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误导:12个父母教育中常见误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23:04:36

点击下载

作者:谢露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父母的误导:12个父母教育中常见误区

父母的误导:12个父母教育中常见误区试读:

1、单亲家庭问题

近几年,单亲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在美国有百分之九十的单亲家庭,担当主要抚养任务的都是母亲。一些是未婚却选择了当母亲的妇女,但更为常见的情况则是因为离婚或者丧偶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状况都会带给孩子很大的不好影响,那就是他们会经历破碎家庭所带来的压力和伤痛。

然而,在中国的现在,这种家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现在仍然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绝对不能忽视。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如何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面对坎坷,不要退缩

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夫妻离婚了,也或是其中的一位去世了等等。单亲家庭通常会承受到比普通家庭更多的压力。首先则是离婚带给大人的创伤,它的影响非常深远,久久无法抹去。再就是,如果单亲角色的母亲又是一名上班妇女,那么压力则会更大了,因为她必须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而且没有另一半来为她分忧解难。

很多事情都不是既定的,关键看我们自己的运作。如果懂得善用资源,单亲的父母在管教和关爱上,未必会不如许多双亲家庭。大众通常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情绪问题比双亲家庭的孩子为多,成就也较低。其实未必如此,除非离婚的过程非常糟糕,而离婚之后,男女双方仍会冲突不断,才会带来这样的结果。不过,不管父母有没有离婚,只要双方冲突不断,都会造成孩子产生较多的问题行为。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好的”离婚关系会比冲突不断的“坏”婚姻关系,带给周围的亲友更为健康的影响。通常,离婚之后,孩子会变得更合作、更乐于帮忙、更加负责,像分担家事、准备晚餐、督促自己完成功课等等,孩子并会和担任扶养角色的那一方重新建立连结关系。

接下来,我们重点谈一下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的一些问题。

单亲的父母会再认识新朋友,重新享受社交生活。当然,这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却给我们一次新的机会,可以去建立更愉快的人际关系。通常,单亲者最后会选择再婚。从变成单亲家庭,独自面对扶养的责任,到最后再婚进入另一个新的关系,这一连串的过程所带来的挑战,就是这一章所要讨论的内容。

离婚会带给家庭成员情绪上的困扰,大人小孩都不能幸免。孩子最常出现的反应是愤怒、怨恨、受伤和害怕。那种待在双亲身边所带来的安全感,在一瞬之间崩溃了,他们内心会产生许多疑问,像我到底要跟谁同住,我们要搬到哪里去,我要转到哪一所学校等等和他们有切身关系的问题,这些父母都要一一耐心而详细地回答。告诉孩子即将而来的离婚事实,就是单亲父母调适和担负起扶养责任的开始。在第十九章里,我们强调的重点在于,如何向孩子传达父母要离婚的信息,让他们知道父母对他们是坦诚的,会继续爱着他们、照顾他们。对于他们会有的疑问必须尽力回答,并且一再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

尽管在离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伤害、愤怒、冲突,但为了大局着想,离婚之后,双方要尽可能和平相处,让过去的过去,不要一再翻旧帐,陷入仇恨的恶性循环之中。要努力达成对所有人都有助益的建设性决定,不要互相怪罪、不要辩论,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另一方,那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迫使孩子靠边站。当孩子被双方拉扯,面对要向某一方输诚的压力时,往往会两方都逃避。孩子不在乎谁对谁错,他们想要的只是父母继续关爱他。当孩子真的选择一方,企图至少挽留父母其中一个的关爱时,这样的作法常在孩子身上造成更大的伤害和问题。

在监护权和探视方面,父母双方要以理性的态度,公平地遵守既定的协议。除非父母间对彼此仍有很深的情绪问题和敌意,否则,由双方共同监护,对孩子来说最好。如果是上述情况,孩子会觉得自己像生活在两个敌对阵营之间。探望不在一起的父母绝不该成为冲突和战争的引爆点,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记住一点:孩子需要父母双方,而且永远如此。即使对方不和孩子同住,即使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孩子仍然会思念他,并且盼望探视日子的到来。要是对方不能如期出现,将会深深伤害到孩子。忘掉或忽视探视的约定,对在适应父母离婚的孩子来说,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那种失落感,夸张一点说,就像在伤口上抹盐一样。

有些父母会在探视权上做文章,企图阻止孩子和分手的另一半共处。这种利用孩子来报复对方的行为极为不成熟,而且最后受害最深的将是我们的孩子。除非由专家和法庭鉴定并判决,证明对方有虐待的情事,否则,谁都不该阻止孩子和他的父亲或母亲见面。有些父母,通常是作父亲的这一方只有探视权,只能偶尔且不定期地来看看孩子,这会带给孩子被拋弃的感觉,烙下一辈子的伤痕。不管夫妻之间曾有多大的冲突和愤怒,值得为此拋弃我们的孩子吗?

适应一个人担当的生活

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接受的基础上去致力于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的内心也更加痛苦,更违逆了逝者的寄托,虽然事情总是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我们也还是要尽力去做。

深爱的另一半突然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悲恸的事。一方得了重病或因意外而猝死,活着的那一方以及孩子都会感到极为震惊、难以承受,这时候寻求支持是必要的。在这段过程中,家里每一分子会首先经历震撼期,然后进入到哀伤的阶段。如果是长期卧病,孩子一旦问起,就要事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要是孩子没有主动提起,在另一半临终之前的一个月左右,要让他们有点心理准备。年纪小的孩子或许对死亡没有概念,不过如果他们问起,也可以在他们能理解的范围,尽量让他们了解实际的情况。如果是猝死,要立刻告知孩子,而且最好是在家里所有成员都到齐时才宣布。

在家庭面临这种巨变之际,另一方要好好照顾自己,调适自己的悲伤,并处理好后事。在这段时间,寻求悲伤治疗,也许会有很大的帮助。教会和医院里通常会有一些情绪支持的团体,加入其中,往往能带来极大的安慰力量。在这样的团体之中,会鼓励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恐惧,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这对刚失去伴侣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应该坦诚的告诉孩子所发生的一切,应该更多的给与孩子以关爱和支持。鼓励他把自己的内心难过得情绪宣泄、表达出来,我们应该明白早一点表达出悲伤,让情绪宣泄出来,比逃避悲伤的情绪要好。当然,没有人该为难过的情绪而受到惩罚,也不能要求对方尽快收拾起悲伤的情绪。我们能做的是给予支持,并且在他们情绪袭来的时候,鼓励他们倾吐。失去亲人的哀伤期,比大多数人所想的要长。六个月、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都是正常的。

