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解.二:精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15:43:43

点击下载

作者:钟永圣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试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钟永圣,经济学博士。大连儒学会创会副会长,辽宁省首届最佳写书人奖获得者和辽宁省委讲师团最美讲师。《中国青年》杂志“传承”专栏作者和封面人物(2014年第18期),大连市“学习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论语通解》主讲人。近三年来,应财政部、保监会等国家部委和党政机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邀请,公益讲座逾80场。主要著作有:《中国经典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论语通解(一)》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十三)

(2015年2月7日,乙未年十二月十九)《里仁第四》是《论语》的核心,作者进一步阐明“里仁为美”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里仁”的人,才能“致知”,才能“久处约”,才能精通经典,才能功成身退。作者通过介绍自己的心路历程,强调居心的重要,真正的传承是不收费的,真正的仁者是不生病的;同时,要在五伦当中修炼自己,把握中道,活出精彩,活出健康。

尊敬的各位同仁,尊敬的各位同胞:

大家上午好!

距离上一讲已经一个月了,这一讲是我们这一次《论语》通解的第十三讲。前十二讲作为《论语通解》(一)已经交付出版,现在作为《论语通解》(二)的第一讲,也是我们春节之前的唯一一讲,为了不过多地干扰大家年前的生活,所以下一讲,会是在三月初的那个星期六上午。

再述《里仁》

上一讲讲到《里仁第四》,这是整部《论语》的核心,我也曾经把体会告诉过大家,这一讲可以体会终生,甚至体会终生都未必做得到。就开篇“里仁为美”这四个字,就未必能够做得到。由于距离我们现在两千五百年左右,时间好像确实长了一点,里仁的说法呢,可能有一些跟现代我们日常所用的语言不是那么的契合,可能会有同仁有这样的感觉,那么稍微再补充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理解得更顺些。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这种说法,就是:“你是什么居心?”有这种说法吧?说“这个人居心叵测”,这个“居”是动词,如果你把这个里仁的“里”换成“居”,试一下,“居仁为美”,是不是能理解得好一点。我们知道有一个大科学家叫居里夫人,把“居”和“里”连在一块儿,那“里仁为美”真正的内涵,你会更深一步地去理解。现在我们经常谈的居住,“居”和“住”又有同义,说你居住在大连中山区,靠近新华书店,居在什么地方,住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里”的意思。孔子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后代的学人,我们的心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仁”上。所以你再换一次,把那个“里”换成“住”,叫“住仁为美”。现在网络时代出现的新词儿,宅男、宅女,宅在家里,如果有一个人他把自己的心“宅”在这个“仁”的思想境界上,大家会想起一个词,叫“宅心仁厚”,就这个意思。所以无论是里仁为美,居仁为美,住仁为美还是宅仁为美,都说的是一个意思。

你那颗心放在什么地方,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身体需要居住一个地方,难道心灵不需要居住一个地方吗?它更需要安顿好一个地方。因为那是我们全部身体的核心,全部人生的核心,它要是住错了地方,你想想看,这个人生会不会好?这是我们自己完完全全可以掌握和选择的。选择对了,这一生是美的、是善的、是顺畅的、是寿终正寝的;选择错了,形容枯槁,挫折困顿,事业潦倒,不得善终,都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这四个字叫高,高不可攀;深,深不可测;妙,妙不可言,千万别因为它文字少而轻易地放过它。

连续用功

后边叫“择不处仁”,经济学是选择的学问。实际上我们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甚至每一刹那都要做选择,选择不好,人生就大不相同。如果你的选择定在一处,连续到一万小时,那必定是世界级的成就。

这一万小时定律跟大家讲过多次了,从西方传过来,也能够认证多次了。我们古代不这么计算,叫十年寒窗苦,十年,每天三个小时够了;我自己计算,三年,每天十个小时也够了。但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不要尝试三年,每天十个小时,除非你的心境已经纯洁到不为外物所动的境地,否则,气血会跟不上,就是你的体力跟不上脑力的运转,会出问题。三年的苦功夫,只有三十岁以前用功最好,没等消耗到快动老本儿的时候,你已经明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理解现在的一句大家经常听到的话,叫“成名趁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年龄段按照《黄帝内经》上所说,男子五八四十之后,女子五七三十五之后,不要这么用功,要顺应四时天道自然,缓缓地,每天三个小时,十年也可以的。

但是要注意!不连续的话没有用,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用。你即使想起来做一段时间,然后又迷糊一段时间,错乱一段时间,迷惘一段时间,功用加不上,火候始终不到,所以那个“知”你“至”不了。这也是我对《里仁篇》第一句话有不同解释的一个依据。就是曾子作为传承孔门心法,是孔子的嫡传弟子,他写《大学》,《大学》里面那整个学习的顺序,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耳熟能详,叫“格物致知”,就是《里仁篇》第一句话被注解为“焉得知(zhì)”的那个“知(zhì)”,我现在就根据《大学》的这一句话,我说这个不能注音成智慧的“智”,就是那个“知(zhī)”。这个意见贡献给大家,到底哪一个对,你自己去体会,践行,然后去选取。如果我们在格物的时候没注意到自己的心在什么地方,观点必定会错,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当中,心没放对地方,你那个知(zhī)是偏的、是偏见、是误解,这一误解就把整个人生的心动了、根动了。

“简”需智慧

再往下看,“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我们联系前一篇提到的《管子》,什么是“简”,什么是“约”,解释过,简约到一定程度,说明智慧达到一定程度;智慧不到一定的境界,你是提炼不出来,“简约”不出来的。所谓“大道至简”,这标明着人的程度可以极度地简化,说明这个人的智慧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比如说,所有的《道藏》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你能不能说清楚?如果能,我说你到那个地步了;全部《大藏经》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你能不能?能的话,你也过关了;全部《儒藏》,就是汤一介先生领着现代的学者在编辑的《儒藏》,也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你领会了没有?做到了,就是可以“久处约”,你的修为就已经达到了化繁为简,把厚书读成薄书,把薄书读成一个活的精神灵魂这种程度,就可以做到。

