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遗憾,都是对未来的成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7 21:15:42

点击下载

作者:小新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所有遗憾,都是对未来的成全

所有遗憾,都是对未来的成全试读:

目录

CONTENTS

CHAPTER ONE 不惧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感激自己 曾经耐得住寂寞

所有的不幸,都只是下酒菜

这步步紧逼的岁月,正是生活的答案

世间之事, 不疼不痒,热泪盈眶

书店都快死光了,你还做书店?

背台词的人生,定非我所愿

CHAPTER TWO 感谢昨天和今天,更好的,在明天

绝望过, 才更能握住手里的幸福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

对于自己, 你还是个陌生人

我们的人生,永远无法复制

我想号召整个城市的人,为你鼓掌

CHAPTER THREE 当我们告别少年

你, 是我唯一的想要

遇见他, 我相信我们必有故事发生

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呀

CHAPTER FOUR 别害怕一个人生活

如果, 他们有一张不老的脸

如果悲伤能够被看见

好兄弟, 不差一碗酒

真实的人, 一定没有那么乖

奔走红尘, 莫忘自己是书生

一条河最终流向何方,没有人知道

CHAPTER FIVE 认真你就输了,可我还是愿意做一个认真的人

没有钱, 一切都是白搭

要回答这些问题,可真难

减肥, 是很励志的瘾

在所有的道别里,我最喜欢明天见

听 我姨讲故事

CHAPTER SIX 成年人的生活,除了容易胖,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所有的亏欠,都是后知后觉

有多少灯光, 就有多少悲欢离合

好好吃饭,累了就回家

那个字, 我们终究没有说出口

CHAPTER ONE不惧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人生的这一程,其实很短,

不妨大胆一些,

不妨大胆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因为,这是我们仅有一次的人生。感激自己 曾经耐得住寂寞01

前天没做直播节目,提早回家。

车库门口,一个穿着红白条纹衬衫的男生,正在练习打网球,看上去十四五岁的样子。

一个蓝色的球,系了一根绳子。

男生不断地挥舞球拍,能听到风的声音。

男生满头大汗,甚至都能看到细密的蒸汽在他的头顶“氤氲”着,就像是顶着一个人工加湿器。“这么刻苦啊?”我不认识那个男生,但还是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他看我一眼,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没说话,腼腆地笑了。

邻居老李跟我说:“你是因为平时上直播回来得晚,不知道情况,那孩子练了有十来天了,天天下苦力。”

实际上我忘了那天的天气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每每回想,总会有一个画面闯进来:夕阳西下,在一个穿着红白条纹衬衫的男生周围镶了一层金边。

之后,太阳躲到了地平面下,天暗了,我依然能够听到风的声音。

如果那真的是一幅画,可以取一个名字——努力。

你可能会说,只是练习打网球,没必要下一个形而上的结论,但是我不得不说,等他长大了,一定会感激曾经耐得住寂寞的自己。

在高校教师中,我算是个异类——一时兴起,就会坐在课桌上讲课,或者讲到悲苦处涕泪横流,在谈到某些丑恶现象时甚至会爆粗口。

每年给大四的学生结课时,我都会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

男生们少抽烟少玩游戏,女生们少逛街少看偶像剧,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成长,甚至要学会忍受寂寞。

耐得住寂寞,往往是成长的起点。

我认识一个男孩,有着清秀的模样,认识他时是在他很美好的二十五岁。

跟领导闹了别扭,他就干脆辞了职,赋闲在家。

他交了不同的女朋友,陪不同的女朋友吃饭、逛街、聊天,不同的女朋友给他买衣服、零食、电子产品。

他的父母给了他一张很好看的脸,上天又给了他绘画的天赋,可是他却如此荒废人生。

我实在看不下去,劝了几句。

他梗着脖子,不以为意,后来反驳我:“这叫各取所需,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说,你如此耐不住寂寞,随便一棵花花草草就能吸引了你。

他说,他这阵子每晚都在健身,就很能耐得住寂寞啊。可没说几句,他就绕回来了——是的,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好的“花花草草”。

我无语,不是同一条船上的汉子,摇不了同一把桨。

那次聊天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反思过,可能我真的有些“老土”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认同的生活方式,外人无权也不该横加干涉。

后来我得知,有一天他的女朋友们联起手来,让他在某一个晚上无比难堪。女孩们聚在了一起,同时敲了他家的门,你能够想象再巧舌如簧的人,在那种情境下,也会窘迫。

今年,他三十二岁,未婚。

上个月,他在微信里给我留言:“新哥,好久没有联系过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您留言。请问,您能帮我介绍一个工作吗?我保证我会努力的。”02

2001年,我来到了我的母校山东大学。

第一次准备期末考试,在自习室里抄写、背笔记。我是一个法科学生,你难以想象那些烦冗的法条会如何跟一个人的脑细胞角力。

我记得一位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的核心思想是,她在本科阶段,有两本重要的教科书,完全被她复印在了脑袋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记忆高峰期,我的记忆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

早晨九点钟,我会准时起床,处理些细碎的事情,到了饭点,第一波赶到餐厅吃饭,吃完饭后到某一个自习室,继续进入午休状态。

十几分钟后,我会自然醒来,睁开眼睛,迅速切换到疯狂看书模式,时常会忽略了晚饭,一直学习到深夜。

晚上十点半,自习室关门,我便转战到学校西门附近的路灯下。

夏夜,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感受着西门外小商贩们经营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炸串、烧烤、麻辣烫……

与此同时,每个路灯下都有一个背书的身影。

他们的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身边是飞来飞去的蚊子,嗡嗡地叫。

起先没觉得,一看表马上就到十一点钟了,心想得赶在宿舍楼关门前回去,这才发现胳膊上已经被蚊子咬了五六个包。

很难摘到的果子大都很甜,第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到了全院的第一名,这个成绩好得超出了我的想象。

来日方长,时间会见证不易,时间也会检验着努力。

我的英语成绩一向不是很好,对此我很是头疼。

很多人都曾经被打着不同广告语的英语工具书所蛊惑,我曾经买过的单词书包括《中国人的第一本单词书》《用美国人的方法背单词》《英文单词修炼秘籍》《这样记单词最省力》……

可惜的是,我依然没能通过这些方法背下更多的单词。

套用一个时髦的句式:你懂得了很多技巧,却也没有学好英语。

我问过英语很好的朋友,她说学好英语就是背单词,不断交流,不断重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人生亦是如此,只要有捷径,捷径便会成为大家的首选道路。

毕竟,每个人都想做聪明人,走捷径也比落下“笨蛋”这样的名声好,但只有走很多弯路以后,才明白原来抵达终点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自己之前瞧不上的很笨的那条路。

