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部管理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1 19:29:51

点击下载

作者:党玉连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洁净手术部管理手册

洁净手术部管理手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洁净手术部管理手册作者:党玉连排版:KingStar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ISBN:9787535245953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当今时代是医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是手术室变革的时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手术室建筑技术和运行管理的革命,使得生物洁净手术部成为各级医院手术室的主流发展方向。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技术水平、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必须要不断更新、提高,才能跟上手术室专业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要求。

十堰市人民医院在本地区率先使用生物洁净手术部,该院手术室党玉连等同志根据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洁净手术部的最新发展,编写了这本《洁净手术部管理手册》。此书不仅汇集了她们对于洁净手术部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并且收集了相关的管理信息、操作技能和护理常规。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突出直观性和实用性,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对于手术室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现代化手术室护士有责任利用高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更新理念、知识,刻苦钻研,掌握技能使最新理论与手术室护理临床工作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010.8.28第一章洁净手术室发展历程

洁净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体现医院外科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部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手术室已逐步从满足外科手术需要发展到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环境,减少创伤感染,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的水平。第一节手术室的发展沿革

外科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外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外科学的发展又带动了无菌法和消毒法的发展。到了19世纪,麻醉学诞生,1846年10月美国一家综合性医院齿科进行首例吸入麻醉大手术,手术室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尽管当时的场地设在图书馆的教室内,尽管没有一个人身着规范的工作装,但是这的确揭开了手术室发展的历史序幕。一、简易型手术室(第一代手术室)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19世纪中叶,麻醉技术的发明,推动了手术学的建立,产生了手术室。细菌学的发展,蒸汽灭菌法的发展,手术室洗手法的完善,口罩的使用,手术衣的使用等等,都进一步推动了手术学的发展。二、分散型手术室(第二代手术室)

进入20世纪初,近代手术学得到了普及,每个诊疗科室,都建立起自己的手术室,手术室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医院内,根据学科的需要,手术室内配置相应的医疗器械。这种分散式手术室,在手术室发展史上存在了一个较长的时期。三、集中型手术室(第三代手术室)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快了医院手术室的变革和完善。20世纪中期以来,外科手术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手术室由分散存在的形式逐渐转变为集中形式。1937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展示了集中型手术室,现代模式的手术室正式创立。1955年东京大学开设了第一个手术部,将各专科手术室都集中在手术部内统一管理。1963年中央供应型的平面布局手术部,在美国问世,这种集中型的手术系统是手术室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当代手术室基本都属于这种类型。四、洁净手术室

今天,我们跨入了新的世纪,医学的飞跃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医疗环境,第四代手术室开始步入了我们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由于微电子工业、精密机械工业的需要,产生了空气洁净技术,这项新技术问世后,立即受到了医学专家和临床医学工程专家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威根布市廷顿医院的著名矫正专家查理(CHARN-LEY)先生,首先将垂直层流净化技术应用到手术中,使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由于医学专家和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使空气洁净手术室设计逐步完善,它降低手术感染率的明显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美国巴顿纪念医院设立。手术部的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洁净手术室阶段。第二节手术室护理的发展一、国际手术室护理发展史(1)19世纪后期,对手术室护士特征的描述是:具备灵活的头脑和锐利的眼睛,拥有一颗不容易激动和混乱的心境,具备判断不寻常情况的判断能力,能够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2)1894年Hunter Robb外科医生提出“手术团队”理念,当时是资深护士担任器械护士,年轻护士和学士担任巡回护士。(3)1910年,ANA提出巡回护士需要有经验的护士,器械护士主要以技术为导向。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是为提高临床专科护理质量,适应专科护理学发展应运而生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开始培养这类人才,20世纪60年代将其正式称之为临床护理专家。(4)1985年,AORN提出手术全期护理(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手术室全期护理(Perioperative Nersing)是用来描述在手术全期护理工作的目的和范围,也就是护理人员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患者在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二、国内手术室护理发展史

中华民族有着5 000年悠久的历史,遗憾的是,当我们打开近代中国护理发展史这部“教科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学,其历史发展的研究尚未得到我国护理界的足够重视。西方护理学传入我国已经近一个多世纪,但护理界对其发生、传入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研究甚少。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本规范的中国护理史的教科书及著作,护理教育甚至高等护理教育尚未开设护理史教程,护理史的学术研究活动也是一个空白。

国内手术室护理的发展与外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外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促进了手术室护理的快速发展。

1.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发展(1)以疾病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主要是以完成手术任务为中心,主要任务是以熟悉手术医生手术方式和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2)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最佳手术期护理,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最好的护理。(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实施手术室全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期的访视护理、手术中期的配合护理、手术后期的护理效果反馈。

