个。宁铂是神童,但是所谓的神童只是说他在14岁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而后他并没有继续努力,却总沉醉于神童的光环里,连硕士研究生考试都不敢参加,最后竟然为了逃避现实而出家了。张亚勤也是神童,他在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以后,就把神童这顶闪着光环的帽子扔掉了,一如既往地努力,最后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神童是什么?只是一个“称号”而已,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一味地沉浸在过去,只能让自己停止前进的脚步。所以,请把你的过去交给死神,把未来留给自己。要是永远留恋过去,我们也将失败一生。让过去成为历史,才能展望美好的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的观念,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成功与目前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结束过去,开创未来

回首过去,不管是快乐还是伤心,注定已经烟消云散,一切都变得无迹可寻。我们的生命在日复一日地循环中慢慢地成长和完善起来,不要让昨天的记忆活在现实中,不要留恋并徜徉于过去,新的生活需要我们有新的感悟。我们必需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领悟,才能充满生机地去迎接生命中每个新的开始。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乌鸦、海鸥和麻雀听说大海是个广阔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到那里的人们都能挣到很多钱。为了也能够跨入富人的行列,它们三个决定一起去闯荡一番。

乌鸦想做服装生意,于是进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海鸥想:“海上的人食物很单调,我就贩卖罐头吧,不会变质,肯定受欢迎。”麻雀也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又四处奔波,东挪西借,凑到一笔本钱带上了。于是,它们怀着各自美好的梦想上船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它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它们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把它们的船打翻了。麻雀装本钱的箱子,还有乌鸦和海鸥的货物全都沉到了海底。唯一幸运的是,它们三个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陆地上。

这一场风波对它们三个的打击都非常大,它们都不甘心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乌鸦一直在想,说不定自己的衣服被海上的人捡到了穿在身上,于是派它的亲戚朋友站在路边,有人路过就拉住不放,看看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衣服;麻雀垂头丧气,担心遇到债主,白天就躲藏起来,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谨慎地出来觅食;海鸥也心有不甘,整天在海上盘旋,琢磨着罐头可能会沉到什么地方,时不时潜下水去寻找。就这样,它们三个一直在寻找和躲避已经逝去的东西,却没有想过怎样才能结束过去,重新开创未来。所以直到它们老去,仍然一事无成。

失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苦不堪言的事,没有人不希望站在成功的领奖台上,享受鲜花和掌声。可是,要想成功,就必须忘记昨天的失败,把每天都当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彻底地忘记过去,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对过去耿耿于怀,只能痛苦一生;展望明天,翻身的机会就会到来。3.人生得失寻常事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人生在世,拥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在寻找的同时,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得到,本是一种快乐,但是,在得到的同时,你肯定也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在得与失之间。失中有得,得中有失,人们在得失之间,度过了一生。

在实际生活中,得与失原本就是和谐而有韵律的,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你看,大地奉献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能有鲜花和果实;正因为失去了春天的葱绿,才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农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报以丰收。树梢翩翩起舞,难道不是风的给予吗?鱼儿活蹦乱跳,难道不是水的给予吗?人失去了青春岁月,才能走进成熟……得与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要想让自己年轻一点,有活力一点,就要保持一种坦然平静的心态,抛开得与失的束缚,远离是与非的羁绊,多一份纯真,少一份迷茫,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因此,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越多越好,却不懂没有失去就不会拥有,没有拥有就不会失去。大千世界,得与失是形影相随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凝聚的同时,也在一分一秒地逝去。当我们拥有青春时,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我们融入社会,学会了左右逢源,却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坦荡。盼望日出之美,却失去了宝贵的晨光;享受大都市的高品位生活,却失去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贪图财、色、官,却失去了做人的正气、道德和平常心。如果把人一生的得失全部收集,得为正数,失为负数,那么相加以后所得结果应该为零,这正可体现世间万物均平衡的道理。

有一个青年乘船去另一个地方,但不幸的是,在船快到达终点时,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在巨大的风浪中船沉了下去,但是,幸运的是这位青年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他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第一天过去了,船没有来,第二天去了,船还没有来,到了第三天,还是始终没有船来。为了能活下去,他就弄来了一些树木,简单地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躲避风雨的“家”。然而,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由于他忘了熄灭火源,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他觉得自己再也没法活下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被救了上来。“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人发现我,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救他上来的人员。“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就顺着烟火把船开过来了。”青年听后,简直不敢相信,竟是那场大火救了他。

