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练出来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07:09:09

点击下载

作者:郭鹏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试读:

前言 成功不成功,“说”了才算!

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职场中,你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并不出众,但就是“混”得好,走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欢迎,成功也比别人来得更快!

其实,秘密在于他们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总是能说出让别人感到愉快的话。并且,这些能说会道的人也总是能用语言引导别人,仿佛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呼风唤雨”的能力!

看到这样的人获得成功,或许你在心中很不服气,为什么他们更容易成功呢?!

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往往是决定性的力量。当别人认可你、喜欢你时,才会与你开展合作,才会给你职场上的机会,才会让你担当更大的责任。

除了你自身的实力以外,让别人从心里产生认同感的关键秘诀就在于,你能否说动对方的心,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所以,说话真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更是很多人获得成功的“软实力”。

要知道,世界上90%的生意都是谈出来的,没有好口才,好机会怎么能降临到你的头上呢!当你知道这一点后,你还会忽视说话的力量么?话都说不好的人,还要想着去成功么?

所以,你与其抱怨能说会道的人抢占了成功的先机,不如自己反思一下:“我为什么不能成为那个最会说话、讨人喜欢的人呢?!”

是啊,你没有理由做不到这一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口才和肌肉一样,都是可以练出来的。举几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例子,你就能够体会到学习和训练的有效性。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地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口形和舌头的动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英国戏剧大师、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萧伯纳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轻时却胆小而木讷,拜访朋友都不敢敲门,常常“在门口徘徊20分钟”。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一个“辩论学会”。不放过一切机会同对手辩论。练胆量、练机智、练语言、千锤百炼,终成大家。以至于后来有人问他是怎么练口才的,他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是的,好口才是可以练出来的,你无须担心!在这本书的上篇中,你将会学到好口才的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我把这些统称为“口才情商”。没错,一个人说话的水平就是他情商的最好体现。要想说一口“漂亮话”,你必须提升你的口才情商。

在本书的下篇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口才在职场、销售、生活、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实战技巧,你会看到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通过学习和实践,你的说话能力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这完全会超乎你的想象。

更棒的是,在每一节我们都设置了相对应的情景训练。我们还在这本书的最后介绍了15种“成功金口才”的训练方法。只要你愿意每天拿出零散的时间进行练习,短短数周之后,你就会体会到语言能力的巨大突破。若是能坚持数月甚至是半年时间,我敢打赌,你说话的能力将会超越身边绝大多数的人。

你再也不用羡慕其他任何人,因为你将成为最会说话的人,成功对你来说,唾手可得!这种感觉真的十分美妙!现在,就开始提升自我吧!

上篇 口才情商篇

Lesson 1 气场对了,说话就不累了

说话并不是单纯地表达,首先你要明白一点,真正会说话的人,往往更懂得在说话时把对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气场达到和谐一致。

Point 1 不顾感受地说话很气人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顾感受”,是指说话者不顾对方的感受,这样说出来的话十有八九是非常气人的。而往往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是自认为自己耿直、实在的人。殊不知,就是因为这样的“耿直、实在”,让自己的话成了“最气人”的武器。我有一个朋友的夫人,身材略胖。有一次我们在吃饭闲聊到“说话”这件事时,她给我讲了让她非常生气的一件事。有一次,这位女士逛街走进一服装店,本想买两件衣服,结果售货员上来就对她说:“大姐,您太胖了,我们这儿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这位女士正想反驳,售货员突然觉得不好意思,赶紧又加了一句:“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这位女士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女士马上告状:“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道歉,却又再次伤害了这位女士,因为她说:“我们这个店员是刚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女士听完老板娘的话,差一点当场气晕。

售货员本着为顾客负责的态度,结果把话说成这样,没有考虑到顾客的感受;老板娘想通过批评店员的方式化解尴尬,结果又是伤害到了顾客,原因还是没有考虑到顾客的真正感受——女性都是爱美、爱年轻的,没有人希望对方说自己“又胖又老”。

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说?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很多人听我说完觉得非常好笑,觉得有一点不可思议。可是,静下心来审视我们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太喜欢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忽略对方的感受,就容易让人生气。

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总是以为这样才是正直和坦率。但很多时候,话不是你想怎么说都可以的,你自己痛快了,结果把对方气到了。碰上心胸宽广的或许一笑置之;若遇上心眼小的,日后免不了报复你。我的朋友曾经对我讲过他公司的故事。在办公室,有些年轻的女同事做完美容,会问男同事的意见。一般会说话的,至少应该说“不错,很好”。而小张这个人却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一次,小张就曾经直接指出一位女同事眉毛不该描,描成假的没有原来真的好看,结果气得对方心情大坏,半天不说一句话。还有一次,一位女同事买了一件新衣服回来,非常高兴地问小张好看不好看。小张实事求是地来了一句:“衣服颜色与你的皮肤不般配。”害得对方衣服穿在身上也觉得不舒服。到后来,再也没有女同事愿意和小张说话了。

正如小张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的那种,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候这样的人会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

仔细想想,你有过类似的做法吗?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也许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和对方的关系很好,也可能很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顾及对方的感受。

情景训练如果你喜欢直言不讳,当一句特别直的话到嘴边的时候,你要想一想:“我这么说,对方会好受吗?”千万不要把话说得像把利剑而伤人伤己。

Point 2 为什么语言会带来伤害

很多人有一个习惯,就是说话不爱动脑筋,想什么脱口而出。这就像手枪走火一样,一句话就伤了对方。本来是关心人的话,结果说话的人不走脑子,一句话说出来就像朝对方开了一枪。举个真实的例子。林丽刚刚休完产假,一天,她和另一个办公室的小杨迎面遇到了。小杨出于礼貌,打招呼说:“你来上班了?真辛苦啊!”听到这句话,林丽心里还挺感激小杨的关心。谁知小杨不动脑子似的又补充了一句:“你生的小孩还可爱吧?”这话说完之后,小杨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话语有些欠妥,因为没有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可爱的,而你还要再去强调这个问题,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果然,林丽不高兴了,就说:“谢谢!你早点生孩子不就知道可爱不可爱了!?”而小杨是一个30多岁,还没有结过婚的人。林丽也多说了后面这一句话,刺伤了小杨的自尊,加深了两个人之间的误会。

你看,同处一个单位的两个人,就因为这两三句话,成了见面不打招呼的陌生人。这是多么可惜的事。

反过来想,如果这两位当时都能适可而止吞下后面的一句话,就不会造成彼此的不愉快了。请注意,好话坏说,伤人害己。这都是说话不动脑子的结果啊。

为什么我要一再提醒诸位说话要动脑呢?因为很多时候,说者是无意的,但听者却是有心的。特别是当我们说到对方痛处时,或许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话杀伤力这么大,但听者却早就被你气得够呛了。据说,在某皇帝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一位工程师建议他在战船上安装发动机,用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风力,高傲的皇帝对这一“动力革命”的方案开始颇感兴趣。为了使皇帝迅速做出决策,那位工程师赶紧恭维说:“陛下,如果有发动机助您一臂之力,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听这话,皇帝脸色陡变,冷冷地说:“我的战船装士兵还不够,哪有地方去装什么发动机,收起你那一套吧!”工程师碰了一鼻子的灰。原来皇帝身材矮小,特别忌讳别人提及他的身高。他从工程师说的“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语推断出别人说他现在还不够高大——矮,是在蔑视他、嘲笑他,所以他断然拒绝了工程师的方案,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工程师犯了什么错?说话不动脑,伤到听者——皇帝。恭维的话在听者那里变成了讽刺的话,这是多么失败的事呢。反过来讲,如果工程师在开口之前思考一下,站在皇帝的角度判断一下效果,那么结果或许就不会如此糟糕。

我发现,还有一些时候,人们因为情绪激动或紧张,大脑停止了运转,本来不该说的话却说了出来,这样也会造成极为糟糕,甚至难以挽回的结果。日本政坛上有个叫柳泽伯夫的“名人”,这个人出名不是因为他为日本作出过多少贡献,而是由于一次不动脑子的公开讲话,让柳泽伯夫一下成为众矢之的。日本共同社报道,2007年1月27日,柳泽伯夫在某会议上发表讲话。当谈论到日本人口低出生率和老龄化问题严重时,柳泽伯夫突然情绪激动地说:“年龄在15岁至50岁间的妇女数量是固定的。正因为生育机器的数量和设备是固定的,我们能够要求她们的就是,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当他情绪平静下来时,柳泽伯夫赶紧解释说:“我为之前称她们为机器感到抱歉。”但他的这番言论还是招致日本各界的强烈批评,甚至把他的夫人纪子也给“惹火”了。后来纪子在接受日本某杂志采访时说:“那天,我从电视上听到他说女人是生育机器时,气得都快脑出血。我们家有两个女儿,她们也都对爸爸的这些谈话感到生气。这个老头很不成器,虽是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但读的全是死书,说话经常不经大脑。他回家之后,我训了他一顿。我骂他:‘你母亲生了你们兄弟8人,家庭贫困,可都一个个把你们带大,你今天说这样的话,像人话吗?’”

你看,在公众场合的发言、演讲更是要小心啊,千万要保持冷静,否则情绪激动了,脑子就不转了,嘴上没有“谱”了,枪就容易走火了。

情景训练说话的时候,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急着说,而是思考后再说。在开口之前多等几秒,在心里多问自己“我这么说会不会伤人”“对方是否希望我这么说他”,等等。

Point 3 不合时宜,就会不合心意

说话除了要动脑,还要讲究时宜。因为不合时宜地讲话,即使再好听,也起不到说话者想要达到的效果。不合时宜地讲话,就像寒冷的冬天吃冰棍一样,不对天时,再好吃的冰棍吃到嘴里也不舒服,弄不好还要吃坏肚子。

比如,我们经常恭维人“久仰大名”“百闻不如一见”之类的,换作平时,一般对方听了会比较高兴,但时机不对,不光对方不领情,甚至还会不高兴。比如下面这个小伙子的恭维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一个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后上去就说:“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真是久仰你的大名,如雷贯耳,今天是百闻不如一见啊!”没想到对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原来,他刚刚因为打架斗殴被拘留了15天出来。这小伙子不明情况,上去就“久仰大名”地恭维了一番,却无意中揭了人家的伤疤。

时机不对,小伙子的话让刚从派出所拘留出来的对方感到难堪,自然给人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打了折扣,可谓“弄巧成拙”。

有人说,你说的这个有点“凑巧”了,哪会那么容易就碰上这样的事呢。但是生活中巧合的事每天都在发生,谁能保证自己不会碰上。如果这个小伙子不是毫无根据地瞎恭维对方的哥哥,而是结合实际情况恭维对方,那么也就不会出现这种不合时宜的情况了。

无独有偶,我还听过这么一件事,也是说话不合时宜,弄得当事人双方都下不来台。有一个女孩去给他的领导祝寿。当着众人的面,她向领导祝词说:“希望我们的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气得蒋厂长脸色发青。原来蒋厂长的独子几年前在车祸中去世,其妻子因为已经实行计划生育,没有再生的能力。而这个女孩由于高兴,忘记了这个茬儿。而蒋厂长却以为她故意嘲笑他断子绝孙,因此不顾贵宾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个女孩好不尴尬。

