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就要这么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16:20:04

点击下载

作者:唐睿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学就要这么玩

经济学就要这么玩试读:

前言

“经济学”其实很简单

在世界历史上,有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一位是亚当·斯密,一位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们都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人。亚当·斯密长期在税务机关工作,边工作边思考,白天大量实践,晚上写《国富论》书稿;凯恩斯在印度事务部工作,在研究经济的同时,会直接进行投资。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能成为当今的一门显学,因为它是如此的适用。

然而现如今,在普通大众的眼中,经济学离得自己有些远,经济学家也都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人物,可望而不可即。多数人都觉得,只有足够聪明,才能研究得透那些高深的经济学。

有人研究经济学,一会儿公式,一会儿理论,让人一听见“经济学”三个字就晕。也有很多学经济的人都会皱着眉头说:经济学一点儿也不好玩。那是因为大多数经济学著作总试图把人的思维变得更加训练有素、更复杂,然而复杂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人们想要的。

其实,经济学并不是多么深奥的学科,专家的本事就是用专业、深奥的语言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我不是专家,所以我只有尝试把复杂的东西说得更简单。本书将枯燥、复杂的经济学还给经济学家,将风趣、幽默、实用的微博体经济学送给对经济学心存恐惧的普通大众。

本书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宗旨,以轻松的形式将深奥的经济学变得更好玩、更易懂、更给力!幽默风趣的微博体+通俗易懂的另类经济解读是本书的特色。对于那些要想搞懂经济学但又总是搞不懂的人,此书不容错过。

第一章 经济学,就这么点事儿!

简单经济学英文中的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家政术”,最早的经济指的是“掌管一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要面临许多决策,而整个社会同样需要很多决策。但由于社会资源并不是应有尽有,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使得社会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于是,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就举足轻重。

一分钱没花却还清了债务

@资金流动的神奇力量一游人到小镇一旅馆,拿出1000元给店主,挑了个房间。他上楼时,店主拿1000元给屠户支付了欠的肉钱;屠夫去猪农那还了猪钱;猪农还了饲料款;饲料商还清了赌债;赌徒赶紧去旅馆还了房钱;这1000元又回到店主手里。这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钱走了,但全镇债务都还清了。

看到这个小故事,有人说老板亏了!

其实,老板不亏,因为他本来欠人家1000元的猪肉钱呢!一个也不亏,这就是流动资金的力量,有了这1000元,一批债主都不需要跑路了,如果没有这1000元流动资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经济生活中我们同样离不开钞票。如果没有这些钞票,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乱糟糟!是资金流动让社会焕发生机,流动资金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每周转一次就能产生营业收入及创造利润,所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盈余的“直接”创造者。

小本生意不好做,大鱼吃小鱼一天比一天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着实不易!小许开了一家饰品公司,产品非常畅销。这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现在却陷入了危机。怎么回事呢?签了合同,货发出去了,账款却收不回来。而原材料的货款、员工的工资、生产用的水电却都支付了出去。公司资金链眼看就要断了,账款回收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事。最后关头,只有把公司低价转让!

现金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神奇的力量。现金流才是企业的血液,只有血液充足并且流动起来,才会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便无法运转,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生存。

所以说,钱不是坏东西,就看你怎么用它,只要用得好,就能产生神奇的力量。

西方有句谚语:让有钱的人进天堂,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但在利欲熏心的人看来,只要有钱,天堂的门就会为你打开。因为钱,罗马帝国在腐朽和堕落中分崩离析。因为钱,一切只因为钱,似乎钱就是万恶之源。然而,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人类跟动物的不同,就在于每件事都是有目的性的,人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但无论是要周游世界,还是弄个研究、搞个发明,或是获得自由,都需要钱,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日做梦。所以说,金钱又是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金钱努力,没有钱,谁都清高不起来,风花雪月也只有吃饱了才能谈,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人要么是穷光蛋,要么是有了足够多的钱。鲁迅先生曾说过:“你去摸摸他的肚皮,就知道里面还有多少未消化的鸡鸭鱼肉。”他们一边说着金钱是万恶之源,一边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

但有钱并不意味着幸福,当GDP增长过快而且总量过大,人均GNI却又跟不上的时候,矛盾就会出现。贫富差距的扩大使许多人产生了仇富心理,豪门恩怨的源头大多也是金钱。而且,GDP的快速增长会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当环境越来越差,患病的风险越来越大时,人们也是谈不上幸福的。当然,经济学不是要研究环境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使用金钱。

对一个人来说,用自己的努力赚足够的钱,然后再花掉就是幸福,就算没有很多钱的人,这个奋斗的过程也是值得的。那些贪官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天天晚上做梦都害怕东窗事发,钱越多心越不安;那些打家劫舍的人也不会幸福,因为等待他们的是牢狱之灾;那些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也不幸福,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感知幸福的神经。幸福是一种高层次的自我需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是有同情心的,所以比尔·盖茨等人把财富捐给慈善事业时不是痛苦的,而是幸福的。就像那个旅客,当他知道他这1000元解决了这么多人的问题时,他的幸福感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钱不是坏事,当我们拿着手中的钱去帮助贫困儿童,看到他们能受正常教育,拿我们的钱挽救一条生命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幸福?!但如果我们把钱都放进地窖里,那它就跟泥土无甚差别。消费能刺激经济,经济增长又能使我们赚得更多,所以,不要做一个只会赚钱不会花钱的守财奴,让你手中的钱,展示它神奇的力量吧!

tips:上面故事里的人,除了旅客以外,都同时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这个旅客无意中扮演了一个清算的角色,把他们相互间的债权及债务都相互抵消了。社会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多数人都同时扮演着债权人及债务人的角色。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看似跟你毫无关系,其实会给你带来许多影响。就像那位旅客,谁也不认识他,可是他却清算了所有人的债权及债务。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别人说:你跟我毫不相干。因为,说不定你们关系就大了去了!

次贷危机的启示:千万不要迷恋LV包包

@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因为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却要不停地付。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一天,他们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接下来引起了一场地动山摇的金融风暴。

有一天,一位长得既不高也不帅的男士,带着一个美女到了一家LV店,他为美女选了一个价值6.5万元的手袋。买单时,这位男士掏出支票本,十分潇洒地签了一张支票。

店员为难了,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来店里购物。男士看穿了店员的心思,十分礼貌地说:我觉得,你可能担心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对吗?今天周六,银行不营业。我建议你把支票和手袋都留下,等周一银行开门后,把支票兑现再把手袋送到这位小姐的府上,你看如何?

看到这位男士说得这么诚恳,店员悬着的心放下了,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承诺他会亲自把这件事情办妥。

周一,店员拿着支票去银行,发现这张支票是张空头支票!他愤怒地给那位男士打电话,可是男士不紧不慢地说:“这没什么呀!你跟我都没有损失,上周六那个女孩已经跟我好了。对了,多谢你的合作!”

这个故事从另一个层面清晰地向我们揭示了次贷危机的本质。当人们对于未来收益充满了幻想的时候,对于风险就缺少了防范意识。美女认为周一的时候6万多的LV包包就到家了,自然也就放松了警惕,认为跟这个男人好是值得的。

中国股民多数都跟这位美女比较相似,听信别人的鼓吹从而上了当。预期收益都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定的风险之下,而对预期收益的包装,是投资机构最擅长做的事,媒体和“砖家”们,往往扮演了LV店员的配合角色。不过话又反过来说,没有这些人,股市赚谁的钱呢?

预期收益也就是期望收益,是指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已知信息所预测能得到的收益。就是说,如果那张支票不是空头支票的话,那位美女就能得到那个LV包包。但很明显,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都是浮云

眼下不管是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都推出了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收益远高于定期存款,虽不能一夜暴富,但也是相当可观的。可是,“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不是所有的“预期”都会变成现实。

对于投资比较保守的银行理财产品,比如信托贷款、债券等理财产品,银行主要是以信托贷款合同条款、债券的票面利率等基本确定的要素为基础测算,其预测效果也比较准确所,以这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差别并不大,对投资者也比较有参考价值。

但如果是比较激进的银行产品,比如结构性产品、投资于股票基金的理财产品,银行主要是靠历史行情数据和自身对行情的预测来计算预期收益率,但由于大盘大起大落,预期跟实际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因此,开空头支票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不要太迷信预期收益。至于某些专家推荐,基本可以将其归入不靠谱的行列。对股市来说,行情好的时候,荐股工作最好做,随便选择哪一只都可能会上涨。但行情不好的话,很可能买哪只赔哪只。

预期收益决定一个人的身价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穷光蛋却娶了一个漂亮女孩,于是便为那个女孩感到不值。但穷光蛋现在一无所有,并不代表将来也一定会一无所有。很多男人虽然不成功,但仍然有女性愿意嫁,难道这些女人是傻瓜吗?当然不是,实际上她们比一般女人更聪明。因为她们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前景看好,即使现在的“收益”很低,未来的“收益”也可能会很高。因此,如果一个男人的前景被看好,就会有聪明的女人愿意跟着他受苦。当然,如果男人的前景不被看好,即使他现在的收入很高,可能仍然没有人选。

其实炒股和女性朋友选老公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不管是炒股还是婚姻,预期收益决定了人们的选择。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的话:“真后悔嫁给他,当初觉得和他在一起,一定能生活得很幸福,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个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人。”其实,这正是人们判断失误的表现。

以当时收益来判断未来的全部收益是不科学的。

tips:投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要获得高的收益就要冒大的风险,我们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均衡。计算各种潜在的风险,与预期的收益相比看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学学保险公司将风险量化的运作模式,从而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真正值得自豪的是绿色GDP

@GDP代表不了一切自2010年开始,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进出口世界第二,马上就成第一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唯一的感觉就是“没感觉”。

GDP全称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GDP逐渐被各国采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指标。国内地方政府更是将之作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人把GDP的增长当成了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可有些时候,GDP在增长,我们的生活水平没有本质的变化。比如前年买的猪肉是10元一斤,如果每个月吃10斤的话,需要100元;去年涨到12元一斤,如果还想吃10斤的话,就得掏120元,如果工资没涨,那么你的人均GDP却增加了20%;今年猪肉涨到15元一斤,如果你的工资很悲催地还是没变,那么只有少吃猪肉,每月少吃三斤。生活水平下降了30%的情况下,GDP却还是在长!

