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衰老有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01:39:23

点击下载

作者:严静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延缓衰老有方法

延缓衰老有方法试读:

前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古到今,珍惜生命、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事实证明,长生驻世是不可能的,延缓衰老是可行的。为了消除人们对衰老认识的种种误区,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正确的健康观,浙江医院组织多位临床医生共同编写了这本书。

全书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采用问答形式,阐述了衰老的原因、衰老过程中人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影响衰老进程快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还详细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药膳调理等与延缓衰老的关系及延缓衰老的方法,从而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健康长寿之道。

由于医学不断发展,加上我们的知识所限,本书内容定会有疏漏和错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编者  2014年2月 第一章健康与寿命人类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

任何生物都遵循着出生、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一生命周期的必然规律,人类也不例外。关于人类的自然寿命,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学说。目前公认的有几种观点:

1.根据生物学原理计算,人的寿命是100~175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动物凡成长期较长的,其自然寿命也较长。”他认为,动物的自然寿命为其成长期的5~7倍,即人类的寿命可能是120岁。该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支持。根据这个理论,后来有人对哺乳动物的寿命提出了计算公式:哺乳动物的寿命(年)=生长期(年)×寿命系数。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为10~14年;马、牛的生长期为5年,寿命为25~35年;大象的生长期为25年,寿命为125~175年(平均为150年)。人也是哺乳动物,人的生长期(成熟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年龄(20~25岁)来计算人的寿命的。照此计算,人的寿命=(20~25)岁×(5~7),即人的寿命应该为100~175岁。

2.按哺乳动物性成熟期计算,人类自然寿命为112~150岁。日本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人的寿命和性成熟期之间有着生物学规律。研究表明,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的性成熟期的8~10倍,那么哺乳动物的寿命=性成熟期×(8~10)倍。人在14~15岁有性能力,人的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据此推算:人的自然寿命=(14~15)岁×(8~10),即人的自然寿命应该为112~150岁。

3.染色体端粒学说推测人类基本寿命为200岁。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类生存年龄的学说。科学家在研究细胞的更新换代时发现,细胞每更新一次,染色体端粒就缩短一块,这与端粒内的活性有关。

根据以上几种方法测算,人的自然寿命都应该达到100岁以上。但是,在现实中达到100岁的人并不多,超过100岁的人很少。这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促使了疾病的发生或提前衰老,有的直接引起死亡,使人的实际寿命远低于自然寿命。延长生命的长度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医学的任务,就在于为人类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颐养天年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保健措施,使人的实际寿命接近并达到自然寿命。健康与寿命的影响因素

1.长寿三角理论。国际著名的“长寿三角理论”指出,长寿好比一个三角形,其面积(寿命的长短)取决于三个边的长度,底边为遗传因素,两个侧边分别为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其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就是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自己能够调节和控制的,如通过自律、自控、养生、保健就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和速度。

2.基因对寿命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物质对人的寿命有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遗传基因对个体寿命的影响起25%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308名长寿老人(年龄在91~109岁)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发现,这些老寿星的第4对染色体上少数基因中的一段有95%是完全相同的,并在第4对染色体中含有10多个防止疾病的基因,可能这就是他们长寿的奥秘所在。从遗传基因方面看,女性的第23对XX染色体,与男性XY染色体相比,具有更好的修复功能,例如当外界病毒入侵时,X染色体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研究还表明,男性体能转化和精力消耗的速度比女性快,而精力消耗得越快,死亡得越早。

3.寿命与地区有关。从已有的数据来看,日本、瑞士、爱尔兰、加拿大、西班牙、冰岛等国的长寿人数比较多。有的地区居民的寿限比较高,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年人。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新疆和田拉伊苏村都是举世闻名的长寿地区。长寿地区居民的寿命与其种族、环境、水土、气候、食物等特殊因素和生活习惯有关。这些长寿地区基本上都是山区,空气、饮水、土壤无污染,没有噪声等公害,饮食新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单纯、宁静,心情愉快,知足常乐,无精神压力,所以长寿。

4.心态乐观、婚姻美满,则人的寿命长。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通过对660名50岁以上的老年人跟踪调查后发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延年益寿的作用比控制血压和降低胆固醇更重要,甚至比不吸烟、体育锻炼等保健措施更有效。研究发现,人的思想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寿命,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越活跃、心态越乐观,寿命就越长。

研究还发现,婚姻美满,生活就会乐观,心情就会愉悦。国外人口调查表明,离婚者与夫妻恩爱者相比,男性寿命平均缩短12岁,女性寿命平均缩短5岁;丧偶者当年因病死亡的概率比同龄人高10倍。医学家认为,两情相悦的幸福感受,会使夫妻双方体内分泌出一些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有利于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组织器官衰老的物质,这些物质能使身体物质代谢调节到最佳状态。

小链接

长寿之乡的共通之处

世界上五大长寿之乡基本上都位于偏僻地区,地理与生活环境、 社会背景优越, 还有非常一致性的生活规律。

一是饮食结构。五大长寿之乡的居民都喜欢吃豆类、薯类、 玉米、 水果等当地天然食品, 很少吃动物食品, 而且饭量都不大。

二是一生不间断劳动。 五大长寿之乡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一生不间断地劳动, 这是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之一。

