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能说会用的成语故事·金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01:50:56

点击下载

作者:朱学博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孩子能说会用的成语故事·金版

让孩子能说会用的成语故事·金版试读:

按图索骥

春秋时期,有个叫孙阳的人,大家又叫他“伯乐”。伯乐对马非常有研究,一眼就能看出什么马好,什么马不好。由于中国古代,常常用骏马比喻杰出的人才,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伯乐相马”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有眼光,能够发现人才。伯乐把自己多年相马的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这本书专门教人们怎么看马,什么样的马是千里马,什么样的马是骏马,这本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伯乐的儿子天天在家看这本《相马经》,他把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便以为自己也有了高超的相马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相马经》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千里马。他想:这家伙的额头高高地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一定是一匹千里马!于是,他急忙跑回家对他的父亲说:“爸爸,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您说的条件它都符合,就是个头比较小,而且喜欢跳!”伯乐听了很高兴,赶忙和儿子一起去看这匹“千里马”。谁知道去了一看,竟然是一只癞蛤蟆。伯乐既觉得可笑,又觉得无奈。他对儿子说:“孩子啊,这哪里是千里马呢?明明是一只癞蛤蟆啊!看来你还是没学会相马啊!”

于是,便有了“按图索骥”这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指按照书本上形容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办事只知道生搬硬套书面理论,机械、死板,不切实际。后来人们又仅仅使用它的字面意思,比喻按照线索、套路去寻找目标。

恍然大悟·释义

指机械地照搬书本知识,不会变通。也指根据具体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寻找目标物。索:求,寻找。

追本溯源·出处《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能说会用

钱敏敏问陆心圆:“博物馆这么大,我们怎么找到出口?”陆心圆说:“前面有大幅的地图,我们可以按图索骥。”钱敏敏说:“这个主意好!”bānménnònɡfǔ

班门弄斧

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工匠,擅长木工和发明。他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大家又尊称他为“公输子”。传说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锯子、曲尺,还有画线用的墨斗等,都是鲁班发明的。

相传有一次,鲁班要建一座巨大的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便带领徒弟们上山去砍伐树木。那个时候只有斧子,工匠们天天起早贪黑用斧子去砍伐大树,速度特别慢,过了很久宫殿也只盖了一半。鲁班很着急,在山上团团转,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突然,鲁班在山坡上跌了一跤,他的手无意中碰到了一种野草,不知不觉中被划伤了。

鲁班觉得很奇怪,一根柔软的小草为什么能割破人的手呢?于是,鲁班摘下野草的叶子,仔细观察。他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只要角度和运动方式合适,它们就可以划破人的手。鲁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如果制造一种工具,让它的边缘布满锋利的细齿,不就可以用来锯断树木了吗?于是,鲁班用铁片模仿那种野草的叶子,发明了锯子。鲁班让他的两个徒弟各自抓住锯子的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两人你来我往,很快就把树锯断了。有了锯子,大家伙砍伐树木又快又省力,宫殿很快就建成了。

据说鲁班还曾用木头和竹子,做成一只喜鹊的模型。他在这个喜鹊模型的内部,设置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机关。这个机关可以自动运转,带动喜鹊的翅膀运动。结果这个喜鹊模型竟能像真鸟一样,在天空中振翅飞翔,一口气飞了三天三夜才停下来。见到的人都纷纷赞叹,说鲁班的技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就是说本事一般的人,在鲁班的门前摆弄斧子,表现技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自量力,在行家面前卖弄技术,是多么可笑啊!

恍然大悟·释义

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班:鲁班,古代著名木匠。

追本溯源·出处《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能说会用

钱敏敏才学了几个月的油画,就在画家叔叔面前炫耀。

她妈妈连忙教育她:“你不要班门弄斧啦,叔叔可是个画家。”bàntúérfèi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乐羊子。有一次,他奉命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中山国。结果对手十分顽强,乐羊子费尽心机,攻打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办法取胜。后来有人向魏王上奏章,诬陷乐羊子不忠心,故意带着十万大军在外,密谋造反。魏王不信,让人把奏章都装在箱子里。

过了一段时间,乐羊子终于取胜,率领大军回国了。魏王就把箱子赏赐给了乐羊子。乐羊子以为箱子里装满了金银珠宝,结果回家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却是诬告他的奏章。乐羊子心里很不高兴,就向妻子抱怨。乐羊子的妻子是个非常善良和贤惠的人,她对乐羊子说:“魏王这样做,正是信任你的表现,他没有听信谣言,这比黄金珠宝更有价值。”乐羊子听了,觉得妻子说得非常对,便开怀大笑。其实,乐羊子能够当上将军,千古留名,和他贤惠的妻子大有关系。

乐羊子年轻的时候很穷。一天,他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便高兴地拿回家给妻子看。结果他妻子严肃地说:“我听说有一口泉叫‘盗泉’,道德高尚的人是不喝其中的水的,因为它的名字中有个‘盗’字,令人厌恶。古代有个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吆喝着施舍的食物,更何况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呢?这样做就显得没有道德了。”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放回原来的地方了。

后来,乐羊子去外地拜师求学,一年后,他便回来了。妻子就问他:“才一年时间,你就学好所有的本领了吗?”乐羊子说:“没有,我出门时间长了,就想回来看看。”妻子听了,拿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严厉地说:“这机上织的布,是蚕茧抽成丝,一根一根地积累起来的。我每天勤奋地织布,很久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编织了大半年才有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了。”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如果半途而废,和我割断没织完的布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震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最后乐羊子学成了本领,还当上了魏国的将军。

恍然大悟·释义

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中途停止,不坚持到底。废:停止。

追本溯源·出处《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能说会用

段玉读书累了,他问老师:“天天读书学习,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啊?”