孩子的幼小年龄和所遭遇的重大变故是十分不对称的不,这期间,孩子甚至与每个成员都要走一段适应的过程。孩子和活着的大人通常在面对这样的剧变时,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孩子会因为年龄、性格以及和对方的关系,而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小婴儿,也能感受到家庭发生的变化而有情绪上的转变。由于失去父母中一方情感上的慰藉,他们的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反应会增加。而父母中留下来照顾孩子的那一方,也会因为自己情绪上的问题,而在身心上都不能提供孩子好品质的照料。

下面我们将就这一家庭变故与孩子的年龄结合起来进行一些分析。

二岁左右的幼儿刚学会走路和说话这些基本的技能,父母之中有一方不在他身边,会令他思念,他也会察觉到在身边照顾他的亲人,似乎没有像以前那样投入、那样细心。至于学龄前的儿童,由于他们已具有更高的表达能力,因此应该鼓励他们谈论内心的情绪、感受和需要,允许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即便那感受是负面的或对父母另一方的批评。而无法以口语表达的年幼孩子,则会表现出对关爱的强烈需要。所有年龄的孩子都需要拥抱和其它表达关怀的形式,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和滋养,特别是在失去重要他人的时候。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由于正在建立自我认同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会用叛逆的方式处理他们内心的愤怒和恐惧。尤其是男生,在面对父母离婚、父亲搬走时,容易把气发泄在母亲身上,并怪罪母亲。父母离婚会引起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对父母双方感到不满,转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同侪团体上。处于同样状况时,年幼的孩子是表现出对关爱更大的需求,而青少年则表现出敌意和疏离。也许在他们做出反应的当下,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感到愤怒的其实是离婚这样的状况,而非针对父母。不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敌意就会逐渐消除。

对于这样的一种变故,几乎任何年纪的孩子都会产生强烈的悲哀感受,这甚至能够左右着他们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态度。在离婚事件中,孩子也许会用愤怒、叛逆和任性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悲伤。这时候,不但要约束他们失控的行为,更需要去安慰他们内心的不安。如果情况是父母一方过世,这时孩子除了感到悲伤之外,还会担心再失去另一方,担心届时就没有人照顾他了。不管是因为死亡还是离婚,孩子最担心的正是自己会被父母一方所拋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大人需要给与孩子更多的关怀、耐心和体贴。虽然这很难做到,毕竟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正处于困难的调试阶段,但是我们不能推辞,不能找借口,因为这关系着孩子的一生成长。如果成人在调适自己上有困难,最好去寻求家人、朋友或专家的协助。至于孩子,他们也许会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像在学校出现不很规矩的行为、变得退缩或忧郁。当为人父母者处于家庭和工作双方压力交相煎逼的情况时,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退缩、逃避、酗酒和药物滥用等情况很可能就会发生。当父母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问题时,负责的做法是,尽快为自己寻求帮助。如果成人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就遑论照顾好他们的孩子了。

单亲家族的求生之道

其实,这样说未免有些夸大问题之嫌,但是我并不认同这一点,单亲者的生活的确不易容,特别是处于我们国家转型时期的现在,他们面对着各种压力与挑战。独自扶养孩子,必须成为时间、人际关系和责任方面的管理者。他们必须独立去照料自己的孩子,处理孩子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接送孩子上下学及参加各种的活动,帮助他们拟定计划,耐心地听孩子们的诉苦,制定规范并管束他们的行为,担负家中一切开销,负责采购、煮饭、洗衣,还有为孩子说床边故事,等等等等。别忘了,除了这些,你还要拨出时间做自己个人的事,有自己的社交生活!这种时间压力和沉重的责任,很容易就让人崩溃。但是,如果你把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这也是不健康的。你必须照顾好自己,除了家庭生活之外,你也需要拥有一个成人应该有的生活。

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寻求支持和接纳,这是重要的第一步。偶尔把孩子交给保姆照料,和其它为人父母者交往。祖父母常是不错的保姆人选,因为他们多半乐于和孙儿们做伴。在孩子放学后,作父母的还没有下班的这段时间里,不少祖父母都愿意暂时照顾一下孩子。当然,要先征求他们的同意,不要让他们基于压力或罪恶感才做。事后,即使他们不愿接受酬劳,也可以买一份小礼物表达感激之意。请祖父母代为照顾孩子的好处是,他们不但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而且对孩子来说,也会是个很好的导师。如果他们太溺爱孙子怎么办?其实能被祖父母宠爱,正是儿童时代能享受的一种乐趣。

与此同时,很重要的是单亲者需要花时间和其它成人建立友谊,并且保持关系。在生活不如意,需要找人倾诉、提供意见,或只是单纯地聊聊天的时候,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很重要。你需要一些不涉及男女感情的朋友。不过,时候到了时,也许你会再想约会。孩子不会在意这一点,事实上他们甚至反而会鼓励你这么做,因为。看到自己的母亲或父亲孤单、不快乐,他们也不好受。当然,孩子也能陪伴我们,可是他们无法取代成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孩子并不希望成为父母的同伴,通常会让他们产生压力、罪恶感、愤怒和无力感。父母希望孩子和同伴建立关系,“和你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父母本身也该遵守这个原则。

对于单亲者来说,对管理良策的需要更为重要和迫切。在此我想出出主意,当然这是我的经验所得。你有没有一个宣泄愤怒和沮丧的安全管道?找一个知心朋友或向专业治疗者寻求解决之道。必要的时候就发泄出来,但千万不要发泄在孩子身上!找时间出去活动活动,哪怕只是在三餐饭后到外面散散步也好。持续规律的运动对抒发压力最为有效。另外,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熬夜看电视不是个好习惯,那只会让你第二天精神不济,压力更大。要吃得健康,就像你鼓励孩子那样。在这一点上身体力行,不但能让孩子起而效仿,更能给予你充足的体力以对抗压力。

