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雄鹰:战斗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15:10:33

点击下载

作者:田勇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嗜血雄鹰:战斗机

嗜血雄鹰:战斗机试读:

前言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崛起的标志是综合国力的强大,而军事力量的强大是综合国力强大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国家崛起过程中,军事力量一方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战略通道的安全,如领海、领空的安全、通畅,保证国家战略物资的需求通道不被外部势力阻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战争来达到政治目的。从历史看,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如19世纪时的英国,二战后的美国,都是通过战争打败竞争对手,然后走上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还是通过军事武器装备来衡量。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刚学会使用石块和木棒的时期。在那个时候,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手中的猎食工具很可能在某些场合变成了同类相残的武器。但是,武器及武器技术迅猛发展却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些原本为研究武器而获得的大量科技成果,正在一天天为我们的文明社会服务。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巨人们,却极力反对核武器和核战争。如今,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福音。

每一件军事武器都是人类凭借智慧,运用科技所创造出来的,它是科技之美的化身,体现着现代前沿科技的魅力;它是力量之美的化身,人们凭借自己之力创造出了具有无比强大威力的器具;它是韬略之美的化身,凝聚着人类博大精深的智慧与知识。

为了让青少年朋友更透彻地了解武器的秘密和各国尖端武器知识,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图书。本套图书从兵器爱好者入门知识、各种枪支、火炮、导弹、军用飞机、舰艇以及军用雷达等各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世界精典武器知识。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片,讲述武器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对于青少年朋友和武器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图书。

这是一个了解世界兵器的窗口,一个圆你军事梦想的地方。本套图书旁征博引,分门别类地展示了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兵器风貌,是一套提供给青少年兵器知识爱好者的军事科普图书,旨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世界军事武器发展情况的平台。希望本套图书能伴随广大青少年朋友健康成长,树立大志,报效祖国。编委会

第一章 蓝天斗士——战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飞天之梦—战斗机的诞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俩看着蔚蓝的天空,看着自己发明的被称为怪物的飞行器,露出了自豪而富有成就感的微笑。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被裱在了历史的相框里,定格在了所有怀有梦想的人的心里,从此人类学会了飞翔。

一、勇敢的尝试

从飞机到战斗机的演变,仅仅用了8年时间。人类发明飞机之初,弱小的飞机还仅仅是一个蠢笨的、极不灵活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的军人只是意识到它在天空中的侦察作用,而空战在人们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当时的飞机上没有安装武器,在飞来飞去的航行中,见了面还很有绅士风度地打个招呼。军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会有多大改变,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空战时代却很快来临。

1911年11月6日,马德罗当选为墨西哥总统。竞选之初他提出:反对独裁、保护民族工业和建立宪政国家等纲领。这些纲领得到了农民军的拥护,这使他成功地坐上了总统宝座。然而,当选总统之后,他下令解散农民游击队,保留迪亚斯政权的官僚机构。这一决定引起了墨西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墨西哥历史上最著名的变脸政治。但这场革命却是由美国人导演的!就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响起了第一声枪声!

当时的农民军雇用了一名来自美国的飞行员,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这名飞行员驾驶着一架不知名的侦察机与政府军唯一的一架侦察机相遇。于是美国飞行员掏出手枪,对政府军的侦察机射击,同时政府军的飞行员也掏出手枪进行还击,两名飞行员都没有中枪,这次空战草草了事。

尽管,这个故事简单而无任何动人情节,但这次“空战”却是人类有史以来天空中的第一枪。只是,这“唤醒天空的第一声枪声”并没有使军事家头脑开窍,他们认为,任何在飞机上安装武器的行为都会影响飞机的稳定性,不利于侦察。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上都没有装备武器。当时战争的舞台主要还是在陆地和海上。空军——如果可以这样称呼的话,也仅仅扮演着一个次要的小角色。而随后发生的两个故事,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飞机的认识!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14年8月5日,俄国飞行员发明了一种所谓的“抓钩”战术。飞行员涅斯捷罗夫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飞机后部装了一把刀子,他在和德国的一架飞艇“格斗”时,用这把刀子将对方飞艇的蒙皮划开。后来,他又在飞机尾部装了一条带重锤的钢索,试图用它套住敌机的螺旋桨。人类早期的飞机

后来,俄国的许多飞行员纷纷效仿涅斯捷罗夫,上尉卡扎科夫设计了一个特别装置——“抓钩”,即在飞机下部安装了一条钢索,在钢索的尾部安上了一个活动“抓钩”,抓钩上有一个雷管。当自己从敌机上方飞过时,他便可以操纵飞机用抓钩将敌机钩住,在钩住的瞬间,雷管爆炸,将敌机击落。早期的飞机并没有战斗能力嗜血雄鹰——战斗机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14年9月26日。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俄国的飞行员彼得·尼古拉耶维奇·涅斯切洛夫驾驶着飞机在空中与一架奥地利侦察机相遇。他拔出手枪向奥地利飞行员射击,然而只有一枪击中了飞机的机身,由于机身是布质的,只是破了一个小洞,丝毫没有伤到奥地利飞行员。当涅斯切洛夫打算继续射击时,手枪却突然卡壳了,于是奥地利飞行员开始嘲笑他,冲着他放声大笑。涅斯切洛夫恼羞成怒,只见他驾驶着飞机朝奥地利飞机直冲过去,只听见“轰隆”一声,两架飞机撞在一起,浓烟滚滚,两架飞机像断线的风筝向地面坠落下去。这应该算作是最早的飞机撞击战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行员们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豪侠风度带上了蓝天。从此,勇敢而残忍的决斗走向了新的舞台。这些空中骑士们用青春、勇敢和智慧,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推进了军用飞机的发展,创造了空中格斗战术,为后人留下了简洁高速、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

二、偏导板的应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尽管航空兵还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但是,飞机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它的非凡作用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飞机上的武器装备也逐渐由手枪、手榴弹发展为机枪、炸弹。法国率先创建了战斗机部队,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开始,空战用的武器还是步兵用的轻武器,虽然打得“很热闹”,战果却不显著。

对这时的飞机而言,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机枪。一开始大家倾向于将机枪固定在机头,以便飞行员可以随时使用。可是,飞机前面就是飞速转动的螺旋桨,子弹会把叶片打坏,这样自身反而有从空中栽下来的危险。后来,法国人在螺旋桨叶片上包了一层钢片(偏导板),子弹打在上面就能弹出去——这是一种危险的措施,因为子弹打在螺旋桨上的冲击很可能使发动机熄火或产生别的故障,甚至会往后弹而伤到飞行员。

尽管如此,法国飞行员加罗斯最终还是装了这种偏导板,并焦急地等待着在空中投入使用。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一战中的空战场景一战中的战斗机

1915年2月,德国和法国开战。交战双方按照传统战法,在并不宽阔的地域内,集聚了数十万军队。枪战、炮战、白刃战,双方指挥官使尽浑身解数,却没有一个想到使用飞机参战。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然而,空中却出奇的平静。这天上午,当地面的法国军队又一次击退德军攻击的时候,4架在空中负责观测的德军双座机飞行员,目睹机翼下横飞的弹片,竟然哼着小曲,悠闲自得地在空中盘旋。倒不是飞行员们无意参战,实在是指挥官们并没有意识到飞机的重要作用。当时的德国统帅部只把飞机看作观察哨,在通信兵中给空军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无足轻重的地位麻痹了德军飞行员的神经。眼看地面争夺山头的部队退回了大本营,4架德军飞机也准备返航。突然,远处一个黑点飞驰而来——这就是加罗斯驾驶的那架有偏导板的飞机。500米、300米、50米……终于看清了,是一架单座法国飞机朝他们飞驰而来。德国飞行员卡尔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飞机就被旋风般的子弹击中了。机身一阵颤抖,肚子下冒出一股火苗,随即就歪歪斜斜地拖着黑烟一头栽了下去。德国飞行员顿时慌了手脚,只想逃走。无奈法国飞机射出的子弹太快,没过两分钟,又一架德国飞机被击中,油箱破裂的飞机顷刻间变成了一团火球,“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凌空爆炸。

