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3 11:23:23

点击下载

作者:吴志樵,刘延庆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试读:

前言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纵观一些优秀的班级,无一不重视规范化管理,不仅重视规范化管理,还有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班级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规范班级管理,寻求班级的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广大班级面临的重要课题。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特别编辑了这套“班主任工作实用方法”图书,全面指导班级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班级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班级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班级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学校行政的管理

第一节 行政管理概述

1.行政管理的涵义

行政管理是指通过行政系统,运用行政手段,采取发布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最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是建立在行政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发布的各种指令性文件、规章制度、命令和有关规范的基础上的。

行政管理方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管理的其他方法的应用,不同程度上要以行政管理方法为基础,借助行政管理方法来推行。行政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行政管理的特点

权威性

行政管理是一项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说它具有权威性,原因在于:首先,发布命令的机关或领导者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又强化了这些命令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次,这些命令的执行结果与奖励、惩罚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行政管理本身具有潜在威慑力量。

强制性

行政管理的强制性表现在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行政命令,对不服从上级命令的下级,上级有权干预并作出相应的制裁性处理。行政性命令包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前者是指令,后者是禁令,教职员工都得执行。

层次性

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行政系统是有层次的,层次之间靠责权关系相联系,谁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

垂直性

垂直性表现在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上下级之间是垂直单向的关系。行政命令是纵向直线传达。上级发布命令,下级只执行一个上级的指令。低一层次只听从上一层次的命令,横向传递的命令无效。

3.行政管理的作用

是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

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必须借助强有力的行政领导,要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权威。

使管理系统高度集中统一

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要保证系统保持有序的状态,必须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而行政方法可以使整个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

针对性处理难题

行政管理针对性很强,能有效地处理管理中的特殊问题和突发事件。它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发出行政指令,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好各种棘手问题。

是其他管理方法的基础

。行政管理方法与其他各种管理方法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且行政管理方法是基础,任何管理方法的施行,都有行政管理方法的参与,因为行政就是治理国家、管理民众的事务,这种“治理”、“管理”都是通过发出行政指令实现的,渗透在一切管理方法之中,成为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基础。

4.行政管理工作重点

《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主要包括行政、教职工、学生、教育教学、安全、校园、财务及资产等七个方面的管理规定。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要抓好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建章立制依规治校、分工负责科学管理、规范学校管理过程、抓好开学和期末工作、坚持工作例会制度、民主管理学校、抓好档案资料管理、规范进校书刊管理、加强校长自我管理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

学校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学校工作规范和良好的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方向正确、民主和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风。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章立制,依规治校

学校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制定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教师、学生、德育、教学、安全、校园文化、体育卫生艺术、资产财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定教职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并作为检查和考核教职员工的依据。

分工负责,科学管理

学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岗位责任制。校长既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又是学校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副校长协助校长分工负责部门工作,对校长负责。学校设置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的工作计划实施,对分管领导和校长负责。

规范学校管理过程(1)是制定计划。学校根据教育部门计划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每学年(学期)开学前,要认真制定本学年(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并组织教职工学习。各处(室)、科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制定科室、个人工作计划,上报学校。(2)是实施计划。学校工作计划确定后,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及时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计划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建立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和学生干部值日制度,检查记录师生出勤情况、教育教学情况、卫生安全情况以及学校的大事,作为学校管理过程的原始资料,妥善保管。(3)是按时总结。学校各项计划任务完成后,校长或分管领导要认真总结计划执行的情况、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每学期要总结评比一次,提出改进措施,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加强校长自我管理

校长必须参加上级规定的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行政工作;校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领导水平。

