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省级地面频道发展战略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4 06:07:35

点击下载

作者:胡正荣,赵树清,马建宇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省级地面频道发展战略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省级地面频道发展战略研究试读:

序言: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困境与机遇

在我国的地方电视市场结构中,每个省级电视台都开办多套节目,第一套节目被称为省级卫视频道,第二套节目不管叫做都市频道、城市频道、经济频道,还是其他地域特色鲜明的名称,通常都是每个省的地面强势频道。

强势体现在新闻节目强。“第二套节目”坚持新闻立台,在多年的发展中,作为中央媒体和省级卫视新闻报道的补充和延伸,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成党和政府的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同时借助天然的地缘优势和心理接近性,为全省都市和乡村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产品和服务。这些频道都拥有一个民生新闻节目集群,以“民生”为新闻生产的出发点,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节目资讯丰富、形式活泼。这些频道都拥有一支年轻、新锐、充满职业激情的快速反应团队,活跃在社区、乡村新闻报道的第一线。这些频道还拥有一个灵活多变的节目创新机制,不断适应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来完善节目内容,调整节目编排,转变节目样式,丰富表达手段。

强势体现在市场表现强。省级地面强势频道的整体收视份额长期在省网和市网排名第一,拥有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优秀栏目和明星记者、主持人,由新闻节目带动的品牌价值和广告收益仅次于省级卫视频道。

强势还体现在社会影响力强。省级地面强势频道与受众共享相同的经济环境、文化土壤、语言风格和心理特征,与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曾在城市和乡村的变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社会公众报道新闻、解读政策、出谋划策、调解纠纷,在本地居民心目中拥有诚信、亲和的频道形象。

在中国本地化电视媒体市场结构中,省级地面电视频道位于省级卫视与城市电视台之间,彼此在市场和受众群体上有一定的差异性。长期以来,省级地面电视频道借助省级电视台的影响力、覆盖面及由此带来的人才优势,辅以本地化的地缘和心理接近性的优势,在本地市场竞争中地位强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城市电视台的崛起,省级地面频道的优势地位遭遇挑战。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信息充裕甚至过剩的媒介空间,依托互联网出现的社会性媒体:商业网站、个人博客(播客)、网络论坛、微博等不断分流公众的注意力。比如,目前在省级地面频道运作的市场空间中,几乎所有的本地媒体都开辟了微博战场,受众的注意力被迅速稀释。另一方面,城市电视台加快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引进人才,不断学习和跟随省级地面频道的节目制作特色及编排方式。为了争夺都市电视受众,常常集一个城市电视台所有频道之力对抗省级地面强势频道。除此以外,一些以娱乐节目、电视剧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卫视频道加入到与省级地面频道的竞争中来,开始改变本地观众的收视习惯。常态化的直播新闻报道原本是省级地面频道的强势内容,但中央电视台依靠在直播设备和调度上的优势,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直播上分流了省级地面频道的一部分观众。

在我们的调研中,许多省级地面强势频道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这样描述自己的生存状态:“快要摸着天花板了”,却不知从何突破。

媒介融合时代为省级地面频道提供了突破的可能性。有关媒介融合(convergence)的定义很多,在国际上被引用比较多的是戴雷(Dailey)和戈登(Gordon)的定义。戴雷认为新闻机构的媒介融合呈现为一种连续性,起初表现为联动,接着是克隆、合作和内容共享,[1]最后才是真正的融合;戈登则认为媒介融合体现在产权、策略、结[2]构、信息收集和叙事五个层面上。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而且涉及新闻生产和流通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了全新的传播平台,在此之上,所有传统媒体的特征融合于一体,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技术的融合为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将传播效果最大化、拓展受众群体、寻求全新赢利模式等方面,电视媒体有了更大的运作空间。

当然,新的媒介环境也对电视新闻生产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变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电视新闻节目为了适应多渠道、多平台的播出,满足融合时代受众的需求,必须改造传统的生产模式,重塑信息采集和新闻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及播出平台关系的重构。如何与其他传统媒体合作,共享内容,在新媒体播出平台上竞合共赢?如何将新闻资源最大化,探索全新赢利模式?如何与新媒体播出平台共享用户,拓展受众市场?基于新媒体技术,不同地域的电视媒体之间如何协作、共同发展?在这两个变革的背后,还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理念、生产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的变革。

基于现实的困境与机遇,云南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共同策划了“融合时代的新闻创新”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省级地面电视媒体在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领域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省级地面频道电视新闻的创新路径。

本书包含三部分内容:

首先是对我国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现状、困境和创新的整体研究。我们对全国七个在新闻节目的研发与生产、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省级地面频道进行了个案分析。困境都是相同的,创新却各有各的不同。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对新闻生产流程和管理体制的再造,陕西电视台青春都市频道的“点分钟考核机制”和电视、广播媒体融合生产,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新闻云生产,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依靠新闻节目“三驾马车”对新闻立台目标的实践,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对在线生产的构想,等等,各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经验相信能为其他省级频道和从业者提供启发。

其次我们考察了四个世界范围内在电视新闻节目生产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着重研究这些国家的电视媒体如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生产。尽管这些国家在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制度层面与我国有所不同,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的创新路径”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借鉴,我们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省级地面频道未来自我发展和跨区域合作的行动指南。从新闻生产的理念创新,到生产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再造、价值链的重构、跨区域合作模式的打造,涵盖了与媒介融合相关的形态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跨媒介融合、跨地域融合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

本研究是云南电视台2011年的重点研究项目,得到了台领导的高度重视,云南电视台为此特别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整理研究素材,商讨调研提纲,联络访谈单位。本研究的具体实施由胡正荣教授领衔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团队和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共同承担。

本书框架由云南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共同拟定,全书由胡正荣、周亭、李汝松、顾斌统稿。

具体写作任务如下:

序言: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困境与机遇(编者)

第一编: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现状与创新

(统筹:李汝松)

第一章 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个案研究

(周亭、徐帆)

第二章 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个案研究(范洁)

第三章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个案研究(李继东、李森)

第四章 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个案研究(王嘉)

第五章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个案研究(徐帆)

第六章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个案研究(滕朋)

第七章 湖北广电总台经济频道个案研究(罗霆)

第二编:发达国家电视新闻生产的现状与创新(统筹:顾斌)

第八章 融合时代美国电视新闻生产的创新(龙耘)

第九章 媒介融合与英国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张磊)

第十章 媒介融合与加拿大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姬德强)

第十一章 媒介融合时代日本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研究(宋晓阳)

第三编: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创新路径研究(统筹:周亭)

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生产理念创新(李继东)

第十三章 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创新(周亭)

第十四章 电视新闻生产管理创新(罗霆)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价值链创新(唐晓芬)

第十六章 省级地面频道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柯妍)

在研究工作中,云南电视台为调研的实施提供了资料和人员上的便利,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湖北经济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和新闻从业人员在百忙之中接受课题组的访谈并提供资料,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亦为本书的出版贡献良多,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张,书中难免错漏。内容不足之处,由研究者负责。囿于篇幅,还有许多国内同行的优秀经验未能收录,不免遗珠之憾。若有任何批评,请致信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邮编:650031)或中国传媒大学38号信箱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邮编:100024),编者在此预先致谢![1] Dailey,L.,Murphy,S.,& Heather,H.J.(2005),“The Convergence Continuum: A Model for Study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Media Newsrooms”. Atlant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3(3),pp.150-168.[2] Gordon,R.(2003),“Convergence Defined”,http://www.ojr.org/ojr/business/1068686368.php.第一编: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现状与创新第一章 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个案研究

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以下简称“都市频道”)前身是云南经济电视台,成立于1994年。作为一个面向云南(早期仅面向昆明)播出的地面电视频道,秉持“新闻为人民服务,新闻从昆明说起”的定位,经历了多年的专业主义演进,在本土民众心中成为“亲近”与“民生”的代名词,目前已经成长为云南、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强势地面电视频道,2010年广告创收1.8亿人民币,2011年有望达到2.2亿人民币。

近两年来,都市频道在昆明地区收视市场中,直接遭遇昆明电视台和云南卫视的“阻击”(特别是来自前者的竞争),因此在生产和运作机制层面动作频频,力图“收复失地”;而在云南全省范围内,由于战略和战术得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每年仍有较显著的提升。

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新的技术及其传播环境的变革时刻影响着电视频道的发展方向的转型以及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变革;同时,面临央视、省级卫视、省会城市电视台的多元竞争,省级地面频道及其节目的再造与升级也不容片刻的停滞。一个有着17年历史的传统电视地面频道,以何坚守?以何创新?

一、“云南第一地面媒体”:都市频道概览

作为“覆盖率高而全面的云南第一地面媒体”,都市频道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覆盖云南全省16个地州市、126个县,4600万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94%;同时,云南是一个旅游大省,自2008年始,接待国内游客超过一亿人次,都市频道通过酒店和景区等的覆盖,还吸引着一亿多人次游客的眼球。《都市条形码》是“云南第一地面媒体”的第一支点。这档开播于2004年的民生新闻节目,至今仍在收视率、美誉度、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为都市频道乃至整个云南电视台赢得佳绩。除了在社会传播层面获得的成功,它还为都市频道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团队优势。七年来新闻生产机制的操练与更新,为频道锻炼出一支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新闻认识的采编播团队。其次是创新优势。这支“有战斗力”的专业团队,在频道运作和节目生产的开拓和创新等方面极具辐射能力,他们不断研发创新,推出了《大口马牙》(2006年)等多档节目。

虽然《都市条形码》、《大口马牙》等节目体现出了诸多优势和利好,但在2010年都市频道仍然感觉到了严峻的市场压力。2010年云南卫视、昆明电视台春城频道在昆明本地市场成长迅猛:

2010年,云南卫视在昆明地区的市场份额较2009年扩张78%,成为昆明地区增长率最高的频道之一,成长为全天和晚间收视皆排名第二的电视频道。

昆明电视台春城频道对本地市场的争夺也很激烈,收视排名从2009年的第九升至2010年的第四,收视份额增长37%。该频道在2010年进行了三次改版——1月6日、7月19日和10月18日——全面借鉴都市频道的节目形态及电视剧编排特点,由此带来“三级跳”的收视效应,特别是在10月18日改版后,收视率较上半年翻了近一番;整个下半年,该频道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增长32%。

上有卫视的挤压,下有城市台的追随,都市频道该如何应对?生产团队和创新能力的优势在2010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0年,《条形码·RAP资讯》、《条形码·望远近》以及《一箱情愿》三档全新节目推出,以应对外界的收视挑战。为了应对昆明市场的激烈竞争,都市频道还另辟空间,在云南全省范围“做文章”。比如,在新闻编排方面,都市频道每日在《都市条形码》和《条形码·晚间》时段,采用地州新闻稿,亲近地州观众,培养了忠诚度较高的地州观众群体;在活动运营方面,推出“昆明好人”和“民星记者”年度大型公益节目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扩大影响,“昆明好人”的选拔范围不局限于昆明,而是扩大到云南全省。在品牌推广方面,《大口马牙》等知名节目深入各地州,促使地州观众更加了解和关注都市频道——这一系列“组合拳”成效明显,2010年,都市频道在云南省网的收视影响达到近三年的顶峰,排名第三位。

竞争的加剧、新节目的上马、品牌活动的频繁化,必然带来人员储备不足、工作超负荷等生产性困难。都市频道的从业人员除了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之外,还具备传媒人特有的激情。在收视率的数字背后,他们通过主流影响、公益精神、责任意识和传播能力构建起“新闻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将频道内民生新闻节目的广告价值提升到一个亿以上。

在新闻生产领域,都市频道的节目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其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权威媒体形象,发布权威信息。2010年,都市频道全年没有出现舆论导向问题和播出安全事故。“海地维和英烈”、“马龙洪涝灾害”、“巧家泥石流灾害”、“抗击旱灾”等新闻报道及时、全面、高效地引导了公众舆论。

其二,新闻直播常态化,抢占舆论制高点。2010年是都市频道将“实现新闻直播常态化、便捷化”作为工作重点的一年。1月,频道牵头组成了多部门协作的直播团队,卫视频道、都市频道、公共频道、七彩公交、七彩都市等频道并机播出了以“海地维和英烈”为主题的直播特别节目《英雄归》;3月到4月,对云南省抗旱工作进行了多次直播,还发起并联合浙江、广东、福建、深圳等省市兄弟台,共同开展旱区劳动力转移帮扶行动,进行了跨省直播;7月中旬,“巧家泥石流灾害”发生,都市频道第一时间启动报道预案,安排记者赶赴灾区采访,并且在次日上午开辟时段专门对救援情况进行了直播报道。

其三,打造绿色传媒品牌,增强节目责任感和美誉度。都市频道结合2010年云南省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涌现的许多感人事迹,及时调整频道年度活动“寻找昆明好人”的选题方向,推出了评选“抗旱好人”的昆明好人特别行动暨晚会,通过昆明好人精神与抗旱精神的融合,进一步扩大了“昆明好人”的品牌影响力;9月,推出了第二届“民星记者”评选活动。候选记者向社会公众交出了各自的民生问题单,评选出的“十佳民星记者”将联络方式等信息在社区挂牌公布,进一步强化了新闻为人民服务的频道理念,有效增强了频道在观众中的美誉度;10月,昆明遭遇“血荒”,都市频道在进行连续报道的同时,二十余名记者、编辑来到南屏步行街献血点自愿参加献血,以实际行动号召市民义务献血;11月,都市频道报道昆明小伙周鑫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却遭遇被救者及其家人冷漠对待的新闻,为倡导责任与宽容,都市频道和云南电视网共同发起“为一个平凡人送行,好人需人褒奖”送别周鑫追思会。

二、“条形码制造”:民生新闻的生产集群

条形码(barcode)在商业社会被广泛应用,它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在对条形码优越性的描述中,包含“可靠性强”、“效率高”、“信息量大”和“灵活实用”等词语。事实上,以《都市条形码》起家和蜚声的都市频道,其“条形码制造”的民生新闻“战队”也具有以上特质。

首先,可靠性强。一方面,都市频道新闻节目的内容在昆明乃至云南都已经形成了贴近、可靠、“为人民服务”的受众认知;另一方面,都市频道拥有一支从媒介理念到实践经验都扎实可靠的生产团队,并且通过“条形码制造”的不断锤炼,日益稳固。

其次,效率高。6月底,曲靖市马龙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都市条形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派出多组记者通过卫星、海事卫星、数字微波和3G等多种技术和手段进行了多次多点的现场直播——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同时使用如此多的传播手段,这在云南电视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再次,信息量大。“条形码制造”的系列新闻节目在播出时长、信息绝对量、表达形态、语言使用等诸多方面都走在云南电视业的前列,是全国范围内的地面频道典范之一。

最后,灵活实用。都市频道灵活的新闻编排帮助频道在2010年收视大战中收获了成功,灵活的推广策略让全省越来越多的地州的民众接近都市频道,获取与之切近的实用资讯。“条形码制造”源自《都市条形码》。该节目目前已经成为整个云南电视台的“媒体名片”。在云南电视台官方网站“云视网”首页的显著位置即可看到有关这档节目的介绍和主要内容。目前,从每天17点10分到19点,由《条形码·望远近》、《条形码·RAP资讯》、《都市条形码》构成的“新闻战队”为本地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选择;从2011年8月8日开始,每天22点15分,《条形码·新闻连夜看》正式登场,该节目以“新闻不过夜”为口号,旨在开发晚间新闻档受众群。

除了“条形码制造”节目集群,《大口马牙》这档时长约半个小时的云南方言新闻脱口秀节目,于每晚19点07分到19点37分时段上收视表现优异,这个时间大约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2010年以后,昆明的本地电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都市频道在新闻生产上的保质、加码,都是针对市场竞争的回应。表1-1 改版后的昆明电视台春城频道与都市频道的节目编排对照表

