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养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10:42:09

点击下载

作者:赵建新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养生试读:

前言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第一部养生宝典,也是第一部解释生命规律的百科全书。

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养生即法时养生。《黄帝内经》中讲的“法”即“效法”“遵守”之意,“时”即“时辰”和“节气”,按照十二时辰生物钟和二十四节气候变化规律,调整饮食、作息,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目的。自然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的运动是相互对应的。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科学调整人体脏腑器官的作息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每天按照自然规律来生活,按生物钟在适合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以保养我们的先天真元,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一天之中有十二时辰,一年之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人类脏腑功能的活动、气血的运行、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养生既要符合一天十二时辰的规律,还要适应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本书从十二时辰与二十四节气入手,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挖掘藏在十二时辰与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法则,以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根据十二时辰与二十四节气来调整身体的脏腑平衡、阴阳平衡,唤醒人体自我修复潜能,从而做到顺时养生。《黄帝内经》主张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用来说明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并依据于此,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总结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是中医养生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掌握二十四节气变化的规律,以大自然的四时变化来调节人体的五脏气血,能使人保持健康长久的生命活力。

全书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最简便、易行、实用的养生方法奉献出来,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祛病延年的秘诀。

第一章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第一节 子时养护胆经

(23:00-1:00)气血流注,保护体内的暖阳

子时胆经当令

胆经——子时值班的“法官”

子时(23:00-1:00)气血进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供应内脏胆汁,帮助食物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

从经络循行线路图上可以看出,胆经在侧头部循行分布异常密集,胆经气血异常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问题。所以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就寝的习惯,否则容易衰老。●胆经上的穴位

胆经单侧44个穴位(双侧共88个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29个穴位在臀、侧胸、侧头部,首穴瞳子,末穴足窍阴。●胆经的循行

胆经的循行起于目外眦的瞳子穴。上行至额角,环绕侧头部,向下循行于耳后,至肩入缺盆,下至腋窝,过胸部到季肋,下行至髂关节环跳穴,再沿下肢外侧中间,经膝外侧腓骨前缘,外踝前方到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胆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子时阴气最盛,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人体气血阴阳交替转换的一个临界点。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子时睡眠养胆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还能让头脑清醒起来。否则,胆经就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口苦、时常叹气、胸胁部作痛以致身体转动困难等。病情严重时,还会表现为面部毫无光泽,全身皮肤干燥,以及足外侧感觉发热等症状。胆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排泄胆汁,中医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黄帝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全身气血取决于胆气生发。子时睡眠好了,对一天至关重要。理论上说,在胆经最旺的子时按摩胆经是最好的进补,但实际上,子时强调要熟睡。因为同名经同气相求,退而求其次,可以在手少阳三焦经经气旺时(就是晚上21:00-23:00),敲打或揉搓手足外侧的少阳经。◆足少阳胆经

调畅胆气能促进健康和睡眠

调畅胆气不容易生病《黄帝内经·素问》曰:“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意思是说,同样有外来的恐吓,对勇敢的人来说,胆气行畅,恐吓引起的身体变化就消失了;而对于胆怯的人来说,胆气不畅,恐吓引起的身体不良变化就会留下来,逐渐形成各种疾病。所以胆气调畅了,就不容易因外界惊恐而生病。

现代医学表明,人体的情绪表现与一定的生理活动相联系,情绪的反应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过程,惊吓、愤怒、不满、委屈等不良情绪因素会引起身体生理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躯体疾病。对于胆气调畅的人,这些不良情绪不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过程,或者影响比较小,身体能够自行调节,消除或削弱不良情绪对生理过程的影响。

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

现代医学表明,人在疾病期,由于疾病的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譬如,许多胆结石、胆囊炎等胆病患者都具有胆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如疼痛、胃肠不舒服、大便不顺畅、消化不良等。由此整日忧心忡忡,有胁肋疼痛就怀疑为肝癌,咽部不适就怀疑为喉癌、食道癌,头昏就怀疑为脑部肿瘤等,这些都是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的临床表现。

具体调畅胆气的方法有:在胆经旺盛的时辰进入睡眠,以保持愉悦心情,舒畅意志;经常敲击胆经的穴位,有针对性地补益胆气,祛除胆腑的郁热、痰湿等。

胆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有保障

护胆要注意:早上一定要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就会导致空腹的时间过长,胆汁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脾胃和胆之间的关系

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在肝内生成之后,在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流入胆囊。胆囊的作用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如果将肝脏比喻成胆汁的“生产工厂”,胆囊则是存放胆汁的“仓库”。正常情况下,胆囊除了存储胆汁,还会对胆汁进行“精加工”。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仓库”的大门就会紧闭。而人在进食3~5分钟之后,胆囊就会开门放行,将存储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吸收。而且肝胆的疏泄功能对脾胃升降也有促进作用。胆气足,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如果胆汁不能正常生成和排泄,脾胃升降紊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想减轻脾胃负担,就得保护好胆。

夜宵阻碍胆汁分泌

吃夜宵会阻碍胆汁的分泌,而且会让人发胖,对健康也有极大危害。很多人熬夜就会感到饿,肚子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要吃夜宵才行。这是因为体内生发的阳气被消耗掉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养阳——睡觉养阳。人体只有静止不动,阳气才不会受到消耗,才能慢慢生发起来。如果人们在睡前吃了夜宵,肠胃就必须增加工作量去消化食物。肠胃运动,就得靠阳气的滋养,这样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就会被消耗掉。胆为少阳脉,少阳之气生发不起来,就会影响胆的功能。长此以往,胆经就会出问题,胆汁的分泌就会减少,而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干将,胆汁分泌不足,脂肪就会在体内沉积下来,人就会发胖。

胆经的日常锻炼和养护

——敲胆经

敲胆经的作用●活气血,促胆汁分泌

敲胆经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气血。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人吃进去的食物,有一部分由胆汁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就不够,也就不能满足人体造血所需的材料了。●调脏腑,理气机

敲胆经可以调理脏腑的气机,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场所,肝气通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身体才能达到平衡,如果气机不通畅,就会出现喜欢叹气的情况,这是因为叹气可以使气暂时稍稍通畅一些。●增强抵抗力

足少阳胆经是处于半表半里的,邪气侵犯人体往往会和正气在半表半里中进行抗争,这时人就会感到忽冷忽热。正气强,就会把邪气驱赶出去;如果正气虚,邪气就会长驱直入进入身体里,从而使疾病加重。敲胆经可以增强抵抗力。

敲胆经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拍打胆经从臀部到膝关节这一段(大腿外侧正中间的那条线)。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从臀部往下顺着气血的流向(从上往下)缓慢拍打,直到膝关节处。两侧都要拍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很厚,因此必须用力敲打,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作用:通过对胆经的敲打,起到通经活络的效果。

按揉胆经穴位巧治小病

阳陵泉穴——防治胆囊炎、胆石症

阳陵泉穴在小腿的外侧,具体位置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是胆经合穴,也是胆经气血最旺盛之处,与胆的联系最密切。有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往往在这个穴位,或这个穴位下1寸位置的奇穴(胆囊穴)处有压痛(按压疼痛)或结节(皮肤下的小硬疙瘩)等异常反应。

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加强,胆管运动和排空能力增强,胆汁的流量明显增多。按揉穴位可以起到与针刺相似的效果,所以每天按揉阳陵泉穴,加按胆囊穴,可疏利肝胆之气,起到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作用。

阳陵泉穴也叫作“筋会”,因为筋主持四肢和各个身体关节的运动,所以当身体的关节运动出现障碍时,比如偏瘫、膝关节炎、肩周炎、腕踝关节扭伤等,一定要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经络,通利关节,促进机体的恢复。

光明穴——明亮眼睛,预防眼病

光明穴在腓骨前缘,外踝尖直上5寸的位置。将外踝尖与窝横纹间分成16份,外踝尖上第5份,腓骨的前缘即是。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目,眼睛与肝密切相关,而肝与胆是相表里的脏腑关系,所以胆经上的穴也可以治疗眼病。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此穴名正是来自于它的功效——可以使人眼睛明亮,恢复光明,才叫作光明穴。常按此穴,可使眼睛明亮,防治近视,消除眼疲劳,预防干眼病和老年白内障等。

风池穴——清脑明目,防治头痛

风池穴在脑后,用大拇指与食指沿着后项部的两条大筋(两侧斜方肌)外侧缘的凹陷向上推,当推至凹陷的上端,与后脑勺(枕外粗隆)下缘相齐平的位置便是风池穴,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因此,冬天要戴围巾保护项部。

风池穴是疏散头部风邪的要穴,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窦炎、耳鸣等,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头痛,平时按揉风池穴可以清头明目,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可以用两手拇指的指腹在两侧风池穴同时按揉。