抓好开学和期末工作

新学年开学前,抓好招生、入学和新生编班工作,落实人事安排和教学、生活用房及设施。学校要组织人员检查校园安全;印发校历表、学生座位表、老师任课安排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开学时向全体教职员工公布并执行;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校长要组织领导成员,对各处(室)、科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和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组织期末复习考试和学期结束工作,教师、班主任、科组和各处(室)要认真写好工作总结,上交学校;学校要认真总结本学期工作的措施、成绩和经验,形成书面总结,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要督促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督促有关人员收集、保管好各种资料,妥善保管教学仪器、设备。安排好师生的假期生活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坚持工作例会制度(1)是行政会(校务会)每周一次,由校长主持,分管领导汇报本周学校计划执行情况和下周工作思路,研究确定下周工作计划;(2)是班(年级)主任会议两周一次,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主持,班(年级)主任汇报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新问题;(3)是两周一次教研组长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务主任主持,了解和研究教学进度和教学问题,研究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办法;(4)是每年一次教代会(全体教师会议),由工会主席或副校长主持,主要由校长作学校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上届教代会代表意见和建议办理情况研讨学校发展规划和改革思路、讨论通过学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和重大事项;(5)是校会,每学期1~2次,由校长或副校长主持,由校长或副校长总结本学期(阶段)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表彰先进,提出下学期目标、任务和要求;(6)是认真执行升降国旗制度,每天升降国旗,每周一举行全校性的升旗仪式,并作国旗下的讲话。

民主管理学校

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发扬民主作风,办事公道,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健全教代会制度,设立校长信箱或校长邮箱,经常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依靠他们贯彻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各项基本要求,尽心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每学期结束,要组织教师代表对学校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并公布学校经费收支情况和审核情况。

抓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及固定资产档案、证件(土地证、房产证、法人登记证、机构编制管理证)、合同、协议、财会档案等重要档案要有铁柜存放,专人保管;党政档案、师生档案、教学档案、会议记录、各种规划(计划)、值周(值日)记录、检查记录、工作总结等要按年度分类立卷,专人保管。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有档案室,一般学校要有专门档案柜。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要办理移交手续。

规范进校书刊管理

建立健全中小学进校书刊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校长是教学用书征订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学用书征订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负责,在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向合法的发行部门征订。

5.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

行政管理是管理学校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它是统一全校行动,使学校正常运转,提高管理效率常用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要实施得当,否则容易引起相反结果,一般来说,它要遵循几个基本要求。

集中管理

决策大权应集中在行政领导层,保证他们的绝对权威,从而加大执行力度。同时,在做出了明确的授权后,又要做到放手、放权、放心,让下属独立自主地行使职权,以激发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另外,高层主管人员不能越过中层干部,直接对基层管理者发号施令,避免政出多门,不致使他们无所适从。

遵循系统原理

行政管理方法需要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形成行政管理系统。首先,行政领导应根据组织当前面临的问题确定适当的目标;其次,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工作内容;第三,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岗位,选择符合岗位条件的人员,实行分级管理,提高系统管理的整体效能。

提高行政领导的素质

行政管理采取发布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果行政命令不正确就会导致整个组织行为偏离组织目标的方向,因此,这就要求行政领导人有一定知识水平、管理艺术、道德修养等。而且,行政领导人有较高的素质能使师生员工产生发自内心的信赖和敬重性的服从,提升自己的非职权影响力,所以行政领导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6.行政管理的素质影响

学校行政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学校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学校领导班子,提高管理意识

优化学校行政管理班子是为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学校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激发全校教师员工齐心协力重抓教育教学的激情和活力。

学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建立层次清晰、科学规范、信息处理高效、沟通渠道畅通的内部管理体系。要进一步科学界定学校行政管理职能,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发掘教育的未来发展、自我完善行政管理的潜力,要适当调整科研和管理组织结构与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增强行政管理能力,构建科学行政管理平台与教学科研管理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要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学校行政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办事程序,规范办学行为。

建立学校行政机制,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学校行政工作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制度机制,保证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流程,并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员工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规范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刷、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制度机制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有半点闪失,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差一分一厘,从平时工作的点滴中渗透一种敬业爱岗的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做及时的补救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经常做认真反思和反省,力求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保证全方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提高化创新精神

学校行政管理的文化学习,首先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与时俱进精神。表面上看,学校的行政管理具有保守的一面,但保守只是获得发展的手段。稳定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状态,变革才是管理的本质要求。如果管理层只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套之于教育教学,必定束缚现代素质教育,导致教育与位会脱节的畸型地发展。为了培养行政管理层的先进性精神,学校必须在行政管理培训模式上下功夫,加大创新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层的理论水平,管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中,培育创新精神。

