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财务分析与决策(第2版)(中国高级工商管理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17:01:39

点击下载

作者:吴世农,吴育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CEO财务分析与决策(第2版)(中国高级工商管理丛书)

CEO财务分析与决策(第2版)(中国高级工商管理丛书)试读:

丛书序言

在我国高校MBA教育项目成功开办十周年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2年7月正式批准我国30所高校开办EMBA教育项目。从此,一批具有高层管理经验的企业家、董事长和总经理等纷纷报考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再次走进高校,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他们刻苦钻研,深究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改革,在课堂上提出许多中国特有的、具有理论挑战性的管理问题。这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于探索的学生与高校的管理学院之间形成了实践和理论的互动,推动了我国高校管理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自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厦大和南京大学等30所高校开办EMBA教育项目以来,EMBA教育特有的学习和培养模式深受国有企业、外资公司和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欢迎。他们当中不乏硕士、博士,不乏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等,但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学习目标——不为学历为学习,不为文凭为求知,不为自己为企业,不为现状为未来。我国30所高校的管理学院,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借鉴国际上EMBA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认真设计和制定了EMBA教育项目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管理办法;密切注意EMBA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和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规范;设计和制定了EMBA教育基本教学规范和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并对全国30所招收EMBA研究生的高校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国EMBA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年多来,在各高校管理学院的努力之下,EMBA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EMBA教师。他们按照我国EMBA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借鉴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和国际一流大学EMBA课程教学的经验,根据EMBA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善于联系实际,授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国管理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此,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邀请国内一流EMBA院校的负责人和活跃在EMBA教学一线的知名学者组成《中国高级工商管理丛书》编委会,遴选国内一流EMBA院校中在EMBA教育领域已积累丰富经验、深受学生欢迎的知名教师为各书作者,组织撰写和出版《中国高级工商管理丛书》。

本系列丛书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现代管理思想、领导能力、综合决策方面的实际需要,强调管理理论的知识整合和决策导向,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国内外典型案例,讲授涉及企业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方面的管理问题,使广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尽快掌握系统的工商管理理论要点和分析决策方法,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本系列丛书具有如下特点:

1.实用性。本系列丛书参照EMBA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和国际一流大学所开设的EMBA主干课程为基础,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尊重和鼓励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结合国情,根据我国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实践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设计和撰写适合我国高层管理人员实际需要的教材。丛书内容充分吸收了中国企业管理的智慧和经验,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

2.思想性。本系列丛书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实际运作中面临的企业组织、公司治理、竞争力、财务、资本运作、人力资源、营销、生产和运作等战略性问题,在准确、精练地阐述每个领域的基本理论的同时,结合在中国本土的各类企业的实践,深入挖掘管理实践背后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内涵,注重启发读者的思维,使读者既能掌握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又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广泛性。本系列丛书坚持“学以致用,学以致道”的原则,旨在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一整套系统、实用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其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各类战略决策问题服务。由于语言通俗易懂,理论突出重点而又简练,分析精辟而独到,案例经典且有借鉴价值,因此本系列丛书不仅适合作为EMBA研究生主干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适合作为国际通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学的教材。

此外,本系列丛书将在出版基础教材的同时,推出教学课件,包括教学PPT、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和案例分析示范等配套教辅材料,以尽可能地方便教师使用。

基于此,我代表编委会真诚地向各位读者推荐这套丛书,并希望这套丛书在今后能够持续地吸收来自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仅能够充分地满足国内读者学习高层管理知识的需要,同时也因为它日益完善的本土特色而有朝一日成为国外读者了解和学习中国高层管理知识的首选。赵纯均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8年1月30日

第二版前言

《CEO财务分析与决策》(第一版)已经出版发行近五年了,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EMBA研究生、MBA研究生、EDP学员、企业CEO和CFO等的欢迎与好评。但我们深知,一字之差,可能失之千里。写书,永远都是一项遗憾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思索教材中的不足和缺陷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另一方面不断修改课件和编写相关案例以充实教学内容。在第一版的体系、框架和内容基础上,本着写一本“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财务管理教材,写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财务管理教材,写一本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CEO、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来说“简明、易学、实用”的财务管理教材,写一本“学以致用、学以至道”的财务管理教材,我们进行了精心的修改、调整与充实,力求止于至善。今天,历经一年的修订,《CEO财务分析与决策》(第二版)终于脱稿了,即将再次与读者见面。

