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综合新疗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18:28:44

点击下载

作者:毛德西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常见病中医综合新疗法

常见病中医综合新疗法试读: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学也从封闭的自我天地走了出来。大量新疗法的涌现,标志着中医学术的进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但是,要把这些新疗法有选择性地推广、使用,还需要对其进行去粗存精的整理与修订。为此,我们经过对近几年中医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验,组织编写了这本《常见病中医综合新疗法》。这里所说的综合新疗法包括:1.创新经验方剂(或方法);2.具有新用途的传统方剂(或方法);3.新的剂型;4.新的综合治疗方法等。这些综合新疗法具有资料翔实、疗效显著、简便实用等特点。每种新疗法均列有组成、功效、主治、应用、用法及说明等项。全书所选用的新疗法,主要是药物疗法,以及针灸、推拿、拔罐、贴敷、熏浴、气功、点穴等法。每种方法,其治验病人多在数十例以上。有的方法虽然还未至纯熟,但为了适应临床不时之需,亦收录入册。

本书是一本面向医疗、面向基层、面向中医发展的临床读物。主要编写人员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和教师。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编者1996年1月一、内科疾病综合新疗法(一)传染病普通感冒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总称,系由多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喉部的局限性急性炎症。临床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症。以冬春季较多,成人与儿童均可患病,但以儿童为多见。且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本病中医学隶属感冒、伤寒、温病等范畴。认为本病是由风邪侵袭人体所致。临床根据症状表现又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气虚型等。其治疗,或散寒解表,或清热解表,或清暑化湿,或益气固表,方法灵活,针对性强,许多疗法和药物已被医家公认并采用。一、中药新疗法1.正柴胡饮冲剂【组成】 柴胡、陈皮、防风、白芍、甘草、生姜等。【功能】 表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 普通感冒。属风寒型者,证见发热恶寒,头疼身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应用】 用正柴胡饮冲剂治疗普通感冒666例。结果获效526例,有效率为79%。对全身不适、四肢和全身酸痛,头痛头晕诸症具有较高的症状消失率。【用法】 冲剂。每次6g,每日3次,口服。【说明】 正柴胡饮冲剂为卫药准号新药,已批量生产,广泛用于临床。经现代试验研究证明,本品具有抗菌,镇静,镇痛,解热,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2.玉叶解毒冲剂【组成】 玉叶金花、银花、野菊花、山芝麻等。【功能】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暑利湿,生津利咽。【主治】 风热感冒,风热咳嗽,喉痛,中暑等病证。【应用】 用本品治疗风热感冒183例,结果显效116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92.34%。对风热咳嗽,总有效率为85%。对喉痹、喉蛾,有效率为96.96%。【用法】 冲剂,每次1~2小包,每日4次口服。【说明】 本品为桂林中药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新制剂。适应证广,无毒副作用。可用治于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疾病。还可用于预防感冒,夏季预防和治疗痱子、疖肿,暑天还可当作清凉饮料。3.香菊感冒冲剂【组成】 藿香、青蒿各10g,陈香薷6g,野菊花15g。【功能】 清热解毒,祛湿解表。【主治】 四时感冒发热。【应用】 本品为治疗感冒发热的新剂型,用本品治疗感冒发热(包括风寒、风热、风寒挟热或夹暑湿各型)305例,总有效率为95.4%。平均退热时间1. 72天。对风寒、风热、寒包火三型的有效率分别为94.68%、95.30%、96.77%。【用法】 据药理试验表明,香菊感冒冲剂有较好的解毒、降温、解热作用,有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滤泡性口腔炎病毒及抑菌、镇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感冒发热较为理想的药物。4.保儿宁糖浆【组成】 黄芪 12g,芦根6g,淮山药6g,茯苓 6g,白术6g,鸡内金6g,防风4g。【功能】 益气固表,健中醒脾。【主治】 体弱儿童反复感冒。证属脾肺气虚者,症见神倦纳呆,面黄肌瘦,烦躁不宁,表虚自汗等。【应用】 经临床观察141例体弱儿易感冒者,服药后精神活泼,睡眠改善,纳食增加,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87.22%。【用法】 糖浆剂,每毫升含生药1g,口服。3岁以下每日10ml,分2次服;3岁以上每日10~20ml,分2次服。【说明】 保儿宁为玉屏风散加味而成。临床观察及药理试验证实,本品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能力,抵抗化学毒物侵袭,增强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作用,且安全无毒。5.感冒退热汤【组成】 羌活10g,荆芥10g,柴胡15g,黄芩 10g,生石膏20g,知母12g,大青叶20g,板蓝根20g,桔梗10g,杏仁10g,赤芍12g,甘草6g。【功能】 清解少阳,解毒退热,凉血活血。【主治】 表寒里热型感冒。证见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或有汗口渴,渴饮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应用】 用本法治疗表寒里热型感冒发热病人250例,结果痊愈205例,显效45例,总有效率100%。平均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14.2小时,平均服药2. 5剂。【用法】 每剂两煎,取总量400ml,每次200ml口服。每日2~ 3剂,4~9小时服1次。【说明】 方中羌活、荆芥疏散太阳之表,均含挥发油,有发汗解热、抑菌作用;柴胡、黄芩清解少阳,有解热镇痛、消炎抗感冒病毒作用;生石膏、知母清阳明经热,有较好的协同退热作用;桔梗、杏仁宣肺利咽喉;大青叶、板蓝根解毒,使毒从里解,热从内清,缩短病程,均具有抗病毒作用。发热可致血流变学改变及微循环障碍,故加赤芍凉血活血,改善微循环,增强解毒退热之功。二、滴鼻新疗法