其次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创新管理机制。对教师要完善竞争机制和差异管理机制,在竞争机制上,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末层淘汰制”、“走岗定编定职”和“差额竞选制”。在差异管理机制上按班级、科目、教师级别、学生层次确定管理目标,制定不同的终端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相结合,再参考过程点的变异,达到比较科学的考评目的。使学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使人事管理机制更趋民主化、规范化,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的合力。对学生要建立以创造思维训练为载体的全方位、主体化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和创新教育多元观,从而真正推进和贯彻素质教育。

紧抓思想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了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

一个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并直接影响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提高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7.行政管理的优缺点

行政管理的优点

行政管理方法是管理学校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在于:(1)有利于统一行动。行政管理自上而下地层层传达和执行统一的命令,在学校管理中运用此种管理方法,有利于使全校上下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便顺利实现组织目标。(2)有利于发挥管理职能作用。行政管理依靠行政机构的权威进行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与协调,通过行政机构、行政层次和行政手段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因此,行政管理能有效地发挥各种管理职能的作用。(3)提高管理效率。采用行政管理方法可以使纵向的信息比较迅速地传递到下级执行者,各种管理措施发挥作用比较快,保证学校内部上、下级行动上的一致,有利于加强有效控制,按照管理的意图办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的缺点

但是,行政管理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1)灵活性不够。行政管理强调管理权力的集中统一,学校最高指挥者拥有管理的权限,下级听命于上级的指示和决定,一切按上级的意图去办事,适应性和灵活性受到限制,影响管理的有效性。(2)不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行政管理强调学校管理者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进行管理,下级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它强调的是通过行政组织的职位、职务、职权来进行管理,而不是个人的才能。所以,它不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行政管理强调各级人员的关系主要是工作关系,上级对下级有指挥和控制的权力,下级对上级有服从的责任和义务,下级处于被动和被强制的地位,他们的各种愿望和需要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会抑制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第二节 行政管理组织

1.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

教育组织机构

组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社会现象。每一项社会活动,几乎都要以某种组织为其载体,并通过组织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正是通过各种组织,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要素组合配置,利用开发,从而达到特定的目标的。学校无疑也是一种组织。作为一种实体的组织,它是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管理原则而构建起来的一个体系与机构;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组织,它又通过其特有的行为方式,保证传授知识,培养新人这一过程的完善并具有较高效率。

组织的涵义

什么是组织?静态地看,组织就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的系统总和。组织将与该组织的生长体有密切关联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环境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与社会信息系统。以学校为例,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学校环境和学校氛围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定的关系系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如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团队等。从动态角度来分析,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也就是说,组织是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它不仅限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也要求成员根据自己特定的地位去扮演一定的角色,形成一定的等级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以自己特定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些活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组织又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总之,组织不是人与物或者人与人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

组织的功能

所谓组织的功能,就是组织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实现这些功效的能力。任何组织都具有一定功能,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组织的功能具体表现在:(1)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目标,组织就是通过共同的目标,才把本来互不相干的人集中在一起的。巴纳德曾经认为,组织有三大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以及信息联系。可以说组织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如果组织不具备这一功能,它就会衰亡、败落,最终停止它的生命。(2)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组织机构一方面要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作用,从而鼓励和促进成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每个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的合理需要,使他们在付出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之后得到相应的回报。不能满足成员的需要,组织也就无法确保成员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3)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组织通过分工、建立权力等级链等手段,使组织中每个成员清楚认识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组织成员才能高效而又协调地完成组织的任务。(4)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有效的组织总是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发展需要,及时地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关系的,没有自我调整的功能,组织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说组织具有这些功能,并不是说一个组织不需要努力就会自动具备这些功能。要使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资源分配、信息掌握等方面下功夫。就像管理学家孔茨所说:“组织机构的设计应当职责分明,使每人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谁对什么成果负责;应能排除由于工作分配的混乱和多变所造成的故障;并能提供反映和支持组织目标的决策沟通网络。”依靠这些努力,组织的功能发挥才有了保障。