第二节 丑时养护肝经

(1:00-3:00)深度睡眠,让生命之树常青

丑时肝经当令

肝经——丑时值班的“大将军”

丑时(1:00-3:00)是足厥阴肝经气血最旺的时辰。从经络循行上可以看出,肝经属于肝络于胆。肝藏血,肝脏能储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

中医讲,“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就像人体内的大将军,帮助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的实现,从而达到肝气得舒、气机得畅、血液得调、外邪得出、抵御强敌的目的。如果“大将军”失职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筋脉失养,则身体感觉疲劳,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正常的精神活动也会出现异常。

肝气用得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所以应该利用好这个时辰,养好肝脏。●肝经上的穴位

肝经单侧有14个穴位(双侧共28个穴位),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肝经的循行

肝经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指甲角旁1分大敦穴。经足背,在下肢内踝上8寸之前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8寸以上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绕阴器,抵小腹,行于侧胸腹部。止于乳下2肋的期门穴。

肝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要想养好肝,首先要在精神上保持平和、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疏泄功能,还要以熟睡来维持肝主藏血的功能。如果我们在夜晚丑时还不休息的话,血液就要继续不停地“运于诸经”,无法归于肝用以养肝,那么肝脏在超负荷地运转下难免会有闪失。所以,丑时一定要进入睡眠。《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记载,“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所以养肝血至关重要。人只有休息时,肝脏血流才充足,才能养好肝。在肝经气血最旺的丑时,睡觉无疑是养肝血的最好途径。在肝经最旺的丑时按摩肝经是最好的进补,但由于凌晨人应该安静地休息,为与自然之气相应,可以按摩与肝经同名同气的手厥阴心包经。按摩手厥阴心包经养肝补肝的时间以19:00-21:00最好。◆足厥阴肝经

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

丑时是进入深度睡眠、充分休息的黄金时段,这个时间段里肝经最旺盛。人体在此时应进入深度睡眠当中,有利于肝血的代谢,睡得越深,肝血回流的效果越好,运行、排毒的功效就越高。如果此刻没有好好休息,肝血不能及时回流,就会导致代谢失常。肝血不能“推陈出新”,肝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肝病。

肝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有储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作用,相当于储存能量的“仓库”。丑时是气血流经肝脏的时段,此时废旧的血液被淘汰,新鲜的血液再生,血液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此刻也是肝脏自身功能得到修复的时候。肝脏还有一个功能是排毒。它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人体每天会产生许多毒物、废物,有时食物中也包含一些有害的物质,肝脏可以分解这些有毒物质,然后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分泌到胆汁或血液中,之后再将其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充足的气血既可以为肝脏解毒提供能量,又可以起到“搬运工”的作用。

睡觉让肝更好地工作

睡眠质量不好,就会造成肝火上炎。按照中医养生的观点,每晚最好在子时前入睡,这时肝胆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休养。《黄帝内经》认为,“人动血行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体闭目静卧时,气血才能归于肝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气血就会继续不停地“运行于诸经”,无法归肝养肝。这样肝脏的血液得不到代谢,存储能量的“仓库”空了,体力也就无法恢复,这时人们总会感到累。新鲜的血液无法生成,原来进入血液中的毒素也就无法顺利排出。如果毒素长期积聚在人体内,就会产生疾病。

丑时养好肝血,预防春困

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春困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预防春困,就得养好肝。肝五行属木,与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好相合,此时养肝,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何会“春困”“春困”是因为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人们在抵御严寒的过程中消耗了体内大量的阳气。阳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待到初春时,阳气刚刚生发,气血偏于外行。“冬藏”消耗了大量阳气,若春季熬夜或大脑思虑过多,肝失疏泄,阳气生发再受到抑制,身体就极易疲劳、倦怠。

另外,按照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自然界的四季与人体也是一一对应的。春季适逢肝经当令,因此肝气在春季最为旺盛。但肝气过于旺盛,加上春季多雨、天气潮湿,湿气容易困在脾胃,就会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以致中气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昏脑涨等不适症状。

养肝防春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古人指出,早睡早起,经常散步,披散头发,穿宽松的衣裤,勿动杀念,一切顺应自然。

早晨起床之后伸伸懒腰,养肝的效果非常好。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此时气血流得很慢,所以清晨醒来后总会感觉浑身松软无力。通过伸懒腰可以起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的作用。通过这个动作,不仅可使头脑更加清醒,同时肝脏功能也受到了激发,从而起到很好的养肝效果。

肝是女子的先天

“女子以肝为先天”,这源于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女性的身体结构中有独特的胞宫(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在生理功能上每月有月经,成年后要怀孕、生产,产后要哺乳1~2年,这些特点决定了男女有着不同的生理基础。

肝藏血是基础“女子以肝为先天”是以肝藏血为理论基础的。肝是藏血的容器,还有调节血液容量的作用。血是身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血液量太少、浓度太稠、温度太低、温度太高都不行。对于女性来说,血是根本,因为女人的经、孕、产、乳均与血液密切相关。月经是血液充盈到一定程度,血液满了溢出,称为月经排出。怀孕以后,胎儿从小到大的生长,靠的就是血液的不断供应,从而得到能量。

分娩的过程也是大量损耗血液的过程,如果血液不足,产妇还可能出现血晕,甚至出现意外。分娩生产以后,乳汁也是由血液化生的,血液不足,乳汁就不足,宝宝就不能喝到妈妈甘甜的乳汁。所以血液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综合来说,肝藏血丰富、充足是女性生理特点依赖的基础,女性一生以血为重。

养肝血远离妇科病“女子以肝为先天”,其实也反映了女性的病理特点。同时也警醒女性:肝对妇科病的影响最为突出,这是因为女性特殊的病理特点容易导致肝生理功能失常。●女子天性肝气易郁滞不舒畅

一般来说,女性常有慈悲、爱恋、喜欢、憎恨、嫉妒、忧愁、多虑等情志,容易执着不放,情不自禁,难以自我控制,从而导致肝气郁滞。

所以肝郁气滞是妇科病最重要的特点与病理机制,在妇科病中占很大的比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在上部可见梅核气,即咽喉中好像有个梅子的核卡着,吐不出去,也咽不下去;在中部可见两侧胁肋胀闷,善太息,乳房胀痛;在下部可见小腹两侧拘急胀痛、痛经、闭经、不孕等。临床常用方剂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逍遥散等,均是以疏理肝气为主的经典名方。●女子生理特点易致肝郁

作为生理规律,月经是以每月为藏泻周期,怀孕分娩是以10个月为藏泻周期。这个规律说明女性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孕产期、更年期都是气血急聚、波动起伏的不稳定时期,再加上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干扰这种动态平衡,扰乱女性生理调节机能,导致体内气血阴阳异常,引起血虚、血瘀,进而由血影响到气,导致肝气郁滞,情绪也会随之多愁善感。

从临床来看,即使没有情绪上的异常变化,在经期、经期前后或绝经前后,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肝气郁结表现,平时身体虚弱、阴血不足、精神不振的女性更为多见。养肝血可解这类人的肝郁。●妇科病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

由于女性得病后容易造成肝气郁滞,使身体处于失调的状态,一旦持久加重,容易产生气郁化火、伤阴耗血、生痰夹瘀的变化,从而累及到肾脏、脾脏、心脏、肺脏及冲脉、任脉、带脉,变生多种疾病。临床常见的肝肾虚损、肝郁脾虚、心肝血虚、心肝火炽、肝火犯肺、肝郁肺虚等病症,都不同程度上伴随有冲任失调、冲任亏损、冲任瘀阻而引起的妇科疾病。

所以有人说肝为五脏六腑之贼(指肝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女性尤其是这样。●保护好肝脏,远离妇科病

肝藏血,主疏泄。它相当于一个“血库”,这个血库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冲任二脉通畅,月经就会准时到来,妊娠孕育及分娩等也得以顺利进行。如果“血库”告急,或是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以致冲任失调,就会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病症,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不育。

女性性格多偏于内向,多愁善感,因此容易被七情所伤,这样就更容易导致气机瘀滞。气滞则血不行,脏腑失去气血的滋养,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各种妇科病也就接踵而来。作为女人,必须养肝血,疏肝郁,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妇科病的困扰。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出来

怒伤肝导致的后果

如果将心比喻为君王的话,肝就是刚正不阿的将军。君王的安全要它来保护(藏血以养心),外敌的入侵要它来防御(解毒)。然而怒则伤肝,身体跟着也会大乱。

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郁则气逆。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总会感到血往上涌,进而出现面红耳赤、吃不下饭、胸闷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怒则气上”,肝气生发太过。

