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11:13:0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试读: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①新闻传播的定义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传播对象是对新闻信息有所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新闻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不同

a.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

b.新闻传播相比,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道听途说。而新闻传播,则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c.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2)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①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以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是新闻写作的基础,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②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在处理素材的过程中,想象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3)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①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充分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②新闻从业人员调查采访和党政机关调查研究的异同

a.相同之处

第一,都体现了深入实际,通过询问、倾听或文献检索等手段逼近对象实际的努力;

第二,都以有效的调查方法作为占有与特定对象有关的材料的基本手段;

第三,都要在调查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达到对对象的正确认知。

b.不同之处

第一,新闻记者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也可以供领导层了解有关情况,或作为决策参考;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

第二,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

第三,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作品,用于通过新闻媒体刊播;后者成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只是为了掌握情况或供内部使用。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1)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所形成的相应文本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依凭。(2)记者和通讯员所进行的新闻写作,要对通过采访而得的原始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使之从无序变成有序。对重点应加以突出,并将报道内容用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1)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是从事新闻采访和写作。是否从事新闻采访和写作工作,构成了新闻记者和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之间的主要区别。(2)其他采访写作与新闻新闻写作的不同

①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调查和写作的目的、内容及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和新闻记者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②作家的采风围绕故事和形象而展开,并不着意真实记录实有的人、事、景、物,注重的是可供他们进一步进行艺术创作的素材。作家的工作是创作艺术作品,给欣赏者提供审美对象。写作方式既可以是如实记录(即写成纪实文学作品,在文学中包含新闻性的因素),又可以是驰骋想象,进行大胆的虚构(即写成非纪实文学作品,在文学中不包含新闻性的因素)。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有着一致性。无论是新闻采访还是新闻写作,都必须从接触和了解报道对象开始。(2)新闻采访的目的在于:掌握与客观对象有关的各种素材,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获得对客观对象的正确的认识。新闻写作的目的在于:依据采访所获得的素材,进一步发掘其新闻价值,寻找独特的切人角度,在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他们的新闻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新闻作品的价值。

因此可以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对新闻事实的真实的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的报道,往往都与新闻采访不深入有一定的关系。(2)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①体现出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新闻素材思考的深度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调查采访的深度。

②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总是和深入的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闻采访满足于蜻蜓点水。记者在采访中必须努力向纵深处开掘,以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尚未有人发现的材料,或者从材料中发掘出别人所没有悟出的深意。(3)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作品要写得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在细节描写方面进行虚构和想象也不被许可)。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和人物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细节。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大致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2)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材料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3)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之处、耐人寻味之处、意蕴丰富之处。

要进行这样一种升华,必须立足于采访所获得的材料,而不是天马行空、凭空想象,也不是离开材料进行主观臆断。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1)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①生活中出现了某种有别于以往事物的事物(或现象),这是形成新闻的必备条件,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形成新闻,还需要新闻记者或通讯员以慧眼去发现、去开掘。

②记者能发现新闻,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他们的发现能力再强,也总是有限度的。有责任心的记者总是能通过贴近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等有效方式,及时获得新闻线索从而发现薪闻。

③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必须强调敏捷。在今天,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媒体确保新闻传播的迅速、快捷。(2)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①新闻记者的发现能力,还应该表现在能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上。

②要注重于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社会价值。

③需要指出的是:关于事实的信息,有些虽然有着正面的性质,但由于处理不当,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有些虽然有着负面的性质,但由于处理恰当,会产生正面的效果。因此,运用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新闻题材进行选择是必要的、重要的,对新闻题材加以恰当的处理同样是必要的、重要的。(3)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①新闻记者应该关注生活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并应能对此做出灵敏的、正确的反应,并确定对哪些素材进行报道。

