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7 23:52:15

点击下载

作者:杨晓旗,黄虹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设计概论(第2版)

设计概论(第2版)试读:

前言

“设计概论”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起着基础支撑作用。目前国内虽然有一些相关教材,但并不能满足多元教学的需求,特别是专为高职高专层次培养的实用型设计人才而编写的教材寥寥无几。本书定位于面向应用型设计类专业,力求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先导的理念,摒弃理论课程大而全的构架和繁缛的文字表述,选择与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旨在启发学生理解和领会现代设计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自2008年出版以来,在多所院校的使用中得到好评。为此我们决定再版。本书编写团队广泛收集修改意见,使再版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补充了新的设计案例,并在教材立体化上加以完善,增加“本章知识点”“学习目标”“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指导,既便于教师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及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也便于学生开展自学、相互探讨和巩固课堂知识,从而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

本书构建了一套设计类专业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的课程体系,力求系统、完整、科学、严谨。本书在结构体系上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时代维度上介绍现代设计的肇始、发展、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知识脉络,起到奠定基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从当代设计的层面上,使学生了解当代设计相关的知识,包括设计理论、设计程序、设计材料、设计软件等,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当代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学习各门具体的专业课程构建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书的第1、2章由黄虹编写,第3、4章由王编写,第5章由杨晓旗编写,第6、7章由陈玎玎编写。全书由杨晓旗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漏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编者第1章绪论

★本章知识点

设计的内涵;现代设计的分类;现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学习目标

深刻理解设计的内涵;掌握现代设计的分类方法和各类设计的工作范围;了解现代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与社会责任。1.1设计的内涵“设计”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普遍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是英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译语。“design”来源于拉丁语“designare”和意大利语“disegno”,意为“制图、计划”,与《周礼·考工记》中“设色之工,画、缋、锺、筐、幌”中的“设”字一致。《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对“design”的定义为:“设计,名词,装饰图案;动词,发明和创造。”

上述两条都是有关该词的名词和动词的第一释义,也是最常用的词义。但就其对动词性的释义(《辞海》即据此释义)而言,“设计”可被看作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最重要的生存行为,其渊源可以上溯至二百多万年前;而其对名词性的“设计”所作的界定,则可被视为对造型艺术或设计专业的一种广义解释。

在艺术领域,“设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即在掌握材料和使用对象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设计”与纯艺术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应用性,必须是“合目的性”的,而后者则只具有欣赏的价值。因此,设计师比艺术家(如画家、诗人、音乐家等)受到更多的限制,设计师是在科学、材料与使用者所构成的框架中进行创造。“有用”当然也是相对的,失去了使用价值的设计在今天被视为纯艺术。原始人的石器在原始时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则成了博物馆的展品;古希腊的雕像、陶器在当时或被作为宗教祭祀之用,或被作为生活用品,如今已被视为不可企及的艺术典范。这些曾经“有用”的设计在当时必然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甚至在更多时候,功能性占了首要地位。正因为功能性相当重要,设计常常被理性左右。同样是椅子,设计师把帝王的宝座设计得精美绝伦、宽大厚重,其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坐在这种椅子上面特别舒服,而是因为宝座的功能并不是坐,而是代表王权,是象征着尊贵王权的符号,而设计师对这个符号的设计正是在严格的理性的左右之下。

就“有用”这一点来看,“设计”从一开始就与技术密不可分,技术的发展就像叠方块,总是越垒越高,每一次的技术进步总是带动着设计的变化。由于设计不等同于技术,它还具有审美性,因此,对设计不可以用达尔文式的进化论来探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趣味与时尚,对设计也有不同要求。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因为一切事物,对它们所适合的东西来说,都是既美而又好的,而对于它们所不适合的东西,则是既丑而又不好。”位于法国东部上索恩省的朗香高地圣母小教堂(图1-1),是由被称为“现代建筑旗手”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虽然在当代人看来其造型是别致美好的,但如果将之放在中世纪,基督教徒绝不会喜欢这种设计,甚至可能会认为这是对主的亵渎。图1-1 朗香高地圣母小教堂

虽然可以把“设计”上溯到人类打制的第一件石器,但它作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直到20世纪才开始确立。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是一个工业革命后的概念。工业革命成就了机器大批量生产和大批量消费,从而为设计的职业化提供了契机。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劳动分工的精细化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造就了设计师这个职业。设计的职业化使设计脱离了工艺美术的范畴,走上了现代设计的道路。