肝藏血,血随气行上冲到头部,就会出现眩晕、脸红脖子粗等状况。《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生气所导致的后果可不止这些。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匹野马一样在体内横冲直撞;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就会感到腹胀;横逆犯胃,就会出现呃逆、吃不下东西,严重时甚至导致吐血。所以,想要保护肝脏,一定要做到少生气。

宣泄肝气的两种方法

生气之后,不要把气憋在心里,而使肝气得不到宣泄。肝经走两胁,乳房为肝经的必经之处,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乳腺增生。肝无补法,只有破法。想要破解肝气郁结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哭。按照中医五行说,肝为木,有生发的特征,在志为怒;肺为金,在志为悲;金可以克木,所以悲克怒。一个人生了很大的气,要想把气给泄了,哭是不错的选择。

也可以按摩右季肋部肝胆区: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反复操作3分钟;张掌,一手掌或两手掌重叠,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横擦3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热。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肝脏和胆囊形成刺激,从而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效果。

第三节 寅时养护肺经

(3:00-5:00)天亮起身,令气血整装待发

寅时肺经当令

肺经——寅时值班的“宰相”

中医称肺脏为“相傅之官”,有宰相之能。经脉气血是按“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焦胆肝还肺”的顺序不断运行的,它们分别与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的时辰相对应,到哪个时辰就哪条经脉做主人。手太阴肺经的流注时间为清晨3:00-5:00,可谓是寅时值班的宰相。

此时全身的气血都要流注于肺经。肺的作用就是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在肺气的推动下,使气血津液输布于全身,内养脏腑外润皮毛。肺宣发功能正常,则百脉通顺。肃降是指肺气宣清宜降,使气血津液下行,以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于膀胱而使小便通利。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人体气血得到了重新分配,人体各器官机能才能正常运转。

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这时全身器官都要休息,只有这样肺才能合理地分配气血。熬夜的人知道,凌晨三四点钟最难熬,那是因为身体不让你熬,这个时候气机是“肃降”的。如果坚持熬下去,就是往外、往上调自己的阳气,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肺经上的穴位

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为中府,末穴为少商。●肺经的循行

肺经循行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前壁外上方,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肺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由于寅时肺经最旺,肺有病的人常会在寅时醒来。肾属水,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金生水,肺养肾,虚则补其母,补肾也可采用补金即补肺的方法,即“金水相生”。患有肺病或肾病的人寅时醒来后,如果自觉睡不着,可以披好衣服练习面南盘腿静坐的“赤龙搅海”法。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是练气的最好时机。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部,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如气喘、肺气肿患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如果是上夜班的人或是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要抽烟,以免肺部受到伤害。其保养之道可在此时吃补肺食物,如燕窝、银耳、罗汉果等,在清晨醒来,尚未进食时食用最佳。此时阴阳开始平衡,肺经值班。此时还可以通过号脉来判断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如果脉硬,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是否患有高血压;如果二三十岁的人脉紧,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患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作弦脉,若是号出此脉就有患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可能。◆手太阴肺经

寒气最易袭肺,清晨防着凉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肺脏的特点,是中医学在认识了肺脏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对病理机制和发病特点的认识与归纳,这对肺脏和肺经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肺脏“清虚”,处于内脏最“高位”,是五脏六腑的“华盖”。肺脏在内脏中位置最高,下面是心、肝,脾、胃、肾,因此,易受到外邪,如风、寒等邪气的侵袭。

肺是身体的“篱笆”,最易受凉

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卫外,保护身体的机表,作用在人体的皮毛,就像是身体的“篱笆”。也正因为这样,皮毛直接暴露在外感六淫之邪的息息相触之中,尤其是寒邪。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夏天特别热,浑身出汗,突然进入凉爽的地下室、高楼大厦,或者很热的时候遭遇淋雨、进入很凉的空调室内,突然受凉,会感觉身体一哆嗦,或者打喷嚏。随后不久,就会出现头痛、身上疼、打喷嚏、发烧等症状。或是在冬春秋季节,天气突然变凉,来不及加衣服,出现上述症状。这就是肺经受凉了。

肺经顺畅,人体气血分布好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于肺经

中医学认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开始于手太阴肺经,然后逐条经脉,依次相传到足厥阴肝经,再重新流传到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连,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循环。

肺参与气血生成的全过程

肺的作用在五脏六腑中非常重要,参与了气血生成的全过程。

首先,肺是生气之主,脾胃为气的初始来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脾气起着升转作用,把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华,向上输送到心肺,化生成血液与津液。这些水谷精华、血液与津液,由肺发布疏散到全身的脏腑、经脉,供人体所用。所以说,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生气,是生产气、制造气的意思,不是着急生气。意思是说,脾胃是制造气的来源,肺是制造气的主管,掌握着制造气的流程。

其次,肺是气生成的保证。肺通过吸清呼浊的呼吸功能,把外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吸入进来,同时不断地呼出身体已经利用过的浊气,保证了体内气的生成及代谢。

再次,肺是宗气生成的保证。肺把吸进来的清气与脾输送到肺的水谷精华结合起来,生成宗气。如果肺的功能失常,清气吸入减少,宗气的生成不足,就会导致元气衰少。

最后,肺在化生制造血液中起重要作用。在肺中,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华物质和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流到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而成红色血液。所以说,肺在生化制造血液中起重要作用。

肺是全身新陈代谢的总管

肺主治节功能

肺通过肺气对血脉、精神、汗液的影响与效应,主要是通过肺主治节的功能来体现的。肺主治节,通过肺脏的治理调节作用,促进、协调脏腑的功能,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秩序。肺之所以能表现出“治节”的功能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主气”、“朝百脉”、“以行营卫阴阳”等功能。

肺通过主气,实现治理调节

主气是肺脏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五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又说“肺者,气之本”。意思是说,身体的各种气由肺所总管,肺是气的根本,是气的来源。肺主呼吸之气,吐故纳新。如果没有这样的气体交换,全身很快就充满废气,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崩溃了。所以古人说,肺主一身之气,即人体上下表里之气的生成与运行均由肺来主持和调节。反过来,肺通过主持一身之气,实现调节全身的功能。

肺参与血液的生成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肺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水谷精华由脾升级输送到肺,在肺里与氧气相合,经心气和肺气的化合,而生成有营养的血液。这是生血的主要途径。同时,通过呼吸的调节、肺气调节、宗气对心的调节,肺实现了对血液运行的调节,完成治节的功能。

第四节 卯时养护大肠经

(5:00-7:00)排出毒素,轻微运动保健康

卯时大肠经当令

大肠经——卯时值班的“清洁工”

卯时(5:00-7:00)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大肠经旺。《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如果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排不出的大便会变成宿便,使毒素停留在体内。“传导之官”就是“运输大队长”,这个“大队长”专门运输人体内的糟粕——垃圾。我们把大肠这种功能形象地理解为清洁工作用,又因大肠经在卯时值班,所以称它为“卯时值班的清洁工”。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在小肠进行消化并升清降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经过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供养脏腑;食物残渣则下降到大肠。大肠再进行最后一道程序的加工,将残渣中的部分水液吸收。这样经过燥化后的糟粕便成为大便,通过“魄门”,也就是肛门,将其排出体外。大肠是运送排泄物的脏器,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他脏腑失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大肠经有问题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病症。因此,最好养成每天早起后排大便的习惯,避免产生宿便。清晨起床后,可适当喝杯温水,以促进排便。●大肠经上的穴位

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其中15个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个穴位在肩、颈、面部,首穴为商阳,末穴为迎香。●大肠经的循行

大肠经循行起于食指桡侧指甲旁的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及面前部,止于鼻旁的迎香穴。

大肠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有人会问,怎样保养大肠呢?其实,按时排便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便秘是百病之源,短期便秘是肠道健康亮起红灯的警讯,长期便秘则是肠道健康的无形杀手。长期便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便秘,会因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从而引起腹胀、口臭、食欲减退和易怒等身体症状,还会使身体发胖、皮肤老化,引起贫血、肛裂、痔疮、直肠溃疡等疾病。那么如何保证按时排便呢?适时按摩大肠经穴,使其经气通畅,保证大肠功能正常,就能摆脱便秘及其他相应疾病的困扰了。

卯时可锻炼身体,做一下健身操,对大肠经会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肠经与肺经分别循行于前臂桡侧的内外侧,可以用一手搓摩另一手臂,着重按摩手臂的前缘以及面部和颈部,以促进经脉气血循环,或打打太极拳以舒张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排便是对大肠经最好的照顾

早晨5:00-7:00,地户要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排便是人体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体气机的一种自然走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排便,把积蓄了整个晚上的垃圾毒素排出体外。

