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09:26:1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试读:

上篇 古代希腊奴隶制时期至欧洲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西方政治思想

第一章 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

1.1 复习笔记

一、西方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与政治观念的产生

1西方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

西方社会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其主要代表是古希腊和荷兰等等,它们虽然保留着传统氏族社会的风俗、思想和政治制度,但在民主政治中却有所突破,在部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公共权力制度,有了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巴昔勒斯。(1)议事会

它是常设的权力机关,最初由氏族首领组成,后来则由选举产生的那部分氏族成员组成,后来随着国家的产生,这种议事会就变成了元老院。(2)人民大会

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人民氏族成年男女围在议事会周围,用欢呼和叫喊来影响议事会;另一种是由议事会召集人民大会,讨论解决各种有关本氏族部落的重大问题,每个男子都有发言权,人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决议由举手或欢呼通过。(3)巴昔勒斯

巴昔勒斯即军事首领,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他是战争中的统帅,同时还拥有祭祀、审判、行政的权力。

赫西俄德写了两部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情况。

2政治观念的产生

从12世纪至8世纪的西方时代,虽保留着一些氏族民主和平等的习惯,但随着阶级的产生,阶级意识、阶级偏见已经出现,一些重要的政治概念,如正义、权力、特权、权利、义务等已经形成。处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急剧转变过程中的西方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西方城邦国家的建立与国家观念、法制观念、民主观念的形成

1西方城邦国家的建立

原因分析:(1)公元前8至6世纪,由于铁器的广泛应用,希腊各地的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2)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普遍存在,阶级的进一步分化和氏族社会的解体。由此,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3)这些小国寡民的国家,都是奴隶制的,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联系着城市周围的村镇,形成一个人口土地规模不大的国家整体,这种城邦国家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多达两百余个。

2雅典

雅典是希腊的另一著名城邦,在它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也和其他一些城邦国家一样,政权掌握在氏族奴隶主贵族的手里,当时并无明文规定的法律,仅有习惯法,氏族权贵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解释习惯法,庇护贵族,迫害平民,因此广大平民要求制定明文规定的法律,以约束贵族。

雅典的两次改革:(1)梭伦改革

其内容主要有:

①在经济上,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的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雅典人;鼓励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改革币制和统一度量衡,规定手工业者必须世代传习技艺,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

②在政治上,梭伦规定按占有财产的多少把全体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规定只有财产最多的第一等级才能担任最高官职,财产次多的二、三等级可以担任一般官职,财产最少的第四等级只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可以选举官吏,决定战争与媾和等国家大事;增设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院。

梭伦的改革没有能使贵族和平民双方都完全满意,经济上他虽偏护平民,政治上仍偏向贵族。(2)克里斯提尼

其主要内容有:

①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全雅典分为10个选区,从而消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残余。

②建立了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建立的四百人会议,它除了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外,还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政府的作用。

③建立了十将军委员会,并颁布了“贝壳放逐法”。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彻底清除了氏族制的残余,削弱了贵族势力,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它是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最后阶段。

3随着雅典民主制的建立和完善,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责任意识、集体观念、爱国主义都随着民主制的实践而变得十分强烈和深入人心。

1.2 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梭伦改革

答:由于雅典授权执政官德拉古的改革没有缓和并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为了缓和这一阶级关系,由具有平民倾向的梭伦担任执政官并进行改革。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在经济上,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的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雅典人;鼓励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改革币制和统一度量衡,规定手工业者必须世代传习技艺,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②在政治上,梭伦规定按占有财产的多少把全体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规定只有财产最多的第一等级才能担任最高官职,财产次多的二、三等级可以担任一般官职,财产最少的第四等级只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可以选举官吏,决定战争与媾和等国家大事;增设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院。梭伦的改革没有能使贵族和平民双方都完全满意,经济上他虽偏护平民,政治上仍偏向贵族。

2克里斯提尼改革

答:僭主统治被推翻后,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全雅典分为10个选区,从而消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残余;②建立了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建立的四百人会议,它除了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外,还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政府的作用;③建立了十将军委员会,并颁布了“贝壳放逐法”。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彻底清除了氏族制的残余,削弱了贵族势力,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它是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最后阶段。

二、简答题

1西方是如何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

答:西方社会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其主要代表是古希腊和荷兰等等,它们虽然保留着传统氏族社会的风俗、思想和政治制度,但在民主政治中却有所突破,在部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公共权力制度,有了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巴昔勒斯。(1)议事会

议事会是常设的权力机关,最初由氏族首领组成,后来则由选举产生的那部分氏族成员组成,后来随着国家的产生,这种议事会就变成了元老院。(2)人民大会

人民大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人民氏族成年男女围在议事会周围,用欢呼和叫喊来影响议事会;另一种是由议事会召集人民大会,讨论解决各种有关本氏族部落的重大问题,每个男子都有发言权,人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决议由举手或欢呼通过。(3)巴昔勒斯

巴昔勒斯即军事首领,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他是战争中的统帅,同时还拥有祭祀、审判、行政的权力。