2.手术室护士角色的改变(1)手术室全科护士(器械护士、巡回护士)。(2)手术室专科护士(心血管手术护士、骨科手术护士)。(3)手术室护理内涵的延伸:①器械护士;②巡回护士。三、国内外手术室护理现状

随着科学和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全世界护理进入到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许多国外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兴起了高级护理实践活动,这一世界性的崭新的护理实践活动使护理专业的职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在广度上,护士的工作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在深度上,护士职能作用走向专业化,护理学科的技术知识向更加先进、复杂、高级化发展。手术室护理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国际手术室护理现状

1)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访视护理。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状态。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术前访视在国际手术室护理中是一种工作责任和手术护士的职责范围,由此可见,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意义。(2)手术中护理。在国外,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在美国,器械护士的前期理论学习需要1年,主要从事手术中技能性的器械配合。而作为巡回护士,则需要进行4年的本科理论知识学习,必须是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手术患者的巡回护理工作,实施的是全期护理概念。(3)回访护理。是手术室全期护理的最后阶段,它在深度上对手术室护理进行拓展。

2)手术室感染与控制

生物洁净手术室,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外科免刷手消毒,遮盖式手术衣,闭合式戴手套等。

3)专科护士培训现状

临床护理专家(CNS)是为提高临床专科护理质量,适应专科护理学发展应运而生的,CNS的主要职能作用有十余个方面,但主要体现在临床护理、研究、顾问、教育、管理和改革等方面。英、美国家护理界认为只有在这些方面认真履行职责的护士才能被称为CNS, CNS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科研、教学的发展,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其存在价值与工作成效亦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认可。但是,CNS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职能作用与其他高级护士的交叉混淆,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资格认可标准不尽相同等需要不断研究与完善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早日建立我国的CNS选拔标准与培训方案,明确其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模式,建立培训基地与管理机构,分析研究国外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4)手术室职业防护(1)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麻醉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2)生物感染。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如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传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害会不同程度地存在。(3)电离辐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也在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4)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工作繁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患者,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5)麻醉护理

麻醉护理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作为一个麻醉护理的专科护士,需接受有关护理及麻醉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2.中国手术室护理现状

1)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1)访视护理。我国医院的手术室普遍开展了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医疗行政检查机构对手术室护理检查的内容之一,正日益受到手术室护理专业界的高度关注。可是我国的手术室术前访视工作,不少医院因护理人力资源缺编问题流于形式。(2)手术中护理。我国手术中护理现状:专科护理人员和全科护理人员同时并存,手术室护士人员的缺编,直接影响护士实施专科化;外科手术分科越来越精细,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专科化,在这双重因素影响下,就产生了手术室相对专科化的局面。(3)回访护理。当前国内的回访护理,主要是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患者的角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了解手术后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对出现的I类切口的感染进行统计分析。据文献报道,很多医院采取的是集中式回访形式,以节省人力资源。

2)手术室感染与控制

见相关章节。

3)专科护士培训现状

专科护士的缺乏已严重限制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为此在2005年7月份出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优先发展ICU手术室、肿瘤患者护理等5类专科护士。有关护理专家指出,我国专科护士发展面临五大障碍:(1)队伍学力水平偏低。(2)护理人员与床位配比明显不足。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只有0.33∶ 1,尚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有关护士配备的要求。由于护士缺编,使专科护士参加大轮班,不能安排更多的时间履行专科护士角色,造成人力资源浪费。(3)我国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尚未做到分层次使用。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绝大多数医院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依靠家属或者护工承担。有的医院为降低护士人力成本,甚至以临时工的方式和待遇聘用护士。因此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在工资、奖金待遇方面不能体现知识价值,不能体现专科护士在护理队伍中应有的地位。(4)护理工作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虽然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仍未引起医院领导对护理队伍足够的重视,多数医生也把护士当成单纯的医嘱执行者。(5)专科护士与护士长角色有重叠。专科护士的首要任务是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直接的高水平的护理,使患者直接受益,但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专科护士有30%担任护士长职务,使专科护士的职责范围不明确,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4)麻醉护理

麻醉护士是近年来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设立的工作岗位。随着麻醉医生逐渐朝向全科医生的发展,麻醉护士的工作内涵也不断拓展。麻醉护士培训上岗,接受麻醉专科护士教育也逐渐纳入日程。《我国麻醉专科护士职责与工作细则(草案)》中建议三甲医院临床麻醉专科护士的编制与手术台的比例为0.6~0.8∶1,但目前国内多数医院麻醉护士编制较少,麻醉护士往往身兼多职,承担着一个多元化的角色。更多的麻醉护士的角色是手术室护士在承担。第三节手术室护理发展趋势一、数字化手术室

