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良方1500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15:37:28

点击下载

作者:王坤山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乙型肝炎良方1500首

乙型肝炎良方1500首试读: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疾病,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白,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答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其感染高发区多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发达中国家中如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健康人群中HBsAg阳性率低于1%和10%,而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我国部分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率和抗-HBs阳性率分别高达10%~70%以上,而且社会阶层越低感染率越高。

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病毒携带者约为10%~20%以上,而其中约有1/4的病毒携带者最终发展成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约占世界乙肝患者的一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多脏器同时受累,功能表现低下,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社会危害性大的疾病,是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有资料表明,乙肝病毒为多达80%肝细胞癌的病因,在已知的人类致癌中被列为第二(仅次于烟草)。因此,我国将乙型肝炎的预防——注射乙肝疫苗,被列为儿童计划免疫,但由于部分地区贫困落后以及超计划生育等原因,致使这项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使乙型肝炎的发病仍与日剧增。因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疗法和特效药物,故本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病的治疗亦成为医学界攻关的重点课题。

祖国医学没有乙肝之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疫毒”“黄疸”“胁痛”“郁证”“积聚”“鼓胀”“虚劳”等范畴。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界的专家学者,对乙肝防治的研究成就令人瞩目,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然而,离彻底征服本病尚有距离。本病在基层极为常见,现今治乙肝的药物种类繁多,一些病人长期服药却疗效甚微或无效,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治疗,所服药物没有切中病机。乙肝虽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具有传染性和群体共同患同一种病的特点,这就具备了乙肝的“共性”。但当感染后由于年龄、体质、病程的长短等个体差异,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导致机体答应不同,所以,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不同,这就形成了具体到每一位患者的特殊的“个性”(其他一些病也同样具有“共性”和“个性”)。如果用某一种药治疗这种复杂的疾病,很难取得满意疗效。古代医家吴鞠通告诫我们:“无不偏之药,则无统治之方”,张山雷亦指出:“凡是一病虽曰自有对病应验之药,然同此一病,而温凉寒热虚实轻重,始传末传,亦复各个不同,己无预定一方,可以通治之理……须知见证治证,随宜加减,纯是一片灵机。”李中梓也指出治病要“知常达变,能神能明,知者谓之智圆”。本书所收集的资料之多,足可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乙肝患者,按中医的理论加以辨证,确定每位患者所具备的“个性”,再根据处方药性功能对号入座,定能获得最佳疗效。

近几年来,笔者长期在专家门诊工作,接诊乙肝这一疑难病甚多,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开始曾走过一段弯路,认为乙肝系病毒引起,治疗着眼于清热解毒抑制HBV,对急性乙肝则能取速效,对慢性乙肝不但无效,个别病例反而加重病情。遂于诊余学习同道诸师的宝贵经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凡治疗乙肝或涉及治疗乙肝的理论方药均属摘录范围,日积月累摘录文卡资料盈尺,部分方药验之临床,确实能收到良好疗效。本着为人类尽快征服乙型肝炎这个强大的顽敌,本着人类把征服乙型肝炎的殷切期望寄托于中医中药,本着为基层医院“办好一个专科,救活一所医院”的宗旨,笔者将这些零“珠”散“玉”穿串一起,编撰了这本《乙型肝炎良方1500首》,给临床工作者,乙肝专科医生,医学生或科研人员提供一本实用有效的参考书,也给乙肝患者自疗康复提供一本好的参考书,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是笔者医林一生为征服乙肝病魔所做的微不足道的一点工作,并由此而感到欣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及种种原因,未能与原著作者取得联系。凡原著未标方名者,笔者冒昧以“药名”或“功能”冠以方名,并用☆表示,用古方加减但已失原方意者,或一则古方经多位学者加减变化,也在方名后加☆以示区别,新制方方名重复者,于方名前加作者姓氏以示区别。原著未写剂量者,录用处方时亦未写剂量,未标功能者,本书按方中药物功效写出功能;未说明治何种类型乙肝者,本书在适应症栏下按乙型肝炎标明,并统编于“乙型肝炎用方”章内;无用法者,按“每日1剂,水煎服”应用;未标明疗效者,录用时亦未写疗效。附有验案者,属典型者则节录之,不属典型验案者则删除,不附“疗效”一项。并于方尾加“按语”一栏,以说明其立方用意,科研成果及其他。为了使本病的辨证规范化,提高对本病的科研水平,书后附录“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为了指导临床诊断、了解病情、辨证用药、疗效评判等,附录了“血清乙肝三系标志临床意义及免疫发病机理”。

由于笔者学肤识浅,智愚手呆,加之理论和写作水平所限,经验不足,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原著作者及读者批评指正。王坤山1998年4月于新疆瀚海之滨麦盖提福寿斋第一章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人口感染率约为35%~61%(高寿征主编,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北京出版社1993年)。1991年资料表明我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如此众多的人口感染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乙肝又是目前已知的五型(甲、乙、丙、丁、戊)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ASC),约有1/4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每年肝病死亡约30多万人,每年约有80万~100万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一部分人成年后发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过去曾叫“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有学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观察研究表明,大部分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肝细胞组织损害部分病人为隐匿性肝硬化和肝癌,说明所谓的“健康”实际上并不健康。因此“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的提法似为不妥,应以“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切合实际。国外学者Hoofnagle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实际上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两个不同时期,它可以相互转化,且后期癌转率高,因此对此类患者不可忽视,应积极给予治疗。

本章选录小儿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用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专用方及辨证用方供选用。第一节 小儿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用方

处方1:芪酱汤

组成:生黄芪12g,西党参10g,茯苓、败酱草、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9g,白术、虎杖各6g,紫草3g。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适应症:小儿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HBsAg连续三次转阴者停药。

