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工作找方法 不为问题找借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1 13:41:56

点击下载

作者:问道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只为工作找方法 不为问题找借口

只为工作找方法 不为问题找借口试读:

序言

哪一种员工最容易做出业绩,哪一种员工最容易受到公司的认可,哪一种员工最容易脱颖而出……职场中会经常探究这样的问题,但回答几乎无一例外:不找借口只找方法的员工。

面对相同的工作,有的人认为无从下手,有的人却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关键差别就在于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找借口或者找方法,两种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今后不同的职业境遇。

事实上,员工有责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积极地寻找方法,从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务。任何企业都喜欢找方法不找借口、有智慧有能力的员工,他们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人,他们用智慧和执行能力为企业扫除棘手难题、创造海量财富。

细心观察身边的人,我们发现,优秀者总能在工作中发现“金点子”,在同样的岗位上做到比别人更优秀,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就是:不找借口找方法。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

聪明人都会为自己算一笔账,寻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掩盖,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在掩盖与转嫁的同时,成功也注定离自己远去。成功与失败之间、幸运与不幸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往往就是选择借口和方法带来的差距。

罗斯福说过:“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办法。”主动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总会战胜困难与挫折,成为最后的赢家。

不找借口找方法,成为工作中的方法专家,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用巧劲而非蛮力、有序忙碌、创新思路,最终一定会战胜执行中的种种困难,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不断登上职业生涯的新高峰。

本书从探讨借口产生的原因入手,深入剖析了找借口的心理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针对如何在困难中找方法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书中从专业能力、工作智慧、执行的有效方法、将问题变成机会的创新思维等方面提出执行方案,分析深入浅出,案例新颖幽默,建议切实可行。阅读本书能让你顺利找到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找到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借口是执行的路障,方法则是工作的利器。没有什么比阅读一本关怀心灵、激励行动、创新思维、智慧工作的书更美妙的事情了,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体会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和激动。

第一章 借口——企业执行力的头号杀手

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

在某企业的季度会议上可以听到这样的推诿。

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不理想,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先进。”

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新产品少是由于研发预算少。

大家都知道杯水车薪的预算还被财务部门削减了。”

财务经理马上接着解释:“公司成本在上升,我们能节约就节约。”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原来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没有责任。

最后,人力资源经理终于发言:“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把成绩归功于自己,把过错归结于他人,责任面前,绕道而行,这是趋利避害的典型表现。这样的情景经常在各个企业上演着——当工作出现困难时,各部门不寻找自身的问题,而是指责相关部门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只有不了了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借口:上班晚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的借口;做生意赔了本有借口,工作落后了也有借口……

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总是有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而且养成了习惯,这是很危险的。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努力去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其实只是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

在现代职场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学会互相推诿和转移责任,并美其名曰:风险转移。很多人认为推卸责任可以避免引火烧身,但是你在老板眼中从此就是一个缩头缩脑的人,一个不能把问题妥善解决的人。

杰克是一家家具销售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次,他在公司得知一个消息:公司高层决定安排他们部门的人员到外地处理一项难缠的业务。这项事务非常棘手,要想处理妥当并非易事,所以,他提前一天告假。第二天,上面安排任务,恰好他不在,便直接把任务交代给他的助手,让助手转达。当助手打杰克的手机,向他汇报这件事情时,杰克便在电话中以自己身体不适为借口,让他顶替自己带人去处理这项事务。具体的做法和程序,他在电话中也教给了这位助手。

半个月后,事情办砸了,杰克怕公司高层追究这件事的责任,便以自己告假为由,声称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一切都是助手自作主张,带人去处理的。按他的想法,助手是总裁安排到自己身边的人,出了事,让他顶着,在公司高层面前还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假若让自己来承担这件事的责任,恐怕有被降职罚薪的危险。总裁听了助手的解释,对杰克的人品产生了怀疑,担心他把这种手段当做惯伎,影响公司的团结和业务发展,所以再也没有给过他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管你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归根到底就是你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想把责任转嫁给别人。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可是,久而久之,每个人都努力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你所供职的企业就将举步维艰,甚至倒闭。

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越是环境艰难,越要敢于承担责任,只要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就一定004能消除借口这条“寄生虫”的侵扰。

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我承担的责任越大,说明我的能力越强,公司对我越重视,我今后在公司的机会越多。很难想象一个不想、也不能承担责任的人在企业中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一旦我们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那么我们的责任心也就慢慢地烟消云散了。我们要拒绝借口,避免养成寻找借口的坏习惯,在工作中,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想办法完成任务,而不是忙着找借口。

