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十三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23:16:12

点击下载

作者:董翠红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年护理(十三五)

老年护理(十三五)试读: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卢国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

副主任委员

赵国胜(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张立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姜德民(甘肃省中医学校校长)

范吉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

秘 书 长

周景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协调处处长)

委 员

王义祁(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王秀兰(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卞 瑶(云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方家选(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孔令俭(曲阜中医药学校校长)

叶正良(天士力控股集团公司生产制造事业群CEO)

包武晓(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蒙医蒙药系副主任)

冯居秦(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院长)

尼玛次仁(西藏藏医学院院长)

吕文亮(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

刘 勇(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 刚(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校长)

李 铭(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

李伏君(千金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建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教授)

李景儒(黑龙江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杨佳琦(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吾布力·吐尔地(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药学系主任)

吴 彬(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宋利华(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迟江波(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张美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学校党委书记)

张登山(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张震云(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陈 燕(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陈玉奇(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校长)

陈令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协调处副主任科员)

周忠民(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胡志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徐家正(海口市中医药学校校长)

凌 娅(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郭争鸣(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郭桂明(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

唐家奇(广东湛江中医学校教授)

曹世奎(长春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

龚晋文(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省中医学校党委副书记)

董维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谭 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潘年松(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赵 剑(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小明(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龙 岩(德生堂医药集团董事长)前 言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简称《纲要》)等文件精神,尤其是实现《纲要》中“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对全民健康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严密对接,突出新时代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组织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唯一出版基地,为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唯一授权出版单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于2016年启动了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全国范围遴选主编,又先后经过主编会议、编写会议、定稿会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千余位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83种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由50余所开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家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6个专业使用。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贴近新时代实际

注重体现新时代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2.突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

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3.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4.注重数字化融合创新,力求呈现形式多样化

努力按照融合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版式设计突出结构模块化,新颖、活泼,图文并茂,并注重配套多种数字化素材,以期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平台“医开讲-医教在线”数字化平台上获取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的共同努力,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组织者与编写者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本套教材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敬请各教学单位、教学人员及广大学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和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1月《老年护理》编委会

主 编

董翠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副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静(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任丽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 菊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林雪峰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婧(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杜 婵(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李宏力(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胡晨晨(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徐 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郭亚萍(郑州颐和医院)

樊晓琴(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术秘书

刁文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编写说明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且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老年护理》是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的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宏观指导下,以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与医疗卫生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目标,依据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具体组织、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联合编写。主要供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老年护理岗位培训及老年护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规划要求,突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使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统一。在编写过程中,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以满足老年群体健康需求为重点,突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教材内容注意与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突出老年护理的特点,对与基础护理、临床专科护理等教材中交叉重叠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删减,避免重复,加强对老年人健康评估、健康保健与照护、健康管理等内容的阐述,充实了精神和心理护理、科学养生等内容。各章前、后分别列有“学习目标”“案例导入”和“复习思考题”,旨在启发和指导学生明确重点,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强化记忆。

本教材分为三篇共十六章,按照从老年人健康保健到健康评估、从生活护理到心理护理、从疾病护理到临终关怀的全程护理过程进行编写。系统阐述了老年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基础理论,老年人的基本护理,老年期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及临终关怀与护理。附有见习指导,以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本教材的编写分工如下:董翠红编写第一章,张菊编写第二章和第十章,郭亚萍编写第三章和第十四章,徐欢编写第四章,任丽敏编写第五章和第十二章,林雪峰编写第六章和第十五章,杜婵编写第七章,王静编写第八章,樊晓琴编写第九章,王婧编写第十一章,刁文华编写第十三章,胡晨晨编写第十六章,李宏力协助主编统稿。

在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所有编者所在单位相关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医学界同仁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所限,书中若有疏漏或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学生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老年护理》编委会2018年7月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绪 论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1.掌握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带来的问题及对策。2.熟悉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老化的特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3.了解老年护理学概念、老年护理人员的执业要求。