肺气足才能正常排便

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能正常排便。肺属阴主内,大肠属阳主外,所以,中医在诊病的时候,经常会问病人二便(大小便)怎么样。如果心肺功能好,大便功能就好,排出就会畅快。心肺不好的时候,吃泻药治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的元气,不但不能治好,反而会加重病情,只有补肺才是正道。

大肠吸收水分生津液

大肠经有吸收水分生津液的重要功能。便秘就是人体水分太少,大肠吸收大便的水分过度,把里面的水分都吸去了。如果大肠不吸收了,就会形成腹泻。大肠吸收水分和其他脏器密切相关,如脾阳的运化能力和肾火的温煦能力等。

大肠负责传导,并最终完成从饮食生化制造人体气血的过程。大肠接近消化道末端,能吸收一些维生素和水分,并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大便的正常排泄是排出人体内垃圾的生理过程。

大肠内的垃圾是慢性病的来源

如今越来越多的毒素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规律和不及时的排便,不仅导致体内垃圾堆积、有害细菌滋生、产生菌毒素,而且还破坏大肠内有益菌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各种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引起许多慢性病的发生。

便秘导致口臭、月经不调、痔疮等疾病

大肠经属于大肠,联络到头面五官。便秘时大肠蠕动变慢,肠内干燥,阴液亏少,火毒循经上行,令人头晕、口臭。

便秘还会导致月经不调、痔疮,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谓无恶不作。

饮食辛辣油腻过多、主食过于精细、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不够,情绪抑郁、运动过少导致气血瘀滞,体弱劳倦,气血亏虚,无力排泄大便等都能导致便秘。多吃一些红薯、玉米等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可预防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能帮助美容

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痤疮却是美貌的杀手。人体便秘时,由于大肠没有足够的水分,皮肤枯燥无光泽,有害物质堆积,甚至导致内分泌紊乱,皮肤出现小疙瘩、小红点、皮肤色素沉着。所以,及时排出体内毒素是美容的第一要务。

排毒通便的六种方法

每周应轮流用清肠排便、利尿、活血化瘀、出汗、呼吸等排毒方法,清除人体的垃圾。●清肠通便法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各种萝卜、青菜及水果;多做腹部运动,定时排毒,可配合吃一些块茎类菜,如红薯、土豆、山药等,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宿便;除米面杂粮外,可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常吃绿豆、豆浆、蜂蜜、生姜、绿茶等也可解身体之毒。●利尿排毒法

清晨起床喝一杯温水,下午酉时(17:00-19:00)肾经“值班”时喝一杯水,清洗膀胱这个“人体马桶”,也可配合吃一些青菜,如芹菜、苦瓜、白菜等帮助清利宿尿;晚上睡前再饮一杯水。一天至少三次空腹饮水帮助利尿,排出尿毒,也可以濡润大便,有利于第二天大便的排出。●活血化瘀排毒法

可少量饮酒,增强血行,排出血管淤积的垃圾。番茄、山楂、红桃、红瓤西瓜、红心萝卜、草莓等红色食品也可排除淤积。

没有凝血障碍的成年人,可每天服用生三七粉0.3~0.6克,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脉的作用。但有出血疾病的人,如胃溃疡出血、经常流鼻血的人不宜服用。●出汗排毒法

喝姜汤或热粥,使身体出汗,达到通窍排毒的目的。连续小杯饮热茶,直到出微汗即可。●呼吸排毒法

每天早晚到户外进行大口吸气、大口呼气,把肺里的浊气吐出来,把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吸入肺中,这叫洗肺法。目的在于排出气毒。●运动排毒法

运动让人体的气血流通,用自己的血液冲刷血管,排出血毒。

卯时养生经

卯时练功要注意

在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的练功时间寅卯两时,经络气血正运行于肺和大肠经。清晨空气清新,有利于肺脏呼吸。但是,晨起后必须有个准备时间,等待气血阴阳运行平衡后才可运动。若未做准备活动,便马上投入比较剧烈的运动,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早起不赖床

清晨卧室内空气比较混浊,含有大量细菌、二氧化碳气体以及灰尘等,容易损害呼吸系统,诱发感冒、咽喉炎,还可以引起咳嗽、头昏脑涨等,时间长了,还损害记忆力和听力。而且经过一个晚上,腹中空空,如果赖床不起,势必打乱肠胃活动规律,时间一长,容易诱发胃炎、胃溃疡及消化不良等疾病。这时还要避免“五更色”。“五更色”是指黎明起床前过性生活,因为马上要起床进入白天的紧张工作与生活,过性生活后得不到休息,使机体的平衡失调,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清晨一杯白开水不需要加盐

有些人喜欢在清晨喝一杯加点盐的白开水,认为这种方法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事实恰恰相反。因为人在整夜的睡眠中滴水未进,而呼吸、排汗、泌尿等活动却并未停止,这都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所以清晨人的血压往往是最高的。如果此时饮用淡盐水,很可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起床后血液黏稠度最高,此时再喝淡盐水,无异于雪上加霜。

按摩大肠经预防疾病

大肠经的主治和重要穴位

大肠经循行的脏腑和器官有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等部位,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病、咳喘、泄泻、便秘、痢疾、腹痛、高热、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与大肠经有关。合谷、迎香是常用的重要穴位。

按揉合谷穴的方法和功效

取穴: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的边缘,屈曲按下来,拇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合谷穴。

按揉方法: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按压的力量需要较大,直至穴位处出现酸、麻、胀、重、痛等感觉,甚至有蹿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觉,即“得气”现象。

注意:对体质较差的病人,应斟酌减轻按揉力量,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孕妇不要按摩合谷穴,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

治疗便秘:便秘患者排便时,按摩合谷穴,边按揉,边用力排便。如果是习惯性便秘患者,还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按顺时针的方向,摩腹50次。

预防牙齿疾病:经常按摩合谷穴,能保护牙齿健康,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按摩迎香穴、合谷穴治鼻炎

每晚睡前向南静坐,排除杂念,自然呼吸5~10分钟后,将两手拇指的指腹互相摩擦30~40次;再分别用两手的拇指指腹,沿着两侧鼻根、鼻背,顺鼻唇沟方向滑行按摩,直达迎香穴,要按摩100次。迎香穴按摩时稍稍用力,直至有酸麻感觉。左手拇指按摩右手合谷穴5分钟,右手拇指按摩左手合谷穴5分钟,坚持4~6个月,效果较佳。

每天拍打一次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臂外侧,保养大肠经最好的方法是拍打。具体方法为:手握空拳(微握拳,不必太用力),从手腕开始,沿着大肠经的行经路线从下往上敲(因为大肠经的气血行走方向是从下往上、从手走头的)。拍打时可以坐在椅子上,右臂弯曲伸向左侧,把手放在左侧大腿上,然后用左手从手腕开始往上拍打,经肘部,直到肩膀,拍到的就是大肠经;如果是站立的姿势,则只需左臂自然下垂,同样的方法,右手空握拳去拍打左臂。拍打的手法不要太重,一只手拍5分钟即可,然后换手,用左拳拍打右臂,一定要把整条经都拍到了。

每天坚持拍打一次,保持大肠经气血的旺盛通畅,这样身体内外的很多健康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大肠经通畅了,大肠的功能好了,排泄正常,垃圾废物就不会堆积,也就不会给身体留下毒素等后患,便秘和腹泻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肺与大肠相表里,同时有关肺的问题,如咳喘、感冒、皮肤病等问题也就少了。拍大肠经还有一个最实用的好处,那就是舒活了整个手臂的气血,让手臂得到放松,可以预防手臂酸胀疼痛等症状。体内有热,肠道津液减少,排便就会不畅。一般的泻药只是治标之策,而按摩大肠经不仅见效快,而且可以标本兼治。

第五节 辰时养护胃经

(7:00-9:00)营养早餐,饭后百步促消化

辰时胃经当令

胃经——辰时启动的“发电站”

辰时(7:00-9:00)气血流注胃经。卯时人体内的阳气已经完全生发起来了,辰时太阳出来后,天地间一片阳的气象。此时人体需要补阴,以调节阴阳平衡。而食物就是属阴的,此时吃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和代谢。

中医讲脾胃是“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它像一个发电站,生成营养物质,是人体能量的源头。能量一旦不够用,很多器官代谢速度就会减慢,工作效率也会降低,长期下去,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由于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且人体阳气充足,气机旺盛,需要补充一些阴性物质,也就是早餐。让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了下一个时辰巳时,脾经当令的时候,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全身。如果不吃早餐,脾胃就会空运转,人体就会感到头晕无力,脾胃功能也会失常。所以一定要吃早饭,而且要吃得很细致、很丰盛才可以。与此同时,顺着胃经的循行路线按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按摩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胃肠功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以供应全身脏腑器官。●胃经上的穴位