此次我们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此书:第一,由于企业的发展犹如大浪淘沙,新旧更替,更似激流之舟,不进则退,为此我们系统地收集了最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案例资料和数据,更新了所有的案例,使用最新的财务数据分析和研究近年来柯达、宜家、可口可乐、福耀、金龙、宇通、苏宁、国美、美的、夏新、李宁、安踏、海龙等公司的经营之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使得本书所阐述的理论及原理与财务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同时让读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动态发展与现状。第二,随着近年来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负债理论、现金分红理论和业绩评价理论等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本书增加了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迎合股利政策理论、财务业绩评价和商业模式评价方法等,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及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三,对书中的某些文字进行订正,个别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并增加了一些现实的例子,修改和增补了习题以及财务指标体系计算公式等。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吴育辉副教授。他为本书的再版和修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为有这样一位学生、助手和同事而深感荣幸。我相信,他今后将担负更多的责任,不断修订此书,使之臻于完美。感谢我们的同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沈艺峰、李常青、屈文洲、王志强、肖珉、吴超鹏等老师,感谢他们所提出的建议和给予的鼓励;感谢查露、卓建明、朱睿、王鼎、罗华、耿艳丽、汤亮、范高燕、蔡伟鑫、冯玉玲、李娜、梁丽娟、汪媛、张筱雪、张秋煌、郑嘉义、郑东也、熊力凡、王毓娴、张婧菁、庄园等同学参与本书第二版的部分案例资料收集、整理、初步分析以及校对工作。

本书第二版是第一版的延续,因此,我还要再次感谢世界银行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资助,感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感谢所有帮助我们完成此书的同仁。

感谢我们的母校、家人、同事和朋友,感谢我们的学生。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总希望能把终身积累的知识传承下去,而传承知识最好的载体之一就是教材。光阴荏苒,世事变迁。当一辈子教书匠,写一本好教材,著几篇好论文,教一批好学生。“三好”是我终身追求,如能遂愿,此生足矣。吴世农2012年7月16日于厦门大学海滨东区8号楼

第一版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数以亿计的建设者们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的工作,无数企业的高效经营和日夜运作,一批批企业经营者精心的管理和富有眼光的战略,这些因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那一群群涌入大学校园继续深造、学习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年轻人身上,从那一群群放弃休息、忘却辛劳、回到教室接受培训的企业家和高层经理人渴望知识的眼光里,作为大学的教师,我感到教材的重要性。在以论文数量和研究经费多寡评价教师学术水平的年代里,校园里盛行“一流教授发表论文,二流教授参加学术会议,三流教授写教材”的风气,我重拾写书这种繁重的“爬格子”生活,收集资料和文献,坐在计算机前,一字一句地敲打键盘,将我在财务管理这一领域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这本为那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但缺乏财务知识的企业家和中、高层管理者而编写的教材。

这几年来,我有幸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为EMBA研究生讲授《CEO财务管理》课程,也有幸数次应邀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和很多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为高层管理者、董事和独立董事讲授《财务报表和财务政策分析》和《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深受学生和学员的欢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不仅让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而且增添了我写作的信心,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

本书从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出发,围绕企业CEO或高层经营管理者通常面临的六大财务管理决策问题——企业经营和财务绩效评价、营运资本管理决策、投资决策、负债决策、股利决策、投资价值的分析与决策,采取“三表入手,由表及里”的教学路径,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讨论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问题,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学生和学员构建一个有序而系统、简明而易懂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框架。同时,本书系统地向学生和学员灌输现代财务管理思想、理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力图让他们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优秀思想观念——利润、价值、现金、风险、成长,掌握财务管理的主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了解如何应用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解决财务管理的实践问题。

正巧,世界银行立项支持中国的财务和会计的培训,包括资助撰写系列教材、编写案例和制作课件。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提议我申请为我国企业高层管理者编写一部《CEO财务分析与决策》的教材、相关案例和课件。世界银行的资助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支持,使得这本教材的编写成为现实。为此,我特别感谢世界银行,感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感谢黄世忠教授。我还要感谢沈艺峰、李常青、王志强、肖珉、屈文洲老师,他们参加了该书的讨论和审稿;感谢我的助手吴育辉博士,他协助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撰写了本书其中两章——“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和“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感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黄娟娟、许年行、吴超鹏、肖作平、汪强、胡赫男、翁洪波、潘越、吴红军、王庆文、陈剑平、林晓辉、章之旺、傅德伟、陈炜、曾永艺、李文强、蔡志岳、王毅辉、陈晓芸、李锦、曾小兰、高局先、刘光辉、刘光伟、王占兴、王校培、陈伟、闫薇等同学,他们参加了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感谢Athena Yang同学参与本书的首次校对和课件修改工作。

我还要特别感谢数年来参加高层经理培训、独立董事培训和参加EMBA课程学习的那些“好学、淘气的老学生”,他们耐心地听我讲授那些枯燥的财务数字和繁杂的财务公式,认真地思考数字和公式背后的含义,并向我提出种种具有挑战性问题,促使我思考如何运用更加通俗、简练和明了的语言和实例,剖析那些烦人的财务原理,讲述那些枯燥数字背后的故事。感谢我的同事、学生、朋友和家人,他们从各方面无私地支持我完成这本小书,有的与我讨论写作内容,有的帮我收集资料,有的为我校对书稿,有的为我修改课件……点点滴滴,铭记在心!吴世农2007年12月8日于厦门大学芙蓉湖畔嘉庚主楼第一章解读企业财务报表

