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香室医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8 10:32:25

点击下载

作者:王德群,边玉鸾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听香室医案

听香室医案试读:

前言

,看了几行,一下把书扔出去数丈远,“这样的书也能看!胡说八道。”我一头雾水,这是伤寒名家所著,觅到不容易。后来边爷爷告诉我:“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是说不通的。疾病无思想与理智,表现出的寒热皆真无假,只是在人体部位和层次不同,靠医者辨证准确而用药也。”

又一次,我看到杂志上一篇论文,介绍治疗瘰疬经验,觉得挺好。正好边爷爷在身旁,请其指点。他稍阅片刻,拿起笔在纸上留下一行字:“集软坚散结之大成也!”写完后头也不回就走了。看着边爷爷背影,我知道自己又错了!

一天,边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人不仅仅需要好学,还要深思,学会思考,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我把恩师之语记下来,成为一生的座右铭。

1977年下半年我随边爷爷临床,他当时已74岁高龄,每天半日班。边爷爷治病与他医比较,效果大不相同!我庆幸自己找到了“明师”!

有一产妇面色白,舌质红润,虽是夏秋之季,畏寒特甚。边爷爷方中既有祛寒之附片,又有清热之黄连,寒热看似杂陈,其实序度井然。患者二诊未遇边爷爷,请另医治之,我在其旁。此医知上方效佳,但看不明白,既然畏寒,上方有附片,用吧!但又不敢多用,减半。谁知患者次晨赶来最早,服二诊药后畏寒特甚,几乎难以忍受。边爷爷看了前医所用之方,笑笑,知其医未懂其内涵。其实边爷爷治病重视舌、脉,尤其舌诊,根据舌质、舌苔及润燥,参以脉之强弱、大小、浮沉治之。前因舌质虽红,但有薄白润苔,用附片祛寒,而内火甚,必有清火之剂;次诊,表寒已尽,再用附片恰如火上烧油。内火炽盛,外则畏寒更甚。三诊边爷爷从新调治,不日即愈。

我随边爷爷时间稍长,似乎能看出一些诀窍。一日,患者找某医诊治癫痫未遇,因我另半日伴此医抄方,央求我给他续方。患者服前医之方,久治无效,我遂改为边爷爷之法,治以化痰、散结、润下。二日后复诊,患者告之现发作次数已减四分之三,偶有发作,十分高兴!随后又复诊两次,疗效肯定。原医上班后,患者告知吾治效果,此医问用何方,未敢实告,只云加火麻仁、元明粉等。他很兴奋,要我把此案整理出来,此等效果难获!其实他的方法永远无法获此殊效也。

有远道赶来求医之癌症患者,告知十年前家乡曾有一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原医院已不收治,抬至全椒县医院也不收治,病家求边爷爷诊治。边爷爷在走廊诊治处方,春节将至,严寒冬季病人在外诸多不便,遂让患者回家服用。过了一段时间,患者恢复甚佳,自己步行二三十里路赶来复诊。边爷爷也回忆起来,此为一女性胃癌病人,约治三四次后,就未再来。获此信息,我利用周末骑自行车一路寻去。见面后,了解服了边爷爷中药,恢复较快,后来渐渐一切正常,家务、上街采购均是她在操持,精神状态很好。

边爷爷曾治疗很多癌症,尤其对十分凶险之白血病患者多有良效,也有不少治愈病例。血液病的诊治惊动北京,曾有专人来访,征求专方,边爷爷均是辨证治疗,并无专方。他曾高兴地写信告诉我,近日遇到一例从未见过的红斑狼疮患者,仅凭辨证治疗,很快痊愈。

我随边爷爷学习不足一年,还未入门就随恢复高考的机会而入安徽中医学院药学专业学习,边爷爷甚感惋惜和伤感!信中曰:“伯牙为失钟子期而碎其琴,盖亦为知音之难得也。当碎琴之时,其悲怨为何如耶?若有人,心有所会,学有所得,而无可告语者,其悲苦岂少于伯牙碎琴之事哉。东坡有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后次女玉凤继承父业,成为全椒县名医,她待病人如亲人,循循开导,多方关心与病人为朋友,不分上下班接诊患者,终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她对父亲医集出版盼之久矣,积极配合尽力收集资料,未亲见父亲医集出版,悲夫痛哉!