胃经上总共有45个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和头面部,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厉兑。●胃经的循行

胃经循行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从头走足,行于面前部;在胸部,行于任脉旁4寸;在腹部行于脐旁2寸,下肢行外侧前沿,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甲角旁的厉兑穴。

胃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从胃腑功能分析可得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其他各脏腑都有经脉与阳明相通,接受阳明的气血,故只有阳明经气血俱多才能满足各脏腑的需要。我们全身的脏腑、经脉、肌肉、皮毛全依赖气血、津液的充养,一旦胃经功能紊乱,脾胃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人体的脏腑、经脉、肌肉、皮毛就会受损,尤其是容颜最易衰老。因为胃经循行过面部,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所以要想美容、不想面色憔悴的活,应保养好自己的阳明经。

辰时是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此时调理胃经气血最为适宜。脾胃经循行于腿的两侧和胸腹部,所以揉搓敲打两腿或是推摩胸部都是滋养脾胃的好方法。老年人消化不好,宜常按摩腹部,可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的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艾灸腹部。◆足阳明胃经

御寒暖胃的饮食之道

养胃从吃好早餐开始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要想保护好自己的胃,就应该从吃好早餐做起。

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早已消耗殆尽,这是最需要补充能量与营养的时候。如果没有食物去中和夜间分泌的胃酸,多余的胃酸就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会引发胃部炎症或溃疡。

如果经常不吃早餐,夜间分泌的胆汁积聚在胆囊中,就会造成胆汁浓缩,析出胆固醇结晶,长此以往容易诱发胆结石。不吃早餐就不能及时弥补身体在夜间消耗掉的营养,从而造成血液浓度的增加,这对及时排出体内废物十分不利,还会增加患中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早饭吃多了并不会发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

早餐要吃热食才养胃

人体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内的新陈代谢都是在这个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

有些人提倡“体内环保”,主张“生机饮食”,于是有人一早就喝蔬果汁,认为这是直接摄取蔬果中的营养,在清理体内废物。殊不知,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人的体内永远喜欢温暖的环境。身体温暖,血液微循环才会正常,氧气、营养及废物等的运送才会顺畅。因此,老中医不主张早餐先喝凉蔬果汁、冰咖啡、冰红茶等饮品。

吃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机体的胃气。其实,中医学中的胃气,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是广义的,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身体的免疫力功能,肌肉、骨骼的功能等。因为早晨的时候,夜间的阴气还没有清除,大地的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等都还处于收缩的状态,如果此时继续吃喝冷凉的食物,必定使体内的相关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畅。可能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时,不觉得胃肠有任何不适。但随着时间或年龄的逐渐增长,就会发现怎么也吸收不到食物精华,身体长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不能成形,更或是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感觉不清爽,时常感冒,总之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因此,早上食物应该享用热稀饭、热豆浆、热燕麦片、热豆花、热芝麻糊、热山药粥等,也可以喝热面汤,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

可以御寒暖胃的食物

牛肉: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壮阳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经常喝些牛肉汤或吃块牛肉饼,对于脚冷、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羊肉:性温味甘,常被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祛湿之功效。

海米:非常适合肾虚所致畏寒的人食用,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核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核桃仁中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之功效。

板栗: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多种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引起的慢性腹泻等证。

辣椒:能促进食欲,增进消化,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并使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强。经常食用辣椒可以抵御寒冷,防止因受潮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以及胃虚寒病等证。

富含铁的食物: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产生热量,是冬季畏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特别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鱼、蛋黄、香菇、豆类、菠菜和芹菜等,还要多加注意科学调剂饮食,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

干姜: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使用,效果都非常好。

保持胃经通畅,拒当“黄脸婆”

敲打,养护胃经的简便方法

女子以血为本,气血不仅关系到女性的健康,也关系到女性的美丽。气血充盈,既可以滋养肌肤,让女性的面色红润有光泽;又可以润泽秀发,让女性的头发乌黑亮丽。年轻的女孩子口唇总是鲜艳红润,眼睛也清澈明亮、有神采,就是因为她们气血足的缘故。气血一旦虚下来,则会“面始焦,发始堕”,鱼尾纹、抬头纹等就会慢慢爬上面颊,就成了所谓的“黄脸婆”。所以,养好气血对于女性的容颜很重要。养气血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敲打胃经,工作间隙敲上一敲,既可解乏又可美容。

敲打胃经的方法是顺着它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到了面部,可将双手微张,然后十个指腹用力,轻轻向下叩击。到颈部时可改用手掌轻轻拍打,到大腿时因为肌肉较多,可改为捶打。一般清晨拍打效果最好,因为辰时正好是胃经气血最活跃之时。

气血与胃经的关系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曾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的论述。阳明经脉接受了食物之后,再经元气的温煦将其变成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这种精微的物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血”了。脾胃健壮,人体的气血就会充足;脾胃虚弱,吃进去的食物就不容易消化,气血就会生化无源。而且,光有气血还不够,还得有途径运输它们,四通八达的经脉就肩负起了这个重任。如果经脉堵了,气血运不出去,照样不会有效果。

从胃经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面部问题大多归它管。而阳明经又多气多血,所以只要保持一路畅通就可以。气血充盈、经脉通畅,肌肤及毛发等得到足够滋养,自然会健康。

按摩胃经上的重要穴位

四白——养眼美颜第一穴

四,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

按揉四白穴对眼睛很有好处,常按四白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能提高眼睛机能,对近视、色盲等眼部的疾病很有疗效。按揉四白穴也是眼保健操中的一个步骤,对眼保护非常有好处。

另外,四白穴还是很好的养颜美白之要穴。四白穴还被封为“养颜穴”或者是“美白穴”。经常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去除眼部的皱纹,美白的效果也非常不错。长期坚持,慢慢地面部皮肤会变得细腻、富有弹性,祛除暗黄的肤色,提亮光泽。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

按摩方法:以两手食指按揉该穴,按揉时,手指不要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每次1~2分钟,每天2次。

功效:对目赤痛痒、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此穴还具有去除眼部皱纹、美白肌肤等很好的美容功效。

承泣——治疗眼疾的要穴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攒竹、睛明等)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承泣穴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也有一定疗效。

按摩承泣穴,对于预防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可使眼周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消除黑眼圈。经常按摩承泣穴还可防治眼袋松弛。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承泣穴是胃经上的穴位,可远调胃部,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承泣穴又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可治眼疾。

位置:承泣穴在面部,眼睛下方。定位此穴时眼睛看着正前方,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凹陷处就是承泣穴。

按摩方法:用两手食指尖贴穴部,拇指靠颧骨,先捏后揉。捏时吸气18次,揉时呼气18次。

功效: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痉挛、近视、夜盲、眼颤动、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

天枢穴——腹泻便秘的克星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针刺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为何天枢穴能够既止泻又通便呢?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所发挥的作用机制与用药完全不一致。它的特点在于,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通俗地说,天枢穴作为大肠经的募穴,胃有什么异常,这里都会有所反应。按揉天枢穴,就会通经舒络,把异常导向正常。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虽然完全相反,但其根本还是胃肠出了问题,按揉天枢穴,疏通经络,使人体走向正常,而止泻和通便都是正常的表现。

位置:该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时先定位肚脐,然后旁边三横指处取穴,即是该穴。

按摩方法: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解开腰带,露出肚脐部,全身尽量放松,取天枢穴,分别用拇指指腹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还有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第六节 巳时养护脾经

(9:00-11:00)分解食物,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巳时脾经当令

脾经——巳时值班的“粮食局局长”

巳时(9:00-11:00)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把胃消化的精微物质输送到腠理当中。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中医讲脾胃是“仓廪之官”,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整个消化系统,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能量源泉,所以在中医上有“脾土”“胃土”之称。脾胃的功能正常,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脾经上的穴位

脾经一侧有21个穴位(左右两侧共42个穴位),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10穴分布于腹部及侧胸部,首穴为隐白,末穴为大包。●脾经的循行

脾经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甲角旁的隐白穴。从足走胸,经足内侧内踝前方,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在腹部行于任脉旁开4寸,胸部行于任脉旁6寸,止于腋下6寸大包穴。