2010年都市频道推出了三个新节目,其中两个是新闻节目,一个是交友节目,在它们身上都体现出了“条形码制造”节目集群的创新辐射能力。(1)《条形码·RAP资讯》。2010年初,都市频道推出了一档时长为4分钟的新节目《条形码·RAP资讯》。该节目以当天国内外电台、报纸、网络发布的大量新鲜信息为素材,编辑成精彩幽默、合辙押韵的资讯段子,精选相关照片、动漫图片和影像截图,配上时尚的音乐节奏、诙谐打趣的说唱,让观众“带着节奏感”获取12条左右的资讯信息。《条形码·RAP资讯》这档形式新颖且成本低廉的资讯“串烧”节目并非都市频道的原创,而是从同为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成员的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引进的。这档节目原名为《RAP资讯》,自2006年在陕西开播以来深受当地观众的青睐。都市频道引进该节目之后,重新包装编辑后定名为《条形码·RAP资讯》——目的是借助资深品牌的影响力,结合新锐的节目形态,不但为接下来播出的《都市条形码》吸引观众,而且也有助于增加广告插口。2010年该节目在昆明地区首播收视率为1.251,同时段排名第三。(2)《条形码·望远近》。2010年12月13日开始,都市频道在每周一至周五17点10分推出新的节目《条形码·望远近》。该节目时长36分钟,主要以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和全省各地州新闻为主,同时对当天的《都市条形码》、《大口马牙》等节目内容进行预告。《条形码·望远近》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贴心服务”。首先,该节目依托新闻做服务,重视观众感受,为观众提供服务。其次,《条形码·望远近》的播出时间正值交通晚高峰,节目分段、及时播报城市实时路况,为民众出行提供方便。在此基础上,节目还依托全省各地交警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全省各地交通要道的路况信息。再次,在融合与互动上,《条形码·望远近》开通电话互动和微博互动,紧密联合“云视网”,通过多渠道,方便受众积极参与和关注节目。最后,节目的主持人一改端坐播报的传统,站起来、走起来,依托虚拟演播室技术和全省最大的可触摸屏,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新闻,与新闻当事人同喜同悲,共同体验。

从都市频道的整体发展来看,以《条形码·望远近》开播为契机,都市频道晚间黄金节目带各档节目之间实现了真正不插广告的“无缝链接”。(3)《一箱情愿》。该节目是都市频道开发的首档交友真人秀节目,于2010年9月16日亮相荧屏。一个以民生新闻起家的地面频道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开办一档与自身气质迥然不同的“秀”?作为昆明地区的强势地面频道,都市频道拿出晚间次黄金时段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新节目的尝试——这是在频道的决策者反复推敲之后做出的大胆决定。首先,他们希望通过《一箱情愿》的创新,衍生出其他形态的综艺节目,使都市频道的节目编排能够与省级卫视相靠近,争取新的收视份额。其次,从广告营销的角度出发,真人秀的题材更有利于提升广告的品质。单一的“都市民生新闻”频道定位虽然保有较高的收视率,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广告市场回报。如果能成功开辟真人秀节目,将有可能带来广告营销的剧变。再次,在云南电视台中,卫视频道周一至周五的晚间黄金时段至今未能形成有效吸纳观众的自办节目带,收视排名总是随着电视剧的收视率而起伏,这样的表现使得云南卫视很难稳固地进入省级卫视前十的排位,频道的广告收益因此也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尴尬情境下,都市频道是否有可能像湖南经视等地面电视频道一样,成为卫视新节目的孵化基地?《一箱情愿》兴许也是一次尝试。

尽管目前看来《一箱情愿》的收视从整体上说仍然差强人意,但收视率反映出节目播出时段的观众构成正在发生细微的改变。调查数据显示,该节目的观众构成得到了部分优化:25-54岁主流观众由不足五成提升到接近六成,低龄、老龄观众明显减少,观众受教育程度也明显提高,初级公务员和雇员观众群体由一成提升至接近两成。

从上述分析来看,虽然《一箱情愿》并非一档新闻节目,但对于以民生新闻见长的都市频道而言,它的意义恐怕已经超越了形态本身。它今后的走向以及频道相应的调整值得追踪关注。

最后,就2011年一季度昆明市场的收视数据来看,都市频道的新闻节目的社会效益依然比较高。在昆明,新闻节目收视份额前两位的频道分别是都市频道和昆明电视台春城频道,两个频道的新闻类节目收视份额之和达到52.38%,占据昆明新闻节目收视的半壁江山。不过,都市频道28.57%的份额比例,领先春城频道的23.81%只有不到五个点。《都市条形码》依然高居昆明市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榜首,超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当地的收视率,《大口马牙》和《封面》两档节目也排名前五。

三、新闻生产创新:日常机制、协作体与全媒体

凭借“民生”口碑以及“条形码制造”的生产和创意能力,都市频道在省网和市网显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市场经营,都市频道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立足都市,服务民生”的形象,成为昆明地区收视率最高的地面频道,同时也是云南本土价值最高的“第一地面媒体”,但这一平台与发达地区的频道价值仍有一定的差距。

从前两部分提及的都市频道及其新闻节目的综合情况来看,要想继续扩大在市网和省网的收视份额及广告回报,新闻生产的创新仍是关键,这其中包括新节目的研发和老节目的改进。老节目对竞争不敏感,竞争策略的调整不敏捷,往往容易出现形态陈旧、手段单一、观众老化的现实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观众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都市频道未来需要在日常生产机制、协作体合作和全媒体传播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日常生产机制

应当依然以《都市条形码》为母体,进一步开发新节目,做强品牌节目,增强都市频道核心竞争力,确保频道的优势地位。

2011年,在新闻生产领域,都市频道在巩固和优化《都市条形码》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在早间和午间推出《新看点》(与云南卫视并机播出)及《条形码·午间》两档新闻类节目。形成以《都市条形码》为旗舰的《新看点》、《条形码·午间》、《条形码·望远近》、《条形码·新闻连夜看》的新闻节目播出带。值得一提的是,《新看点》节目以绿色人文环保“新看点”为核心内容,引入中国电信全球眼技术、搭建大学生资讯采集平台、设立生态观察员成为这档节目的亮点。

都市频道还在日常新闻生产中引入了Call in系统以配合精确新闻的生产。精确新闻是都市频道增强权威性的有效途径。在国外,一些大型的媒介组织都设有专门的民意调查机构,组织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民意调查,并根据受访者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这种基于科学调查和分析的“精确新闻”日益为中外媒介组织所重视。而我国的电视媒体要表达民意,目前最常用的手法仍然是采用街头采访等方式,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调查结果由于样本的随意性而很难具有说服力。Call in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互动形态,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突破了过去蜻蜓点水式的调查局限,使电视频道、新闻节目可以更贴近于民众和民意,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供参考。对于电视台来说,统计数据的独立,也有助于媒体观点的独立,有助于强化都市频道乃至整个云南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目前都市频道与云南电信已经签署合作协议,5333333新闻热线由云南电信负责接驳,Call in系统的技术准备调试也正在进行中。(二)协作体合作

除了从协作体加盟台——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直接引进《条形码·RAP资讯》,丰富本频道的播出样式和内容形态之外,在2010年新开播的《条形码·望远近》中,也根据协作体共享的消息稿件进行“望远”编排、报道,以期满足本省观众的外埠信息诉求。

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民生新闻协作体的合作方式依然较为传统,仅限于节目交换等方面。在面对互联网和强势卫视频道不断冲击的当下,协作体亟须拓展新的合作模式,比如:通过设立协作体论坛,发布科研报告,交流前沿动向;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中挖掘更多、更深入的内容分享的可能性;在互联网领域加强互动,彼此渗透、推广;在热点事件中,加强相互的联动和素材的共享等。(三)全媒体传播

都市频道积极融合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在三网逐渐融合的大背景下,都市频道力图在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云南电视网、优酷等)、手机媒体以及七彩公交频道等,开拓播出平台。目前《都市条形码》节目在本地电台与移动公交平台上进行同步直播,已经拥有较为活跃的论坛,并在云南本省媒体中较早运用微博进行新闻报道和推广,与云南电视网合作推出的“条形码手机报”已发展用户六万余人。与联通公司的3G手机视频合作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与苹果公司的初步合作令都市频道的记者得以使用苹果手机的录像功能进行现场报道,并通过苹果的应用程序facetime与演播室即时互动。以上新媒体资源都将为“条形码制造”拓展节目内容及传播平台提供便利。都市频道下一步还将有针对性地整合相关媒体资源,逐步改良升级。比如,在与联通公司的合作项目中,建立视频征集和发布平台,孵化源自公民记者的节目产品。

2010年都市频道“寻找昆明好人”、评选“民星记者”等特别企划活动都在“云视网”上设置了相关板块,接受网民投票。在新闻节目的直播中,《都市条形码》、《大口马牙》、《条形码·望远近》等也都加强了与互联网的合作。比如,2010年9月,都市频道联合昆明交警支队举办了“电动车立法网络视频辩论会”在“云视网”进行了网络现场直播。

目前,都市频道所有记者和主持人都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微博,记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现场的图片和简要报道以微博的形式发布,并在节目直播中选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频道的网络影响力。2010年底,《都市条形码》通过微博、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的相互推广报道昆明全新生物制药厂爆炸事件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2010年12月30日上午9点50分左右,昆明市全新生物制药厂发生爆炸,多人被困,火势迅速蔓延,危及周边学校和居民区。都市频道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直播预案,派出多路记者分赴爆炸现场和医院,同时利用《都市条形码》官方微博展开实时报道。

10点45分《都市条形码》发出了关于爆炸的第一条微博——这是整个事件中,由媒体所发出的第一条准确信息。此后,“条形码制造”各路记者陆续发回了现场救援、医院救治等最新消息。由于信息准确及时,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的微博内容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数以万计的网友通过网络转发“条形码”消息,并主动向“条形码”提供自拍的现场影像,《都市条形码》官方微博成为公众了解事件进展的最佳平台。

中午12点47分,在各部门协调下,云南电视台dvb-t微波直播车进入爆炸事故现场,都市频道随即展开了近一个半小时的突发事件直播。直播以爆炸后的搜救现场为主线,穿插消防灭火援救、医院抢救伤员等纪实段落,配以各路记者的电话连线,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清晰而全面的爆炸救援现场。在直播中,演播室第一时间播放了一段由热线观众提供的视频资料。这段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完整记录了爆炸时药厂被困人员奋力逃生的过程。云视网、优酷网通过授权使用了此次直播视频。当天,仅优酷网上的相关内容就被转载了20万次以上。

通过都市频道和网络直播,无数观众全程收看了节目;而全国多家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转载了“条形码”的报道内容。据不完全统计,仅播出当天,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21CN、云南网、云南信息港、《云南信息报》等几十家国内媒体,发出了近千条据《都市条形码》直播内容整理而成的新闻报道。

在这次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整合网络媒体和电视播出平台,全媒体记者从手机应用作为突破口,用手机快速抢占了新闻事件报道的先机,完整呈现新闻事件本身,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履行了主流媒体的宣传责任。这是一次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全媒体报道的有益尝试。通过此类尝试,一线青年业者对于全媒体传播的观念和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不过,如何将尝试性的体会转化为成熟的生产机制,而非只是偶然性的“玩票”?以及如何处理微博等新媒介形态与传统电视节目的割裂性?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着解决。

2011年8月8日,在原《条形码·晚间》基础上全新打造的《条形码·新闻连夜看》开播,这是一档70分钟的新闻直播栏目,它充分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媒体,梳理全天新闻热点,引入多方声音,深度解读新闻事件。2011年8月中旬,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和CNN专家到云南昆明做讲座时,对《条形码·新闻连夜看》将微博运用在新闻报道和评论中,表示了高度赞许,而实时引入网络视频连线表达民意或者传递新闻事实,美国专家认为与他们的探索是同步的。融合微博、SNS等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与观众深层次互动,已经使《条形码·新闻连夜看》成为夜间新闻时段独具特色的节目。

目前的云南电视网在全媒体传播实践中,与传统频道、节目的合作尚处于极为初级的阶段,彼此之间尚未产生足够量级的“化学反应”;与3G手机的合作与应用,虽已展开,能够解决快速反应的问题,但接下来怎么用得更有效率和效益,目前尚不清晰;从全局看,如何对一个频道做整体的在线包装和推广,这是一个涉及硬件、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如何在互联网等新出口、新平台上挖掘传统电视节目的潜力,如何在与新媒体的内容交换之外,探索商业利润的空间,至今仍未有明确的战略图景。

四、频道运作再造:整合管理与品牌推广

都市频道继2009年整合云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关注》节目组人员,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后,2010年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对新闻采编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进行了再造。此举目的在于:巩固规模化生产成效,提高工作效率;在确保节目产量的前提下,以新闻产品的规范化和观众的需求为导向,实现对节目质量的有效控制。2010年以来,都市频道出色地完成了台内外各项重大宣传工作,新闻节目在种类和深度方面都有了提升,这些都体现出频道管理的成效。(1)在节目生产线上,都市频道继续优化节目生产管理,以节目分类需求来提高节目质量,进一步强化“节目产品化”的概念,扭转“节目作品化”的随意和失控误区。通过节目数量、需求细化分类、考核细化、过程控制、结果评价等几个要求构建新闻生产的数量/质量控制体系,从而有效提高节目质量。(2)在频道竞争中,都市频道开发了两个非黄金时段,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与竞争力。2011年都市频道以早间新闻播出为契机撬动早间节目的开发,改变都市频道“晚间强、白天弱”的旧格局;而在晚间,在电视剧之后的22点半时段,在《一箱情愿》等现有节目基础上、在产能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节目的播出天数,延展娱乐、真人秀节目,力争使这个时段成为都市频道的收视和创收增长点。(3)作为全台的核心频道和强势频道,都市频道有意识地在运作管理中体现地面频道的龙头作用,带动其他频道扩大在本土市场的收视份额。在坚持频道责任制的基础上,都市频道按新闻、服务、真人秀等节目资源定位整合云南电视台其他地面频道节目资源,将自己打造成全台节目的重要的生产研发中心,输出频道在团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4)在广告与品牌推广方面,都市频道自2010年以来稳定的收视率为广告部门的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频道积极与广告部门合作,做好节目编排,策划活动,做好对大客户的维护。目前,都市频道已经与红云红河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翔鹏航空等大客户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整体经营创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品牌管理方面,2011年,都市频道强化了新闻行动的品牌形象,致力于提升公益活动的品牌价值,在继续做好“昆明好人”、“民星记者”、“春天的约会:大口马牙观众见面会”等现有年度活动的同时,推出与社区观众互动的“条形码热心观众”活动,巩固条形码品牌在昆明社区中的影响力。利用“好人公益金”推出新闻行动,借助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办“一粒沙”爱心超市,展开微公益的资金募集,与具有社会创新意义的公益活动嫁接,令新闻行动更具生命力和感召力。(5)在人才管理层面,都市频道目前一共有200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全台几乎所有新闻节目(每天200分钟)和大型活动的工作任务,工作强度非常大。2011年都市频道在对节目生产流程再造的基础上,针对媒介融合的发展环境,组建学习型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机制,为全台培养复合型人才。

此外,都市频道还积极介入全媒体运营,在集团管控基础上尝试公司化运作。在云视集团的管控平台下成立与都市频道对接的公司,进行内容制作和新媒体节目营销——这是都市频道实现与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市场对接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都市频道已经开始对《大口马牙》、《一箱情愿》等节目进行新兴媒体市场开发,以网络为节目平台,打通网络视频、手机电视、IPTV等新兴视频产品市场。

第二章 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个案研究

一、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概述

(一)定位

2003年4月7日开播的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是以“新闻化、直播化、平民化”为定位的栏目型频道。以社会民生新闻为龙头,生活资讯、娱乐为两翼,突出津味文化的生活性、商业性、通俗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在通俗化与平民化的背景中,突出现代社会的积极、理性、宽容、健康及人文关怀的精神文明特质。节目以新闻栏目为主,同时包括生活服务类栏目,是天津电视台自制栏目收视率最高的频道。在目前天津电视台自办栏目收视率前十名排行榜中,都市频道的节目占据了半壁江山。2008年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省级地面频道”称号,2010年获“TV地标”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电视媒体民生影响力30强”称号。