在不到3周的时间里,加罗斯又击落了3架德机。从此以后,击落5架飞机就被定为王牌飞行员的标准了。加罗斯也因为首创单机单人击落5架敌机,而荣获了世界上第一个“空中王牌”的称号。

三、“福克式”灾难

1915年4月19日,是德国空军值得纪念的日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法国人安装在飞机上的机枪频频将德国飞机击落。德国飞行员如惊弓之鸟,在空中一见法国飞机的影子,就赶紧逃之夭夭。

这天上午,法国王牌飞行员加罗斯驾驶一架莫拉纳——桑尼埃单座飞机在前线巡逻。不巧的是,当他驾机在德国阵地上空飞行时,他飞机的发动机突然熄火。加罗斯的飞机因失去了动力被风吹向德军后方。迫降后,他还没有来得及把飞机烧毁,德国士兵们便向他猛扑过来。由于加罗斯的名字在法国报纸上被大肆宣传过,所以德国人十分清楚这名俘虏和他飞机的价值。缴获了这架法国飞机后,德国人如获至宝,马上把它交给了飞机设计师福克加以改进。空中王牌飞行员——加罗斯

福克于189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1908年,他看到飞机后,对飞机着了迷,并对飞机的研制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可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他曾经遭到荷兰、法国、英国和俄国的拒绝,最后,德国人把他留了下来,让他设计飞机。

福克接受任务后,对法国飞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一名思想活跃的发明家,他并不满足于仿制。发明、创造永远是他追求的目标。他觉得法国的飞机射击时并不安全,他决定以此为契机,研制出一种科学、安全的军用飞机。

经过精确的计算,福克发明了一种与螺旋桨同步的射击模式。他在螺旋桨上安装了一个凸出来的轮子,这样就可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螺旋桨和机枪成一条直线时,机枪就自动停止射击,从而避免子弹打在螺旋桨叶片上。就在德国人发现法国飞机可在机头射击的这一年,福克将机枪安全地搬上飞机,真正的战斗机诞生了。人们称这种飞机为福克式战斗机,也就是现代歼击机的雏形。当福克式飞机出现在欧洲上空的时候,惊心动魄的空战才真正开始。

福克式战斗机的出现,使英法等国在空战中惨遭失败。德国飞行员不再是惊弓之鸟,王牌飞行员一个又一个涌现出来。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尔克和殷麦曼。他俩起码创造了三个空战之最。波尔克最先创造了小角度俯冲近距离击敌的战术。殷麦曼最先创造了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殷麦曼翻转”,即半筋斗翻转,它能使正在被攻击的飞机迅速摆脱敌机,转而处于有利的进攻位置。他俩还最先组成飞行史上的第一对双机,制定了一套在空中相互掩护的办法和一套互相联络的信号。

1915年7月11日,德国福克式歼击机击落了法国的莫拉纳-桑尼埃歼击机。德国飞行员波尔克和殷麦曼等人连战告捷,两人先后击落法国飞机55架,酿成了令人恐怖的“福克式灾难”。

第二节 蓬勃发展—二战前的战斗机新发展

人类的飞天梦想到战斗机的问世,人们进行了不懈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二战前,战斗机已经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从

一、第一支中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型武器的研制工作取得了跳跃式发展。然而,枪声犹在耳边,获胜的协约国缺乏深谋远虑,各自在国内掀起了裁军浪潮。英国海军部和办公室的说客们游说当局取消空军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的地位,使之从属于陆军和海军。这些说客势力强大,他们的阴谋几乎得逞。然而,他们失败了,这要归功于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的努力。

1921年4月,国防部下属的一个委员会建议把空军力量扩充至52支中队,共约500架战斗机(后来增至600架)用于本土防御。这次重建计划不得不从零开始,为了建立一支防御力量,决定采用索普威思公司的“鹬”式战斗机作为标准武器。这种战斗机是一战结束初期设计的,用来取代“骆驼”式战斗机。“骆驼”式战斗机的座舱

第291中队是第一支全部装备“鹬”式战斗机的中队,于1923年4月1日在杜斯福德重建。到这年年底为止,共有11支战斗机中队负责大不列颠空防任务。这些中队全部装备了“鹬”式战斗机,但要实现52支战斗机中队的扩充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鹬”式战斗机作为一种过渡性战斗机,很快就会过时。英国决定采用战后初期设计的战斗机来装备部队。此类飞机的第一种设计是“格里布”式战斗机,由格罗斯特公司生产。该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是福兰多。福兰多以前为纽波特和通用飞机公司工作。通用飞机公司于1916年末在英国建立,经特许生产法国设计的战斗机。自1917年起,这家公司开始设计自己的战斗机,其中第一架是“夜莺”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采用了星型发动机而不是早期普通的转式发动机,尽管“夜莺”式战斗机从没有在皇家空军部队服役,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载入史册。皇家空军订购了“格里布”式原型机。1923年6月,该种战斗机在汉登地区的皇家空军露天表演中初次亮相,同年11月部署至第111中队服役,随后又装备了5支皇家空军中队。第25中队是其中的一支,这支中队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空中特技表演而出名。尽管机翼存在一些问题,“格里布”式是一种高度机动的小型战斗机,是英国第1架能够在自由沉降速度中免遭损坏的战斗机,速度达到了240英里(386公里/时)。此外,该机型还参加了几次有趣的试验,其中包括1926年10月从R.33飞艇底下放飞一对飞机的试验。

二、第一代“霍克”战斗机

在一些皇家空军中队中,尽管“格里布”式取代了索普威思公司的“鹬”式战斗机,但真正接替“鹬”式的是霍克公司的“丘鹬”式战斗机。H.G.霍克公司又重建了索普威思公司以前的航空企业,霍克公司早期活动主要是整修“鹬”式和“骆驼”式战斗机,然后再出口到海外。他们设计的第一种战斗机是“羚羊”式伞翼机,但没有获得成功。但在1925年5月,“丘鹬”式单座战斗机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后交付到第3中队服役,成为英国战后第一种进入生产的新型战斗机。除第3中队以外,“丘鹬”式战斗机只装备了皇家空军第17中队。但这款战斗机的改进型在丹麦陆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中服役,一直服役到1937年。这时,悉尼·肯姆来到霍克设计办公室工作。他以前是汀塞德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后来负责设计一架史无前例的战斗机——霍克公司的“飓风”式。和20世纪20年代其他战斗机制造商一样,霍克公司生产了一系列原型机,满足当时的军用和民用需要。其中的“犀鸟”式战斗机采用了金木混合结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00英里(322公里/小时),于1926年开始采用1台690马力(514.5千瓦)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秃鹰”式发动机。霍克公司的“蜡嘴鸟”式为其他几款三翼战斗机指明了发展趋势。“苍鹰”式是第一种采用纯金属结构的战斗机,这种结构是由悉尼·肯姆和工作总监弗雷德·西格利斯特研制出来的专利。

继“格里布”式战斗机之后,格罗斯特公司又研制出“斗鸟”式战斗机。该型战斗机于1925年2月进行首次飞行,同年5月开始装备到第23中队等5支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斗鸟”式战斗机的服役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原因是事故率比较高。这种战斗机共生产了90架,其中22架毁于涡旋或降落事故。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恩公司的“金雀”ⅢA型服役后,取代了大部分“鹬”式、“格里布”式、“丘鹬”式、和“斗鸟”式战斗机。1924年5月,第一批“金雀”式战斗机交付到驻北厄尔特地区的第41中队。一个月之后,又交付到驻杜斯福德地区的第111中队。皇家空军只有这两支中队装备了这种战斗机的早期型号。ⅢA型配置了功率比较强大的发动机。此外,在空气动力方面还进行了一些改进工作。1927年中期,“金雀”式开始取代第1中队的“鹬”式战斗机和第56中队的“格里布”式,最终装备了英国本土的9个战斗机中队。“金雀”式战斗机(模型)

