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9 00:43:41

点击下载

作者:(美)吉姆·崔利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朗读手册Ⅱ

朗读手册Ⅱ试读:

阅读之花悄然绽放

王林(儿童阅读研究者)

您翻开的这本《朗读手册Ⅱ》,是《朗读手册》的续集,作者为美国的儿童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

或许应该先聊聊我和《朗读手册》的关系。我在二〇〇二年读到了《朗读手册》的繁体中文版,它来自台湾。那时我正在读儿童文学博士,这本书昭示了我一生想要从事的志业——儿童阅读的研究和推广。我也算读过不少教育类图书,可没有哪本书像《朗读手册》一样,肯定地说“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下结论和做判断都变得越来越困难,可是我信服它的观点,因为作者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资料,而且以问答形式把观点简明地表达了出来。九年过去了,这本书仍是我案头的重要参考书。

我是《朗读手册》的忠实拥趸。不论是公开的演讲还是私下的交流,我都建议老师们、家长们认真读读这本书。我和一些推动儿童阅读的朋友,私下里把《朗读手册》叫做儿童阅读的“圣经”。它曾对中国的儿童阅读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我在推广“为孩子大声朗读”的理念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我要给孩子朗读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给孩子朗读会不会影响他独立阅读?我要选什么作品给孩子朗读?朗读有哪些方法?这些问题在《朗读手册》中都有答案。例如,在读什么的问题上,吉姆·崔利斯曾在书后提供了一份英文书单,阿甲先生和我也曾推荐过一个中文书单。可是,读者还是觉得有些“虚”。

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Ⅱ》就是为解决上述普遍问题而编写的,它提供了更直接、更具体、更柔性的解答。

这本书的主体是崔利斯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精心挑选的四十八个适合朗读的故事。我猜想,中国的家长马上的反应是:这些故事对年幼的儿童会不会太长太难了啊?的确,崔利斯选的文章有单篇故事《小绿帽》《皇帝的新装》,有节选的长篇作品《夏洛的网》《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少则五六千字,多则上万字,而且像《夏洛的网》一般都会推荐在小学五六年级让学生读。我想,这个篇幅和难度是中国读者接受这本书的障碍,特别对那些习惯把绘本当成早期阅读全部内容的大人——我们何曾有过花一个月给孩子读完一部长篇童话的经历?可是,崔利斯有他的理论前提:在八年级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拿到书稿后,我先选了《皇帝的新装》做实验,读给五岁的女儿听,她表现专注,听懂了故事,至于是否理解了故事的内涵,我不确定。可是,谁能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呢?《朗读手册Ⅱ》本意是要提供朗读材料的方便,却可能会让我们的家长产生畏难情绪,在畏难情绪之下又会产生各种“疑问”。在我看来,解决“疑问”的办法非常简单:拿出《朗读手册Ⅱ》读给孩子听,如果他不爱听,就换个时间读或者换篇文章读——“疑问”,常常是大人们不愿意践行的借口。

崔利斯在选编这些故事时,并没有煞有介事地介绍朗读的方法。或许,在他看来,大声朗读本身就是方法,不用太多花招。相反,他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作者的故事、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延伸的故事。崔利斯解释说,编排这些文字的目的是不愿“让年幼的读者误认为书是机器写的”。作为儿童阅读研究者,我很喜欢这些作者的逸闻趣事,当读到纽伯瑞奖得主贝芙莉·克莱瑞居然小时候患有阅读障碍时,当读到达尔居然是功勋飞行员时,我不禁莞尔。想想我们自己吧,喜欢某位名人,常常是因为他有很多趣事吸引我们。同样,对孩子而言,他也会因为喜欢某位作者的趣事而喜欢他的作品吧。所以,这些资料不是可有可无,它提供了让孩子喜欢阅读的另一种途径。

如果说《朗读手册》重点是讨论“为什么要朗读”,续集《朗读手册Ⅱ》重点是讨论“朗读什么”。父母们在朗读这些故事给孩子时,最重要的是“爱”和“信任”。有对孩子和阅读的爱,你才不会把共读当成负担;有对孩子的信任,你才不会总担心孩子听不懂。我们应该用农夫的心情对待朗读,耐心地读,坚持地读,朗朗书声和朗朗乾坤交相辉映,可能在你不经意间,阅读之花已悄然绽放!