正如别人吃饭的时候谈论如厕,别人结婚的时候谈论离婚,别人出殡的时候讲点笑话,不合时宜的话会让人生厌,好意也变成恶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大部分人在说话时只讲出发点不问归宿,只谈目的不看结果,所以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考虑不足。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经历:朋友聚会,大家不免要开开玩笑,这样可以使气氛更欢畅,彼此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倒是一种乐趣。然而,有时说了不该说的,就会使气氛骤变,若是有朋友携好友或恋人同往,情况还会更糟。有一次我就遇到了这种糟糕的情况。那是我们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多年后的一次饭局,不愉快是这样发生的。小丁长得高大英俊,在大学时期就有“恋爱专家”的雅号。如今他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英俊的长相和丰厚的薪水,使他在众多的女性中选上了漂亮的孙颖。也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耐,小丁带着孙颖去参加各种聚会。就在大家天南海北闲谈的时候,我们班上著名的“快嘴”小王换了话题,谈起了大学校园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好朋友——“恋爱专家”小丁。“快嘴”小王眉飞色舞地讲述小丁如何引得众多女生趋之若鹜,又如何在花前月下与女生卿卿我我。孙颖开始还觉得新奇,但越听越不是味儿,终于拂袖而去。小丁没办法,只好撇下我们去追孙颖。

其实,“快嘴”小王不是有意要揭小丁的伤疤,但他的追忆往事确实使孙颖难以接受,无端捅出娄子。这不仅使小丁要费不少周折去挽回即将失去的爱情,而且使在场的所有人心里也老大不高兴。

说话和做事一样,都要讲时机,看准了,选对了,才能让自己的话说到对方心里去,让别人高兴,这样在人际交往和求人办事中才能占据有利位置。例如你想和老板谈加薪,一定要选老板心情好的时候,否则赶上老板心情不好你去谈,你不光加不上薪水,老板还反感你。这就是说话时机的重要性。

情景训练在与朋友、同学、同事聚会时,拣愉快的事、好玩的事说,是活跃气氛的好办法。但说之前一定要看好时机,要克制住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一气的冲动,否则,你很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Point 4 气场不对往往话不投机

人和人说话,气场很重要。气场对了,两个陌生人能在几分钟内产生互相欣赏的感觉,聊得十分投机,逐渐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气场不对,两个人即使面对面说上半天,可能最后也会以至少一方的不愉快收场。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出现气场不对的现象呢?我想这和两个人所处的背景、习惯和出发点都有关系。比如说年轻的帅哥和貌美的女孩就容易产生好的气场,因为从第一印象上双方就能产生好感(帅和美),并且两个人年龄相仿,都是年轻人,兴趣爱好也有很多交集,所以就比较容易产生互相吸引的气场。可能聊上几句激素就开始分泌旺盛,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来电”。

同样的道理,背景、习惯和出发点有差距的两个人,往往就会出现气场不对。“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张口“之乎者也”的秀才碰到只会舞刀弄枪的士兵,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上有很大不同,恐怕交流起来,彼此都会感到十分不悦。

我们经常见到的“气场不对”的沟通场景,还往往出现在沟通双方的出发点不同上,例如下面这对老邻居。老赵和老朱平时本来没有什么私人交往,不过是住在一个小区多年。有一天老赵正好在小区院内碰见了老朱,他像发现了大明星似的赶紧迎上去握住了老朱的手,连声邀请:“到我家坐坐,到我家坐坐。”一开始,老朱不想去,本来也不熟,可是经不住老赵的热情,就跟了过去。老赵的家装修很漂亮,一进门老赵就开始向老朱介绍自己的房子装修花了多少钱,请了什么人,在哪里买的材料等。一会儿又开始夸起自己在新西兰留学的女儿,还夸了自己开公司的儿子,又拿出全家福硬是要老朱看,最后又说自己在工作之余写了点文章发表在某某刊物,要朗诵给老朱听……在老赵家做客的半小时里,老朱真是一句嘴也没插上,乖乖地做了听众。刚开始他只是觉得郁闷,可是听来听去,总是老赵在炫耀自己过得有多么好、多么舒心。他很为老赵高兴,可是也没见过这么爱显摆的呀!老朱真是越想越气愤,最后借口要给放学回家的外孙开门为由赶紧回了家。

老赵和老朱在这次交谈中明显气场不对,不对的原因在于两个人的出发点存在差异。老赵在沟通时,出发点停留在彰显自己优越的生活上,而老朱则可能更是出自一种邻里的交流。结果是老赵说了很多,自己很痛快,而老朱则再也不想去当个听众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上学时候无话不谈的同窗,毕业后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联系,时隔几年偶遇时,应该好好叙旧。结果聊了几句却发现,气场那是“大大的”不对。实在是找不回当年亲密无间的感觉。比如下面这对老同学。王博和董杰本为大学时期的好哥们儿,后来各奔前程,八年后他们不期而遇。此时的王博已经是国家公务员,还做了科长,而董杰在中学做着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日子过得清苦。王博对董杰的处境很是同情,表示乐意帮助董杰调动工作,可是董杰却拒绝了。王博很不理解,还振振有词:“人往高处走,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董杰动情地说:“我本来是一个农村孩子,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是我还有一个心结,就是如何利用我的知识来改变更多农村孩子的命运,因此我总是把那些农村出来的学生当作当年的自己。我刚当高三班主任时,有一个农村孩子复读了一年还没有考上大学,家里没有钱,他自己也没有信心,是我鼓励他,帮助他补习,结果他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毕业进了工商局,前两天还开车来看我呢。”王博这时候很不知趣地说了一句:“你看,还是当公务员好吧!”董杰顿时心里堵得慌,无言以对,不再说话。

你看,两个人毕业后由于经历不同,身处的背景不同,而且说话的出发点不同,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气场不对。王博自我感觉混得不错,一直努力劝说对方走仕途;而董杰则是有自己理想的人,一直想告诉对方搞教育的意义。

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沟通的方向是不同的,结果沟通遇到了瓶颈。如果继续沟通下去,恐怕这两位老同学都会感到无比心累。

俗语讲:“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气场不对,就会出现“话不投机”的情况,那么,你一定会问,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想,诸位要努力弄懂对方的心思,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切不可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拿自己的那一套来指导别人;也不可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动不动就教训别人,显示自己的高明。最起码把彼此都放在一个水平上,地位等同了,气场也就更容易对上了。

情景训练在沟通时要学会察言观色,看看自己说的话,对方是否爱听,是否有兴趣参与进来。

Point 5 让人放松戒备的秘诀

“逢人只说三分话,莫要全抛一片心”。这是一句为人处世的俗语,说对人要“阴者勿交,傲者少言”。其实,这只是为自己围起了一道防线,生怕自己交错友。人与人之间无形之中多了许多戒备,人们也就感叹,人与人相处很难。殊不知,是自己将自己先封闭起来。人人都将自己封闭了,他人又如何进入?

孟子云:“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想见贤人而不按合适的方式,那就像要人进来却又把他关在门外。用什么方式,“义”和“礼”。孟子的这句话就是说为人要真诚待人,假如你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

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

有的人对真诚待人抱怀疑或否定态度,理由是:我真诚待人,人若不真诚待我,那我岂不是很傻、很吃亏么?

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虚伪、狡诈、阴险,一肚子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

但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当他们的嘴脸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所指责和唾弃,并被群体厌恶和排斥。

因此,当我们的善良和真诚被心怀叵测的人愚弄之后,吃亏更多、损失更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伤人的人在承受你的愤恨的同时,还要承受他人的蔑视以及被群体排斥的孤独。

与人相处中付出的十分真诚得到了八九分的回馈,自然是情有所值,利大于弊。

有的人怕真诚待人吃亏上当,因此想别人主动先真诚待己。你真诚待了我,我再真诚待你,这是被动为善的人际关系态度。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人人都不肯首先付出,那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到真诚吗?

很多人都觉得,积极主动地付出友善、真诚,仅仅是讲如何对待别人。其实准确地说,友善、真诚地待人更重要的是指如何善待自己。你待人以善意,别人以善意相报;你待人以真诚,别人以真情回馈。这也是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假如真诚地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

沟通从“心”开始,是中国移动的经典广告词。之所以经典,恐怕正是因为抓住了重点:心。我们都太渴望真心真意。

联邦快递中国区国际快递副总裁钟国仪曾经总结自己多年的经验:“最需要做到的是:用你的心去感觉你的员工想要表达的心意。”沟通能力的提升对于钟国仪来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工作时,钟国仪是“我讲你听”,后来是“多听少讲”,但是在对方讲话的时候,“我就在开始想我如何去反驳,我根本没有在听对方讲。”直到有一天,钟国仪明白了如何真正地倾听:“我可以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用心去听他的讲话;如果我还只是在平静地听时,我可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当我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时,就不同了。”这就是换位思考和真诚沟通。

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试图取悦他人,尤其是当你担心说真话或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会让人嫌弃时,伪善就会不期而至了。如果不是出自本意,请不要假装对某件事情表示关切。结果只能使他人希望你说出本不想说的话。记得要彬彬有礼,但不要妨碍你自抒胸臆。

美国大选时,议员们在电视上虚情假意地说,要和他们的支持者们沟通,却往往浪费掉这些大好的沟通机会,他们絮絮叨叨地谈论一些让人没有耐心听的东西。他们就擅长把一些简单的事情说得让人听不明白,因为他们不真诚。2005年12月,佐治亚州的议员约翰尼·艾萨克森登上参议院的讲台,要谈一下联邦税制这个复杂且不合理的体系——结果他是这么说的:“简单地说,我们应该于2008年7月4日废止目前的税制,并要求国会在这3年中分析消费税、累进税、单一税和各种各样的收入,以及每种税对经济和经济政策的影响,然后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向美国人民提供一个新的、更公平的、更单一的税制体系。或者如果做不到这点的话,美国国会就应该在这里投票表决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实行现存的税制体系,是否应该继续忍受其所有的不公平。”数一数,一共有一百多个字,而这些话用十多个字表达就足够了:“国会应该在3年时间内研究并简化税制。”候选人在竞选行政职位的时候经常力不从心,因为他们总是爱说一些美国公众不理解,也不注意去听的话。

无数事实证明,真正打动人心的讲话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真诚表达。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真诚表达的人。如果你能够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你的真诚,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情景训练做一次演讲,不一定要背得很熟、讲得最顺畅,但一定要有诚意,言之有物。只有这样,你的演讲才会鲜活动人而充满魅力。

Point 6 不讲礼貌地说话很丢人

大家都知道说话要讲礼貌,见到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要说“您”,要经常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但在生活中,仅仅做到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你就懂礼貌,很多时候一些细节没留神,就会让自己的话很失礼、很丢人。

有一天晚上,我看某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这一期节目里请来了一位著名歌唱家。结果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的表现让人感到意外。

在节目中,主持人拿歌唱家的年龄“说事儿”,诸如“您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都让歌唱家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期节目播出后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不少网友发出指责的声音。在这些网友看来,主持人此次搞笑的方式有些不得体,是“不尊重长辈”的表现。有的网友说:“毕竟人家是老一辈的歌唱家,这么不懂尊重,要不是看在下面还有好多观众的分儿上,估计人家就要发火了。”

年龄偏大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喜欢别人拿自己的年龄说事儿、开玩笑,更何况是本来就在意年龄和体重的女士。即使是靠嘴吃饭的著名主持人,也会犯这种说话失礼的错误,那么我们自己呢?