②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地搜异猎奇(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以及低级趣味的“奇”和“异”,不应当成为记者报道的对象),记者要做到关注异常但又不一味搜异猎奇,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统一,追求高品位的可读性。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1)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唯一的方法是倡导新闻创新思维。(2)新闻作品要写得有吸引力、有深度,就离不开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思维,旨在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联想;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1)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记者与各界人士接触,常常只是三言两语就能将对方引到预设的话题上。记者善于通过言谈消除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如果相反,记者不善于和各色人等进行接触,或胆怯,或口讷,或害羞,存在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那就不具备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条件。(2)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记者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常常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能抓住这些线索进行深入采访,通过“穷追不舍”获得更多的发现。常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新闻记者就应当是具有新闻敏感的、“有意”的倾听者和询问者。(3)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对于记者来说,“听人说”固然重要,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记者还应该具备“问”的能力,通过“问”获得所需要的素材,并且与采访对象碰撞出思想火花来。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1)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①新闻文体中的大多数(各类消息和大部分通讯),都属于叙事性文体,因此,学会叙事,用简洁的语言将很复杂的事实叙述清楚,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谙熟于叙事,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②新闻文体中的叙述,文字是极为简洁的,是一种概括的叙述。(2)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①新闻语言应当是相当准确的, 新闻语言的准确与严谨是紧密相连的。新闻语言的准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叙事准确无误,所交代的新闻五要素、统计数据、人物语言以及细节都确凿无疑,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符合其原貌;

b.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准确精当,没有失当之处;

c.指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准确合度,分寸恰当。

②新闻的叙事语言应当是准确的

a.直接叙事用语准确,主要是指叙述语言对事实(事件)的交代、表现与记者采访所得的材料相符,再进一步,与事实(事件)的原貌相符。

b.间接叙事用语准确,主要是指所引用的有关当事人的语言准确。

③新闻的抒情语言也应当是准确的

通常情况下,即使想要抒情,也将它隐含到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的文字的背后。

④议论的语言也应当是准确的。准确的评论语言,应当是正确揭示新闻事实本质的语言,是对报道对象以及有关人和事的评价恰当的语言,是语气得当的语言。

评论对语言的准确性的要求:

a.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

b.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

c.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

d.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3)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①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尽管如此,消息的语言也应当力求生动。

②广播媒体的消息文本,是为“供人听”而写的,因而其语言的生动是与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记者所从事的新闻采写工作,是一项体现出创造性特征的精神劳动,其中的困难、艰辛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但记者们却乐此不疲。他们有着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只能用敬业精神来解释。

0.2 典型题详解(略)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关于新闻采访定义的讨论

新闻采访的定义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素材搜集”说(1)“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2)“记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调查研究”说

蓝鸿文教授在1984年出版的《新闻采访学》中将新闻采访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

3“互动行为”说(1)“采访的定义,就是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威廉·梅茨)(2)“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间的交流,是被采访者与采访者之间面对面的一种思想和个性的交流。”(沃伦·K.艾吉)

综上,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

与其他信息采集活动并不完全相同的是,新闻采访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

新闻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采访方式所获得的关于同一件事的新闻信息,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新闻采访必须通过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平等交流,才能获得成功。

3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采访是否成功,关键要看通过采访所得的事实材料是否具有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2)新闻价值的要素说

①中国的学者倾向于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说,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②美国学者倾向于新闻价值的“七要素”说,即读者、影响、接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异常性和冲突。

三、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1)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新闻采访与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采访本身通常是一种人际传播,采访者从消息源那里获得信息的整个过程都属于人际传播的过程。

②采访的结果通常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信息要素参与大众传播。

③大众传播所获得的反馈会作为下一次采访的前馈,进入记者的脑海,成为记者采访前内向传播的一部分内容,从而对下一次采访发生作用。

记者的采访行为,过程非常复杂。但是,不管是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还是内向传播,记者的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①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③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对采访对象的生活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写出深刻和感人的新闻报道。

2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1)从微观层面看,新闻采访行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2)社会交换理论最明显的特点是假设人际传播是建立在某种社会性的利益交换基础上的。(3)美国学者迈克尔·E.罗洛夫认为:“社会交换是某物或某项活动从甲方自愿地转移到乙方,以换取他物或他项活动。”(4)本书观点:社会交换就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

四、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从本质上说,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新闻采访是在双主体(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1)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

①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大功能

包括:a.监视环境;b.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c.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等。

②采访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a.社会守望者角色

一个称职的记者应当时刻代表人民的利益监督周围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时刻进行理性的反思,对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及时发出预警。

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首先必须代表公众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在社会或自然灾难来临之前,及时地发出警报。

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反思。这种反思既可以针对流行的社会思潮,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对人类影响巨大的新闻事件

b.信息传播者角色

现代社会只有在渠道畅通的信息环境中,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转。在日常生活层面上,记者的采访和写作对于构建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记者的信息采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不同阶层和职业间的信息流动,从而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

c.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一个新闻记者在搜集和发布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和知识。记者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播者。新闻记者是在人类文化传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成员。(2)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①必须具备政治素养

