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16:42:0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2020年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试读:

专题一 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消费为60亿元,投资为10亿元,间接税为10亿元,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15亿元,净出口为2亿元,则(  )。

A.NDP=87亿元

B.GNP=87亿元

C.NDP=50亿元

D.无法确定GNP【答案】D【解析】根据支出法核算方法可得:GDP=C+I+G+NX=60+10+15+2=87(亿元)。GNP=GDP+NFP(国外支付净额),因为题干未提供NFP数据,所以GNP无法确定。NFP(生产要素国外支付净额)即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此外,题目没有给出经济的资本折旧,因此国民生产净值也是无法确定的。

2下列哪项计入当年GDP?(  )

A.购买一辆旧车

B.购买1000元股票

C.购买旧车,支付中介费1000元

D.农民自己生产和消费的粮食【答案】C【解析】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A项,旧车以前已经计入往年的GDP,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计入GDP;B项,购买股票仅仅是个人投资行为,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购买股票并没有发生劳务和产品的交换;D项,这是农民的非市场活动,故不计入GDP;C项,支付的中介费是当年劳务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应计入当年GDP。

3某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根据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公式: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若GNP小于GDP,则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4如果名义GDP由20000亿上升到23000亿,且GDP平减指数由1.25上升到1.50,则(  )。

A.实际GDP上升

B.实际GDP下降

C.实际GDP不变

D.无法确定实际GDP是否变化【答案】B【解析】实际GDP的计算公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前一期实际GDP为20000/1.25=16000亿,后一期实际GDP为23000/1.5≈15333亿,所以实际GDP下降。

5下面关于潜在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潜在GDP总是大于实际GDP

B.潜在GDP是失业率为零时的GDP水平

C.潜在GDP是对名义GDP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水平

D.以上三者都不是【答案】D【解析】潜在GDP是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一个实际的产出量,可能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实际GDP。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指自然失业率。实际GDP才是对名义GDP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水平。

6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A.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但不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

B.既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也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

C.个人的资本所得和厂商未分配利润都不包括在内

D.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但不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答案】D【解析】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除了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还包括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非要素收入。个人的资本所得实际为收入在个人之间的转移,并没有增加收入,例如炒股所得,所以并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7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1500,预算赤字是120,国内居民储蓄为1220,消费4800,贸易赤字是90,那么,下列哪一个说法不正确?(  )

A.可支配收入为6020

B.国民收入为7400

C.投资为1090

D.政府税收收入为1380【答案】C【解析】题中G=1500,T-G=-120,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其中K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人rr的转移支付;而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I+G+NX,联立两式可得:S+T+K=I+G+NX,因为K=0,rr所以S+(T-G)=I+NX,得I=1190;由Y=C+I+G+NX,得Y=7400;可支配收入为Y=Y-T=6020。d

8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答案】D【解析】根据支出法有GDP=C+I+G,根据收入法有GDP=C+S+T,两式联立得:S+T=I+G。

9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答案】B【解析】在两部门经济中,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等于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之和。A项,当计划投资超过计划储蓄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是一味增加投资并不意味着国民收入会无限制的增长。当社会中不存在闲置资源时,会产生通胀压力,而存在闲置资源时则能够扩大生产促进就业。D项,缺少限定条件,在简单模型中不存在预期一说。

10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答案】B【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DPI=PI-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为57美元,个人所得税为9美元,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8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与消费支出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均没有影响。

二、名词解释(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国民生产总值(GNP)

答: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或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②私人国内投资总额;③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④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从收入方面计算,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外国,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12GDP折算(平减)指数

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GDP折算(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有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折算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三、简答题(13~17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3在国民收入核算过程中,下列项目哪些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1)政府转移支付;(2)企业间接税;(3)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应该计入GN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等渠道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然都属于政府支出,但政府购买是计入GNP的,因为政府购买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2)企业间接税应计入GNP。企业间接税是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税额,它不同于被称为直接税的公司利润税。间接税虽然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而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产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根据收入法计算得出的GNP与根据支出法计算得出的GN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NP。(3)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NP。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被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收入,当然要计入GNP。相反,政府的公债利息一般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往往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公债利息一般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14作为衡量一国产出波动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于不同的统计口径而略有差别。试比较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GDP和GNP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联系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具体来看:

①“在一定时期内”强调计算期的问题,说明国民收入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二手房、二手车等的交易额是不计入当年的GDP和GNP的,因为它们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被计入当年的GNP和GDP,重复交易的产值不再计入GNP和GDP,而其中发生的交易佣金是要计入GNP和GDP的。

②“生产”强调两者核算的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即不完全经过交换的,只要是生产出来的,无论卖没卖出去,全部都要计入GDP和GNP。另外,“生产”也暗示着必须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GDP和GNP的核算之外。例如股票和债券的买卖本质上只是财富的再分配,所以带来的价值要排除在核算之外。

③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这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果不同所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④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不经过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计入GDP和GNP,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是不计入GDP和GNP的。

⑤两者核算的都是“总和”的概念。(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①范围不同。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②衡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③内容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④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即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15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GDP是计算当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这期GDP。(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这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这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16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推演的?

答:(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居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按照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要计入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即NNP=GNP-折旧。(3)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NI=NNP-间接税。(4)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的国民收入,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再加上转移收入(如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等),即PI=NI-转移支出+转移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性支付以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17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是否必然增加?为什么?

答:(1)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意味着总需求增加,但实际国民收入并不一定必然增加,结果可能只是提高了物价水平。(2)在四部门经济中,Y=C+I+G+(X-M),即意愿的需求总量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的情况下,意愿需求的总量增加,但实际的国民收入能否增加还取决于总供给所处的状态。

在充分就业时,市场完全出清,总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垂直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同比例上涨,而不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因为充分就业状态时,市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增加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需求。

下面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加以说明,如图1-1所示。AD为总0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从AD上0移至AD时,均衡收入还是Y,但物价水平却从P上升到了P,即实1001际国民收入并没有改变,却引发了通货膨胀。

图1-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计算题(18~21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假定某个经济体中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厂商B、C和消费者。其中,厂商B购买200,厂商C购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厂商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厂商C年产6000,其中3000由厂商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1)假定投入在生产时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值。(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厂商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厂商A的价值增加值=5000-3000=2000;

厂商B的价值增加值=500-200=300;

厂商C的价值增加值=6000-2000=4000;

所以,总价值增加值=2000+300+4000=6300。(2)GD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6000-3000)=6300。(3)国民收入=6300-500=5800。

19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由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折旧=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由GDP=C+I+G+NX可得:NX=GDP-C-I-G。

即: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BS=T-G,从而可得:T=BS+G=30+960=990(亿美元)。(4)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而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Y=NNP-T=4300-990=3310(亿美元)。d(5)个人储蓄S=Y-C=3310-3000=310(亿美元)。d

20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单位:亿美元):(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3)国民收入(NI);(4)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解:(1)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则:国内生产总值GDP=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2)由于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则:国内生产净值NDP=890-50=840(亿美元)。(3)由于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则:国民收入NI=840-75=765(亿美元)。(4)由于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则:个人收入PI=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5)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则:个人可支配收入DPI=605-80=525(亿美元)。

21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解:由题意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Y=4000,T-G=-200,消费C=3500,净出口NX=-100。d(1)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则储蓄S=Y-C=d4000-3500=500(亿美元)。(2)根据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G+(X-M)=S+T+K可知:r

投资I=S+(T-G)+(M-X+K)=500-200+100=r400(亿美元)。(3)由GDP=C+I+G+(X-M)可得:

政府购买G=GDP-C-I-(X-M)=5000-3500-400-(-100)=1200(亿美元)。

五、论述题(22~23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2通常,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该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就成为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请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些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包含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①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经济增长问题。一般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都有机会在经济活动中在人们愿意得到的报酬水平上被充分使用。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或者生产要素充分使用)程度的尺度。失业率是由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口而得到的。失业意味着资源的闲置,巨额的失业成本使得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③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常以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④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以及经济增长。(2)从宏观经济目标的角度看,上述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重大的联系又有较大的冲突。这四大目标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福利含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总能得到协调,它们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如何实现上述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也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①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正如菲利普斯曲线所言,失业率和物价变动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要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必然难以维持较低的物价水平。经济决策者既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也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当然,以上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在短期内才是有效的。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②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多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物价波动中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常态。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达到潜在产出之前,适度的物价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势必降低生产成本,结果导致物价下跌,因此物价稳定目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矛盾。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

③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加进口,导致贸易收支不平衡。而且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应的投资率加以维持,在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外国资本的流入。外资的流入会导致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顺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贸易逆差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这并不一定能够确保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协调一致。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中央银行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例如,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必然会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而对国际收支项目中的资本项目产生冲击。

2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质疑和争论也始终伴随着这一统计指标。(1)GDP核算是整个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石,请对GDP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2)GDP受到广泛质疑与现有GDP指标核算的局限性有关,请指出GDP指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了使GDP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请你提出改善GDP指标的建议。

答:(1)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①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总支出是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同的是前者在生产其他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②收入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但是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③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按产业部门汇总新创造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增加值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是指当期生产的新增产值,即总产出与中间产品消耗的差额。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的总和,因此,GDP可以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理论上讲,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所以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2)GDP指标的局限性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但GDP并不是万能的,其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能反应社会经济成本。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该地区GDP很高,但是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只能说明社会生活腐朽。

②不能反应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例如,如果只顾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那么可能经济增长了,但环境却严重污染了,今天GDP上去了,但明天要为治理环境付出惨痛代价。

③不能反应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如果为了经济增长而高速拼命地耗费资源,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低效率的利用,那么可能一时的经济增长上去了,但是经济增长的潜力却丧失了。

④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两个生产了同样多GDP的国家,如果一国国民十分健康人均寿命长,享受较多闲暇,另一国国民劳动十分紧张、疲于奔命、寿命短暂,那么前一国国民显然要比后一国幸福的多。

⑤不能反应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情况。例如。两国人均GDP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贫富差距大的国家社会总福利比较低。(3)GDP指标的改进意见

①提出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社会通常以“国民财富”或“国民收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GDP或国民收入(GNP)指标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及其经济实力。世界银行专家比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种统计方法之后于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新标准。新标准将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减去机器折旧和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消耗。计算出一个国家的财产净值。其内容是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本等三个方面计算一个国家财富的总量。然后按美元计算出国家财富的人均水平。显然,人均国家财富指标越高,国家越富。反之,国家越穷。新标准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状况的总量指标。

②构建福利型GDP

基于GDP指标在反映国民福利方面的局限性和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标,用来对GDP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校正和调整。“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都是反映人们实际福利的指标。其内容是GDP统计还应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托宾和萨缪尔森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按人口平均的“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的增长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因此。为了提高“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需要对GDP的增长做出必要的调整。即需要适当放慢GDP的增长速度,以保障国民的福利。不能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追逐GDP的增长。

③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

GDP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由于没有考虑在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所带来的损失,即GDP忽略了经济增长时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因而存在重大缺陷。

为了弥补GDP的这一缺陷,1997年世界银行设计和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一国经济产出中的能源耗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记录于绿色账户,再将其从GDP中核减,从而形成绿色GDP。由于绿色GDP是在扣除了能源耗费、环境成本之后的国民财富,因而绿色GDP比较真实可靠。如果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则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大,而负面效应也就相应越小;反之。如果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低,则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越大,而正面效应也就相应越小。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启用绿色GDP的指标有利于防患于未然。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绿色GDP统计模式,但绿色GDP指标的提出,弥补了传统GDP在统计中的一些不足,对于构建一个能充分反映在经济产出过程中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总量指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专题二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消费者中了3万元彩票,假设年利率保持不变为2%,且该消费者维持均匀消费,他的持久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分别增加(  )。