认真研读企业的财务报表,正确分析和理解其中的财务信息,是企业领导者的基本功。面对由成堆枯燥无味的数字构成的财务报表,面对拗口的财务概念和繁杂的财务公式,企业的总裁和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常常认为难以应付,因此不愿多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实际上,在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背后隐含着极其丰富的经营和管理信息,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或董事会过去正确和错误决策所导致的结果,包括反映企业未来兴衰存亡或命运趋势的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一章,我们将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解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基本财务原理,以及财务报表中各种数据背后的含义,使得没有会计或财务专业背景的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解读财务报表来初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三表”入手,由表及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逐步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思考应采取的对策。第一节财务报表的战略意义

一、财务报表及其使用者

所谓的财务报表,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俗称“三表”。它们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出来的,向企业的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管理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如税务局)报告企业在过去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和一段时期经营业绩的正式文件。

财务报表集中地反映了企业在过去某一时点(月、季、半年、年)的财务状况和一段时期的经营管理成果,是企业未来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可以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评价企业过去一段时期的业绩,调整和制定企业下一时期的经营计划、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计算和评判高层管理者的业绩和给予薪酬激励的合理性等;银行或债权人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负债程度和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是否批准企业的贷款申请或者考虑是否提前收回贷款或继续提供贷款;投资者可以依据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股票或债券的投资价值,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是否足以支撑其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并根据企业的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是否超过或低于其应有的内在价值来决定买卖其股票或债券;政府的税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企业应缴的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判断企业是否足额纳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其所控股或参股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判断国有资产是减值、保值还是增值了,以此决定对其经营管理者的奖惩方案。

二、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意义

在每年的3—6月份,也就是各个国家的公司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正式披露结束之后,财经媒体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各式各样的财务分析报告和排名接踵而来。2006年5月22日,《上海证券报》按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盈利能力、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总收入、净利润等分别排出了“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第5期专刊报道了“《商业周刊》50强”和“《商业周刊》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公司排名”。此外,美国的《财富》和《福布斯》、英国的《金融时报》、中国的《新财富》等财经媒体也不甘示弱,纷纷排出基于各种财务指标的全球或本国100强公司,包括:销售100强公司、利润100强公司、市场价值100强公司、成长性100强公司、价值创造100强公司,如此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商业周刊》2006年的50强排名中,苹果公司位居50强的首位,但如果从过去3年的利润增长率来看,苹果公司仅以318.7%名列第五;从过去1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来看,苹果公司仅以66%位居第八;从股东回报率、净利润率和长期盈利增长率来看,苹果公司甚至没有进入前10名;从规模来看,苹果公司2005年度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只有162亿美元和16亿美元,而微软公司同期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414亿美元和131亿美元,但在排名上却只屈居50强的第34位。那么,《商业周刊》到底为什么将苹果公司排在50强的首位呢?事实证明,《商业周刊》的排名确实富有远见。2010年5月,苹果公司以2220亿美元的市值首次超过了微软的市值;2011年8月,苹果公司以3467亿美元市值首次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超过此前全球市值第一的埃克森美孚;2012年2月13日,苹果的股价收盘500.39美元,市值4627.38亿美元,超过了微软与谷歌市值的总和(见图1-1),此时微软的市值约为2560亿美元,而谷歌约为1990亿美元。图1-1 苹果公司2007—2012年初的股价走势图

注:资料来源:新浪网。

对于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业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财经专业人士和财务分析师的分歧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关注公司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不同方面。但是无论如何,面对众说纷纭的分析和评价,我们不能让某些“简单”的排名或某些“片面”的财经报道主导我们的看法、评论和行动。财务分析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任何涉及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都应该基于科学的分析,而不是表层现象的简单叙述。

对近20年来各种企业的排名分析后可见:曾是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公司的通用汽车公司于2009年6月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同样是著名的跨国公司、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公司也于2012年1月向美国纽约州提出破产保护;昔日互联网的代名词、曾经最大的网站公司——雅虎公司自2008年以来表现一蹶不振,股票市值大幅缩水;曾是中国家电企业龙头老大的长虹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115.39亿元人民币,但却爆出36.81亿元的巨额亏损;曾经以A8手机风靡全国的夏新电子,2003—2005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68.17亿元、50.54亿元和48.09亿元,而净利润却分别是6.14亿元、0.11亿元和-6.58亿元,业绩转眼“大变脸”,令投资者目瞪口呆;曾备受中国众多财经媒体吹捧的“德隆神话”早已经从“天堂”掉入“地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惨痛的教训反复地告诫我们:无论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股东、债权人还是政府的财经官员,都必须学会读懂公司的财务报表。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希金斯(Robert C.Higgins,2003)说:“不懂得财务报表的经营管理者,就好像是一个会投篮而不会得分的球员。”总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你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人员、董事会成员、银行家、政府的财经官员或投资者,学会自己看懂、理解和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必将终生受益。

