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星际旅行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2:51:39

点击下载

作者:吴国峰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乘坐星际旅行车

乘坐星际旅行车试读:

前言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与太空授课任务,嫦娥三号即将探测月球表面,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启动了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让我们乘坐如彗星一样的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时代就要到了!

在21世纪,伴随着宇宙太空探索热的飞快来到,一个个云遮雾绕的宇宙未解之谜被揭去神秘面纱,使我们越来越清楚看清了宇宙这个魔幻大迷宫,向我们展现了走向太空熠熠闪烁的道路。

宇宙太空将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块“大陆”,走向太空,开垦宇宙,是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未来涉足远行的主要道路。因此,感知宇宙,了解太空,必定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沐浴上日月辉映的光芒,也是我们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神秘的宇宙向我们敞开了走向太空的大门,我们必须首先知道整个宇宙的主要“景点”。宇宙不仅包括太阳系、星系、星云,还蕴藏着许多奥秘,总之,宇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太空充满着我们无限的梦想,发现天机,破解谜团,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知识素质的标杆。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人类的探索是无限的,我们只有不断拓展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破解更多的奥秘谜团,看清茫茫宇宙,才能使之造福于我们人类的文明。

宇宙的无限魅力就在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使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我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探索它,并勇敢地征服它、利用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对于那些无限的奥秘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为之不断奋斗,使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并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同时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现象,又继续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为了激励广大读者认识和探索整个宇宙的科学奥秘,普及科学知识,我们根据中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本书,主要包括宇宙、太空、星球、星系、飞碟、外星人、气象、大气、异度空间等存在的奥秘现象、未解之谜和科学探索等诸多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

本套系列作品知识全面、内容精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且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其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领略宇宙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并增加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宇宙的金钥匙。

探测神秘的金星

金星的运行环境

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一颗,在地球内侧的轨道上运行,呈金黄色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体。但是金星总是被浓厚的云层包围着,即使用天文望远镜也很难窥见它的真面目。

金星的外表最像地球,且质量和大小都同地球相近,因此人们一直把它看作是地球的孪生星球。

然而,金星在许多方面也与地球迥然不同,它的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且速度很慢,周期为243天,比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还长18.3天,也就是说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还长。

由于金属上面的大气实在太厚,比地球大气浓密近百倍,而且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要200年才能看见一次,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模样。

金星概貌

当雷达的回波传到地球之后,人们无不为之惊奇:原来在浓密的大气之下,金星是一个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的火球;同时,金星上有无数火山不断喷发,加剧了金星大气的对流,形成一年到头的狂风,风力比地球上的台风还要猛烈6倍。面对这样的高温和充满狂风的世界,空间探测器也很难接近它进行考察。

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首先是从金星开始的。迄今虽然只有约20个探测器造访过金星,但它们已初步揭开了金星的面纱。

金星的科学探测

苏联于1961年2月12日发射的“金星”1号,是第一个飞向金星的探测器。这个探测器重643千克,在距金星9.6万千米处飞过,进入太阳轨道后由于通信中断,没有探测结果。

1967年1月12日发射的“金星”4号,于同年10月18日直接命中金星,它测量了大气的温度、压力和化学组成,第一次向地面发回探测数据。“金星”4号的质量为1.1吨,装有自动遥测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发射5周后,当距离地球504.6万千米时,“金星”4号上的通信和探测仪器开始按计划工作。登陆舱直径1米,质量如383千克,其外部还有一层很厚的防热材料。

在金星大气的阻力作用下,其速度减小到300米/秒,然后降落伞张开,在进入大气层后大约1个半小时在金星表面硬着陆。此时通信突然中断,可能是因为登陆舱的天线损坏或登陆舱进入到岩石的背面,也可能是由于金星大气的温度和压力比预料的高得多,登陆舱在降落过程中损坏了。

1970年8月17日发射的“金星”7号,首次在金星上软着陆成功,它发回的数据表明,金星表面的大气压强为地球的90倍,温度高达470摄氏度。

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后发射的“金星”9号和“金星”10号,于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别进入不同的金星轨道,并成为环绕金星的第一对卫星,它们探测了金星的大气结构和特性,首次发回了电视摄像机拍摄的金星表面图像。

1981年10月30日和11月4日先后上天的“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其着陆舱携带的自动钻探装置深入到金星地表,采集了岩石标本。

1983年6月2日和7日发射的“金星”15号和“金星”16号,4个月后用雷达高度计在金星轨道上对金星表面进行扫描,绘制了北纬30度以北约25%的金星表面的地形图。