风热灵滴鼻剂【组成】 银花、连翘、防风、前胡、荆芥各7份,僵蚕、钩藤、山楂各6份,蝉衣、薄荷各5份。【应用】 本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51例,其中4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6.3%。体温退至正常最快者45分钟,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36例,占有效数的81.8%。【用法】 将上药依法制成滴鼻剂;每支10ml,内含生药0. 3g,每滴含生药2mg。1岁以内者双鼻各滴1滴,30分钟1次;1岁以上至3岁者各2滴,20分钟1次;3岁以上至6岁者各3滴,15~20分钟1次;6岁以上至12岁者各3滴,10~15分钟1次。【说明】 传统剂型小儿难于接受,且难速效。风热灵滴鼻剂具有给药方便、用药量少、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本剂对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偏高的风热型感冒发热效速。但应掌握给药频度。三、中药溶液蒸气新疗法【组成】 双花、大青叶、板蓝根各5g。【应用】 用本法治疗感冒100例,结果1次治愈15例,2次治愈44例,3次治愈32例,4~5次治愈9例,总治愈率100%。【用法】 用300V电热杯加热水350~400ml,纳药通电加热至沸时,令病人口腔对准杯口,以消毒毛巾围拢头面部,防止热气外溢,让病人鼻口交替吸吮热蒸气,每次20~30分钟,日2~3次。【说明】 大青叶、板蓝根、双花均为清热、解毒药,具有广谱抗菌消炎及抗感冒病毒,镇痛等作用。经鼻腔加热蒸气吸入,能使口腔粘膜上的细菌和病毒灭活,或使其毒力减弱。另外,口鼻腔粘膜温度提高后,局部吞噬细胞功能增强,加速对病毒和细菌灭活能力。同时,使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出蛋白质水解酶,从而将感冒病毒消灭。四、中药灌肠新疗法

解表退热液【组成】 石膏300g,连翘30g,荆芥、薄荷各15g,芦根、赤芍各10g。【应用】 治疗小儿外感高热(体温39℃以上)20余例。均收显效,多数体温24小时内复常,少数病程长、白细胞高者在48小时内复常。【用法】 将石膏先煎30分钟,再纳诸药煎10分钟,后加入荆芥、薄荷煎煮15分钟。煎2次取总量300毫升,过滤后加适量泥泊金备用。用量按患儿每kg体重3ml保留灌肠。【说明】 解表退热液具有解表退热之功效,主要适用治疗外感风热,邪袭肺卫或卫气同病的感冒高热证。对难以服药的患儿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五、针灸新疗法1.针刺下都穴法【选穴】 下都穴。【针法】 自然握拳,掌心向下,手背四五指缝纹尖上方五分处取穴。用毫针顺掌滑间隙刺入0. 5~1寸。左右捻转以得气为度,先刺单侧,10分钟后不效加刺对侧。留针半小时以上,每10分钟运针1次。【应用】 本法治疗感冒发烧254例。初诊即时效果为总有效率94%。【说明】 下都穴为经外奇穴,治疗发烧以往少有报道,但验之临床确有即时退热疗效,本法亦能治其他感染引起的发烧,具有取穴少,操作方便的优点。2.耳穴刺络法【选穴】 肘、肩、颈、耳尖穴。【针法】 先将患者双耳廓皮肤揉红搓热,消毒后用0. 5寸或1.0寸毫针点刺耳的肘、肩、颈穴,浅刺疾出,用手将穴位挤压,使之出血1~5滴,再点刺耳尖穴,放血2~3滴。【应用】 用本法治疗外感高热96例,结果1次治愈29例,2次治愈44例,3次以上治愈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3.7%。【说明】 耳穴刺络放血法适用于外感高热中的风热型感冒初期,流清涕,苔薄白者效好。具有简、便、廉、速的优点。3.三棱针挑刺法【选穴】 ①取经: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胸腹部循行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循行路线)。②取穴:太阳、风池、风府、曲池、手三里、八邪、犊鼻、足三里、八风。配穴:头痛加百会;胸闷欲吐加内关、天突;咳甚,鼻塞流清涕加迎香、列缺;发热甚加十二井穴。【针法】 患者坐位,医者用手重刮所选经络,至皮肤发红为度,再用三棱针自上而下挑刺经络线上的穴位。继而挑刺所选诸穴。挑刺宜轻快,深度1分许。一般1次即可,效不佳者,休息两天再挑1次。【应用】 经用此挑刺法治疗感冒1000例,结果痊愈871例,显效85例,总有效率为95. 6%。其中1次治愈846例,占84.6%,2次治愈136例,占13.6%。【说明】 应用本挑刺法应严格无菌操作,挑治后2~3天内不宜水洗,孕妇及严重心脏病、有出血倾向者要慎用。六、推罐新疗法【部位】 取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操作】 患者坐位,头前倾,裸露脊背部,在背部推罐循经部位涂一层薄石蜡油。用口径4厘米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拔罐,先吸拔大椎穴区,然后手扶罐体沿督脉循行路线慢慢向下推移至至阳穴区,再向上推移至大椎穴区。如此往返推移6~8次,使局部皮肤潮红或瘀血,留罐于大椎穴区。同样方法,将火罐吸拔背部大杼穴区,沿膀胱经将火罐往返推移于大杼穴与膈俞穴区间,留罐5~8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应用】 用推罐法治疗感冒41例,1至4次治愈率为70.73%,总有效率达95. 12%。【说明】 本法采取循经取多穴的方法,以达驱风除邪、疏通血脉、舒筋止痛之目的。此法对风寒感冒初起,上呼吸道炎症明显者疗效最佳。七、推拿新疗法【选穴】 清肺经、退六腑、天河水、运八卦、天柱骨;配穴取脐、下七节骨。【方法】 以推拿手法,清肺经200次,退六腑150次,清天河水200次,运八卦100次,推天柱骨100次。若风热感冒挟食及大便秘结者加揉脐(泄)及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每日1次,发热重者,每天推拿2次。【应用】 本推拿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30例。经1~3次推拿,28例体温降至正常,症状好转,精神正常,2例无效。【说明】 用本推拿法具有清热解毒,发散外邪之作用,易被患儿接受,屡有效验。参考文献

1.正柴胡饮临床验证协作组。正柴胡饮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5;(12):13~14