当你学会和掌握了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方法,以你亲身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实践,潜心研究经营管理决策与财务报表及其业绩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调整和制定相对正确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体会研读财务报表后进行战略决策的价值,其乐无穷!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和研究自己所管理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你将正确地理解经营管理决策可能给公司财务状况带来的后果,有助于避免盲目或错误的决策。读懂财务报表,你可以成功地经营和管理一家企业,也可以更加自信地去拯救一家处于困境中的企业!第二节解读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简介

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反映公司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状况的报表,它表明了公司在某一个特定时点的各种资本来源和与之相对应的全部资产,或者说,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和与之相对应的全部要求权。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公式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1)

为了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原理和含义,让我们设想创办一家新公司时的情形。通过市场调查,2009年末,王先生和李先生等5人研究决定每人出资100万元创办一家ABC护肤洗涤用品制造公司,这样5人共出资500万元形成了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或“权益资本”。公司推举王先生为董事长,李先生为总经理。李先生招聘了分管投资、技术、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和营销7个部门的经理,公司召开了第一次经营管理会议,决定向董事会提出申请银行贷款的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500万元,其中长期贷款300万元,短期贷款200万元。董事会研究后批准了管理层的贷款计划,银行也批准了该公司的贷款申请。这样公司就形成了500万元的“负债”,即来自银行贷款的资本——“债务资本”500万元。结果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共计1000万元,其中所有者权益500万元,负债500万元。即

企业的总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

=500+(200+300)

=1000(万元)(1-2)

首次债务筹资后,李总经理开始布置工作,各部门经理开始分工合作。首先,分管投资和技术的经理将70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于是形成了700万元的“固定资产”;其次,分管生产和采购的经理将200万元用于采购原材料、配件和能源,其中150万元形成“存货”,剩下的50万元形成了“预付款”;最后,财务经理经过核算,将剩余的100万元存入银行,于是形成了100万元的“银行存款”。结果是,公司的总资产1000万元,其中“长期资产”或“固定资产”700万元,“流动资产”300万元;流动资产又包括银行存款100万元,预付款50万元,存货150万元。即

企业的总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资产

=700+(100+50+150)

=1000(万元)(1-3)

事实上,我们已经编制出了ABC公司的第一张资产负债表,即2009年末的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的状况表,见表1-1。

二、解读资产负债表

表1-1表明了ABC这家新创立的公司从首次筹资到首次投资,到生产经营一年后的全部资产使用和资本来源的状况,即2009—2010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在解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资产负债表的表格形式可以是“直列式”,也可以是“并列式”。为了便于学习,在教学讲解时通常使用并列式资产负债表,但实践中却大多使用直列式资产负债表。无论是并列式还是直列式,二者只是形式不同,内容和含义完全相同。

第二,在并列式的资产负债表中,其右边表明资本的来源,即资本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了公司的筹资政策和效果;左边表明资本的使用结果,即资本的使用结果形成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反映了公司的投资政策和资产配置的效果。或者说,左边反映了公司的全部资产,右边反映了与公司全部资产相对应的所有要求权或索取权。

第三,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三种重要的结构:一是“资本结构”,反映各种资本的来源及其比例关系,例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比例关系,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的比例关系。二是“资产结构”,反映了公司各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中各项资产的比例关系,非流动资产中各项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中现金资产与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关系。三是“股权结构”,反映了公司投入资本与留存收益之间的关系、股本与资本溢价之间的关系。

第四,在流动资产这一栏目中,流动资产的各项资产按照其变现能力的高低,从高到低依序逐项排列。首先是货币资金(现金和银行存款),其变现能力最强;其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再次是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最后是存货,其变现能力最弱。这样一种排序,有助于管理者和银行观察和分析公司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当其给公司短期贷款时,总是希望公司的流动资产越多越好,超过其短期贷款金额,且变现能力越强越好,以防公司无力按期支付银行短期债务时,银行能够将公司的流动资产拍卖变现以抵偿其拖欠的短期贷款。因此,分析比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公司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第五,当企业开始正式生产和销售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应收应付款和预收预付款。当应收款和预付款的总额超过应付款和预收款的总额,说明公司的资本(金)被他人无偿占用,从而增加了公司总的资本占用;当应收款和预付款的总额少于应付款和预收款的总额,说明公司无偿地占用了他人的资本(金),从而减少了公司总的资本占用。因此,实际上,企业的占用资本不等于企业的总资产,企业的投入资本不等于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所谓的“占用资本”或“投入资本”(Invested Capital),是指企业需要支付成本的资本,而不需要支付成本的资本不在其中。当一个公司被他人占用了资本,其投入资本就需要增加;当一个公司占用了他人的资本,其投入资本就会减少。换言之,当一个公司使用的债务全部是有息负债,其投入资本等于总资产;当一个公司使用的债务部分是有息负债,部分是无息负债,其投入资本小于总资产;当一个公司使用的债务全部是无息负债,其投入资本等于权益资本。

