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内部讲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5 22:40:06

点击下载

作者:(美)丹尼尔·佩科,(美)科里·雷恩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内部讲话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内部讲话试读:

电子记录

被问及为什么总上电视时,巴菲特回应道,他喜欢电子记录,这样就没人能扭曲他说过的话,也不会有人误解他了。如果接受了查理·罗斯的采访,他就知道他所说的话将被这档节目永远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2010年股东大会纪要节选

本书接下来的内容并非电子记录,而是30年来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年会上奋笔疾书写下的笔记。我们两个作者认为,笔记捕捉到了会议的精髓和意图。当然,其中难免会存在少量误传或不太确切的内容,请先接受我们的道 歉。

引言

我的父亲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就像你的父亲是你的英雄一样。迪克显然是个了不起的家伙,他还善于思考。你非常幸运,能够成为他的儿子和学生,能够从他那里获得灵感。——沃伦·巴菲特(写在佩科公司企业资讯的背面)

2009年,我的父亲迪克·佩科去世后,我在自己的投资公司的每月企业资讯中悼念了他。几天后,我收到一份回复,有人在企业资讯背面写了几行字,竟然是“奥马哈的先知”沃伦·巴菲特的手笔。我和我的商业伙伴科里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巴菲特的思想、策略和投资洞察力,我们很荣幸能在这本书接下来的内容中和你分享他的智慧。

我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投资顾问,巴菲特写下的几行字总结了他的一生,令人动容。这几行字是对我们投资顾问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初衷。

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资深评论员,我们对公司主席沃伦·巴菲特以及副主席查理·芒格的研究,曾是《纽约时报》《金钱》《希夫保险观察家》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的投资杂志的头条文章。詹姆斯·[1]奥洛克林撰写的《沃伦·巴菲特传:管理资金,领导民众》中还曾引用过我们的一份企业资讯。

几年来,我们主动将企业资讯发送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2]部。直到收到了这份暖心的回复,我们才知道的确有人看过它们。

我和科里激动不已。巴菲特读了我们的企业资讯!这足以说明大师对我们在价值投资方面的见解感兴趣。就个人而言,这几句话是我收到的最温暖的悼词,它肯定了我父亲的成就。为此,我会永远感激他。[1] 2015年年会上推荐的伯克希尔经典阅读书目。[2] 2016年,我和科里在墨西哥遇到一位来自奥马哈的股票经纪人,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和伯克希尔做过交易。科里告诉他,自己在艾奥瓦苏城的佩科投资公司工作,那里距离奥马哈只有90分钟的车程。那位股票经纪人说道:“佩科?噢,没错,我读过你们的企业资讯。”科里说道:“我不记得给您寄过企业资讯呀,对吧?”他回答道:“是没寄过,我是从别人那里找到的。”我们是如何开始的

1979年,我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学位。在哈佛,我只选修过一门经济学课程。我发现那门经济学课程过于理论化,和我家的公司所做的投资完全是两回事。

我的祖父、父亲和叔叔在1960年创办了一家证券经纪公司——佩科公司。我的祖父罗素总是感叹,他们从公司成立那天起就稳赚不赔,从未出过岔子。

我是20世纪70年代到公司帮忙的。我每年夏天都在交易清算室里忙活,工作很烦琐,其中就包括从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撕下旧单,换上新单。

那时,标准普尔500指数发给客户的彩色编码活页夹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看上去就像套百科全书。每个月,我们的邮件里都夹着一沓与活页夹相配的彩纸。绿纸是大公司的股票,黄纸是小公司的股票,蓝纸是购买股票需要填写的单子。这时便需要有人将活页夹中的单子换成新的,这便是我的工作。读了这些单子,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毕业后,我正式进入公司,成为一名全职员工。我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从下手。我家公司的规模不大,没有什么正规的培训,也谈不上组织架构。父亲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我讨论讨论事情的进展。我以为自己一无是处,痛苦不已。我不断尝试,不断犯错,倒也学会了不少东西。

我犯的错误之一便是期权交易。期权交易速度快,十分刺激。理论上讲,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手里的资金翻上3倍,多交易几次,你一年都会衣食无忧。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研究期权交易的成功策略。到了年底,我大概赚了100美元。考虑到时间成本,我每个小时只赚了大约10美分。

这么做显然没有任何意义。短期交易也许对别人有用,在我这儿却行不通,我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

1982年,我读了约翰·特雷恩撰写的《金钱的主人》,书中介绍了包括约翰·坦普尔顿和沃伦·巴菲特等在内的9位杰出的投资人。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有了主意,说道:“我打算回学校深造。这些投资人就是我的教授,我要学的知识就是他们所说、所写的一切。”我激动不已。我把世界上最杰出的投资人当作我在哈佛的教授,渴望了解他们的一切,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投资方面的行 家。

从那时起,我在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我想着只要多学习,就能做出更加英明的投资决策,就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久而久之,我喜欢的教授囊括了约翰·坦普尔顿爵士(坦普尔顿成长基金)、乔治·米凯利斯(最佳封闭式基金原始资本公司)、让-马里·埃韦亚尔(第一老鹰全球基金)、鲍勃·罗德里格斯(第一太平洋顾问公司),以及马丁·惠特曼(第三大道价值基金)。这些专家为[1]我们献计献策,为我们指引方 向。

然而在所有杰出的教授当中,没有谁的建议能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给出的建议更中肯了。