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死磕,咬紧牙关不轻易放过自己。

很多人习惯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好运气,其实所有的好运气,不过都是实力的累积。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在调研、统计、分析了数千名“顶级大师”的成功历程后,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不管是作家、音乐家、画家,还是棋手、运动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都经过了至少一万小时的专业训练。

连达·芬奇、莫扎特这种天才都不例外。

换句话说,成功与天赋有关,但是成功从来没有捷径。纵使天赋异禀,你仍需要努力。

只有越努力,才可能越幸运。03

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一种人,看了一千篇鸡汤文,喊了八千次励志口号,而落到实处却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最后为自己开脱——“如果努力去做,成功的那个人本应该是我。”

他们的步子迈得很快,折腾了许久,今天挖个坑,明天刨个洞,却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汪泉水。

喜欢作家毕淑敏的一句话:“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

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

有些弯,必须要拐,尽管走直线是最短的距离。

有些挫折,必须经历。

卖糖葫芦的小哥都说出了经典语录:生活中的一个个挫折,就像是冰糖葫芦的竹签一样,竹签刺进了身体,却成了一生的脊梁。

我也承认,哪怕你坚持了很久,寂寞了很久,也未必能够挖到那汪泉水。

但是,为了心里的一个目标而坚持,坚持的本身,就很有意义。

最后要送给你一个忠告,坚持这件事情,真的很寂寞,你必须做好准备。所有的不幸,都只是下酒菜01

我妈给我打电话:“你爷爷夸你呢,说你快递回来的药效果就是好。”

我笑了,“我爷爷真跟孩子一样啊”。

从几年前开始,爷爷腿部的肌肉就开始萎缩,他一直在吃药,可总说自己从县医院拿回来的药不对症。

我从济南的药店替他买了不同的药。

爷爷吃过之后,说“这才对嘛,效果杠杠的”。

其实,我买的药跟爷爷从县医院买回来的,区别并不大。

我出版人生中第一本图书《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时,爷爷骄傲极了。

我特意签好自己的名字以及爷爷的名字,送给了他一本。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年轻人的故事,还有那些流行音乐背后的往事,我确定八十岁的爷爷看不懂也理解不了。

但是爷爷仍非常小心地把书摆在炕头上,让我婶子念给他听,经常是听到某一段就评论两句,甚至听到某些片段还会掉眼泪。

爷爷其实不是我的亲生爷爷,他是我亲生爷爷的弟弟。

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他就是我的亲爷爷。

我刚上幼儿园时,感到很孤单,爷爷来幼儿园看我,说看到我一个人跪在地上玩沙子,他远远地喊我的名字,还是小毛头的小新冲着爷爷就飞扑了过去。

孩提时代,每逢去爷爷家,奶奶就会戴上小围裙,去家旁边的小卖部买一袋菠萝豆给我吃,那是我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美味,现在菠萝豆已经改名叫“小馒头”了。

求学阶段,跟我通信最多的人是爷爷。爷爷的字很端正,他每次都会特意嘱咐我要好好吃饭好好运动有一个好身体,最后的署名是“永当”,这是爷爷的名字。

中考那年,六十多岁的爷爷骑着自行车从村里到了考点,给我送了奶奶现包的很大个的包子。他知道我不吃包子里的肉,就特意让奶奶做了素馅的。我在一边吃,他就蹲在一旁,看着我笑。

上了大学,每次期末考试之后就会去爷爷家,爷爷都会塞给我五百块钱,五百块钱是我读本科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当时我觉得爷爷就是我的超级“储钱罐”。

再后来,到了爷爷家,爷爷总会说,快到炕上来,咱俩聊聊天,什么时候能找个媳妇回来呀,找媳妇不用找俊的,找懂事的最重要哇,你得告诉你爸爸,他也得保重身体了,多运动,你看我的腿越来越不顶用了……

有些故事,爷爷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我也不烦,也不拆穿,只是笑着看他。

我想,爷爷当年也是个帅小伙吧,怎么就突然老了呢。02

三岁半,我开始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进了幼儿园之后,我发现这真是一个乐园和新天地,有家里看不到的橡皮泥、画笔,还有小钢琴,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

我在艺术上的天赋最早源于爷爷的启发,爷爷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一个有技术的人,要做一个有点真本事的人,爷爷说村子里有个不知道是学美术的还是学设计的人最后牛得不得了,爷爷指着我说这孩子对画画有天赋,将来一定能在建筑设计方面出人头地。

于是,我勤学苦练的准“画家”生活开始了,不过又很快结束了。

在绘画上,我没有任何代表作品,也没有出人头地,也从来没有问过爷爷是否失望过。

不过,我在爷爷家也吃过“亏”。

叔叔结婚那年,爷爷家大宴宾客,鸡鸭鱼肉都全了,紧挨着窗户的墙根下,还摆着好多黄色的、绿色的汽水。

我终于可以放开吃喝了。

等到晚上回到家,我的肚子就开始剧烈地疼,还不停地打嗝,最后吐了一地。

很感谢我妈还保留着爷爷给我写的那些信,信纸早就泛了黄,蓝黑色的墨水也有些褪了色。

翻看这些信的同时,我心中感慨万千。

写信,写很多封信。爷爷是完全不懂得浪漫的人,却跟小孙子做了那么浪漫的事。

后来,当爷爷连写字都变得困难时,仍会给我留下纸条,有时候还会写给我爸,嘱咐我爸少喝酒、注意锻炼身体。03

爷爷家里有一个大头的姑姑,很早之前,我就知道这个姑姑和其他人不一样。

懂事之后,我才拼凑出了姑姑的样子。出生后不久,姑姑便得了脑积水,从此以后,腿部发育不良,走不了路,几乎是半瘫在了炕头上。这一瘫就是五十年。

其实,大头姑姑被诊断出来脑积水时,医生就断言:这个孩子活不到十八岁。

大头姑姑二十多岁的时候,上海有一家医院要“买”姑姑。

据说那家医院要引进一项先进技术,想在姑姑身上做实验。如果效果好,就能根治她的脑积水;如果效果不好,她可能出不了手术室。

我不知道爷爷和奶奶有没有经历过艰难的思想斗争,总之,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做“小白鼠”,所以,他们没有把大头姑姑送去那家医院,大头姑姑也就一直“大头”下去了。