关于设计的定义有很多,它们体现了对设计的各种看法。现选择有代表性者列举如下:

1964年“国际设计讲习班”给“设计”下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确定工业产品的形式性质。这些形式既包括产品的外部特征,也包括产品作为一个消费品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撒切尔夫人任英国首相时,也为设计下了定义。她说:“说到‘设计’,我的意思不只是说‘外观’,我说的是全部工程和工业设计,它从构思到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研究一件产品,它对保证产品生产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它就是保障,就是价值。”简单地说,正是好的设计使人们愿意购买产品,并给予产品良好的声誉。撒切尔夫人对设计非常重视,甚至将设计视为英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前途。

著名理论家、绿色设计的倡导者维克多·佩帕尼克(1923—1998)为设计下的定义重点在于设计的观念。他认为设计就是把一个观念、一个思想、一个计划,通过某种视觉方式表现出来。他写道:“设计是为赋予有意义的次序所作的有意识和有动机的努力。”此外,设计还是“有机智的努力”,在这里,他强调了人在设计过程中的灵感作用。

芬兰工业设计师奥拉维·林登则认为,设计是一门将消费者的需求与工业生产可能性结合起来的艺术。这个界定强调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以及对于设计来说,消费者的重要性。另一个定义更直接地提出了这一点,即葛雷佳利所说的“设计是拿出使人满意的产品”。在他看来,设计的最高准则就是使人满意,这反映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大致来说,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活动,其内涵应是作为设计主体的人通过改造材料的形态,使之成为具备一定视觉形态与文化形态的设计品,而这些设计品将面向特定的消费人群。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设计的观念仍然在不断更新,人们对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设计艺术学的研究不再停留于对设计品的功能和形式进行阐释的初级阶段,而是发展为跨学科综合系统的分析。从系统化的思维角度来认识设计,是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时至今日,人们对设计解决问题的范围,对设计的功能以及意义的理解,比以往更为复杂和深刻。设计被视为不仅是创造适合于功能的外形、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过程,而且是创造市场、影响社会甚至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的手段。设计艺术不再是单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设计工作,而成为参与构建公共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综合手段。1.2设计的现代分类

通常而言,人们把设计分为功能性设计和非功能性设计两类。功能性设计主要分为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三种类型;非功能性设计指的是用于装饰的艺术设计,包括从手工艺、摄影到绘画等各种以审美为目的的设计行为。就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的学科划分而言,非功能性设计一般被归入美术专业,功能性设计被归入设计专业。本书仅针对功能性设计做进一步分类。

对于功能性设计,不同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曾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过不同的分类,而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设计门类的划分也更为细致,新的设计门类层出不穷,而且彼此互相交叠。这些新门类、新名称有较强的现实性,其中很多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有一些刚出现不久就被取消或为其他新名词所取代,有一些则新鲜出炉,未经实践检验,还有一些彼此互相包含。因此,为了使初学者对设计的分类有更清晰明了的认识,本书沿用近二十年来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即按照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以及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实际上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即“人—自然—社会”作为基点,以三大要素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门类划分的依据。具体来说,即人与社会的关系基于信息交流,视觉传达设计处理的即为有关信息交流的设计;人通过生产活动与自然建立联系,有关生产的设计叫作产品设计;自然与社会构成个人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设计就是环境设计。

不可否认,这种划分在如今这个数码时代仍有待完善,但总体而言,这是目前最具包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划分方式。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这三大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了解不同设计类型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特长,而且可以使不同设计类型的设计师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同时,对于设计师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各种设计类型的要领,能在设计创作中融会贯通,乃至对各种创意素材信手拈来,或者生发出更加高屋建瓴的设计观念。1.2.1 视觉传达设计

1. 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其作为专门术语正式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在西方,普遍使用“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一词。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在过去习惯被称为商业美术或者印刷美术设计,当影视等新映像技术被应用于信息传达领域后,才被改称为视觉传达设计。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意识到“视觉”在“传达”中的重要地位。古埃及人以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之眼(Eye of Horus)象征“视觉传达”(图1-2),把眼睛看作信息的接收器,眼睛的六个组成部分分别接受与六种感觉(即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和思想)相关的信息。如今西方设计理论家仍然习惯使用这个符号比喻视觉传达。在他们看来,视觉传达就是通过视觉帮助(visual aid)而进行的一切人类交流活动,换句话说,即以可被阅读或者观看的形式而进行的传达观念和信息的活动。图1-2 荷鲁斯之眼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视觉符号和传达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视觉符号”指的是人类的视知觉器官,即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者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既是实现信息储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交流。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其既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传达。个体之间的传达常常包含个体内的传达。个体内的传达是指对刺激的反射活动。就个体内的视觉传达而言,眼睛的视网膜接受到来自外界的视觉信息,再传达给大脑,由大脑做出分析判断,指令各肢体器官做出相应的动作。作为生物体的人类常常是通过这样的传达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