序言

大概十年前,那时我的侄女珍妮才十几岁,她有一次来和我们一起过周末。现在回想起来,珍妮那次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她给我带来了一个写作灵感。

珍妮回家以后,对她妈妈说:“真不可思议,吉姆叔叔简直跟爸爸一模一样!你知道吗?我刚到那儿不到十分钟,吉姆叔叔就拿着几本书说,‘嗨,听听这个!’然后,他就开始朗读起来,和爸爸一模一样。”

在我嫂子告诉我这件事之前,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的确有这个习惯。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和哥哥们常常从报纸、杂志或者书后面探出头来,对周围的人叫道:“嗨,听听这个。”然后就大声地朗读起他们觉得极其精彩、必须要跟大家分享的东西。

自从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就发现,在爱读书的人中间,大声朗读是一个不约而同的做法。喜欢阅读的父母和教师,往往也是喜欢传播精彩故事的传道者。朗读提升了阅读的乐趣,而教育研究显示,阅读乐趣正是培养小读者的最重要动力。

多年来,我一直在给我的儿子、女儿和学生朗读。我发现,有很多故事是朗读者和听众都喜欢的,它们经久不衰。本书就选了很多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备受欢迎,尤其深受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喜欢。(当然这并不是说,大一点的孩子就不喜欢这些故事,他们也会喜欢。事实上,相当多的大孩子并没有听过或读过多少幼儿故事,他们被剥夺了接触这些故事的文化内核的机会。我计划再写一本书,专门收集适合给小学五年级到高中生大声朗读的故事。)

我承认,在挑选故事的时候,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故事,而不是那些要教给孩子什么道理的故事。教育的一个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们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

如果你的听众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那么这本书就像是“惠特曼巧克力样品盒”,你可以从中随意挑选你需要的故事。有趣的是,你可能不知道将会尝到什么味道。你将发现本书中有适合每个孩子口味的“巧克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故事、幽默故事、奇幻故事、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正因为书中的故事多种多样,我们才能品尝到令人陶醉的味道。

对于那些志在挖宝的读者,我将这些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了编排。故事主题在本书目录中一目了然:如校园故事、动物故事和家庭故事。

另外,有些父母和老师可能希望利用这本书来逐渐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将篇幅较短的、不太复杂的故事都放在了前边,而篇幅较长的、复杂一点的故事则放在了后边。

我选择的大部分故事是情节独立的故事,另一些是非常适合朗诵的小说的前几章,我希望借此吊起读者和听众对小说全文的胃口。父母和老师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即认为孩子的听力水平和阅读水平相当。事实上,在八年级之前,孩子的听力与阅读的水平相差很远。幼儿的听力水平很高,所以他们喜欢听比他们的阅读水平高好多的故事。我经常收到幼儿园老师和父母们的来信,说他们兴奋地发现,五岁的孩子居然喜欢像《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这样的小说。

我在选入的每篇故事之前都加了一个简短介绍,在故事之后又加了简短注释,提供了一些你可能希望延伸阅读的相关图书。这也给我提供了弥补出版商错误的机会,出版商往往花了很大的精力出版作者的作品,却仅在书封上的一点点地方介绍作者。有些书甚至根本不介绍。这样做可能会让年幼的读者误认为书是机器写的。

因此,只要有可能,我都尽力提供有关故事和作者的背景资料。编这本书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在作家的背景资料中发现了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比如,历史上那些畅销童书作家里头,有人受到父母的过分保护,在童年时(甚至成年后)曾经被像囚犯一样看管着,于是,写了一个淘气兔子的历险故事,以此获得心灵的自由;也有人在开始写作时经历了艰难的起步,为了能买下写第一个故事的纸,在田纳西州摘葡萄挣钱;还有,美国经典狗故事之一的作者当初曾想烧掉手稿,因为他对自己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感到难堪。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挖掘和使用了多种资源,包括对很多作家进行私人专访,以及阅读他们的自传。另外,我还要感谢一套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这在大部分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尽管还不被家长和教师所熟知。这套书名叫《有关作者的一些事》(Something About the Author),现在已经扩展到七十卷,满满地记载着关于那些童书作家的令人着迷又鲜为人知的重要信息。