第六,在中国,权益资本除了“股本”和“未分配利润”,还有“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其中,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三者之和可视为国外的“留存利润”或“留存收益”。其中,盈余公积又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按照公司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主要用于弥补未来公司可能发生的亏损或转增资本。任意盈余公积则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

第七,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时点数据”,表明在某一特定时点,如年末(12月31日)或上半年末(6月30日),公司的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状况,但不能反映公司1年期间或半年期间公司的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状况,因此是一种“静态数据”或“静态信息”。正因为如此,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一般会做“平均化”处理,才能反映公司在1年期间或半年期间的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状况。(注: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一些财务指标也可以直接用资产负债表期初或期末的数据来计算,如净资产收益率等。)例如,ABC公司2009年末公司的总资产为1000万元,2010年末的总资产为1100万元,则公司过去1年平均的总资产是(1000+1100)/2=1050万元。第三节解读利润表

一、利润表简介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一张反映公司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所得税和盈利关系的报表,它表明公司在过去一段时期,例如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确认或获得的销售收入和与之相应的成本及利润。编制利润表的基本公式是: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1-4)

为了进一步理解利润表的原理和含义,我们再次来演绎ABC护肤洗涤公司的利润表。当ABC公司创立后,便开始生产和销售。1年后的2010年末,经会计核算,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其中90%的销售收入是现金收入,10%是应收账款;实现这1000万元销售收入的总成本是850万元,其中:营业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是45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是50万元,销售费用是150万元,管理费用是150万元,财务费用是50万元。这样,如果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是33%,那么ABC公司的净利润是100万元。事实上,我们也已经编制出了ABC公司2010年度的利润表,见表1-2。

注:假定现金股利已经在2009年年底发放。

二、解读利润表

表1-2反映了ABC公司自创立投产后1年来的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所得税和利润。在解读和分析公司的利润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利润表反映了公司的营业收入、总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当营业收入高于总成本时,企业就有盈利;反之,当营业收入低于总成本时,企业就发生亏损。

第二,利润表反映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也反映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利润表中,债权人拥有对公司的债权,因此获得利息作为其所拥有债权的回报;政府由于为企业提供公共管理而获得了税收;股东获得公司最后的剩余收益,即税后利润。这种制度安排表明:债权人由于拥有债权而获得的利息是在税前开支了,优先于股东获得回报;而股东虽然拥有股权,其所获得的利润却是税后的剩余收益。可见,同是出资人,债权人的收益是税前所得,而股东的收益是税后所得,所以股东承受的风险高于债权人承受的风险。

第三,在利润表中,公司的盈利状况可以表现为多个不同的盈利指标,其中:①营业利润等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②利润总额,即税前利润,等于公司的营业利润加上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③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即EBIT,等于公司的利润总额加上财务费用;④税后EBIT,即EBIT(1-所得税税率),实际上等于公司的税后利润加上税后利息费用或税后财务费用;⑤净利润,即税后利润,等于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⑥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的基础设施企业,如水、电、路、桥、通信等公用服务企业,由于这类企业每年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巨大,而折旧和摊销费用是企业的“非付现成本”,其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计入产品的总成本,但又通过销售收入转化为现金回到企业,是企业经营净现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计算另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盈利指标——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及摊销(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 plus Depreciation&Amortization),即EBITDA,俗称“现金利润”。以ABC公司为例,假设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为50万元,以上各种盈利指标及其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关系如表1-3所示。

第四,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受到如何确认销售收入的影响。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来确认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其与之相应的成本时,买卖双方一旦签订并开始履行正式的法律合同后,就可以根据合同进程确认销售收入及其与之相匹配的成本,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扣除与之相匹配的成本后,就是利润。但是,若出现赊销,ABC公司作为卖方就产生了应收账款,而购买者作为买方则发生了应付账款,结果ABC公司的销售收入不等于经营性现金收入。同理,若ABC公司在购买其他公司的产品作为原材料时也进行赊购,则其作为买方就产生了应付账款,而供货商作为卖方则产生了应收账款,结果ABC公司的成本开支也不等于经营性现金支出。可见,上述情况将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不完全是经营净现金。一般来说,当ABC公司的EBITDA小于税前经营净现金时,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小于应付账款,占用了供货商的资金,或存货减少导致占用资金减少;反之,当EBITDA大于税前经营净现金时,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大于应付账款,其资金被客户占用了,或存货增加导致资金占用增加。

