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黄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16:25:24

点击下载

作者:(美)纳撒尼尔·波普尔(Nathaniel Popper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数字黄金

数字黄金试读:

引子

午夜已过,大多数赌客都已回房睡觉,酒杯里残留着琥珀色的名贵威士忌。专门从当地赌场请来的分牌小姐,已提前半小时回去了。还没回房的赌客们让她把牌桌和牌留下,他们想继续玩。这帮人继续趴在赌桌上赌着。堆得老高的筹码,在这个挑高有三层楼那么高的木制弧形天花板下,显得那么的渺小。距离赌桌远端墙上有个超大的窗户。窗外是塔霍湖,有长长的码头,湖面上泛着闪闪的亮光。

赌桌远端背对着窗户的,是艾力克·伍希斯,才29岁。很难想象,三年前的他还处于失业状态,信用卡里欠着许多钱。他四处打着零工,艰难地维持着新罕布什尔州一间公寓的月供。可是今晚,艾力克穿着小山羊皮鞋,定制的牛仔裤,和身边那位对冲基金经理有说有笑。艾力克的发际线已经有些后移,但是他的脸看上去依然年轻,还带着独特气质,脸上的酒窝让他看上去更年少。他自嘲说自己昨天晚上在牌桌上的表现太差,但那是他所布下的“赌局战线”的一部分。“我那是为今晚打基础呐,”他一边笑着,露出满口白牙,一边把一堆筹码推倒在赌桌中间。

艾力克输得起。他最近卖了一个赌博网站——一个由比特币这种神秘的数字货币和支付网络建造起来的神秘世界。2012年,他花225美元买下那个网站,换了个名字,叫作“中本聪之骰”。一年之后,他以1100万美元出手。他还持有大量比特币。几年前他刚开始买进这种货币的时候,每个才值几美元。如今,每个比特币值500美元,他的身家也飙升到数百万美元。起初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投资者和那些古板的商人还嗤之以鼻。如今,许多重磅人物对艾力克抛绣球。这次,他来到塔霍湖就是应身边这位对冲基金经理丹·莫瑞德的邀请。不少人已经在比特币里挖到了金山,丹·莫瑞德也想从这些人身上学一两手。

与莫瑞德家中的许多人一样,对艾力克而言,朝比特币里挖金子的冲动,跟想要赚钱可以说完全有关系,也可以说完全没有关系。他第一次在脸书上了解到有关比特币技术的事情后,他就预言,比特币的价值会飙升到天文数字。他也一直坚信,这种发展将是多层次比特电脑密码对当前世界某些主流权力结构(包括华尔街银行和政府部门)进行重新洗牌。它对金钱产生的影响,就像互联网对传统邮政和媒体产生的影响。艾力克认为,比特币的发展不仅能让他变得富有,还会让世界更加公正与和平,因为政府无法再提供战争所需的经费,个人也能控制自己的钱财和命运。

自从在新罕布什尔州失业以来,像艾力克这样雄心勃勃的人日子过得挺不顺的,这一点也不奇怪。他搬到纽约之后,说服了文克莱沃斯双胞胎——泰勒和卡梅伦——这两位脸书大侠,让他们注资近100万美元到自己创建的公司比特因斯坦(BitInstant)。然而这个合作的结局是以死相拼两败俱伤,最终艾力克辞职,带着女朋友搬到了巴拿马。

最近,艾力克老在巴拿马的办公室里待着,跟美国财政监管最高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人打交道。他们要查艾力克出售公司股份来换取比特币的事情。这些股票给他的投资者带来了巨额回报。据艾力克观察,这些来调查的人根本不懂比特币的技术。不过,他们也搞对了情况,艾力克没有把他的股票登记备案。这样的调查,比艾力克在比特因斯坦公司的一位前合作伙伴的遭遇好多了。那人在两个月前,即2014年1月,因涉嫌洗钱被逮捕。

如今,艾力克不会轻易地被吓到。他跟许多人不同,他很有幽默感,能自嘲,还能调侃自己的境遇,这对他帮助很大。“我经常提醒自己,比特币可能会垮掉,”他说,“虽然我现在看好比特币,但我经常自我检讨,告诉我自己,新技术通常都会失败的。”

但他还是坚持做,不仅是为了他在银行里越来越多的存款,还为他本人以及在塔霍湖的那些人一起创造出来的钱——一种新的货币,他认为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新货币。

5年前,艾力克第一次听说比特币的时候,情况可不是这么的高大上。他从不知名的订阅电子邮件里,收到一个叫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发来的介绍。

中本聪一开始就把比特币和黄金进行了比较:比特币将会是一种全球性的货币,人人可以拥有,可以使用。比特币也跟黄金一样,其价值由想购买的人确定——当时是一文不值。不过,当初的设计是把这种货币当作跟黄金一样的稀缺物资,总共只能创造出2100万个比特币,而且很难仿造。比特币跟黄金还有共同之处:需要进行“挖矿”的工作,才能制造出比特币。

比特币还有比黄金更优越的特性,如储存。若要把比特币从伦敦发往纽约,不需要跨洋运输,只要有一个密钥,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就其安全性而言,中本聪依靠的是一种不可破解的数学公式,而不需要荷枪实弹的警卫。

把比特币和黄金相提并论,只是吸引了一些人的眼球。金条还是金条,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比特币必须存在于设计精巧、去中心化的网络之中,正如各网页只能存活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网络之中一样。比特币的网络和互联网很像,不靠中心化的权威机构来运行。登录某个网站就能够制造出来货币,全世界任何人都能够制造。通过互联网,所有人根据一套软件指令——即互联网协议——来运作。这些协议管理网上信息的流向。比特币有自己的软件协议—用来管理系统如何运作的规则。

这套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要解释起来复杂得不得了——需要具备高等数学和拓扑学的知识。但是,早期的时候,一群忠实的比特币迷就知道了比特币的基本特征。简言之,它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持有以及发送货币的方法。比特币和美元欧元都不一样,不是由某国的央行发行的,也不是由大型金融机构转账来的。比特币是由用户自己创造并管理的货币,新货币被维护这个货币网络的人慢慢制造出来。