组织的分类

为了认识组织的特性,管理学家们常常将组织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较有影响的分类理论。(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又是建立在满足社会某种需要的基础上的。由于社会需要的不同,因而就出现了各种社会组织。根据各种组织的不同社会功能,就能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组织分成四大类,即:以解决生存和供应问题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性组织;以解决社会适应和平衡问题为目标的政治团体或政府机构组织;以解决社会统一问题为目标的法院、政党等利益团体;以维护和发展社会文化形态为目标的文化组织,如学校、教会、博物馆等。(2)按照谁是受益者来区分。任何一种组织的存在,必有其受益者,有的组织的受益者为全体民众,有的为某种行业的民众,有的为具有某种条件的人员。从区分谁是受益者的角度,也可以将各种组织分为四大类:即:公益组织,其受益者为全体民众,如政府的行政组织、军事组织、消防部门、警察机构等;企业组织,其受益者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如各种公司、银行、商店等;服务组织,其受益者为与组织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公众,即通常所说的服务对象,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等;互利组织,其受益者为组织内的成员,如工会、学会、俱乐部等。(3)按照对组织的顺从程度来划分。根据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顺从程度,可以将组织分成三类:强制性的组织,即通过强制性的权力迫使成员服从的组织,如集中营、监狱、精神病院等;功利性的组织,即组织主要依靠报酬、奖励等手段来赢得组织成员的顺从,如各种企业组织、劳工组织、商业组织等;规范性的组织,即主要通过各种规范手段,如提倡荣誉、声望、理想、职业道德等来赢得组织成员的顺从,像学校、医院、司法部门、教会团体等皆属于这类组织。(4)按照能否自由参加所作的区分。社会的各种组织中,有的成员能自由参加或脱离,有的不能自由参加或脱离,有的不能自由参加但可自由脱离。根据这一标准,可将组织分为三类:自主的组织,即人人可自由参加及自由脱离的组织,如协会、学会、商会等;半自主的组织,即人员参加需一定的资格条件并经由遴选程序,但对脱离组织却多无限制。在担任成员期间,成员与组织之间各自负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如企业组织、政府组织等;非自主的组织,即对参加或脱离组织都有严格限制,而无自主选择的机会,如精神病院、监狱等组织。

管理学家关于组织分类的理论对我们不无启发,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眼里,学校这种组织总是现出与其他组织不同的一些特性。首先,学校教育组织不是生产和盈利性组织,故其基本作用不是追求直接的经济效应,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其次,学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服务性组织,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学校必须处处重视学生的利益,杜绝一切有害于学生利益的行为;第三,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主要依靠的是规范化的手段,学校将一定社会的规范、信仰、道德习俗等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遵循和发扬。所以,用过于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或是用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学校工作,都是与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格格不入的。

组织的管理幅度

组织的管理幅度主要是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使组织更合理地设计管理层次,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长期以来,管理学家一直在研究组织中合理的管辖范围问题,人们很想知道,一个人最多能管几个人,一个组织究竟层次多一些,形成一种垂直式的组织结构好,还是层次少一些,形成一种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好。“我们所以要进行组织工作,理由是为了使人们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由于管理宽度的限制而形成了组织机构中的等级层次。换句话说,由于一个主管人员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有限(尽管这个限度因情况不同而异),因而出现了组织层次。”

对一个组织来说,在通常的情况下,管辖人数越小,自然管理层次就越多;管辖人数越多,管理层次就越少。前者构成垂直型的管理架构,后者构成扁平型的管理架构。管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组织应有适当的管理幅度,这一幅度通常被认为7个人较为合适,因为这是一个上司所能保持彼此间有效沟通的最大数目。较小的管理幅度意味着主管能更有效地控制部属,但如此则需要雇佣较多的管理人员,花费较高的费用。较大的管理幅度将可为组织省下部属的管理人事费用,但如此亦须冒较大的风险,因为多数员工的操作未受到充分的监督,且管理人员无法确知什么人正在进行什么工作。

显然,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即使能力再强,其管理的幅度总是有限的,所以适当的组织分层对任何组织都是必不可少的,组织就是通过适当的分层来实现其有效的管理的。

