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护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23:32:35

点击下载

作者:邱汉强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精神卫生护理

精神卫生护理试读:

维护心理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有幸能读到《精神卫生护理》,首先要感谢邱汉强校长,是他向我和我的同事推荐这本书,是他对我们信任,给我们机会,使我们参与对该书做些专业的改译。

其次,要感谢邱汉强校长周围的残疾朋友,感谢很多不相识的译者,他们不是专业人员,他们不从事相关工作,但他们有博大的爱心,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有幸与该书见面,能有幸读到这本好书,在此要特别表示对他们的敬佩和谢意!

最后要感谢该书的作者,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在地理、环境、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很多的差异,但通过该书,我们之间已心相通,情相同。我们共同的心愿是对遭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和家属、对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献一份爱心。衷心感谢作者们的辛勤写作。

该书全面讲述了心理与精神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涵盖了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情景描述,以临床护理案例引入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从专业角度使专业人员既掌握心理与精神护理的基本理论,又学会心理和精神护理的基本技能,又从大众角度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帮助相关人员理解、把握人们的心理特点,为需要的人群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人群心理健康需求的变化。

该书作为心理与精神护理专业的一本专著,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尽管有些语言习惯不一样,读后却受益良多。我们作为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几十余年的专业人员,可以说读过相当多此类专业的相关著作,但该书确有特色,对专业护理人员它是一本有科学性、指导性的专业书籍,对家属及相关人员它是一本可读性、实用性的科普书籍,还可作为各级残联康复部门、社区或心理与精神康复机构的培训资料或工具书。

我的语文水平差,写的文章更差,浅读后的感想不能很好地表达。但我要推荐此书给精神科医护人员,从事精神卫生护理相关专业的教学、康复、社会工作等各方面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期待大家读后有收获、有精彩的读后感。

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更美好!王晓萍2014年2月20日

人物简介:王晓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要专业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诊治。

兼任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妇女精神医学学组委员、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委员,湖北省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湖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等。序

本书以理论为根据介绍了为需要心理看护的人准备的看护技术。护士在使用精神看护技术时,对于接受护理方而言是否恰当地使用技术,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本书不是简述应该使用哪种技术,而是说明其相关的理论和根据。此外,为了恰当的使用精神看护技术,除了考虑病人的症状和法律根据外,护士也有必要掌握看护技术以外的知识。本书记叙了这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讲述了精神看护的思考方式。

第二章从看护过程的知识、技术中,选取了精神看护实践中有用的看护过程的精华来进行讲述。

第三章讲述了如何让看护者和被看护者建立信赖关系,并让这种关系继续发展,然后灵活应用于精神看护技术中。在精神看护领域,信赖关系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本章节会着重详细对此进行讲述。

第四章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援助技术。精神看护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尽可能帮助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过上更好的生活,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五章讲述了有关精神科住院的援助及法律问题。到精神科住院的患者,有的是本人的愿望,但也不尽然。住院中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有的同外部通信有些原则上不能进行限制的事情。像这样的问题需要根据法律以及精神看护原则给予必要的援助。

第六章讲述了症状管理技术。症状管理技术和第四章所述的日常生活援助技术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第七章讲述了精神看护的治疗。药物疗法是精神医疗的中心,关于服药及其副作用的援助技术是很重要的。此外,也讲述了为了让患者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各种康复援助技术。

第八章讲述了出院支援以及出院后生活的支援技术。从以住院为主的精神科医疗到在地域生活的支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支援地域生活的《障碍者自立支援法》,过渡措施和法律自身也有问题,实践也在发展之中。精神医疗方向的《精神福祉保健法》以及新成立的《障碍者自立支援法》,同时运用这两部分是相当崭新的方法。

本书讲述了精神看护的基本技术。精神看护技术是护士的姿态及姿态产生的行动构成的。例如“倾听”是进行精神看护的护士必要的姿态,同时要看护士的行动。作为姿态的“倾听”是侧耳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行动上的“倾听”是通过让对方说,仔细听取并理解,再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对方才完成。为了使用技术,需要实施姿态和行动。虽然不能把这些全部说完,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介绍的技术只不过是精神看护的入门。期待拿到本书的读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或者开发出新的技术。

最后,感谢各位作者百忙之中能抽空出来写这本书。此外,特别感谢从本书企划一直到完成都支持着本书的Medical-Friend社的佐佐木满氏。编辑代表 山本胜则2008年6月第一章精神看护的思考方式第一节精神看护的意义和精神看护技术一、精神看护的多样性1.精神看护技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精神看护技术的普遍性

无论是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在意或担心的事情。例如,捧着这本书的你,会在意其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购买;作为本书的作者,会在意对于读者而言是否容易理解。实际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人在生活中一无所虑反而有悖常理。

对于这种“在意”或者说“担心”,人会如何行动。我(的行为)是在写完后让某人来读,你(的行为)是询问读过的人的感想。然而,这样的对策到底真的有效吗?让多数人来读,或者取得多数人的感想,如果这些人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一致的话就相当值得信赖。但是,我不会这么做,想必你也不会这么做吧。顶多就是让一两人来读,听取一两人的感想。如果某个人(友人A)对我说“很容易理解,就这样努力吧”我就会认可之。这种情况下,我在从A的话中得到了“容易理解”的信息的同时,也消除了心中“可能会难以理解”的(自己的)担心进而得到了些好处。这里,如果友人A说“非常难以理解”, “说白了前后文没有逻辑”, “要改也不知何从下手”之类的话,相比之下就更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担心就越发加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寻求着客观事实,也寻求着安心和认同感。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周围的人的消除“在意”和“担心”的帮助。这样来看,精神援助就是随处可见的了。而且,无论是否意识到,精神援助都十分频繁地发生着。否则,社会生活就很有可能无法正常进行。

看护由日常生活的援助和诊疗的辅助构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在意”、“担心”很明显就是精神看护。