因为创造比特币的出发点就是要向那些最强有力的金融机构发起挑战,比特币的网络从最开始就被一群忠实的比特币迷描述成一个乌托邦。互联网从大型媒体手中夺得了权力,并把权力赋予那些博客的博主和异见分子,比特币也声称要从银行和政府手里夺取权力,并把权力赋予使用这种货币的人们。

这些高大上的思想,被不少人冷嘲热讽,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比特币的结局可能跟虚拟宠物和庞氏骗局一样,以前听过太多,看过太多了。

但是,比特币降临世界,犹如末世出现了明灯。世界性经济危机刚刚发生,暴露了金融界和政治界太多的弊端,人们向往出现一个新的制度。茶党、“占领华尔街”运动、维基解密,以及其他的运动,目的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要把权力从少数的精英阶层那里夺回,再分发给个人。比特币为这些人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很明确的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比特币对世人吸引力之大,以至于很多人放弃一切来追随比特币,艾力克·伍希斯以及他的许多朋友们就是如此。如果比特币做成了,不少人就会腰缠万贯。就像艾力克常常说的:“这是第一种既可以赚到大钱又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既然比特币能赚钱,那它吸引的就不只是愤世嫉俗的革命者了。招待艾力克的人——丹·莫瑞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在高曼基金干过,然后自创了对冲基金。他成了比特币圈子里的风云人物。近期,他在比特币上斥巨资,希望获得巨额的回报。在硅谷,投资者和企业家们争相开发使用比特币的方法,以改善现有的支付方法,如在线支付平台贝宝(PayPal)、西联,以期抢夺华尔街的生意。

即使那些对华尔街或什么茶党一点也不关心的人都可以理解,要是能有一个全球性的货币,好处会很多——到别的国家不要换外汇;通过数字支付,不需要每次都出示身份证明;即使穷人把这种货币存在自己的账户里,也不需要支付昂贵的管理费,还不需要处处用现金。另外,这种支付方式非常方便,不需要像现在的信用卡那样需要收20~30美分的费用。

但是到最后,许多更关注比特币实际应用的人还是用了比较革命化的语言来说明比特币的技术:通过破坏现存的状态来赢得挣钱的机会。在莫瑞德家的赌局开赌之前的餐会上,他开玩笑说,全世界所有的比特币加在一起,其价值等于牛仔衣裤、宿舍装饰品公司“城市衣着”的资产总额,即50亿美元。“这太疯狂了,对吧?”莫瑞德说,“我想,几百年后,当后人像电影《猿人争霸战》那样,探录我们现在的社会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比特币对我们的世界的影响力要比‘城市衣着’大一些。”

许多银行家、经济学家和政府要员都对比特币嗤之以鼻,说那是狂热分子的推销手段,与400年前荷兰郁金香热的情况相同。有好几次,批评人士都对比特币发出警告,说朝着没有中央权威机构控制的更数字化的世界前进,危险众多。在莫瑞德家赌局进行之前的几周,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币公司——Mt.Gox交易公司——发表声明,因为公司损失了客户近4亿美元价值的比特币,宣布破产。这是关于比特币的最新的丑闻。

但这么多的负面消息都没有摧毁比特币狂热分子的热情,支持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在莫瑞德家聚会之时,在各类网站上,网民们已经开设了500多万个比特币钱包,而且大多数是在美国境外。在莫瑞德家里赌钱的那帮人,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刚从中国飞回来的沃尔玛前高管;斯洛文尼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自英国的银行家;还有来自佐治亚技术学院兄弟会的两位弟兄。有些人是因为对政府的做法深表怀疑,有些人是因为对银行的做法恨之入骨,有些人是因为更深的个人原因而来的。比如说,那位在中国沃尔玛的高管,他祖父母逃离中国时,就是带着黄金逃的。在如今这个不明朗的世道里,比特币似乎是更容易转移的资产。

所有这些人各不相同,各自心怀鬼胎,他们参与了比特币的创建过程,而且还将继续参与;他们也是比特币的使用者。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于2011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开源的软件,让比特币的使用者可以更新并改进。据估计,经过5年的修改,没有改动的中本聪源代码只剩15%。除此之外,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它也像钱一样,只有有人使用它才值钱,才有力量。多一个人使用,它生存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这样一来,比特币就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创业公司,也不是宅男幻想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赚大钱的故事了。这已经是一个团体的创造发明,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家对政府和华尔街的愤怒;硅谷与金融行业之间的争夺战;我们对技术能挽救人类的脆弱的期待;以及我们对技术能带来的力量的担忧。本书中描写的每个人,他们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拥护比特币;他们的人生也都被野心、贪婪、理想以及人性的脆弱所改变;同时,也将比特币从模糊不清的学术文章变成数亿美元的产业。

某些人获得了财富,正如莫瑞德的豪宅所表现出来的财富一样;他家入门处的石头上镌刻着他的个人花饰图纹。某些人身败名裂,甚至锒铛入狱。比特币也多次几乎全军覆没。即使比特币垮了,它也会是一个极佳的案例,证明货币如何运作,谁可以获利,如何改进等。比特币不可能会在5年内取代美元,但它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政府不再印那些带有已故总统头像的昂贵纸张,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在莫瑞德家豪赌之后,客人们纷纷打道回府。伍希斯来到莫瑞德家码头的尽头,因为今年冬天下雪不多,此时的水位很低。昨晚在赌桌上的兴奋,此时已荡然无存。他一脸懊恼,他说他最近辞去了在巴拿马的比特币公司CEO的职位。因为他的职位,他不方便说关于比特币革命性的潜力,这样的话语会对公司不利。“我的兴趣不在经营公司,我要创建比特币王国。”他说。

再说了,他女朋友已经厌倦了巴拿马的生活,他也开始想念在美国的家人了。他打算几周后搬回科罗拉多州,那是他成长的地方。因为比特币,他这次回去,将是衣锦还乡。和他共创比特币王国的人,对此羡慕不已。第一部挖到数字黄金