借口的潜台词是不思解决问题

在进入中国市场前的准备期间,肯德基公司派了一位代表考察市场,他来到首都北京,看到街道上人头攒动,觉得肯德基在中国肯定能站稳脚跟,就立即回到公司复命。总裁听了他的报告,暗自摇头,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做些更细致的调研。他抱怨道:“你知道,那边的生活习惯有差异。再说了,我这个礼拜还要去参加一个拍卖会。”总裁大怒,严厉地训斥了他,随即派了另一位代表前来中国。

新代表本来和朋友已经有约,但他二话没说,立即取消约会,赶赴中国。他是一位务实的人,先在北京几条街道测出人流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然后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品尝调查,并详细询问了他们对炸鸡的味道、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另外还对北京油、面、菜甚至鸡饲料等行业进行广泛的摸底研究,最后将样品数据带回总部。

不久,那位代表根据考察结果组织了一个团队,率领他们回到北京,肯德基从此打入了北京市场。

这两位代表的差别所在就是第一个满脑袋借口,并且工作流于表面,做事轻浮。第二个则不找任何借口、不偷懒,努力解决问题。只有像第005二个代表那样,落实于行动,追求任务的圆满完成,才会有成功的可能。甲、乙、丙三个人供职于同一家加工贸易公司。虽然公司的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由于公司前一任销售经理跳槽,一些货款无法及时收回。

四川一个大客户,半年前就购买了公司价值10万元的产品,但总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支付货款。

公司决定派甲业务员去讨账。那位大客户没有给甲业务员好脸色,他说那些产品在他们四川销售一般,让甲过一段时间再来。甲觉得这位大客户不好惹,心想他欠的又不是我的钱,跟我没什么关系,于是便返回了公司。

甲业务员无功而返,公司只得派乙业务员去要账。乙找到那位大客户,那位客户的态度依然很强硬,说自己这段时间资金周转也很困难,让乙体谅他的难处,他还找借口说等他的资金到位了一定还钱。业务员乙也无功而返。

没办法,公司只得派丙业务员去讨账。丙刚跟那位大客户见面,就被大客户指桑骂槐地教训了一顿,说公司三番四次派人来逼账,摆明了就是不相信他,以后就没法合作了。丙并没有被客户的强硬态度吓退,他想尽了办法说服那位大客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到最伤心处大客户眼睛也湿润了。客户冲动之下开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给丙。

丙业务员很开心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耍了个花招,那位客户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是放春节假的日子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便要拖到年后了。

丙业务员突然灵机一动,自己拿出100元钱,把钱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金额就超过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丙业务员带着这10万元货款回到公司时,公司领导十分满意,自此对他刮目相看,在公司年会公开表扬并号召公司其他的员工向他学习。后来,公司发展得很快,他自己也很努力,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就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而当初曾讨过账的甲和乙依然是公司里最普通的业务员。

丙业务员和甲、乙区别很大,他不讲借口,一心达成任务,面对赖账难缠的客户、不能得罪的“贵人”,几番较量,一边用情,一边用智,终于拿到了欠账。丙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职业升迁铺平了道路。甲、乙回避问题就注定了他们将业绩平平,升迁无望。

只有当我们一心想找借口时,问题才成其为问题;摆脱借口,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问题只是借口的表象,是后者的替身。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脚踏实地,寻找各种方法,热忱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不找借口,把工作当成生命中崇高的事。那么,我们一定会解决掉工作中的全部问题,在职场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恐惧是刑具,借口是枷锁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小时候有过这样一段经历:5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叔叔家玩。叔叔的房子后面养了一对大鹅,结果公鹅一见他就一边怪叫着一边向他扑来。他哪儿受得了这种恐吓!于是他拼命跑开,向大人哭诉。

受了几次惊吓后,叔叔找了个旧扫帚交给他,然后指着大鹅对他说:“你一定能战胜它!”

艾森豪威尔回到了屋后,当鹅再次向他冲来时,他手里拿着扫帚,浑身不住地颤抖。猛然间,他鼓足勇气大吼一声,挥起扫帚向鹅冲去。鹅掉头便跑,他紧追不舍,最后狠狠地给了鹅一下,鹅惨叫着逃跑了。从那以后,鹅只要一见他,就会远远地躲开。

从此,艾森豪威尔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迎战,就能战胜对手。一位哲学家说过:“恐惧是意志的地牢。它囚禁着你的思想和灵魂,让你无法行动。”