精神看护的效果在给予身体变化的时候更为显著。比如护士A在测量体温后说“稍微有点高,但是比刚才要低了。真是太好了,但是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要告诉我”,而护士B说“稍微有点高。但是,没什么问题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患者的担心的程度就有差别。护士A在告知事实的同时,给予了患者精神层面上的援助。也就是说,进行了精神看护。而护士B则没有。

所以,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听到这样的话,感觉上是会有差别的。只是这么说的话,很难看出差别,所以在此进行说明。护士A,周到的考虑到了精神层面。“比刚才要低了”并不单单传达了事实,也给患者以安心感。“真是太好了”表现出一种高兴的心情和站在患者的立场来理解事态。“但是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要告诉我”包含着即使患者已经好了很多也会继续照顾患者,无论何时(即使烧退了)身体不适都没有关系等含义。

这样详细的说明后,我们得知了不同的应对方式给予患者精神面的影响相差甚大。另一个不能忘的是护士所说的话会留在在场的患者的印象中,给患者之后的行为带来影响。听到护士A的话的患者,不只是得到了当时的安心感,而且之后要是身体不适的时候会想到要和这个护士商量。即使在一般的看护情景下,精神看护给予患者的影响也很大。(2)精神看护技术的特殊性

接下来讲述的是对于精神障碍者的精神看护。以对抑郁症患者的援助为例。其例子是“对抑郁症患者,在其没有活力的时候想使其恢复活力的话,鼓励是不可以的”。把这个和“(1)精神看护技术的普遍性”中所述的友人A对我说的话相比一下。这里说道,A对我说“很容易理解,就这样努力吧”是很好的。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这样的说法是不行的。文中下划线的部分是鼓励的说法。抑郁状态虽然有很多情况,但在严重抑郁的场合应该说“一定会变好的,现在休息是最重要的”。这是和普通的生活场景不同的特殊的看护。(3)精神看护普通还是特殊

如上所述,从精神看护的立场上来说,支持他人的心理健康是精神看护的普遍原则,考虑到对精神障碍者的援助又有着特殊性。因此,精神看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范围则要因人而异。

要统一的把握,按照如下的方法考虑即可。心理的健康有多个阶段,在某个阶段是能区别生病状态和无病状态的,这是连续的。而且,精神看护并不是单向的。身体面的看护有着护士和患者的作用关系,援助的方向是固定的。相比之下,精神看护,援助护士也从患者方面得到了许多的精神上的援助和影响。反过来,通过援助患者,护士总是得到精神支撑(即自己被需要的满足和喜悦)。2.心理问题的个别性(1)心理问题的个人差别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为了容易理解心理的问题,以身体的问题“疼痛”来比较说明。肉体疼痛,感到痛的部位是很明确的。然而,心理的问题却并非如此。把心比作大脑也一样,人并不是在担心头部这个部位,而是担心的内容,如担心晚上睡得着吗,能好好地表达吗,担心的内容才是问题所在。而且担心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此外,根据状况的不同也不同。虽说疼痛也会在各个部位发生,但也仅限于身体这一范围。然后,某个部位受到损伤的话,人基本上会感到那个部位疼痛,看到的人也能理解。与之相对的,有容易担心的人和不容易担心的人,不一样的人担心的内容也不同(担心自己面貌或者对身体健康执着的人等),即使置身于同样的状况,根据接收方式的不同个人的差异也很大。而且,本人所感到的担心,实际上是由本人没有意识到的别的担心派生而来的。

对此,即使做出“消除担心的援助”的有共同性的对策,实际上要做什么也不是很清楚。这里,如果试着更为具体的做出“说出担心的事情并接受之”的对策。那么,要怎么才能让对方说出来呢,接受又要怎么做呢?这又因人而异。有直接询问较好的对手,也有委婉的询问更好的对手。而且,有只是得到聆听就感到被接受了的患者(这种情况,就不要说多余的话较好),也有虽然得到聆听,但会指责说只听不做的患者。难以在行动可能的阶段做出共通的援助。

说明也是一样。对于很在意容姿的人,告知其“血压刚刚好”是不会在意的吧,但很在意身体健康的人听到的话想必会很高兴吧。而且,就算说是很在意身体健康的人,也会有询问“刚刚好是怎样的程度”的人。像这样,心理的问题个别性差异很大。为此,看护是要求能针对每个人单独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援助上也同样。如刚刚所说的疼痛的情况,日常生活的援助是,疼痛在脚上的时候想到的便是移动的帮助,疼痛在手上的话自然就会想到是进食的帮助。与之相对,如果是担心的话,担心得不知所措,但实际上做不到的事情也是因人而异的。

身体疾病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根据病状的程度决定需要什么程度的援助。比如说,绝对静养的患者,首先就不会认为其能够整理床边的东西,如果能够自理的话便不需要援助。而相对的精神障碍的情况,不只是病状,本人的逻辑思维也会有影响。床边的事物能整理到什么程度,虽然也受到疾病和症状的影响,但也会受到本人对于整理的想法的影响。

想要收拾放在床头柜上的某个物品,但有时候患者会说“就那么放着吧,这样容易拿到”。这时要权衡病状所致的身边的杂乱程度和本人的思维方式的自主性,判断如何进行援助是个很费脑筋的问题。

按患者所说的做会增加其杂乱程度,硬是施加护士的想法会剥夺其自主性。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需要考虑各个患者多样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是精神看护多样性的一面。(2)心理问题(焦虑)的理解结构的例子

到这里为止,都在强调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相反的一面也稍稍讲述一下吧。心理的问题是个别的,而且眼睛是看不见的(准确地说,其反应的行为和态度是看得见的),但也不是说无法捕捉。例如,像测试焦虑的STAI(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量表。这个测试将焦虑中个人持续的难以变化的“特性焦虑”和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状态焦虑”分开测定。这很好地诠释了平日和患者接触的我们所感到的“不安很大的或者很小的人”的感觉和“容易变得不安的状况和不容易变得不安的状况”的感觉。像这样,即使是心理的问题,也变得容易理解。但是,再次强调,即使能够理解,也不能马上得到针对性的看护上的对策。二、精神看护技术的特征1.精神看护技术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针对所述的心理问题的个别性和多样性,要总结出能应对所有状况的看护技术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利用与患者普遍状况的技术。相应的也只能用于特定的状况的技术。而且,看护独特的技术和心理疗法等,在其他的学问中也有能利用的技术。在第四章开始会讲述主要的几个援助技术,结构化的援助技术,以及应对症状和问题的援助技术,所以这里只对能运用于全体的技术和思维方式进行总结。并以独特的援助技术作为示例,说明其与医生、咨询师、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异同点。(1)与日常生活事件相关的精神援助