2.易瑞云,等。玉叶解毒冲剂的临床应用。中成药,1993;15 (5):22

3.何焕荣,等。香菊感冒冲剂治疗感冒发热305例总结。四川中医,1991;(1):14~15

4.孙英华,等。保儿宁防治小儿感冒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5):22

5.段利民。感冒退热汤治疗急性外感高热250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3):24~25

6.杨永芳。风热灵滴鼻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5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1;(1):8

7.王振刚。中药蒸气法治疗感冒100例。国医论坛,1990;(5):31

8.金福厚,等。“解表退热液”保留灌肠治愈小儿外感高热。新中医,1985;(7):13

9.申健,等。针刺下都穴治疗发烧254例疗效观察。新疆中医,1991;26(7):296

10.张笑玲。耳穴刺络治疗外感高热96例。中国针灸,1994;14 (1):34

11.陈琼熙,等。三棱针治疗感冒1000例。中国针灸,1989;9 (5):40

12.吴漱玉,等。推罐治疗感冒介绍。江苏中医,1985;(11):37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和流行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特点为突然发生,迅速蔓延,感染众多以及流行过程短等。临床表现为突然发冷发热,有时体温迅速上升到39℃以上,伴头痛、全身酸痛不适等。多在冬春季流行,受凉、疲劳、精神紧张时易诱发。

中医学称本病为时行感冒、时行疠气、重伤风等。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常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挟湿、挟滞等兼证及体虚感冒的不同。许多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效果,被患者乐于接受。一、中药新疗法1.抗毒灵口服液【组成】 忍冬藤、板蓝根、蒲公英、连翘、柴胡、防风、野菊花、贯众、潘生丁、扑尔敏等。【功能】 清热解毒,抗菌镇痛。【主治】 流行性感冒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感冒。【应用】 用本品治疗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感冒103例,总有效率为94. 17%;清热解毒合剂对照组45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 01)。【用法】 口服,每支10ml,每次10~20ml,每日3次。【说明】 本方是以中药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镇静、镇痛消炎及良好的抑制流感病毒作用。连翘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白鼠有一定保护作用。贯众、忍冬藤、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均有较好的协同抗菌抗病毒作用。潘生丁能抑制特异增殖过程。全方经小白鼠毒性试验,无毒副作用。本品对流感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感冒均有良效,为新型的抗感冒制剂。2.抗感冲剂【组成】 金银花、锦马贯众等。【功能】 清热解毒。【主治】 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属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等。【应用】 本品经临床治疗各种感冒689例,有效575例,有效率为83.4%。用药48小时内感冒各症状消失率在90. 5~54.8%之间。解热有效率达90.5%。【用法】 冲剂,每袋1 0g。每次1~2袋,每日3次冲服,小儿酌减或遵医嘱。【说明】 据实验研究证明,方中银花、贯众分别具有抑制流感、副流感、肠道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在体内外的增殖作用。以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作指标。本方药物配伍,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增强。本品并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3.抗病毒口服液【组成】 石膏、知母、生地、芦根、郁金、藿香、石菖蒲、连翘等。【功能】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主治】 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应用】 本品是全国第一个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纯中药新药,用本品对病毒性流感所致的呼吸道炎临床观察183例,结果痊愈95例,显效39例、有效3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1.26%。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有效率为100%。【用法】 口服,1次10ml,日2~3次,宜饭后服用,小儿酌减。【说明】 本品是由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加减而成。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的泻火之剂。现代医学病毒分离实验证明,本品对流感甲型ws株及甲2型、乙脑病毒A株、核胞病毒等8种病毒有100%的抑制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新型抗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的药物。4.甘露消毒丹【组成】 白豆蔻、藿香、石菖蒲、黄芩、射干、连翘各10g,茵陈、滑石各20g,木通、薄荷、川贝母各6g。【功能】 清暑化浊,清热解毒。【主治】 夏季流行性感冒,挟有暑湿证者。【应用】 经用本方治疗夏季流感218例,结果治愈189例,好转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与速效感冒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用法】 水煎服,每日1 剂,3天为1疗程。【说明】 甘露消毒丹具有清热而不碍湿,渗湿而不伤阴,使湿去热清毒解,气机调和,消除症状之特点。凡属湿热并重、邪留气分的病证均可用本方治疗,故临床应用甚广。5.麻杏克感汤【组成】 麻黄6g,生石膏100~200g,甘草4g,公英20 ~60g,野菊花10~60g,板蓝根冲剂20g,克感敏冲剂或小儿克感敏冲剂(常用量)。

加减:咽痛甚加牛蒡子、山豆根、大青叶、六神丸;咳嗽加桔梗、霜桑叶、杏仁、川贝母。【功能】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 流行性感冒高热。【应用】 经用本方治疗流感高热100例,结果痊愈89例,显效8例,有效3例。其中半日内热退者占82,一日内热退者占15%,总有效率100%。【用法】 每剂水煎2次,每次煎20分钟(生石膏先煎30分钟),弃渣,待温时加入克感敏冲剂、板蓝根冲剂,搅匀服下,日服2次。病重时,日3次,夜加服1次。【说明】 本法重用生石膏清热为主,以麻黄发汗解表,兼制生石膏之寒,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野菊花、板蓝根、蒲公英均有退热消炎、抗病毒作用;克感敏解热镇痛,加速消除症状。临床证实,本方对流感高热确有很好的退热疗效。二、贴敷新疗法