此外,苏联的“维加”1号和“维加”2号两个金星—哈雷彗星探测器,在1985年6月9日和13日与金星相会,向金星释放了充氦气球和着陆舱,它们携带电视摄像机对金星大气和云层进行了探测,探测了金星的高速大环流,钻探和分析了金星的土壤。拓展阅读苏联发射的“金星”4号经过4个月的飞行,越过3.5亿千米,于1967年10月18日到达金星轨道,然后向金星释放一个登陆舱。在它穿过大气层的94分钟后,发回了金星的测量数据。这是人类获得的第一批金星实地考察资料。

木星上的生命研究

木星上有生命吗

木星是一个由气体形成的行星,大气层中充满了氢气、氦气、氨、甲烷和水分,根本没有可供登陆的固态地表,这样的行星对生命的生存有着极大的障碍。但是,科学家们曾调查过木星大气的成分,发现它们和形成早期地球海洋的物质十分相似。

因此,木星上存在着生物的说法并不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然而,木星大气层有强烈的乱流而且大气下方的温度很高,这些都是阻止生命形成的致命伤。因为这股旋涡状的乱流,任何生物一碰及就会被卷入下方高温中,遭到烤焦的命运。

科学家的假想

科学家认为,想要在这种环境下维持生命,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即在被烧焦之前复制新的个体,并且由对流现象把后代带到大气层中较高、较冷的地方。这种有机物可能很少,被称为“铅锤”。

另一种有机物是类似浮标的东西,在大气层外侧飘浮以取用食物供给所需的能量。浮标就像氢气球,飘到大气外侧较冷、较安全的地方。这种浮标型有机体可以食取有机物,还可吸收太阳光为能源,制造能量,自给自足。

科学家还推测木星上有飘浮的有机体借用大气层中空气的流动来让自己移动,想象中它们是群集在一起的,但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十分安全,它们周围可能存有狩猎者。此狩猎者的数量应该不多,因为如果数量太多,吃掉所有的飘浮有机体,自己也无法生存下来。

这三种生物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仍是一个大谜团。拓展阅读木星是一颗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天体,这与我们的地球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太阳相似。木星与太阳这两个天体的大气,都包含约90%的氢和约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气体。

木星能否成为太阳

木星什么样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体积则是地球的1321倍。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

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摄氏度。

木星难道仅仅是行星吗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科学家苏切科夫提出木星也许是颗正在发展中的恒星。他的主要观点是:木星内部在进行热核反应,它有自己的热核能源,应该归到“能自己发热、发光”的恒星类天体里去。

事情真是那样子吗?木星离太阳比地球远得多,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也少得多,表面温度理所当然要低得多。

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木星表面温度应该是零下168度。可是,实际观测得出来的温度却是零下139度与计算值相差近30度。“先驱者11号”于1974年12月飞掠木星时,测得的木星表面温度为零下148度,仍比理论值高出不少,说明木星有自己的内部热源。

对木星进行红外线测量也反映出类似情况,如果木星内部没有热源,它吸收到的热量和支出的应该达到平衡,地球和水星等类的行星的情况正是这样。

木星却不然,它是支出大于收入,约大1.5倍至2.0倍,这超支的能量从哪里来呢?

很明显,只能由它自己内部的热源予以补贴。

木星能否自己产生热能

木星是一颗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天体,这与我们的地球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太阳相似。

木星与太阳这两个天体的大气,都包含约90%的氢和约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气体。

关于木星的内部结构,现在建立的模型认为它的表面并非固体状,整个行星处于流体状态。

木星的中心部分大概是个固体核,主要由铁和硅组成,那里的温度至少有30000摄氏度。

核的外面是两层氢,先是一层处于液态金属状态的氢,接着是一层处于液态分子状态的氢,这两层合称为“木星幔”。再往上,氢以气体状态成为大气的主要成分。

具有如此结构的天体,其中心能否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出所需的能量来呢?