找一些能帮助你放松、使心情转好的活动,比如说培养一个嗜好、冥想、祷告、写诗、绘画之类。给自己机会去体验内心的平静,这能让你更有力量面对外界混乱的事务。和孩子一块做一些有趣、轻松的活动,而在你能放心地暂时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的时候,也和其它的成人做些有趣的活动,它们能打破你和孩子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做些不同的尝试。积极参加教会的活动,或加入像扶轮社之类的社会公益团体,这些组织的活动通常都在下午进行,不会干扰到家庭生活。在你的行事历上排出一些独处的时间,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不要为此有罪恶感!选修一堂你感兴趣的课程,在那里,你比较会有机会认识和你有同样嗜好的成年人。上面所提的建议都需要计划和安排,但要维持一个健康的成人生活,它们有其必要性。不要让压力和罪恶感阻止你追求愉快的人生。

2、了解孩子们的需求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做父母的也越来越感到难与孩子交流。尤其是孩子在十三到十八岁之间时,这是父母与子女冲突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转变之中,他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甚至有的都濒临破裂的边缘。在孩子处在身心快速发展、寻求自我认同和独立的阶段,要知道怎样与他们和谐共处。

寻求独立并不等同于叛逆

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当他们感受到自身成长时,就会产生一种伟大的感觉,但是同时,也带来极大的不安和困惑感,使他们不断地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我是谁,我该做什么?”这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常发出的疑问。父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怎样放手。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也要跟着调整。很多旧规则不再适用,不能再用老方法管束他们。在父母的眼中,那个可爱顽皮的孩子似乎在一夕之间变成了一个叛逆、自私又不知感恩的家伙。父母会大声抱怨说:“你为什么不能成熟一点?”但在孩子眼中,在一瞬之间改变的人是父母,是父母变得古板、啰嗦、处处刁难。“你一点也不了解我!”孩子大声反驳。这就是一种人们常说的代沟。谁对谁错呢?老实说,两者说的都对。这么说好像难以置信,但事实确实如此,因为父母和孩子各自站在不同的观点看同一件事情。这种状况不但适用在亲子身上,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是从自己的立场看待事情,形成我们对事情独特的观点。如果我们把那些不能理解我们的人都视为敌人,冲突和战争必然随之而来,而在这样的战役中,所有的人都是输家。因此就需要每个人的相互理解,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这个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的时,也需要与孩子多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

由于所处的时代的不同,成长的经历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两代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心理学家汤玛斯·费伦博士在他的《安然走过青春期》一书中明白指出,父母和孩子不仅仅是“似乎”不同,而是“确实”不同。

首先,青少年充满梦想,他们对生活的许多看法就是从他们的梦想中塑造出来的。未来是教人兴奋的,大学、事业、名车、奇地异国,这种种的挑战正等着他们。再回头来看父母,他们把目光放在眼前的事务,面对即刻需要处理的问题,忙于应付现实的压力:账单要付,工作要做,而没完没了的家事也等着他们去处理。通常中年危机也发生在这个时候,他们看到的不是美丽的远景,而是他们梦想的破灭。青少年看到梦想,产生乐观和活力,而父母的世界更多的是嘲讽和忧虑。没有哪一方是对的,也没有哪一方不对,父母和孩子只是各自从望远镜相反的两头看待这个世界。

其次,孩子在这个青少年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父母脱离依附的关系。而父母要学习的则是协助孩子顺利脱离他们的庇荫。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拉扯的现象会不断发生,因为父母和孩子不可能一直处在同步的状态中。

基于追求自尊和健全的心理,青少年必须不断成长,发展成独立的个体。有时候,为了追求这种独立感,他们会采取激烈的方式,让父母误以为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和家规。事实上,青少年一些行径并没有什么伤害性,譬如他们选择的打扮风格,他们喜欢的音乐种类等。但有些行为却有潜在的伤害,甚至危险性的存在,像不遵守宵禁时间、酒瘾、药瘾、开快车等。明智的父母或由经验学到教训的父母,会知道要小心挑选战端,否则,会处处烽烟。

第三点,孩子在不断的追求认同感。当父母仍然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之际,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却把他们的朋友和同辈团体放在首位。他们“几乎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他们并不是排斥家人,只是在追求家庭以外的认同感和独立自主的感受。同辈团体是指有类似想法的同伴成为他们塑造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指针。同一个团体中,大家作同样的打扮,听同样的音乐,留着同样的发型,说着同样的话。一个世代有一个世代流行的次文化,而父母因为年龄不同,被排除在孩子的次文化之外,如果强去模仿,作起孩子的打扮,表现出他们的行径,便是滑稽可笑的事了。明智的父母能看出这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过程,会接纳它,如果可能,还会以幽默的态度对待它,不会当成是孩子敌视自己的表现。孩子只是忙着和朋友相处,分享彼此的价值观和兴趣,父母没有必要因为如此,把不知感激、背叛种种的大帽子扣在孩子头上,无端制造他们的罪恶感。

不知学着放手、允许孩子有自己空间的父母,只会制造出无休无止的冲突。下面从约翰和他父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亲子之间的冲突轻易就能被挑起,然后双方便变成敌对的两个阵营:

约翰十六岁大,是和父母争论的老手,他们似乎样样都看他不顺眼。除了吃饭、睡觉外,他几乎不回家。他也从不跟父母说话,除非他想要什么东西。父母不赞同他挑选的朋友,而面对他们的批评,他自然是全力反驳。他喜欢穿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宽大的花衬衫,还在耳朵上戴了一只耳环。每个星期他至少会有一次过了宵禁时间才回家,然后为被禁足的处分和父母争吵。约翰开始逃课,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这让他父母非常担忧。他们怀疑他偷偷和他的同伴喝酒,当然,他完全否认这一点。他们明白地告诉他染上酒瘾和药瘾的危险,并且指责说,他对他弟妹做的是什么样的示范?他好几次说谎被父母逮到,使他们非常恼火。现在,他们怎么能再信任他?他知道自己对待父母是什么态度吗?他难道不在乎?