当意识到该向巴菲特学习后,我便津津有味地读遍了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巴菲特在接手伯克希尔前,曾给他的合伙人写过不少信,我遇到的一个朋友刚好有这些信,我便兴致勃勃地读完了。我喜欢读这些信。

从我住的地方出发,只要开车90分钟就能赶到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的年会。可要想参加年会,就必须成为伯克希尔的股东。

我没有气馁。那一年,我花了2570美元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股股票。正是那股股票让我能够在之后的30年里从梦寐以求的两位顶级教授身上学到了一流的投资知识。[1] 1987年,我和几个投资人赶往约翰·坦普尔顿在巴哈马的总部与他会面。在他的办公室里,他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彬彬有礼。那次绝妙的会面仍是我职业生涯的亮点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学

我清楚地记得1984年我第一次参加的年会。年会在奥马哈乔斯林艺术博物馆举行,令人既兴奋又惬意。[1]

科里·雷恩和我是老相识,他这个注册会计师正在门口验票。他1983年才被伯克希尔审计部门录用,算起来还是公司的新员工。

大学毕业后,科里在艾奥瓦的苏城做了两年的公共会计工作,但他觉得那并不是自己想奋斗一辈子的事业。找工作时,他接到奥马哈一个猎头打来的电话,猎头告诉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在招聘一名内部审计员。科里问道:“伯克希尔什么?”猎头答道:“是沃伦·巴菲特的公司。”科里答道:“沃伦什么?”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尽管如此,他还是做了那份工作,和其他六七个人一起在审计部门审计伯克希尔子公司的账目,为巴菲特准备季度财务报表。

当发现科里居然在伯克希尔工作时,我羡慕不已。我多么羡慕他[2]能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第一手的知识呀。

但那时我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科里身上,我的眼睛一直盯着主席台不放。

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面对着300名股东,坐在礼堂的主席台上(我当时觉得那个主席台可真够大的)。

我知道,要是想学知识,就必须站起来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我详详细细地写下一页又一页的问题,就等着拿到麦克风了。

我紧张地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就能看出他们清晰的头脑和非凡的才智。我心想:“哇,回答得太棒了!他们把我愚蠢的问题变成了杰作。”

我接着想:“我怎么现在才来,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要过来呢?”

那次年会上,我得知伯克希尔持有韦斯科金融公司80%的股份,而查理·芒格正是韦斯科金融公司的主席。所以,我又飞往帕萨迪纳参加了韦斯科的年会。韦斯科年会的规模可要小得多。

我第一次参加韦斯科年会时,只有15人出席会议,其中半数都是公司的员工。我又准备了许多问题。

会上,我才提出了3个问题,显然还有一大堆在后面等着。

我很紧张。芒格戴着厚厚的眼镜,十分威严。他就像位受不了傻子的老教授。我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不好意思,我有一大堆的问题,好像就我在问问题,我不是有意霸占整场会议的。”

他和蔼地说:“我们就是为了问题才聚集在这里的。只要你有问题,我就会一一作答。谁要是想走,可以随时离开,不过我不会走的。”

我心想:“哇,太好了,那就开始吧!”我不知道我们一问一答了多久,但我高兴坏了。毫无疑问,顶级专家手把手的教导让我前进了一大步。“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学”就是我给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所积累的智慧起的昵称。

每一年,我们都研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报告,聆听年会上的讲座。如今,所有的智慧都汇集在了这本书里,我和科里也从中学到了从其他任何地方都学不到的投资学知识。

阅读伯克希尔的报告及巴菲特每年写给股东的信,聆听巴菲特和芒格在年会上的发言,对我们这些价值投资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些才是商业教育的核心,它轻松碾压工商管理学硕士(MBA)课程,是我们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石。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两个做过的最好的投资项目。

每一年,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投资团队都会为你答疑解惑,编撰优秀的商业世界年度教程。巴菲特坦言,他一开始害怕当众讲话(他曾经只要一想到要当着这么多人说话,就会感到身体不适)。

谢天谢地,这些年来,巴菲特和芒格越来越习惯于当众讲话了。如今,他们成了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智慧以及乐于分享的精神,使得每场年会都成了宝贵的系列讲座。[1] 在1984年的年会上,科里只是个观察员。由于前一年参会人数不足50人,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然而到了第二年,参会人数明显增多,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科里需要在股东涌入会场时为他们检票,但他一下子就被人潮淹没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的高管艾文·布朗金发现了科里的窘境,赶来帮他一起检票。科里检票检得焦头烂额,一个没有拿票的人想挤进会场。科里大声喊道:“对不起,有票才能进!”那个人停下来,科里抬头一看,原来是沃伦·巴菲特。科里急忙道歉,才让巴菲特进了会场。不一会儿,一个由六七个人护送的没有拿票的女人走了过来。科里再次大喊:“对不起,有票才能进!”她看着他说:“我是苏西·巴菲特。”所以,科里在一次年会上不但拦下巴菲特,还拦下他的妻子去参加他们自己公司的年会。科里感到尴尬极了。[2] 想不到,科里会在8年后离开伯克希尔,成为我的商业伙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势不可当的崛起

在华尔街,要说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投资人,没人会提出质疑。他们在识别和评估无形资产方面的天赋,让他们脱颖而出。

作为价值投资人,你最好能找到一家在提升自己内在价值的企业。最理想的是,那家企业的股价正在不断下跌,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能占到更大的便宜。没有人会比巴菲特和芒格更深谙此道了。在过去的50年间,他们一直在想办法以低廉的价格全资收购或是部分收购优秀企业的股份。