脾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吃过早餐后,9:00-11:00需要依靠脾胃的运化。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气充足,白天工作就干劲十足。如果脾脏虚弱就容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腹胀、经常打嗝等症状。上午是工作时间,但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忘了利用这一养脾的最佳时段调理脾经气血。还要注意不要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不食生冷食物,以免寒凉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黄帝内经·素问》认为“脾主全身之肌肉”。水谷精微和津液等物质在脾的运化作用下被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化生成气血以滋养肌肉,为身体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脾的功能正常,则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如果运化无力,带不走水谷精微,就会造成脾虚或脾湿太重,甚至慢慢感到连吃饭都不香了。人上了年纪后之所以会出现肌肉松弛、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就是因为脾脏衰弱、运化无力的缘故。巳时气血正好流注脾经,此时脾经是最旺盛的。它吸收了胃传来的食物,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肌肉得到足够的营养就会“蠢蠢欲动”,这时人就会产生“活动筋骨”的意愿。运动过程中肌肉的能量得到了消耗,就会迫使脾输送更多的营养过来。老年人每天巳时锻炼身体不仅能强健筋骨,而且一天下来都会特别有精神。◆足太阴脾经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重要功能是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依靠脾的转输作用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脏的血脉化成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

概括来说,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物质,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

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物质,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饮食水谷的运化是由脾所主,饮食水谷又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

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故《医宗必读》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气健运才能身体健康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传统医学上称作“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为气、血、津液等的化生提供足够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如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因此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身体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症状。

健脾法助你远离“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对于思虑过度的人而言,可采取情志疗法。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肝木克脾土,所以若要缓和思虑对脾脏的伤害,只要想一些可以令自己愤怒的事以怒制思就可以了。

思伤脾,以怒制思《黄帝内经》认为,人有喜、怒、悲、思、恐五志,并与五脏相对应。其中脾之志为思,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正常的思虑对人体并无不良影响,但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就容易导致饮食不香、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整个人就会消瘦下去。脾伤了气血便失去了生化的根源。气血虚弱,其他各脏腑也会受到牵连,从而使人百病缠身,甚至会威胁到生命。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思病”。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倘若思虑太过,甚至空怀妄想,谋虑怫逆,皆可导致气结不行,积聚于中,也会造成思伤脾。

思最怕怒。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思为脾志,怒为肝志。脾五行属土,肝五行属木,因为木能克土,所以怒能克思。对于思虑过度而导致的疾病,可以采用激怒患者的办法,但这种办法最好在脾为思所伤较重的情况下使用。

长夏时令养脾法

中医有“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的说法,也就是说五脏都有适合自己的时令。小暑至立秋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也就是暑热刚刚过去,开始下雨的那一段时间,这个时段的特点是暑湿,暑湿与脾土的关系最为密切。

土要生养万物离不开水,但如果水太多,又会导致涝。脾的特性便是“喜燥恶湿”。长夏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脾此时是最脆弱的,同时也是最宜调养的。要多吃一些有健脾、利湿功效的豆类食品,如四季豆、荷兰豆、黑豆、豆浆等。每天备上一碗热腾腾的绿豆汤,既可排毒又可健脾,一举两得。

健脾也是在健脑

脾和脑是相关联的

中医学的脾实质上是一个多元性功能单位,包括了西医学的脾脏、胰脏、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但与思维、意识活动密切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脾在志为思……思伤脾”,一方面脾主导着人的意识以及思维活动,另一方面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的变化会影响脾的功能。胃肠道的病变,亦会引起精神、意识活动的障碍,如《素问·逆调论篇》中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说明胃肠道功能失调,则睡眠不得安宁。

脾胃与意识活动可相互影响

老年性痴呆症及帕金森病患者,经常在头部和腹部发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现象。大脑面临惊恐或生气时,释放出一种应激素,会引起胃痉挛而产生疼痛,应激素的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让人产生吞咽困难的现象。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

肠神经系统是第二大脑

有研究指出,人的精神意识和运动功能是在大脑的主导下配合诸脏腑以及经络共同完成的。肠神经系统的功能不仅独立主持胃肠的功能活动,而且与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有着密切关系。

脾和意识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它们相互作用与影响。肠脑是指位于食管、胃、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鞘中的肠神经系统,内含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神经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能够独立进行生理活动。

敲打脾经的妙法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引起脾虚,“伤肉”也就是伤脾。平时多敲敲脾经可增强脾经的运化功能,补充因久坐损耗的元气。

判断脾虚的小方法

看眼皮:如果眼睛很大,明亮有神,则脾气充足;而眼皮耷拉下来,双眼看上去没精神,就说明脾虚。因为中医认为眼皮也是为脾所主的,眼皮松了下来,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观察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出现齿痕,说明脾很有可能出了问题,最好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敲打脾经法

坐姿: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采用这种坐法利于对脾经的按摩。因为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然后进入腹部。这个坐姿正好可以将脾经暴露出来,从而便于按摩。

敲打法: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来,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用力。两条腿都要敲,每侧以敲打10分钟为好,敲打的时间是上午9:00-11:00,气血流注脾经之时。敲打的次数没有限制。

功效:上班的时候可利用工作间隙,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按摩保养脾经的要穴

按摩隐白穴

位置:该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按摩方法:把三四根牙签(头和头、尖与尖在一起)用橡皮筋或绳子捆在一起,然后用牙签头去点按,每侧的穴位按60下。

功效:此穴是脾经的井穴,能有效调动整条脾经的功能,对食欲不佳、腹胀、呕吐、腹泻、月经不止、带下、流鼻血等症状治疗效果非常好。

按摩三阴交穴

位置:该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3分钟,每天1次。

功效:此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尤其是女性)疾病的要穴,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肠鸣、腹痛腹泻、便秘、头晕头痛、四肢无力、身体沉重以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性的遗精、阳痿、阴茎痛等症疗效奇佳。

按摩血海穴

位置:该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上2寸处。

按摩方法:坐在椅子上,膝关节弯曲,手掌伸开,先将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其他四指向后抓住腿部,然后拇指用力按揉,可以两手同时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钟。作用:血海统管人体一切有关血的问题,不管是贫血还是女性的月经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以及荨麻疹、湿疹、脚气等,此穴都能够帮助解决。

按摩公孙穴和丰隆穴

公孙为脾经络穴,丰隆为胃经络穴,络穴既可治疗本经的病变,还能治疗相表里经的疾病。公孙和丰隆两穴可兼调脾和胃。

公孙穴位置:该穴位于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按摩方法:按住公孙穴,用力按下去,如果嫌力度不够,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或者顶这个位置,适可而止,有酸胀感就可以。每天早晚各做1次。

功效:对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具有很好的效果。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丰隆穴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

按摩方法: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用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30秒至1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功效: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证。

第七节 午时养护心经

(11:00-13:00)睡好午觉,护好人体的君主

午时心经当令

心经——午时值班的“君主”

午时(11:00-13:00)心经气血充盈。心经旺,心主血脉,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同时心主血脉和神智,应该调养休息。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生疮等问题。午时还能很好地调养心血,疏通血脉。

中医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是五脏之首,是人体的君主。心主血脉,配合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输送至全身;心藏神,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午时保养心脏至关重要。午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也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通常讲的子午时刻,是人体气血阴阳交替转换的一个临界点。以气的变化来说,阳气是半夜子时开始生,午时阳气最旺盛,午时过后则阴气渐盛,子时阴气最为旺盛,所以人体阴阳气血的交换是在子、午两个时辰。

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主血脉功能的正常运转,则“人心动,血行诸经”,心脏就会像一个永动机一样,循环往复,推动着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使血液运行到全身以滋养身体各个脏腑组织的器官,发挥其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经上的穴位

心经共有9个穴位,其中8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尺侧,1个穴位在腋窝部,首穴为极泉,末穴为少冲。●心经的循行

心经循行起于腋窝下的极泉穴。从胸走手,沿上肢内侧后缘,下行至肘窝内侧。抵达于手掌后,进入手掌内侧后缘,至小指末端,止于小指桡侧指甲旁的少冲穴。

心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吃过午饭后,我们可以用一手摩擦另一手臂内侧,至有热感为止。按摩手臂之后,小憩一下,“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这时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安神养精气。

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所以此时宜静养。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午觉最为重要,可以静卧闭目养神或小睡一会儿,但午睡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易引起失眠。此外,还要注意心经的通畅,如果心经不畅,人体在午时就会有反应,轻则会有一种煎熬感,感觉胸闷、呼吸不畅或耳鸣、声哑;重则夜晚难以入睡,且多梦、盗汗、心里惶恐不安,总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此时要照顾好心经,适时地在心经上实施揉按会大有好处。◆手少阴心经

午时小睡,可顺利消减心火

中医讲“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也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23:00-1:00)阴气最盛,阳气初生,要“大睡”;午时(11:00-13:00)阳气最盛,阴气初生,阴长阳消,“小憩”即可。

古人把睡“子午觉”叫作“盗天地之生机”。子时、午时是天地阴阳交替之时,是养生的关键时期。人体在此时应适当休息,让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协调脏腑关系,恢复体内元气。

