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美术教学论》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15:36:4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明《美术教学论》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明《美术教学论》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0章 绪论——教学理论的演变

0.1 复习笔记

一、古代的教学理论

1.古代早期的教学理论

在西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到公开演讲的技巧。在中国,文化教育目的与早期西方相似,以经典为读本。教师鼓励学生熟读名著,并作口头或笔头复述。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强调让学生掌握道德方面的原则。

2.15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1)代表人物

伊拉斯谟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本性,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本性去从事教学和实践。(2)教育思想

伊拉斯谟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按照每个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学习阶段来安排教学计划,并令学生能看到教学计划是有益于他们发展的。(3)影响

伊拉斯谟的教育理念指明了通向夸美纽斯和卢梭的教育思想的道路,对于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学法的开端

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1.夸美纽斯(1)主要著作

其著作《教学宏论》和《分析教学法》论证了他的教学方法。(2)主要观点

他认为教学的出发点是感觉的世界,而不是教师或书本。在其撰写的《图画中见到的世界》中,第一次把图画有意识地巧妙地应用到语言教学中。

2.卢梭(1)主要著作

卢梭的代表作为《爱弥尔》。(1)主要观点

卢梭提倡人类本性的回归,主张开展顺应人类本性的教学活动。通过《爱弥尔》一书,论述了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和自由,开展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并看到儿童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别,开展适应个别儿童的教育思想。

3.裴斯泰洛齐

他继承了卢梭提出的顺应人类本性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教育心理化”理论两方面主要内容:(1)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的中心部分是感觉过程。

4.福禄培尔(1)主要观点

①提出重视儿童的学习,同时考虑到儿童的智力和感情方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②教育出发点不是儿童的感觉而是他们的自身活动;

③发现儿童有较强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活动中。(2)意义

福禄培尔的思想上承裴斯泰洛齐,下启20世纪的进步教育,对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1.背景

19世纪后半叶,科学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取代了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心理学研究得到了新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当时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2.观点(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为管理、教授和训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2)19世纪末,W·赖因进一步完善了赫尔巴特所提出的“四阶段教学法”。

3.影响

赫尔巴特关于教学方法的思想在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许多师范院校采纳了赫尔巴特的思想。20世纪前期世界各国的初、中等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法建议都具有明显的赫尔巴特的特点。

4.教学步骤(五阶段教学法)(1)预备;(2)提示;(3)比较;(4)总结;(5)应用。

5.“五阶段教学法”的作用(1)20世纪之后,“五阶段教学法”成了许多国家中小学各类课程的标准教学方法。其具有系统性,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教材,而且其指导理论容易为人们所理解。(2)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既周密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教师若只是简单沿用赫尔巴特的教学五步骤的形式,忽视融会在其中的心理学见解,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干瘪的教学技巧。

四、进步主义的教学理念

1.背景

20世纪初,许多教育家开始越来越严厉地批评当时的教育,包括普遍使用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方法。

2.代表人物及观点(1)爱兰·凯依

瑞典的教育家爱兰·凯依在1900年出版了题名为《儿童的世纪》的著作,提出追求儿童个性的教育观。认为发展儿童的本能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杜威

杜威提倡儿童中心主义,进一步树立了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向。(3)马卡连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方法将知识、职业、政治、道德四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的经历有助于集体社会的发展。他制定的教学注重于作风、师生关系、观察事物的能力、集体观念和生产劳动。

3.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按照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说法。教育是一种不断发展一个人的需要、目的、兴趣、思想和行动的生活过程。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持续地改造学生的经验。(2)活动式教学的主要观点

①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最重要的;

②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知识;

③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

④参加集体活动。

4.局限性

进步主义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完全满足发展中的新社会提出的要求。为了扶持新的秩序,教育应同时是知识的、职业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

五、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1.代表人物

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在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主要观点

布鲁纳提倡引导学生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学习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构造。发现学习是指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方法不断地向更高程度知识的学习推进的系统学习,在探究知识诞生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掌握知识,培育思考能力。