案例导入张某,42岁,某企业中层领导;妻子孙某,40岁,工人。两人有一女,10岁。张某父亲72岁,患有冠心病;孙某母亲,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活动严重受限。半月前,张某母亲体检时发现患肺癌。近半月来,张某一直请假陪母亲就医诊治。作为独生子女的张某和孙某虽然身心疲惫,但毅然承担起照顾老人们的责任。

问题:(1)这个典型的4-2-1家庭的现状,体现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哪些特点?(2)采取哪些措施可有效减轻我们目前核心家庭的养老负担?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21世纪,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发达国家高龄人口比例明显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的需求等不仅使发达国家面临着挑战,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对护理专业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但也为老年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第一节 概 述

人的生命历程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动态发展过程。个体老化是指人体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在形态、功能和代谢等方面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一、老化的概念和特点(一)老化的概念

老化即衰老,是所有生物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进行性、衰退性变化。老化是自然、客观的生命现象,是正常但不可逆的持续性过程,分为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

1.生理性老化 生物体随年龄增长,在形态、功能和代谢方面产生的退行性变化称为生理性老化,也称正常老化。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物体固有的老化现象,其中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2.病理性老化 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老化称为病理性老化,也称异常老化。

生理性老化与病理性老化往往相互作用,从而加速老化进程。老化速度有较大个体差异,且同一个体的不同系统各器官的老化程度也不同步,如脑老化速度较快,心脏、肾脏等老化速度较慢,某些环境因素如社会支持、经济水平、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等均可影响人体的健康和老化的进程。

人一般于20~25岁发育成熟,有的器官(如脑)的发育至30岁左右成熟。老化是从发育成熟后才开始或逐渐加速的过程。在自然情况(未发生疾病和意外伤害等)下,一个人通过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就可能活到大自然赋予的寿限——112~150岁,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疾而终。(二)老化的特点

1.普遍性 所有生物都经历老化过程,同种生物体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内都可表现出来。

2.渐进性 老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老化征象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同种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征象大致相同。

3.内生性 老化是生物体固有的特性。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能加速或延缓老化进程,但不能阻止其进展。

4.累积性 老化是机体结构和功能发生的微小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旦发生,便不可逆转。

5.有害性 老化的过程是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过程,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逐渐减退,容易感染疾病,最终走向死亡。(三)老化的原因与机制

1.老化原因 老化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机体内各脏器功能下降的生物现象。凡直接或间接引起生物老化的因素均是老化的原因。目前对于引起老化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楚,大致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1)遗传因素:人类通过对谱系、人群、孪生子女等方面的研究证明,人的寿命与遗传相关,部分遗传基因是决定人的寿命和衰老的主要物质。线粒体上的DNA基因与生物的寿命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主管生命遗传信息的调控和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生殖、发育和衰老等过程。(2)非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人的最高寿命起决定作用,但人的寿命还受到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族、生理及精神心理、社会发展、环境、饮食与营养等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影响健康与长寿的因素中,自我保健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与自然因素占7%。可见,除遗传因素和自然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可以通过我们的自身努力而改善,以促进人类健康与长寿。

2.老化机制 人体老化机制的认识过程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但至今未完全清楚。基因是决定机体衰老的始动因素,是衰老的内因。除了内因外,环境污染、营养不均衡、运动量过少、精神与心理压力过大等构成了衰老的外因。这就是衰老的内外双因论。

目前关于老化的机制分为3大类。一是遗传致衰老学说,如基因调控障碍学说;二是损伤因子致衰老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人类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常受到外环境多种有害因子(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农药等)和精神心理因素的损伤,同时也受到机体内环境产生的有害因子(如自由基、自身免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的损伤,从而导致机体老化;三是心理因素致衰老学说,不良的心理因素能够导致老化的观点日益受到重视。二、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

个体老化的进度不同,且同一个人各脏器的老化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很难界定个体进入老年的时间。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无统一的标准,多数是根据各国具体情况而规定的。

1.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采用两个标准: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又将人的年龄又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或准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2.我国标准 我国地处亚太地区,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决定60岁以上为我国划分老年的标准。现阶段,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见表1-1。表1-1 我国现阶段划分老年人的标准