老师教育他说:“学生就是要每天都学习啊!如果半途而废,不坚持到底,那就会一事无成。”bēiɡōnɡshéyǐnɡ

杯弓蛇影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他知识渊博,热情豪爽,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并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天,乐广准备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请宾客。大家一起谈天说地、饮酒作乐,非常热闹。

有一位客人正举杯饮酒,无意间看见酒杯中好像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了。但是他喝完后,越想越觉得难受,于是匆匆告辞离开了。乐广看见他脸色苍白,感到很纳闷儿:他为什么喝到一半就走了呢?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乐广奇怪地问:“前几天喝酒的时候,你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

刚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地什么也不说,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出实情:“那天你好心招待我,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可我喝了几杯以后,突然发现我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而且还在慢慢地蠕动。我当时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但你的盛情我不好意思推辞,所以我勉强喝了那杯酒,然后就离开了。回到家里以后,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我一病不起了。”

乐广一时之间,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回到家中,猛然发现墙上挂了一张弯弓,这才恍然大悟,所谓的小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你看,杯中的蛇其实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的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终于明白了,他开心地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乐广的这位朋友解开了疑惑,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去了,病也就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比喻把虚幻当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

恍然大悟·释义

把酒杯中的弓影想象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追本溯源·出处《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能说会用

自从在路边被一只野猫抓伤后,顾万里便杯弓蛇影,走在路上总觉得身后会有野猫蹿出来抓他。

陆心圆对他说:“你不要这么疑神疑鬼啦。”

顾万里笑着说:“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ùyíyúlì

不遗余力

战国时期,秦国曾经发兵攻打赵国,双方在长平这个地方交战。但是赵军完全不是秦兵的对手,连连落败。大臣楼昌和虞卿急忙到王宫中拜见赵王。

楼昌说:“秦国太强大了,我们没有办法,实在打不赢他们。不如派个大使到秦国去求和吧。”

但虞卿不同意,他认为楼昌的说法有问题。他问赵王:“大王,您说,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军队呢?”

赵王说:“是啊!秦国不遗余力,看来是要使出全部力量来打败我们了!”

虞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去求和,又有什么用呢?他们会答应吗?大王,不如先派使者去楚国和魏国送礼,给他们很多珍宝。一旦我们的使者进入楚国和魏国,秦王必定会怀疑我们要联合起来。他害怕大家一起出兵,必然就不敢打仗了。到那时,再和谈就容易了。”可是赵王贪生怕死,又舍不得珍宝,没有接受虞卿的意见,而是派一个很有身份的大臣郑朱到秦国去求和。

虞卿知道后担忧地说:“这下,赵国的军队很可能会大败,我们要完了。因为,郑朱是我们赵国的显贵人物。他到了秦国,表示我们国家没有办法了。秦王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也一定认为秦国胜利了。大家都不会重视我们了,也不会派兵来援助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秦国和谈,秦国的要求一定会很高。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国家就要完了。”

果然,郑朱一到秦国,秦王便把郑朱扣了下来,还向天下宣布自己已经取胜,赵国不行了。

后来秦军猛攻赵国,赵国的首都邯郸也被秦兵包围了。

结果,赵王送了很多城市和土地给秦国,作为求和的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事后,虞卿问赵王说:“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看秦兵是因为我们送给他们很多的土地才撤退的呢,还是有别的阴谋诡计才撤退的?”

赵王说:“秦国军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我看也许是因为秦国的兵马疲倦了,才撤退的。”

恍然大悟·释义

形容用尽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遗:留。余力:没有使完的力气。

追本溯源·出处《战国策》:“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能说会用

陆心圆做事一向不遗余力,凡事不做成绝不罢手。

钱敏敏便问他:“何必每件事都这么拼呢?”

他回答说:“唉,有的事不遗余力地去做,还有可能做不成,不拼不是更做不成了吗?”bùzìliànɡlì

不自量力

春秋时期,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他们是邻国,大概在今天河南省境内。息国是个小国家,但是由于治理有方,国家渐渐有了一定的实力。息国的国王便开始骄傲自大了,他多次向宋国和卫国挑起战争,并且取得了一些胜利。

后来息国想扩大自己的疆域,就决定攻占他的邻国郑国。于是,息国贸然出兵,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郑国虽然被迫应战,但是军队比息国要强大,而且息国的行为不得人心,所以很快就失败了。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道:“息国犯了‘五不韪’,所以要失败。”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由谁承担。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不韪”就是“不对”,也就是错误的意思。“五不韪”就是五种错误的事。

中国古代有一本很著名的史书——《左传》,上面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左传》上也解释了“五不韪”的含义,其中有两条分别是“不度德”和“不量力”。所谓“不度德”是指不估计自己的道德是否比对方高,就跟对方比;“不量力”是指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就跟对方斗。

后来,人们就用“不自量力”这个成语,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狂妄自大,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恍然大悟·释义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追本溯源·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能说会用

数学竞赛要开始了。

钱敏敏问顾万里:“你报名了没有?”