许多人认为是可疑的,甚至不可能的。况且木星的质量还没有达到太阳质量的1/1047。

比起太阳来,木星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称“霸”其他行星的木星,体积只有太阳的1/1000,质量只及太阳的1/1047,即约0.001个太阳质量,而中心温度也只有太阳的1/500。

有人认为,这并不妨碍木星内部存在热源,因为它是在木星形成过程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

苏联学者苏切科夫认为木星内部正进行着热核反应,核心的温度高得惊人,至少有28万摄氏度,而且还将变得越来越热,释放更多的能量。

释放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换句话说,木星在逐渐变热,最终会变成一颗名副其实的恒星。

我国学者刘金沂对行星亮度的研究,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证据。他发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的亮度都有减小的趋势,唯独木星的亮度在增大。

如果前述四行星的亮度减小与所谓的太阳正在收缩、亮度在减弱有关,那么,木星亮度增大的原因一定是在木星本身。

刘金沂得出的结论是:在最近2000年中,木星的亮度每千年增大约0.003等。这无疑是对苏切科夫等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此外,太阳不仅每时每刻向外辐射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以太阳风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向外抛射各种物质微粒。它们在行星际空间前进时,木星自然会俘获其中相当一部分。

这样的话,一方面木星的质量日积月累不断增加,逐渐接近和达到成为一颗恒星所必需的最低条件;另一方面,在截获来自太阳的各种粒子时,木星当然也就获得了它们所携带的能量。换言之,太阳以自己的日渐衰弱来促使木星日渐壮大,最后达到两者几乎并驾齐驱的程度,从而使木星成为恒星。

这样的过程大致需要30亿年的时间。那时,现在的太阳系可能将成为以太阳和木星为两主体的双星系统;也有可能木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把一些小天体俘获过来,建立以自己为中心天体的另一个“太阳系”,与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平起平坐。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变化,目前太阳系的全部天体,包括大小行星乃至彗星等,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变动。

这种大变迁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这种大变迁后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该怎么办呢?一种观点认为,事物发生变化那是必然的,至于是否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木星变成恒星那样的天体,这只是一家之见,何况还有30亿年的漫长岁月呢!

像木星内部结构之类的问题,本来就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领域,苏切科夫等人的观点只不过使得争论更加热烈而已。

在目前观测水平和理论水平不完善的情况下,像“木星是否正在向恒星方向演变”之类的重大自然科学之谜,不仅现在无法解答,即使是可以预见到的将来,恐怕也未必能理出个头绪。

它无疑将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一直成为科学家们孜孜不倦探讨的课题。拓展阅读科学家根据“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飞船探侧的结果,认为木星是由液态氢所构成的,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它所释放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的。

火星上的生命研究

各国重视火星探测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探者”、“火星探路者”、“火星气象探测器”、“火星极地着陆者”、“火星奥德赛”、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等火星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欧洲也于2003年发射了“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可惜在着陆时失败。今后,人类对于火星的探测还将继续进行。探测火星的原因火星受到天文学家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火星表面曾被认为有液体水存在的可能,因此人类一直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体十分好奇,而地外生命的存在与否一直被列为宇宙探索的一大目标。

如果在火星上发现生命体的存在,无论其生命形式与地球上的生物体征相似与否,都将与生命的起源以及探索生命本质等课题直接相关,对科学界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另一个原因是天文学家一直想要在火星上实现载人探测。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得人类登上了月球,从那以后天文学界对于月球的研究虽然有所减少,却还是决定在月球建造供人类进行长期观测的宇宙空间基地,在月亮上迈出人类继宇宙空间站探索之后的下一步。在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后,紧接着要实现的便是通往火星的载人飞行。

探测火星的成果

频繁的火星探测已使我们对于火星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人类不仅在火星的表面发现了曾有水流经过所形成的地形,最近的探测还发现了怀疑是近期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形,这一发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另外,从“火星环球勘探者”拍摄的照片还显示出火星表面6年之中的变化。如果这里曾经有过水流,那么便可推断在火星的地下至今仍然有水存在。拓展阅读火星的赤道半径为3398千米,自转周期为24小时39分22.6689秒,与地球极其相似。火星上存在极冠,而且其表面也存在水和火山的迹象,而这些迹象恰恰是导致生命起源的主要因素,因此火星是否存在有生命一直是科学家们长期争议的课题。

火星上适宜居住吗

发现火星上有水人类若想在火星上居住同样不可避免地首先要有水的存在。美国航天局发布新闻说,火星上有水,由此这颗星球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迈克士·马林博士和肯尼斯·埃吉特博士通知国家航空航天局,说他们从“火星地球勘探者”号航天器发回的照片上,发现了火星表面近期有水的证据。两位科学家就此写出了研究报告,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上曾有水的说法并不新鲜,但火星很可能现在就存在着水,这可是绝对的新观点。科学家甚至推测,火星上现在可能就有生命存在。