3.局限性

虽然根据“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遭到了严厉的批判。

六、后现代教学理论

1.背景(1)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科学的飞速发展。(2)20世纪末,计算机第三大科学基础的发现,引发了原子革命、脱氧核糖核酸革命和计算机革命。科学家开始发现一种非对称性的、混沌的、分形的秩序。(3)20世纪初以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取代了课程论奠基者泰勒提出的目标、经验、方法、评价的课程标准。(4)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并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检索、获取、处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目标。

2.教学观念的更新(1)从“文本”和“对话”这两个后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概念出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2)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他指出:“学习共同体”是合作文化的环境,最基本目标应当是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3.教学方法的改变(1)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在线讨论成为可能,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3)信息技术使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网络给学生求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4.教学理念的先后对比

原先的教学理念中行为主义主张强化学习,认知派提倡探究学习。目前,教学理论呈现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日渐融合的趋势,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水平的倾向。

0.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简答题

1.学科教育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答: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持续发展,文字开始产生,科学文化知识也日益丰富。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在这种环境下人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教育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全部知识不加分别、不加选择地传授给所有的人。文化知识的分化,也即学科化倾向的日趋明显,导致了学科的产生,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导致了学科教育的出现。这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学科的独立是学科教育产生的必然前提。

2.什么是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什么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答:(1)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知识与技能,使人类的美术不断地发扬光大。这种美术教育取向是通过专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而实现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与成长是主要的观察点。(2)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基础获得教育功效,引发学生身心发生种种良性的变化。这种美术教育取向主要由中小学实施的基础美术教育而实现,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发生的身心变化是主要观察点。

3.卢梭对美术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在法国,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破宗教的思想禁锢,让人们从新观点重新看待社会。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对教育的认识对后来的教育影响极为深远。他深刻地洞悉感觉在认识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对人的感觉的培养,因此十分看重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感觉方面的作用。他关于尊重学生自然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的观点,开启了后世美术教育中自然主义的源流,至今影响不衰。因此,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从一般教育学意义论述美术教育的人。

4.美术教育中的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如何?

答: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任何学科教育都是由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构成的。(1)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①学科本体指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教育功能则是该学科对人的心智和身心的良性影响。

②学科本体是基础,支撑学科教育,没有学科本体,就不会有学科教育;教育功能是其生发的结果,没有教育功能,学科作为教育门类的价值和意义就会下降。

③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分为两个方面

a.学科本身的特征会自然地导致人的身心发生变化;

b.有意识地运用学科本体承载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思想意识等,对学习者施以影响。(2)美术教育的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

美术教育既然是一种学科教育,同样是由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构成的,包含着美术与教育双重因素。美术教育必须坚实地“踏”在美术和教育上。美术与教育彼此互动、相互助益,既发展美术学科,也获得教育功能,但共同的归宿却是一致的——服务于人类,促进人的发展。

5.美术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美术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美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术学科教育在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美术素质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这种基本规律由美术教育的诸种因素在一定环境中的互动性揭示出来。(2)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美术教育的学习问题、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课程问题、美术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方法问题、美术教育的教师问题,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拓展至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以及美术教育的环境与管理问题等。

相对于一般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更为具体,更注重和强调学科性;比起美术教学法和美术教学论,它研究的问题又更具普遍性,范围更广、理论层次更高。可以说,美术教育学不仅要研究美术教学的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要研究美术学科在形成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本规律;既研究具体的应用问题,也研究一般的理论问题。因此可以认为,美术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

6.美术观与教育观是如何影响美术教育的?请举例说明。

答:美术教育由“美术”与“教育”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美术和教育构成了美术教育的基础概念,那么对美术和教育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因此,有必要首先对美术和教育加以认识。(1)美术观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美术提供了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征。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所理解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随着时代的进步、认识的发展,美术的内涵在不断地扩大,这也使得美术教育的客体范畴在不断扩大。(2)教育观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教育以自己的方式使得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得以传承,同时也提取美术学习活动特有的教育功能,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美术教育涉及到了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以及书法、篆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生产生活领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承也产生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正确教育观的指导与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保驾护航。