我祖父去世,边爷爷心情沉重,撰写五首诗以纪念之。如七律一首,题为“挽王稼老”:“忍看乔木摧枯尽,叶落疏林怅岁寒。蔬食幸能过九九,禅功想已破三三。百年事业休评议,十载睽违更老残。自古人生谁无死,为公不禁一潸然。”又安慰祖父的学生一首“致业广”:“显实开权法最尊,大无碍智可通灵,死生老病人间事,假象如何便作真。”祖父是一位笃信佛教的居士,82岁逝世,正所谓“蔬食幸能过九九”。边爷爷的诗中佛理与世间理融合,原来其弟兄四人均出家九华山,又是闽南佛学院首期学员,与懒悟、巨赞是同窗好友。边爷爷在29岁时就是九华山最著名的“祇园寺”方丈,后来46岁还俗,以医济人。

一次信中,边爷爷告知欲赠书法作品予我,十分高兴!我从小随祖父习书法,在家乡小有名气,后来专心医药,不再接触。虽然在祖父与老友书法大家林散之先生联系中,常当信使,对书法作品只是一般欣赏而已。当欣赏了边爷爷书法后,心灵是一种震撼!难怪他的子女均云,在他们眼中,未见多少书法家超过其父者。在边爷爷的《听香室诗书画》集中,真如此也。他在九华山出家时,曾替九华山玉屏峰下慧居寺书写一副自撰对联:“长江此仙堑,云海苍茫,时闻天风传塔语;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照神岭散炉烟。”我有机会登九华路过慧居寺时,必驻足瞻仰和留影,怀念八十多年前的边爷爷书法遗珍!

边爷爷之画更有特色,既有文人们喜爱的山水和四君子(松、梅、竹、兰),更有与佛教相关的荷花、菊花,甚至蔬菜,还有孔雀、虾趣等。对于画一窍不通的我,不再多述,读者可欣赏选录边爷爷的绘画作品。

边爷爷于诗文、书画、医学研究颇精深,但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中医。他7岁丧父,14岁在姐丈家学习中医外科,获很多李自成随军医生王氏的外科良方,后又由外科而内科。在医学理论上,先温病,后发现伤寒法优于温病法,用数十年时间,攻读并悟出很多至理,先后两次担任《伤寒论》教师,为全椒县和滁县地区(现为滁州市)培养了一批重视学《伤寒论》的中医。62岁时写出了他学习《伤寒论》心得《伤寒扫尘论》,内有诸多全新的论点,对习医者颇有启发!

例如:

·伤寒为万病立法。

·仲师立“伤寒”“中风”此二名,是作为全论的总冒来提贯全文的,是全论之经。成氏(无己)把它只做太阳两个病证来看待,岂不害死了人。

·“六经”是全论之纬,做人体内外之分,既不离经,亦不为经所拘,是仲师的创作。“六经”证候是显示敌人所在之处,表里的深浅上下及敌我斗争情况。

·伤寒者从因立名,热病者从果立名。谓因伤于寒,结果则病热。

·伤寒必病热,热非寒变。

·万病皆邪正相争之表现。伤寒总持之法,即万病总持之法也。总持云何?一纲二目,一纲即名曰伤寒是也;二目即“风”与“寒”二名是也。所谓二目者,从太阳至厥阴皆普遍以之为目也。

·《活人书》训阴阳为寒热,河间驳之,至为明确。而三阳为热,三阴为寒之说,至今仍脍炙人口,古今来误人多矣!病者何辜,遭其荼毒,思之恸心!

·寒为外邪,热为正气。

·执一御万,天下之至巧也。治医之道亦然。伤寒一论之所以统摄诸病者,以万病皆邪正相争之表现也。证候虽多,其理至约。仲师执此为论,故文少而义无不赅。后世学者,多谈玄妙,阴阳营卫,神机出入。自以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或旁征博引,自眩渊雅,实则自欺欺人,苦尽苍生,此何事乎?罪莫大焉。

·一般医籍总以肝胆记左关,脾胃记右关,然不知肝胆居人身之右,其相应当在右。例如:人身之左面生肿疡,左脉必大数,反之也是。唯李东垣说过,左右手是指医者,而不是病者,如是,则病人之左手正当医者之右手;病人之右手当是医者之左手,乃符合实际矣。

