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验升华为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16:43:03

点击下载

作者:康力军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经验升华为智慧

让经验升华为智慧试读:

序言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集。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汇总。

所谓教育教学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

教育教学经验,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作为教师个体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不仅制约着教师当前的教学活动,而且还预示着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应方式,成为个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指导模式。

这种经验会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最直接的体现是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教育智慧。何为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学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再现。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机智的提升基础与源泉,面对稍纵即逝的教育现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能有灵性的闪光。实际上,不少教师的日常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缺乏智慧的惯性行为,是一种重复性、机械性、操作性行为。经验既然是通过摸索、尝试而总结概括出来的做法,它便带有个体的局限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等。在工作中,许多教师远没有达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而形成教育智慧的高度。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修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通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来增进、提升教育教学智慧。这是我们编写、出版此书的目的。

但经验易得,智慧难求!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是时代对教师的职业要求。

提升教育教学智慧更是优秀教师的不懈追求。

愿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不断提炼和总结独特、新颖、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让这些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高超的教育智慧!2015年1月

教学管理篇

做一个务实的校长

康力军

新时期的校长,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观点、管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任何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方法,如果不能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不能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也只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空中楼阁。

当今的一些校长,并不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当前整个社会都凸显浮躁的大背景下,他们静不下心来,不愿意脚踏实地了,不愿意按照教育科学理论做些务实工作了,整天沉溺在一些琐事和社会应酬中,“飘起来了,不着地了”。

实际上,我们的教育理想,不能变成实际的行动;挂在学校墙上的口号,不能变成校园里的日常教育行为,都是我们不能务实工作的结果。“教育需要务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校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努力让教育在促进师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中成为一门“真学”,要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到“真实”,在“真实”中饱含“真情”,“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样才能收到育人的“真效”。

一个校长,要让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务实工作是制胜的基础和关键。

重视务实工作的校长,必然重视为人师表。他喜欢以平和、平易的心态待人处事。他不愿意出外应酬,他想用更多的时间待在他热爱的校园。他对学生的每一个活动,教师的每一次研讨都充满兴趣,他善于用心,用情、用细节让老师们知道,校长在支持着他们每一个人,关注着学校的每一件事,捕捉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契机。有时间,他还会直接与学生沟通,欢迎学生和家长直接到校长办公室找他倾诉。在管理工作中,他善多听多看,忌偏听偏信,总是把事情调查清楚了再作判断和决策。他明确要求所有干部向他“看齐”,做到“一个干部一面旗,旗帜插到问题里”,真正把学校管理变成一种为师生服务的行为。这一切,都体现出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校长要务实工作,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的支持,而要获得教师的支持,校长首先要支持教师。

教师群体需要精神的引领,校长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有力的支持,实现对教职工的有效领导。“用机制调动人,用理念领导人,用工作凝聚人,用氛围净化人”,是工作的策略;“老师们想多远,校长支持的平台就搭多远”,是工作的理念。在学校里,如果你想当“校长”,就给你更多的舞台让你尝试,鼓励你“往宽里干”;如果你想当教学骨干,就给你更多的学习、研讨的机会,鼓励你“往深里干”。

有了坚实的目标的支撑,有了校长真诚的理解和支持,教师们就会饱含激情和自信:超负荷地工作,心甘情愿,加班加点,没有人讲价钱。用人情凝聚的力量,会成为学校无形的资产。

求真务实的工作,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现状与需求。现在的学生有三大顽症:不爱学习,不爱学校,不爱师长。这种情况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剧。为此,校长应通过构建德育工作模式,通过多种人文教育和行动使他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验情感,发展友谊,提升人格。如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带领学生“与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使学生们在学校生活得像在家里一样温馨、舒适,校长应不放过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如校园里,楼前房后安装长椅,供学生休息、聊天;阅览室,可延长开放时间,供学生自由阅读;食堂可聘请营养师,尽力为学生提供科学营养的膳食。其实,如果把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落实,为学生办实事,学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就会更爱学校、爱师长、爱学习。

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改革和创新,务实工作是改革创新的基础,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学习方法、教学改革,都需要教育教学者躬身力行,只有当学校的一切能够真正体现校长办学思想的时候,校长才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个思想的践行者,务实的教育工作者。