三、海军战斗机的应用

正在发射导弹的战斗机

20世纪20年代初,就在英国皇家空军大力加强实力之际,英国皇家海军也开始组建海军航空兵(直到1924年还隶属于皇家空军舰载机部队)。战后,皇家海军设计的第一架战斗机是格罗斯特公司的“欧夜鹰”式,是从“夜鹰”式派生出来的系列战斗机中的一种。“欧夜鹰”式战斗机共生产了22架,1923年被“京燕”式战斗机取代,这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小型战斗机,服役期长达11年,尽管最初只订购了9架,但后来的订单使订购数量达到193架。“京燕”式战斗机共装备了8支战斗机飞行小队。这些飞行小队分别在“百眼巨人”号、“勇敢”号、“鹰”号、“暴怒”号和“赫耳墨斯”号航空母舰上服役。这些航空母舰中,除了一些部署在海航站外,还有一些部署在世界其他地方。1923年,索普威思公司共生产了10架“鹬”式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在海军航空兵部队中进行了短暂的服役。1932年,海军航空兵接收了第一批霍克公司生产的“猎人”式战斗机,用来取代“飞行捕手”式战斗机。“猎人”式战斗机是为皇家空军生产的“愤怒”式战斗机的海军型。第一支装备“猎人”式战斗机的部队是海军航空队第408飞行小队,这些战斗机从部署在地中海的“光荣”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作战。“猎人”式战斗机总共装备了4支战斗机小队,每支小队配备6架战斗机。霍克公司总共生产了54架“猎人”式Mk-Ⅰ型和31架Mk-Ⅱ型战斗机。此外,霍克公司的“鱼鹰”式与“猎人”式属于同一代战斗机,是皇家空军“雄鹿”式战斗机的海军型,用来执行战斗侦察任务。海军航空兵接收了37架“鱼鹰”式Mk-Ⅰ型、14架“鱼鹰”式Mk-Ⅱ型、52架“鱼鹰”式Mk-Ⅲ型和26架“鱼鹰”式Mk-Ⅳ型战斗机。“鱼鹰”式Mk-Ⅲ型战斗机采用了金属螺旋桨,“鱼鹰”式Mk-Ⅳ型战斗机配置了功率更强大的发动机。1933年4月,8支战斗机飞行小队合并成4支战斗机中队,每个中队都装备了“猎人”式和“鱼鹰”式两种战斗机。例如,由第42和44飞行小队合并成的第800中队拥有9架“猎人”式和3架“鱼鹰”式战斗机。“鱼鹰”式战斗机

这次尝试正式揭开了陆海空一体化作战的序幕。

第三节 彰显风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机

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些王牌战机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也是飞机制造技术的一次伟大飞跃。在战争之初,大批双翼飞机还在众第多的空军部队服役,但当战争接近尾声之际,喷气式飞机开始走进英国皇家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部队。

一、登上战争舞台:早期的空战

战争初期,在德国西线,与英法之间的“奇怪的战争”仍在继续,双方龟缩在各自的战壕中等待漫长的冬季过去。在此期间,双方只在空中进行了几次真正的战斗,双方战斗机在战云密布的边境频繁遭遇。在这些战斗中,梅塞施密特公司生产的Bf-109型战斗机性能要优于英国“飓风”式、法国“莫拉那”式和美国柯蒂斯公司的“鹰”式战斗机。有4个部署在法国的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装备了“飓风”式战斗机,2个中队装备了“角斗士”式战斗机。尽管Me-109型战斗机比“角斗士”式的性能更好,但在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挪威时,正是“角斗士”式战斗机为盟国冲锋陷阵。挪威战斗机中队也装备了一些“角斗士”式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交锋,但在敌机的残酷压力下,它们总是被迫降落到地面。为挽救战局,盟国4月14日到19日期间向纳莫斯和翁达尔斯内斯地区派出一支由英、法、波三国组成的远征部队,皇家空军第二六三中队的18架“角斗士”式战斗机从冰湖上起飞,为远征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他们先后击落了德军4架轰炸机,但18架“角斗士”式战斗机很快便被全部摧毁。一支装备新型“角斗士”式战斗机的中队5月份返回挪威,从巴杜福斯基地起飞作战。在随后两周内,皇家空军飞行员共击落21架敌机,但德军却取得了全线胜利。6月3日,挪威战役结束。一些逃过劫难的“角斗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降落到“光荣”号航空母舰上,该航母随后驶往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但在次日遭到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的拦截,“光荣”号被击沉,绝大多数皇家空军飞行员丧生。法国空军中队(彩绘图)“飓风”式战斗机

二、闪电战

1940年5月10日拂晓,挪威战争战事正酣,德军对法、比、荷三国发起进攻,并袭击了盟国72个机场。德国空军受命主攻荷兰,空降部队负责攻占并控制其战略要塞,直到德国陆军第九装甲师突入为止。德国轰炸机编队遭到了荷兰陆军航空兵的“福克”式D.XXI型战斗机的顽强抵抗,在几周前,芬兰就是利用该种战斗机与苏联军队进行交战的。但到了5月14日中午,荷兰空军的战斗机全部被摧毁。比利时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其机场第一天就遭到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30架飞机还未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其中包括14架“角斗士”式和9架“飓风”式战斗机,而“角斗士”式则是比利时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5月14日夜幕降临时,6架意大利制造的“菲亚特”式CR42型双翼飞机组成的比利时空军撤退到法国北部的一个机场。在遭到入侵前3天内,英法空军绝望地向正在朝默兹河推进的德军装备部队发起进攻,结果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第一天,英国皇家空军共有6架轻型轰炸机参战,其中23架被摧毀;到第二天结束时,又有两支“布伦海姆”式轰炸机中队全军覆没。5月14日,德军向色当附近的默兹河渡口强行挺进,法国第一集团军溃不成军,其总司令请求皇家空军利用一切飞机对德军桥头堡进行攻击。皇家空军调集了63架轻型轰炸机,结果又被击落35架。法国昼间轰炸机部队也遭到重大损失,截至5月14日晚上,英法两国已经无力再次对德军发动攻击。德军三支Me-109型、一支Bf-110型战斗机中队负责为色当地区的德军桥头堡阵地提供空中掩护。在5月14日这天,德国战斗机共出动814架次,击毁89架盟军飞机;其中,有些德国飞行员在天黑前居然出动9次之多。挪威战争博物馆

三、雷达战

在本土防御中,英国人应用了雷达这种新型装备。在当时,雷达被称作无线电测向系统,该系统是罗伯特·沃森-瓦特在进行无线电波雷电探测试验时研制的。英国在防空系统应用雷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道丁的创新精神。20世纪30年代,道丁曾与罗伯特·沃森-瓦特一道工作,他很快认识到这种新技术的作战潜力。德国人深知英国预警雷达系统的功能,他们认为,要想对英国发动进攻,首要目标便应摧毁英国南部海岸线上的雷达站。1940年8月2日,德军已经制定出进攻计划,德国空军第二和第三航空队计划同时发动进攻,主要与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进行交战,破坏其机场和沿岸雷达站,摧毁英国南部的皇家空军地面设施。8月2日,德国开始袭击南部海岸线上的雷达站,怀特岛的文特纳尔地区的一个雷达站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修复。此外,尽管其他雷达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数小时之内又恢复了功能。最后才知道,德国人不懂得英国雷达系统的作战方法以及该系统对整个英国防空设施的重要价值,因而只是对雷达站发动了零星的攻击,并且很快便放弃了这种攻击行动。此外,德国人认为雷达作战室设在地下掩体中,因而无懈可击,事实上,大部分的雷达设施还是建在地面上的小屋里。雷达应用作战