小时候,只知道爷爷手里有许多好吃的;长大后,才知道爷爷的手里还有许多责任。

小时候,只知道爷爷牵着我的小手可以爬高坡;长大后,才知道爷爷有多年的劳疾。

小时候,只知道爷爷无坚不摧;长大后,才知道爷爷老成了脆弱的纸片人。

小时候,只知道爷爷家里是一道港湾;长大后,才知道自己也该成为爷爷的一道港湾。

但是爷爷最终还是走了,很突然地,他便去了遥远的地方。

我曾深深地遗憾,因为文化基因的影响,我们跟长辈的交流永远都停留在吃好喝好身体好的层面,而很少深入彼此的内心。

年轻人觉得长辈跟不上时代了,见识短浅了,每次都会草草结束与他们的对话。

亲人离世所带来的最大苦楚在于,不管你多么留恋,不管你多么思念,他们都不会再回应你,你的呼唤就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重重的一拳下去,深陷其中,却无任何回应。

但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他们一直不离开。

那便是,牢牢地记住他们讲过的每一句话,牢牢地记得他们跟你在一起时的每一个表情,甚至是每一声叹息。

聊以慰藉。

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

他说:不用怕,不要愁,十年后,所有的事,都只是下酒菜……这步步紧逼的岁月,正是生活的答案01

做了主持人之后,有很多单位请我去做演讲或者访谈,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我一开始认为,工作之余的我是自由的,恨不能唱“自由飞翔的小鸟”,而且自己也还没有老到可以用一次演讲为整个人生盖棺定论的时候。

后来想想,我可以去大学,去见除了我任教之外更多的学生朋友,便开始欣然接受邀请。

但演讲前必须要拟定提纲和题目。

我一直都想用“我们都一样”这个标题,可是每当这个题目跟我拟定的别的标题放在一起时,它就会被PASS掉,就像福利院里面黄肌瘦嘴也不甜的乖孩子,来领养的人只是扫他一眼,就领着更讨人喜欢的别的孩子办手续去了。

2010年夏天,明星K在湖北有一场演出。

抵达目的地需要四个小时的车程,当天往返。接送他们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志愿者。

因为坐了一整天车,颠簸了一路,在凌晨一点多钟,那个女孩突然崩溃了。

她当着所有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面,号啕大哭,停不下来。

K当时心里就被蜇了一下,他心想,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吗?

他问女孩:“为什么要这么难过?当你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过程都会如你想象的美好,你做了这个决定,所有后面发生的事情你都必须咬牙坚持并且欣然接受。”

女孩说:“你们这些明星哪里知道我们的状态!”

K感觉自己被这句话扔到了很远的地方,甚至对方主动在他们中间竖起了一道墙,说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更不可能做到互相理解。

K说:“演员只是我的一个职业,最讨厌别人说‘你是一个明星’,弄得我好像不是一个人一样。”02

总会有人挑着眉毛跟我说:

你是硕士研究生,你是著名主持人,你是大作家,你是书店老板,你是高校老师,你光鲜亮丽,你有很多钱,你有各行各业的朋友……

言外之意无非是:

你怎么能够了解我?

你怎么能够懂我?

你怎么能够体会到我的难处?

其实,我们都一样。

我们都一样,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大学的时候,父母每个月往我的卡里打六百块,只够日常的开销。

我是一个对钱没什么概念的人,从我大学开始,就不断有人跟我借钱。借钱时,他们会说急用,等几天就还,还有一次钱被人骗了去,数额还不小。他们当中有我的大学同学、我的学生、我的同行等不同的角色。

也许是被骗钱的跟头跌得有点大,后来,我尽量不谈钱。因为谈钱,一定伤感情。

但我清晰地记得确定自己被骗了之后的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当时心想,自己所有的善良,都会成为被坏人利用的资本。

一次,得知钱被骗的那个晚上,我从单位走回了家,足足花了两个小时,腿上仿佛灌着铅,每走一步都很沉重。

当然,影响最大的是失去对一个人的信任,以及后来无时无刻不在的戒备心。

我们都一样,曾被人偷过钱包,丢过身份证,也曾找人借过钱,看过脸色,方知世间冷暖。

我们都一样,曾被父母嫌弃过,被领导臭骂过,被同事的言语中伤过,被朋友欺骗过,甚至被人玩弄过感情。

我们都一样,曾被困难打得措手不及,也曾迷茫无助。

这些事情,或多或少,我们都曾经历过。

也许这个世界未曾真正温柔以待过任何人,只是因为我们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别人的生活只看出了舒适,看自己的生活总是看到艰难。03

作家丁丁张永远忘不了自己曾经遭遇的一场危机。

2008年对我而言是特别难熬的一年,比穷还可怕:因为要面对三十岁了。

那时候我在上海,三年没涨工资,住在一个十五平方米的小公寓,躺在床上就可以用脚把电视机打开关掉。

接着我就不停地想:我没房没车,没成家也没有爱人。

和我五年前想象的差太远了。

这种焦虑感,我曾经也有过,是我意识到自己三十五岁的时候。

在别人眼中,我的状态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是,除此之外呢?

我没有结婚,父母因此而担心我是不是孤独以及今后我会不会幸福;

我不会开车,朋友因此而担心我会不会不便以及今后我还是否要继续学习驾驶;

我没有特别多的空余时间,似乎总有应接不暇的工作……

有一次,午夜惊醒,我居然茫然到不知所措。

第二天,我在电台直播节目里说:“我觉得身体的一半,已经埋到土里了。”

听友回复的留言里,也表达了各自的“丧”:

年轻人嘛,现在没钱没什么,因为以后穷的日子还多着呢;

我个人的经历是,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然后就去洗洗睡了;生活会让你苦上一阵子,等你适应以后,再让你苦上一辈子;……

我们经常会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的理由和借口,只要想找,很容易就能找到。

如此这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会用那些将自己催眠了无数次的借口,换取别人的安慰和同情。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给自己扣上了“我真的不行”的帽子。

你发现了吗?