在这个宏伟计划中,参加了比特币社区的人,就集银行和铸币厂于一身,集拥有者和使用者于一身。第一章2009年1月10日

这天是星期六。儿子的生日。圣芭芭拉的天气好极了。他小姨子也从法国过来这里玩。但是哈尔·芬利却需要在他的电脑前坐着干活儿。这是他数个月,甚至数十年来,期待已久的一天。

哈尔都懒得跟他老婆解释他在捣鼓着什么。他老婆是理疗师,对电脑一窍不通。哈尔现在搞的东西,他都不知从何跟她解释起。难道要跟她说:亲爱的,我要做一种新钱。

这确实是他现在做的事情。早上,他跑了很大一圈,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是客厅的一角,一张分区工作的办公桌,上面有四个屏幕,大小品牌各不相同。因为工作以及私人的用途,电脑各自连着不同的主机。剩下的空间,被左一堆右一堆的纸张、笔记本还有破旧的电脑操作手册占据着,凌乱不堪。但是,哈尔坐在那里,他可以看到客厅另一侧外边的前廊,如今是1月中旬,加州的阳光竟然还照得到。在他的左边,地毯上躺着忠实的阿奇,那是罗得西亚背脊犬,是根据牧夫星座里一颗星星的名字取名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哈尔感觉轻松自在;在这里,他完成了最具创造力的编程工作。

他启动了笨重的IBM ThinkCentre电脑,调整好身子,在网上输入一个网址:www.bitcoin.org。这是昨天他收到的邮件里提供的网址。

他在网上订阅了许多东西,几个月前,他第一次了解到比特币。通常他只跟认识多年的编程界的老相识们往来交流,但是,这次的电子邮件来自一个叫中本聪的陌生人,他介绍了一个电子货币的概念,还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比特币”。哈尔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电子货币,他很怀疑这样的钱是否能用。但是这封电子邮件有亮点。中本聪许诺,他要发明一种货币,不受银行或任何第三方的管控。这种钱只存在于网络上电脑运算的记忆里。哈尔被中本聪的另一个说法吸引住了:拥有和使用比特币,无须向任何中央权威机构提交任何身份证明。哈尔干了大半辈子的编程工作,就是想努力帮助客户摆脱政府虎视眈眈的眼睛。

哈尔读完那份类似学术文章的9页纸的介绍,兴奋地给那个圈子写了回信:“当维基解密出现之时,我根本不觉得它能成事,但现在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鉴于圈子里有人持怀疑态度,哈尔敦促中本聪照着他所设想的系统,开始编写程序。几个月后,就是今天,1月中旬的星期六的上午,哈尔从比特币网站下载了中本聪编写的源代码。这是一个简单的.exe文档,它在哈尔的电脑屏幕上自动打开,弹出一个清爽的窗口,开始安装比特币的程序。

第一次开启这个程序的时候,它会自动生成一个比特币地址清单,这就是哈尔的系统账户号码;还会生成一个密码,也叫“密钥”。用这些密钥就可以进入那些系统账户。除此之外,这个程序功能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功能是“发送比特币”。这个功能在哈尔看来没什么作用,因为他现在没有比特币。不过,他还没怎么用这个程序,它就宕掉了。

哈尔没有气馁。他检查了电脑的分析记录,然后立刻给中本聪写电邮,说他刚才想和网络上的其他电脑联机,然后发生了什么状况。分析记录显示,除了哈尔,还有两台电脑在网络上联着机,因为是同一个加州电信供应商的IP地址,所以哈尔认定,那是中本聪自己的电脑。

不到一小时,中本聪就回信了。他说试验不成功,他也很懊恼。他说他以前测试过很多次,都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不过,他对哈尔说,他把程序改小了,这样更容易下载,不过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问题的。“我想那是我的失策,”中本聪懊恼不已。

中本聪对哈尔表示感谢,然后又发给哈尔一个新版本,把删掉的东西放回去了。不过,这个版本也宕掉了。哈尔还是没有气馁。他不用微软视窗的操作系统,改用别的系统,这次他成功了。程序安装好之后,哈尔用鼠标点击下拉式屏幕,那个音效让他激动不已,他按下“生成比特币”的按钮。接着,他听到电脑的处理器滴答一响,开始高速运行。

一切正常运作了,哈尔稍稍休息了一下,做了点家务事,预定了离家不远的一家中餐馆的晚餐,还给他儿子安排了生日晚会。中本聪寄来的软件说明书上写着:“根据电脑速度的快慢,以及网络上电脑的竞争,生成比特币的时间,可能是几天甚至几个月。”

哈尔给中本聪发了一封短短的电邮,说一切正常:“我有事出去一下。电脑开着,程序开着,让它飞一飞。”

哈尔已经查询了很多资料,对自己的电脑现在正在干些什么及其基本原理,他已经了解了。比特币程序启动之后,它就会上网,通过网上的专属聊天渠道,找寻其他使用同样程序的电脑。目前,网络中只有中本聪的电脑。系统会发送50个比特币为单位的一组比特币,所有电脑都要去抢夺。比特币的发送是针对所有联机的电脑,但这些电脑必须进行一个运算比赛。赢得比赛的电脑将获得那一组比特币。当某台电脑获胜,领取了比特币,网上联机的电脑都会更新那台电脑的比特币记录。接着,系统电脑又开始发送下一组比特币,所有电脑又开始下一个运算比赛。

哈尔晚上回家时,他立刻看到他已经获得了50个比特币,在他的一个比特币地址上有了一笔记录,在“公众账目”上也有了一笔记录。这个公众账目上记录的是所有已经生成的比特币的情况。全世界最早生成的4000个比特币中,目前已经有78组(3900个)比特币生成了。那个时候,这些比特币分文不值,但是,这丝毫没有打击哈尔的斗志。他给中本聪写了一封祝贺信,并抄送圈内的所有人,他让自己好好地过了一把成功者的瘾。“试想,如果比特币某天成功了,并且成为世上主导的支付形式,”他写道,“那么,比特币的总值,将是全世界财富的总值。”

根据他自己的计算,每一个比特币的价值将达到1000万美元。

祝贺信的结尾,他这样写道:“要比特币获得这样的成功,其概率很低,但是概率会是1000万比1吗?大家好好想想吧。”