三是民风淳朴。 五大长寿之乡的居民多热情友好、 乐观向上、 喜欢清静。有哪几种界定年龄的方法

1.实际年龄。实际年龄是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响的,既不能增加,也不能递减,它和人的主观愿望没有任何关系。国外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长寿期。而我国把45~59岁称为初老期,60~79岁称为老年期,80岁以上称为长寿期。

2.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特征为主要测量内容的,相同年龄的人由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在主观感受和心理表现程度方面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年纪虽轻,心理状态却显得很老;有的人年龄很大,行为表现却是壮心不已。心理年龄分为三个时期:①出生至19岁为成长期;②20~59岁为成熟期;③60岁以上为衰老期。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龄为65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45~55岁。

3.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指生命的自然演化进程,表示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人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程度。生理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①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②20~39岁为成熟期;③40~59岁为衰老前期;④60岁以上为衰老期。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有的人未老先衰、一身是病,有的人年过花甲仍充满活力。

4.社会年龄。社会年龄主要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这种年龄与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知识、才能和阅历有直接关系。如在认识和处世方面,有的人显得幼稚单纯,有的人则显得持重老成。

5.外貌年龄。外貌年龄是受遗传因素和后天保养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主要通过仪表风度、穿着打扮和美容整容等方面来体现,所以外貌年龄与实际年龄会有比较大的出入。

6.健康年龄。健康年龄的判断只有通过体质检测来获得。专家通过体质检测指标作出综合分析评估,反映出健康水平,从而得出健康年龄。主要从心肺功能、肌力、柔软度、爆发力、平衡感等方面进行测试。

总之,出生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是一个人是否衰老不能单纯看出生年龄,还要看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尤其是人的心理状况,对生活有很强的反作用力,从而表现出的是人的心理年龄。心理年龄会直接影响生理年龄、健康年龄和社会年龄等。

另外,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而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推迟衰老。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是什么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中医的健康标准是什么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的健康与否可以从饮食、休息、大小便、体力和阳气五大方面来判断。所谓饮食方面,就是指不偏食,嗅、味、食三种感觉正常,口不渴。所谓休息方面,就是指每天睡眠总量约为8小时,其中包括午睡1小时,睡眠深而少梦,醒后精力充沛。所谓大小便方面,就是每天早晨有1次大便,不干不稀,并且通畅,每次时间不过5分钟;小便清且略黄,无泡沫、杂质,小便与饮水量成正比。所谓体力,就是能够胜任一般劳动,不感到疲劳,重体力劳动后30分钟能休息过来。所谓阳气,就是指身体温暖,手足温暖,头部无火,身不畏寒,有正常的性能力。

1.中医健康标准的具体体现:(1)眼睛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2)声息调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脏功能及循环功能良好。(3)小便通畅。每天尿量1500毫升左右,说明泌尿功能正常。(4)大便通畅。大便每日1次或2次,无腹痛、腹泻,提示消化功能正常。(5)形体适中。保持体形匀称,不胖不瘦。(6)牙齿坚固。保持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7)腰腿灵便。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30分钟,使肌肉、骨骼和四肢灵活自如。(8)脉搏正常。脉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9)饮食有节。每日定时定量,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吸烟。(10)起居准时。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2.健康老年人应具备的生理特征:(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质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之处,目光有神是心、肝、肾功能良好的表现。(2)声息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呼吸16~20次/分钟),说明发声器官、语言中枢、呼吸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声息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裕,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均匀通畅。(3)前门松。指的是小便顺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中医学认为,若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或生殖系统功能有损。健康的老年人的尿量为每日1000~1500毫升,每天5~6次,每次200~250毫升,尿色清亮。(4)后门紧。指的是肛门的约束力较强。中医学认为,进入老年期,由于肾阳衰弱,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脾脏和大肠传送运化失调,容易发生大便失常。若多食少便或规律性的一两天大便1次,则说明肾、脾和大肠功能并未衰减。健康的老年人一般每天1次或2次大便,或隔日1次,大便颜色为淡黄色。(5)形不丰。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尽管未必全面,但中医认为,中老年人形体应偏瘦,不应肥胖,应始终保持标准体形。

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①男子的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②女子的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如果超过或少于标准体重5千克以内,尚属正常范围;如超过或少于标准体重5千克以上,应引起注意。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千克以上,就属于肥胖,为病态;低于标准体重10千克以上就属于极瘦,两者都应避免。(6)牙齿坚。牙齿坚固,说明老年人肾精充足。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如肾虚,则骨败齿摇。同时,坚固的牙齿还是消化功能良好的保证。(7)腰腿灵。人老腿先衰,人弱腰先病。腰腿灵便,说明其筋骨、经络及四肢关节皆很强健。中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8)脉形小。血压不高,心率正常(即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60~80次/分钟),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老年人多数气虚,脉搏形态以粗大为主。若60岁以后仍然保持较小的脉形,则说明其心脏功能强盛,气血调和。用好指数保健康

许多老年人发现如今的天气预报中除了“晴转多云”、气温等气象术语之外,还有一大串的“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晨练指数……听起来很复杂,其实一旦你能熟练运用,你会发现读懂这些指数能够指导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还能帮助你关爱家人的健康。比如空气质量指数超过三级就应减少家中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紫外线指数超过三级就应当准备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1.空气质量指数。雾霾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中,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六项。空气质量指数分为六级,对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详见表1-1。表1-1 空气质量指数对照表