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以75岁为界将老年人分为前期老人和后期老人,而大于90岁以上者称为长寿老人。三、人口老龄化(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称为老年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较大。人口从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变为现在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人口年龄结构必然趋于老化,这已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二)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状况,制定了两种不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见表1-2。表1-2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1.发达国家的标准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2.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达到以上界定标准的国家(或地区)则称为老龄化社会。(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目前,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只是老龄化进展的程度和速度存在差异。发达国家65岁以上高龄人口的比例增加明显,但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

1.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有以下5个特点。(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主要是欧美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其中,法国早在185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瑞典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数的近1/4,2000年美国2.8亿人口中老年人口占0.348亿。1950年,全世界有15个国家和地区步入老年型国家,1988年达到57个。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70多个进入了老龄化行列。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达19.64亿,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最快: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约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60%。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2倍,也是世界总人口增长率的2倍。(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通过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目前,全世界老龄化国家中,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日本妇女及意大利东北部小国圣马力诺男性最长寿,分别为86岁及80岁,中国男女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4)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不均衡:几十年来,欧洲一直是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目前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而最轻的是赤道几内亚、洪都拉斯、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见表1-3。表1-3 部分区域的人口老龄化分布(5)高龄和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快:全球高龄(80岁以上)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其中发达国家占22%,发展中国家占12%。其中,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老年人,且女性人口平均年龄高于男性。如美国女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老年人高6.9岁,日本为5.9岁,法国为8.4岁,中国为3.8岁。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加快。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3.2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5大特征。(1)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之首:中国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至2025年将达到24%,达3亿~4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2)人口老龄化进展迅速:据1998年联合国卫生组织人口资料统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了27年的时间并长期保持递增。(3)人口老化地域发展不均衡:我国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1979年上海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与2012年最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宁夏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4)城乡差异: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至2016年底,我国城市老年人占52%,农村占48%。(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43万人。(6)经济发展落后于人口老化速度:发达国家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属于“未富先老”,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老龄人口的增加使被抚养的老年人比重增高,加重了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据联合国统计预测,老年人口负担系数(60岁以上人口/15~59岁人口的比例)2000年为1∶6,至2030年为1∶2.2,即每2个劳动人口就要赡养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我国老龄办最新统计,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为1∶4。

2.社会保障费用增加 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至1999年,我国离退休、退职人员数已达3726万人,离退休、退职费2420.9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离退休人员将增加到1.5亿多人,届时离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40%以上。人口老龄化导致国家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财政投资逐年增加,政府负担大大加重。

3.家庭式养老功能减弱 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城市家庭的人口代际结构模式呈现“4-2-1”(即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或家庭少子化,从而使传统家庭式养老功能日趋减弱,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4.卫生服务需求量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各种健康问题相继增多。老年人患慢性疾病者占60%~70%,且有不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如截至2016年底,我国老年痴呆患者700多万,约占全世界总病例1/4。因此,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护理和康复等服务方面的卫生资源需要量将大大超过其他人群。

老年人除了健康需求外,还有某些特殊需求如养老问题、再婚问题、合法权益问题,以及适合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等问题。因此,能否解决好老年人的问题,不仅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五)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促进国际老龄事业发展 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1982年第一次专门研究老龄问题的世界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问题国际行动计划》。2002年4月,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行动纲领,同时强调家庭成员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年人等。

2.探索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逐步研究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对策。(1)加快经济发展: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发展预测,2025年之前我国抚养系数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开始上升,但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退休制度;加快和完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体系,加强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与生活照料等。(3)发展老年人福利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福利设施,扩大养老范围,加强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创造舒适、安全、经济、方便的社会服务环境。(4)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环境:所谓“健康老龄化”,一方面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倡导“积极老龄化”的新观念。强调老年人应持续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及公众事务。与成功老化比较,积极老化代表了一种更注重主动参与的老年生活,其层次较成功老化更高。

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目标,需要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老年人个体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充分发挥各自的余热;家庭应主动承担养老责任,在生活、精神和经济上给予支持;社会应大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风气,提高老年人服务功能;国家要完善各项政策,加快社会养老服务的法制化进程,建设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知识链接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13)1.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2.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事乐观积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好。3.能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4.日常生活活动正常,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5.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1)本标准适用于≥60岁人群,老年人指60~79岁人群,高龄老年人指≥80岁人群。(2)相关高危因素,指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第二节 老年护理学概论