边爷爷原名边宝新,成年后,自改名边正方,乃立志方正做事,方正做人之意。出家法号宏志,亦寓志向宏大也。75岁时,写了一首长诗,以表达志在万里之外,以及医学上独特见解,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为醉语。虽然不想青史留名,也不管良相良医,但对医界误入歧途,生灵涂炭,誓为之昭雪,“所仗还有心头热。誓当横戈跃马作前锋,荡开妖垒逞雄烈!”所以,他到90岁仍给人看病,还欲在疑难疾病上闯出新路来。诗名“七十五岁初度信笔”。七十四年过去,七十五岁从斯。过去一事无成,今后可想而知。落花流水无情,赚得两鬓如丝。不想青史留名,哪问良相良医。人生岂能无欲,要当与世有益。志应在万里之外,岂仅如老骥伏枥。医虽小道利人宏,理应奋发乘长风。曾过兰台饮杯酒,醉语语人人不从。人人各有玄妙法,五行五脏相制克。来自内难皆圣言,后人谁敢不守则。圣经岂能皆无过,精粗真伪需分别。百年之前有叶吴,温邪上受三焦列。大言门对仲景开,欲与六经争雄杰。天下从风少异言,顿使浓云蔽日月。春夏秋,不用说,冬天也有温邪杂。凡是有病皆温邪,伤寒论方置高阁。可怜四野怨魂多,谁能为之一昭雪。兰台酒,力不弱,一醉到今未醒彻。虽然老眼已昏花,所仗还有心头热。誓当横戈跃马作前锋,荡开妖垒逞雄烈。

边爷爷引导我学会思考,走正中医药探索之路,我心存感激!我的恩师边正方先生的《听香室医集》能成功出版,首先感谢母校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退休后仍为我创造条件,专门成立了“王德群教授工作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帮助整理、编辑资料。此部医集缘起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邹运国编辑,我们在烟台参会期间,他敏感地捕捉到边正方先生著作的重要价值,出谋划策帮助我们完成初稿,并在出版社立项。邹编辑是一位负责任和守信的人,当他工作另有安排后,仍将该书稿交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随后王秋华主任非常热心负责地安排、规划此书,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以致后期的编辑出版工作非常顺利。刘聪敏、刘喆两位编辑辛勤认真的工作,也为医集增辉良多,谢谢!王德群戊戌年二月廿四日前言《听香室医案》是边正方先生诊治病人的临证实录,由他自己亲笔所记。我们共收集了800例,因篇幅受限,该集从中选择300余例。

出版社审阅初稿后,建议我们补写一些按语,以便读者理解。经与该集整理的学术指导任何先生反复商讨后,觉得以不写为妥。因为边正方先生思路新颖,思维独特,在整理时,必须仰视。其内涵深邃,非浅尝辄止者所能解析,若勉力为之,恐误后人!

医案中的附片宜先煎;龙骨、龙齿、牡蛎、石决明、磁石等均宜杵后,先煎。具体处方中不再分别标出,请在参阅是注意。有的医案用了何首乌、夜交藤、黄药子等,因当时未发现损害肝脏,现已知其毒,当避免之。方中尚有土龙骨、胡黄连、黄连素等,因当时龙骨、黄连缺货而替代之。

我曾于1977年下半年随边先生临床数月。边先生治疗一些常见病往往随手而愈,从不留医案。一次,正值暑天,邻居尹某前来就诊,边先生诊断后说,这是典型的桂枝汤证,处以桂枝汤原方就完全可以了,尹某服桂枝汤两剂即康复了。此类病例,边先生治之甚多,从不留存,他认为太简单了。

边先生学医经历独特,先习中医外科,再到中医内科,继而内外合璧;早期习温病,后尊伤寒,又在两次中医班任教中,对《伤寒论》的探索而悟之甚深,著有《伤寒扫尘论》;自此后,运用伤寒法,在血液病和肿瘤治疗中探出一条独特之路,拯救了不少生命。

边先生医案曾有弟子帮助整理,他们试写的按语非边先生之原意也,不仅无法帮助读者理解,反而容易造成学习障碍。鉴于此,我们将边正方先生的医案原貌推出,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体悟,这或许是最佳之法!主编 王德群2018.5.30序

中医医案的滥觞——“仓公诊籍”首记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25则诊籍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口腔等各科23种病证。直至隋唐五代,仍未有医案专著问世。到金元时,医家立案、医籍附案开始增多。

许叔微之《伤寒九十论》,乃我国现存最早的伤寒专科医案,其记载完整,辨证方药精准规范,疗效显明,且多创见。至于《普济本事方》《小儿药证直诀》《妇人大全良方》《本草衍义》《儒门事亲》《兰室秘藏》《丹溪心法》《十四经发挥》等著作,皆附有部分医案,以案证理,各有发挥。明清时期,个人医案专著大量出现,代表性医案著作有《石山医案》《孙文垣医案》《薛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两都医案》《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洄溪医案》《吴鞠通医案》《程杏轩医案》《王旭高医案》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刊行的医案专著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如《王仲奇医案》《章次公医案》《岳美中医案集》等医案遗珍。

