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故事:两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揭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9 11:52:4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彦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文明故事:两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揭密

世界文明故事:两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揭密试读:

序言

众所周知,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2000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这里是两河文明的诞生地:苏美尔文明、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相继辉煌于世。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这里有人类最早的泥板文字,上面记载了先人的智慧。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这里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发生地。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如“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而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神话中,神也是用了6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人的祖先因受了诱惑而犯罪等,这些和圣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是《圣经》中所描述的伊甸园。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下游建立了城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社会。同时,苏美尔人在幼发拉底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灌溉工程,不仅浇灌了土地,而且防止了洪水。巨大的灌溉网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使成百万的人从田间解放出来,去从事工业、贸易或文化工作,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令人惊异的是,早在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创造这样发达的文明。遗憾的是,苏美尔地区的历次朝代更替,使文明逐渐衰落,该地区从一个灿烂的文明古国沦为穷乡僻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虽然就此一蹶不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这个璀璨的文明所吸引。本书也正是力求通过一些珍贵的图片,希望能再现5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可无论如何再现,逝去的终究已经逝去,历史中的美索不达米亚究竟是什么样,只有靠今人不停的探索,寻找了。第一章掀开历史的发端之地的“面纱”

公元前4000年前后,一系列苏美尔人的城邦国家,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健全了国家机器,设立了神庙,告别了漫长的洪荒时代,迈进了文明的门槛。那里是人类历史的发端地。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法典,产生了地球上当时最辉煌的人类文明。图117约公元前3300年时,两河流域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美国学家S·N·克勒莫在1956年出版了《历史从苏美尔开始》一书,书中列举了27个证据,来表明苏美尔在历史上的开山之功。这27个证据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少年犯案例、最早的精神战争、最早的两院民主制度、最早的历史学家、最早的减税、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判例、最早的药物典籍、最早的农业立法、最早的植物技术、最早的宇宙天文理论、最早的伦理规则、最早的族长、最早的格言、最早的寓言、最早的文学争论、最早的与《圣经》故事相似的传说、最早的方舟制造者、最早的复活神话、最早的屠龙英雄、最早的史诗、最早的英雄时代、最早的情歌、最早的图书馆及其书目以及最早的世界和平与安宁。苏美尔在两河之间广袤的土地上首创了文字体系、宗教和法律,奠定了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基础。图121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制作的陶制狮子头像,表情丰富,形象逼真。第一节 苏美尔人神秘的起源

公元前30世纪初,两河流域出现了若干小城邦,长期相互征战。公元前24世纪中期乌玛卢伽尔·扎克西征服广大地区,定都乌鲁克,后为塞姆人的阿卡德王所灭。公元前22世纪苏美尔人再度兴起,建立乌尔第三王朝,统治持续百余年。后为塞姆人的古巴比伦王国取代。图119公元前6000年以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可以制造出精美的陶制品了。

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3500年,该地区就出现了王宫、神庙、文字,产生了城市国家。他们用牛拉犁,用金属镰刀收割,用车子运输;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创作了美妙的神话和瑰丽的史诗,发明了计算重量和长度的方法,发明了太阴历,等等。图120约公元前3150年苏美尔人的雕刻作品,图案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奇特。图122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制作的老翁的青铜雕像。

苏美尔人活动的时期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3000年代末。约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国家被外族摧毁。考古材料表明:苏美尔人个子矮小,身体健壮,圆颅直鼻,不留须发,和后来移居苏美尔地区的长脸钩鼻多须发的闪米特族人不一样。因为在苏美尔地区没有发现旧石器或中石器时代的遗物,最早的遗物也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而且在约6000年前,波斯湾还深入内地,苏美尔地区大部分还是沼泽,不能居住。所以可以推测苏美尔人是在公元前4000年移入苏美尔地区的。关于苏美尔人的来源,有种种说法。图123苏美尔人建立了城市,但是主要还是依赖农业的发展,城市四周有很多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

有人认为苏美尔人是从东方山地来的。理由是每个苏美尔人的城市都拥有一座名为“齐古拉特”的梯形塔。它看上去如同一层层叠放的砖面,每层都比底下的一层小,以此形成阶梯通向顶端的神殿。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种梯形塔“就是一座山”,它暗示了苏美尔人一定是从多山地区移居过来的,因为造山的人不会生长在平原。到了平原之后,他们发现像家乡那样奉祀神明已不可能,所以在平原上用砖垒起人工的山,通往山顶的阶梯象征着他们曾经爬过的山路,而且苏美尔人的神与神庙的名称常与山岳有关联。图124神庙是苏美尔城市的中心,建在高高的金字塔的顶端。