其实,名人在公众场合缺乏礼貌的情况并不少见,某著名歌星就曾经因为失礼而遭到批评。在内蒙古的一次演出中,该歌星当着现场好几万人的面说,“我发现这里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鼓掌!”此番话似乎带着嘲讽语气,但下面的观众们依然报以掌声。对观众上场献上的哈达,这名歌星并没有戴在脖子上,随后把哈达和鲜花一起放在了台边,此举引起观众强烈不满。

呵呵,这样没礼貌,是不是很丢人?这位本来平日里热爱慈善事业、形象亲和的歌星,因为此举,被媒体嘲笑为“不懂事”和“耍大牌”,损害的不光是自己的形象,更伤害了一直支持她的观众和歌迷的心。

说了半天名人,我们说说自己,说说礼貌这件小事。平时,我们难免有求人办事的时刻,这个时候如果再说话失礼,不仅丢人,而且会让自己遭到拒绝。别人拒绝我们的时候,不是说他们做不到,或不愿意帮助人,而是我们的语言令人生厌。

我有一位朋友叫孙建军,是大学教授,他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孙教授正在办公室里备课,有人敲门,他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抬头一看,是一位女生,但是他并不认识,他想也许是找别的老师的。但是那位女生四下看了看,并没有确认自己找谁,张口就说道:“孙建军呢?”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愣了一下,都往孙建军这里看,孙建军心里也很纳闷,在学校里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个学生直呼其名的。他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有礼貌地对她说:“我就是,找我有什么事吗?”那位女生大大咧咧地说:“噢,你就是孙建军呀,我可早就听说过你了,我是陈教授的学生,我的论文你给我看一下!”原来,当时有规定,论文答辩时要请一个校外的专家来指导。这位女生是外校的学生,来找孙建军教授给自己批阅论文。孙建军到底是有涵养的人,看到这个学生这么没有礼貌,并没有发火,只是随口说道:“那你就放那里吧!”这名女生就把自己的论文往他的桌子上一扔,说:“你快点看呀!后天我们要论文答辩,你可别耽误我的事!”孙建军再也无法忍受,说:“请问你是找人办事还是下达命令呢?你的论文拿走,我没有时间给你看!”那个女生闷闷不乐地摔门而走,再也没来找过孙教授。

其实根据我了解,我这位朋友——孙教授,是一个非常热心的老师,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事情他是很乐意帮忙的。况且,不同学校之间相同专业的教授关系都比较好,难免有自己的学生需要让别的学校的教授帮忙的时候。本来是相互帮忙的小事,但这位没有礼貌的女生实在是开口生厌,孙教授也就不愿帮她了。

往近处想,这位女生碰壁少、社交少,不懂说话的礼貌;可往远处想,这位女生的父母对她缺乏基本的礼仪教育,一句话——就是“没家教”。相信你和我都不希望别人这么判断我们自己,不是么?

说话讲礼貌,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你办事成功的大事,请你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情景训练在生活中,求人办事时就表现得更有礼貌些。特别是对于长辈,要表现得谦卑有礼,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

Point 7 善言对人,沟通从心开始

有句话说“心态决定一切”,意在提醒人们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否则,话难讲,事难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活动。与人沟通时如果忽视了这种心态因素,信口开河,往往会出现“人际危机”,最终使自己遭人厌弃。所以,要高质量地沟通,我们必须从正确的“心态”开始。因为公务,小段频繁去N市出差。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他住进了一家宾馆。当他退房时,服务员公式化地说:“你先在这里等一下,我们要检查一下房间,看看有没有东西损坏或丢失。”接着又好像刻意似的冷冰冰地说道:“几天前,有个客人拿走了浴室的毛巾,还有个客人把床单烧了个洞……”小段一听这话,脸有点儿挂不住了,怎么寻思都觉得服务员是在含沙射影地鄙夷他,简直是在侮辱他的人格,于是,他表示抗议。可服务员不买账,声称她只是在照章办事,并没有侮辱他的意思。不用说,之后他再也没住过这家宾馆。相反,他在另一家宾馆却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退房时,服务员微笑着说:“先生,请您稍等,我们去看看您是否有东西落在房间里了。”他边等待边琢磨,恍然大悟,这位服务员表达的意思与上次那位服务员所表达的不正是一样的吗?都是检查房间有无东西损坏或丢失。但显然,后面这位服务员的说话技巧要高明许多。这便是沟通的魅力,或者说是谈话心态的魅力。此后,每次来N城,他都住进这家宾馆。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前面那位服务员的谈话心态是存在严重问题的。首先,她的心态没能突破自我,或者说利益出发点始终在围绕自身,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这在人际交往中,是很愚蠢的。相对而言,后面那位服务员的话语就好多了,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从对方的心态出发,同样的目的,但让对方听来顺耳、舒畅,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巧妙地维护了对方的自尊,让人乐于接受。一位旅客出差到北京,对所住酒店的服务员说:“我是第一次来北京,明天想到某某地方办事,可以麻烦你给我买一张地图吗?”服务员说:“当然可以。请您稍等一下,我马上拿给您。”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拿来一张地图,微笑着说:“北京的交通线路比较复杂,我给您说说比较方便的行走路线,好吗?”旅客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服务员将地图摊放在茶几上,先用铅笔标出酒店所在的位置,再标出客人想去的位置,然后告诉他,哪几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并且建议他们走一条比较远的路,因为近路红灯多、塞车多,远路比较通畅,用时反而较少。第二天,这位旅客按照服务员指点的路线坐车,非常顺利。办完事后,他有意从另一条路返回,果然一路红灯不断,多花了将近一个小时。要是去的时候走这条路,对办事多少会有影响。他意识到服务员提醒的价值,特意去向她道谢,还在顾客留言簿上写下了好几百字的感谢信。

服务员给顾客买来地图,是她分内的事;把地图交给顾客,这项服务就算正常完成;服务时态度良好,已经无可挑剔;为顾客指路,已经算是超值服务;而在为顾客指路之外还帮助顾客选择一条快捷之路,这就是用心服务。这样体贴周到的服务,怎能不让人心生好感?

这两个案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沟通?加拿大的柏恩博士认为:人的心态由父母(parent)、成人(adult)、孩子(child)三种不同心理状态构成。当与不同的人就不同话题进行交谈时,随着角色的转换或交谈内容的变化,这三种心理状态会交替出现,并在某特定的时段内,由其中一种心理状态占主导优势。“父母”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表现为令人难以容忍的家长作风和命令口吻;“成人”心态以理智和稳重为标志,表现为慎思明断,尊重他人,用商量的语气与人谈话;“孩子”心态则以冲动和变化无常为标志,表现为遇事无主见,要么感情冲动,要么绝对盲从。在人际交往中,作为行为主体,不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就必处于另一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在“成人”心态下处理事情,往往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事理和逻辑,因此,最理想的谈话效果在交谈双方的“成人”心态中产生。在“父母”心态和“孩子”心态时,人的理智易受情感支配,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反应往往更容易受情绪控制,因而很容易引发冲突。

举个例子,(“父母”心态的)甲:“说了半天,你不就是想跳槽吗,我偏不放你走,跳、闹、泡、告,随你便!”(“孩子”心态的)乙:“你敢不放我?!我有的是办法对付你,咱们走着瞧!”交流于是中断。又如,(“孩子”心态的)甲:“警告你,你再挤对我,我就对你不客气啦!”(“父母”心态的)乙:“谁挤对你了?再说了,就算我挤对你,你能奈我何?!”冲突立刻爆发。

曾在影片中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旅客在购票,等得极不耐烦,破口大骂女售票员:“你是在跟男人谈情说爱吗,没完没了的!”那售票员相当有风度,立刻以“成人”心态回答旅客:“非常抱歉,让你久等了,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一句话,旅客的气便消了大半,事情很快平息。显然,旅客的情绪发自“孩子”心态,而言语却以恼火的“父母”心态释放出来。但训练有素的售票员没有受对方态度左右,坚持以“成人”心态引导对方做出“成人”反应,从而保证了良好的交谈氛围。

可见,沟通时良好的心态有多么重要,它会像旗帜一样指引着你去与人交流,也会像地球引力一样推动着你语言的溪水潺潺流淌。想要修炼成沟通高手,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潜心培养并使自己时时保持积极的“成人”心态,至关重要。

情景训练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感觉自己情绪快要失控,请马上闭紧嘴巴,想一下成人心态与孩子心态的区别。

Lesson 2 像磁铁般吸引人的表达力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截然不同,区别就在于说话者本身的水平高低。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牢牢吸引住别人。

Point 1 沟通之前,强化自信心

在沟通过程中,想要让别人相信我们,首先就要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当你足够自信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让别人相信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连自信都没有,还怎么能让别人去信任呢?因此,自信的人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从而成为更有能力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别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人生最大的缺失,莫过于失去自信。一个纽约的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尺子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他把1美元丢进卖尺子人的盒子里,准备走开,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来,从盒子里取了一把尺子,并对卖尺子的人说:“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过经营的商品不同,你卖的是尺子。”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员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记不得我了,但我永远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觉得自己和乞丐没什么两样,直到那天你买了我的尺子,并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推销员一直把自己当作乞丐,不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吗?就是从纽约商人的一句话中,推销员找到了自信,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心的威力。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拥有信心是获得他人信任和事业成功的基石。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让别人来指出你的缺点,相信你会发现很多不足;而让别人来指出你的优点,相信你也会得到很多赞扬。

生活中你会发现,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沟通,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沟通,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沟通的。

一旦人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知,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沟通。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得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沟通的;而沟通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著名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之所以能够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影星,是和她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开的。为了生存,以及对电影事业的热爱,16岁的罗兰来到了罗马,想在这里涉足电影界。没想到,第一次试镜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没办法,导演卡洛·庞蒂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把臀部削减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情况下,许多演员都对导演言听计从。可是,小小年纪的罗兰却非常有勇气和主见,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说:“我当然懂得因为我的外形跟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她们都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的脸毛病太多,但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会更有魅力呢。如果我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我知道,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本来的样子。说实在的,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正是由于罗兰的坚持,使导演卡洛·庞蒂重新审视,并真正认识了索菲亚·罗兰,开始了解并欣赏她。

你看到,罗兰没有对摄影师们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情、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后来,她主演的影片《两妇人》获得巨大成功,她也因此而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心呢?其实培养自信并不难,你只需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淡化自己的弱势即可。当然,这么说不是让你忽视自己的缺点,你当然还需要改进自己;而是让你放大自己的优点,建立起自信心,这会对你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帮助。有一位叫黄美廉的人,她自幼患脑性麻痹,长大后留学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一次演讲中,一位学生问她:“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没有怨恨?”黄美廉用笔在黑板上写上“我怎么看我自己”几个字,然后在下面写:(1)我感觉自己好可爱;(2)我的腿很长;(3)我有一只小猫;……学生们都看呆了,会场里鸦雀无声。最后她写上自己的看法“我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所没有的”。看,黄美廉的成功靠的就是自信。

所以,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

情景训练拿出纸和笔来,像黄美廉一样,找到自己拥有的强项,不断在头脑中强化它们。直到当你再出门与别人交往时,你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并自然而然地向他人展示你的优势。

Point 2 增加认同感,话要互动地说

只有单方面发言的称为命令,那是以上对下的关系。只要是沟通,一定是双向的,甲提出了他的看法,乙也有发表他意见的空间。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常把单向的通知当成了沟通。你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是一方说而另一方听呢?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换句话说,只有双向的才叫沟通,任何单向的都不叫沟通。因此有效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沟通一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事实上,人们的观念常常影响和支配人们的心理需求。当别人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某些观念时,如果我们能适当投合这种观念,表示出自己的理解、欣赏和赞扬,不但会大大强化对方的观念与选择,而且会同时增强对方对我们的认同感和默契,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双方的友谊。

那么如何让这种认同感增加呢?我认为与对方互动式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不光要耐心听对方说,更要积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如果只是让对方说自己听,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懂尊重的人,但并不会感觉到你对他的认同感。