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心理,即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储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储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例如,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督教知识背景的中国人来说,拉丁“十”字图案符号不太可能唤起“神圣、赎罪”的意念;对于一个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的西方人来说,代表喜庆吉祥的红色很可能就会被理解成血腥暴力的象征。再比如,龙在我国文化语境中是高贵、伟大、吉祥的象征,皇帝要穿龙袍、戴龙冠,皇帝的血脉叫“龙种”,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从古至今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充满着对龙的赞美与喜爱,龙纹也是人们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在建筑、瓷器、服饰、雕刻、绘画艺术中,龙的形象被无数次演绎,图1-3所示是故宫九龙壁的一个局部。然而在西方,龙虽然也被描写为有强大能力,但寓意是可怕和阴暗的,龙被视为邪恶、魔鬼的化身。“圣乔治斗恶龙”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传统题材,拉斐尔、鲁本斯、丢勒、莫罗都画过这一主题的作品。图1-4所示是拉斐尔在1505年创作的木板油彩画《圣乔治大战恶龙》,现藏于巴黎罗浮宫博物馆。这些事实说明,视觉符号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图1-3 故宫九龙壁(局部)图1-4 拉斐尔的木板油彩画(1505年)

视觉传达设计师不同于视觉艺术家。视觉艺术家拥有更多“自我表现”的自由,对他们的作品的评判标准更多地依赖审美价值。视觉传达设计师则往往不得不“戴着脚镣跳舞”,为了向特定对象传达特定信息,设计最终必须是特定对象易于认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优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衡量标准是以观众对于该视觉形象的理解为基础,而不为个人的审美趣味或者艺术偏好所左右。因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超时间、超地域、超民族的审美标准,但存在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能够理解的视觉传达设计。

2. 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

在纷繁复杂的视觉符号系统中,文字、标志和插图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文字是人类祖先为了记录语言、事物和交流思想感情而发明的视觉文化符号。在人类信息传达交流活动中,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标志是狭义的符号,有时称为标识、标记、记号等。它以高度概括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含义,传达特定信息。相对于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插图是指插画或者图解。传统的插图主要用来形象地图解文字叙述的内容,是作为文字的补充说明而存在的。现在作为设计要素的插图,不仅有补充说明的作用,而且因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视觉冲击力,已从过去的配角转变为信息传达的主角。