加减:湿重者加茵陈、藿香;消化不良加山楂、神曲。

疗效:本组治疗142例,经1~3疗程治疗后HBsAg转阴83例,占58.4%。

方源:吴刘春华.国医论坛1991;(1):36

按语: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感染乙肝病毒后,邪毒羁内,易致脾胃纳运失调。“脾胃一伤,五乱互作”,“治脾胃所以安五脏”。芪酱汤健脾解毒,益气健脾启运枢机升降,并清热化湿,解毒泻浊。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在短期内使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阴转。第二节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专用方

处方1:乙肝转阴汤

组成:龙胆草6g,青黛(包)6g,白矾1g,淡黄芩9g,白花蛇舌草15g,儿茶6g,大黄4.5g,山豆根15g,山楂15g,大枣5枚,生甘草3g。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清肝,活血化瘀,消滞健胃。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疗效。一例男患29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e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肝功能正常,无明显不适。服上方治疗3个月,检验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均转阴,抗-HBe阳转,获病愈。

方源:尹常健.中医杂志 1991;(1):15(王文正方)

按语:乙肝病毒携带者仅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主而无任何症状,给辨证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王氏根据《温疫论》有关“杂气”致病的论述,认为“伏邪”属于“湿毒”的范畴,同时机体本身存在脾虚不运、湿浊不化的内在因素,二者同气相求,内外相召,专入肝经,并波及营血。此类病人虽无症状可辨,但其舌象多表现为腻苔,质多赤,脉多见滑象。治法以燥湿解毒为大法,创乙肝转阴汤正合大法,临床观察取效满意。

处方2:乙肝降滴汤

组成:柴胡、白芍、枳实、郁金、丹参、大黄、山楂肉、土茯苓、贯众、白花蛇舌草、黄芪、党参、女贞子、仙灵脾、甘草。

功能: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适应症:乙肝HBsAg阳性者。

用法:间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黄疸加茵陈、金钱草;便溏去大黄或用酒炒大黄。

疗效:本组治疗40例,对照组30例用乙肝解毒胶囊、乙肝扶正胶囊口服。结果两组分别显效(HBsAg连续3次检查转阴,肝功能正常)17例、0例,有效(HBsAg滴度下降,稳定3个月无回升,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15例、3例,无效8例、2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26.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方源:蒋明德.国医论坛 1992;(6):23

按语:本病的发病除与HBV的质和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足以杀灭体内的病原,或由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有害作用而导致自身免疫所致。中医病因是湿热疫毒,留恋不解,其病位在肝,殃及脾肾。乙肝降滴汤调补肝脾肾功能,佐以清热解毒抑制和消除HBV,活血化瘀改善脏腑血液循环,扶正祛邪,其临床疗效尚可。

处方3:乙肝康胶囊

组成:蜈蚣、田三七、淮山药、郁金、白蒺藜、大黄、鹅不食草。

功能:搜风解毒,活血通络,补脾益肾。

适应症:乙型肝炎HBsAg阳性,或症见头昏目眩,两胁隐痛,肌肉蠕动,周身关节疼痛等。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装胶囊,每粒0.6g,每日服2次,5~7岁每次服2粒,8~13岁每次服3粒,14岁以上每次服4粒,90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组31例,服乙肝康,对照组31例(服酵母片研粉装胶囊,与上药外观、颜色剂量包装相同),结果痊愈(临床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或缩小,肝功能恢复正常、HBsAg转阴或定量小于1:8,HBeAg、HBcAb-IgM转阴或HBeAb、HB-sAb转阳,以上各项经3次复查2年后无波动者)分别为13例、0例;好转(达到痊愈标准项中的前4项,疗程结束后HBsAg滴变明显下降(实验中下降3孔以上)、HBeAg转阴,HBeAb转阳,经2次复查无变化者)为7例、1例;有效(达到痊愈标准项内的前3项,HBsAg滴度疗程结束后有所下降)为6例、8例;无效5例、22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41.9%,总有效率83.9%,对照组仅有效率29%,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

实验研究:乙肝康胶囊在1:16滴定度时对人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其保护率达到54.9%,显示乙肝康有促进人白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作用。实验还表明乙肝康胶囊体外对鸭肝复合体内鸭乙肝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检测率为89.2%)。实验还表明乙肝康对鸭乙肝病毒DNA-P活性的抑制有良好作用。其按每天每kg体重6.4g给药10天后抑制率为58.46%。

方源:肖才松,等.中医杂志 1993;(6):355

按语:作者根据部分乙肝病人表现有头昏目眩、肌肉蠕动、周身关节疼痛等症,认为乙肝发病主要是由于风邪袭人所致。继之可导致肝木失疏,风邪内扰,风邪滞留日久致气滞血瘀肝脾肿大。病机为其病在肝,制在脾,本在肾,责之于虚风内扰,邪恋不解。治以搜风解毒,活血通络,补脾益肾而取效。

处方4:二马黄芪汤☆

组成:马兰20g,马鞭草、爵床、黄芪各15g。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益气。

适应症:无症状HBsAg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一男患,18岁。体检发现HBsAg阳性治疗1年未效。现HBsAg1:256、HBeAg阳性,服上方70余剂,复查乙肝三系全部转阴,继服30剂,复查3次HBsAg均阴性。

处方5:马兰茵陈汤☆

组成:马兰、茵陈各20g,垂盆草、虎杖、马鞭草、爵床、黄芪各15g,柴胡、郁金各9g,甘草6g,明矾、青黛各3g。

功能:清热化湿,益气健脾,疏肝利胆。

适应症:乙型肝炎。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一男患,26岁。患乙肝1年余,症见面黄欠泽,神疲乏力,纳谷不馨、腹胀、食后尤甚,胁肋隐痛,口干不欲饮,溲黄赤,大便溏。舌红苔微黄薄腻,脉濡小数。服上方治疗近3个月,HBsAg转阴,随访1年未复发。

方源:周海虹.浙江中医杂志 1994;(5):233(安徽王任之方)