都市频道成立八年来,注重栏目建设和节目规划,全天的节目编排体现了“条状分割、带状分布”的思路。两大新闻节目带分别是18∶30—19∶30的《都市报道60分》,21∶00—22∶00的《都市热播一小时》及周播评论节目《观点强中强》。生活节目带19∶30—20∶00,由品牌栏目《美食大搜索》、《美食新气象》、《家居大变身》、《艺品藏拍》构成。栏目剧带20∶00—20∶30的系列剧《边演边看》,成为天津群众文化的重要平台。(二)重点栏目《都市报道60分》是都市频道的龙头新闻栏目。该栏目始终秉承“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的宗旨,目前收视率稳居天津电视台日播新闻栏目的第一名,成为天津电视台“信息量最大、收视率最高、社会反响最佳、经营创收最多”的品牌节目,连续多年荣获天津市电视新闻栏目类一等奖。栏目自1999年创办以来,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众口味的变化等,深化实践,不断创新,收视率一路走高,成为天津市老百姓心目中一个响当当的新闻“品牌”。2005年4月栏目改扩版,从原来的30分钟改为60分钟,成为天津市容量最大的一档电视新闻直播节目,首次播出时间为每天的18∶30-19∶30。《都市报道60分》始终追求速度、深度、锐度、温度,内容包括:天津关注、舆论监督、新闻直播、都市热线、百姓纪事等。“天津关注”立足天津,放眼天下。“舆论监督”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直播”把握资讯脉搏,新闻同频共振,365天,天天在现场。“都市热线”突出帮办特点,包括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和通讯员用DV拍摄的突发事件。“百姓纪事”讲述人间真情,时长5分钟。“天天315”、“今日我当班”、“都市工业游”、“都市爱心行”等板块创新了节目形式。该栏目深受观众喜爱,在天津地区成为美誉度、期待度排名第一位的新闻栏目,日播收视率最高,社会影响力较强,曾荣获“2006年TV榜样”,连续获得2011年天津电视台“十大品牌栏目”奖项等。《都市热播一小时》创办于2008年2月,是由原《民生头条》和《环球21点》两个栏目合并改版而成,播出时间为每晚21∶00-22∶00。栏目设置“长镜头”和“看三地”等板块,内容包括全国省级台地面强势频道热播的新闻以及世界五大洲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长镜头”板块是《都市热播一小时》栏目的强势特色板块之一,以强烈的故事性、细腻丰富的情感,展现普通人精彩的人生故事。集事件类、情感类、法治类题材于一体,全方位记录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以及平凡人生真情流露的感动瞬间。该板块自《民生头条》播出以来就已设立,现已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并深受好评。“长镜头”这一板块已经牢牢占据了整个栏目的收视制高点,成为观众必看的内容之一。《都市热播一小时》被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评为2010年“全国最具增长潜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观点强中强》是在“新闻化、直播化、平民化”的定位下,提出“观点影响生活”的节目理念,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三大类选题进行言论的探讨与话题的剖析,并配以短片、电话连线等形式,力求观点明晰、言论有理、论证有力。栏目开播两年以来,在高端受众中积累了一定的收视基础,获得2011年“全国电视栏目民生影响力60强”称号。

生活服务类自办栏目有《美食大搜索》、《美食新气象》、《家居大变身》、《艺品藏拍》等。其中《美食新气象》栏目荣膺2009年“地面频道节目20强”、“2008年度生活时尚品牌节目奖”。《家居大变身》栏目被中广协会评为“全国十佳生活栏目”,制片人蔡萍被评为2009年“全国最佳生活节目制片人”。《艺品藏拍》栏目荣膺2010年“地面频道节目20强”。栏目剧《边演边看》努力提升栏目品位,重塑“天津方言”新形象。作品《非常七天》荣获2009年度全国栏目剧评奖一等奖;作品《房主写谁名》被评为2010年全国栏目剧作品创新奖。人物纪录片栏目《都市节拍》在2010年推出了《绽放》、《心灵之约》、《弹出梦想》等具有时代感的选题,吸引了年轻、高端的观众,为频道拓展了新的受众群。在2010年度中国优秀纪录片暨首届纪实栏目评选中获“好栏目”奖。(三)受众及收入状况

索福瑞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周一至周日天津都市频道的受众构成情况为:从性别来看,女性占54%,男性占46%。从年龄来看,55-64岁、45-54岁,及65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受众集中度较高,分别为170.7%、156.9%和140%。从受众构成来看,45-54岁年龄组占30.2%,55-64岁占21.6%,35-44岁年龄组占14.1%。从受众受教育程度来看,高中教育程度的受众占37.6%,初中教育程度的受众占32.3%,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受众占17.8%。

都市频道2011年上半年收入为9385.57万,2011年全年目标创收额为2亿,目标实现收视率达到3%,市场份额达到5.6%。

二、新闻节目综述

(一)新闻节目的来源

都市频道每日节目总时长19小时(7∶00AM—2∶00AM),每日自制节目总时长10小时。其中首播时长3小时,复播时长7小时。

都市频道原创新闻节目,周一至周六每日8小时播出时间,周日8.5小时。原创新闻节目共三档,分别为《都市报道60分》、《都市热播一小时》和《观点强中强》。《都市报道60分》每日播出4小时,其中首播1次,重播3次。《都市热播一小时》每日播出4小时,首播1次,重播3次。《观点强中强》每周首播1次1小时,重播每周1次。

UGC(用户创造内容)节目占都市频道年播出新闻量的比例较低。《都市报道60分》栏目在2005年改版的时候,招募了一批DV通讯员,包括出租车司机等,充分利用DV等拍摄内容。后来建立了拍客平台,用DV、手机等拍摄的内容可以上传至该平台,形成相对固定的板块。重视全民话语权,注重百姓的表达愿望,展示百姓随时随地拍摄的作品,形成了对拍客平台内容固定展示空间的需求。目前《都市报道60分》的“都市新拍客”板块每天播出两条左右用户上传的内容,时长2-3分钟。通过与手机、网络媒体的合作,利用3G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参与性、互动性、及时性与贴近性,由媒体发布变成“全民”采集,由单向传播变成立体互通。用户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手机和直接送达三种方式将图片或视频传送至都市频道。其中,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登录“都市新拍客”网页(http://tjtv.enorth.com.cn/dspd/dsxpk/)上传内容,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手机上网浏览器(http://paike.enorth.cn)登录“都市新拍客”手机上传内容。天视网、北方网中开设的“都市新拍客”网页中对拍客内容进行了分类,包括:新闻现场、难忘一刻、精彩瞬间、奇闻逸事、我与都市、包罗万象等。在北方论坛中还开设了“都市新拍客”专区。“都市新拍客”的最大特点是弥补了传统媒体获得第一现场信息的不足,通过“全民记者”的即时记录,打造“生鲜新闻”。其播发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突发事件,包括紧急救援、汽车自燃等;二是公众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如高空抛垃圾、游园不文明、乘车毁公物、危险驾驶等;三是奇闻趣事,如海市蜃楼的难得天象、用奶瓶吃奶的金鱼、偷鸽子的黄鼠狼等都是传统媒体难以捕捉到的鲜活视频。

2006年10月,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各兄弟台共同建立了民生新闻协作体平台。都市频道2007年1月开播的《民生头条》的节目素材就来自于协作体平台。栏目以“汇聚民生百态,聚焦天下精彩”为栏目理念,主要集纳26家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栏目上传的民生大事、突发事件和趣闻趣事,以独特的新闻视角、个性化的评点,形成栏目的特有风格。2007年1月到3月单日最高收视为AGB尼尔森的4.3%。从2007年4月9日开始,《民生头条》扩版为日播节目,增设了“长镜头”板块,每天为观众讲述一个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新闻故事。2008年2月,《民生头条》与《环球21点》两个栏目合并改版,推出了新栏目《都市热播一小时》。该栏目继续依托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28家兄弟台,报道全国省级台地面强势频道热播的新闻,并增加国际新闻的报道。其中“长镜头”板块的故事都取材于协作体平台,在全国范围搜集真情故事。在保证故事精彩的前提下,编辑还将进行二度创作,通过特技、音效的使用以及镜头的重新剪接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导语以及编后的加工创作,以精辟的评论升华故事主题。(二)重点新闻栏目收视现状

1.《都市报道60分》收视情况

从收视率来看,《都市报道60分》栏目2008年平均收视率为5.64%,2009年平均收视率为6.98%,2010年平均收视率为7.04%,2011年截至8月14日平均收视率为6.62%。可以看到收视率呈曲线变动,从总体来看,2010年的收视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7月经过对节目编排的调整,一个月内,《都市报道60分》平均收视达到7.23%,高于2010年同期水平。图2-1 《都市报道60分》栏目2008年至今收视率变化情况

从市场份额来看,则呈现逐年增加态势。2008年《都市报道60分》栏目市场份额为17.71%,2009年为22.25%,2010年为22.28%,2011年截至8月14日已达到20.24%。可以看到,2009年栏目的市场份额较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2010年两年栏目市场份额都稳定在22%以上,而基于2011年现有的情况,可以预测全年市场份额也将超过22%。应该说,该栏目的市场份额不仅稳定在20%以上,并且呈现了递增态势,这也印证了《都市报道60分》龙头新闻栏目的地位。

从受众的构成情况来看,索福瑞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20日间的调查显示:高学历受众是《都市报道60分》栏目的受众主体,其中高中及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受众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接近50%。从年龄结构来看,55-64岁、45-54岁两个年龄组占据了近57%的市场份额。其中,55-64岁年龄组占据30.66%的市场份额,收视率为14.37%;45-54岁年龄组占26.03%的市场份额,收视率为10.3%。从收入结构来看,高收入家庭是该栏目的受众主体,其中,家庭月平均收入5601-5900元的占市场份额的44.49%。

2.《都市热播一小时》收视情况

2008年《都市热播一小时》平均收视率1.5%,2009年上半年《都市热播一小时》平均收视率为1.87%,2009年7月份以来,栏目平均收视率达到2.41%,较上半年增幅达到60%。35岁至44岁,高中以上学历的观众成为主力收视人群。2010年平均收视率为2.16%,平均市场份额为5.03%。2011年上半年平均收视率为1.67%,市场份额为3.58%。

索福瑞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20日间的调查显示,《都市热播一小时》栏目当前的受众构成情况为:从性别来看,女性占61.1%,男性占38.9%。从收视率来看,55-64岁年龄组最高为2.22%,65岁以上年龄组为1.4%,35-44岁年龄组为1.22%。从受众集中度来看,55-65岁年龄组集中程度最高,达到210%,其次是65岁以上年龄组为132%。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高中教育程度的受众占51.4%。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天津都市频道的新闻生产创新

(一)理念创新

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天津都市频道一方面大力提升电视“直播化”进程;另一方面增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接地气”,提升传统电视的互动性。

2010年1月,为应对降雪,都市频道采用“新闻+访谈+超长直播”的组合报道方式,在1月3日《都市报道60分》中六次嵌入直播清理融雪情况,《都市热播一小时》第一时间播发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通知,《观点强中强》推出访谈“应对暴雪”,并于4日、5日推出了三场总计六个小时的“雪后总动员”直播特别报道。三场直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1.06%,是平日常态播出内容0.34%的收视率的3倍,最高收视值达到2.25%。在2011年3月日本地震报道中,《观点强中强》首次实现直播,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联系嘉宾,策划访谈内容。3月12日,栏目组加录了一期特别节目《关注日本大地震》,在当晚播出。3月13日上午,栏目突破常规,以直播形式就日本震后核泄露问题为观众作出了权威解读,直播访谈长达70分钟。此次直播是频道“天天在现场”直播思路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实现新闻直播提速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推进“直播化”进程,打造“直播都市”品牌,都市频道通过嵌入式直播和分时段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直播力度。其直播理念是:“新闻直播车,天天在现场”。在新闻节目中,在每天18∶30—19∶30之间至少进行一次嵌入式直播连线。对于观众关注度高的新闻,在当天的新闻中进行多点位的嵌入直播,用嵌入式直播提升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影响力和收视效果。同时以“直播都市”为载体,平均一个月进行两场开时段直播,一般情况下每次直播时长为60-120分钟。对于重要新闻,及时进行直播,直播的时段和时长依据其内容确定。

在促进媒介融合方面,都市频道希望通过更多地利用新媒体来实现“接地气”。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介的引入,增强电视内容的互动性,增强用户与栏目主持人、编辑等的互动,聚拢人气,发挥对节目的牵引作用。频道的一些栏目已经开设官方微博,一方面选取栏目精彩内容到微博上进行推介,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微博来聚集人气,如真情故事等在整个策划、制作环节都要求在微博有所体现,以更好地吸引年轻受众群体。主持人也开设了微博,在直播过程中通过与观众的微博互动,可以成为拉动收视率的一个手段。(二)表现形式创新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为网民、手机用户自制内容开辟电视播出板块。《都市报道60分》利用“都市新拍客”板块开展有益尝试。“都市新拍客”从2009年8月推出以来,已收到各类视频、图片12700多段(张),采用播发1400多条。

二是在大型电视直播活动中引入网络媒体。在2010年4月“都市新风清明共祭”直播特别活动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体现得较为突出。该活动从2005年启动,已经连续举办六年。2010年4月5日上午8∶20—9∶50,活动首次通过北方网、搜狐网进行了网络与电视的同步直播。同时通过网络祭奠专区、主持人微博、短信平台、社区BBS、网络调查问卷等手段与观众、网友实现互动。

三是在栏目中引入网络公众评议员,开展网络互动新闻评论。进入2011年以来,面对同时段各卫视娱乐综艺节目的激烈竞争,新闻评论节目的整体收视呈下滑趋势。《观点强中强》面临收视与份额的严峻挑战。为“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社情民意,架设沟通桥梁”,都市频道在7月将《民生问与答》节目常态化。每周六下午3∶30开始,直播一个小时。都市频道希望借这个节目搭建与观众“零距离”沟通的全新平台,尝试以决策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亲自为观众答疑解惑的方式,推进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每期节目中,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走进直播间,主持人李强现场接听观众热线,并通过微博等方式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栏目组力求把每期节目做实,切实为观众答疑解惑。节目强化服务性,强调受众话语权,并依托强大的评论员队伍,打造舆论监督的新阵地;邀请权威,解读发布最新政策信息。针对观众反映的问题,还将加大对问题落实情况的跟踪报道力度,在《都市报道60分》及时予以跟进,实现节目之间的互动以及问题进展情况的联动。(三)技术创新及组织结构调整

1.技术创新

都市频道与联通在3G方面开展了合作。目前,都市频道已经配置两个3G包,在天津市内六区可实现3G直播。2011年清明节、山西寒食节、台湾妈祖诞辰等活动的直播都有3G直播。未来在突发事件等方面,3G的应用会更加广泛。通过“直播车+3G包”的组合,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都市频道“直播化”的工作需要。利用3G直播设备,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新闻现场,适用于突发新闻事件的随时嵌入式直播。另外,它还可以作为微波、卫星直播手段的有效补充。例如在2011年开展的雪后早高峰的直播中,可以用3G设备来有效增加直播的点位或路段,可以在直播过程中给观众提供更多、更丰富、更及时的信息。

2.组织架构调整

为了更好地适应“直播化”,都市频道2011年上半年对前期记者群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时事新闻组、新闻专题组、记者三组、记者四组,调整为现在的时事新闻组、直播报道组、新闻专题组、热线新闻组、舆论监督组。

四、天津都市频道与各种播出平台的合作

(一)大型活动中与多种平台的合作

都市频道于2009年、2010年举办了两届“真情——都市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该活动是以《都市报道60分》栏目一年来报道过的新闻人物、热点人物、感动人物和圆梦人物为基础,从中评选出“真情都市年度人物”。该活动主要展现天津人古道热肠、乐善好施、正义勇敢、坚守责任、积极向上的品格和精神。在活动的票选阶段,都市频道运用多种方式推广真情人物评选活动。包括运用都市新闻热线——2011年将23602222打造成真情热线,开通真情博客,培养真情帮助记者等,挖掘人物线索,积累评选资源。在活动前期邀请知名人士以及历届获奖的真情人物来推介候选人,由学者专家组成评审组,将观众热线、网络、手机的投票结果,结合专家评审后选出十名真情人物。同时,通过路牌、社区LED、举办社区现场投票等,吸引观众投票。(二)与网络媒体的合作