假如患者的家人在探病的时候带来的水果“是先吃苹果好呢还是先吃橘子好呢”来进行商谈。患者经常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困惑。细心的护士会意识到,对于患者而言是会引发混乱的事态(虽然对精神安定的患者而言无所谓)。然后马上想到以下几件事。首先想到的是混乱的防治。但是,更为优秀的护士不会止步于此,而是会想着如何利用这一事态。即使是这样平常的生活场景,也可以认为是培养患者自主性的机会。接下来展示不够细心的护士和细心的护士及更为优秀的护士的应对方式的例子。

不够细心的护士会认为苹果也好橘子也好先吃哪个都可以。细心的护士会为了避免患者的混乱,会帮助患者来决定。更为优秀的护士会确保患者会不会混乱,然后反问“你想先吃哪一个呢”来引导患者自己的意志。护士就是这样在平常的事情上进行援助,甚至利用之,就能够带来长期效果的援助。

而且,还有更为深入的话题,将会在第三章“关系的成立、发展的援助技术”中讲述。(2)借助身体援助的精神看护

护士总是进行着身、心两面的援助。精神面的援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充分运用了各自所熟练掌握的心理咨询技法。

但是,护士的优势再怎么说,还是借助身体援助的方式使得精神看护的手段得以丰富、实施。例如,睡得很冷的患者,仅用语言来使其感到温暖并不容易,注意到寒冷的精神援助也不会有效果。然而,只要铺上被子就会变得暖和。在患者安静睡觉的半夜,为其盖上一条毛毯,会让患者感到“像这样,晚上没有睡还来关心自己”(某个患者如是说道)。这正是精神看护,这样事情的积累就建立了信赖关系。(3)利用健康面的援助

护士,并不只是留意病人的症状及其产生的问题,也要留意患者的健康面,并利用之。护士接触患者的时间很长,而且在各个生活场景中都有接触,稍微留意一下的话,就会知道患者有很多健康的地方。其中有可以直接用于解决问题的,也有可以间接利用的。例如,不是很活跃的患者,如果知道他很擅长乒乓球的话,就可以利用其来提高患者的活动性。自闭的患者如果对鸟有兴趣的话,通过谈论有关的话题,让他与其他的有相同兴趣的患者进行交流来间接的利用之。如此,通过健康面的作用,能有效地减轻不健康面。(4)24小时制的连续援助

住院看护在连续援助方面是非常强力的。甚至当病人被噩梦惊醒的时候,到护士站去就会有人陪着直到心情平静下来。在这种24小时制的住院场景中,有着其他的职业难以想象的护士的活跃场景。住院中的精神看护最有力的场景是在从傍晚到入睡这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抑郁的患者多少会变得比较放松,是取得必要信息绝好的时间段。此外,如果青春期的患者聚在一起,虽然在对应上可能需要深思熟虑,但也能听到其真心话。其他的患者也是,被看到安稳,或者相反的心理的行动,容易在护患关系中建立良好的关系。(5)着眼于生活全体的援助

在住院期间,护士作为患者身边的人,会接受患者关于将来出路、朋友关系和家人关系等的商谈。门诊看护和访问看护在这方面也能够提供对患者生活援助问题的处理。看到医疗,社会生活,经济,家庭以及日常的生活和福利等所有的方面,并且能站在和患者相近的立场上的正是护士。(6)接近患者的立场的理解

护士不局限于固定的视点,可以从与家人相同的立场来了解患者。某个症状的专业用语是“患者有被害妄想”,对于此症状,患者自身认为“被自己不知道的组织当作目标被追杀,很害怕,也很恼火”。我们护士作为和患者长时间接触的个体而能更为深入的了解患者,所以只要有那个意思,就能站在患者的立场上。然后,可以具体的知道其妄想的内容,甚至每天其妄想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也能知道。而且,好好地交流的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患者所遭遇到的恐惧和愤怒。也就是说,可以马上思考、感觉患者所说的话。而且,包括表情和动作在内都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生活护士访问看护因为和生活场景有关,所以在这一方面十分的强力。2.精神看护的基本和难点(1)精神看护的基本

将护士对患者的援助分为适用范围广的行为,在对应场景和状况下可以运用行为以及几乎不会使用的行为的三类来进行简单的说明。首先,有适用范围广,而且只要是进行精神看护的护士,为了能随时都可以使用而必须要铭记于心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接受,关心和积极的关怀。此外,也有几乎没有利用价值,在看护场景中不可以有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攻击、回避、暧昧的态度。其他的行为根据状况而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包容接受患者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指接受患者的所有的要求。例如,患者希望得到护士住宅电话的要求,不需要接受,也不需要回答。在这个意义下,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拒绝也是精神看护的技术之一。此外,明确的指示不算做攻击。

详细的内容将在第三章“关系的成立、发展的援助技术”中详述。(2)精神看护的难点

因为护士在住院患者的看护中全天24小时的各种场景中都在和患者打交道,结构化的精神医疗和心理疗法难以使用。抽不出时间来,即使用到了,在接触的时间内连续使用复杂的技法也很困难。使用1次很简单,持续使用却不见得简单。用笑脸面对患者说起来没有什么,但要时常保持还是相当困难的。更何况是在日常的接触中连续的使用一定的技法,这需要相当的觉悟。如果将时间分为使用技法的时间和不使用技法的时间的话,技法的使用效果就会变弱。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感到被对待的方式不一致的话也会有危险。