按语:上二方均以马兰为君。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Schultz-Bip的根茎或全草,又名田边菊、散血草、鱼鳅串,性味辛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散瘀消肿之功。治乙肝辨证加用本药常获良效。

处方6:三生蛇虎汤☆

组成:生黄芪、生首乌各15g,生甘草12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半枝莲、太子参各15g,赤白芍、丹参各12g。

功能:益气养血,补肝扶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肝无症状HBsAg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疗程3个月。

加减:同时配用小牛胸腺肽。

疗效:治疗85例,结果:HBsAg及HBeAg阴转率为48%和 65%,两项同时阴转率为29%。

方源:马德安,等.甘肃中医 1997;(2):46

按语:本方益气血调肝脾,解热毒通血脉扶正祛邪取效良好。

处方7:山豆根片

组成:山豆根

功能:清热解毒。

适应症:乙肝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

用法:依法制片,(或制药厂生产)每次口服5片(2.5g),1日2次。疗程3个月。

加减:配服维生素丙200mg,酵母片0.9g,均1日2次服。

疗效:本组治疗40例,对照组40例单服西药(药种服法同上)。结果两组HBsAg分别转阴15例、2例,滴度下降50%以上者12例、2例。HBeAg转阴18例(18/29)、2例(2/28),两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

方源:李涤新.四川中医 1990;(3):22

按语:据现代药理研究,山豆根能抑制及消除HBsAg、 HBeAg,从作者本组病例看,其效果尚属满意。

处方8:王氏清肝解毒饮

组成:柴胡、僵蚕、枳实各10g,郁金、虎杖、鸭脚木、半枝莲、丹参各15g,赤芍20g,甘草3g。

功能:清肝解毒,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35例,结果:HBsAg阴转率为31.43%、滴度下降者13例,总有效率为91.43%。

方源:王荣球,等.广西中医 1987;(3):12

按语:该方用虎杖、鸭脚木、半枝莲清肝解毒,柴胡、郁金、枳实疏肝解郁,僵蚕、郁金化痰散结,丹参、赤芍、虎杖凉血活血化瘀。对表抗转阴有一定疗效。

处方9:太乙煎

组成:太子参10~30g,生黄芪、生首乌、白花蛇舌草各30g,半枝莲15~30g,夏枯草、蚤休各15g,炒白芍12g,泽兰、生甘草各10g,生大黄5g。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养肝扶脾,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头胀脘闷者加赤芍、厚朴各12g;口苦咽干者加连翘、野菊花各12g;季胁区痛者加丹参12g,柴胡6g;溲黄便秘者加木通4g,重用大黄15g;腰椎酸困者加桑寄生15g;淫羊藿9g;齿龈鼻出血者加旱莲草15g,白茅根9g。

疗效:治疗41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15例,略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7.8%。

方源:周大勇,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4):244

按语:本方用太子参、黄芪、甘草益气养阴以扶脾气;首乌、白芍养血益肝;泽兰、大黄活血化瘀;舌草、枝莲、枯草、蚤休等清热解毒,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处方10:术苓蓝盆汤☆

组成:白术、茯苓、板蓝根、垂盆草、虎杖、陈皮、半夏、黄芪。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利湿。

适应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兼有肝郁气滞者酌加柴胡、郁金、青皮;痰热上扰者加温胆汤类;肝阴不足加当归、白芍、石斛等;湿重者加苡仁、山药等。

疗效:治疗20例,结果HBsAg阴转12例,HBsAg滴度下降者7例,无变化者1例。

方源:陈殿荣.中医杂志 1985;(2):16

按语:HBsAg阳性患者,病位多在肝脾,病因多为湿热,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影响脾之运化,脾虚患者不仅有胃肠道方面的改变和症状,而且在免疫功能方面可有细胞功能低下。用“术苓蓝盆汤”益气健脾,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抗病毒,抑制乙肝病毒,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处方11:归贞参术汤☆

组成:当归、女贞子、党参、白术、姜黄、丹参、赤芍、柴胡、黄芩、白花蛇舌草。

功能:益气健脾,养血柔肝,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根据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随证加减。

疗效:坚持治疗,每获良效。

方源:林宗广.中医杂志 1991;(6):55

按语:乙肝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多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湿热未尽及肝血流量低下。作者立方即从以上三方面着手,以益气健脾增强体质增强免疫,清热解毒以除湿热,养血活络以除血瘀。

处方12:白茅根煎剂

组成:白茅根、茯苓、茵陈、炙黄芪、甘草。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利尿,益气解毒。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31例,结果HBsAg转阴11例,滴度显著下降15例,治愈率为35%,好转率为45.2%,总有效率为80.7%。

方源:魏中海.中医药研究 1992;(4):30

按语: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多数属正气虚弱。正虚为主邪实次之。本方益气健脾,渗湿利尿,补不耗阴,泻不伤正,疗效尚可。

处方13:地木料豆汤☆

组成:平地木、虎杖、红藤各10~20g,土茯苓12~15g,贯众5~10g,黑料豆12g,生甘草2~3g,升麻3~5g。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气分湿热中阻脘痞腹胀,口苦而粘加炒黄芩、厚朴;湿热在下尿黄热臭加黄柏、苍术;肠腑湿热、便溏粘液,加凤尾草、败酱草;偏热重者(或谷丙转氨酶增高)加垂盆草、蒲公英;偏湿重者去甘草加生苡仁、佩兰;血分热毒偏盛加紫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马鞭草、制大黄;肝肾阴虚去升麻加何首乌、楮实子、黄精、旱莲草;阴虚有热加大生地、川石斛;谷丙转氨酶高者加五味子;脾气虚加黄芪、党参;肾阳虚加仙灵脾、补骨脂、淡苁蓉;肝区痛加玄胡、郁金;纳减加鸡内金、炒谷芽;鼻衄尿黄加白茅根。