儿童文学作家领军人物卡罗琳·菲勒·鲍尔(Caroline Feller Bauer),曾描述了“应急书”的用途:比如,当你意外地被困在医生的候诊室或者遇上堵车时(或困在洪水中),你只要在车上或行李箱里放上这么一本书,就随时可以从中抽出一段来给孩子朗读。(本书中所列出的书都可以作为应急书。)

在家中和在汽车中,音响设备几乎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了故事录音的好处。(这种录音永远不能代替父母日常的朗读,不过如果要做繁重的家务或者在长长的旅途中,录音故事有时候可以成为很好的选择。)本书选的许多故事都已经有了录音版,但可能有些在当地还找不到。

给我讲个故事

三个有关大灰狼的故事——实际上,这些故事里的大灰狼既不大,也不坏。

《古尼狼》(The Gunniwolf)

(美)威廉敏娜·哈珀 改写故事的开始

古时候,还没有电视和广播,甚至也没有书,人们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自娱自乐和传授知识。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人们围坐在一起,就会有人开始讲故事,听故事的人一边听,一边在想象中勾勒出故事的画面。有的故事短,有的故事长;有的故事快乐,有的故事悲伤。一个人的故事讲完了,另一个人开始接着讲。于是,那些大家都喜欢的故事,会讲上一遍又一遍。

有的时候,故事里会特别警告孩子:不许离开村庄,到处乱跑;没有大人陪伴不许到森林里去。大人让孩子们坐下,然后讲一个可怕怪物的故事,这个怪物正在外面等着要吃他们。孩子们睁大眼睛,嘴里发干。之后几天,没有一个孩子敢离开村庄到处乱跑。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人们创作故事的方式也不同。近代以后,人们开始收集自己国家的故事,这当中有两个德国人,他们是兄弟俩,叫格林兄弟(Wilhelm and Jacob Grimm)。但是,在收集别国的故事、学习别国的语言时,人们发现,格林兄弟收集的许多故事并不只在德国流传,而是在世界各地流传。在中国、南美洲和北美洲,人们都在讲着《格林童话》中的许多故事,只是换个方式、换个名字。其中,《灰姑娘》(Cinderella)的版本最多。你能猜到有多少个版本吗?(在第149页,你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个版本,以及这个问题的答案。)《格林童话》中还有一个著名故事,是关于一个小女孩的——《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的妈妈警告她:“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正是最原始的“不许离开村庄的故事”的翻版。《小红帽》的故事后来演变出好多版本,传遍了全世界。故事背景有的是德国,也有的是北美。十九世纪,加利福尼亚一位名叫威廉敏娜·哈珀(Wilhelmina Harper)的图书管理员听了一个故事版本,她把这个故事称为《古尼狼》。需要指出的是,它和《小红帽》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和妈妈一起住在茂密的丛林边。每天,妈妈都提醒小女孩要小心,不要到丛林里去。因为一旦进了丛林,古尼狼就会吃掉她。小女孩总是保证,说她绝对、绝对不会靠近丛林一步。

一天,妈妈要出门,临走前她又提醒小女孩,不管做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近丛林!小女孩保证说,她不会靠近丛林的。

然而,妈妈刚刚离开,小女孩就看到丛林边正盛开着非常漂亮的白色花儿。“啊,”她想,“我能不能去采一些花儿呢?只采几朵就好。”

就这样,小女孩忘了妈妈的警告,去采白花儿了,还高兴地唱起歌来:“嘀嗒嗒,嗒嘀嗒。

啦啦啦,啦啦啦。”

突然,她看到不远处的丛林中,长着一些非常漂亮的粉色花儿。“啊!”她想,“我也应该采一些粉色花儿!”

她轻快地走到丛林里,开始摘粉色花儿,一边高兴地唱着:“嘀嗒嗒,嗒嘀嗒。

啦啦啦,啦啦啦。”

摘了满满一大捧白色和粉色的花儿后,她又偷瞟了一下前面不远处的地方。在丛林中,她看到一些橘黄色花儿。“啊,”她想,“我再采一点黄色花儿,就能有一个漂亮的花束了。我要拿给妈妈看!”

这样,她又开始采橘黄色花儿,一边高兴地唱着:“嘀嗒嗒,嗒嘀嗒。

啦啦啦,啦啦啦。”

就在这时,古尼狼来了!他说:“小姑娘,你为什么要跑?”“我没有要跑。”小女孩颤抖地回答道。

古尼狼说:“那你再唱唱那首甜甜的歌吧!”