同时,想要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你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巴菲特和芒格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善于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并能够理智地运用价值投资方法。

他们成绩斐然。在巴菲特和芒格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故事成了20世纪和21世纪最精彩的商业故事之一。公司简史

巴菲特曾就读于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深造。在那里,他师从于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成了格雷厄姆最得意的门生。那之后,格雷厄姆让巴菲特去了他合伙投资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上班。

巴菲特利用那段经历在奥马哈启动了自己的合伙人生涯,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出类拔萃。1956年合伙人投资的10 000美元到了1969年已经涨到了200 000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5.9%。不可思议的是,尽管这期间曾遭遇过六年的市场低迷,但合伙人的收益却从未下降过。

1959年,巴菲特在晚宴上遇到了同样来自奥马哈的查理·芒格,他们立刻觉察到了对方的睿智。芒格当时从事法律工作。巴菲特规劝[1]他,如果想赚大钱,就得改行做投资。芒格于1962年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合伙人公司——惠勒·芒格公司。从那时起,他就和巴菲特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经常交换投资意 见。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起初是一家新英格兰纺织公司,它的股价当时打了很大折扣,账面价值为每股19美元,而净营运资本每股超过11美元。巴菲特以每股7—8美元的价格收购伯克希尔的股票,享受到低于净现金及类似现金的价格折 扣。

纺织行业渐渐衰落,伯克希尔公司忙着整合售卖资产。当时,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使用现金也购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此举十分明智,因为那时股票相当便宜。

1964年,伯克希尔公司大规模回购将近1/3的公司股票——公司的老板们不想让巴菲特“坐享其成”,想把他赶出公司。他们给巴菲特打电话,承诺支付给他每股11.5美元。他同意了,这意味着他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约50%的利润。

然而合同送到时,价格却比商定的少了一些。他们想从巴菲特的每股股票里骗上12.5美分。如此奸诈的行径惹恼了巴菲特。于是巴菲特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大量购进伯克希尔的股票,并最终收购了这家公司。他接着解雇了试图诓骗他的家伙。1965年,沃伦·巴菲特接管了这家小型新英格兰纺织公司,把它变成了自己新的投资基地。

当时,巴菲特此举毫无意义。他收购了一家生意萧条的公司,况且还不懂经营。巴菲特后来开玩笑说,他本该拿钱走人才对,那样做才更明智。

事实证明,这家纺织公司成了理想的投资媒介。这得益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巴菲特得到了一家拥有受限资金的上市公司,这种企业架构在资金管理方面优势明显。

在曾经的合伙人公司中,一旦股东赎回股票,公司就必须兑现,进而遭受损失。如今,即便股东出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也不会影响公司的可用资本。只要巴菲特不支付股息,资本就依然归公司所有。他可以利用这些稳定的受限资金来进行长期投资:全资收购或部分收购企业的股份。伯克希尔的企业架构使得特殊情况下的机会主义投资成为可能。

巴菲特逐步取消了公司的纺织业务。他变卖资产,获得了更多现金。正是借助这些现金,他开始打造起自己的财富机器。

1967年,巴菲特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国民保险公司。自那以后,保险就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核心业务。巴菲特热爱保险。保险浮存金的特征为公司创造巨额财富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大都成为用以支付索赔金的准备金。这些准备金(浮存金)为伯克希尔赚到了钱,提高了公司的资本回报率。你要是能依靠低成本浮存金慢慢“敛财”,就能打造出一台财富机器。正如芒格曾经所说的那样:“其实,我们就是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刺

[2]猬。如果每年能获得3%的浮存金,并靠着这些浮存金收购年利润高达13%的公司,我们的形势就非常好。”投资人大都还不知道,浮存金就是伯克希尔成功的秘密之一。

伯克希尔每1美元的股本慢慢会产生50美分左右的浮存金。也就是说,伯克希尔每1美元的资本会变成1.5美元的投资资本,这提高了公司投资的回报率。伯克希尔长期以来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巴菲特和芒格敏锐的洞察力,单这一点,也是你我都应该潜心学习的。

1972年,伯克希尔收购时思糖果。尽管巴菲特投资的钱超过了惯例,但他却发现了优秀品牌强大的现金聚敛力。这次收购让他看到,在品牌力量和公司声誉的影响下,即便不投入大量资本,公司的利润也会有所增长。售卖巧克力用不着什么创新,也永远不会过时,如果你的牌子硬,顾客每年情人节都会回来买更 多。

这两次收购——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平台,优质品牌能够聚敛现金——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财富机器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伯克希尔收购的另外一家重要的公司是盖可保险公司。这家公司与巴菲特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经营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持有盖可保险公司的股份。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求学时,巴菲特的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盖可保险公司。现在再看,巴菲特明白,盖可保险公司拥有优秀的基本商业模式,只消妥善经营,就能大获成功。

20世纪70年代中期,盖可保险公司陷入困境,股票价格暴跌。新任首席执行官杰克·伯恩接手公司,巴菲特看好伯恩,认为他就是能平息这场动乱的人。在此期间,巴菲特已经悄然购买了盖可保险公[3]司大量的股票。

1976年,芒格清算了他的合伙人公司。从1962年到1975年,惠勒·芒格合伙公司的复合收益率达到24.3%,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平均值仅为6.4%。1978年,芒格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