疗效:治疗30例,结果显效(HBsAg转阴,复查2次无变化,肝功能恢复正常,无自觉症状)12例,好转(HBsAg血凝法滴度明显下降,或对流法已转阴1~2次,肝功能基本正常或好转,自觉症状改善)14例,无效4例。

方源:周仲瑛.浙江中医杂志 1981;(5):205

按语:作者治乙肝有以下体会:一是清热重于化湿,二是治血重于治气,三是治肝重于治脾,四是祛邪重于扶正,五是养阴重于益气。

处方14:芍茜蚤莲汤☆

组成:白芍、茜草、蚤休、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虎杖、生大黄、土茯苓、生黄芪、生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柔肝健脾,化湿泄火。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或见易感冒、易疲劳,口苦口粘或纳食呆钝,右胁隐痛或偶有齿衄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周为1疗程。

加减:可随证加减,如头胀身重加茵陈、苍白术;口干咽痛加野菊花、马勃等;右胁胀痛加丹参、红花、佛手等;溲黄便秘者加重生大黄并加车前子、赤小豆;大便溏薄去大黄加薏苡仁、升麻;腰脊酸痛加桑寄生、怀牛膝;鼻齿衄血加白茅根、旱莲草等。

疗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200余例,获转阴率50%。

禁忌:其疗效与能否坚持治疗和注意饮食宜忌、避免过度劳累三大因素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方源:张笑平.中医杂志 1991;(5):56

按语: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因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给辨证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使医者无从施治。作者结合辨病,需要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血液中HBsAg考虑,拟方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并随证加减用药坚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处方15:回生元胶囊

组成:虎杖、贯众、龟板、太子参、山楂。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用法:上药制成浓缩剂,装胶囊每粒0.5g(相当生药15g),1日2次,每次服3粒。3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慢性乙肝86例,结果显效43例,有效37例,有效率为93.3%,HBsAg、HBeAg阴转率分别为66.7%、75.5%。乙肝病毒携带者963例,HBsAg、HBeAg阴转率分别为72.4%、 91.3%。

方源:刘笑非,等.湖南中医杂志 1994;(5):39

按语:作者治乙肝病毒感染拟方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抑制乙肝病毒,清除免疫复合物,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以恢复体力,增强免疫,祛邪扶正,疗效优良。

处方16:自拟乙肝汤

组成:黄芪、枸杞子、淫羊藿、虎杖、田三七、丹参、柴胡、防风、甘草。

功能:益气健脾,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120例,疗效满意。

方源:吴坤基.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奖赛优秀成果奖汇编1994;143

按语:该方可提高肌体抵抗力,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利湿驱邪解病毒,活血祛瘀抑制肝纤维化,降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改善肝微循环,促进坏死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

处方17:自拟转阴方

组成:黄芪、当归、虎杖、枸杞子、丹参、仙灵脾、白花蛇舌草。

功能: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者。

用法:每周服药5天停药2天。一般坚持治疗3~6个月。

疗效:治疗90例,结果HBsAg转阴率40%~50%,HBeAg转阴率达50%~60%。

方源:洪哲明.云南中医杂志 1993;(6):17(杨泽民方)

按语:杨氏认为HBsAg持续阳性主要与病毒持续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机体正虚和邪实始终同时并存。转阴方扶正祛邪疗效满意。

处方18:自制乙肝丸

组成:黑矾、三七、苍术、青陈皮、肉桂、鹿茸。

功能:温阳补肾,生血活血,疏肝解郁,健脾除湿。

适应症:HBsAg携带者。

用法:上药依法制成水丸,1日3次,每次9g口服,4~6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本组26例,对照组30例在服乙肝丸的同时,加肌注转移因子4u/支,成人2天1支,儿童3天~1周1支,3个月1疗程。结果两组分别HBsAg转阴6例、8例。

方源:浦春园,等.辽宁中医杂志 1990;(10):21

按语:作者认为本病病机系邪毒内犯,正气不亏,处于正邪相持状态,治则应扶正祛邪,当以祛邪为主。作者拟乙肝丸,用黑矾清热除湿解毒,三七活血化瘀,苍术芳香化湿,青陈皮理气疏肝豁痰,肉桂鼓舞阳气、鹿茸温肾壮阳,共收祛邪扶正之功。临床观察对HBsAg转阴有一定疗效。

处方19:抗乙肝汤

组成:黄芪180g,党参45g,何首乌90g,仙灵脾60g,肉苁蓉90g,黄柏45g,水牛角粉30g。

功能:益气健脾,补养肝肾,清热解毒。

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上药水煎浓缩成500mL,每日2次,每次服100mL,疗程6个月。

疗效:本组治疗50例,HBsAg均阳性,治后转阴12例,HBeAg阳性44例转阴25例,抗-HBe阴性44例转阳7例,抗-HBc阳性50例转阴4例,HBV-DNA阳性15例转阴7例。同时与云芝肝泰、灭澳灵、肝必复三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抗乙肝汤对血清学标志物转阴率明显高于上述三药。

方源:杜奎芳,等.中医杂志 1988;(12):35

按语:作者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主要是肝气虚,继之累及脾肾,肝失疏泄,脾运失职,消化功能低下。子病及母,肾精气虚衰,引起全身生命机能衰退,抗病能力减弱,罹患乙肝而致长期不愈。组方以升补肝气之黄芪,配以健脾补肾之何首乌、仙灵脾、肉苁蓉,佐以清热解毒,对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恢复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消除乙肝病毒,效果明显。

处方20:抗HBV冲剂

组成:桂枝、肉桂、干姜、白芍、丹参、大枣、甘草。

功能:温阳益肾,活血化瘀,调和营卫。

适应症: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上药依法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2g,每日2次,每次2包,疗程半年。

疗效:本组治疗56例,对照一组55例用聚肌胞6mg,每周2次肌注;对照二组48例用肝必复2片,每日3次口服。结果:阴转(各项HBV标志转阴,追踪一年半仍持续阴性),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抗-HBc阴转率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方源:董振翔,等.中医杂志 1988;(9):31