以这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为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领域,一般而言,有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版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平面设计、影视设计等。近几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ASCII艺术、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等。实际上,上述这些视觉传达领域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比如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常常互有交叠,又比如ASCII艺术也可被看作字体设计和标志设计的延伸,用户界面交互设计同样结合了其他各领域的设计技术,且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然而,为了使初学者能够对视觉传达设计所涵盖的领域有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节仍对其中一些领域分别作简要介绍。(1)字体设计。字体设计是一种通过设计变化文字形态而使文字达到传播信息最理想效果的设计领域。字体设计被广泛用于标志、广告橱窗、包装、书籍装帧、电影海报等各类视觉传达设计中。一般而言,文字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即文字的可识别性、文字的视觉美感、文字设计的个性。此外,文字设计还要服从表述主题的要求,与其内容吻合一致,不能相互脱离,更不能相互冲突,破坏文字的诉求效果。图1-5所示是2004年电影《可可西里》的宣传海报,字体借助了少数民族文字的线条形式,充满肃穆、神秘的气氛,契合了电影背景。图1-5 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2)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也被称为商标、徽标或LOGO设计。标志具有比文字符号更强的视觉信息传达能力,能起到对企业或机构的识别和推广的作用,通过形象的徽标可以让消费者记住企业主体和品牌文化。标志设计往往力求信息传达准确、集中,易于公众识别、理解和记忆,在表现形式上讲究简洁单纯、形象鲜明,同时具有独特性和醒目性。图1-6所示是德国著名建筑师、被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先驱”的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于1907年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AEG)设计的企业标志,它成为设计史上最经典的标志之一。图1-6 AEG企业标志(3)插图设计。插图具有比文字和标志更强烈、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被广泛运用于广告、书籍、版面、包装等设计中。插图设计必须根据传达信息、媒介和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形式与风格。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图1-7所示是英国19世纪的插画艺术家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于1894年为英国作家托马斯·马洛礼编写的《亚瑟王之死》所绘的插图之一。其画面唯美,充满着新艺术风格诗样的浪漫情愫和无尽的幻想。图1-7 《亚瑟王之死》插图(4)版面设计。版面设计是指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理,将文字、标志和插图等视觉要素进行组合配置的设计。版面设计要使版面整体的视觉美观易读,并往往根据具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直接感受到某些要传达的信息。版面设计主要运用于书籍、报纸、杂志、宣传册页等印刷品的设计中。文字编辑、图版设计和图表设计是构成版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时除了要遵循美学规律,还必须根据传达内容的实质、媒介特点和传达对象的不同而做出具体的处理。图1-8所示是移居美国的俄国设计师和摄影师亚历克塞·布罗多维奇(Alexey Brodovitch,1898—1971)于1938年为《时尚芭莎》杂志做的版面设计。图1-8 《时尚芭莎》的版面设计(1938年)(5)广告设计。广告,顾名思义,广而告之,是随着商品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古老的视觉传达设计门类。广告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印刷术催生了印刷广告,19世纪印刷业的突飞猛进推动了平面广告的发展。现代电讯传播技术使电台与影视广告应运而生。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广告设计开拓了新的前景。广告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和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广告。图1-9所示是伯纳德·维尔莫(Benard Villemot,1911—1989)于1953年设计的一幅商业广告;而图1-10所示则是雷又西(Yossi Lemel,1957— )于1995年设计的《大赦国际》系列反战公益海报之一。图1-9 广告海报(1953年)图1-10 公益广告

广告设计是广告的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五个要素构成的组合安排。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活动,广告的目的在于吸引公众眼球和说服公众。“3I标准”是目前比较通行的广告设计原则。“3I”指Impact(冲击力)、Information(信息内容)和Image(品牌形象)。Impact是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来衡量广告传播的效果,视觉效果是吸引读者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传达产品的利益点。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应该在画面上有非常强的吸引力,色彩运用科学、搭配合理,图片运用准确并且有吸引力。Information要求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是通过简单清晰和明了的信息内容准确传递利益要点。广告信息内容要能够系统化地融合消费者的需求点、利益点和支持点等沟通要素。Image是从品牌的定位策略高度来衡量广告设计,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画面应该符合稳定、统一的品牌个性和品牌定位策略;在同一宣传主题下面的不同广告版本,创作表现的风格和整体表现应该能够保持一致和连贯性。(6)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是指对制成品的容器及其他包装的结构和外观进行的设计,有时也称为装潢设计。商业包装设计往往以促销作为主要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商品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包装设计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商品生产者、商品和销售对象三个方面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综合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学原则,结合字体设计、版面设计、标志设计的方法,达到信息传达充分准确、外观抢眼悦目、富于品牌个性、材料形态符合人性化和环保理念的目的,并实现商品的可持续销售的目的。图1-11所示是“KitKat”巧克力面向美国市场的包装,浓烈红色背景上的白色字体十分吸引眼球;而图1-12所示则是同品牌面向日本市场的包装,配合抹茶口味,包装采用了墨绿色背景配红色字体,符合日本人的审美习惯。图1-11 美国的巧克力包装(2012年)图1-12 日本的巧克力包装(2013年)(7)环境平面设计。环境平面设计有时也称为体验性平面设计,简称EGD(Environmental Graphic Design或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这是一门融合了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各设计大类设计原则的较新兴的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环境平面设计师要灵活运用版面、色彩、图像、形式等各种设计要素,结合环境导向(wayfinding)设计、CI设计、信息设计等的视觉构成,创造一种用于传达的环境或空间。环境平面设计还有很多细分,包括展示设计(图1-13),娱乐空间设计、信息与地图设计、零售商铺设计(图1-14)、导向设计等。环境平面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大要素,成功的环境平面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设计目的,综合上述四大要素,充分利用美学规律和新兴技术,全面地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和味觉等感知能力,形成“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交流。图1-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展示设计图1-14 “宜家家居”香港九龙湾分店(8)ASCII艺术和表情符号。ASCII艺术(ASCII Art)是一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ASCII是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首字母缩写。ASCII艺术又被称为文字图、字符画。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些符号代码的组合被用来表示各种图像或进行商业设计(图1-15)。图1-15 “维基百科”的ASCII艺术商标