“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章太炎)。医案著作是人文医学科学的精粹,主要学术特色是“宣明往范,昭示来学”。历代医案理法有据,风格各异,医案中所反映的辨证、立法和方药,是防治疾病中值得进一步开发的重要内容,这就说明医案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考阅价值。

安徽全椒县名老中医边正方先生,行医70余年,学验颇丰,亦工诗文,擅书法,其医著有《伤寒扫尘论》《正方医话》《伤寒论备讲》《听香室医案》,乃医林一簇锦。《听香室医案》由其学生王德群教授整理,精选正方先生医案300余例,多为先生晚年所治病案。正方先生强调辨证论治,绝不寄望于特效药,守先识病后论治,治随证转。从医案中可窥见先生于临床诊脉察苔、识证组方、议药论医、质疑救误、遵道重德、治病救人的轨迹。先生治学为医,乃学贯寒温,由难往易,源远流长。

是为序。安徽省中医文献所研究员 任 何戊戌春日写于合肥梦园倚云居第一章 血液病一、血小板减少医案1

高某,女,30岁,安徽省全椒县白酒公社吴山大队高蒋小队。

1975年11月5日初诊:牙龈出血,先在下龈,近来上龈亦有之,血3小板今日化验为85000/mm,舌光绛,尖多朱点,头昏乏力,脉较小数,手心热,大便时干,食纳尚可,近因感冒而较差也,四肢有小出血点,口干。黄 芩10g 川黄连6g 仙鹤草30g 茜 草15g侧柏炭21g 血余炭12g 生 军6g 牡 蛎60g甘 草10g 夏枯草12g 枇杷叶12g 防 风10g 三剂

11月9日二诊:头昏已微,牙龈出血已很少,口干亦微,方后得大便,每日二三次,纳可。于上方,去生军,加块茯苓15g,墨旱莲12g,紫草10g。四剂。

11月14日三诊:血已甚少,口干喜饮,苔白较腻,尖多朱点,头昏,非跑路则无之,脉弱,便稀。附 片10g 桂 枝10g 青龙齿30g 牡 蛎60g仙鹤草30g 茜 草15g 血余炭12g 川黄连6g紫 草10g 炒白芍12g 焦白术12g 磁 石60g 三剂3

11月17日四诊:今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20000/mm,红细胞34000000/mm,舌脉略同前,再予上方,去仙鹤草,加黄芩6g,侧柏炭15g。四剂。

11月22日五诊:情况更佳,早无新出血点,口较干,牙龈出血止,脉仍较小弱,再予上方,加二地各7.5g。四剂。3

11月30日六诊: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30000/mm,苔根白腻,尖多朱点,脉小弱,后身即有热感,于上方,去生地、桂枝、附片,加防风10g,黄芩6g,滑石12g,车前子12g,桑椹子15g,去白术。四剂。

12月5日七诊:溺已趋正常,头尚昏,再予上方,加夏枯草12g,丹皮10g,二芍各10g。少腹部微有疼感。四剂。医案2

陈某,女,江苏省南京市。3

1987年11月24日初诊:11月20日在南京检查血小板30000/mm,据述,近来常感冒以致血小板下降也。现在尚鼻塞,舌苔薄白而底质红,舌尖及舌中显见朱点如小指肚大,胸痞,有时食下作翻吐,脉弱甚。血压100/70mmHg。食纳时佳时不佳,经多,拟方。苏 梗10g 防 风10g 川黄连8g 山 栀10g地榆炭30g 仙鹤草30g 茜 草30g 炙黄芪20g党 参20g 桂 枝8g 附 片8g 乌贼骨15g血余炭15g 三剂

12月15日二诊:12月6日在南京大桥四处医院血常规:血红蛋白9.5g/dL。牙衄仍有时较多,食后有时欲呕,舌偏光红,脉弱甚,内热盛,当偏于清法。黄 芩8g 枇杷叶15g 川黄连10g 生地炭30g血余炭20g 茜 草30g 仙鹤草30g 地榆炭30g竹 茹15g 龟 甲30g 鳖 甲30g 龙牡各30g甘 草10g 炒枳壳12g 四剂