以前,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火星地表特点是数十亿年前由水流冲刷而成。他们相信,火星曾经有过海洋、河流,而且有过一个温暖而深厚的大气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的大气层由厚变薄并逐渐消失,气温因而变得格外的冷。由于大气层压力极低,液态水直接转变为水蒸气,火星上的水大部分以这种形式释放到了太空。马林和埃吉特对“火星地球勘探者”号近两年发回的照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终于大胆提出:火星上存在水的时间距离我们比较近,最多也就是几百万年前或几千年前的事,甚至可以说:“火星现在就有水”。

火星上的水流迹象

根据研究,火星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山沟、溪谷和扇形的三角洲,这些很可能是水从火山口的悬崖峭壁上急流而下造成的。马林指出,火星发回的照片显示,一条条山沟、溪谷历历在目,与地球上的水流特点毫无二致。

他们还发现照片上山沟、溪谷边的水印十分平滑,不像过去看到的火星照片上遍布火山口和到处是黑尘的样子,因而推断水流迹象是近期形成的,“这说明某些事情现在发生,或者说只过了一两年”,埃吉特说,“这些水流迹象十分年轻”。

人类居住火星的梦想

对于马林与埃吉特的最新发现,美国不少科学家认为是激动人心的,但同时也认为有待进一步证实。

康奈尔天文学家教授斯蒂文·斯奎尔说:“两位科学家的新发现的确是令人兴奋的结果,但我们还得持现实的态度。”

美国航空航天局首席科学家艾德·威勒尔说,在人类登上火星之前,国家航空航天局还需通过机器人对火星进行几十年的研究。该局计划每26个月进行一项火星探测任务,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侦察、寻找可供机器人着陆的可能之地,也许最后会送人上去。

许多专家认为,火星若真有水,人类“红色星球”居住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水可以分解为化学成分氢和氧,这就能供机器人作为燃料使用。从水中分离出的氧对人的用处就更大了,可以用来在未来人类“火星基地”内建立一个可供人呼吸的大气环境。为此,国际火星学会正在积极准备建立空间站,以便训练宇航员以及相关设施的制作,我们希望人类登上火星居住的梦想早日实现。

陨石上的生命

美国宇航局宣布,有关专家从一块来自火星且有40多亿年历史的陨石上发现某些特殊有机物,并认为这些有机物与火星细菌活动有关。于是,该局正式提出36亿年前火星上曾存在像细菌之类的单细胞生命。

事实果真如此吗?相当一部分专家表示怀疑。有人首先对这块陨石来自火星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这块陨石于1984年在南极洲阿伦山被发现,编号为阿伦山84001。它与其他11块在印度肖戈蒂、埃及纳卡纳和法国查赛尼等地发现的陨石,均因结构与火星岩石类似而被认为来自火星。

细菌真的存在吗

对于陨石来自火星这一说法,东京大学物理学学部教授武田弘认为,20%左右的专家会有不同意见。难怪美国全国科学院行星研究专家阿伦斯强调,不能肯定阿伦山84001陨石来自火星,有必要从火星上直接取样。

即使这块陨石确实来自火星,目前也没有可靠的证据来证明陨石上的有机物质是火星细菌的杰作。除地球之外,茫茫宇宙间还存在着其他有机物质。譬如,星际分子是宇宙间天然形成的化合物,目前已发现有几十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分子。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射电天文学家就发现狮子座CW星周围的尘埃气体中存在相当复杂的有机分子,即氰基癸五炔。因此,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宇宙化学专家贝努瓦表示,火星曾有单细胞生命的观点不过是推断而已,远没有成为定论。

寻找外星生命

不管是推论还是定论,都再次激起了人们寻找外星人或外星生命的兴趣。美国宇航局官员则希望人们明白,没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有高等生命。寻找外星人的好事者被泼了一头冷水,然而探索生命之源的专家兴趣不减。如果36亿年前火星曾有单细胞生命,人们离揭开生命之源的目标就近了一步。

36亿年前地球上已充满单细胞生命,但无生命物质如何形成单细胞生命至今仍是个谜。

美国科学家米勒曾于1952年在实验室导演了一幕生命起源的“历史剧”,似乎证实了原始大气可以在电闪雷击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进而产生蛋白质乃至生命。然而,以后的研究发现,米勒的历史剧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孢子创造生命的假说