但是,如果无论在什么场景下都可以使用简单的技法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其他的,针对个别问题使用的技法,有时间的话便可以使用。比如说,在保证有时间和场所的状况下进行小组作业(group work)。

另一个难点是精神科的护士无法隐藏自己的个性。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和患者接触时,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自己的个性难免会暴露在患者的面前。

但是,因为想着反正会暴露出自己的个性而原原本本的表现自己,完全不抑制地和患者接触是不行的。知道自己的思考、行为和感情的倾向是必要的,而且正确地运用之也很重要。开朗的有活力的护士适合邀请患者参加娱乐,而文静沉着的护士适合和参与娱乐的患者的交流。3.精神看护技术和精神疗法、心理疗法

前面将护士对精神面的特殊援助技术作为精神看护进行了说明,那么这和精神疗法、心理疗法的关系又如何?接下来就此进行说明。并且,精神疗法和心理疗法是以基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为原则的,希望读者能理解这里所说的精神疗法和心理疗法是包含了其基础理论的。(1)精神疗法、心理疗法对于精神看护是否必要

把范围放大,世界上被称作精神疗法、心理疗法的疗法非常多,这些疗法由于继续开发,消亡,产生分支和流行而表现出繁荣或者衰退。其在基础理论,有效性,适用范围等方面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

以精神看护为目标的人,要了解全部的疗法大概是做不到的,也没有那个必要。具体情况下,由于患者的状态,疗法也有可能禁忌使用。这里,如果要使用这些疗法中的某一个的话,有必要详细的了解该疗法,其适用范围更是不可不知的。

这样一说,以精神看护为目标的人可能会认为精神疗法和心理疗法的知识并不需要。然而,并非如此。不完全的知识对于患者而言是不好的,知晓这些疗法还是有用的。反过来说,如果不对基本疗法中的某一个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不能说是专门的精神看护。

比如说,要进行精神看护,却完全不知道精神分析概念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这和完全不知道看护论(是否精通是另外的问题)的护士做护理是一样行不通的。(2)精神疗法、心理疗法对于精神看护必要的理由

为什么有必要了解精神分析以及其他基本的精神疗法、心理疗法呢。这有如下的4个理由。

第1,作为患者理解的构成而必要。即使不搬出精神分析,我们人类会以“A很温柔”, “B一定在生气”和“……的话,C肯定在想……”等等形式来揣摩他人的心思。正是这样做,才能够援助患者的心理层面。不考虑患者的想法,就不是精神看护。

但是,将我们所有的关于他人心理简单的理论(想法)和精神分析等科学理论相比,可以知道前者的错误相当的多。所以,就需要基于某种科学理论来理解患者。只不过,前面已经说过,精神疗法、心理疗法及其依据的基础理论多种多样,要用哪一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的。是否为基础的理论,是否适合自己(可以接受或相信很好),是否能在多种场景运用,是否方便使用,都是护士的选择基准。

第2,对于使用该疗法的患者场合是必要的。在这一场合,如果期待能有疗法所说的效果的话,就有精通该疗法的必要。

第3,作为护士的自我理解的构成是必要的。对他人理解的大部分都建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人类要理解他人的想法,就要亲临他人所遇到的状况,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是大致的方式。因此,要理解他人,自我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只要是人类,都会有各自的行为或感受方式的倾向,这会反映到精神看护的场景上。无论多么的理解患者,或者有着多么优秀的技术,也有无法运用该技术的情况。这是因为存在某种程度上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部分或者无法控制的部分支配着自己。无法意识到的部分仅凭自己来解决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无法控制的部分还是有能间接采取的对策。对于善于接受但不擅长发出指示的情况,即使无法一次就让患者服从,但只要有这样的认知(无论如何都得让患者服从的情况),可以知道患者服从为止反复的发出指示。了解自己在精神看护中是尤为重要的。

第4,可以更加熟练的控制自己。例如,有几个疗法指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即自己现在感觉的重要性。明明在生气却完全不表达出来,应对压抑愤怒的人会变得相当不愉快。只要说“我这么问,老实说一点都不有趣。但是,还是冷静下来好好说吧”,大多数情况下也真的会冷静下来。虽说有表达感情的必要,但是大声吼叫则另当别论,在对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老实地表达出来便好。4.身为精神看护道具的护士自身的使用方法(1)信息收集的道具

护士的自我理解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前述的内容。关于患者身体疾病的情况,护士作为患者的信息源,可以利用检查数据和触诊等身体评估。与之相对的精神障碍的情况,这只能作为间接的信息或者部分的信息。为了明确对于患者的看护所需要的病状,看护上的问题,需求信息大多是通过观察患者,和患者交流等由护士自身获得的。也就是使用自己这一信息收集的道具所得到的信息。这就相当于是使用体温计而入手的体温,使用血压计获得的血压值一样。

为了获得正确的体温或血压的信息,并且利用获得的信息,必须要了解体温计和血压计。并不是只要夹在腋下就能测量体温,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相同的,不知道自己作为信息收集的道具所具有的性质,就无法得到正确的信息。以患者性的言行为例来说明,从住院中的角度来看,性的言行的确是不恰当的,但是长期的住院中,这却比完全没有欲求的行为要更为健康。能控制在开玩笑的程度内的话,可以说是很好的在控制着自己。但是,难以认同这样的言行,将患者轻微的性玩笑(发言)当作病态的信息进行收集的护士,无法进行确实的信息收集,基于这些信息立案而做出的看护计划也不能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重要的并不是大量收集患者的信息,而是要注意认识到是护士自己有“讨厌性的言行”倾向。(2)援助技术的道具

不只是信息收集,作为援助的道具这一方面,护士的自我理解也很重要。例如,非常在意患者所抱有问题的原因或本质。但是,妄想的具体真假和童年的家族关系等等都不能直接处理。或者,即使处理了大多也只是徒增患者的痛苦而没有任何作用。相反的,处理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反而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有时,通过解决此时此地发生的问题,甚至可以整理过去已形成的不恰当的行为倾向。这时,作为援助者的护士如果没有认识是自己有“对问题的本质很固执”的倾向,能解决的问题也会变得无法解决,反而使问题变得更糟。第二节精神看护的领域和课题一、精神看护的领域1.精神看护