都市频道在天视网、北方网设有专区。《都市报道60分》在北方网、天视网开设视频新闻频道,可进行点播。在北方论坛中,天津电视台下设都市频道分论坛,都市频道分论坛下设《都市报道60分》、《都市新拍客》、《边演边看》、《美食大搜索/美食新气象》、《家居大变身》、《艺品藏拍》等六个分论坛。

与新浪网合作。虽然省级卫视频道与网络媒体开展了较多的合作,但地面频道与商业网站的合作并不多。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在新浪开通了微博,都市频道的新闻栏目和生活类栏目、主持人、记者等都已在新浪开通微博。

五、天津都市频道新闻节目的跨地域合作

(一)全国省级台都市新闻协作体平台

2006年10月,都市频道与28家兄弟台联合成立了全国省级台都市新闻协作体,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都市热播一小时》加强与兄弟台的节目交流,努力拓展节目资源,聚拢了各地强档新闻栏目中丰富的新闻内容,着力进行导语、编后的创新,大力推进新闻主播“风格化播报”的实践,形成了每天60分钟的高价值的收视带。2008年,都市频道联合协作体的18家成员台会聚北京,推出《奥运手拉手》特别节目,获得成功。2009年7月22日,都市频道联合全国省级台都市新闻协作体六家成员台,成功进行了时长60分钟的日全食接力直播。在此过程中,同时接入七路卫星直播信号,并实现了新闻现场卫星车、台播出中心、都市频道演播室的三级导播切换。由于时间和地域跨度的特殊性,直播过程同时接入的七路卫星信号包括上海、湖北、安徽、四川、重庆、山西等兄弟台的六路信号和本市一路卫星直播信号,由此使特别报道成功地记录了七个城市和地区日全食的观测情况。与此同时,直播过程中还接入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网站的网络直播信号,以及日全食经过区域天文爱好者的电话连线。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都市频道聚合各兄弟台共同推出“改革大潮”、“伟大足迹”、“财富故事”三大系列报道,选取典型的城市区域、典型的人物故事,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2011年3月日本地震报道中,《都市热播一小时》通过全国都市新闻协作体,联系到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福建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广东南方电视台的记者,以新闻传送及电话连线的方式,介绍灾情最新情况,充分利用新华社、美联社、亚视、东森的资源,丰富了直播内容。

在技术方面,都市频道具体负责全国都市新闻协作体平台的服务器维护管理、数据管理,与北方网合作管理实现网络的正常维护。目前对各成员台的基本要求是每天上传内容至少3条,就可以无限量地从平台下载内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新闻协作体平台也在不断地开展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提高平台功能。未来还将推进各成员台在新闻专题、手机新闻方面的合作交流,以期实现更大突破。(二)新闻故事平台

2010年,都市频道提出搭建“新闻故事平台”的构想并在积极筹备之中。由于新闻协作体平台运行效果较好,呈现出良好的前景,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新的以故事类题材为内容的交流平台。从平台的内容来源来看,江西电视台、杭州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兄弟台本身就有新闻故事类的栏目,节目资源较为丰富,从平台的吸引力来看,已有13-16家单位表示愿意上传相关内容供全国共享。因此,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正积极推进此平台的建设。同时,都市频道还拟开播20分钟的《新闻故事》栏目。

六、天津都市频道新闻节目制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全国强势民生新闻类栏目收视率普遍下滑

从目前来看,全国整个民生新闻类栏目的收视率都面临下滑的趋势。面对整体下滑的趋势,如何突破困境,是整个民生新闻类栏目都要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从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自身来说,《都市报道60分》栏目原来与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播出时间重叠,现在又遭到多种娱乐节目的冲击,2011年上半年与2010年同期相比,收视率下降了7.09%。《都市热播一小时》2011年上半年平均收视率也比2010年同期降低22.69%,市场份额减少28.83%。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收视地位,仍然在探索之中。

天津都市频道在新闻的深度、锐度、速度和温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新闻的深度:以往的新闻采编、选题策划,作为地方媒体特别是地面频道,往往以本地新闻为主,但随着受众新闻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年的收视习惯,让观众对表现形式娱乐化、选题内容同质化的民生新闻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因此我们提出新闻的深度理念——提升新闻品质,变报道天津人、天津事为报道天津人和天津人关注的事;打开新闻视角,集纳海量信息,适应观众不断增长的资讯需求;靠硬邦邦的好新闻,强化媒体的公信力,提升报道档次,巩固收视群体。(2)新闻的锐度:舆论监督是《都市报道60分》的特色之一,包括深度揭秘、消费维权等。在民生备受关注的今天,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行为、霸王条款、制假贩假、安全隐患等都是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媒体需要观点,观点须有锐度,监督记者被形象地喻为新闻节目中的“铁甲尖兵”,与工商质监、食药监督、卫生检疫、公安环保等部门紧密协作,结合记者密拍暗访的第一手资料,使整个报道有始有终,一追到底,通过具体案例,表达媒体观点。(3)新闻的速度: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随着观众对新闻要求的不断提高,新闻发生后再了解新闻的内容难以满足观众获取信息的要求。观众希望和记者共同关注新闻的发生,共同经历新闻事件的进展,甚至共同预测新闻事件的未来结果,因而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直播是满足观众要求的最佳手段,最能体现新闻的速度。都市频道利用卫星、微博、3G、光缆等多种手段,每天安排专门的直播小组在新闻高发时段待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新闻现场,省却中间的新闻制作流程,将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进展以最快速度呈现给电视观众。(4)新闻的温度:十年前,民生新闻出现之初,很大程度上为广大市民的诉求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渠道,许多报料、投诉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放在社会范畴内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则是一件大事。如果继续简单地就事报事,民生新闻难免“浅、散、乱”,但这类信息事关媒体的态度和新闻的温度,不能简单地回避、绝缘类似的信息,而是要转变报道的角度和方式,不仅不减弱而且要加大对类似事件的关注力度,变关注一家人为关注一群人,关注一件事为关注一类事,合并同类项,提升报道力度,并且加强督办力度,变零星的信息为公众关切。(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问题

利用3G直播设备和网络进行新闻直播,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所采用。3G直播不同于微波或卫星直播,这种方式更便捷、灵活、高效,其前端设备便于携带,只需一名摄像师就可以进行直播操作。3G直播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新闻现场,适用于突发新闻事件的随时嵌入式直播,还可以作为微波、卫星直播手段的有效补充。

第三章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个案研究

近年来,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在新闻节目生产上屡有创新,《拉呱》、《新聊斋》、《一天零一夜》等嫁接式创新节目层出不穷,break新闻、5D拼图等新闻编排创新不断,“天骥”全网直播系统、“新闻云系统”等新闻制作和播出体系再造的创举不断。

一、齐鲁频道概述

被誉为中国电视“四小龙”之一和地面频道的代表的齐鲁频道是1995年1月1日开播的综合性频道,目前已覆盖山东省17个地市以及省外周边城市,全天播出24小时,拥有一亿多观众。主要播出新闻、娱乐、影视剧三大板块内容,一直致力于关注民生和社会,重视各种新闻事件的同步直播,倡导观众全面参与和互动。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齐鲁频道力图建设成为全国最具互动特色的大众综合频道,实现从回归区域到跨越区域,从草根到精英的转变。

近年来,齐鲁频道的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保持了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2009年,齐鲁频道的广告收入超过4亿,在全国300多个省级地面频道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仍能保持年25%的高位增长。从2005年开始,齐鲁频道的全年平均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居于山东省网第一,在省会济南和其他8个地级市都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齐鲁频道也是中国省台获奖最多的,目前仍然保持着国家级政府奖数量省级二套全国第一的位置。2009年齐鲁频道选送的电视访谈类节目《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电视访谈类第一名,电视新闻评论《井口:吃人的虎口!》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二、齐鲁频道新闻节目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新闻节目

目前,齐鲁频道新闻节目由日播性常态新闻节目和非常设性打断式直播新闻(break新闻)两大类构成,前者包括《新聊斋》、《拉呱》、《每日新闻》、《一天零一夜》、《开讲天下》和《星夜拍案》六档节目,后者就《独家!》这一档节目。

目前,齐鲁频道的新闻节目已形成了具有集群优势的日播节目板块。首先是涵盖“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傍晚时间段节目带,总时长达110分钟:《新聊斋》17∶00首播,主要依托协作体新闻网的有关内容,选取山东省外的奇闻趣事编排而成,其特色在于“走出山东说遍天下事”,是主打新闻节目《拉呱》的延伸和补充;《拉呱》17∶20首播,是全国第一档曲艺类新闻,也是全国“家事”新闻的首创者;《每日新闻》18∶00首播,以“青春形象、新锐思想、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为特色,每天汇集省内、国内、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新闻信息。

其次是从21∶30开始,总时长达123分钟的夜间节目板块,包括深度新闻节目《一天零一夜》、新闻辩论节目《开讲天下》和新闻专题节目《星夜拍案》。《一天零一夜》21∶30首播,时长43分钟,与《每日新闻》相比较,更注重新闻的解读,就是以组合报道的形式着重聚焦社会热点,注重挖掘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背景,拓展其内涵以及预测其发展走势,强化新闻的纵深感和外延性,同时报道晚间发生的最新新闻。《开讲天下》22∶13首播,时长50分钟,是国内首档电视辩论节目,也是国内首个电视Call in节目和最具互动特色的电视节目。节目广泛深入探讨社会与民主、政策与决策、焦点与热点等话题,目前拥有300条线路,每分钟可接入3000个电话,节目最高的观众投票量可达18万,观众可以在直播中随时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实现对节目的实时参与。《星夜拍案》23∶03首播,时长30分钟,是齐鲁台与中国检察院影视中心合办的全国首档以反腐案件为主题的故事类栏目,选取全国各地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进行分析报道。

与上述常态节目相交织的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全天候打断式直播的节目《独家!》。当省内发生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栏目组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SNG或者3G技术进行现场直播;对于省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采取提前赶到现场或依托SNG协作体成员台的信号进行直播。通过常态化直播,培养观众“每遇大事,先看齐鲁”的收看习惯。表3-1 齐鲁频道晚间新闻节目播出一览表(二)内容结构和收视情况

齐鲁频道对原创节目非常重视,视原创新闻为频道根基和拉动收视率的支柱。目前,原创新闻约占所有新闻量的60%,其中《每日新闻》约占40%,《拉呱》约占90%,《一天零一夜》约占60%;来自协作体新闻约占20%,集中在《新聊斋》,《每日新闻》和《一天零一夜》偶有选取;UGC内容约占2%-5%,主要由社会拍客提供部分新闻视频素材;其他来自于网络,约占15%-20%。目前来看,这类资源收视表现不够稳定,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见图3-1)。图3-1 齐鲁频道新闻节目内容来源结构图

从收视效果上看,上述两大节目板块均收到了不错的市场效益和传播效果。《新聊斋》的推出不仅将一向被视为垃圾时段的17点转变为另一黄金时间,平均收视份额高达20%-25%,而且更加有效地拉动了《拉呱》的收视率,增强了傍晚板块的整体效应;《一天零一夜》开播一个月后栏目单期最高收视率就高达9.45%,市场份额达26.12%,收视率稳居山东省网所有频道新闻类节目榜首;《开讲天下》和《星夜拍案》开播以来,有效地图3-2 济南市主要频道节目收视排序拉长了晚间黄金收视带,将收视高峰延伸到深夜23∶30之后,开播一个多月后,两档节目收视份额都达到了15%以上,并锁定了一批高端观众。这从索福瑞2011年1月份的有关统计数据可见一斑,排在济南市收视前十名的节目中齐鲁频道占了6个,其中前五位的有4个,《每日新闻》和《拉呱》新闻节目居前列。图3-2 济南市主要频道节目收视排序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生产创新

(一)理念创新

1.锐意创新

2.本着“新闻立台”的基本理念,在新技术、新业务蓬勃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齐鲁频道这些年来始终在求变求新,领航全国地面频道。2003年6月,齐鲁频道在全国首创时事辩论式谈话节目《齐鲁开讲》,运用Call in技术与观众直接互动;2005年开播了全国首档曲艺式新闻栏目《拉呱》;2008年10月开播了跟国际接轨的打断式新闻直播节目《独家!》;2009年开播了一档新闻杂志类栏目《一天零一夜》;2010年推出了“5D拼图”直播系统,实现了立体化交互传播;2010年研发了“天骥”全网直播系统,尝试运用3G网络进行视频直播,并首次以技术参展商的身份参加了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2011年研发和推出了“新闻云系统”,参展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2.双核驱动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电信、互联网和传媒之间的界限,电视台的运营模式也要为之一变,特别是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内容开发成本和风险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广告运营都极易到达“天花板”,由此,拓展运营范围和赢利渠道,改变命悬一线格局,成为业界的共识。齐鲁频道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双核驱动”这一理念上,即依靠内容创新和技术研发两个核心,推动频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观众和用户服务。在内容生产上,坚持电视“三民主义”(即反映民意、与民同乐、民众参与)和“或者唯一,或者第一”的理念,在新闻节目形态和编排上有不少创新,已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齐鲁频道在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有所突破,比如5D拼图、天骥全网直播系统等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实现由过去单一的内容创新向内容产品和技术产品双重创新转变,由此带动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这无疑是将新媒体技术与电视有效结合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创举。

3.互动竞合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新闻生产前端日渐多元化,生产流程日趋复合化,产销终端日益一体化。互动和竞合是当今传媒制胜的必要理念之一。互动主要是指频道与观众、用户、公民以及社会公共部门之间在内容生产上的交流与合作。观众提供信息源和参与节目制作早已司空见惯,公民记者、产销合一者(prosumer)已成为新闻生产必不可少的力量,新闻产品,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已经不再是新闻机构独家发布的相对静态的产品,而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制作的动态过程。近年来,齐鲁频道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互动性的大众综合频道”的战略目标,无疑很好地切合了这一理念。无论是Call in的应用、5D拼图的创举,还是新闻云系统的建构,齐鲁频道一直在践行着“全方位互动”的理念。竞合是指包括电视频道在内的信息传播机构之间的生存关系。传媒机构拥有内容优势,而互联网、通信机构则拥有技术和网络优势,传媒行业内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就地面频道而言,各地的频道也各有千秋,由此,竞合则双赢成为当今传媒领域的重要生存法则。齐鲁频道充分利用SNG联合体、民生新闻联合体等资源创新节目内容,与新浪、网易、搜狐、凤凰、优酷等新媒体以及移动、电信、联通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创新性新闻生产模式,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二)新闻节目形态和表达手法创新

理念创新最终需要落实到和体现在节目生产之中,齐鲁频道运用嫁接之法创新节目形态,凭借5D拼图创新传播方式,进而依托新技术创新新闻节目制播系统。

1.嫁接

嫁接实质上就是通过组合和整合不同领域的元素来创新节目形态,齐鲁频道近年来最成功的节目形态几乎都是运用这种创新方式的结果。《拉呱》是整合曲艺和新闻两种不同的电视节目门类的表达元素和手法而产生的,将曲艺元素和形式融入新闻节目中,从而有效运用新闻界和曲艺界的资源,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具体来说,《拉呱》的导语是由艺名为“小么哥”的曲艺演员采用相声的方式用山东话即兴制作,在叙事过程中借鉴了相声中的捧哏艺术,引入“搭词人”,同时充分运用山东快书、评书等多种曲艺形式,增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而在主持人点评环节同样借用曲艺的评论手法。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新闻节目板着面孔说教的模式,创造出一种寓教于乐、轻松幽默的新闻节目形态。《新聊斋》是将中国传统短篇小说名著与现代新闻的元素和表达手段整合运用而成。首先,该节目名称是化用《聊斋志异》小说名而来的,同时演播室背景和形态也是参考淄川蒲松龄故居内蒲松龄说书地的样貌设计而成的。其次,该节目依托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的新闻,参照《聊斋志异》记录奇闻逸事的艺术样态,用故事化的方式来讲述全国各地新近发生的奇闻趣事,这样就融新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后,节目定位也参照郭沫若为《聊斋志异》的题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改写为“看人看事拍案惊奇,谈天谈地妙趣横生”。《一天零一夜》是将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艺术风格与新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故事化新闻的独特风格。一是主持人的艺名“芝麻”借用《一千零一夜》中“芝麻开门”故事而来,并强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和本土化。二是主持过程中也借鉴了《一千零一夜》故事和魔幻风格,比如主持人经常采用一些小魔术来增强悬疑感。