这种手术室装备了先进的手术导航系统、视讯传输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出血少、创伤小地完成手术。

1.医学影像系统病历资料及时查

手术台边各有一个显示器,无论是主刀医生还是助手,都可以看到手术的全貌。通过这个显示器,医生还可以随时调取患者此前病历数据、X光等影像资料。

2.视讯传输系统术中进行远程会诊

手术室的所有房间内,都安装了视频信号传输系统,随时都可以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手术过程中,如果主刀医生遇到了特殊问题,需要请教其他科室医生时,可以直接通过视讯系统把患者的情况传出去,这样,即使其他医生不在场,也能看到、听到手术台上的情况,快速做出应答,还不会耽误手术进程。

奥运会期间,无论运动员来自哪个国家,只要当地也有视讯条件,就可随时进行跨国医疗视讯会议或是手术转播。如果运动员受伤了,需要本国专家进行会诊,都可以在手术室中实现。

3.导航系统指路误差小到0.2mm

导航系统是通过基于定位技术的现代影像引导手术。它的主机、摄像机被固定在手术室中,天花板上的摄像吊臂运动范围扩大,可在手术台的左右、前后自由运动,还可旋180°,手术视野全部覆盖,手术误差只有0.2mm。术前,患者CT影像扫描后传入影像系统,追踪器被固定在身上。术中,系统的红外线摄像头可追踪到需要治疗的位置,医生通过高解像度显示屏分析手术方位、角度、深度,最大限度地避开危险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数字化手术室,在奥运定点医疗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投入使用。二、空气质量感应控制系统

这是作为手术室护士的一个设想,希望有一天,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控制,每个手术间只需要通过感应器来进行动态调节。三、手术室CNS

有资料探讨:对临床护理专家(CNS)在我国的入选条件、名称、培训方式、资格认证、管理等问题,收集了国内24个省市护理学会、8所院校和57所医院的95位护理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名称。赞成用“临床护理专家"和“高级专科护理师”命名的分别为47%和43%。(2)入选条件。99%的专家认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参加CNS培训的基本资格;赞成必须具备大专学力的占46%,本科学力的占48%;91%的专家认为入选培训者至少应有3~5年专科工作经验;英文水平达四级以上或能顺利阅读并翻译专业资料(76%);应具有撰写论文的能力(100%)。(3)培训机构与方式。99%的专家认为CNS培训机构应该获得权威部门的认可,以保证CNS的培训质量;赞成研究生水平教育的占36%;赞成培训1年的占40%;6个月的占23%。(4)资格认证。98%专家认为CNS必须获得权威机构的认证和定期再认证;认为申请CNS认证的最低学力要求应该是研究生、学士和大专的分别占9%、40%和47%,应具有中级职称的占61%。(5)管理。赞成由护理部管理占89%;对获得CNS认证者,48%的认为应给予主管护师职称;31%认为应给予副主任护师职称。

结论:在中国发展CNS的大多数问题上已形成共识,但在名称、入选培训者的学力、培训机构与方式等问题上还有分歧,值得进一步探讨。四、麻醉护理“两室”的建立有利于专科护理技术发展,麻醉准备室与术后恢复室(PACU)是目前各大医院不断完善的一个新课题。国外的各类医院都设有麻醉准备室和PACU,目的是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我国同类医院仅有医院设有PACU,并无专用麻醉准备室,还处在落后的局面。麻醉准备室是设在手术室外的固定房间,将患者放在可移动的手术床上,由麻醉护士负责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和实施麻醉,然后将患者送到手术间手术,减少感染机会,加快手术台周转。PACU是在术后恢复早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这对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麻术后患者在PACU统一监护管理,可及早发现手术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及时进行监护及抢救。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应设有这两个室,并有专科护士作此项工作,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地服务。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与国际手术室护理不断的交流,我国手术室护理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第四节我国洁净手术室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医学界、工程技术界对现代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十分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起,工业洁净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工业洁净室在宇航、电子、光学、精密机械等领域广泛应用。1985年国家医药局颁发了中国最早的GPM,实质上是贯彻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药品优良生产的常规规范GMP(Good Manufaturing Practice)。此后的10多年中,全国的制药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深化。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生物洁净技术相关的材料、设备、工艺日益完善,为推广应用至医疗卫生、食品和化妆品等相关行业奠定了基础。