瞧,这就是GDP的“诡计”!媒体报道的GDP如何如何增长,而我们的生活水平不见有多少提高,反而连猪肉都得省着吃了。所以,千万不要把幸福感寄托在GDP上,否则只能掉进陷阱!虽然我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二”,但是与排名第三的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要引入GNI的概念。

GNI是gross national income的缩写,意为国民总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GNI是从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改变而来。相比之下,GDP是一个生产概念,而GNI则是一个收入概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小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妻子在国内经营一家门市,一年的产值是6万元人民币,丈夫在国外做生意,一年的产值是10万元人民币。而妻子又把家里的一套房子租给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租金3万元人民币,广告公司一年的产值是13万元人民币。

就这个家庭来说,GDP为6万+3万+13万=22万元,而GNI则为6万+3万+10万=19万元。

人均GNI更能代表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例如,丹麦的GDP在全世界的排名在30位左右,如果就此觉得人家不幸福的话,那就真是走眼了,因为丹麦的人均GNI排名却在世界前10之内。不论是荷兰鹿特丹大学“世界幸福数据库”的数据,还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起的“世界价值观调查”结果,都显示在过去20年里,丹麦人是世界上非常幸福的人。

事实上,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绿色GDP。

有很多人为我国的GDP过快发展而欢呼,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世界强国。但是,GDP发展过快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退化等。如此一来,即使短期内GDP增长了,社会制造了很多财富,而从长期来看却是不利的,说不定还有可能得不偿失。而某些学者提出的“绿色GDP”,就是说把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经济损失的成本从GDP中扣除,这样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创造了多少财富。

tips:由于分析目的不同,所以国际社会对GDP和GNI两个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各国的经济增长时,一般更关注GDP;在分析各国的贫富差异程度时,一般更关注人均GNI。

税率越高,税收收入不一定越高——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全球经济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经济一直委靡不振。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的美国,日子也不太好过。2012年又是美国的大选年,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之下,税收也成为驴象之争的一个焦点:小布什执政时的减税政策即将到期,对富人要不要增税?

1974年,在华盛顿的一家餐馆里,南加州大学的阿瑟·拉弗教授在和后来成为副总统的理查德·切尼等人谈论“高税率如何导致政府低收入”的问题。当看到切尼等人一脸茫然的表情时,拉弗教授顺手在侍者送来的一张餐巾纸上画了一条反C形曲线,这条曲线说明了一个道理:税率为零时,税收为零;但当税率为100%时,税收同样为零。

但一般人都不会这样认为。许多人都会认为,税率越高,收入越高。比如说对100元征税,税率是10%的话,国家可以从中获得10元的税收收入,税率是20%的话,国家可以从中得到20元。那么凭什么要免税呢?但事实时,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全部收入交完税后一分不剩的话,那么只有傻子才会去干活或者不想办法偷税漏税。《论语·颜渊第十二》里面记载了一段关于哀公和有若的对话。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里的银子不够,该怎么办才好呢?”有若回答说:“能不能把老百姓的税收从20%减少到10%呢?”哀公一听就不高兴了:“收20%的税,国库银子都不够,再减少10%的话国家岂不是更惨了吗?”有若说:“如果老百姓手里没钱,国库怎么会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里都有钱,你还发愁国库会空着吗?”

就像哀公的子民,如果收成全要拿去交税的话,恐怕大家宁愿让稻子烂在田里也不去收。拉弗当时提出的这个理论是相当受欢迎的。在里根竞选上总统后,拉弗还趁机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为总统上了一堂经济学课。其中,第一节就是“拉弗曲线”理论,当拉弗说到“税收高于某一值,人们就不再愿意去工作时”,里根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对!就是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当电影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高达90%,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再拍第五部的话赚的钱就将会有90%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所以,我们只拍了四部电影就不再工作,而是去国外旅游去了!”

里根总统采纳了拉弗的建议。于是从执政开始就坚持不懈地减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多次减税使得联邦政府收入增长近八倍。减税一开始可能国家会吃点亏,但利益是长远的。因为当税率进入禁区时无异于杀鸡取卵,到时都没人工作了,谁还给你交税呢?

拉弗曲线说的是一个“过犹不及”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经济生活中却经常违背这一规律,做出些杀鸡取卵的行为来。比如,北京的五环路刚建成不久时非常有名,名气大不是因为路宽,而是因为路上车少。北京不总是堵车吗?为什么五环路一路畅通呢?是因为收费太高的问题,每公里0.5元,意味着你在上面跑一圈儿下来光路费就得掏50元!所以大多人为了节约成本就走辅路,结果辅路上自然是堵得一塌糊涂。直到后来停征通行费后,情况才好许多。

还有超载的问题,拉一次货过路成本过高,拉得少连过路费都赚不回来,为了能赚到钱,当然能多拉就多拉了。与其严打超载,不如先从调整路费入手,“激励”人们合理营运,毕竟,没有人愿意拿自家性命开玩笑!

繁华路段还有个停车难的问题。比如北京的王府井、金融街、中关村等地,白天的停车费都涨到了15元/小时,虽然地下也建了漂亮的停车场,但由于停车成本过高,许多人仍然选择了乱停车或者是躲躲藏藏。

一些小城市的民企老板经营不下去,都跑到别的城市去了,或干脆倒闭。什么原因?过多的税收恐怕是重要的一个原因!结果本来资金就不足的民企很快就承受不住了,利润还不够交税,不如关门大吉。地方向民企征税,越征民企越没钱,越发展不起来,经济越落后,财政就越空虚,形成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2008年股票交易印花税取消后股市曾一度红火,这也是拉弗曲线的问题,当炒股赚的那三核桃俩枣儿还不够交税钱的时候,谁还来买股票?我们不能说印花税必然带来牛市,但对股市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所以说,低税收反而换来高收益。当税收小于可能的收益时,人们就会努力工作多赚钱,会觉得照章纳税是应该的,不用费神去寻找税收漏洞,这样国库自然也会充盈起来。

当然也并不是说一味地减税就好,否则经济同样会失控,政府应该通过新征其他税来进行经济调控。比如英国在降低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同时,对垄断行业开征了暴利税。我们也可以在减税的同时,征收生态环境税,以此来换取更多的公平和对经济的保护。

tips:每个人,不管你是上班的,还是做生意的,都在缴税。网络上疯传的那个名为《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视频可谓一针见血啊。《福布斯》杂志曾发布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我国排名全球第二。虽然这不是说我们承担的税负全球第二重,但我们的切身感觉还是不怎么轻松。

第二章 为什么iPhone 4涨价后反而畅销了

市场经济学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当某些东西稀缺的时候,无形中就提升了它的价值。苹果出了iPhone 4S 之后,iPhone 4面临着停产问题。在iPhone 4S 还没有正式上市,iPhone 4又面临马上买不到的现状,苹果的粉丝们便蜂拥购买。况且,乔布斯走了,苹果还有没有更好的产品了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提出这话最早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它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它本来能有的价值。

1903年,满脑子幻想的推销员金·吉列已经将近50岁了,但他还幻想着能成为一个发明家,他花了几年时间发明的可更换刀片式剃须刀,第一年只卖了51个刀架和168枚刀片。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接下来吉列做的事情,却开拓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他以极低的折扣把数万个刀架卖给了美国陆军,希望那些士兵退役回家后能成为吉列的忠实用户。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军队自然就把刀架当成生活必需品发给了士兵们。吉列还把刀架卖给银行,让银行作为礼品来送给新开户的客户。总之,他把能想到的跟刀架有关无关的都结合在了一起,从口香糖到红茶,到处充满了吉列刀片的男人味儿。这样仅用一年时间,他就卖出了9万个刀架和1240万枚刀片。

近一百年之后,这份吉列留下的商业重要遗产被现代人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提供免费或者廉价得近乎免费的产品,然后通过耗材、补给、服务等来获得真正丰厚的利润和收入。

比如说,移动通信商会免费送你一部手机,当然,条件是接下来的两年里你要承诺每个月花一定的钱来打电话;桶装饮用水免费送你一台饮水机在家里,不用说,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卖桶装水;惠普的打印机最便宜才300 元左右,但可能你没想到吧,像墨盒这样的打印耗材可是这家年营业收入过千亿美元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呢!