按现代的想法,精神看护即是心的看护。这包括保证各种生活场景下心理的健康,以及发展的全阶段。也就是说,并不只是从疾病恢复而已,也关系到心理全面健康的增进。本书并不讲述精神看护的全部,而旨在将精神看护在各个领域所使用的技术具体化,以及读者能学习到精神看护广泛领域的(技术相关的)知识。为此,不管是否由本书所提出,都需要概观精神看护所运用到的领域。

再者,心理看护的领域是根据对象处于人生的哪一个时间点上的发展面以及对象生活在什么地方来区分的。2.精神看护的主要领域(1)人类的发展和精神看护

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胎儿期及婴儿期。在这个阶段,如何建立作为今后人生基础的母子之间的稳定的信赖关系是一个课题。因此,在这个阶段的看护中构筑安定的信赖关系,对于这个关系的主要角色母亲的援助十分重要。

接下来的阶段是幼儿期,人际关系延展到家族全体,在监护人的庇护下同伴关系也开始形成。随之而来的和教养关联的纠葛或者分离不安所致的拒绝上幼儿园等都是问题。自闭症的症状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从幼儿的发展层面来看,“教养”和“自立”是在获得周围的文化调和的行为和想法的行为。但是,幼儿直接面对的,一方面给予限制导致自己不快,另一方面(褒奖自发的行为等)又提供了快乐的父母,是有着矛盾的存在。在这里,为了不让这个时期的孩子混乱,有必要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表达来传达。为此,好好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怎样的心态(感情,思考,知觉等),做出相符的应对是很重要的。这里特意再次强调“好好认知对象的状态”这一当然事情的理由如下。随着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的急剧进步,我们知道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说话后有和大人不一样的思考方式,相对的,在会说话前意外的就能理解大人的感情和意图。所以,不能基于大人的常识和想法去判断。

儿童期是心理问题难以表面化的时期。但是被认为与多动、学习障碍和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而且,这个时期认知急速的发展和被凝聚性高的儿童集团同化都是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及问题和学校有着紧密的关联,和接下来的青春期一样,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领域也受到关注。

青春期、青年期,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心理上自立的时期。同时,对心理影响极大的性问题,也处于变革的时期。也就是直面人生的飞跃和危机。遇到自我确立的问题,同样以自我确立为目标而和朋友相遇,也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相反的,自我的确立困难或者纠葛等相关的精神上的问题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在教育现场出现的问题(不上学,欺凌,成绩下滑),青春期危机,饮食相关的问题,不关心等都是这个年代特有的心理问题。更甚者,最严重的精神障碍统合失调症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发病的。在对处于该阶段的人的看护中,要考虑到其心理特征,需要能够接受率直、单刀直入、年轻人文化和独特的表现,表达出积极的关怀,小心谨慎的注意其纤细的感情等姿态。

与不稳定的青春期、青年期相比,成年期的情绪安定,被期待着对家庭或者社会做出贡献。然后,在成年期的后半(40岁后半~60岁前半),根据这些安定和贡献,综合来看可以说是人生的高峰期或充实期。一方面,单独来看,年龄增加的影响,周围环境的个人差异很大。有内心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的人,也有过早衰老的人。而有问题的是,在这个时期,早晚都要体验重大的丧失。其体验的内容和体验时的年龄也有个人差异。丧失的内容是职场上的地位或社会的职责,家庭内的职责,精神上的依存对象和生殖能力等。随着人生的高峰期袭来的丧失感以及价值观的重新审视,抑郁、更年期障碍、酒精依存症、空房症候群等问题表现出来。人生经验虽然丰富,但要直接面对,即使有这些丰富的经验也会产生无法克服的深刻的失态。而且还没有老到要依靠他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心理的援助呢?这个问题正是看护的要点。护士想自己提出这个问题,这可以看作是护士的问题。但这是这个年代患者所抱有问题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个年代的患者因为社会的立场和职责,更加难以老老实实的依靠他人。他们大概是被周围的人所依赖,支持着周围人的人。要摆脱这一个外壳很难。因此,护士需要接受患者暂时失去了社会地位和职责,自己的脆弱和弱点完全暴露出来的事实以及强调自己的成就(自夸)。

老年期是身体功能老化和精神功能衰退的时期。近年日本的高龄人士在经济上相较于过去收到了更多的恩惠。但相对的,作为年长者的职责也因为地域的联系而逐渐失去,要找出老化的积极的意义并不容易。视力、脚力的衰退,发病率的增加都成为心理上的负担。而且,要面对该如何面对死亡这一巨大的难题。直面这样的困难,苦战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除此之外,老化本身在某方面也是成熟。我们护士对待青春期、青年期的人时要倾听其纤细的情感,对待老年期人的时候,应该怀有敬意地侧耳倾听其经历的人生。此外,从老年期人的视点来看,生存的意义,对下一代的信赖,有不会忘记自己的人都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2)进行精神看护的场合

接下来所举的各种场景的精神看护包括了:①在该场景生活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提高;②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及其周围的人的介入;③对有精神障碍者及其周围的人的介入。

首先理应关注心理健康的场景是家庭。基本信赖是在家庭内形成的。直接访问该家庭进行的精神看护是访问看护或保健师的精神保健访谈等。此外,在对家族介入的意义上,对看护的所有领域都有干预。这是因为在处理家族系统问题的时候,从患者的援助资源方面来看家人工作的情况很多样。而且,不仅限于精神障碍,对障碍者或病人的家族支援和教育也很重要。

接下来应该关注的场景有学校和职场。在学校,出现有欺凌,不上学,不正当的行为,学生环境不适合综合征(五月病)等问题。从精神看护的角度来看,对于心理健康,最直接的是养护教育和保健室的作用很大。在职场,成人的身心两面的健康问题几乎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企业内的护士除了必须要知道精神看护的基础知识外,最好也有一定的咨询技法。而且,护士作为专业人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职场健康问题也很重要。