校长思想理念的践行力量,勇于务实的精神,离不开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一个浮躁的人,是难以静坐在办公室、书桌旁,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工作的实践的。读书应伴随校长的整个人生,应该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厚的知识积累能使校长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中处理学习工作中的问题,使之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看到问题的实质与端倪,趋势与先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个务实的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践行者,要不断经历“思想—实践—思想—实践”这一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认识论模式,而每一次经历“思想—实践—思想—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就是自身专业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推进学校、学生、教师获得新的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在践行教育理念的道路上,务实者将创造出奇迹。

关于学校人本化管理的思考

王瑞全

学校管理是管理者将学校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组合起来,投入于教育、教学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工作之和。学校人本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组合的时候,必须把“人”这一要素当作不同于其他要素的本质要素,首先做好人的组合,想方设法调动被管理者——教师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谓“人本化”,是学校人本管理的理想境界和高级阶段,即在学校管理中不仅要围绕调动教师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活动,而且要达到完善教师职工的人格,提高教师职工的智能,增强教师职工的体质等目标,使他们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健康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实现人本化管理,这是由学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系统。可见,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为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心理沟通,是学校人本化管理的关键。遵循人本化的管理原则,就要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建立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依赖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去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心心相应”,共谋发展的目的。一、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管理者要特别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重视教师的心理调节,把校园建设成为教师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1.关注生命质量。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而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具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征。学校管理者要正视这种特征,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义,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我们不能一味强调管理的科学、量化,而要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管理对象——教师,改进学校管理,使学校具有强大的魅力,成为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绿洲。

2.做好教师心理“按摩”。如果说“按摩师”是通过灵巧的手来通塞化淤、化解苦痛,那么,管理者的“按摩术”则是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是饱含真情的行动,是富有艺术的言语。一位老教师卧床不起,管理者百忙之中送去营养品、慰问金、体贴入微的问候,使病房洒满阳光;一对教师夫妇“交火”,最后竟要对簿公堂,管理者苦口婆心、将心比心,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这些事看似与“教学中心”无关,但无形中给教师送去了温暖,为学校营造了和谐默契的人际氛围。

3.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管理者要把师德建设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把教师从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小圈子里拉出来,不因清贫、寂寞而心理失衡,做一名胸怀理想、淡泊名利、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育家。

4.搭建民主生活平台。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提供宽松的成才环境。管理者要关注教师的健康与发展,尽快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给教师“松绑”,使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有足够的时间充电学习,不断提升教学品位和科研素养,以生动活泼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二、重视人的需要,时时处处以激励为主

学校人本管理必须研究人,尤其是研究学校成员的多层多元需要和期望,及其这些对其行为的驱动作用,研究学校成员行为和工作满足感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激励对学校成员行为导向和预期绩效的影响力。激励有许多手段、方法和途径,归纳而言无非是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信息激励构成的三维系统。从学校成员的多层需要看,物质需要涉及个体及家庭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注重恰当地运用物质利益去激励教师职工必然成为学校管理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件利器。精神激励在三维激励系统中是一种高层位的激励,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学校管理的优势。它是指用外在的思想教育、精神奖励和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激励学校成员。学校管理者必须确立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观点,主动与教师职工交朋友,以取得“知遇效应”。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或者创设条件让教师职工进行信息交流、碰撞,使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或者使其创新思路,明确目标,奋勇向前,这就是信息激励。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过程,让教师听高水平的课程改革报告,参加有实际效益的教研活动,提供“学术假”,让他们访名校、拜名师,乃至组织教师拥抱名山大川、人文景观,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可使教师思想升华,产生教学改革新思路,获得提高业务水平的新技巧。三、学校组织设计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行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特性