除了担任伯克希尔的副主席外,芒格还在1984年到2011年担任过韦斯科金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而韦斯科金融公司是在帕萨迪纳开展储蓄贷款业务的互助保险公司的控股公司。蓝筹印花公司持有韦斯科金融公司80.1%的股份,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全资收购[4]了蓝筹印花公司。多年来,韦斯科金融公司一直被看作“迷你伯克希尔”,因为芒格将公司的资产重新配置到了再保险公司、考特家具租赁公司、堪萨斯银行家保险公司等他自己喜欢的一些股票上。

多年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或收购了不少优秀的公司:公共事业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消费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甚至媒体资产公司(《水牛城新闻报》和《华盛顿邮报》)。

一直以来,公众都认为伯克希尔是持有大量股票的共同基金。这种观点低估或忽视了几个重要方面:①伯克希尔可观的低成本浮存金;②伯克希尔收购的公司持续不断地为它带来了可观的收益;③伯克希尔开展增值交易的能力。

伯克希尔持有几十亿现金及固定收益证券,如今成了金融界的“诺克斯堡”。在21世纪的前10年(即“失去的10年”)中,巴菲特因为手里的大量现金和债券而备受争议。次贷危机期间,巴菲特和芒格开展了疯狂的投资。

伯克希尔总能以“最后买家”的身份达成许多不错的交易。每当散户抛售时,巴菲特和芒格总会买了又买。他们的投资项目涵盖了美国伯灵顿北方圣菲铁路运输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及化工公司路博润。他们还放了不少附带保证金的高利贷。总之,伯克希尔在次贷危机期间投入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资本,实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回报率。

在过去的30年间,伯克希尔打造了一批了不起的、独立的大公司,为自己的发展积聚了大量现金。如果伯克希尔真的只专注于进行投资组合,就必须让巴菲特和芒格这样的投资天才来监管公司,来决定何时买入卖出。

然而一旦拥有优秀的企业,有没有巴菲特和芒格便无关紧要了。盖可保险公司还会继续出售汽车保险。伯灵顿北方圣菲铁路运输公司也会一直用铁路运输货物。即便没有他们两人,公司依然能够经营下去。为了实现这点,他们用心打造了伯克希尔,就算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曾经的辉煌依然会延续下去。

如今,伯克希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集团之一。2014年,《财富》杂志将伯克希尔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宣称其收入达到1400亿美元,利润达到195亿美元,资产达到4850亿美元。伯克希尔持有2300亿美元股票以及770亿美元浮存金,为其业务开展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5]

就市场价值而言,伯克希尔如今与苹果公司、谷歌/字母表、埃克森美孚公司,以及微软不分伯仲,是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伯克希尔依然是收益稳固、风险低于平均水平和优质的代名词。这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其相对价值几乎超越了美国股市上其他所有公司。[1] 芒格当然想赚大钱,他曾说:“我并不是想要法拉利,而是想要自由——我渴望自由。我认为自己当时的工作很丢人。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但我的确是这么想的。”[2]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刺猬与狐狸》,讲的是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译者注[3] 之后,盖可保险公司逐步回购公司股票,伯克希尔的股份也越来越多。1996年,伯克希尔全资收购盖可保险公司,以便能够积极投资,促进盖可保险公司的发展。而盖可保险公司的发展,又为伯克希尔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4] 2011年6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购买了韦斯科金融公司19.9%的股票。[5] 谷歌于2015年重组,并更名为“字母表”(Alphabet)。——译者注伯克希尔与标准普尔500指数

自50多年前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以来,其每股股票的账面价值从19美元涨到了146 186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9.4%。让我将这些数字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做个对比。标准普尔500指数能够代表美国主要企业的状况(绝非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被公认为安全的评定标准。

要证明持有伯克希尔的股票是低风险的,那么它的业绩势必要比市场平均水平突出才行。显然,伯克希尔证明了这一点:50年来,年复合收益率19.4%,为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9.9%年复合收益率的近两倍。

即便是在年复合收益率负增长的年份里,伯克希尔也一直比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得突出。事实上,自1965年起,伯克希尔每五年周期内的业绩都要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突出(除了2009—2014年以及2010—2015年)。此外,50年来,标准普尔500指数曾遭遇过11年下跌,累计损失高达251.4%。相比之下,伯克希尔同一时间段内仅出现过两个亏损年,累计收益达117.8%。不可思议的是,伯克希尔的收益率要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多出369.2%。

伯克希尔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业绩当中,有2/3都是在经济萧条的年份里赚取的,这就是巴菲特和芒格的“不输钱”哲学。伯克希尔长期以来无可比拟的财富增长,正是这种“不输钱”的思想创造的,反倒和从牛市中牟利没有多大关 系。

在复合收益的影响下,一个小小的年收益率优势就能令总资产占尽上风。从1965—2014年的总增长率来看,1965年投在伯克希尔的1美元猛增了751 1 13%,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则增长了11 196%。

我和科里尽管几年前就知道这些数据,但依然惊叹于巴菲特和芒格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成就,他们是有史以来少数的能积聚如此多财富的人。50多年来,巴菲特管理下的资金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随着巴菲特和芒格名声大噪,以及他们的财富越聚越多,伯克希尔曾经无人问津的年会也变得异常热闹。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我1984年第一次参加的年会是一场只有300人出席的会议。从那时起,年会接二连三地有了变化。一开始,年会只是公司的大事,之后成了浩荡的聚会,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为期3天的大型派对。但在1984年,300人来参加年会就被认为规模不小了——要知道在此6年前的年会可只有13人出席而已。快进到2015[1]年看看,一共有40 000人参加了年会。