作为进行精神看护场所的地域社会,有地域精神保健的保健所和精神保健福祉中心,这些地方有着两个作用:一个是,日间看护等直接的配合;另一个是,对包括之前所说的家庭、学校、职场以及之后将讲述的医院等在内的全部地域社会全体的健康推进的作用。在地域的,市町村的保健师也对心理健康的贡献很大。而且,回归社会设施的护士的进出和干预打破了以医院为中心的精神科看护的框架的,正是地域社会的精神看护。

最后要讲的是精神科医院和精神科住院楼等精神看护的场所,在(精神科)住院楼以外也有应该关注的地方。即(精神科)门诊。随着住院治疗中心的精神医疗到地域精神保健的偏移,作为医院和地域联系的门诊今后将更加的充实。当然这里的护士的职责扩大,变得充实是最理想的。此外,精神科外的住院楼的精神看护也是应该关注的一点。不只是有受过专门教育的专家的专业精神看护,还有更大范围的,临终看护、重点看护等各种各样的领域都有精神看护。在这些领域里也应进行以危机理论为基础的危机介入。二、精神看护的作用扩大

在现在的日本,正在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者大约有258万人,其中有约33万人在精神科医院等地方接受住院治疗(2003年,厚生劳动省)。但是,这个数值是以来医院就诊、住院的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不包括医院就诊、住院以外的在地域生活的对象。包括这些数字在内的日本的精神障碍者预计要比接受治疗中的精神患者人数要更多。为了支援这样庞大数量的精神障碍者,护士也要有相当的人数才可以。

此外,在2003年开始执行的《新障碍者基本计划及重点措施实施5年计划》(新障碍者计划)中,决定2003年度至2007年度的5年间重点实施的措施以及要达成的目标。基于此,筹备着障碍者福利服务的根基。其中,精神障碍者措施的充实,以大约72000人的社会性住院患者的出院、社会回归为目标,打出了脱离设施化的标语。这个方针具体的措施之一便是出院促进。为了出院促进,相关的医疗小队能发挥其作为小队的作用,需要理解各自的职业的专业性,为了发挥其专业性,而不是宗派主义,而采取探究每一个对象需要怎样的服务姿态。

此外,2004年5月,日本精神看护技术协会更改了“精神看护”的定义。其定义是“精神看护是对在精神健康上需要援助的人们,以个人的尊严和权利维护为基本理念,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自律性的维护,支援其重获自己的生活”。医疗小队为了支援患者“自己的生活”,有必要明确在其经营的社会生活上“生活的难处”。也就是说,医疗小队要着眼于对象的生活能力来确认其“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共有这些信息来进行评估。

而且,精神(科)看护迄今为止,只以住院、就诊的精神障碍者为对象,但是今后需要以在地域生活的所有人为对象。在被称为“压力社会”的现今社会中,日本现在的自杀率位居世界第10,是除去俄国、东欧各国的主要发达国家中第1位(WTO,2004)。此外,家庭暴力,依存症,PTSD,闭门不出等逐渐成为社会问题的现状,心理生病的人今后也会增加吧。即使是有这样的现状,也不仅仅是以设施内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为对象,精神看护可以是现在,今后也将备受关注,最需要的领域。精神看护的功能和作用今后会更加的扩大和发展。第二章看护过程中的共通技术第一节精神看护中的看护过程一、学习目标

●区别理解以问题解决技法为基础和以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的看护过程的定义。

●理解作为看护过程根基的代表性和看护理论的概要。

●理解精神看护领域特有的看护理论的活用。二、基础知识1.看护过程

日本看护科学学会专业用语委员会将看护过程定义为“看护的实践,基于独自的知识体系为了确实的回应对象的需求,将看护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为有效率地提出,解决而有系统,有组织的进行的活动”。

在使用看护过程这一单词的时候,如这个定义所说的,多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使用。但是,护患关系的加深过程也可以被说成是“看护过程”。特别是,从精神看护学中以患者的“心”为中心来进行看护的这一性质上来看,以护患的信赖关系的发展过程为援助技术中心的较多。为此,需要慎重考虑看护过程这一词是哪一个意义。2.看护过程展开的步骤

看护过程以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定义的时候,其过程有几个阶段。多数认为有如下的5个阶段:①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分析、整合、解释判断做出评估的阶段;②明确看护问题,或看护诊断的阶段;③设置患者的目的做出看护计划的阶段;④对患者实施的阶段;⑤评价是否达成目标的阶段。进行评价后,对照目标的达成度,评估和问题的明确化,检讨是否需要变更设定的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反馈,需要进行修正以便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3.代表性看护过程展开的基础的想法和精神看护学上的特征(1)看护诊断

应该将看护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分类,用共通的语言来命名的这一想法下,1973年召开全美看护诊断分类会议。由此发展而来的便是北美看护诊断协会(NANDA),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协商看护诊断的定义、诊断名的追加等问题。由于电子病历的普及,日本也大范围的接受了看护诊断。

在精神看护领域,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大量的看护诊断名被使用。其中被大量运用的有:名为不安、恐怖和绝望等与患者如何感觉自己等相关诊断;与患者和家人的关系社会性职责上有问题的相关诊断;不合适的处理行为(coping),以自杀为代表的自我损伤等相关诊断;暴力等的诊断。根据使用的看护诊断名不同,今后的看护计划有可能相差甚大。另一方面,只要正确的诊断,就能进行统一的确实的看护护理,因为这一性质,在做出诊断的时候,特别是在判定患者的精神状态时如何评估十分重要。(2)需求理论<Henderson>

