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十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8 08:36:11

点击下载

作者:谢耘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媒体与社会(第十辑)

新媒体与社会(第十辑)试读:

卷首语

媒介对世界的颠覆,源于对人的改变。新媒体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进而改变人的需求和人际关系,需求与关系变革从根源上影响了社会各组成部分的运营模式及关联结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洗涤,从公众意识觉醒、媒体运营机制变革、政府职能转变,到公众、媒体、政府三者关系格局变迁,新媒体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生态。“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围绕“新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坚守”展开讨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智锋从影视美学、影视技术、影视生产格局、影视教育四个层面探讨了微电影对传统影视艺术的影响;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陈保平分析了媒体融合战略制定的核心环节,认为媒体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秦朔、刘幼琍、严三九、孟波等学者和业界精英亦从传统媒体转型、互联网格局重塑、新媒体运营等话题全方位展示了新媒体给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在一系列的变革背后,传媒人的精神仍在坚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提出记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有“智”记者,要具备历史积累、政治积累、文化积累和新闻规律积累,在新闻报道中学会“传播”。

互联网对于中国最深刻的影响来源于对公众舆论的推动,重视舆情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应有之义。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颠覆传统舆情研究体系,建立囊括现实民意和网络舆情的综合舆情研究框架,力争实现全面、立体、动态地透析社会综合舆情。“专题策划”以近年来舆情热度较高的“环境”为主题,利用综合舆情研究框架对环境舆情进行了数据挖掘和调查研究。课题组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新兴调查方式与传统的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有较为全面的环境热点舆情事件报告,也有专题性质的邻避、水污染、石化企业事件舆情剖析。除此之外,课题组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公众对环境整体认知、环保意识、对雾霾认知和感知的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度解读。

新媒体的核心要义是对关系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媒体、政府三个层面的内部关系和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辑“学术沙龙”围绕新媒体时代的关系变革,重点研究了新媒体对人际关系、公众-媒体-政府三者关系变迁的影响。从身份焦虑的社会学角度探析新媒体如何通过代际影响,从而达到影响少数族群艺术的效果;结合德波的“社会景观理论”,通过案例对媒体报道过程中呈现的“奇观表演”与公众体验的“角色错位”进行深入思考;立足微博场域,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剖析民众、媒体、政府三个舆论场的表达特征与互动关系。“个案研究”聚焦新媒体本体,探讨不同新媒体形态的营销理念与品牌塑造策略。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澎湃新闻”的整合营销模式,个人版微信公众平台《慢递未来》的传播优劣势解析,新浪《图解天下》可视化新闻报道模式探析,这些具体案例为新媒体时代不同类型媒体运营与品牌塑造策略提供了借鉴。

大数据的诞生深刻改变了新闻报道模式。依托数据搜集、数据分析形成的大数据新闻已成为当今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机器人写手新闻”应运而生。“他山之石”在对“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大数据、自动化特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新闻生产方式对传统新闻生产的颠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可行性。

围绕新媒体对社会影响的探讨已经持续数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多领域。在纷繁复杂的研究之下,《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力求通过学术对话、研究等方式对这些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厘清社会变革的内在机理、新媒体产生影响的途径、新媒体自身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达到“多元视角观察、深度解读现象”的研究目标。

观点荟萃

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积累:一是政治积累,或称政策积累,只有真正读懂政治,熟悉政策才能成为合格的新闻记者;二是文化积累,记者对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闻记者应加强文化积累,拓展专业视野,兼具人文情怀;三是专业积累,要把握好新闻规律,即要到现场、问各方、善研判。——翟惠生(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

现代科技的变革使得新闻行业更趋于融合性、变革性、移动性和互动性。新媒体解放了公众,公众通过社交媒体采集、编辑、评论、分享的信息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这使即时报道成为易事,达到非大众化的传播效果。面对变革中的媒体和解放了的公众,当前,新闻从业者的身份正在发生改变,从单纯的新闻采集者向新闻编辑者、资料挖掘者、信息处理者、寻求真理者、全方位新闻提供者以及事件预测者等角色转变。——郝晓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亚洲传播学报》主编)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体与媒体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媒体工作有其特殊性,媒体人在选择媒体职业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第一,要有韧性,能吃苦,适应媒体工作即时性、不稳定性等特殊要求;第二,要有想法,擅创新,媒体人要敢想敢做,不断创新;第三,要有立场,敢报道,媒体人应该秉持正确立场,为公众代言;第四,要有勇气,能转型,遇到瓶颈要能够及时趋利避害,以不断更新的形式与内容迎接挑战。——赵红(《大河报》副总编辑)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PC互联网相比实现了三个跨越:第一个跨越是“从静到动”,即从“人随网走”发展到“网随人动”;第二个跨越是从“人对物”到“人对人”;第三个跨越是从“被动”到“主动”。未来,移动互联网还将呈现出五大泛化趋势:第一,泛网络化,多终端、泛终端的出现和普及将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泛化;第二,泛智能化,主要表现在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电视将成为智能终端等;第三,泛媒体化,媒体趋于泛化,信息无处不在;第四,泛可视化,可视化交流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第五,泛数据化,媒体公司与数据公司将有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结合与融通。——官建文(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