第1章 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目标

1.1 复习笔记

一、美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美术教育的产生(1)中国古代美术教育

①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

a.旧石器时代早期,从打制石器的造型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均衡、对比等形式因素有了朦胧认识;从磨制石器的光滑平整,可以看出人类新的审美追求;从打制和磨制的双重工艺中,可以看出人类审美认识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均衡、对称等形式美感的进一步认识,色彩的使用表明人类的审美视野进一步扩大。

b.新石器时代,从制陶、雕刻、编制、纺织等工艺,可以看出人类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术教育在这些技艺的传承中产生萌芽,其主要形式是父传子、长传幼。

②奴隶社会的美术教育

a.夏朝时期,正式的学校产生,礼乐是当时学校重要的教学内容。

b.商代,《礼记》提出“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艺术教育已初见端倪。

c.西周时期,虽然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但是“六艺”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六艺”中的“乐”、“书”可以说是艺术教育的开端。

d.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非常重视“乐”,认为审美和艺术对人的影响很大,是达到“仁”的重要手段。

③封建社会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师傅带徒弟,传授美术技能。

a.公元178年,鸿都门学创办,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文艺大学。当时美术教育主要的教育功能是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b.隋唐时期,宫廷绘画日益兴盛,唐明皇创办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翰林院。

c.五代两宋时期,是美术教育的鼎盛时期,我国历史上的画院正式诞生。宋徽宗设立了“画学”专业,这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已趋于完善,“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共同课。

d.元代,民间文人画取代了翰林图画院,文人画家看重自我表现和主观感受。

e.明朝初年,恢复了宫廷画院的制度,设置各种美术创作机构。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带来了许多西洋美术作品,扩大了西洋画在中国的影响。

f.明清时期,发明版画形式复制名家名作作为画谱,这些画谱成为古代画家习画的教材。其中影响最大绘画教科书的是《芥子园画传》。(1)西方古代美术教育

①西方艺术教育的起源

古希腊的艺术教育强调人的身体和人的心灵共同发展的教育,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坚持艺术治国的手段,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

②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

a.中世纪的美术教育

中世纪的美术教育包括早期修道院中的僧侣们学习工艺技术和行会美术教育两个方面。

第一,基督教的发展渗透到美术教育中。在修道院里僧侣们可以学到许多美术的制作技艺,《圣经》的制作使画工们学会了使用金箔和彩绘的技术。

第二,行会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形式是作坊式的,采取的是学徒模仿师傅或助手的作品学徒制,判断标准是模仿所达到的精确程度的高低。

b.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育

文艺复兴是西方古代美术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第一,在艺术教育方面,“美的艺术”与“手工艺”分离,艺术家的地位不断上升。

第二,出现了一些短期的、有培训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如意大利的第一所艺术学院——迪塞诺学院,波伦亚学院、罗马圣卢卡学院等。这些机构中,美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临摹素描作品、石膏写生作品,同时还要学习透视学、解剖学等。在新式学校中,审美教育受到了重视。

c.美术学院的建立

1648年在法国建立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是西方首个美术学院。18世纪,欧洲与美国、日本都纷纷建立美术学院,这些美术学院在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与美术教育师资,促进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美术教育的发展(1)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①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a.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开设了“画法”科目;

b.1880年天津电报学院,1882年上海电报学院,1890年江南水师学堂等,也开设了“图绘”“图画学”“制图”等科目。这类绘画课程偏重于作图课。

c.1906年,李瑞清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图画手工科”美术专业,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专门的美术师资。

d.1904年,“癸卯学制”明确规定图画、手工是小学、中学、师范等学校的正式课程,第一次肯定了图画、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e.1912年,蔡元培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五项宗旨之一。

f.1911年11月,教育部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图画课要旨:“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手工课要旨:“在使儿童制作简易物品,养成勤劳之习惯”。

g.19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了图画课要旨:“在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涵养美感”。手工课要旨:“在练习技能,使制简易物品,养成工作之趣味,勤劳之习惯”。

h.1923年6月,颁发了《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将小学“图画”课改为“形象艺术”课,初中美术称为“图画”课。

i.1932年10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第一,顺应儿童爱美的本性,以引起研究美术的兴趣;