没用多长时间,伯克希尔的年会就从小型私人系列讲座演变成了商会梦寐以求的大事件,成群结队的人聚集在奥马哈聆听巴菲特和芒格的讲话似乎成了时代的象征。年会常常被戏称为“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这无不证明了世界对投资领域愈发浓厚的兴趣。

巴菲特和芒格很高兴每年能有这么多粉丝、朋友、学生和商家赶来奥马哈。事实上,正是他们两个人让年会成了为期3天的激动人心的假期。

伯克希尔的“度假套餐”是为股东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折扣商品。波仙珠宝店、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为股东独家开放,派对随处可见。在小镇周围,奥马哈定期举办活动,巴菲特就为奥马追风者棒球赛签过名,并投出了第一球。

整个周末,公司鼓励股东光顾“伯克希尔购物中心”,为伯克希尔创收。这里可是伯克希尔子公司的零售天堂。

世纪电信中心的一楼成了伯克希尔股东的小型购物中心,十几家[2]子公司摆出摊位兜售他们的商品。

年会以原创短片开场。多年来,这些搞笑短片由各行各业的名人出演,包括肥皂剧传奇人物苏珊·卢琪、拳击手弗洛伊德·梅威瑟以及演员布赖恩·克兰斯顿(扮演过《绝命毒师》中的沃尔特·怀特)。[1] 附录二记录了伯克希尔30年来参会人数的惊人增长。[2] 想进一步了解大厅中的狂欢场面,请参见附录三。年会

尽管年会上问答环节热火朝天,但你要是觉得它并不重要也无可厚非,虽然事实远非如此。巴菲特和芒格永远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家特别关心他们会说些什么,宁愿等上几个小时也要问上一个问题。1984年,问答环节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如今,这个环节要是到不了6个小时都显得意犹未尽。人们赶来参加年会就是为了吸取两位“现代圣贤”的共同智慧。

诚然,出席人数越来越多,年会也需要做出调整。争相提问的人变多了,但我和科里却发现所提问题的质量有所下降。也许是我们有失公允。参加了这么多次年会,我们开始怀念曾经那些安静亲切的年[1]会了。幸运的是,3名记者和3名分析师代替大家在年会上发问,这大幅提升了2013年年会上问题的质量。

然而无论规模大小,年会都充满了巴菲特和芒格的智慧与远见,总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1] 记得吗?我们在巴菲特和芒格家喻户晓之前见过他们——就像见过披头士乐队出名前在德国汉堡的酒吧里驻唱一样。穿越时间的对话

自1984年起,我和科里每一次参加伯克希尔的年会都会做大量的笔记。

1986年

,我觉得不该把它们据为己有,便将它们撰写成资讯发送给客户和朋友 们。

尽管科里当时还在伯克希尔工作,但我还是会给他发一份资讯。他还记得在伯克希尔读到我发来的资讯时喜悦的心情。他发现资讯信息量大、务实,还提炼出了会议的精华。我们不时在电话中交谈,我还会问他一些问题。他说我和其他人一样,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伯克希尔的业务。

在伯克希尔的时候,科里总是琢磨着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写在日记里。但他转念一想,这么做也许会泄露公司机密,便就此作罢。

尽管没有坐下来好好记笔记,但科里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在和子公司高管的谈话中,在观察这些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智慧。科里的工作无时无刻不需要学习,因为他审计的子公司的经营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的经营模式自然和国民保险公司、时思糖果以及《水牛城新闻报》大相径 庭。

在伯克希尔工作时,科里攻读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并学习了管理组织理论。因此,在工作中,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伯克希尔分散式管理组织的研究上,搞清了伯克希尔高效的经营方式。

1992年,科里成了我的商业伙伴。尽管科里没有向我透露伯克希尔任何的机密信息,我们还是会经常聊起这家公司。他非常了解伯克希尔的文化、企业价值以及曾经的同事。

当时,科里认识伯克希尔公司里的很多人,也非常了解伯克希尔[1]的各项业务,并经常和子公司的领导们见面。如今阿吉特·贾殷常被看作巴菲特的接班人,科里曾在他纽约的办公室忙活了一天,他还请科里吃了晚饭。科里甚至还和巴菲特简单地说过两三次话。

科里亲眼见证了伯克希尔的“高道德标准”。他看到巴菲特从公司高层开始,如何定下员工们相互监督,并遵守国家所有法律法规的基调。科里做内部审计时,可以直接从网上订购电脑,不需要缴纳任何销售税。然而在伯克希尔,无论购买什么东西,都需要向公司汇报,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提交纳税申请表。巴菲特要确保公司正确缴纳了各项税费。

科里吸取了过往的所有经验,自1992年来到佩科公司工作,他每年都会参加伯克希尔的年会,并做好笔记。有时他一个人参加年会,我便根据他的笔记和见解来撰写资讯。我负责撰写资讯,科里则认认[2]真真地校对。

每次参加年会,我和科里都奋笔疾书,记录下我们认为巴菲特和芒格的最有价值的评论与见解。我们的笔记十分严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出会议的重点,反思会议的精华,并将学到的宝贵知识传递出去。

一到家,我们就为客户撰写出详细的会议纪要。那些会议纪要便是本书内 容的基础。

除了他们直言的内容,我们还常常需要处理那些虽然并未明说,却能够推断和感知的东西。我们两个价值投资人的专业知识能够提升本书的洞察力,避免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3]