好像是没解释清楚吗?那我再解释一下这个“约”。“约”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越简单说明你掌握得越通透,因为可以把所有不重要的东西、需要解释的东西去掉。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是处于这种简化的训练当中,概括、提炼、凝练,做的都是这个“约”。比如中央要求领导干部的办公室不能够超标,所以去年下半年很多在机关里工作的人,几乎都经历了搬家的过程。搬家的时候就得有好多箱子吧,同事为了照顾我,派了两个人帮我收拾,一开始写成“钟永圣处长第一个箱子”,这很麻烦,最后简称“钟永圣1”,还麻烦,写到后来,“钟6、7、8、9、10”,十几个箱子,就写个“钟”写个号;包括我们到机场,比如托运几个箱子,也会写上“钟1、2”,简约的作用,越来越简化了,处理起来就很明白,这是生活当中常见的。我们有个老师姓王,“王1、王2”,写完“王7”以后,他停那了(现场笑声起)。笑的是不是都姓王?最后写个“王7-1”,帮助搬箱子的人还没领会,问那第八个哪儿去了?(大笑)。所以简到一定程度呢,还得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例子,就是“简”别“简”出笑话,不是随意就可以简掉的。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经典经济学》我写了好几十万字,我说现代人没有耐心去读那么长的稿本,我在扉页上就写了一段话,它可以简化为八个字“天人本一,德财相应”,理解了这八个字,书不用看了,直接干就好了;还嫌麻烦,我说四个字,曾子在《大学》里面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简化为“德本财末”,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大堂上都写着“德本财末”;四个字也嫌麻烦,现代人博客嫌长,出微博,后来一百四十个字仍然嫌多,这都是对简约的追求,可是往往自己,就忘了这个事情,制造出更多的麻烦,我说那不能再简化了,只能简化成两个字“善财”。就是整个全部的中国传统经济学就可以概括成这两个字,因善取财,因善有财,它不需要原罪,一开始就正确。而且解释开之后,什么“厚德载物”啊、“君子自强不息”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呀、“主明下安”……全都出来了。“利者,义之和也”,从《道德经》到《易经》到《黄帝内经》到《论语》就全部贯通,凝练再凝练,无非就是“善财”两个字,所以它也是深不可测。不是不能明白,而是说当你遵从这样的一个思考,自己把自己的心灵放进去的时候,放到那个“居”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就把所有的经典全部囊括在一个人的心灵当中,大家可以试试看。

在中国古代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经通百经通。如果你说读了一部经典,对其他的经典就不了解,读不懂,还是那句话,没读明白!经典是心性之学,核心之学,明白了以后,那所有著作的核心都跑不出去,所以其实传统文化的学习很简单,都是人搞复杂了。你用最简约的方法去学,可以很快,快到什么程度,快到现在你说以前我从来没接触过的经典,用一个月的工夫行不行?我认为可以。为什么?因为前两天就有一个证明:我们有两位同仁帮助我整理《〈黄帝内经〉选讲》的文字稿,就前两天告诉我的,说有个什么体会,一个说,一开始就觉得文气不对,好像完全不懂,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觉得看上去这些文字很亲切、很熟悉;另一位师姐就讲,她现在可以给同仁讲《黄帝内经》,你说快不快?!所以,三年有大成就并不稀奇,就看你心专不专、诚不诚、敬不敬,完全可以做到!所以我当时就跟她讲了,就是这样嘛,一旦你服膺进去,把自己谦卑的心拿出来,认真地去领会,说这是我自己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我们有血脉的联系,再读的话就不一样了,感情一生出来,恭敬心一生出来,全得。尤其是把自己的心一下子就居住在那个圣人之心上,整个经典化成你自己的,结论就是,你自己说一遍也是那句话,因为是最简约的,比如说“里仁为美”。你明白了以后,会觉得千百年来文字的锤炼,它已经锤炼到最简洁。这就是《论语》的作用,《道德经》的作用,《黄帝内经》的作用,《易经》的作用,洁静精微的智慧,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不需要几十万字的论述,你就可以完全贯通和掌握。这是对上一节的一个补充和回顾。

求道了道

我们接着看第六段,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读完了之后有没有什么感觉?如果你从来没读过的话,听我这么读起来,会觉得很没意思,因为你不懂,没理解那个内涵,就会觉得什么之乎者也的,讨厌死了!就像现在很多小孩子你强行地让他去背诵经典会有用吗?有用。但是,要让小孩子体会到快乐。所以,古代的人,发明了读诵的方法,让他在唱儿歌式的摇头晃脑之中就学会了,然后用一辈子的生命去体会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是一个断层的时代,幼年时代没机会,少年时代没机会,青年时代没机会,已经踏入中年了甚至老年了,刚刚接触祖宗的经典,怎么办?还是以小孩儿的心态,纯真的心态去读诵它,多读几遍,其义自现,这是真的。

我跟大家报告过嘛,三十岁以前我连《道德经》全文都没见过,那十年之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怎么来的?就突然觉得它好,读不懂也读下去,正好有一个机缘,哗啦一下,儒释道好像全都明白了。当时也怀疑,明白的是真的吗?是不是误会?那就检验。而现在儒释道医武这五家绝顶高人我见了许多,有一些人,一个人集中了四家,其实差不多是五家,但是因为他不现,比如说他不从医,你看不出来他会,这是中国文化的现象,不过跟他们一交流,或向他们一请教,我就知道基本上不差。那我们后来的,用功好了,所谓大家要求学吧,要考学吧,要上学吧,要勤学吧,学完之后叫毕业,毕业之后,你还得用啊,叫检验,检验你的所学,这是一生。

古代的说法不这么麻烦,就是求道,我们现在这个求学,古代说求道,就是求真理。不要被这个“道”迷惑住,以为很神秘,不是的,求道、学道、明道、修道,明白了之后才能修,没明白是盲修瞎练,叫“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误会,走错了,身家性命都不保。

那你求到真的了,接下来自己不认真练,什么结果?糟蹋了无价之宝。练成了,住在上面,坏了,就违反了《道德经》上功成名遂,身退不退?你看一下古今中外,无论立德立言立名的,住在上面的结局都不好;退下来的,都是八十分以上。知道这个道理自己能做到吗?很难,太难了!