幸与不幸、行与不行,往往是自己选择的。“我不行”“我不幸”是自我催眠,更是一种得过且过与自暴自弃的自我安慰。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生活是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地抱怨管用,还是昂扬向上奋起直追管用?04

生活,最让人不安的,其实是疾病的来袭。《奇葩说》的邱晨,前一天拿到了癌症诊断书(甲状腺恶性肿瘤外加淋巴结转移),第二天还参加了公司的演讲比赛,甚至还熬夜做了一份PPT。

邱晨清晰地记得自己拿着医生的诊断书,从诊室的门口走到医院门口,再到上车回家的过程。从医院回到家的一个多小时路程里她都做了什么,就像是一幕一幕的电影影像,被她清晰地记在了脑子里。

邱晨从医院出来后,马上联系了做手术的医院,咨询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且跟家人朋友商量了手术安排。

她跟工作伙伴交接了所有的工作,甚至没有忘记跟她的健身教练请假,说要暂停训练。

一个多小时,安排得妥妥当当。

有眼尖的观众看到邱晨脖子下面有条很长的疤痕,就在节目的弹幕里问:“邱晨的脖子怎么了?”“有很多人都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说我换了个头。”

邱晨一边偷偷和死神生扛、打架,一边努力地跟你讲笑话。

所以你看,艰难,其实是人生常态。

邱晨在《奇葩说》的现场讲了一段话,很多人听完后,热泪盈眶。

你的身边人,也可能就是你自己,看上去好端端的,好像没事儿人一样,但实际上很可能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

有些人是有滚雪球一样的债务。

有些人长期被抑郁症折磨,痛不欲生。

有些人是有灾难的记忆,每晚都睡不着觉,在脑海一遍遍回放。

我看到原来每个人,都在扛着,而且都扛得挺好的。

是的,面对生活的艰难,我们每个人都在扛,尽管我们表现得很“丧”,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斗志昂扬。

我们这一生,一定要有别人无法拿走的东西,比如健康的人格以及独立的思想,还有永远向上的心。

在步步紧逼的岁月里努力生活,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否则呢?05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未来会是个英雄,是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毕业后跌跌撞撞,才发现简单的衣食住行都要拼尽全力才能获得。

我真的没法做一个超人,即使把内裤穿在外面,也会被人喊“抓流氓啊”。

后来,我不得不承认,原来自己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

原来,我们都只是这个世界里的沧海一粟。

这还真是个奇怪而让人沮丧的发现啊。

我们都一样,为失恋而心痛,为背叛而愤懑,捂着自己的胸口,喝几口闷酒,睡一个饱觉,就够了。

大风可以吹倒一面墙,却吹不走一只活着的蝴蝶。

这步步紧逼的岁月,经历过了,你回过头来看,生活从来都没有因为你付出了很多而变得更容易或者更顺畅,而是你付出了更多,也承受了更多。

而这,就是生活。世间之事, 不疼不痒,热泪盈眶01

一次聚会,认识了饭桶哥,老实巴交的饭桶哥是一个电视记者。

之前我们总是在电梯中相遇,但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我们一生当中的点头之交要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几倍。“饭桶”的称谓来自于他老婆。

那个女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你真是个饭桶,也赚不来钱。”

饭桶哥不恼,也不应声,只是叫来几个朋友,一杯又一杯地喝酒。

回到家之后,又是老婆的那句:“你真是个饭桶,也赚不来钱!”

饭局上,饭桶哥斜着眼睛看我:“小新,主持人高高在上,你们怎么可能理解我们记者?”

紧接着,他就跟我讲起了一段往事。

五年前,饭桶哥回自己老家采访。

当时有一个二十六岁的姑娘,怀孕了三个月,去医院做阑尾炎手术,结果手术中被医生错切了子宫和胎儿。

手术大出血,医生让家属在“宫外孕”诊断书上签字,做了子宫切除手术。

这个姑娘认为之前去医院产检,医生都没有说是宫外孕,而且自己要做的分明是阑尾炎手术,她认为医院方面没有说实话,其中必有猫腻。

她满眼是泪地给饭桶哥讲:“如果我的宝宝正常长大,现在已经出生五个月了,四世同堂会多么幸福。可做阑尾炎手术,被医生切掉了子宫和胎儿,导致我一辈子都做不了妈妈,哪个女人能接受?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这不是毁了我们两个家庭吗?”

饭桶哥不相信眼泪,他只相信证据和事实。

饭桶哥随后去找了医院领导和卫生局领导,双方都是婉言谢绝采访。

他一边建议病人家属申请当地医学会的鉴定,一边软磨硬泡让医院领导给病人一个说法。

最终,报道播出了。

在媒体的压力之下,鉴定中心也很快做出了鉴定:医院缺乏最基本的临床检查,就为病人做了“广泛子宫全切术+盆腔清扫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医院手术依据的诊断是错误的。手术给病人造成巨大损伤,医院应负全部责任。

医院需要承担原告的医疗费、伤残补助费、精神抚慰金,共计十一万元。

后来,饭桶哥告诉我,其实在采访过程中,有人给他打了五万元现金,想让饭桶哥罢手,不再追踪报道。但是饭桶哥又将钱退了回去。对方追问原因,饭桶哥当即回复:“因为我有新闻理想,我骄傲。”

回复完,饭桶哥就关了手机,喝了两杯白酒。

一夜好眠。

有人曾经当面跟我说,你们节目的记者就知道夸张事实,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你们记者真是太讨厌了……

我们的记者是不是很讨厌?

记者是不是很讨厌?

在很多人心中,在某些语境里,记者着实很讨厌:

某些官员接到记者的电话马上挂掉的时候,官员觉得记者很讨厌;

采访酒驾司机,记者举着摄像机问为什么喝酒还开车的时候,酒驾司机觉得记者很讨厌;

有一个孩子被亲生父母遗弃了,我们的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亲爹亲妈,他们却说你们记者很讨厌,多管闲事;

……

在我周围,好几位记者都曾经被打过,我也终于找到“为什么被打”的理由了。

实在是对不起,记者也是血肉之躯,没有洪荒之力,记者甚至都不敢反击,只能咬着牙忍受。02

真正的记者,从来不会煽风点火,更不会火上浇油。

记者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求真相。

如果说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那么真相的作用则是揭示隐藏的事实,确立其相互关系。

只有当社会状况达到了可以辨认、可以检测的程度,真相和新闻才会重叠。“当信息生产不再被记者独家持有时,”有人说,“记者这个职业的生存,已经没有了意义。”

我却在想,这要看记者及其所在的媒体,究竟秉持着怎样的价值观以及如何理解和传播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不管你是时代的记录者,还是时代的摄影师,都有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节目组的热线始终很忙碌:“我们这水库里的鱼都死了,你们记者来看看吧,到底是什么问题?”“我们小区的物业太差了,把我们业主的车锁了,不讲道理,你们记者今天中午能过来吗?”“有人落水了,你们怎么还没到?”

接热线电话的同事,不断地说——“好的好的,别着急,我们的记者马上就到!”“您能再说说情况吗?我们希望能帮上忙。”

而我们的记者在路上,似乎从来没有受过伤,似乎从来没有受过委屈。

世间之事,有人听着不疼不痒,有人听了热泪盈眶。

因为当年的理想,才会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星辰大海也好,凡尘琐事也罢,记者始终在“记着”。

有次去广东出差,我买了好大一箱荔枝,快递给了饭桶哥。

快递送达的一个小时后,他给我传了一张图片,里面是一个小女孩咧着嘴正在吃荔枝。

小女孩正在长牙的年龄,缺了一颗门牙,笑得甜极了。书店都快死光了,你还做书店?01

经常有人感慨,我所在的城市是文化沙漠,直言:“还有人去书店买书吗?”彼时,我所在的城市里,有太多的书店在挣扎中死去,或者正艰难地苟延残喘。

网上曾出现过一篇标题为《白岩松: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要推广阅读》的爆款文章。

阅读与文化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很不堪,也很无奈。

有句玩笑话是这样说的:“若是想让你的朋友破产,就让他开书店吧。”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道出了书店生存的艰难。

其实,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书店,都有着长长的故事。试问,当下的文化环境,哪家书店没有自己难以忘却的痛苦与挣扎呢?