空气质空气量质量对健康影响情况建议采取的措施

指数级指数别0~一级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50(优)本无空气污染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51二级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良)活动100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101三级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儿童、 老年人及心脏病、 呼吸~(轻度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系统患者应减少长时间、 高强

污染)症状度的户外锻炼150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四级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151统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中度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200污染)脏、呼吸系统有影响活动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201五级儿童、 老年人及心脏病、 肺病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重度患者应待在室内,停止户外运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

污染)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300现症状六级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儿童、老年人及患者应待在室300(严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停+

污染)提前出现某些疾病止户外活动

2.晨练指数。老年人起床都比较早,大多数喜欢进行晨练活动。选择什么样的天气、地点晨练,不仅关系到晨练的效果,也关系到身体健康。这个时候晨练指数就能派上大用场。

晨练指数是气象部门根据气象因素对晨练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综合了温度、风速、天气现象、前一天的降水情况等气象条件以及污染状况,并将一年分为两个时段(冬半年和夏半年),制定的晨练环境气象要素标准。晨练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根据晨练指数,有选择地进行晨练,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受外界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晨练指数分为五级,级数越低,越适宜晨练;级别越高,越不适宜晨练。具体情况见表1-2。表1-2 晨练指数对照表晨练指数级别具体情况建议采取的措施一级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非常适合晨练二级有一种气象条件不太好适宜晨练三级有两种气象条件不太好较适宜晨练四级有三种气象条件不太好不太适宜晨练五级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不适宜晨练

在看晨练指数的同时,还应参考空气质量指数,当空气质量指数在一至三级时,均可进行晨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四级时,应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一旦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五级,必须停止晨练。

3.空调开启指数。开不开空调,看看“空调开启指数”怎么说。这个指数综合了当日温度、湿度和连续三天的温度情况,根据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要求计算得出,以指导人们适当使用空调。空调开启指数分为五级,级别越低,越需要开启制冷空调降温;而级别指数达到五级时,则需要开启制暖空调。具体情况见表1-3。表1-3 空调开启指数对照表预报值指数级别建议采取的措施1一级长时间开启制冷空调2二级部分时间开启制冷空调3三级个别时间开启制冷空调4四级一般不需要开启空调5五级开启制暖空调

4.紫外线指数。有人说,晒太阳可以补钙;也有人说,太阳晒多了伤皮肤。到底这太阳该晒还是不该晒呢?那就要看紫外线强度如何了。紫外线指数就是用来衡量太阳光线中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可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紫外线指数分为五级,级数越高,表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红斑损伤程度越大。

由于紫外线指数越高,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对皮肤的伤害也越大,因此参照紫外线指数的预报,能够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在紫外线辐射最强烈的那一段时间里晒太阳,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防晒准备:外出涂抹防晒霜、准备遮阳伞、墨镜……防止强烈紫外线过度照射危害人体健康。具体情况见表1-4。表1-4 紫外线指数对照表紫外紫外等对人体可线指线强建议采取的措施级能影响数度一0~2最弱安全不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级二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如涂抹防晒3~4弱安全级霜等外出时戴好遮阳帽、太阳镜和打太阳伞三5~6中等注意等,涂抹防晒指数(SPF)大于15的防晒级霜四除上述防护措施外,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7~9强较强级免外出,或尽可能在遮阴处五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必须外出时,要采≥10很强有害级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5.感冒指数。在众多的气象指标中,气温突变是诱发感冒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风速、降水率、相对湿度等气象指标,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患感冒的概率。天气预报中的“感冒指数”对人们预防感冒、指导穿衣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儿童、老年人等易发人群,可以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用感冒指数来确定衣服的增减及活动的安排等。感冒指数分为四级,级数越高,感冒发生率就越高。详见表1-5。表1-5 感冒指数对照表级数感冒发生率一级少发二级较易发三级易发四级极易发第二章揭开衰老的真相什么是衰老

衰老又称老化,分为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加速衰老)两类。生理性衰老指在正常状况下,生物发育成熟后,随年龄的增加,自身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功能逐步退行性变,趋向死亡,且呈现不可逆转的现象和过程。病理性衰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使生理发生变化,导致出现疾病而加速的衰老。事实上,这两种衰老同时存在和互相影响,难以严格区分。

衰老的诱因可分为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先天原因主要有生物的寿限、遗传、性别等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有环境、营养、社会、疾病、心理因素等。比如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促进早衰。

衰老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的,而是一个具有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生性、危害性的生命过程。

1.累积性。衰老就是生命被动损伤的积累过程。今时之人,以酒为浆,醉以人房,不知持满,以妄为常,过度疲劳,下岗、失业、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等,都会聚集损伤机体,加速“积累成灾”,从而使衰老不请早到。

2.普遍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人都会发生衰老。

3.渐进性。衰老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演变过程,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组织和器官不断地朝着生命老化这一方向前进。

4.内生性。衰老是源于生物固有的内在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衰老与死亡,是内在的遗传因素(基因)起主导、决定性作用。