宅在哪儿?我们说你宅在“仁”上,人民会记你一辈子,记你子孙的恩德,生生世世会记得,比如说陈嘉庚,比如说孔子,比如说苏轼;可是你把心宅在钱上,宅在利上,身命就坏了。大家看一看这些社会现象,这是老师啊,能读懂吗?反面教材是老师啊!他们用身家性命,用名誉在教我们,你不要再这样干了。可是我们有很多的领导干部,前赴后继地去给我们证明,生怕我们不懂。有时候我就想,是不是得给他们磕头,多大的慈悲心哪!说一遍证明不行,千百遍地证明贪腐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还不懂吗?真没办法!所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就这个意思,他不能长时间地处在那里面,糖衣炮弹几天,投降了,招架不住了。不要说人去引诱他,一个人坐在那里面,就心生邪念,为什么说每天都要反省。

下面第八句还说了“朝闻道,夕死可矣!”重要不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我们一旦听闻正道,就不要放过,搞清楚世间的真相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就的是你自己?我们用经济学的角度给大家论证过,因为你在给自己种福德,种财富。

我自己的故事也跟大家都报告过两遍了,就是我太太问我给孩子留什么,留多少?很多人到现在也不明白,说这个人自己讲千金不卖道,傻子吗?该拿的不拿?我就想说一下到底谁傻,我在种,你没看见吗?我在拼命地种钱,你没看见吗?我在拼命地积攒别人拿不走的财富,你看见了吗?这种财富无论如何别人拿不去。因为你一开始没拿,它种在天地之间,谁能拿去?真拿不去。然后通过周围身旁的现象,能够观察出来你的所得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叫至诚感通。

为什么恒常惭愧?因为你仅仅是付出了一点点,就有如此巨大的收获,当然很多人看不懂,看不懂就给他解释吗?不会啊。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你看懂了,说明你学会了;看不懂,教也教不明白,所以叫不请不教;请了,不真诚,不教;一旦发现一个请教而且真诚的,我们以前开玩笑,说老师也会犯贱,为了学生无微不至啊,事无巨细地去考虑。为什么叫师徒如父子?那种感情,尽管可能没有血缘关系,但浓于血缘关系,有多少实例记录在历史当中,就是弟子跟老师之间的这种感情。可是,跟大家反复地强调,如果你不体会,不真做,没有用。就“里仁为美”这句话,不真正体会的话,没有用。“择不处仁”,你不在生活当中做到,没有用啊!

心路历程

我跟大家讲一件我自己学习的心路历程,当我听到大陆有一家在学术出版上声名卓著的出版社拒绝了南怀瑾先生的两本书——《老子他说》和《孟子旁通》的时候,我对这家出版社不是说再没好感了,起码那种我们学界人对它的尊崇,我把它放下了。为什么?他说《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说》这两本书没啥学术价值,拒绝出版。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两本书被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后,赚了个叫钵满盘满吧,然后海内外风行,至少大陆风行吧。这家出版社的编辑是不是肠子悔青了我不知道,但是从此,我的书不会送到这样的出版社。

到底什么叫学术?为什么我把它放下了,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现在是讲《论语》,你选参考书的时候,绝大多数你看到的参考书都是我以下所说的这些,比如说郑玄注、马融注,这都是汉代的经学大家对《论语》进行注解,你都会看到。可是你知道马融跟郑玄什么关系吗?马融是老师,郑玄是学生。郑玄的学术成就超过了他的老师,按理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时候,老师会非常高兴,为什么?你教出来的学生超过你,这是你德行比上一辈老师还大。可是,羡慕嫉妒恨出来了,恨到什么程度呢?要杀掉郑玄。大家听说过吧,这个马老师要把这个弟子干掉。十里长亭送行的时候,摆上酒宴,已经都设计好了,灌醉,干掉他。可是据传说这一场酣战呢,郑玄喝了三百杯,把所有的人撂倒以后,他全身而退。

南怀瑾先生在评价这件事情的时候说,如果世间所有人的酒量像郑玄这样,当初释迦牟尼佛不会制定酒戒,喝去呗,喝三罐子,啥事不耽误。为什么要设这个戒?就是因为酒后乱性,酒后乱为,不能控制嘛。所以尽管它不是性戒,就不是我们本性应该遵守之戒,考虑到不要犯错误,没那个能力,干脆就遵守纪律,别动它了,才有了这样的戒律。可是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马融的注解我不会再看了,怎么注解《论语》的人竟然干出这样的事情,还作为老师?!就拿“里仁为美”这四个字一衡量,是不是就及格线以下了?心如此歹毒,嫉妒自己的学生,障碍自己的学生。

这件事情不但古代发生,今天也在发生,所以为什么我们讲一切古代史就是现代史,一切古代的经典就是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宝典。不要读错了,以为它是对古代人有用,对今天没有用,那你得不着,又推远了。《论语》就是对21世纪我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指导的宝典!只有这样读,你才能读出孔子他老人家的真心和真意。只要对自己有利,即使理解错了,说不见经传这么写都没关系。就像我有些时候给大家提出一个观点,比如说“唯仁者能好(hǎo)人,能恶(è)人”,注音就跟你们看到的版本不同。因为仁者无敌呀,说什么只有仁者才能够讨厌人,才能够喜欢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呀,我不是仁者,我照样讨厌人,我照样喜欢人。可是,看一下我们的老师:德行好的他教,教你成为能人;德行不好的也教,教你回心向善。这不就是仁者吗?所以下面这句话,“苟志于仁矣,无恶(è)也”,这不全都是能解释得通吗?它是不是很合理?它是不是能很圆融?

那我还给大家贡献一个,因为我拿到这个版本注音就是“苟志于仁矣,无恶(è)也”,这是第四句话,上一讲我们讲过的,现在等于回过头去想起这句话作补充。我再给大家提供一个观点,就是可以注音成“无恶(wù)也”。你真把自己的心居、住、宅、里在仁上,放对地方,就不讨厌人了。所以它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注音“无恶(è)也”,就是对自己。这个人如果立志想成为一个仁人志士,一个圣贤种子,自己内心的行为,起心动念就没有恶了,没有恶念产生,起心动念都看着自己,怎么会有恶?对外,无恶(wù),对外不讨厌别人,你看他那些表达,他没有私敌,不会出于私恨去做。不过,涉及法律,涉及国家的时候,他才会显示出世间人所有的那样的情绪,但是你不要真的以为他有自己的怨恨怒恼烦。儒释道所有的宗师都是这样的。

我知道在座很多人是读佛经的,但是我看大家的面貌,好像读得不大懂,我再告诉你一条,你可以去参考,其中有一本经上说,释迦牟尼佛在讲法的时候,大声地呵斥,就“呵斥”这两个字,供你参考。那么一个大圣人,释迦族的觉者,他有怨恨怒恼烦吗?他发脾气了吗?他没发脾气“呵斥”这两个字怎么解释?如果说你在看剧本,你现在在演这个剧本,你演一下释迦牟尼佛当时那个场景。导演说开始,让你呵斥,比如说我坐你对面,你就呵斥我吧。什么叫呵斥?体会一下你就知道了。