到了这个阶段,哈尔觉得,未来将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世界。

哈尔的父亲是个石油工程师,循规蹈矩的,除哈尔之外还有三个孩子。哈尔从小就看遍了经典的科幻小说,不过,他也拿微积分的书看着玩。最终,他考取了加州理工学院。对于能够挑战智力的事情,他总是迎头而上。还在上大一的时候,他就报读了研究生的课程——“引力场原理”。

不过,他不是书呆子。他人高马大,喜欢体育,喜欢在加州的高山上滑雪。他绝对不是加州理工学生中常见的那种社交菜鸟。他的这种积极精神,也充分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中。当他在宿舍里读到拉里·耐文的小说,里面提到把人体通过低温冷冻,以便在未来进行解冻的可能性,他就积极行动,找到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要把这个可能性付诸行动。他还向阿科尔生命延续基金申请获取他们的杂志。最后的结果是,他和家人都交了钱,要把他们的身体冷冻起来,保存在洛杉矶附近阿科尔基金会的一个冷冻库里。

互联网的出现,让哈尔的世界无限扩展,他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取得联系,和他们讨论看似晦涩却很激进的问题。在第一个浏览器出现之前,哈尔就加入了一些网上的组织,如“网络庞克”和“外星乌托邦”,在里面辩论,说新技术将改变他们造梦世界的轨迹。

这些网上组织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技术如何改变企业、政府和个人之间的力量平衡。技术确实给个人提供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力量。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互联网,已经能让有类似想法的人进行沟通,并且把他们的想法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不少人也在讨论,我们的世界不断受到数字化的渗透,政府和企业也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对信息时代里更有价值更危险的产品——信息——有了更大的掌控权。

在电脑出现之前,政府就对其公民的情况进行记录,但政府完全无法了解很多人的生活细节。在上世纪90年代,远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听普通公民的手机、在脸书的隐私条款成为全美国的讨论焦点之前,“网络庞克”们就预言,由于我们生活的数字化,我们的数据也将变得更为脆弱,政府要搜集公民的数据信息将更容易。“网络庞克”们开始密切关注这个问题,要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伯克利大学的数学家艾力克·休斯在1993年发表的“网络庞克”宣言里写道:“在电子时代,开放的社会必须要有隐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宣言,其部分原因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加州,自由意志派的政治势力不断壮大。像哈尔这样的编程人员,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就能通过一些电脑代码,进行着改变世界的工作。很自然地,他们会对政府产生怀疑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他还在加州理工读书的时候就有了。当他读艾恩·兰德的小说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互联网时代的隐私问题,确实超越了自由意志派的兴趣,在人权积极分子和其他抗议运动中大有市场。

当时“网络庞克”们还没有讨论出任何解决方案。哈尔和其他一些人却想从技术中找到解决方案,特别是想从加密技术中找到答案。纵观历史,只有最强有力的机构才能拥有加密技术。个人只能给自己的信息加密,但政府和军队几乎总是有能力破解这样的密码。不过,在上世纪70—80年代,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们取得了多项突破,使个人加密的信息只能由专属的收件人解密,而其他任何超级电脑都无法破解其密码。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有一种新技术,叫作“公开密钥加密”。每个使用这种新技术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个“公开钥匙”——即一组数字和字母的随机组合——其相对应的是一个可以自由发送的地址;再配合一个相应的“加密钥匙”,这是只有使用者才知道的密钥。这两个钥匙是通过数学相关联的。假设加密者是爱丽丝,通过这个密钥,可以打开别人通过公开钥匙发送给她的信息,并且只有她可以签收通过公开密钥发送的信息。这一组公开与加密的钥匙的关系,是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来确定的。其运算十分复杂,通过公开钥匙的数据,无法算出加密钥匙的组合,即使通过最强大的超级电脑也无法算出。这就是后来比特币程序依靠的主要核心技术。

哈尔1991年的时候了解了“公开密钥加密”的潜力,他接触到了加密高手大卫·乔姆。当时,乔姆正在寻找方法使用“公开钥匙加密”技术来保护个人隐私。

哈尔在“网络庞克”上说,他第一次读到乔姆写的东西,就觉得“很对路子”。“我们面临的处境是,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电脑化不断渗透,超级大数据库,中心化越来越严重。乔姆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完全新的可以前进的道路,这是给个人力量的道路,而不是给政府和大企业力量的道路。”

每次哈尔发现一些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不会只是读过就算了。他白天做程序开发员的工作,到了夜晚和周末,他开始为一个叫作“美妙隐私”(PGP)的项目做义务工作。这个项目是通过公开密钥加密技术,把人们互相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菲尔·金默曼,他是反核积极人士,他想创造一个环境,让异见人士可以在不受政府影响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言论。金默曼很快就非常赏识哈尔的能力,并开始雇用哈尔在PGP工作。

像PGP这样的理想主义项目,一般都无人问津。但当前对这种技术的较大需求,导致联邦检察院突然对PGP和金默曼进行刑事调查,并将PGP所使用的加密技术界定为武器级别的军需物资。这样的界定使这种技术的出口成为非法。虽然政府公诉以撤诉告终,但哈尔对那几年在PGP的所作所为不能声张,也不能标榜自己对那个项目做出了几项重要贡献。“外星乌托邦”和“网络庞克”圈里的人在做着好几项实验,其目的是要为个人提供力量来反击政府机构。但从一开始,他们努力的焦点就是钱,这是他们创造新未来的焦点。

钱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就如同人类的生态系统需要水、火和血液,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对于电脑编程人员来说,目前的货币,通常只能在某国之内使用,而且受到那些在技术上无能银行的管控,被束缚住了,这非常不应该。伴随着哈尔和其他人长大的那些科幻小说中,似乎有可以跨越整个银河系的货币。在《星球大战》里是“银河信用标准”;在《夜之幕》三部曲中,是“乔万的信用”。“网络庞克”们憧憬着这些幻想中的货币,他们还认为,目前的金融体系是对个人隐私的最大威胁之一。还是拿加密者的宠儿爱丽丝来做比喻吧。通过爱丽丝的用钱记录所能得到的信息,远比其他任何信息都重要。如果有人侵入爱丽丝的信用卡交易记录,他们就可以对她一天的行踪了如指掌。毫不奇怪,成功地追查到了很多在逃人员,其主要方法都是通过追查他们的用钱记录而实现的。艾力克·休斯的“网络庞克”宣言就用了较大篇幅讲述这一点。他说:“如果我的身份能通过用钱记录来披露,那我就毫无隐私可言。我无法选择性地披露自己;我永远必须披露我自己。”“在公开的社会要有隐私,必须有匿名的交易体系。”他补充道。