说到这,我想起美国电影《丛林历险记》里有这么一段情节。彼此陌生的男女主人公坐在火车上,看得出,这位仁兄对坐在对面的女士颇有好感,于是他开始没话找话:“小姐,请问去哪里?你没带行李,估计不是出来旅行的吧。”女士回答:“我去菲尔德镇,没必要带行李。”“哦,菲尔德镇,那可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难道不是吗?”女士笑着点了点头。那位先生又说:“对了,车站边的那个咖啡馆还在吗?一年前我去过一次,那儿的咖啡味道真是棒极了!”女士:“是的,我周末也常去那里,气氛挺不错,布置得也很有情趣。”……就这样,双方从一个小镇谈到咖啡、共同的爱好、对方的姓名、生活经历,等等,共同点不断扩大。待女士下车时,彼此成了一对依依不舍的朋友。

两个陌生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沟通,消磨了在火车上的无聊时间,还成了朋友,可见这种互动的方式是多么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凡是喜欢打乒乓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切磋”。对手水平差,打过去他打不回来,没劲;对手水平高,打过来你接不住,对方也会感到没劲。

人和人说话,有的时候就像打乒乓球,想要把话聊得“有劲”,就要互动起来。这样,对方会认为和你很有共同语言,很愿意和你聊。你将来想求人办事也会容易起来。德国实业家哈根想向银行贷一笔款开发公寓,为此,他去拜访银行经理肖夫曼。哈根说:“肖夫曼经理,您好啊!今天温布尔登网球停赛,我就估计在办公室准能找到您。”肖夫曼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他说:“哈哈,对,网球停赛了。哈根先生也有兴趣?”哈根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年轻时我还参加过温网赛呢,可惜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肖夫曼:“哦,原来如此,你还是当年的温网英雄呢……”接着俩人自然扯到许多网球明星,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聊到投机之处,哈根顺便提了一下贷款的事,肖夫曼这时心情愉快,自然很乐意听完哈根的计划。最后哈根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地和银行达成了利率优惠的贷款协议。

如果一见面哈根就大谈生意,让人家听着就头大,肯定不会这么快就搞定银行贷款。

我认识的不少推销员、客户经理都是拉家常、攀关系的高手,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认同感”这一心理,找到了能够让彼此打开“话匣子”的话题,才在短时间内就由陌生混到熟悉,提高了交往的效率。

而且,这些人还因为找到了彼此的认同感,一下子从简单的工作关系转而成为生活中的挚友。

所谓认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观点、见解一致的基础上,是彼此互动沟通的结果。所以,积极而协调的互动,是让彼此找到认同感的关键。

情景训练在和某人沟通时,一方面要及时肯定对方的观点,对对方说的事情予以反应;另一方面,也要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说一些自己的事,适度迎合对方的感觉,以形成“棋逢对手”的互动。

Point 3 除了互动,还要生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我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差啊,说话也很顺畅,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好像总是吸引不了别人;在人群当中,没有多少人对我说的话感兴趣。

我想这大概是由于语言不够生动,过于平淡。其实也不赖大家,从小到大,学校里教的都是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没有一门课是告诉诸位如何把话说生动的。但是,不论是跟谁说话,如果能生动活泼起来,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趣。

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说话总是像写文章一样,文绉绉的,长篇大论,即使技巧再高超,也让人觉得缺乏真实情感,干巴巴的。而口语即使不那么完美,语法也不一定很规范,但是亲切、自然、有感染力。

很多人在说话时喜欢用点成语,我不赞同,因为太过书面化的成语会让你给人一种脱离生活的感觉,不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如下面这组对比,同样的意思,看看哪种表达更生动。

躁动不安——心里好像长了草一样

惭愧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兴奋不已——心里乐开了花

在与人说话时,同样的意思,多用那种贴近生活的比喻,除了让人感觉形象以外,更能够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生动有趣的印象。

当然,模仿和表演也是让话说得生动的一种方法。如果讲话的时候能配以肢体语言,在声音、语调、手势、体态上模仿和再现所讲的情节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声情并茂,听者就会身临其境,大受感染。例如下面这段话:

那天晚上我正睡得香呢,突然一阵电话铃“丁零零”地就响了,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惊得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

说话的人在说电话铃响的时候,就模仿了铃声;再说“吓了一大跳”的时候,还可以做出吓一跳的动作,例如快速抖一下肩膀;最后说“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时,也可以做出模仿翻下床的动作。这样说下来,一段描述就会显得丰满、生动,富有画面感,仿佛让听者身临其境。

喜剧明星小沈阳迅速蹿红,其实也是沾了模仿的光。小沈阳的模仿比较多元,除了惟妙惟肖地模仿刀郎、刘德华、张雨生等著名歌星的嗓音外,还经常模仿女生说话的语气、动作,配以幽默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动作上的模仿,更进一步,我们在说话时还可以适当夸张调侃一些(请注意,严肃的话题请不要夸张),这样表达出来的效果会更不错。比如苏轼兄妹俩的夸张、调侃,流传至今,成为一段佳话。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平时在一起总是互相逗乐。相传苏小妹的前额比较突出,苏东坡曾调侃说:“未出门庭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苏小妹听后毫不示弱,针对苏东坡脸长的特点,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方流到口边。”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彼此的形象进行夸张调侃,显得意趣盎然,也显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幽默,不但没有伤和气,还能增进兄妹之间的友谊。这就是说话生动的功效。

除了上面讲到的口语化、模仿和表演、夸张调侃以外,我们再来说下对比。对比也是让话说得生动的技巧之一。就像某洗衣粉广告似的,去污效果好坏,有了对比,才能看得出来。说话时用一些对比的方式,也能让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更生动、更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同时在北京揭晓,著名演员李雪健因为主演电影《焦裕禄》而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这才是聪明人说出的话!李雪健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前后两句很有画面感,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其实,想要语言生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因为能让语言变生动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口语化、模仿和表演、夸张调侃、对比以外,我们还可以多引用俗语、俏皮话、制造点悬念,等等。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情景训练把每天发生的事、看到的有意思的事,讲给别人听,配以自己的动作、表情,并观察对方的反应,不断进行调整。

Point 4 感染力才是语言的魅力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向我吐苦水,也是在说话上遇到了瓶颈。这个朋友人很好,心地善良,待人也热情,但就是有一个问题——说话总是一个调,弄得别人老觉得他没有感情似的。

事实上很多人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过遗憾的是,有多少人在说话的时候注意过自己的语调呢?只不过长期以来,大家在说话时形成了一种固定风格,自己说得习惯,身边人听得习惯罢了。所以,没有人会在意这件事,但这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重要的场合里,当我们需要通过语言吸引别人时,才发现原来自己说得话并没有那么动听,不过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这就像音乐里音调的高低是音乐的生命那样,说话没有声调,又怎能吸引人呢?要知道,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举个简单的例子。“啊!这是什么世道啊……”“啊!这个人竟然是他!”“啊!啊!我一定遵命。”“啊!终于盼来这一天了!”“啊!那么说,你真的答应了。”

同样的“啊”字,在这几句话中的所表现的感情是有差别的,那么发音和语气也应该有所不同,起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那些出色的企业家、政治家,无一不是出色的演讲家,因为他们知道激励别人,需要依靠语言的魅力,而语言的魅力要靠声调、节奏表现出来。同样的话,进行过演讲训练的人说出来,效果绝对不同凡响。

奥巴马的个人魅力,尤其是演讲和鼓动能力,简直就是为美国式的竞选制度而生的。

在现场听过奥巴马演讲的人都表示,奥巴马身上有一种难以描述的亲和力。一位华人在他的博客里这样描述奥巴马的演说:“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调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在奥巴马的演说现场,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年轻人像参加摇滚音乐会那样聚集在舞台前面,忘情地跟他呼喊口号,不时有人因兴奋过度而在台前昏倒。

我相信,奥巴马的口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在美国激烈的政治竞选背景下,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让自己的话说得富有磁性和吸引力。

我们说话的声音,也必须和音乐一样,只有渗进人们心中,才能达到吸引对方、影响别人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注意培养自己在说话时的一些变化,特别是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例如在表示有疑问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提高句尾的声音;要强调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可以更大些;要表现强烈的感情时,可以把调子降低或逐渐提高。有一个人就通过语调的变化骗了成百上千的观众。在波兰有位明星,人们都称她为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台词。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出台词。观众们虽然不了解她台词中的意义,却觉得听起来令人非常愉快。摩契斯卡夫人接着往下念,语调渐渐转为低沉,最后在慷慨激昂、悲怆万分时戛然而止。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同她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这时,台下传来一个男人的笑声,他就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摩契斯卡伯爵,因为他的夫人刚刚用波兰语背诵的是九九乘法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调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不明白其意义,也可以使人感动,甚至可以完全影响对方的情绪。因此,你应该知道你的声音有多重要了吧。

正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请开口说话,我才能看清你。”人的声音是个性的表达,声音来自人体内在,是一种内在的剖白,因此,你的声音中可能会透露出畏惧、犹豫和缺乏自信,也可以透露出喜悦、果断和热情。

小丽和小芳是同事,年龄、经历、工作能力相似,但说话方式不同,在职场上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小丽声音低沉,说话冷静从容。和小丽交谈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评价:“一听到小丽那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不管她说什么都觉得是应该的,真是不可思议啊!”而反观小芳不但天生高音,而且说话速度极快。和小芳交谈过的人,都会这样评价:“小芳声音尖锐,说话又快,总觉得有些轻浮,好像不怎么可靠……”

音调高低与谈话方式的不同给人的印象竟是如此迥然。像小丽从容不迫的音调,不瘟不火的谈话,带给人的就是信任感;而小芳那种尖嗓快语,则很容易让人感觉轻浮,产生不可靠之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演讲家、语言大师胜人一筹的说服能力,正是赢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掌控好说话的音调、节奏、语气细节,即能全面地展现出一个“具有说服能力的你”。

总之,绝对不要使你的语气单调,因为音阶的变化会加强你的感染力。你的热情会在音阶的变化中展现出来,并且能够感染听者,从而产生你想要的效果。

情景训练观看或收听名家朗诵或演讲的音像资料,体会音阶的变化带来的感染力。

Point 5 赞美就要夸到“点儿”上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西方人总是把赞美的话挂在嘴边,一见面就会互相称赞,调节气氛,增加好感;而在我们中国,很多人还不善于赞美别人,好像一说赞美的话就显得虚伪,有拍马屁之嫌,或者一赞美别人就贬低了自己,成了“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真诚的赞美是沟通中的润滑剂,是对他人的一种认可、一种鼓励,也只有具有宽广胸怀的人,才会将自己的心灵付出与别人分享。因此,赞美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贬低自己,而是一个人修养和宽容的心灵体现。赞美犹如一盏灯,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然而,虽然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非一件易事。只有那些善于把握语言分寸和交际氛围的人,才会说出一番恰如其分的赞美之词,让每一个人都获得满足。下面是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

1.在其背后赞美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部属,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部属,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说的话传给那个部属。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赞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最有效果的了。你很欣赏某个人时,你可以把赞美他的话跟一个他熟悉的人讲,没过多久,你的溢美之词就会传到你想要赞美的人的耳朵里,他会心想“哦,他原来这么看我,这么欣赏我”从而对你产生好感,也会更加信任你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越喜欢自己的人,我们也会越喜欢他。所以,得知别人的赞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赞美我们的人也产生好感。

2.从否定到肯定

很多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只是平铺直叙,效果有限。如果尝试采取从否定到肯定的赞美方法,也许效果会好得多。如一般的评价是“我佩服别人,也一样佩服你”;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则是“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

3.借别人之口

借助别人之口,间接地赞美别人是非常有效的赞美手段,它会使人相信,你是真心实意地、也是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可他、欣赏他。

在聚餐的时候,你碰到以前的同学,这位同学事业有成,春风得意,你要是说:“你现在这么有钱,身边肯定有不少女孩子吧。”这些话不但显得你没有内涵、势利,还可能引起误会,似乎你在暗示自己喜欢他。不妨这样说:“听说你刚开了一家公司,大家都说你能力强。祝贺你啊!”