1988年2月6日三诊:上治颇佳。今年1月20日结婚,饮酒少许后遂3感不适。今齿衄较甚,血小板28000/mm。舌质较红,少白苔,脉较软弱,咳嗽较剧,上法出入。枇杷叶12g 生地炭30g 黄 芩10g 甘 草10g生龙牡各30g 炒枳壳12g 仙鹤草30g 茜 草30g竹 茹15g 血余炭20g 乌贼骨20g 桂 枝8g防 风10g 党 参15g 大 贝12g 四剂

4月30日四诊:服上方后得孕两月,血小板锐减,肛中出血,遂人3流,多日来欲呕,前五日血常规:血小板为34000/mm。舌光红脉弱,当清之,上方去桂枝、大贝、防风,加陈皮8g,党参改用北沙参20g,加黄连10g,地榆炭40g,生姜8g。五剂。3

5月25日五诊:今日血常规:白细胞8700/mm,血红蛋白12.5g/3dL,血小板74000万/mm。自述1984年拔牙后即牙龈经常出血,近几日来胸不舒,时欲呕,项背及两肩不适。咽喉痛,右腮部痛,两臂有时痛。苔薄白,脉小,时以太息为快,上法出入。桂 枝10g 炒白芍12g 炒牛子15g 桔 梗12g炒枳壳12g 姜半夏12g 陈 皮10g 防 风10g射 干12g 甘 草10g 生 姜8g 川厚朴10g 五剂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医案1

刘某,男,21岁,安徽省全椒县南屏公社。

1974年2月15日初诊:吐血、衄血、便血、尿血,遍身均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新旧杂呈,右目充血,左腰酸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全片很少见到有核细胞,多核细胞2%,淋巴细胞97%,嗜酸性粒细胞1%,未见到幼红细胞及巨粒细胞,成熟红血球形态正常。周围血细胞检查报告:白细胞3850/mm,中性粒细胞25%,淋巴细胞71%,单核细胞4%,血红蛋白332.7g/dL,红细胞1190000/mm,血小板70000/mm,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余诊之:脉来如葱管,浮大中空,苔白,舌质现乌斑,此乃元阳大亏,不能摄血之证。急救阳以摄血,庶希挽危于万一。附 片12g 桂 枝10g 白 芍15g 仙鹤草30g茜 草21g 龙 齿24g 牡 蛎30g 珍珠母60g甘 草10g 夏枯草15g

2月16日二诊:服药后衄止,原出血点已渐消失且无新发者,知饥欲食,可进粥一大碗,顷刻又饥,饥则欲食,是佳兆也,此系虚阳上扰,非为实火。脉已平软,舌上乌斑濒尽。上方加黄芪12g,党参12g,改龙齿为花龙骨30g。

2月17日三诊:晨起发热又见咽痛,脉来浮数,苔白质红,此外感之征也,嘱将上方第二煎暂停服。防 风10g 炒牛子10g 射 干10g 黄 芩10g紫 菀10g 法半夏10g 仙鹤草30g 茜 草21g甘 草10g

2月18日四诊:第一煎后热即退尽,咽痛亦微,唾中稍夹血,微欲呕。病家以为外感已愈,即自行停服第二煎,余促其速将第二煎服下。下午往视,唾中已无血,咽痛更微,亦不呕恶也。予上方出入,嘱将此方与十六日所剩方合煎同服。藿 香10g 法半夏10g 陈 皮6g 炒牛子10g射 干10g 仙鹤草30g 茜 草21g 甘 草10g

2月19日五诊:上方服后情况甚佳,右目充血濒尽,微有盗汗,左腿屈伸时微有疼痛。舌质转红,白苔渐去。附 片10g 熟 地12g 桂 枝10g 秦 艽10g当 归10g 炒三仙各10g 白 芍12g 甘 草10g桑寄生15g 仙鹤草30g 茜 草21g 花龙骨30g牡 蛎30g 山萸肉12g 珍珠母60g 甘枸杞12g石决明30g

2月20日六诊:情况更佳,已能在房内外活动,食猪肝、鸡蛋无不适,上方加山药12g。

2月21日至4月10日七诊至三十一诊:此间几遭外感,先后并发尿浊、肛裂及局部感染,均宗上法随证化裁治之,获效皆显。1974年2月26日后,患者已不再有任何出血现象。

4月11日三十二诊:诸恙悉愈,唯耳鸣未除。脉偏浮数,苔薄白,舌质透红。龙 齿21g 牡 蛎30g 夏枯草15g 黄 芩6g桑 叶10g 块茯苓15g 炒二芽各12g 车前子12g仙鹤草30g 珍珠母60g