学校组织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人与人的集合,是人与人的相互协作系统。教师是知识分子,其职业特点反映在工作和心理两大方面。从工作上来说,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个体分散的脑力劳动,工作对象是成长着的青少年,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从心理上看,教师“望生成材”,追求新知,善于思考,珍惜友谊,自尊心强,有自我克制力。这些特性,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学校在组织管理方面必须作人本革新。首先,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必须强调学校组织层次的扁平化,即宣布不存在等级制度,校长、教导主任等都是教师,彼此顺从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学校高层和中层管理者把一线教师当作自己的参谋,请他们对决策提合理化建议,对新课程改革的措施作点评。其次,对学校管理制度作出适合教师行为特性的修订。学校完备的规章制度是维护正常秩序的奠基石,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保证,但对那些不适合人本教育和人本管理的条规应及时修正。具体实行时,尽量体现人性关怀的灵活性。四、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

营造绿色环境和人文环境,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环境育人是学校人本化管理的重要依托。校园环境是无形的教育,无字的教科书。一方面,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清新、典雅、自然、纯朴的美丽景色,让师生置身其中,倍感温馨。蓝天下,绿树生机勃勃,花香沁人心脾;草坪上,可凭人们追逐,嬉戏,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师生的关怀,让校园成为教师温暖的家园,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乐园。

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尤其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其充满青春情趣,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优秀的文化气息,成为无声的良师益友。

文化环境熏陶是让有形无声的校园“说话”,校园文化便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巨型宣传牌,门厅、楼道、走廊的古今中外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承诺标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育人标准,阅报栏、黑板报、成果展……这些人文景观背后,标示着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等“亚文化”的内涵所在,而这种亚文化本身所构成的校园景观,使校园时时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师生置身其间,自然地感受、体味,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既约束了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又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使情感升华,心灵净化。同时还能激发求知欲,唤起学习兴趣和艺术追求。这样获得的教育要比任何说教都来得自然而真实。优美的“校园之声”广播,百花齐放的文学刊社,精彩的文化艺术节,激动人心的体育运动会等等,熏陶感化,铸就人格精神,提升文化品位,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总之,在校园的建设与管理中,要始终着眼于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品位,使师生身心愉悦,乐学善教,真正实现人本化管理的目标。当前,在课程改革热潮中许多中小学都在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但离理想境界的人本化还有较大距离,做到人本化管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仍需不懈地去探索,忘我地去努力。

信心若在,梦想就在

杨艳国“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一个让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面对社会的诱惑,他们缺乏自制力,更容易沦为思想和学习的双差生。作为班主任,应怀有“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让看来“不可能”转化的“后进生”转变为“前进生”。本文结合本人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试图探究以信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让我们从一个英文单词谈起吧。

Impossible是什么意思?答曰:不可能。

稍作变动,我们再看它成了什么: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我是一名普通高中的班主任。这里生源差,学生综合素质低。于是,好多班主任就抱着“反正学校也不指望出成绩,只要学生不犯大错就可以”的想法,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真的不可能吗?不!只要你敢做,肯做,好多事情完全可以做好!“后进生”完全可以转化为“前进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信心教育,从而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呢?

先来看“后进生”的心理。

班里的“后进生”,很多都有这样的心理:同学瞧不起自己,老师不重视自己;题目做不出来又不好意思问同学和老师,只有咬着笔头干耗着;上课听不懂,只怕老师提问到自己,要么上课提心吊胆,要么索性破罐子破摔——看小说、做小动作、说话、瞌睡……总之,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已经是“无可救药”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他们实施了信心教育,进行了如下探索:一、抓班级文化氛围建设,营造学习氛围

教室是用来学习的地方,如果教室里没有外在的学习氛围,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我首先在班里张贴了一些恢复信心的标语,如:“发光不只是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自信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当然也有其他方面(如珍惜时间、自立拼搏)的标语,如:“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鞋可以别人给,但路必须自己走。”“奇迹发生在拼搏之后,成就诞生在汗水之中。”(这句话是我们校长的题词)

这些标语过一段时间,还要更换新的内容。当然,不是把标语贴到墙上就“万事大吉”了,作为班主任还要经常地适时进行诠释或解说,甚至让学生口头发言,谈自己的体会。二、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使之追求适合自己的目标