有的考古学家由此推断,苏美尔人可能来自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山地。因为在乌鲁克发现的陶器与东方山地古埃兰陶器有相似的地方,某些最古老的城的名称,如苏鲁克帕和泽母比尔的字尾与埃兰人的安山语有相似之处。图125苏美尔人制造的武器,有黄金短剑、青铜戈和长矛。

有人认为苏美尔人来自两河流域北部草原和丘陵地区。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埃尔——欧贝德(乌鲁克附近)和埃里都的一些地方发现比乌鲁克时代还要早的居住地。他们的物质文化与乌鲁克所发现的苏美尔文化有不同之处。从政治与宗教方面看,欧贝德文化与乌鲁克的苏美尔文化似乎是一致的,但是在陶器方面却有显著的不同。欧贝德文化的陶器与两河流域北部草原地带所发现的古代文化遗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并且它们显然是同出于一源的。图126乌鲁克出土的陶制花瓶。上面有精美的人物图案。

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苏美尔人自己的传说,认为他们最早的祖先住在第尔蒙岛,这可能是苏美尔以南波斯湾中的一个岛。还有关于深渊之神埃阿的传说中说埃阿是人鱼形的神,它上溯河流游到埃里都,在那里教人建城(埃里都是苏美尔地区最古城市)。根据这种传说,似乎苏美尔人最早应该是从南方来的。图127在乌鲁克出土的大理石女子头像,素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维纳斯”之称。第二节 《吉尔伽美什》的传说

提起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著名的《吉尔伽美什》,这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的确,这是两河流域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学的巨大魅力,足以令美索不达米亚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部史诗的主要部分于19世纪中叶从亚述古都尼尼微出土,经过学者们约半个世纪的发掘整理,到20世纪20年代,这部史诗的泥版已基本复原,翻译和注释也基本完成。我国也已有该史诗的中译本。这里特别要提到大英博物馆的乔治·史密斯,是他首先“发现”并注意到这部史诗。由于他的成功译读以及在尼尼微遗址的实证考古,人们才注意到这部最古老的史诗,并对史诗进行翻译和研究。可以说,史密斯为《吉尔伽美什》史诗重新面世作出了杰出项献。图5据说这部令人震惊的史诗被刻在了12块泥板上。《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这是一首长篇叙事神话史诗,共3000多行,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图1于伊拉克出土的约公元前8世纪的石雕,吉尔伽美什抱着他刚捉到的狮子,显得勇猛异常。

传说,在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的乌鲁克城邦,有一位国王叫吉尔伽美什,他三分之一是人,三分之二是神。他总觉得在乌鲁克找不道用武之地,就残酷地压迫和残害人民,以此来宣泄,害得百姓不得安宁。人民忍无可忍,只得向天神反映,祈求天神的帮助。天神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半人半兽,名叫恩齐都的怪物,来与吉尔伽美什对抗。恩齐都来到乌鲁克后,两人进行了激烈的搏斗,不分胜负,结果反而惺惺相惜,结成了好朋友。图2英雄的吉尔伽美什正在饮牛,可他却想不到日后正是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吉尔伽美什与恩齐都结成好朋友后,两人为乌鲁克人民立下不少功劳。他们先杀死了沙漠中吃人的狮子,后来又除掉了森林中害人的怪物芬巴巴。这个芬巴巴神通广大,他的喊声就是暴风,他的嘴就是火焰,他的气息就是死亡,他还软禁了女神伊丝塔尔。吉尔伽美什在天神舍马什的帮助下,终于除掉了芬巴巴。图3伊丝塔尔是一位美丽的女神,传说她有七条彩虹般的面纱。

得救的女神伊丝塔尔向吉尔伽美什倾诉了爱慕之情,却遭到了拒绝。伊丝塔尔觉得受了侮辱,于是向他的父亲——最高天神安努告状。安努派了一头力量巨大无比的天牛到乌鲁克城,残害了好几百人。在恩齐都的帮助下,吉尔伽美什最后杀死了天牛。图4吉尔伽美什和恩齐都都是勇猛的战士,这个图章描绘的是他们与野兽搏斗的场面。

天牛被杀,更激怒了伊丝塔尔,她在乌鲁克城楼上大骂吉尔伽美什。但英雄并不理睬她,他在幼发拉底河中洗完了手后凯旋而归,大开宴席。这时候,他的朋友恩齐都做了一个梦,梦见遭到天神的报复,说他马上会死。几天后,恩齐都真的死了,吉尔伽美什放声大哭,他爱他的朋友胜过世间任何人,他不能让他死去。于是他发誓,非把恩齐都救活不可。