睡午觉可以消减心火

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所以最常见的毛病如口腔溃疡、心情烦躁、某些失眠症等都和心火过旺有关系。最简单、有效的调理办法就是午睡。每天中午坚持睡半小时左右,心火就会慢慢地降下去。同时“动生阳,静生阴”,午时又是阴气初生之时,所以此时睡会儿觉也特别有利于培养阴气。因此,午睡既可养阴又能养血,阴血养好了,心火之热就会不战而败。

夏季尤其需要午睡。夏季也属火,暑气一旦进到人体,很容易出现心火旺的症状。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身体为了散热就要大量地出汗。汗为心之液,来自于血。如果出汗太多,就会伤阴、伤血,引起血燥火旺之症。所以我们适当午睡让身体静养一会儿,减少活动,防止汗液的过度排泄,有利于敛汗养血,以达到养阴平心降火之目的。

午睡时机有讲究

午睡时机,即午睡的时间问题。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午觉该什么时候睡;二是睡多长时间合适。入睡时间以中午的11:00-13:00为宜;睡眠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为好。

午睡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若感觉多睡一会儿下午状态更好,就多睡一会儿;若正好相反,睡的时间长反而不清醒,睡之前最好把闹钟调好,防止过犹不及,搞乱了生物钟。

午睡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春天有“春困”,夏天要养心,秋初有“秋乏”,而且这个时期内天气比较热,白天时间长,晚上相对睡得会少一些,所以白天应该好好睡午觉,尤其是夏天,睡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

而深秋和冬季白天比较短,夜晚睡眠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午觉就可以少睡点,或是好好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就可以了。

怎样睡更好

1.如果在家里,或是有条件的话,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睡最好,尤其是老年人,最好是躺着睡。

2.在办公室里午睡,最好是靠着睡。可以靠在沙发、椅子上,身体尽量摆平摆直,头部靠稳。

3.在肚子上盖些衣物,防止着凉。尤其是夏天,在办公室里不要吹着空调睡午觉,还要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

4.如果周边环境嘈杂,不适宜睡觉,可以采取“静坐”。“静坐”时需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停止各种思维活动,意守头顶的百会穴或脐下的丹田穴,静坐10分钟以上,能够养心、养神。

喜乐有度好养心

笑是特殊的有益运动“笑一笑,十年少”,虽然语言有些夸张,却揭示了笑能延年益寿的秘密。“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足以说明笑是一种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活动。

笑对身体有良性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笑使人体的膈肌、胸腔、腹部、心脏、肺脏等都能得到短暂的锻炼。笑使肺脏扩张,胸肌的活动得到加强,能清除呼吸道废物;能加快血液循环和心脏的搏动;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加快肠胃蠕动,促进食欲,能帮助消化和防止胃下垂。开心地笑,可以松弛人的面部、臂部、腿部肌肉,消除紧张心理,降低心理压力,缓和内心冲突,排除抑郁情绪,使人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笑是身心健康的法宝。

医学研究发现,笑口常开可以防止传染病、头痛、高血压,可以减轻过度的精神压力。因为欢笑可以增加血液中的养分,并刺激体内免疫物质的分泌,对抵御病菌的侵袭大有帮助。无论是开怀大笑、抿嘴偷笑、抱着胳膊会心地笑,对于改善和治疗情绪压抑等心理疾病都是必要的。

高兴过度就会伤“心”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另外,过度喜悦会引起心跳加快、头晕目眩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患者可因过度兴奋,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按摩心经上的重要穴位

按摩神门穴

位置:该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取穴时,仰掌屈肘,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突起圆骨,其后缘向上可摸到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外侧缘(尺侧缘)与掌后腕横纹的交点,即是神门穴。

按摩方法:用右手的大拇指尖稍微用力掐按左手腕的穴位,然后两手互换,再用左手大拇指掐按右手上的穴位,每侧3分钟。

功效:既可以疏通心经,又能够调理心脏的气血,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功能。按摩神门穴对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受惊、烦躁不安、怔忡等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心血管的问题,如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也可以按摩此穴;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胃脘痛、食欲差、消化不良等也可以通过按压此穴得到缓解。

按摩极泉穴

位置:该穴位于腋窝的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按摩方法:左手抓住右手胳膊上端——大拇指伸向腋窝,其他四指扣住胳膊,然后大拇指尖用力按揉穴位3分钟,然后换手,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侧穴位。

功效:经常按摩极泉穴,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嘴巴发干、心烦口渴等心火过旺之证。此外,当发生胃痛、干呕、胳膊疼痛不能伸举,尤其是得了脑血栓后遗症,胳膊活动不自如的时候,按摩该穴位,效果也非常好。

按摩少海穴

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处。

按摩方法:此穴用大拇指尖按效果最好。以左手大拇指按右胳膊上的穴位,右手大拇指按左胳膊上的穴位,每侧按3分钟即可。

功效:心经属火,而少海穴是合穴,属水。所以此穴的最大功用就是水火相济,促心肾相交,心痛、健忘、失眠、狂躁、过分爱笑、手发颤、胳膊挛痛、牙龈肿痛(与大肠经的合谷穴同用),刺激此穴都能有效缓解。

按摩内关穴

位置:该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用手指点压,用小按摩棒点揉,每次每穴刺激3分钟即可。

功效: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全身的多条经脉有直接联系,是强心养神之宝穴。该穴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

按摩少府穴

位置:该穴位于第4、5掌骨之间,握拳,当小指端与无名指之间。

按摩方法:此穴可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尖掐按,也可以用筷子头点按。

功效:该穴是一个专治杂病的穴位,心里烦闷、胸中胀痛、感觉吸不上气、手掌发热、手指伸卷不利、阴痒、阴痛、小便不利等都可以点按少府穴来缓解。

第八节 未时养护小肠经

(13:00-15:00)充足营养,让肠道气血顺畅

未时小肠经当令

小肠经——未时值班的“工人”

未时(13:00-15:00)气血流至小肠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未时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将食物中的精华养料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并将消化后成糟粕的化物传送到大肠,而其中的水液则通过其他脏腑的作用渗入膀胱。所以小肠经被看成是人体未时值班的生产线工人,辛勤地加工着供应身体的养料。●小肠经上的穴位

小肠经共有19个穴位,其中有8个穴位分布在上肢背面的尺侧,有11个穴位在肩、颈、面部,首穴为少泽,末穴为听宫。●小肠经的循行

小肠经循行起于手小指甲尺侧甲角旁1分少泽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经肘内两骨之间,上绕肩胛,经面颊,止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

小肠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小肠具有泌别清、浊吸收的功能。小肠虚弱时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营养紊乱、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肠炎等症状。保养小肠相当重要,因为心和小肠互为表里。表是阳,里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亦然。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人每到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问题。这就是因为小肠属阳属表,一旦出了问题,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再者,小肠与脾胃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二者同为机体升降之枢纽。小肠的气化存在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津液生成、输布、调节的重要器官。

养护小肠一定要吃好午餐。小肠的功能是负责吸收营养,其所当令的未时,是吸收营养的最佳时刻。所以午餐最好在人的气血最旺、身体处于最亢奋状态的午时吃。而且午餐一定要吃好,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丰富。

未时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上升,是按揉小肠经以保养小肠的最佳时间。我们不仅要适时地在小肠经上做一些按摩导引,还应该做少量和缓的运动,这样更有助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使二便通调,气机舒畅。◆手太阳小肠经

保障小肠经得到充足营养

午餐既要吃饱也要吃好,这样才能让小肠经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未时要养小肠经,养小肠经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补足营养,保证气血供应,为我们身体的“边防部队”——膀胱经提供良好的“后勤”支持。

吃饱不等于吃好

俗话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但是人们通常以为“午餐吃饱”就是要吃得比早上和晚上多一些,把肚子填满填饱就可以。其实这里的“饱”并非此意,而是在“吃好”基础上的吃饱。也就是说,食物在数量上比早餐稍多,质量也要保证。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午餐糊弄肚子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上班工作者因为时间紧,草草吃点快餐应付一下,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而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中午很多人也是吃点儿馒头咸菜或剩菜剩饭了事,这样做的结果至多达到“饱”,而不是真正的“好”。

午餐吃饱吃好的必要性

1.人体的气血经过了一个上午的劳作和消耗,非常需要得到及时良好的补充,而整个下午的精力也都要靠午餐的能量来供应,午餐的“责任重大”。

2.午餐过后是小肠经当令的未时,只有午餐吃饱吃好,小肠才有东西可吸收,处于最佳运行时机的小肠经才能得到足够的气血补充,从而发挥更好的作用。

3.小肠经与心经互为表里,若小肠经气血不足,直接会影响到心经和心脏。而心藏神,主神志、思维活动,心经和心脏的气血一旦不足了,心主神志的功能就会不正常,人就不能集中精力地工作和学习。长此以往,气血不足会造成体质虚弱,各种各样的病症就会随之而来: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失眠多梦……