四、夜战

德国空军在英国空域的昼间攻势失败后,逐渐转向夜间作战,这给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又带来一系列新难题。但后来,皇家空军通过为战斗机安装机载雷达解决了这些难题。1940年夏,机载雷达仍在研制之中,当时,皇家空军共有5支中队负责夜战防御,这些中队装备了“布伦海姆”式战斗机,其中的第二十九和第六O四中队刚刚开始进行MK-Ⅲ型空中拦截雷达试验。“道尼尔”式轰炸机“布伦海姆”式战斗机

1940年7月22日夜间,机载空中拦截雷达试验取得了期待已久的突破,一架配备雷达的“布伦海姆”式战斗机对一架“道尼尔”式Do-17型轰炸机进行拦截,并将其击落。当时,G.阿什菲尔德中尉、G.E.莫理斯少尉和RH.莱兰中士正在3048米的高空巡逻,英国钱恩霍姆雷达站探测到在大约1829米高空有一支轰炸机编队正在飞越海岸线,这一情报立即传输到唐格迈拉防区作战室,战斗截击机联队指挥官彼德·张伯伦担任控制员,在他的指引下,阿什菲尔德中尉向一架敌机靠近,最后阶段由莫理斯操作的空中拦截雷达控制,在365米(400码)远的距离上确认对方是一架Do-17型轰炸机,而后朝其开火,该架敌机坠入苏塞克斯附近海域,4名机组人员虽然受伤但均被营救上来,这是由雷达引导战斗机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虽说这次截击行动比较幸运,但也表明这种作战概念还是可行的。在此期间,“布伦海姆”式战斗机向夜间战斗机的转化工作继续进行,但几支开始装备机载雷达的“布伦海姆”式中队却未能解决夜间防御的难题,这是因为该种战斗机的速度太慢,且雷达性能不太可靠,雷达操作员经验不足。在此情况下,布里斯托尔公司生产的“英俊战士”式战斗机登场了,该型飞机速度快、火力强,为解决以上难题带来了希望。1940年11月至1941年2月,“英俊战士”式战斗机和装备雷达的“布伦海姆”式战斗机共出动600多架次,其中机载雷达截获目标70多次,但仅仅击落了4架敌机。

五、形势逆转的战斗机

1940年9月15日,是太空战局势发生转折的一天。英德空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道丁调整战术,采用大机群编队,决心与敌决一雌雄。

首相丘吉尔来到第11飞行大队帕克少将的作战室,从雷达荧光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敌方大机群黑点:100架轰炸机、400架战斗机向伦敦飞来。

帕克属下的23个战斗机中队,以及布兰德、马洛里指挥的两个飞行大队的数百架战斗机立即起飞迎敌。

激烈的空战进行了大半天,德国人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大的空中对手,他们弄不明白:这么多英国飞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被击败的德军机群狼狈回窜,帕克派出的飞行中队紧追不舍,一架又一架德机拖着黑烟坠落。

9月15日以后,德空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德机空袭骤然转入低潮,损失惨重的德空军士气低落。英德空军激战图

这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空战,以德国空军的失败而告终。英军共击落德飞机1733架,俘飞行员6000名;英国损失飞机935架,飞行员414名。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宣告破产,这是他发动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英国保住了。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热情称赞创造这一胜利的上千名勇敢的年轻飞行员,他说:“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情况:那么多人的生存依赖于那么少的人。”英国“喷火”式战斗机

为保卫英国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喷火”式、“飓风”式战斗机被永久陈列在博物馆,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辉煌。

希特勒入侵英国的计划化为泡影后,于1941年6月挥师东进,企图用三个月时间先击败苏联,再回头对付英国。德国投入作战飞机4950架。

战争开始时,前苏联共有作战飞机7000余架,但大部分已陈旧落后,能与德空军飞机抗衡的新式飞机约1450架。战争第一天,毫无戒备的苏空军机群整齐地排列在跑道旁,被击毁1200架。

德军以空中突袭取得制空权后,装甲机械化部队蜂拥越过边境,调整推进。

但地域辽阔、军事实力强大的前苏联很快让不可一世的德军陷入泥潭。前苏联空军源源不断地得到新式飞机,这些飞机数量、质量逐渐超过德国空军。

斯大林十分重视新式飞机的研制,他在办公室单独召见著名飞机设计师雅可夫列夫,听取他关于战争期间迅速发展航空工业的意见。

雅可夫列夫设计的雅克系列飞机,是战争初期最出色的歼击机,他被授予1枚列宁勋章,还获得1辆吉斯牌轿车与10万卢布的奖金。

雅克1是雅克歼击机系列的最初型号,最大时速580千米,升限1万米,作战半径850千米,装1门20毫米航炮和2挺机枪。雅克歼击机

雅可夫列夫又主持设计了雅克3、7、9等改进型,雅克系列歼击机生产量达3.6万架,占当时苏联歼击机总数的2/3,对德作战十分有效。

米格系列飞机也是在二次大战初期崛起。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主持的设计局,是1939年底在一家飞机厂基础上组建的,他们研制出一批又一批性能优良的歼击机。米格战斗机二战中参战战斗机

米格1于1940年首次试飞,时速627千米,升限1.2万米,是当时飞得最高的歼击机之一。

在保卫莫斯科的空战中,米格飞机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被击落的952架德国飞机,有683架是被米格飞机击中的。它常常直插高空,再从那里俯冲攻击德机。

著名的前苏联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驾驶米格飞机先后击落59架敌机。他说“刚一接触米格1和米格3,它们的空气动力水平和速度一下子就把我折服了。驾驶这样的飞机升空,飞行员会感到自信。”

日本的“零”式飞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良的战斗机之一。它的设计师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航空系毕业的年轻人崛越二郎,由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9年4月试制成功,后有多种改进型,生产量达10430架。“零”式飞机首次参战是在1940年的中国战场。当时侵华日军已占领武汉,为摧毁中国军事指挥中心,迫使中国政府投降,派大批飞机轰炸四川重庆。

由于日本其他战斗机航程有限,不具备由武汉到重庆往返1600公里的续航能力,日本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损失惨重。仅1940年6月,日军的轰炸飞机就被中国空军击落164架。

驻武汉指挥轰炸四川的日本海军第1、第2航空队司令官山口闻多和大西泷治郎一筹莫展,强烈要求日本大本营速派“零”式飞机到武汉,为轰炸机护航。

1940年7月21日,尚处于实用试验阶段的十几架“零”式飞机从日本横须贺起飞,经上海飞抵武汉。

9月13日,在13架“零”式战斗机掩护下,36架日军轰炸机空袭重庆。

中国空军34架战斗机升空迎战。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是前苏联30年代生产的伊16和伊15歼击机,时速分别为440千米和360千米,装4挺机枪,没有航炮,对付日本轰炸机尚可,但绝非“零”式的对手。陈列的日本“零”式飞机“零”式不仅速度快,而且爬升快,机动灵活,爬升到600米高空只需6分钟,而伊16需15分钟。一群“零”式从高空俯冲而下,中国战斗机队形顿时被冲散。

重庆壁山上空半个小时的激战,“零”式飞机击落中国战斗机13架,击伤11架。九·一三空战后,“零”式飞机取得中国大后方的制空权,中国飞机数量少、性能差,只得避战。

使“零”式飞机名扬世界的则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数百架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其主力飞机就是“零”式舰载机。“零”式主要用于航空母舰和海战,是第一种能够在大多数作战条件下胜过陆基飞机的舰载机。

美国寇蒂斯公司生产的P-40战斗机,使横行亚洲和太平洋的战场的“零”式飞机遇到了第一个克星。首先使用P-40与“零”式作战的是美国援助志愿飞行队“飞虎队”。“飞虎队”队长是美国空军军官陈纳德,装备100架P-40战斗机,机头号上绘有长着锋利牙齿的鲨鱼嘴和一对凶猛的红眼睛。

P-40性能不亚于“零”式,而且结构牢固,中弹后多能带伤返航。“零”式则比较单薄,只要中弹就易燃烧爆炸。1941年12月23日,“飞虎队”与日机首战,一举击落4架“零”式战斗机。