这就是免费经济学。但这只是个开始。吉列刀片的模式是,免费获得A商品,但需要支付B商品的钱;或者新获得一个商品,但需要支付后续服务。在《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看来,在新的免费经济学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不要钱。

一家公司如果想大量发展用户,它该怎么做?传统的方法是发一些赠品供用户免费体验试用。而在互联网上,促销成本基本为零,而且用户可以方便地互相拷贝,那么为什么我不给所有人免费试用呢?所以,这就是免费模式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无法推翻的原因。

于是,你坐在电脑前,听着免费的音乐,打着免费的游戏,在免费注册的论坛上发帖子,告诉朋友自己正在使用一款最新发布的免费软件。然后你泡了杯供应商送的免费咖啡,打开PPS观看在线的免费电影,期间还用Skype给国外的网友打了一个免费的越洋电话……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看来安德森并非口出狂言,互联网时代使免费商品的成本趋近于零,所以你免费享受着,他们也不吃亏。但他们是靠什么来赚钱呢?毕竟做生意不赚就得赔呀!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况是,你用着免费的QQ,但开通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钻要钱;你在PPS上看陈年老片不要钱,但要想看最新的电影又不愿去电影院,就得成为付费会员。那么,在海量的用户中,只要有小比例的高级会员,就能保证公司的赢利了。

这时你肯定不会忘了提示我:他们还有广告收入呢!是的,一旦网站的人气起来了,访问量大了,广告主就来“送钱”了。不要小看优酷、迅雷等视频前面那十来秒的广告,贵着呢!这就是那些广告主在为消费者买单。那么谁再来为投放广告的人买单呢?当然是消费者。你用兰蔻小黑瓶、你穿NIKE、你喝雀巢的时候,就已经为他们所有投放的广告买单了。不过这一刻你已经免费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值得了。

有很多人习惯把数据、重要文件存在邮箱里,这些数据是否安全,万一被黑客攻击或者密码被人窃取怎么办?还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网站,我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如果我不想在这个网站继续待下去,我的数据、好友如何从这个网站转移到我喜欢的网站?

所以说,免费不是万能的,免费的另一面还是收费了。而且,隐私问题也不容小觑。一会儿是这家公司窃取用户隐私了,一会儿是那家公司有员工恶意公布用户数据了,一会儿又是CSDN、多玩、天涯、豆瓣、新浪都遭到黑客攻击了,得,这下麻烦了,想安全的话,挨个儿改密码吧。还有一些网站会进行问卷调查,那么当涉及家庭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的时候,最好还是考虑一下,数据尽量保存在大型网站的邮箱里,并且要牢记备份。对于免费提供的实物也要加倍小心,难道你希望自己的脸成为免费化妆品赠品的试验田吗?你下次不会成为他们的客户吗?

tips:只需要一台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和一个网络分析软件,高手就能轻松搭建出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网络,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和密码。所以,公共网络里最好不要操作账户,平时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加强手机安全防范。

女人的裙长牵动着股票的K线图

@裙边理论股市下跌,都是因为女人穿的裙子太长——巴黎的《新观察报》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时尚心理学:裙摆加长,股市下跌。换句话说,时尚所要求的面料长度与法国股票指数的涨跌是成反比的。女人们的裙长不只牵动着男人们的目光,也牵动着股票的K线图。

今年流行长裙、高腰裙,难道只是因为高腰更显身材?这股复古风刮得有没有道理?别不信,女人们的裙子长短,关系着经济的冷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乔治·泰勒在1926年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女人裙子越短,经济越繁荣;裙子越长,经济越萧条。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裙边理论”,有人也称之为“丝袜理论”。

比起泰勒来,社会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又往前迈了一大步,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裙边理论”,他曾详细考察了20世纪20~70年代裙式的变化:20年代、40年代初、60年代这些经济繁荣发展的年代,裙子都比较短,有些年份裙子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度出现了超短裙、迷你裙等;而危机重重的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4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的70年代中期,经济萧条,裙子加长,长裙流行。莫里斯对此的解释是:经济上的安全感和整个社会的繁荣境况让女士们活泼开放起来,使她们能更坦然地面对异性,短裙自然就成为时尚;反之,经济萧条期自然也就成了长裙的天下。

不过,对于“裙边理论”,众说纷纭。有人说,经济繁荣时,男人个个荷包鼓胀,此时女性的美腿便成为男人欣赏的目标。女人们受到鼓励,裙子就越来越短。而经济萧条时,男人生意一落千丈,收入减少,生存压力加大,整天疲于奔命,没有闲情逸致来欣赏她们的美腿。失去了异性欣赏的女人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展示美腿的欲望,长裙就又流行了。

也有人从女性购买者的角度来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购买丝袜的成本要明显高于长裙。所以,当收入丰盈时,女人可以用丝袜来秀一下性感的美腿,吸引众异性渴望的眼球。当经济不景气时,购买简洁实用的长裙算是一种较为划算的选择,表现出来就是女人的衣服都趋于保守——此时长裙流行。

社会心理学家们极力提倡“裙边理论”,在他们眼中,女人们穿长裙还是短裙,其实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待时尚的一种反应。繁荣时期的时尚是“短”,短才能引领时尚,裙子必然就短;而危机时期的时尚是“藏”,女人们喜欢用长裙把自己包裹起来。

事实上,经济状况对女人裙子样式的决定作用是最根本的。为什么呢?因为,从总体上来说,经济繁荣会带来富裕的物质环境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私人空间会更加宽裕,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穿着习惯更为随意,于是短裙流行;经济危机则会带来紧迫的财政压力和计较的社会心态,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私人空间会更加狭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穿着习惯也紧随着保守和谨慎起来,在女人们身上的表现就是她们更倾向于穿长裙了。

我们明显看到,在2008年汽油价格暴跌、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全球股市大跌……金融危机暴风骤雨似的席卷全球。接下来,2009 年的时装界顿时低调了许多,一些浮夸的款式和炫目的造型都不见了踪迹,简洁实用成为了人们的主流选择,这些说到底还是绕不开全球的经济形势。

经济不太好的时候,还是保守一点、谨慎一点好。老板们既要努力开源,又要想办法节流。而员工们,最好趁机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对公司不离不弃,与老板同舟共济,这样不仅能给老板留下一个忠实可靠的好员工印象,说不定下次晋升就是你了;另一方面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只有整个公司的效益提上来了,个人的工资、奖金才会顺利到手。

与此同时,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要变变过去的消费理念,尽可能减少曾经过多的饭局、聚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衣服不一定非要特别高档,也许只是在黑色风衣上多件挂饰,在灰色的裙子上多一个灵动的小蝴蝶结,就能让自己在人潮之中亮色大增。尤其是爱美的女人们,减少逛街不仅能有效抵御商家的各种降价诱惑,还能把省下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充点电或培养一下内在气质,这样你就能随着经济的上升而一路美丽绽放!

tips: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上升。其原因在于,经济旺盛时就业率高,社会处于忙碌时期,大家都忙着赚钱,哪里有时间约会,于是自然不用买口红了;而当经济衰落时失业率增加了,男女约会的次数反而变多了。那么在这个时期,女孩子便有更多的时间打扮,对口红的需求必然增加。这就是“口红效应”,跟“裙边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果你想知道当下经济状况如何,不妨关注一下每年时装周上裙子的长短和周围女性朋友的唇色。

为什么淘宝网那么多“便宜货”

@柠檬市场亲,你今年在淘宝上花了多少银子?按不同额度划分,500元以下为勤俭持家型;500~5000元为普通青年型;5000~10000元为铺张浪费型;1万~3万元为“剁手型”;3万~5万元为应该被“拉出去枪毙型”;5万元以上被称为“枪毙10分钟都不为过型”。“开了支付宝,生活真潦倒。”“再买就剁手!谁也别拦我!”剁完手发现自己是千手观音啊有没有!