而我们说经常出现在佛经上的“善哉善哉”,出在哪里?至少《黄帝内经》上就有嘛,现在很多人一读这个经典,就说“这爷爷怎么像孙子”,经常是发生这种误会。只有把儒释道在两千年间留下来的这个经典稍稍贯通以后,才不犯这种错误。所以,对经典文献的掌握,起码要下十年的工夫,经史合参,才不闹笑话。至于口误哇,字读错了是小问题,为什么是小问题?因为你居心居对了,那些小问题后来慢慢会解决。不识字的人讲经都能讲对了,何况读一个错字?但不是鼓励大家胡乱去读,凡是读过书的,应该每每注意这一点。但是我说,要首先学诸葛亮观其大略,先把心放对地方,然后再去雕琢,精雕细刻这个细节。

居心为要

老夫子说他没见过好仁者,没见过恶不仁者,什么意思?我认为他是说这种人在世间非常少。我们周围的人通常是糊涂,我们党强调,大是大非面前要清楚,就可以借用这句话来考虑。什么是仁?怎么叫“里仁”?凡是为天下、为他人、为大众考虑的才是;为自己考虑的,合理合法合情,都可能不是,要小心这一点。毛主席是一个文化通达的人,比如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家知道这句话翻译成古文怎么讲吗?叫“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古今是这样通达!你看《毛泽东选集》,把那个典故用的,就像化了一样,不需要上大学的人,中小学水准的人都可以读得懂。你再想一下毛主席的书房——菊香书屋,那才叫书屋,满墙全都是线装书。他在哪一个文化里用功最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看他书房的结构你就知道了,不用解释啊。可是他没有掉书袋的毛病,他引用得都非常恰当,就是化了。那是真正的文化人,不是一般知识分子所能比的。这是我们在这里提到居心的重要,它是核心的核心。

为什么叫心法?儒门有心法,佛门有心法,道门有心法,医门、武门都有心法。找到好的老师,他教没教你口诀?没教,那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德行上有欠缺。因为假传万卷书,老师把他所有书房里的书全都给你继承了,你可不要以为你能继承老师的衣钵,那句话没告诉你,可能都是假的。

刚才我们提到说现在有些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办班,然后收钱;还有的更隐蔽,一开始不要钱,听完了以后,你看着给。谁好意思在你这白吃白住哇,看着给,给的通常会比正常拿的还多。所以我说我遵从市场法则,遵从国家法令,需要钱,我们在市场上合理合法地赚。赚不到,我自己积德不厚;赚到了,人民币人民币,将来还会投入到人民当中。自己能不能享用?当然可以呀,我也是人民一分子啊,谁说把我排除在外了?谁说把你排除在外了?享受可以,要适度。大了担不起,那是速死之道;过于亏了,也伤,伤在哪儿?“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你赚一个亿了,现在内需不振,一千块钱你都说老师说呀,要俭节呀,要俭约呀,我不花。市场能振兴起来吗?我们这些打工干活、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怎么拿自己的薪水工资?国家税收上哪儿去收?

所以,去年年末的时候我们发微信,在你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多花十块钱、一百块钱,甚至一千块钱,让这个国家经济往上振兴一点。多给父母买一件东西,多让他去看看山川景色、人文大地,不好吗?多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习机会,这钱花得不值得吗?你既给自己种钱,又给其他人赚钱的机会,何乐而不为?这就是仁心哪!不是为自己,说这个包终于打折了,那你想错了,就这一念想错了,对你人生,包括身体健康都有影响。因为你想天下事情的时候心量很大,是敞开的,它不封闭,气机是通畅的;一念自私,你的气机就变狭窄了,就容易堵塞。为什么南怀瑾先生讲,做一件大善事,气脉都会改变,天理、伦理、生理、心理的贯通秘密就在这里面。越做越开心,他怎么会有病?病气全都散出去了,他怎么会有病啊!病是谁种的?病者过也,自己犯过错给自己种下病根,我们讲过多次了。起心动念是让自己身体健康还是得病,谁干的?自己干的,叫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道德经》我讲了十二讲,结束了;《论语》(一)也讲了十二讲;现在是《论语》(二)第一讲,如果你听到二十讲以上,还给自己种病因,你不是对不起老子,对不起孔子,也不是对不起钟子,你姓王就对不起你自己这个王子,你姓李就对不起你那个李子,就对不起你自己!道理非常明白,非常简单,但是做到不太容易,因为习性、秉性、惯性。有人说过,你曾经怎样活过,你就会怎样活下去。我们学传统文化就是“搬道岔子”,把过去那个懒散的、懈怠的、糊涂的、糊迷的人生,搬到一个清醒的、觉悟的、健康的、蓬勃向上的一个人生道路上去。每天要跟自己的懒惰之心对着干,我们要争,争的是这个;我们要好(hào),好(hào)的是这个仁心;悟的是自己那颗不仁之心。

父母生身,一个健康之身,你不好好保养,你孝吗?国家好好地培养起一个干部、一个领导、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良民,你不好好保护,对得起国家吗?我知道有些人念完经以后,什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你知道吗?不保护好自己,这恩你都没报哇,还三途苦呢,把自己的苦解决了再说,其他那真是骗人!所以我看很多学佛、学儒、学道的,自欺还欺人,很惨。学它干吗?学就要学个明白,学个通透,首先你自立才能立人,你自觉才能觉人。自己立不起来,你怎么把别人扶助起来?自己不会游泳,去做游泳教练,去教别人,是你淹死,还是对方淹死,还是一块儿淹死?学清楚这个,放下那些玄玄密密的东西,大道是大白于天下的,没有秘密。包括你听说的密宗,它也不是玄密的,是因为那个道理太深刻,一开始跟你讲是讲不明白的,所以叫密宗。那儒家没有密宗吗?有哇,儒家的密宗在哪里?《里仁篇》就有,后面就有,一会儿我们就会讲到。多次提到这件事情,老夫子突然就把这个曾参叫住了“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就说“是”,完事了,儒家传承结束了。大家懂吗?不懂,它就是密宗,因为太深了,就需要解释清楚。“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那个有志于仁的,喜欢仁的,老夫子的眼光去看,说“无以尚之”,就没法形容了,达到顶了。从这一点上看,说仁的精神是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无以尚之,最高了。可是我们不经过体会,大家懂那个仁吗?不懂,肯定不懂!至少以我的经历来讲是如此。中学的时候,一读这句话,每个字都认识,当然读懂了;三十岁的时候,觉得那书太浅薄,以为读懂了;今天看三十岁,那时候懂啥呀,全是误会!层层深入的结果你才发现,我们没有谦卑心的话,几乎全是误会,白忙活,耽误的是自己。“无以尚之”就是儒家的这个仁的精神,就是你学道家的那个“无上道”,也是佛家的那个“无上道”,是一个。仁的精神在佛家可以叫什么?慈悲啊!在道家叫什么?道心哪!为什么我们说儒释道是通达的,此心同,此理同。西方有圣人出焉,东方有圣人出焉;古代有圣人出焉,现代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就是这一个。所以我不再看那些光注解而不干的人,马融的注解我不再读,道理跟大家解释过了。