不少主流媒体在报道巴菲特时,并没有深入了解投资的学问。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对年会进行了专业的、批判性的评价,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我们选取了几百个小时的演讲内容中最精华的部分,你用不着费力挖掘,就能看到满地的黄金。

巴菲特和芒格30年来精彩幽默的“表演”蕴藏了丰富的知识,你很快就会被其中的片段深深吸引。

这不是一本尘封已久的“投资理论”,这是巴菲特和芒格在过去30年间分享的最精彩的意见与见解的精选集,里面有令人警醒的启示,有欢乐的时光,有巧妙的策略。

书中的内容是同巴菲特和芒格进行了长达30年的对话所得。毫无疑问,严肃的投资人会被这些资讯深深吸引,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我们劝你们不要大声嘲笑巴菲特和芒格家常般的高谈阔论)。

这些内容能够弥补你30年来没能参加伯克希尔年会的遗憾。当然,如果你参加过年会,这本书就能帮你好好回忆会议的内容。接下来的内容将为你的记忆增光添彩。

这本书结构简单,它能够带你进入过去30年(1986—2015年)[4]的伯克希尔年会,让你同巴菲特和芒格待在一起。你将看到巴菲特和芒格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何在世界的动荡中应对挑战。总之,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一段旅程。

如果你决定加入我们,你将看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崛起,你将了解它背后的天才,还将拿到伯克希尔30年间每场年会真实的分析结果。

诚然,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陈年的会议纪要就像慢慢变干的油漆,[5]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是另一番情景。它无可比拟的成功及其背后切实可行的战略都堪称传奇。[1] 频繁出差促使科里下决心离开伯克希尔。他的第一个孩子在

1987年

出生。一次,他离家出差两周,回家竟发现女儿长大了,而且“看上去和以前不一样了”。这让他十分苦恼。所以,当我劝科里做我的商业伙伴时,他其实早就做好了离职的准备。[2]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资讯中使用第一人称的原因。[3] 2015年年会上,巴菲特一开始就积极地澄清了一个问题。一位不懂会计的知名记者曾在报道中将伯克希尔某子公司的毛利率当成净利率——这两个数字有着天壤之别。这起事件凸显了了解企业规模、术语及会计知识的重要性。[4] 你会发现,随着会议时长的显著增加,记录的长度也有所增长。因为我们需要从延长的问答环节中选取更多的精华。[5] 你还知道哪家公司的年会能轰动整座小镇,能以一场电影开场,能炫耀自己的购物中心?显然,不是谁都能有这种排场的。如何使用本书

这本书不适合初次投资的人。它是为见多识广的投资人准备的,他们看到了深入了解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思维模式的价值。如果你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投资得游刃有余,想找到有效的投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投资项目当中,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价值投资还能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不少投资人在市场上苦苦挣扎,过着焦虑不安的生活。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投资项目会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像巴菲特和芒格这样优秀的价值投资人,却能如孩子般安然入睡——他们不过是遵循了一些亘古不变的简单的投资原则罢了。

希望你看完这本书后,有些原则能够在你的意识中生根发芽。希望你能够做出高质量的、有深度的投资决策,为自己赢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这不是一本告诉你“该如何去做”的书。这本书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两位最伟大的投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就在接下来的内容当中。你如果能够把握其中的真谛,就能成为更好的投资人。如果你能像他们一样思考和投资,特别是能够顶着压力做事,你就能成为伟大而富有的投资人。

这本书将使你拥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力,了解两位伟大的投资人是如何应对投资难题的。你将实时见证他们处理主权债务危机、次贷危机以及核恐怖主义事件的能力。这样一来,你就能坦然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和眼下的难题。你将亲身体会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与时思糖果时的可靠推断。你还能在一系列问题上仔细观察芒格既滑稽又令人错愕的思想——从挖苦种玉米做燃料的徒劳无益到对现代投资组合一年一度的抨击,芒格一个都没落下过。

如果只搜集了过去5到10年的资料,则时间太短,分析起来没有太大意义。而这本书呈现了30年间伯克希尔每一年的年会分析,你将能够从独有的优势视角来审视巴菲特和芒格的决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能洞悉这些决策背后的故事。你将看到同样的亘古不变的原则如何在千差万别的行业中大显身手(如互联网的兴起 ,报业的衰落 ,以及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等等)。

读书时,你可能在想,如果伯克希尔从股市抽身,我难道也要退出来?或者说,要是伯克希尔收购了哪家公司,我也要跟着买进?巴菲特和芒格的建议非常清晰: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接受他们的忠告,而不是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主要原因是,除非你的处境和伯克希尔一样令人羡慕,否则最好不要跟风行动。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拥有1万亿美元的资产,它可以“随心所欲”地购入股票、达成交易,有时甚至全资收购某公司。巴菲特和芒格投资的规模是我们多数投资人无法比拟的。所以与其照搬,倒不如想想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决策,然后把这些见解应用到自己的决策和处境当中去。

巴菲特不止一次地在年会上表示,最好的投资项目是自己。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向他学习,也见证了自己公司的成功,我真心认同他的观点。

本书中的会议纪要是用于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你可以将此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参考。

开始阅读前,切记你即将收获我们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学”学到的最宝贵的投资知识。

所以,我们邀请你翻开这本书,踏入世界顶级投资团队的迷人世界……

祝好!丹尼尔·佩科佩科公司2016年4月1986年会议地点:乔斯林艺术博物馆出席人数:500人左右细节:会议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总结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回答了股东的问题。股价:2475美元1964年投资的1美元如今涨到了200美元。伯克希尔每股的账面价值从19.46美元涨到了2073.06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3.3%)。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复合收益率为8.8%。1986年会议纪要