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即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不同类型媒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衍生出形式多样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传播给受众。自2000年至今,媒体融合经历了数字化实验阶段、产业化探索阶段和融合发展阶段。未来,媒体的边界将逐渐消融,全媒体集团大量涌现,新业态下新的盈利模式将逐渐清晰,新终端将成为媒体融合的助推器。——杨驰原(《传媒》杂志总编辑)

舆论引导同舆论表达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充分的舆论表达是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的基础和前提,有效的舆论引导又为有序的舆论表达创造舆论氛围,舆论表达同舆论引导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认识并处理好这种辩证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普通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深特聘教授)

世界上的人大体可分为三类:乌合之众、大众和公众。乌合之众的意见非常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大众的特质是大家有共同的兴趣或怨气,他们会从多种渠道汇聚进行共同想象;公众则相对比较理智,他们对社会事务比较关心,会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并进行一定思考。想真正了解一个社会,了解人们对于公共事件的真实看法,民意调查一定要努力获得公众的意见。——张荣显(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会长,易研网络研究实验室研究总监)

当下中国,对内面临着持续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深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矛盾,对外则面临着在充满危机和冲突的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中如何进行自我定位的挑战,中国软实力追求的紧迫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出路都应在以上内外矛盾的交汇中把握。——赵月枝(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信息时代”一词已经不能够准确地形容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更是“传播时代”。从宏观角度看,传播作为一个时代要素,已经与政治、经济要素平行,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从微观角度看,现在的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更是人、社会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发生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社会机构的重组与人们传播行为方式的改变,而这种重组与改变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洪浚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学系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

圆桌论坛

主题演讲:新媒体与中国社会

21世纪的互联网革命颠覆了人类社会,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类思维模式、信息传播方式、企业运营体系、民族文化传播等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存在。新媒体时代的变革最明显地表现在媒介层面。新兴媒体尤其以网络媒体为依托的媒介形式,在产品形态、生产方式、传播机制、媒介运营等方面颠覆了传统媒体原有的媒介体系;同时,新媒体的运营理念和模式亦在“媒介融合”理念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然而,在新媒体带来诸多变革之时,传媒人的职业道德与新闻伦理、企业的品牌生命、媒体内容为王的生存之道依然被坚守。“主题演讲”围绕“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运营之路”“新时代新闻人的坚守”三大核心命题,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媒体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坚守。

微时代影视艺术变迁的观察与思考

[1]胡智锋

新媒体,一方面催生了一个大产业,具体到影视产业,它催生了大制作,大片景观;另一方面,新媒体产生了微博、微信、微传播、微电影这些小景观。这个时代就由一大一小,一巨一微构成。今天重点探析小景观中的微电影。微电影的崛起,是一个悄无声息的突发事件,它在网络上播放,大多由业余爱好者制作。微电影的诞生对传统影视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视美学之变。过去的影视美学追求巨大、精英、经典、厚重,这是传统影视美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微电影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影视美学观,今天的影视美学观变成了微小、草根、便捷、互动和娱乐。

第二,影视艺术技术之变。微电影的崛起使影视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生产手段层面,目前的影视制作从二维主导变成了三维主导;传播方式层面,从单向度的“我做你看”变成了双向互动;产品形态层面,影片从单一的电影院或电视荧屏形态变成了多屏、跨屏传播的形态。

第三,生产格局之变。由于生产传播方式和产品形态的变化,整个影视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体现在电影制作的门槛降低。传统的电影制作门槛较高,只有通过专业传承或者专业培养的小规模群体才能够进入电影制作领域;如今的电影制作成本降低,网络平台传播也使进入这一领域的标准有所降低。其次,渠道变宽。传统的影视传播渠道非常单一,电影拍摄制作完成后只能通过电影院、电视荧屏传播;今天的影视不仅可以在影院、电视荧屏上呈现,而且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户外屏幕等多种平台传播。目前很多城市街道、大学校园等都设有户外屏幕,拓宽了影视传播渠道。再次,影视制作领域限制的突破。人人都是艺术家,大众参与时代的网络民主在影视制作领域得到真正体现。

第四,影视研究、影视教育之变。从影视研究层面来看,传统的影视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决策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只是从单一视角切入;但是在今天,我们的研究更多地呈现混合特征,很难分清一个研究究竟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决策研究,多元研究类型混杂在一起。从影视教育层面来看,传统影视教育侧重教给学生职业的求生手段,让一个学生掌握影视制作、推广的方法;在今天,影视教育更侧重提高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而不仅是电影的制作、推广方法。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微电影带来影视美学、影视技术和艺术、影视生产格局、影视研究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改变,我们应采取何种态度面对微时代的变革?一方面,我们要热烈拥抱微时代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要用怀疑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可能这个新生事物还很不成熟,但不要讥笑、排斥它,更不能打压它,要热情地关注、适应新生事物。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守基本底线,坚守伦理底线、社会公德底线、法律底线、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底线。我们要扶持、提携一切有利于人类正能量释放和发挥的事物,同时对于阻碍、毁坏正能量,导向负能量的事物,我们要予以克服、控制、规避。这就是我对微时代下微电影带来的影视艺术影响的观点和态度。