按语: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目前治法颇多,有用清热解毒法,清热利湿法,凉血活血法,疏肝理气法,益气健脾法,滋肾养肝法等等,疗效不一。作者根据现代医学对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认识,一般有免疫耐受和T细胞功能低下,经临床发现温阳益肾药辅以活血散瘀药组方对HBV转阴有效,本方制成冲剂,长期服用未见不良反应。疗效与对照组相比为优。

处方21:抗澳汤

组成:黄芪20g,板蓝根、白花蛇舌草、丹参各15g,赤白芍各12g,党参、炒白术、厚朴、焦三仙各10g,柴胡、甘草各6g。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消食化滞,活血解毒。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0剂为1疗程。

加减:肝区疼痛加延胡索、郁金各10g,肝脾肿大加鳖甲15g,三棱、莪术各10g,黄疸加茵陈30g。

疗效:治疗60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HBsAg连续2次以上转阴)40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HBsAg连续2次以上转阴,肝功能基本正常)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4%。

方源:严凤山,等.四川中医 1989;(10):21

按语:乙肝病毒在人体的反应大多呈湿热之象,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和肝脏。肝郁气滞湿浊困脾日久不愈,可致气滞血瘀,湿遏热伏暗伤肝阴等不同病理转归。作者拟抗澳汤补气健脾,扶正祛邪,舒肝解郁,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利湿,柔肝敛阴等多方位调治,对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高,疗效好。

处方22:扶正解毒汤

组成:柴胡10g,白芍15g,枳壳6g,丹参15g,板蓝根15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30g,大黄3g,黄芪20~30g,甘草7g,银耳30g。

功能: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适应症: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疗程6个月。

加减:同时加用聚肌胞,隔日肌注1次,每次4mg。

疗效:治疗33例,对照组31例,用聚细胞,结果两组分别HBsAg阴转9例、1例,效价下降2个滴度以上者6例、0例;HBeAg阴转8例、4例,HBcAb阴转3例、2例,HBsAb阳转3例、0例,HBeAb阳转4例、0例。两组HBsAg转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方源:陈芳海.山西中医 1994;(3):23

按语:有关资料研究表明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实际上是一组轻型慢性肝病。所谓“无症状”是相对临床性肝炎而言,不是绝对的。由于肝脏有巨大的贮备能力,在临床上呈现较隐匿过程,表现为无症状。ASC主要病机是正虚邪恋,作者拟扶正解毒汤切合病机,取得一定疗效。

处方23:抑澳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半边莲20g,土茯苓30g,蒲公英20g,虎杖10g,制大黄10g,贯众15g,鱼腥草30g,蚕矢20g,郁金10g,败酱草20g,丹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5g,赤白芍各15g,当归15g,白术15g,生甘草5g。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益气健脾,养血补肝,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肝HBsAg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可服1~3疗程。

疗效:治疗83例,显效(HBsAg转阴,或滴度在1:16以下者)61例,无效(HBsAg滴度在1:32以上者)22例。

方源:邹世光.湖北中医杂志 1992;(3):23

按语:HBsAg阳性多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或乙肝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功正常,遗留HBsAg长期不消。此因湿热疫毒留恋,正气不足难以驱邪,肝郁血行不畅,脾运不健,机体正气及脏腑受损较轻。作者拟抑澳汤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柔肝养血,扶正祛邪,从而使HBsAg转阴。

处方24:肝炎贴膏

组成:山豆根、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甘草等六味药适量。

功能:清热解毒,抑制乙肝病毒(HBV)。

适应症:无症状HBsAg携带者。

用法:上药制膏,或选购沈阳辽河制药厂生产的肝炎贴膏。将贴膏贴敷于足三里、三阴交、肝炎穴、肝俞、脾俞、肾俞六个穴位,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

加减:配服维生素丙片0.2g,酵母片0.9g,1日2次口服。

疗效:本组治疗50例,对照组50例服维生素丙片0.2g,酵母片0.9g,1日2次,疗程同上。结果两组分别阴转(HBsAg、 HBeAg连续2次以上阴转者)11例、2例,有效(自觉症状消失,HBsAg滴度下降50%以上者)15例、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52%,8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

方源:李涤新,等.山西中医 1989;(6):22

按语:肝炎贴膏中山豆根、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能抑制HBV,并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能力,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清除HBV,夏枯草能提高淋巴细胞与白细胞数目,甘草能诱生γ干扰素抑制HBV。药物作用于穴位,直接刺激穴位后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肝炎穴、肝俞穴并有直接抑制HBV的功能。本疗法既可起到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起到针灸调节机体免疫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疗效尚可。

处方25:补中益气汤

组成:生黄芪30g,炒白术10g,太子参15g,炙甘草3g,当归、陈皮各10g,升麻30g,柴胡6g。

功能:益气健脾补中,清热解毒疏肝。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定疗效。

加减:HBsAg未见阴转或滴度不见下降者,上方可加贯众15g;若有湿热征象者加茵陈、虎杖各30g。

疗效:治疗80例,结果治愈(HBsAg阴转,随访复查2次,持续阴性者)58例,有效(HBsAg阳性,但滴度下降者)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8%。

方源:王春生.辽宁中医杂志 1989;(9):23

按语:HBsAg携带者系病毒深伏血分,邪正长期相持不下,形成“健康带毒”的状态。一旦遇有劳倦,饮酒或外感等因素的诱发,即会导致各型临床肝炎。因此应积极设法清除HBsAg。部分学者认为HBsAg系湿热疫毒之物,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等法,直接抑制HBsAg或HBV,结果其疗效并不理想。作者观察HBsAg携带者多数具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以调整药物用量,既可补益中气,增加体力,增强抗病能力,重用升麻又可增强清热解毒疏解瘀热之效,临床观察其HBsAg阴转率高(72.5%),总有效率高93.8%。