第五,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还受到如何计算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企业过去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今后各年内的分摊,虽然折旧是企业的成本,但是由于公司在过去购买固定资产时已经发生了现金支出,因此将每年的折旧费用计入企业的总成本中并不会导致企业发生现金流出,因此我们称之为非付现成本,折旧费用将通过销售收入以现金形式返回企业,成为企业经营净现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确定某项特定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金额时,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资产的使用年限,许多资产的物理生命周期长于其经济生命周期;二是资产的残值,即折旧年限到期后资产的剩余价值;三是年折旧费用的计算方法。年折旧费用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直线折旧法,即年平均折旧费用=(资产的价值-残值)/资产使用年限;二是加速折旧法,具体有很多计算方法,但总的思路是一样的,即在资产使用年限内,前一年比后一年的折旧额多,每年的折旧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减少直至等于资产的残值。第四节解读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简介

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掌握了企业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以及某一期间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的状况,那为什么还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呢?

简单地说,在编制利润表的时候,由于现行的会计制度采取的不是现金收付制,而是权责发生制,即企业是根据是否提供或取得产品或劳务来确认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而不是根据是否收到现金或是否支付现金来确认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的销售收入不等于现金收入,成本支出不等于现金支出,净利润不等于净现金收入。此外,当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费用计入成本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支出现金,即属于非付现成本,这部分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通过销售收入,又以现金的形式回到企业。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有利润而无现金,而另一些企业则有现金而无利润。那些有利润而没有现金的企业往往因现金短缺,无力付息还本而破产,而那些有现金而没有利润或利润很低的企业,由于有现金用于付息还本,往往不会破产。同样,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情况,并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以“货币资金”这一栏目,反映企业总的现金存量,但没有反映现金具体的收支状况。可见,无论是企业的利润表,还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没有反映企业具体的现金收支状况。但是,恰恰是被忽略的现金收支状况,可能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际上,现金比利润更加重要,企业必须重视现金,故有“现金为王”(Cash is King)之说!

企业的现金来源和去向与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相关。根据企业现金的来源进行分类,企业的现金流入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类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第二类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第三类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根据企业现金的去向进行分类,企业的现金流出也主要有三个去向:第一类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第二类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第三类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注:若企业具有国际业务,其现金还可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在此,我们忽略。)因此,企业总的现金净流量,简称“总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总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

图1-2表明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关系。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和编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框架图。图1-2 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图示

二、解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是流入与流出之差,即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1-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又简称为“经营净现金”。如何计算经营净现金呢?企业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间接法,另一种是直接法。(注: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是在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公司可以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于非财务专业的CEO和高级管理人员,按照间接法计算经营净现金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先讨论间接法。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卖出去了或库存为零,且企业不欠别人的钱,别人也不欠这个企业的钱,则这个企业的所有税后利润都是现金。然而,在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有一类特殊的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资产减值损失等。这一类成本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们属于非付现成本。顾名思义,它们是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但并没有支付现金。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来自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次性投资,然后从营运年份起,每年从中计提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换言之,这些成本在投资的时候已经一次性支出了现金,以后分年度计入企业的成本或费用。因此,当企业将产品或服务出售后,形成了销售收入,实际上这些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又通过销售收入,以现金的形式收回来了。可见,折旧和摊销这些非付现成本也是现金。(注:资产减值损失也属于非付现成本,但与折旧和摊销不同的是,资产减值损失根据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来计提,不一定需要每年都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此外,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在利润表中作为扣减项减少了企业的利润,而利息费用并不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费用,而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费用,因此,在计算经营净现金时,应将利息费用重新加回企业的利润中来。

基于上述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在利润、折旧和利息等数据的基础上,间接地计算出“应得经营净现金”。所谓的应得经营净现金,就是在理想经营环境下,买卖双方以现金交易,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全部以现金形式售出且存货为零的环境下,企业应该获得的经营净现金。由于经营净现金有税前和税后之分,其公式如下:

应得税后经营净现金=税后利润+利息+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 (1-7)

应得税前经营净现金=EBIT+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 (1-8)

我国在税后利润基础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以得到的是税后经营净现金;欧美国家在息税前利润(EBIT)基础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得到的是税前经营净现金,然后扣除上缴所得税,即得到税后经营净现金。

遗憾的是,上述公式所描述的是理想经营状态中企业的经营净现金。在实践中,企业的销售收入不一定能收到如数的现金,企业的成本支出也不一定全是现金支出,因此净利润不等于经营净现金。正如前面所说的,现有企业的利润表编制方法不是采取现金收付制,而是采取权责发生制,因此就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作为利润表的补充,从而说明利润的质量——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是否具有现金保证?企业是否将应该获取的经营净现金如数收回?企业是否因竞争劣势被他人占用现金或因库存激增导致经营净现金下降?那么,如何在理想状态企业的经营净现金基础上,调整计算一般状态企业的经营净现金呢?