5.危害性。衰老对生存不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生化代谢紊乱,器官功能下降,应激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当衰老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越来越容易患病,从而就形成了衰老—疾病—衰老这一危害性极大的难以解链的恶性循环。

人体的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因此我们不可能违背这个规律,不可能真正做到“永葆青春”。但是,当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采取保健措施并适当地运动时,就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我国历代医家对人类衰老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合中医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衰老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先天禀赋说”、“阴阳失调说”、“脏腑虚衰说”、“精亏神损说”、“气虚衰弱说”、“痰阻血瘀说”等。

1.先天禀赋与衰老。先天禀赋说认为,人们的体质强弱、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的好坏有关。体质是父母给的,父母体质好、寿命长,则子女也易获得长寿;反之,则容易早衰,寿命缩短。

当然,除了先天禀赋外,衰老的快慢以及死亡的早晚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如劳作、思虑、饮食等,但先天禀赋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一根蜡烛,在出厂时它所含蜡质的多少就已确定,在排除烛芯大小、有风无风等因素后,含蜡质多的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更长。

2.阴阳与衰老。阴阳最初的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阴阳又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与安静,以及白天与黑夜、太阳与月亮等。古代先哲们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就统一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依赖于内在矛盾——阴阳为基础的。阴阳两者相互依存,保持平衡,则机体健康无病。这就好比自然界如果风调雨顺,寒温适宜,则万物生长繁茂,欣欣向荣;自然界如果阳气太盛,炎热少雨,万物就会干渴枯萎;自然界如果阴气太盛,雨雪霏霏,万物就会因寒冷而凋敝。人体也是一样,如果某种不良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导致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发生阴阳一方面偏盛而另一方面偏衰的病理状态。如果这种病理状态长期得不到纠正,可导致阴或阳的虚损。阴或阳的虚损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衰老的发生。阴阳不能互为作用而分离,人的生命就会走到尽头。因此,调节阴阳使之保持平衡则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3.脏腑与衰老。脏腑虚衰说认为,五脏六腑乃人体之大本。它们不仅是指有形可见的具体器官,更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人体比作是手表,那五脏六腑就相当于手表的表芯,手表要精准,表芯质量要过关;生命要正常运转,脏腑的功能是关键。脏腑一虚衰,衰老便发生。五脏六腑之中,对衰老影响最大的,当属肾和脾胃。

肾虚导致衰老。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人体的生长衰老,关系着人体的寿夭否泰,决定着衰老的速度。肾主管骨骼的生长及健康,又可以生髓,髓通于脑,肾中精气的充盛与否可通过头发直观地表现出来。肾又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壮年之后,由于肾中精气日渐衰减,老年人易于出现弯腰驼背、动作迟缓、骨折、健忘痴呆、面焦发堕、耳鸣齿脱、腰酸膝痛、尿后余沥、大小便失禁等衰老征象。

脾胃虚弱导致衰老。脾胃具有消化和吸收饮食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配合,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血、津、液,以供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脾胃虚损,精、气、血、津、液不能正常化生,机体失去滋养,衰老就必然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他们的脾胃尚健,饮食正常,则易获长寿。如果食量很少,或者消化不好,他们的健康必定出问题。

作为后天之本,肾衰与脾虚都可引起人体的衰老。其实,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衰老,除了与肾和脾胃相关,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五脏六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一个脏腑功能失调,常影响到相关脏腑,从而共同加速衰老的进程。

4.精和神与衰老。中医学认为,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它是一种有形的,多为液态的精微物质。广义的精,泛指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肾藏之精以及人体的血、津和液;狭义的精,则特指肾藏之精,包括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而神则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及由其引发的一切生命现象。

人的生命从精开始。《黄帝内经》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人出生以后,还要依靠阴精的滋养,才能够健康成长,因此阴精的充盛与否就十分重要。如果阴精充盛,则神全体健,老而不衰。反之,如果阴精耗竭,则会导致过早衰老,甚至夭亡。人的生命就像一盏油灯,“精”就相当于油,“神”则相当于灯焰。灯焰要想明亮,就要保证灯中有充足的油。如果灯中的油越来越少,最终用完,那么灯焰也会越来越小,最终熄灭。

5.气血与衰老。人体以气血为本。正常情况下,气血是相互依存的,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不断循环;气则升降出入,无处不在,两者并行以供给人体各脏腑组织营养及动力。在人的一生中,气血由弱转强、由盛转衰,与之为伴的是人体由幼及长、由壮及老。人体生长、发育、壮盛及衰老的过程,由气血的衰盛来决定。

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运动、物质运输和新陈代谢。除此之外,气还具有温煦、防御和固摄的作用,气虚衰时,人体就会生病或者衰老。血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滋养脏腑形体、经络关窍;二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形体强健、面色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神清气爽、思维敏捷、朝气蓬勃。血虚则形体虚弱、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发枯槁、关节僵硬、精神恍惚、思维迟钝、暮气沉沉。因此,血虚也会导致衰老。

人体之气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阳光,血就相当于雨水,阳光普照万物,雨水滋养大地,万物才能茁壮成长。反之,缺少了阳光和雨水,万物就会衰老,甚至死亡。人体气血充足,才可以流行全身,滋养脏腑关节,滋润皮肤毛发,使孔窍得养,骨丰肉满,精神安定,健康长寿。如果人体气血不足,则会过早衰老。