你用别人的话来带出你的赞美和鼓励,这样不但能明确地传达你的意思,还能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接受赞美。

4.赞其得意之处

投其所好的赞美方式一般很适合于一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们大多看重自我形象,感觉良好。如果对其业绩、学识、才能等给予实事求是的赞美,使其荣誉心、自尊心得到满足,就可以从心理上缩短距离,同样能起到影响他们态度的作用。有位生性高傲的处长,一般生人很难接近,他生硬、冷漠的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有位外地来的推销员听说了他的脾气,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上一支烟说:“处长,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处长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富有同情心,特别是对外地人格外关照。我一听,高兴极了。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共事,痛快!”处长的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接下去谈正事,果然大见成效。

这位推销员的成功便得益于开头的那几句恭维话。这样,对方就不好意思对一个恭维、尊敬自己的人给冷遇、露难看了,自然会在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变得和蔼可亲起来。有一个人长得很像一位著名演员,每当他去饭店或者到商店买东西,初次见到他的服务小姐们,都会对他说:“嗨!你长得真像××!”的确,无论是他的容貌还是气质都与那位演员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说某人很像名演员,是一种恭维之词,被称赞的人通常会很高兴,但他的反应却不同,听了服务小姐的奉承后,原本不喜欢开口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原来,他十分了解自己的缺点,就是容易给人冷漠的印象。而那位著名演员在屏幕上所扮演的正是冷酷无情的角色。所以,如果说他酷似那位著名演员,这哪里是在赞美,分明是指出了他的缺点。所以,他并不以此为荣,反倒很是烦恼。

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赞美恰到好处,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自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自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5.称赞别人不被人注意之处

常言道:“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大家总是很容易注意到别人的一技之长,赞美其专长的人自然最多,所以你要还是再“锦上添花”就显得可有可无了。如果一个美女,天天都听别人夸她漂亮,自己心里总会觉得没趣。不如换个角度,更仔细地观察一下对方一些不被人注意,可他本人其实很在意的地方。某局长喜欢开车,常常自己驾车行驶。一次局长司机小赵不慎在驾车过程中扭伤了腰,局长就让小赵坐车,他亲自驾车。当时正值车辆运行高峰,道路交通拥挤,但是局长的车开得非常好,稳而不慢。小赵这时开口称赞道:“局长,想不到您的车技这么好,在这样高峰的时候还能开这么快,比我这个专业司机棒多了!”这句由衷的赞美让局长非常高兴。

6.反其道而行

其实,在平时的嬉笑怒骂中,我们同样可以称赞别人,只不过这种表现方式比较特殊罢了,但是它的效果却能让人马上笑逐颜开。如果我们跟对方交情甚好,通过嬉笑怒骂来赞美是最好的。特别是男人之间,不拘小节、慷慨大方的赞美法最恰当不过了。

例如你的朋友得了嘉奖,你可以嬉皮笑脸地说:“这么大奖状分我一半好不好?”“哎呀,既生我,何生你!”“你要再这么风光下去,我都没脸活下去了。”“哥们你真了不起,虽然比我还差了那么一点,哈哈。”“我得批评你了啊,你这么优秀,让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混啦?”

7.在众人面前赞美

人家说,批评要在私底下批评,而赞美却要在众人面前称赞,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你十分欣赏和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让周围的人都不得不一起称赞他,满足他的荣誉感和虚荣心。

有几回,小楠在一群人面前不断称赞一位朋友的优点,使得这群人都渐渐喜欢起这位朋友。不久,这群人中有人对小楠说:“你老是在别人面前赞美他,他回过头来也称赞了你好多次哦!”的确,有时候称赞就是这样相互的。

如果你掌握了上述方法,相信赞美会给你的人际沟通一路开绿灯。

情景训练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从身边找一个亲人或朋友,找到他身上的魅力,然后不着痕迹地进行赞美。要注意技巧。

Point 6 懂一点幽默,少几分沉默

幽默是调节气氛的润滑剂、缓冲剂。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了说话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陌生的心灵变得更亲近,以最敏捷的方式沟通感情,融洽气氛;以轻松的形式化解矛盾和尴尬。同时,幽默还表现出一种诙谐、一种才华、一种智慧,使人们能置身于轻松有趣又能领悟哲理的环境当中。因此,幽默成为大家共同追求和倡导的一种品质。毕福剑与央视那些口音标准、英俊潇洒的男主持人相比,脸黑、搞怪、乡音重、嗓门大,显得有些“另类”。在担当“颐安杯”主持人大赛主持人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名选手被淘汰出局,她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这时老毕告诉她:不要忍着,哭出来吧,憋着容易把眼睛憋小,自己从小就刚强,有眼泪就憋着,所以就把眼睛憋小了。此话一出,全场沸腾。刚说完这句话,现场就突然停电了。来电后,老毕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又把全场的观众逗乐了。他说:“来银川一说话,就把灯泡说憋了。”这话还没有落地,电又停了。等来电后,老毕又扔出了一个“幽默炸弹”:“不能再说了,全场的灯都憋了。”

老毕在节目中总能让观众“乐不可支”,这种幽默来自何处?老毕说,自己的幽默没有秘诀,说实话自然有内容。一方面他的话安慰了选手,另一方面活跃了气氛。临场幽默有如蜻蜓点水,毫不刻意,却能动人心弦,没有事先安排,却能随手拈来,这就是掌控全局的幽默境界。销售员乔治口才甚好,而且反应敏捷,善于随机应变。一次,他正在推销他那些“折不断的”绘图T字尺:“看哪,这些绘图T字尺多么坚韧,任凭你怎么用都不会折断。”为了证明他所说的话,乔治捏着一把绘图T字尺的两端使它弯曲起来。突然“啪”的一声,原本完好的T字尺顿时变成两截。机灵的乔治把它们高高地举了起来,对围观的人群大声说:“请仔细看看吧。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绘图T字尺内部的样子,咱们拆开看看,瞧它的质地有多好呵!”

幽默的人走到哪里就会将笑声带到哪里。由此看来,幽默可以妙语解颐,活跃气氛。幽默的作用可谓难以尽言。只要我们学会并且善用幽默,我们会发现幽默的力量真是无穷大。我们且看看下面的例子。一帮人在饭店吃饭。男男女女十几个人落座后便不停地聊天,只有一个人在点菜。点好了,征求大伙儿意见:“菜点好了,有没有要加的?”这种情况一般是让服务员把点过的菜名儿报一遍。于是一位先生说:“服务员,报报。”服务员看了他一眼,没动静。“服务员,报一下!”那位男士有点儿急了。服务员脸涨得通红,还是没动静。“怎么着?让你报一下没听见?”那位男士真急了。一位女士赶紧打圆场:“服务员,你就赶紧挨个儿报一下吧,啊。”服务员嗫嚅着问:“那,那……就抱女的,不抱男的行吗?”“噗!”边上一位刚喝的一大口茶全喷前边人身上了。十几个人笑成一团,可见这位服务员是个幽默高手,这样气氛就完全轻松了,大家也吃得不亦乐乎。

可见,诙谐语言可以使气氛得到改善,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周围人的关系更融洽。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多一点幽默,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少一点你死我活。可以说,幽默是空气清新剂,能缓解气氛,使交往更融洽、和谐。卡罗尔·伯内特是美国著名的喜剧女演员。有一次,她乘出租车外出。到达目的地,她下车后不小心把大衣后摆挂在车门上了。粗心的司机一踩油门,把伯内特拽了好几个趔趄。“实在对不起!”司机停下车后抱歉地问,“您没事吧?”“先生,”伯内特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我还得再给您付点车费?”

司机粗心大意,误把女演员拽出好几步,他在道歉的时候心里一定充满内疚和不安;女演员见自己并无大碍,就用幽默的话语大度地原谅了对方。她的幽默表现,不仅使对方紧张的心情有所释然,也使彼此之间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

在生活中,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出现紧张的气氛。这时,你就应该主动运用适当的幽默来表现你的热情和大方,使拘谨的气氛得以缓解,从而给对方留下美好的感觉。这是你和我都需要努力做好的一件事。

情景训练试着在一次聊天中讲一两个笑话。

Point 7 调侃能给生活增添趣味

用过于严肃的态度生活,难免太沉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总是唉声叹气,生活必然一片灰暗。如果换一种心态,调侃一下生活,就会显得诙谐幽默,大度自然,每天都会很阳光、很光明,充满希望和快乐。会调侃的人懂得如何给生活添加佐料,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会泰然处之,即使心情郁闷,也能通过开玩笑的方式给别人传达某种信息,实质上这种人热爱生活,大智若愚,充满了人格魅力,现实生活中会得到众多朋友的喜爱,因此成功的机会自然比一般人多。

在网络上有人这样调侃女人和男人。“漂亮点吧,太惹眼;不漂亮吧,拿不出手。学问高了,没人敢娶;学问低了,没人要。活泼点吧,说招蜂引蝶;矜持点吧,说装腔作势。会打扮,说是妖精;不会打扮,说没女人味。自己挣钱吧,男人望而却步;男人养吧,说傍大款。生孩子,怕被老板炒鱿鱼;不生孩子,怕被老公炒鱿鱼。唉,这年月做女人真难,所以要对男人下手狠点。”“帅点吧,太抢手;不帅吧,拿不出手。活泼点吧,说你太油;不出声吧,说你太闷。穿西装吧,说你太严肃;穿随便一点吧,说你乡巴佬。会挣钱吧,怕你包二奶;不挣钱吧,又怕孩子断奶。结婚吧,怕自己后悔;不结婚吧,怕她后悔。要个孩子吧,怕没钱养;不要孩子吧,怕老了没人养。这年头做女人难,做男人更难。男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

这是典型的调侃,如果上升为哲学问题去思辨,肯定能找出不少的漏洞。但调侃终归是调侃,有点道理、有点情趣,博人一笑,自己也想得开,就行了。

调侃无疑是一种情趣。善调侃的人一定豁达且幽默,雅致且可爱。常在小区活动室玩牌的老王好久没来了。这次一来,牌友老孙就问:“老王啊,怎么这几天都没看见你啊?”老王一脸的严肃,说:“别提了,我被‘双规’了!”老孙吓一跳,问:“啊?怎么回事儿?贪污了?”老王一笑,说:“哈哈,我儿子、儿媳妇找我谈话喽,宣布我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众人这才明白,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融洽。老王的幽默诙谐更是深入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复杂的情景如果都能用较强的应变能力,发挥即兴口才调侃一下,闪烁敏锐的思维和智慧,则会增添不少趣味。熊飞在路上偶然碰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女同学,女孩激动得手舞足蹈,这一情景被熊飞的女朋友看在眼里,心中难免生了疑惑。事后,女朋友就问他是不是以前跟那个女同学有什么关系,熊飞一脸无辜地解释说:“大人,小的冤枉啊!我素来都有惧内的优良传统,从来都是你指东我不敢指西,哪敢做出有违圣旨的事啊?再说我这种‘一不高,二不帅,外加一个空口袋’的人,她怎么会看上我呢?也就你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出于人道主义收留我,我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熊飞这段调侃的话让女朋友高兴不已,拉着熊飞的耳朵说:“哼,叫你贫嘴!疼不疼?”熊飞倒是很甜蜜,顺着就说:“痛并快乐着。这就叫执子之耳,与子偕老!”

