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与岚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20:14:19

点击下载

作者:杜文涛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巴文化与岚皋

巴文化与岚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巴文化与岚皋作者:杜文涛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0-01ISBN:9787551308397本书由北京千华驻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岚皋文化本源

岚皋最古老的文化是巴文化,因为古代岚皋属巴地,岚皋先民是属于伏羲氏为统领的“汉水之巴族”。岚皋一直是古代巴人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是古代巴文化的传播地、繁衍地,巴文化就是岚皋历史文化的标志和符号。何谓巴文化?它是巴族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结构的总和。考之于史实,可以证明,是地缘造就了岚皋与巴人、巴族及其巴文化割舍不断的血缘。巴文化即为岚皋本源文化,它虽然古老,但根深叶茂、生机勃勃,无论是对岚皋的文化定位,或者是人文建设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节巴山明珠——岚皋今日岚皋县城

岚皋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它并不为外界所知,如同遗落在大巴山崇山峻岭中的一粒珍珠,无缘在世人面前展示它的价值。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直到近30年,人们因为岚皋旅游的火爆才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刮目相看。

说到岚皋,不能不提及大巴山,因为岚皋就在大巴山的腹地。

大巴山脉由大巴山和米仓山组成,海拔2000米左右,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是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的天然分界。大巴山脉,西接秦岭,东连巫峡,雄奇险峻,天下知名。山中道路又陡又狭,深沟巨壑,随处可见。其惊险之处,真个是飞鸟难度,猿猱驻足。

无论从地貌、气候、海拔、物产、动植物还是历史、文化,岚皋都容纳了大巴山的基因元素,因此,岚皋不仅是巴山明珠,它还是这支古老山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典型代表,一朵奇葩。经过初加工的花岗岩

岚皋物华天宝,资源丰饶。境内岚河、大道河、洞河三大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量达24万千瓦,建成和在建各型电站32座,总装机17.2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成为发展载能工业的强大能源支撑。矿产主要有金、铜、铁、石英石、重晶石、瓦板岩等,其中钛铁矿总储量达22亿吨。魔芋、茶叶、生漆以及山野菜、中药材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魔芋标准化示范区,魔芋种植示范标准通过陕西省质量技术首家颁布,近年来产业化步伐加快,先后被列为“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和“全国魔芋加工重点县”。茶叶生产久盛不衰,现今打造的“南宫山富锌富硒茶”已进入全省名优茶之列。生漆早在明代就被称为“金漆”,属国际市场三大名漆之一。

境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68.8千米,其中207省道贯穿六个乡镇,98%的村通了村级公路,岚城、大洞等公路的贯通,形成了东通平利、西到紫阳、北连安康、南接重庆的公路交通网络。航运蓬勃发展,建永久性码头两个,营运航运里程114千米。

岚皋风光旖旎,美景荟萃。汉江擦边而过,澎湃于西北,令人英姿勃发,荡气回肠;巴山逶迤而来,横亘于东南,令人气度巍巍,挺拔向上;岚河潺湲于东北,波光潋滟,碧流如镜。境内有中国最神奇的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南宫山,以百年不腐的高僧真身、佯死复活的千年古栎、四亿年前的古冰川遗迹蜚声海内外。大巴山最大的高山草甸、省级森林公园神河源,让你不到内蒙古却能领略一马平川的彪悍和旷达;享有“西北第一漂”美誉的国家AAA级景区岚河漂流,集旅游、探险、娱乐为一体,是游戏山水、亲近自然的最佳去处;被誉为“九寨幺妹”的千层河景区,森林植被葱茏,山涧清泉成瀑,景致别样,美如画图;中国最大形似天然蜡烛的蜡烛山,壁立千仞,气势恢宏,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还有水围城、武学馆、百子洞、南宫湖、肖家坝仰韶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构建起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的岚皋生态旅游链。

近年来,以“巴山人家农家乐”为主打品牌的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吸引着各方游客慕名前来,品农家风味,赏乡村美景,观地方民俗。岚皋是中国生态旅游的最佳地方、中国魔芋之乡。旧时砖坪县城