真传无价

道藏,《大藏经》里面是一个道理,有些人口头参禅,行动上不转化,性格上不转变,他就是假的。你要去学道,不管学什么东西,哪一个门派,如果他把钱收了,我告诉你,那个导师,那个主讲人的心就放在了钱上,假的;心放在道上的,穷死不会因为传给你东西向你要钱,那叫“做交易”。

马融和郑玄这个例子偏僻了一点,这是儒家的例子,通解嘛,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佛家的例子,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达摩祖师在西天天竺排是第二十八代,中国的禅宗他是第一代,这大家都知道。那第二代祖师叫什么大家清楚吧?慧可大师,俗家姓姬,就是周文王的后代。他母亲怀他,异光满室。因为他父亲是积德之人,年纪挺大了,没孩子。他父亲说不对呀,经典上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这样的人家不可能没有孩子啊,很快这个孩子就来了。因为他妈妈生他的时候异光满室,他的名字就叫光,所以叫姬光,就是文王姬昌的那个姬,光就是光明的光。后来因为他打坐时看到一个神人指点他,“你应该往南方去。”于是他就在原名“光”前面加了一个“神”字,叫“神光”。谁在南方?当时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等着他嘛。

传法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心不安,大雪天站了好长时间,雪没膝盖了,老师考验他嘛。你这家伙什么意思,大冷天傻呆呆地站在这里面,干吗?他说心不安。

祖师就回答一句:将心来,吾为汝安。把你的心拿来,我给你安顿一下。

二祖一下子愣在那里面。

你说你心不安,你拿来我给你安一下。找老半天没找到嘛。大家注意呀!这个话每学一遍不是听故事,是你找没找到自己!这是关键。否则的话,一遍一遍地流过去,与己无干,那你听,听几万遍才能把自己找着啊?!要学会听啊!都是对自己说。

寻心了不可得,没找着。老师就说了:为汝安心竟。安完了,你找不着你还说心不安。

而且二祖一开始说他来求佛法,达摩祖师就说,以前的人为了求这无上之法(就是《论语》里面讲的这个“好仁者无以尚之”嘛),旷劫精勤,可不是一万小时的定律,是长时间地修行。你现在傻呆呆地在这雪里站了三天,你就觉得你了不起了?

二祖,论“文”,因为他家现在讲是洛阳的大地主,家境丰厚,积善之家嘛,所以把儒、道的经典据说全读遍了,那是大学者;论“武”呢,是将军,一等一的将军,文武全才的人士。当时还带着刀,一听祖师这样讲,抽刀断臂供养你,这一下子祖师有点震动了,说以前旷劫精勤,你今天能断臂求法也不错了,所以才教他,就有这么一段故事。

病者过也

二祖传法给三祖,这三祖一身的毛病,治不好,他知道有罪。注意呀!听懂这句话,没过错、没罪恶的人不会得病。大家不是想知道医道最核心的心法吗?有些时候给大家明明白白地讲,不说这是什么,不交代明白,一念错过,都白扔了,无价之宝都白扔了。就这一句话是无价之宝,听懂喽,“病者,过也”,没有过错没有罪恶,不会得病。但是他知道,却去不掉,明知道自己肯定有错的地方导致身体有毛病,所以求老师,你帮我一下,忏除这个罪业。这二祖如法炮制,把你的罪拿来,我帮你忏一下。

这一下轮到三祖傻在那里,找老半天,哎,寻罪了不可得。

为汝忏罪竟。

二祖把他的老师当年对付他的那个办法原原本本地用在了三祖的身上,一下子这位第三代祖师也明白了。谁干的这件事?自己干的,自己的罪你说你忏不掉,然后让别人去弄,那你拿来吧,你拿出来我就给你忏掉;拿不出来,谁弄的?不还是你自己起心动念弄的嘛,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你以为你自己的起心动念跟天地能量无关,那是你自己的想法,就像我多次举这个东西(手机)做例子,你以为你的号码跟天下人无关,是那样吗?它确实有界限,可是有人拨对了号码,直接就打通,道理是一个样的。所有外面的机械,所有外物都是人本能的物化,听懂这句话,中国传统经济学的道理,你一下子就悟通,所有有形的物质产品,能看得见的服务,都是你德行的物化。这就是我们以前讲心法,从内而外,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是《易经》上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的道理,搞没搞清楚?你被人看出说面相上有毛病,甚至真的得了病,是你心底有过错,有污染,有障碍,甚至叫有罪业。那个罪怎么写的?上面一个“四”,底下一个“非”,事不过三,你四次为非作歹,那不就犯罪吗?就是顽固地去做错事,被定为罪,现在明白了,就知道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自己的面相自己负责。

人应该越老越慈祥,越老越可爱。有一个检验,大家注意一下,当你老的时候,其实现在也是,小孩子喜不喜欢让你抱,检验一下吧。大家明白这一点吗?孩子天真,跟他场能不对的,绝对不让你抱。有的人小孩子一见就哭,那你要小心,你心里肯定有杀气,有戾气,跟孩子那个天真、柔弱、纯洁无邪不相应。谁解释了这件事情?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给了大家一个能量级表儿,五百以上的是完全断掉物质之欲,特蕾莎嬷嬷是七百以上的吧,老子、释迦牟尼佛、孔子这些人都是七百以上到一千,是完全觉悟的,这是已经给我们解释清楚了。能量场不对,话就不投机;能量场不对,听起来就不顺耳。所以起码要做个二百五,你去查那个表儿,最起码要做两百五以上的。我说我目前的状态大约达到两百五,可能过了,这不是逗大家,说逗一乐子,开玩笑,自我解嘲一个“二百五”,是真的,我对照那个表儿了。你看一下,超过指数二百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所有修行,它必定物化到物质时空,身体是要转化的,那个看得见的是能量,看不见的不是能量吗?不要被自己的眼睛骗了,看不见的那个能量是最根本的能量啊!你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是如何作用的,才能不被自己欺骗,才能不被分别欺骗,才能明白自己全体一身就是那颗心化现。唐代的玄奘大师给他的弟子贡献了八个字,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再结合“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再结合“好仁者,无以尚之”,综合起来看一下,您现在是不是能够通达整个《里仁第四篇》?