与ASCII艺术密切相关的一个设计门类是表情符号(Emoticons)。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斯各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于1982年9月19日发送的一条信息中提倡用不同的符号组合表示“高兴”(图1-16)和“不高兴”,成为最早使用表情符号的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站的出现,以及手机短信的流行,人际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交流。在传统交流方式中,表情、动作和声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这些情感表达方式在网络交流模式中处于缺失状态,于是表情符号被大量使用。由于不同文字本身的特性,表情符号在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日本风格的表情符号称为“颜文字”(kaomoji),而在中国,“囧”成了最流行的表情符号。图1-16 “高兴”的表情符号(9)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用户界面交互设计(User Interface Design,简称UID)是指网站、计算机、机器、移动通信设备和应用软件(图1-17)等界面的设计。用户界面交互设计旨在创造出人(即用户)与物之间最简单、最迅捷的交互界面,强调用户至上,以用户的满意为目标。用户界面交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不同学科的设计领域,认知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设计学科而言,视觉传达设计和工业设计技术被较多地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图1-17 帕特里西亚(Patricia Campuzano)App Yohago Descuentos界面设计

根据ISO 9241中关于人机工程标准的规定,用户界面的人机对话设计要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①任务适应性:对话要符合任务的需求,能够支持用户迅速有效地完成任务。

②自我描述性:每一个对话步骤都可以通过系统的反馈而被理解或者能够就用户的要求作出解释。

③可控制性:置界面于用户的控制之下,用户能够启始和控制交互的方向和步调,直至完成目标任务。

④符合用户期望:对话必须始终具有一致性,符合用户的教育水平、知识经验等特征,同时符合人们普遍接受的惯例。

⑤误差宽容性:当用户键入某些错误指令时,对话仍能帮助用户达到预期目标,这个过程不需要用户对此前的错误进行更正,或者只需进行少许更正。

⑥个体适应性:对话必须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比如,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修改界面色彩、图标等。

⑦可学习性:对话必须能够支持和指导用户去了解和学习如何使用系统。1.2.2 产品设计

1. 产品设计的概念

产品是指人类生产制造的物质财富。它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它是人造物,不是自然生成的物质,更不是抽象的精神产品。所谓产品设计,即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经济的、美观的产品。

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产品设计伴随着“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出现。也许最初的产品设计是这样发生的:人类从大自然中拾取石头、棍棒等天然物作为生存工具或武器,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发现了某几种石头特别实用,于是就开始模仿这些石头的形状,打磨其他石头,这就是人类社会第一件工具的诞生,也是产品设计的开端。

2.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产品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造物。它由人所创造,又为人而存在,旨在为人服务。因此,产品设计必须具备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产品的性能对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等。审美性要求产品能为使用者带来愉悦感。因审美标准和趣味取向随时间、地域、民族而不同,产品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时代和文化情境。经济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产品设计师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指具有环保意识的产品设计。创造性可以说是设计的灵魂,尤其在产品更新换代极为频繁的当代社会中,创新和改进产品都必须突出独创性。适应性指的是产品必须适应由人、物、时间、地点和社会等因素构成的使用环境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能够结合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人类生活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产品将被使用的整体环境中去构想产品”。

3. 产品设计的分类

产品设计是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设计。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一般把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产品设计称为手工艺设计,把以机器批量化生产为前提的产品设计称为工业设计。(1)手工艺设计。手工艺设计是指以手工对原料进行有目的地加工制作的设计,主要依靠双手和工具,也可利用简单的机械。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手工艺传统。手工艺产品以设计师的“手艺”为灵魂,从而决定了其具有亲切、细腻、自然的美感和独一无二的特性,比单一、冷漠的工业产品更贴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20世纪下半叶,随着张扬个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手工艺设计得到了大众青睐。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大力提倡保护传统手工艺,不少国际知名企业也向传统的工艺寻求设计灵感,从而使手工艺设计获得了全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2)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经过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以后的产物。“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指产品外观的设计。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为工业设计下了定义:“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作工业设计。”随后指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的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以上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一定伸缩性,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工业设计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中国,有学者把工业设计界定为对所有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它是人类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要素,从社会、经济、技术、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按照产品种类不同,工业设计又被划分为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家电设计、数码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医疗器械设计、军事用品设计等。图1-18所示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1929— )于1983年设计的鱼形灯,由New City Editions公司生产。图1-18 鱼形灯1.2.3 环境设计