一方面表现为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为记者的政治敏感。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政治敏感性的记者,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审视新闻事实。

②必须具备法律与道德素养

法律与道德素养是记者最重要的素养之一。记者首先是一个公民,因此他的行为要对所在国的法律负责,对社会道德负责。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a.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

b.不畏权势,坚持真理。

c.有社会责任感。

d.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

③必须具备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体现是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记者一定是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记者。这种科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就是追求和服从真理。表现在:

a.一定会抱着较为客观的态度去报道新闻事件。

b.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记者,一定能够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c.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记者,一定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

做到这一点,要求记者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一个记者要有比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要学会快速学习。

④必须具备专业素养

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a.专业技能素养;b.专业理论素养;c.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等。

2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1)采访对象的特点

①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采访对象,采访对象身上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②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

a.采访对象往往是那些最了解情况的个体。

b.采访对象往往也是那些具有较大发言权的人。

③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采访对象说什么、不说什么,往往有着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只会把他认为可以告知的内容告诉记者。任何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都会有意无意地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选择那些对自己无害或者有利的信息传播给记者。(2)采访对象的种类

①分类依据:看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据此可将采访对象分为当事人、知情者、目击者和有关人士四种类型。

②采访对象的具体分类: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和有关人士。

1.2 典型题

一、概念题

新闻采访

二、简答题

1简述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2如何理解“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3简述记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4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试述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采访对象的种类有哪些?请分别加以阐述。

1.3 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新闻采访

答:新闻采访是指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新闻采访所搜集的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受到特定人群的关注,是因为与后者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信息往往又是鲜为人知的,需要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将它们挖掘出来。

二、简答题

1简述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答:新闻采访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从语言符号的角度说,采访对象在采访者涉及的报道领域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与采访对象是否有共同语言,对于采访来说非常重要。想要与采访对象具有共同语言,就必须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否则采访者就会失去话语权,在采访中任人摆布。要通过学习,对采访对象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2)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由于人们通常对于采访者的社会角色有较高的心理期待,因此采访者的前台形象在一般采访对象心目中是比较高大的。这种高大的前台形象因为“晕轮效应”的缘故被推及采访者行为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的穿着和外表,他们的言谈举止甚至他们使用的小物品。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记者穿着十分庄重,谈吐之间显示出知识渊博,对人很有礼貌,他就符合采访对象对他的预期,并且会给采访对象以好感,采访这一互动行为就可能进行得相当顺利。(3)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

许多采访者写出来的新闻报道之所以枯燥无味,除了他们自身文笔的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真正进入采访对象的生活,没有进入采访对象的情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没能理解采访对象,没有真正与采访对象进行互动,因此他们绝不可能让他们的报道变得生动感人。

2如何理解“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答:从微观层面看,新闻采访行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因此,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对采访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采访的本质。

社会交换理论最明显的特点是假设人际传播是建立在某种社会性的利益交换基础上的。社会交换就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新闻采访尤其是正面的采访被视为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对于采访者来说,采访对象所能提供的就是信息;对于采访对象来说,采访者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比较宝贵的——能够通过媒体提高采访对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通过媒体赋予采访对象以荣誉感。对于某些特定的采访对象来说,知名度和美誉度意味着财富、机会甚至更多的资源。当然,对一些负面报道,采访对象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情况下,记者只能通过暗访等其他方法来完成这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然而采访毕竟不是一种经济交换。在社会交换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采访中,采访对象与采访者对于交换资源的实质往往心照不宣。因此,采访者不能过多强调新闻报道会给采访对象带来的好处,这样做会使采访的效果适得其反。