在一生中,我们的得与失总是难以界定的,有时得失就在瞬间。曾有人说:“如果你不懂得悲伤,你就不曾真正懂得快乐。”得失就是这样的关系。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有得必有失。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面对种种得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就要权衡轻重,得其所重,失其所轻,只有认清了这一点,就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就能生活得更快乐。得其坦然,失其淡然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过程,在得失之间,患得患失的滋味最令人回味无穷。在充满得失的世上,人类生而获得,却无处不失落。既然得失是人生寻常事,那么,在得与失之间,我们就无需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地挣扎,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需、最纯粹的东西。要知道,人,是不能什么都占为己有的,特别是不该得到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主动“放弃”。不懂得“放弃”,终将自寻烦恼。

世上万物,从来就不会有绝对的利益,也不会有绝对的害处,得与失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懂得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的最杰出的诗作是在他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也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的人,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所以,当你身处逆境时,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和失永远是并存的,就像是一对永远也不可以分开的亲兄弟,关键是自己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辩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东西。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得与失,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得与失,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得与失,当你想明白了,想透彻了,你的心会感觉非常透亮,非常轻松,非常快乐!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可能只有一线之隔,所以,对于得失,我们要认识分明。在生活中,有的得不是想得就能得的,有的失不是想失就可失去的;有的得是不能得的,有的失是不应失的。谁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应该拥有的。当贪婪者取得不义之财的同时,就失去了不应失去的廉正。因此,当得者得之,当失者失之,坦然面对得失,得之,不要大喜,不可贪得无厌;失之,切勿大悲,不可失去精神。得与失,不要看得太重,一切付之于笑谈中。正确看待得失,要时常提醒自己,无论得到了什么,得到之后都有可能会失去,让自己在得到时懂得加倍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万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4.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古兰经》

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然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微笑面对它,适应它。当生活遭遇挫折时,当幸福的阳光被乌云遮挡时,不要哭泣,不要伤心,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山不会自己走到你的眼前,那就换个心态我们就自己走过去,其结果不是一样吗?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手里。如果所面对的环境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并在适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造环境,获得快乐。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古兰经》里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力大无比的大师,从小立志要练就一身移山的本事,他朝着这个坚定的目标去努力。他练啊练,几十年过去了,终于练成了“移山之法”。

有一天,很多人找到这位会移山的大师说:“大师,我们听说您会移山的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位大师说:“好吧,我就让你们看看我的移山大法,就把对面那座山给你们移过来让你们看看吧。”说完,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一个小时过去了,对面的那座山纹丝不动,只见大师起身走到山的另一面,大部分人都嘲笑大师无能,也有一些人好奇地跟着一起往前走。大师回头对众人说道:“表演完毕。”众人都不知大师这是什么意思,大师笑了笑,对众人说道:“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移山大法”启示人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转变思维角度,学会变通。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这样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世上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只有一种精神——坚定不移。人改变不了外部世界,但却可以改变自己,通过这样的办法,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反映了一种生存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都会被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环境所困扰,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好,自己所处的环境太坏等,于是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脾气也变得暴躁,生活质量下降,工作的激情也会受到影响。长期下去,不但环境没改变,别人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反倒是自己为此吃了不少亏。与其一味地抱怨,不如学着去改变自己。你虽然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现你灿烂的笑容。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但用心去“改变自己”,却是容易做到的。不断地改变心态,可以将恶劣的环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但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任何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虽然是痛苦的,就像被移植的大树,要被砍去树枝,承受长时间的苦痛,但苦痛之后,却会有再度的葱茏。

改变自己,才会有一个全新的自我。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青年小刘,经过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了一家比较不错的企业,但工作不到一年,他就决定要辞职,原因是他不喜欢这份工作,认为这份工作没有他可发挥之处;他不喜欢这公司,说公司没有活力。

当他决定要辞职时,就找到他的朋友小李:“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辞职,我看你干得也不是很开心。”小李说“好”,两个就约好一块辞职。但小李想了想又说:“直接这样走不好吧,我们好聚好散,来的时候表现不错,走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所有的同事、客户一个好的印象,我们在最后一天好好地表现,做好最后一件事情。”小刘说:“好吧,我们给自己,也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