4月12日三十三诊:右颈强不适,右肩微痛,小溲黄。血常规检查:3白细胞5900/mm,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52%,单核细胞3%,红33细胞3590000/mm,血红蛋白6.8g/dL,血小板77000/mm。脉软较浮数,苔仍偏水白,复招外感也。桂 枝10g 防 风10g 制二乌各6g 白 芍12g块茯苓15g 泽 泻12g 焦白术12g 二剂

4月14日三十四诊:右项仍强硬不适,脉较浮,苔白质略红。桂 枝12g 附 片12g 白 芍12g 苍耳子12g夏枯草15g 干 姜6g 红枣四枚 花龙骨21g牡 蛎30g 磁 石30g 珍珠母60g 焦山楂12g甘 草10g

4月17日三十五诊:右侧头面作麻、耳鸣。上方去桂枝,加女贞子30g。

4月26日三十六诊:数日来上腭疼痛,日来更甚,脉软浮洪,苔水白。上方去干姜、红枣,加磁石30g,茯苓15g。3

4月30日三十七诊:健如常人。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000/mm,中性粒细胞57%,淋巴细胞43%,血红蛋白7.4g/dL,红细胞3600000/33mm,血小板100000/mm,遂停药。

附记:1974年5月6日,经南京市白下区中医院复查,血常规报告:3血红蛋白12g/dL,白细胞4500/mm,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21%,3嗜酸性粒细胞5%,血小板115000/mm。

1978年10月7日,笔者对患者作了家庭随访,悉患者体格素健,问无小疾。

原始病历:1974年1月,感两腰及胸骨处疼痛,以右腰为甚,此间曾数次至全椒县医院门诊,分别给以抗风湿药及伤湿止痛膏治疗无效。半月后见巩膜充血,两腰疼痛剧烈,不能睡觉。医案2

蒋某,男,36岁,安徽省合钢工人。

1974年9月21日初诊:查患者原始病历,1968年5月31日血常规检333查示:白细胞2900/mm,红血球2700/mm,血小板39000/mm。经治3疗后血小板时升时降,最高至70000/mm。该患者曾于安徽省白求恩医院治疗,行左右髋骨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不良性贫血,今就诊于合钢冶金局医院。现头昏腿酸,上身多汗,舌质淡,苔白,脉软小,3血小板仅20000/mm,牙龈时有出血,有时鼻衄,心慌耳鸣,食少,面色苍白,有潮状。附 片12g 桂 枝10g 青龙齿30g 牡 蛎30g珍珠母30g 苍耳子10g 仙鹤草30g 茜 草15g茯 神15g 白 芍12g 炒甘草10g 党 参12g炮内金10g 远 志10g 柏子仁15g 熟酸枣仁15g磁 石30g 二剂

9月23日二诊:症状皆有所减,但食后仍脘胀,予上方,加附片3g,干姜6g,炒三仙各10g,法半夏10g。二剂。

9月27日三诊:情况更佳,汗可及全身,苔中白腻,予上方,去法半夏、甘草,加姜半夏10g,茯神6g,夏枯草12g。二剂。

9月29日四诊:第一次来诊时,行步尚须人扶掖而行,现在可自行前往,精神佳,面色转红润,咳嗽。药房三仙、夏枯草短缺,故去之,咳嗽,加紫菀10g,款冬花10g,阿胶15g,山萸肉12g,熟地15g。

1975年9月8日五诊:去年9月份,曾经余治疗数次后,即情况大见好转,饮食增加,精神大振,直至今日,精神不减,前一阶段未服药,以致牙龈出血。方后血已止,今苔白质淡,脉软小,下肢易怯寒,耳鸣33(9月6日血常规示:血小板50000/mm,白细胞2700/mm,血红蛋白5.5g/dL,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1%)。附 片12g 炒白芍15g 青龙齿30g 牡 蛎30g磁 石60g 苍耳子12g 仙鹤草30g 茜 草15g桂 枝10g 焦白术12g 炙首乌12g 炒甘草10g 十剂医案3

於某,男,安徽省全椒县广平公社。

1975年6月19日初诊:患者6月13日于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初曾大量失血,至为骇人,经治疗半个月后情况皆佳,未再衄矣,仅大衄血后一两日间,稍有衄血一两滴,饮食佳,汗多,睡眠不佳。苔白,中部略有灰黑色,脉较浮芤,有时八九次一停,有时三十余次一停,来去稍涩。