6.痰阻血瘀与衰老。中医学说中的痰与日常生活中的“痰”不完全相同。中医学认为,痰是人体的津液因代谢失调聚集而成的,它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地方,而并不仅仅停聚在肺、气管和喉咙里。因此,中医学所说的痰不但包括可以从口中吐出的痰,还包括停留在身体各处那些无法看到的痰。痰可以说是人体机能失调后产生的那些未排出体外的废物,如果它停留在肺,可引起咳嗽、气喘、胸闷、咳痰;蒙蔽于心,可引起胸闷、心悸、失眠、神昏,甚至癫痫;停聚于胃,会导致胃部胀闷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停留于经络筋骨,可出现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形成痰核瘰疬,即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淋巴结结核等。

中医学中所说的瘀血,是指全身血脉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者体内存在的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等病理状况。瘀血形成后,既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又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各种病证。如瘀阻心络,会出现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肺络,可见胸痛、咯血;瘀阻于肝,则见胁痛、抚之有块;瘀阻于胃,可见呕血、胃部疼痛、大便漆黑;瘀在肢体,则局部可见肿痛或青紫,影响活动。

在痰瘀的生成方面,中医认为津液代谢失调则聚而成痰,血液运行不畅则阻而化瘀。因此,在津血同源的理论基础上,痰瘀同出一源。两者不但化源相同,而且相互促进。血瘀阻滞,可致津液代谢失常,从而导致痰饮的产生。痰瘀之间常常互相转化,交结为患,而成痰阻血瘀之候。

若把人体比作大地,经络血脉就是大地上的河道,气血津液就是流淌的河水,而痰和瘀则是河流中的泥和沙。如果泥沙越积越多,必然阻塞河道,影响河水的正常流动,使大地的生态遭受破坏。同理,痰阻血瘀形成后,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气血津液补给而虚衰,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使得代谢物排泄不畅,聚而成痰,继而化瘀,从而加重脏腑虚衰,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脏腑功能衰退而导致死亡。痰阻和血瘀都可导致人体机能失调,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人体的衰老。现代医学对衰老原因的认识

随着科技发展而兴起的现代医学,试图从微观角度去寻找衰老的根源。西医也提出了许多衰老学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基因调控说、磨损伤害说、自由基学说、端粒—端粒酶学说、内分泌功能失调说和脂褐素蓄积说。

1.基因与衰老。基因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它的控制,父母的特征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比如人肤色的黑白、身材的高矮、耳垂的大小等,都与遗传有关,它们由相应的基因所控制。

研究显示,每一物种的平均寿命与最高寿命都基本恒定,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成人早衰症患者平均在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而婴幼儿早衰症的患者在1岁时就出现衰老,12~18岁即过早死去。根据这一现象,有人提出了衰老的基因调控说。这一学说认为,生物细胞核内存在着与寿命有关的各种基因。衰老基因起作用时会缩短个体寿命,如果它发生了变化不再起作用,则可使生物体寿命延长。长寿基因起作用时有助于延长生物体寿命,如果其发生变化不再起作用,则使寿命缩短。上述两种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寿命的长短。这很像是一场拔河比赛。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人类身上发现了数种长寿基因和衰老基因。

按照这一学说,一个拥有较多长寿基因和较少衰老基因的人,即使生活习惯不良,生活环境较差,寿命也不会太短。而一个具有较多衰老基因和较少长寿基因的人,即使生活习惯良好,生活环境也较好,寿命也不会很长。不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还是有助于延长寿命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学说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

2.磨损伤害说。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汽车,使用时如果爱惜一点,它的寿命就比较长;反之,如果老是走凹凸不平的路面,又爱踩刹车,就容易过早报废。人体也一样,如果不加保护地过度使用,就会因磨损或伤害而过早衰老。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熬夜,等等,都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如暴饮暴食容易伤肝、胃、大小肠等消化系统的器官;长期精神压力大,又喜欢饮酒,神经系统就容易受到损伤;过多地接受太阳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空气污染和吸烟可损伤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

磨损伤害学说认为,衰老不局限于器官水平,还发生在细胞上。就像不管你如何爱惜地使用汽车,到了时间它依然会报废一样,即使你从未吸过一支烟,未喝过一杯酒,从不进行劳作;即使你避开阳光,住进没有污染的山区,只吃天然食品以及最低限度地使用器官,最终人体还是会损耗的。但是,如果不恰当地使用,损耗的速度就会加快。

与汽车不同的是,人体有自身修复系统。年轻时,人体的器官功能和修复系统功能都很好,故能够抵御正常甚至过度的消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不断地磨损,功能逐渐下降,而人体的修复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因此许多老年人死于年轻时本来就能够抵抗的疾病。

虽然人体在不断地磨损,从而走向衰老,但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营养补充及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器官和细胞的再生或修复能力,从而延缓这一进程,帮助人们获得健康和长寿。

3.自由基与衰老。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有趣的“潜规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得稳定。科学家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叫作自由基。