处方26:补虚祛湿汤

组成:炙黄芪、板蓝根各30g,党参、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半枝莲各15g,虎杖、茵陈、薏苡仁各20g,柴胡、猪苓、茯苓各10g。

功能:益气养阴,补肝肾健脾胃,清热祛湿。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疗期1~3个疗程。

加减:腹胀甚加山楂、内金;胁痛加郁金、川楝子;偏热加黄芩、栀子;血瘀加丹参、鸡血藤。

疗效:治疗60例,结果治愈3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4%。

方源:徐端.黑龙江中医药 1997;(4):17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病毒的持续感染有关。而免疫的活性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肾主骨生髓”,乙肝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责之于肾。肝肾同源,肾虚则肝体不充,肝虚则子盗母气,肾虚不能充肝体,肝失条达肝失潜降。作者拟方用参、芪补益肝气,用女贞、旱莲、白芍补益肝肾以增强免疫功能。病毒性肝炎主要病因是湿热,慢性肝炎则为“湿热余邪残留未尽”,用茵陈、猪苓、茯苓、薏仁、虎杖、板蓝根等清热利湿。药病相符疗效优良。

处方27:转阴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虎杖2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20g,苡米30g,丹参20g,赤芍10g,当归10g,黄精10g,女贞子10g,生地10g。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滋养肝肾,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肝病毒感染者。

用法:每周服5剂,休息2天,服下周5剂,水煎服。3个月1疗程。

加减:①肝俞穴(针刺手法为向脊柱正中平斜刺1.5寸)。②足三里穴。③肝炎穴(内踝上2寸)。用聚肌胞注射2mg,隔日1剂,在以上3穴交替注射,达到针感后,抽吸没有回血再作缓慢注射。

配合口服维生素B、C和肝泰乐。

疗效:治疗30例,对照组接受系统常规治疗,口服益肝灵、树舌片、灭澳灵;静滴强力宁、胰高糖素、六合氨基酸、丹参注射液等。结果两组乙肝感染指标分别为:HBsAg转阴13例(13/ 30)、5例(5/18),HBeAg转阴19例(19/30)、2例(2/11),抗-HBc IgM阴转26例(26/30)、6例(6/12);抗-HBs阳转2例(2/30)、1例(1/30),抗-HBe阳转2例(2/30)、2例(2/30)。

方源:杨倚竹,等.中医药研究 1992;(3):34

按语:转阴汤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并随证加减,用聚肌胞穴位注射可生内源性干扰素作用,共同达抗病扶正功效。

处方28:枝莲柴胡汤☆

组成:半枝莲、板蓝根、金银花各24g,软柴胡、甘草各6g,枳壳、芍药各10g,茵陈、马蹄金各16g。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解郁。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偏热者加黄芩、山栀、蒲公英;偏湿者加佩兰、茯苓、半夏;兼血瘀者加丹皮、延胡、山楂;兼阴虚者加鲜石斛、沙参、女贞子;兼脾虚者加白术、黄芪。配合西药葡萄糖、辅酶A、维生素C静滴,阿卡明、益肝灵、联苯双酯口服。

疗效:治疗42例,结果HBsAg转阴17例,滴度下降22例,无效3例,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疗程最短35天,最长83天,随访1年,仅1例复发。

方源:王祖焕.浙江中医杂志 1988;(5):199

按语:作者拟“枝莲柴胡汤”,用半枝莲、板蓝根、金银花清热解毒,茵陈、马蹄金清热利湿,柴胡、枳壳、芍药疏肝调气,甘草调和诸药,对慢性乙肝有较好疗效。由于乙肝病程长,虚实夹杂,故用药清热不宜太寒,疏肝不宜太猛,祛湿不宜太燥,健脾不宜太补,滋阴不宜太腻,祛瘀不宜太峻,如此,才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敛邪。

处方29:虎忍雪合剂

组成:虎杖30g,忍冬藤15g,六月雪15g,茵陈15g,半枝莲30g,白茅根30g,马兰根30g,石见穿15g,生地15g。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阴转后再服2~ 3个月。

疗效:治疗18例,结果服药后HBsAg2~3次阴转者15例,仍阳性者3例。

方源:毛如宝.新中医 1982;(12):20

按语:作者拟虎忍雪合剂,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化瘀通络,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偏于湿热疫毒炽盛者较为适宜,若病久正虚可酌加扶正药。

处方30:虎翘贯众汤☆

组成:虎杖、板蓝根、半枝莲、土茯苓、黄芪、山药各20g,猪苓、白芍、丹参各15g,黄芩、连翘、贯众、知母、柴胡各10g,甘草6g。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养血柔肝,活血通络。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健康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腹胀纳差加陈皮、麦芽;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加香附、佛手;面色晦暗舌有瘀点加三棱、莪术;面色萎黄身倦乏力,大便溏泻加党参、白术。西药用盐酸左旋咪唑片,1日3次,每次50mg,每周连服3天。潘生丁、维生素C片,1日3次,各服1片。

疗效:治疗79例,结果痊愈28例,基本痊愈24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6%。

方源:凌伟,等.广西中医药 1993;(4):6

按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健康携带者一般无证可凭,给辨证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作者拟方以虎杖、贯众、连翘、半枝莲等抗病毒,黄芪、山药等益气健脾扶正固本,白芍、丹参、柴胡养血疏肝,虎杖、丹参活血通络等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处方31:泽兰茵虎汤☆

组成:泽兰30g,茵陈15g,虎杖、六月雪、生黄芪、薏苡仁、丹参各30g。

功能: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湿重去黄芪,加藿香、佩兰、厚朴、苍术、茯苓;有黄疸去黄芪加乌臼、山栀子、凤尾草;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苍术;肾阳虚加仙灵脾、仙茅;气滞血瘀加赤芍、川芎、红花、当归、茜草;肝肾阴虚加杞子、麦冬、石斛、沙参、生地、五味子、黄精、太子参;臌胀肝痛加延胡、广木香、川楝子;纳呆加炒麦芽、山楂肉、神曲;谷丙转氨酶高去黄芪,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垂盆草。