熊飞急中生智,用诙谐的语言调侃自己,彻底地化险为夷,还赢得了女朋友的好感,两人关系更加亲密、和谐。所以说,严肃的事轻松表达,伤心的事玩笑表达,别人也会从你的调侃中感受到你深深的智慧。一个才子苦恼地说:“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成为画家还是诗人。”“当然是画家。”“为什么,你看过我的画?”“没有,但是我读过你的诗!”

这么一句调侃,就巧妙地说出了自己观点,说者自无心,听者也可含混一笑就算过去,但事后却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真正水平啦。将调侃用在劝诫别人方面,使得规劝和提醒不再一板一眼,既维护了别人的自尊心,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时候,“篡改”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让人乍听起来感觉熟悉,但是细听才发现意思不同,也会起到很好的调侃效果。一些经典名句、熟语、歌词、广告等,是这种借鉴式调侃的最佳原料,举例如下。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水能载舟,亦能煮粥。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路也没有用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手好牌愣没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结婚登记处。喝八宝粥、吃八宝饭,品八宝茶、睡八宝山。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适当调侃为平淡的语言和平淡的生活加入了调味品,使我们不再觉得时刻无聊。但调侃也不能过度,否则也会引发别人的怀疑,以为你是恶意拿人开涮,从而导致误会,那就不妙了。因此,调侃要看时间、地点、对象,说话要分轻重,这样才能避免调侃过度而引发不快,真正达到调侃一笑,增添趣味的目的。

情景训练如果做不到恰到好处地调侃别人,先试着从调侃自己做起。

Point 8 吊足对方胃口的表达技巧

所谓吊胃口,换句话说就是“卖关子”,先故意提出一个使人容易产生迷惑或误会的结论,然后再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在听者心中引起波澜,这比平铺直叙更有效果。在说话时不妨“卖关子”,把握“引”而不发与“隐”而不发的语言特点,将对方的胃口吊足,使你的讲话有趣、生动。

古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说话也是一样,贵在破陈出新。说话时,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妨“卖卖关子”,采用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话语,通过虚理实说、巧妙组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某部九连新任指导员发表就职演讲,他说:“世界上有些人对一些数字有偏爱,其实,‘9’也是一个很好的数字,它寓意深刻,含义丰富。‘9’含有圆满之意,‘9’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圆,好像桌子上的圆杯,‘9’的下半部分是一撇,形似杯中外溢的水,水满才会外溢,正好体现了我们九连岁岁丰收,事事圆满。”话音刚落,战士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样的开锣鼓,这位指导员却能巧奏出动人心弦的新鲜鼓点来。他不是郑重其事、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而是借九连“9”字的象形意义说开,引发听众广泛的联想,进而表达出自己美好的祝愿。巧妙把握“虚”与“实”的结合,既活跃了气氛,又融洽了情感,有“曲径通幽”之奇,“暗度陈仓”之妙。

卖关子还能达到喻中有意,明理暗说的效果。从听众的心理角度来说,人们普遍反感一味的说教和尽讲大道理,这就要求演讲者注重语言处理的技巧。有些道理,不必直接说出来,演讲者可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从而使道理深入浅出,不言自明。有一次,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南开大学做报告。在他讲到“每一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时,台下有人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刘绍棠对于这张纸条提出的问题,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的方法去回答,而是找到这位写纸条的女同学,说:“你把你的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女同学有些迷惑不解。“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疮的照片。”“我为什么要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啊?”“长疮时你为什么不拍个照片呢?”刘绍棠追问一句。“长疮时谁还拍照片啊,怪寒碜的。”女同学很轻松地回答。“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疮时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照这样的相片贴在学生证上。我们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特殊原因的,是涉及许多方面问题的,应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我们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工作证上吗?”

这位女同学提的问题,说“刁”也够“刁”的,因为她针对刘绍棠的部分话语大做文章。如果照常理讲,就会陷入真实与存在、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辩论中去,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刘绍棠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跳出传统思维的怪圈,用“卖关子”的办法避免正面回答。他根据照片与本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可比性,先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自己预设的语言“圈套”中,然后就此展开说理,使道理犹如拨云见日般地显露出来。在对话中采用喻中有意、明理暗说的办法,刘绍棠确实高人一筹。“卖关子”并非单纯地故弄玄虚,而是暗藏着开启智慧之门的“机关”。巧妙地运用这些“机关”,就会使讲话与众不同,效果迥然。一种意思,不是用平铺直叙的办法表现出来,而是采用语气或态度上的“否定”来表现,在语意跌宕中巧妙收拢,最终回归正面话题。这就是正话反说。要做到正话反说,说话者首先须在话柄中设置“机关”,然后出其不意地抖搂出来,使听众在惊诧中恍然大悟。1947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剿”延安。在沙家店我军给胡部以狠狠的打击,取得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这时毛泽东并未显得很高兴,而是替胡宗南遗憾,带着同情的语气叹息:“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哪样想,他就哪样办。”接着毛泽东扳着手指数道:“清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他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哄堂大笑),他们四大金刚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民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上有人喊:叫李日基)对了,叫李二吉(毛泽东故意把‘日’说成‘二’),这次没有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就跑不了啦!”

在庆祝胜利的演讲中,无论多少豪言壮语都不为过,而毛泽东却并非如此。他先隐藏住胜利的喜悦,采用同情的语气替胡宗南遗憾,让听众一愣神马上又心领神会。然后,毛泽东把李日基说成李二吉,造成口误,好像走入绝境。哪知他暗藏机关,巧妙地解释这种口误,从而在听众眼前展现出一片“桃源”。直至听完,大家才明白他说错话的真实用意。

情景训练尝试对某人绕着弯子说一件有趣的事(事先要选好对象,对于“直筒子”性格的人要避免使用这种方法)。

Lesson 3 巧妙包装,提高语言的“情商”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些情况或场合是特别考验说话者情商的,这就需要说话者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和语言的包装能力,同时也要懂得灵活地处理各种情况。

Point 1 善于观察是说对话的前提

擅长谈话的人,能够利用言语使对方产生好感。要想做到这一点,眼界要放得远些,谈话内容不妨从大事着手,注意速度的平顺、流畅,使对方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

对有些人来说,谈话不用追求艺术,犹如穿衣,宽松舒适即可,这种情形常见于朋友闲谈;而在更为高雅一点的氛围内,交谈就变得深奥,时时会流露出人们的真知灼见。若想成功地进行交谈,必须调整自己,以求和对方达成默契,不要对他人的修辞表达过分挑剔,否则交谈会不欢而散。

每天在汽车上、在电梯内、在行走中,当我们开口与擦肩而过的人们谈话时,你是否意识到你们的友谊可能就在此时产生呢?这种体验也许你也曾经有过吧。

一般来说,对于陌生人,人们总会下意识地存有戒备和疏远心理。此时,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推断出对方的兴趣所在或引以为豪之处。因为,这些话题会在对方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知音感,从而愿意向你倾吐自己的心声。话匣子一打开,陌生人就会逐渐变得熟悉了。

假如你与人初识,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眼前你与对方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

如果你在朋友家中看到一张女孩子照片,你就可以和她谈谈这女孩子的事;如果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就可以和她谈谈衣服的色彩、款式;如果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谈谈盆景的栽植和装点……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最容易发展谈话的内容。

如果你参加一个多数都是陌生人的聚会,不妨也利用一下你的观察力。先坐在一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在场的人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再决定自己接近的对象,并选择合适的接近方式。观察之后,就要主动出击了,此时,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话题。

倘若你不想东谈一点儿、西谈一点儿,而想抓住一个主题把它谈得详尽些,那么,你就提出一个题材作为中心展开。这种谈话,可以把题材分解出许多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丰富你们的谈话内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在他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一个退伍军人与一个陌生人乘同一辆车,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故障。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个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便试探地问道:“你在部队待过吧?”“嗯,待了六七年。”“噢,那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

当然,察言观色时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感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只有在感觉比较投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沟通。而所谓投缘,经常是由于两人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和陌生人的相似点,表达自己对于巧合的喜悦,给对方造成“志趣相投”的印象,鼓励其冲破互不相识的隔膜,乐意与自己谈话。

一个会说话的人,不仅仅可以通过察言观色,迅速找到合适的话题,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还能进一步从问题的答案中判定对方言语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启示,增加自己对对方的了解,从而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情景训练找机会与一个陌生人搭讪,运用察言观色的方法发现你们的共同之处。

Point 2 学会方法,忠言可以不逆耳

我们在劝慰别人的时候,总是加上一句“忠言逆耳”,好像除了伤害别人才能帮助他之外,我们无计可施。其实,即使是批评,也可以用动听的话,用巧妙的方法,并不一定非要“逆耳”,这就要靠你高超的口才技巧了。俗话说:好语一句暖三秋,恶语相向六月寒。好听的话,总是易于接受;而逆耳的话,总是引起反感。这是人之常情。谁不喜欢听悦耳动听的话呢?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登上美国总统宝座。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长得不错,工作时,却时常出错。一天早上,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句话让秘书受宠若惊。接着,柯立芝说:“但是,你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工作中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方法。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所以,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尤其是逆耳的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有时候,与人说话,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完全可以在不伤及他人面子的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劝告,在一片温和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这些技巧会对你有用。

1.把指责转化为建议

用意非常明显的指责总是让人不愉快的。何不把指责转化为一种建议呢?这样既能避免对方的反感情绪,又能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善意。“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份报告再加一些具体的数据进去,还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不是吗?”“如果你能早完成两天,就不会耽误我们开会了。你说呢?”

如果你跟他说“能帮我一个忙吗”而不是直接说“嘿,帮个忙”,他就会接受你的请求了。

2.旁敲侧击进行暗示

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人,不适合直接批评,那就进行暗示批评,就是不挑明事情的端倪,委婉地对对方的缺点、不足进行批评的方式。适时使用这种批评,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小徐自从进入出版社以来总是特别活跃,开会大胆发言,对选题把握到位,对作者能及时约稿催稿,稿件水准也很高。但是,作为一个编辑,他的字写得总是让录排人员认不出来,而且校对错误率较高,让主任头疼。一次季度评选中,小徐当之无愧地被选为“优秀编辑”,趁着这个机会,主任找到了他,首先为他所获得的荣誉由衷地表示祝贺。“你优秀的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已经成了同事们心目中的榜样。祝贺你成为‘优秀编辑’。”之后,主任的话题一转,“当然,其他同事的优点也很多,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你看,小刘的稿件非常整洁,条理清清楚楚,几乎不用校对就能发稿;小王呢,稿件出手快,质量好,几乎不用什么后续加工。你也应该学习他们哦!”小徐喜悦之中马上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欣然接受了这种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批评有益于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把指责变成鼓励

如果别人的不足和过失没有那么严重,完全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指出缺点”的活儿,变成“鼓励优点”的好事。

把“怎么搞的?你就不能再小心点嘛!”变成“很好!你做得比以前进步多了!”。

把“你写的东西简直是垃圾,太糟糕了!”变成“写得还好,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静下心来好好钻研文学真是难得!”。