很多人一直都用现金来实现匿名支付,但是不可能用电子现金。金钱一旦变成电子产品,就一定会有第三方的参与,如银行。因此,可以追查到交易的所有细节。哈尔、乔姆以及“网络庞克”上的人都想拥有一种电子时代的现金,安全、不可伪造,而且不用暴露使用者的身份。就在休斯发表“网络庞克”宣言的那一年,哈尔在圈子里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他幻想有一种电子货币,“没有记录显示我在哪里用了这种钱。银行只知道,我每月取了多少钱”。

一个月之后,哈尔想出了一个怪名字:“我今天给这种电子现金取了个名字,叫‘密钱’,因为它是‘加密过的钱’。”

在“网络庞克”上的人对电子现金开始感兴趣的时候,乔姆也已经想出了他自己的版本。他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机构工作时,创造出了“数字现金”这样的东西。这是一种网上货币,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使用者不用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乔姆所使用的技术就是“公开密钥加密”,使用者可以使用“数字盲签”来进行签名,不用提供身份证明。后来,美国的马克吐温银行开始试验“数字现金”,哈尔立刻申请开户。

但是,乔姆所做的事情,给哈尔和其他人带来了重创。“数字现金”是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是乔姆的公司的名字,它需要确认每一个数字签名。这意味着,对那个中心化的机构要有一定的信任,它才不会倒掉,或者,它才不会破产。但是,1998年,乔姆的公司破产了,“数字现金”也倒了。哈尔和其他人无比担心,并且开始寻找一种无须依靠中心化机构的数字现金。当然,还有个问题:需要确定有数字现金的人不会把数字现金进行“复制”,然后“粘贴”,重复使用。有些人放弃了,但是哈尔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

像哈尔这样急于创造一种新货币的人,他的主要兴趣点却不是财务方面的。这非常有意思。他当时给PGP编程序,也是要提供给大众免费使用的。他对政府的不信任,并不是基于他自己需要缴税,而对政府产生了仇恨。上世纪90年代时,哈尔不想那么麻烦,不想填写复杂的报税单,他根据自己的工资所属的那一档收入应该付的最高的税金,写了张支票寄给税务局。他本人在圣芭芭拉郊外买了个小房子,住了好多年。他不介意把客厅的一部分当作自己的办公室,也不介意办公桌前已经渐渐褪色的蓝色沙发。他不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相反,他对自己发送的电子邮件能带来的智力上的挑战比较感兴趣。另外,他个人对别人可能应该拥有什么比较感兴趣。“往大里说,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要让控制人的‘老大哥’消失。这工作非常重要,”他这样给他的朋友们写邮件,“如果我们的工作成功了,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可以说,那是我们曾经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第二章1997年

对任何人来说,要创造一种新的货币,这样的想法很怪诞,且毫无意义。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货币一直是也永远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和金属币。铸造钱币的权力,是国家的权力。国家再小,如梵蒂冈或密克罗尼西亚,也有铸币的权力。

但是,这是最近才有的事情。美国内战时期,在美国流通的大部分货币都是由私人银行发行的。一旦某家银行倒闭,它所发行的货币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当时,许多国家还在使用别的国家发行的金属币。

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不断找寻最佳的货币形式,使用过的货币形式包括黄金、贝壳、石轮和桑树皮等。

人们找寻最佳货币的重点都是找寻一种可靠的、能统一衡量我们身边物品价值的东西,以它作为一种可靠的比较基础,来衡量一块木头、一小时的木工活和一幅森林美景画应该值多少钱。社会学家纳吉尔·铎德说过,好的货币能“将物品之间的质量差别通过数量差别得以体现,并进行转换”。“网络庞克”们所幻想的货币,是要把货币的标准特性在逻辑上推向极致,使这种货币能够在全世界通用,而不像现在各国的货币,需要随身携带,在进入他国境内之后还要进行兑换。“网络庞克”们在努力设计一种新的货币,他们也都深知金属币的优越性。好的货币有很多特性,如耐用性(美元能印在纸巾上吗)、可携带性(一个硬币重10公斤怎么办)、可分割性(如果只有百元大钞,没有硬币怎么办)、一致性(如果每一张钞票都不同,那怎么办),以及稀缺性(如果钞票能够被人轻易复制,那怎么办)。

除了以上特性,货币还需要一些非物质性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对这种货币的信心。如果一个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能换来一张一美元的纸币,他必须对这张一美元的纸币很有信心。它看起来就是一张绿色的纸,但它必须有价值。好的货币所拥有的特性,不在于发行者是谁,也不在于它的可携带性和耐用性,而在于有多少人愿意使用。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元成为全球的硬通货,因为全世界大多数人都相信,美国及其金融体系比别的国家及其金融体系要优越。所以,很多人纷纷用自己国家的货币去兑换美元。

因为金钱和信仰的关系,能够赚到大钱并守住财富的人,几乎被视为神明。西方文字中钱这个字,是money(音“曼尼”)。它的来源是罗马神话中的财神邱诺·曼尼塔。钱都是在他的庙宇里铸造的。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负责管控货币的发行。他们被奉若神明,他们的话被咬文嚼字地分析。联邦储备银行的工作人员有较大的权力以及自主权,其他政府人员则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保护国家货币的任务由一个特别创办的机构——美国特勤局——来负责。负责保护美国总统的生命安全,是特勤局后来才增加的任务。

最出名的美联储主席可能要数艾伦·格林斯潘了。他非常了解,美联储能做的事情不只是印钞票。就在1996年,当时“网络庞克”们正在做各种尝试的时候,格林斯潘发表演讲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会重新出现私人货币,这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某种电子支付形式,如预存价值卡或‘数字现金’,并建立起专门的支付机构,这些机构财力雄厚、公信力很高。”