安徽省立医院6月13日骨髓穿刺单:①骨髓增生活跃G∶E=0.25∶1。②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均见以中晚幼红为主,时见分裂型红细胞大小不等。③粒细胞系统增生不良,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其象内可见中毒颗粒(+++)。④巨核细胞系统增生不良,全片仅见一个颗粒型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⑤血涂片检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意见: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防 风10g 附 片12g 白 芍12g 青龙齿24g牡 蛎30g 仙鹤草30g 丹 参12g 茜 草15g黄 芩6g 柴 胡10g 夜交藤30g 合欢皮30g柏子仁30g 熟酸枣仁15g 三剂

6月22日二诊:情况佳。20日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已增至110000/33mm,白细胞2000/mm。予上方,五剂。3

7月1日三诊:今日血常规示白细胞3900/mm,血小板110000/33mm,血红蛋白3.7g/dL,红细胞2250000/mm,中性粒细胞53%,淋巴细胞47%。出院,舌脉大致同前。附 片12g 桂 枝10g 党 参15g 黄 芪15g丹 参12g 甘 草10g 焦白术12g 青龙齿30g牡 蛎60g 磁 石60g 白 芍12g 仙鹤草30g茜 草21g 血余炭15g 防 风10g 五剂

7月10日四诊:回家后服泼尼松片数日,今身肿,睡眠不佳,苔白较甚,予上方去丹参、甘草,加附片3g,块茯苓15g,泽泻15g,薏苡仁24g,夜交藤30g,合欢皮30g。五剂。

7月16日五诊:有时稍有鼻衄,嘱其停用泼尼松,苔仍水白,脉洪数、鼓指。黄 芩6g 青龙齿30g 牡 蛎60g 磁 石60g仙鹤草30g 茜 草21g 地 榆30g 侧柏炭15g附 片10g 块茯苓12g 丹 参15g 法半夏10g甘 草10g 五剂

本例死亡。医案4

田某,女,13岁,安徽省全椒县公安局。

1987年5月1日初诊:4月4日在南京市立儿童医院骨髓穿刺确诊为3再生障碍性贫血。今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8g/dL,白细胞2400/mm,3血小板70000/mm,中性粒细胞34%,淋巴细胞66%。纳尚可,舌苔白质淡,脉弱多汗,鼻衄、齿衄日来少见,身部散见紫斑、小出血点,从经方治。附 片15g 桂 枝15g 炒白芍18g 焦白术18g党 参15g 黄 芪18g 龙牡各30g 干 姜10g炙甘草10g 仙鹤草30g 茜 草30g 地榆炭30g血余炭20g 三剂

5月4日二诊:服药后唇口见红色,舌质亦见嫩红,自觉饮食、精神较前为佳,汗已少,脉浮芤、微数,上方减附片至12g、桂枝至12g、干姜至6g,加党参至18g。四剂。3

5月8日三诊:今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5g/dL,白细胞2900/mm,3血小板105000/mm,中性粒细胞28%,淋巴细胞70%。舌质淡,脉浮芤弱数,皮肤仍生细小红点,低热,上方加党参至25g,附片、桂枝仍用15g,加当归12g,去干姜。四剂。

5月17日四诊:头晕疼,腹痛脐部痛,舌苔白质淡,脉浮数,急按之无根,身体无出血点,食少则心慌,上法出入。附 片15g 桂 枝15g 炒白芍15g 焦山楂15g火麻仁40g 龙牡各30g 党 参20g 柏子仁30g远 志12g 炒二芽各15g 仙鹤草30g 茜 草30g血余炭20g 干 姜8g 四剂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案1

张某,女,45岁,安徽省全椒县三合公社三合大队小朱小队。

1974年4月7日初诊:患者自去年腊月初十即感头痛,肢麻腰痛,食少无味,心中不适。安徽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血细胞形态检查报告:骨髓极度增生,粒红比例12∶1,粒细胞极度增生,酸性与碱性白细胞增生,呈病理变化,血小板不多,血涂片检查白细胞多,核左移明显,核与浆发育不平衡,酸碱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均明显少。该院以白消安片治之,服药十日,不仅病情未转,而且不能食,近日强食母鸡一只,即呃逆,时呕吐,头痛加剧,左鼻不通,汗多,大便少解且干甚,面色萎黄少华,精神萎靡不振。白3细胞167000/mm。苔水白,脉弱甚,此乃阴阳并损、气血双亏之症。法当温补,助其气血,并以潜纳通下之法佐之。附 片10g 桂 枝10g 白 芍12g 焦白术l2g火麻仁30g 焦山楂10g 法半夏10g 龙 齿21g牡 蛎30g 干 姜6g 陈 皮10g 当 归10g(冲服)柏子仁15g 元明粉6g 苍耳子10g炒二芽各12g 二剂