赫西俄德写了两部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情况。

2西方政治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答: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祥地,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因此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应溯源于希腊。在古希腊,交通极为不方便的群岛地区最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各自为政的城邦。而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决定了希腊人不能闭关自守、自给自足,他们必须通过海外贸易才能生存下去。商业贸易客观上要求自由、平等,要求有章法可依,这些又有利地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而小国寡民,又使得民主原则容易贯彻、落实。

从公元前12至8世纪的西方时代,虽保留着一些氏族民主和平等的习惯,但随着阶级的产生,阶级意识、阶级偏见已经出现,一些重要的政治概念,如正义、权力、特权、权利、义务等已经形成。处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急剧转变过程中的西方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3简要回答西方城邦国家建立的原因。

答:西方城邦国家建立的原因主要包括:(1)公元前8至6世纪,由于铁器的广泛应用,希腊各地的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2)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普遍存在,阶级的进一步分化和氏族社会的解体。由此,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

这些小国寡民的国家,都是奴隶制的,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联系着城市周围的村镇,形成一个人口土地规模不大的国家整体,这种城邦国家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多达两百余个。

4简要回答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答: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包括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及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因此,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5简要回答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答: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包括:(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思想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政治思想的阶级性不仅表现为一定的政治思想总是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利益要求的反映,而且还表现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也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在认识、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时,极为重要的是要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评价每种理论观点、每一个思想家的地位和贡献。(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寓评于介是我们在认识、描述、评价西方政治思想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寓评于介就是将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性质与价值评价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完整、系统的认识、描述有机的结合起来。

6简要回答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答:西方政治思想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以此出发,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罗马是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在政治理论上基本接受了希腊的思想,主要是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派的思想。(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据,一切意识形态的形式都从属于它。(3)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个政治观基本是从l5、l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权利观念在西方产生于古代的希腊罗马,特别是罗马法时期。然而作为种政治秩序产生的基础的观念则是近代的事。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7简要回答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答: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人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具有重要的意义。(1)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的文化交流;(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二章 古代希腊早期和繁荣时期的政治思想

2.1 复习笔记

一、泰勒斯等早期思想家的政治观

西方哲学肇始于泰勒斯以及和他大体同时被称为“七贤”的一些思想家,因此,包括泰勒斯等的“七贤”早期思想家的政治观在西方政治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泰勒斯等早期思想家的政治观主要包括:

1包括泰勒斯在内的“七贤”都主张中产阶级统治,反对贫富的过度悬殊,这种政治上的“中庸”主张,也是“七贤”中的其他人所共有,“七贤”反对“极端”,“主张适度”,他们都试图调和城邦公民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保持城邦的稳定与和谐。

2“七贤”都主张尊重法律,他们认为在最好的城邦里,公民应当服从法律,注重法制,强调对法律的服从。

二、毕达哥拉斯论正义、和谐与秩序

1毕达哥拉斯生平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500),希腊早期有较大影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生于爱琴海靠近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上,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的南部传授数学及宣传他的哲学思想时,和他的信徒们组成了一个所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政治和宗教团体,他有许多杰出的发现,他还把数学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哲学推理。

2毕达哥拉斯的政治思想

毕达哥拉斯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1)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2)无论真理与正义都是要使公民间互相平等。让每一个人平等相待,正义就是平等。毕达哥拉斯提出平等首先是酬报的平等是正义的本性。共有是平等的基础,但是他讲的平等是不包括奴隶和异邦人在内的。(3)建立法制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毕达哥拉斯既反对僭主和独裁统治,又反对没有法律和秩序的无政府状态。他认为无政府状态是最大的恶,公民服从法律乃是最高的善。(4)个人除尊重神灵和魔鬼外,还必须服从城邦,但城邦也应尊重个人。他强调统治者不仅需博学还应仁慈,被统治者不仅需服从法律,还应爱戴长官。(5)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毕达哥拉斯认为凡优良的城邦都是注重对公民进行教育的城邦,因而都是风气敦厚,秩序良好的城邦,他不仅主张对公民进行教育,还主张对官吏进行教育。(6)拥护贤人政治,主张国家应由为数不多的优秀人物来管理。毕达哥拉斯反对民主政治,认为群众的意见是非理智的,是不可取的,因为只有少数人能作出好的决定和想出好的思想。

三、赫拉克里特的贤人治国论与法制主张

1赫拉克里特生平

赫拉克里特(Heracleitus,约公元前540—480),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他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川流不息地运动变化,并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源就是火,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西方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赫拉克里特的政治思想

赫拉克里特的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1)从正义就是斗争的思想出发,强调战争的作用,认为奴隶制的建立是战争的结果,是暴力的结果,因而奴隶制是一种“合理”的制度,是一种“正义”的制度。(2)强调少数优秀人物的作用,反对民主政治,主张贤人政治。(3)主张建立法制,认为人民应当遵守法律,保卫法律。他还把法律分为人的法律和神的法律,神的法律就是指自然规律,人的法律必须以神的法律为依据。

四、德谟克里特

1德谟克里特生平

德谟克里特(Domocritus,约公元前460—370),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在政治上,他是民主派的支持者,他博学卓识,在多方面的研究中都作出了杰出成就。