第二,增进儿童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并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

第三,引导儿童对于美术原则的学习和应用,以求生活的美化。

j.1940年12月,颁布了《修正初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和《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

k.1948年,重新制定出小学美术和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

②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教育的发展

a.1950年8月,颁发了《小学图画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明确规定了小学和初中每个年级都开设图画课、美术课。

b.1952年3月,颁布了《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了中小学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1954年,颁布了《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和《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d.1956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初级中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

e.从20世纪50年代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 “美育”从教育方针中去除,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地位被逐渐削弱,美术课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f.1966年,中小学美术课程被停止,学校美术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美术教师被迫改行。

g.1978,我国美术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h.1979年6月,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i.1992年,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这部大纲更贴近实际,更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初步的学科体系。

j.2000年,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美术教学的评价,取消了绘画、工艺、欣赏三大课业分类以及分类比例等。

k. 1995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普通高中从此有了美术课。

m.2001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发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对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2)西方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①英国,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学生观察力的唤醒,运动肌肉的发展,精确地表现物体,在教学方法上以临摹为主。

②法国,中小学美术课没有教科书,教师可以选择美术或美术教育杂志上介绍的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

③前苏联,美术教育由国家统一规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活动,其特点是学校内与学校外相结合,美育与德、智、体、美、劳以及思想教育等教育科目有机结合。

④美国,在20世纪初受到了儿童研究、手工艺训练运动以及杜威学校中的早期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图画的科目,内容更加宽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术教育成为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一种途径。

⑤欧美各国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a.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美术文化的学习;

b.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c.重视美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美术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二、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1.外国美术教育的现状(1)外国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①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达成目标制订内容标准。

②德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造力;在熟悉工具和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表现能力。

③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图画工作篇”与“美术篇”中的目标均以学生为主,内容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划分依据,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

④与我国美术教育的对比

国外的美术更教育注重素质、人的创造力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把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并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服务社会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2)外国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

①美国中小学视觉艺术课程融合了美术制作、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四方面的内容。

②德国把舞台表演与布置融入造型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宽泛,没有统一的教科书。

③日本美术课程的重点是开展“表现”与“鉴赏”活动。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注重学生的作业,使用文字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3)国美外美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形式

①国外课堂教学形式是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但是课堂也存在技能掌握不足的问题。

②我国中小学课堂追求严谨,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课堂出现形式化,忽视实际效果。“优秀”的课以形式丰富多彩,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为标准。

2.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未来(1)美术课程改革之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美术学科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a.目标过于宽泛,没有突出美术学科所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b.四项目标并列,没有阐明“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知识、技能”“情趣、品德”以及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c.主语不明确。三条目标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表述,只有第二条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表述。

②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

1992年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美术教学内容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领域。其中绘画和工艺是从美术门类划分的,欣赏则是从学生的行为划分的。存在的问题有:

a.划分标准不统一;

b.雕塑、设计这些门类不应被包括在工艺领域之中。

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美术课程改革前,中小学仍然以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

④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课程内容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课程和社会生活相分离,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基础美术教育既要关注美术本体,更要关注教育功能。(2)美术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现状

为了解决美术教育中的问题,我国加快了美术课程改革的步伐。 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初,《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修订完成。2004年,高中美术课程实验正式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成为首批实验区。美术课程改革进行的试验和推广主要在:

①课程性质的转变

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美术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的美术作品都蕴藏着各种人文特征。明确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有利于学生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

②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变

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a.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b.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c.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d.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e.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f.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g.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h.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③学习方式的改变

a.“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包括:

第一,学习者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评价指标的设计;

第二,学习者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第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具有内在动机,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认知活动,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b.“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第一,合作学习的的要素

首先,学生相互之间积极支持、配合,注重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其次,积极承担合作中个人的责任;

再次,所有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相互信任,能够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然后,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最后,评估共同活动的成效,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第二,合作学习的优点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其次,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c.“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第一,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