[1] 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变革与坚守——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1]陈保平

当前,媒体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商业门户网站发展至今,已筑起很高的门槛,以我国三大商业网站——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例,它们旗下的子媒体在新闻、文化、游戏、生活资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较大规模。在这样的市场布局中,传统媒体想要突出重围,抢占新媒体市场并非易事。

传统媒体错失了占领市场的先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没有突破的可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深入思考两大问题:第一,传媒行业变革的现状;第二,变革过程中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媒体建设新媒体。这一阶段主要是传统媒体建设网站,例如《新民晚报》创建了新民网。第二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发展。这一阶段,传统媒体看到了新媒体的价值,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建立网站,而是探究如何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报道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传统媒体品牌。2010年,上海胶州路发生大火,在其他媒体没有第一时间对此次火灾进行报道的情况下,新民网的两位记者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火灾现场情况,该视频成为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报道胶州路大火所使用的视频镜头,并打上了新民网的水印,对网站的品牌推广起到了良好作用。在这一阶段,报网互动形式被很多媒体运用。第三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所谓融合发展,就是将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相连接、相融合、相统一。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合理的战略规划,不能盲目跟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十年前开始打造第一财经这个平台,目标是将第一财经打造成上海乃至全国一流的财经媒体品牌。现在第一财经媒体集团拥有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各种形式的子媒体,但集团的利润一直处于下滑趋势,因为当时在制定媒体发展战略时,只想到做新闻媒体,而忽视了把新闻和受众的财经资讯、生活服务信息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广告收益模式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后,新的盈利模式却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媒体制定战略规划要遵循合理的步骤。首先,要进行前瞻性研究,即对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所了解,这是未来媒体融合取胜的关键。未来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资讯传播方式以及新闻写作方式,都会因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而发生巨大变化。传媒集团在转型发展阶段,只有掌握、分析和提炼各类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受众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进行充分研究,才能取得成功。其次,要进行内容、渠道、技术、平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战略规划与媒体的内容、渠道、技术、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只有内容,没有渠道,媒体融合很难实现。另外,媒体的品牌、资本、资源和人才也缺一不可。传媒集团应注重对领军人物、优秀记者等人才的培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以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为导向,融合社会资本,做大做强传统媒体。

如何制定媒体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媒介融合的模式多种多样,目前,大多数媒体的融合还是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的方式为主,这并不是真正的融合。今后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是,媒体记者采集到的新闻素材统一集中在新闻的“中央厨房”里,“中央厨房”会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对新闻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再分发给各个媒体平台,以供电视台、电台、移动终端等不同媒体发布,最终实现新闻的最大化利用。媒体发展到这一步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融合。

大型传媒集团在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网站、微博、微信、APP移动客户端之后,应以集团的规模和品牌为端口,将各类媒体资源融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平台,以这样的组织架构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商业网站进行正面抗衡。比如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网站、新媒体客户端等加起来有上百个,单就《新闻晨报》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就达[2]1000万。如果把传媒集团旗下的子报、子刊以及各类新媒体融合到统一的端口,用户进入这个端口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选择媒体平台;除此之外,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媒体公信力以及巨大的端口流量对广告运营商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传媒集团逐渐探索出一套孵化机制,即提出一个创新项目,由专门委员会审核评估或请第三方专家进行评估,可行性项目将获得传媒集团拨款进行实践探索,以此激励集团的新媒体创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新民网。新民网的发展主要依靠网站的突发新闻报道,通过对突发事件及时、快速地报道,融合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集聚网站的影响力和受关注度。2006年至今,新民网每年的广告收入达800万元左右。

第二个案例是上海广播电台开发的手机应用《直通990》移动终端。《直通990》原本是上海广播电台开办的一档民生类广播节目,在节目树立了良好口碑之后,电台把它嫁接到移动终端上,以沟通社情民意为主要功能,服务内容涵盖了上海市社会受理中心193项受理事务的信息查询、社区事务受理实时预约等,形成了良好的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2013年10月底上线以来,《直通990》移动终端共吸引用户近3万人,实际注册用户近1.3万人,日活跃用户达2000人,移动终端上以市民政策咨询为主的问答超过30万条,上海已经有闵行区、长宁区、徐汇区、闸北区等区利用移动终端建立了《直通990》客户终端。

第三个案例是《外滩画报》。《外滩画报》是一本以时尚、文化、教育、科技为主要内容,面向高端读者群的周报。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2013年下半年,《外滩画报》做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外滩教育”,专门为受众提供专业的海外留学、海外培训资讯服务,包括海外学校的师资信息、专业分析、留学注意事项等。“外滩教育”目标受众定位准确,目前已拥有3万多固定用户,吸引了不少海外学校、留学培训机构等广告商入驻,甚至还有外国领事馆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介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信息。