Virginia Henderson提出了看护护理的构成要素的14个基本的需求。这个理论,大多用于患者的信息收集框架中。

在精神看护领域,不能保持清洁,娱乐活动不足,饮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状况和其他的看护领域一样都是严重的问题。但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原因多是精神上的问题所引起的。因此,看护不是要护士替患者满足需求,而是和患者一起找出需求达不到满足的原因,多数情况需要帮助患者来自己满足需求。(3)人际关系的看护理论<Wiedenbach, Peplau, Orlando>

以Ernestine Wiedenbach, Hildegard Peplau, Ida Jean Orlando,所代表的是以人际关系为基本的看护理论。在精神看护学中,比起进行清洗,足浴,引痰等直接的介入,让患者的认识产生变化,减轻不安等不直接接触患者身体的看护介入更为重要。在这里患者和护士的交流和信赖关系的发展是必须的。所以,要用到这些人际关系发展过程的理论。特别是为了能回顾言行及反应等的看护实践,运用过程记录来记述,大多是在这些看护理论下分析并评价其实践的。(4)自理理论<Orem, Underwood>

Orem的看护理论被称为“自理理论”。将这一理论运用到精神看护领域并进行展开的是Patricia Underwood。Orem将自我照顾的必要条件分为3类:①普遍的自我照顾必要条件;②发展的自我照顾必要条件;③对于健康脱离的自我照顾必要条件。Underwood认为这些必要条件在精神看护领域中最重要的是“普遍的自我照顾必要条件”。Orem将普遍的自我照顾必要条件归结为8个,但Underwood将其修正为如下5个:①空气、水、食物的充分摄取;②排泄物和排泄过程的相关照顾;③体温和个人卫生的维持;④活动和休息的平衡的维持;⑤孤独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平衡的维持。在日本大多追加了“⑥保持安全的能力”这一条。这6个视点各自都有着精神看护领域特殊的观察点,所以要运用这些来进行评估,探索问题点。

此外,在实践看护的时候,关于护士应该在哪个程度上来代替患者这个问题,护士应先进行“自我照顾等级”的判断再决定援助内容。自我照顾等级的判定有从1的完全介入到5的自立等级(表2-1)。在精神看护领域,处于需要教育指导、支持的等级患者很多,但是在木僵状态或兴奋状态下,会变为完全介入的等级。表2-1 自理等级和援助内容

根据6个自我照顾必要条件和5个自我照顾等级来组合,便是如何展开看护过程的方法。第二节评估一、学习目标

●理解精神状态的观察项目和障碍时的特征。

●理解社会状态的观察项目和在精神看护领域上的重要性。

●理解身体状态和日常生活行为两个方面视点的观察项目,同时理解精神看护领域特征的状态。二、基础知识

为了看护的展开,需要根据正确的确实的评估来描绘患者的形象,适当且准确的分析患者的问题。此外,这些评估项目很有可能成为评价看护过程的指标。

在这里将精神障碍患者的特征的状态分为精神状态、社会状态以及日常生活状态(包括身体评估)并分开记述。因为3点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将这些项目和此人的全体印象重合起来理解是很重要的。1.精神状态的评估(mental states)(1)意识(awareness, consciousness)

①意识等级

意识是由觉醒和意识内容两个要素构成。觉醒即是说醒着的状态,意识内容是指觉醒之后第一个问题的内容。觉醒的清醒程度又称为意识等级,根据是否醒着,是否对疼痛有反应,是否有对场所和有关自己的认知(定向认知)来判定(表2-2)。精神领域中观察到的意识等级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等器官障碍,在没有癔病等器官上的问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是药物的过度使用或脱水的影响所致。判定意识等级重要的是和意识内容关联起来,连伴随状态一起观察其经过。表2-2 意识等级(Japan Coma Scale:JCS)

②意识内容的障碍

意识内容的障碍是指在觉醒的时候,意识朦胧的意识混浊状态(表2-3),在精神看护领域是可以频繁见到的状态。通过交流和表情的观察来进行评估。表2-3 代表性的意识混浊状态和疾病及成因(2)思考(cognition)·认知(thinking)

①思考过程和思考内容

思考是思想及其动作,分为思考过程和思考内容,两者都可以通过交流来观察。

要观察在思考过程中,是否有逻辑上的统一性,是否抑制,是否前后矛盾,是否迂回。可能思考的过程突然中断(思考中断、思考制止)的话,会话就会突然停止。

此外,在精神领域,思考内容的障碍很常见到。如表2-4所示。表2-4 思考内容的障碍

②认知功能,高等认知功能(cognition function)(higher cognition function)

认知是指功能普遍的妥当的知识以及其获得的过程,包括记忆、学习、思考、语言等理性过程。

最基本的认知过程就是定向能力。为了记忆事物并充分利用之,有暂且将意识经验记录入脑内的铭记,在记忆中保存的保持,在需要的时候唤醒再生的要素。

记忆力有记忆过去的事情的长期记忆和记忆最近状况的短期记忆,现在知道这两者有着不同的机理。高龄人士虽然由于年龄的增长而使得短期记忆受到障碍,但是还保持着长期记忆。即使会忘记今天早饭的内容,但是却清楚的记得小学时候唱过的歌谣、歌词等等现象都可以对此做出说明。

高等认知功能包括知识和语言,计算力,概括力以及构成能力。要判定认知的功能,大多利用表2-5所示的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其内容网罗了所有的认知功能的测试。表2-5 MMSE(认知功能检查)(3)知觉(perception)

精神状态所观察的知觉是指人如何看待:①自己的事情;②周围的环境;③环境和自己的关联性。正常的话,可以认识到现实中有的东西和没有的东西。有知觉障碍的情况,会将现实中没有的或没有产生的感觉当作现实,用自己的意志难以控制。这被称为幻觉,在统合失调症中显著的出现。

幻觉主要有听到人的声音或铃铛声的幻听和看到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的幻视,也有感到现实没有的味道(幻味)或气味(幻嗅),和“肚子里有虫子在动”的体感幻觉等情况。

通过交流进行观察很有效,但是可能被幻觉所控制而采取行动(持续驱赶现实中没有虫子的动作和幻听等),需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表现。(4)情绪(affect, mood)