第二,体验建构知识;

第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教学评价的改变

美术课程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主要包括:

a.理解“评价”

现代课程评价注重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并通过评价的过程化和个体化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b.理解“美术”

评价标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性特征。如何根据每个不同的课程目标,为不同的、形象化的美术作业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是美术课程评价的难点。因此,需要采取相对的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

c.理解“教学”

现代课程评价从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并注重两者的统一。教学活动具有原创性和不可重复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机智的再创造,是教师的个性和风格的展示。

d.理解“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的评价主体主要是领导、教师和学生。在完善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时,让教师和学生学会自评、互评。现代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完善的组织系统。

⑤课程资源的改变

a.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图书馆资料资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各校图书馆应增加美术书籍与资料,以供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使用。

第二,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各种美术作品。

第三,美术教学设施与设备。学校应尽可能配置大空间的美术专用教室,在美术专用教室里应配置可供多人同时使用的水槽,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计算机。

b.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公共文化设施

中小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二,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访问传统艺术作坊,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以及艺术作品诞生的过程,了解传统艺术制作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c.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信息的获取

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开发信息化美术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校内外获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进行有创意的教与学。

第二,信息的交流

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各种学生之间作品的交流;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发表教学成果,与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艺术家等进行交流。

⑥师生关系的改变

a.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b.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3)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

美术教育的理想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实现这一理想,需要:

①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实施素质型的美术教育,全面进行美术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②加快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学校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健全美术教育管理机构,将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督导评估、综合教育改革等工作中去,使学校的美术教育与整个教育工作协调发展,努力使美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研业务指导更加完善。

③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提供充足的美术课时。同时,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④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提高美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解决农村地区美术师资缺乏的问题。

⑤在加快发展城市学校美术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索和寻找适应中国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道路。

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⑦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科研队伍,加强美术教育科研工作,努力解决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⑧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流,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同推动人类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理念

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

我国现行的美术课程总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1)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知识与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在新的课程总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作了概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它标志着总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的难度与要求的降低。(2)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现行美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因此要重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的过程让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

具有健康积极、正确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能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另外,在教育活动中的有意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对个体本身及所在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并且遵循所处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

2.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应结合过程和方法,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对学生素质差异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过程中,体会美术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要有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③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通过美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和探究,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要具有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美术的兴趣和能力。(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发展的需求。

②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

③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④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⑤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美术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社会经济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础(1)美术教育所需的人才培养要以社会经济为基础

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美术师资,美术师资培养以一定的经济水平为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美术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美术教师的数量和学历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美术教育差异较大。(2)社会经济水平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提高,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发达的中心城市普遍建有专门的美术教师,配备了专用的电教设备。

2.美术教育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1)美术教育可以唤醒、开发人的感受能力,拓展、发掘人的创造能力

发展美术教育的作用,可以唤醒、开发、发展学生潜在的感受能力。艺术的本质是创新,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2)美术教育可以激发、丰富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的人格

通过艺术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力量,艺术是人类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美术教育可以形成、造就人的智慧,适应、和谐世界

①美术对形成、造就人的智慧至关重要,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感知世界;美术不仅涉及人的智力和智能,还涉及情感体验、思想观念等。

②美术教育协调了人与环境、世界的关系。美术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自身趋于完美,有利学生适应、和谐外部环境世界,从而改造外部环境世界,达到人与环境世界的统一。

③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修养、培养人文精神。

④美术教育激发了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从而使人合理的开发和使用自然环境资源,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行为。

1.2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美术教育【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

答:美术教育是隶属于教育学之下的分支学科。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其特点有:①注重感情的投入,以“情”育人;②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时俱进;③教学方式变化多样,充满创新。

二、判断题

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造力,能否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

答:错误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分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术教育目的的确立应该体现这一要求。培养创造力确实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绝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美术知识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而掌握美术技能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美术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三、简答题