顾万里笑着说:“我数学不好,去了也是白去,别人会笑我不自量力的。”

钱敏敏说:“那也不一定,这也是个学习提高的机会。”cǎomùjiēbīnɡ

草木皆兵

南北朝时,前秦一直想吞并东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率领八万兵马迎战。秦军攻占寿阳城(今安徽寿县)后,苻坚觉得谢石他们兵力不足,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大军随便打一打,就可以大获全胜。

这时候有一个名叫朱序的人,他自告奋勇,要先去劝降谢石。苻坚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原来,朱序的家乡在东晋,他对东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见到谢石后,告诉谢石其实秦军军队的人数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有限。东晋的军队可以和他们周旋,只要战略巧妙,就有可能取胜。在朱序的指点下,晋军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对方被打败,这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战斗,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一直打到淝水东岸。晋军驻扎在东岸的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对方节节胜利,心中烦躁不安,他急忙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察看晋军的动静。当时正是冬天,还是傍晚,光线比较暗。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对岸晋军营帐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后面的八公山上,树影幢幢,仿佛埋伏了许多士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

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晋军决定用一个巧妙的战术,打败对方。于是,谢玄用激将法让苻坚后撤,说要让晋军渡过淝水,和他决一死战。苻坚本来想先让他们渡河,趁他们渡河后上岸还没排开方阵时,猛攻他们,必然大获全胜。没想到,对方渡河时,苻坚刚下令后撤,朱序就乘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队顿时大乱,许多人因为害怕晋军,撒腿就跑,互相踩踏而亡的不计其数。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苻坚自己也被箭射伤,只带了十多万人逃回长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后来,人们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

恍然大悟·释义

原意是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分、疑神疑鬼的心态。

追本溯源·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能说会用

最近流感盛行,丁小雅担心被传染,就不敢出门了。

她爸爸说:“你真是草木皆兵啊,出门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丁小雅说:“很多人都生病住院了,实在是要小心提防啊!”

爸爸说:“预防的关键是平时要好好锻炼身体哟。”chánɡqūzhírù

长驱直入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攻取了汉中,关羽从荆州起兵,准备攻打中原。曹操急忙派于禁为大将,庞德为先锋,迎战关羽。

关羽率军先后攻占了樊城,打败了曹军大将曹仁,占据了汉水的上游。当时正好碰上雨季,大雨连绵不断,汉水猛涨,平地的积水都有一个人那么高。于禁的军队驻扎在汉水的下游,关羽想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凿开汉水的河道,让水猛注入于禁的军营。一瞬间,于禁的军队就被大水吞没,大家丢盔弃甲,四处逃窜。关羽又率领士兵,乘着小船追杀,曹军毫无反抗之力,不是战死,就是投降。于禁自己也被俘了,庞德因拒不投降而被杀了。

曹操知道了兵败的消息,十分惊慌,准备迁都,以避开关羽。他的大臣司马懿急忙劝说:“这个时候迁都,会引起天下的震动,民心一散,就大势已去了,不如再派一个大将迎战。”

这时候,大将徐晃自告奋勇,要带兵和关羽决一死战。

东吴的大将吕蒙得知此事,心想:关羽远征曹操,荆州的防守就薄弱了。于是他命吴军脱掉铠甲,换上白色衣服,伪装成商人,偷袭荆州。由于荆州防守薄弱,吕蒙很快就攻下了荆州。关羽一听此事,连忙派一部分兵马赶回去,收复荆州。

徐晃知道关羽的厉害,不敢轻易交战。后来曹操又派了二十个营的兵马去支援。关羽当时分兵驻扎两处,一在围头,一在四冢。徐晃扬言要进攻围头,其实偷偷去袭击四冢。关羽急忙带五千人救援,结果因为兵力不够,被徐晃打败,只好撤退了。

曹操得知徐晃打了胜仗,非常高兴,他对徐晃说:“像你这样长驱直入对方重围取胜的,非常难得,你的功劳比孙武要大!”