对于很多现状,我们习惯了这样对待——

看到了却视而不见,认知到了却装傻充愣,害怕却无力改变。

这个世界本就凉薄,何苦多情惹尘埃?

我在济南这座二线城市学习、生活和工作了将近二十年。

我的中学时代,会不定期跟我妈要二十块钱,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一本书。知道家里的条件并不宽裕,所以也不敢经常要,通常一本书买回来之后,要洗两次手才开始翻读,后来我才知道这叫“仪式感”。

我的大学时代,有个很文艺的女孩子叫玲玲,比我大三岁,她带着我去蕴秀书坊;我那会经常去的是三联书店,当时觉得这真是“书的海洋”,感到眼红;还有致远书店,我当时打量着启功先生题写的招牌,内心就会泛起莫名的澎湃……

我看过太多的年轻人,将二三十岁活成了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七十岁。

下课或下班后一直在床上躺着,周末一睡一整天,只需要一个手机、一张床就能消磨掉全部的好时光。

我时常在想,除了在一个城市里求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衰老……我们跟一个城市,还可能有什么关联?

换句话说,我们能为一个城市做出什么贡献?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假大空”,于我却是真实的,一点不做假。02

2017年4月,我和著名作家叶萱老师以及我认识了十年的兄弟华子,计划共同开发一个叫“想书坊”的书店品牌。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叶萱老师是想放弃的,我们嗫嚅地说,要不就算了吧。我俩是平时买菜都算不清楚价钱的人,何苦庸人自扰。

后来,华子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新哥,不然的话,我主导做这家书店,我投钱,你和叶萱老师帮我,好吗?”

我的心里顿时升腾起了一股英雄好汉的豪气。

我有点气呼呼地给叶萱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老叶,一个‘臭奸商’都能够不计回报地做书店,我们这些自诩‘文化人’的,好意思吗?”

我在微信上发了我要众筹一家书店的消息,瞬间,我的微信就炸开了锅。“怎么打款?”“一起呀!”“带上我。”

他们当中,有媒体人,有作家,有高校教师,有画家,有歌手,有生意人,有律师,还有一家银行的出纳……

我反复跟他们谈到书店在不少城市的冷遇,而他们跟我则大多数都谈到了“理想”和“梦想”。

我们只需要一团小火苗,便可点亮理想之光。“你俩也盘算一下卡里还有多少存款。”我说。

我和叶萱老师、华子达成了共识,一旦书店真的倒闭了,我们便用自己的钱补上窟窿。

很多缘起,无非是一颗真诚的心遇到了同样真诚的心。

所以,这是一次理想的狂欢,但也可以理解成心灵的解放。冥冥中注定了我们要做的,是一家书店,但又不仅仅是书店。

我们出售的不仅仅是书,还有梦想、回忆和很多人所期许的温暖。

呵,再不疯狂,我们就真的老了;再不谈理想,我们就真的颓了。

我在书里曾经写过一句话:远方,总是让人神往。而心坚定了,又何惧远方?

那个远方,跟长腿欧巴无关,跟美女无关,跟金钱地位无关,跟学区房无关。

我常幻想自己翻开一本书,恨不能整个人都钻到书里面,然后在书里做梦。

一间房子,一杯咖啡,一本书,一群朋友,一种温暖。

有朝一日,你到这家书店,我给你倒一杯酒,希望你给我讲个鲜衣怒马或特立独行的梦想故事。

这是我对于完美生活的全部想象。03

三个月之后,“想书坊”概念书店,揭开了面纱。

2017年4月4日,我第一次在朋友圈发出预告,我要跟两个朋友开一家书店,那条信息的点赞数是三百五十五,评论数是二百八十六,有人欢呼,有人鼓掌,有人观望,有人问我疯了吗?

2017年5月5日,我收到本地报纸的样刊,记者用了一个标题,《“城市良心”的梦想接力》,还引用了我们对“想书坊”的诠释:想,是一个充满了发散性的词——理想、梦想、畅想、冥想、想象,这些都可以在一家书店找到答案和归属。

2017年6月7日夜里,叶萱老师、华子和我去书店盯装修,书店一片空旷,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叶萱老师穿了一件黑色的运动装,不算优雅。

2017年6月25日,华子给我发了一段他在书店的视频,他哑着嗓子说:“新哥,当你看到这一切,你是不是就会觉得很值了?”听到这句话时,我直接泪崩。

2017年7月2日,我的朋友、国内知名畅销书作家宁远来到“想书坊”,买了不少书,她开心地说:“去过全国那么多书店,我在这里特别有买书的欲望,你们挑的书太好了。”在这里,感谢她的鼓励。

再后来,太多媒体给了太多的厚爱,他们说——《你好!济南你好!作家书店“想书坊”》《山东首家作家书店开业:“想书坊”的梦想与布局》……

现在,我感觉“想书坊”可比我红多了。

最难忘的,自然是那些可爱的客人们。

有一位退休多年的大学教授,七十五岁的老奶奶,每个工作日都会坐在书店的一角,最可爱的是她还会做笔记。看到我走近她,她的眼睛就会眯起来:“老板啊,你叫啥来着,我又忘了。”我说:“奶奶,我叫小新。”“对对对,小新小新,我又忘了。”

有一家四口,准确地说,一年之前还是一家三口,妈妈大着肚子,他们会点一壶水果茶,每个人都看着自己手里的书。一年之后,爸爸专门来到书店,跟我们报喜说家里的第四个成员出生了。很期待,小四同学能够早一点来书店看书。

还有那些专门来“想书坊”打卡的我的听友和读者们,他们拿着我的书,在书店门口合影,做着鬼脸,给我留言:小新,我到了你的书店了,感觉跟你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我在心里也做了一个鬼脸,谢谢你们,谢谢每一个原本陌生的你。04

上面所说的,当然不是全部。

比如,想象中书店里的店员,应该是坐在阳光下,慵懒地读一本书,当你走进书店,她向你微笑致意,甚至会跟你聊风花雪月。

现实是,店员基本上成了杂工,上要会选书、进书、录书、卖书、读书、推荐书、写书评,下要打扫卫生、清洁洗手间、端茶送水、洗杯子、拖地、修水管、接电线、安门锁……

一个书店老板,更是时刻经历着暴击。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真的很难坚持。

为书店的活动免费站台,为书店项目的有效推进而被迫参加应酬,明明一生不羁爱自由,也自认为是一个神采飞扬的人,却为了“想书坊”时常灰头土脸。

我的耳边也时常充斥着这样的声音:某某书店倒闭了,某某书店关门了,你做什么不好偏偏要做书店?你逞什么英雄?