A.588.24,0.02

B.588.24,0.01

C.1500,0.02

D.1500,0.01【答案】A【解析】设持久收入的变化为Δy,则:Δy+Δy/(1+2%)+Δy/(1+22%)+…=30000,求得Δy≈588.24。由于他维持均匀消费,所以Δc=Δy≈588.24,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了ΔMPC=588.24/30000≈0.02。

2财政政策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要小,这主要是因为简单乘数(  )。

A.没有考虑时间因素

B.没有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C.没有考虑货币和价格因素

D.没有考虑货币政策的作用【答案】B【解析】在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变化会产生“溢出效应”,国外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也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要小。

3在简单凯恩斯乘数中,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  )。

A.投资函数的斜率

B.消费函数的斜率

C.实际货币供应量

D.实际利率【答案】B【解析】由投资乘数k=1/(1-β)、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1/(1-igβ)、税收乘数k=-β/(1-β)可知乘数的重要性取决于边际消费倾t向β,即消费函数的斜率。

4以下描述了某人一生中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30万美元、60万美元和90万美元,而在其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且消费不受预算约束。则他在退休后的储蓄状况是(  )。

A.储蓄30万美元

B.负储蓄30万美元

C.储蓄45万美元

D.负储蓄45万美元【答案】D【解析】由于此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均匀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其一生的收入为30+60+90=180(万美元)。消费分四个时期进行,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4=45(万美元)。其收入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则退休后的储蓄为0-45=-45(万美元),即负储蓄45万美元。

5假定某人从现在起还可以再活25年,其中10年用来工作。假定他预期到其退休时每年的收入为50000元,此外他积累的财富共计为250000元。根据生命周期模型,他的年消费为(  )元。

A.10000

B.20000

C.25000

D.30000【答案】D【解析】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财富的消费倾向为1/T,收入的消费倾向为R/T,即C=(1/T)W+(R/T)Y,其中W表示财富,Y表示收入,T表示生命期,R表示工作年数。由题意可知,T=25,R=10。将数据代入消费函数得:年消费水平C=(1/25)×250000+(2/5)×50000=30000(元)。

6关于乘数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乘数的作用就较小

B.若增加的收入被大量用来购买进口物品和劳务,乘数的作用就较小

C.若投资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大幅上升,乘数的作用就较小

D.若社会的过剩生产能力越大,闲置资源越多,乘数的作用就越小【答案】D【解析】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就是社会中存在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社会过剩生产能力越大,闲置资源越多,乘数的作用就越大。若投资需求的增加引起利率大幅上升,则会鼓励储蓄而抑制消费,进而抑制乘数作用的正常发挥。

7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下面关于绝对收入假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降低,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B.平均消费倾向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提高,边际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降低

D.平均储蓄倾向小于边际储蓄倾向【答案】D【解析】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和收入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c=α+βy,则储蓄和消费之间就有s=y-c=-α+(1-β)y。平均消费倾向APC=c/y=α/y+β>β(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s/y=-α+(1-β)<1-β(边际储蓄倾向)。且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即边际消费倾向会随收入提高而降低。同理,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

8当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时(  )。

A.投资乘数增加

B.政府购买乘数减小

C.投资乘数不变

D.税收乘数减小【答案】B【解析】当定量税为T时,y=c+i+g=α+β(y-T)+i+g,政府购买乘数k=1/(1-β)。改为比例税时,上式变为y=α+β(1-t)yg+i+g,政府购买乘数k=1/[1-β(1-t)],政府购买乘数变小。由g于投资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相等,因而当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时,投资乘数也变小。

9以下哪一项不能改变社会的消费函数?(  )

A.大量有价值的自然资源的发现

B.总人口的变动

C.家庭收入的变动

D.社会流动资产价值的改变【答案】C【解析】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总人口的变动当然会影响社会消费函数。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单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家庭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水平,所以把它看作家庭消费函数的变量,其他因素视为常量。因此,新资源的发现和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化会改变家庭消费函数的常量部分,从而引起社会消费函数的改变。

10假如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000亿元,边际税率为0.25,边际消费倾向为0.8,不考虑国外部门。若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1150亿元,则应该减少税收(  )。