约翰一肚子火,因为他十六岁生日已经过了八个月,但还是不能拿到他的驾照。他父母认为他行为不够成熟,无法为自己负责,所以不能开车。更过分的是,等到他能开车那一天,他必须自己赚汽油钱和保险费。他是幼稚、不知感恩的家伙,父母是独裁、不公的暴君。这个家庭时时处在战争之中。“他失去控制了。”约翰的父亲用沮丧且愤怒的口吻,铁青着一张脸说道。当他说到这个幼稚又不知感恩的儿子最近的行径时,愤怒地涨红了脸。约翰找了一个暑期打工的工作,在保龄球馆的吧台当侍者。他做了三个星期,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他突然决定尝试一种新发型,把左右边的头发剪得不一样长,更骇人的是,他把头发染成深绿色。当然,约翰事先并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他的朋友认为酷毙了,有几个还仿效他的作法。绿色、橘色和紫色是上选的颜色。他的弟妹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咯咯地笑出来,不过,当他们的父母为此开始大吼时,他们才知道这件事并不好玩。

简单地说,约翰的父母对他们儿子的新发型一点也不欣赏。如果他事先问过他们的意见,他们或许会好过一点。毕竟他们还是他的父母,他还住在他们的屋檐底下。一场关于尊重和沟通的大辩论于是展开,更不要说互相指控对方的欣赏品味了。“这是我的头发,不是你们的!”约翰大叫道。“我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但约翰父亲争执的重点不在头发,而是他有多少“胡作非为”的自由。母亲试着调停父子之间的冲突,但她觉得自己有义务站在丈夫这一边,更何况她也不是很欣赏儿子的新造型。后来约翰被老板开除,父亲为此更加恼火。保龄球馆的老板认为约翰的模样,会给顾客不好的印象,所以叫约翰走路。为头发展开的第二次大战,规模更大,也更加激烈,涉及更多人身攻击。“你把自己打扮成这个样子,能指望谁雇用你!”约翰的父亲大骂道。“把自己弄得像个马戏团的小丑,在这么做之前,难道你都不会动脑筋想一想?”“你在乎的只是钱!”约翰反击回来。

和约翰以及他父母谈过之后,发现问题的核心和金钱根本没有关系。也不是约翰不尊重他的父母,或者不重视自己未来的前途,他只是讨厌被当成家中的“坏孩子”。为什么他父母样样事情都不能信任他?他的朋友都已经有了驾照,而他从来没有犯过罪,从来没被逮捕过,也不吸毒,学校的功课全都过关,为什么他们还是待他像罪犯一样?他以控诉的口吻对他的父母说:“你们的目的就是要完全控制我!”很好,他就要让他们看看谁能控制谁。

当然,约翰父母心里明白,事情根本不是儿子所想的那样。他们只是关心他的安全和未来,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但约翰拒绝他们的态度令他们伤心,可是他们并没有向儿子传达这一点。约翰带着气愤的情绪和家人疏离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他每次看到他们就掉头离去。难道他们是那样差劲的父母?他们只是为他着想,希望他能得到最好的,他们只是为这个家的利益在打算啊。

约翰和父母之间的战争与责任、尊重或头发的颜色完全无关。当双方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这件事情时,情况便很明朗,问题的关键在于独立、自由和信任的问题。约翰的父母不允许他拥有太多自由的空间,更不妙的是,他们把儿子的叛逆行为视为对他们的拒绝和伤害,使他们更加担忧愤怒,权力的争斗于是变得白热化,父母经常表现出过度的反应。但依约翰过去的表现,看不出他如果拥有驾照,会比其它同伴不负责任。

约翰接着抱怨父母对他的限制太严。由于要显示他的独立,于是他开始破坏规定,逃课、不照宵禁时间回家。但他这么做,让他父母更不放心,更不敢放松对他的约束。当约翰和父母停止互相指责,开始共同合作,满足彼此的需要时,他们之间的冲突立即降温。父母要求约翰每天要在宵禁之前回家,不能逃课,不能喝酒。他如果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到这些事情,他们就允许他去考驾照,并且一周能使用两次车子。后来,约翰又找到一份打工的工作,老板不在乎他发型和颜色,约翰于是有钱付出汽车保险的费用了。至于他的头发、衣服和他听的音乐,不再是父母挑剔的对象。他们要求他每周要收拾一次房间,后来这也不再是个问题。约翰和父母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少之后,他待在家里陪弟妹玩耍的时间开始增加。当然,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跟朋友在一起,但他至少表现出比较像是一家人的态度,偶尔也参加全家人的活动。他能再加入他们这个家庭,让约翰的父母感到宽慰,他自己也很高兴能被接纳,被视为家庭中的一分子。

青少年需要独立,就像鱼需要水,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这方面的需要。那些不能体会到这一点的父母,只会和孩子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使原本就压力沉重的青春期阶段孩子处境更加艰难。在这个时期,需求改变了,规则改变了,态度也需要调适,而父母要改变的程度绝不亚于青少年。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即使不采用铁腕控制的方式,你也掌控得住情况。画出一个安全的范围,让孩子能在其中自由表达需求和叛逆。要求他们把房间整理得一丝不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有必要为此和孩子争吵个四五年吗?如果别人告诉你要怎样处理你自己的头发,你会有什么感受?天下的父母们,慎选战端吧。

请不要对以下的事实感到惊讶:实际上,你叛逆的孩子是希望能和父母好好相处的。青少年需要显示他们的独立,但他们也需要你们的爱,需要你们接纳他们,并在必要的时候约束他们。到底能给他们多少自由,需要时间从错误中尝试得知。关键在于保持弹性,对那些不值得争执的事情要有协商的心理准备,并且在你犯错的时候,勇于承认。年轻人重视理想,他们尊重公平,而不是权威打压的方式。当一个家庭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缺少弹性,就会使孩子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离家出走远离家庭,更有甚者会造成孩子对生的厌恶,产生轻生的念头。看来弹性、公正和体贴别人的需要,这三点对青少年或成人来说,都是塑造成熟和负责的要素。

那些保持独裁态度的父母,那些一向以严厉的态度要求孩子服从和尊重的父母,在孩子进入青少年阶段后,会发现这一套方式已经不再管用。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管教方式被拿来与纳粹相比,关爱孩子的父母心里必然非常伤心。我?纳粹?父母感到不解:我什么时候变成这么一个大魔头?答案是,你绝不是那样的人,但你那个把头发染成绿色的儿子也不是个坏孩子。如果你能欣赏并接纳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转变,也许就能防止许多冲突发生。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理性地对待这样的问题。