葱豉糊【组成】 生姜60g,豆豉30g,食盐30g,葱白(适量)。【制法】 将诸药捣碎成糊状。【应用】 用此法治疗流行性感冒(均为早期)病人52例,发烧在39℃以上。结果贴药后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50例,占96%,2例体温虽有下降,但仍在37. 5~38℃之间。全部病人皆在贴药后1小时内发汗,随着体温下降全身症状也逐渐好转。【用法】 将新捣制的药糊半量贴敷于神阙穴上,先用塑料薄膜覆盖,垫纱布橡皮膏固定,最后再用热水袋敷其上,加强药力渗透。每天贴敷2次。【说明】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姜含挥发油、姜辣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葱白含大蒜辣素,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抑菌作用。姜、葱、豆豉均有促进发汗、退热作用。本糊外敷对流感早期、发热不退、小便赤少、大便不通者效好。三、灌肠新疗法【组成】 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应用】 用本法治疗各种感冒发热200例,经随访40例,其中灌肠1次治愈38例,2次治愈1例,1例无效。【用法】 单味水煎,混合沉淀,取澄清液浓缩成50%的煎液,加入适量防腐剂备用。灌注量:半岁至1岁15ml;2~4岁30ml;5~10岁45ml;成人60ml。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一疗程或病愈为止。【说明】 方中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黄芩均具有抗菌、抗流感病毒作用。灌肠给药可通过肠粘膜吸收直接进人体循环而迅速发挥药效作用。尤适宜小儿感冒发热难以服药者。四、针灸新疗法1.针刺大椎、合谷法【选穴】 大椎、合谷(双)。【针法】 均刺入5~8分,强刺激,不留针;使大椎针感传至腰部,合谷针感传至肩部。每日1次,病重者日2~3次。【应用】 用本法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373例,针后24小时内退热至正常者198例,48小时内降至正常者108例,72小时内降至正常者16例。未测体温者51例,但24小时后随访,均自觉症状消失。【说明】 大椎属督脉经,为诸阳之会,主一身之表,解一切表证;合谷属手阳明经,针之可清泻退热,又能截断太阳经病传入阳明。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此二穴具有抗炎、退热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或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2.针足三里法【选穴】 足三里。【针法】 用弱刺激手法,留针5~15分钟。每日1次,一般只针1次或连续针3次。【应用】 用本法预防流感818例,均为流感区健康人,取一侧足三里穴,补法,每人只针1次,经针刺后均未发病。【说明】 实验研究表明,足三里弱刺激,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使吞噬细胞的活力升高,从而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故针之可以预防流感。3.艾卷温和灸法【选穴】 ①足三里(双);②大椎穴。【灸法】 以艾卷温和灸法操作,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觉为度。足三里双侧同时施灸,每天灸1次,每次20分钟,连续灸治3天。【应用】 经用此法预防流行性感冒618例(均为流感流行期间生活在流行团体之健康人),其中足三里预防组402例,大椎预防组216例,通过10天观察,足三里组灸后发病15例,发病率为3. 7%。大椎组灸后发病13例,发病率为6%。未作艾灸对照组524例,在同一时期发病者145例,发病率为27.6%。二组有明显差别。【说明】 临床验证,用本法预防流感简便有效,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方法,值得推广。五、熏蒸新疗法【组成】 紫苏叶、陈艾叶、葱白各90g。【功能】 辛温解表。【主治】 流行性感冒,风寒、风湿型。【应用】 本方对流感初起疗效显著。一般用药一次,待睡醒后病即痊愈,最多二次,无不立验。【用法】 上药加清水1500ml,煮沸5分钟连渣倒入脚盆中,盆中放一小木凳。令患者脱去鞋袜,将两足踏在小木凳上,并用大围巾将膝部以下及脚盆共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有微汗出时,旋即揩干腿足,避风片刻。参考文献

1.郭军,等。抗毒灵口服液的研制及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3):168

2.陈馥馨,等。新编中成药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07~ 308页

3.广州市萝岗制药厂产品介绍

4.爨积科。甘露消毒丹治疗夏季流感21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7):296

5.扈武义。麻石克感汤治疗流感高热10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10):635

6.田从豁。针灸医学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5~6. 7

7.衢县模环区医院,等。应用灌肠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浙江中医药,1978;(2):10

8.高国巡。针刺治疗急性发热521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1):4

9.程爵棠。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学苑出版社,1993;1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耳下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及发热为主要特征。亦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等器官而引起相应的症状。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最多,尤以儿童多见,3~5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之比约1.34:1。成人中亦不罕见。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证候特点及其传染性,称之谓痄腮、腮颌发、虾蟆瘟等。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温时毒之邪,自口鼻而入,积热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经,致使经脉失和,气血郁滞,运行不畅,凝聚局部而发。其治疗药物有内服、外敷,或针或灸,方法灵活多样,多能取得明显的疗效。一、中药新疗法1.清开灵注射液【组成】 牛胆酸、猪胆酸、水牛角、珍珠母、黄芩、银花、栀子、板蓝根。【功能】 清热解毒,祛痛通络。【主治】 流行性腮腺炎。【应用】 用本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例,治愈率为100%。绝大多数(75%)在两天内痊愈。【用法】 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产)每次4mL,每日2次。10岁以上者首次剂量6ml。【说明】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配方基础上研制的新产品。临床多用治于脑炎、肝昏迷及上感、肺炎、急性胰腺炎引起的高热症。今用治于流行性腮腺炎,是取其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方中栀子、板蓝根、银花、黄芩均有很强的抗病毒消炎作用。2.八角莲注射液【组成】 八角莲。【功能】 清热解毒。【主治】 流行性腮腺炎。【应用】 用本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4例。结果:治疗前平均体温为39.2℃,均于次日降至正常,腮腺3日开始消退,5日痊愈。与板蓝根注射液、强的松、ABOB联合应用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 。【用法】 八角莲注射液(每支20mL,含生药8克),成人每日40mL,儿童每日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5天。【说明】 八角莲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且稳定而持久。其治疗流腮的药理机制虽尚不明了,但临床观察,确有抗病毒作用,可加速腮肿的消退,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与激素相同,不失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新药。3.新癀片【组成】 肿节风、牛黄、三七、珍珠粉等。【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 流行性腮腺炎。【应用】 经用本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55例,治愈率为100%。轻症平均用药2. 93±1. 09天,重症用5. 27±1.41天。常规疗法对照组各为3.85±1. 27天和7. 2±1. 79天。【用法】 每次口服新癀片1/2~2片,日3次,亦可同时用2~ 4片加凉开水调化涂患处,每日1~2次。【说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新癀片主要成分肿节风有抗菌消炎,调节免疫功能。牛黄可解热,抗病毒;三七消肿止痛,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本品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4.疏解汤【组成】 炒牛旁子、大贝母、炙僵蚕、法半夏各10g,金银花15g,连翘、黄芩各10g,柴胡5g。加减:便秘加生大黄;舌红加元参;夏秋季加藿香、佩兰。【功能】 疏风化痰,清热解毒。【主治】 流行性腮腺炎。【应用】 经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结果均获痊愈,无一例并发症。一般3剂即愈,少数病例服6 剂。【用法】 水煎内服,日1剂。【说明】 本方以疏解法为治,方中牛蒡子、金银花、连翘、黄芩均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病毒性感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能退热、消肿。二、贴敷新疗法1.复方泽漆膏【组成】 鲜泽漆(俗称猫儿眼)1000g,鲜地丁50g,金银花30g,冰片0.5g。【制法】 将上药洗净切碎,水煮过滤,再浓缩至膏状,加入冰片调匀,装罐密闭备用。【应用】 用本膏贴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03例,结果痊愈127例,显效6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多数在1~2天内治愈。【用法】 将药膏摊于厚白布上,视其腮腺肿大范围而贴药,间日换药1次。【说明】 复方泽漆膏中之泽漆、金银花、地丁均有抗病毒消炎作用;本膏对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控制效果,且制作方便,无副作用。2.复方腮腺膏【组成】 生南星、生半夏、黄药子、狼毒、川贝、五倍子、白矾。【制法】 诸药研末加蜂蜜调和至能挂起为度。【应用】 经用复方腮腺膏治疗503例,痊愈49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8.4%。【用法】 视其病变范围,将药膏涂于病侧。日1次。【说明】 复方腮腺膏具有简便易行,取效快捷的优点。但本膏只能外敷,禁止口服。三、发泡新疗法