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两间层流洁净手术室,投入了临床应用,之后各种形式的洁净手术室在国内相继问世,洁净手术部的建设工作,在我国进入了探索性阶段。

1996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在门诊大楼的加层扩建中,组建了垂直层流眼科手术室,在连续2 500位病例手术中,无一病例感染,充分显示了洁净手术室在降低手术感染中的有效性。

在总结这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国内许多医院开始建设住院部大楼洁净手术室,配备专用的设备层,各间手术室采用净化空调机组,实现网络控制和计算机管理,实践证明:我国洁净手术部建设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进入成熟期。(党玉连 黄小红)第二章洁净手术室的相关知识第一节洁净手术室基础知识一、概念

先了解如下基本概念:

1.洁净手术部

以数间洁净手术室为核心并包括各类辅助用房,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

2.洁净手术室

采取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达到一定的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手术室。将先进的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于手术室,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除菌、温湿度调节、新风调节等系列处理,使手术室保持在洁净、温湿度适宜状态。

3.空气洁净技术

是指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最大程度地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有效手段。

4.空气洁净度

表示空气洁净的程度,以含有的微粒(无生命微粒和有生命微粒)浓度衡量,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反之则高,无量纲。

5.空气洁净度级别

以数字表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数字越小,级别越高,洁净度越高;反之则洁净度越低。

6.洁净度100级3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0个/m(3.5个/L)。

7.洁净度1 000级(cleanliness class 1 000)3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 500个/m(3.5个/L)且小于等于335 000个/m(35个/L)。

8.洁净度10 000级(cleanliness class 10 000)3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 000个/m(35个/L)且小于等于3350 000个/m(350个/L)。

9.洁净度100 000级(cleanliness class 100 000)3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0 000个/m(350个/L)且小于等3于3 500 000个/m(3 500个/L)。

10.洁净度300 000级(cleanliness class 300 000)3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 500 000个/m(3 500个/L)且小3于等于10 500 000个/m(10 500个/L)。

11.浮游菌浓度(airborne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利用采样培养基培养得出的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浮游菌数(cfu/3m)。

12.沉降菌浓度(depositing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用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静置于室内30min,然后培养得出的每一皿的沉降菌落数。

13.表面染菌密度(density of surface contaminated bacteria)2

用特定方法擦拭表面并按要求培养后得出的菌落数(cfu/m)。

14.手术区(operation zone)

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Ⅰ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各外推0.9m、两端各外推至少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Ⅱ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各外推0.6m、两端各外推至少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Ⅲ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四边各外推0.4m(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Ⅰ级眼科专用手术室手术区每边不小于1.2m。二、原理

1.层流手术室的主要原理

通过空调机组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器将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去除,空气过滤是目前最有效、安全、经济和方便的除菌手段,其最大优点是在动态条件下对细菌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采用合适的过滤器能保证以合理的运行费用达到所要求的尘埃浓度和细菌浓度。目前采取的净化措施是在空调技术上采用超净化装置自动调节,通过采用不同气流方式(乱流、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和换气次数(中国标准是万级:25次/h;10万级:15次/h)使手术室空气达到一定级别的净化。

2.乱流式气流

气流不平行、方向不单一和流速不均匀,而且有交叉回旋的气流;除尘率较差,可用于1万~30万级以下的手术室,适用于污染手术间和急诊手术间。

3.垂直层流

将高效过滤器装在手术室顶棚内,垂直向下送风,两侧墙下部回风。

4.水平层流

在一个送风面上布满过滤器,空气经高效过滤平行流经室内。采用后两种层流方式的洁净室又称为单向流洁净室。

洁净手术室应与辅助用房的净化空调系统分开设置,各洁净手术室宜采用独立设置的净化空调机组。三、洁净手术室的布局

洁净手术室应位于医院中环境安静、污染较少的地段或其他人不常活动的区域,通常可设在单独一端或专用一层,并尽可能减少尘埃,远离污染源,并与重症医学科、血库、病理室、外科等科室临近。手术室不宜设在首层或顶层,并要进行防水、防震、隔音处理。

洁净手术室平面设计要求做到分区明确、供应方便、洁污分流、无交叉感染、使用合理。手术间、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间等布置在内走廊的周围(洁净走廊),手术室内走廊供工作人员和无菌器械和敷料进出,手术室外围设清洁走廊,供手术患者及污染器械、敷料进出。

洁净手术室分三区四通道,三区即洁净区、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四通道即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无菌物品通道和污物通道。