第四个案例是《解放日报》党政办开通的微信公众账号,前几个月这个微信账号上只刊登了三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关于群众路线政策的讲话和教育实践活动分析报告的模本。在短短两周时间里,该公众账号就获得了1.5万人的关注。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目标受众精准化和服务需求明确化对媒体发展的重要性。传统的大众化媒体因其难以精确化定位目标受众,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展困难。传统媒体应擅于发现、分析不同受众的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还应重视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并不是传统媒体式微的唯一因素,传统媒体对目标受众数据的不重视,对给读者提供的针对性服务维护不足,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一直忽略了对读者数据库的建立,报社对订阅报纸的读者信息并不清楚。了解读者信息,掌握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比例、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信息,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设计媒体版面、安排报道内容,可以使媒体报道和服务更具针对性。在传统媒体开始发展新媒体业务以后,媒体掌握用户数据变得更为便利,新媒体后台记录的各类数据成为衡量采编绩效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媒体数据化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媒体在掌握了这些数据以后,还可以和相关的广告商、产品供应商合作,为特定的目标受众群体提供更加精确的服务。例如,基于晚报读者基本上都是平民老百姓,而非高端读者人群这一调查数据分析,《新民晚报》曾和上海“杏花楼”合作,推出价廉物美、环保节约的“家常月饼”,以抑制月饼包装奢靡之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企业薄利多销赚了钱,读者得到了实惠,媒体也通过此次成功的策划和运作赚取了广告费。媒体、企业、读者三方都从中得益,还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大数据时代,媒体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建立数据分析团队,提升媒体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媒体可以发现受众的各种需求;通过数据分析,记者可以找到新闻点和新闻素材;通过数据分析,很多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才能被揭示。例如,《解放日报》的一位记者曾发表一篇报道,分析为何上海在国际上的健康数据良好,但上海市民对看病求医的不满意程度普遍较高。他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发现,良好的健康数据和老百姓的直接反应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民众看病求医的观念存在问题。此篇报道以数据作支撑,有理有据,理性分析,获得了读者的关注和认可。

在媒体变革的过程中,媒体人还应坚守三大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新闻理想。所谓的新闻理想,就是要推进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建设,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揭露社会的腐败现象和弊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第二,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记者要有自己的专业追求,按新闻规律办事,报道新闻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原则,做一个让公众信任的合格媒体工作者。专业主义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是一种判断与选择,选择什么样的真实和对真实做什么样的判断,都要经过伦理价值的考量。媒体反映的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公众的审美趣味,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不能为了满足公众窥私欲,而不顾个人隐私的保护。另外,媒体在追求真实报道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使用违背法律、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报道是不被提倡的。第三,要坚持母语特色。当今社会,语言有其独特而又强大的功能。文学家追求文字的魅力和特色,新闻工作者也要讲求新闻报道的文字功力。一个记者,实际上也是一个语言的传播者,如何突出母语特色,以准确、精炼的文字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尤为重要。

总之,在媒体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新闻工作者应思考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媒体在变,我们应拥抱新媒体,拥抱大数据,拥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不变的是媒体人的理念,要更多地让人民说话,让人民自由地说话,让人民理性地说话。

[1] 陈保平,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本文系陈保平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演讲稿整理。

[2] 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

财经媒体发展的六个里程碑

[1]秦朔

在过去的35年里,财经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里程碑。

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开始注重经济报道,加大财经信息的报道力度。较有代表性的如1979年人民日报社创办的《市场报》,主要反映市场商品信息动态。中央级部委也创办了很多财经类报纸,如《中国财务报》《中国机械报》《中国管理报》《中国民刊报》等。此外,全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很多地方经济报纸,如《第一财经日报》的前身《上海经济报》。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在今天财经媒体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如《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著名策划人、原新华社记者王志纲,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等。

二是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在资本市场勃兴的背景下,媒体行业掀起了一股以反映中国资本市场为主的证券类媒体创办热潮,出现了反映资本市场特点、拥有信息披露特权的“七报一刊”,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许多广播电台、电视台也都开始创办股市证券类节目,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信息需求。1998年,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创办的《财经》杂志除了反映中国资本市场现状,还刊登了很多与体制变革相关的报道,反映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新闻专业主义较为成熟的媒体生产和报道模式。

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全球化的到来。“入世”与全球化对中国财经媒体的影响在两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大批市场化财经媒体陆续出现,例如《21世纪经济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证券类报纸,《中华经济时报》《粤港信息日报》等具有雏形意义的现代商业报纸的出现,同时,2000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对话》栏目,将商业人物变为全民明星,极大提升了公众对财经人物、企业、财经信息的关注和兴趣。另一方面,财经媒体对技术的关注度提高,出现了《中国计算机报》等一大批IT类媒体,主要报道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公司上市等内容。[2]