在格林斯潘发表这番言论后的几年内,“网络庞克”圈内的活动相当积极。1997年,有一位名叫亚当·白科的英国研究员在“网络庞克”圈子内发送电子邮件,介绍了他所计划的“散列现金”,解决了电子现金计划停滞不前的一个重大基础问题:让电子文档不被复制。

白科的解决方法很巧妙,后来也成为比特币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科创造性地利用了“公开密钥加密”的核心原理:加密散列函数。一般来说,有了计算公式,可以很容易进行计算,但是要反推就非常困难。例如,要计算2903乘以3571并得出答案非常容易,拿支铅笔,可以毫不费事地算出来。但是要从10366613反推出2903和3571这两个数字,那就非常困难。简言之,通过“散列现金”,电脑要做的就是推算出哪两个数字相乘可以得出10366613。但是,真正的散列函数计算非常复杂。有多复杂呢?电脑所做的只能是:一个一个地猜,看哪两个数字相乘可以得出10366613。当电脑猜出了正确答案,就可以获得“散列现金”。

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散列现金”,对电子金钱来说是个很有用的发展,因为“散列现金”很稀缺,这是好货币的一个特性,而且它不是电子文档,不能被复制。一台电脑需要进行很多的运算才能够获得一个“散列现金”,这个运算的过程就是“做工证明”——这后来也成为比特币的一个核心创新部分。但是白科的系统所创造的数字货币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金钱只能使用一次。想要用钱,必须再去创造新钱。还有另一个问题,电脑资源多的人可能会创造越来越多的“散列现金”,会把每一个单位“散列现金”的价值降低。

白科发表这个程序一年之后,“网络庞克”里有两个人编写了新程序,并扬言解决了“散列现金”的缺点。他们创造出数字代币,可视为“做工证明”,同时又可以重复使用。这两个程序中有一个叫“点金”,是尤尼克·萨博发明的。他是安全专家,也是“网络庞克”之一,他把他的想法跟比较亲近的人分享,在1998年,他就与哈尔分享过。但是他没有把这个概念付诸实践。

另一个则是由美国人戴维发明的“B钱”。哈尔自己也创造了一个,还取了个不怎么样的名字——“可重复使用做工证明”,简称RPOW。

在“网络庞克”或类似的团体里进行的这些概念讨论,有时候像是兄弟间的恃强凌弱。比如萨博就压制过别人的想法,说他们太依赖专门的电脑硬件,而不是靠软件。但这些人,而且都是男人,他们其实互相都非常尊重。即使他们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他们的勃勃雄心超越了那些匿名货币。白科、萨博和哈尔,他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现有的金融系统的费用以及他们的挫败感。每个交易银行收费都很高,而且要把钱转到海外,更是难上加难。

白科在“网络庞克”圈里分享“散列现金”程序时说了这样的话:“我们要的就是全匿名制,超低的交易费,可转移的汇率单位。我们知道,有人在搞‘数字现金’,还有其他几种东西。如果我们搞成功了,银行就成了灭绝的恐龙。它们也应该灭绝了。”

1999年,科幻小说作家尼尔·史蒂芬森出版了《加密宝典》,这给“网络庞克”圈里的人创造了一个可向往的模板。这本小说在黑客界也是传奇式的书,写的是一个地下世界,通过使用数字黄金,来保证所有地下人物的身份不被泄露。这本小说对数字黄金的加密技术做了奇幻式的描述。

但是“网络庞克”圈里的人在现实世界里的实验确实屡战屡败。大家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在不依靠中心化的机构的情况下,创造出一种货币,而这些机构都有失败的可能性,还需要被政府监管。他们的实验还面临另一个更基础的困难,即如何让人们来使用,以及这些代币的价值如何来确定?在中本聪出现之前,许多原本可能成为比特币粉丝的人已经厌倦了。创造数字货币的目标似乎比把碳变成钻石更难实现。

2008年8月,中本聪突然发了封电子邮件给“散列现金”的发明者亚当·白科,请他看一封描述比特币的学术短文。白科没有听说过比特币,也没听说过中本聪,因此没有在那封电子邮件上多花什么时间。他只是提了提“网络庞克”圈子里所做过的其他实验,因为他觉得中本聪可能不知道那些实验的事情。

六周之后,万圣节那天,中本聪往一个更专业、学术性非常强的研究加密的圈子里发了一篇内容更加充实的文章。这个电邮圈是在“网络庞克”之后出现的,后来停用了。中本聪没有做自我介绍。在这个圈子里,这很正常,也没人问。在这里,大家关注的是创意,而不是人。中本聪小心翼翼地用直白的语言大胆宣称,他找到了大家在寻找通用货币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邮件里,中本聪说:“我一直在研发一种新的电子现金,完全是个人对个人的,不需要可信任第三方的介入。”

从邮件所附的长达9页的PDF文档可以看出,中本聪对创造自给自足的数字货币的一切努力,都了如指掌。中本聪引用了白科和戴维的话,还有加密方面几个杂志上的晦涩语言。但是他把所有的研究成果都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

目前的金融体系和乔姆的数字现金,都依靠一个中央银行或某个公司来发行并管理货币。中本聪没有这样做。在他所创建的系统下,所有的比特币交易以及所有持有比特币的人,都只能通过使用比特币的人所组成的电脑网络来追踪和记录,其记录存放在网络社区共同维护的数据库里。这个数据库后来被称为“区块链”。

这种技术的运行有很多层次,让专家来解释也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中本聪的文章里只是概括性地解释了这种系统的基本要素。中本聪的文章因此被称为业界的“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说,系统的每一位用户必须持有一个或多个比特币地址(类似银行账号),每一个地址有一个对应的密钥。每一个地址里所依附的比特币只能由持有对应密钥的人使用。密钥跟普通的密码不太一样,必须集中保存,并检验使用者提供的是正确的密码。中本聪将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运用到比特币上,让使用者可以对某个交易进行签收,以证明其持有密钥,而不需要向任何其他人披露这个密钥。