4月9日二诊:上药服后效若桴鼓,第一剂服罢后头不痛,肢亦不麻,汗渐少,鼻稍通,饮食知味,精神转佳,曾大便一次但不多。今日3又觉头痛、腰痛如前,白细胞速降至80000/mm,舌尖略红。上方桂枝、附片、元明粉、焦山楂、陈皮、苍耳子各加3g,加防风、丹皮各10g。二剂。

4月11日三诊:症又大减,精神颇佳,头痛仅局限于右眉棱至巅3顶,已能食粥一碗多。白细胞降至60000/mm,白苔渐去,舌质变红,脉小弱。综观脉症,是有转机也,前方进退之。附 片10g 桂 枝10g 防 风10g 苍耳子10g夏枯草12g 丹 皮10g 白 芍12g 枇杷叶10g炒二芽各10g 花龙骨21g 牡 蛎30g 柏子仁15g焦山楂12g 三剂

4月15日四诊:唾多口干不欲饮,腹内有热感,夜间有小痛,溺不3黄。每日头痛仅片刻(两次左右),白细胞又降至14000/mm,苔白腻稍灰,脉仍偏弱。仍宗前法。附 片12g 桂 枝10g 白 芍12g 焦白术12g花龙骨21g 牡 蛎30g 苍耳子12g 磁 石30g干 姜6g 炒吴萸10g 块茯苓15g 珍珠母60g夏枯草12g 二剂

4月17日五诊:过食咸肉、猪油、鸡蛋后,白细胞升至37000/3mm,嘱勿食肉、蛋之类。予4月11日方,加白术12g。二剂。

4月19日六诊:大便干结难下,汗出虽多口干已除,4月15日方去炒吴萸,加火麻仁、炒枳壳、炒二芽各12g,生军6g。五剂。

4月29日七诊:已能食干饭一大碗或更多,末两剂未用生军故大便又干,汗多甚。仍予上方去干姜,另加胡黄连3g、附片3g。三剂。

5月14日八诊:停药多日,别医以麦里浪片(白消安)治之,血小33板从服中药时的167000/mm降至110000/mm。嘱暂停西药,但服中药观之。医案2

孙某,男,45岁,军人,安徽省蚌埠部队后勤部主任。

1975年3月26日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史,周身疼痛(四肢及背肩等处),汗多,苔偏水白,脉小弱,初病即腿软、周身无力,手麻。附 片12g 桂 枝10g 白 芍12g 青龙齿30g牡 蛎30g 干 姜6g 块茯苓15g 党 参12g夜交藤30g 桑寄生15g 当 归10g 三剂

3月28日二诊:身痛如前,予上方去党参,加防风10g。汗已少,加紫草10g,薤白10g,干地龙10g。三剂。

3月30日三诊:今当着意于其周身疼痛也,其疼痛主要在尾椎以上脊椎之间。予上方加薏苡仁30g,块茯苓15g,泽泻15g,秦艽12g,全蝎6g(因无僵蚕故代用),白术12g,防己10g,黄芪15g,附片3g,独活10g,川芎10g,干姜2g,白芍3g,丹皮10g,桑寄生15g,去紫草。六剂。

4月10日四诊:上方服八剂(自加二剂),苔白薄,尖红较甚,脉微数,予上方,减附片3g、干姜2g,加紫草10g,身疼微减,白细胞总在1万左右,加当归10g,白芍3g,川黄连3g。三剂。

4月13日五诊:以往每一周左右则发身剧痛一次,每次要四五日才缓解,缓解时亦微有痛感,自治疗后,每次发作为时较短,仅二三日即渐解。昨日后背觉沉重而痛,汗已极少,苔偏白,脉较弱。附 片18g 桂 枝12g 白 芍15g 当 归12g秦 艽12g 龙牡各30g 川 芎10g 薏苡仁30g块茯苓15g 泽 泻15g 全 蝎8g 夜交藤30g白 术12g 防 己10g 桑寄生21g 干 姜10g党 参12g 黄 芪15g 川黄连3g 丹 皮10g防 风10g 独 活12g 四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