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本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书店能够承担的,我也无意成为有些人口中的“英雄”。

做英雄太累太辛苦了。

我更知道,当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当这个行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时,开书店就成了一个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更知道,遭受残酷的资金压力,面临各种成本的核算,哪怕长夜痛哭,我和我的伙伴们也从未想过撒手不干。

也许,这只是一种执拗。

作为一个爱书人,我深深地知道读书的意义:每个人都只能活一部分的人生,但读书,却可以让我们拥有人生另外的可能。

知人,阅世,方能见天地。

总之,无论多么寂寞和艰难的日子,我们都挺过来了。

如果你来到了一个有“想书坊”的城市,可以过来转转,因为这家店里,真的有光。

我想,陪你走很多的长街小巷;

我想,跟你度更多的春夏秋冬;

我想,带你辗转却不流离;

我想,给你热烈而又安稳。背台词的人生,定非我所愿

小时候的我有一个终极疑问——为什么《新闻联播》的主播记忆力都那么好,能够背得了那么多的台词。

这个终极疑问,也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

等我真正成为一个电视新闻主播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一个神奇的存在:提词器。

曾经有四五年的时间,由于总监的执念,我成了我们电视台少数不用提词器的电视新闻主播之一。但是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我手里拿到的节目稿通常是只涵盖新闻主题的冷冰冰的描述。

当某些主播有帮手帮他们润色主持稿的时候,我却总是孤军奋战。

如何在电视节目中呈现观点,如何通过评论给新闻事件做延展,这成为我每天必做的功课。01

在我主持的新闻节目里,播出过一条片子。

某个清晨,一个大三的女生在寝室里分娩,因为难产而意外死亡。

当时我在演播室里直播,而演播室外坐着我的一位值班领导。

领导通过耳机给我传达了指令。

他说:“小新,这条片子的评论,只传达出一个意思就可以了,那就是女生应该自重。”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翻江倒海。

我是一个主播,我是一个经过了七年法学专业教育的主播,我是一个期待在自己的表达里体现道义和情感诉求的主播,难道我只能表达这样一条生硬的结论吗?这就是我做这个工作的意义吗?

2008年,我从母校山东大学法学硕士毕业之后,一位导师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她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小新,你还是应该继续读法学博士,待在高校里做学问。”

我的心里却莫名涌出了一腔孤勇,如果我真的如愿在高校做了一个教师,能听我讲课的最多不过一百人。而如果我能够顺利成为一个媒体人,那么你真的想象不到你的所感所想所悟能够传播多远的地方、多长的时间。这大概就是我希冀成为一个媒体人的源头。

直播那一刻,很多画面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我迅速地整理思路,争取从这条新闻中剖析出更多的新闻元素。

短片结束后,我的表述是这样的:

第一,在我们的语境里,往往会把个人行为跟他所在的单位做链接,就如同这一起事件中,是不是要过分强调学校的责任呢?我的答案是不要。因为步入成年之后,大学生是完全可以自主决定自己行为的,而很多教师,当面对这样的特殊事件时,可能真的不知情。大学管理者的触角甚至很难触及私人事件当中,这本身也是我们对大学管理者的要求。

第二,在一个普通家庭里,新生命的降生饱含着太多人的期待,可是这个小生命在降生之前,他的父母亲需要经历太大的思想震荡,他们是胆怯的、不安的、战战兢兢的,他们不知道此时到底该向谁来求助。你困惑迷茫时,不敢向周围的朋友甚至是亲人求助,这是很大的悲哀。

第三,当今的时代早就不是三十年前谈性色变的时代了,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只要到了法定的年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校方不反对本科生在校期间结婚生子,学生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而对于更多的家长以及高校的管理者而言,大家普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第四,成年人的社会里,信奉一个重要的法则,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当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成为一个妈妈时,你就要谨慎对待性,起码应该做好足够的保护。

结束直播,走出演播室,那位值班领导看着我,笑着离开了,此外没有多余的表达,那便是最好了。

做新闻节目这么久,我从来没有祈求从领导那里得到表扬或是赞赏。

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我在乎的,是电视机前我看不见的更多人。02

2018年的“山东3·15主题晚会”的现场,这已经是我第六年主持这个活动了。

其实那一天最大的新闻并非消费维权,而是就在前一天,物理学家霍金去世。所以这一天每个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媒体也是铺天盖地地报道。

对于一个新闻主播而言,不管在什么场合,主持什么类型的活动,往往会跟当天的新闻做链接,这是习惯,也是一种更高的职业要求。

我当时是这样表达的:

我相信,不管是电视机前的您,还是现场的您,今天朋友圈里都在刷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知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了。在霍金办公室的墙上,贴着这样一段话:“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头顶的星空,要永葆好奇,永远前进。”如果说霍金研究的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发生了什么,那么3·15这一天,我们更关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特别是你遇到的纠纷和维权。

当我走下舞台,并不相熟的现场导演转达某领导的“指示”:“小新,你还是尽量背词,不要现场发挥了。”

我笑了笑,一字一顿地说:“你也告诉那位领导,如果找背词的主持人,下次请千万不要找我了。谢谢。”

那个导演白了我一眼,走开了。03

曾经有一条新闻被刷屏,标题是《十岁女童自杀身亡,只因老师不让考试》。

在江苏,有一个十岁的女孩因为成绩差而在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三分二十五秒的告别视频和三百七十四个字的两页遗书。

女童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女孩的妈妈跟记者说,她的女儿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时常叫她去学校,到学校后她多次看到女儿在走廊上罚站。

后来,老师说“不让女儿参加期中考试”。

因此,她推测女儿可能是因为“承受的压力太大”,才寻了短见。

这位妈妈还补充了一句,说自己的女儿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有什么事都会跟父母说”。

后来,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评价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地诘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心理素质这么差吗?

当时我在节目里是这样表达的:

第一,有很多人都会说,这个十岁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了吧。这样的表态多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你是过来人,很多事往往会看淡,你能说你小时候没有为考试考砸了而想到离家出走甚至是了结生命?