可能我说的你一会儿儒,一会儿道的,但我觉得呢,可能这样能打通大家对学科界限的一个束缚,不要被学科的这种界限障碍了自己本来活活泼泼、原原本本的灵能智慧。我们不是为了学术上较真儿,是为了真实利益我们的人生,学习要对自己有利益,然后才能对他人有利益。对那些不善的,不要让它加在自己身上,就是对下一句的解释,“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那些坏毛病不要让它跟你身上沾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这意思。你跟仁者相近,成为仁者;跟愚者相近,成为愚者;跟恶者相近,成为恶者,脸色会越来越难看,表情会越来越凶恶呀。长时间在土匪里面生存的和长时间在孔子那个教学团队里生活的,能一样吗?那是不一样的。

现在有没有人可以下决心用整个一天的力量做到仁呢?这老夫子问:“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你的力气都是足够的,老夫子说做这件事情力气不够的人,我是没见过的。可是有人那么做吗?很少哇!少是因为什么原因?道理没明。道理没明是因为你志向没定在那里,不坚决,总给自己理由,所以常立志,鼓两天劲,又被惯性回去,反反复复就这样,成就不了。

和睦五伦

第七段,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就来了,你的过错就生发在你周围的五伦关系当中。这个“党”啊,不是我们那个亲爱的党,这个党在过去讲叫“乡党”,再扩大点,你的七姑八姨十里乡亲,你的同事,就这一圈儿——五伦。你看一下,跟我们发生联系的,纠缠能纠缠在一块儿的是不是就这些人?你整天生气、窝火、郁闷,是不是就跟这些人?为什么讲现在道落家中,家道家道嘛,道落家中。家,把你夹在那里面,出不去,那必定得病。然后自己不明白,还要找人看,那个人可能明白,也可能不明白,说你什么属相不对呀,八字不合呀,五行相克呀,天花乱坠,云里雾里,你就觉得神乎其神,又给他上香又给他磕头,又买猪头又买香蕉,这个当你就上去吧。

这些道理从古到今全都写在书上,你不去看;看了,看不明白还不知道请教;有人讲,讲清楚了,自己还不去体会,不去做,唉!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就只好过错下去吧,过错到第四次,罪业生出来,体现在哪儿?体现在身体,哎哟,得病了。求爷爷告奶奶,钟博士,我哪哪哪不舒服,我谁谁谁,七姑八姨那……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救啊!我不行医,到我这里来,说你认识什么刘力红老师,认识刘有生老师。还有一些人,我说我不知道刘老师在哪儿。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吗?我说八百遍了你不听,对得起谁?对不起你自己呀!你找到刘老师没有用的,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治法,见了也没有用。而且刘力红老师是什么样的人?慈悲到极点了!我每打一个电话,他没有拒绝的,从来都是说哪一天哪一天有可能再安排,那我怎么好意思?可是有些人呢,必定要救!有些人我就只好说那对不起,我做不到。尤其是去年,我跟大家报告过,有人求救,我给刘老师打电话,他说对不起,我也在病中。我说怎么把大菩萨给累病了!他也需要休息呀。我亲眼见他不断地加号加号加号,11点半应该结束的,加到12点40分钟。

今天早上师母赵老师给我打电话,我问放假了吗?她说他们没有假期。连他家的孩子都要在医院里面各个科为大家服务,这一家人,我们能给他服什么务?我说刘老师我给您磕个头吧,刘老师一把给我拽起来。他不需要的,你有恭敬心生发出来,他一眼就能望穿。

后来我也知道是这样,恭敬在心里。真正的恭敬是我们“依教奉行”,按照真正的道理去做!你真正做得健康,不用再麻烦医生嘛,你不麻烦医生会有医患关系吗?没有。什么和谐不和谐的,都没有了嘛,从根儿上去掉了。你自己健康,家里人发现你从此乐呵呵的,不再跟家里人计较,会不会好一个家庭?好一个家庭你得好多少人哪!这叫上超九祖,下荫七玄。九代祖先的脾气秉性在你这一世里化掉,你不把祖先超度了吗?成就了吗?孩子一回忆,说我父母几十年没发脾气了,他会不会受转化?然后子孙代代优雅、和善、和气。

和气生财

和气能生财呀!这是天地之间的公理。为什么?天地属水,天地五行当中财富属水,和气是天地之间的春光,大家明白了吗?你不和气的话,就把财富给冻住了,你的财运能开吗?咧开嘴笑,皮笑肉不笑也要笑,和气待人,就是你自己人生的春天已经来了,财富会生发会长出来。所以《大学》里说“有土此有财”,在哪里种?在德行的土地上种。我们的春天那个阳光就是我们的心念,你一念和气,阳光就升起来,晴空万里,春耕夏耘秋收,就有收获,就有收入了嘛;如果对人冷淡,秋天来了;对人残酷,冬天来了。你看看这样的老板,生意必定会越来越差,以至于破产倒闭。

什么叫《天地五行经济学》?什么叫《传统伦理经济学》?今天上午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了,可是为了对应西方的学术传统,这两本书我大概还得写三年才能写出来。那怎么办?他们就讲那样的学术规范,我只好再论述一遍。可是核心法则,今天上午已经告诉大家了,一点儿都没保留,听懂了,你就知道了。物理上耕种的道理,种财富、种庄稼的道理,就在我们心地法门上、伦理上、笑容上。什么是春天?什么是耕种的季节?什么是经济开始生发的那个周期?是一个呀,一以贯之啊,全都告诉大家了。在座各位,十年以后,如果不丰衣足食,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顺遂,你对不起今天这一堂课;对不起你自己的祖宗,因为他们积了德,我们才有今天这一个会;更对不起你自己的人生,你的梦想没实现,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你给放过了。有些事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十年的时间,你还放逸地过去,十年之后再想努力,那我只能说,你需要花至少三倍的努力,哪还有时间了啊。

印证经典

最近我又碰一个绝顶高人,他说:快七十了,这么多年来,我才碰到一个(用他的话说)可以讲经的。他大我二十四岁,我们俩都属牛,非常高兴地谈了一下午。他还说我们现在要做一次示范,什么示范呢?老子传下来的东西是真的,我们要印证一次,就是这一生就要活得长,不是为了自己贪生,是要给没有信心的这些同行、同仁、同道们印证一次,祖师没骗我们。做不到是你没修好,方法道理是真的,你不要以为没传下来,传下来了,是真的。那我们就要做到!我就给他讲,我说我讲课的时候提到过这件事情,我要活一百六十岁的话,那就是退休以后还得活一百年,可能给我发退休金的同志都发腻歪了。他就说可能会为你单独制定一个政策。那也值啊。