疗效:治疗58例,结果HBsAg转阴29例,占50%,58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者42例,治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者42例。

方源:蔡幼清,等.浙江中医杂志 1985;(9):392

按语:本方用六月雪、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利湿,茵陈为治黄要药,有修复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作用;黄芪有增加肝糖元保护肝脏的功能,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苡仁健脾利湿,对T淋巴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丹参、泽兰、郁金活血疏肝,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功能恢复,扶正祛邪兼顾,从而收到较好疗效。

处方32:参芪汤

组成:党参15g,黄芪30g,黄芩15g,白术12g,陈皮10g,桑寄生、白花蛇舌草、菟丝子、丹参各20g,甘草6g。

功能: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疗程1~6个月。

加减:随证加减。

疗效:治疗32例,结果:HBsAg转阴18例,滴度下降14例,有效率100%。

方源:刘敏.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6;(2):25

按语:作者组方以扶正为主,扶正首重培补后天脾胃兼顾肝肾,少佐清热解毒以抑制病邪,临床观察其转阴率及有效率均高。

处方33:贯桑合剂

组成:贯众15g,蚕砂15g,桑寄生20g,桑椹子20g,旱莲草30g,虎杖20g。

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滋补肝肾活血。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用法:1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疗程,坚持治疗1~3疗程。

加减:湿热偏盛加茵陈、半枝莲、石上柏;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阴虚加北沙参、麦冬、女贞子;纳差加布渣叶、谷芽;胁痛甚加白背叶根、丹参。

疗效:治疗70例,结果HBsAg阴转46例,阴转率为65.7%。

方源:傅大名,等.新中医 1981;(8):22

按语:作者拟本方用贯众清热散瘀,虎杖清热利湿,蚕砂化胃肠湿浊,现代药理研究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BsAg的作用。用桑寄生、桑椹子、旱莲草三药滋补肝肾,扶正祛邪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BsAg的作用。本方清热与固肾结合能提高免疫功能,中止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慢性感染状态,清除HBsAg,促进HBsAg从阳转阴,以达到病因治疗的目的。

处方34:茵茜舌草茶☆

组成:茵陈20g,茜草15g,白花蛇舌草30g,生大黄粉1~ 1.5g。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用法:上方生大黄用开水泡饮,余药水煎当茶饮,1日1剂。

疗效:治疗51例,结果HBsAg转阴13例,HBeAg转阴30例。

方源:唐长金,等.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4):7

按语:本方能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以祛邪为主,HBsAg阴转率占25.49%,HBeAg阴转率占58.82%,临证若兼正虚者可加扶正药。

处方35:复方虎杖汤

组成:虎杖、黄芪、茯苓、蚕砂、白术、黄柏、桑枝、桑寄生、山豆根。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健脾,补肾,祛湿。

适应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疗程3个月。

加减:随证加减,并用小剂量干扰素。

疗效:治疗47例,对照组单用小剂量干扰素,结果两组HB-sAg近期转阴率分别为42.6%(20/47)、20.0%(6/30);HBeAg近期转阴率分别为60.5%(26/43)、29.6%(8/27)。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方源:徐能鹏,等.中医研究 1991;(3):31

处方36:柴胡乙肝汤

组成:柴胡10g,白芍15g,淡大芸、淫羊藿、巴戟天各10g,白花蛇舌草30g。

功能:温阳补肾,疏肝柔肝,清热解毒。

适应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疗程。

加减:正常型:舌脉、精神、饮食量与饮食嗜好、情志等均无异常,加蚤休、半枝莲;脾虚型(兼湿):体型稍胖,面色淡,舌质偏淡,苔薄白,饮食量减少,精神时有不振。加白术、云苓、扁豆、山药;肝郁型(兼阴虚):体型偏瘦,性格内向,舌质偏红且不润,面色偏红,脉细而数。加香附、郁金、香橼皮。

疗效:治疗120例,经治1疗程后,Ⅰ级(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复查两次无复发)45例,Ⅱ级(HBsAg滴度下降并稳定在1:≤1/32、抗-HBe、抗-HBc一项阴转)57例,Ⅲ级(各项检验指标均无变化)18例,总有效率为85%。

方源:陈睦涛.湖北中医杂志 1993;(1):29

按语:有资料表明,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作病理检查,其中80%~90%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而以慢性迁延性肝炎为主,其次是轻微病变(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检正常仅占9.86%。故无症状携带者必须治疗。作者所组“柴胡乙肝汤”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一定疗效。

处方37:健温祛湿汤☆

组成:人参、附片、白豆蔻各6g,黄芪20g,熟地25g,茯苓12g,白术、淫羊藿、藿香、陈皮各10g,甘草5g。

功能:益气健脾,温阳补肾,芳香化湿。

适应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50例,对照组30例,用IFN-2(南岳制药厂)100万u,1日2次肌注。结果两组分别痊愈20例、7例,好转22例、10例,无效8例、13例,总有效率84%、56.7%(P<0.05)。治疗1年后,两组HBsAg、HBeAg、HBcAb-IgM阴转率分别为40%、16.7%,57.9%、28.6%,51.4%、22.7%,HBeAb阳转率分别为46%、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0.01)。

方源:宋诵文,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4;(11):487

按语:乙肝病毒感染常因体质虚弱,正不胜邪,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虽无证可辨,但主要属气阳虚弱。用上方益气温阳佐以祛湿收到满意疗效。