洁净区:包括手术间、手术间内走廊、无菌物品存放间、药品室、麻醉准备间等。

准洁净区:包括器械室、敷料室、洗涤间、消毒室、手术间外走廊、恢复室、石膏室等。

非洁净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标本室、污物室、资料室、电视教学室、值班室、更衣室、更鞋室、医护人员休息室、手术患者等候室等。四、我国有关洁净手术部标准表2-1 静态空气洁净度级别表2-2 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GB15982-1995)表2-3 洁净手术部的洁净用房等级标准五、洁净手术室使用范围

1. 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100级)

适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无菌手术。

2. 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1 000级)

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Ⅰ类无菌手术。

3.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10万级)

适用于普通外科(除Ⅰ类切口手术)妇产科等手术。

4. Ⅳ级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

适用于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第二节洁净手术室的管理及维护一、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1.环境管理

1)健全感染监控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维修技师和感染监控护士组成,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护士长主要抓环节质量及跟踪;维修技师负责净化空调机组的检测、清洁和保养;感染监控护士负责手术环境、物品表面及手术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分析、资料储存及信息上报工作。

2)严格人流、物流管理(1)洁污流程严格区分。设立无菌物品通道、手术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实行分道行驶,互不干扰。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无菌物品行驶洁净通道;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行驶污物通道,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2)严格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室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染通道,有侧门、缓冲间和双重隔离门,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手术安排原则: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或负压手术间进行)。(3)严格控制各类人员进出。专职门口管理人员控制人员进出,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的名单核对后入手术室。专科医生(含进修、实习生)要参观专科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的姓名,每台不超过2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开展特殊手术或学术交流表演手术可安排在有录像转播的手术间,参观人员在手术观摩厅或病房示教室同步观看。外来参观手术者,凭医务处证明,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外来参观。(4)严格着装管理。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用衣裤、鞋帽、口罩等,头发和自己的衣服不外露。衣服、裤子每日进行高压灭菌。手术患病者必须穿干净的病员服,戴隔离帽。(5)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手术者及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的位置。

3)净化运行状态管理

值班人员术前1h将净化空调开关开至低速运行状态,术前30min将开关调至高速运行,术毕再调回低速运行状态,以进行室内空气自净工作。同时观察每个手术间层流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不能及时解决,临时启用传统的物理消毒方法,保证次日手术正常进行。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于30min后关闭净化空调机,若连机组手术间,必须等最后一台手术完成后30min关机。急诊手术间、限制区内走廊的净化空调机24h处于低速运行状态,以备急诊手术使用。如遇节假日,使用前除做好风口的清洁工作外,应提前3h开机运行。

4)强化卫生清洁管理

空气洁净技术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微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空气洁净技术强调的是手术间环境的清洁,它是保障手术间空气质量的重要前提。洁净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机组系统运行时进行。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壁柜表面及地面应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含氯消毒液各擦拭一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一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一次。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易脱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拖把使用完毕后应洗净晾干。污染的地面可用含氯消毒液拖地。设备、物品进入洁净手术室前应安装完毕,擦拭干净。手术人员的隔离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

5)严禁频繁开启手术间门

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巡回护士手术中临时需求物品,可电话通知服务中心人员及时送取。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2.物品管理(1)各种仪器和设备在进入手术室时,均应先打开外包装,进行湿式清洁后方能进入手术间。所有一次性无菌物品在进入洁净区前,应打开外包装箱再发送各个手术间和无菌间,以备使用。(2)手术间定位管理。洁净手术间固定物品:手术床、器械台、无影灯、麻醉机、监测仪器、电灼(超声刀、腔镜、显微镜等)、吊塔,应定位放置,禁止来回搬动。(3)器械定专科管理。根据专科手术间位置,合理安排无菌室器械、手术特殊物品放置。专科器械有专科护士每日清点和每周登记。二、洁净手术室的维护

正确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是保证洁净手术室洁净度的关键环节,须建立严格规章制度,空气净化系统应按规定清洁、维修、保养并做记录。(1)设专门维护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设备规定的保养标准,定期维护。(2)制定运行手册,在运行开始前、启动时、运行中和停止后,都应有检查和记录。(3)净化空调系统主要装置日常检查维护内容:

A.空气处理机组:每月检查一次,清扫内部,尤其是对热交换器要用高压水枪冲洗。

B.新风机组:每日检查一次,保持内部干净、初效滤网每2周清洗一次。初效过滤器每3~6个月更换;中效过滤器每周检查一次,6~12个月更换;亚高效过滤器1年以上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1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应予以更换。

C.排风机组中的中效、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如做特殊污染手术,每做一例手术必须更换,换下的过滤器必须密封运出,焚烧处理。