孙武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人们尊称他为“孙子”,他写过《孙子兵法》。

后来,人们就用“长驱直入”这个成语,形容军队勇往直前,非常有气势。

恍然大悟·释义

指(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顺利前进。长驱:长距离不停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追本溯源·出处《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能说会用

前方的战士报告:“我方军队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对方的山头。”

参谋长说:“很好,你们要注意对方动向。”chénɡfēnɡpòlànɡ

乘风破浪

南北朝时,有个著名的大将叫宗悫(què),字元干,是河南人。他自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练拳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是他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热闹非凡,有几个盗贼也乘机混了进来。这伙盗贼偷偷跑到库房里偷东西,有个家仆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跑进客厅。

宗悫一听见呼喊声,立刻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仗着人多,想要围攻宗悫,谁知道宗悫武艺高超,打得盗贼毫无还手之力,只得丢下东西,落荒而逃。当年,宗悫只有十四岁。

当时天下太平,士人们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悫因为放任意气,爱好打斗,所以没有被大家看重。后来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年轻的宗悫就随同他镇守广陵。当时宗悫的族兄宗绮是征北府的主簿,经常入府值班,同僚中有个叫牛泰的,经常趁宗绮不在家,和他的小妾私通。宗悫知道了此事,立刻杀了牛泰,大家赞赏他的义举,没有加以责罚。

几年以后,林邑王范阳迈率兵侵略边境,皇帝派了大将檀和之前往讨伐,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在宗悫小的时候,有一次叔父宗炳问他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乘着大风,击破巨浪。”宗炳听了非常吃惊,就说:“就算你以后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果不其然,宗悫长大后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侯。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恍然大悟·释义

凭着风力,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乘:驾。

追本溯源·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悫的叔父)问其所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能说会用

段玉和叔叔一起出海捕鱼,突然间乌云密布。

叔叔说:“马上就要风雨交加了,我们快回去吧。”

段玉说:“那多没意思啊,我们乘风破浪,继续前进吧。”

叔叔笑着说:“小朋友不要逞英雄,安全第一啊。”chénɡxìnɡérlái

乘兴而来

东晋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的书法出神入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他有个儿子叫王徽之,从小跟随他学习书法,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王徽之读过不少书,文化修养很高,不愿受人约束,喜欢自由自在,虽然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游玩。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这个地方,游山玩水,逍遥自在。

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到了夜晚,雪停了。明月当空,空气清新,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到处都是银装素裹。王徽之来到院子里,看见美景,顿时兴致勃勃。他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饮酒赏雪。

喝着喝着,他忽然觉得一个人独自饮酒缺少乐趣。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戴逵博学多才,擅长弹琴和画画,是个了不起的画家。王徽之想,此时要是和戴逵一起饮酒弹琴,吟诗作画,那该多么快乐啊!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戴逵家。当时戴逵家住在剡溪,距离王家比较远。

王徽之乘着小船,在河面上逍遥地前行。月光照射在河面上,水波粼粼,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光。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美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

小船整整行驶了一夜,终于到了戴逵家门口。可是王徽之不但没有进门,反而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惊奇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王徽之淡淡一笑,潇洒地说:“我本来就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欣赏了沿途的美景,已经很尽兴了,那就应该回去了,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当时社会上的名人,听了王徽之的事,纷纷赞叹,认为他才是潇洒风雅的高士。“乘兴而来”这个成语就是说,趁着兴致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高高兴兴地来。

恍然大悟·释义

本指全凭兴趣所至,任性放达。现指乘着比较高的兴致,高高兴兴地前往。今常与“败兴而归”连用,比喻乘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地回去。

追本溯源·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能说会用

小陆和小丁一起去看足球比赛。比赛正要开始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比赛只好取消。

小陆说:“看来这次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小丁说:“也不必扫兴,我们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呀。”dàqìwǎnchénɡ

大器晚成

商代末年,有个叫姜子牙的人,又叫吕尚。他是齐国始祖,俗称姜太公。相传姜子牙的祖先是贵族,曾在舜时为官。后来家道败落,到了姜子牙的时候,已沦为贫民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做些小商小贩的工作。姜子牙虽然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孜孜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然而,姜子牙的妻子却不满意了,她觉得丈夫没有钱也干不了大事,只是个小贩,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将来一定没有啥出路。于是,她要求和姜子牙离婚。姜子牙笑着对她说:“你别看我现在是个穷鬼,我将来是要大富大贵的。你跟着我吃苦已有二十多年,再等我几年,等到我富贵的时候,一定好好报答你的功劳。”妻子怨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后只能饿死在沟壑中,怎么能够富贵呢?”姜子牙再三劝说,妻子便索性大哭大闹,姜子牙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离婚。

后来,又过了二十年,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大力招募人才,年过七十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岐。但是来到西岐后,他不是直接前去找西伯侯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子牙钓鱼非常奇特,他用的鱼钩是直的,不挂诱饵,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子牙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终于有一天,西伯侯姬昌路过这里,他一见此景,就知道这个姜子牙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姬昌准备讨伐商纣王,迫切需要人才。他特地斋戒三日,沐浴更衣,抬着聘礼,亲自去请姜子牙辅佐自己。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又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子牙真可谓大器晚成!