2.5D拼图

5D拼图是一种新闻场景制作形式的创新和频道包装的技术升级,是运用在线图文包装系统的三维实时渲染功能,在电视屏幕上将文字、视频、动画等元素,拼接出一个类似于拼图“游戏”的综合信息层,以期融合高质量三维图文与视频于一体。进一步讲,5D拼图实际上重新拼接电视屏幕,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及飞滚字幕等形式实时发布各种信息,从而在过去单一屏幕空间上又开发出一个多维互动的“第二信息层”。同时,跨界组合运用电视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构全天候信息发布和即时互动平台。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5D拼图突破了传统电视单向和线性传播方式,形成一种多元、立体、动态和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平台,同时,在电视屏幕上实现了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符号的整合运用,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优化了视听效果。此外,5D拼图也拓展了与观众的互动空间。比如,在齐鲁频道策划的“六一宝宝秀”活动中,观众将自家宝宝的照片和资料通过彩信发送至本频道的彩信平台,再经由5D拼图实时渲染,直接在小视窗中轮换播出。

从广告营销上看,5D拼图不仅拓展了广告空间,而且增加了新的广告价值,比如高考期间各地的天气预报、温馨提示、分数线发布等,可以利用广告时段在屏幕右下方的小视窗播出,从而创造非黄金时段的广告价值和提升频道广告价值。

当然,5D拼图也会潜在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果对“第二信息层”处理不当,则会成为干扰画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传播效果。为此,齐鲁频道5D拼图工作室在不断地优化拼接方案。(三)新闻制播系统创新

媒介融合不仅影响了新闻节目形态和制作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促使新闻制播系统的再造。齐鲁频道近两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推出了天骥全网直播系统和新闻云系统。

1.天骥全网直播系统

2010年,齐鲁频道与果壳视界公司联合开发利用3G网络的直播系统,该系统通过TD、WCDMA、EVDO 3G网络,实时回传新闻直播画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3G、固网、WiFi等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选择。目前,齐鲁频道已经在新闻的现场直播中应用了这套系统,并将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推出第二代天骥全网直播方案。

齐鲁频道将通过这套直播系统的研发、使用、推广和销售,实现向内容产品、技术产品双运营转变。不过,目前3G技术还不成熟,时常会出现信号质量不佳、传送过程容易中断的问题,有待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新闻云系统

2011年,齐鲁频道提出打造新闻云系统的举措,即通过有效规划和整合新闻资源,打破过去相对分割的单元,实现互联互通,依据网络“云计算”模式和新闻制作规律,进而创造出一套独有的制播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齐鲁新闻云系统,以期实现从单纯使用技术向技术设备系统的输出端转变。进一步讲,新闻云系统就是将新闻的采集前端、制作终端、播出平台有机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新闻直播系统,来实现不同平台的资源共享。

可见,新闻云系统将有效整合新闻制播的硬件资源(新闻制作机房、卫星、卫星转播车、光缆转播车、3G直播终端、移动非编、手机终端)和软件资源(记者采录、网络数据、新闻外场、各地回传、手机视频),改变过去单一的制作终端模式,向着多元制作终端转变,实现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终端协同制播新闻。这必将彻底摆脱时空限制,更加贴近新闻现场。

目前,在齐鲁频道新闻云系统中,可以统一调配使用的信息资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本频道自采的新闻;二是观众传来的资讯,比如,观众发彩信、短信参与话题讨论和节目制作等;三是来自公共领域的服务信息,比如新华社的新闻资讯、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农业厅的菜价和交通部门的路况信息等。

齐鲁频道已经开始运用这一系统,比如在齐鲁频道2011年除夕直播的“春运节目”中,在新闻云系统的统筹下,新闻播出后,与其相关的新闻素材也同步出现在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同时,这些新闻素材也可以供其他节目选取。

四、跨区域、跨行业合作与共赢

跨区域和跨行业合作是当今地面频道的主要发展战略,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推展市场空间和提高品牌的传播效果。(一)跨区域合作

齐鲁频道主要通过各种区域性联合体进行跨区域新闻资源共享和整合,进而实现由回归区域向跨越区域转变的战略目标。目前在新闻生产方面的区域性合作主要集中为三个全国性地面频道新闻协作体,即由齐鲁频道牵头的全国SNG协作体、由天津台牵头的全国都市民生新闻协作体和由上海台牵头的中国公共新闻网。

除了日播新闻中插播SNG协作体发来的其他地区的新闻外,齐鲁频道还依托这个协作体联合直播一些跨区域大事件。比如,2009年齐鲁频道联合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湖南经视、上海东方、浙江民生休闲五家频道直播了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全过程。此外,还经常联合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大型直播活动,比如2009年农历二月二,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所在的五家地面频道以“五岳祈福”为题联合直播了三小时。当时五家频道的主持人在泰山共同主持,评说二月二,祈求中华民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全国旅游界、民俗界和宗教界对这一联合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也很好地实现了省级地面频道的有效联合,成为地面频道合作的成功范例。

此外,齐鲁频道在《新聊斋》中有效地运用民生新闻协作体的新闻资源,《每日新闻》和《一天零一夜》大量的新闻资源则依托于中国公共新闻网。(二)跨行业合作

齐鲁频道还与新浪、网易、搜狐、优酷等新媒体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开发节目内容、举办公益活动和网络视频版权交易等,比如,与新浪共同开发《明星TE区》,与搜狐共同关注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半脑男孩”等。《孙子兵法·虚实篇》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置身于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地面频道,面临着央视、省级卫视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媒介等的挤压与冲击,唯有扎根于本土,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笑傲于纷繁而复杂的信息传播领域。

第四章 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个案研究

一、江苏城市频道概述

江苏城市频道是一个由江苏电视台第二套节目转变而成的频道,创办之初在全国率先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使这个频道晚间五小时的收视排名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南京市场第一的位置,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第一地面频道”。(一)定位

2011年江苏城市频道发展定位的关键词为民生、法制、健康,而前两个关键词可谓是城市频道新闻节目的主要定位。民生定位的积极实践个案首推《零距离》,而法制定位的积极实践个案当推《法治集结号》。当下城市频道的几档新闻节目秉持着公益服务的理念,以往在新闻节目播出过程中屏幕下方滚动字幕的主要内容是动态新闻,现在则更强调求职、地铁失物招领等服务性实用信息的传播。(二)受众

索福瑞江苏市场三时段目标观众总收视率对比数据显示:从性别来看,2010年度晚间与全天时段男性观众的收视较2009年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2.75%和0.85%;从年龄来看,晚间55岁以下观众的收视增幅最大,达8.48%;从学历来看,晚间初中以及小学以下学历的观众收视有所增长,分别为5.85%和5.69%;从地域来看,晚间乡域的观众收视有所增长,增幅为5.24%。

三时段2010年市场目标观众构成比例调查数据则显示:从性别来看,男性观众白天时段的收视比例略增了0.82%;从年龄来看,45岁以上观众依然是各时段的收视主体;从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依然是主力;从区域来看,乡域观众依然是收视构成主体,占到了六成以上的比例,但城域观众比例也略有增长。目前乡域、中老年和低学历依然是省网目标观众的主要特征。

目前,城市频道节目与受众实现互动的平台有电话调查平台、微博互动平台以及网络讨论版平台。频道更多地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推广形式,考虑到上述平台的网友并不足以影响节目的收视表现,因此频道还举办了“社区行”之类的活动,以求更为有效地走近节目的目标观众群体。

城市频道没有专门的受众管理机制,相关的受众信息基本依靠央视—索福瑞所提供的调研数据。受众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广告和活动两个层面。由于城市频道节目所锻造的公信力,屏幕线下资源衍生产业回报达4000万,如频道2011年的《万家灯火》栏目光碟销售近1000万。(三)收入结构

城市频道节目目前的广告销售情况为:2009年频道广告创收2.5亿,衍生产业创收3000万;2010年频道广告创收2.9亿,衍生产业创收3300万;2011年衍生产业创收4000万,广告创收3.4亿,其中白天时段广告创收2000万,其余3.2亿创收来自于晚间的五小时时段,其间新闻和电视剧各自贡献一半,晚间五小时时段新闻节目创收约1.5亿。在衍生产业的0.4亿元收入中,主要为节目版权收入及地面活动冠名权、加盟的收入。(四)影响力

江苏城市频道于2010年全面完成收视目标,以收视率5.61%、份额12.09%卫冕南京市场“第一频道”,分别领先市场第二名1.03%和2.2%。《零距离》则以收视率6.53%、份额14.13%卫冕市网“第一新闻栏目”。2011年4月,江苏城市频道以5.68%的收视率和12.58%的市场份额排名市场第一。2011年5月,城市频道以5.93%的收视率和13.24%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市场,月份额净值增幅为5.2%。

从索福瑞江苏省五城市(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收视数据情况来看,较之2009年,2010年江苏城市频道在省内重点城市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在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区率先实现了全面突破,晚间五小时收视份额增长明显,其中苏州地区增幅高达116%,无锡和常州地区收视份额也分别增长了76%和70%。

二、江苏城市频道新闻节目综述

(一)新闻节目的来源

江苏城市频道节目总时长为20小时,其中节目首播量为4小时50分钟,复播量为4小时。频道原创的新闻节目主打晚间时段板块,共有四档,总时长为2小时10分钟,具体包括:《点击》(17∶30-18∶00)、《法治集结号》(18∶00-18∶30)、《石头会说话》(18∶30-18∶40)、《零距离》(18∶40-19∶40)(注:为了适应江苏省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推进,以及城市频道在全省数字网的覆盖情况不断改善的现实情境,2009年5月1日起,江苏城市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升级为《零距离》),“升级”的主要目标是扩大题材范围、加大评论比重、增强与新媒体的互动。

此外,频道还播出另两档非自制的新闻节目,分别是时长1小时的早间新闻服务资讯类栏目《早安江苏》(7∶00-8∶00),以及时长40分钟的通过主持人、嘉宾、记者或多媒体观点引入等环节,对新闻事件或话题展开群体评述的夜间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夜宴》(22∶30-23∶10),城市频道为上述两档由总台新闻中心制作的节目提供了播出平台。

目前,来自协作体或其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占城市频道年播出新闻量的比例较低,主要集中在《点击》栏目,该栏目通过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和全国SNG新闻协作体两大平台,挑选出部分有价值的民生新闻予以播出。城市频道采用协作体或其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比例较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频道自身新闻节目自制量大,播出窗口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本地观众地缘性收视需求的考量。

UGC节目占城市频道年播出新闻量的比例较低,《零距离》从开播起就培养普通市民作为马路新闻的眼线。目前,在南京市区和郊区,基本每4-6平方公里就有一名向频道提供新闻线索的市民通讯员。城市频道的“SNG卫星连线组”在播报新闻时也往往靠通讯员作为报道的前端。城市频道每天播出的新闻中,来自通讯员的报道约有3-4条,平均单条新闻时长为1分30秒。(二)新闻节目的收视现状

2010年江苏省网市场人均每天收视分钟数的分布情况调查显示:新闻节目的增长态势较之2009年最为明显,晚间时段增幅高达33%,全天时段增幅为22%。根据索福瑞南京市网调查数据,2010年全天(6∶00-24∶00)、白天(6∶00-18∶00)及晚间(18∶00-23∶00)三时段的人均收视分钟数均有下降,其中市场人均每天总收视分钟数从2009年的214分钟降至2010年的207分钟;白天时段从2009年的60分钟降至2010年的58分钟;晚间五小时则从2009年的145分钟降至2010年的140分钟。

尽管从节目类型来看,新闻节目仍是观众关注最多的节目之一,但新闻节目的市场人均每天总收视分钟数从2009年的34分钟降至2010年的32分钟,降幅为6%;白天时段人均每天总收视分钟数维持不变,为7分钟;晚间五小时则从2009年的27分钟降至2010年的25分钟,降幅为7%。

江苏城市频道《法治集结号》开播于2010年6月8日,其主要内容包括法治类短新闻和法治专题。资讯与短新闻方面主要包括聚焦政法机关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安全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解读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关注针对本省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对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需要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以及全省各地社会治安情况向公众发布防范提示等。另一方面,对于日常突发事件和社会新闻也注重从法律的视角进行观照。法治专题方面则以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侦破和审判报道为主。目前,城市频道与省市法院合作推出的《纪录》、《重案组》,与市公安局合作推出的《杨警官说治安》,与省法律援助中心合作的《法援专题》等专题板块均将“移师”新节目新时段。收视数据显示,《法治集结号》南京市网的收视份额开播当周为9.33%,到12月底就已上升到了13.44%,环比上升了16.5%。同时,在省网、苏锡常三地均提升了时段收视份额。苏州市网的收视份额同比、环比均大幅上升,最高幅度达500%以上,无锡市网的时段收视份额从开播前不到1%到现在已突破了3%,常州的收视份额最高点已经达到11.47%,无锡、常州两地收视份额增长均在20%以上。《法治集结号》在苏南地区收视份额的大幅上升,带动了频道在苏南地区市场份额的提升。

2010年《法治集结号》市网份额均值为10.45%,略低于2009年同时段的11.61%;2010年市网收视率均值为3.46%,略低于2009年同时段的3.88%。而《法治集结号》2010年的省网份额均值为8.46%,同比2009年同时段的6.19%提升了36.7%;与此同时,2010年省网收视率均值为1.34%,高于2009年同时段的0.97%。

城市频道新版的《点击》也出现在晚间17∶30-18∶00时段。《点击》在省、市两级市场年度收视率均值分别为:0.66%、6.08%和2.47%、10.76%;节目份额在省网中同比去年全年同时段增幅为37.9%,在市网中则小幅下降。《早安江苏》则以超过20%的份额成为南京早间时段第一新闻节目。表4-1 江苏城市频道新闻节目收视明细(2009,2010)表4-2 江苏城市频道2011.6.6—6.12 一周晚间五小时新闻节目收视明细

其他自办新闻节目:《江苏午间特快》(12∶00)索福瑞市网收视率0.32%,省网0.09%;《城市生活资讯》(16∶00)索福瑞市网收视率0.45%,省网0.21%。

有一背景需要说明,目前江苏城市频道节目的省网覆盖情况并不理想,频道在省内的徐州、扬州、南通等地尚未落地,这是频道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最大制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江苏城市频道的新闻生产创新

(一)技术创新

目前,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3G技术已被应用到了城市频道的新闻节目制作中来。2010年起,江苏城市频道一线编导全面配置3G设备盒、可视电话、便携电脑、3G无线上网卡等设备,在2010年上半年的南京长江隧道通车等重点报道中,频道将现有的三套3G直播设备以及一台SNG卫星直播车全部投入使用,在江南、江北设立四个直播报道点,实现了同步直播。