第二天早上,他们8点准时来到公司,煮咖啡,泡茶,把公司搞得干干净净,他们对所有上门客户的态度都非常热情,并以最有爱心的方法去款待他们。然后,他们对所有来办公室的同事们都说:“嗨!您好!早上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们真诚的态度。他们工作了一天,到了快下班时,小刘对朋友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递辞呈了?”但此时小李却说:“开什么玩笑,这么好的工作,这么好的一个服务单位,我忍心辞职吗?”最后,小李也劝小刘留下来,说:“难道你今天没有发现所有人对你都很热情吗?难道今天你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小刘听了朋友的话,陷入深思中……

改变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方法。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时,我们要学习改变自己。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总认为是别人不好,自己全都是对的,总想改变对方。事实上,这不大可能,因为对方也想让你改变,所以到最后双方都没有改变。最好的方法是在改变对方之前先改变自己,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了极点时,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一时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要知道,环境不是为你我而造的,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它。与其抱怨社会环境不好,不如换个心态,每一次危机就是一种转机,每一次变化就意味着机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幸运女神不会把幸运都给一个人。

虽然我们不可以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虽然我们不可以改变相貌,我们却可以净化心灵;如果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我走过去,我跑过去,我跳着过去,总之我就是一定要过去。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本身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改变自己,慢慢地去适应。

改变自己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不是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就好比要到达一个目标,多数情况下,直接走是行不通的,得绕个弯子迂回一下。5.转个弯,生活依然美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年轻的女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用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个点,然后问班上的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白点。”老师又问:“难道只有一个白点吗?这么大的黑板大家怎么没有看见?”

如果换作是你,你看到的是什么呢?每一件事情都有好有坏,你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只看到了白点,还是也看到了那一大块黑板呢?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不顺利,抱怨今天天气太糟糕了,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呢?有时候,不是路已走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严厉的法官,他无时无刻不在批判自己、批判别人,对生活也是毫不留情地批判。这种批判多了,我们的内心就会时常陷入悲观,而让自己不开心、不快乐,时间长了,这种不快乐就会成为惯性。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的眼中只看到海时,就会认为没有陆地的存在,那样,你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探险家。”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我们。换个角度,换种心态,一切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所谓的愁苦不过是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自以为是的一点上了,在心里不断加大生气、烦闷的结,甚至不可自拔,做出傻事。换个角度看问题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如遇到不快而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每当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去处理的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就不同,结论就不同,这会导致你心情不同,甚至影响你以后的人生之路和前途。当你自认为受到了委屈或不公平待遇时,当你内心感到郁闷时,当你出现工作失误想怨天尤人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让自己看的那么片面,给你的生活增加更多亮点。换个角度看问题,看出一件事的不同面,让自己从最坏的事中找到它另外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寻找另一种不一样的风景。

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由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换个角度切苹果,换个角度看自己,换个角度看世界,便是一种解脱,一种高层次的智慧。

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位艄公正准备划船上岸,突然看见有一个人从岸边跳到水里,艄公赶快把船划到她身边,把她救了起来。跳河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妇,看着这位年轻的女人,艄公问:“你年纪轻轻,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为何寻短见?”“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您为什么要救我?”少妇哭泣着道。艄公听了她的话,沉思了一会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是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现在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了。现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多好啊,请上岸去吧……”话音刚落,少妇恍如大梦初醒般揉了揉眼睛,又想了想,便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并且开始了她的另一段人生。艄公所做的,仅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帮那位少妇分析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却让少妇获得了新生,看到了一种新生活的曙光。

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就成了两个世界。可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便会看得开、放得下那些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和事。对于人生常见的失败,我们不妨认为失败一次就会使人对成功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一层;失误一次,就会让人对人生的醒悟更添一码;不幸一次,就会使人对生活的理解更深一级;经过了一次磨难,就会使人对世事的认识更成熟一些。山不转水转,只要是有山有水,总会有柳暗花明的地方。每件不如意的事总会有其闪光的一面,“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改变你的思维,生活依然很美好

有一对夫妻想要租一套房子,两个人在一天之内看了好几套房子,都没有中意的。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两个人同时看上了一间他们都非常满意的房子。为了能快点搬进来,他们便急着想付订金,把房子订下来!但是,房东却是位比较“怪”的老先生:“租房子,我只有一个限制,那就是不租给有小孩子的家庭。”听了房东的话,这对夫妻面面相觑,心顿时凉了一半,因为他们身边带着一个小孩子。

老婆:“如果我们没有孩子就好了,孩子要是件装饰品就好了。”

老公:“老婆!你呆了吗?为了租房子竟然把小孩当作假的!我们宁可不租他的房子。”

老婆:“可我真的很喜欢这房子,被这‘拖油瓶’给害了啦!”