对于好买家来说,淘宝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爱的是你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别的地方买不到、便宜又实惠的东西,可以省下一大笔支出。恨的是多数时候买回来的是一些跟图片相差很大的物品,让人恨得想说粗话。

淘宝上有好东西、好店铺,但也有不少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其中。我不是说买家只能在淘宝上淘到垃圾,而是说这个市场里有很多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在淘宝上搜500元的劳力士、50元的钻戒,你会搜到很多结果。原来在街上清仓大甩卖的商店也都跑到淘宝上开铺子了。买家很难确定其中的真假,至于东西是不是便宜得离谱全靠卖家一张嘴。淘宝,就是中国最大的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被称为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它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被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网络交易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你很难判断出商家说的是不是实话。同时,网上也充斥着大量的劣质产品,假牌子、山寨货横行。

最初,柠檬市场只指二手市场。比如在二手车市场里,卖家拥有比买家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家肯定不会相信卖家的话,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买家要做的,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在现实交易中,还存在着这么多不对称信息,即使让你近距离地观察商品,多方进行对比,还不容易掌握全面的信息呢,何况是网络?仅凭几张精美的图片(还不知道是不是盗来的),无法接触商品本身,无论怎么来说,得出的信息都是主观的。卖家为了卖出商品,肯定会把商品的优点吹上天去,而把瑕疵掩盖起来。更有甚者,有的卖家用假冒商品充当行货。而对于这一切,买家根本无法辨别真伪。

所以,在购买之前,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或者看谁家的商品描述更具诱惑力、更有可信度就买哪家。在这种情况下,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度是相当低的。

这一切的一切,使淘宝慢慢沦为柠檬市场,成为劣质商品的温床。朋友想在淘宝上买贵重一点的东西,我会劝他慎重一点。比如说两个店铺,一个卖真阿迪达斯,一个卖高仿阿迪达斯,后者肯定比真的要便宜许多,而且利润也比真阿迪达斯的利润大。但对买家来说,来淘宝肯定是想买便宜一点,那么价格就会成为他主要考虑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买家肯定会更中意更便宜的阿迪达斯,所以假阿迪达斯的生意比真阿迪达斯的生意还好,买家买了假阿迪达斯,由于没掏那么多钱,所以也觉得到手的商品物有所值,以致什么好评都不是问题了。

这时,真阿迪达斯要么关门大吉,要么也跟着做高仿品。在现实交易中,卖假阿迪达斯会面临被没收查处甚至更严重的惩罚,但在网上的话,监控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就只会产生一种结果:好商品渐渐被淘汰,只剩下劣质商品。最后买家烦了,于是整个市场萎缩,直到关门。这样看来,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网上购物迟早会走向没落。

tips:如何在网上淘到好东西呢?

第一,要看信誉,但不管是钻石还是皇冠,都应该看评价,看评价的内容够不够中肯,信誉是不是刷出来的。

第二,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夜市上的东西便宜但质量不好,你是要买便宜还是买品质,自己心里得有底儿。

第三,看卖家解释,如果买家给了差评,看卖家是否会恶语相向,如果出口不善,还是不要打交道比较好。另外,对于全是好评但没有好评内容的,一定得权衡一下。

第四,看有没有消费保障,是不是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商品描述可以跟卖家再确认一下。

第五,保留跟卖家的交流记录,万一将来出现问题,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为什么房子越贵越有人买

@吉芬商品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大地震造成放射性污染。中国居民抢购食盐,食盐价格由平时的一袋1元多涨到10元,好多商店还卖断货。此时的食盐就成了“吉芬商品”,价格越涨,人们越抢。

当人们打着伞挤在雨里排队等楼盘放号,有人说那是开发商的“托儿”。但此类现象大量出现的时候,都是托儿吗?不求最好,只求最贵。价格不菲的豪宅、别墅总是不乏追求者,在那些期望保值增值的买家看来,它是资金天然的保险箱,放着便宜的房子不买,非要挤破头去抢高价房,难道是买房的人犯糊涂了?当然不是。试想,在楼市狂飙突进的背景下,还有几个人会相信有“价廉房美”的好事?

一位房地产大佬曾不怕炮轰,通过一系列数据,在自己的博客上分析房价必涨的N个原因。其实,归根到底总结起来,房价越涨越有人买,房价居高不下,正是“吉芬商品现象”。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

1845年,爱尔兰发生了灾荒,土豆价格飙涨,按常理来讲,东西涨价了人们应该减少消费,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增加了。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就是著名的吉芬理论。

在吉芬的定义里,吉芬商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该商品一旦价格上涨无其他替代品。

第二,购买者收入有限,对于该商品价格上涨十分敏感。

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没有土豆就没东西可吃,没有房子难道睡大街?这就是吉芬商品需求曲线上升的原因。

因此,吉芬最初给吉芬商品的定义就是指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的条件下纷纷加入到吉芬商品的行列。比如,前几年,全世界掀起了“兰花”热,一颗优良的野生兰花甚至高达数百万人民币。不少人纷纷加入到买卖兰花的行列,结果不但兰花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而且价格也疯狂上涨。兰花成了炙手可热的东西。类似的还有“非典时期”的板蓝根,最近几年的股票和房地产以及甲型H1N1病毒流行时期的白醋、大蒜等,也成为吉芬商品。

有人说,房子不能算是吉芬商品,因为它不是必需品,买不了房还可以租房,而且,在一线城市,普通的打工者想买房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土豆在饥荒的时候成为生存需求的根本之物,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而经济繁荣时期,住房作为一个大件商品,同样是人们吃饱穿暖之后的一种追求。土豆跟住房,在本质上极其相似。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房子和土豆处于相同层次,只是满足的需求不一样,一个是吃、一个是住而已。

在一线城市,房子的价格已经失去它原有的作用了,只有继续上涨的恐慌才能促使人们出手。慢慢地,必需品成了金融品,金融品还是必需品。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房子只能涨不能跌,涨的时候日夜排号,跌的时候无人问津。如果一种商品只能涨价不能降价,结果是什么?肯定是泡沫越吹越大,直到有一天会破灭。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是人们的攀比心理,是当前社会的潮流。如果你对房子有刚性需求,那么价格差不多就可以买;如果现在还是单身凑合凑合能过去,那么还是住在你的单身公寓里吧。

tips:老百姓在北京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要300万元。如果你是农民,有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那么需要从唐朝开始攒钱;如果你是普通一线工人,月薪1500元,那么需从鸦片战争开始上班至今;如果你是个小白领,年薪6万元,那么也需要从1960年至今不吃不喝……这只是买房,还不包括娶媳妇的其他费用。无奈穿越只是电视剧或小说里才有的事,现实中还得拼了命地奋斗、奋斗、再奋斗。

安慰剂效应:贵的一定就是好的吗

@安慰剂效应一个医生有一次给病人做癌症手术,打开后发现切不了,只好再缝上。医生去跟病人解释情况,那病人听不懂那些术语,坚持认为只要手术过了,病就该好了。医生只能让其出院,一年后回访,病居然真好了,癌细胞消失了。这个医生原来是医学博士,后来接着读心理学博士去了。

同样程度的感冒,你觉得是买贵的感冒药还是便宜的感冒药会好得更快,还是说效果一样?

我想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效果一样了! Sorry,是贵的那个有效,哪怕药的成分一模一样,贵的那个也会更好。二十多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医疗实验室就曾做过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吃贵的感冒药就是好得快!

那么,想想你平时感冒时,都吃什么感冒药呢?是3毛钱一片的芬必得,还是1元钱一片的感康?还是24.7元一小瓶的小白氨酚麻美糖浆?也许,你会不承认,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购买价格高、广告多的感冒药,而不愿意购买廉价感冒药。就算是医生不主动向你推荐,同一个制药厂生产的感冒药,你也更倾向于选择价格高的那个!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价格高的感冒药一定就好吗?那倒未必!因为,感冒药实际上没有优劣之分,疗效与价格也并不成正比,区别只在于包装和生产厂家的不同。有来自英国的药品警告表明,吃感冒药仅仅是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功能。如果是这样,再谈它的贵贱还有什么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药品要买贵的,保健品也要买贵的,化妆品要买贵的,人寿保险、车险、房子也都是贵的好……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会以价格决定是否购买呢?

首先,这是源于我们头脑中的固有观念——一分价钱一分货。很多人都相信价格高的质量就是好,价格低的质量不好。比如,阿迪达斯、耐克等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同一个生产基地生产出来的衣服,贴上了国际品牌的牌子能卖上七八百元,而贴上国内品牌标签的却只能卖三四百元,没贴的就只能在淘宝上卖百十块,难道它们的质量有差别吗?那些过季打折出售的衣服,质量就比没有打折时差了吗?

许多人都会认为,知名品牌的商品确实比一般品牌的要好,价格也高得多。但多数时候,都是我们的心理在起作用。我们都有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都会觉得高价的感冒药就是能治病。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当我们吞下那粒很贵的药片时,在心里就会认定它肯定比便宜的管用!

这样一想,自然精神百倍、信心十足,再加上生活作息及饮食的调理,自然有助于疾病的好转。那么当感冒好的时候,你就更加坚信贵药就是比便宜药好。而且,很多医生发现,有些病人在疼痛难忍的时候,即使给他注射的是葡萄糖,但是只要告诉病人已经给他注射了很贵、很管用的止疼药,那么再询问病人感觉怎么样,病人就会回答说疼痛减轻了不少!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的神奇之处!

还有个实验,科学家在实验对象身上制造疼痛,然后使用吗啡控制这种疼痛。一天这样做几次,连续进行几天,直到实验的最后一天,用生理盐水取代吗啡溶液。猜猜发生了什么?像吗啡一样,生理盐水也有效地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有时候,一些平常的东西会因为心理原因而具有强大的威力。只要病人真的相信那个药能够治好病,就能体会到他们所相信的,并因此痊愈。

见证了心理作用的神奇,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消费呢?