第二,我在节目中反复表达过一个观点,小学教育只是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甚至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学习,而非爱上考高分。这个理念必须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灌输给我们的孩子。

第三,悲剧已然发生,在天堂里终于不用考试了,我更想告诉更多孩子,小新哥哥的小学同学,有一次考试考了三十五分,但后来考上了博士。孩子们,生命太宝贵,而生活真的很美好。

直播节目当中的用语是不够准确的,但我尽可能表达出我个人的观点,而不是陈词滥调。

我不希望在交通事故中永远都是简单的一句“行车注意安全”或者“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

我不希望在自杀事件中永远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千万要懂得珍惜”;

我不希望在弃婴事件中永远都是貌似旁观者的一句“虎毒不食子”;

……04

我之所以不喜欢背台词,是因为我从来不觉得生活里的答案只有一个,生活的真相永远都是相互交织甚至是纠缠一气的。

就像我在听薛兆丰老师的经济课时他讲过的一个例子。

如果只有一笔奖学金,是应该把这些钱给又穷又笨的孩子,还是给那些又穷又聪明的孩子呢?

有人说肯定应该给后者,因为钱投给他们才有希望。

也有人认为,同等条件下,聪明人脱贫致富更容易,而笨人变聪明实在太难。所以若要真的扶贫助弱,那么应该把钱给前者。

我没有答案,生活里的答案,有另外一个名字——选择。

你的答案,构成了选择;你的选择,也是答案。《壹读》创刊一周年时,出品人林楚方写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说:

我理解的媒体,不是杂志,不是报纸,不是PC,不是手机,而是一群人,这群人的素质、表情、智商、品位,决定了他们能做什么。

我们的眼睛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转动,永远都只能看到一百八十度。

而生活是三百六十度的,所以,总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苦楚,总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窘迫。

那些苦楚和窘迫,才是需要一个主持人去传递的“声音”,因为这才是生活本身。CHAPTER TWO感谢昨天和今天,更好的,在明天

总有些残酷的真相大白,娓娓道来讲给你听。

命里有风,注定漂泊,

深夜启程,再向远方。

感谢昨天和今天,更好的,在明天。绝望过, 才更能握住手里的幸福01

我的同事夏小紫结婚六年了,一直不要孩子。

我们算是同一个坑里的战友,我目前单身,而她则一辈子都不想要孩子。

她劝我,我劝她。

夏小紫说:“小新,你再不结婚,我简直要怀疑你的性取向了。”

我说:“怀疑得好,怀疑得妙,你的怀疑呱呱叫。”

我说:“夏小紫,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是世界对你的馈赠。”

夏小紫说:“我觉得我小时候太不快乐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不快乐。”02

每次回想起“我的童年”这个话题,夏小紫就会想到两个字——一个是揍,一个是疼。

有一次爸妈骑车载着夏小紫去城里买东西。应该是上午九十点钟,夏小紫调皮,坐在妈妈车后座上的她想换爸爸来载自己,就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结果,爸爸妈妈压根就没有等她,骑着车子走了,留下夏小紫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可怜兮兮的夏小紫就在跳下车的地方坐了整整一个上午,一直等到中午爸妈买完东西折返回来的时候,夏小紫才等到了他们。“小新,幸亏那时候民风淳朴没有遇到人贩子呀。”

回到家之后,爸妈让夏小紫待在门外,她被罚站了两个小时。

夏小紫说,一个人的心死,从来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夏小紫的爸爸非常喜欢侍弄花花草草,阳台就像一个美丽的花房,夏小紫想象过自己就像一个美丽的花仙子,出现在花房里,可是爸爸压根就不让她靠近那些花花草草。

爸爸皱着眉头说:“这些花草金贵着呢。”

夏小紫心里想,到底是人金贵,还是花花草草金贵?

为了一点小事,爸爸都会抄起身边能抓在手里的东西——不管那是一把笤帚,还是一个电视遥控器,甚至是一个装满了开水的暖瓶,冲着夏小紫扔过去。

六岁的夏小紫想到了离家出走。

她看到的听到的周围小伙伴的爸爸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隔壁的妞妞都七岁了,还被她爸爸擎在肩膀上,妞妞在爸爸的肩膀上笑得脸都歪了。

夏小紫宁愿自己的脸一直歪着,可是她没有那样的机会。

而偏偏夏小紫又是犟脾气,每次挨打的时候,她都忍着眼泪,但是鼻涕却憋不住、藏不了。

有一次挨完打之后,一低头看到碗里的米饭,自己当天吃的几乎就是一碗鼻涕捞饭……

我问夏小紫:“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时候会是这样的遭遇?”

夏小紫说,从她懂事开始,她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自己贪玩学习不好?

可是那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事情,从上三年级开始,夏小紫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里前三名,还当上了班长。

她后来又想,是不是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

可是偷偷问过最疼自己的叔叔婶婶,他们笑小孩子瞎想,看周围人的目光,自己也不像是非亲生的小孩。

那么到底为什么呢?夏小紫找不到答案。

几年的时光,夏小紫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假小子,活脱脱一个大声笑大声说话的疯丫头。

这一切,无非是要一个人学会坚强,甚至是假装坚强。

而这时,爸爸却反复夸隔壁家某某的女儿真是温柔可人,再看看你……

一直到上大学,夏小紫离开了父母,有了更多的朋友,甚至有男孩子追了,她心里才终于不再孤寂和悲伤了。

有人爱的感觉,真的很美。

夏小紫第一次跟老公接吻的晚上,她对老公说了一句“谢谢你”。

夏小紫在某一刻觉得自己真的就像《天龙八部》里的阿紫,投身于左道旁门,明知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自拔。

阿紫从来不知恐惧,不知愁苦,只因她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渴望。直到遇到萧峰,她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爱的人,才陷入真正的恐惧当中。她每时每刻都在害怕对方消失。其实,对方从来就没有给予过她半分爱,这才是悲剧。

我们翻山越岭不畏人言,我们穿越人海抵抗自私贪婪,不过是为了找到爱。03

大学时代,每一年过年,夏小紫几乎都是全学校最后一个回家的。

她羡慕地看着寝室里最恋家的弯弯,弯弯说小时候喜欢吃瓜子,爸爸就把瓜子一个个地扒开,把瓜子仁放在小盒子里,结果一小盒的瓜子仁,弯弯一次性都填到了自己的嘴巴里。

旁边弯弯的爸爸满脸的宠溺。

这是夏小紫压根不敢想象的事情。最怕的是,每次回家早了,夏小紫都不知道该跟谁套近乎。是的,在自己家里,她还需要套近乎,这事听起来真可笑。

大年三十的上午,夏小紫回到了家。

跟往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妈妈在炸鱼,爸爸在侍弄他的花花草草。

当然,也有很大的不同,夏小紫发现家里多了新成员——一条小狗,是一条可爱的吉娃娃。“妮妮,妮妮,这么不听话,快快,过来吃饭了。”妈妈一边炸鱼,一边丢过来两块鱼给这条叫作“妮妮”的吉娃娃。