首先,区别于现金收付制,权责发生制在确认销售收入的时候,基于卖方是否已提供产品或劳务,而不是买方是否向卖方支付货款。因此,这就造成了企业的销售收入不一定等于现金收入。显然,若出现买方拖欠货款,卖方企业的现金收入就小于销售收入,形成应收账款。若出现买方预付货款,卖方企业在发货之前就有现金收入,形成预收账款。其次,同理,企业的成本支出不一定等于现金支出。显然,若企业购买货物拖欠卖方的货款,买方企业的现金支出就小于成本支出,形成应付账款。若企业预先支付货款,其现金支出就会大于成本支出,从而形成了预付账款。再次,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能卖出去,就形成了库存,而库存占用了企业的现金,导致其现金净流量的减少。由此可以推出:(1)当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其经营净现金减少,反之增加;(2)当企业预付账款增加,其经营净现金减少,反之增加;(3)当企业库存增加,其经营净现金减少,反之增加;(4)当企业应付账款增加,其经营净现金增加,反之减少;(5)当企业预收账款增加,其经营净现金增加,反之减少。

因此,对于一般状态的企业,其实际获得的经营净现金的计算公式是:

实际税后经营净现金=(税后利润+利息+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

-(应收账款增加额+预付账款增加额+库存增加额

-应付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 (1-9)

实际税前经营净现金=(EBIT+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

-(应收账款增加额+预付账款增加额+库存增加额

-应付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 (1-10)

因此,在应得税后经营净现金(税后利润+利息+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来调整计算公司实际的经营活动净现金,如表1-4第一栏所示。根据ABC公司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财务费用等数据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应收款、应付款、预收款和预付款增加额等数据,我们可以计算该公司2010年的实际税后经营净现金为150万元,见表1-4第二栏。

同理,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我们可以推出基于直接法计算的经营净现金。根据(1-6)式,按照直接法计算的经营净现金的公式可参照表1-5第一栏。根据ABC公司2010年度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我们同样可以基于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收支项目,计算出该公司2010年的实际税后经营净现金为150万元,计算过程如表1-5第二栏所示。

我们进一步用应得经营净现金和实际经营净现金这两个指标的比值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质量,并将该指标称为获现率指标,用公式表示如下:

获现率=实际经营净现金/应得经营净现金 (1-11)

在实际计算获现率指标时,我们还需调整除财务费用之外的其他非经营性收益对税后利润的影响,如处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这些将影响公司的应得经营净现金和实际经营净现金,并最终影响获现率指标。

经营活动净现金是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企业每天的经营活动都会发生现金流入和流出,具有频发性的特点。若经营活动净现金为正,说明企业可以为未来的经营与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支持,例如,增加投资、偿还负债或增加分红等,结果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经营活动净现金为负,企业则可能需要通过不断筹资或减少投资来弥补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例如,增加负债、增发新股、减少投资或减少分红等,若失去举债和增资扩股的条件,结果可能导致企业经营规模不断萎缩,甚至发生债务危机。因此,如果说“现金为王”,那么经营活动的净现金就是“王中王”(King of Kings),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正因如此,从功能上来看,我们称经营活动净现金是“造血型现金”。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常年来其经营净现金为负数,说明公司不仅无法通过经营活动创造经营净现金,无法“造血”,反而“失血”,这类企业我们称之为“失血型公司”。

三、解读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投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包括: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处置各类固定、无形资产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和其他与投资活动相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包括:购置各类固定、无形资产或长期资产的现金支出,投资支付的现金,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和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相关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是流入与流出之差,即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1-1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简称“投资净现金”,其计算方法如表1-6第一栏所示。由ABC公司2010年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可见,因为ABC公司在2010年没有发生任何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或流入,所以其投资净现金等于0,如表1-6第二栏所示。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投资净现金。首先,对于正在通过投资扩张的初创企业或快速成长的企业来说,由于投资多、分红少,投资净现金通常是负数;对于趋于成熟的企业,由于投资少、分红多、偿债多,投资净现金通常是负数。对于以收购兼并和投资买卖企业为主要业务的投资公司而言,对于投资效益好的公司,投资净现金通常是正数;对于投资效益差的公司,投资净现金通常是负数。一般来说,随着产业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必须不断去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因此,多数企业的投资净现金是负数。正因如此,从功能上来看,我们又称投资净现金为“放血型现金”。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经营净现金严重短缺,同时失去举债和增资扩股的条件,不得不拍卖公司现有的资产或股权,获得投资净现金,此时其投资净现金为正数,这类公司我们称之为“吸血型公司”。