发泡拔毒膏【组成】 ①发泡散:斑蝥、雄黄、白矾各30克,蟾酥10克。②拔毒膏:香油、广丹。【制法】 将发泡诸药研末,混合过箩,装瓶备用。再将香油,广丹按比例配制成黑膏药。【应用】 用此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0例,结果1次治愈401例,2次至3次治愈90例,有效9例,治愈率为98%。【用法】 先将腮肿部位常规消毒,后将拔毒膏摊在油纸上,取少许发泡散放在拔毒膏中心(约0.1~0.3cm)。稍加热即可贴在腮肿部位,发泡药末须对准肿部最高处。贴药24小时后,除去膏药,发泡部位水破自流,后用龙胆紫药水外涂即可。如未发泡,应再敷1次。【说明】 通过发泡散与拔毒膏协同作用,而达到增强抗体,祛除病毒,使毒液外出,邪去而正存。此法经济、简便,对初发之症一次治愈率高,效捷而无副作用。四、针灸新疗法1.针刺合谷、翳风、列缺穴法【选穴】 合谷、翳风、列缺。【针法】 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日1次。【应用】 经用上述针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80例,经针1次治愈310例,2次治愈538例,3次治愈232例,治愈率100%。【说明】 本法选穴少而精当,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合谷等穴可使白细胞数增加,整个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普遍增强,加强了机体对坏死组织的吸收和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2.针刺前谷穴法【选穴】 前谷穴(双)。【针法】 弯曲小指取穴,快速垂直进针1分左右(至骨膜),强刺激,来回捻转7~8次,不留针。双手刺法相同,隔天1次。【应用】 用此针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0例,均获治愈。其中1次治愈243例,2次治愈36例,3次治愈21例。病程在1天的疗效最好。【说明】 前谷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小指外侧(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横纹头赤白肉际凹陷中。具有清热疏风功能,主治头项强痛,颊肿,痄腮等。此针刺法,简便易行,治愈率高。但以病初起病程短者,疗效最佳。3.腮腺穴点刺放血法【选穴】 腮腺穴(患侧)。【针法】 患侧耳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食指捏着耳垂稍向外拉,右手持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放血数滴,两侧患病同刺两侧腮腺穴,每日1次。【应用】 经此法点刺放血治疗132例,1次治愈20例,2 ~3次治愈87例,4~5次治愈25例,治愈率为100%。与针刺腮腺穴组、中药组和外敷组对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 腮腺穴位于耳屏对侧面二分之一处。本穴是人体腮腺部在耳廓上的相关点。用放血方法刺激相关点,可疏通经脉,通达气血,疏风清热,达到治疗目的。点刺放血对穴位刺激强度较大,产生的抗病作用亦强,所以比针刺法效果好。五、灯火灸新疗法1.灯火灸角孙穴法【选穴】 角孙穴。【灸法】 选患侧角孙穴,剪去该处毛发,面积约五分硬币大小,常规消毒,用三寸长灯心草(亦可用纸卷成火柴棒粗代替)蘸少许桐子油或菜油,点燃后对准角孙穴迅速猛灼1下,一点即起。以灯心油火接触穴位皮肤时,发出清脆的“叭”响声为成功标准。每次1~2壮,日1次。施灸后穴位处可呈现绿豆大的白泡,勿抓破,待白泡自行消退。【应用】 用该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34例,结果治愈312例,有效5例,无效17例。【说明】 角孙穴系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之会穴,位于耳尖上直对耳孔的发际边处。施灸本穴,具有舒经散结,清瘟解毒之功效。2.灯火灸耳尖穴法【选穴】 耳尖穴。【灸法】 灯芯草一段,蘸芝麻油少许,点燃后对准双侧或单侧耳尖穴灸之,听见“啪”地响声即可。不响声者效不佳,以响为度,每日1次。【应用】 经用此灸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52例,结果痊愈641例,有效9例,无效2例。【说明】 耳尖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退热消炎作用。临床研究证明,本灸法具有消炎、镇痛、增加抗体、激发体内抗病能力的作用,尤适用于实热之证。病之初即灸之,效果最佳,多数1~2次即愈。本法还可用治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等病,效亦佳。六、指压新疗法【部位】 患侧角孙穴。【手法】 术者用左或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挤角孙穴,每次捏挤50下,捏挤强度以有微痛而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3次为1疗程。【应用】 经此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2例,结果全部治愈。【说明】 本疗法适用于温毒在表型者,手法平和,刺激性小,无遗留疤痕之虑,患者易于接受,不失为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简便效捷之良法。七、激光新疗法【部位】 主穴:少商、合谷、阿是穴(肿大腮腺体局部)。配穴:曲池、风池。【方法】 采用国产低功率He—Ne激光针(束)照射,波长6328°A,功率≤ 1.5mW,光斑直径<1. 5毫米。每穴(点)照射5~10分钟,每次4~8点,日1~2次,3~10天为1疗程。【应用】 本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无损伤等优点。He—Ne激光针对免疫功能有良性双相调整作用,能激活体内单核吞噬系统机制,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使IgG花瓣、淋巴转移因子等增加,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脱敏、消炎、消肿、镇痛等作用。参考文献