老年护理学既是老年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专科护理,是跨学科、多领域,同时又具有独特性的综合性学科,与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康复医学等关系密切。一、老年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简介

1.老年学 老年学是研究老化过程和老年问题的科学,是对老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和老年护理学等。

2.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衰老的机制、人体老年性变化及老年人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从而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老年期疾病,促进功能康复,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学科。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老年预防保健医学、老年流行病学等。

3.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老年学、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和心理疾病,以及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

4.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二、老年护理学的发展

老年护理学源于老年医学,是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1900年,老年护理就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老年护理学逐步走向成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①理论前期(1900~1955年):本阶段,无专业理论指导执行老年护理实践。②理论基础初期(1955~1965年):随着护理专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老年护理的理论开始发展和研究,出版了第一本老年护理教材,成为护理工作者学习老年护理知识和从事老年护理活动的指南。③推行老年人医疗保险福利制度时期(1965~1981年):此阶段,老年护理的专业活动开始与社会活动相结合。④完善和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老年护理学全面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老年护理学理论,指导老年护理实践。(一)国外老年护理学的发展

1.美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 1900年,老年护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被确定下来。1961年,美国护理协会率先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标志着老年护理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跨进了一步。1966年,美国护理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成立“老年病护理分会”,确立了老年护理专科委员会,使老年护理真正成为护理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1975年,开始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同时创刊《老年护理杂志》,“老年病护理分会”更名为“老年护理分会”,服务范围也由老年患者扩展至全体老年人。1976年,美国护理协会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关注老年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护理的角度和范畴执行实践活动。至此,老年护理显现出其完整的专业化发展历程。1987年,美国护士协会提出用“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 nursing)”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geriatric nursing)”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培养从事老年护理的高级执业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s,APNs),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能够以整体护理模式处理老年人复杂的健康照护问题。APNs包括老年病开业护士(Geriatric Nurse Practiti oners,GNPs)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s Specialists,CNSs)。

2.各国相继设立老年护理教育 在美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护理院校设置了老年护理课程,并设有老年护理学硕士和博士教育。

3.各国老年护理模式(1)美国:老年护理模式有社区诊所、附属于某机构的社区护理中心,如附属于医院、健康维持机构和教育机构等,由护士企业家管理。(2)瑞典:1990年,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简称HCB),主要负责家庭护理、老人护理院及其他老年护理机构的事务,其中包括精神和智力残障老人的护理。(3)日本:近30年来,对高龄化社会进行摸索并建立了医疗、保健、照护、教育等一系列福利措施,提供“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一体化的网络系统。(4)澳大利亚:老年卫生保健的服务方式包括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二)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

中国的老年医疗、强身、养生活动,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老年护理体系的雏形是医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如综合医院设立老年护理中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老年病门诊与专科医院,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和不定期义务体检,根据病情分阶段划分管理。其原则是:对急性期患者首先加强治疗护理为主,对慢性期患者主要进行生活护理,对恢复期患者注重康复护理,对终末期患者全面实施临终关怀。同时,一些城市还建立了老年护理中心、老年护理院,对社区内的孤寡老年人、高龄病残提供家庭护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对重症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巡回医疗护理,老年人可以优先接受入院治疗、护理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有关老年护理的专著、教材和科普读物相继出版,关于老年护理的论著、杂志、经验总结文章日益增多,老年护理的研究开始起步,护理研究生教育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加快。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之首,而老年护理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具体措施:①继续扩大护理教育规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和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②加强老年人常见病防治的研究,真正解决老年人的就医保健问题。③开拓老年人专业保健市场,发展老年服务产业。④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⑤开发老年护理设施,为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真正满足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护、心理护理、紧急救护、临终关怀等方面日益提高的需求。⑥突出中医特色。中医对许多老年慢性疾病的控制与康复有着独特的疗效,易为老年人所接受。三、老年护理的范畴(一)老年护理的工作重点及目标