我今年四十二岁,大家觉得很年轻,因为年轻嘛,在中国这个国度里面,有点问题。《论语》是记载老夫子晚年的话,全都是,我一想全都是。他的弟子,那几乎是儿子辈儿、孙子辈儿的。年轻被轰上讲台,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底下人的傲慢心不容易放下。我说我要是一百四十二岁坐在这里面,那效果会大不同。要积功累德,我再积一百年试试看,大家别烦,要真做的话,“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我要在我的乡党周围,把我的过错慢慢地全部洗掉,就能做到啊。不活一百四十二岁的话,我就过一百,电视也会来采访。那个老师就告诉我嘛,他说那个时候,天下人就都来找你啦,电视台也会采访:哎呀,老仙人啊,老寿星啊,你怎么活的?有什么长寿秘诀呀?

什么长寿秘诀?比如说人家去采访巴马那个地方,最后得出结论:非常穷,吃不饱,不伤脾胃;非常穷,工业就不发达,没有污染,山清水秀,没有污染,不会有PM2.5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能回去吗?回不去!那在城市里怎么办?只有一条道儿,无论是道家叫金丹大道也好,儒家叫修仁德之心,成贤成圣也好,什么真人啊、至人啊、圣人啊、贤人啊,无论你走哪一条路,其实就是一条路:做一个好人!不要跟周围的人计较,不要去挑,先给自己照镜子,学明白道理,只是针对自己的。我讲,好像是给大家讲,其实是给我自己,能不能说清楚,让别人听清楚,讲明白了自己能不能做到。荀子说:“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老人家很慈悲,能说出来做不到,他说就可以做国师了,这是古代的标准。但今天可不行啊,今天的人要求可高啊,你光说,我比你说得还好呢,少来这套,“都是老中医少来这偏方”。你做到了,像郭明义那样,做到了;像刘力红老师那样,做到了,才有说服力,才有动人的力量。我也得慢慢做呀,所以“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

真请真教

第八段,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它就有这么重要!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东西,一旦听到了,明白了,立即走都可以。这是儒家宗师说的,道家是不是这样?一样;佛家是不是这样?一样。看过《释迦牟尼佛本生传》的知道吧,睹明星而悟道,在定中讲了一部《华严经》,世间人没那个本事听不着。听不着怎么办?他是明白了以后他要走,净居天人去请法:老师啊,慈悲慈悲大伙吧,给我们讲一讲。好啊。有请,真请,就有教。讲了四十九年,三百多场,就这么来的。

那孔子他老人家,“自行束脩以上”,你自己诚心地拿着束脩来求教,他就教啊。有些人以此批评孔子,说孔子都收费。你要注意!理解这句话,不要成为现在打着传统文化的人收费的一个理由依据。读没读懂孔子说的这句话?“自行束脩以上”,人家自己恭恭敬敬地、诚心地拿着束脩给老师,什么意思?有礼、有请、有恭敬心,是人家自己来的,“自行束脩以上”听懂了吗?老夫子才真教。而且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扩大到平民,不是贵族,一样教你,叫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教无类。不管哪儿来的,喜欢听,和盘托出,后面都讲了。我们讲《论语》就会慢慢地都体会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就是你们这两三个学生以为我还有什么隐瞒的没教给你们吗?他就是那样胸怀坦荡。

而且老夫子为什么要接受这个束脩?大家懂得种福田的道理吗?让你的恭敬心落实。你真要是一钵饭恭敬到了一个真心有修养的人,你修了大福德,也就是说你在自己的心地之土上,种下了无尽的宝藏。因为他的心量是无边的,就是你这一个恭敬,不管敬上的是什么,接受你这个供养的人,他是一个真修行人,无量无边地把你这点物质放大,你这点种子就变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就这个道理,无量无边。

所以为什么从今以后,要只以为自己是不行的,注意啊!居心哪,这是仁心,周围所有的人全都是圣人,你就对了!做不到这一点,还在分别,那你分别去吧,吃亏的是谁?你现在都会明白了。怎么对自己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要听懂,那是真正地为自己好。自私的人太可怜了,就是怎么真正地利益自己都不会。只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当中,把这个天地之间的秘密真切地揭示出来。今天特别容易懂,因为我们有物理学,现代物理学有无线电,把那种看不见的能量的作用机制也说清楚了。所以我们再这样讲的时候,全都能听得懂,听得明白。要想好,居仁为美,里仁为美,宅心仁厚为美,每次起心动念的选择要落在“仁心”上。

就像我刚刚会见的这位老师,因为他也是走遍了世界各地,他说只问一句话就清楚了:你的心是放在道上还是放在钱上?就可以了,一句话立即就分别出来。但是道理有些时候讲清楚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误解。比如问大家:晚上可不可以喝姜水?(现场有人回答:不可以!)错了!要看前提条件,这个人冷得都直打哆嗦,都抽抽了,还不喝吗?半拉夜也得灌哪。法无定法,学要学得通达,否则治死人还理直气壮的。前两天我就碰到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人都已经吓得手脚冰凉了,我说赶紧熬一碗姜汤,调一点蜂蜜灌下去。没过多久传来消息,“媳妇说晚上不可以喝姜汤。”哎呀!长叹一声,怎么办?都以为自己学到了传统文化,都以为学到了药方,孙思邈说过:读书三年,天下无不可治之病;临症三天,天下无可用之方。想想看,不容易呀!怎么学能学到真东西?心法明白才是活的,否则学的全都是死的。

老师可不可以收钱?按照刚才的回答不可以。看谁收,老夫子可以,释迦牟尼佛可以,龙女八岁成佛那个可以。就是张大千画的非常有名的龙女献珠那幅画,大家看过没?特别漂亮。那是什么典故?八岁的龙女把颔下之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这句话大家可能听不懂了,听着就好),献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时纳受,当场就接受了,然后龙女当场成佛。