后来,人们就用“大器晚成”这个成语,形容才能越大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恍然大悟·释义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大器:比喻大才。

追本溯源·出处《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能说会用

老师教育同学们说:“年轻人不能总想着大器晚成,应该努力向上,早日干出一番成绩来。”

小陆说:“那我以后要当科学家。”

钱敏敏笑着说:“那我要当明星。”dāiruòmùjī

呆若木鸡

战国时候,有个叫庄周的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他为“庄子”。

有一天,庄子向朋友说了一个故事:

话说齐国有个国王,叫齐宣王,非常喜欢斗鸡。他请了一个叫纪渻子的养鸡高手,专门为自己训练斗鸡。纪渻子对齐王说,自己训练的斗鸡,战无不胜,非常厉害,请他放心。

一晃十几天过去了,齐王忍不住,就去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呢,这只鸡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再训练一段时间吧。”

于是,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斗鸡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十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

这样又过十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这只鸡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齐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头呆脑、像木头鸡一样的斗鸡,立刻掉头就逃。

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很不理解,为什么像木头鸡一样的斗鸡,会这么厉害。庄子解释说:“‘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这只斗鸡,精神内敛,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破绽。别的鸡看了,完全被它的气势震慑住了。”

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但是,后来人们并非用“呆若木鸡”来表示这种赞美的意思,而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

恍然大悟·释义

呆得像一只木头做成的鸡一样。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追本溯源·出处《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能说会用

陆心圆问老师:“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呆呆的,学习却很好呢?”

老师说:“这叫大智若愚,看起来呆若木鸡,其实是聪明不外露。”dōnɡshīxiàopín

东施效颦

战国时候,越国有个苎萝村,村里有个美女叫西施,她长得非常美丽。传说她每次在溪边洗衣服时,水中的鱼儿看见她美艳动人,都纷纷惭愧地潜入水中。她笑起来漂亮极了,能让过路的年轻人,都停下脚步,纷纷回头观看,不忍离去。然而,经常在溪边和她一起洗衣服的女伴却对她说:“唉,虽然你拥有天下第一的美貌,可是你在咱们这个小村子里,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一个普通的贫穷老百姓而已。”可是,西施却不这么想。她认为上天给了她一副绝美的容貌,必然是有不平凡的使命要交给她。

果然,不久之后,越国的大臣范蠡奉命巡行全国找美女。他来到苎萝村,一眼就看中了西施。他把西施带回王宫,教她歌舞。

原来,越国和吴国有仇,越王勾践想派一个美女去迷惑吴王,这样就可以乘机打败吴国。西施虽然非常不愿意被献给吴王做妃子,但是为了国家,她只好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

西施来到吴国后,吴王完全被她的美貌所迷醉,整日饮酒作乐,沉迷歌舞,不理朝政。很快,吴国就被越国打败了,而西施却下落不明。有人传说,西施最后是偷偷逃出王宫,去太湖边隐居了。

据说,当年西施还在苎萝村生活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心脏突然隐隐作痛,她便用手捂着心口,眉头紧皱。然而村民们看见西施这样的神态,都觉得她楚楚动人,更加好看了。同村的一个丑女叫东施,她看见了便心想:要是我也学着西施的模样,岂不是也会变美吗?于是,她也捂住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到处走。结果大家一看,觉得她比以前更丑了,纷纷躲开,都不愿和她说话了!

后来,人们便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没模仿好,反而出丑。

恍然大悟·释义

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机械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追本溯源·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能说会用

钱敏敏特别喜欢看偶像剧,总是喜欢模仿明星穿衣打扮。

表哥对她说:“每个人自有特质,千万不要东施效颦,胡乱模仿别人。”

钱敏敏说:“那是东施不好看。”duìniútánqín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琴师,名叫公明仪。他对古琴有很深的研究。他从小就练习弹琴,多年的揣摩和苦练,使他的琴技出神入化。每当他拨动琴弦,弹奏起优美的乐曲时,周围听见的人都会纷纷赞叹。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四处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郊外的山坡上。这一天,春光明媚,郊外芳草连天,四处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香气扑鼻,让他的心情非常舒畅。公明仪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公牛,摇着尾巴,正在悠闲地吃草。他突发奇想,要弹奏一曲,给这头公牛听一听,于是他来到公牛身边坐下,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公明仪的琴声悠扬婉转,非常悦耳动听,就像珍珠落入玉盘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但是那头牛儿却完全听不懂,根本不理他,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这头牛完全不懂音乐,如此美妙的琴声都吸引不了它,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蜜蜂的嗡嗡声,有的像山羊的咩咩声。这时候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原来,这些声音都是平时自然界中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这头牛很熟悉这些声音,所以这会儿有了反应。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分对象。

恍然大悟·释义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追本溯源·出处《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能说会用

丁小雅向全班的同学做演讲,动员大家参加植树活动。可是大家完全不感兴趣。

下来之后,丁小雅说:“真是对牛弹琴了。”

小陆对她说:“同学们才不是牛呢,是你演讲得不好哟。”duōduōyìshàn

多多益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许多英雄豪杰都纷纷起兵,要推翻秦朝。这其中只有刘邦和项羽二人实力特别强大,有机会平定天下。他们二人率领各自的兵马,多次交战。后来刘邦因为有萧何、张良这样的谋士出谋划策,又有韩信这样的将军排兵布阵,终于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刘邦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高祖。