把“你又把烟灰到处乱弹!我都说你无数次了!”变成“你有一次把烟灰倒进烟灰缸里,我觉得那天我连桌子都不用擦了,好干净。继续努力哦!”。

4.启发引导

这种方法就是与需要批评的一方讲道理,分析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对方能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会议上,针对少数部门的少数干部向群众“索拿卡要”的现象,一位县委书记严肃地说:“同志们啊,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哇,他们挣点钱不容易呀!那都是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用从群众干瘪的口袋里搜刮的一分一角,去鼓胀自己的腰包,于心何忍?良心何在?我们还是立党为公吗?还是执政为民吗?这样任其下去,我们的经济还能发展吗?我们的事业还有希望吗……今后谁勒索老百姓的钱财,我们就砸掉谁的饭碗!”这一番语重心长、刚柔相济的严厉批评振聋发聩,使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深受教育。

5.站在对方的立场

被批评的人在反驳批评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意思就是说“我的处境你没有经历过,所以你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换了你是我,你还不一定做得比我好呢”。

这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对此,我们可以让自己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说话,这样的批评显得非常有人情味,让人有被理解的感觉,也更容易接受批评。“换了我是你,也会很生气。不过,你知道,吵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说呢?”“我理解你的感受,任何人处于那样的状态下都不会理智的。但是你想过吗……”“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我也理解,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可是,如果……”

情景训练遇到你要批评的对象时,请改变以前直接批评的做法,试着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Point 3 先表扬对方然后再批评

批评是对别人做错事情以后的一种忠告、一种教导、一种指正,目的是使他改正缺点、错误。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共性,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要使批评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要端正批评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外,还要把握好批评的火候,即批评的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内,批评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超过了临界温度,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因此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以致引发更为极端的后果。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不然就会导致好心却办了坏事。所以,在批评的时候,要先肯定后否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让我们来看看教育家是如何驾驭批评艺术的。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恰巧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当时叫你不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王友更疑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所以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不该砸自己的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

就这样,既没有急风暴雨式的批评,也没有“棒子炖肉”式的粗暴,就让王友老老实实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陶行知的教育艺术。

陶行知先生先给足王友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而是把犯错的王友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先表扬他,而不是批评。逐步地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整个批评过程让王友感觉到“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批评时讲究艺术,让批评听上去简直像表扬,使对方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这就是“积极暗示”教育方式的精华所在。这样的批评谁不愿意接受呢?这种方式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学习。

前面讲过柯立芝总统的例子。他对女秘书的批评是很讲究艺术的,他没有直接地劈头盖脸地对女秘书进行批评,而是先来表扬她。让她在感受到表扬后,才把她的错误给指出来,这样给足了这位女秘书面子,让她从内心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该怎么改正,而且在内心里对这位总统心存感激。

而有的人批评别人就不是这样了。有的人批评别人,语言极其严厉,甚至贬损别人。在上面的例子里,如果柯立芝总统直接说她的工作怎样的不认真,连标点符号也随便丢掉,你再有这样的失误我就停了你的薪水,等等。这样爆竹式的批评的结果可能是,女秘书会因此大哭一场,甚至闹起情绪,工作效率肯定还会受到影响。实际,如果对比一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胡萝卜加大棒”与“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是有区别的,同样是批评,但有不同的目标,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有名刚入伍的战士,写了一手好字,但就是“不拘小节”。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肯认真整理内务,检查评比时,经常拖班里的后腿。为此,班长屡次批评他,可他左耳进右耳出,满不在乎。一天指导员见这个新战士在练字,特意凑过去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新战士扭头一看是指导员,十分得意地把嘴一歪,意思是说:“你也懂?”指导员看透了他的心思,便不露声色地对他说:“汉字是方块字,其中既有美学,又有力学。”接着,指导员从古代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说到现代的郭沫若、沙孟海、李叔同。新战士没想到指导员懂得这么多,不由得暗暗佩服。指导员发现时机已到,突然话锋一转说:“常言道,字如其人,但遗憾的是,你的字却与你本人不大一样。”指导员笑了笑,指着他的床铺说:“你看看你的床铺再看看你的字,你的字方方正正、干净利落,可你的被子却窝窝囊囊的……”指导员接着说道,“一个字中,只要有一笔没写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结构散了架还谈什么书法。同样,一个人也会影响整个集体呀!”新战士听完,脸顿时红了。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指导员,我错了,保证今后不再拖连队的后腿。”

在这个故事里,同样是批评,班长的批评,他就左耳进,右耳出。但是,指导员的批评就在他的内心里产生了影响,让他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这是因为指导员的批评不是和平常一样直接指出缺点,而是很委婉地通过小战士的长处入手,来给他指出毛病,这样子才会让小战士从心里真正接受。

所以说,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批评的时候,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优点也被别人所重视。如果我们对别人一味地鼓励、表扬,就会蒙蔽他们,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味地批评,会使他们忽略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把这两个极端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批评和建议起到更好的效果。总之,选用适当的批评方式,合理使用批评用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对方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切忌不管不顾,批评无度。

情景训练不得不批评一个人时,先停一下,想一想他身上的优点或者值得赞许的地方。这个优点要与被批评的事有相关度。

Point 4 让对方觉得你在为他着想

批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那是因为批评是爱的体现。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能鞭策人不断进步。孔子的学生宰予曾经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予终于成了孔子的高足。正是孔子的严格要求,时常提点,才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孔子的批评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爱。

现实生活中,我们谁都会遇到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人是一生没有犯过错的。但是,怎样的批评才能让人更容易接受呢?在批评对方的时候一定要出于一种善意,也要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是在为他着想。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虚心接受我们的批评,让我们的批评得到良好的效果。小张(男)和小王(女)是城管队员。有一天,二人在巡逻时遇到了一群无照经营者。小张冲上前去抓住了一位卖煮玉米的妇女,厉声呵斥,并令其交纳罚金。谁知那人刚出摊不久,还没卖钱就被抓,心里正有气,再加上小张的呵斥太过严厉,她一气之下索性躺在地上撒起泼来,弄得小张好不尴尬,围观的群众也是连连摇头。没办法,小张只好示意小王上前解围。小王走上前去,对那位妇女说道:“大姐,您赶快起来吧,我们也知道你们不容易,但是你们这样做确实影响了交通,您看您在这躺着,如果让您的亲朋好友看见了多不好啊!您要是办个照不是挺好吗?”一席话说得那个妇女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她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土说道:“你这个同志还行,要都像你这样,我也不想躺在地上,他太欺负人了。其实我早就想办照了。”说罢,痛快地交了罚款,旁边的人见事情圆满解决了,也纷纷散去。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批评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批评者能从中吸取教训改变他的缺点。人无完人,没有人能一辈子不犯错误,在人生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带着亲和的态度去对待那些犯错的人,让他们在接受批评的时候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某中学的倪老师是如何用关爱来批评她的学生的。一天放学后,倪老师发现男生小王与小华、小洁等女生发生了冲突。倪老师走过去把小王拉到了办公室。小王气势汹汹地对倪老师说:“我看不惯她们,一直背后说我坏话。”倪老师看他一时冷静不下来,知道现在做工作还没用,于是只让他做一件事,在办公室大柱子后面藏着,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出声。之后,倪老师先把女生小华找来,小华不承认自己说小王坏话。倪老师知道这个女孩子喜欢说三道四,于是她就说:“老师知道你不是一个喜欢多事的女孩,而且特别单纯,没有心机,所以有时说话有口无心,你觉得没什么,可能人家听在耳朵里就不舒服了。”小华一边流泪一边点头,然后说:“他也说我的。”倪老师说:“我知道,肯定是这样,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小华你试想一下,如果他说了你,你再回一句,他就更起劲了,这样一来一去,何时是个头啊,而且愈演愈烈。再试想一下,他说了你,你有涵养一点,只当未听到,你忍他三次、五次甚至十次,总有一天他也会觉得没意思,就到此为止了。”小华点点头。倪老师继续说:“宽容是一种美德,不但谅解了别人,其实给自己也能带来快乐。人就活几十年,整天和别人生气,斤斤计较,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觉得别人都是缺点,你觉得自己快乐吗?”小华摇摇头。看到小华已经知道错了,倪老师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宽容别人,实际上也宽容了自己,人最重要的是快乐地过每一天。同学一场,也是缘分,再多还有一年时间,今后各分东西,也许很难见面了,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到了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肯定比同学间复杂得多,即使你换个单位、换个住处,还是会碰到你不喜欢的人,无论到哪儿,都不可能全是与你心心相印的人,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敌为友,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去宽容别人,接纳别人,争取让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同样接纳你,喜欢你。送你一句话:愚蠢的男人用拳头解决问题,懦弱的女人以眼泪为武器,而聪明的男人和女人则用微笑没收武器。”小华使劲点了点头。然后倪老师又把小洁找来,对她说:“真正的朋友,是在朋友沮丧时安慰她;当她生气时,帮她分析问题,让她平静、理智,正视问题,而不是火上加油,像今天你不仅没起积极作用,反而使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如果老师不在场,后果会怎样,你想过吗?你觉得是帮了她还是害了她呢?”小洁不说话。倪老师又把跟小华讲的道理和她谈了一会儿。最后回到小王那儿,他也低头不语,已经冷静下来了。其实他也明白老师说给小华、小洁听的话也是说给他听的,最终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故事中的倪老师,不是把批评当作批评这么简单,而是在批评的时候,把自己对学生的爱放在了前面,这样才让她的话显得语重心长,才能达到说服学生的效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是这样的,批评的话语肯定是没有人愿意听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别人对你的批评虚心接受呢?这就是一种技巧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批评是在为他着想,跟他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明白,其实,批评也是一种爱。

情景训练与朋友进行演练:一个人做了错事,如何站在他的角度进行批评。

Point 5 和风细雨,不要出言不逊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或者与他人“斗嘴”为乐。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语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自然有其道理。

古往今来,因为说错话而招致灾祸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古代尊卑有序的体系中,说话稍有不慎就会大祸临头。现代社会因为说错话,说不当的话,说不负责任的话而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结果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不要以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一句不适当的话却可能给你带来不希望的改变或是结局。管好自己的嘴巴才能说明你是个聪明人,俗话说“祸从口出”,一个不小心,就为自己找来了祸端。因此,说话要慎重。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状态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后鼻青脸肿。2006德国世界杯结束了,但最后一场法意冠军争夺战中,齐达内用光头撞倒马特拉齐的那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幕,留给全世界球迷一个疑问:怎么了?从镜头中看到,马特拉齐并没有对齐达内动手,只是语言!肯定是出口伤人的语言!究竟马特拉齐说了些什么话,惹得一向动作优雅的“齐祖”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这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关于马特拉齐对齐达内究竟骂了什么,流传着两种版本。一是电视台通过解读“唇语”而破译得出的一个答案:“你姐姐是个妓女!”二是某电视台解说员在赛后公布的说法:“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

不管马特拉齐说的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出口伤人了!能让齐达内这样被人称为“喜怒不形于色非常能控制自己的人”失控和爆发,可以想象语言侮辱与冒犯的后果!