情绪是一定程度持续的感情变化的状态。

确认患者的情绪,收集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感情的主观上的数据。再加上,观察说话方式和说话的量,有配合着眼睛说话吗,表情是很高兴的,还是阴沉的,以及表情和活动的机敏性。

情绪低落的状态称作抑郁,而不是抑郁症,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而发生的。要判定抑郁的等级,使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Beck的抑郁量表,根据其基准进行判定。

此外,感到过度的爽快感,抑郁亢进的状态叫做躁狂。不只是主观的表达情绪的高涨,还包括变得多言,行动过多的特征。在情绪的观察上,综合收集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是很重要的。2.社会状态的评估(social states)(1)家人关系(遗传性、社会性)

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是具有遗传性的。所以,和通常的一样,推荐听取家族3代的家族病史。此外,大多会处于无法自己做出决定的状态,需要细致地取得家族的信息。

再加上,也有如同父母一样的邻居,一直一起生活的未登记的丈夫或妻子等,以及和社会性重要的他人的关系性也会与精神性病例有关。出院的时候要观察其家人的接受情况,不要局限于血亲关系,和社会性重要的他人的关系也需要慎重的进行评估。(2)迄今为止的社会生活

在加深信赖关系的同时,只有通过收集有关患者自幼至今的人生的经历,当时和社会的关系等信息,才有可能把握精神问题,此外还能理解,甚至有时还可以预测状态恶化的主要因素和原因以及处理问题的行为。特别是因为精神问题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要尽可能有礼貌,不加以精神性压迫地来收集信息。在回顾生活的过程其本身有着让患者加深对自己生活方式或经验的认识的意义,要和医生合作,共同享有信息。(3)对社会生活的适应

多数精神障碍者要在社会生活中自己判断并保持适当的节制,并有自信的行动是很困难的。

问题最大的是金钱管理。因为无法有计划的购买,或者把所有财产投进赌博中,从而陷入贫苦而无法持续去医院就诊等各种各样的影响。金钱管理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否能适当地购物的评估对于在家生活的精神障碍者和想要出院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供暖和供冷等环境管理,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于来访的他人的应对等等,这些有可能对生活造成障碍的社会生活中的事情都应放在心上,在想象对方的生活的同时收集信息,并判断是否能够自律。判定用的代表性工具是精神障碍者生活评价尺度(LASMI)。其通过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劳动或者课题的完成、礼仪、持续性和安定性的6个项目来判定其社会自立程度。特别是,在从医院回到社会生活的时候,利用这样的工具来进行评估,对于顺畅的出院生活很有效果。3.日常生活的评估(1)姿态(positioning)、活动(activity)

①姿态和行为

在精神障碍者中,有因为疾病所致的行为障碍或药物的副作用导致的障碍等而采取特别的姿势或行为的人。详细总结在表2-6中。表2-6 精神障碍者的特征和姿态、行为

还有,抑郁的情况是低着头,放下肩的走路。相反的,躁狂状态下,满怀干劲地,四处张望步履频繁地走着。通过观察其姿势和行为,可以判断其情绪障碍的有无程度。

②活动

认知症高龄者中常见的徘徊,或躁狂状态中常见的行动过多会使得活动量过度而容易引发能量不足的状态,也有可能对心脏或末梢的循环添加负担。相对的,抑郁状态或无为、自闭状态下,不进行活动,引起不适应状态。严重的定型行为或帕金森综合征,可能引发在床上变换姿势都困难的情况。在把握白天的活动的时间长短、运动量、活动的程度同时,判断其营养状态,是否不足或过多,由于保持相同的姿势,需要同时查看是否有褥疮等皮肤病,是否有下肢的浮肿。

活动和患者的快乐和生活有着关联。通过掌握白天活动的种类和参与度,来评估其是否得到了充分而满足的精神刺激。(2)睡眠(sleep)

受到精神上的刺激很容易失眠。从这一点上也能知道精神状态和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能否取得睡眠是可以判断恢复和恶化的程度。例如,过早觉醒是抑郁状态的特征,如果症状得到改善就能回到平常的生活节奏。

睡眠并不只是晚上的睡眠,探讨和白天活动的关联性也可能得到看护的提示。此外,由于迄今为止的生活,疾病,年龄和体内生物钟的状态不同,人都有着各自的节奏,所以要掌握个人的节奏需要正确的评估。

睡不着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当天的生活,烦恼,身体因素等多种多样。为何睡不着,不只局限于看得到疾病症状的原因,要了解本人如何解释失眠的原因,更有可能引导出有效的看护。睡眠状态的观察视点及其内容、观察方法如表2-7所示。表2-7 睡眠状态的评估(3)进食和营养

①咀嚼、下咽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或年龄的增长所致的神经功能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咀嚼、下咽功能低下。

咀嚼由三叉神经,下咽则由舌咽、迷走神经控制。食物塞满口中,或者被噎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评估这些神经是否正常工作。对于咀嚼,是让其咬住“舌压子”来判断其咀嚼力。对于下咽,让其饮水,并观察喉咙的隆起是否流畅,左右是否有差别,是否缓慢。为了观察其下咽的速度,进行反复吞口水的测试。方法是让患者反复的吞口水,舌骨的上下移动记作1次,30秒内能进行3次以上属于正常范围。

②进食行为、进水行为

观察食物和水分的摄取是否是正常的模式,量是否合适,种类如何。也有吃饭快,咀嚼少,对食物或水分的摄取有执念的情况,所以也要进行进食方法的观察。

评估食物的准备,从料理到收拾餐具位置的自理行为是否合适。

③营养状态

由于没有取得活动量和进食量的平衡,可以想到有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调的情况。

要有效的客观的评估营养状态,首先是体重的增减。但是,营养不调或肝功能障碍(精神看护领域中的酒精或药物依存症)的情况下,可能会以浮肿或腹水而在体内贮水,从而增加体重,所以也要进行下肢的浮肿的评估,腹部的视诊和叩诊来预测腹水贮留(图2-1)。血液检查的话,要检查总蛋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