夫妻俩沮丧极了,牵着孩子的手正准备离开,只见小孩又回头按电铃,“叮咚!”房东又来开门。低头看到小孩笑着说:“啥事啊?装饰品!”

小孩:“阿伯,我想租你的房子!”

房东说:“租房子?我还是那个条件,不租给有小孩子的家庭哦!”

小孩:“我知道!我还没有小孩,我只有爸爸妈妈!你完全可以把房子租给‘我’!”

房东听了小孩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很干脆地回答:“OK!租给你了。”

大人办不成的事,一个小孩子居然办成了。原因何在,只因为小孩子的思维和大人思考方式完全不同。有位哲人说过:“苦难是一笔最好的财富。”改变你以前固有的思维和习惯,仔细地想一想,苦难不正是对人的体魄、心理和思想素质的最好磨练吗?这种磨练能让人具备与逆境抗争所必需的条件,从而走出逆境,抵达成功的彼岸。人生也如此,你有怎样的生活想法,便有怎样的人生,如果你总是带着忧郁、杞人忧天的情绪过每一天,相信你一定会很累,但如果你积极乐观地走过四季,真诚地过好每一天,想必你的人生画卷上处处都会有美丽的风景!从今天开始,打破以前的固定思维,你就会开始一段美好的人生。

生活中总有许多限制,不论限制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假思索地跟随只会让人不知其所以然。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呢?一旦工作成了一种习惯,那刻板的逻辑也就随之而来了,有时连泡杯咖啡这样的小事都不懂去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思想是很可怕的!所以,换一种思维看问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你面对缺憾心中愁苦时,就迈动智慧的双脚走一走,换个思考方法,也许事情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你为人父母,当儿女拒绝洗碗时,请不要生气,换个想法去想,至少他(她)待在家里,没有上街去胡闹。

如果一天工作下来,你变得疲惫不堪,请不要生气,换个想法去想,付出努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你是妻子,当丈夫总是拿着遥控器坐在沙发上只顾着看电视时,请不要生气,换个想法去想,至少他和你在一起,而没有出去泡酒吧。

如果开割草机太累,擦洗窗子太麻烦,修理排水槽太脏,请不要生气,换个想法去想,这都是因为你自己有幢房子。

如果老板总是像影子一样跟着你,严密地监视你干活儿,请不要生气,换个想法去想,谨慎小心地工作,犯错误的几率会降低。

……第二章 适时放弃,是人生的大智慧

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世事不会都尽如人意,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了使某种事物更至真至美而选择放弃。

放弃不一定会失掉幸福,但却会成就完美——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放弃的完美。希望和美好就会在放弃中重生滋长,在我们放弃美丽的时候,或许能重新获得幸福,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1.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给予和索取,人生不变的经典论证话题,永远达不到平衡的两个端点,人是贪婪自私的,注定这个论题永远没结果。对于每个人来说,索取永远要比给予少得多,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无辜的给予了太多,索取了太少,心理的天平永远达不到平衡点,争吵的根源永远是这个永恒的话题。也许每个人的索取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正当的权利,也许对方的给予永远不及自己给予的多,于是这个话题还再继续。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总是在不断地索取,向自己的父母、向大自然索取。他们已经习惯了索取,他们总希望别人为自己做些什么,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就是理所当然的,从而造就了人自私的本性,总是想让别人给予,从未想过要付出点什么。这种索取与给予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自己一无所有,“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这句话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人会说:“付出也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付出,就更不大可能有回报。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本零存整取的存折,你投入、给予的越多,索取、拥有的就将会更多。给予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给予和索取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当你吸入空气,而没有放出废气,你的肺就会充满二氧化碳,如果你继续摄入,而不将整个胸部的二氧化碳都排放出去,就会将它逼进体内,然后你的呼吸就变得很浅,这样做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它会损坏我们的健康,更有甚者,它会使我们死亡。我们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将气呼出,忘掉摄入,不要害怕,你不会死,身体将会摄入,它将会摄足它所需要的,你呼出多少,它就会摄入多少,平衡将会存在,如果你只是摄入,那么你将会打乱平衡。所以,正常呼吸的人,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不正常的人只有取,而从来不给,正常的人给和取是平衡的,而超正常的人是只有给,而从来不取。一棵苹果树,经过漫长的成长期后,终于在一年的春天开花了,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被人拿走了9个,它自己只得到1个。苹果树愤愤不平,干脆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了,自己依然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我得到了20%,翻了一翻。”这棵苹果树心里平衡了。