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自由基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清除体内异物或抵抗微生物的侵害。它还参与胶原蛋白和激素的合成,负责有关信号的传导,帮助传递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这是自由基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自由基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它们就像不甘寂寞的单身汉,如果总找不到理想伴侣,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它们会去抢夺“别人”的电子,破坏“别人”的婚姻,从而触发连锁反应,产生大量新的自由基。这种现象就叫作“氧化”。人体衰老的过程是氧化的过程。就好比坚硬光滑的铁块,在空气中长时间与氧发生反应,便会氧化生锈。原本健康的人体,长时间遭受自由基的攻击,细胞和组织也会慢慢地损伤,人体就会生病或衰老。

4.端粒—端粒酶与衰老。人体的细胞是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的,但大多数人体正常细胞都不能进行无限的分裂增殖,它们的分裂次数存在一个“极限值”,也就是最大分裂次数。比如人的细胞可分裂50~60次,以后就不再分裂,开始衰老并逐渐死亡。这是因为细胞在分裂之前都要首先复制染色体,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各自都分配到一套完整染色体。但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的特定方式,染色体顶端部分无法复制出来,因此每次分裂后复制品总比原来的要略短一些。长此以往,当DNA缩短到一定程度,危及染色体复制时,细胞就会被迫停止分裂。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的次数与细胞最初的端粒长度成正比。如果染色体一次又一次地被复制,端粒就会越来越短。一般认为,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正常人的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进行分裂,细胞开始衰老和死亡。因此,端粒被称为决定细胞衰老的“生物钟”。如果细胞要维持其正常分裂,那么就必须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并激活端粒酶,使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的染色体复制。对于绝大多数细胞来说,它们无法激活端粒酶,因此便停止分裂而最终衰亡。不过人体也有极少数细胞能在端粒缩短时同时激活端粒酶,弥补端粒缺损并且恢复端粒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死亡,发展成为“永生细胞”。

端粒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端粒长度的增减,而端粒长短直接影响到细胞的分裂次数。正常人体内唯有生殖细胞能使已经缩短的端粒有限延长,各种内、外因素通过调节端粒酶活性改变端粒缩短速度,从而影响人体寿命。在人类细胞中,研究者还发现,端粒缩短的速率与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相关。容易遭受氧化损害的细胞,其端粒缩短更快;而那些能够抵抗这种损伤的细胞,端粒缩短得较慢。如果减少细胞损伤,则有助于延缓人类的衰老进程。

5.内分泌与衰老。内分泌与我们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精神状态等都密切相关。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着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的分泌平衡时,人体就健康。如果分泌平衡遭到破坏,使激素的分泌量过多或过少,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引起相应的不健康症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在所有与衰老有关的内分泌激素中,生长素和褪黑素较受人们关注。生长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分泌旺盛,30岁以后分泌迅速减少,到了老年时期则完全停止分泌。生长素的生长作用源于它可以直接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并使蛋白质合成增加。它还能诱导肝脏产生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增强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软骨组织增殖与骨化。此外,它能直接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抑制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的消耗,提高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素分泌减少,衰老便悄然而至。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人在出生3个月后褪黑素开始分泌,6岁左右达到高峰,青春发育期后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45岁时分泌量仅为幼儿期的50%,到80岁时降至极低水平。褪黑素对人体的作用极其广泛,涉及生物节律、激素分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应激反应、衰老过程等多个方面。研究发现,褪黑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参与抗氧化反应,防止氧化损伤,因而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6.脂褐素蓄积说。有些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一些褐色的斑块,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斑,这便是脂褐素。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中的脂褐素颗粒最早在9岁时就已出现,以后逐年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脂褐素在细胞内更为密集,体积增大,含量不断增多。脂褐素的产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和大分子的交联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以及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影响,人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可诱导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物在分解时产生醛类,醛类可与蛋白质、磷脂、核酸发生交联而形成脂褐素。此外,细胞器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膜,膜的脂类成分可与自由基反应而过氧化,产生醛类或羟基,引起生物大分子的交联,形成不溶性的脂褐素。随着脂褐素逐渐增多,正常细胞器受到排挤,功能下降,影响细胞正常的物质交换以及信号转导,最终导致细胞衰老。打个比方,如果细胞是一座城市的话,脂褐素就相当于城市中的垃圾,不及时清除,它便不断侵占城市空间,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最终导致城市瘫痪。常规体检可觅衰老指标

读懂体检报告很重要,其中的一些指标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器官进入衰老期和疾病信号。

1.从贫血看衰老。血液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血红素、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查。大部分人都会注意到“血红素”及“血球容积比”,看是否有贫血。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是衰老的标志,表示身体制造红细胞的功能减弱;同时,它也会影响身体活动的能量,而减少运动会加速衰老。

判断贫血的指标:男性的血红素低于12克,或者血球容积比小于40%;女性的血红素低于11克,或者血球容积比小于37%。

另外,贫血不仅是衰老的标志,还可能隐藏很多疾病。发现贫血,一定要彻底检查其原因。

2.衰老是一种发炎反应。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及肝病,以及衰老的过程,都是一种发炎反应过程。而发炎反应物质也很多,最主要的反应物质代表就是C反应蛋白。