1.工作重点 老年护理的主要工作是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及功能状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预防及尽量减轻急慢性疾病造成残障,提高老人生命的尊严及舒适度,直到死亡。

2.工作目标(1)维护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老年护理应强化个体自我照顾意识,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干预手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鼓励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尽量在保持其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酌情给予部分补偿、全补偿系统的护理服务。(2)延缓老年人功能衰退及恶化: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延缓功能衰退;通过三级防御战略,避免和减少危害健康老年人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时康复,对疾病进行干预,防止伤残及并发症的发生。(3)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老年期的衰退性变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持和促进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4)做好临终老年人关怀:对待临终老人,护理工作者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使他们在生命终末阶段有陪伴和照料,以确保其能够安然、舒适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二)老年护理场所

老年护理强调个案和其家庭的照顾,可以在各种场所展开服务。如老年护理中心、老人护理院、老年人社区和家庭、临终关怀中心、医院或门诊等,均是老年护理工作的场所。(三)老年护理人员的角色

除了传统的照护职责外,老年护理人员还承担着咨询者、教育者、协调者、沟通者、个案管理者、研究者,以及医疗团队的成员或领导者、维护老年人健康和权利的代言人和保护者等角色。四、不同类型老年人的护理重点(一)健康老年人的护理

1.生理特点及护理 随着年龄增长,健康老年人的机体也会出现一系列衰退性的变化。如对内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视觉、听力减退,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下降,手足协调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差;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应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避免意外损伤,必要时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做好健康教育,如进行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

2.心理特点及护理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孤独、自卑、多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有充分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护理老年人,加强情感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死亡观。

3.社会问题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经济收入减少、丧偶、疾病等原因,其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均发生变化,由此产生诸多不适应的心理社会问题。应成立老年协会、休闲娱乐活动中心,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二)患病老年人的护理

老年人慢性病多发,其发生主要与慢性退行性病变有关。即使与青年人患同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疾病进展、康复与预后也不相同。因此,应针对不同老年疾病的特点护理患者。

1.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隐匿 老年人机体反应性下降。据统计,有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典型疼痛症状,常呈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无明显疼痛反应,严重感染时也仅仅出现低热,甚至不发热,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其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为尽早确诊提供诊断依据。

2.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且各种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所以,护理老年患者应提出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满足他们的身心需要。

3.病程长、迁延不愈、并发症多 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与修复能力差,病程长、恢复慢,且容易出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病情观察,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共同参与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老年精神障碍者 主要是痴呆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且随着病情的进行性加重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供多方面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切实保障他们的安全。(三)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特殊心理需求及护理

1.心理需求(1)渴望亲情: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环境发生改变,缺少家庭亲情。虽然年龄相仿,朝夕相处会有更多相同的兴趣爱好,但与原来的生活相比,沉闷有余。(2)自尊心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不情愿入住者,会使老年人对自己产生“无用感”。因此,他们会变得敏感、自尊心极强。(3)苦闷、自卑: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与社会、家庭减少了联系,精神上容易产生压抑与苦闷,甚至自卑。(4)好胜心强:养老机构中大都是同龄老年人,为了显示自己仍然有朝气、充满活力,在日常生活、身体锻炼,或平时的琴棋书画等许多方面,总喜欢相互较劲、竞争。

2.心理护理(1)充当“儿女角色”:护理人员要对老年人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特别是对平时缺少子女或无子女看望照顾的老年人,更要做到亲切平和,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长辈来对待。(2)尊重老人,一视同仁:护理人员要尊重每一位老年人,尊重其独立性和需要,无论他们有何背景,均应一视同仁,并以此表达对其个人内在价值的认同。(3)个性化服务:老年人存在爱好兴趣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为满足每位老年人的不同需要,护理人员应因人而异、遵循“个性化”护理原则,如对性格外向、喜欢交谈的老年人,护理人员要充当耐心的倾听者;对性格内向、孤独感强的老年人,要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使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更好地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4)鼓励、帮助参加适当运动:护理人员要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如太极拳等。(5)提供多种展示机会:要为老年人提供表现自我的场所和机会,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合唱会、种花植草等,让他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以获得愉悦的体验,安享晚年。五、老年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对老年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奉献、尊重、平等、真诚、关爱是老年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执业标准。