而另一棵树恰恰相反。它在第二年更加努力地吸收阳光雨露,努力生长,结出100个果子,被拿走99个,自己只得到1个,却乐在其中;第三年,依然蓬勃生长,保持勃勃生机;第五年它结出500个果子,成为苹果林中辉煌一景。其实,得到多少果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永远在成长!不是吗?最后,第一棵苹果树死掉了,而第二棵苹果树却还在快乐地生长着,奉献着,被人们赞赏着。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就请帮他一个忙。”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你就要付出为得到这样东西的东西。

在春秋时期,晋国当权贵族智伯倚仗权势向魏桓子强行索要土地。魏桓子的谋士献计,同意给土地,这样智伯就会更加贪婪,就会再向其他贵族要地,贵族们就会联合对付他。后来智伯被贵族联合打败了,魏桓子也得到了更多的土地。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追求利益时犯了鼠目寸光的错误。他们看见的只是金钱,而从来没有看到财富;只看见自己的利益,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他们只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见远方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都曾被表面上的利益蒙蔽双眼,在获得真正财富的路上迷失方向,蓦然回首时才懂得了给予的意义,其实给予是最好的得到的方法。2.理想,始于另一种放弃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

放弃的美,在于放弃时所需要的勇气。那是一种心灵的割舍,内心的期待在说出放弃之后化为乌有,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心中才会萌发另一个希望。放弃不是逃避,而是对另一种人生理想的追求;放弃不是退缩,而是一个新的选择的开始。放弃是一种开始,把自己的生活进行重新定位,就需要放弃曾经所拥有的东西。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懂得放弃

放弃虽然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但重要的是那颗心还依然火热而激越,所以放弃的同时也正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对万事万物,我们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不是有人说结束也意味着开始,开始也就是结束吗?只要摆正心态,放弃也许是另一种开始。

勇于放弃的人应是有胆识与魄力的。他们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放弃无法实现的空虚的梦幻,以免徒劳无益;放弃那些无法胜任的职位,以免心力交瘁;放弃那些没有结果的爱情,以免独自饮泣。范蠡就是放弃了助越灭吴后的荣华富贵,才能带着西施双宿双飞,过上自己平淡安逸的生活。试想,当年的范蠡如果也贪恋眼前的荣耀,不舍得放弃一时的荣华,也许会因功盖其主而引发兔死狗烹的悲剧。陶渊明也是因为放弃了“五斗米”,才换来“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才有“悠然见南山”的发现和惊喜。

也许有人会说:“放弃了,我便一无所有。”放弃,自然要带着一些疼痛。刺骨的寒风是树叶飘落的动力,在完成生命最后的也是最美丽的旅程后,树叶归回了大地,当树叶在冬天不能再对大树有益时,不如早早离去,去实现他的又一个理想,“化作春泥更护花”。在造物主眼里,一切永远都在开始。狂风劲吹,一株老树轰然倒下,我们在叹息老树生命结束的同时,为什么不去想:不久,一棵幼苗将会在它倒下的地方重新生根发芽,新生命才刚开始。“放弃不是一种过错,放弃了生活的轰轰烈烈,才能享有平平淡淡;放弃了急流险滩,才能拥有温馨港湾”。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能够花红满树,桃李芬芳。哲人早就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面对生活的诱惑,我们必然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会让生活更加精彩,才能让新的理想萌发出来,才会有新的成功。