这就要了解自己所要消费的产品性质。比如药品,选对的就比选贵的要好。因为买药是为了治病,只要能治病,贵的、便宜的都可以,国内的、国外的都可以,并非一定是要买贵的。比如补钙产品,国家药监局发表的公告显示,市场上所有补钙产品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贵的不一定就好。当然特殊病需要特殊药则另当别论。

还有很多女孩子,买化妆品总是倾向于买国外的、买高档的。我对此不敢苟同。我25岁之前都用郁美净,皮肤同样水灵灵的,而有些人即使用了欧莱雅,如果天天熬夜的话,同样也会使皮肤衰老。有一次我在一个高档化妆品柜台看到一个女孩正跟店员理论,吸引了很多人观看。原来女孩子前一段时间花了六百多元买了一款国际知名的化妆品,结果发生过敏,浑身都是红点,最后还打了好长时间的点滴。小女孩气不过,就过来找卖家理论,结果卖家也不承认是自己的原因,两个人就吵了起来。所以,化妆品也是适合自己而非贵的更好。当你相信自己是最美的,精神焕发之下,能不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吗?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就能成为什么样子。安慰剂效应也是吸引力法则中的一种,这种神秘的力量,你要不要尝试一下呢?

tips:屏幕用豆绿色真的可以保护眼睛?维C真的能防止感冒?木瓜真的可以丰胸?牛奶真的能催眠吗……唔,牛奶可催眠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剂效应。牛奶中的确含有能助人入睡的L-色氨酸,但其含量并不足以助人入睡,且牛奶中的色氨酸并不能很好地被大脑吸收。与其靠牛奶催眠,不如在睡觉前吃个清淡的夜宵,或是洗个热水澡,效果来得更好。

捆绑销售:买一赠一不等于赚到

@中国式捆绑销售“首付38万,尊享300平方米别墅人生,送户口,送花园,高考送90分。”这个中国式的捆绑销售,看到赠品,我泪奔了!

买房送车位,买房送奶牛,买房送户口,买房送装修……楼房与车位捆绑销售,手机与电话卡捆绑销售,超市里的酸奶也会捆绑销售。我们身边,捆绑销售早已见惯不惯。当我们行走在各大商场时,看着名目繁多的疯狂打折和促销,不免心想:他们这样做还赚钱吗?会赔钱吗?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2011年9月,我打算换台电脑,本想着10月再买的,因为黄金周肯定会有打折优惠。于是我每天都关注那款笔记本。但后来等不及了,我就提前买了,买回来之后还怪自己太冲动。黄金周到了,虽然我已经买了,但还是忍不住去店里看看有什么活动,结果发现我买的那款价格比原来贵了好几百元!虽然说送个小打印机,但折算下来还是比之前贵了好多……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庆幸,但又为店里其他买数码产品的同志们觉得悲哀。

这是典型的捆绑销售。捆绑销售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跨行业和跨品牌的新型营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但不是所有的企业产品和服务都能随意地“捆绑”在一起。捆绑销售要达到“1+l>2”的效果,这取决于两种商品的协调和相互促进,且不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捆绑销售的成功还依赖于正确捆绑策略的制定。

从经济学上来讲,买一送一比打五折更给力。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白送会更好,所以“送”比“折”听起来更有吸引力。买一送一可以送出去一些库存商品,当消费者挑中一件喜欢的商品之后,对另一件东西的要求会降低。所以说,买家都没卖家精,再吐血的打折,再疯狂的降价,都只是为了促销而使用的伎俩。商家利用捆绑销售来提升销量,好的捆绑让消费者受益,但更多的,是深藏陷阱。

某开发商打广告:“买一层送一层!”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你要坚信,天上不可能掉馅饼的。开发商不会白送你东西的,这几天在网上经常看到不少业主在抱怨上当了、受骗了,所谓买一层送一层的房子,居然都是“黑户”:一层只有厨房有一扇窗户,其他客厅和卧室都没有窗户!二层只有淋浴间有窗户,其他两个卧室也都没有窗户。

赠品质量问题概不负责

商家在“买一送一”上不仅爱玩文字游戏,还认准了消费者有赠品不用付钱的这种占便宜心理,将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变相捆绑销售。

胡小姐在电脑城买了一台4000元的组装电脑,当时店家承诺送音响、插座和耳麦。胡小姐觉得挺划算,就高高兴兴地把电脑抱回了家。可是刚过一个月,送的插座就突然着了火,当胡小姐找店家理论时,对方却说赠品属无偿赠送,质量问题概不负责。这是没出什么问题,万一是房子着火了或人给毁容了,这事可就大了。

赠品价值远没那么高

不管是超市还是商场,所谓的赠品要么是积压时间过长,早就卖不动的滞销品,要么是“三无”商品,要么是快过期的商品,质量和安全都无法保证。有业内人士指出,那些说赠品价值多少的,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个伎俩,其实根本不值那么多钱。

tips: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保护。赠品虽然是无偿赠送,但是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的权益依然受到《消法》的保护。所以,当赠品出现问题时,我们还是可以向商家要求赔偿的。

定价策略:为你量身定做的商品价格

@心理定价策略畅销书19.9元、九阳豆浆机599元、iPhone4S 4899元、夏普彩电9999元……为什么很多产品的价格都以“9”结尾?走到商场里,你会发现每一件产品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从质量到价格,都好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其说产品是为你专门准备的,倒不如说这些价格是专门为你制定的!

企业在定价时,有意将产品价格定得高些或低些,以满足消费者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的多方面需求。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心理制定产品价格,这就是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尾数定价

也称零头定价,即给产品一个零头数结尾的非整数价格,比如0.99元、9.98元等。多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特别是一般的日用消费品,都乐于接受尾数价格,会觉得这个数字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买的话不会太吃亏。虽然说离整数只差了几分钱或几毛钱,但已经产生了低一位数的魔力。这种策略常用于基本生活用品。

一项市场调查表明,30%~65%的零售价格都是以9结尾的,不管是什么重量级的东西,它都能站得住脚。有的时候,9的单位是千或者万;有时候,它只代表分。

20世纪60年代,大卫·戈尔德在洛杉矶开了一家酒店,想清空那些卖得太慢的低价红酒。于是他贴了张广告,上面与着:“红酒世界,你的选择:九毛九。”这招太管用了,只要是九毛九的东西,顾客们都会扫货带走。

玄机还不仅如此。以前卖1.49美元的红酒,现在卖9.9美元,以前卖0.79美元的红酒,现在也卖9.9美元!而且,卖得比以前更好!

不管怎么说,“9”这个数字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不光是便宜的东西,贵的东西也无一幸免,都挂上9的尾数。芝加哥大学的埃里克·安德森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邓肯·西梅斯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到一个邮购公司,把产品目录印刷成多个版本。该公司销售价格适中的女装,通常使用以9结束的整数价。两个人选中了一个39美元的东西进行测试,在新的产品目录中,产品的统一标价分别是34美元和44美元。这三种价格分别被寄送到随机抽选的几个地区。结果,39美元的销量比其他两种价格的都要多,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发现是,为39美元买单的人,居然比为34美元买单的人更多!这就是价格的魔力。

所以,不要否认,当我们选择一样商品的时候,会无意识地选择那件以9结尾的。一件34元的东西,我们最简单而直接的想法是,它本应该卖30元的,为什么要多卖4元?贵了。而一件39元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它本应该卖40元的,现在39元,便宜了1元。选哪个呢?答案很明显。

声望定价

为什么商家会把化妆品、首饰或古玩、汽车等价格定得这么高呢?

因为定得低会卖不出去!

有一个汽车制造商,他想把旗下一款车的售价定为199999元,但他们的价格顾问经过研究发现,如果把这辆车的价格定在20万元以上的话,销量会更好。因为买车的顾客们可不愿意觉得自己是在买一辆廉价打折的车,既然他们能买得起这款车,就需要那种尊贵的感觉。

微软公司的Windows 7(旗舰版)定价2899元,这便是一种声望定价。用于正式场合的西装、领带等商品,且服务对象是企业总裁、著名律师、外交官等职业的消费者,一般都会采取声望定价,虽然价格较贵,但会让顾客产生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感觉。他们买东西的时候得到的是精神享受。

的确如此。抬高价位后,销量增多了,定价太低,反而会滞销。苹果贴膜就是这样。一部iPhone 将近5000元,如果贴个膜才5元,那样未免太掉价。那些售价338元的钻石膜成本仅15元!真是暴利啊。经营者完全是看“机”定价,手机越贵,膜就越贵。事实就是这样,那些在我们心中享有名望的商品,即便市场上有同类产品,我们也愿意支付价格较高的那个。不怕让你知道,苹果公司表示,从未生产也未授权生产过贴膜,中国市场根本不存在“苹果原装贴膜”。

多数时候,人们最关心的是这个产品能不能显示我们的身份和地位。价格越高,心理满足程度也就越大。

整数定价

整数定价跟尾数定价正好相反,企业有意抹去后边的零头,将产品价格定为整数,以显示产品有一定的质量。它一般用于消费者不太了解的产品,或者价格较贵的高档产品。

招揽定价

为了吸引顾客,商家会把产品的价格定得低于市场价,个别甚至会低于成本。那么这样他们就赔了吗?当然不是,虽然卖几种低价的产品会亏点儿钱,但从总体效益上来讲,能拉动其他商品的销售,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赚了。而消费者,自以为占了便宜,其实还是掉进了商家的口袋。

习惯定价

如果消费者已经习惯了这个价格,而企业由于成本发生变化或其他别的因素要涨价或降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换包装。消费者由于已经对价格习惯了,随便涨价会使消费者产生不满情绪,而降价则会使人怀疑其质量问题。这时要想保持销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包装。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一样东西换了包装就涨价,其实值钱的不是那个包装,也不是产品有多大的改进,而是为了让你心理平衡!

tips:说到底,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贵的不一定好,好的不一定贵。知道了商家玩的诡计,再买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变得更明智呢?