3G直播报道有效地弥补了之前SNG,即“卫星新闻采集”的不足,由于SNG直播设备成本较高,装载全套SNG设备的“卫星新闻采访车”购置成本高,因此数量较少。另外,由于SNG设备基本上是车载,难以短时间内到达事件现场,SNG直播设备的机动性因此较弱;抵达现场后,直播之前的设备调试和准备时间也耗时较长。电视新闻直播时,媒体关注的大多是突发性新闻事件,面对稍纵即逝的突发新闻,记者很难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进行直播,显得十分被动。3G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种宽带无线传输技术,3G技术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管新闻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现场有3G信号即可开展视频直播,在网络覆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移动直播,直播现场仅需一名记者、一名摄像师即可,便于频道短、平、快新闻的制作。2010年6月,长江南京水道148浮筒水域发生了一起沉船事故,一艘安徽籍黄沙船不幸沉入长江,有关部门在进行水下探摸作业时,江苏城市频道成功运用3G进行了连线直播。按照常规,卫星车完全不可能抵达现场,超长焦镜头也无法完全展现,3G技术优势立显。

城市频道的新闻节目制作目前已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型,但还没有放弃旧有的编播系统,现处于新旧磨合转型期。网络化的一大问题便是稳定性相对欠缺,一旦系统崩溃,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解决之道要么是主持人圆场,要么是迅速实施SNG连线。在这方面,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定格在高清播出上。(二)表现形式创新

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技术并未影响到新闻价值判断层面,城市频道新闻价值判断的关键依然在于民生意义。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实现新闻节目与电视观众的全方位交流和互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如何更好地实现联动,网络化传播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最终成为多元意见的表达平台已然成为民生新闻3.0时代的主要着力点。

目前城市频道的新闻线索除记者自己捕捉发掘外,其余主要来源于观众热线、网络互动平台以及相关条口单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之前BBS讨论版平台是新闻线索的主要观照窗口的话,那么现今微博平台已然成为新兴的新闻线索挖掘空间。新媒体的影响体现为选题生产更加直接,经由微博平台,编辑记者可以和观众迅速互动,对观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迅速作出反应。但有一点耐人寻味,那就是微博平台大量的参与主体和目前城市频道新闻节目的主要观众群并非一类人,呈现出错位而非重合的景象。新媒体固然有效地扩大了城市频道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凸显出对节目品牌的推广意义,但对新闻节目收视状况的影响并不大。

目前《零距离》的表现形式最大的变更在于开放式演播室改造完成后,主持人由之前坐着播报新闻变为在演播室站着播新闻。由坐到站的转变更多的是为了营造新闻播报的气场;新闻评论员之于演播室空间的走进走出更多的是出于强化互动性的考量;节目最后设置了“零距离秀”板块,也是出于强化观众与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增强节目接近性的考量。整档节目分为脉络清晰的“现场报道”、“新闻发布厅”、“读报”、“气象”、“秀”等板块,编排风格仍然十分灵活。

江苏城市频道强化互动性的另一最新举措便是于2011年6月启动了以“我的新闻你来说,你秀我秀大家秀”为口号的《爱上零距离》全民视频秀活动。此外,还有“你看电视,我送鸡蛋”的推广活动,行之多年的“欢乐送”(现已改名为“幸福来敲门”)仍在坚持。(三)生产流程和管理体制创新

3G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频道新闻生产的流程。以往新闻生产流程依次为两级审题和两级审稿(制片人初审、总监终审),最后总监一级审片。在运用3G技术进行直播报道时,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的多环节把关主体角色弱化,主要靠记者和摄像师在新闻现场的应对把握。新的3G传播技术由此给管理体制带来了相应的挑战,电话遥控成为日常管理的主要手段。至于让新闻现场的记者先传信号回来审一下的情况则很少出现,“人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管理的核心。

目前城市频道新闻从业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变化,编导多具有研究生学历,但从业人员的工作耐压度有所下降。此外,编导的专业背景已不局限于新闻传播专业,非本专业的从业人员上手相对较慢,需要经历一到两年的磨合训练。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能快速地融入新媒体,善于从微博平台搜寻选题,但伴生的问题是记者编辑的关注视线往往只聚焦于自身感兴趣的话题。

此外,城市频道新闻部门的组织结构也做出了相应调整,过去三年实行的是采编分开,设有采访部、热线新闻部、专题部以及编播部。其中前三个部门负责新闻生产,采访部以生产当天时政新闻等短新闻为主;热线新闻部则重点应对突发新闻事件以及3G和SNG连线直播报道,加强了策划类直播的组织实施力量;编播部则决定制作完成的新闻报道最终放到哪个栏目中播出。上述组织结构设置与当时的栏目设置有关,江苏城市频道当时推出的《绝对现场》是一档以报道现场突发性新闻为主、全国首个大量采用演播室——SNG卫星现场连线直播形式的日播类新闻栏目,该栏目以全省新闻+突发事件+法治新闻为特色;《南京零距离》则是一档新闻杂志栏目。随着城市频道新闻布局的新一轮调整和民生新闻集群的重新洗牌,原先的《绝对现场》被细分为主打短、平、快新闻,与兄弟台开展互动的《点击》和以新闻形式呈现的专业化的《法治集结号》,先前的部门制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于是城市频道新闻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开始转变为以栏目为主,由各栏目负责自己的新闻采编,频道的“综合编播部”作为新闻生产的终端环节,负责对每日生产制作的新闻的终审微调,例如将当天《法治集结号》制作的某条重要新闻放置到《零距离》栏目予以播出。不过,以往“大编辑部”的作业模式,在目前的栏目(如《零距离》)内部仍然得到有效的坚持。新的管控模式是对老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和修正。

四、江苏城市频道新闻节目与各种播出平台的合作

城市频道的新闻节目过去曾在江苏动视这一移动媒体播出,目前《零距离》在城市频道和FM93.7江苏新闻广播同步播出,双方建构了一种宣传互换、联合打造的互动关系。2007年末,江苏广电携手3G门户网推出手机电视。2008年,无论何时何地,凡是能用手机上网的观众只需要登录wap.jsbc.com,打开江苏广电手机无线网站就可浏览新闻,观众只需下载3G门户网站为江苏广电打造的流媒体软件,就可以在线收看《南京零距离》。2011年,城市频道与《江苏广播电视报》携手合作,创设了8个版的“城市频道特刊”,主要刊载频道一周栏目及相关活动资讯。与此同时,城市频道还加快了省内推广的步伐,在苏锡常地区率先启动推广措施,如2011年4月份开始,江苏城市频道与苏州《城市商报》进行跨媒体合作,设立了“新闻·零距离”专版,每周精选几篇新闻报道刊登在该报上,由此扩大新闻节目在当地的影响力。

频道与网络新媒体也有着一系列的合作生产,“南京零距离官方版”是《零距离》节目在西祠胡同网站上唯一的网友互动讨论平台;城市频道的品牌新闻节目在新浪也开通了官方微博,如《零距离》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目前已近6万,在全国栏目的微博粉丝数量上排名靠前;同时,城市频道与酷六、土豆、优酷等网站还开展了视频合作,上述视频网站每天提供视频清单供频道节目选用,而频道节目选用的视频则会保留网站的标志;江苏城市频道官网隶属于江苏网络电视台,江苏网络电视台是由江苏广电总台竭力打造的专业网络传播平台,是城市频道几档新闻节目视频点播的官方发布平台。

五、江苏城市频道新闻节目的跨地域合作

江苏城市频道是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及SNG协作体的发起单位。民生新闻协作体酝酿成立的会议就是2004年在南京召开的。此后,它一直是两个协作体的核心成员单位,为推动协作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成立民生新闻协作体之时,只有江苏城市频道实践着“以新闻立频道”的理念,其余多数的实践思路是“新闻+电视剧+综艺”。协作体的成立源于提高频道收视率、提升话语权的共同需求,但在民生新闻协作体内部实现共同商业开发的难度较大,因为彼此间存在着体制的差异,合作的可行方向则在于彼此间实现新闻报道素材的互换以及重大新闻事件携手合作开展报道。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江苏城市频道在民生新闻协作体内发起了“红色地标 连线中国”的合作报道计划,协作体各成员台在本区域内选择若干个红色地标,寻找新闻切入点来讲述相关故事,这种合作无疑有利于提高新闻效率,并降低新闻成本。

为了将地面频道的有限资源最大化,城市频道近几年来也曾发起组织过多地联动直播,但是资源一直很有限,基本上是“点”对“点”的节目共享,如何做到协作体系统内资源的综合利用,还需要系统的整合和协调调度。

2010年4月21日是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城市频道在当天的《绝对现场》、《零距离》节目中推出了“抗震救灾 悼念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特别节目,编发有关玉树地震救援的报道31条。当天的节目中,城市频道除了播出记者自拍的江苏各界人士深切哀悼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情况和支援玉树灾区的动态新闻以外,还与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全国SNG新闻协作网合作,采用了大量玉树地震灾区的现场报道,反映了当地灾民安置、志愿者救援的最新进展。

2010年8月15日,国务院决定当天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举行哀悼活动,江苏城市频道立即行动,晚上17∶30开始,两个小时的零距离特别节目《守望舟曲》开始直播,《赈灾物资质量将受严格监管》、《志愿者:留在南京依然可以帮助灾区》、《网友自发以多种形式哀悼舟曲遇难者》等一条条鲜活的新闻,成为江苏观众了解灾区、了解省内救灾形势的又一个平台。同时,城市频道还通过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和SNG新闻协作网两个平台,选用了山东、江西、湖北、四川、甘肃等地兄弟媒体的新闻节目。特别节目播出后,以17.54%的收视份额位居当天南京市网所有节目的第一,晚间五小时的收视份额更高达18.07%。

在节日题材的新闻报道方面,如何让江苏观众在收看《零距离》时能领略到全国各地的节日气氛,在元宵节时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彩灯成为频道思考的重心。由于之前节日题材的SNG直播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差,各地协作体成员台可以提前拍摄并将制作完成的节目片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来满足播出需求,但是现实情况是,各地很多大型庙会、灯会的热闹场景基本都于节日当晚才能呈现出来,只有通过SNG直播才能将几乎“零时差”的现场切入到演播室现场。城市频道直播组工作人员在与技术部门沟通后,与全国各协作体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实施了科学联合调度,将全国SNG新闻协作体中可用的16台SNG卫星车资源予以整合,将直播新闻资源提供给整个协作体,充分利用各台自身直播连线的间隙进行联动大直播,使得各协作体成员在使用自身直播资源的同时,还能够交叉使用各台在各地元宵灯会现场的信号。也就是说,参与各台在元宵节当天的直播节目中,可以随时调度16个省的灯会现场,切入新闻演播室,这一合作丰富了频道元宵节的新闻节目编排形式和报道量。这种近乎“零成本”又能实现增值的直播价值体系已成为全国协作体各成员台的共识,为协作体内共同完成今后的一些重大直播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江苏城市频道新闻节目制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南京地区,与城市频道构成新闻竞争的主要有: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直播南京》(城市频道最初几年的主要竞争目标)、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的《法治现场》(城市频道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直播12345》、十八频道的《标点》以及江苏教育电视台的《直播江苏》。

目前在省内受众资源竞争中排名前三的媒体分别是:江苏综艺频道、江苏卫视以及江苏城市频道。需要说明的一点是,2009年以前城市频道对省市场控制不是很强,2009年频道提出了走向省域的思路,2010年明确细化提出了省内苏州、无锡、常州三城市的市网收视指标,2011年城市频道在上述区域的收视率实现了大幅增长。

目前影响城市频道新闻节目制作的主要因素包括宣传管理政策的松紧度以及媒体现实竞争环境的变化,之前新闻竞争主要体现为电视和报纸两大媒体之间的交锋,而现在广播媒体也迅速成长起来,如江苏新闻广播的“政风热线”将登上江苏公共频道的屏幕。

第五章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个案研究

在浙江,有两家以“钱江”命名的媒体,《钱江晚报》和钱江都市频道(以下简称“钱江台”),它们虽然形态不同,分属不同集团,但皆为浙江新闻界的资深典范,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钱江台是浙江电视台于1993年开办的地面频道,时为省台二套,其制作的《记者观察》、《大家》、《谈话》等新闻、社会文化类节目,广为本省观众熟知和喜爱。

但是,“在新传播技术的推动下,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和国界的媒介兼并、联营、合作和重组,各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和内容营运模式,各种新的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方式,都在不断地对传统的广播[1]电视行业发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媒介组织及生产竞争“后浪推前浪”不断加快之际,一个有着18年历史的传统电视地面频道,如何秉承与创新,方能立于潮头?“潮起钱江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如何将其落到实处?

一、“潮起钱江台”:频道概览

钱江台,是浙江省历史最久、覆盖最广的电视地面频道,通过有线、无线双重信号覆盖全省11个地区,同时延及上海、安徽﹑江苏﹑江西、福建部分相邻地区,收视人口近亿,为电视地面频道之最。

作为浙江省内的老牌频道,钱江台自2010年始,于屏幕内外,涌动出新气象。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潮”;如果用一句话来呈现,就是“潮起钱江台”。这句响亮的口号,不但在频道播出中屡屡出现,而且在杭城大小灯箱、站台广告牌上也频频可见。并且,浙江二套(即钱江台)的“潮起”势头,与浙江一套(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在媒介气质和视野方面暗合,指向开放、新锐、有朝气的海洋文化。“老树发新枝”,除了上述的口号,还体现于频道Logo的再造。除了潮涌的形象动感之外,该Logo既似“笔尖”,象征着传统媒体理念的传承和延续;又像“鼠标”,预示着与新媒体的互通和共生——融合的活力,活力的融合,在此被凸显出来。图5-1 钱江台Logo再造

无论口号还是Logo,仅为媒介形象和形态层面的“潮”,若无媒介内容和生产机制层面的支撑,很快将化为浮云。2010年钱江台的“潮计划”,由四个板块来支撑:(1)新闻立台。《范大姐帮忙》的大民生议题,《新闻007》的深度调查报道,《九点半》的评点和追问,各种风格、形态的非虚构类媒介产品构成资讯传播合力,能够做到“抓住突发事件展现自己,围绕重大热点放大自己,策划新闻行动推广自己”。这也是在浮躁而纷乱的电视竞争年代,一个老牌地面频道强调和追求的极佳展现。(2)剧情天下。钱江台自早到晚共有“白金”、“午后”、“都市”、“星光”四大电视剧场,各类剧集轮番上映。晚间七点到九点档的“都市剧场”尤具竞争力,屡冲本省收视高点。(3)做强综艺。钱江台的节目生产力,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电视地面频道中都较为突出,且历史表现优异。2010年推出的音乐综艺秀《我要出唱片》,网罗大中华区八大制作人,在坊间、媒体和娱乐圈制造出不凡响动。(4)活动造势。钱江台自2005年开始承办省域最具权威性的电视特别节目“浙江骄傲”,现已成为“浙江第一活动品牌”,曹景行、白岩松、陈鲁豫、倪萍等都曾加盟主持。通过运作“浙江骄傲”,钱江台也较好地演练了与浙江各地市电视台的合作机制。

上述“潮计划”,在2010年年初直播的启动晚会上正式推出。该晚会围绕“潮”的观念和经验,推出频道主题歌《潮》。晚会以曹景行的“新闻立台”发布、包小柏的《我要出唱片》发布、甘婷婷的年度剧集新《水浒》发布作为三大段落,以频道年轻团队为核心结构全篇,潮主播、潮记者与潮资讯、潮观点、潮生活形成交光互影之势。不过,在“潮计划”主体板块之外,仍然要强调的是:潮,之所以有动感、有活力,更在于它的连绵、延续。

在此不能不提的是一档名为《大家》的节目。这档老牌纪实类节目,自1995年建台之初便已创立,“《大家》是一家,大家爱《大家》”的主题曲经年来也为浙江观众所熟知。《大家》至今虽历经数次改版,但“精良新颖的选题、个性独特的叙述方式、成熟流畅的制作风格和充满人文气息的审美品位”令其在美誉度、收视指标和品牌认知方面表现良好。2011年5月,在2010年度中国优秀纪录片暨首届纪实栏目推选活动中,它荣膺“中国优秀纪实栏目”称号。《大家》可以说是“潮”精神的典范。