虽然管理幅度有一定的范围,但组织的性质和任务不同,管理的幅度也会有所不同。如在科研室或实验室中,就需要较小的控制幅度,如此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和部属讨论问题。而在大规模生产且工作专业化的工厂中,如果每一位员工都从事相似的工作,而且他们的工作结果都很容易加以衡量,则一位管理人员就可有效地控制几十位以上的员工。一般而言,凡工作性质明确、简单、固定并且较易衡量的,管理幅度可较大;反之,如果工作要求较不明确,部属有较多自由“处理权,工作的责任也较大,其结果也较难评价的,管理幅度可适当小些。拿学校系统来说,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工厂企业有很大不同,专业性较强,教师对教学往往有较多的自主权,教学成效的评价也非易事,故在一般的学校里,管理幅度不宜过大。一位校长下面设2到3位副手较为合适,如果学校规模较大(如大学),则可安排3到5位副校长。在中小学的年级组,教师也不宜过多,过多了会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管理学家常常喜欢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区分开来,以说明组织的内在特性。所谓正式组织,就是根据组织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制度、规范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它是人们长时间置身其中,作用明显而且直接的社会群体,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有正式的公事往来,还有明确的协作义务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的社会教育机构等,都是教育系统中的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本身不存在着任何固有的僵化的东西,相反,如果善于组织,它就会提供一种有利的环境,从而使个人当前和未来的努力都朝着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

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在正式组织内部,由于部分成员的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较为接近,因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结下比一般成员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并形成特有的小团体,且这样的小团体有自己特有的权威和领袖,甚至有自身不成文的规范或章程。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定员编制,明文规定,甚至没有明确的组织边界和固定的组织形式,但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典管理学家们常常对这样的非正式组织表示怀疑,认为它们会对正式组织目标完成及日常运转带来损害。人际关系理论提出后,人们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管理学界普遍的看法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一个正式的组织不可能完全排斥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关键是如何处理和协调的问题。只要处理得当,协调得好,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但不会对正式组织带来损害,相反能有助于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

组织的基本形式

通常,人们把对组织各要素经过排列组合后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称为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组织性质、目标和运作方式的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它们对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组织的改革和发展可能会提供某种借鉴意义。(1)直线式组织直线型组织结构,就是按照管理的纵向层次进行结构排列,由低到高,事权逐级集中,构成一个垂直分叉的金字塔形态线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指挥统一、权责明确、便于控制、利于监督;缺点是缺乏横向协调、应变能力较差。(2)功能式组织功能式组织就是按照管理的专门职能进行横向结构排列。其特点是在领导层下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具体负责某些专门性工作,并有权在本职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指令,下级必须执行。功能式组织的优点是分工明确,对各项业务工作能进行直接和具体的管理。缺点是容易产生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不利于集中统一指挥。(3)直线及功能式组织这是直线式与功能式的结合。这一形式具有行动迅速和专业分工的优点,专业幕僚及行政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必须经过首长或单位主管而下达,以免违背统一指挥的要求。缺点是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在专业幕僚与业务主管单位之间引起相互抱怨和不合作现象。(4)委员会式组织这一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决议与执行分开,决议部分的组织由若干委员会组成,执行部分的组织则跟直线式组织相似。一经决议后,即由有关负责人代表委员会去全权执行。这一形式的优点是能集合多数人的智慧,对问题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决定,同时也能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现象;缺点是不容易达成一致协议,而且由于所达成的决议往往是多方妥协的结果,所以不一定是最好的决议。而且如决议发生偏差而须追究责任时,往往责任不明。(5)扁平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结构扁平,组织内尽量扩大管理幅度以减少管理层次,鼓励幕僚人员与业务主管单位及其所属经办人员互相沟通,交换意见。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维护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自尊心,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就感,缺点是管理幅度易超过应有的限度以致失去有效的控制,幕僚、专业人员的设置有时会趋浮滥,甚至产生冗员现象。

除了以上组织形态外,管理学家还总结出了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扩大工作范围的组织形式、便于意见沟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员工发展的组织形式、权变的组织形式等等。虽然这些组织形式不一定都能适合教育组织的需要,但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对于学校组织机构的设计,有时也能起到参考作用。

2.学校管理组织的涵义

首先认识一下组织的涵义,可以从三方面给组织下定义。从动态角度看,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更简白点说组织是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它不仅限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也要求成员根据自己特定的地位去扮演一定的角色,形成一定的等级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以自己特定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些活动。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组织又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静态地看,组织就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的系统总和。组织将与该组织的生长体有密切关联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环境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与社会信息系统。