2德谟克里特的政治思想

德谟克里特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1)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明了社会、国家和法制的形成

德谟克里特根据原子理论和一切产生于必然的观点,把人类社会的形成看作是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他认为城邦国家的形成也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产生于人类的需要。(2)主张严刑峻罚

他认为建立严格的法制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法制之外,应注重教育。(3)强调公益高于私利,国家高于个人

他强调公益高于私利,国家高于个人,并主张人们应为公益和正义而献身,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以便使国家能治理得很好。(4)支持民主政治,主张选举优秀的人物来管理国家

他强调,在民主制度下,应当选举那些优秀人物来管理国家,他说的优秀人物是指有知识、有教养和品德高尚的人,反对把那些缺乏教养的“坏公民”推选到国家的重要职位上。(5)主张发展生产,提倡过有节制的小康生活

他提倡公民过一种小康的富足生活,希望人们有节制地享受物质方面的幸福,把注意力集中到品德的修养和精神的愉快方面。

五、智者——一批早期注意现实、关心政治的思想家

1智者的内涵

智者这一称谓源于希腊的“智慧”一词,是用来表示在智能(本领、手艺、艺术、知识)方面内行的人,智者是一批早期注意现实、关心政治的思想家,智者派不是一个思想观点统一的学派,他们的政治态度也不完全一致,大多数主张民主政治,也有少数是贵族政治乃至僭主政治的支持者。(1)智者是一批周游于各城邦收取学费、传授知识和演说辩论技巧的职业教师。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以教育为业,接受报酬,代行学校的任务,他们周游各个城市。(2)智者不仅教育人们如何从政,而且教育人们如何管理家务,最重要的是教育人们如何思考,如何通过推理来作出判断。(3)智者主要是教育人们如何从政,因而对现实的政治问题就比较关心,甚至重新审查了传统的许多政治观念,在国家与法制方面提出了许多批判性的新见解。

2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普罗泰戈拉

①普罗泰戈拉生平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公元前481—411)是智者派的开创者,也是智者派中最博学和最知名的人,他终身从事学术研究,在希腊各地讲学,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并且是第一个以公众教师身份出现的人。普罗泰戈拉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写过许多著作,现仅留下一些篇名,大部分均已散失。

②普罗泰戈拉的政治思想

a.对于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起源在某些方面作了比较接近实际的描述。

b.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参与政治的品德和权利。城邦应当建立法制,法制的目的在于防止犯罪。

c.应当对全体公民施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对政治的认识,有利于建立一个合理的国家。(2)高尔吉亚

①高尔吉亚生平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3—375),和普罗泰戈拉一样,是智者派中的著名代表,是智者派中的著名代表,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也是一个政治活动家,他主张民主政治。高尔吉亚把知识限于感觉,限于主观的经验,认为语言文字只是感性经验的符号。主要著作是《论非存在或论自然》。

②高尔吉亚的主要政治思想

a.治理国家是男人的美德。高尔吉亚认为美德因人而异,男人的美德是管理国家,造福友人,抵御敌人;女人的美德则是管理家务,服侍丈夫。

b.蓄意犯罪才是罪行,其他一切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意外事件起作用引发的犯罪,不能构成罪行。

c.法律是正义的卫士,正义意味着平等。高尔吉亚认为成文法是人类的精巧发明,是“正义的卫士”,正义与平等有极密切的关系。(3)安提丰

①安提丰生平

安提丰(Antiphon,约公元前五世纪),智者派中一位对奴隶制城邦采取批判态度的思想家,据说他曾和柏拉图进行过辩论。主要著作有《同心论》、《真理论》,但都已失传。

②安提丰的主要政治思想

a.对城邦的法律和自然规则进行了区分,认为法律只是对人们外在行为的约束,是公民的契约。

第一,自然规则是强制的、必然的,不因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法律则来源于人类自己的安排,可以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第二,国家的法律只能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自然规则却可以约束人们的内心;法律的规则是外铄的、依契约制定的;自然的规则,则是不可避免的(天赋的)、非由自然产生的。

b.城邦法律损害了自然,妨害了自由,对社会不能起良好的作用。

他认为法律是用引起痛苦和祸患的办法来维护社会,但引起痛苦和祸患的办法是违反自然、较少有益的。

c.城邦国家的法律不能防止犯罪,反而鼓励犯罪。

他认为,城邦的法庭不是依据事实进行判决,而是依据原告和被告两方的辩论才能进行判决,因此这种审判不能制止犯罪,反而鼓励犯罪。

d.贵族与平民,希腊人与野蛮人同样是人,应当平等地看待。(4)加里克里斯和色拉叙马霍斯

①加里克里斯是智者派的代表,他也是贵族政治的代表。

加里克里斯的主要政治思想主要有:

a.法律是弱者制定的,他们制定法律,安排惩罚,是为了维护弱者;

b.平等是弱者的呼声,由于弱者“知道自己的缺点,故喜欢平等”。不平等乃是自然的安排;

c.公正在于优者统治劣者,优者比劣者占有更多;

d.处于从属地位的强者应当抛弃法律与规则的约束和羁绊。坚定地起来做弱者的主人。

②色拉叙马霍斯

色拉叙马霍斯是智者派的代表,他是一个对城邦政治采取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他揭露城邦政治的专横性与不公正性,指出强力在国家中的作用。