岚皋地方开发很早,远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此休养生息。清朝初年,清军在这里设置汛地(“汛”同“讯”,即盘问之意,“汛地”类似现在的关卡)。在汛地建房时,于土坪内挖出了许多汉砖,便取名为“砖坪”,当时砖坪汛属兴安州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将兴安州升为兴安府,在府城设安康县,砖坪汛归安康县管辖。嘉庆初年(1796)升为砖坪营,道光二年(1822)升为砖坪厅。厅是清朝在新开辟的地方建立的行政机构,比府小而比县大。因此,那时的砖坪厅居兴安府所属的8个县之首,连安康那样的大县的县太爷见了砖坪厅的通判也要敬畏三分。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州、厅制,省以下改设道、县两级,于是砖坪厅遂改为砖坪县。

岚皋县名的由来,源于岚皋人民的母亲河——岚河。北魏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把岚河称为“岚谷”。对于岚河的两岸旖旎风光,郦道元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嶂远溪深,涧峡险邃,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大清一统志》载:“两岸多岚气,故名岚河。”自此岚谷改称为岚河并沿用至今。民国六年(1917)公民王樾等人联名向上呈报请求更改县名,并陈述他们的理由:本县地处巴山老林,而山林中的雾气是“岚”,境内有一条长达800里的河流,已定名为“岚河”;水边的高地是“皋”,二字合起来便是“岚皋”。国民政府赞赏这种见解,并由国务院总理伍廷芳发布命令:砖坪县更名为岚皋县。

1949年11月28日岚皋县解放,沿用岚皋县名。九曲十八弯的岚河

岚皋,依山傍水的小县城,玲珑小巧,集灵秀飘逸于一身。中梁子山在城后构筑出一道长长的绿色屏障,岚河在城前流淌出千般妩媚万种风情,自成一道曲线迷人的柳岸回廊。

岚皋县先后荣获陕西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中国魔芋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杜仲生漆基地县、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县、省直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连续6年全省信访“三无县”和连续5年全省“平安县”、全省“生态文明推动力,最具影响力区域”等荣誉称号,探索实施的旅游“岚皋特色”、魔芋“岚皋模式”、城乡“党员关怀机制”“蛋奶工程”全覆盖,学前教育整县推进、纪检监察机构统派直管、单位“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岚皋县“十小警务”等创新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好评和各界媒体的宣传推广,尤其是2013年创新申报的医改新农合镇级卫生院住院100元起付线外全报销,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在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一往无前的当代,岚皋人还能从容地回顾历史,寻找文化的根,并对渐渐为人们遗忘的巴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岚皋的领导者和岚皋的百姓有历史的眼光,有非同寻常的思想境界。一个群体要有凝聚力,就必须有文化的根脉,如同一株参天大树,树冠的幅度取决于根系是否发达。寻找过去是为了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

岚皋的本源文化是什么?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学术问题,它牵扯到岚皋的文化定位,牵扯到岚皋软实力的提升,自然也就与岚皋的经济建设休戚相关。正因为如此,岚皋决策层高度重视,组织了有专家学者参加的田野考察,进行了多次专家论证,终于对这个命题有了明确的回答:岚皋的先民是巴人,岚皋古代属巴地为巴国所辖,岚皋先秦文化是巴文化。两千年来虽然有融汇和吸纳,但巴文化一直是岚皋文化最亮丽的底色,历经千年的传承仍然不减其魅力。第二节古代岚皋属巴地

古代岚皋是否归属巴地?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岚皋管辖权的变化情况——《安康地区志·行政建置·郡州府建制》勾画了安康地区的行政建置变迁情况:岚皋山川一隅

安康地区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文化区和经济区。近年考古发现,在全区范围内,分布有属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李家村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安康地区历史可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岚皋一直在安康地区的版图之内,境内发掘的肖家坝遗址和李家坝遗址,皆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存,他们已能烧制夹砂红陶、灰陶,打制和磨制石斧、铲、网坠、石核、砺石等。说明岚皋的文明与整个安康地区的文明是同步发展,六七千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他们是史前最早的岚皋人。

商、周时代,安康地区曾是巴、蜀、庸、楚、秦诸文化的交汇之地。夏商之际生活于巴山区域的巴族部落曾在汉水上游地区建立了“巴方”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的援助。周灭殷后,周武王封巴国于今汉阴县境,并封周宗室贵族去统治,赐爵为“子”,称“巴子国”。毫无疑义,岚皋在这漫长的千余年间,属于巴人的生活区域,先后辖于巴方和巴子国,地理位置使然,岚皋不可能依附庸、楚,更不可能纳入蜀、秦的版图。