3简述记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答:道德要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维系。新闻记者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个体行为的方式从事新闻采写活动的,所以更应提倡自觉接受道德约束。记者的道德修养应包括:(1)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记者要正直善良,明辨是非,看问题全面,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有了这些优秀品质,记者就绝不会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干与记者的身份不相称的事情。(2)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记者为了坚持真理,秉笔直书,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记者能做到爱生命但更爱真理,那么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他就会自觉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任何时候都坚持传播真理的声音。(3)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仅应当明白自己对消息来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应当明白自己对公众文化品位的提升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会通过揭露别人的隐私来获得利益,不会写那些低俗的煽情主义的报道,而会以不断提升广大受众的文化品位为己任。(4)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最基本的人文精神,其作品才能真正感动受众,规避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身上都折射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采访对象身上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密切相关。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人口特征的角度来说,采访对象是十分复杂的。采访对象往往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社会阶层、职业、政治面貌等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社会特征。这些社会特征会对个人产生极其复杂的影响。比如说,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采访对象在生活品位、观点、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理解采访对象有着重要的意义。(2)从个体性格差异的角度来看,采访对象也是十分复杂的。不同个体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对采访的影响很大。更何况有许多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采访对象甚至具有性格双重性的特征。采访对象的性格差异会直接影响采访者用什么手段进行新闻采访。(3)从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来看,采访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采访对象对什么话题感兴趣,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采访的进程。采访对象的兴趣对采访者来说有时是相当重要的,它往往会打开通往采访成功之门。(4)从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采访对象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不存在人生经历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会使人具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访对象独特的行为和谈吐。(5)从对具体采访主题所持的不同立场的角度来说,采访对象也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有的采访对象能主动配合采访者的采访;而有的采访对象则不一定欢迎记者的采访,表现出一种消极对抗的情形;有的采访对象出于某种目的可能干脆拒绝记者的采访。这些复杂的立场和态度对采访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复杂的采访对象使记者必须因人而异地制定采访计划,从而确保采访获得成功。

三、论述题 

1试述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答:新闻采访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交往活动,也不同于民间采风等其他类型的采访,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

与其他信息采集活动并不完全相同的是,新闻采访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新闻采访以人们身边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和生活中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作为采访对象,采访所获得的信息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公开地向尽可能多的人进行传播。新闻记者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采访,上至政要的一举一动,下至市井的家长里短,只要受众需要,采访者就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出现,搜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2)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

新闻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采访方式所获得的关于同一件事的新闻信息,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新闻采访必须通过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平等交流,才能获得成功。

无论采访对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无业游民,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他们与自己都是平等的。新闻采访中不应当存在社会等级观念。对某些采访对象的敬畏和对某些采访对象的蔑视,都会破坏新闻采访的纯洁性。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平等的相互沟通。有时,采访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这种沟通是否真正平等,取决于双方在认知层面上的和谐程度,取决于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心理和情感上的贴近程度。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上是否能够顺利沟通,对采访能否获得成功至关重要。只有在认知和情感方面顺利沟通,才能将新闻素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3)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学术调研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术价值,而民问采风的核心理念是关注艺术价值。与上述信息采集活动有所不同的是,新闻采访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采访是否成功,关键要看通过采访所得的事实材料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比如新闻采访特别讲究目标受众的需求,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因此,新闻采访通常特别关注与目标受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事实,特别关注目标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事实。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学术调查研究还是刑事侦查,都没有类似的要求。尽管学术调查研究和刑事侦查的很多内容都有可能进入新闻报道的视野,但三者所关心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当然,新闻采访不能仅仅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必须认真对待报道对象的社会价值问题。新闻采访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运作。在这一方面,很多时候记者会有所疏忽。

2采访对象的种类有哪些?请分别加以阐述。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采访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采访对象在被采访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若按“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可将采访对象分为当事人、知情者、目击者和有关人士四种类型。(1)当事人

当事人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因为当事人通常就是新闻事实(事件)的主体,他(们)不但亲历了新闻事实(事件),而且对新闻事实(事件)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当事人的作用通常是无可取代的。

当事人的意见和描述当然重要,但是,由于当事人在新闻事实(事件)中往往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此他对于新闻事实(事件)的描述通常是从自己的利益和刻板印象出发的,主观色彩浓厚,有时会与事件的本来面貌有一定的出入。在双方当事人出现争执的时候,记者更应慎言慎行。由于利益和立场的不同,双方往往会各执一词。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当事人甚至会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误导采访者。

在新闻实践中,成熟的记者常常会设法了解当事人的动机,并从对其他采访对象的访谈中检验当事人所言是否属实,从而来判断当事人所说的话是否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是否刻意误导。与此同时,他也会较好地平衡双方当事人的观点,使报道以一种客观的姿态出现在受众面前。(2)知情人