1. 环境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一般被理解为对人类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在这个意义上,环境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现代以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可归入环境设计中。但是现代的环境设计观念是在对工业化大生产的反思中产生的。1994年,由布莱恩·丹尼兹(Brian Danitz)执导的纪录片《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就控诉:“世界被迫面对科学和工业的黑色影子。”如今,环境设计已经成为设计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设计师越来越多地结合新兴的能源和技术,力图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

2. 环境设计的类型

虽然环境设计的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但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环境设计制定统一的定义,也没有严格地规定其设计范围。但是从总体来看,环境设计领域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发展进行综合的规划部署。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环境下,城市规划走向文化传承、人性化和环保的价值观,美国城市研究学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城市文化》一书中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是重视各种人文因素,从而促使欧洲的城市设计重新确定方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城市环境的四个评价标准即“安全”“健康”“便利”“舒适”。(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建筑是人工环境的最基本要素,建筑设计是人类用以构建人工环境的最悠久、最基本的手段。

建筑设计既不是纯粹的工程技术,也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而是科学与艺术密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图1-19所示是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名为“居住舱67”的建筑,由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师莫瑟·萨夫迪(Moshe Safdie,1938— )于1967年设计。这是一幢高密度公寓,是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项目之一。萨夫迪利用预制构件创造了16个不同的住宅布局,每套住宅均衡地分配屋顶花园,保证采光和绿化。图1-19 莫瑟·萨夫迪设计的“居住舱67”(1967年)(3)室内设计。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是指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室内设计不等于室内装饰,后者仅指对空间围护表面进行的装点修饰,属于室内设计的一个方面。图1-20所示就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室内设计的实例。图1-20 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包含四个主要内容,一是空间设计,即对建筑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改造、处理;二是室内空间围护体装修设计,主要对墙壁、地面及顶棚进行设计,还要处理分割空间的实体和半实体等室内单元;三是陈设设计,即对室内空间的陈设物品,如家具、设施,艺术品、装饰织物、灯饰照明及室内绿化等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处理;四是物理环境设计,即对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温湿度调节、视听音像效果等物理因素的设计处理。(4)景观设计。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是一门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独立设计学科,涵盖了一切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如园林设计,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绿地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的设计,是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的设计门类。景观设计师必须综合考虑设计场地内的建筑和植被等既有因素,巧妙地利用环境中的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从实用性、审美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设计构想。

在强调人性和传统价值的当代文化背景下,“场地识别感”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景观设计创作原则,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认为景观建筑就是那些在象征性与历史记忆中,找到了自己的确切身份的居住者在生理上与心理上所占有的一个场所,而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创造场所”。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Piazza d'Italia in New Orlean)(图1-21)就提供了一个街道生活活跃的小型意大利-美国社区,创造了一种“过去的存在”感。图1-21 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1.3设计师

在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当中,工具、衣物、装饰品、房屋、艺术品等,都可以划入广义的设计品的范围,创造这些事物的行为便是设计,而从广义上说,创造这些事物的人,便是设计师。

现在,汉语中的设计师是英文“designer”一词的翻译。在现代意义上,设计师就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能够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1.3.1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广义上的第一个设计师,可以追溯到第一个制作石器的人,即“制造工具的人”,但从“制造工具的人”到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师,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1. 工匠

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艺生产的工匠,并逐渐形成有组织的阶层。古埃及就有墓室壁画再现了专业手工艺人工作的场景,在中国古代,《周礼·冬官·考工记》所说的“百工”即为中国手工匠人以及手工行业的总称。工匠阶层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在古希腊罗马,创造出雄壮的神庙、美丽的陶瓶、华丽的玻璃的工匠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赞美工匠精湛手艺的权贵、学者和诗人却鄙视手工艺这个行当;在历来重“道”轻“器”的中国封建社会,即使皇家御用工匠也备受歧视。

到了中世纪早期,修道院是制作艺术品与负责艺术教育的重要中心。设在修道院内的藏书作坊(library workshop)负责制作各种圣经手抄本和其他宗教方面的文本;一些僧侣在藏书作坊中被训练为圣经抄写员和圣经手抄本彩饰者,那些彩饰者即为当时的装帧设计师。在11-12世纪的罗马式修道院与大教堂的修建热潮中,僧侣开始雇佣非神职人员来担任建筑和雕刻等工作。受雇建造和装饰宗教建筑的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经常自发联合起来组成独立团体,以促进、继承和提高本行业的技术和技能。随着西欧城市文明的发展,这类团体经过若干代后演变成“行会”(guild)。行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手工艺人训练制度和方法。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大师都曾是工匠行会成员。但是由于缺乏理论基础,行会手工艺人的工作被视为与智力无关的机械劳动。