小女孩唱道:“嘀嗒嗒,嗒嘀嗒。

啦啦啦,啦啦啦。”

老古尼狼一边听一边点头,很快就睡着了。

小女孩撒腿就跑: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古尼狼被惊醒了!他也跟着跑起来: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眼看就要抓住小女孩了,他喊道:“小姑娘,你为什么要跑?”“我没有要跑。”小女孩回答道。

古尼狼说:“那你再唱唱那首甜甜的歌吧!”

小女孩害怕极了,只好唱道:“嘀嗒嗒,嗒嘀嗒。

啦啦啦,啦啦啦。”

老古尼狼点着头,点着头,好像又睡着了。

小女孩撒腿就跑: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古尼狼又被惊醒了!他也跟着跑起来: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古尼狼追上来了!他喊道:“小姑娘,你为什么要跑?”“我没有要跑。”小女孩回答道。

古尼狼说:“那你再唱唱那首甜甜的歌吧!”

小女孩又唱起来:“嘀嗒嗒,嗒嘀嗒。

啦啦啦,啦啦啦。”

老古尼狼又点着头,点着头,然后睡着了。

小女孩又开始跑起来: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一直跑到丛林边!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一直跑出了丛林!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一直跑到了家门口。

从那以后,小女孩再也不到丛林去了。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A. 德莱尼(A. Delaney)的《古尼狼》(The Gunnywolf)。至于《小红帽》的故事,有数十位作家和画家以此为原型进行过创作,例如:比阿特丽斯·申克·迪·雷尼尔斯(Beatrice Schenk de Regniers)改写的《红帽》(Red Riding Hood),特瑞娜·沙特·海曼(Trina Schart Hyman)改写的《小红帽》,杨志成(Ed Young)改写的中国版本《狼婆婆》(Lon Po Po),以及另一非裔美国人帕特里夏·麦基萨克(Patricia Mckissack)的版本《弗洛西和狐狸》(Flossie and the Fox)。兔耳朵图书还出版了一个有声书版本,由梅格·瑞恩(Meg Ryan)朗读。

《小绿帽》(Little Green Riding Hood)

(意)贾尼·罗大里 著讲故事者的游戏

大多数孩子一旦喜欢上一个好故事,就会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听,好多孩子都这样。问题是大多数成年人不像孩子那样喜欢重复讲同一个故事。有时候,为了不让孩子烦自己,或者为了逗孩子,父母或者祖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会进行一点改编。

我的孩子小的时候,也总是要我讲同一个故事,这时候我就会和他们做个小游戏。我先进入故事,然后假装把细节弄混了。而孩子们看我那么笨,就会很生气。他们不知道,我故意加油添醋是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留心自己是在听“真”故事,还是“假”故事。

有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故事——故事中,一个祖父在给小孙女讲故事的时候做了和我一样的事情。

祖父:“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女孩,叫小绿帽。”

孩子:“不对,是小红帽。”

祖父:“噢,对,应该是小红帽。有一天,她的妈妈把她叫过来,对她说:‘小绿帽……’”

孩子:“小红帽!”

祖父:“对不起!小红帽。‘我的孩子,现在你把这些马铃薯送到梅婶婶家去吧。’”

孩子:“不对,不是这样的!是‘带上这些蛋糕,送给外婆’。”

祖父:“好,好!就这样小女孩出门了,当她走到森林里时,遇到了一只长颈鹿。”

孩子:“你又讲错了!是遇到了狼!”

祖父:“后来,狼问:‘六乘以八等于多少?’”

孩子:“不对,不对!狼问她要到哪里去。”

祖父:“是的,他是这么问的。小黑帽回答说……”

孩子:“小红帽,小红帽,小红帽!”

祖父:“她回答道,‘我到市场去买西红柿。’”

孩子:“不对。她说,‘我去看我外婆,我外婆病了,但是我迷路了。’”

祖父:“没错!然后,马说……”

孩子:“什么马?是狼!”