1943年,美国生产出F-51“野马”战斗机,时速达703千米,升限1.28万米,使“零”式飞机相形见绌。

战争后期,日本“零”式飞机已难以在空中与先进的美国战斗机较量,被大量用于组织“神风队”,以自杀方式撞击美国军舰。

日本一个王牌飞行员曾驾驶“零”式击落过64架敌机,而最后被美国“野马”式击落,虽大难未死,但丢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

他是“零”式从顶峰到没落的见证。他说:“落后就要挨打,技术优势对空战胜利、对飞行员生死存亡至关重要。”

飞机从1903年诞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短短几十年时间,已发展成为一种威力强大的现代化武器,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的空战主角就是战斗机。

第四节 锐意进取——战斗机的更新换代

前,世界上的战斗机以第三代为主,二三代并存。美国空军的战斗机全部是第三代,俄罗斯空军在21世纪初已经淘汰所有目第二代战斗机,全部装备第三代战斗机。英、法、德等西方军事大国也在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力争在21世纪初全部装备第三代战斗机。一些第三世界中小国家仍在大量使用第二代战斗机,辅以少量的第三代战斗机。

一、战斗机现状

美国空军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F-15、F-16以及隐身飞机F117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美国的空中力量除空军外,还有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P/A-18和F-14等第三代战斗机。

俄罗斯空军和防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米格-23、米格-29和苏-27。“狂风”战斗机

西欧各国空军装备的战斗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从美国购买的,如F-15、F-16、F-18等;另一类是自行研制的,如“幻影”2000、“狂风”等。以色列空军装备着除美、俄之外最先进的战斗机,实力很强,其中有F-15、F-16、F-4E和“幼狮”。印度空军战斗力也不弱,装备有“幻影”2000、米格-29、米格-23、米格-21,并正在特许生产米格-29。还有许多国家的空军战斗机正在更新换代,如西欧各国正在向美、法购买当代最先进的F-15、F-16、“幻影”2000来取代过时陈旧的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

二、战斗机代系发展

我国习惯称战斗机为歼击机。战斗机的主要用途是歼灭空中敌机和飞航式空袭兵器以夺取制空权,也可以进行对地攻击任务。根据其任务要求,战斗机必须具有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好、火力强等特点。

自从1915年第一架专门用于空中格斗的战斗机问世以来,战斗机的发展经历了活塞式和喷气式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基本上取代了活塞式战斗机。由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了喷气式,加之气动布局的改善,飞机的飞行速度在40年代后期突破了音障。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以后简称第一代战斗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1.第一代战斗机第一代战斗机

第一代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00、前苏联的米格-19等。这一代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马赫数为1.3左右,机翼大多数为后掠翼。动力装置为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武器采用航炮、空空火箭和第一代空空导弹,并装有光学-机电式瞄准具。机载雷达为第一代雷达,功能简单,作用距离小(仅几千米范围),而且是电子管型,结构笨重,可靠性差(甚至可靠时间仅有几小时)。

2.第二代战斗机

第二代战斗机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04、F-4,前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及法国的“幻影”Ⅲ等。我国的歼7、歼8均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第二代战斗机的机翼多为小展弦比薄翼型、三角翼或变后掠翼;动力装置仍以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为主,但推力增大,推重比提高;武器为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导弹,并装有具有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机载雷达属于第二代雷达。第二代雷达与第一代相比,功能有所增加,作用距离增至几十千米,并采用了晶体管,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可靠性也有所提高。中国歼8战斗机模型

3.第三代战斗机

第三代战斗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代战斗机突出了中、低空机动性,即所谓空中格斗性能。其代表机型有F-15、F-16(美国)、米格-29、苏-27(前苏联)、“幻影”2000(法国)等。这代战斗机最大飞行马赫数一般为2左右。(1)性能水平

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如F-15、F-16、米格-29、苏-27、“幻影”2000,其主要特点是空战格斗性能好,火力强,有出色的中低空亚、跨音速的机动性,不仅能执行空战任务,且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最大平飞马赫数在1.8~2.5之间,具有高速空战能力。此外,由于这些飞机的最小平飞速度已降到170~185千米/小时,使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比都在13以上,速度范围和使用包线扩大,飞机的机动能力明显提高。米格-29战斗机

实用升限稳定在1.8万~2万米左右,与上一代战斗机差不多。但爬升率有很大提高,海平面最大爬升率达到360~370米/秒,比上一代战斗机的240~260米/秒提高46%。

机动性能优良。第三代战斗机的飞机推重比普遍提高到1.0以上,比上一代战斗机提高40%,而翼载只有约300千克/平方米,比上一代战斗机小20%~30%,因而具有很高的机动能力。这除了体现在爬升性能好和速度范围大之外,更主要的是反映在转弯角速度和最大机动过载能力上。F-15、F-16、米格-29的最大转弯角速度达到每秒21°~22°,最小转弯半径只有600米,甚至更小(据称米格-29只有300米);“幻影”2000的瞬时转弯角速度最大可达每秒30°,比上一代战斗机提高一倍。此外加速性也大幅度提高,F-15、F-16的海平面最大水平加速度达到12米/秒以上,比上一代战斗机的7.5米/秒提高了60%;在9000米高度,第三代战斗机只需用20秒和40秒马赫数就能从0.9加速到1.2和1.6,比上一代战斗机提高了一倍。美国F-15战斗机

航程和作战半径较远。第三代战斗机大都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耗油率低,其转场航程为3500~4000千米(F-15则高达4630千米),空战半径达800~1000千米,比上一代2000~3000千米的转场航程和约750千米的作战半径提高约1/3。米格-29由于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耗油率高,因此其航程和作战半径提高不大。

较好的短距起降性能。当代战斗机的起飞滑跑距离都在500米左右,F-15只有270米,米格-29为240米,比上一代的600~1000米缩短近一半;着陆滑跑距离约在500~800米之间,也比上一代减少了一半。由于短距起降性能好,大大降低了对机场使用条件的要求,并且提高了战斗机的地面生存能力。

拥有较强的作战火力。当代战斗机的最大悬挂能力达6~7吨,悬挂点9~13个,比上一代明显增多。至少配备6~8枚空空、空地导弹,既有中远程拦射弹,也有近距格斗弹。机上普遍装有多管速射机炮,其初速大、射速高、备弹量多,使单位时间内命中目标的机会增大。由于第三代战斗机的火控系统性能优良,加上高性能的空空、空地导弹和航炮,因此都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和全方向攻击能力,还普遍具有下视下射和多目标攻击能力,是上一代战斗机所不具备的。此外,第三代战斗机所能携带的多达6~7吨的各种类型的空地武器,使其具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为改善,出勤率高。当代战斗机普遍采用单元体结构和模块式的系统以及自检测装置,使可靠性大为提高,维护工作大大减轻。(2)关键技术

第三代战斗机之所以能具备上述优异性能,是由于采用了众多的先进技术,其中关键技术是:

采用高性能发动机。大多采用“三高一低”(即高增压比、高涡轮进口温度、高推重比和低油耗)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其性能比上一代发动机高出许多,例如推重比一般可达7.5~8.0(上一代的为5~6)。由于推力大,使飞机的整体推重比也加大,从而提高了空战机动能力。

在气动外形上虽仍多数采用常规布局,但增加了机翼边条和前缘机动襟翼,从而改善了大迎角机动性,减轻了重量;还采用了翼身融合体,可提高升阻比,加大机内可用空间,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减轻重量。

采用电传操纵系统和主动控制中的放宽静稳定度和颤振抑制技术,既可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和武器投射能力,又能减小飞机尺寸,减轻重量。

普遍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为飞机提供了下视下射能力。此外,火控雷达还具有多种功能,分别用于空战和对地攻击,具有全向攻击能力;数字技术的应用,使雷达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