4.如果午餐营养不够,小肠经气血不足,申时当令的膀胱经也会受到影响。膀胱经如果虚弱,整个身体就岌岌可危,风、寒、暑、湿、燥、火等病邪就会侵袭身体。

午餐吃好,小肠经才能运作和谐●午餐营养要充足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餐要吃好,不见得要多,而是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午餐搭配要合理

要想吃好午餐,饮食的搭配要合理。某些食物搭配起来,使两者的成分产生“互补”或“增强”作用,有利于人体吸收与利用,使营养价值成倍增加,更可以减少副作用,对于强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常见的营养搭配有:猪肝配菠菜、鸡肉配板栗、鸭肉配山药、鲤鱼配米醋、豆腐配萝卜、枸杞子配猪腰、羊肉配生姜、牛肉配土豆、芝麻配海带、百合配鸡蛋、甲鱼配蜜糖、猪肉配大蒜等。

饮食要注重营养全面均衡,即主食、蔬菜、肉类互相搭配着吃,吃好又吃饱。不要过食油腻食物。

小肠对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过程主要在十二指肠。营养物质进入十二指肠中段后,刺激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胆汁、胰酶和肠肽酶在肠腔充分混合,保证脂质、糖类和蛋白质的充分消化。肠黏膜刷状缘和黏膜内的酶、黏膜分泌的电解质和水及肠蠕动都是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关键因素,而肠道内有效的再循环机制则会保证胃肠道分泌液不会完全地损失。

1.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小肠吸收的。

2.吸收方式:葡萄糖、氨基酸、矿物质等为主动运输吸收,甘油、脂肪酸、水等为自由扩散吸收。

3.吸收途径:甘油、脂肪酸主要是经由淋巴循环到血液循环,葡萄糖、氨基酸、矿物质等则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上班族打通小肠经,消除颈肩酸痛

未时颈肩、胳膊易酸痛,气血不足的表现

未时小肠经当令,小肠经的气血最充足。小肠经的行走路线是沿着手臂经过肩膀,交会于督脉的大椎穴,主线继续往下走,而支脉则沿着颈,往上到达面部。未时强大的气血流开始冲撞小肠经这条线。“痛则不通”,长时间伏案工作和使用电脑的人,难免胳膊、颈肩这些部位会有气血瘀阻的现象,这样,当强大的气血流冲撞到有瘀阻的地方时,就会出现酸痛的感觉。

颈肩、胳膊酸痛是一种好现象,说明经络里的气血比较充足,有力量去冲撞、疏通瘀阻的地方。如果气血已经非常虚弱无力,那么身体的问题要严重得多。我们可以做一些耸肩缩脖、摇头晃脑、旋扭脖子等活动肩部和头颈部的动作。小肠经是阳经,静则生阴,如果坐得时间太长,缺少必要的活动,阴气占了上风,气血就会瘀滞;而动则生阳,阳气增强、阴阳平衡,肩颈部的经络就能更快地被疏通,酸痛自然会缓解。

每天摆臂100次,小肠经气血更通畅

小肠经是手太阳经,行走在两臂的外侧,往上直到肩关节的后面。对于小肠经的锻炼,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纵横摆臂法”。

方法:身体站立,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前方,两臂同时前后摆动,速度不必太快,以5秒一个“回合”为宜,但幅度要稍大一点。每天1次,每次以手臂前后摆动100下为量。熟练者可以适当增加次数,但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功效:通过摆臂的锻炼,打通经络,促进整个手臂的气血循流。小肠经畅通,则消化吸收功能就会更强,气血的生化也会更为充足,得肠胃疾病、便秘腹泻的概率就会大大地降低;同时,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心经的防线就会更为坚固。

刺激后溪和前谷,通小肠祛心火

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

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而且下午两三点钟是未时,小肠经当令,这时候的心病,可以让小肠经来解决。心藏神,主神志,当工作累了的时候,刺激一下小肠经上的穴位,活动一下小肠经走过的部位,可以很好地改善心脏的气血供应状况,增强心主神志的功能。而对老年人来说,增强心神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心血虚弱不足的反应,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

后溪和前谷是通小肠祛心火的重要穴位“后溪”和“前谷”是小肠经上两个非常重要的五输穴。疾病导致面色的变化,治疗时就选取五输穴中的荥穴;疾病时轻时重,治疗时就选取五输穴中的腧穴。而前谷正是小肠经的荥穴,后溪正是小肠经的腧穴。同时,“荥主身热”,心火过旺,脸上发热发红当属热病;而腧穴的特长在于疏经活血,而且善治五脏六腑之病。这样,在降火、调理心脏功能的同时疏经通络以引火下行,把多余的心火转移到小肠,然后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可谓是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绝佳妙法。

后溪穴位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前谷穴位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按摩方法:“切菜式”,将双手后溪穴的部位对准桌子沿,然后手掌立起,以手为刀,做切菜状,每只手做50下。也可以用筷子头或是笔帽点按,每次每个穴位50下,两手上的穴位都要刺激,每天1~2次,其中一次必须在症状发作时的下午两三点钟。连续治疗1周以上,情况就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功效: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按摩此穴可以调理心脏功能,疏经通络并引火下行,达到祛心火的功效。

第九节 申时养护膀胱经

(15:00-17:00)喝水养生,长久保持健康活力

申时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申时值班的“环保局局长”

申时(15:00-17:00)气血流注膀胱。膀胱经旺,循行“从巅入络脑”。此时大脑气血充盛,人体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强,正是学习记忆的好时机。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而尿液也可以看成是人体排放出的污水。人体的膀胱经就像一个环保局局长,掌管着污水合理的排放。膀胱功能失调,会出现尿痛、排尿不畅,甚则癃闭的病症,最后就会毒物蓄积,危及全身脏腑功能甚至生命。

所以,膀胱经这个申时值班的环保局局长安于本职是很重要的。申时阳气继续下降,阴气继续上升,是按揉膀胱经以保养膀胱的最佳时间。

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能统摄营卫,又为诸阳主气。生理状态下,太阳经气充盛,功能正常,卫气行于肌表,发挥其卫外而固摄肌表的作用。发病时太阳经气虚弱,功能下降,卫气固表之功失调,外邪乘虚而入。●膀胱经上的穴位

膀胱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膀胱经的循行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沿头至下项,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至股外侧后缘,再至小腿外侧后缘,下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膀胱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申时膀胱经当令,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体内。膀胱是泌尿系统主要的器官,能储存和排泄尿液,将多余的水液排出体外。此时最宜多喝水,以利于排尿。

申时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最佳时机,也是保养膀胱经的最佳时间,当工作学习中感到疲倦时,稍微活动一下身体,如摩擦腰部,以保养五脏六腑。通过按摩膀胱经上的相应穴位,可以有效地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最主要的是梳理膀胱经在背部的4条经线,这4条经线上有着各脏腑的腧穴,与各脏腑相通,从而达到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衰老的目的。如果有记忆减退者,在这个时段按摩膀胱经也有不错的效果。记忆力衰退主要是因为气血津液不能濡养脑髓所致,膀胱经一端直至脑部,按摩膀胱经可以使气血更好地流注于脑部,濡养脑髓,从而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足太阳膀胱经

多喝水,膀胱排毒效果好

存津储液靠膀胱《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都”是指膀胱为尿液聚集的地方,“气化则出”是讲小便的排泄,需要阳气来打开通路。膀胱所属的足太阳经脉的功能,可以使“津”“液”的物质和功能存于身体内,并发挥其正常作用,而且足少阴肾经主人体之内里,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之外表。一旦膀胱真阳不足,其“存津储液”的功能就会减弱,津液的作用就不能正常发挥。若是由于虚火过旺而导致“津”的功能过度以及“液”的功能不足,使脏腑组织的液体过分排出,导致血液浓度过高,就会出现血液黏稠、血脂高、血糖尿糖高、血压高、口渴、尿多、食多、便秘等症状,皮肤就会因缺少水分而干燥脱皮或是皲裂。如果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排出体外,又会因水分过多而出现水肿。

多喝白开水助膀胱排毒

多喝水,可以促进膀胱的功能行使,有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膀胱是人体的“污水管道”,人体里的绝大部分污水都要通过膀胱来排泄。尿液储存在膀胱里,然后在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下排出体外。多喝水能让身体里的垃圾及时地排出体外,保持“管道”的通畅,避免身体里面废物大量堆积,防止肾脏和膀胱发生病变。

喝水应该以单纯的白开水为主,淡茶也行。饮料、啤酒、牛奶等不适宜做“膀胱清洗剂”,因为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实际上却增加了肾脏、膀胱的负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