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读得懂?那些恭恭敬敬地到孔老夫子门前,自己拿着学费,拿着一串儿腊肉给老夫子吃的,老夫子为什么会诚心诚意地教他?道理是一个。为什么老夫子座下会有七十二贤人?他诚心够了,完全地奉献出来。平民子弟拿出那么一串儿腊肉是什么?不说全部家当吧,也把过年的年货拿出来了,大家能不能?把你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天下,能不能?像郭明义那样捐得家徒四壁,能不能?能,你就成;不能,留多少就是多少的障碍,就障碍着自己。所以大开大合,学经典成就是要有气魄的,有些人就不敢担当。再问大家一句:现在有没有讲传统文化的老师可以收钱?没有人敢回答了,几乎没有,以我的所见几乎就没有,几乎没有就说还有那么一两个,看你有没有缘碰到。

把握中道

下面一段,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这句话就来了,“士志于道”后面还会提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几句话,佛家的人士也经常引用啊,这四个字能做到吗,道、德、仁、艺?做不到,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要跟他谈了,谈,也是胡说八道;想,是胡思乱想。为什么?假的。真志于道的话,万象是无关的,就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可是你本身就出生在一个亿万富翁家里面,也需要那样吗?不需要。但是奢侈享受吗?也不对。怎么做才能对了呢?“里仁为美”,要把握这个中道。“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自然而有的,你要去做,但是决不奢侈浪费。

我听说英国的王子一双皮鞋穿了二十多年。我们现在,恨不得一年两双。我还有朋友在微信上晒自己那一圈儿鞋子(如果她将来看到这一段视频的话,很抱歉哈),每一双都是菲拉格慕的,到香港去买,最便宜也得三千元一双,或者两千元一双吧。因为我不知道她多大的财富,但是我感觉自己穿也就穿了,你可能有十亿的家当,消费也合情合理,但是在网上晒就不对了,因为会让人升起一些攀缘心。起心动念不是为自己,为别人。为别人的,别人看来不对的事情也是对的,你是为天下考虑,自己个人的荣辱评价不重要。是我姓钟的做对做错重要,还是几千人现场的觉悟机会重要?是我现在讲对讲错讲好讲赖重要,还是现场这一百多位同仁听懂重要?很清楚。你居心何在?所谓天良何在,良心何在?标准就清楚了,学经典就是学一个标准。

那“耻恶衣恶食者”,老夫子看得太清楚了。我以前说过,我前些年就因为这件事情吃了大亏,我说我早读《论语》不会犯那个错误。那个老师说得天花乱坠,以世界公民自居,但是“耻恶衣恶食者”,事后证明了“未足与议”也。怎么去证明?就是大连只有香格里拉可以住,所有的其他酒店都不干净。这受得了吗?我当时不懂啊,而且我们怀着一腔热血真诚,要把我们的实验项目做好。校长给我任务,接待人不能出问题,不就花点钱吗?事儿干得漂亮,我们不差钱。那是个有魄力的校长,我是一个没钱都敢花的人,更何况办正事又有钱,住呗。可以住,跟大家说可以住,天天住“豪华阁”都可以。但是你修得真不真,就决定了可以不可以,这一点要明白。孔子这样的人,你给他纯金打造一个屋子,他住着都不奢侈。他不但利天下呀,利生生世世的天下,两千五百年来的天下都要靠着他,了解我们的人心人性,怎么样才能天下太平,稳定几百年的幸福日子。怎么来的?教化来的,好好做好人来的,“里仁为美”来的,“择处仁”来的。做不到这一点,不可以呀。所以大家要小心,要学会观察。

但有一点说清楚:别误会。我突然有这么一个念头,我在上面讲这个道理,你可别拿东西来给我,不接受的,真是不接受的。我出去讲,从2013年以后,也是一分钱不取的。要是哪个单位说他讲完了以后,这账记到姓钟的头上,我说你可以直接打纪委的电话,绝不是我拿的。这件事情可以叫板,我活着就可以叫板。如果说大家不理解,我说那我是现代第一个提倡中国传统经济学的人,从我开始好了,我做第一个。只要是讲经典上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理由都是假的。只有什么呢?我举例子要说清楚这件事情,我在外面讲的是这样,但是学校里面,我们的研究生院给我安排课,这个报酬我得接着。大家知道为什么?不是你个人的行为,学校所有的老师都要拿这个课时费,这个劳动报酬。这个要拿。所以还是要听懂,这跟刚才那个能不能上束脩啊是一个道理,是活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你看这些话完全都是贯通连在一块儿的,绝不是说彼此没有瓜葛。君子对于天下,天下就是我们全体世界呗,他不会迎合,就是说不会媚俗,叫“无适”。削足适履的适,不合适,把脚砍了也要放进去,这叫“适”吧。“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什么意思?当天下没明白道理时候,他不会跟着随波逐流,叫“无适也”。所以有些时候,当世他会显得寂寞、落寞、不得志。孔子就是这样啊,所谓的周游列国,他是被逼出走鲁国,没办法,而且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卫灵公对他好一下,还有一个声名不怎么佳的宠妃南子,国政偏向于乱象。后来卫灵公问他军阵之事(这个后面我们会讲),老夫子一听,坏了!问错了。你念头一起那不要打仗吗?那就是乱之始也。

所以,圣人看人,你起心动念一出来,马上看到你未来。什么叫算命?不需要算,你将来往哪儿发展他都知道。这是《卫灵公第十五篇》吧,大家可以看,开篇就是。老夫子听完之后说:这个我没学过,仁义之道我可以给你讲,军阵不知道,随后就走了,离开卫国。这一辈子颠沛流离,晚年才又回到鲁国,回到故国,教化弟子。所谓的《论语》上这些话,应该都是晚年整理记录的,甚至在他老人家过世以后,弟子们记录整理的。就是这样,对于天下,“无适也”,他不会为了一时的提拔去做什么,为了一时的小利去做什么。要忍受煎熬,那都是含着眼泪的微笑,很不容易。所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不会轻易地拒绝,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不会标榜自己是圣贤,不会的。“义之与比”,合意的就成为同道;不合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他在天下行事的根本标准。

说君子说的是旁人吗?不是呀!我们反复地交代,就是指我们当下在座各位,谁听到就说谁呢,谁知道谁就应该做到,将来大家都是不吃竹子的“国宝”。

谢谢大家!

祝大家春节吉祥!万事如意!

(十四)

(2015年3月7日,乙未年正月十七)

羊年的第一讲仍然是《里仁篇》,可见“里仁”之重要。一个人真正理解,真正做到里仁,便是圣人的境界。本篇着重谈“心”,只要心向善,把心立在仁上,就会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展,而做到这些并不难,因为道不远人,人人都是尧舜。修学程度与心相应,心纯净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修学到什么程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