当一个人,如爱丽丝,用密钥对某个交易进行签收之后,必须通知比特币社区里的电脑。这些电脑就开始检查,看爱丽丝是否有这么多比特币可以花。每台电脑上都有一个公众账目,上面记录着所有比特币的交易历史。如果爱丽丝的账户里有那么多钱,那么她的这一次交易将在公众账目上以区块链的形式作为最新的交易记录。

把信息添加到区块链的具体方法,应该是这个系统里最复杂的部分。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比特币社区内的电脑需要进行运算比赛,这是亚当·白科所发明的“散列现金”中的比赛模式。赢得运算比赛的电脑负责将最新的交易记录写入区块链。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赢得比赛的电脑会获得50个比特币。比特币社区最初就是这样形成的,而这也是生成比特币的唯一方法。这个做法鼓励着社区成员们不断使用他们的电脑来参与社区工作,即维护交易记录。

如果关于哪台电脑赢得运算比赛看法不一,则根据多数电脑的记录来判断。例如,如果社区里大多数电脑认为爱丽丝获得了最新一轮的运算比赛的胜利,但有少数电脑认为是鲍勃获胜,那么,所有认为鲍勃胜利的电脑将被忽略,直到它们服从多数的记录。这样的民主制度非常有价值,因为这防止了个别坏电脑耍小手段,给自己发新的比特币。只有多数电脑耍同样的小手段才能被认可。

如果要在社区内的电脑上对比特币软件进行改动,也必须由这样的民主制度来确定。比特币软件是开源软件,每个人都可以修改,但是修改能否生效,必须看大多数的社区成员是否同意接受这样的修改。如果有某台电脑使用了某个不同版本的比特币软件,社区里的所有电脑都必须摒弃这台电脑,不让它在这个社区网络里存在。

比特币的操作过程,可以通过以下5个基本步骤做一个总结:

•爱丽丝通过密钥在自己的账户里进行签收,发起一次比特币交易,并通知所有比特币社区内的电脑。

•社区内的电脑进行检验,并确认爱丽丝的账户里确实有这么多比特币,然后把这次交易以区块的形式在公众账目上做记录。

•社区内的电脑需要赢得运算比赛,才有权利把交易以区块的形式添加到区块链。

•添加了区块的电脑可以获得一组比特币。

•社区内的电脑开始对未确定的交易进行运算,以期获得下一组比特币。

这个复杂的过程所导致的结果极其简单,简单得让人无法置信,但在此之前却无法做到,即一个金融机构能够创造并转移金钱,却不需要一个中央权威机构的介入,无须银行、无须信用卡公司、无须监管机构。这个系统的设计重点就是:密钥的持有人是唯一能够使用或转移比特币账户里的比特币的人。更重要的是,每一位社区人员都可以确定,在任何一个时点,每个社区成员的账户里所拥有的钱财的信息,只有一个公开的、不可更改的记录。社区成员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他们不需要相信中本聪,不需要像“数字现金”的使用者那样相信大卫·乔姆,也不必像美元的使用者那样相信美联储。他们只需要相信自己用来运行比特币软件的电脑,以及中本聪所编写的开源代码。如果有人不喜欢中本聪所编写的软件的原则,他们可以进行更改。可以确定地说,参加了比特币社区的人,就集银行和铸币厂于一身,集拥有者和使用者于一身。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中本聪只是描述了他的这个宏伟的计划。

在中本聪发表了这个诱人的计划的一周之后,哈尔·芬利也写了留言。但在这个讨论加密的圈子里,只有两个回帖,而且都是负面的否定。其中一个,是电脑安全专家约翰·列文。他说,这个系统很容易就会被恶意黑客攻陷,他们可以散播一个跟别人所用的不一样的区块链。

列文在11月2日写道:“我对其他问题也心存疑虑,但是,好人的电脑运算能力比坏人的差很多,这个是最致命的问题。”

列文担心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中本聪所描述的比特币系统,要依靠许多电脑来做民主决定。在初期,网络上没有什么电脑,要成为大多数并夺取决定权很容易。但中本聪的观点是,在初期,应该没有什么人想来夺权,因为网络太小,没有什么好处。在后期,如果有人想来攻击这个网络,但这个网络已经壮大,要攻击它没有那么容易。“网络庞克”的另一名元老詹姆士·唐纳德说:“我们非常非常需要有一个系统。”但是,根据他对中本聪文章的理解,他认为交易数据库也好,区块链也罢,很快就会变得太多,不容易下载。

接下来的几周,几乎只剩下哈尔一个人在支持中本聪了。哈尔在讨论加密的圈子里说,他认为列文所说的黑客攻击事件,他不会太在意。但他自己也承认,整个系统最终会如何运作,他不是非常清楚;需要研究一下具体的代码才知道,光看概念描述不够。

他说:“这个想法非常鼓舞士气,非常原创,我非常想看到这个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感谢哈尔的护持,中本聪给他发了一个BETA版的软件让他来试运行。在11—12月期间,他们一起运行了这个软件,找出了一些问题。不久之后,在2009年1月,中本聪把他的整个代码都发送到了圈子里。最终版的软件跟他的白皮书里面描绘的有所不同。这个版本的软件大约每10分钟就会生成一些新货币,如果联机的电脑生成比特币的频率比这个快,那就会加大散列运算的难度。

这个软件还规定,赢得每个区块的电脑可以获得50个比特币,前四年按这种速度进行;第二个四年只获得25个比特币,以后每四年递减一半,直到生成2100万个比特币为止,就不再生成新的比特币了。

哈尔下载这个软件的第一天,网络已经在运行了。接下来的几天,没有什么区块链产生,只有网络上的一台电脑(应该是中本聪的)在运行,每隔10分钟左右就生成50个比特币。在星期天晚上,出现了第一个交易。因为中本聪想试试看这个系统是否运作顺畅,他就给哈尔发送了10个比特币。为了完成这个交易,中本聪必须把与这10个比特币相关联的地址用密钥签收。在网络里(目前基本上就是中本聪和哈尔)得到了这个交易的通知,并且,当中本聪几分钟后赢得散列运算之后,在区块链得到了记录。此时,所有下载过这个程序的人都把整个区块链也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其中包括哈尔收到的来自中本聪的10个比特币,还包括哈尔星期六赢得的50个比特币。