因为“后进生”的成绩一般都比较差,所以要引导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绝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我经常跟他们说:“高考750分,并不是每道题都是给我们出的,就是最好的学校的最好的学生也不会拿满分。我们一定要舍得放弃,也一定要抓住我们应该抓住的东西。我们的目标是——瞄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竞争对手,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张贴在墙上,看是不是完成了自己制定的目标。结果,因为定的目标比较符合实际,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我让他们重新确定下次努力的目标,以求取得更大的进步。这种做法使他们消除了自卑心理,极大地增强了信心。三、适时表扬,绝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

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赞美。这正如那些缺少养料的禾苗一样,阳光的滋养至关重要。所以班主任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日常生活中注意多说一些赞美的话语,如:“你真棒!”“这道题这么难,可是你做对了!”“你们宿舍卫生一直非常好,是免检单位,信得过产品!”

其实,好多时候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当他完成了一件可以让自己“沾沾自喜”的事情时,他们只想听到这些“廉价”的、赞美的语言,他们的心里此时就像是灌了蜜一样甜。得到了肯定,他们会比以前做得更好。四、教导学生持之以恒,绝不向生活言败

我给学生们讲了“28天的荷塘”的故事。一朵荷花以成倍的努力想长满整个荷塘,可到了第28天的时候,荷花只长到荷塘的四分之一。这个时候,荷花如果放弃了,她就和成功失之交臂,因为,在接下来的第29天,她就能长满荷塘的二分之一,到第30天,我们就能看到整个荷塘的灿烂!这个故事使同学们深受鼓舞。

丘吉尔曾经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这句话也成了好多学生的座右铭。

通常我们的失败就在于没有坚持下去,“我不行”或“不可能”会使事情画上句号,而“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所以,面对“后进生”,请“删去后进生的标签,消除后进生的阴影”吧!

浅谈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

安彦竹

现在听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到底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呢?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付出的劳动和精力是很大的,但教学的结果却往往低效甚至无效。这不是教师不具备足够的学科知识,也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而是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力。

怎样达到有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要运用一些策略或技巧建立良好的常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规可循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大前提。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内容包括课堂活动方面、课堂礼仪方面、课堂秩序方面等等,要求就是学生能够专心于课堂活动,能够自我管理,能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其次要注重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建立良好的常规。当然这些技巧包括一些奖励和惩罚。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母亲要求孩子练钢琴的方法。孩子每天练琴心不在焉,没精打采,痛苦地消磨时间。妈妈记下练习每一支曲子的时间,心里有数以后,妈妈对孩子说,以后只要你练习够遍数,就可以玩了。开始还行,时间长了发现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妈妈又有了新要求,从今天开始妈妈给曲子打分,弹得最好打5分,依次递减,每天只有达到四分才能算一次,否则不算。孩子练习是认真了,但太枯燥,脸上经常流露出厌烦的表情。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妈妈反复讲道理,但孩子太小光讲道理作用不太大,妈妈知道孩子特别爱吃巧克力,但平时舍不得给孩子买,有一天妈妈对孩子说:“妈妈想这么做:每天把你练琴的得分数算出来一个平均数,也就是每天给你记一个平均分,一月下来如果你能够得到20个5,就给你买一斤巧克力,25个5,就给你买两斤巧克力,放冰箱里留着你慢慢吃好吗?”从那以后孩子练习很认真,妈妈也从不食言。巧克力伴随着孩子练琴的日子。起初是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激发了孩子对练琴的兴趣,后来兴趣越来越浓,练琴成了必修课。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课堂有效首先要有规则,其次规则不一定能够实行,所以要有方法,有方法还得对孩子了解,要知道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什么样的孩子,要知道什么样的奖励和惩罚更有效。

其次,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保持良好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怎样才能创造这样的氛围呢?

