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保健康:人体穴位使用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8 03:42:1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志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穴保健康:人体穴位使用一本通

经穴保健康:人体穴位使用一本通试读:

前言

经络穴位是人体的“金矿”。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加上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日渐气血不足,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对身体进行调理,促进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痛苦,不妨对我们身体里面的“金矿”进行充分开采。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经络将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相互联系起来,使正常的生理活动得以维持。除了起到连接作用外,经络穴位也是我们身体里面的药囊,我们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维系身体健康。

患病时,人体的每一个症状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对应体内器官的问题,是侵入我们身体的外邪和精神上自生自长的内邪里应外合携手攻击机体的表现。外邪(四季不良气候)损阳(阳经和六腑)致病,内淫(不和谐的七情六欲)伤阴(五脏和脑髓、骨髓)损体,阴阳失调,就会发生疾病。检视问题的因,找到因,启动对应的按钮,将病因消除,疾病自然就没有了。兵家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医经穴理疗亦是如此。若拿身体当战场,即便疾病消除了,也会留下一片狼籍。《经穴保健康——人体穴位使用一本通》就是教大家如何启动自身的力量,让疾病远离的一本书。135个穴位搭配治疗41种疾病,包括从头到脚的常见病、易发病,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选择不同的中医方法。比如,如果您是肺气不足或寒饮伏肺患者,那么用艾灸最好;如果您是胸痛、胸中烦闷患者,那么就适宜用拔罐;如果您是热证表现者或呃逆患者,那么不妨采用刮痧的办法。本书所选内容实用、精彩、容易掌握,定能给您以实用性的指导,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由于版面因素,本书提供部分视频文字内容,欲知完整操作方法,可扫描二维码观看操作视频。

特别提示: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健康指导,并非医疗手册。如果你怀疑自己身患疾病,建议您及时到医院接受必要的治疗。PART 1从基础开始,走进经穴的世界经络好比一个城市的道路网线,有主路,有辅路,尽管主路和辅路纵横交错,但是只要发生特殊情况,很快就会得到反馈。我们也可以通过经络大网,找到不适的部位,对其进行疏通,维系身体的健康。本章介绍了经络穴位的取穴方法、操作方法等,论述了它的发展。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应用它。这就是与您朝夕相处的经穴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学名腧穴,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经络以穴位为据点,穴位则以经络为通道。“腧”与“输”通,或从简做“俞”;“穴”是空隙的意思。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其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而久之,我们的祖先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穴位发现的最初过程。著名医典《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的针灸专科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进行了论述。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我国古代医学家已经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约720个穴位。绝大多数“穴位”所在的位置都是在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而且一般处于骨骼间隙的两端和中间,如果不在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那么其“穴位”下面必定有较大或较多的血管或体液经过,如手部和腹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血液或体液流通时,容易滞留在这些位置上,从而形成了“穴位”这种特殊的现象。所以我们也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描述:穴位在骨之间或凹槽处等。

现代研究发现,穴位与神经是相关联的,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穴位处的温度比其他部位的温度略高,与血管、淋巴结关系密切。研究者们相信,人体穴位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肌肉、肌腱等组织有关。知道这些,取穴简单多了

使用经络穴位,是一项技术活,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找对了穴位,再加上适当的手法,便可以祛病延年,但是如果在一窍不通或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胡乱摆弄,则往往会弄巧成拙。

在养生知识日益普及的今天,穴位疗法早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当生病、身体不适时我们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一些腧穴来缓解或治疗,而在使用穴位进行治疗的时候,找准穴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够掌握的简单的取穴方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度量取穴法是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标准度量取穴,是临床取穴定位常用的方法之一。这里所说的“寸”,与一般尺制度量单位的“寸”是有区别的,是用被取穴者的手指作尺子测量的。由于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不同的人用手指测量到的1寸也不等长。因此,测量穴位时要用被测量者的手指作为参照物,才能准确地找到穴位。

拇指同身寸:拇指指间关节的横向宽度为1寸。

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指的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为准,四指横向宽度为3寸。

另外,食指和中指二指指腹横宽(又称“二横指”)为1.5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指腹横宽(又称“三横指”)为2寸。常用同身寸示意图体表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常见判别穴位的标志有眉毛、乳头、指甲、趾甲、脚踝等。如:神阙位于腹部脐中央;膻中位于两乳头中间。

动作标志: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显现的标志,如张口取耳屏前凹陷处即为听宫穴。骨度分寸定位法

始见于《灵枢·骨度》。它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如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为9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为3寸;肩峰缘至背正中线为8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为13寸。

骨度分寸定位表

说明:度量方法中的“直”指矢状线,即与人体正中线平行的线为“直线”;与人体正中线水平垂直的线为“横线”;“季胁”即第11肋骨的下缘;“髀枢”即人体股骨大转子处。感知找穴法

身体感到异常,用手指压一压、捏一捏、摸一摸,如果有痛感、硬结、痒等感觉,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如发凉、发烫,或皮肤出现黑痣、斑点,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所要找的穴位。感觉疼痛的部位,或者按压时有酸、麻、胀、痛等感觉的部位,可以作为阿是穴治疗。阿是穴一般在病变部位附近,也可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对于经穴,您可以这样操作

中医理疗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公元前7000年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利用阳光、砭石、石针、水和按摩等治疗疾病,维护健康。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也常用针灸、砭石、熨贴、按摩等治病。常用按摩方法

按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老百姓日常保健的常用手法,按摩的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中医按摩穴位的原则是:实证应该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虚证则应按逆时针方向按摩。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的各种手法,让您一目了然。

压法

以肢体在施术部位压而抑之的方法被称为压法,主要分为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3种。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镇静安神、祛风散寒和舒筋展肌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进行胸背、腰臀以及四肢等部位的按摩。

以手指用力按压穴位,还可以一边用力,一边顺着一定的方向滑动。

以掌面对体表治疗部位进行按压,可以一边用力,一边进行滑动。

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为着力点,对体表治疗部位进行按压。

点法

用指端、肘尖或屈曲的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点压在一定部位的按摩手法称为点法,也称点穴。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的按摩。

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指端点压一定的部位。

拇指屈曲,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着力点,对体表治疗部位进行点压。

食指屈曲,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点压体表治疗部位。

捏法

捏法就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相对用力,提捏身体某一部位皮肤、肌肉的按摩手法。捏法的动作和拿法相似,只是用力较轻微,动作较小。捏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和脊背,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安神益智的作用,能够治疗消化道疾病、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多种慢性疾病。

掐法

掐法是以拇指指甲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力按压的按摩手法。掐法适用于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穴位,是一种强刺激的手法,具有开窍解痉的功效。如掐人中穴可以解救中暑及晕厥患者。

拿法

以单手或者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握住施术部位,相对用力,并做持续、有节律的提捏方法,称为拿法。主要用于颈部、肩背部及四肢部位。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拿后需配合揉摩动作,以缓解刺激引起的不适。

用拇指和食指提拿按摩部位。一般适用于颈项部、骨关节处。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拿按摩部位,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提捏或揉捏。

让拇指与四指分开,用掌部力量提拿按摩部位,手法要稳而柔和。

按法

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按摩手法,称为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根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位穴位;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位穴位。

用掌根或全掌着力于体表某一部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掌按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