在了解了组织涵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学校管理组织的涵义,学校管理组织就是以由学校的老师、学生、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学校的环境以及学校的氛围等等构成的一定关系系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如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团队。

3.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原则

要想管理好学校,就要有一个设置合理、办事高效的管理机构,由此学校的管理机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小学为例,设置高效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必要遵守以下原则。

不求多,只求精

学校机构设置要精简干练,可设可不设的坚决不设。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集权与分权

给校长一定的权力,是为了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校长的权力过大,又容易造成个人专断,产生官僚主义,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为了妥善处理这一对矛盾,最好的办法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并重。贯彻这条原则,最重要的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各级管理干部的职责是什么,一般工作人员的职责是什么,都要明确,上下左右各司其职,依职尽责,主动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

强化横向协作

各个机构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积极协作,建立良好的横向关系。行政与工会之间,教导处与总务处之间,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班与班之间,都需要加强这种横向协作互相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协作比分工更重要。因为事业在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问题一时难以确定应由哪个机构管,或与好几个机构有关,这时横向协作就显得意义重大。

保证信息交流畅通

学校工作的范围很广,包括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总务工作、体育卫生工作、人事保卫工作、课外教育工作等。要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和指令必须准确、迅速地下达到执行人员;而执行情况和效果又能及时地反映上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通气。为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学校机构的设置上,结合考虑学校信息联系的特点以及信息联系的方式,同时要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于学校管理之中。

量体裁衣

每一所学校有每一所学校的独特情况,因此,机构设置时要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切莫盲目攀比,强求一律。如学校是否设政教处、校长办公室,可以根据各校自身的情况决定。

以上这些机构设置的原则,对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设置管理机构时,有必要参阅一下。

4.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一个国家管理庞大的教育事业,除了要依靠学校这一最基层的教育行政管理组织外,还要依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在我国,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央教育部,中央教育部以下有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省以下有市、县、区等教育机构,所有这些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综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国家庞大的”教育管理网络。正是通过这一网络,国家的教育事业才得以维持、运转和发展的。因此,为了有效地管理教育事业,我们有必要认识和分析这些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设置原则、管理意义以及改革策略。