3.肺功能测衰老。肺功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检查,因为它除了可评估肺功能,同时也是衰老的一个重要指标。40岁以上的人一定要做一次肺功能检测,当作基本数据,其中有两项特别指标:(1)最大吐气量(FVC):当我们用力吸一口气到底,再用力将气吐出来,一直吐到完全没气为止,就是最大吐气量。一般完成最大吐气量要4秒以上,如果不到4秒就吐完,就可能患有阻塞性或限制性的肺部疾病。(2)第一秒的最大吐气量(FEV1):第一秒的最大吐气量是肺功能的最重要的临床指标。一般用一个参考值来评估,如果在参考值的80%以上,或者当FEV1/FVC的值大于70%,都被认为是正常。

4.凝血试验间接表示肝脏年龄。除了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人血白蛋白和胆黄素能够显示肝功能的状况外,检验凝血因素也可以显示目前肝脏的衰老以及受损情况,也间接表示了肝脏的年龄。

另外,凝血试验包括一项名为“D-二聚体”的测定,它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根据它可以直接判断血管是否老化。

5.尿蛋白看肾脏衰老。尿蛋白是评估血管以及非心血管衰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预测因素。在24小时内小便中的尿蛋白量必须小于30毫克,如果在30~300毫克,则称之为微量尿蛋白;如果超过300毫克,则表示是巨量尿蛋白。

微量尿蛋白不仅是肾脏受损、衰老早期的指标,同时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预测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章疾病与衰老癌症与衰老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癌症发病的增加,部分原因是人均寿命增加的结果,因为根据研究表明,衰老意味着癌症的高发,约60%的癌症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人发生肿瘤的风险是青中年人的11倍,因此癌症是老年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正常细胞的必然归宿。肿瘤细胞往往具有衰老障碍而表现出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衰老与细胞癌变是对立的,衰老的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而肿瘤细胞表现为衰老障碍而无限增殖,也就是说,衰老的细胞不会癌变,但为什么人衰老了反而更容易得癌症呢?

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是环境因素与细胞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因素、多阶段与多基因作用的结果,是由于体细胞中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的“致癌潜伏期”,所以癌症的发病年龄多比较大;②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对病变的免疫监视作用逐渐降低,促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③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大,如吸烟的人,吸烟的年限越长,患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心脑血管疾病与衰老

心脑血管疾病与衰老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概率增大。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继而发生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局部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最终引起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脑卒中等。动脉硬化的过程是慢性发展的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增高。另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也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从而加剧了血管病变,促进了疾病发生。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后,患者的活动能力、活动耐力大受影响,使衰老表现得更加明显。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患病率上升最快的疾病,而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增加,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与生理改变有关。老年人体内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各种器官功能日趋减退,包括胰腺里的胰岛β细胞也会老化,数量会减少。这个细胞会专门分泌降血糖的一种激素,即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少了,血糖降得自然也就少了。

2.老年人新陈代谢慢,糖代谢也减慢。另外,老年人体力活动较年轻人明显减少,机体利用糖也就减少。老年人体内贮存脂肪量多而肌肉等消耗糖的组织减少,增加了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3.老年人常常有多种疾病,而有些常用药物容易促进血糖的升高,比如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β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人老了就一定会痴呆吗

痴呆是脑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衰退,具有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出多种大脑高级皮质功能的紊乱,其中包括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功能等。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

痴呆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发生在老年人中的老年期痴呆种类繁多,最多见的是以下三大类:

1.阿尔茨海默病(AD),也称为老年性痴呆,占所有痴呆类型的50%以上,是指以进行性遗忘及相继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而导致社会功能减退并伴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特征的神经系统性病变。

2.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多次脑血管病发作令患者的认知功能呈阶梯式衰退。

3.患者除了有痴呆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运动功能症状,比如运动缓慢、肢体僵硬、不自主运动等,主要包括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痴呆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痴呆,如额颞叶痴呆、正常颅压脑积水、神经梅毒、酒精中毒性脑病等较为少见的痴呆类型。

国内有关调查表明,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AD年平均发病率为0.28%,且年龄每增加5岁,发病率增加1.06倍。所以,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是很明显的。除了AD以外,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痴呆也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多发的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出现了记忆减退、思维和动作迟缓,但并不等于就患上了痴呆。正常的年龄相关性记忆减退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思维迟钝、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有所下降,常表现为健忘,但是给予适当提示后,会回忆起有关的事件。逻辑思考能力不太会受影响,自我照顾能力基本完整。痴呆患者则不同,患者可能会完全忘记这件事曾经发生过。除此之外,大脑皮层的其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定向力,甚至行为、人格和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出现明显衰退。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症状。骨关节疼痛是人体衰老的信号吗

俗话说:“树老根先死,人老骨先衰。”成年后,随着年龄增大,骨骼代谢能力降低,骨量减少,骨质变得疏松,易骨折;关节软骨磨损变薄,弹性变差、变硬;关节的滑润、活动减少;长期骨关节过多活动,慢性劳损,导致骨关节的骨质增生。骨关节的这些变化,常引起人体骨关节疼痛,表示骨关节的退变,是人体衰老在骨关节的表现。