A.400亿元

B.300亿元

C.200亿元

D.100亿元【答案】D【解析】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税收乘数为:k=-β(1-t)/[1-Tβ(1-t)]。代入数据有:k=-0.8×(1-0.25)/[1-0.8×(1-T0.25)]=-1.5,所以政府应减税为:ΔT=ΔY/k=(1150-T1000)/1.5=100(亿元)。

二、名词解释(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边际消费倾向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其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1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答: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一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计算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23

C=Q/(1+r)+Q/(1+r)+Q/(1+r)+…Q/(1+r)P123nn

式中,C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Q、…、Q表示资本预期p12n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从而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使得对资本的需求扩大,在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使资本品的价格上升,资本重置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投资增加,产品数量增加,供过于求时会出现产品价格下降或库存积压,使预期收益下降。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资本边际效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预期利润率的下降使得投资者不愿增加投资甚至减少投资,导致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经济危机和失业。

三、简答题(13~17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3简要说明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在均衡产出水平下,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必然等于零?根据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解释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额高于计划投资的增加额。

答:(1)均衡指的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两部门经济均衡时,总产出应该等于计划的总支出,即Y=AE。这里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上计划投资,即AE=C+I。另一方面,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上计划储蓄,即Y=C+S。因此,Y=AE也就意味着C+S=C+I,即I=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在两部门模型中,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否则经济就不能达到均衡。这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等式是不一样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根据定义得到的实际数字,即实际投资(包括计划的存货投资和非计划的存货投资)等于实际储蓄。(2)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若总产出超过总需求,企业的存货水平就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均衡产出水平的公式为Y=C+I,这里的C和I代表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的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如果总产出大于计划消费和计划投资之和,多余部分就转化为了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需求(或称为计划支出)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是,均衡产出指的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等于零。当然,企业为了正常经营,计划存货投资水平一般不等于零。(3)两部门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指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时的收入水平。当投资增加时,在起初的收入水平上,计划的储蓄低于计划的投资。因此收入水平必须增加,直到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因为收入的增加额中只有一部分被用来储蓄,因此收入的增加额必须大于投资的增加额才能使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

14在经济处于均衡水平时,改变政府购买G、政府转移支付TR和税率t,最终会导致政府预算盈余如何变化?变化为多少?

答:政府预算盈余BS=T-G-TR=T+tY-G-TR,因此当改0变政府购买G、政府转移支付TR和税率t时,都会导致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预算盈余的变化。(1)当政府购买变化ΔG,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发生变化时,由于乘数的作用,收入变化ΔY={1/[1-β(1-t)]}×ΔG,则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为:

ΔBS=ΔT-ΔG=t×ΔY-ΔG=tΔG/[1-β(1-t)]-ΔG

整理可得:

ΔBS=-{[(1-β)(1-t)]/[1-β(1-t)]}×ΔG

由于0<[(1-β)(1-t)]/[1-β(1-t)]<1,故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政府购买变化是相反方向的,即政府购买增加,预算盈余减少,且政府预算盈余变化的数量小于ΔG。(2)当政府转移支付变化ΔTR,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变时,由于乘数的作用,收入变化ΔY={β(1-t)/[1-β(1-t)]}×ΔTR,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为:2

因为0<[1-β(1-t)]/[1-β(1-t)]<1,所以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也是反方向的,即政府转移支付增加,预算盈余减少,且政府预算盈余变化的数量小于ΔTR。(3)当税率t变为t′时,同样假定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变,变化前后的政府预算盈余分别用下列方程表示:BS=T+tY-G-TR,BS′0=T+t′Y′-G-TR,ΔBS=BS′-BS=t′Y′-tY=(t+Δt)(Y+ΔY)0-tY=t′ΔY+ΔtY

当税率变化时,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公式为:

ΔY=-{1/[1-β(1-t′)]}×β×Δt×Y

将其代入ΔBS=t′ΔY+ΔtY中可得:

由于{(1-β)/[1-β(1-t′)]}×Y>0,可见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税率的变化是同方向的,即税率增加时,预算盈余增加。

15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利安尼提出,他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由于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比较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联系,而且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暂时性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性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16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影响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有哪些?产出水平的变动对于企业投资有着怎样的影响?