在积极推出80后主播、记者,从湖南引进钟山、涂磊等知名评论员之外,钱江台还在本频道挖掘资深业者的传播潜力。如在2004年启用范惠闵,开设《范大姐帮忙》,引领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在浙江乃至全国风行的潮流;在2011年再度开设由她主持的《浙江名医馆》,将民生服务拓展到健康领域。再如2010年启用浙江广电集团“四大主持”之一的龙薇薇,开设浙江首档日播生活时尚资讯节目《薇薇生活家》,有意识延伸《九点半》之后的收视高峰。

综合来看,钱江台在节目生产领域,务实承续了老牌频道的风骨,也点面兼顾地彰显出新气象。正是因为上述的承续和彰显,2008年至2010年,钱江台在浙江省网的全天收视率涨幅高达263%,杭州市网的全天收视率涨幅达到74%。就2010年的数据来看,全天收视率在所有省级地面频道中,在浙江省网位居第二,杭州市网位居第三;晚间收视在省网和市网均位居第二。

广告方面,2009年岁末始,按照国家广电总局61号令和71号文件的要求,钱江台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广告,严控广告时间,频道广告经营创收在2010年一季度跌入谷底。频道通过调整经营团队、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济考核政策、直客与4A分离经营等措施,加上各档节目上佳的收视表现,全年顺利完成集团下达的1.51亿元创收任务。2011年,钱江台的广告创收预计将增至2亿元。

技术方面,2010年钱江台技术部门在保证三档日常直播节目《范大姐帮忙》、《新闻007》、《九点半》安全播出的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在直播机房架设移动和电信专线,引入3G传输设备、艾迪普在线图文包装系统和艾迪普实时短信平台系统,投入使用数字卫星新闻直播车(DSNG),提升了内容生产、传播的效率和效益。

频道理念、节目内容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潮起钱江台,需要潮人来推动。2010年,钱江台大胆摒弃传统思路和做法,起用大批30岁左右的青年人担任中层领导,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生产能动性,并在分配制度上向采编营销一线倾斜。

二、新闻立台:两个部门和“三驾马车”

钱江台作为一家老牌的电视媒介组织,生产能力及团队建设比较厚实,“潮起”系列引发的新动作又为它增添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影响力。一如既往的“大家看《大家》”,让本省观众记住它的人文情怀;三档热门新闻节目和“浙江骄傲”评选则赋予它另一种新闻气质和品牌价值。

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指责媒体道德失范、批评媒体低俗弱智、[2]揭露新闻从业者不正当行为”的当下,电视地面频道常常成为“重灾区”,陷入“叫座不叫好”的窘境。事实上,“新闻业是生产和传[3]播攸关普遍公共利益的重要时事信息的活动或实践”,“纵观全世界顶尖的广播电视媒介机构,无不以消息类综合新闻之外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评论节目等,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确保在新[4]闻业内的重要地位”。在钱江台的内部生产和外部推广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高举“新闻立台”旗帜的电视机构。

如何高举?从职业荣誉上看,钱江台有且只有三档新闻节目——《范大姐帮忙》、《新闻007》、《九点半》,但此“三驾马车”均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在本省乃至全国的电视频道中颇为罕见。从广告经营上看,钱江台新闻节目的“三驾马车”2011年的广告总量将达到6000多万元,占频道广告的三成。由它们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衍生出的潜在广告空间和营销可能性也非常显著。从收视表现上看,《范大姐帮忙》在同时段居全省第一,《新闻007》和《九点半》也名列前茅。三档新闻节目涵盖民生、调查报道和新闻评论不同类目,各有侧重,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收视偏爱,也满足了观众不同类型的资讯诉求。

另据调研发现,通常而言,电视机构的新闻节目由专设的新闻部负责,但在钱江台,新闻部和节目组都有各自管理的新闻节目:新闻部的《范大姐帮忙》和《新闻007》,以及节目组的《九点半》。也就是说,钱江台的一线生产部门都有新闻生产的任务和能力,“新闻立台”可谓名至实归。

正是由于自身强大的新闻生产能力,钱江台虽然加入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多年,但来自协作体或其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占年播出新闻量的比重并不大,“外援内容”只是以非常态、随机的方式进入屏幕,或在周末缺稿的时段出现较多。

作为一家老牌电视机构,在强调收视率的同时,钱江台还特别在意媒介组织的舆论导向功能,强调“专业频道、主流媒体”的角色定位。在钱江台的官方材料中,是这样描述三档新闻节目的角色定位的:以“新闻”这股最有力量的“潮”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范大姐帮忙》在“帮忙解难”中体现引导,《新闻007》在“热点调查”中讲求引导,《九点半》在“评论开炮”中凸显引导。

本研究将针对钱江台三档新闻节目,分别进行评述。《范大姐帮忙》是频道主打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是浙江同类节目中最热门的,它于2004年3月开播。该节目以主持人“范大姐”为中心形象,通过她走街串巷的帮忙行动,体现节目的贴近性和社会服务功能。一开始,《范大姐帮忙》只是新闻节目的一个板块,三五分钟的容量而已,后扩版到15分钟、半个小时,再到现在的40分钟,每晚6点首播。节目分设“新闻晚高峰”(咨询类)和“帮忙现场”(帮忙类)两个板块。2011年,《范大姐帮忙》新推出“帮忙1+1”模式,向社会征集有一技之长、又热心公益活动的观众,比如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顾问,甚至专业的装修、维修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1+1>2的效力,更好地发挥帮忙的力量。

在民生服务类新闻节目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2010年以来,钱江台强调新闻选题的“大民生”走向,力戒同质化、碎片化、原生态的“小民生”报道,“帮小忙,更要帮大忙,为百姓帮忙,也要为政府企业解忧”,努力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国计”和“民生”紧密结合,使报道体现出宏观背景的映衬和时代意义的观照。比如,围绕“通胀”这个关键词,《范大姐帮忙》“立冬时节一张膏方的CPI温度”让人感受到了通胀的来势汹汹,“新丰包子为什么能四年不涨价”反映了各界抗通胀的不懈努力;围绕“节能减排”这个关键词,《范大姐帮忙》推出了“节电好点子,一起找一找”的系列报道,边播出、边征集,互动性、贴近性、实用性强,总共推出近20篇;玉树地震期间,《范大姐帮忙》与阿里巴巴淘宝网合作,搭建起一个网络爱心帮扶平台——阿里帮帮,汇聚各方的互助信息,形成更广泛的信息互动;上海世博会期间,《范大姐帮忙》还与省公安厅等单位合作,开设“世博服务站”专题新闻板块,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答观众的各类提问。(2)《新闻007》是一档深度报道节目,于2006年7月开播,也是浙江广电集团重点培育的品牌节目。该节目目前时长15分钟,每晚18∶55播出,力图构建以舆论监督、主题报道、热点调查和突发事件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报道格局,其中,舆论监督、主题报道、热点调查和突发事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25%、20%和10%。目前,《新闻007》的收视率基本保持在4.5%上下,最高收视率突破7.0%,创浙江省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之最。

在舆论监督方面,“台州房票乱象调查”等报道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重视和介入,收到了较好的监督效果,直接催生了台州市首个规范商品房预售文件的出台和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大整顿。

在主题报道方面,2010年国庆期间,《新闻007》推出六期主题策划——“活色生香最义乌”,以“最风情的一条街”、“最潮的淘宝村”、“最多的豪华车”、“最牛的‘联合国’社区”等为切入点,描绘出一个多元包容的义乌,突破了义乌主题报道的“市场定式”。

在热点调查方面,《新闻007》通过调查报道的叙事视角,以精确的事实为依据,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义乌招工难的六大症结”、“公务员户口迁回农村的背后”、“透视赴港生子热潮之下的隐忧”、“虎跑泉水真有那么神”、“永琪会员卡的资本疑云”等报道,都抓住了阶段性的新闻热点,并进行了深度探究。

在突发事件方面,2010年10月,钱塘江再现“潮水卷人”事件,被卷走的还都是萧山本地人。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前提下,栏目迅速推出特别策划“摸不透的潮水”,通过采访钱塘江管理局、海事部门和老渔民,解开了本地人也未必明白的“不是大潮汛为什么潮水这么大”、“潮水过了半小时后下海怎么还会被潮水卷走”等疑问,发布了“钱江潮水过了一小时后才能下水”的专家忠告,建设性地引导和提醒人们安全观潮。

当下中国电视新闻生产在求深、求精、求厚重方面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虽然不是“明日黄花”,却也没有太大的市场;不少电视机构近年来都在撤销新闻专题部、新闻专题节目。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下,钱江台依然坚持《新闻007》的探究、追问精神与操作,虽然每天只有15分钟,但依然凸显了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贵之处。《九点半》,是一档典型的“电视杂志”节目,开播于2008年10月,每天21∶30播出,时长一个小时。该节目以新闻评论见长,强调“内容为王、观点制胜”,自2009年至2011年,同比第一季度收视涨幅为109%,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与节目培育期成正比递增提高。目前,《九点半》收视率在3.6%到5.0%之间(市网),最高达到7.1%。2010年,仅冠名收入就已接近1500万元。

打开这本“电视杂志”,除了四个有冲击力的板块——“五虎将出动”、“今日非常道”、“新闻一锅粥”和“大家故事榜”之外,它的主持人也是极大的看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九点半》“开门引援”的思路。在节目创办之初,钱江台从湖南电视界挖来“愤怒名嘴”钟山,传播效果极佳,钟山也由此作为唯一一位入选的地面电视频道主持人,获评《新周刊》“2009中国电视榜”之“最具血性民生时评主持人”。2011年,在钟山返回长沙之后,钱江台再度引进一位来自湖南的电视业者涂磊。自2011年3月入职以来,涂磊以其气场、形体语言和思辨力迅速抓住观众眼球,现已成为《九点半》新的核心符号,形成了良好口碑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九点半》的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各界专家加入到节目的评论员队伍中。上海高层大火和杭州房地产调控地方细则出台的当晚,《九点半》均以最快的速度,邀请消防专业人员和房地产研究专家走进演播室,对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解读和评论。

这档由节目组而非新闻部制作的新闻节目,能够为钱江台的新闻生产提供如此大的舆论和经营空间,其中反映出媒介组织的内部结构设置对于生产活动的利好效用。

三、专业与融合:新闻生产机制的创新

在对钱江台的频道整体及其新闻节目、生产机制做出简要评述之后,我们将进入更为微观、具体的生产情境,对其新闻生产实况中的创新和独到之处进行考察。

前文已经提到,钱江台的三档新闻节目由两个部门(新闻部和节目部)分别承制。一个马上出现的问题是:两个部门在日常新闻实践中,是如何合作的?是否也有竞争?

据调研发现,钱江台高层有意让两个部门分头承制新闻节目,“我们需要专门做新闻的,也可以看看,完全没做过新闻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节目?或许有特别的新意”。结果,节目部研发的《九点半》,一经推出就在浙江乃至全国新闻界造出了不小的响动。此外,钱江台高层也希望通过新闻部与节目组的内部竞争激励新闻生产团队、业者的积极性和创新诉求。当然,这种内部竞争有一个大的背景:在浙江广电集团的大院里,高层领导也鼓励旗下各频道互相竞争,这与整个浙江民营企业发达的“小狗经济”氛围和做法相类似。

浙江广电集团内部竞争成效明显:浙江卫视在全国市场极具竞争力,在集团内广告业绩一枝独秀;包括钱江台在内的主要几家电视地面频道旗鼓相当,广告表现接近且都较为理想。整个集团的广告同步“水涨船高”了。

竞争之外,钱江台新闻部和节目部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也有良性的合作与互动。每天上午8点45分,分管新闻的频道副总监会召集新闻部和节目部主任,以及三档新闻节目的制片人、总编同开新闻协调会。在新闻协调会上,两个部门、三档节目一道商讨不同选题的不同报道方案,不同节目不同的报道侧重点以及不同节目之间的分工和配合,从消息到深度报道再到评论,全方位地进行梳理和布置。从目前的生产和收视情况来看,钱江台新闻节目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基本处在一个良性博弈、良好互动的状况。

身处全媒体的生产与传播环境中,除在频道内部竞争、合作之外,钱江台还较为重视与其他形态媒介组织之间的联动。比如,以评论见长的《九点半》就与浙江本省同以评论版闻名的《青年时报》合作,在选题和稿件的互通、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频繁互动的行业趋势当中,钱江台也在逐渐“潮起”。最近一年的微妙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与微博的互动之中。

从2010年10月起,钱江台在新浪微博开设官方微博“浙江钱江频道”,并由综合部副主任亲自打理,其中既有节目信息的预告、新闻资讯的发布,也有偏于个性化表达的互动和大众性信息的提醒。到目前为止,该官方微博已成为浙江地面电视频道中粉丝数量最多的一个,这与钱江台的重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除了官方微博,钱江台高层、中层领导,一线主持人(比如范大姐、龙薇薇等)、记者大都开有自己的微博。虽然这些微博首先是他们自己的“网络私域”,但在调研中,新闻部主任告诉笔者:“我们经常从微博上发现新闻线索,这些线索有些是被报道过的,我们可以二度跟进;有些是刚刚‘冒’出来的,没有任何媒体做过,那么,我们便可以快速联络到消息源,争取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做出报道。而且,特别对电视媒体有利的是,过去都说我们是‘抄报纸的’。但现在,面对微博上出现的选题资源,我们一定做在报纸前面,可能当晚就能播出了,而报纸一般要等到第二天一早才能出街。”从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电视机构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在保持信息传播权威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能。

钱江台的新闻业者,无论高层领导还是一线业者,并没有对微博产生狂热的依赖和膜拜,他们依然会提到“微博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很容易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这种稍显审慎的姿态值得赞许:在融合新闻的背景、潮流中,不盲动,保有专业资讯制造者的职业理性和判断力,这是需要提倡的,也是任何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一种表现。

微博之外,通过短信、热线电话等手段与消息源、观众进行互动,钱江台业者已经操习得非常熟练。

钱江台的新闻节目全部采用直播的方式,这是对业者的专业能力和意识的一种考验。除了常规节目的直播之外,2010年国庆期间,《范大姐帮忙》组织特别直播行动“生态钱塘江,国庆喜乐汇”,从钱江源头到杭州湾入海口,SNG卫星直播采访团队一路顺江而行,连续报道各地生态旅游的生动场景和各地生态建设成果;2010年8月大潮期间,新闻部策划了“2010钱塘江冲浪嘉年华”,从水面、空中和岸上全方位直播冲浪手在世界最强大涌潮中的惊险对决,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说。

钱江台计划向浙江广电集团报批采购全套高清技术设备,包括采编及演播室等。当前,国内高清播出主要集中在卫星频道,由于投入回报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地面频道在这方面的态度并不积极。但在钱江台高层看来,高清是广电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向,如果现在不及早“跑马圈地”,或许会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处于被动。钱江台有望成为浙江范围内首个迈入“全高清时代”的电视地面频道。用该台一位年轻主播的话来说,“从设备到办公环境的革新,将带动节目和体制的改革,也许将成为新一轮浙江省级地面频道改革的引子。地面频道强,则卫视强。无论从内容到化妆服装,从拍摄到播出,都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的认识无疑是较为准确的。

在技术层面的融合、升级之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钱江台在“大民生”的媒介框架下,加深了与社会的互动。比如,2010年,《范大姐帮忙》推出了“云南旱区转移就业1+1特别行动”,节目与云南卫视、云南都市频道等当地媒体合作,互派记者深入采访,邀请旱区一线人员和职能部门领导走进直播间与观众交流,开通24小时帮忙热线和网络平台,发出公益行动倡议,向社会各方发布用工和招聘信息,共收集用工岗位信息四万多个,并和劳动部门联手,在最短时间内促成首场浙江企业专项招聘会,同时在云南、浙江两地进行跨省现场卫星直播。主持人“范大姐”也因此项特别行动荣膺“昆明好人”称号。

另由钱江台与省内多家新闻机构以及云和县政府、省畜牧兽医局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我们养猪吧”,也以一种深度参与、积极推进的方式,强化了本地媒体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该活动虽看似“普通”、无甚噱头,但“三千元认购一头猪”的方式,对于城乡两头、帮与被帮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实在的好事”。