第三章 爱情经济学:女孩们更应该嫁给谁

婚恋经济学有人说会花钱的女人败家,其实会花钱的女人才是家里的财神。人们总认为节俭的才是好女人,但节俭往往让男人安于现状。女人适度花钱,是在推动男人去赚更多的钱,生活得更好。所以,花钱也是一种贡献。

嫁人一定要嫁有钱人吗

@嫁人经济学为什么结婚要找富二代呢?在2011年找富二代,无异于在1891年找八旗二代,在1921年找财阀二代,在1981年找国企二代。其婚后10~20年里就会面临辛亥革命、公私合营和国企员工大规模下岗。人的一生没法预算,与其找个有钱人,不如和你爱的人在一起!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这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一个影响力很大的论坛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如何才能嫁给有钱人?

本人25岁,非常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也许你会觉得我贪心,但在纽约年薪100万美元才算中产,所以本人的要求并不高。

这里有年薪超过50万美元的人吗?你们结婚了吗?我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一个像你们这样有钱的人?我约会过的人中,最多才年薪25万美元,要想住进纽约的高档住宅区,年薪25万美元明显是不够的。我是来诚心求教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答。(1)有钱的单身汉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时光?(请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称和地址。)(2)我应该把目标锁定在哪个年龄段?(3)为什么有些女孩相貌平平,却嫁入豪门,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不偿命的美女却没这么好的运气?(4)你们如何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

华尔街的一个金融家真的很认真地看了,并作如下回复。

亲爱的漂亮女士,我带着极大的兴趣看了你的帖子,相信不少女孩都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我就以一个投资家的身份,对你的情况做一个分析。

首先,我年薪超过50万美元,符合你的择偶标准,但我却不会选择你,因为站在一个投资人的角度来讲,跟你结婚是个非常不妙的选择。道理很简单。抛开其他因素,你所说的其实就是一笔简单的“财”与“貌”的交易:甲方提供外表,乙方出钱,公平交易。

但是这里面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你的美貌会消逝,可我的钱却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变得越来越多。恕我直言,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即使你保养得再好。所以,从经济学来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而且贬值速度相当快!现在你25岁,也许到你30岁的时候身材还很好,脸蛋也很漂亮,但10之后,恐怕你就不会再骄傲了。

对于投资人来讲,对于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最明智的方法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就是说跟你谈朋友还可以,但结婚是不可能的。每个年薪超过50万美元的人都不是傻瓜,所以我劝你不要再找什么嫁给有钱人的诀窍。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年薪50万美元的人的话,恐怕比你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算要大。另外,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的话,可以跟我联系。

年轻的女孩想要嫁给有钱人,婚后想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这种想法没错。毕竟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嫁得好等于有了第二次生命!但这里有个前提是,这个有钱人必须得喜欢你、珍惜你、尊重你,而不是把你看成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的女人。

有些女孩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嫁个有钱男人可以让自己少奋斗N年,有房有车有钱花,可以随便出入高档酒店餐厅,可以名牌衣服随便买,就算嫁给富人有可能会受骗,她们也心甘情愿。因为如果嫁了穷光蛋,就意味着得挤公交,穿廉价的衣服,去菜市场还要跟菜贩子讨价还价,整天得围着锅台转,纤纤玉手变得粗糙,身材快速走型,皮肤得不到更好的保养会加速衰老,这不是糟蹋自己嘛!

有些女人不懂经济学,却将钱看得比男人还重。但我要奉劝的是,女人可以对钱动心,但不要对钱动身;可以为了钱去认识男人,但不要为了钱嫁给一个男人。如果男人和女人是因为“交易”走到了一起,那么迟早会因为一方不再需要而结束交易。钱对有钱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失败的婚姻和失去的青春对女人来说却是个大问题,在交易性质的婚姻中,受伤的大部分是女人,因为她们是在用无价的东西跟有价的东西进行不等量交换。

所以,嫁人不一定要嫁有钱的,潜力股同样值得期待,即使你的那个他现在没钱。谁又能十分肯定地说我们以后的生活不如意、不幸福呢?机遇,和努力是并存的。而一旦被虚荣蒙蔽了双眼,那将会付出无可估量的代价。

奉劝女孩们不要拿青春当赌注,因为你输不起!

tips:一个女孩子对男人的吸引力巅峰是在25岁左右,之后逐年走下坡路,35岁之后更是飞速直下。那么就嫁人的经济学来说,应该是在25岁左右的时候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感情里面,这样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女性希望先把事业建立后再谈感情,却不知过了吸引力的高峰期,再寻感情时只能是事倍功半。

为何不能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

@帕累托最优为什么不能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因为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会打破市场的均衡,有些又丑又穷的人会一辈子打光棍,又帅又有钱的王老五则可能会形成市场垄断,从而像某些垄断企业那样,成天被人骂。一夫一妻制已经形成了帕累托最优。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观看一场联欢晚会的时候,突然前面某一排有一个人站了起来,结果挡住了他后面好几个人的视线,于是坐在他后面的几个人也站了起来,而这几个人又挡住了更多人的视线,坐在他们后面的人也不得不都跟着站起来……最后,你会发现,最后几排的人为了看到前面的舞台,不得不全部都站起来。

不知情的演员还以为是自己的表演太精彩了,以致人们都站起来表示鼓励。事实上,站着的人都知道有多苦,不但要忍受前面摇摇晃晃的人头,而且还要花费更大的体力。这样,前排的人为了看得更清楚而站起来,导致其余人都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也就是少数人受益,而多数人受损。如果第一个人发现站着还是没能看得更清,于是又坐下观看演出,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自己的体力,还不会挡住其他人的视线。而其他人看到前面没有人挡住视线,随后也都跟着坐下。在经济学上,我们称类似于每个人都选择坐下观看演出的这种情况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是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这个过程是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其他人的状况不会因此而变坏。即使是大部分人的利益都改进了,只有一个人的利益受损,也不能说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的改变、调整,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受益,而又不损害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状态时,没有人愿意进行改变,因为这个时候一旦改变就会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受损的那部分人就可能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结果将是大家的

利益都受到损害。

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造成了家族内耗严重,有钱人家可以三妻四妾,没钱的男人只能打光棍。光棍的汉子多了,混乱也便出现了,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经过时代不停的改良,最终制定出符合帕累托最优理念的一夫一妻制法律,这样不至于“高帅富”们对市场造成垄断,也给更多穷男子娶上媳妇的机会。

其实,数学上证明出来的纯粹的帕累托最优境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使得我们的处境更加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想实现帕累托改进就必须合作。比如,你有资金而我有技术,通过合作,就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即使是竞争的双方,也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比如一些产业形成价格联盟,就是本行业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样的合作需要竞争各方的共同努力,否则只要有一方违背合约,那么整个合约就将成为一纸空文。

tips:婚姻制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很早以前,人类的婚姻制度不是一夫一妻制。当前世界个别地区,由于宗教信仰及具体传统风俗问题,其婚姻制度也不是一夫一妻制。与其他婚姻制度相比,一夫一妻制有其优点,能够尽量避免“有男不娶,有女不嫁”的现象,能够尽量维护社会资源的稳定。

先动优势—先说“我爱你”更有机会赢得爱情

@先动优势爱情没有平均分配。对于男人来说,晚表白一分钟可能就错失良缘。对于女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杀手,年龄越大选择优势越低,所以应该做主动的动物而不是被动的植物。

春节回家的票,谁先出手谁有票;

看了无数遍的房子,由于没及时拿下被人买走;

苦苦暗恋的情人,与先表白的那人成双入对;

花几个夜晚做出来的提案,由于没及时实施被竞争对手窃走……

生活中许多事总是先入为主,多少会让人又爱又恨,谁先出手谁就占了优势。

其实,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假如有两名枪法一样棒的枪手,同时向同一目标射击,尽管他们的射击精度一样,但是先扣动扳机的枪手命中目标的概率总是大于后开枪的。历史上也有无数这样的事实,秦后期,刘邦和项羽以及其他起兵的诸侯约定:谁先打入长安,谁先入城就立谁为王。成王败寇,胜负之间生死拼的是速度。当年如果不是李世民先发制人杀死太子长兄李建成,恐怕也当不了皇帝。