死是什么?人能不能不死?世间有没有人知道不死的秘诀?吉尔伽美什认为要找到答案必须要去找他的祖先塞苏陀罗。因为他是洪水过后惟一逃过死亡的人。吉尔伽美什历尽千辛万苦,在海上经受了大风大浪,到第40天的时候,终于来到世界的另一端,找到了祖先塞苏陀罗。塞苏陀罗把如何由神指引得救,如何因保全人种而获长生的故事讲给他听。在他临走时,塞苏陀罗还把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药赠给他。图25吉尔伽美什和恩齐都正在与猛兽进行搏斗。

吉尔伽美什拿着药欢天喜地地往回走。快要到家时,经过一条河,由于长途跋涉,他想先洗个澡除去疲劳,再回去救他的朋友。不料,在他洗澡时,他放在岸上的药被一条蛇偷吃了!

吉尔伽美什失魂落魄地回到乌鲁克,见庙便入,见神便拜,惟一的请求就是让恩齐都还生片刻,因为他还有许多话要对他说。神被他的虔诚感动了,就让恩齐都复活了,两个好朋友终于又在一起畅谈。吉尔伽美什问:“死后是什么情况?”恩齐都说:“不能说。如果把我的所见所闻告诉你的话,你会吓昏过去的。”吉尔伽美什坚持要听,恩齐都只好叙说起地狱的情况。整个史诗便在恩齐都的叙述中结束了。

故事迂回曲折,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十分优美,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逃失败的悲剧色彩。尽管史诗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真实的历史过程。在巴比伦时期的泥版以及石刻中,许多是以吉尔伽美什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说明该史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图6《吉尔伽美什》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这幅画就是人们根据这部史诗的描写而作的,画中描绘了吉尔伽美什出征的场面。第三节 文明“火种”的楔形文字

虽然曾经辉煌,但是自16世纪以来,美索不达米亚就一直属于奥斯曼帝国。由于受到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君主的极大忽视,它事实上已沦为了帝国的一块充满邪恶的死角。在这里,土匪抢人,酋长好斗,地方官员受贿,政府官员腐败;沙漠灼热,狮子四处觅食;霍乱、痢疾一类的传染病到处流行;美索不达米亚危机四伏,去那里旅行简直就是冒险。

然而,仍有一些胆大好奇者冒险探索了这块历史上有口皆碑的胜地。最早的一位探险者是一位名叫凡勒的意大利人,他于1616年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安全返回了欧洲后,凡勒带回了许多苏美尔人留下的陶碑。在陶碑上刻有一些文字,这是一种欧洲人从来没有见到的新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呈楔形符号,又是刻在陶碑上,所以后来被称为楔形文字。它被后来誉为是文明的火种。图93刻满楔形文字的泥板和泥封。文字的内容记录了一桩关于分割财产的案件。

关于楔形文字起源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图81美索不达米亚壁画。伊南娜被南纳一丝不挂地关押在地狱里,忍受着折磨。

传说中,伊南娜是天上的女王、乌鲁克城的保护神。她是一个倔强的女神,想做的事情总想尽办法做到。在她做乌鲁克城保护神的时候,智慧之神安启住在阿普苏,即深不可测的大海之中。他已建造好苏美尔最古老的城市埃里都,并把他创造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神圣礼仪储藏在那里。伊南娜决定用友好的或者非友好的手段得到全部的文明礼仪,使她的城市享有不朽的光荣。图80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玄武岩浮雕,月神的女儿伊南娜王冠中有一弯新月,身后象玉米杆似的条纹象征她所发出的万丈光芒。

于是,她亲自前往埃里都的阿普苏,面见智慧之神安启。伊南娜款款的来到阿普苏,她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安启远远地看到她,顿时为她那倾国倾城的美貌所倾倒。他召唤身旁的伊斯麦德,对他说:“我的使者伊斯麦德,听我吩咐,按我的话去做。瞧那个朝阿普苏走来的美人,瞧那个独自向阿普苏走来的伊南娜,快去迎接她,献上清凉的甜水解除她一路的劳顿,献上椰枣酒为她洗尘。赶快去准备酒宴,神圣的天神之宴,我要隆重地欢迎她。”图83战神伊南娜青铜塑像。她手捧着盛满甘露的容器,将滋润万物的生命之水赐与人类。