在传达会议精神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体系。

价值投资

沃伦·巴菲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投资家,也是一群大获成功的价值投资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些投资人的导师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撰写的两部著作——《证券分析》(1934年)与《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成为价值投资界的“圣经”。

简单来讲,格雷厄姆将投资的艺术简化为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价值指的是一件商品值多少钱,而价格则是指买下这件商品需要花多少钱。考虑到股市变化莫测,商品的市场价格便常常与其真正的价值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没准只需要支付50美分,便能买到价值1美元的商品。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汇率、经济预测、技术图表或是市场周期,只考虑了价值与价格。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格雷厄姆强调保持较大的安全边际。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花上97美分来买下价值1美元的商品,而是要尽可能使购买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足够大,只有这样,即便你看走了眼或是走了霉运,也不会出现太大亏损。正如巴菲特所说:“建桥时,即便[1]你坚信它能够承受30 000磅的载重量,也只能允许10 000磅重的车辆穿梭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多元化的股票投资组合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巴菲特的业绩纪录

沃伦·巴菲特比任何人都善于运用这些原则。在过去的30年间,巴菲特持续低价收购优秀企业的部分甚至全部股份,成绩斐然。

他的合伙人1956年投给他的10 000美元到1969年涨到了200 000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5.9%。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他们合作时股市低迷了6年,合伙人的收益却从未减少过,可谓高收益、低风险。

1969年,巴菲特结束合伙企业生涯,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新英格兰的一家小型纺织厂——变为他的投资总部。伯克希尔当时每股股票售价40美元,现如今却涨到了2850美元上下,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8.5%。可以说,30年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我多年前便得知了他的业绩,可如今依然惊叹不已。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参加了我的第一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

会议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总结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回答了股东的问题。

巴菲特和芒格在会议上给出的答案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最重要的。

企业内在价值

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即巴菲特的核心方法。巴菲特将其定义为“要是懂行的人收购了公司,公司会变成什么样”。这一定义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数字价值理论有所不同,巴菲特给予管理人才、特许权价值等无形资产一定的价值。

巴菲特在识别和评估无形资产方面的天赋让他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通货膨胀

巴菲特认为通货膨胀是政治现象而非经济现象。一旦政治家不节制,他们便会印出大把的钱来。国家在接下来的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可能出不了什么岔子,但巴菲特却预见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前所未有的高税率”。

巴菲特为人谦虚保守,千万别不把他说的大实话当回事。如果巴菲特是正确的,那么长期债券和其他易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投资就应该避免。

经济预测

巴菲特认同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他坦言自己完全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经济预测上,他的投资决策靠的仅仅是企业的内在价值。

有趣的是,即便知道通货膨胀即将爆发,巴菲特也无意改变他的投资策略(这个策略他坚持了30年之久)。他顶多挑选些能适应通货膨胀的公司来投资而已。

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通讯公司的管理可谓我国公众公司管理的典范。”巴菲特这样描述自己去年最大的收购项目。

伯克希尔买进300万股(每股172.5美元),为两大媒体巨头组建的新公司出资5.175亿美元。

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当前每股股票的定价为240美元。

股市[2]

当“旅鼠”忙着向前奔跑时,巴菲特却意识到,把钱投进股市要比砸在收购整家公司上靠谱得多,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现如今,“我们对有价证券丝毫不感兴趣”。

巴菲特和芒格正一点点从股市抽身,可他们最钟爱的媒体、消费品、保险等行业的股票价格却在牛市大幅增长。

你也许会问:“连巴菲特都不炒股了,我们难道不该收手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学习巴菲特固然重要,但照葫芦画瓢却万万行不通。

拿抛空来说,就算巴菲特认为不会进入下降通道,也改变不了股票迟早进入下降通道的事实。他的投资决策仅仰仗于企业内在价值与其当前市场价格的相符度。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前的资产总额达到31亿美元,然而巴菲特真正看好的大公司并不多,所以别指望自己能从蓝筹股里捡便宜。好在我们的选择余地不少,还有几千家不错的小公司可供挑选。[1] 1磅=0.453 6千克。——编者注[2] 巴菲特曾经将证券机构比作旅鼠,以此来说明股市的跟风效应,告诫我们不要相信市场而要相信自己。——译者注1987年会议地点:乔斯林艺术博物馆出席人数:500人左右细节:本次会议上,问答环节持续了3个小时。股价:2827美元1964年投资的1美元如今涨到了229美元。伯克希尔每股的账面价值从19.46美元涨到了2477.47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3.1%)。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复合收益率为9.2%。1987年会议纪要

徜徉旅途

两个月来,我有幸见到了美国最睿智的几名投资人:

●4月28日,乔治·米凯利斯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赶来参加年会,他效力的原始资本公司是经营封闭式基金的顶级公司。

●4月28日,韦斯科金融公司主席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赶来参加年会。

●5月19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席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赶来参加年会。

●你们没准还记得,我非常幸运,在这年2月见到了约翰·坦普尔顿。

可以说,我和我的合伙人马克·斯塔尔使用了“世界即课堂”的学习方法。我们还会继续寻找杰出的投资人做导师,希望我们能因此成为更加优秀的投资人,或者至少能不再为自己的错误找那么多借口。

以下便是投资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股市

同大多数价值投资人一样,他们也认为股市没什么便宜可占。乔治·米凯利斯持有原始资本公司40%的现金。巴菲特和芒格的现金持有量更是高到了极点。他们抛空仓位,将10亿美元投在了8年期到12年期的免税债券上。