四是PC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大量垂直财经媒体,例如金融街网站、东方财富网、证券之星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也应运而生,如新浪财经、腾讯财经、搜狐财经、网易财经,为受众提供财经领域的全面、深入的信息服务;炒股票、大智慧、同花顺等网上股票证券交易分析软件以及各类金融终端也相继出现;与此同时,还发展出来一大批商业、财经领域信息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垂直领域的信息搜集、交易等服务。

五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这个阶段出现了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为个体或小组在垂直财经媒体领域生产专业内容创造了良好环境,推动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企业、机构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过程,也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机器生产代替人力担当记者和编辑角色,可能成为今后新闻生产制作的一大趋势。“今日头条”就是一款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抓取个性化信息的推荐引擎;“雪球”作为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站,也是利用机器生产内容,通过机器化挖掘,做大量的抓取与分析;甚至连一些传统媒体,如英国的《卫报》,也开始数字化转型,使用机器编辑新闻。在财经领域,像各级部委、机构和公司发布的公告等规范化、标准化内容,机器完全有能力将其抓取出来。

六是自由化。自由化包括两个概念,一是参与财经报道生产的主体自由化,二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自由化。随着汇率的市场化以及人[3]民币的国际化和自由化,未来将会有大批像余额宝、P2P、众筹[4][5][6]、数字货币、直销银行等自由化的金融类产品出现。就媒体而言,将会有大量的内容与信息直接跟随服务平台流动和传播。

今天,整个传媒生态,尤其是财经媒体生态发生了剧变。财经媒体跟娱乐媒体不一样,在娱乐领域,内容生产者可以通过打造“现象[7]级”节目来获得话语权,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引领了电视节目模式的变革,为观众成功设定了“议”题并形成节目自身的价值观体系。但财经媒体是一个积累型产业,不可能通过其上流的内容端打造足够有影响力的“现象级”节目。在整个媒体行业受到冲击时,相较于其他领域媒体,财经媒体受到的挑战会加剧。

这个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整个财经媒体传统的价值链完全改变。传统的价值链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是“license”,即基础的采访权利,过去发生的事件或活动只能由记者来采访、报道、发布新闻,记者的权力很大;第二个环节是“media”,是跟介质相关的分销系统,传统的媒体报道都有一定的报道流程,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杂志,都不能体现事件发生的时间价值;第三个环节是受众接受信息的供应;第四个环节是广告。现在,互联网的出现使随时随地进行内容的生产与发送成为现实,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发布信息,传统的信息发布渠道成为负担,各类媒体纷纷抢夺受众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受众地位普遍提高,广告商也重新选择媒体平台投放广告。近几年,媒体行业再行政化、再补贴化现象出现,传统的价值链发生改变。第二个方面,在中国特有的版权环境里,媒体版权保护成为问题。中国的大型门户网站数量较多,单一媒体的版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个别门户网站已经要求向传统的内容生产商收费,认为门户网站的发布和转发帮助传统媒体提升了影响力,门户网站应该收取广告费。原来的主角可能被边缘化变成配角,整个传媒行业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那么,财经媒体不变的是什么?媒体行业被描绘成要与机器生产、超级平台、自媒体平台竞争的行业,要突出层层重围,前景渺茫。但是,从内容供应上来讲,媒体有很多优势,这是其他信息发布平台所不能比拟的,很多大型的内容策划、内容生产、内容供应单靠自媒体平台是无法实现的,媒体需要长期的投入,专业化、固定化报道是媒体的特色。在财经媒体领域,受众消费的财经信息主要还是靠主流的财经媒体提供,集品牌效应、深度报道、集体生产、议题设置功能于一身的财经媒体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个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另外,从媒介经营的角度来讲,媒体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其在多个领域积累的资源与人脉也有助于其开拓多种多样的线下服务,使媒体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当媒体从一个为受众提供内容的供应商转型为把受众变为用户的服务型供销商时,媒体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在媒体行业受到冲击时,如果媒体的资源足够优质和丰富,仍然会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形态、报道方式、生产流程都在发生急剧的根本性变化,使得全球的主流媒体遭受挑战。在中国,版权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由门户网站主导新闻传播环境的基本结构,使得中国媒体遭遇的压力和挑战更大。传媒业整体环境的变化总量上削减了对传统媒体的人员供应需求。未来,传媒学子择业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做选择。

第一个方向,学习数字化技术,实现向数字化媒体人转变。数字化媒体浪潮在中国方兴未艾,数字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媒体生产的一大趋势,传媒学子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技能,积极投身市场新的数字化内容生产部门、社交媒体机构或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部门,实现向数字化媒体人的转变。

第二个方向,对于依然满怀新闻理想,依然看重通过新闻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传媒学子来说,可以继续在传统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找准自我位置,并坚持下去,但与此同时,要重视自身专业性以及数字资本化能力。

第三个方向,在整个媒体行业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大量传统公关公司正在转型为数字营销公司,很多传统企业在寻觅具备数字化传播能力的新型人才,传媒学子应仔细分析市场环境,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将眼光投向其他一些传播性工作,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传媒生态发生剧变的今天,传媒学子应如何提升技能,充实知识,做新一代的媒体人?