1.美术教育是如何诞生的?尝试描述其诞生的过程。

答:人生活在自然中,除了运用现存的自然物之外,也通过造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创造一些符号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和情感,从而形成了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取向。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符号构成了一个人工界,与自然界一道构成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最初的创造活动的目的是实用,如生产生活、巫术信仰、交流传播等活动中的创造活动,并逐渐与审美结合在一起。人类创造的这些物质实体(工具、雕刻、建筑等)和图形符号,就是最早的美术了。最初,实用功能与精神表达是难以分离的,后来,实用功能与精神表达逐渐脱离开来,以至出现了相对独立的以精神表达为目的的美术形式。

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人们需要将自己的经验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地横向传播,也需要从一代到另一代的纵向传播,传播总是以口传、示范、实践等方式进行的,这就形成了美术教育。没有教育,美术不可能发展,今日美术的发达,完全是美术教育的功劳。在历史上,美术教育存在这样几种形态,即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和形式化的美术教育。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在美术的诞生与演进过程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也需要前辈向晚辈的口传心授,这就导致了美术教育的诞生。最初的美术教育可被理解为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它可能随时随地进行,甚至在双方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经发生了。

2.中国古代上层社会或文化人中进行的美术教育有什么特点?其主要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特点

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或文化人中进行的博雅美术教育主要作为提升素质、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其特征是重视娱乐遣兴、抒情展意,除了学习技艺,还强调品位的提升,所以其学习非常强调通过诗书琴棋,以及山川自然的陶冶熏染形成整体的风格。

博雅美术教育的基本学习内容是绘画、书法,而且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师徒式和类学校式的。所谓类学校式,是相对现代学校而言的,虽然有固定的学习环境和组织,但与我们今天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强调师承关系,但却相对自由和开放。(2)教学方法

①注重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古人论画常常将画品视为人品的映射,而人品又是道德品质、文学修养、生活阅历等的综合体现,所以,学画不仅仅是学习技法,更需要在个人修养上同步发展。要重视对文学,尤其是诗的研习,并广历人世,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感悟世界的真谛。

②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古代的美术学习,往往综合多种方法,包括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其中临摹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方法。通过临摹,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观察模式、表现的程式和技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3.近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融汇中西的外部条件

洋务运动后,中国科学与实业的发展,促使以图画教育为特征的美术教育出现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中国传统教育、以传授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为特征的“新学”教育以及教会教育是近代我国美术教育诞生的土壤。(2)良好的师资基础

为了培养人才必须发展教育,要发展教育必须培养师资,因此使得以培养师资为目的的师范教育得以发轫,并使得图画与手工进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其中以设于南京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初开先河,后来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以及在两江师范旧址重建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也开设了图画手工科。辛亥革命后,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都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此外,设于江苏南通的我国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范学校也开设了图画、手工科。

4.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美术系科出现在什么时候?其课程设置有何特点?

答:(1)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系科。1906年,学堂监督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中国画,用器画,图案等。”(2)课程设置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据当时图画手工科学生姜丹书先生回忆,本科的课程主要为:

①教育

包括教育史、教育学、训育论、心理学、伦理学、各科教授(学)法、教育行政及小学设置等。每周约四、五小时,教师是日人松本孝次郎和松浦仗仗作。

②图画

自在画——素描、临画及写生、几何立体、静物及石膏人像、单色石膏、铅笔淡彩、水彩画(静物、动物标本写生及野外风景练习)、速写、油画、图案画等。

③国画,当时称“毛笔画”,内容为山水、花卉。教师是萧俊贤。

④用器画——平面几何画、正写投影、均角投影、倾斜投影、远近投影(透视画)、画法几何等。教师是日人亘理宽之助及盐见竞。

⑤手工:纸细工——包括折纸、切纸、粗纸、捻纸、厚纸、纽结细工(与捻纸结合)、豆细工、粘土细工(塑造、烧窑——素烧、釉烧)、石膏细工(浇造、雕刻、翻模型)等。以上先在预科中教起。再加竹工、木工、漆工、辘轳工(旋工、车床圆件)、金工(针金工即线金工、板金工——小焊、火焊、变色、蚀雕、镀金及锻工)等。教师:预科时-是日人杉田稔,本科时是一户清户。每周手工时数十余小时。