1.自我牺牲,奉献精神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动作迟缓,更因疾病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且老年人衰老与病残引起的心理反应,如沮丧、怨恨等都会使老年护理工作更为艰辛。因此,崇高的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者首先应具备的素质。

2.尊老爱老,真诚关爱 老年人一生操劳、奉献,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护理人员必须关心、理解、尊重老年人,努力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也要为他们争取各种权利。

3.热忱服务,一视同仁 在护理工作中,要始终本着诚心、爱心、细心、耐心的原则,尽量满足老年人的要求;对老年人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

4.理论扎实,技术求精 老年人机体反应力下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

5.良好沟通,协作精神 老年护理需要各学科、各专业,以及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还需要亲属的理解与配合。护士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复习思考题】扫一扫,知答案

1.老化的特点有哪些?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是什么?

2.何谓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3.我国自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老年护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问题:(1)你是否熟悉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2)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来面对和迎接将来的挑战?第二章 老年保健与照护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1.掌握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则;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措施。2.熟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健策略;老年健康管理的程序;老年社区护理的基本内容。3.了解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等养老照护模式的特点。

案例导入王某,男,75岁,高血压病史25年。平时喜欢抽烟喝酒,3年前有轻度中风病史,但未造成严重后果。1年前,妻子病逝后,一直独自一人居住。有一独生女儿在同城居住,但因工作忙碌,不能定时来探望。

问题:(1)王某是否为老年保健的重点对象?为什么?(2)如何制定符合王某的自我保健措施?(3)应如何选择王某的养老和照护方式?第一节 老年保健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即让老年人健康长寿,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开始下降,衰老不可避免,其患病率亦明显高于中青年,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因此,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周到满意的保健服务,维持其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既有利于健康长寿,又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一、老年保健的概念与发展(一)老年保健的概念

WHO老年卫生规划项目认为,老年保健是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老年期独立生活自理的时间、缩短功能丧失及在生活上依赖他人的时段,延长预期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二)老年保健的发展

1.国外老年保健的发展(1)英国:老年保健起源于英国。当时在综合性医院内住院的部分高龄老年人,患有多器官系统疾病,常伴有精神障碍,同时还存在社会和经济问题。这些患者由于反复入院或不能出院,住院时间长,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特殊的治疗,致使国家或地区开始兴建专门的老年病医院,且对长期患病的老人实行“轮换住院制度”。为了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对患者的管理,英国还最先建立了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保健服务机构,并且有老年病专科医生,有健全的老年人医疗保健网络。(2)美国:早在1915~1918年,美国就认识到老年保健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年努力逐渐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如1934年,起草了保障老年人、失业者、盲人、鳏寡者及其子女最基本收入的社会保障法;20世纪30~40年代,商业保险大幅度发展,促进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20世纪60年代,修订了社会保障法,老年健康保险作为第18条写进社会保障法。从1966年7月开始,美国老人开始享有老年健康保险,包括2类:①强制性住院保险。包括住院治疗费用和某些特定的院外护理费用,如家庭保健治疗费用和临终关怀医院的费用。②附加医疗保险。支付医师的服务费用和医院门诊服务费,包括急诊、门诊手术、诊断检查、实验室服务、门诊治疗、职业疗法、病理诊断,以及永久性医疗装备费。

美国老年保健事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长期照护方面比较完善,形成了政府资助、老年保健服务多样化、重在预防、社会服务延续等特点,服务机构有护理之家、日间护理院、家庭养护院等。(3)日本: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其老年保健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目前已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有老年保健法、老年福利法、护理保险法,并逐步形成了涉及医疗、老年保健设施和老年人访问护理等一系列制度。

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日本社区老年保健的主要特点。老年保健机构把老年人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功能训练及健康教育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保持其身心健康起了很大作用。表2-1 美国与日本两国的老年保健服务比较