骨关节疼痛以膝关节和肩关节最常见,主要与其活动度大易劳损有关。膝关节疼痛发病早期时上下楼疼痛明显,晚期则走平地也会疼痛,甚至跛行。早上关节有僵硬、活动受限感。肩关节疼痛则晚间明显,活动后好转。有人说“五十肩”,年龄到50岁后就容易发肩关节痛、肩周炎疾病。骨质疏松会引起全身多处疼痛,如果全身多处疼痛,又检查不出什么原因,就要考虑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可能。身体消瘦可能是疾病作祟“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形容人到老年瘦一些是表示身体健康,是对健康的一种评价。它意味着老年人不能过胖,过胖不会长寿。

事实是这样的吗?难道老年人瘦就一定好?老来瘦,特别是突然的消瘦不一定是好事。如果发生持续消瘦,体重大幅度下降,就可能预示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身体消瘦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引起老年人消瘦的常见疾病有癌症等,大多数癌症患者都会先有不明原因的消瘦,所以近期明显消瘦者更应警惕。

小链接

防治颈椎病的好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预防颈椎病的发生,还能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1. 维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长时间伏案工作后,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活动数次,活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及时缓解颈椎的疲劳、 紧张感。睡觉时选择硬板床、侧卧、仰卧位,并选择合适的枕头。

2. 防寒防湿、避免损伤。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时受风寒侵袭。夏天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冬季外出应围围巾或穿高领毛衫等。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这些能有效地防治颈椎病。

3. 搓脖子。经常对颈椎进行按摩,即常搓脖子,这不仅可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还可以预防感冒和落枕。搓脖子前先把手洗净擦干, 而后将双手搓热后, 以右手为例,手掌从右耳下边搓起,从后面搓至左耳下边,然后回到右耳下边,如此反复30~50次,换手交替进行 做时一定要把脖子搓热 这样才能达到效果。反常行为与老年病

1.步态异常。步态异常是老年病症候群的一种,也是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危险因子之一。如果发现最近走路速度变得很慢,或者不容易走直线,不妨做个自我检测,若有异样,应立即去医院做进一步评估。检测方法:首先坐在椅子上,然后在不扶着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站起来;接着,向前方走3米,转身再走回到椅子处,坐下。能在20秒内完成的人,步态大致上没问题;若超过40秒,就需引起重视。

2.常揉眼睛。常揉眼睛可能意味着一段时间内眼睛不适。影响老年人视力的眼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干眼症等。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检查:①眼睛酸涩、看字吃力、常揉眼睛;②因视野受限,常撞到门或桌脚;③老年男性对不准马桶而尿到外面的次数越来越多。

3.一个月内几次跌倒。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有1/3的老年人跌倒,其中比较令人担心的是“跌倒恐惧症”。因害怕跌倒而把步伐变小,或在需要转弯时身体变得僵硬,更严重的会不敢起身走路、不敢出门。因此,如果经常跌倒,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纠正恐惧心理。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病。与老年男性相比,女性较容易患骨关节病,特别是容易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比例也较高。因此,建议更年期后的女性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以增强肌力的作用,降低因跌倒而骨折的概率。

4.沉默寡言。老年人突然变得沉默可能是受心情影响,需要警惕的是听力障碍。听力障碍虽然不会影响平均寿命,但会大大影响生活质量。

5.持续消瘦。如果老年人持续消瘦,一定要引起重视。去医院检查后如没有其他慢性病,就需要多进行锻炼,以防提前步入“虚弱”。判断是否虚弱有以下标准:①体重在一年内减轻5%;②肌握力变差;③行动迟缓;④体能活动度下降。

6.记忆力衰退。老年人健忘有可能是记忆力衰退,也有可能是认知障碍的前兆。判断是否健忘的方法:给老年人讲三个完全不相关的名词,例如绿色、高兴、火车,让他们记忆,几分钟后再问他们还记得几个,如果3个中忘记了2个,就证明有健忘的风险,要上医院进行检查。

小链接

黄斑病和白内障的自我检测

两眼一起看事物,往往发现不了单眼的问题,要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远处一个固定的东西,检查左右眼是否正常。走在路上,可以看看远处的电线杆是否是笔直的,如果发现自己看它是弯曲的,就说明眼睛可能出现了黄斑病变。

老年人一旦发现远处的东西看不清了,而且颜色发黄、灰暗,可能是白内障的早期表现,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学会看疾病信号

1.看眼睛。眼睛大小不一,要警惕眼部肿瘤。眼球突出,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眼睛闭合不全,估计是眼肌有问题。看看结膜是否充血,如果是,可能是感染,如结膜炎。眼白学名叫“巩膜”,巩膜发黄,就是黄疸,有可能是肝、胆疾病;如果巩膜有棕黑色的斑,可能是色素瘤。如果角膜的边缘发白,一般见于高血脂患者。

2.看笑容。正常人的脸部是左右对称的。如果脸部一侧肌肉麻痹,笑容就不对称了。很多人在开窗睡觉或者晚上吹空调过猛后,第二天起床发现一侧的鼻唇沟消失了,笑起来脸是歪的,那就是面神经麻痹,需要及时就医。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老年人,如果一侧脸发木、僵硬,要警惕脑卒中的可能。

3.测视力。不同的眼病在视力上会有不同的异常:近视眼,近的看得清,远的看不清;老花眼,看远处的事物清楚,看近处物体反而模糊;白内障,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如果看事物的颜色改变、大小改变、深浅度改变,一般是眼底的问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会突然感觉眼前有遮挡、黑影、飞蚊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