D.吊顶送风天花板应每月检查一次,并清洁内部表面(阻漏式天花板除外)。

E.回风口过滤器要定期检查,每年更换一次,如做特殊污染手术,每做一例手术必须更换,密封取出焚烧,并用消毒液擦拭回风口内外表面。若做一般污染手术,每做一例手术后必须立即使用消毒液消毒并进行彻底清洗。

F.回风口栅栏每日用消毒液清洁表面,每周将过滤网清洗一次。第三节湖北省医院感染——消毒监测工作指导手册(2010年版)

为做好湖北省医院感染——消毒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科学、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根据《湖北省医院感染——消毒监测方案》(2010版),编制本指导手册,供湖北省相关监测单位在工作中使用,各单位应按本手册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本手册根据实施情况定期更新,各单位均应按最新版本执行。一、总则

1.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和从事医院感染消毒监测工作能力,医疗机构重点科室、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内容详见调查表2-4,表2-5。

调查工作每3年开展一次,由疾控机构负责进行,可采取观察、走访等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不应漏项。

2.采样检测

1)采样

采样前应根据方案要求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数量、采样容器与清洗、采样体积、样品保存方法、样品标签、现场测定项目及仪器、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1)采样容器应洗涤干净,并高压灭菌。用自来水和洗涤剂洗涤,并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21℃保持15min,并烘干后在2周内使用。(2)采样器和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并提前检查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前应消毒。(3)微生物样品采样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要时在酒精灯前操作,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4)采样时应加入适当的中和剂以中和消毒剂的作用。(5)样品应在4℃冷藏保存,贮存于暗处,微生物样品在4h内检测。(6)现场采样时应按方案要求,注意收集并记录监测表上内容。(7)微生物样品均应对培养基、采样液、稀释液等设阴性对照。

2)样品的管理和运输(1)现场检测样品,应严格记录现场检测结果并妥善保管。(2)实验室检测样品,应认真填写样品登记表、采样记录和标签,采样记录应包括样品编号、采样者、日期、时间及地点等相关信息;标签应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采样日期,并粘贴或注明于采样容器上。(3)样品装运前应逐一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4)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送回实验室,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样品损坏和泄露,样品箱应有“切勿倒置”和“易碎物品”的明显标示。(5)微生物样品均应4℃冷藏运输,应配备专门的冷藏箱,并放入制冷剂。

3)实验室检测(1)基本要求

A.实验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校准。

B.实验器皿严格按规范清洗、消毒、灭菌。

C.实验试剂、培养基在有效期内。

D.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的要求。

E.试验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

F.试验原始记录应清楚规范,留档备查。(2)菌落计数技术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A.作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B.以每平板菌落数在30~300cfu的稀释度为准记录结果。对菌量极少的样本,按实际菌落数计算最终结果。

C.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应求出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皿计数后乘以2以代表全平板菌落数。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

A.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cfu者进行计算,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B.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cfu,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等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总数。

C.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D.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小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度倍数报告之。

E.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cfu,则应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F.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均无菌落生长,则以未检出报告之。

G.如果所有平板上都菌落密布,应在稀释度最大的平板上,任2意数其中2个平板1cm中的菌落数,除以2求出每平方厘米内平均菌2落数,乘以皿底面积63.6cm,再乘以其稀释倍数作报告。

H.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cfu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cfu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3.数据管理(1)项目负责人为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应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管理,包括原始记录、监测表的记录和管理,负责将数据录入数据库。(2)应建立数据审核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审核,包括原始记录、监测表和录入数据的审核。二、采样频次和采样数量

每季度监测1次,各项目具体检测指标和采样数量见表2-4。表2-4 监测项目检测指标及采样数量汇总表三、监测方法

1.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

1)目测法(1)采样方法。在医疗器械清洗打包后灭菌之前,随机抽取手术包,主要取医用剪刀、中号止血钳、鼻镜等医疗器械。(2)检测方法

A.首先采取肉眼裸视法,取清洗后医疗器械,在光线较好处,观察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外观表面清洁光亮、无残留物质、无血迹,即为肉眼裸视法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B.然后采取放大镜观察法,用带光源的10倍放大镜检查样本,尤其注意观察关节处、止血钳齿部、管腔等处是否有污染物残留,无残留物质为放大镜观察法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C.3人分别独立观察,分别记录肉眼裸视法和放大镜观察法结果。(3)结果判定