韩信因为能征善战,立下了许多功劳,被刘邦封为楚王。可是才过了几天,刘邦就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听到了风声,知道刘邦是怀疑自己,就逼钟离昧自杀,来到陈地见刘邦。谁知道一见面,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后来,刘邦知道韩信并没有谋反,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他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能力的高低,能指挥的士兵有多少。

刘邦问道:“像我这样的人能统率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您只不过能统率十万人。”刘邦说:“那你能统率多少士兵呢?”韩信回答道:“我统率的士兵多多益善。”刘邦笑道:“你统率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你却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率士兵,但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陛下您控制的原因了。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别人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刘邦听了,哈哈大笑,认为韩信十分聪明,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不计前嫌,君臣之间又和好如初了。

后来,人们就用“多多益善”这个成语,表示越多越好的意思。

恍然大悟·释义

越多越好。益:更加。

追本溯源·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而益善耳。”能说会用

老师对同学们说:“前几天江西发生水灾,等待救援的民众数量众多,请大家积极献爱心,捐款捐物,多多益善。”

小陆说:“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发帖子,号召大家都来关注。”

老师点点头说:“这也是个好办法。”ěryúwǒzhà

尔虞我诈

春秋时,楚国一度非常强大,称霸中原。那时楚国周围有很多小国,楚庄王一心想扩大地盘,吞并这些国家。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但是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楚王说:“我们不用和宋国打招呼,你经过那里,顺便看看他们国家实力如何。”可是这样无礼的举动必然会激怒宋国君主宋文公,申舟担心自己会被抓住,甚至被处死。但楚庄王完全不怕,并向他保证没事。

结果不出申舟所料,他来到宋国,因没有提前商量借路,立刻就被抓住了。在宋国大臣华元的怂恿下,宋文公下令杀掉了申舟。

消息传到楚国,楚庄王听到后非常吃惊,也非常生气。他决定要给宋国一点颜色看看,就跑到大殿上,召集文武百官,下令要讨伐宋国。然而,宋国虽然是小国,但是打仗也很有一套战术。楚国从秋天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

大夫申叔时献计道:“我们可以让士兵在野外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围困宋国。宋国一看没有办法,最后也就只好投降了。”

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开始行动。果然,宋国人见了十分害怕,但是华元这个人很有智慧,他知道这是骗人的计谋,就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也决不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假扮成小兵,进入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里。子反见了他,就问他有什么话要说。

华元说:“我们宋国现在确实快不行了,粮草早已吃光,大家没饭吃,许多小孩都饿死了。尽管这样,你们若想以此来打压我们,逼我们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我们可以谈谈条件,大家签订盟约。”

子反听了这番话,觉得非常恐怖,当场答应了华元,然后再禀告楚庄王。第二天,楚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要欺骗我!”

后来,人们就用“尔虞我诈”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虞”字和“诈”字都有欺骗、诈骗的意思。

恍然大悟·释义

你防备我,我欺骗你,大家相互使诈。形容玩弄手腕,互相欺骗,互相猜疑。虞:猜疑,防备。

追本溯源·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能说会用

放学回家的路上,丁小雅问叶小辉:“听说你叔叔的公司最近遇到困难,怎么样了啊?”

叶小辉说:“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样,商人们间经常尔虞我诈。”

丁小雅说:“商业竞争真是无情啊。”fùjīnɡqǐnɡzuì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有两位大臣,一个叫廉颇,他是个武将,非常擅长兵法,德高望重;还有一个文臣,叫蔺相如,他博学多才,擅长外交,为赵国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有一次,赵国和秦国在渑池举行会议,其间秦王仗着自己国家强大,想要羞辱赵王,却被蔺相如挡了回去。会议结束以后,赵王感谢蔺相如,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打了无数的胜仗,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蔺相如本来就是个平民,现在竟爬到我的头上了。我遇见他,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蔺相如听说后,就到处躲着廉颇。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起正面冲突。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办事,在路上远远看到了廉颇的车马正要过来,就赶快命人掉转车子,躲开廉颇。

回到家中,蔺相如的门客们都不服气了,纷纷来找蔺相如,大家说:“您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到处躲着廉颇?如今您的地位在廉颇之上,廉老先生口出恶言,您应该给他点厉害看看。您也太胆小怕事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出门了,常常被人笑话。”

蔺相如笑着对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大家都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蔺相如说:“秦王这么厉害,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后来,人们就用“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表示背着荆条,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

恍然大悟·释义

背着荆条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负:背着。荆:荆条。

追本溯源·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能说会用

有一次,黄尧尧错怪了自己的同学,事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马上向同学道歉说:“我要向你负荆请罪,是我错怪你了。”

同学说:“以后你不要再冲动就好了,事情总有一时情急不能弄清楚的,平心静气等一段时间反而更好。”fùtānɡdǎohuǒ

赴汤蹈火

魏晋时,有个叫嵇康的,字叔夜。他博闻强识,道德高尚。当时,他与山涛、阮籍等七个人都是好朋友,常常在竹林里聚会,被称为“竹林七贤”。

当时,司马氏的统治很黑暗,嵇康非常不满,不愿再做官,就退隐山林。而山涛却继续当官,嵇康就看不起他了。后来山涛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原来吏部侍郎的职位就空缺了。他想起老朋友嵇康,就写信叫他出来代理吏部侍郎的职位。