首先,在数字化传播环境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性操作,例如可以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尝试创建个人的微信公众账号或APP,利用微博社区做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等。

其次,在互联网数字营销盛行的当下,要学习数字技术,拓展关于产品经济方面的知识,了解数字化产品前端、后端、用户界面设计等,在数字化环境中提升能力,拥有更多技术资本的媒体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在特别强调技术资本的同时,作为传媒学子要苦练基本功,增强采写编评等新闻业务能力,拥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素养。新闻是融会贯通的,对于传媒学子而言,拥有广博的知识非常重要,可以多吸收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增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就对财经媒体感兴趣的传媒学子而言,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着力追求两个专业性:第一,要追求新闻专业性,新闻专业性体现在新闻写作,导语写作,新闻框架结构把握,新闻权威性、时新性、趣味性、重要性、显著性的体现等多个方面;第二,要追求报道内容的专业性,即指对报道领域的了解程度,二者缺一不可。建议多学习《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上刊登的文章,可以阅读格里高利·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以提升新闻专业性和报道内容的专业性。

[1] 秦朔,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本文系秦朔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演讲稿整理。

[2] PC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

[3] P2P是对等计算(Peer to Peer)的简称,指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

[4]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5]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它不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因为它能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不局限在网络游戏中,目前流行的数字货币有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元宝币、银通币等。

[6] 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在这一经营模式下,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因没有网点经营费用,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

[7] 很多人观看、谈论一个节目,规模之大几乎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节目被称为“现象级”节目。

OTT TV与传统媒体的竞争

[1]刘幼琍[2]

互联网电视(OTT TV)业者的类型主要有:第一,内容业者。如电视集团、广播电台等,大陆拿到OTT执照的都是电视集团和[3]广播电台。在美国有直播大联盟HBO,它也是电视台这一内容业者做的。第二,设备业者。设备业者为什么做OTT?其中一个方面是为了增加收入。电视机里有一些内容是免费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是需要付费的,电视机设备业者会跟OTT业者谈合作,让OTT业者使用他的电视平台,如果观众一旦选择付费节目,那这个OTT业者就要向电视机制造商缴费,因此设备业者也愿意做OTT领域。

OTT TV有多种经营模式。第一种经营模式是通过自己的机顶盒运营。第二种是通过别人的机顶盒运营。第三种是通过所谓的联网电视运营,比如三星、TCL等。第四种是通过network operate(网络操作)运营,可以是IPTV、电信业者或是有线电视。第五种是通过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运营。

OTT TV逐渐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以下是几个国家的OTT TV经营策略。[4][5]

在美国,大家最熟悉的OTT是Netflix,其次是HuluPlus、[6]YouTube。Netflix每个月的费用是7.99美元,在全球已经拥有4000多万用户。它使用社群媒体,在购买内容的时候充分利用大数据。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自制,如果它有新的自制节目,会在节目拍完之后在一个频道连续播放,这就是策略效应。Netflix做过调查,如果连续播放很多集节目,消费者会有什么冲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3%的用户最起码会看2到6集。这与其他一些OTT业者的策略不一样,有一些OTT业者认为一旦投入资金拍出节目,就要不断创造话题让大家讨论,让节目的热度一直持续。这是两种不一样的营销策略。[7][8]

再分享一下Hulu Plus模式。首先讲一下Hulu。台湾有几家媒体正在考虑要不要模仿Hulu模式。类似Netflix的模式在台湾没有办法实践,有两点原因:首先Netflix的用户有4000多万,而台湾只有2000多万人口。其次公众不愿意付费,我从2000年开始研究网络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发现多半网民不太愿意在网络上付费,他们已经养成免费使用网络的习惯。而Hulu的模式是很多国家可以学习的。Hulu由

[9][10][11]NBC、FOX、Disney一起经营。Hulu在2010年开始提供网络影音的服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传统的电视台的业者经营。

由Hulu推出的Hulu Plus是OTT。每个电视台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这个网站是否就是OTT?我个人认为不是。原因是有一些网站完全是用做推广媒体自身的,所属媒体没有进行网站规划,它们的目的是宣传,而不是做一个OTT的业者。Hulu Plus和Hulu最大的区别首先体现在节目的播放数量上,如果在Hulu可以看到5集,那Hulu Plus就会播放很多集。其次还体现在回看功能和画质上。很多OTT都使用社群媒体去增加互动或是经营粉丝。像Hulu Plus,它会让用户用Facebook登录。Netflix跟Hulu Plus最大的不同就是,Hulu Plus由传统的电视业者经营,最大的优势是有片源,因为很多连续剧和影集都是自己拍的,不是跟别人合作,因此它拥有版权。[12]

还有Amazon,它的总部设在西雅图,Amazon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卖书,卖DVD、CD,所以它有片源,有经营娱乐节目的经验。它也开始做OTT,并且在英国并购了一家业者。它的盈利模式依靠收费和广告。[13]