伊斯麦德遵从安启的吩咐,把一切安排妥当。安启热烈地迎接远道而来的温柔使者,请她坐在自己的身边。望着娇媚的伊南娜,安启心旌摇荡,神魂颠倒。他不停地劝酒,自己喝得满脸绯红。他迷迷糊糊,心里只想着怎么讨好身边的美人,让她高兴。他不假思索地高声喊道:“以我的名义,以我无比神力的名义,我要把神权、伟大神圣的王冠和宝座送给我纯洁无瑕的女儿。亲爱的伊南娜,请接受我的一点小意思!”伊南娜一听,喜上心头,赶快站起身来,接受馈赠。她刚刚坐下,安启又大声宣布:“以我的名义,以我神威的名义,我把伟大神圣的王权的象征王笏和王权送给伊南娜。我的孩子,拿去吧!不要客气。”伊南娜又站起来接受礼物。安启在美酒女色的刺激下,昏头昏脑异乎寻常地慷慨。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呼喊。最后,一共把一百种神圣的东西赠送给了伊南娜。伊南娜乐不可支,她怎么也没想到会如此轻而易举地得到她梦寐以求的东西。她不敢在宫廷久留,千恩万谢之后,赶快告辞,起身返回乌鲁克。伊南娜小心翼翼地把全部礼品装上天舟,扬帆疾驶。这些礼物包括神权、王权、不朽的王冠、王位、王笏、伟大的神圣地位、神对万物的关照权、大洪水、上天庭与下地狱的自由、祭司的多种职能、伺奉天庭的神妓、两性关系和卖淫、音乐与乐器、艺术、木匠铁匠皮瓦匠的手艺、织网、金属冶炼等技术、写作、真理、真诚、正直、善良与公正、格言与智慧、好话与坏话、判断与决定、英雄与力量、伪造、敌对、骚乱、城市的毁灭和惩罚、愉悦、忧虑、胜利的欢呼、旗帜、指令、壮年、富饶等等。其中就包括了为后世流传的楔形文字。图82这是一枚印章,描绘的是女神伊南娜与太阳神乌图和水神恩基在一起的情形,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图27美索不达米亚人祭坛的月相,图案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了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以上只是神话传说,根据考古学研究,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由苏美尔创造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板上。笔划呈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古代西亚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过这种文字。它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它记载着悠久的古文明历史。具有无穷的魅力。图152楔形文字一般刻在泥板上,背面光滑无字。

之所以把古代苏美尔人的文字叫楔形文字是因为文字的形状头尖尾宽,呈楔子形状。培德罗是17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和旅行家,他在波斯皇宫中发现并临摹了楔形文字,带回欧洲加以研究。格罗铁芬是18世纪哥廷根的一位中学教师,他首先释读出这块文书,破译出几个古代帝王的名字,并根据他们的事迹又认出了一些文字。这种文字由苏美尔人创造,萨尔贡的阿卡德王国征服这个地区后,也沿袭使用这种文字,并在西亚的一个闪米特民族中使用,甚至后来的波斯大流士帝国还使用这种文字。图155楔形文字泥板。这里展示的是楔形文字的制作工具。

一般人认为文字的起源由图画象形到符号表意,再发展到字母标声。考古学家们也是这样看待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的。考古学家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推定楔形文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为在较为原始的楔形文字中找到了许多从图到字的演变过程。打渔的人画鱼,放牧的人画牛,由图画变成符号就产生了文字。因此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当地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图153遗址中出土的陶罐。苏美尔人将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贴在陶罐上,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便于保存。

然而近年来考古天文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X号超新星的爆发。乔治·米察诺斯基是一位古代苏美尔学专家,经过对楔形文字的详细研究,他发现一个现象:较早的泥版文书记载中大量地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他提出古代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同这颗星有关。图156

楔形文字前身的泥板。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甲古文一样难懂的文字。

理查德·斯特塞是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他经过精确计算指出,米察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超新星。它是人类记忆历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天文事件。它爆发的那一天,超过了白天太阳的光芒。晚上,天空中出现了两个月亮,在水面上拉开一条长带伸展到苏美尔人居住的海边。图158遗址中出土的泥板书。苏美尔人学校使用的书也是用泥板制作而成的。

古代闪米特族人的神话中有许多天使都是从天上降在波斯湾,然后循着一条光带来到他们中间。专家们认为这正是这一事件影响的反映。关于这颗星的谈论和复述演化成了神话和宗教。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化出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这两个字十分相似,同出一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