开始采用高级复合材料(如碳硼等)。F-14、F-15、F-16在飞机结构中使用复合材料的比例,约为结构总重的2%~5%,使飞机结构重量有所减轻。鉴于当时复合材料的技术水平,第三代战斗机还只是把复合材料用于次要结构件。

普遍采用平视显示仪武器瞄准系统,提高了瞄准精度。

4.第四代战斗机(1)性能水平

目前,美、俄和西欧国家都在竞相研制供21世纪使用的第四代战斗机,其中有美国的F-22、俄罗斯的I-42、法国的“阵风”、西欧的EF-2000和瑞典的JAS39等。第四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隐身、超音巡航、非常规机动和短距起降。美国F-22战斗机(2)关键技术

为达到第四代战斗机的性能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关键有:

先进气动布局。大多采用鸭翼/三角翼布局、翼身融合体、自适应机翼或可变弯度襟翼、保形武器外挂或机内配置武器,使飞机在各种飞行条件下都具有最佳气动特性。法国“阵风”战斗机

主动控制技术。除放宽静稳定度和数字式电传操纵飞控系统外,还将采用直接力控制、颤振抑制等技术,使飞机实现“无忧虑”的非常规机动。

新一代高性能发动机。以低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为主,采用先进的进气道设计、耐高温合金、二元推力喷管和数字式全功能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推重比达10,耗油率低,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维护。

高级复合材料和新型合金。高级复合材料(如碳/碳和石墨)用量将占飞机结构重量的30%~50%,比第三代战斗机,减重25%;还将采用轻质铝锂合金和快速凝固铝合金,进一步减重10%~18%。

隐身技术。主要靠减少雷达反射面积(通过改进外型设计、使用吸波材料和涂层)和红外抑制技术(如二元喷管、隔热层、红外抑制挡板和添加剂等),使敌方难以发现。

微电子(主要是超高速集成电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使航空电子设备功能更强,更小型化和更可靠;还将采用光纤通信、电传乃至光传操纵、电子座舱综合显视和话音控制等技术,使飞行员负担减轻,效能增强。

先进的导弹技术。国外正在研制的先进远距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光电(或主动雷达)寻的头和先进推进系统;中距拦射导弹将采用指令+惯导+主动寻的末制导技术;近距格斗导弹将采用长波长敏感元件和远红外焦平面阵列导引信技术。这些技术使新一代导弹更轻更小更可靠,机动性更强,命中精度更高,并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第二章 空战角斗士—美国战斗机

第一节 长空战鹰—二战前的战斗机

战之前,美国的作为对当时太平洋战场空战格局有极大影响,格鲁门公司的“地狱猫”在战争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二“地狱猫”的出现打破了三菱“零”式战机主宰太平洋天空的局势。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性能卓越的战斗机被不断研发出来。

一、柯蒂斯P-36战斗机

柯蒂斯公司为适应美军的需求,自费设计制造了75型战斗机(美国第一架“现代”单翼机)。它于1935年5月首飞。之后,它的莱特SGR-167-G5型发动机被更先进的莱特R-1820-F型“飓风”星形发动机所取代。柯蒂斯P-36战斗机

单座战斗机(P36-C)搭载二挺固定向前射击的0.5英寸(1英寸=2.54厘米)机枪;另外搭载一挺固定向前射击的0.3英寸机枪,安装在机首上侧,两挺固定向前射击的0.3英寸机枪,安装在机翼前部。

随后,美军订购了3架YP-36型战斗机进行试用,这也为以后订购209架生产型战机铺平了道路。其中,178架P-36A型从1938年4月开始服役;另外的31架P-36C型在机翼上加装了2门0.3英寸机枪。P-36型机曾出口到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称为75A型。英国人称之为“莫霍克”战斗机。该型机还曾加装带轮罩的固定式主起落架,然后降级出口,称为75型(或“霍克”75型)。法国空军的“霍克”75A型机装备了五个战斗机大队,击落了超过300架敌机。在法国被占领前夜,这五个柯蒂斯“霍克”大队受命飞往北美,最终只有148架战机抵达了目的地。从1940年5月10日到6月24日,柯蒂斯“霍克”大队一共损失了110架飞机。尽管在1942年11月盟军登陆北非后,“霍克”的使命已经完成,但是直到1946年,仍然有一部分“霍克”作为教练机翱翔蓝天。

二、P-38“闪电”战斗机

尽管注定被共和公司的P-47“雷电”和北美公司的P-5P“野马”战斗机的光芒所掩盖,洛克希德公司的P-38“闪电”战斗机仍在盟军夺取制空权的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区。

P-38A重型战斗机用两根吊杆支撑起了尾翼,同时也支撑起了三点式主起落架和两台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飞行员坐在中央座舱里,位于满载武器的机首鼻轮(即机首机轮)之后。XP-38型原型机于1939年1月首飞,经过大量改进,第一种战斗机型P-38D型于1941年8月开始服役,共生产了36架。P-38“闪电”战斗机群

P-38型战斗机共生产了9393架,包括侦察机改型F-4和F-5。最重要的战斗机改型有:P-38E型,生产了210架;P-38F型,生产了527架;P-38G型,生产了1082架;P-38H型,生产了601架;以及P-38L型,生产了3923架。“闪电”战斗机在每一个美军战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闪电”战机所执行的最著名的作战任务发生在1943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兵第339战斗机中队的P-38战斗机击落了一架日本轰炸机,机上有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为完成这项任务,“闪电”战机从瓜达康纳尔岛起飞,往返飞行1800千米,在卡西里环礁上空截击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此外,太平洋战争中最优秀的两位飞行员——理查德·I.邦格少校和汤米·马奎尔少校都曾驾驶P-38战机作战。飞行中的P-38战斗机

三、“黑寡妇”式战斗机

“黑寡妇”战斗机

1941年12月,在受到日本突然袭击时,美国陆军航空兵还没有专门的夜间战斗机。实际上,直到1940年夏末,美国仍然没有给予夜间战斗机足够的重视。后来,德洛斯·埃蒙斯中将访问英国时,看到了夜间轰炸机对空防系统所构成的威胁。在他的提议下,美国陆军航空兵为夜间战斗机制定了最初的技术规格,并交给诺斯罗普公司研制。当时,该公司正为英国采购委员会设计夜间战斗机,该型飞机属于单座或双座飞机,装备雷达和重型武器,有着很好的持久力,能在轰炸机抵达目标之前对其进行拦截。然而,正当诺斯罗普公司打算就原型机建造问题与英国进行谈判之际,美国人插手进来,实际上是霸占了这个项目。同时,当“英俊战士”式战斗机在夜间防御中显示出其优越性能后,皇家空军放弃了让美国人为自己研制夜间战斗机的计划。1941年1月,诺斯罗普公司接受了建造两架原型机的合同。原型机命名为XP-61型,人们后来习惯称之为“黑寡妇”式战斗机。直到“黑寡妇”式开始大批量进入太平洋战场时,美国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高效夜间战斗机。第四二一海军航空兵中队是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斗机的部队,主要从新几内亚的莫克默耳起飞作战。7月7日,P-61型“黑寡妇”式战斗机在太平洋西南部上空击落1架Ki-46型“黛娜”式战斗机(三菱公司生产),取得了该型战斗机的第一次胜利。后来,第四一八和第五四七海军航空兵中队也加入第四二一海军航空兵中队的行列,并部署到莱特岛的塔克洛班地区作战。1944年11月25日和11月29日,“黑寡妇”式战斗机受命向莱特湾的日本运输队发动夜间空袭。当时,该运输队正向奥尔莫克运送兵员和补给品。美国人对护航队进行整夜袭击,阻止人员登陆,截至天亮时分,1艘日本驱逐舰被美国水面舰艇部队击沉。美国第七航空队在中太平洋拥有3支“黑寡妇”式战斗机中队,分别是第六、第五四八和第五四九中队。1944年6月,美国海军第六航空兵中队7架“黑寡妇”式战斗机向塞班岛上的阿斯里特机场转移。6月27日,其中1架飞机宣称击落日军1架B5N型“风筝”式战斗机(中岛公司生产),但可能没击落而只是击伤了。7月6日,2架P-61型战斗机击落2架三菱公司的G4M犁“长颈瓶”式轰炸机,这一次是不用怀疑的。12月25日和26日,又有2架G4M型战斗机被戴尔·哈柏曼中尉(飞行员)和雷蒙多·穆尼中尉(雷达观察员)击落。飞行中的“黑寡妇”战斗机