有些专家将目光转向著名瑞典化学家阿瑞尼乌斯的假说,希望从中得到灵感。1908年阿瑞尼乌斯在《塑造中的世界》一书中假设,一个带有厚厚保护壁的孢子从太空进入大气层,落到海洋中开始繁衍,最终创造出所有生命。

他的假说一度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完全有可能。火星曾有单细胞生命的观点给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足以使专家深入进行研究。

生命之源来自地球?来自火星?或其他星球?目前人们不得而知。美国宇航局的发现是一条有价值的线索,等待着专家顺藤摸瓜找到真相。拓展阅读未来人类火星基地处在火星南极,占地面积20000亩。一个圆形透明的保护罩将整个基地包围,保护罩最高处为3600多米。基地中央是一座超过地平面2000米的高山,基地里所有居民全部居住在山腰处居民区里。山底为飞船登陆场,各个基地通过飞船互相来往。

火星的奥秘猜想

火星遭遇撞击

火星是个包含着许许多多奥秘的行星,火星的历史只是我们的猜测,火星在太阳系的意义至今尚未弄清。我们所能确定的一点,仅仅是火星上曾经有过雨水、河流、湖泊和海洋,而它现在却荒芜死寂了。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火星是被小行星或夏天彗星引起的一次无比巨大的碰撞杀死的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火星那伤痕累累的表面上布满了几千个巨大的深坑,都在默默无言地为那次碰撞作证。

科学家认为,那次碰撞很可能也造成了一次灾难性的大洪水,然后完全夺去了火星以前的浓厚大气,从此,液态水便在火星上没有了踪迹。

物体撞击的结果

火星还处在黄金时代时就被突变了,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突变呢?在火星上,有3000多个直径大于3000米的深坑,其中埃拉斯、伊斯迪斯和阿吉尔深坑都是火星地貌里幽暗而隐伏的巨怪。

根据对地球深坑的研究,直径为10000米的物体撞击能够造成直径将近200千米的深坑。更精确的计算表明:埃拉斯深坑的撞击物的直径是100千米,伊斯迪斯深坑的撞击物的直径为50000米,而阿吉尔深坑的撞击物的直径则是36000米。

的确,一些比这小得多的物体曾经给地球造成过非常严重的损害。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的“巴林格深坑”,深180米,直径大于1000米,是一块直径不到50米的陨铁造成的结果。

1908年6月30日发生的所谓“通古斯大爆炸”,是一个直径70米、以每小时10万千米的速度运行的彗星碎块在俄罗斯上空的大爆炸造成的。据计算,那次大爆炸发生在西伯利亚平原上空大约6000米处,夷平了200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把1000平方千米的中心区域完全化为焦土,连距离爆炸中心500千米之外的人身上的衣服也被点燃。

通古斯大爆炸引起的大地震,远在4000多千米处还可以被检测到。它把大量的尘埃掷入大气层,遮蔽了太阳,竟使以后数年的地球表面气温显著下降。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物体,其直径为70米,幸好它先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区上空爆炸,然后才和地球相撞。

历史的回眸

毁灭火星的那场大灾变可能发生在非常近的年代,也许就发生在不到20000年以前。这个见解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异端邪说”,引起了强烈反响。

历史已经表明:恰恰就在那个时期,地球上也发生过一次非常巨大的突变。正是在那个时候,地球的冰河期突然灾难性地中断了。

没有一位科学家解释过,那次翻天覆地的灾变是如何发生的或者为什么发生。火星一直拥有强大的磁场和类似于地球的大气层,它们使海洋、湖泊及河流得以形成。我们知道,火星上以前一直有频繁而丰沛的降雨,现在依然有数量极大的水被封闭在极地和地表以下的冰层里。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火星上有机生命活动的许多令人向往的暗示和迹象。

火星毁灭猜想

火星曾在大约4000万年前因全球暖化而导致毁灭,当时只有200万人幸存下来。

目前的火星人生活在地下,大约有580万人。他们仍然保存着当时火星毁灭的历史,生活非常节俭、重复使用资源、灵性很高。当时,在毁灭发生的时候,人和动物主要死于3种毒气的窒息:硫化氢、氧化亚氮和甲烷。气候的暖化是由牲畜释放的甲烷等温室气体所导致,并最终使海洋和永冻层等进一步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与当今地球的情况类似。灾难发生的时候,人和动物经过4天的时间才慢慢窒息而死,只有0.2%的人幸存下来进入地下坑道,住在地下河流的旁边。在灾难发生之前的5年,可预知未来的智者曾警告过火星人,但火星人没有听从警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