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

如何全面把握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职责功能,对教育组织改革及其成功与否关系极大。我们认为,对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可从以下方面来分析:(1)从教育行政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的关系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在各级行政组织中,往往都设有相应的教育行政组织。没有教育行政组织,国家行政组织系统就是不完整的。可见,教育行政组织具有国家性,它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作为国家行政活动的一部分,它的设置和活动,自然必须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符合政体的性质和方向,遵循国家的法律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2)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职能机构。在国家行政组织中,根据功能分化的原则,教育行政组织肩负着特定的使命,即规划全国和各地区的教育事业,指导、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工作,主管各项教育事宜。社会中各种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界人士,国家和政府中所有机关、部门,都在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有的还依法直接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组织既要依靠社会其他组织,又要发挥主管机构的统领作用。(3)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内部系统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是由职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在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教育行政组织作为一个分系统,又自成体系,形成内部的机构网络。从纵向上看,有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按规定的权限管理各自范围内的教育行政事宜;在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中,又根据工作需要,自领导层起,划分若干层级,构成内部具有隶属关系的机构系列,共同完成该级教育行政组织的任务。从横向上看,在一级教育行政组织中,按一定标准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化,设有职责分明、相互关联和相互协作的若干工作部门,每个部门承担该级教育行政组织总任务中的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在该级领导层的主管下进行各自的教育行政职能活动。(4)从教育行政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既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教育行政组织同其他各类组织一样,是由于开展活动的需要而设置的。教育行政管理活动是由专门的机构筹划和发动的。在具体进行过程中,活动离不开人,而人是机构的成员,是代表机构行事的。因此,作为专门机构的教育行政组织自然是活动的主体。任何一个层级的教育行政组织在开展活动时,都要处理各种行政事务,要管人、理财、用物,这一切又都得通过下一级的组织去进行。教育行政组织系统的活动终点是各级各类学校,而学校也是一种组织。因此,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和学校都是活动的客体。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教育行政组织的设置,与其他组织相似,一般来说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分别说明其中的若干原则。(1)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不是任何个人或机构都有权设置的。随意组建,不可能具有法定的行政权,也就没有权威性。除了要依法组建外,还要做到按需设立,即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人和机构,以实现“人(机构)一事”的协调和平衡。当然,对“适应工作需要”的理解不当,也会造成机构臃肿的局面。比如,事有大小之分,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别,若不加区别地—一设立对应机构,或者凡出现一项新的任务,不问原有机构是否能够和应该承担,就设立相应的新机构,必将导致机构膨胀,人浮于事。目前,一些地区的教育机构人员臃肿,机构庞杂,实际上就是没有正确理解按需设立原则的结果。(2)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设置教育行政组织,实质上就是形成某种完整的教育管理网络结构。从纵向上说,这就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均得设置相应的教育行政机构,这些机构不但接受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还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从横向上说,一级教育行政组织中,应设置配套齐全的各种内部职能机构,以领导机关和执行机关为主轴,配以监督、咨询(包括信息、参谋)和辅助机关,彼此间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除了机构纵向和横向的完整性外,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也是一个统一的权力体系。在任何国家中,对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权,都是由教育组织系统中各种机构共同行使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设置教育组织系统中的各种机构,实际上也是一个权力划分问题。权力划分越合理,机构的整体功能就越能得到有效发挥。(3)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在教育行政组织中设立各种职能机构,既有数量问题,更有质量问题。精简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设不必要的机构,简化层次,减少、调整已设的多余机构和人员;二是保留高效能的机构,增设、扩大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在事权对应方面,为使教育的事和权对应,首先要在设置机构时通过合法手续规定其职能范围,即明确该教育机构是干什么的,它须发挥何种功能和作用,如何才能使之“在其位,谋其政”。在一般情况下,一类工作、一项事务,宜由一个教育机构承担,而不应该归属两个或更多的教育机构主管。其次,当工作范围明确之后,要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这就是说,要做到有职有权,职权相称。当然,授权大小要适度。一旦授权后,机构和人员要正确用权,既不能拒绝行政,也不能有越权和侵权行为。再次,职权相称又同权责一致有连锁关系。任何教育机构和人员不但要有职有权,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职无权者,无法尽其职;有职有权但不承担相应责任者,则会出现在位不谋政的流弊,甚至产生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4)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教育行政机构和组织系统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变化和革新的。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改革的教育行政机构,不但自身不能得到发展,反而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决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机构只存在于短暂的时限之内,反正要变动,组建时可以不必精心设计。其实,机构的变动性并不排斥机构的稳定性,只是表明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设置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如果没有相对的稳定性,教育行政组织的完整系统也就不复存在。教育事业是一项涉及千秋万代的事业,由于教育工作具有较长的周期和较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如果没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机构及组织系统去实施领导和管理,就会产生混乱局面。除了要适应变革外,教育行政机构也要谋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变革本身不是目的,变革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通过变革促进教育管理机构的日趋完善。光有变革而无完善,那么变革就失去了意义。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变革较多,如近两年的教育行政机构精简,教育管理权的下放,目的都是为了完善教育管理机构本身,使之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需要。所以,变革是为了完善,而完善又离不开变革,这就是变革与完善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是指教育行政组织内部的事务管理,这种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教育行政机构管理是指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规划、协调和运用组织内部的人员、经费和物材,来实现对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从狭义上说,教育行政机构管理是指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中行政办公室职能范围的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包括文书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加强对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意义有三:(1)提高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能使决策者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料,了解实情,并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最终提高决策水平。(2)提高教育行政活动的效率。提高效率是教育行政的目的之一,在机关工作中,容易出现办事拖拉,相互推倭的现象,导致人们对行政行为的厌恶。通过有效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官僚作风,提高教育行政活动的效率。(3)提高为基层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对基层学校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领导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服务行为。一些教育领导者只看到教育行政机构的领导作用,却忽视了其服务作用,导致在从事行政行为时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对下面学校遇到的实际问题则不闻不间,漠然处之。为改变这一局面,也需要对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加强管理。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党的十五大和八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机构改革是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大力推行和实施。教育行政机构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属改革之列。如何正确地认识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改革策略。(1)必须根据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转变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精简有关的机构。如:机构设置如何体现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如何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如何有利于对高校管理的自主权下放?等等。教育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是管理职能转换,该下放的坚决下放,不该管的坚决不去管,加强立法、调控、评估、服务等宏观性管理手段。只有这样考虑,才可能真正做到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否则,机构反而会越简越庞杂。(2)教育行政机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来设置。现行的教育行政机构,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大多与学校工作相对应,即设立相应的人事、教学、课程、师资、校办产业、总务后勤等。殊不知,这样做难免要出现政出多门、多头领导的局面。而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育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对学校各项工作和教育活动的行政管理,必须从其所属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特点出发来统筹考虑。解决的办法,一是在教育机构中最好将有关职能部门适当综合统筹;二是坚决落实校长负责制,把有关的事权放给学校。(3)教育行政机构应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适当调节。比如,可适当借用市场营销手段来调控教学仪器、教学设备、校舍、校产等资源;用公开招标方式来调控学校后勤、科研项目等工作;用市场拨款方式对教学、课程、校办产业等事项进行调配,等等。总之,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应力求创新,为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打开新的思路。