嵇康接到对方的书信后,非常气愤。他觉得自己这么高尚,而山涛一心就知道做官,还想拉他下水,就写了一封绝交信,要和对方绝交。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的事迹,说自己道德高尚,绝不会在污秽的朝廷中供职。

接着,他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等古代的隐士,为人高雅,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他以麋鹿打比方,说麋鹿都是野生的,很少见有家养驯服的。如果人束缚它,那它必定发狂乱跳,即使跳入热水、奔入火中,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银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要“赴汤蹈火”,完全不会配合人类。

所以,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一样宁愿“赴汤蹈火”。

由于嵇康时常讥讽朝廷官员,得罪了不少人。他还辱骂司马氏,司马氏对他十分忌恨。后来,曾经受到嵇康讥笑的大官钟会报复嵇康,说他言语放荡、辱骂朝廷,要治他的罪。嵇康因此被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了。

古代人说的“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赴汤蹈火”的字面意思是:跳入烧开的热水,踏上火海。形容为了某事,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恍然大悟·释义

即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投入、踩踏。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赴:走向。汤:沸水。蹈:踩。

追本溯源·出处《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能说会用

语文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叶小辉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啊?”

老师说:“说的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毫不畏惧。”ɡāoshānliúshuǐ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很喜欢弹琴,就拜了一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连城琴艺高超,把一身本领传给了俞伯牙,可是伯牙的琴技总是难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有一天,连城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我的老师,他的琴技出神入化,你受了他的点化,就能有所突破。”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连城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连城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等了很久很久,也不见连城回来,便沿一条山路去寻他。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他突然看见了一幅壮丽的景象。有一条飞瀑从高山流下,水花四溅如珍珠,水声回荡如仙乐,四周绿树环绕,群山耸立。伯牙心中顿时无比激动,灵感纷至。他便席地而坐,拿出琴来,跟着自己的感觉,弹奏出了美妙的音乐。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连城的声音:“哈哈,俞伯牙,你已经学到最高妙的琴技了。”

伯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连城所说的老师就是大自然啊。

后来有一次,俞伯牙外出游玩,夜晚凉风扑面,月色怡人。俞伯牙来到江边,仰观明月,俯视江水,琴兴大发。一曲终了,突然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能听懂我弹的曲子吗?”

樵夫答道:“琴者,情也。我能听出你琴声中的感情。”

伯牙听了大惊,便又调弦抚琴,演奏雄壮、高亢的曲子。那樵夫听了,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演奏了一段欢快、流畅的曲子,那樵夫听了,便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说:“您真是我的知音啊,我这首曲子正是《高山流水》,请问您高名大姓?”樵夫笑着说:“在下姓钟,叫钟子期。”从此,二人便成为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动听。《高山流水》本身也是中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古琴曲。

恍然大悟·释义

形容音乐的雅致美妙,也比喻知音间友情的深切。

追本溯源·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能说会用

小陆问钱敏敏:“你最喜欢什么乐器?”

钱敏敏说:“我最喜欢听古琴。我阿姨会弹,她的琴声就如同高山流水一样,自然高妙。”ɡāozhěnwúyōu

高枕无忧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门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鱼和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有鱼吃,但是没车子坐;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

有一天,有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叫冯谖的人给孟尝君。孟尝君问:“这个冯谖有什么才能呀?”朋友想了一下,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重视冯谖,让他做了下等的门客。家里的用人看他是下等的门客,也瞧不起他,天天不理他。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就拿着宝剑,靠着柱子,唱起了歌谣,歌词是:“宝剑啊宝剑,我们走吧,这里没有鱼肉吃。”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天天大鱼大肉地招待他,出门还给他车马坐。

后来有一天,孟尝君要派人到薛地去讨债,冯谖积极地说:“长久以来,受到您热情的款待,没有报答过,这次让我为您出点力,去收债吧。”孟尝君同意了。冯谖来到薛地,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把借据全部烧掉,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都不用还钱了。老百姓纷纷感激孟尝君,说他是个仁义的善人。

冯谖回去后一五一十地汇报了此事,孟尝君听了,非常生气,但是借据全都烧了,他也无可奈何。后来孟尝君被人陷害,被齐国国君解除了官位,只好回到薛地。当孟尝君回到薛地时,那里的百姓都热烈地欢迎他。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当时的用心,他对冯谖说:“多亏了先生,为我买到了仁义啊!”

后来,冯谖又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做了许多事。最后齐王重新重用了孟尝君,让他官复原职。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再也没有忧虑了!”

今天,人们就用“高枕无忧”这个成语,形容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恍然大悟·释义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或比喻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追本溯源·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能说会用

叶小辉问叔叔:“您的公司现在怎么样了?”