知情人通常都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了新闻事件的策划。

知情人与当事人的不同在于,因为未亲身参加新闻事实(事件)的过程,所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感性认识不如当事人那样具有权威性。但是知情人很可能比当事人更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即背景,也可能对新闻事实(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记者无法采访到当事人本人,这时知情人的重要地位就会凸显出来。(3)目击者

目击者是那些亲眼目睹新闻事实(事件)发生的人。他们并没有参与新闻事实(事件),与新闻事实(事件)通常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他们对新闻事实(事件)也有着比较强烈的现场感受。目击者的作用在于,他们可以提供所目击的新闻事实(事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因此,这是证实新闻事实(事件)真相的一个很好的视角。但由于目击者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上,因此他对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认识是较为表面化的。况且,由于某些新闻事实(事件)是突然而至的,目击者并没有做好任何细心观察的准备,因此其观察出现偏差也属正常。

对于记者所写的新闻报道来说,目击者的陈述将会增。加新闻的现场感,使新闻更具有可读性。但记者对于目击者所说的一切,又必须抱着冷静的态度进行反复的核实。(4)有关人士

在新闻实践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有关媒体的记者会去采访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询问它们对此有何看法;也会去采访一些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让他们发表对于这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记者甚至还会采访一些略知此事的普通百姓。记者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某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会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并有可能引起各界的相应反应。这些关注和反应也就构成了新闻报道的一部分,一个称职的记者是不会放过这些内容的。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

1新闻线索的含义

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新闻学大辞典》)

2新闻线索的特点(1)相比于新闻事实(事件),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2)相比于新闻事实(事件),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4)新闻线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

综上所述,记者应当严格区别新闻事实(事件)与新闻线索的界限。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

采访动机是采访的起点,但是这种主观动机如果不与客观存在的新闻线索相碰撞,就不可能转化为采访行动。(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①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不完整信息。想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线索是不行的。

②带有假象性质的新闻线索也同样具有引导功能。记者通过自己的采访,通过不断地证实和证伪,同样可以将假象性的新闻线索变成真实的新闻事实。(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好的新闻线索,无疑是媒体报道决策最需要的信息。掌握的线索越多,意味着“可供选择的采访方案就越多,记者的活动选择余地就越大,那么,决策就可谓达到了最优化”。

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历来是重要的消息来源。这里面还蕴涵着大量的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进一步深人挖掘。(2)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其实践中常常包含着许多新生事物和鲜活因素。因此,企事业单位也是新闻线索的汇集之地。(3)重大文体活动

各种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往往是备受瞩目的,它们理当是新闻线索较为集中的领域。(4)社会网络

新闻线索通常还会来自于记者的社会网络,这是记者的重要社会资源。(5)其他媒体的报道

其他媒体已有的报道,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新闻线索。(6)日常的平凡生活

最难发掘但显然蕴涵着最多新闻线索的是身处基层的平常人的生活。他们中有农民、工人、一般基层干部和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平凡的人,其一生中总会发生许多不平凡的事,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新闻。

四、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新闻敏感就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缺乏新闻敏感的记者捕捉不到新闻线索却有其必然性,具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常常拥有较多的新闻线索同样有其必然性。

1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

对于记者而言,最具职业特征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专业精神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还来自于记者对周围环境的时时刻刻的留意,时时刻刻处于工作状态。

2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1)判断该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说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面对重要新闻线索,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这是每个记者起码的职业素质。优秀记者常能对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线索进行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并当机立断进行采访和报道。(2)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3)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3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寻

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如果一个记者具有比较强的新闻敏感,他就会表现出如下特点:(1)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2)能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3)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4)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五、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1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

不少论述认为,新闻领域中的策划就是报道策划,这是很有道理的。事实上报道策划与新闻策划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广义的新闻策划还应当包括媒体形象策划等内容。

报道策划的目的之一,是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

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由以下内容组成:(1)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2)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源和媒体内外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3)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所涉及的空间;(4)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5)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2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1)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好的策划方案常常能使新闻采访准备得更加充分,目的性更加明确,方法更加有效。对于那些蕴涵在日常事物或是平凡人物身上的有着潜在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从业人员应加以充分挖掘,媒体在一些具有潜在的新闻价值的事实面前,就应当起到这样的催化剂作用。(2)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

高水准的策划,将不仅仅对报道者的行为及注意事项作出规定,对新闻采访和写作可能涉及的背景资料也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于在短时间内增加报道的深度。(3)策划能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团队。