色拉叙马霍斯的主要政治思想主要有:

a.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任何一个城邦都是谁是强者,便由谁统治,而且每一个统治者制定的法律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b.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

c.在现实生活中,正义的人与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

2.2 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智者

答:智者一词,过去曾一度被称为“诡辩派”,是极不确切的,智者中虽不乏为取得辩论的胜利而使用违反逻辑的诡辩术的人,但毕竟只是少数。其实,智者这一称谓源于希腊的“智慧”一词,是用来表示在智能(本领、手艺、艺术、知识)方面内行的人。智者派不是一个思想观点统一的学派,他们的政治态度也不完全一致,大多数主张民主政治,也有少数是贵族政治乃至僭主政治的支持者。智者是一批周游于各城邦收取学费、传授知识和演说辩论技巧的职业教师。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以教育为业,接受报酬,代行学校的任务,他们周游各个城市。智者不仅教育人们如何从政,而且教育人们如何管理家务,最重要的是教育人们如何思考,如何通过推理来作出判断。智者主要是教育人们如何从政,因而对现实的政治问题就比较关心,甚至重新审查了传统的许多政治观念,在国家与法制方面提出了许多批判性的新见解。因此,智者是一批早期注意现实、关心政治的思想家。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和安提丰等人。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古希腊城邦的特征。

答: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古希腊城邦的特征主要包括:(1)从外部特征上看,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一般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或城堡为中心,包括附近数公里以内的若干村落组成,与其他城邦之间往往有山河海洋为自然边界。(2)从内部特征上看,希腊城邦的本质特点在于它们的社会政治结构,即它们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除此以外,还有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等。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答: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取向

自然政治观是指城邦是自然形成的,因此要从自然出发去看问题,尤其是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必须融入整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古希腊公民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受功利和宗教思想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政治权利,并运用几何、逻辑等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权利。(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协调公民关系为主题

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术,城邦主义的多元化使希腊政治思想家视野开阔,而对于如何分配权利义务,实现公民内部和谐,也是希腊政治思想家一致的共识。(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古希腊政治家以公民的视角认识政治现象,站在公民的立场上阐述政治见解,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

3简述泰勒斯等早期思想家的政治观。

答:西方哲学肇始于泰勒斯以及和他大体同时被称为“七贤”的一些思想家,因此,包括泰勒斯等的“七贤”早期思想家的政治观在西方政治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泰勒斯等早期思想家的政治观主要包括:(1)泰勒斯主张中产阶级统治,反对贫富的过度悬殊,这种政治上的“中庸”主张,也是“七贤”中的其他人所共有。(2)“七贤”反对“极端”,“主张适度”,他们都试图调和城邦公民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保持城邦的稳定与和谐。(3)“七贤”都主张尊重法律,他们认为在最好的城邦里,公民应当服从法律,注重法制,强调对法律的服从。

4简述普罗泰戈拉的政治思想。

答:普罗泰戈拉是智者派的开创者,也是智者派中最博学和最知名的人,他终身从事学术研究,在希腊各地讲学,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普罗泰戈拉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于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起源在某些方面作了比较接近实际的描述。

普罗泰戈拉对于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起源的描述,虽仍带有上帝创世的色彩,但比之于赫西俄德关于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黄铜时代、黑铁时代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开始接近于历史发展的实际。(2)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参与政治的品德和权利。城邦应当建立法制,法制的目的在于防止犯罪。

普罗泰戈拉是一个主张政治平等和民主的思想家。普罗泰戈拉认为,政治智慧是人人分享而且人人拥有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人人均可以参政的思想,是一种民主的思想。普罗泰戈拉把法律看作是政治智慧的创造,并且提出惩罚罪犯的目的,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将来,使犯罪者和被他的罪行所诱惑的人都不再犯。普罗泰戈拉还论证了法律的强制性,他说,国家既然制定了法律,违反法律,国家就要惩治。(3)应当对全体公民施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对政治的认识,有利于建立一个合理的国家。

普罗泰戈拉关于政治平等和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的主张,十分正确,给人启迪。同时普罗泰戈拉还强调,贤明的优秀的演说家不应该把坏的东西,而应该把好的东西介绍给正直的公民。

5简述高尔吉亚的政治思想。

答:高尔吉亚和普罗泰戈拉一样,是智者派中的著名代表,他主张民主政治。高尔吉亚把知识限于感觉,限于主观的经验,认为语言文字只是感性经验的符号。其主要著作是《论非存在或论自然》。高尔吉亚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治理国家是男人的美德。

高尔吉亚认为美德因人而异,男人的美德是管理国家,造福友人,抵御敌人;女人的美德则是管理家务,服侍丈夫。小孩和老人均各有其美德,而且在每种职业,每个年龄段上,每个人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美德。亚里士多德十分赞同高尔吉亚的观点,认为男女各有自己的美德,儿童也应该有专属于自己的品德。(2)蓄意犯罪才是罪行,其他一切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意外事件起作用引发的犯罪,不能构成罪行。