在英国,YouView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家由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第四频道(Channel 4)、英国电信公司(British Telecom)和英国TalkTalk电信集团股份公开有限公司在内的英国最大的电视和[14][15]宽带品牌合资的电视企业。BBC、Channel 4都是电视台,但是在英国是制播分离的,所以这些电视台都请传输公司帮它们播放节目,把信号送出去。BT(British Telecom)和TalkTalk,这两家是电信运营商,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电信业务方面竞争,在电视这一块合作。二者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竞合关系的案例。它们全部都用一个规格的机顶盒,如果你是BT或TalkTalk的用户,假设你跟它们签约一年,你的机顶盒就免费,这样可以增加用户黏性。BT和TalkTalk提供的平台可以看到无线电视,还可以看到IPTV,所以可以在无线电视上看到数字电视。同时它还具有回看功能。[16]

再来看法国的案例。Dailymotion做得比较成功。Dailymotion跟YouTube类似,用户可以上传内容,Dailymotion也与其他公司合作制作内容,二者共同拥有版权。Dailymotion的市场做得很大,只有15%的市场在法国本土,85%的市场分布在美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17][18]它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还有B2B提供云端的服务。Dailymotion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0%的人通过手机来看它们的节目,60%多的人用电脑观看。它和Netflix一样,尽量兼容各种设备。Dailymotion在巴黎市中心建立了一个摄影棚,任何人都可以借用摄影棚,条件就是在摄影棚中拍出来的内容要先在Dailymotion的平台上面播放。它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广告,没有月收视费。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七家OTT TV内容集成牌照商,分别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百视通,华数,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只有这七家互联网电视牌照商才具备在全国开展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的资格。过去联网电视是由电视机制造商制作的,后来由于政策原因,电视机制造商只有和七家中的一家合作,才可以提供一些OTT的内容。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既有平台(IPTV、有线电视)有什么影响?第一,从内容角度来看,新媒体给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多机会,让内容提供商有更多接触观众的机会。第二,形成更多竞争。第三,迫使原来的媒体平台也要提供多屏服务。要想经营好OTT TV,首先需要宽频网络的普及,其次是使用者界面的建设,再次是内容要有独特性,这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要有大数据和社群媒体的结合,定价模式要非常灵活,要分析地方、市场的用户行为,同时需要政府的配合。

[1] 刘幼琍,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本文系刘幼琍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演讲稿整理。

[2] 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

[3] HBO,时代华纳旗下的付费电视网。

[4] Netflix是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提供互联网随选流媒体播放。

[5] Hulu Plus,目前最火爆的30款iPhone应用程序之一。

[6] YouTube,一个视频分享网站。

[7] 2010年6月30日,视频网站Hulu正式推出订阅服务Hulu Plus,该服务版本较多,有iPhone版、iPad版、三星互联网电视版、PC版。Hulu在官方博客中称Hulu Plus是“新的、革命性的广告支持式订阅产品,它是对Hulu已有服务的增强和补充”。该段内容引自《Hulu正式推出付费服务Hulu Plus》,搜狐网,2010年6月30日,http://it.sohu.com/20100630/n273170325.shtml。

[8] Hulu,由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合资成立的一家网络视频网站。

[9] 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10] FOX,福克斯电影公司。

[11] Disney,美国的娱乐媒体公司。

[12] Amazon,亚马逊公司,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

[13] YouView,英国互联网电视服务,是一家英国众多大型电视和宽带公司投资的合资企业。

[14] 搜狐网新闻,英国互联网电视服务YouView有望五月推出[EB/OL].2012-03-06.http://it.sohu.com/20120306/n336826493.shtml。

[15] Channel 4,英国的公共服务电视台。

[16] Dailymotion,独立视频分享网站。

[17] Orange收购独立视频分享网站Dailymotion剩余股份[EB/OL].2013-02-25.http://roll.sohu.com/20130225/n366941978.shtml.

[18] B2B,企业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

全球新媒体发展动向与态势分析

[1]严三九

什么是新媒体?事实上,“新”和“旧”是相对的,在理解新媒体概念时应当把“新”和“旧”区分开。可以说,Web2.0以后,才是真正的新媒体。Web1.0之前,都不算是新媒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数字压缩技术、数字传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存储、传输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新媒体是在传播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字传输技术传播信息内容,并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传播形态的总和。对上述概念进行总结,共有三层含义:第一,数字传播技术;第二,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和各种增值服务等;第三,各种传播形态的总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

近几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促使全球媒体出现巨大变革,大数据也从概念走向现实。云计算指的是计算机快速计算和存储、抓取能力。我国的银河计算机,也就是所谓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快速地将内容存储、传输、计算出来,并能对其进行快速提取。形象一点儿说,就如同你头顶上有一片云彩,你走到哪里,这个数据库就会跟到哪里,用户需要什么信息,马上就能下载下来。这就涉及全球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因素。普遍来讲,技术的加速发展是为了满足不断提出的需求,因此,技术与需求成为驱动全球新媒体发展的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首先,数字技术的进步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推动力。技术是基础性条件,不论是麦克卢汉,还是媒介环境学派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反思,都反映出技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无论这个作用是积极地推动还是消极地阻碍。2013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全社会不断发展、推进。在新技术中,云计算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技术构架,实现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从终端向服务器的聚合,使资源整体利用率大大提高,对新媒体行业的格局产[2]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调研报告称:“云计算在2015年之前将在全球范围创造1400万就业机会,并且每年来自云创[3]新的收入将达到1.1万亿美元。”“2014年个人云服务将会超越传统[4]PC电脑,成为企业市场中的主要计算形式。”云计算之所以会在这个时代到来,是因为互联网产生的海量信息完全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云计算给数据的生长、传播和相关业务的运营提供了方便,也将为更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引领模式的探索提供依据。