四、F-86“佩刀”式战斗机

1944年,在得到德国先进的航空研究技术数据之前,美国陆军航空兵就计划发展四种不同性能的战斗机,第一种即为中程昼间战斗机,要求其同时能够执行对地攻击和轰炸机护航任务。这种飞机需求立即引起了北美公司的兴趣,该公司设计小组紧接着就研制出了NA-134型战斗机,计划用作美国海军舰载喷气式战斗机。此时,像XP-59A型和XP-80型之类传统平直翼飞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北美公司又为美国陆军航空兵提供了一种陆基战斗机,即NA-140型。1945年5月18日,北美公司签订了生产3架NA-140型战斗机的合同,美国陆军航空兵将其命名为XP-86型。同时,美国海军又要求生产1000架NA-141型战斗机(海军喷气式飞机NA-134型的发展型),但后来减少到30架。1946年11月27日,美国海军FJ-1型“愤怒”式战斗机进行首飞,随后在第51海军战斗机中队服役,1949年退役。F-86A型“佩刀”式战斗机

就在XFJ-1原型机的建造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之际,XP-6型和FJ-1型飞机的设计工作也在同时进行。1945年6月,第一架XP-6型样机出厂,随即就得到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批准。但美中不足的是,据北美公司技术推测,XP-86型飞机最大海平面飞行时速为924千米,无法达到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要求。幸运的是,美国此时得到了德国的高速飞行技术资料,尤其是后掠翼设计技术,北美公司还得到一副完整的Me-262型战斗机机翼。在进行了1000多次风洞实验之后,最终证实后掠翼技术是解决XP-86型飞机性能问题的答案。1945年11月1日,在对XP-86型机身进行重新设计,并对所有的飞行翼面均采用后掠结构之后,这种设计方案最终被美国陆军航空兵接受,并于1946年2月28日获得批准进行生产。1946年12月,美国陆军航空兵签订了33架P-86A生产型的合同。1947年8月8日,首批2架原型机完成交付并进行了首飞,动力系统采用通用电力公司生产的J-47-GE-1型发动机。10天后,F-86A生产型飞机开始交付。当时,由于苏联封锁柏林,东西方关系骤然紧张,这些飞机加紧进行各种试验。1949年初,第一批F-86A型作战型飞机交付第一战斗机大队使用。然而,直到此时,F-86A型战斗机尚未正式命名。为此,第一战斗机大队特意征集公众意见,人们先后提出了78个可供参考的名字,最终只有一个名字脱颖而出,1949年3月4日,北美公司生产的F-86型战斗机被正式命名为“佩刀”。执行作战的“佩刀”式战斗机

五、F6F“地狱猫”

“地狱猫”战斗机

作为太平洋战争中最成功的战斗机,F6F战机在空战中击落了5156架日军战机,自身仅损失270架。作为F4F型战机的后续机型,F6F型战机于1941年春天开始设计。与F4F型机相比,F6F型机的机身更大,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发动机推力也大得多。第一架XF6F-3型原型机于1942年6月首飞。F6F-3初始生产型共生产了4402架,包括205架F6F-3N型夜间战斗机和18架装备雷达的F6F-3E夜间突击机,于1943年8月开始投入战场,展现了很高的飞行性能、令人满意的敏捷性和凶猛的火力。)部分二战飞机展示

F6F1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一台2000马力(1491千瓦)的普惠R-2800-10/10W型“双黄蜂”十八缸双排星形发动机;最大速度603千米/小时;初始爬升率1067米/分钟;实用升限11705米;最大航程2559千米;空重412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025千克该机冀展13.06米;机长10.24米;机高3.99米除此之外、该机搭载6挺固定向前射击的0.5英寸机枪,安装在机翼前缘;此外可挂载454千克炸弹。

大约有252架F6F标准型战斗机依据租借法案被移交给英国,装备舰队航空兵,编号为“塘鹅”Mk1型,很快又改称“地狱猫”Mk1型。在太平洋战场,“地狱猫”战机在美国海军所有作战任务中均表现突出,在1944年6月19日至20日的菲律宾海战中更是表现突出。在这次行动中,九艘日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及岸基战斗机对美军第58特遣队实施了大规模空袭。在戏剧性的“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马里亚那海战)中,美军战斗侦察飞行团协同地面防空部队共击落了325架敌机。

第二节 卓尔不凡——二战后的战斗机

为世界上第一款投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在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问世就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美军希作望它能彻底压倒前苏联/俄罗斯的苏-27、米格-29以及它们的改进型系列的战斗机,保持住美国21世纪初期的空中优势。不少人认为伴随着F-22的加入现役,标志着当今世界正开始进入“隐形空军时代”。

一、“鬼怪”式战斗机

一种最具开发潜力、功能多样的战斗机已经问世,那就是麦克唐纳公司的F-4型“鬼怪”式战斗机。该型飞机源于1954年F3H-G/H型海军战斗机方案,在实体模型出厂后,美国海军于1954年10月订购了两架原型机(YAH-1型)用于评估。原计划将YAH-1型设计成单座式,装备4门20毫米机炮,动力系统采用2台莱特公司的F65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但最终在1955年4月,海军将设计方案改为双座型,采用通用电力公司的2台F79型发动机,武器系统则用4枚“麻雀”式空对空导弹取代了原来的机炮。后来更名为F4H-1型,1958年5月2日进行首次试飞。最后,有23架发展机型出厂,另外45架生产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这些飞机最初均命名为F4H-1F型,后来又改为F-4A型。F-4B型是一种较轻的改型,配置了J79-GE-8型发动机。F-4A型和F-4B型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如1960年9月25日,1架F-4A型在100千米的封闭航线上创造了时速达2236.5千米的纪录,紧接着在1962年,F-4B型创造了8项爬高时间纪录。“鬼怪”式战斗机于1960年完成舰载试飞,首批“鬼怪”式于当年12月份交付第一二一海军战斗机中队。1961年10月,第一支“鬼怪”式战斗机中队——第一一四海军战斗机中队全面形成战斗力。1962年6月,“鬼怪”式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一四陆战队全天候战斗机中队使用。F-4B型战斗机的总产量为649架。1962年,美国空军租借29架F-4B型进行评估,证实该型飞机比空军任何一种战斗轰炸机都要优越,因此,美国空军很快就订购了,最初称做F-11OA型,后改称F-4C型。该型飞机于1963年开始交付空军使用,总共生产了583架。RF-4B型和RF-4C型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空军的非武装侦察机,F-4D型则是在F-4C型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加装了固定式雷达罩发展而来。此外,在1967年10月到1976年12月期间,F-4E型向美国空军交付了913架,总共出口558架。RF-4E型是战术侦察型。F-4F型则是为西德空军设计的,共生产175架。该型飞机具备夺取空中优势等多种作战能力;同时,由F-4E型改进而來的F-4G型战斗机对敌方防御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F-4B型的后继机型为F-4J型,该型飞机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其生产型1976年开始交付部队,共生产了522架。F-4“鬼怪”式战斗机F-4“鬼怪”式战斗机编队