把幽默带到课堂。幽默是一种智慧,有的时候是一种技术。个人性格不同,甲说出来感觉课堂活跃,乙说出来说不定就觉得四不像,所以有时候不能模仿,否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幽默要随自己的性格而定。

将游戏与教学接轨,或者说把游戏带到学习当中。记得刚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总怕孩子离开家不习惯,不愿意上学,没想到第一天送去,她就很适应。开始她是要面子,没好意思不让爸爸妈妈离开,没想到在幼儿园上了一上午后,下午就很想去上学,我问女儿上学好不好,为什么。她说上学很好。原因是幼儿园有小朋友玩,还有多多的玩具。还有好多小朋友可以做游戏。看来她愿意上学主要是好玩,我不禁感叹,为什么自己没有让学生们特别想上课呢?看来自己的游戏设计很不到位啊。

让课堂教学激情四溢。包含浓郁情感的教学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的距离,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激情和人文关怀。要想激情四溢,首先自己要喜欢你所传授的东西,自己要对这些东西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感染学生。教师的特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动机,有的教师热情开朗富有同情心,有的教师对教学缺乏兴趣缺乏热情无同情心甚至讨厌教学工作,这样的两种教师对学生的感染绝对是不同的。

最后,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因此学生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主体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我要主动学的。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一是要使学生有兴趣,二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重要,必要的时候需要惩罚与奖励并行。总之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而且主要是学生参与,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教师从事教学要了解自己的教学特质,教材特征,更重要的是认识班上学生的学习特征,针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激励,以达到学生乐学的有效课堂效果。

农村高中生厌学情绪的研究与矫治势在必行

封志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可是许多农村高中生不爱学习,升学率较低。近年来,农村高中生厌学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在农村普通高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高中生的厌学症在近几年里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一、高中生厌学情绪原因分析

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心理学认为“厌学”是由于对事物的我向性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等。据调查,高中生厌学情绪反映出来的基本症状最初只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常走神、作业难以按时完成。随着厌学情绪的增长,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采取回避、逃避、放弃的态度,注意力完全分散,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朋结友、群体活动,严重者完全置学习于不顾,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成天无所事事。

下面是我校近几年学生退学情况: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客观的外在影响因素

这方面的因素是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这个外因在学生个人内因的作用下,危害是特别严重的。细分起来,这方面的影响源有以下六种因素: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现在的高中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学习压力和负担之大是无须讳言的,在校住宿生一天能上16节课,一天的学习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

2.学校教育方式欠佳。为了考上好大学,毕业班学生在这16节课,早晨背、中午练、晚上做,没有欢声笑语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音乐课、美术课与他们无缘,足球、篮球、乒乓球难得与他们见面,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3.家长期望值太高。虽然我校地处乡镇,学生的入学成绩(中考成绩)在410分左右,但是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目标,致使不少学生“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难免灰心气馁,产生厌学情绪,甚而逃避或放弃。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家长过度的唠叨、责骂、猜疑、嘲讽甚至动之以拳脚或不切实际的加大学习量,使学生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演化为厌学情绪。

5.电视中不良内容的影响。如电视节目中常有的“文盲成大款”“高知者打工”现象及一些电视剧尤其是一些反映校园生活的电视剧不恰当地夸大教育的弊端等,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视学习为苦差事进而厌学。

6.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如“分配不公”“大学生就业难”“国企破产”“失业率上升”和媒体曝光及民间传闻的腐败案件等,从不同角度给高中生以负面影响,动摇其学习动机和信心,诱使其产生学习无用和厌学的情绪。(二)主观的内在影响因素

我们首先来看看厌学的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

1.从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厌学的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由于他们和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知识掌握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在知识上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长期处于紧跟慢赶的位置;长期跟在别人的后面,这样,由于知识的相对贫乏,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之感。

2.从情感的角度来说,他们总体上表现为对学习的厌倦、逃避。虽然有时也能够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但是常常只能在很短暂的时间或者某个他相对而言比较喜欢的内容才会引起他的兴趣。上课盼着下课,上学盼着放学。

3.从意志品质上讲,一般厌学学生相对而言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较弱,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往往选择的是逃避。

4.从学习行为上讲,厌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能挨一天是一天,“懒”是他们最大的特征,作业不想写,课文不想读,作业多一点就老大不高兴,学习任务往往是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压迫”下完成的,只求完成,不求质量。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奋斗目标,前进方向迷失

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但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少考虑,基本上没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以至于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内在的动力。他们到学校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只是寻找玩伴,把学校当作避难所、游乐场,而非求学的地方。到学校只是例行公事,学习没有动力,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我在班里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你为什么来学校上学?