2.国内老年保健的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我国老年保健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萌芽阶段(1949~1981年):我国的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这阶段还没有“老龄政策”这一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世纪60年代,又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市职工养老和公费医疗政策等,标志着国家和社会对老龄工作开始重视。(2)形成阶段(1982~1999年):自1980年以来,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982年,政府批准成立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老龄协会”;1994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之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随着老年医学与老年生物学开始复苏,老年保健观念也开始改变。(3)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定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

自2000年开始,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计划纲要》《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且每5年更新一次,充分体现国家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近年来,各部门也陆续出台政策性的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老年保健事业的发展,加快了老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服务的开展。表2-2 我国为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一览表续表二、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则

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则是开展老年保健工作的行为准则,为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老年保健服务工作提供指导。

1.全面性原则 老年保健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方位是指老年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3个方面,即老年保健不仅要重视躯体健康,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和精神健康,以及老年人在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多层次,即包括疾病或障碍的治疗、预防、康复及健康促进。

2.区域化原则 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和心理状态,老年人更愿意留在社区各自家庭中,而不是住进各种各样的老年保健机构。区域化原则是以社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老年保健服务,主要体现在通过家庭、邻居与社区建立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服务,便于帮助老年人克服困难,更好地生活。

3.功能分化原则 老年保健的功能分化是指在对健康多层次的认识基础上,设立以老年人保健为目的的各类组织机构,对老年保健的各个层面有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在老年保健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及评价方面。

4.费用分担原则 老年保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老年保健的费用筹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是“风险共担”,即政府、保险公司的保险金与个人分别承担一部分。

5.个体化原则 老年保健实施的个体化体现在采用多学科的不同方法,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多方面、个体化的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个体的治疗和长期监护计划。

6.联合国老年保健原则 199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人原则》,包括老年人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原则。(1)独立:①老年人应能通过提供收入、家庭和社会支助以及自助,享有足够的食物、水、住房、衣着和保健。②老年人应有工作机会或其他创造收入机会。③老年人应能参与决定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时间和节奏。④老年人应能参加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方案。⑤老年人应能生活在安全且适合个人选择和能力变化的环境。⑥老年人应能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2)参与:①老年人应始终融合于社会,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其福祉的政策,并将其知识和技能传给子孙后辈。②老年人应能寻求和发展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并以志愿工作者身份担任与其兴趣和能力相称的职务。③老年人应能组织老年人运动或协会。(3)照顾:①老年人应按照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享有家庭和社区的照顾和保护。②老年人应享有保健服务,以帮助他们保持或恢复身体、智力和情绪的最佳水平,并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③老年人应享有各种社会和法律服务,以提高其自主能力,并使他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照顾。④老年人居住在任何住所、安养院或治疗所时,均应能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包括充分尊重他们的尊严、信仰、需要和隐私,并尊重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和生活品质做决择的权利。(4)自我充实:①老年人应能追寻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②老年人应能享用社会的教育、文化、精神和文娱资源。(5)尊严:①老年人的生活应有尊严、有保障,且不受剥削和身心虐待。②老年人不论其年龄、性别、种族或族裔背景、残疾或其他状况,均应受到公平对待,而且不论其经济贡献大小均应受到尊重。三、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

1.高龄老年人 高龄老年人是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体质脆弱,常有多种疾病共存,病情重且复杂,自理能力严重受限,住院时间也较长,因而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量大。

2.独居老年人 独居老年人生活孤单无助,尤其在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独居老年人很难外出购物或就医,对社区服务如医疗保健、购置生活必需品、提供健康咨询等的需求增加。所以,定期巡诊、上门送医送药及生活必需品,积极开展社区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丧偶老年人 伴随增龄,丧偶的老年人在增多,其中女性丧偶的概率高于男性。根据WHO的报告显示,丧偶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孤独感高于有配偶者,近期丧偶者还会导致疾病发生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4.近期出院的老年人 老年人刚出院时由于疾病尚未完全康复,身体状况较差,常需要继续治疗或及时调整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案。因此,从事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的人员,应掌握本区域内每位近期出院老年人的情况,并做好定期随访。

5.老年精神障碍者 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等,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或丧失,自理能力减退。这些人群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