处方38:益肝灵合剂

组成:田基黄、贯众、虎杖、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山楂、丹参、黄芪、桑寄生、陈皮、甘草。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制成合剂,1日2次,每次服50mL,或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85例,对照组22例,用灭澳灵,1日3次,每次服4片。结果分别显效9例、1例,有效64例、9例,无效12例、12例。总有效率85.9%、45.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方源:陈若萍,等.福建中医药 1993;(2):20

处方39:益肾健脾汤

组成:旱莲草20g,党参、黄芪、白花蛇舌草各15g,仙灵脾、桑寄生、菟丝子、白芍、贯众各10g,当归、蚕砂各6g,黄芩5g。

功能:温阳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柔肝,清热解毒。

适应症:乙肝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加减:热象偏重可选加山栀、连翘、败酱草、虎杖、茵陈;湿象偏重可选加苍术、藿香、土茯苓、车前子、六一散;脾虚明显加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陈皮;偏肾阳虚可选加肉桂、巴戟天、仙茅、肉苁蓉;偏肾阴虚可选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

疗效:治疗50例,经半年治疗,结果:痊愈(HBsAg、HBeAg、抗-HBc均为阴性者)24例,有效(HBsAg滴度下降,或HBeAg阴转,或抗-HBc阴转,其中具备一项以上者均为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方源:余万祥,等.陕西中医 1993;(7):292

按语:本方用益肾健脾药以治其本;黄芩、蚕砂、白花蛇舌草、贯众清热解毒化湿;归、芍凉血活血,以治其标。现代药理证实,参、芪、黄芩有明显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HBsAg转阴或滴度下降;灵脾、寄生能增加T淋巴细胞并提高其转化率;贯众、舌草可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菟丝子可促进抗体形成;旱莲草可能含有诱生干扰素的物质;当归、白芍有调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共奏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能诱生干扰素、调整机体免疫,从而消除HBV。

处方40:益肾清毒汤☆

组成:淫羊藿15g,沙苑蒺藜10~15g,生黄芪15g,大枸杞15~20g,女贞子5~20g,槟榔12~15g,净连翘20g,白花蛇舌草15~20g,陈皮10g。

功能:温肾益肾,清热解毒,益气养肝。

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加减:同时加用干扰素4万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胁痛加川楝子、元胡、郁金;纳差加神曲、麦芽、鸡内金;腹胀加厚朴、佛手、枳实。

疗效:本组治疗30例,对照组30例,单纯用干扰素,剂量用法同上。结果:HBsAg两组分别转阴8例(8/30)、1例(1/ 30),HBeAg分别转阴23例(23/30)、7例(7/30),抗-HBs、抗-HBe治疗组治疗后各1例转阳,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有1例阳性。两组HBsAg、HBeA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

HBV-DNA两组分别转阴9例(9/19例)、3例(3/11例)。转阴率以治疗组为高。

方源:赵蕾,等.中医杂志 1988;(10):42

按语:乙肝病毒携带者呈现有正虚邪恋病机,病变虽在肝,其本在肾,牵制于脾。作者用温肾益肾,清热解毒组方,并配用干扰素调整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抑制抗原。较单纯用西药干扰素疗效好。

处方41:通补奇经汤

组成:苍术、乌梅、虎杖各20g,贯众、黄芪、板蓝根各25g。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燥湿通络。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本组治疗12例,结果经3~4个疗程治疗HBsAg转阴10例,随访1年,复查HBsAg三次均阴性,病告痊愈。文中附验案2则。

方源:蔡渔琴.四川中医 1990;(4):27

按语:乙肝多为湿热病邪侵入经络,随血进入奇经瘀滞而致。奇经瘀滞减缓了储运气血沟通正经联络脏腑的功能,又形成因瘀致虚,虚而复瘀的恶性循环,治当通补奇经。本方疗效高,远期疗效好。

处方42:黄芪注射液

组成:黄芪。

功能:补中益气。

适应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用法:将黄芪依法制成100%注射液。选取足三里、肾俞(均双侧),穴位注射,每次每穴注药1mL,每3天交替注射1次,2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174例,对照组84例用厌氧棒状菌苗0.5~1mL在至阳穴注射,每周1次,12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分别阴转79例、27例,滴度下降52例、29例,两组比较(P<0.01)。

方源:孟践.吉林中医药 1985;(5):24

按语:黄芪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增加抗病能力,调节免疫,穴位注射可增强药效,发挥针刺调节免疫、抗邪祛病的效力,二者相得益彰疗效满意。

处方43:黄芪建中清化汤☆

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金钱草、丹参、木瓜、黄芩、白术、郁金。

功能:补中益气,调和营卫,清热利湿。

适应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100例,对照组50例,采用空白对照。

结果:两组分别HBsAg转阴60例、5例,HBeAg转阴68例、7例。

方源:李祥松.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5;(3):26

按语:本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气血并调,寒热并用,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处方44:曾氏灭澳汤

组成:柴胡、法半夏、黄连、山豆根、甘草各6g,赤芍、枳壳、瓜蒌各10g,白术15g,蚤休20g,土茯苓25g,三七5g(磨汁兑服)。

功能: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活血化瘀。

适应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

用法:1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加减:肝郁脾虚型加太子参、黄芪、郁金、川楝子;湿热内蕴型加茵陈、山栀子、虎杖、白花蛇舌草。

疗效:治疗150例,对照组100例,用灭澳灵,1日3次,每次服4片。结果:两组分别治愈63例、26例,有效77例、45例,无效10例、29例。总有效率93.3%、7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方源:曾介绥,等.湖南中医杂志 1997:(2):6

按语:本方采用柴胡、枳壳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疏泄有常;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使其水谷精微运化输布有序,同半夏、瓜蒌、枳壳理气化痰除湿;黄连、豆根、甘草、蚤休、土茯苓清热解毒,抑制病毒;赤芍、三七凉血化瘀,益气行血。共奏调理肝脾,解毒祛湿,活血化瘀,促进机体修复,消除症状,改善肝功能,清除抗原,临床加减应用其疗效显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