不要让那段无谓的情感纠缠住最美好的瞬间,索性就用一张白纸记录下所有的悲伤、烦闷、急躁与空落的心情和所有已经失去意义的努力奋斗过的程式化生活,将其揉皱成团,丢进纸篓,或者干脆饮一壶茶,然后对自己说:好吧,重新来过。因为,只有放弃了他才会遇见比他更完美的人,才会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保持一颗平常心,营造一种境界,收获一种性格,只要不迷失方向,只要心静如水。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过客闯进你的生活,只要把握好每一次邂逅,相信每一次都可以创造奇迹!这样,人生旅途才会走得更稳重、更加顺畅。

人来到世界上,本来就是赤条条的,所以我们更不必担心什么,放弃是一种你我都有的权利。懂得放弃是人生的大智慧,适时地放弃是自知与明智的美丽结晶。有选择、有放弃,这才是完美的人生,放弃一个实现不了的理想,才会实现另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放弃=开始

生命中有些东西,像是握在手中的细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在我们的生活中,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要在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会明白!面对已经拥有的,我们又因为曾经得而复失的经历,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放弃或许是另一种生活、另一种理想的开始!

在万恶的旧社会,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学的是医术。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有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在中国人被砍了头以后,他们也都鼓掌欢呼起来。而这种欢呼,这每一声欢呼都深深地刺痛鲁迅的心。他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个日本同学投去了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拯救中国,首先要拯救中国人民的灵魂。他于是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决定用笔来唤醒中国老百姓。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他夜以继日地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鲁迅先生放弃了做医生可能带给自己的荣耀,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毅然拿起了手中的笔,成了人民的作家,用自己犀利的文字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国民,他以笔为武器,深深地刺进敌人的胸膛。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他无怨无悔地燃烧了自己。为了达到“唤醒国人”的目标,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每一次放弃的同时都意味着有另一个更明智的选择。因为懂得适时放弃,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放弃,既是遍历归来的路,又是重登旅程的路;是对过去诱发深思的路,也是对未来满怀憧憬的路。3.丢掉该放弃的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鸟就飞不远了。——泰戈尔

有人说: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在每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总会存放着许多事、许多人。比如对一个心仪已久却无缘分的朋友,投入很多却可能一无所获,但如果太执著,会是一种负担,而放弃这些该放弃的则是一种解脱。在这个世界上要面对现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拥有太多,也没有权力要求那么多。我们走过童年的纯真,少年的快乐,才能渐渐长大,从多少次失败打击中长大,从多少次挫折坎坷中长大,于是有了一个个的蓦然回首。知道有些事不能过于强求,有时要懂得放弃。坚持并非是最好的结果

人总是喜欢争取一切自己看上的东西,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只要自己争取了,就一定能得到,但却忘记了看看那个东西适合不适合自己。美丽别致的鞋子有时是不合脚的,当你撑足了面子,脚却疼痛难忍,你想穿回原来那双合脚的鞋子时,你会发现你已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后悔都为时已晚了。放弃可能是生活中要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然后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会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生活在人世间,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无奈,如果我们有太多的放不下,就会有更多的无奈。放下就意味着释怀,释怀就意味着无忧无虑,这是佛家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同样也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会面临太多的诱惑,有的人总是一头扎进去就不愿出来,不愿意丢掉这些本该放弃的东西,这样,他就会在诱惑的漩涡中受伤;人生有太多的欲望,在这些欲望的驱使下,有的人会拿起不该拿起的东西,又舍不得放下,最终也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些事,我们经过百般努力,但成功却还是遥遥无期时,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因为它是我们该放弃的,继续做下去只会给我们带来惨痛的失败,不妨换一个活法,换一种方式,或许这样我们才会惬意无比。如果我们在一次不经意中得到一个意外的便宜,在我们沾沾自喜之后,一定要赶快放弃,便宜的背后,往往潜藏着阴毒的杀气,会使我们跌进低谷,以至于遍体鳞伤。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我们很努力地去打动别人,却不能使他动情时,你不妨学会放弃,把你绵绵的情思,深深地冷藏在心底。因为那不是我们要争取的,那是我们应该放弃的,带着他只会让我们伤感,让我们伤痕累累。

如果你走进一条死胡同,你应该赶快放弃,及时回头,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如果你的成功已达顶峰,你更要学会放弃,激流勇退,才能给世人留下辉煌的记忆。如果费劲心思自己却不能开心,那又何必再坚持,其实放弃未必不是更好的结果!丢掉该放弃的,人生之大感悟