起初的几个星期里,又有几个人陆续加入了网络。中本聪用他自己的电脑在支持着网络的运行。中本聪同时也在竭尽全力地推广他的这个技术,只要有人表示出任何一丁点儿的兴趣,他都会积极答复。得克萨斯州有个编程员,一天深夜给中本聪写了封电子邮件,说他对电子货币以及加密技术有所了解。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收到了中本聪的答复。

中本聪的答复犹如孩子般的天真:“我们的兴趣果然很像!”然后他介绍了比特币目前遇到的挑战:

呃,是这样的,我想很多人都对20世纪90年代感兴趣,但是10年来基于可信任第三方的系统非常失败,如“数字现金”,大家都知道那个方向已经大错特错。我希望他们可以搞清楚,据我了解,目前我们是第一次在尝试非可信任第三方系统。

后来,情况明朗化之后,大家可以看出中本聪设计的程序本身是一组代码,跟很多梦想成功的编程员放在主机上的代码一样。很多梦想最终破灭,或者被遗忘在电脑硬盘的某个角落。比特币需要更多像哈尔这样的拥护者和捍卫者才能够存活。这个软件发出一周之后,讨论加密的圈子里有一位作家给大家发了一封信,其中写道:“没有哪个主要国家的政府会允许目前版本的比特币大规模运行。”

哈尔答复说,这句话说得对,但他立刻开始为中本聪辩护:“比特币还是有几点不错的特色:它能够不出差错地发行,不需要铸币厂,不需要公司,也就没有高管可以被传唤、被起诉、被关闭。”

就连哈尔本人的热情也有受挫的时候。他的电脑连续高负荷运转,想生成新的比特币,他开始担心网络里所有电脑的运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另外,他的儿子杰森抱怨说电脑使用会有损耗,因此,哈尔把“生成比特币”这一个功能给关掉了。另外,由于所有的交易都记录在公众账目上,即使大家的身份都是通过一堆杂乱的地址来表示的,哈尔还是怀疑比特币到底是不是像他所想象的那么匿名。

接下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哈尔生病了。他开始口齿含糊不清。他在马拉松跑步的训练当中越来越觉得疲倦。他开始需要经常去看病,查问题。最终,他被诊断为葛雷克氏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是一种肌肉退化症,会导致身体的肌肉慢慢萎缩。哈尔知道这个诊断后,就退出了比特币的圈子。到后来,他的状况很差,但比特币高涨的时候,他又卷土重来。第三章2009年5月

中本聪在收到哈尔的最后一个信息几个月后,5月初,他收到了一封用英语写的电子邮件,语言呆板,但是意思明确。

这位署名马迪·马尔米的人写道:“我上学期间(读的是CS课程),对JAVA语言和C语言非常了解,但是没有什么开发方面的经验。”

马迪一看就不是哈尔这样的“网络庞克”老手,但他表现得非常急切。

他是这么写的:“我很想为比特币的事情帮帮忙,不知道我能做点什么。”

两个月前哈尔突然消失了,之后中本聪陆续收到了几封表示支持的电子邮件。但是马迪的邮件比其他人的邮件都更热情。在写信给中本聪之前,马迪曾经在一个叫反政府的网站(anti-state.org)上写过关于比特币的事情。那个网站是一个论坛,研讨通过市场自发组织无政府主义社会的可能性。马迪在那个网站上的用户名是“崔斯特”。对于比特币,他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并让大家来评论:

广泛运用这样的系统,似乎会给政府的能力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大家怎么看?想到在我们的这一生,能够看到有一种可行的东西,让我们往自由真正地走近一步,我觉得兴奋不已。我们现在只需要看到一些能让人信服的证据,看有什么软件或系统能够安全地运作,然后就能真正在现实中使用了。

马迪把这封邮件抄送给中本聪,这也是他给中本聪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中本聪立刻回复:“你对比特币的理解完全正确。”

中本聪在年初的时候就对其策略开始有所改变,现在,有了马迪的热情支持,中本聪更坚定了他改变的方向。那个时候,中本聪刚刚公开他的软件,他写的东西只关注程序的技术规格。

不过,经过几周的时间,中本聪开始强调他的伟大理想和动机,他想要更多的人来使用这个软件,隐私权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有一个网站叫“P2P基金”,是一个主张去中心化的组织,他们强调点对点技术。2月份的时候,中本聪在这个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帖子,一开始就大谈特谈传统货币,即菲亚特货币(法币)的问题。那是一种由政府法定发行的货币。“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所依赖的信任,”中本聪写道,“央行必须可信,必须不使货币贬值。但是法币的历史证明了这样的信任多次遭到践踏。”“网络庞克”没有过多地讨论货币贬值的问题,但中本聪在他的帖子里明确说明,而且以后也多次提到,他在设计比特币软件的时候,他所考虑的问题比“网络庞克”圈子里的人考虑得更多。中本聪这里提到的货币贬值问题,是现存金融系统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具有广泛蔓延的潜力,特别是几个月前,政府刚刚出手挽救政府提供担保的银行逃离金融危机的灾难。

纵观历史,人们一直批评央行过度发行纸币(或减少硬币里的贵重金属)来贬低货币的价值。在某些领域里,在金本位结束之后,有人出于政治原因而大举为之。所谓的金本位,就是每一美元都必须有定量黄金作为支撑的金融政策。

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是全球金融系统最盛行的金融政策。黄金和纸币挂钩,这个制度是限制央行权力的一种机制。美联储以及其他央行可以多印纸钞,只要它们有相应数量的黄金。如果没有黄金,就不能印纸钞了。

在大萧条年代,金本位制度被暂停使用,于是各央行大量发行纸币,以刺激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开始启用准金本位制度,它们把所有货币都按黄金来定价(此时已经无法用纸币买到真正的黄金)。1971年,尼克松总统最终下达命令,让美元彻底不再和黄金挂钩。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价值,让市场自由决定。这样一来,美元的价值,因为美国政府要对其债务及其偿付负责而升高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