5.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

学校也是一级管理机构,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同样也应该认真研究学校的机构设置问题。对于中小学来说,设置校内的机构,可以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精简机构,讲求效率学校机构设置要精简干练,可设可不设的坚决不设。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给校长办学自主权,是为了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容易造成个人专断,产生官僚主义,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为了妥善处理这一对矛盾,最好的办法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贯彻这条原则,最重要的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各级管理干部的职责是什么,一般工作人员的职责是什么,都要明确,上下左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当然,校长也应该有一定的民主管理意识。

分工协作各个机构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积极协作,建立良好的横向关系。行政与工会之间,教导处与总务处之间,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班与班之间,都需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协作比分工更重要。因为事业在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问题一时难以确定应由哪个机构管,或与好几个机构有关,这就特别需要协作精神。

信息联系渠道畅通学校工作的范围很广,包括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总务工作、体育卫生工作、人事保卫工作、课外教育工作等。要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和指令必须准确、迅速地下达到执行人员;而执行情况和效果又能及时地反映上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通气。为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学校机构的设置上,结合考虑学校信息联系的特点以及信息联系的方式,同时要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干学校管理之中。

因校制宜每所学校的性质、规模、师资队伍情况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机构设置要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切莫盲目攀比,强求一律。如学校是否设政教处、校长办公室,可以根据各校自身的情况决定。

以上这些机构设置的原则,对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设置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是学校为了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类组织。另外,学校为了监督、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又设立了非行政机构,这两类组织互相配合密切协作,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良性运转。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处:(1)校长办公室。这是校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校务的办事机构,其日常工作包括:对外联系、接待、文件收发、报表统计、信息反馈等。通常设主任和干事一二人。(2)教导处。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各教研组、年级组的业务工作,同时兼管学校中与教学业务有关的科、室,如实验室、图书馆、文印室等。一般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3)教研组。为学校的基层教学活动单位之一,负有组织本学科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等的责任。通常设组长1人。(4)年级组。为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集体组织,其任务是了解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情况,协调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的关系,组织本年级师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5)政教处。为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组织学校各种德育活动的机构,对各年级组的德育工作的展开负有领导、管理和协调责任。通常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政教处并不是学校的常识机构,有很多学校就不设置这一机构,如不设置,它的日常工作由教导处负责。(6)总务处。其职责是组织和管理学校的后勤工作,包括安排经费的使用、学校的基建、校舍的维修、账目的支出和报销等,同时兼管学校的食堂、宿舍、校办工厂等。一般设主任、副主任和办事员若干人。

在这六处中,教研组和年级组很多时候是并存的,这就出现了以谁为行政主体的问题,这要视学校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平行班级较多的学校宜以年级组为行政主体,当然也要兼顾到教研组的活动;而规模较小、平行班较少的学校,宜以教研组为行政实体,但也要不忘适宜地举行同年组的教师进行一些旨在了解学生思想和发展情况的活动,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