二、F-14“雄猫”式战斗机

在海湾战争中,F-14型“雄猫”式战斗机也曾大放光彩。这种令人生畏的截击机的最初目的是为航空母舰编队在活动区域夺取空中优势,不过也用来攻击一些战斗目标。1969年,该型飞机战胜其竞争对手,被美国海军选中用做舰载战斗机,取代了“鬼怪”式。1970年12月20日,F-14A原型机首次试飞,随后生产了11架生产机型。1972年,可变几何形机翼战斗机完成舰载试飞,同年10月开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至此,“雄猫”式成为海军舰载战斗机联队的重要组成力量。“雄猫”式战斗机进攻性武器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休斯公司研制的AN/AWG-9型武器控制系统,机上两名机组人员利用该系统能在315千米范围内发现空中目标,而巡航导弹的射程则为120千米。该系统可在各个高度层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能对其中6个发动攻击。“雄猫”式的固定武器为1门装在前机身左舷翼上的M61A1型“火神”式机炮,由通用电力公司生产,备弹675发;导弹系统由4枚部分隐藏在机身内的“麻雀”式空对空导弹,或4枚挂于机身下方的“不死鸟”式空对空导弹组成;此外,翼下挂架还可挂载4枚“响尾蛇”式空对空导弹,也可挂载两枚“响尾蛇”式加2枚“不死鸟”式或两枚“麻雀”式空对空导弹。“雄猫”式最大挂载量达6577千克,另外还配备了各种电子对抗设备。

一支航母特混舰队的“雄猫”式战斗机主要执行以下三种任务:阻拦性战斗空中巡逻、特遣部队战斗空中巡逻和目标战斗空中巡逻。“阻拦性战斗空中巡逻”就是在指挥与控制飞机的引导下,在距离航母特混舰队较远区域建立起一道防御屏障。由于阻拦性战斗空中巡逻旨在抵御敌机入侵,“雄猫”式战斗机此时通常满载6枚“不死鸟”式空对空导弹,每枚弹头重60千克,速度超过5马赫,射程200千米。

格鲁曼公司的F-14A型“雄猫”式战斗机为双座舰载战斗机;F-14战斗机

动力装置为2台92.9千牛顿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产的TF30-P-412A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时速2517千米;空重18191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724千克;翼展19.55米;机长19.10米;机高4.88米;搭载武搭载武器为1门20毫米“火神”式旋转机炮,携带AIM-54型“不死鸟”式、AIM-7型“麻雀”式和AIM-9型“响尾蛇”式空对空导弹远程拦截。如果“雄猫”式在实施阻拦性战斗空中巡逻任务后仍有敌机幸存,紧接着便开始执行“特混舰队战斗空中巡逻”,在舰船的可视范围内,利用“不死鸟”式、“麻雀”式及“响尾蛇”式空对空导弹对幸存敌机实施攻击。如目标仍能在空对空导弹火力下幸存,“雄猫”式可用其“火神”机炮系统对其进行近距离打击。

三、F-15“鹰”和F-15E“攻击鹰”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开始酝酿一种能够接替F-4“鬼怪”、以制空作战为主的超音速战斗机,1969年9月正式发出招标。招标书实际上提出了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标的具体要求,如:在广阔的速度范围内具有充分的机动能力,高空最大速度2.5马赫,在9150米高度以0.9马赫做高过载机动时机翼不产生抖颤,采用远距的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等。有9家公司参与竞标,3家公司被指定提供方案,1969年底选定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为主承包商。F-14“熊猫”战斗机机身上的低头狮鹫标志

麦·道公司集中精兵强将,采用当时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成熟技术,为美国空军打造出第一种第三代超音速制空战斗机。原型机于1972年7月首飞成功,被命名为F-15“鹰”,1974年11月开始交付部队,是美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飞行中的F-15E“攻击鹰”

由F-15等开始的第三代战斗机,充分吸取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的经验,设计指导思想与第二代战斗机有很大不同,即不再强调高速与高升限,而是强调中低空性能和格斗性能,着力改善机载电子设备,采用高性能的机载火控雷达,全向警戒目标识别系统。其先进的导航、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使飞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先敌发现能力大为提高。第三代战斗机普遍采用先进的气动布局和大推重比、低耗油率的新型发动机,飞机的机动性能(包括爬升率、加速性能、瞬时转弯角速度和水平盘旋性能等)显著改善,空中格斗能力、短距起降性能、远程作战能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机载武器的毁伤威力也今非昔比,大多装有中(远)距拦射空空导弹、近距格斗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具有全向(包括上射、下射)、全高度和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F-15E“攻击鹰”

起初,根据军方的要求,F-15是作为纯制空战斗机研制的,有A、B两种型号,A为单座战斗机,B为双座教练机。随后,麦·道公司对F-15A/B进行改型设计,于1979年6月推出了F-15C/D型。

为增强F-15A的空战格斗性能,设计师千方百计降低翼面负荷,使其作战时约为280千克/平方米,比F-4的433.3千克/平方米大幅度减少(此值越小,格斗能力越强)。为获得最小的结构质量,设计师们借助计算机对各种翼形进行了大量计算。为选择最佳机翼,曾对107种模型进行过风洞试验和分析研究,最后确定采用固定式上单翼,平面形状为切角三角形,固定弯度的普通锥形扭转机翼,前缘后掠角45度。

尾翼的设计也很有独创性,采用大面积的双垂尾,带锯齿形前缘的全动式尾翼,可满足高速飞行和空战机动的需要。座舱盖为气泡形,具有向后180°的视界,向下视角为15°。为减轻飞机质量,大量使用钛合金材料,约占整个结构质量的25%。

动力装置为两台惠特尼公司的F100-PW-100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72.5千牛,加力推力为111.1千牛。经过精心设计,使F-15A具有了大推重比,战斗时可达1.4,而F-4只有0.76。推重比越大,意味着飞行就越有升力,机动性也越强。优良的总体气动布局与强劲的动力相结合,使F-15A在试飞时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爬升世界纪录:从地面升至9000米高空,仅用48.86秒。衡量机动性能的加速、盘旋、转弯半径等指标,均比美空军第二代超音速主力战斗机F-4“鬼怪”提高了50%~100%。时至今日,世界上能与F-15在空战中抗衡的战斗机还很少,F-15是高机动性能战斗机的先驱。加油中的F-15

F-15的火控雷达等机载设备也十分先进,机载武器为1门M61-A120毫米6管航炮,机身机翼下各有4个挂架,可外挂8枚近程和中程空空导弹。空载质量12973千克,最大起飞质量3084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5马赫,实用升限1.83万米。最大续航时间,不进行空中加油为5小时15分,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为15小时。20世纪70年代以后,F-15不仅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还出口到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日本等国,并多次参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取得了赫赫战果。装载空空导弹的F-15战斗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对战斗机的使用又有了新的思路,提出了“双重任务”——制空兼战术轰炸的要求。1982年,麦·道公司在F-15B基础上自己投资研制的全天候对地攻击机F-15E被空军选中,以取代正在服役的F-111战斗轰炸机。经过进一步改进,F-15E于1988年12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成为可执行“双重任务”战斗机的典范,绰号“攻击鹰”。

F-15E仍保持了原有的空战能力,但纵深攻击能力增强。为有效地完成对地攻击任务,设计师为F-15E换装了APG-70型高分辨率火控雷达,与F-15A的APG-63雷达的主要区别是增加了合成孔径功能,应用了称为“冻结”雷达成像技术,能提供远距离分辨率的雷达斑点状地图及软件程序。在对地攻击时,这种技术使飞机在爬升和转弯过程中获得雷达信息,雷达成像随即被“冻结”成为斑点地图,然后加以识别并确定所需攻击的目标,这意味着目标只要被发现就难以逃脱了。雷达空对地作用距离达270千米,空对空作用距离为185千米。

F-15E还加装了用于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系统吊舱,从而具有了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低空突防和高精度攻击的能力。最大航程为4445千米,最大作战半径为1279千米,最大武器载高荷达11113千克(F-15C为7620千克)。11个武器外挂点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挂载各种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制导炸弹、集束炸弹和核弹等。

F-15作为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的领衔机种,从开始服役至今已有很长时间。后继机种F-22已经问世,但形成战斗力尚需时日。21世纪初的若干年内,F-15仍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