我们常常听到失败的各种理由和借口。比如,“老实说,我原来就不认为它行得通”,“我在开始前就感到不安了”或“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觉得太惊奇”。他们大多都是对困难怀着恐惧,工作上采取“我暂且试试看,但我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态度,结果导致了失败。当你心里不以为然、怀疑和恐惧时,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退缩。怀疑、恐惧、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以及对成功不渴望,都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套上了执行的枷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但勇敢的人能够大胆行动,摆脱恐惧的困扰。所以,当恐惧的想法开始侵占你的思想领地,给你带上精神的刑具时,你需要转变思想,用积极的心态和实际的行动来代替恐惧的情绪。

日本三洋电器公司的顾问后藤清一,曾在松下电器公司担任厂长。有一天,日本遭逢有史以来最狂暴的台风,虽无人员伤亡,工厂却接近全毁。后藤心想:好不容易迁到新厂,正想要全力生产、大干特干时,却遭此打击,老板心里一定很沮丧。

松下是在台风即将停止之前赶到工厂的,此时不巧松下夫人也因身体不适而住院,松下先生是探病后才赶来的。“报告老板,不得了,工厂遭逢巨变,损失惨重,我来当向导,请去工厂巡视一趟吧!”“不必了。”老板手中握着纸扇,仔细地端详它,横看、纵看,神情异常的冷静。“不要紧,不要紧。后藤君啊,跌倒就应爬起来。婴儿若不跌倒也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孩子也是,跌倒了就应立即站起来,嚎哭是没有用的,不是吗?”

松下说完掉头就走,对工厂的灾难毫无惊恐失色之态。

一位在国内知名企业任职多年的人力资源主管曾这样说过:“每一件工作都有难度,特别是重要的工作,难度更大,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人们去完成。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接受工作的勇气都没有,他又怎能拥有解决困难的信心呢?怎么能够圆满地完成它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赢得上司的信任?”松下的巨大成就就和他对困难毫不畏惧、百折不挠有密切的联系。

罗斯福曾说过:“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能找到。”无论是谁,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被人视为畏途的困难和障碍。此时,我们应该坚强面对,努力去开辟人生的另一个战场。

外界的挫折和困难无处不在,成功的机会与这些挫折和困难相随,你面临的最大问题既不是困难过于强大,也不是机会之神不眷顾,而是你自己的怯懦和退缩。认清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在问题面前,自己所有能够想到的理由都不堪一击。当问题已经到来时,任何借口和理由都站不住脚,更何况,这些理由不但不能使你摆脱问题,而且还会令你身上的问题恶化。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拖累企业拖垮自己

张峰接到老板的任务:在一周之内起草一份与甲公司的销售合同,这对于学法律出身的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第一天,手头上其他工作本来可以结束,但他想反正有时间,明天做完再动手也不迟。

第二天,因为有些突发事件耽误了一上午,到下午下班前才勉强将原有工作完成。

第三天,刚准备动手做,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为他解决问题耽误了一上午,下午也没心情做,因为明天就是周末,他想:周末两天怎么也能做个差不多,不急。

结果第四天时一帮朋友搞了个聚会,整整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一直睡到次日中午,起来后头还晕得厉害,吃了几片药,又躺下休息。

第六天上班后,在例会上,老板问他完成任务没有,他不敢说没做,撒谎说差不多了,只是有些数据需要核实,明天就能交上去。

开完例会他立刻动手做,这时才发现这个合同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涉及许多他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还需要许多实证数据作支持,别说一天,就是三天也未必能完成,想到这儿,他的大脑一片混乱。由于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他只得找借口搪塞自己,老板对他失去了信任,渐渐的,他自己也觉得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发展前途,被迫辞职。

像张峰这样,接到任务不立即执行,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最后无法完成,就只好找借口去敷衍老板,这样必然会失去老板的信任。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制订的计划,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眷恋被窝的温暖,不经意就放纵了自己。于是,又躺了5分钟,10分钟,20分钟……

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会这样,把此刻应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下一刻。最初可能只是由于犹豫不决才拖延,但等到一个人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就会有众多拖延的事情发生。

不要把昨天能完成的事拖延到明天,不要傻到等老板开口,说“你010什么时候做完那件事”时,才匆忙上阵,仓促处理未完的工作。

拖延是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和理由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后去做,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其实本可以今天就把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计划工作,期望工作的完成期限会按照你的预期而后延。优秀的员工都会谨记工作期限,并清楚地明白:拖延会把你拖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找借口、拖延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给老板和企业带来了损失,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自己。一个习惯拖延、丧失执行力的员工,迟早会是企业的一颗弃子。