国际数据公司(IDC)于2013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5]全球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收入将达238亿美元”。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将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动力,而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则将改变当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形态。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平台从桌面开始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转移,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新媒体不再仅仅是信息传播及通信工具,而且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更为便捷和智能。

其次,日益增长的媒介与信息需求是新媒体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德纳咨询公[6]司(Gartner)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球媒体平板电脑的[7]使用量将会达到6.65亿台”。智能终端的需求量巨大,用户对智能终端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用户越来越多元的应用需求,一些公司继续开放平台和资源,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投入到应用程序的编写当中,一方面使基础平台得以继续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应用程序。

推动全球新媒体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内在因素外,还包括各国对新媒体领域投入的进一步加大,从资金、人员等各方面予以支持,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相关政策等。

从宏观角度对近几年以及未来全球新媒体发展动向与态势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日益融合,新媒体正在实现人类与物理世界更为紧密的连接,这一点集中反映在智能化物联网的发展上。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医疗、能源、汽车、教育、环保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人类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使新媒体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由过去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以信息传递为中心的社会服务者。新媒体作为物联网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操控终端与工具,其自身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契机。

另一方面,新媒体不仅成为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例如在利比亚、埃及、乌克兰等国家的社会变革中,新媒体都发挥了巨大力量。“奥巴马两次当选美国总统的竞选过程让世人充分认识到了社交媒体的力量,在选举日当[8]天,Twitter上共产生了3100万条和大选相关的微博(Tweets),高[9]峰时期平均每分钟就能产生327452条Tweet信息”。2013年以后,新媒体平台信息的发布与互动成为各国政府、企业、机构信息传播与宣传的重要内容。据统计,“125个国家的总统、首相和相关机构都在Twitter上注册账号,同时Twitter在美洲最受欢迎,在南美、北美分[10]别有75%和83%的政府拥有Twitter账号。”

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改变了社会资源和权力的分配方式。

其二,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从概念变为现实,并且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由于大数据技术对国家管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开始依照国情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希望借助技术变革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IT支出为3.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4.2%,到2014年,大数据分析工具将被[11]视为一种必要的投资。未来几年,全球大数据份额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摩根士丹利报告列出2013年大数据增速最快的十大领域,互联网与媒体便是其中之一。按照大数据的发展思路和要求,不同类型新媒体必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基础技术进行一定的升级,这些都将使新媒体呈现出新的态势。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门户网站、购物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都会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关注,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转型,世界新媒体发展格局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我们无法忽视大数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战略层面。只有通过全面而长远的部署、稳健的认识和扎实的推进,才能把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然,在看到大数据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体制和法制不完善、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大数据将呈现出一种“虚热”状态,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其三,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善新媒体的发展态势。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成为新媒体领域十分突出的增长点,成为当前全球信息和传媒产业竞争的焦点,未来也仍将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网络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智[12]能通信与信息终端的普及。BIA/Kelsey报告称,“2015年,美国来自桌面PC的搜索广告市场规模将被来自移动终端的搜索广告超越”[13]。这很好地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未来,移动终端的广告投放和各种信息个性化的定制将会成为重要的信息服务载体。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将再次推进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进程,并且不断衍生出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远远突破最初的文本、图片、铃声等最基础的业务形式,内容与日益发展的、满足数据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越来越贴近。“移动传播是数字传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飞跃,它所带来的影响目前还只[14]是展露冰山的一角。”接下来,世界各大知名厂商将进一步加大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在技术升级、无线网络覆盖、移动终端研发、内容及应用创新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信号覆盖的进一步推广,IPTV、IPV6、4G等新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为获得更高的无线网络接入速度、有效解决网络负荷问题打下了基础。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报告称,“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营收将从2012年的96亿美元增至114亿美元,随着移动广告营收不断为应用程序开发者、广告网络和移动平台供应商创造机会,2016年移动营收[15]有望增至245亿美元”。

其四,社交媒体将成为近几年新媒体发展的焦点。社交媒体在最近几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有新的增长点。按照目前的态势,社交媒体主要向无线互联网方向转移,其移动终端的使用率增幅大大高于PC电脑。社交媒体的发展将和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社交媒体已经开始融入主流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可以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相匹敌的互联网基础性应用,并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延伸出第三方应用,从而引发了全新的商业革命,带来了新的引领模式。现如今,社交媒体被政府、企业广泛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人们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商将开发重点转移到社交媒体的传播平台上,为用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