3、一个小家庭也有民主

如何学着去对待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家长习惯用处理彼此关系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然而这其实并不是十分合适的,我们可以这么分析一下:

良好的婚姻应该是一种民主关系。在和谐的婚姻关系中配偶互相支持、尊重、信赖,并在平等的前提下互相合作。要知道婚姻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组织家庭,体验相爱与被爱的感觉,以及进行彼此分享的学习与体验,而伴侣更是互相成就,互相支持,而非竞争性的。在婚姻关系中,亲密感和信任感与权力分享高度相关,以防控制另一方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前面的话得到了证实。不过,一旦孩子加入之后,状况就不再那么纯了。

可是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新的家庭成员孩子呢,是不是也要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呢?如果是,对他们的平等又应该到什么程度呢?很多初为父母甚至一道中年的父母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特别是经常听到专家的号召“平等对待孩子”时,他们的认识就会更加无所适从,他们感到了摸索路程的艰难毕竟听着“难道孩子的需要不是和父母同等重要吗”的质问,听着进一步的争论和劝诫,“如果不能平等对孩子,他们的自我会受到伤害,并且会心怀怨恨。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用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解决歧见,不是要求孩子照你的话做,是要提供他们选择的机会。不然,他们要怎么学会自己做决定,将来又怎么能成为一个负责的成人呢?”,谁会不为之所动呢?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太过强调民主,只会让做父母的备感罪恶,并不断想达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再反观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得到的是不安和困惑,他们感到压力重重,而不是信心满满。

在家庭结构中,父母和孩子并不是站在同等的权利位置上,也不该是如此。孩子在家庭里有被爱、被尊重、被照料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在做决策、制定方向和解决问题上,他们也享有同等的权利。生活中的事情不是样样可以自由选择,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商量的。

我接触过的数百名父母和孩子大多数认为,亲子关系和理想的婚姻关系不同,它不应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这一点心理学家苏曼和希波在他们合著的《如何做到没有罪恶感的规范》一书中讲得很明白:“尽管我们喜欢把家庭或学校当成民主的系统,但孩子却能意识到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上下层的权力关系,而他们必须适应。”这一段话贴切地道尽了亲子之间的权力关系。大部分的孩子会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父母的权威,但只要父母“发威”,孩子自然懂得要收敛。这种运作机制对父母孩子双方都好。

父母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孩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有得到爱和照料的权利,但同时他们也需要被保护、教导、指引和约束。孩子就是孩子,很多时候他们会自由地表现出孩子的天性,以至于在我们成人眼里他们情绪表达不够成熟,自我中心,冲动且任性。

明白父母在当家作主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在家中决定一切,孩子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想一下父母的关爱与不易: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父母要能挺身而出,父母要能提供家庭所需,并在重大的事情上做正确的决断。孩子的安全感是从这里产生的,而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和父母协商的过程。基于实际、健康和安全的理由,父母必须当家。当亲子双方能在这一点建立共识,合作和信任便会因此增长,而非削弱。至于那些拋弃令牌的父母,不管当初他们是否用心良善,终究要招致更多的冲突,带来更多的不安,导致双方更多的问题。

大人如果表现出自私、冲动、情绪化的行为,我们会说他真像个“孩子”,这就带有批评的意味。在某个年龄范围内,孩子有这些行为是正常的,能被大家接受。只是他们需要接受教育,学习负责、适当的行为:孩子不是天生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社交技巧,这一点做父母的都明白。

给孩子以恰当的教养,或者说让孩子逐步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很多内容。这过程包括教授他们各种知识和技巧。他们要学习尊重规范和权威,学习计划和思考的技巧,学着能忍受报酬延后,为更远大的目标努力,并且体谅尊敬其他人的权益。在塑造孩子行为成熟的过程中,父母要投入大量的关怀与注意,既要有爱心,也要制定纪律,约束行为,并且要经年累月地执行。很显然,父母无疑是处在老师的地位,既是指导者,必要时也是孩子的上司,而绝对不是朋友的关系。也许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在那之前,孩子需要的是远比朋友重要的角色!父母!

学会指导和监督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很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让他们受到一定的规范和限制,实践证明规范和限制也确实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就乐意被约束,所以你准备接受挑战吧。想想看,如果你什么都给孩子“自由选择”,那么结果会是个什么样的,不想而知了吧?所以,父母要给他们有良好的指导监督,必要时要约束孩子完成他基本该做的事。

保护、教育我们的孩子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我和很多人的看法而言,在这个过程中最好加入体贴和关爱之情,当然不要因此心存歉疚,更不要忽视它的极端重要性。所有的孩子都仰赖父母的照顾,年幼者尤然。即使他们没有说出口,但在感情的层面上,孩子还是依赖父母的。再就基本的生存面来看,孩子仰赖父母提供食物、衣服、住所,所有生活上的必需品。一旦这些基本的供应消失,孩子便常落入极糟的下场,难免会在街头流浪,甚至于加入帮派组织,乃至于和毒品、犯罪混在一块。

虽然社会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努力,但是,毋容置疑,那些并不能替代父母的作用。保护孩子的责任仍然要落在父母身上同时教育和传授生活技巧也是父母的工作。当然,学校在这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可是他们无法像父母一样,在孩子的情感和道德塑造上,发挥那样大的影响力。父母始终都是孩子心中最具分量的人,将来也是如此。

如何满足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在孩子的成长进步中,自主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切不可忽视。究竟如何做呢这对父母提出了那些要求呢?这样的答案或许比较合适:孩子要在他们能够处理的生活部分中学会自主。到底哪些事情是他们能自主的,就要看他们的年龄和成熟度如何。也就是说,孩子有多大的自由度,父母扮演着重要的决定者的角色。到底怎么做最适合、对孩子最有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讨论协商的,不过最终还是需要父母依孩子的利益作最后的裁决。这么做和专制无关,完全是基于负责的态度。

可惜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做法专制,阻碍孩子的成长,所以处处自我怀疑,过分宽容孩子的作为,最终和孩子彼此间的关系恶。如上面所说,这种关系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无益。宽容型的父母总是满怀罪恶感,逃避任何会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机会。孩子从这样的互动中学到什么呢?只要他们在父母身上制造罪恶感,或者和父母吵闹,他们的目的就能得逞。父母以“公平”和“支持”的善意出发,结果却演变成一场长期抗战,孩子不视他们为必须尊重和服从的长辈,却当成共同竞争的同伴。恶性循环下,演变出更具操控性、压力和制造罪恶感的把戏。