1.张义才。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4):27

2.施向程,等。八角莲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1):15~16

3.林蒙,等。新癀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5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4):214

4.邓君朴。疏解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江苏中医,1990;11 (5):8

5.苏道样,等。复方泽漆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03例临床观察。中级医刊,1985;(2) :21

6.白周顺,等。复方腮腺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3例。陕西中医,1988;9(11):520

7.高付良。发泡拔毒膏治疗痄腮 500例。陕西中医,1991;12 (8):355

8.王琳。针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80例临床观察。中级医刊,1988;23(2):52

9.王俊清。针刺前谷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中级医刊,1989;24 (2):55

10.黄永生。腮腺穴点刺放血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2;(1):5

11.胡德华,等。灯火灸角孙穴治疗腮腺炎334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6):49

12.岳耀华。灯火灸耳尖穴在儿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新中医,1993;(2):30

13.吴风初,等。指压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上海针灸,1990;(1):23

14.邱德明,等。激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例。四川中医,1988;(8):10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伴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起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为主症。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儿童。

本病在中医学属“暑温、伏暑”等温病范畴。认为其发生是由暑温之邪入侵,由卫及营及血传变,或卫气同病、气血两燔,或热陷营血,或肝风内动,风火痰热相煽所致。其治法为清热活血、清暑化湿,或清热解毒、开窍通腑等,许多新疗法均取得较好疗效。一、中药新疗法1.六神丸【组成】 麝香、蟾酥、冰片、牛黄、珍珠粉等。【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 暴发型乙型脑炎呼吸衰竭。【应用】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六神丸观察治疗暴发型乙型脑炎呼吸衰竭12例。结果治愈11例,无效1例。呼吸衰竭纠正用药次数最少1次,最多9次,平均次数2次。呼吸衰竭纠正,用药时间最少为2小时,最多为72小时,平均为45. 6小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用法】 口服或鼻饲。每次20粒,每日3次,小儿酌减。待呼吸衰竭改善后,继续服药2天。【说明】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六神丸中麝香、蟾酥等药具有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并对支气管痉挛有松弛作用,且能保护支气管,有镇咳、祛痰等功效。本品对乙脑呼吸衰竭痰涎壅盛,喉头阻塞症状,有回苏急救疗效。2.清热解毒汤【组成】 银花15~30g,连翘10~15g,黄芩、山栀各8~12g,石膏30~60g,板蓝根20~30g,菊花8~10g,蚤休12~15g,甘草3~5g。【功能】 清热解毒。【主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应用】 经用清热解毒汤为主治疗乙型脑炎105例,结果治愈96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91. 43%,平均治疗时间为12.2天。【用法】 煎汤口服或鼻饲,每日1~2剂。可根据证候分型适当加减。【说明】 本方以清热解毒药为主,有一定的抗乙脑病毒作用,临床验证,治疗乙脑确有效验。但对极重危病人,应结合西药抢救,降低病死率。3.清热活血汤【组成】 大青叶、板蓝根各15~30g,银花12~24g,生石膏30~90g,知母、青蒿、川芎、红花、丹皮、丹参各6~18g,甘草3~6g。加减:高热抽搐频繁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昏迷不语加石菖蒲、郁金;喉中痰鸣加天竺黄、胆南星、川贝母,或猴枣散1~2瓶;便秘加大黄。【功能】 清热活血。【主治】 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应用】 经用清热活血汤治疗小儿重型乙型脑炎86例,结果治愈72例,好转9例,无效死亡5例。与常规西药治疗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 001)。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显著。【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4次鼻饲。【说明】 清热活血汤具有抗病毒、清热、抗过敏等作用。能截断病邪,扭转病势,且能改变血液稠、粘、聚状态,增加脑部血流量,迅速纠正病理状态;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4.乙脑Ⅰ、Ⅱ号【组成】 乙脑Ⅰ号方:生石膏60g(先煎),大青叶、连翘、生地、郁金、竹叶各15g,板蓝根20g,知母、藿香、丹皮各10g。加减:热重者加大黄、黄连;湿重者加佩兰、滑石。