杰克和汤姆同时到同一家公司做产品工艺设计员,公司为他们开出的薪水都很低。

面对低薪,杰克愤愤不平。于是,他经常埋怨、找借口、推卸责任,还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聊天,毫无顾忌地把工作丢到一旁。

渐渐的,他做事变得拖沓起来,效率低下。要他星期一早上交的方案,到了星期二早上依然尚未做完,经理批评他,他就带着情绪工作,把方案做得一塌糊涂。后来,杰克在接到工作任务时,首先不是考虑怎样把工作做好,而是在想如何为自己开脱。

汤姆则不同。他虽然对低薪也有意见,但并未一味地去抱怨、闹情绪。他相信,机会来自于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收获。他下车间,熟悉制作工艺、学习产品生产流程,即使汗流浃背,也一丝不苟。他的敬业、勤奋、好学,引起厂长的注意。不久,汤姆就被提拔为厂长助理。

担任助理后,汤姆依然积极主动地工作,认真地处理厂里的每一项事务,分内的、简单的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完成;一些重要的、紧急的、需要决策的事,他会及时向厂长汇报,并督促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在汤姆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下,公司的生产效率大有提高。

一个拖延工作、效率低下;一个主动工作、行动高效。可以想见,杰克和汤姆的职业境遇将截然不同。工作上找一分借口,事业上就被十分拖延。

拖延的毛病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工作质量。工作当中的敷衍拖沓、消磨时光,使要干的事越积越多,最后导致什么也干不了;相反,如果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就可以干越来越多的事情,这也就是在扩大工作成果,延长自己的生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布置的任务,完成任务后的时间里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准备或是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更具竞争力。

除此之外,拖延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如今的企业,早已不是单打独斗和“自耕门前三分田”的时代,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另一个环节只能等待。

无论是什么事情,即使有难度,也要立即去做,迅速地行动起来,而不是无限期地将行动延迟。

人生不相信抱怨,职场不接受借口

一个女孩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因为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女孩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孩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

父亲关了火,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

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

最后,父亲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

——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

父亲的教导方法是高明的。一个人总会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灵受到折磨。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选择抱怨,就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因此,赶紧停止抱怨吧。这样你才能找到改变境遇的答案。

有人总是在抱怨,抱怨工资太低、住房太小、上班太远、挤车太难;抱怨自己老得快、孩子长得慢、物价涨得快;抱怨人心不古、世风不正。抱怨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正确且最不幸的,而这种不幸和痛苦,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全人类给他的。事实上抱怨不仅无济于事,它还会埋没你的一切。

他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小子,他是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美国陆军参谋长,他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他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他是美国第34届总统。他就是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年轻时喜欢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一天晚饭后,他像往常一样和家人打牌。这一次,他的运气特别不好,每次拿到的都是很差的牌。开始时,他只是有些抱怨,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便发起了脾气。

一旁的母亲看不下去了,正色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须将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坏。好运气是不可能都让你碰上的!”艾森豪威尔听不进去,依然愤愤不平。母亲又说:“人生就和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的牌是好是坏,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你能做到的。而且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

艾森豪威尔听到母亲的这些话后平息了自己的怒气,此后一直牢记这些金玉良言,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不再气馁,而是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最终他成了美国总统。

上帝发的牌总是有好有坏,一味埋怨是没有半点用处的,也无法改变现状。印度前总统尼赫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活就像是玩扑克,发到的那手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取决于自己的意志。”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副好牌。但是,当不得不去面对一副不是很好的牌时,你除了接受它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我们能够做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力求出现最好的结果!一副好牌固然更容易赢得胜利,但是能够把一副坏牌打好,更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努力的过程中,就会得到更大的快乐。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一样,你会发现一些工作条件一般的人,取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成绩。难道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遇到困难吗?他们的条件比那些家境好的人有其他优势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不抱怨,014不气馁,不把那些困难和逆境当做驻足不前的借口,而是用心去做,经营的事业和人生。最终他们赢得了胜利。

一个人所处的大环境,靠个人无力改变,如何适应却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当中难免会碰到许多问题,遭遇不少挫折,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情绪化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工作没有一帆风顺,困难和问题再所难免。如果一味抱怨,将一时的劣势当成借口,那是很难克服难关,取得成绩的。职场根本不接受借口。用借口来搪塞责任的人只会被淘汰出局。

找方法不找借口,执行无死角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这座庄园的主人迈克一筹莫展。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深陷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庄园变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劝说下,迈克决定出去转转。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就初具规模了。