高尔吉亚在《海伦赞》中,为海伦所作的辩护,表明他的观点,即提出海伦之所以引发特洛亚战争,要么是出于命运的安排,是神所决定和命运使然,要么是由于她被暴力抢劫,要么是出于被言语所引诱,要么是出于被爱情所迷惑。在所有上述情况下,她都不是蓄意的,她只是神意、命运或暴力的牺牲品,她没有责任。只有蓄意的犯罪,才能构成罪责。(3)法律是正义的卫士,正义意味着平等。

高尔吉亚认为成文法是人类的精巧发明,是“人造物”,然而成文法却是“正义的卫士”。他认为正义与平等有极密切的关系。并认为正义与法律就是为了让人“在该说的时候就说,该沉默的时候就沉默;该做的时候就做,该不做的时候就不做”。

6简述安提丰的政治思想。

答:安提丰是智者派中一位对奴隶制城邦采取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其主要著作有《同心论》、《真理论》。安提丰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城邦的法律和自然规则进行了区分,认为法律只是对人们外在行为的约束,是公民的契约。

安提丰认为,自然规则是强制的、必然的,不因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法律则来源于人类自己的安排,可以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国家的法律只能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自然规则却可以约束人们的内心。安提丰是最早明确提出法律起源于契约的思想家。(2)城邦法律损害了自然,妨害了自由,对社会不能起良好的作用。

安提丰说,人类从有益于自己的事物中吸取生命,并从不利于自己的事物中招致死亡。然而安提丰指出,法律是用引起痛苦和祸患的办法来维护社会,但引起痛苦和祸患的办法是违反自然、较少有益的。(3)城邦国家的法律不能防止犯罪,反而鼓励犯罪。

安提丰说,在城邦国家的法庭上,受害者并不比加害者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城邦的法庭往往不是依据事实进行判决,而是依据原告和被告两方的辩论才能进行判决,因此这种审判不能制止犯罪,反而鼓励犯罪。(4)贵族与平民,希腊人与野蛮人同样是人,应当平等地看待。

安提丰批评说,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人,我们恭而敬之;出身寒微之家的人,我们既不恭之,又不敬之,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行为不是文明的,而是野蛮的。对希腊人和蛮族,亦复如是。

7简述加里克里斯和色拉叙马霍斯的政治思想。

答:(1)加里克里斯

加里克里斯是智者派的代表,他也是贵族政治的代表。加里克里斯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

①法律是弱者制定的,他们制定法律,安排惩罚,是为了维护弱者;

②平等是弱者的呼声,由于弱者“知道自己的缺点,故喜欢平等”。不平等乃是自然的安排;

③公正在于优者统治劣者,优者比劣者占有更多;

④处于从属地位的强者应当抛弃法律与规则的约束和羁绊。坚定地起来做弱者的主人。(2)色拉叙马霍斯

色拉叙马霍斯是智者派的代表,他是一个对城邦政治采取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他揭露城邦政治的专横性与不公正性,指出强力在国家中的作用。色拉叙马霍斯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

①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任何一个城邦都是谁是强者,便由谁统治,而且每一个统治者制定的法律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②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

③在现实生活中,正义的人与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政治思想。

答:毕达哥拉斯的主要政治思想包括:(1)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毕达哥拉斯说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他认为,和谐也是数的特性之一,按一定数和一定比例的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才组成美好的音乐。在数中,4表示和谐,因为4是一个自乘数,即第一个偶数的自乘。正义就像4一样,像等边四方形一样,因为正义就是相称、相对、相等,正义就是和谐。(2)无论真理与正义都是要使公民间互相平等,让每一个人平等相待,正义就是平等

毕达哥拉斯最早谈到公民间的平等是真理和正义的要求。但他并没有指出这种平等的政治和法律的内涵,只是提出了平等首先是酬报的对等,是正义的本性。毕达哥拉斯还认为共有是平等的基础,但平等是不包括奴隶和异邦人在内的。(3)建立法制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

毕达哥拉斯既反对僭主和独裁统治,又反对没有法律和秩序的无政府状态。他认为无政府状态是最大的恶,公民服从法律乃是最高的善。他提出,一部好的法律本身便是“最大的价值”,并主张恪守祖传的习惯和法律。(4)个人除应当尊重神灵和魔鬼外,还必须服从城邦,但城邦也应尊重个人

毕达哥拉斯强调统治者不仅应当博学而且应当仁慈,被统治者则不仅应当服从法律,而且应当爱戴长官。(5)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毕达哥拉斯认为凡优良的城邦都是注重对公民进行教育的城邦,因而都是风气敦厚,秩序良好的城邦。他不仅主张对公民进行教育,而且主张对官吏也应进行教育,他认为,执政官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楷模,应当是家庭和公民在守法自制、品德修养方面的典范。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然后才有资格参与对城邦的管理。这种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是早期各国思想家的一种共识。(6)拥护贤人政治,主张国家应由为数不多的优秀人物来管理