现代新闻报道通常都是一种团队作战,其成员不仅是记者编辑,还有技术人员、信息处理人员、法律和公共关系顾问等各种角色。策划能把彼此之问合作最为协调的记者和编辑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合力,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策划将会为报道提供大量物质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援。

2.2 典型题

一、概念题

1新闻线索

2新闻敏感

3新闻报道策划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

2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4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三、论述题

试述新闻敏感的具体内容。

2.3 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新闻线索

答:新闻线索,又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2新闻敏感

答: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新闻敏感有助于迅速及时的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掘出对于本媒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新闻,且能够帮助预见新闻。一名记者要具备新闻敏感必须做到:①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②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③要认真思索;④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⑤要有高度的政治热情。

3新闻报道策划

答: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看,新闻报道策划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新闻资源具有可被认识,开发,配置,转换和利用的特性。报到策划要遵循以下原则:实事求是、标新立异、灵活应变、切实可行。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

答:记者应当严格区别新闻事实(事件)与新闻线索的界限,这就需要从掌握新闻线索的特点入手:(1)相比于新闻事实(事件),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实际上新闻线索是一个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简单信号,记者必须在此基础上深入采访,才能使信息由零散变得完整,由简略变得详尽。当然,有时候新闻线索本身就已经比较详细,甚至还有细节,但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将别人已经报道的新闻事实作为自己采访的线索,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这样的线索一般来说已经有了一个采访的良好基础,会使采访进行得相对顺利。(2)相比于新闻事实(事件),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一个新闻事实(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件的结果与原因等,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然而,在记者进行深入的实地采访之前,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不过是一些“信息碎片”。它们有的很明确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像钓鱼时漂在水面上的浮标,构成了新闻线索;而有的却相当隐蔽,不费一定工夫无法将它挖掘出来。(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与新闻事实(事件)一样,新闻线索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往往在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消逝,且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极小。一个反应迟钝的记者,一个在思想上完全没有准备的记者,很有可能会屡屡失去抓住新闻线索的机会。(4)新闻线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新闻事实(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作为新闻事实(事件)信号的新闻线索的闪现当然更具有偶然性。新闻线索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出现,但当人们希望它出现时,它往往消失得无影无踪,它的出现似乎无规律可循。(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其可靠程度有待进一步证实。如果轻信新闻线索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就有可能导致假新闻。有时,随着采访的深入,新闻线索会得到不断修正。另外,对同一种信号,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由于新闻线索是一种“信息的片断”,因此即使新闻线索是完全真实的,也应防止断章取义的情况发生。

2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尽管新闻线索的完备程度还远远不能与新闻事实(事件)相提并论,但它仍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采访动机是采访的起点,但是这种主观动机如果不与客观存在的新闻线索相碰撞,就不可能转化为采访行动。(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想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线索是不行的。新闻线索具有一定的指示性,记者可以根据片断性的信息所提示的方向,认真进行访前准备,约见有关采访对象,并通过自己的采访,完整地还原新闻事实(事件)。带有假象性质的新闻线索也同样具有引导功能。记者通过自己的采访,通过不断地证实和证伪,同样可以将假象性的新闻线索变成真实的新闻事实。(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每一次新闻报道都相当于一次战役,而在战役中想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就得依靠高质量的信息。好的新闻线索,无疑是媒体报道决策最需要的信息。掌握的线索越多,意味着可供选择的采访方案就越多,记者的活动选择余地就越大,那么,决策就可谓达到了最优化。

3简述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答:在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线索的获取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渠道:(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历来是重要的消息来源。党政机关从来就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党政机关召开的会议、公布的政策,其本身都是重要的新闻来源。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面还蕴涵着大量的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进一步深人挖掘。如果仅仅满足于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情况,是不可能写出独家新闻来的。(2)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其实践中常常包含着许多新生事物和鲜活因素。因此,企事业单位也是新闻线索的汇集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的生存状况和改革进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企业在改革中不断涌现出极具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企事业单位的业绩是记者深入挖掘、采访的对象,其不法或违规行为也应当是记者努力挖掘的重要新闻线索。(3)重大文体活动

各种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往往是备受瞩目的,它们理当是新闻线索较为集中的领域。在大型文体活动中把握新闻线索,记者不但要勤快,亲赴现场感受气氛,而且要在众多的线索中选择最优的线索,这样才能棋高一着、胜人一筹。(4)社会网络