祖父:“噢,是狼,狼是这么说的,‘乘坐七十五路公交车,在中心大街下车,朝右拐,在第一个门口,有三个台阶,别去管台阶,只要拿起放在台阶上的硬币,然后去买一包口香糖……’”

孩子:“爷爷,你太不会讲故事了。你全讲错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有口香糖吃我还是很高兴的。”

祖父:“好吧。这里有一块钱。”然后,老人转过身接着读他的报纸去了。

选自《狼的故事》(Wolf Story)

(美)威廉·麦考克里瑞 著拯救《狼的故事》

不知怎的,我总是情不自禁替狼抱屈。想想看,几乎在所有故事中,狼都被描述成坏蛋,例如《三只小猪》(The Three Little Pigs)、《小红帽》、《狼和七个孩子》(The Wolf and the Seven Kids)、《彼得和狼》(Peter and the Wolf)和《狼来了》(The Boy Who Cried Wolf)。

为什么坏蛋总是狼?为什么不是鹰,或者鼬鼠?纽约一位名叫乔恩·谢斯卡(Jon Scieszka)的老师曾经写过一本书为故事中的狼——就像《三只小猪》中的——辩护,书名是《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The True Story of the Three Little Pigs)。书中,他站在狼的立场上讲故事。其实,无论是狼、鼬鼠,还是女巫,大部分故事中都需要有一个坏蛋。即使在亚当和夏娃的创世故事中,也需要有蛇来当坏蛋。

下面这段故事选自威廉·麦考克里瑞(William McCleery)著的《狼的故事》。这是大约五十年前,麦考克里瑞先生为千里之外的五岁儿子写的一系列书信中所编的故事。麦考克里瑞先生喜欢写剧本,而且写得很好。他创作的两个剧本曾在百老汇上演,百老汇在戏剧界的地位相当于美国橄榄球大赛的“超级碗”或美国棒球大赛的“世界大赛”。他曾做过多年的记者和剧作家,之后在美国顶尖学府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剧本写作。《狼的故事》是他写的唯一一个儿童故事,而且差一点就失传了。在出版界,如果一本书销量好,出版商就会努力保持较高的印量。只要一直有足够的读者,书就会一直“重印”。然而,出版了大约二十年后,《狼的故事》却“绝版”了。

但对一位叫蒂亚塔·托波(Diantha Thorpe)的女人来说,《狼的故事》并没有真正地“绝版”。一九八七年,她成了康涅狄格州一家小出版公司(Linnet Books)的编辑,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挑选好的老书并再版。她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的《狼的故事》。现在,新一代的孩子正在认识那只最聪明的狼。

下面是该书的第一章。正如你将要读到的,威廉·麦考克里瑞知道哄孩子睡觉的方法,这个例子也会让你明白,当听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往故事里添作料时,故事会如何演变。

从前,一个男人在哄五岁的儿子迈克上床睡觉,男孩央求他讲个故事。“好吧,”男人说,“嗯,让我想想。噢,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长着一头长长的金发,大家都叫她‘金发姑娘’。”“不要,不要!”男孩说,“我要听新故事。”“新故事?”男人说,“什么样的新故事?”“讲一个母鸡的故事。”男孩说。“好。”男人说,“我还以为你又想听狼的故事呢。好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母鸡。”男人停顿了一下。“接着讲,”男孩说,“你还等什么呢?”“给母鸡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迈克认真地想了想。“给母鸡起名字——嗯,叫彩虹!”他说。“为什么叫彩虹?”父亲问道。“因为,”男孩说,“母鸡先生的羽毛五颜六色。”“母鸡先生?”男人说。“母鸡太太。”男孩说。“好吧,”男人说,“但是你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五颜六色的母鸡。”男人不愿意告诉儿子不真实的事情。“我知道,我知道,”男孩说,“接着讲。”