A.过了会考,拿上一个高中毕业证

B.偶尔能谈恋爱

C.父母非得让上

D.考上一个大学

E.其他原因

其中,选择A项的有30%,B项的有8%,C项的有25%,D项的有33%。

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奋斗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因而没有上进心。

2.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中学生成人感很强,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可是有些中学生因为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在学习中收获得更多的是失败与挫折,很少能感觉到学习会给自己带来喜悦与成功,长此以往,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缺乏坚定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的学习比小学内容更繁重更难、学习节奏更紧张更快、学习压力也相应地更大。如果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话,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自闭等不好的心理反应,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二、解决厌学的措施(一)转变教育观点,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1.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爱“学困生”,让学生愿学“厌学”大多数源于“厌师”。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学生与教师间设置了一道交往屏障,教师的教不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学生对教师的教只能被动接受,不能提出异于教师的独特看法,严重阻隔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从“厌师”进而转变到“厌学”。为此,教师应放下架子,经常性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所困,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确保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融洽。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设计个别辅导的计划和措施,指导和反思学习策略,为学生愿学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2.倡导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论好坏作为价值取向的结果评价在高中教育中甚为流行,一部分同学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功、独特的想法,学生每一次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应该多激励、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获得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多变的情景,让学生会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组合和发挥的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而多元智力理论倡导“因人施教”的教学观。由于学生智力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二)加大理想前途教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必须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课上应结合学科实际,激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讲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故事;讲述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讲述科学知识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课下与他们交朋友,谈人生,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谈理想,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而唤醒他们学好知识的内部动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当学生在生活上、人际关系上、学习上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仔细辅导,帮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耐心疏导,提高其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三)与家长配合营造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厌学干预合力

当教师弄清学生厌学原因后,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共商矫正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形成厌学干预的合力。建议家长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孩子,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激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四)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这是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又一重大途径。首先,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但对他们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博大的人文关怀宽容他们;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2.与社会有关部门联合整治学校周围的环境,对学生身心有毒害的娱乐场所要整治,甚至要取缔。这可以说是社会重视人才的重大举措。社会真正关怀学生,这种爱心能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他们能更好地回报社会。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除了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家庭、学校这个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高中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参考文献:

1.曲佳:《情境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初探》

2.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

3.施翠芳:《优秀生外语学习归因特点分析》

4.胡韬,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新取向》

5.龚德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培养兴趣——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贾宏祥

非智力因素是指在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实践证明,凡是智力水平相等或相近的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决定的,也就是说,在智力水平相等或相近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这个重要的科学结论,为不少国内外研究结果所证明。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在心理学教授霍特曼主持下,于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力超常(智商在135—200)的“尖子”学生追踪研究了几十年之久,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高低(指智商在中等水平以上者)并无太大的关系。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家长和老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善的人。可见,智力水平高低(除低下的以外)并不决定成就的大小,决定成就大小的都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因此,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他总是喜欢文学作品,关心文学作品的发表和评论,千方百计地了解它、熟悉它和学好它。如果说“勤奋出天才”的话,那么“兴趣又是勤奋的动力了”!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因此,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教育中,严重忽视甚至扼杀学生兴趣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兴趣,是一切有效学习的发动机!爱因斯坦在当专利审查员时,相对论是他的业余兴趣;而阿基米德在赴死之前,请求士兵等他解完一道几何题后再动手(这道题太有趣了)。在科学大家的传记里,由浓厚的兴趣为起点,最终导致伟大成就的生动故事俯拾即是。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先生从神父到大科学家,是缘于对豌豆杂交后的不同性状产生了兴趣;当今风靡世界的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只念了二年级就玩起了颇感兴趣的电脑,几乎改变了世界信息交流方式。某调查机构在荷兰的一份调查也引人注目:荷兰82.9%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所有学校都允许学生在校使用计算机,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都可以上网。荷兰的孩子用计算机干什么呢?出乎我国教育者预料的是,他们主要是用来打游戏!可正是在游戏之中,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文字、图形、信息和文件的处理技能。一位美国老师在看了中国的计算机教学后说,这种按一本教材一章一节教授的方法,是美国20年前的模式,而且效果很差。进步在哪儿呢?又是兴趣——在学习上再油盐不进的孩子,在电脑上玩起游戏来都能做到通宵达旦,就看你怎么引导了。