吓唬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认识

当然,实际生活中也难免会有那种过分专制的父母,更糟糕的是他们往往落入恐吓和专制的手法,而不是展现恰当的威信。正如希波和惠勒博士在《如何做到没有罪恶感的规范》一书中所讲到的,有些父母会利用恐吓或让孩子产生罪恶感的方式,迫使孩子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方法具伤害性,不该使用。恐吓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导致孩子以妥协和消极反抗的方式响应。

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不应该采取这这种态度,他不应该要求孩子事事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他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利益。通常,习惯恐吓孩子的父母,本身就可能有自卑的问题需要克服。威信型的父母在这点上和他们不同,他们时时以孩子的利益为标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采取最好的互动模式。

还有一种父母,为了逃避责任和冲突,会制造罪恶感迫使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譬如对孩子说,他的行为多么让父母伤心:这么做也许能稍微改变一下孩子的行为,但却制造孩子的罪恶感,甚至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就因为和父母吵架,或者没有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就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远比他们的行为带给我们的困扰要大得多。

父母在使用这些伎俩时,多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有时候是不自觉,也由于受自己父母影响的原因,所以他们会觉得那样做是“理所当然”。但请牢记一点,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批评、贬低、羞辱到孩子的人格,对孩子的自我价值,以及你们之间的感情都将是莫大的伤害。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说出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针对孩子的行为直接施以处罚和奖赏,不批评、不怪罪、不制造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制造罪恶感。

建立和恰当运用自己的威信

父母应该对自己具有充分的信心,对做一名威信型的父母有恰当的理解。一名威信型的父母并不代表专制,也不是虐待儿童。威信型的父母是对孩子爱之、教之、导之,而消极、满怀罪恶感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则是一种散漫的气氛,让孩子在感情缺乏安全甚至危险的领域独自流浪。可惜,在现实情况中,对这一点很多父母的认识并不太清楚。每一个为人长者都应该明白,孩子要尊重父母的权威,父母自己也要懂得自重。

做个好父母要从何处着手?事实上,这要从建立一个互信互爱的配偶关系开始。互信互爱的配偶关系能促进安全和稳定的情感。我们往往能从破裂或离异的夫妻关系中看到孩子对这种安全和稳定的强烈需要。除了安全之外,父母需要提供引导和秩序。在这么做之前,也许你必须先想一想,你想做什么样的父母,然后定下家规和你对孩子的期望。规矩期望订得简单明确,执行得公平确实,如此一来,你的孩子会看重它们,尊重你们,也会自我尊重。

父母要明白一些基本的前提。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什么事都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父母可以设定界限,但要挑选战场。父母的威信能展现到什么程度,能发挥多少作用,当然有它的限制在。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威信不足,什么时候威信过度,做父母的要能分辨得出来。不能要求孩子事事随自己的设计和惯性,尤其是孩子逐渐长大,接近青少年的阶段。父母如果妄想控制一个正努力要建立自我感的青少年,无疑是自找苦吃,亲子之间必然展开长期的权力争夺战。唯有事关重大时,父母才要拿出他们的权威来,至于其它的地方,应该随着孩子成熟的程度,给予自由决定的空间。如果已经演变到暴力和虐待的程度,就需要专家涉入,给予协助。有些孩子有情绪的困扰,或者有酒精和药物滥用的问题,这些也需要专家帮忙,不是单靠父母就能解决。智慧型的父母知道什么时候该求援。

4、单亲家庭中对孩子教育

离婚率在不断上升,随之,单亲家庭,单亲儿童也就大量增加。很多人认为,双亲家庭有可能会面临着绝迹的危险。而事实上当然绝不是这样。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大人,双亲家庭仍然是满足家庭成员在情感上,生活上和各种实际需求上,较理想的结构系统。双亲家庭,不但对于经济有利,能分担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减轻家庭的负担。

不要低估继父母所面临的挑战。现在的美国,普遍的现象不是家庭组织灭迹,而是由继父母所组成的家庭开始大行其道,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儿童,在他们成年之前,会经历到父母离婚的事件,而有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儿童,在他们达到成年之前,成为别人的继子,有一半的离了婚的男女在离婚后三年内会选择再婚,而在过半数的再婚案例中,还会在十年内以再次离婚收场。因此,很多孩子会有不只一个的继父母。这是在美国,而在现在的中国,这种现象也不容忽视,这种趋势也很令人担心。在这一章我们要谈的就是继父母的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

调适、希望和挑战

对于再婚所组成的新家庭来说,所要面对的挑战很多。再婚的双方要从前一次失败婚姻的阴霾里走出来,克服悲伤和失落的情绪,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即使再婚后都未必能完全克服。所以,离婚者不但要在法律和形式上和前任伴侣划清界限,更需要确定自己在情感上的正确位置。离婚的双方如果仍带着对彼此的怨恨,或是未了的情感继续争论不已,这不但对当事者双方具有杀伤力,对无辜的孩子则更甚。孩子需要继续和亲生的父母保持关系,对这一点父母双方不但不要阻止他们,更要鼓励孩子这么做。

不要对新关系心存恐惧,恐惧是没有用的,这只会加重我们的压力。而做父母还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孩子和你一样有同样的忧虑,他们的压力或许比你的还要大,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再婚者组织新家庭时,必须明白地界定孩子和新加入者之间的角色,以及这个新家庭的规则和期待是什么。可能的话,扮演父母角色的成人,在管教和家庭责任方面,最好先达成基本的共识。不过,一个新组建的家庭能否完成上面所说的任务呢?答案是:需要时间。因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原本独立的两个家庭要融合在一起,消除彼此的差异和歧见,建立互相关怀的新家庭,需要很长的调适过程。这是每个再婚家庭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担任继父母角色的这一方,应该在一开始对这个新家庭的规范、期待、目标作一下考虑,否则,冲突就会产生,原本满怀希望的心情立刻会化成泡影。如果期待不切实际,或者有所期待却没有说出来,终究会有爆发的一天。认定能在“新家庭”找到真爱和完全的接纳,通常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建立一个新家庭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每一个成员耐心地参与。建立信任、订立规则、分享彼此的经验,这些都要花时间,无法强求而来,也无速成之法。就如中国的一句俗语“欲速则不达”。