一个人的视野总是有限的,记者必须依靠其他人提供信息使自己的感官得到延伸。这就要求记者广交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信息网络,把新闻触角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记者的信息网络由采访对象、通讯员和各行各业的朋友等构成。与采访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有助于记者源源不断地得到新闻信息;与通讯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使记者得到很多的新闻线索;在各行各业中结交朋友,可以帮助记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信息网。(5)其他媒体的报道

把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看做是新闻线索,绝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或是对别人的报道进行“摘编”,而是就别人的新闻题材继续深入地挖掘下去。事实证明,利用其他新闻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式的新闻报道,是新闻采访、写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6)日常的平凡生活

最难发掘但显然蕴涵着最多新闻线索的是身处基层的平常人的生活。一个出色的记者往往善于在平常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隐含的新闻线索。到基层去体验生活,是接触和了解平常人生活的最好方法。记者应当能够深入体验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体验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线索并不总是分散的,有些地方是新闻线索比较集中的所在,比如城市中,公共空间就是某些新闻线索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进行观察和采访,常常能事半功倍。

4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如果一个记者具有比较强的新闻敏感,他就会表现出如下特点:(1)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新闻线索常常出现在事物的变动过程中,有时这种变动不易被觉察,而只表现为一些细微的异常,但这些蛛丝马迹可能预示着某种重要的变化。记者如果不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那就会浑然不觉。相反,优秀的记者则会密切关注值得关注的风吹草动。(2)能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一般说来,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点。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人和事往往具有比较高的新闻价值。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事实(事件)中蕴藏的新闻价值,是记者具有新闻敏感的重要标志,这要求记者有开阔的视野。(3)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新闻线索只是一些片断,一鳞半爪,不成系统,相互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现人们从未表现过的内在联系,就可能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优秀的记者常常能敏锐地发现人们熟悉的片断之间的新的联系,从而找到新闻线索,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形成的报道会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那些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常常是最受欢迎的。(4)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瞬间消逝,感受到它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就能完整地挖出新闻事实(事件)。记者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他即使感觉到某一事件有很强的新闻性,有时也会因为深感采访或写作的过程较为艰苦而犹豫不前甚至望而却步。

5简述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答:报道策划对记者报道新闻事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由于策划是一种对新闻线索的整体把握,因此好的策划方案常常能使新闻采访准备得更加充分,目的性更加明确,方法更加有效。如果疏于策划,新闻采访则会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合适的方法而抓不到最重要的内容,导致在新闻竞争中落败。(2)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高水准的策划,将不仅仅对报道者的行为及注意事项作出规定,对新闻采访和写作可能涉及的背景资料也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于在短时间内增加报道的深度。(3)策划能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团队。现代新闻报道通常都是一种团队作战,其成员不仅是记者编辑,还有技术人员、信息处理人员、法律和公共关系顾问等各种角色。策划能把彼此之问合作最为协调的记者和编辑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合力,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策划将会为报道提供大量物质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援。现代新闻报道再也不仅仅依靠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个采访机或者一架照相机。电视报道要倚重各种设备,没有技术人员的辅助,完成报道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三、论述题

试述新闻敏感的具体内容。

答:新闻敏感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是有着具体、实在的内容。当记者面对某一新闻线索时,他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如下判断:(1)判断该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说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对此所作的准确判断,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表现。这直接决定了新闻记者是否会进行进一步的采访报道活动;记者关于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判断如果慢了半拍,就可能影响到对新闻线索的捕捉。因为新闻线索通常是稍纵即逝的。面对重要新闻线索,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这是每个记者起码的职业素质。优秀记者常能对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线索进行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并当机立断进行采访和报道。

①判断新闻线索是否具有新闻价值,首先要判断其背后可能被挖掘出的事实(事件)是否会引起受众的兴趣。能引起受众的兴趣是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的关键所在。受众最关心的新闻通常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衣食住行,比如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举措,等等。有时,受众关心的新闻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②判断新闻线索是否有价值,还应在瞬间判断别的记者或者别的媒体是否已经采访过、报道过同类的题材,根据目前的新闻线索还有多大的深挖的可能性。这种判断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清楚这些情况,就有可能把“旧闻”当作新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