5.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术教育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课程名称的更改和对美术课程认识的不断完善“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社会生活逐步走向正轨,各行各业恢复正常。随着学校教育的正常化,美术教育也勃然复兴,迎来了1949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期间,美术课取代了图画课成为课程的名称,这意味着课程内涵超越了图画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回归了美术课程的应有之意。同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与课程文件,促进了社会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不断完善,保证和拓展了美术教学的时间和空间。(2)美术教育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体系的形成

以前,在政府体制内一直没有设置主管艺术教育的行政部门,社会也没有相关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团体,更没有相关的学术刊物和研究机构,这既是我国美术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表征,也直接制约了美术教育管理、研究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美术教育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教育部成立了相关的行政部门,社会的美术教育非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应运而生,还诞生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理论刊物,从而形成了美术教育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体系,造成了信息通达、组织有序、氛同良好的美术教育格局。

四、论述题

试述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答:及有因素、美术批评和美术史的构想。有的片断性和局部性,导致了,在历史的进程中,美术教育总体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趋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纵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思想、经济活动、教育思想、美术自身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教育政策等。(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指的是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的主要倾向。一个社会的主要思想对特定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教育门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思想的影响。

例如,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中世纪神学思想提倡禁欲主义,压抑人的世俗欲望,教会也尽力压制一切异教文化,知识整体上处于衰退状态。在中世纪神学思想影响下,科学、艺术和一切思想行为都受控于宗教思想,而这种宗教思想是基于来世而非现世的。知识的拥有者多为僧侣,所谓美术教育也局限于修道院中的作坊绘画和雕像,用以解释宗教教义。后来,出现的行会美术教育也是局限于培养描绘宗教壁画的艺匠。在宗教思想统治下的美术教育除了训练技术之外,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则仅仅指向宗教,而非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被控制和压抑。(2)经济活动

人类总是通过创造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需求。美术既是一种符号创造也是物体创造,美术教育对人的造型能力的训练,有助于人的一般造物能力的提高。反过来说,经济活动的发展也会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另外,产品往往兼具审美性和实用性,在实用性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审美性往往就成了商业竞争的砝码。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快速而活跃的经济活动往往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因。

例如,科学与实业催化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萌芽。

在近代中国,西方人文知识的传入以及声、光、化、电等实用科学的逐渐普及,使国人看到西方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大多与“绘事”相关——“算学”要大量使用图画,“地理”须使用各种地图,地质学依靠测绘图,“植物学”则离不开标本图。人们从科学和实业的角度认识到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这最早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反映出来,许多新式学堂都将图画作为必备的教学内容。可见,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进行的。(3)教育思想

美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门类,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思想的影响,而教育思想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强大的辐射力必然导致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变化。

例如,自然主义教育观、学科中心的教育观、建构主义等教育思想曾经和现在都在影响美术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且,这类影响还将不断地以各种面貌和方式出现。(4)美术自身的发展

美术自身发生的变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美术在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变化;二是人们对美术本质和内容以及变化的认识。在美术本身的变化处于沉潜状态时,美术教育可能难以产生巨大的变化,一旦美术领域出现了新的重大发现和改变,就必然会在美术教育领域产生明显的影响。

例如,现代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在美术家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具有勃勃生命力的美术表现方式。现代媒体艺术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和方法而言的,包括计算机图像艺术、摄影、摄像等,这一新的美术类别不仅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也成为离等美术教育和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目前的美术课程中,现代媒体艺术不仅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而且在普通高中还成为一个专门的学习系列。(5)政府的教育政策

政府教育的政策,代表着政府的教育立场,用权力表明对该做什么、如何做等方面的态度。政府正确的美术教育政策,往往强有力地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反之,错误的教育政策则会阻滞美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东方国家的传统中,政府的美术教育政策往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现今,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在政策上以强大的力量保证和支持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开展,不仅保障了原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的时数,而且向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提供了54个学时,这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上应该说是破天荒的,极大地提高了美术教育的地位。同时,该文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等方面也做了规定,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