侮辱的语言有时比暴力还要暴力。在当今当时,最司空见惯、最有效的伤人武器,就是语言。在情绪高涨,比如盛怒之时,为求发泄,人们通常会讲一些伤害对方的话。这种“无理之失”所构成的伤害、祸害,往往令人难以想象。许多人都会有这种经历。故而,必须注意,如果言语轻率、不慎的话,导致误会、曲解的可能性极大。“慎言为要”才是修养成熟的一个体现。以大嘴无遮拦而著称的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力普亲王就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出语伤人。1995年,他在与一名苏格兰汽车教练谈话时问道:“你怎样才能让当地人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不喝酒,而通过考试呢?”1982年,当英国正受到严重的经济衰退折磨时,他却说:“以前每个人都一直抱怨休息时间短,现在他们却又说自己找不到工作。”有一次,菲力普亲王去英格兰北部的索尔福德大学参观。在那里,亲王和13岁的小胖子安德鲁交谈上了。安德鲁告诉亲王自己长大后想坐火箭上太空的远大理想。他和其他在场的人都以为亲王会说一些鼓励的话,谁知,亲王却给他大大地泼了一头冷水,说他应该首先减肥。《镜报》引用安德鲁的话说:“他对我说‘如果你想坐在那里面上天的话,就应该首先减肥’。我对他那样说感到很难受,但我还是笑了一下,假装这只是一个玩笑。”小男孩儿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负感到火冒三丈,她对记者说:“我真不明白像他那样一个大人物竟然会说出这样令人恶心的话来。”

可以想象,他并无恶意的出言不逊,会给自己的形象带来何种伤害。

古人说得好,“不能美言则免开尊口”。我们不该当面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语气委婉,各抒己见,尽量说服对方或求同存异,抱着“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乎怎样说”的态度。

现实生活中,许多因词不达意,语言尖刻,抑或“刀子嘴豆腐心”而惹人生厌者比比皆是。正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讥”。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会发生“苦涩”的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会发生“寒酸”的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愉,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会发生“创痛”的反应。

为避免出口伤人,说话宜三思而后“语”,不宜心直口快,宜和风细雨,不宜含沙射影。说话之前,起码先得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他愿不愿意听你说话。愿意听,你就说;不愿意听还是免开尊口为妙。同时,要善于换位思考,你的“金口玉言”如果是对方说给你听,你是愉悦还是心生不快?如此,便会渐渐改掉这种不受欢迎的毛病。“和风细雨”往往比“暴风骤雨”更能感化人。与人说话不仅要有美好、善良的愿望,而且要有发自肺腑的深情厚谊。记住,永远也不要于盛怒之下出口伤人。人愤怒的时候,头脑处于极度不理智的状态中,说话也往往不假思索,不顾后果。

情景训练凡事三思而“说”,一定要经过思考再下结论。

Point 6 拒绝别人时可用幽默的力量

人与人的交往中,拒绝与被拒绝无可避免。在表达拒绝时,总是难离一个“不”字,而这个“不”字又是最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然而,一味地接受又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也只能用一时的尴尬来换取永远的宁静。那么,如何既能将“不”说出口,又能赢得他人的宽容和体谅呢?这可是做人处世不可或缺的学问。在这里,我告诉你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幽默、含蓄的方式拒绝。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18个生日时,他已经72岁了。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诉他,他们筹集了一笔钱,准备为他立一座纪念碑。罗西尼听完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含蓄地拒绝了朋友们的要求,又不会伤害朋友的好意。有一次,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为了赶到一家大剧院演出,急急忙忙跨上一辆马车,他一边催车夫快点,一边向车夫问价。“先生,你要付我10法郎。”马车夫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便有意敲诈他。“你这是开玩笑吧?”帕格尼尼吃惊地问道。“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一根琴弦拉琴,你可是每人收10法郎啊!我这个价格不算多。”“那好吧,我付你10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送到剧院。”

例子中的音乐家帕格尼尼,对于车夫的敲诈勒索,没有义愤填膺,断然拒绝,而是先同意付款,然后提出了一个令车夫无法做到的条件:用一个轮子把他送到剧院。这在客观上便起到了拒绝勒索的作用。

当我们无法满足对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时,在轻松诙谐的话语中设一个否定条件或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既避免了对方的难堪,又转移了对方被拒绝的不快。拒绝的话一向不好说,说不好就很容易得罪人。因此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有时可以故作神秘、深沉,然后突然点破,让对方在毫无准备的大笑中失望。一次,一位读过《围城》的美国女士到中国来,打电话给该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自己很想拜见他。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他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在此,钱先生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运用新颖、别致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拒绝了那位美国女士的请求,既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时候拒绝的话像是胡搅蛮缠,但因为它是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所以也就在达到拒绝目的的同时,让别人很愉快地接受了。此外,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虚拟出一个可能的结果,从而产生一个幽默的后果,而这个后果正好是你拒绝的理由。这样,不仅不会引起不快,反而可能给对方一定的启发。

有很多人认为拒绝是一件严肃的事,因此不会采取一种幽默的形式去给拒绝增添一丝活泼的气氛。他们往往直接把“不”字说出口,不委婉、不含蓄。这样只会让人无法接受,在心理上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既然拒绝别人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事情,那我们何不学会幽默地拒绝呢?

情景训练对于不宜直接拒绝的事情,想法用幽默的语言说出来。

Point 7 顺水推舟,才能阻力最小

美国有家生产乳制品的大工厂,某日来了一位怒气冲天的顾客,他不客气地对厂里的负责人说:“先生,我在你们生产的乳制品中发现一只活苍蝇,我要求你们赔偿我的精神损失。”之后这位顾客提出一个天价赔偿额。该企业的卫生管理是相当严格的,为了防止乳制品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每次都要将罐内所有的空气抽出,然后灌入一些无氧气体后再予以密封,在这种严苛条件下生产的乳制品,根本不可能有活的苍蝇在里面。由于这个事件关系到公司的声誉,这位工厂负责人不好立即揭穿那人的骗局,只是很有礼貌地请他到会客室里,那位顾客边走边破口大骂。当这名顾客第三次提出抗议并要求赔偿时,负责人很有风度地为对方倒了杯水,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先生,看来真有你说的那么回事,这显然是我们的错误,你放心,你会得到合理的赔偿。由于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我们绝对不会忽视的。这样吧,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命令关闭所有的机器,以查清错误的来源。因为我们公司有规定,哪一个生产环节出现失误就由哪个环节的负责人来负责,待我把那位失职的主管找出来,让他给你赔礼道歉。”说完后,负责人一脸严肃地命令一位工程师:“你马上去关闭所有的机器,虽然我们的生产流程中不应该会有这种失误,但这位先生既然发现了,我们就有义务给顾客一个满意的答复。”那名顾客本来只是想用这个借口来讹一笔钱,但他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顿时担心自己的花招被拆穿,那样一来他会被要求赔偿整个工厂因停工而造成的损失,那么即使他倾家荡产也赔不起。于是他开始感到害怕,并且嗫嚅道:“既然事情这么复杂,我想就算了,只是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之后,他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想拔腿便走。那名负责人叫住他,诚恳地对他说:“感谢您的指教,为了表示我们的感激,以后您购买我们的食品均可享受八折优待。”这位先生没想到会因此得到意外收获,从此他也成为这家工厂的义务宣传员,让更多的人肯定这家工厂产品的品质。

案例中,那位高明的工厂负责人不仅掌握了对方的心理,用“攻心”说话术揭穿对方的骗局,而且还反过来“绑架”那位顾客的想法,使他从此以后成为工厂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员。他用的就是“顺水推舟”这个策略。

有时候,人执拗于某一错误道理或者荒唐的念头,常是由于思维逻辑出现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须顺水推舟地指出他的逻辑错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话说古代,有所谓的得道高人向某个皇上敬献长生不老之药。宫女带领着拿着药的得道高人走入宫中,被一位出身低微的妃嫔看见。于是妃嫔命人拿给自己看看。看后,这位妃嫔向得道高人问道:“可以吃吗?”“回禀娘娘,可以吃。”于是这位妃嫔就把药吃了下去。这件事情马上就传报给了皇上,皇上大怒,带领卫队气冲冲地去抓这个妃嫔。到了后宫后,这个妃嫔也不害怕,皇上问她:“为什么吃掉朕的仙药!?”这个妃嫔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说:“我问道长,道长说可以吃,因此我就吃了。这事我没有罪,罪过在道长。再说了,道长献的是长生不老药,因为我吃了药而皇上要杀我,那这药岂不变成了丧命药?皇上如果要杀死无罪的臣妾的话,只能说明有人在欺骗皇上。”皇上听了,便没有杀她。

顺水推舟,比喻应顺应趋势采取相应的办法。在交谈中,顺应对方的话茬,自然而然顺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发展,最后使对方心悦诚服。

运用顺水推舟的方法,能达到许多目的。既可以婉言批评,又可以消除尴尬,还可以巧妙讽刺。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员和丈夫举办敬老宴会,请文化艺术界许多著名前辈参加。一位90多岁的老画家由他的看护陪同前来。老人坐下后,就拉着演员的手,目不转睛地看她。过了一会儿,老人的看护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做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就是生得好看。”老人说完,脸都气红了,弄得大家都尴尬,此时,这位演员笑着对老人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演员就喜欢人家看,顺水推舟,合情合理,既不忤逆看护的意思,又顺乎老人的情绪。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胸无点墨而热衷科举,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有一多半字不认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该人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道:“我乃李鸿章李中堂大人的亲妻(戚)。”主考官批阅这份试卷时,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试卷上批到:“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主考官巧借李某一个错字,顺水推舟,来个错批,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当然,顺水推舟也要把握时机。人们不是常说“时机转瞬即逝”吗?的确是这样的,说话的时候,如果不把握住机会,说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抓住机会,机会来了就要顺着杆子往上爬,更要顺水推舟,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老李家的电冰箱已经用了十几年了,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制冷效果很差。老李的妻子为此和他商量要买一个新的,每次都因为老李不同意而作罢。有一个夏天的中午,妻子对老李说:“今天天真热,你把冰箱里的雪糕给我拿一只吧。”老李打开冰箱,看了看说:“哎呀,雪糕全化了。”“怎么回事?怎么就化了呢?”“不知道呀,是不是冰箱门没有关好?”“还不是这个冰箱的制冷效果太差的原因,咱们还是买一个新的吧?”老李的妻子再次提议。“看来还真是不能用了,不过买新的还真需要很大一笔钱呀,我可是舍不得。”“花钱是花钱,可不也是方便了吗。你看,至少我再吃雪糕就不成问题了呀。”“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老李有些软化了,不再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那咱们就到商场先去看看吧,你说呢?”“好,咱们去看看吧。”老李的妻子抓住了说话的时机,顺着冰箱制冷效果差,就把老李推着去买冰箱了。

你可以看到,顺水推舟的效果还是蛮不错的,但也得看清情况以后才用。不分情况乱说话,同样也会给自己制造麻烦,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大麻烦。

情景训练练习顺水推舟。首先要认清对方的心态,弄清对方的心理状况。然后因势利导,克服对方的抵触心理,使对方软化自己的立场,一步一步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的语言环境。

Lesson 4 多一些分寸,少一些麻烦

说话的分寸也是语言情商的另一种体现。很多时候人们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不是因为事情有多严重,多半是因为说话时没把握好分寸。

Point 1 把握尺度,留出余地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这句话说的就是说话留有余地的作用。待人办事如此,说话更是如此。

有句俗谚:“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生活中很多尴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在外交辞令中是见得最多的。外交发言人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余地。话不说绝对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

自以为是的人容易把话说满,总觉得自己的见解没有错,根本不容分辩,于是马上盖棺定论,不留余地。可是,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例外”发生而让自己下不了台。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小张,问他:“有没有问题?”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人人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你华而不实,难以信任。不如低调一点,做的比说的多,多干活儿少说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把话说得太满、太大,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倒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充满了气,再充就要爆炸了。不如留有一点余地,自己何时都能从容转身。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即使这样,说满话也不可取。毕竟,谦虚一些能留给人美好的印象;而一味拍胸脯,总是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何况,凡事总有意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

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话不说满也表现在不要对他人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的,浪子还有回头的时候,人一辈子很长,变化还很多,你怎么能凭主观就评定别人的一生?

无论何时,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