叔叔回答:“生意很好。”

叶小辉说:“那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叔叔说:“那也不是哟,做生意还是时刻不能放松啊!”ɡōnɡbàichuíchénɡ

功败垂成

宋代有个叫岳飞的人,他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他还熟读兵法,想要为国家做一番大事业。

当时,金朝女真人南侵,占领了宋朝北方大片土地。宋金两国间互相敌对,边境常有战事发生。年轻的岳飞报名从军,参加抗金斗争。由于他武艺高超,又有胆有谋,很快就当上了将军。他带领士兵多次击退了金人的入侵,保家卫国。百姓都亲切地称他的部队为“岳家军”。

在岳飞的带领下,宋军从金兵手中收复了大片土地。后来,岳飞率领军队在河南大败金兵。岳家军乘胜前进,一直打到开封的朱仙镇。北方军民热情高涨,准备大干一场。河北的义军听到岳家军打到朱仙镇,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老百姓也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大家都希望岳飞能打败金国,收复祖国的领土。

岳飞看着眼前的大好形势,心里十分高兴。他鼓励部下说:“大家努力进攻。等我们直捣他们老窝黄龙府的时候,兄弟们一起痛快喝酒庆祝胜利吧!”

可是,当时的宰相秦桧是个大奸臣,一直嫉妒岳飞的功劳。他接受了金国的贿赂,诬陷岳飞要造反。当时的皇帝也是个昏君,他听信了秦桧的谗言,急忙要解除岳飞的兵权,命岳飞立刻回宫。岳飞眼看胜利在望,马上就要最终打败金国了,他哪里甘心放弃呢?可是皇帝却在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岳飞和将士们收复国土的宏图大志不得不半途而废。大家都叹息道:“真是功败垂成啊!”

回去以后,岳飞遭到秦桧的陷害,被逮捕入狱,最后竟然被残忍地杀害了。

后来,人们就用“功败垂成”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恍然大悟·释义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垂:接近,快要。

追本溯源·出处《晋书·谢玄传论》:“降龄何促,功败垂成,拊其遗文,经纶远矣。”能说会用

小陆说:“听说昨天的足球比赛中,巴西队的比分一直领先,却在最后十分钟,被德国队反超,输掉了比赛。”

钱敏敏说:“巴西队真是功败垂成啊。”ɡuāmùxiānɡkàn

刮目相看

三国时候,东吴有个大将叫吕蒙,字子明,汝南郡人。他少年时就跟随姐夫邓当渡江,姐夫邓当后来成为孙策的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就随军出征。姐夫去世后,吕蒙带领他们原来的部下,又跟随孙权四处征战,立下不少战功。他与刘表的部将黄祖作战时,作为先锋,大破敌军。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等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周瑜去世后,吕蒙成了东吴主要的大将和谋士,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是鼎鼎大名的将领。

起初,吕蒙并没读过多少书,文化修养不高。孙权曾对他说:“你一直带兵打仗,立下了不少功劳,如今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忙于各种事务,没有时间看书。”孙权耐心地指出:“我不是要你钻研经书,搞学术研究。只不过叫你多看些书,了解历史,开阔眼界。我是一国之君,每天日理万机,你的事情能比我多吗?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自即位以来,我又仔细阅读了《史记》《汉书》及各家的兵法,觉得大有裨益。你身为将领,怎么可以不读书呢?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呢。”

吕蒙听了很惭愧,于是每天发奋读书。后来有一次,大臣鲁肃到外地办事,途中路过吕蒙的军营,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早就认识他,但是不知道他后来读了很多书,还以为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大事时,吕蒙高谈阔论,非常有学问和见识。鲁肃心中大吃一惊,他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一向认为老弟只知道打仗,今天才知道,老弟的学识也非常高,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说:“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该刮目相看了。”

后来,人们就用“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表示别人已有进步,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恍然大悟·释义

形容刷新眼光,改变旧的看法。刮目:擦拭眼睛。

追本溯源·出处《三国志·吕蒙传》:“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能说会用

老师说:“仅仅一学期的时间,莫友之同学的成绩一下子从倒数第三,变成了全班第五名,大家要向他学习啊!”

小段说:“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王云说:“你不知道,其实他本来就很聪明,只是开始的时候没用功。”hàiqúnzhīmǎ

害群之马

上古之时,有一位明君,叫黄帝,他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老祖宗。

黄帝听说具茨(cí)山(今始祖山)上住着一位贤人叫大隗(wěi),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是得到他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兴盛发达。于是,黄帝决定亲自去拜访大隗。他和六位大臣一起前往具茨山,来到襄城时,突然迷失了方向,君臣七人都找不着路了。

这时,他们正巧遇到了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走过去问他:“小朋友,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儿吗?”

那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黄帝又问:“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

那孩子说:“也知道啊。”

黄帝说:“这真叫人吃惊啊!你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住在哪里。那么我问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孩子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

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像你们在野外遨游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无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常患头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长者教导我说:‘你要乘着阳光之车,在襄城的原野上遨游,忘掉尘世间的一切。’如今我的毛病已经好了。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说什么。”

黄帝说:“你说得太玄妙了,我不能理解,究竟该怎样治理天下呢?”

孩子进一步解释说:“治理天下,和我牧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

黄帝大受启发,他知道那个孩子不是个凡人,立刻跪在地上,向他行了大礼,又尊称他为天师,再三拜谢,方才离开。“害群之马”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