A.2人以上判定肉眼裸视法合格,该样本即为肉眼裸视法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B.2人以上判定放大镜观察法合格,该样本即为放大镜观察法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ATP生物荧光法测定(1)采样方法。对目测法检查后的医疗器械,用专用生物荧光测试管中棉拭子采样。(2)检测方法。用专用生物荧光测试管中棉拭子涂擦医疗器械所有外表面,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每涂擦一遍,将棉拭子转动一次,管腔内表面用棉拭子往返涂擦3次,然后将棉拭子放入生物荧光测试管中,快速挤入裂解液和荧光素酶后,利用pi-102型荧光光度计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elative Light Unit, RLU)。然后加入10μl标准品溶液后,读取ATP含量。(3)判定标准。只检测ATP含量,暂不判断是否合格。

3)注意事项(1)采样时同时记录清洗方式、清洗剂种类、医疗器械清洗后存放时间;(2)在进行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时均应戴无菌手套。

2.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检测

1)静态条件下监测(1)采样方法。静态条件下监测时,普通手术室应在消毒处理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无人条件下,关闭门窗,静止10min后采样;洁净手术室应在消毒处理、运行室内净化空调设施30min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无人条件下采样。采样时间不超过30min。

A.浮游法。使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按28.3L/min流量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送检培养。在距地面高度80~150cm处设采样点。采用2点布点方法,即手术区和周边区各布1点,周边区布点需距墙1m。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按2个样本计;普通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算作1个样本,计算平均含菌量。

B.沉降法。普通手术室用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洁净手术室暴露30min,送检培养。

在距地面高度80~150cm处设采样点。采样布点方法,室内面积2≤30m,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1点,两端距墙1m处各取1点;2室内面积≥30m,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距墙1m。当附近有显著障碍物时,可适当避开,但不应布置在送风口正下方。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内必须布一点。(2)检测方法。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6 ± 1)℃条件下培养48h,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3)结果计算

A.浮游法。各采样点空气含菌量:3

平均含菌量:平均含菌量(cfu/m)=各采样点空气含菌量之和/采样点数;

菌落数的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

B.沉降法。平均含菌量:平均含菌量(cfu/皿)=各采样点平板菌落数之和(cfu)/采样点数

菌落数的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3(4)结果判定。普通手术室空气含菌量≤200cfu/m(或4cfu/平皿),判定为合格。洁净手术室暂按表2-5判定。表2-5 静态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2)动态条件下监测(1)采样方法。动态条件下监测时,在进行医疗活动期间,有人条件下采样。按静态条件下监测法进行浮游菌和沉降菌采样。采样时间不超过30min。手术区在病人头部上侧的位置设1点,周边区按静态条件下设置采样点。(2)检测方法。按照静态条件监测法进行检测。(3)结果计算。按照静态条件下的监测方法进行。(4)结果判定。动态有人条件下监测,只提供监测数据,暂不判定是否合格。(5)注意事项

A.进入室内采样人员不超过2人。

B.动态监测采样时,采样点与人员的距离控制在50~100cm之间。

C.采样时同一批平板应设阴性对照。

D.采样时同时记录手术室名称、级别、洁净手术室气流组织形式、手术室长宽高、采样时长,动态监测时还应记录手术室活动人数,浮游法监测时还应记录采样器种类。

3.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重点监测手术室、感染疾病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每次至少监测2个以上科室。一般物体包括手术室手术床、器械车、器械台、麻醉机,病房床头柜、门把手,新生儿暖箱等。

1)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采样方法。消毒前物体表面采样,需在上次消毒6h后采。消毒后物体表面采样,需在上次消毒2h内采。用5cm ×5cm的标准灭2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并送检。(2)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充分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18ml,并立即悬摇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个样品均同时接种2个平皿。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 ± 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即为1ml样品中的菌落总数。(3)结果计算2细菌菌落总数:(cfu/cm)=m ×10/S式中:m——两平行平板菌落数均值;2

S——采样面积,cfu/m(大件物体), cfu/件(小型物体)。(4)结果判定2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

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5)注意事项

A.将本次试验未用完的同批次采样液、棉拭、培养基等设阴性对照。

B.采样同时记录科室名称、采样点名称、采样面积和上次消毒距采样的时间。

2)致病菌检测

参见《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4.手卫生监测

1)手部微生物监测

选择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的监测。

卫生手重点监测感染疾病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每次至少监测2个以上科室。(1)采样方法

外科手在医务人员对手消毒后采样。

卫生手在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的棉拭子在2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2)检测方法。见物体表面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3)结果计算2细菌菌落总数(cfu/cm)=m ×10/S式中:m——两平行平板菌落数均值;2

S——采样面积,一只手面积约30cm。(4)结果判定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5)注意事项

A.将本次试验未用完的同批次采样液、棉拭、培养基等设阴性对照。

B.外科手消毒后采样同时记录医务人员从事岗位、刷手时间、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和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