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源于好奇心。培根说过“好奇是知识的幼芽”,既是幼芽,就要精心保护和扶植,使其向兴趣发展。学生好奇心往往和天真的幻想联在一起,应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激疑”。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皮亚杰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判断中的不一致性和缺乏确定性所引起的不平衡或不安,是推动儿童以成熟的、合乎逻辑的方法去组织思维和知觉的主要力量。”要“激疑”,就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等。在课堂上“倡导人人表现,个个发言”,使学生养成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使学生带着“疑问”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兴趣。

3.教学形式要有“新意”来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如果教学形式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学生则会趣味索然。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授课技巧,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活泼一点,形象风趣一点。例如,陈景润的一个中学教师在讲数论时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则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要有谁能做出来,那可是了不起啊!”许多学生求知的火花被点燃起来,立下雄心要去采摘这颗“明珠”。当陈景润取得突破性成就时,仍然记得老师几十年前说过的这番话。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大道理,枯燥无味,学生可能早就忘了。因此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创新教学模式,使自己的讲解引经据典,例古证今,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只知乐趣无穷,不知课时有限。

4.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提高兴趣。“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蜜蜂不酿蜜。”人们在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应用所学知识时,往往会更加感到知识的重要和不足,产生学习新知识,获得新认识的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如让学生就“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及未来发展做一些评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则查资料、问老师,气氛活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建立师生间、同学间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巩固学生兴趣。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愿望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巩固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和谐、进步、健康的人际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树立信心,在交往中发现不足、完善自己、巩固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实践的必然产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和丰富地想象;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尊重客观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有效途径、手段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学中培养兴趣,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全面的发展。

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始终

张贵海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其道德修养也在逐渐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学习成绩好坏是其次,首先应该把人做好,也就是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如果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了,那么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一、把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孩子们往往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大概是老师知识比较多,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明明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应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教师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应该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那么教师可以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当教师真心诚意地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时,并不一定能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病。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教师不止一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给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可是,他们仍然会出现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教师不能对症下药,教师应该深刻反省。再就是我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到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班主任,则应该既当好母亲,又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相关制度,并配以灵活的措施。平时要多观察,与学生多沟通,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多表扬去培养学生的自信。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阻碍,学生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去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于年龄在十几岁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并且逆反心理很强,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强调学习的目的,激励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或开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师让学生学学生不学的尴尬现实,从而让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人。四、把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汉代大思想家王充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像疏食淡饭不改其志的孔子,威武不屈、忠贞如一的苏武,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万古忠义的岳武穆,等等。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听,可以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但这些人物事迹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在主题班会上,要让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理想,谈感恩。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并且,他们在学习上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严肃的纪律是一个班级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造就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班主任们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让每一名学生没有理由不执行的班规,一旦有人违背这个班规,就要受到严肃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与此同时,应该千方百计地营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体育竞赛、各类征文活动、学雷锋活动。

总之,就像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老子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了,让他们自己知道该怎么做,教师的教学工作才会顺利进行,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师德教育方法杜喜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在全社会身体力行。习主席2014年5月在北大考察时还强调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由此可见,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我们在新时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现实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会对我们整个民族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时刻警醒党和人民的嘱托,在新时期敏锐感知时代呼唤,不断创新师德师智教育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深入人心,广为青少年长期践履。为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才者,德之资也。当今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肩负着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职责,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同时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更新,才能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高新技术。我们要不断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不断积累,及时梳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同样尊重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民族情感才会得到尊重,邦交和社会关系才会更文明、和谐。

二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德为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去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说:“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作为教师,要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量、高度的涵养,大处讲原则,小处讲风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要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在工作中给学生以无私的爱,给同事以真挚的情,给事业以质朴的忠,我们才会影响学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将来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脊梁。

三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生成才、上级考核、家庭琐事时,我们也有疑惑、彷徨、失落,这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面对各种挑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我们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带给学生知识的豁然开朗和别有洞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我们要有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取之不竭的教育机智,学会巧妙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创造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同样,师德的建构是教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