建立信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宽容,宽容在处理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人和人相处总会有意见相同和意见分歧的时候,时而争论,时而让步,时而互相妥协,但重要的是,要找到彼此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基本共识。两个家庭各自带着不同的期待、喜好、习惯和传统,比如说,一家可能喜欢万圣节,另一家则重视感恩节,这不是谁对谁错,或谁好谁坏的问题,对于哪一个节日比较重要,哪一个节日更值得庆祝,只是各人的观点不同而已。找到接纳、欣赏彼此相异之处的地方,才能共同分享价值观,建立一家人的感觉。我们不是从彼此竞争中,而是从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之中产生“体”的感受。

重新界定对新家庭的期待和规则,这是父母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忽视的,它也可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这项工作应早在双方许诺终身、走进结婚殿堂之前就要着手去做。一家人要住在什么地方?经济问题如何分担?孩子能享有的自由和需要负担的责任是什么?管教的问题呢?谁来管教的孩子?要不要再生孩子?意见冲突时怎样处理?和前任伴侣发生冲突时怎样处理?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婚后要面临的问题。只有把它们处理好了,才对家庭有利。而且这些问题都要提出来并开诚布公地讨论。

界定继父母的角色

继父、继母需要并且应该在孩子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有时候孩子的反应也会左右结果,但在决定关系的走向上,父母通常有主导的影响力。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会过分努力,在孩子还没准备好之前,便强迫要跟孩子建立亲近的关系;有的又太过退缩,显得疏离而冷漠。这样做不但不会达到想要达到的结果,反而会伤害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这两种都不是好的继父母态度。

一本叫做《巩固你的再婚家庭》书中提出几种继父母常扮演的角色。要扮演朋友的角色。孩子已经有他们自己的父母,通常他们不会想要第三个,所以,如果继父母扮演朋友的角色,给予关怀和支持,对孩子来说,威胁性较小。孩子不希望有一个新加入的成人来管束他,或试图取代他亲生父亲或母亲的地位。做孩子的朋友,时日一久,就能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当然,把孩子当成朋友,不表示你要以对待同辈的方式对待他们,继父、继母就仍然是照顾孩子的成人,他的权威必须得到尊重。不过,继父母扮演朋友的角色,是值得推荐的方式。

父母要扮演智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有点像是做孩子的顾问,这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继子特别有用。但孩子如果年幼,尤其和分居的父母那一方较少互动的话,他们会倾向于视继父母为亲生父母。不过,即使如此,继父母也要提醒自己,孩子还有亲生的父亲或母亲,不要想取而代之,怂恿孩子疏离他的亲生父母,对孩子是有害的。继父母扮演智者的角色,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智能,会成为孩子生命中一个特别的人物。每一个成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少年的导师,为他们步入成年生活开路,而继父母和年纪较大的继子女之间,最有可能形成这样的关系。可以说,继父母在这样的关系中,是孩子的楷模,而孩子学习父母、其它成人还有继父母的行为,便是社会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当然,有好的楷模,也有不好的楷模,继父、继母需要敏感地觉察自己在对孩子作什么样的楷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楷模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在如何管教孩子方面也是新近再婚的父母会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双方都带着与前任伴侣所生的子女进入这场新婚关系中,就有各自不同的管教方式,一个可能对规定一丝不苟、严格执行;另一个可能较放松,以讨论和协调的方式响应孩子的行为。如果各自处理,两种方法可能都有效,但一旦两家合而为一,不同的行事风格就可能制造出冲突和困惑,除非大人能协调出一个一致性的作法,去避免这种冲突的发生。而这种协调一致性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宽容。

草率“成军”时,在新家庭建立时,通常孩子和继父母还未建立起亲近的关系,所以孩子也许会表现出对继父母不尊重的态度。另外一个常有的现象是,孩子会以不逊的态度来测试继父母。面对这样的状况,两个大人要先理清他们要扮演的角色,并且在管教上互相支持,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好的印象,消除孩子的地对心理。

孩子和继父母之间还没形成亲近关系之前,各管各的孩子似乎是比较妥当的做法。当其中一个大人不在的时候,也可以授权给另一方来管教。不过,扮演父母的双方还是要慢慢找出共识,拟出一致的教养方式。一旦孩子明了他们的父母处在合作和相互了解的状况下,他们就会比较看重规定,也比较愿意接受另一方的管教。

一切调适妥当后

面对诸多的挑战,继父、继母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当新家庭建立起共识,克服了不安,形成信任的气氛,化解彼此的歧异,学习接纳对方,建立起关爱的关系时,满足之情会油然而生。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发动者是父母,努力的方向也由父母设定,所以,父母必须先沟通,然后再跟孩子沟通——坦诚、直接、经常性地沟通。信任由诚实和亲近塑造,正面的情绪和负面的情绪都需要表达的机会,而问题需要开诚布公地讨论,放在心里不说,只会使事情更加恶化,并且导致日后可能失控的危险。不过,虽然努力的方向由父母设定,但一个家庭要成功,必须依赖所有成员的投入,当然,成功的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所带来的幸福也是由每一个成员所分享的。

5、有些父母孩子不喜欢

年轻的父母们在怀抱孩子时,很容易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需要关注、鼓励和爱。孩子的父母和其他亲朋支撑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对他们的呵护照顾更满足了孩子的所有快乐。同时,孩子普遍害怕被抛弃,年幼的孩子这种恐惧尤其强烈,但它也会持续到青少年阶段。

然而现实情况是父母不能无时无刻陪在身边,生活是很现实的,总是会有痛苦的分离时刻,这些都是孩子终究会体会到的事实。他们也许看到朋友因为死亡、意外和疾病等缘故,失去了他们的父母,甚至更常见的状况是,因为离婚的缘故。有些孩子因此产生分离焦虑,怀着不切实际的恐惧,生怕父母发生不测。在所有生活压力中,害怕失去父母的恐惧对孩子造成的负担最大。一旦恐惧成真,孩子会显现焦虑和忧郁的症状。