C.卫生手采样同时记录科室名称、医务人员岗位、手卫生方式、手卫生时间、干手方式、消毒剂名称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2)手卫生依从性监测

重点监测感染疾病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新生儿室和儿科病房医务人员,也可选择其他科室和门诊,对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观察,观察医务人员各类手卫生指征后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执行情况。(1)手卫生指征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C.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E.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F.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G.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H.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2)观察方法。从该医务人员第1次手卫生指征开始观察,连续观察其第1~5次手卫生指征下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在医务人员注意到被观察时即终止观察。

每个医院每次监测至少选择2个科室,每次监测手卫生指征30次,不限制医务人员数量。(3)观察内容。包括手卫生指征类型、手卫生方法、手卫生时间是否正确,记录到观察表中。(4)注意事项

A.观察期间,对被观察科室和被观察者均实施盲法,可告知医疗机构。

B.手卫生时间可采用秒表记录或估计。

5.内镜监测

1)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方法。取清洗消毒后内镜,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冲洗内镜所有管路,并全量收集,立刻送检。(2)检测方法。将洗脱液充分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18ml,并立即悬摇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个样品均同时接种5个平皿。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 ± 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即为1ml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36 ± 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3)结果计算

A.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用下式计算:细菌菌落总数(cfu/镜)=m ×50

B.当滤膜法可计数时,用下式计算:f菌落总数(cfu/件)=m+mf

m为5平行平板菌落数均值,m为滤膜上菌落数。(4)结果判定。细菌总数<20cfu/件为消毒合格。(5)注意事项

A.将本次试验未用完的同批次洗脱液、培养基设阴性对照。

B.同时将本次试验未用完的同批次洗脱液过滤一只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作为滤膜法阴性对照。

C.采样同时记录内镜名称、清洗消毒方式、清洗剂名称、消毒剂名称、清洗时间、消毒时间。

2)内镜室工作量监测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镜室工作量,包括胃镜、其他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当日可使用数量、当日诊疗量、当季度最高日诊疗量。

6.口腔科用水监测

采集口腔科供水系统的水源水、综合治疗台储水罐水、手机喷水、冲洗水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采样方法

采集口腔科供水系统水源水、储水罐水,采样量10ml。

在清洗灭菌的手机换上后,直接用灭菌试管采集手机冲洗水、喷水,采样量为10ml。

2)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充分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18ml,并立即悬摇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个样品均同时接种2个平皿。

手机喷水和冲洗水应同时取1ml做10倍系列稀释后接种,一般应做2~3个稀释度,每一稀释度接种2个平皿。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 ± 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即为该稀释度菌落总数。

3)结果计算nn菌落总数(cfu/ml)= m×10n

m为n稀释度的两平行平板菌落数均值;n为稀释度指数,n =0为原液接种,n = 1为10倍稀释液接种,依此类推。

4)结果判定

只提供监测数据,不判定是否合格。

5)注意事项(1)水源水和储水罐水可只接种原液,手机喷水和冲洗水应适当稀释后接种。(2)将本次试验未用完的同批次稀释液、培养基等设阴性对照。

7.医院污水监测

监测医院污水接触池出口水余氯、粪大肠菌群数(MPN/L)和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1)污水余氯监测

按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样检测。

2)粪大肠菌群数

当余氯检测合格时,仅监测粪大肠菌群,按GB 18466 -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样检测。

3)致病菌

当余氯监测不合格时,加做致病菌,按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样检测。

8.压力蒸汽灭菌器

1)灭菌温度、压力、灭菌时间

使用温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灭菌器的灭菌过程进行监测。(1)标准测试包。标准测试包由16条41cm ×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 ×23cm ×15cm大小的测试包。(2)检测方法。容积超过60L的大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将温度压力监测设备的顶端20mm部分插入标准测试包的几何中心部位,测试包放入灭菌器排气口处,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容积不超过60L的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直接将一个温度压力监测设备放入灭菌器内,手提式灭菌器放入底部(靠近排气管口),立式灭菌器放入排气口处,台式灭菌器放入排气口靠近柜门处,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直接将一个温度压力监测设备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按以上方法放置温度压力监测设备,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记录灭菌压力、温度和灭菌时间。(3)判定标准。只提供监测数据,暂不判定是否合格。

2)生物监测法

按照“标准测试包”的要求,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或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1)检测方法。大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按以上方法,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天(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试验应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2)结果判定

A.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B.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3)注意事项(1)检测所用生物指示物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检测时应同时记录灭菌器名称型号、类型、容积、科室名称,设定灭菌温度、压力、灭菌时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