其他方面的技术与社会融合举措还包括:“范大姐”被浙江省红十字会聘为“红十字博爱公益项目形象大使”,栏目结合“范大姐”公益形象,发挥品牌主持人的引领作用,依托职能部门,集中体现栏目特色和风格;2010年端午节期间,《范大姐帮忙》发布“帮忙英雄帖”,招募队员,水浒演员、观众、频道主持人、西湖船娘等组队参加杭州西溪国际龙舟节;《新闻007》整合自身资源,与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建立了一个立体的传播网络,例如与新蓝网、优酷网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扩大了自己的收视群,而且品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在2010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范大姐帮忙》和《新闻007》联合浙江省和杭州市消保委及40多家行业协会,在杭州吴山广场举行大型现场服务活动;2010年杭州人居展期间,针对房产新政出现的变化,《范大姐帮忙》、《新闻007》举行“房产新政法律咨询会”,邀请专家律师后援团为观众现场解答买房卖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家实在、专业的电视机构,在面对竞争加剧、融合加速的媒介化社会演进之时,难免会遇到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首先,由于自采量大、采制节奏快,从调研反馈来看,钱江台在新闻生产一线“人手紧张”,《范大姐帮忙》的12个记者、《新闻007》的5个记者、《九点半》的5个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满档,新闻部和节目部两位主任都表达出对于人力资源的渴望,但目前他们却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状况。其次,大型新闻活动需要跨区域的深度合作。虽然目前协作体成员已在2011年跨年、西安“世园会”等报道中尝到了配合、共享的甜头,但彼此之间的互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热点资源、深度选题方面。

四、资源与战略:频道运作机制的再造

专业主义、融合新闻的理念在钱江台的日常生产中、在具体的机制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与调整升级,以适应全媒体的信息传播新局面。而在一线生产实践之外,频道运作层面的机制再造(战略与资源)同样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研发现,虽然新的技术手段、形态带来的变革,在传媒业界、学界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但是由技术的变革到生产机制的调适,对于专业机构而言,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综合各地、各级电视机构的生产实况来看,近来被广为热议的新媒体/传播技术创新在中国尚不是最核心的议题。机制层面的改良和演进始终在一点一滴地发生,而体制层面的停滞乃至倒退,真正决定了“中国特色”电视发展之路的古怪和尴尬。用技术创新的话语替代体制改革话语也许并不是件好事。

比如前文提到的“人手紧张”问题,就涉及中国电视业的一个核心的体制弊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用钱江台某位资深业者的话来说,“我们现在是以计划经济的人才模式,应对市场经济的媒介竞争。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想要”。另一方面,当前参加电视台招聘考试的许多“新鲜人”,由于较为现实的考虑,或是不愿从事较为繁重且薪酬不高的一线新闻工作,或是参与了一阵子之后意兴阑珊,因而转岗、离职。

面对暂时无法更改的体制问题,在用人方面,特别是新闻生产的用人方面,钱江台采取了如下举措:首先,结合频道岗位进行双向选择,在新闻部实行岗位责任制,与员工签订岗位责任书,严格按照岗位责任要求进行管理考核,起到了较好的岗位管理效果;其次,对于新加入团队的年轻人,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让他们迅速成为新闻主力,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并进一步影响整个团队;再次,建立灵活有效的奖惩制度,每月评选“工分王”对其进行奖励,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月每季度评选好稿奖,鼓励创优;最后,培养业务梯队,以新闻部为主,组成了“追风八小子”采访组和“潮记者”直播团队。

虽说上述举措无法在根本上解决用人紧缺的问题,但也算是“亡羊补牢”,把能用的人、可用的人尽量用好。而从用人制度这一个切面,可以看到:无论是新闻节目本体还是技术层面的机制创新,都不只是理念的问题,体制层面的种种制约,导致理念无法真正、全面落实。只要这些制约能够松解,目前在各级、各地通行的“次优方案”将逐渐升级为“最佳版本”。

从目前的情况看,钱江台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尚无专项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频道官方微博由综合部副主任兼而负责,经由新蓝网链接到的钱江台官方网站在用户使用的便捷度、亲和力、更新速度等方面表现平平。本频道热门的新闻节目,多依靠热心网民上传或频道自传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在互联网领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

在与合作体协作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合作外,2010年,钱江台还曾联合四川文化旅游频道,在《新闻007》栏目中推出“5·12地震两周年特别报道”,以新闻专题的方式对来自震区的一群孩子进行了回访,讲述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在浙江就医、就学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回川后内心和环境的变化。除此以外,钱江台在日常的新闻生产中,与协作体的互动、合作并不多见。钱江台多位中层都曾提到:是否能够加强与协作体的深度合作,将这种合作机制化、常规化、长效化,真正形成一张遍布全国的新闻网络?对于省级地面电视频道而言,这是有深意的。只有这样的合作,它们才真正有可能走出省城、省域,不但以浙江的视角看浙江,更可以浙江的视角看江苏、看云南乃至看全国,从而真正从中国(各地)的视角看中国,而不只是从北京(中央)的视角看中国。

上述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工作,仅依靠一个钱江台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协作体各家电视台的共同协商、实施,并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协作报道所依赖的联络机制、激励原则、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必须考虑的关键点。

根据钱江台的官方材料可知,在今后的三五年间,频道在整体战略走向上将继续围绕“潮起钱江台”的口号,彰显都市频道新锐、时尚、前卫的“潮”特色,立足浙江,做出个性特色,着力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和整合营销能力,努力成为电视频道中的“新周刊”。

钱江台将持续构建“三大平台”:精品节目平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新闻节目,打造充分体现人文特色的活动,打造频道自制剧场;营销创收平台——争取将晚间非黄金时间进行整合营销,逐渐向晚间黄金时间扩展;队伍建设平台——大胆起用无论是像涂磊这样的引进人才,还是初出茅庐的85后、90后,打造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与“三大平台”同步的是钱江台的“三大战略”:“潮杭州”,通过像与杭州万象城这样的商场合作,占领顶端时尚市场;“潮浙江”,以“浙江骄傲”活动搅动浙江,将“潮”推向浙江;“潮中国”,通过新闻产品、节目产品在全国性平台上的交流,通过举办“潮人汇”、“潮榜单”等活动,力争成为中国电视业界的标杆、风向标。

通过上述“三大平台”和“三大战略”的实施,钱江台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打造三到五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牌节目,以及三到五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主持人。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全媒体时代的节目内容提供商、跨媒体时代的整合营销操盘家以及自媒体时代的频道文化引领者。[1]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10页。[2] 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3]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4]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第六章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个案研究

2002年1月1日早晨8时,一声“早上好,这里是《都市快报》”,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开始了她的三秦之旅。这是陕西电视台面向都市,根据受众需求设计的一个全新频道。支撑这个频道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年轻意味着活力,年轻意味着梦想,“梦想与创造”成为频道最初的理念。

立足西安市区800万人口,面向关中城市带2250万人口,陕西都市青春频道而今成为西安地区最强势的地面城市频道。频道全省有效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收视主力人群集中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注重生活质量,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城市中青年观众。2010年频道全天平均收视率1.02%,平均市场份额7.89%,较2009年提升了25.93%和23.09%,远远领先于同城竞争者。频道晚间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在西安地区排行第一的天数达到285天,占到全年的78%,比去年的180天增长58%;“全天第一”天数156天,比去年同期的52天增长200%。

2002年1月1日开播的《都市快报》是中国最早开播的民生新闻之一,荣获“中国电视百佳栏目”、中国电视栏目创新榜“最具发展潜质电视栏目”等光荣称号;2005年5月,该频道推出的言论类板块《一说为快》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形态,主播韩冰因此荣获“中国电视播音主持金话筒主持作品奖”。20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档制播分离的日播方言栏目剧《都市碎戏》,演绎“想演就演”的民生娱乐精神,该节目产品和模型输出到全国多家电视台。

2006年1月1日,陕西都市青春频道创办的直播类新闻杂志节目《都市热线》,率先在全国推出“手机记者”和“百姓报天气”等新概念板块;其中“RAP资讯”实现了版权收入;互动板块《小民话题》为都市的草根阶层提供了话语表达的平台,被誉为“中国民生新闻深度创新的标志”。

2007年,该频道成功入选全国地面频道第一阵营,并成为“2007年度全国TV地标管理创新奖”、“2007年中国十大创新广电”称号的唯一获奖者。陕西都市青春频道还在2010年荣获“201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频道”和“年度经典传播价值媒体”全国大奖。

一、细分市场——精准的对位传播

市场细分是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植根于细分市场的市场定位是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企业如此,媒体也是如此。陕西都市青春频道成立之初就有自己的明确目标:“立足西安市,分割市台市场。”谁在看电视?他们要看什么电视节目?是频道创办之初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西安市受众调查是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第一笔开支,《都市青春频道市场调研报告》中的数据至今还对频道的决策发挥着影响。先做受众调查,再做新闻生产,最终形成精准的对位传播,这是陕西电视台第一次真正与市场接轨,第一次确定了以市场需求来设置内容的生产模式。

2002年的《都市快报》是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第一次对都市人群进行细分后的产物。之后,都市青春频道的定位和栏目设置纷纷出台,并形成了一系列以“都市”为品牌的节目链:包括《都市女孩》、《都市热线》、《都市碎戏》、《碎戏碎事》等。而今《都市快报》创收达一亿,这在一个人口不足1000万的中型城市非常难得。四年之后的2006年,《都市热线》开播,依然以民生新闻为主打,所不同的是在传播形式上进行了创新,3000万的年收入让《都市热线》成为陕西电视台成长最快的电视栏目。“民生新闻是细分市场之后的主流新闻”,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第二次对都市人群进行细分,强化了面向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代表都市媒体的未来,因此,中产阶层的媒介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是都市电视媒介必须考虑的问题。2005年,陕西都市青春频道针对晚间19∶30到23∶30受众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高收入的中产阶层占据不小比例,他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相对理性、深入的,包含多元价值的判断与解析,晚间的《都市快报》相应加以调整,增加了深度的评论——《一说为快》。《一说为快》就每天的新闻事件,用辛辣、诙谐的方式,从平民视角做评论,活泼不失严肃,幽默不失权威。信息传播从简单呈现到深度解读,民生电视新闻实现了从保证受众知情权到赋予受众话语权的跨越。

2005年,正当方言栏目剧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都市青春频道也推出了自己的栏目剧《都市碎戏》。“碎”在陕西关中方言中是“小”的意思。《都市碎戏》定位为讲述发生在都市里的小故事,以陕西方言为基本形态,以艺术再现的手法反映市民关注的各类民生话题。《都市碎戏》开播后不断攀升的收视数据证实,以娱乐的方式解读民生的尝试是成功的,“民生娱乐”的理念也正式浮出水面!

理念引导方向,继《都市碎戏》之后,都市青春频道的民生娱乐产品相继推出。2006年,民生新闻杂志节目《都市热线》推出“百姓报天气”,每天走进一个社区,选择该社区的老人、年轻人和儿童各一名,讲一个笑话,秀一段才艺,再融入一段天气资讯,每天三分钟,让任何一个想在电视上露脸的人得到“我上电视了”的满足感,也让每一个普通人感受一种发自心底的愉悦感,于是“忽冷忽热别感冒,天气资讯我来报”,这句“百姓报天气”的口号成为西安许多社区的流行语。民生娱乐扎根本土“民情”,其所采用的娱乐方式和表达方式必然会给当地观众一种心理的接近感,频道的亲和力和黏附力相应得到提高。

从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媒介成熟发展的过程就是市场细分与深化的过程。媒介环境决定了媒体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而其先决条件是,是否进行了市场细分并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内容精准的对位传播。细分市场、精准传播已经成为媒介经营的必然选择和结果。

二、集成与互补——打造节目集群

强调“都市”风格、深化“民生”理念,陕西都市青春频道逐渐形成新闻、娱乐、电视剧三足鼎立的节目样式,节目定位既有效区隔,同时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也形成了有机互补。表6-1 陕西都市青春频道一周节目播出表(2011年7月)《都市快报》是陕西都市青春频道最先推出的新闻节目,是本频道的首席民生栏目。秉持“好看、有用、宣泄”的宗旨,对市民关心的新闻、话题、人物进行报道,并且搜寻奇闻趣事呈现给观众。2011年3月22日,《都市快报午间版》与《都市快报晚间版》分别实现了直播。从“录播”到“直播”,栏目中增加了“最新消息”、“3G直播”、“现场连线”等板块。直播当天,《都市快报晚间版》与《都市快报午间版》双双创收视新高。《都市热线》是西部首创的新闻互动节目,节目有机融合民生新闻与民生娱乐,其中多个板块目前在中国电视界为原创。“手机记者连线”、“周姐帮忙”、“小民话题”、“百姓报天气”、“RAP资讯”等板块均为标志性资源。“RAP资讯”实现了陕西电视台第一个原创日播节目版权的售出,目前已经在天津台、湖南台、深圳台、云南台都市频道整年播出。栏目收视率、美誉度、影响力自节目开办以来直线上升,目前已经成为陕西地区下午6点档的电视正餐。2009年6月《都市热线》荣获“中国电视十佳民生新闻节目”称号。《都市绘》2010年1月1日起每天17∶30至18∶00在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播出,节目时段和内容与《都市热线》形成连接与互补。《都市绘》突破了地方性民生新闻的传统概念,从全天120分钟的全国民生新闻联盟提供的优质民生新闻中精选出30分钟,汇集全国各地民生类核心新闻,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呈现一道丰盛的新闻大餐。凭借准确的定位与资源优势,《都市绘》迅速成长为陕西电视台A级栏目,并获得“全国最具商业价值栏目”荣誉。《天天晒网》是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集合多方力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网络资讯节目,2011年5月1日开始在晚间22∶25播出。节目分为“一网打尽”、“今日链接”、“微言耸听”、“图说天下”四个各具特色的板块,分别从数量、深度、特色和视觉冲击四个角度出发,旨在为观众提供最新最全的网络热点,让观众不上网也知网上焦点。《天天晒网》每天半小时,网罗梳理当天的网络热点新闻、新鲜视频、微博语录和焦点热图,多方呈现网友观点和新闻评论。这里不仅仅是信息共享的平台,更是舆论自由、观点碰撞的空间。《都市碎戏》是中国第一档制播分离的方言栏目剧,极具草根精神和原生态魅力,以喜闻乐见的内容题材和方言表达而受到观众的喜爱。《都市碎戏》开辟“晚十点”黄金时段,自2005年5月推出以来,创造了后黄金时段的收视高峰,开播四年来稳居西安地区收视前列,远超一般电视剧的收视表现,成为一档极具竞争力的品牌节目,屡创陕西地区收视率新高,并成功将该节目的产品和模型输出到全国多家电视台。

作为《都市碎戏》的延伸,《碎戏碎事》实现了电视资源的二次开发。《碎戏碎事》邀请《都市碎戏》中的平民演员,现场直述本色生活,畅谈所见所闻。2007年的《碎戏碎事》改版,确定摆脱《都市碎戏》,走娱乐化、情感化的路线。《碎戏碎事》邀请嘉宾包括心理咨询专家、婚恋情感专家、文化艺术名人、特殊职业人员、新闻人物、律师、医生等,嘉宾发挥“名人效应”和“专家效应”,使得节目内容更为丰富,节目品质也得到了提升。《碎戏碎事》成长为一档具有浓郁地方方言特色的平民娱乐脱口秀直播栏目。节目全年365天播出,每天保持34分钟直播,“《都市碎戏》+《碎戏碎事》”的组合,已经成为陕西二套晚间时段的“黄金搭档”,两个栏目自身的超强收视人气,加之符合大众收视习惯的无缝编排,使得陕西都市频道在此时段的收视率跃居西安地区之冠,《碎戏碎事》顺利地将晚间黄金时段延长至11点半之后。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创新

(一)延展民生理念——定位地方电视台

民生牌是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卫视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法宝。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停留在“民生新闻”的最初状态,而是将民生概念不断地延展、嫁接与深化,从民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