所以,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这就是先动优势。作为一个管理学名词,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用来描述公司抢先进入新市场与成功之间的显著联系。在市场营销中多用来解释在市场竞争中,先进入市场者相比后进入者存在着哪些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科技竞争中,先动优势理论主要解释企业优先研发和运用新技术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

比如,当年苹果公司率先开发了iPhone手机,定价为599美元。但是三个月不到,他们就把价格调整到399美元,整整降了200美元!这样就使那些潜在竞争对手陷入两难境地:虽然iPhone手机市场前景很好,但如果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同类产品的话,由于苹果已经打出品牌,自己只能降低售价;但如果低于399美元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过,对于苹果手机来说,即使卖399美元,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这便是先动优势。

在商场上,可以利用自身先提出方案的优势,为对方制造困境,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比如在股东大会上,某一股东可以利用先动优势提出方案,自己要占有全部股份,如果全票通过,那么其他四个股东可以得到少量补偿。如果4∶1或3∶2通过,则反对的股东没有补偿,赞同的股东得到补偿。如果很不幸,投票结果是1∶4,那么只能维持原状。但如果其他股东都想利益最大化的话(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其他股东是反对还是同意),那么只有选择全票通过。

既有先发制人之说,也有后发制人的理论。那么,后动者的优势在哪里呢?在于“信息”。后动者可以从先动者那里窥探到所有信息,在此基础上再作出选择。古代的“田忌赛马”就是后动优势的典型案例。当时,田忌按孙膑出的主意,面对齐王的整体优势,采取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的策略,结果三局两胜赢了齐王。胜利的前提就是信息,所以现在的乒乓球团体比赛时,出场顺序事先一定会保密的。后发优势有机会吸取前人的教训,少走前人的弯路。但如果一味盲目崇拜前人,则很可能会出现东施效颦的情况,把前人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这样就失去所有的优势了。

那么,在爱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提倡的是,先下手为强。爱情没有平均分配。所以说,这就需要你的努力,与其守株待兔把自己饿死,不如当个猎人主动出击。爱情中一定要主动,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男人来说,晚表白一分钟,可能暗恋的人就成了别人的女友甚至是老婆。要继续发扬男性的主动主义,那样才能更快抱得美人归。对于女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杀手,年龄越大选择优势越低,所以也应该主动一些,做主动的动物而不是被动的植物。

tips:消费者的习惯不会轻易改变,比如一般人的首选是买书去卓越和当当,买衣服和零食去淘宝,买电子产品去京东新蛋,即使给别人推荐产品也同样如是。所以营销学上存在行业的先动优势,即便都是电子商务,跑马圈地后做好做强原先的业务才是王道,如果一味扩张,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

决定购买的是品牌效应带来的“心理价格”

@品牌效应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这是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女生不认识某个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你绝不会为地摊上的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付300元,尽管它可能是真的,你连100元也都不愿意出。但是,同样是这双运动鞋,拿到阿迪达斯的专卖店,标价1500元,你可能眼睛都不眨,付账、拿鞋、走人,一连串动作帅得一塌糊涂!

同样是这双运动鞋,为什么在地摊上和在专卖店里,价格有如此大的差别,而人们的购买行为也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有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那是因为他不了解什么是购买时的“心理价格”。有人说,价格就是价格,怎么还会冒出来一个心理价格呢?看来,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商品确实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它的明码标价,代表着生产、销售该商品所需花费的全部成本以及利润之和;另一个价格就是它的“心理价格”,该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心理价格是消费者对于商品价值的一种主观看法,是该商品在消费者个人心中的价格,即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件商品。它与商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给消费者带来愉快和享受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讲,商品带给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愉快和享受越多,它的心理价格也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比如说,你偶然在一个古董店发现了一枚20世纪50年代的老邮票,邮票上的价格是5分钱,可是你自己愿意出1000元。为什么呢?因为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后一张这一版的邮票了!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左右着商品的心理价格呢?首先当然还是商品自身的因素,比如商品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大小、质量如何、特点是否鲜明、是否实用等。这些首先影响到消费者对价格的直接反应。为什么质量相差并不十分大,阿迪达斯比李宁贵得多,人们还愿意买呢?就是因为前者是国际品牌,后者是国产品牌。一般来说,一件商品的品牌效应越大,质量越好,特点越鲜明、越实用,就越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越能在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上占据优势。

其次是外在因素的影响。一是购物环境。同样一件商品,放在地摊上与豪华专卖店里,给人的主观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人们会本能地认为地摊上的商品质量就是不行,很可能是冒牌货。因此,你不可能以高价购买地摊上的一双“阿迪达斯”鞋。同样,地处繁华地段大商场的豪华装饰也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哪怕里面的东西你能消费得起。二是一些专门对商品价格进行评价的专家如质检员、影评家、导购员等人的观点也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从而提升或降低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价格。比如说,当大家都认为一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而你看了之后也这么觉得,那么你就不会觉得全价票贵,而是认为花这么点钱看这么好的电影真值!而当你看完电影觉得不过如此时,你就会抱怨起来:这是搞什么嘛?大家都被骗了!还害得我花这么多钱来看这么一部垃圾片子!这个时候,即使你买的是半价票,也会觉得不值得。

个人在购买商品时,还会被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感受及评价所诱导,从而判断自己买得值不值。如果你经常逛某一个卖场的话,你会很奇怪地发现,好多时候买东西的怎么就是那几个人?原来,这些都是“托儿”,用来向你展示这种商品还是很畅销的,并且有的“托儿”还会很神秘地告诉你质量真好之类。

影响商品心理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消费者的个人因素,比如他们已有的消费经验、消费习惯、偏好和各种消费心理等。比如你准备买一个电饭锅,那么你就会参考你之前买的那个电饭锅的质量、价格和牌子,以此来决定是否购买。你是不是曾经对售货员说过“我以前买的那个电饭锅就是你们这个牌子,型号也一样,但是价格低多了,你得给我降点儿价”这样的话?同样,一个人花了大价钱买过一台外国产的笔记本电脑,结果发现质量非常好,这个人就会形成价格高的外国笔记本质量就是好的消费心理。

一些消费者通常是一些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即使该品牌商品价格上涨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一些消费者偏好名牌或廉价商品,那么就会提高或降低他对商品价格的心理预期。在实际销售中,一些企业往往利用人们的各种消费心理来引导消费者提升个人对商品的心理价格,比如利用我们爱面子、追星和炫耀等心理,从而给商品定一个较高的价格。

tips: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心理价格在捣乱。比如,你刚刚从一个小县城来到大都市,你会觉得这个也贵、那个也贵,买东西时也会比较谨慎。而地道的都市人觉得东西一直都这样,并不怎么贵;相反,当你从大都市回到小县城时,你会觉得什么东西都便宜,而当地人可能觉得东西还是比较贵的。这就是你个人对商品的心理价格影响了你对商品实际价格的判断。

路径依赖—为什么你总是遇人不淑

@路径依赖在大学,有两种人比较典型:一是考试作弊以求通过的人,二是刻苦攻读的人。结果毕业后,前者却成了商业高手,后者则还在钻研学问,这是路径依赖的充分体现。你当下的选择是被你的前一个选择决定的,如果你要改变路径,成本将会高到你不愿意改变。

当一个女性朋友跟我抱怨她总是遇人不淑的时候,我终于忍无可忍了。因为她总是找同一类人,这些人星座、属相、外表、职业、兴趣偏好和成长背影基本都差不多,使得这些男人性情虽温和却懦弱了点,随遇而安却缺少上进了点,招人喜欢却不负责任了点。一次次的感情失败,怎么总抱怨男人的不是,却没检讨一下自己的眼光呢?

总是遇人不淑,很可能是中了“路径依赖”的招儿。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路径依赖”理论。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不管好坏,就像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毫米,铁轨间距采取了电车轮距的标准,而电车轮距的标准则是沿袭了马车的轮距标准。那么马车的轮距又为何是1435毫米呢?原来,以前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1435毫米,如果马车轮距变大,那么轮子很快就会在英国的老马路上撞坏。那么,英国马路的辙迹又从何而来呢?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那时,整个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老路都是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1435毫米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那么,罗马战车的宽度又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很简单,它是牵引一辆马车的两匹马屁股的总宽度。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的火箭助推器也跟马屁股较上劲了。由于火箭助推器造好后要经过铁路运送,而铁路上又有隧道,隧道的宽度又是根据铁轨的宽度而来的,于是代表着尖端科技的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被两匹马的屁股决定了……

虽然听起来很好笑,但却带了那么点无奈。在爱情中也是这样,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因素,甚至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情感归宿。父母的性格和相处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我们自以为找了不同的恋人,其实都大同小异。或许是他的家庭同你的家庭一样女强男弱;或者是他的性格让你感受到父亲的温暖;或是她笑的样子,跟你母亲相仿。对习惯的依赖,使我们无法走出自身的圈子,我们在同一路径中滑行,于是,我们结识似曾相识的恋人,按固有的模式完成爱情的过程。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解释,嫁给一个庸碌无为的男人,并不代表你没有上进心;娶了一个姿色平平的女子,并不意味着你缺少对美女的欣赏。很少有人能彻底抛却惯性作出真正的情感选择,他们多半会考虑新的选择会承担怎样的风险以及以后现实的可行性。