正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报告上指出的那样:……在投资界,胆怯与贪婪两大传染病不时暴发,然而它们出现的时机无法预测,随之而来的市场失衡也捉摸不定,这无不与疾病持续的周期和暴发的猛烈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从来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预测疾病何时到来、何时痊愈上。我们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别人贪婪成性时胆怯,在别人胆怯时贪婪便好。因此,华尔街从不胆怯,相反,这里欢声笑语。为什么会这样?生意不景气,可老板们却在牛市上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什么能比这景象更令人兴奋的呢?不幸的是,股票不会一直比公司景气下去。

鉴于日本股市暴跌,巴菲特苦笑着援引赫布·斯坦的话说:“任何事情若无法永远持续,则必将终止。”他又补充道:“就和我们目前的状况一样复杂。”

通货膨胀

巴菲特与约翰·坦普尔顿所持观点一致,既然政府想快刀斩乱麻,那么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把印钞机当作短期的‘创可贴’的确诱人……可通货膨胀却会越来越严重。”会上,巴菲特一次次强调,通货膨胀只会越来越严重,远比五年前的那场来得更为凶猛。

通货膨胀会给固定收益投资人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注意:为降低市场风险,巴菲特的债券会在接下来的12年内陆续到期。

了解自己的短板/懂得谦逊

谦逊似乎是在座的伟大投资人的共同点。坦普尔顿认为谦逊是通往理解的大门。

芒格指出,在巴菲特眼里,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墨菲是国内最棒的管理人才,然而他每天都在祈祷,告诫自己要谦逊。我们还发现,乔治·米凯利斯是最谦逊的投资人。

芒格否认自己为人谦逊(这是当然),但他指出,他和巴菲特的成功都是缘于“我们不恃才傲物”。他说他宁愿和智商130却认为自己的智商只有128的人共事,也不愿和智商190却自以为智商240的家伙一起工作,后面这类人只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

伪精确

巴菲特断言,千万别以为电脑计算准确无误,或者认为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的计算就完全精准。

巴菲特说,他当了35年的投资人,却从未见到投资管理人的培养有丝毫改善。他们不够聪明,心态不稳,还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芒格补充道,最精美的图表往往是大错的根源,我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常识”而已。

重申一下,了解自己的短板、了解信息的局限性似乎才是投资的关键所在。正如凯恩斯所说:“我宁愿模糊不清的正确,也不要一清二楚的错误。”

内幕交易

在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来的表现拍手叫好时,芒格注意到,“赌场老板若得了丰厚的回报,文明社会便无法一片祥和”。

保险行业

巴菲特表示,派对虽然结束了,然而宿醉后的不适却不会那么快消散。

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公司的保费急剧下降,即便一两年内收入稳定,生意也大不如从前(“酒吧虽然要打烊了,可还得让你把酒喝完”)。

有趣的是,乔治·米凯利斯最看好的股票之一却是顶级保险经纪公司威达信集团的股票。

华尔街早就下了定论,派对结束,股市进入低迷状态。

公司的投资组合当中,汉诺威保险集团与RLI保险公司的股票都以市盈率6倍左右的价格出售。

理想的公司

巴菲特说:“(一家理想的公司)能够花1美分买下一件东西,又以1美元的价格卖出,并且养成了习惯。”

1988年

会议地点:乔斯林艺术博物馆出席人数:580人细节:会议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总结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回答了股东的问题。股价:2957美元1964年投资的1美元如今涨到了239美元。伯克希尔每股的账面价值从19.46美元涨到了2974.52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3%)。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复合收益率为9.1%。1988年会议纪要

通货膨胀

几年来,巴菲特总在强调,我们一定会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尽管何时出现、能发展到什么地步无人知晓,然而通货膨胀却无法避免。原因就是“印钱多么容易,我要是有机会,也一定会这么做”。不光美国会爆发通货膨胀,全世界都在逼近通货膨胀。

通胀对冲

既然我们会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人便问,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考虑房地产、外汇、金融杠杆和硬性资产?巴菲特和芒格一一做了解答。

房地产

芒格说:“人人都说房地产能赚大钱,可他们却忘了有多少大钱在房地产上打了水漂。”

外汇

芒格说:“搞清祖国的文化就够难了,要想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更是难上加难。”

金融杠杆

巴菲特说:“你大可手忙脚乱地使用金融杠杆,但它可能根本救不了你的命。”

硬性资产

芒格说:“有人发现凡·高的油画去年卖了4000万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3%,但伯克希尔的股东赚得可要多得多。”

终极通胀对冲

我们该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即便不存在通货膨胀,巴菲特和芒格依然会这样做:低价收购那些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大公司,然后不再插手。

任谁也不愿遭遇通货膨胀,不过资金投入低、现金抛出量大以及定价灵活的优秀公司却能够很好地应对通货膨胀。

程式交易

巴菲特指出,无论何时,只要两种商品同时出现,就会存在套利,而套利实际上是资本市场的一项优秀且必要的功能。

问题是,指数期权这类衍生工具是否应该存在。芒格直率地说道:“这主意糟透了。”

为了阐明这个观点,巴菲特让我们想象一下年会是在一艘游艇上举行,可游艇被吹离航线,撞毁在一个荒岛上。我们也许会从岛上形形色色的人中选举巴菲特来担任主席。巴菲特可能会让半数股东去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