乙脑Ⅱ号方:生石膏60g(先煎),水牛角60g(先煎),板蓝根、生地、玄参各20g,知母、黄芩、赤芍各15g,丹皮10g,黄连8g。加减:痰涎壅盛加胆南星、天竺黄、全蝎;抽搐频繁者加全蝎、钩藤、地龙等。【功能】 Ⅰ号方:清热解毒,清暑化湿。Ⅱ号方: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主治】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应用】 此法具有退热快,并发症少,少反跳等优点。经临床分组观察治疗重(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39例,结果治愈2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87%。平均退热时间2.94天,呼吸衰竭发病率为10. 26%。单纯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平均退热时间为3. 86天,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6.67%。两组有明显差异。【用法】 每日1~ 2剂。4~6小时鼻饲1次。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说明】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的“三关”,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热、痰、风,而热是关键,是产生痰、风的根本。本法抓住解热为其要,主以大剂清热,重用寒凉之石膏,以求热解而痰、风自平,诸症而解。二、贴敷新疗法1.退热散【组成】 青蒿 50g,石膏5 0g,滑石30g,茶叶2 0g ,燕子泥50g,冰片20g。【制法】 诸药共研细末,加甘油和蛋白适量,调成浆糊状备用。【应用】 用本法治疗乙脑高热11例,结果痊愈8例,显效3例。【用法】 取药糊适量,外敷于神阙穴,上盖以消毒纱布,并常注意敷药湿度,以免干燥影响疗效。冬季寒冷时可用鲜葱泥调敷,夏秋炎热时可用鲜丝瓜藤叶捣泥调敷,日2次。【说明】 退热散具有清热解毒、开窍熄风之功。神阙为任脉总穴,属阴经之海,上通于督脉,故敷之有退热醒神,熄风回厥之功效。本散还可用治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高热。2.四大一小方【组成】 大青(全草)62g(鲜者93g),生大黄18g,大蓟、牛蒡子各5g,小英雄(瓜子金)12g。【制法】 诸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应用】 用此法治疗小儿乙脑稳定期5例,均获治愈,最多用药8剂,平均5剂。【用法】 取适量以水酒(或低度黄酒)调成糊,敷双足掌正中,固定,日1次。【说明】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敷治疗简便易行、经济,尤适用于小儿难以服药者。三、针灸新疗法1.毫针刺法【选穴】 太阳、少商、尺泽、百会、合谷、大椎、曲池、足三里。【针法】 急救,抽搐昏厥用三棱针点刺太阳、少商、尺泽穴出血,并在太阳、尺泽穴拔罐2~3分钟,即时清醒后,用毫针刺百会向后横刺4分,曲池、合谷直刺1寸,大椎0.8寸,四穴均泻法不留针。直刺足三里1. 2寸,留针15分钟。项背部及风池、大椎穴梅花针重叩5分钟。每日针刺2次,放血1次。亦可根据病情适当配穴。【应用】 本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实。用此法治疗小儿乙型脑炎36例,治愈33例,占91. 67%,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说明】 本法为急则治标之法。太阳、少商、尺泽刺血,能醒脑开窍,泻火解毒,清血中疫毒。百会、合谷、曲池有散邪、清热、止抽搐、醒脑开窍作用,大椎有退热作用,足三里有健脾和胃降逆作用。对乙脑初期危重症,确有较好疗效。2.综合针刺法【选穴】 一组:百会、风池、大椎、内关、三阴交。二组:合谷、曲池、外关、足三里、绝骨。

头针穴:取言语Ⅰ区或Ⅱ区;运动区上、中、下;晕听区等。

耳针选穴:心、肾、枕、神门、脑干、脑点、皮质下。【针法】 毫针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次取穴不宜过多,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并加用红外线照射穴位,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头针采用中强捻转手法3分钟,留针10~15分钟。耳针每选3 ~4穴,留针30分钟,或胶布固定埋针24小时,两耳交换治疗。三种疗法灵活使用。【应用】 用此法治疗乙脑后遗症348例,结果治愈148例,显效109例,好转4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6.3%。【说明】 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针刺治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临床应根据病人症状,灵活组穴,配合适宜手法,采用多种针刺疗法治疗比用单一疗法效果显著。参考文献

1.郭元仓。六神丸治疗暴发型乙型脑炎呼吸衰竭。辽宁中医杂志,1988;12(10):15

2.胡启兴,等。“清热解毒汤”为主治疗105例乙型脑炎疗效观察。江苏中医,1990;(8):6

3.梁仁。清热活血法治疗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4):236

4.胡勇。39例重(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5):10

5.曾立昆。退热散外敷治疗小儿高热137例的体会。湖南中医杂志,1989;(6):10

6.顾铭康。儿童“乙脑”外治。四川中医,1988;(3):16

7.罗广明。针刺治疗小儿乙型脑炎36例。中国针灸,1992;(6):11

8.孙法轩。综合法针刺治疗乙脑后遗症34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1;(3):7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广泛性小血管内膜变性、肿胀、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崩解,微血栓形成,血浆外渗、水肿等改变。临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疫原性急性传染病。