战国时期,秦、楚两国连绵征战,陕南沦于秦、楚的统治。秦统一以后,划汉水上游一带为汉中郡,治所西城县(今安康市),岚皋归其管辖。东汉又置西城郡,领西城、安阳、长利县。《安康地区志》明确地说:“西城郡辖地为今石泉、宁陕、汉阴、紫阳、安康、岚皋、旬阳及商洛一部分。”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群雄并起,岚皋跟随西城郡“城头变幻大王旗”,先后划入西城郡、魏兴郡、安康郡、金州(治西城县)。隋朝西城郡,辖区与今安康地区大略相似。唐朝又恢复金州名称,岚皋属焉。

无论建置如何改变,岚皋一直在安康版图内,安康与岚皋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岚皋的古文化不会是一片空白。从逻辑上讲,安康古代属于什么地方,岚皋就属于什么地方;安康的古文化,也就是岚皋的古文化。

我国史学界原本将巴文化的时限,界定在先秦及其以前这一段时期内,然而巴文化并非截止于秦,直到汉代,甚至更晚些时候,巴文化仍在发展、流传。我们讨论古代的巴文化姑且止于隋唐吧,隋唐之前是巴文化的“源”,隋唐之后是巴文化的“流”。

研究表明,安康古文化的演变是以巴文化为主体展开的。

巴文化源于大巴山,巴文化古老山更古老。安康位置在大巴山北麓,川北在大巴山南麓,安康和川北同属于巴地。巴山的文化叫巴文化,巴文化诞生于巴山,似乎这是无须论证的合乎情理的说法。

学界有一种说法,巴人之“巴”源于巴人喜欢居住的地方——山间坝子(“坝”的读音)。巴人谓山间平地为“坝”。凡是巴人生活的区域内,便含有许多“坝”字的地名。岚皋叫“坝”的地名就非常多,如肖家坝、李家坝、杜坝、花坝、中坝、田坝、月坝、庙坝、明珠坝、石滚坝、溢河坝、铁炉坝、兰家坝等。

古代巴地有不少神话传说。岚皋民间流传的“伏羲山”“女娲山”“比翼齐飞”“巴蛇吞象”“巴蔓子”等神话和传说故事,都与巴人有关,应当属于巴地的传说。

安康市境内出土的巴人代表性文物有:三皇时期的陶塑巴蛇,五帝时期的夹砂红陶人面塑像,夏代巴式玉斧,商代蛇巴濮人人面纹青铜钺、虎纹空首青铜钺,西周时期青铜矛以及《史密簋》铭文“卢、虎会”,春秋时期双鸟纹青铜釜,战国时期巴人文字铭文青铜戈,战国时期的虎纽于、虎纹戈、虎形提梁等确证了文献记载的“虎之首帅在西城”。于,它是古代巴人的典型乐器,而安康出土的西周时期巴国于,纽为虎头,是稀世之宝。巴人的典型武器是“巴式短剑”,长五六十厘米,虽然川渝湘鄂出土有巴式剑,但与安康出土的巴式剑比起来相对档次较低,安康有一把剑柄镶有红宝石和玉的巴式剑,而其他剑无。巴人代表性文物现于安康,安康如不属于巴地,岂非咄咄怪事!安康属于巴地,岚皋亦当属于巴地,似乎毋庸置疑。《华阳国志·巴志》有如下两段话,提及巴之立国及其沿革等简单情况:“(《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国。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历夏、殷、周,九州牧伯率职。周文为伯,西有九国。及武王克商,并徐合青,省梁合雍,而职方氏犹掌其地,辨其土壤,甄其贯利,迄于秦帝。汉兴,高祖籍之城业,乃改雍曰凉,革梁曰益,故巴、汉、庸、蜀属益州。”这是说巴国早在传说的“三皇”时代就已存在,历经夏、商、周几个朝代的漫长岁月,还是“职方氏犹掌其地”仍为一国。直至秦惠王时期才为秦所灭,始改国为郡,属梁州。到了汉代,巴郡因“革梁曰益”,即梁州更名益州而随之归属益州。虽说传说不足为证,但从考古资料看,巴之存在早在夏代,当无异议。