2. 美术家兼设计师

文艺复兴时期,工艺和艺术在观念上有了区分,艺术家获得了自由,但这是以割裂艺术与手工艺的联系为代价而获得的。经过人文主义者的讨论,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被证明是脱离体力劳动的人文学科,并且与自然科学和灵感附会在一起。建筑师、画家、雕塑家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以及哲学思维,其才华和灵感则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用自己双手制造物品的工匠被视为体力劳动者,其工作与高尚的自然科学无关,也不需要灵感,他们只需要遵循既有的图案和伟大艺术家的创作便可得到富人们的订单。这种观念在17世纪得到了更多理论依据,并最终在18世纪导致了艺术和手工艺的分离,手工艺成为与建筑、绘画和雕塑这三门“美的艺术”(或说“大艺术”)相对的“小艺术”。

事实上,在文艺复兴开始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工艺设计对所谓“美的艺术”的追随是亦步亦趋。家具直接挪用建筑构件和雕刻艺术做装饰,织绣品的图案来自绘画。许多艺术家也参与了工艺品的设计,被称为“美术家兼设计师”。但很多艺术家没有受过工匠手艺训练,其设计稿往往无法被付诸实施,必须对其加以修改,以符合材料和工艺的要求。

3. 专业设计师

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师在工业革命后才真正出现。到了19世纪,随着机器被广泛采用,大多数生产部门都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生产,传统手工艺人的破产和专业设计师的缺失使当时的工业产品呈现出丑陋的面貌,这种情况引起了当时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英国思想家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提倡为普通人创造“生活的艺术”,用今天的话来说,即“设计”。威廉·莫里斯还身体力行,创建了莫里斯公司,自己参与到设计实践中,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

在英国设计新观念的影响下,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简称DWB)成立,加强了艺术家与企业的合作。DWB成员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与AEG公司的合作被传为佳话。他是最早的驻厂设计师,为AEG设计了厂房、产品和标志、宣传册等,为AEG建立起高度统一的企业形象,开创了现代CI设计的先河。

20世纪初,美国经济腾飞,大众的消费能力显著增长。大批量消费是确保大批量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旨在唤醒消费者购物欲的广告业开始繁荣起来,专业的广告设计师随之出现。随着商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汽车行业里出现了专门负责设计的部门,其雇佣专业设计师对汽车外观进行设计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的哈利·厄尔(Harley Earl)就是当时著名的专业汽车工业设计师。在图1-22中,可以看到厄尔骄傲地坐在自己于1927年设计的“La Salle”小轿车上,这款车由通用汽车公司生产,风靡一时。由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对专业设计师的需求加剧,从而催生了独立的、自由的设计顾问公司。设计顾问公司通过签订合同与企业合作,除了设计产品本身之外,往往还负责产品的包装设计、商标设计、广告以及商品促销策划。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涌现出许多赫赫有名的工业设计师。图1-22 哈利·厄尔设计的“La Salle”小轿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1949年,美国设计师雷蒙德·罗伊(Raymond Loewy)被选为《时代》(Time)周刊封面人物(图1-23),被誉为“走在销售曲线前面的人”。不仅设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且设计师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在西方诸国中,意大利设计师的独立地位尤其令人艳羡。在与制造商合作、与商业联合的氛围中,顾问设计师的独立自主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工业设计行业的显著特征。在包括销售与制作的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设计师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往往充满着激烈的辩论,不存在上级对下级的指令。合作过程尽管争吵不断,却最终在艺术与商业之间达成真正的平衡与共识。这种给予设计师独立地位的策略使企业内部创造力旺盛;设计师的特立独行,使得意大利产品极富个性,同时也为企业树立起民主自由的形象。图1-23 1949年10月31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雷蒙德·罗伊1.3.2 设计师的责任

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它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限制,并为社会服务。因此,作为设计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