爸爸看着妮妮,也露出一副慈父的表情。

夏小紫和老公都是非常喜欢狗的,可是不知为什么,看到父母恨不能把那条叫作“妮妮”的狗当成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心里生出了一种恨意。

吃着午饭,夏小紫满脸沉郁地对父母说:“把那条狗送出去吧。”

就好比一个小石头被丢到了大海里,她的话压根就没有掀起任何波澜,父母都没有理她,似乎把女儿的话自动过滤了。“我觉得,那条狗还是应该送给别人,咱家别养了。”“这养得好好的,我和你爸都很喜欢妮妮呀。它很听话的。”夏小紫的妈妈面露难色。“我找人算了,这条狗和我犯克。”

爸爸把筷子拍在了桌子上,没吭声,去了阳台,继续去侍弄他的花花草草。

妈妈小声问她:“到底怎么了?谁惹你了?是不是妮妮不听话了?我教训它。我觉得就养着吧,也给我和你爸爸当个伴儿。”

夏小紫听到“给我和你爸爸当个伴儿”的时候心软了一下,可是,她依然犟着:“不行,送出去,否则我以后就不回家了。”

夏小紫心里是在打一个赌——我,在父母的心中是否重要?

在狗和我之间,父母的选择是什么?

其实在打这个赌之前,夏小紫是悲观的。“行,可以送出去,你爸那边我去说服他。”

夏小紫悬着的心放下了,可又觉得自己着实不孝,一头细密的汗渗了出来。04

两个月后,夏小紫和老公一起回家。

楼道里遇到了隔壁的张奶奶,夏小紫热情地握住了张奶奶的手:“张奶奶,我们家那条小狗怎么样呀?”“你说妮妮呀?挺好的挺好的,昨晚上还见你爸遛它呢。”“我怎么听我爸说妮妮生病了,没事吧?”夏小紫紧紧握拳,指节发白。“好着呢,活蹦乱跳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好的好的,张奶奶,您保重……”

张奶奶感慨道:“这闺女,从小就懂事。”

夏小紫的脚步变得沉重了很多,从一楼到四楼,她走得很慢,不断地喘着粗气。

进门的那一刻,夏小紫就问妈妈:“送人了吗?”“什么?”妈妈的眼睛不敢直视夏小紫。“我问,狗,送出去了吗?”“送,送了呀。”

夏小紫指着沙发上的一缕狗毛:“真的送出去了吗?”“那是之前留下的,没收拾好。”

这时,爸爸从花房里出来了。“得了吧,你们压根就没送,张奶奶说了,昨晚我爸还遛它呢。”“你还知道我是你爸爸?”爸爸把手里的花盆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夏小紫的老公呆呆地站在一边,不知道是否该接话,接话了又该说什么。

那个瞬间,难熬且尴尬。

再后来,夏小紫一家去奶奶家吃饭。

婶婶拉着夏小紫的手,说:“夏小紫,怎么又瘦了?是不是在外面吃不好?”

婶婶又转过头来跟夏小紫的老公说:“来,让婶婶看看咱家的大帅哥,是不是配得上咱家的大美女。”

好像全家人当中,只有叔叔和婶婶关心夏小紫。

满桌子菜,有鱼有肉,有菜有汤,不同的面食,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做法。

奶奶说了一句:“可以留点骨头给妮妮。”奶奶居然也知道那条小狗的存在,而且还挂念着它。“奶奶,我想摔死我们家那条狗……”夏小紫咬牙切齿地说。虽然她也觉得自己很可笑——居然跟一条狗去争宠。“夏小紫!”爸爸喝止她。“必须摔死,否则我就去死。”说完这句话,夏小紫就用头去撞墙,好在婶婶一把抓住了她。但夏小紫的头上还是留下了一个好大的包。

夏小紫知道自己的要求很无理很莫名其妙很残忍,但是她内心里的小野兽已经站了起来,露出了尖利的牙齿,泛着寒光。

那只小野兽曾经是缺爱,后来长成怨恨,现在已进化为报复了。

这是所有人印象里那个懂事的夏小紫吗?

小时候,夏小紫连踩断了一条蚯蚓都要难过好久,直到周围的小伙伴说蚯蚓断了还可以继续生长甚至可以长成两条蚯蚓后,她才收起了眼泪。

可是,现在,她怎么了?

叔叔和婶婶找夏小紫聊。

夏小紫说:“婶婶你知道吗,我从小就没有感受到我父母的爱,我觉得自己压根就是可有可无的,结果,现在出现了一个妮妮,而且我父母那么爱它,凭什么?为什么?我真的还不如一条狗吗?“我非常喜欢狗,我和我老公还养着两条小狗,可是不一样的。我无法理解我父母曾经对我的冷漠,就像我无法理解我父母对一条狗的喜欢。我必须摔死妮妮。“叔叔婶婶,你们知道吗,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宁愿自己没有父母而是一个孤儿,因为父母应该代表着爱和港湾啊,可是我没有感受到,我真的没有感受到,从来都没有……”

说到一半的时候,婶婶就开始流眼泪。

夏小紫也开始哭。

小时候爸爸打她时,她没有哭;她觉得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时,她没有哭;离家出走又不知道去哪里最终只能回家时,她没有哭;举起小刀想往自己的手腕上割而最终没有勇气时,她没有哭。

婶婶说:“这个事,我去跟你父母沟通吧。”

奶奶屋前的空地上,妮妮还在撒欢地跑,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夏小紫和老公都在。

妮妮亲昵地跑过来,冲着夏小紫的鞋子舔来舔去。

夏小紫是那么爱狗的女孩子啊,此时她俯下身来,抱起了妮妮,站起身来,闭上眼睛,从嘴角哼了一声,举起那条狗,然后就听到狗发出了一声惨叫。

离夏小紫半米左右的柏油路面上,妮妮侧躺着,剧烈地颤抖着,眼角里有泪。

最先受不了的是夏小紫的老公,他飞扑过去,捧起那条小狗,大哭起来。“为什么?夏小紫,你从来都不是这样的人,你为什么非要……”

他拉起夏小紫,抱着妮妮,发动了车子。

他本想在附近找一家医院,可是没有找到,后来直接上了高速回到城里。

夏小紫的老公找到他们平时去的宠物医院。那家宠物医院是他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