答:(1)意愿资本存量是企业希望持有的理想的资本数量。企业所使用的资本的边际收益与其边际成本相等时的资本数量就是该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如果资本存量过高,资本的边际收益会小于租用成本,企业会减少资本存量;反之,过低的资本存量使增加投资有利可图,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租用成本,因此企业会增加资本存量。

资本边际收益曲线就是企业对资本的需求曲线,资本边际收益与企业的计划产出有关,计划产出提高时,资本的边际收益会随着其他投入品的增加而增加。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资本的租用价格,资本的租用价格是资本使用成本或重置成本,包括购买资本物品的机会成本即利息损失、磨损和折旧以及资本物品本身的价格下降量。资本租用价格上升会使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下降,即减少资本使用量。

所以,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水平与计划产出水平和资本租用价格有关。计划产出水平的增加会使资本需求量增加,而资本租用价格的提高会使资本需求量减少。(2)投资的变化受产出水平变化的影响很大,产出水平上升,投资支出也将上升,产出水平下降,投资支出也会下降。

从企业投资角度看,产出水平上升时,增加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上升,企业会增加投资;相反,产出下降,企业会减少投资。从住房投资角度看,产出水平上升,对住房需求会上升,导致住房价格上升,住房投资也会增加;相反,产出下降,住房投资也会减少。从存货投资角度看,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产出水平上升,将引起存货投资的上升,两者呈现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17假定三部门经济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这对经济还有影响吗?为什么?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即便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财政收支对经济也存在影响。(1)可以通过平衡预算乘数来说明这一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同时、同比例、同方向增减变动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在财政收支平衡时,政府支出变化与税收变化量是相等的。假定k表示政府购买乘数,k表gt示税收乘数,k表示平衡预算乘数,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有如下b关系式成立:

ΔY=kΔG+kΔT=ΔG/(1-β)+[-βΔT/(1-β)]gt

由于ΔG=ΔT,所以:

ΔY=ΔG/(1-β)+[-βΔG/(1-β)]=ΔG

所以平衡预算乘数k=ΔY/ΔG=1。b

因此,即使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对经济仍然有影响。在三部门经济中,财政收支平衡下的政府支出增加多少,国民收入也增加多少,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正比例变动关系。(2)在税收方面,政府征税实际上是将居民掌握的资源转移给政府,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种转移的资源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储蓄,而是一部分来自于储蓄,一部分来自于消费。但是对政府支出来说,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政府投资,因此社会投资的增加额大于储蓄减少额,从而社会净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四、计算题(18~21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假设一个企业是由发行股票建立的,每股所得(每股收益)为5元,市场利率为20%,共发行10000股,厂商资产的重置成本为312500元。(1)求该企业的市价和托宾q值。(2)当市场利率从20%降至10%时,求该企业的市价和托宾q值。

解:(1)企业的市价为每股价格与总股数的乘积,据题意,股票价格=5/20%=25(元),所以该企业的市价为25×10000=250000(元)。

根据托宾的“q”说,企业的q值=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则该企业的q值=250000/312500=80%(2)当市场利率下降为10%时,股票价格为5/10%=50(元),此时该企业的市价为50×10000=500000(元),则企业的q值=500000/312500=160%。

由此可见,托宾q值与市场利率反向变动。

19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C=50+0.8Y,投资I=70,政府购d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50,税收T=0.2Y。求:(1)该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及预算盈余;(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T=200,它是否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此时的平衡预算乘数为多少?

解:(1)可支配收入为:Y=Y-T+TR,则由三部门经济国d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50+0.8(Y-0.2Y+50)+70+200

解得:Y*=1000。即均衡产出水平为1000。

预算盈余为:BS=T-G-TR=0.2Y-200-50=-50。(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则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Y=50+0.8(Y-200+50)+70+200

解得:Y*=1000。故改征定额税并不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

此时的政府购买乘数为:k=1/(1-β)=1/(1-0.8)=5;G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