我们不习惯跟不熟悉的人打交道,用习惯的产品牌子也不喜欢换,因为我们对这些人、这些物品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有了很深的感情,而对不熟悉的东西有一种排斥感。感情中总有一些人甘愿吊死在一棵树上而放弃整个森林,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追求的对象已经产生了感情依赖,已经看不上其他人,而且,如果换人的话,将面临很大的沉没成本。

如果方向不对,那停止就是进步。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因为我们会惋惜已投入的成本,我们已经对错误的方向产生了依赖。如果路径是对的,那很幸运。如果路径是错的,改变起来就需要壮士断臂的勇气了,如何改变错误的路径走向正途呢?我的建议如下。

让自己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很多人很想做一件事,但总是缺少毅力,其实外在条件就可以帮到我们。比如你很想学瑜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报个班,花些钱让自己心疼。还可以找个伙伴一起练,互相督促,这样就容易对学习瑜伽产生路径依赖。

tips: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拥有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和掌声。但与其说是舍不得,还不如说是太依赖。人对于过去或者说习惯都是有种路径依赖的,要让这样路径依赖的人一下子跳入新的轨迹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多数人就这样“将就”下去了。那么,你现在又陷入哪种路径依赖里?勇敢一点,果断地改变吧!

有些人为什么喜新厌旧

@戈森法则有些人为什么总是喜新厌旧?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戈森法则可以解释——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

对于古董来说,当然是越旧越好,最好上千年以前的,哪怕是一个小汤匙也可能变得价值连城。而对于情感,许多人也会怀旧,既然付出了情感,那就一定让人挂怀。对于讲情感的人,和谁在一起待得越久,越是离不开。这是前面我们讲的路径依赖。然而有些人,却从来改不了喜新厌旧的习气,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很不安分。

他们总觉得自己身边还少一个女人。哪怕是已经结婚的、婚姻幸福的成功男士,他也会悄悄地产生这种想法:唉,我还没找到那个完美的女人呢!保守的男人撑大了胆子也只是想入非非,而有些男人结了离、离了结,真的是闲得没事,用结婚、离婚闹着玩。

其实严格来说,喜新厌旧不是男人的专利,许多人都会喜新厌旧。比如说,女人总喜欢买新衣服,可买来的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又想买新的。女人总觉得衣柜里还少一件衣服,即使昨天刚刚逛完服装商场,琳琅满目满载而归,她也会在翌日清晨穿衣照镜时发现自己确实还少一件衣服,而那一件没买来的正是最漂亮的衣服。她们天生喜欢逛街,不停地买,对于衣服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这与遗传有关,过于复杂的就不多说了。看过“动物世界”这个栏目的人应该知道,很多哺乳动物为了争夺交配权,往往雄性之间会进行激烈的争斗,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表面看来是雄性们太“色”,但实际上是雄性动物为了留下自己的基因,唯有夺得交配权才能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这符合自然的优胜劣汰法则。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就是戈森法则在起作用: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艳遇一位美女对男人来说是美好的,但如果多次跟这个美女相遇,甚至天天生活在一起,那感觉肯定会大打折扣,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这个定律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戈森发现的,所以命名为“戈森法则”。

当你喝下第一杯水,觉得非常解渴;当你喝第二杯水,觉得还行;但当你喝下第三杯甚至第四杯的时候,非但不会感到舒服,反而会胀得难受。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因而使戈森法则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学定律之一。

戈森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强度会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而递减。他因此还推导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从喝水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每增加一杯水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增加都是从水上获得的边际效用,一开始喝水很爽,后来胀得难受,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那么,如何让欲望总是满足,让效用保持其应有的作用呢?戈森先生也给我们指明了出路。

第一,当享乐为零时,消费就应该停止。如果第三个包子会让你吃撑,那么就请将它放回盘子里;如果再见面肯定会失去当初的心动,那么不如永远不见存留心底。

第二,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情况下,要想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的享乐。意思就是说,吃饱了出去溜达一下吧,你会发现别的更有趣的事情!

tips:有研究资料表明:爱情的保鲜期只有18个月。男女双方从结婚那天起,每天从早到晚待在一起,相互之间如胶似漆的吸引力,仅能维持18个月左右的时间。过了这段时期,夫妻之间的“黏合力”就开始迅速降低,爱情就像一棵新鲜的蔬菜,菜叶开始变蔫,水分开始慢慢蒸发。所以,“握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正因为人们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所以爱情必须经常制造惊喜才能保鲜下去。就像一棵树,只有常浇水才能不停地生长、开花、结果,否则,只会因缺水而枯萎、死亡。

逆向选择:为什么有时会是美女配丑男

@逆向选择帅气的男人有时会落在不太漂亮的女人手上,因为好追;漂亮的女人则嫁给了长相平庸的男人,因为过季只好打折出售。太漂亮的女人和太帅气的男人总是无法长久在一起的,因为他们都习惯被围绕、被取悦。于是,便出现了“帅哥配‘恐龙’,美女配‘猪头’”的现象。

那天跟朋友上街,迎面走来一相貌平庸、装扮没有品位的男人,但却挎着一个装扮时尚、相貌也不错的女孩。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是那个男的很有钱?不见得,我周围就有很多长相普通甚至长相影响市容的男人娶了漂亮的老婆。

世界上的帅哥,都哪里去了?帅哥的悲哀往往在于长得太帅,容易被女孩认为花心。长相令人安全的丑男其实是最不安全的,正所谓“扮猪吃老虎”,于是美女往往被一些丑男扒走,真正的帅哥却形影相吊。

仔细寻其原因,丑男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扮老实,第二是厚脸皮。这两点加起来就够无敌的了,因为老实扮相的男人说甜言蜜语更有可信度。第三点是,美女会觉得,她临幸丑男,丑男就会感激涕零,因为除了她,再不会有人看上自己了。其实这句话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

为什么帅哥容易失败呢?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帅,出众的相貌很容易被女人看成是花瓶,更不敢随便甜言蜜语,而且身为帅哥更注重形象,脸皮一般比较薄,不敢死缠烂打。于是当跟丑男同台竞技时,往往未出手先输一半。这么一来,就造成美女配丑男的现象了。

从经济学上来讲,这些漂亮女孩很可能是“逆向选择”的受害者。

美国的经济学家在对旧车交易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在二手车交易中,买家和卖家掌握的信息是极不对称的,卖家知道自己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而一般情况下,买家很难对汽车的真实状况作出判断,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和现场测试来了解极有限的一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买家只能根据平均价格来支付。好车由于质量好、价钱高,所以潜在买家容易望而却步;坏车由于价格低,吸引了众多买家的眼光,于是交易很容易达成。这种违背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方式,被称为逆向选择。

确切来说,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虽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超出了这两者所能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一个漂亮而有才华的女孩,往往会被许多男生暗恋,但由于她条件太好,反而让许多男生望而却步,不敢表白。他们会想:这么优秀的女生哪里轮得着我来追,一定会有比我更优秀的人去追她。这些暗恋者们又没有结成同盟交换信息,谁也不知道漂亮女孩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只是凭自己的猜测来判断能不能出手。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造成优秀者退出竞争,反而是那些头脑简单、长相普通的男生把漂亮姑娘追到了手。

优秀的美女给男生的印象是门槛高,不好追,追到手也难伺候,不如普通女生那样容易追,追到手以后也好养活。于是理智的男人都作出了理性选择:将普通女生作为自己的追求对象。

这就造成了逆向选择——越是美女越难嫁。所以,如果你是个美女,而且挺优秀,还比较清高,不爱搭理男生,那么只会把周围的男人都吓得远远的,使优秀的潜在追求者敬而远之,最后只剩下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丑男,到时你还不得不接受。

在婚姻中,信息同样不对称。当你是“卖家”的时候,肯定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我们总是看到一些人的简介是“年轻貌美,身体健康,爱好广泛,对爱情执著”,而没有人写成“家穷人丑,一米四九!小学文化,没有户口!今日上网,广征男友!革命道路,并肩携手!搞点副业,办个户口”,那样别人只会以为你是搞黑色幽默的,而不是来征婚的,真正想找女友的人,肯定不会留意。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好也有坏,它就像个双刃剑。因为在你寻找爱情的时候,你是卖方市场,这样你就会隐瞒自己的一些真实信息。可一旦找到真爱,进入热恋期的时候,双方的位置就互为卖方市场,就像他爱上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你,你爱的也不是绝对真实的他。不管怎么说,爱情需要更多的诚实,哪怕还以经济学来分析,诚实的收益也比不诚实的收益大。

tips:在这里,我们不妨回头想想曾经盛极一时的电视购物。电视购物正是由于受到逆向选择的影响,产生了“劣胜优汰”的结果。这使得人们对电视购物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期望值也越来越低。最终,电视购物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而接过电视购物这一棒的,则很有可能是网络上也曾风风火火的团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