很多孩子都会有这种体验,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都失去了父母。这里的意思更多的是指孩子经历着情感上的失落,因为父母常不在他们身边。这种父母叫“缺席型父母”;他们名义上是孩子的家人,但他们由于忙于工作或外务,不能经常陪伴孩子,或者人在心不在。对孩子来说,这两种状况的结果都一样,都会产生下面的感受:被拋弃,情感被剥夺,自我价值感下降。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孩子会出现愤怒的行为,以及退缩冷漠的态度。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时,父母便失去一件他们本可拥有的珍宝:孩子的尊敬和爱。

大多数父母不愿意承认他们对孩子存在忽视的倾向,他们只是在大声的否认,并坚持着绝对不是自己。即使他们自己的父母以前也忙于工作,沉溺在药物和酒精中,或者有严重的情绪困扰,他们之中也很少人会允许自己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自己的孩子。问题是,很少人会故意在情感上拋弃自己的孩子,而当事实发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察觉到。有些父母则沉浸在自己的兴趣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我们可以从查理的案例中看到做父母的是如何疏忽他们的职责的。这是一个很让人遗憾的事情:

查理的父母在他十岁的时候离婚。在那之前,他们两个人经常吵架。他和小弟缩在他们的房间里,害怕地听着盘子甩到厨房墙壁上的声音。他深爱他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够言归于好,但事与愿违。在无数次争吵之后,他的父亲约翰终于搬了出去。

起初两兄弟松了一口气,不必再听到吵架的声音。但原本已经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的父亲,现在搬了出去,陪伴他们的时间就更少了。

查理和父亲一点儿也不亲,但他很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同。约翰大学时代曾是足球队员,现在则是一家公司里成功的主管级人物。他固定时间去打高尔夫,社交生活忙碌。查理觉得打高尔夫无聊极了,但还是去学,只是为了每个月能跟父亲共处一次。在高尔夫球场上,他们父子建立起球伴的关系。这一点查理比他小弟强,好歹他有和父亲相处的机会,而他弟弟乔治这时才五岁。兄弟俩都喜欢跟温柔有耐心的母亲在一起,但每到周末,他们就盼望父亲快点出现。父亲会带他们去看球赛、看电影,或去打高尔夫。在他们的父母离婚后四个月,查理得知父亲就要再婚,大感震惊。父亲的未婚妻搬进他父亲的公寓,俨然以女主人自居。他们去父亲那度周末的时候,她会限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还会处罚他们,早早送他们上床。接着,他们开始经常在周末出门,雇请保姆在家看顾他们。查理越来越感不满,对父亲的未婚妻莉莎充满怨恨:显然,她偷走他们的父亲。他母亲间接地暗示,莉莎就是他们夫妻之所以离婚的原因:这个说法使事态更形扩大。查理终于表现出乖张的行为。

面对儿子对莉莎反抗的态度,约翰处理的方法是,更加严厉地教训。他指责查理没有礼貌,并且减少和他们打高尔夫球的次数。后来两个孩子都抱怨到父亲那儿去没意思,就改成隔周去一次。

约翰为了升迁,更忙于工作,其余的时间都花在陪伴未婚妻和准备再婚的事情上。查理明白他失去父亲的关心后,由愤怒转为悲伤。他待在屋子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不去找朋友,朋友也渐渐不来找他,他把时间都花在看电视上。

查理在学校的功课一落千丈,因为他已经不把心思放在上面。功课退步引起他父母和老师的注意。查理的母亲督促他要用功,并且承诺要再买新的计算机游戏给他。查理的父亲则说教了他一顿,讲了一番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论调。那次查理从父亲那儿回来,查理的母亲看到他满脸都是挫败的表情。查理愤怒地说,“我爱父亲,但有时候他是个混蛋。”而查理的母亲也在心里赞同他的看法。

查理因为忧郁和功课退步,被带去看心理咨询师。约翰不愿参加,他推说工作太忙,并认为前妻把儿子的问题怪在他身上。不过,他表示愿分担咨询的费用。

查理在咨询室找到一个安全的发泄管道,尽情地倾诉他的愤怒和他对父亲的不满。他仍然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怀和接纳,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得到,很快就放弃希望了。所以,虽然他还爱着父亲,但为了保护自己不再被父亲伤害,他渐渐和父亲保持距离。

父亲和莉莎结婚之后,接着他们的女儿很快出生。查理越发不愿去探望他们,经常找借口取消拜访。很遗憾的是,这个故事没有圆满的结局。两年后,约翰调到别的州工作,查理顺理成章地不必再去探望他们。约翰永远失去了他这个大儿子。

查理的父母离婚时,分手的当然是他们夫妻俩,和孩子无关,他们有义务继续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孩子自然仍旧需要他们双方的关注。但约翰把心思放在工作和他的未婚妻上,忽略了做父亲的职责。约翰不单因为父母离婚而失去一个稳定的家庭,最后进一步在情感上被父亲抛弃。经过一段愤怒抗议的阶段,以及接下来的无助和忧郁之后,终于约翰也在情感上拋弃了父亲。他身上仍残留着愤怒和悲伤,深埋在他内心里,这很可能会影响他很长一段时间。

或许这个令人遗憾的案例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特别是那些年轻的父母们,多花些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否则你可能会失去孩子那对你与生俱来的真情,而这时人世间极为重要的。

研究表明,以下几种类型的父母更有这种忽视孩子,或是对孩子照顾不够的倾向:

工作狂型父母

什么样的父母容易忽略孩子?这一点美国资深专家玛丽·兹西维克在她的著作《童年快转》一书中提到四种最常见的状况。第一种就是过分把时间精力投注在工作上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即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因为太过疲惫,常也没有精力和耐心对待他们。这一型的父母通常很爱他们的孩子,也愿意给他们最好的照顾,可是工作上的责任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专业工作者、公司的主管、自己当老板的人,还有单亲、必须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责任的母亲,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他们自然会减少陪伴家人的时间,而孩子需要的往往只是父母能多陪陪他们。只要陪伴的时间足够,亲子关系自然会改善。

身体很差的父母

第二种会忽略孩子的状况是父母身体不好的时候。那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或精神上,如重度忧郁或精神分裂,或者有酒精和药物滥用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父母即使想多参与孩子的生活,也有心无力。但不管原因是什么,依然会带给孩子极大的失落感。

但是不能因那些原因就认为自己不能做好一个负责任并关爱孩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