中医学中无出血热病,根据古典医籍有关类似出血热的记载,常以其发病季节、临床证候和传变特点,将其归属于温病、温疫、疫斑、疫疹等温热病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温热疫毒乘虚侵袭人体,病邪由卫、气入营、血,或引动伏邪,阻塞气机,而致血瘀;或因瘟毒蕴结脏腑,浊邪壅盛,阻滞三焦,气化不行,故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诸症。其治疗根据临床类型和病理阶段,近年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尝试了许多新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一、中药新疗法1.毛冬青注射液【组成】 毛冬青。【功能】 通脉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少尿期。【应用】 经用毛冬青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68例。其中发热期68例,结果64例越期;低血压休克期72例,结果58例越期;少尿和无尿期28例,均未越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 2%和38.5%,平均住院天数为10. 5天和13. 7天,两组病死率各为4.8% 和12.3%(P<0.01)。【用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注毛冬青注射液(每支2ml,含黄酮甙 40mg) 4ml,每日2次,直至尿量>1000ml/ d时停药。一般用药3~9天。【说明】 毛冬青注射液为广州第三制药厂生产。主要含黄酮甙,具有通脉活血、凉血止血之功。可对抗出血热之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流速迟缓等病理状态。早期应用(发热期)可预防低血压休克发生,效果最佳。2.红花泽兰注射液【组成】 红花、泽兰。【功能】 活血化瘀,通脉利尿。【主治】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应用】 经用本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0例,结果出血现象7天内停止的39例,血小板计数12天内恢复正常的36例;DIC阳性9例中8例均在3天内转阴。40例中痊愈39例,占97.5%,死亡1例。【用法】 以平衡盐液扩容为基础的常规治疗上,用20%红花泽兰注射液20~30ml,加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等量,静脉注射;日1~2次。体温超过39 ℃,中毒症状明显者,可静滴氢化考的松,热退后即停用。【说明】 现代研究证明,红花有抑制抗体产生和抑制B细胞,促进巨核细胞吞噬抗原作用,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的免疫促进作用。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消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但本品治疗流行性出血的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3.清热解毒4号注射液【组成】 金银花、大青叶、草河车、半边莲、龙胆草。【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主治】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应用】 以清热解毒4号注射液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流行性出血285例。在取得缩短热程,阻断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的结果基础上,又对57例病人随机抽样分组观察降温效果。治疗组32例,除2例在24小时后始降外,其余30例均在24小时内开始下降,体温降至正常平均时间为1.99天。对照组平均为2.88天。尿蛋白的转阴时间平均3.45天,而对照组平均为8.75天。白血球总数复常平均时间3. 8天。血小板总数复常平均时间为7天;DIC转阴时间平均3.45天,均优于对照组。【用法】 清热解毒4号注射液20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1日2次,连用3~5天;高热、中毒症状明显者增加1次。同时加用一般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说明】 本品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效佳。药理实验表明,能改善微循环、增进肾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的病理变化程度,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中毒症状,缩短病程。早期使用有轻微退热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减低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机体损害,避免不可逆转的病理演变的效果。4.六神丸【组成】 牛黄、蟾酥、珍珠粉、冰片、麝香、雄黄粉、百草霜。【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 流行性出血热。【应用】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用六神丸观察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55例,结果显效120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55%。与纯西药对照组比较,84例中,总有效率52.38%,两组有显著差异。【用法】 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神丸,每次10丸,日3次口服,10天为1疗程。【说明】 六神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为老药新用。本品可明显提高越期率和降低病死率,尤其在具有明显上感症状的发热期,并用此药有利于控制症状的发展,迅速缩短病程。但病程超过7天者,效不理想。治疗本病的机理尚待探讨。5.多尿煎剂【组成】 生黄芪45g,西洋参、元参、麦冬、五味子、菟丝子、泽泻各15g、生地黄20g。加减:五心潮热加知母、黄柏各15g;腰痛加牛膝20g;恶心加桂皮、竹茹各10g;血尿素氮增高加大黄10g;有虚寒之象,脉缓弱加肉桂、附子各10g。【功能】 益气生津,固肾缩尿。【主治】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应用】 经用多尿煎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病人92例,结果显效61例,有效3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9%。与单纯西药对照比较,尿量变化有显著差异(P< 0. 01)。【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说明】 出血热多尿期多伴气阴两亏,肾气不固。方中黄芪、西洋参有益气固摄养阴作用;生地、麦冬有养阴生津之功;五味子、菟丝子有固肾缩尿之能。诸药均对出血热有促进恢复的作用。6.泻下通瘀合剂【组成】 大黄、芒硝、桃仁、枳实、生地、麦冬等。【功能】 泻下通瘀。【主治】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应用】 用本合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病人86例,结果有60. 46%的病人越过多尿期,进入恢复期,总有效率达96.51%。【用法】 每剂水煎浓缩至60ml。每次口服60ml,日2次。重危者增至每日3次。【说明】 本法能通瘀降浊,使瘀毒、瘀热之邪从大便外泄,以此减轻中毒症状,改善和稳定了内环境,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此法确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二、湿热敷新疗法1.肾区热敷方【组成】 丹参30g,桃仁15g,佩兰15g,赤芍15g,木香12g,细辛5g,忍冬藤15g,车前子15g,桂枝15g。【应用】 在综合治疗本病基础上,用肾区湿热敷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人50例,结果缓解腰痛3天内显效28例,5天内有效者12例,5天以上腰痛缓解而效差者10例;肾区热敷后,所有病例均有促尿作用。其中热敷1天而显效者20例,2天有效者10例,热敷3天以上而效较差者20例。在缩短少尿期方面,少尿期平均病程1. 5天。【用法】 每日两剂,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装入布药袋置双侧肾区热敷。或药袋上放置热水袋以保持恒定温度,药袋可再次蒸热反复使用。【说明】 局部中药湿热敷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强,使血流加快,促进新陈代谢,皮肤和组织的营养得到改善,肾区血循加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且简单易行,不受液体入量之限制。三、灌肠新疗法1.中药煎剂【组成】 大黄、黄芪各30g,丹参、红花各20g。【应用】 本疗法对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有良好作用。有报道,在综合治疗本病基础上,加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34例,结果治愈32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4.1%。对照组32例,治愈率为11.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以少尿期持续、尿蛋白消失、尿素氮恢复正常和住院的时间均较对照组为短(P<0. 01)。【用法】 每剂加水煎成每1ml相当原生药1g的药液,每次量100ml,并加5%碳酸氢钠液20ml;日4~6次保留灌肠,病情好转渐减到日2~4次。一般视病情连用3~5日。【说明】 据现代研究表明:大黄能刺激肠壁,改善肠收缩,使肠道氮排泄增加;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使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水平下降,抑制蛋白分解,使尿素生成减少而减少氮质血症;丹参、红花抑制凝血,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改善肾脏微循环障碍;黄芪有扩张肾脏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2.导泻解毒汤【组成】 大黄、槐米、赤芍、牡蛎各30g。加减:热毒炽盛者加连翘30g,血瘀者加丹参30g,气虚者加生黄芪30g。【应用】 本法具有给药及时、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经宝鸡市中医院用灌肠导泻解毒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33例,结果有32例顺利渡过少尿期,1例死于少尿期,总有效率96.7% 。【用法】 每剂水煎200ml行保留灌肠,日1次,病情危重者日2次,保留时间30~60 min,同时配合其他对症处理。【说明】 导泻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通络化瘀,凉血止血,通关利尿之功。对本病少尿期呕吐,药不能入胃的病人,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直接吸收进入机体,以导邪毒从肠道排出,达到治疗目的。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