毕达哥拉斯反对民主政治,认为群众的意见是非理智的,是不可取的,因为只有少数人能作出好的决定和想出好的思想。

2述评赫拉克里特的政治思想。

答:赫拉克里特是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他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川流不息地运动变化,并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源就是火,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赫拉克里特的主要政治思想

①从正义就是斗争的思想出发,强调战争的作用,认为奴隶制的建立是战争的结果,是暴力的结果,因而奴隶制是一种“合理”的制度,是一种“正义”的制度。

②强调少数优秀人物的作用,反对民主政治,主张贤人政治。

赫拉克里特蔑视一般群众,认为他们没有思想,愚昧无知。还说,多数人尽管多次遇到需要思考的事,但却不加思索,明人指点他们,他们也不理解。

③主张建立法制,认为人民应当遵守法律,保卫法律。

赫拉克里特认为法律体现理智,城邦用法律武装起来就像用理智武装起来一样,公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理智。他还把法律分为人的法律和神的法律,神的法律就是指自然规律,人的法律必须以神的法律为依据。但是赫拉克里特仍然反对无政府状态,反对人们为所欲为的混乱状态。他主张人们应当尊重现有的法律,保卫现有的法律,就像保卫自己的城邦一样。(2)评价

赫拉克里特的上述观点和主张,虽然零散,但对后来的一些思想家无疑产生了影响。例如,他的贤人政治观、法律观、对荷马和赫西俄德等人的批评,对柏拉图便可能产生了影响,据说,柏拉图曾认真研读过赫拉克里特的著作,柏拉图的许多主张,与赫拉克里特的观点是十分近似的。

3述评德谟克里特的政治思想。

答:德谟克里特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在政治上,他是民主派的支持者,他博学卓识,在多方面的研究中都作出了杰出成就。(1)德谟克里特的主要政治思想

①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明了社会、国家和法制的形成。

德谟克里特根据原子理论和一切产生于必然的观点,把人类社会的形成看作是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他认为城邦国家的形成也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他提出,由于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敌视、相互倾轧、相互嫉妒等种种把社会引向分裂的情况,于是城邦便建立法制,对人们的不良倾向加以约束,并使城邦免于内战。他还认为,建立城邦实行法治的目的,意在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只有建立法制,才能使人们过幸福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

②主张严刑峻罚。他认为,建立严格的法制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法制之外,应注重教育。

德谟克里特认为保护好人,惩治坏人是正义的、勇敢的行为,提出任何人都拥有惩治坏人的权利。他主张有罪就应受罚,主张凡是杀死山寇或海盗的人,不论是主动杀死或受人差遣,都不应受到惩罚。虽然他主张建立严格的法制,但他却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他虽然主张严刑峻法,但他并不是一个“惩办主义”者,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德谟克里特主张应当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认识,加强公民的修养,增进人们的智慧和技能,淳化社会风气,减少犯罪。

③强调公益高于私利,国家高于个人。

德谟克里特和古希腊其他一些城邦思想家一样,是一个集体主义者。他强调公益高于私利,国家高于个人,并主张人们应为公益和正义而献身,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以便使国家能治理得很好。

④支持民主政治,主张选举优秀的人物来管理国家。

德谟克里特是民主派的支持者。他强调,在民主制度下,应当选举那些优秀人物来管理国家,他说的优秀人物是指有知识、有教养和品德高尚的人,反对把那些缺乏教养的“坏公民”推选到国家的重要职位上。德谟克里特痛恨官吏的腐败,主张对尽职的官吏不必表扬,但对渎职的官吏则应惩处。但他要求公民应当尊敬法律,尊敬长官,尊敬最贤明的人。而德谟克里特所谓的民主,自然是指奴隶主的民主。

⑤主张发展生产,提倡过有节制的小康生活。

在古希腊思想家中,德谟克里特是第一个提出城邦应当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思想家。他提倡公民过一种小康的富足生活,希望人们有节制地享受物质方面的幸福,把注意力集中到品德的修养和精神的愉快方面,他希望穷人安分而不要嫉妒富人,但他谴责富人的贪得无厌。(2)评价

在希腊早期的思想家中,德谟克里特的政治思想,虽然仍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但和其他的思想家相比无疑显得更丰富,更色彩斑斓,在许多方面,颇具卓识。他最早用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社会、国家与法的起源,他论述了法制的必要性,正确分析了惩罚与教育的关系,他支持民主派,主张社会应当富裕,但个人生活应当节制,都很有见地,发人深思。他的思想在他生前便已经受到人们的推崇并得到广泛传播,并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则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原子理论,也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城邦政治学说

3.1 复习笔记

一、城邦政治学说

1城邦政治学说产生的原因(1)持续的战争结束,希腊城邦的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奴隶劳动的广泛运用,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达,使希腊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2)雅典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增大,民主政治实践不断加深,这就为城邦政治学说产生了政治基础。(3)随着雅典政治进一步民主化和经济的繁荣,雅典实力的进一步扩张,于是侵犯了斯巴达的利益,引发了雅典与斯巴达两大城邦的冲突,动摇了城邦制度的社会基础,使希腊城邦国家均纷纷陷入政局动荡、僭主篡权、宗派纷争的危机之中。(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学说便产生于这个时期。他们的学说既是城邦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的结果,也是对城邦政治的历史和危机进行研究和反思的结果。