这个故事令人深思。困苦、阻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头脑的“滑坡”和不变通。

生活中,许多平庸者、失败者的悲哀,常常在于面对困境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跳不出习惯性的思维,不懂得变通,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一条路走到底,这些人一想到改变,同时就会想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困难,甚至很棘手的困难。于是,就在借口的老路上背离成功,渐行渐远了。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后,在报告上批下这么一行文字:“你还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上帝给了我们最好的阳光,只要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量种植奇花异草、名树修竹,很快就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业收入位列亚洲第二。

新加坡没有高山,没有海浪,没有长城,也没有金字塔,却想要发展旅游业。这样的思路能够执行下去吗?这是不是一个执行的死角?事实上,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摒弃借口,这样的难题是能够求得解答的。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阳光,只要充分利用阳光就够了。这一突破性思路成就了新加坡旅游业的辉煌。

善于思考,善于变通,你就会解决别人眼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湖北有一位商人,从报上得知广州缺鸭蛋,打算把握此商业良机。但从外地收购鸭蛋去广州贩卖,又存在运输、破损等难题。后来,他灵机一动,将大批的鸭子空运到广州,在郊区租了一个场地进行养殖,最终成功地在广州经销鲜鸭蛋。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步伐永不停息的时代要求我们换掉自己不会变通的脑袋。一位企业家曾说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堵死我们生存与发展之路的往往并非其他,而是我们自己狭隘的眼光和封闭的心灵。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行动不能有任何的变通,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又何谈发展呢?

第二章 只为工作找方法,不为问题找借口

人人找方法,成为执行力最强的企业

1981年4月,杰克·韦尔奇接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这家公司规模庞大、产品分散,当时的情况并不景气。

韦尔奇刚一上任,他就想:怎样才能管理好这样一个大公司呢?如何做才能使公司的销售和利润有所增长呢?经过调查,他发现公司管理得太死板,职工没有足够的自主权,通过仔细的分析,他认定只有全体员工团结一致,才能使公司迅速发展起来。于是根据公司的这一情况,他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并重新设定了公司发展目标。

首先对公司进行改革,实行“全员决策”制度。他让那些平时绝少有机会互相交流、按钟点上班的普通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工会领袖等都能被邀请出席决策讨论会,与会者彼此平等,各抒己见。“全员决策”的施行,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支持,增强了他们对公司经营的参与意识,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无限创意被充分发掘出来,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其中有90%以上的合理化建议都被韦尔奇采纳。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没用多久,原本不太景气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美名声显赫的卓越企业。

人人找方法,企业就会成为市场上执行力最强的企业,就会成为盈利最好的企业。不仅通用电气公司佐证了这一观点,许多其他优秀企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个观点。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公司都已经认识到员工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该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

在IBM公司的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论这个人是管理者、普通员工、顾客,还是竞争对手。IBM要求自己所有的员工对他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IBM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大家的想法在IBM都能得到重视。IBM的强大与它重视员工的建议是分不开的;苹果公司,是一群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完成了麦金塔操作系统的开发;3M公司鼓励所有的员工提出新点子,可粘贴的小记事本就是一个普通员工的发明,现在它已经是办公室文员案头必备的办公用品之一。

不要忽视自己的力量,不找借口找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进步。公司的执行力、公司的发展无不需要群策群力、累积智慧,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学会配合,取长补短,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宣传画册上印着这样醒目的文字:“我们有全美国最出色的驾驶员。”的确是这样,西南航空为他们的驾驶员感到十分自豪。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西南航空一年内在汽油上的花销大概是3.5亿美元,管理者想尽办法,都无法使这个成本降低。但是西南航空的驾驶员们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这一成本缩减了10%。因为西南航空的每一位驾驶员都知道在机场内如何走近路,他们十分清楚走哪一条滑行跑道最节省时间,每一个飞行员在飞行时都能有意识地主动节省时间。而节省一分钟,就意味着节省8美元,这样算下来,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变,公司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个人密切相关。将这个极其简单的概念贯彻执行,企业无疑将会更大更强。如果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找方法、提建议,而不是找借口,每个人都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每个人都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022就会成为执行力最强的团队。

找方法是双赢,找借口是双输

某知名跨国企业通过正式途径招聘了一位员工,但没想到,还不到半个月时间,公司就不得不把她辞退了。

那位员工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总是懒得动脑,且总是找借口搪塞,推脱责任。

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她印象还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办公室领导几次向她指出,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解释。

一天,领导安排她到清华大学送文件,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跑了一个地方就回来了。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清华大学好大啊。我都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老总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一个单位呢?”

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老总更生气了:“我去问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单位,还叫老总去核实,这像什么话?”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找清华大学的总机问问三个单位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你不是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单位吗?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其他两家怎么走;你还可以在进去之后,问老师和学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