每个人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越幸福。也正是这种被我们认为人之常情的东西迫使我们沿着要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一切不快乐、不幸福,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无论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还是你的烦恼、忧愁,都有很多该放弃而未放弃或该储存而未储存的。生活快乐的人懂得随时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省去了集中处理的精力,使心中、使眼前都清净。

人类本身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都喜欢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学会放弃就无论如何也无法焕然一新。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学会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富智慧和更有力量。在生活中应该学会遗忘不如意的事,学会放弃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放弃该放弃的东西,心胸自会坦然。背着许多金银珠宝的富人,走遍千山万水难寻快乐。后向唱着山歌走来的衣衫褴褛的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告诉他,只要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是啊,只要放下,就会快乐。

从前,有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小伙子,他很要强,总是想在一切方面都要比别人强些,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大学问家。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学业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禅师求教。

禅师说:“我带你上山吧,到了山顶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了,也会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非常好看,小伙子也很喜爱这些小石头。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把它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走不动了。“师傅,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禅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禅师微微一笑,“放下,不放下背着的石头咋能登山呢?”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便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会在取舍中选择,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只有懂得放弃该放弃的才能有更多精力去获得自己该得到的。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

每个人都渴望索取,渴望占有,却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真谛。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4.放弃,伤感但美丽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普希金

放弃是一种坦荡的心境和大度的气概。生命里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要去放弃。在我们蹒跚学步时如果没有放弃爬行,没有放弃大人的手,说不定我们到现在还不会走路;在我们受到表彰时要放弃我们的骄傲,否则就没有下次的成功;当我们受到挫折时要去放弃攀比,否则就会活在阴影之中。所以,放弃也是一种美丽,虽然放弃是伤感的、痛苦的,但放弃,是让你告别“心苦”的处方。放弃也是一种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要放弃自己不舍得放弃的感情,有时候我们要放弃一些我们不想放弃的事情和不想放弃的东西。如果不放弃,就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为了得到更多,就要学会理智地放弃。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你去重新开始,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而美丽!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地向往与追求。为此我们每天都会忙忙碌碌,对身边的美景视而不见,对可贵的亲情无暇顾及,甚至一个完全放松的心情,一段无梦的香甜睡眠,可能对许多人都成了一种奢望。其实,没有谁真地会有那么忙,缺少的只是放弃的勇气和智慧。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太多,衣食住行玩乐,样样都不甘落后,一件一件地负在肩上,坠在心头,最后反倒体味不到生活的原味了。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在急匆匆地奔向令人快乐的人生目标,由此而疲惫不堪,身心憔悴。其实,我们只要放弃一些东西,放慢一下脚步,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香甜。放弃是美丽的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白晳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放弃是美丽的,对于一般人而言,达到这种境界似乎很难,现实中要放弃你的至爱的确很难,难到会心痛,难到会滴血……但背着包袱走路会更辛苦!选择适合的时机有所放弃,是获得快乐的最好方法。失去不一定要忧伤,反而会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反倒是一种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弄丢了一只,周围的人都为他惋惜。但是,让很多人意料不到的是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这种行为。但是老人微笑着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来说也没有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双鞋,说不定还能穿呢!”

有时我们在面对一些事,一些东西的时候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放弃。我们都有过某种重要的东西失去的经历,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阴影。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与其为失去的而懊恼,不如正视现实,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也许你失去的,正是他人应该得到的。这样我们就会在为失去的东西感到伤心难过的同时,也得到一种解脱,得到一种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如同幸福,它不是靠金钱和自己所拥有多少东西来衡量的。当今社会上有些富商、老板,终日纸醉金迷、挥金如土、浑浑噩噩,他们开着名车、住着豪宅,但是他们并不快乐。而有些名人,甚至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人,自己省吃俭用,朴素无华,却用心致力于慈善事业,资助那些极需要帮助的人,他们虽然自己享受不多,但内心却非常充实、快乐。5.远离欲望之火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一出生,从吃第一口奶开始,就离不开欲望,想呼吸、想进食、想睡觉、想成功。追名逐利,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根据与必要条件。人世间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人有各种欲望,而欲望总是无法满足的,因而产生了痛苦。消灭痛苦的办法,就是抑制欲望!人的无限欲望,使生命远离了幸福

弗洛伊德指出:“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都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本质,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也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所以,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欲望在内心滋生,不要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