四、解读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筹集资金形成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包括: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是流入与流出之差,即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1-1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简称“筹资净现金”,其计算方法如表1-7第一栏所示。根据ABC公司2010年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ABC公司在2010年发生利息费用50万元和股利支付50万元,所以其筹资净现金为-100万元,如表1-7第二栏所示。

由表1-7可见,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的来源主要是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其选择结果将影响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比例,即负债状况。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到期债务和支付各项筹资费用、利息、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企业筹集的现金用于投资和增加营运过程所需的资金,若投资后经营活动能够产生足够的经营净现金,则企业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若投资后经营活动不能产生足够的经营净现金,则企业将陷入财务危机——无力还本付息和给予股东必要的回报。此外,股息的支付情况反映出企业的分红政策,而分红政策的实施不仅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企业现金生成能力的影响。对于那种有利润而无现金的企业,支付利息和支付股息意味着现金流出,一般情况这部分现金流出是依赖于经营净现金;若经营净现金为负数,则只能依赖于投资净现金;若投资净现金也为负数,则只能依赖于筹资净现金,从而将出现用股东的本金和银行的贷款支付股息和利息的异常现象。长期以往,股东和债权人必将停止为企业提供权益资本和贷款,企业也就难以为继。由此可见,筹资净现金实际上是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差,而股东和债权人只愿意为盈利且经营活动现金生成能力强的企业提供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所以又称筹资净现金是“输血型现金”。当然,存在少数的一些优秀企业,其盈利能力强且经营净现金多,其创造的经营净现金不仅可用于投资、分红、偿债,结果还有剩余,因此继续偿债,负债比例相当低,期末结余的现金十分丰厚,结局是:其分红派息和偿债所支出的现金多于其增资扩股和举债的现金,这类公司的筹资净现金为负数,属于“献血型公司”。

五、解读企业总的现金流量

企业总的现金流量由四大部分构成,其从总体上反映当年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状况,同时反映了企业当年总现金的来源和构成。首先,企业总的净现金流量主要由经营净现金、投资净现金和筹资净现金三大部分组成。此外,由于企业在国际经营活动中受汇率变化影响导致现金流入或流出的变化,形成汇率变化对现金产生的影响额,也是影响企业总的净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企业总的净现金流量,又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额”,等于经营净现金、投资净现金、筹资净现金和汇率变化对现金影响额这四个项目的总和。表1-8第一栏就是企业当年总的净现金流量的计算表。根据表1-5至表1-7,2010年ABC公司总现金净流入量为50万元。这50万元增加的现金也反映在2010年ABC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的第一项“现金和银行存款”,可见ABC公司的现金从2009年的1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0万元,净增50万元的现金。

在资产负债表的现金栏目的数据,是企业年末的现金余额,反映了企业在年末所拥有的现金存量,是企业随时可以动用的现金。企业年末的现金余额等于企业年初的现金余额,加上当年企业净增的现金流量。显然,若企业当年净增的现金流量为正,则企业当年末的现金就会增加;反之,若企业净增的现金流量为负,则企业当年末的现金就会减少。绩优的公司其现金管理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长期来看,其年末结余的现金越来越多,逐年增加;绩差的公司其现金管理的特点则相反:年末结余的现金越来越少,逐年下降。第五节解读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在解读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后,我们知道,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循环状况,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图1-3所示。图1-3 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

第一,我们来分析一下资本是如何转化为资产的。企业通过向股东发行股票或受让股份获取权益资本,通过向债权人借款或发行债券获取债务资本,形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其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来源或筹资的结果,即来自股东的权益资本和来自债权人的负债。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受托管理企业,负责将筹集的资本转化为资产,形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其反映了企业资本的使用去向,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我们来分析一下资产如何转化为营业收入和利润。企业高层管理者受托管理和经营资产负债表左边的那些资产,生产并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从而给企业带来营业收入,即利润表中的第一行,其受到产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影响。按照目前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就是在营业收入的基础上,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就得到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就得到利润总额,再扣除所得税费用,就是净利润。我们可以将营业利润调整为息税前利润(EBIT),其将在政府、债权人和股东之间进行分配,政府获得所得税,债权人获得利息,股东获得净利润。

第三,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筹资和投资(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和左边)与经营(利润表)是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从而形成企业总的现金流量。①当企业的权益资本或债务资本增加了,随之企业筹资性现金增加了。②当企业投资增加,其长期性资产增加,但投资性现金减少了;反之,当企业收回投资或获得投资分红,其长期性资产减少,但产生现金收入,因此投资性现金增加了。③当企业获得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