2城邦政治学说的特点(1)政治即治理城邦,政治学即关于治理城邦的学问,政治学的目的乃是在于追求城邦的善德和善业。(2)个人利益必须以城邦的整体利益为依归。城邦高于个人,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城邦。城邦存,自由存,城邦亡,自由民均将沦为奴隶。(3)把小国寡民的城邦看作是实现理想政治的基础。认为理想的政治只能在疆土和人口极为有限的城邦中才能实现。(4)人是城邦政治的动物,只有在城邦政治生活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个人既不能脱离城邦社会而存在,也不能脱离城邦政治而存在。(5)把正义视为城邦理想政治的追求目标,视正义的政治为理想政治,视正义为最高的道德标准。(6)把奴隶和所谓野蛮民族排除于人之外,从而也排除于政治之外。城邦政治学只是奴隶主和自由民的政治学,只探讨奴隶主和自由民如何参与政治、管理国家的问题。

3对城邦政治学说的评价

城邦政治学说虽带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城邦政治学说是最早用人的世俗眼光来研究政治制度和各种政治问题的理论形式,是最早摆脱宗教神话影响而从现实和历史出发来探讨国家问题的学说,政治学终于与哲学和伦理学分离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苏格拉底——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

1苏格拉底生平与著作

苏格拉底(Sokrates,约公元前469—399),生于雅典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2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从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下列政治主张:(1)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懂得治国艺术的人,应当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他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和才艺,只有公正的人才能掌握这种技艺。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靠抽签或选举的办法任命执政官和将军,他也反对靠暴力和欺骗夺取权力的僭主。(2)判断真理要靠知识,而不能靠多数。(3)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契约,破坏法律就是破坏契约。(4)反对僭主政府和豪富专政,主张贵族政体和贤人政治。(5)城邦应注重教育。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城邦应当注意培育公民的美德。(6)苏格拉底还认为,强暴并不等于公理,忍受强暴和不公正并不可耻,做出不公正的行为才是可耻的。满足欲望并不等于快乐,快乐也并非就是善,真正的快乐和善是属于灵魂和精神而非属于肉体的。

3对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评价

苏格拉底的上述思想观点,虽仍然不是系统的政治理论,但这些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学生柏拉图等人,而且对整个西方的政治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西方世界称作古代思想家中最伟大的人物。

三、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及《法律篇》——城邦政治学说的早期论著

1柏拉图生平与著作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生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古希腊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是《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柏拉图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建者,其著作《理想国》一书蕴含着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其为知、情、意三分法。

2《理想国》(1)《理想国》《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中年时期的作品,文笔优美,想象丰富,色彩斑斓。其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他构想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2)《理想国》的主要政治思想

①理念——万物的原型,真知的源泉,《理想国》的哲学基础

理念是宇宙的普遍本质,是世界的绝对真实,事物的原型就是“理念”,它是先验的、永恒的、普遍的,它存在于人们的灵魂之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过是理念的复制品。

②理想国——一个正义的城邦

正义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各人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

③哲学家担任国王的政体和其他政体形式

a.他认为哲学家就是智慧的爱好者,他能把握永恒的“理念”,因而理想的城邦应当由哲学家担任国王,或使当前的国王成为哲学家。

b.由哲学家担任国王进而引伸出五种政体的理论:王制和贵族政制、斯巴达政制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

④公产制度——一个国家最大的善

主张在理想国中,在城邦统治者和护卫者中间实行一种财产和家庭共有的制度;主张实行公产、取消家庭。

⑤教育——培养美德的途径

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塑造善的心灵的重要途径,是使人获得美德的唯一方法;男女都应当进行教育,但教育首先应对城邦的统治者和军人施行,教育从小便须进行。

3《政治家》《政治家》是柏拉图的晚年之作,文字质朴,思考深入并趋于务实。《政治家》一书中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与《理想国》较为接近。《政治家》的主要内容有:(1)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起源进行了描绘。(2)政治家进行统治是依据法律还是不依据法律,是允许臣民自由还是反对臣民自由,都无关紧要,只有政治家掌握的统治知识是真正的政治艺术。(3)柏拉图对政体类型作了进一步的划分,除统治者掌握真正科学知识即政治艺术的政体外,又划分出三类六种统治形式:一类为一人统治的政体,其次为少数人统治的政体,第三类为多数人统治的政体,每类政体又分为两种,即有法可依和无法可依。(4)柏拉图的《政治家》未能完全摆脱《理想国》的贤人政治模式,仍认为知识高于法律,人治优于法治。

4《法律篇》(1)《法律篇》《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的最后一篇著作,书中阐述他晚年提出的有关道德、伦理、教育、政治、法律以及有关神学等学说,其主要观点与《理想国》及《政治家》大相径庭。最重要的变化是承认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法律篇》中,不仅恢复了法律的头等重要地位,而且构想了另一种法制国家的蓝图。(2)《法律篇》主要阐述的是构建理想的国家模式,其内容包括:

①全国人口固定为5040人,公民根据抽签获得只有使用权而无占有权的土地和房屋,土地和房屋可以由子女继承,但财产不能分割,不能转让。

②粮食须全部交公,公民过集体消费生活, 消费物品平均分配,包括奴隶和外邦人在内。

③承认一夫一妻制的结合形式是合法的婚姻形式。妇女与男子有受同等教育和参与军事和政治活动的同等权利,但妇女不得担任最高统治者。

④个人拥有的财产可以不均等,但数量应受到严格限制,任何人拥有的财产不得超过自己份地价值的四倍,并规定公民不得从事商业活动。

⑤政府由37人组成的最高委员会领导,这37人被称为“法律监护人”,通过多轮投票选举产生。

柏拉图认为上述政体是一种吸取君主制与民主制优点的混合政体,是法律与知识、自由与智慧的结合。在《法律篇》中,柏拉图赋予法律崇高的地位,法律被置于国家一切官吏和公民之上,一切选举和政治经济活动都须依法进行。

四、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

1亚里士多德生平与著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出生于伯罗奔尼撒战后,马其顿人统治希腊的时期,世界史上最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政治学》是其代表著作。

2《政治学》(1)《政治学》《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晚年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一书是从具体上升为一般、从特殊升华为普遍的范例。他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些重要的政治问题。(2)《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①城邦国家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它的目的是要使人类过优良的幸福的生活。

②人是政治的动物,政治学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人是政治动物,所以每个城邦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世上的一切学问和技术,其终极目的虽也都是要达到某种善业。

③人类的私心不会因公产制度的建立而随之消失。

他对柏拉图的公产制度提出了批判,其内容主要有:

a.划一整齐违背城邦本性,只能导致城邦的灭亡。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组成一个城邦的分子必须是“品类相异”的人们;

b.公产制不能导致城邦的和谐团结;

c.妇孺公有的社会,犯罪必然增加,人际情感必然淡漠;

d.哲学家永远执政必然引起社会纷扰;

④公民与政体理论。公民的品德应符合政体的要求,正宗政体应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其主要内容包括:

a.按照建立的目的政体划分为两大类:凡照顾公共利益的政体是正宗的政体;凡只照顾统治者利益的政体就是正宗政体的变态和偏离。正宗政体尊重公民的意愿,变态政体实行强制统治。

b.政体按最高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和统治的目的,可分为两类六种:以一人为最高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称为君主政体;以少数人为最高统治者,统治者都极贤良,对城邦人民抱有好的宗旨,称为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照顾全邦人民公益的,称为共和政体。

c.三种正宗政体对应的三种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⑤政体变革的原因及其救治办法。

a.政体变革的原因

第一,思想观念方面。掌权者都对正义和平等的理解差异很大。

第二,当权者行为傲慢而又贪婪自肥,有的依仗权势,侵凌他人,有的则借权谋私,侵吞公物。

第三,政体有如身体,发展如不平衡,必定引起混乱。富有者的畸形发展,贫民人数的迅速增加,贵族阶级力量由于战争等原因的巨大削弱,均可能导致社会动乱和政体变更。

第四,平民政体的变革,多起因于平民领袖的放肆,过分侵害了富有阶级的利益,迫使富有阶级联合起来反抗他们。

第五,寡头政体变革的原因:一是执政者虐待平民,他们便拥立对抗执政的领袖,发动革命;二是执政团体的自相倾轧,压制异己,造成内讧,引发变革。

b.防止政变的主张包括,掌权者必须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政府必须真诚无欺,取信于民;对公民财产必须定期评估等十条措施。

⑥理想城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是贫富两要素混合的政体,反对过分的贫富悬殊,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

b.法律是中道的权衡,可免于情欲的影响;

c.实行民主政治,公民轮流掌权;

d.城邦不宜过大,人口不宜太多,疆域必须适当;

e.通过教育启导人们的理性和培养公民的善德,并使公民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锻炼受教育者的身体;其次,克制他们的情欲;其三,升华他们的灵魂。

五、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及其研究方法的评价

1人物评价(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处于希腊城邦充满危机的时代,他们从事政治著述的目的,都是试图为城邦政治制度寻找一条能够摆脱危机的道路,以挽救濒于衰落的城邦政治,虽然他们的努力已为历史证明为不可能,但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他们都是开拓者,他们提出的许多见解都是十分天才的,深刻的,具有时代高度的,至今仍给读者以启迪。(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是使政治道德化的思想家,他们不仅被视为政治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被视为政治的目的,政治采用了道德的形式,披上了道德的外衣,道德不仅是政治的出发点,而且是政治国家的归宿。(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尽管都仍然把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和目的,但他们都把政治学和伦理学分别作为不同的学科来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这两门学科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明确指出了这两门学科的重大区别,即伦理学研究小善——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大善——城邦的善,还指出了政治学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他是城邦政治学的集大成者。

2研究方法评价

在研究方法上,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从一般到具体的方法,开辟了从具体到一般的途径,这就使得政治科学与现实结合得更加密切,他对政治体制的分析,政治观点的评判,政治策略的议论,政治主张的阐发,都更富启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