1.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20世纪下半叶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消费文化在设计行为与作品中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1世纪,消费已经并且还将继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刺激着设计领域的一切发展与变化。市场需要决定了绝大部分设计师的工作性质,他们不断为早已图像泛滥的消费世界添加更新、更诱人的图像,而消费者在应接不暇地捕捉这些图像的同时,确保了来自市场的刺激和设计师工作的有效性。人们需要通过消费获得更好的生活,而设计师似乎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设计师与他们的合作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或能够促进产品销售的广告就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设计师接受企业委托进行设计,倘若其设计不被消费者接受,达不到预期目的,势必会造成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乃至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是这种合乎设计直接目的的要求只能说是设计师工作职责的一部分。设计已经不可避免地与人的需求和社会的文明进程结合到一起。作为设计创造的主体,设计师肩负着内涵深广的社会责任。

1971年,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佩帕尼克(Victor Papanek)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Real World)。该书开篇就流露出强烈的批判锋芒:“世上确仍有些职业比工业设计危害更大,但它们相当少见。可能只有一种职业是更加虚伪的。广告设计,这种职业劝说消费者花费他们没有的钱去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目的在于使别人记住他们本不甚在意的东西,它很可能就是当今世上最虚伪的行当。工业设计,这种职业紧跟在广告人编造叫卖的俗丽蠢话之后,它是排名第二的虚伪行当。……有如犯罪般地设计出每年在全世界导致几乎一百万人死亡或残废的不安全的汽车,创造出填塞自然景观的各种彻头彻尾的新型永久性垃圾,选择污染我们呼吸的空气的材料和生产方法,通过这些行为,设计师已然成为危险人物。并且,从事这些行为的必备技能正被一丝不苟地传授给年轻人。”

佩帕尼克的批评针对的是追逐销量而不顾用户安全的汽车行业,恣意浪费资源、制造大量垃圾的产品设计,以及花言巧语的广告设计。尽管他的批评未免过于严苛,然而,在他的批评已经过去将近半世纪的今天,当今设计界仍泛滥着“为金钱而设计”的风气。有的设计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丧失了社会良心,在设计中充斥着各种欺骗,制造出大量环境垃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他们和商品制造者一起营造了可感可触的美好的消费世界,然而,一旦人们在消费浪潮中稍为停驻,对全球范围内的人类生活进行观望,便会感到现实世界远非尽善尽美的乌托邦。如果说,改善人类生活自古以来便被作为人类设计行为的终极目的,那么,以制作生活中的艺术为己任的设计师便应当在遵循(和制造)市场需要的常规之外寻求一种可替代的策略。佩帕尼克的批评或许苛刻,但他指出了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责任,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2. 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为真实世界而设计指的是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非想要,设计师的工作应当是为需要而设计。设计是综合性、多元化地解决问题的活动,能够使那种对材料、生产过程,以及设计品使用的关注与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问题息息相关。佩帕尼克再三劝诫设计师不要忙于制作那些“成年人的玩具”,而应该专注于那些实际存在的、与人有关的问题,具体地说,是与残疾人、第三世界、老年人和世界生态相关的问题。

实际上,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加入“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行列,人们做出许多努力并引发了一场设计上的“良心转变”。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师作为商业发展辅助者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那些“标新立异”的试验仍旧处在设计主流之外,但毕竟出现了一些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尝试。

在工业设计领域,人机工程学发展迅速,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瑞典的“人体工程设计小组”(Ergonomi Design Gruppen)以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为基础,为残疾人创造出大量富于人本主义精神的作品。“人体工程设计小组”的设计遵奉这样一种设计信仰:“设计并不仅仅是外观。它是形式、功能与经济。凭良心推动的产品发展可以在提高销售额、降低产品成本、打开新的市场的同时改善关于产品质量的曲线图。设计变成一种迎向成功的策略性工具。”1972年,“人体工程设计小组”的两个成员玛丽亚·本克茨恩(Maria Benktzon)与斯文-艾利克·朱林(Sven-Eric Juhlin)仔细研究了握拳与肌肉的性能的关系,并开始专门为残疾人员设计。她们努力为行动不便人士或残障人士提供合适的生活用品,提高他们生活的便利性,进而重建其尊严。因此,她们的设计往往同时也适用于正常人,残障人士无需因为使用“特别”的器具而感到被歧视或被特殊对待。1974年,她们设计的刀具与切物架(图1-24)用塑料与不锈钢制成,Gustavsberg公司将之投入生产。该设计不仅能有效保护使用者,而且其简洁而实用的风格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图1-24 刀具与切物架

事实上,“人体工程设计小组”的探索与“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的发展同步。“通用设计”被定义为“使所有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