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有三片“伐巴方”的记载,著名古史学者顾颉刚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巴方”置于汉水流域上游,包括安康地和汉中地。

顾先生的论断是有根据的,上溯5000多年前,巴人就在巴山立国了。《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路史·后纪·太昊伏羲氏》记载:“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也就是说,安康古代属巴地,巴地的最高领导人是后照。后照的位置是谁给的?是伏羲。伏羲何许人也?综合关于伏羲的诸多史料和传说,我们大体知道:伏羲是中华龙的第一传人,是三皇五帝之首。他推动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他和女娲“别姓氏,制娶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创造了先天八卦,是我国易学的鼻祖。有学者通过《左传·僖公廿一年》《路史》《氏族略考》《古今姓氏书辨正》《姓源》《风俗通》《元和姓纂》等典籍的综合研究,认为伏羲分封并建立了许多氏族方国,还赐其姓氏,伏羲分封的巴国当为其一。

伏羲、女娲既然是巴人的老祖宗,那么他们留下遗迹的地方一定属于巴地。伏羲、女娲这小两口儿的部族在安康繁衍生息,成为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蛇巴”,以蛇为图腾。

事情发展脉络大概是:夏朝(距今3600~4100年)之前的伏羲时代,安康就已是氏族方国“巴”的领地,伏羲是“巴”的先祖,后照是“巴”的“开国领袖”。当然此说不太准确,因为当时还没有“国”的概念,而且连“诸侯”“方国”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一块属于某个部落或氏族的栖息地。

还有诸多说法可以支持安康是古代巴地的论点,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蜀、梁指今陕南,即为当时的巴地。这说明,远古时期陕南包括今安康就属巴地。

童书业《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古巴国辨》中认为,汉水“川山之间皆为巴族的根据地,似可假定”。

据《山海经·海内经》《水经注》《汉书·地理志》、何光岳《南蛮源流史》《路史·国名纪甲》等典籍作综合分析,可以确认在夏代之前汉水流域属于“巴”的地域范围。

此后中国的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有夏、商、周三朝,后照开创的“巴”升格了,成了方国。

夏朝时(距今3600~4100年)巴立国号“巴方”。即是说,至夏禹时期巴国加入夏王朝,成为夏王朝的诸侯之一。《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

商朝时(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巴方”称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西周建立。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公元前771年)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安康属于巴国辖地。

巴国的范围有种说法:大致在重庆全境,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此说不太准确。远古时期的巴族根据地以及西周初武王分封的“巴子国”确切地说在今安康地区范围内,或许还包括汉中或川北的小部分地区也未可知。岚皋按其地理位置观之,一直属于巴地。既然属于巴地,其间的沿革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禹时代的诸侯会稽会盟、夏与殷的斗争、殷武丁其妻妇好率军攻巴方、周武王伐纣、巴楚数相攻伐等,岚皋的巴人不会不参与其中。只是因为巴山草根民的孤陋寡闻,拒绝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或者草根民的作为不入史家的法眼,而留下了历史书写的空白。

但历史不会全是空白,岚皋肖家坝、李家坝的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岚皋人就已经参与书写安康的文明史。考古工作者王静在《汉水上游巴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文中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汉水上游先后发现了紫阳白马石、马家营,西乡红岩坝、何家湾,南郑龙岗寺、汉阴阮家坝、城固宝山等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的遗址。据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分析研究,“明确知道,汉水上游巴文化和鄂西三峡地区早期巴文化是属于一个文化体系,他们有着相同的文化元素”。那么与这些遗址类似的岚皋肖家坝、李家坝出土的文物也应当属于早期巴文化。肖家坝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第三节岚皋先民是巴人

巴人,古巴族人的简称,是古羌的一支,和蜀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巴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巴人曾经生活过的地域很广大,包括今重庆地区、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地区。史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其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

巴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是由多支不同族属、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来源的族群所组成的民族集团,例如板楯蛮与廪君蛮的先民,前者分布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和渠江流域,北至汉中;后者发源于湖北西北部竹山,它们都居住在称为“巴”的界域内,所以他们也都是巴人,但不是安康的原住民。

中国民族史学家、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潘光旦教授定论为:巴人首先从甘肃成县顺汉江而下,先在汉江上游(丹江口以上)地区生存,巴人与当地人相融合,因伏羲氏强悍,成为统领,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