男人接着讲:“从前有一只母鸡。她的名字叫彩虹,因为她的羽毛有好多好多颜色:红色、粉色、紫色、淡紫色、深紫色……”男孩打了个哈欠。“还有紫罗兰色、黄色和橙色……”“颜色已经够了。”男孩说道。“还有绿色、深绿色和浅绿色……”“爸爸!打住!”男孩叫道,“别再说那么多颜色了。你都把我说睡着了!”“那不是正好吗?”男人说,“现在就是睡觉时间。”“但是我要听故事!”男孩说,“不想只听到各种颜色!”“好吧,好吧,”男人说,“嗯,彩虹和许多母鸡住在黑幽幽森林边的一个农庄里。在黑幽幽森林里还住着一只……你猜是什么?”“一只狼。”男孩说着,从床上坐了起来。“不是狼,先生!”男人叫道。“让狼住在黑幽幽的森林里。”男孩说。“拜托,”男人说,“什么都可以,但不能是狼,可以是鼬鼠、白鼬、狮子、大象……”“就要狼。”男孩说。“好吧,好吧。”男人叹了口气说,“但是你别再坐起来。把头放在枕头上,闭上眼睛。”“好的!”男孩说。他把枕头翻了过来,贴在脸上凉丝丝的。“嗯……”男人说,“森林里住着一只蠢笨的老狼,他很老很老,已经不能伤害任何人了。”“不对!”男孩喊道,又从床上坐起来,“狼是凶残的,非常非常凶残。”“我们讲过的说狼凶残的故事还不够多吗?”男人叫道。“不够!”“好吧,”男人说,“一只非常非常凶残的狼,红红的眼睛,尖尖的牙齿——就像屠夫的刀一样锋利。”“嗯,嗯……”男孩说着,把脸贴在枕头上,闭上了眼睛。“我想你会对屠夫的刀感兴趣。”男人说。“我很喜欢,”男孩说,“接着讲。”“后来,一天夜里,天非常黑,狼逃出了森林。顺便问一句,狼叫什么名字?”“瓦尔多。”男孩说。“不行,不能叫瓦尔多。”男人说。“就叫瓦尔多,就叫瓦尔多。”男孩说。“但是,我们上一个故事里的狼就叫瓦尔多!自从过完圣诞节,我们讲的每个故事里的狼都叫瓦尔多。能不能给狼起个新名字?”

男孩摇摇头。“不能,因为瓦尔多是世界上最凶残的狼!”“躺回枕头上。”男人说。

男孩又躺下了。“接着讲吧!”他说。“好吧,这只叫瓦尔多的狼悄悄地溜出森林。”男人低声地说,“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人能听见。”“声音大点。”男孩说,“我都听不见了。”“迈克,”男人说,“如果你再说话,我就下楼去,不给你讲故事了。”“好吧,”男孩说,“可是,狼悄悄地逃出森林干什么呢?”“就只是溜出森林!”男人说。“让他慢慢地爬出森林。”男孩说,“嗯,你接着讲吧!”“迈克!”男人说,“如果你再张嘴说话……”“我只是想帮忙。”男孩说。“不许再说话了。好吧,一天夜里,月光亮亮的,瓦尔多爬出森林,蹑手蹑脚地爬到了母鸡的家。狼用他那红红的大眼睛盯着母鸡彩虹,一直盯了很久。他想吃掉母鸡,然后用漂亮的鸡毛做印第安人那样的头饰。”男孩微笑着,因为他知道这是在开玩笑,因为狼绝不会想做印第安头饰。他本来想大笑的,但是他太困了。“多漂亮的羽毛,”男人说,“红色、粉色、淡紫色……”“呵……”男孩打着哈欠。“紫红色……紫罗兰色……黄色……”

男人悄悄地从男孩的床边站起身来。打开窗户,然后掖掖男孩身上的毯子,悄悄地——就像瓦尔多狼一样悄悄地——溜出了男孩的房间。男孩睡着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狡猾的瓦尔多狼和聪明的母鸡彩虹互相斗智,就像迈克和他的爸爸一样。

大多数童话故事的作者都非常严肃,威廉·麦考克里瑞却不同,他喜欢戏弄他笔下的角色。詹尼特·艾尔伯格与阿兰·艾尔伯格(Janet and Allan Ahlberg)也喜欢调侃角色,他们的三个绘本《可笑的邮差》(The Jolly Postman)、《黑森林里的耶利米》(Jeremiah in the Dark Woods)以及《十个宝宝一张床》(Ten in a Bed)就分别戏仿了《三只熊》(Three Bears)、《邪恶的女巫》(The Wicked Witch)和《杰克与魔豆》(Jack and Beanstalk)这三个经典故事。简·约伦(Jane Yolen)也非常幽默,她写了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故事叫《快乐巢,或者在老狼家的一天》(Happy Dens or A Day in the Old Wolves' Home),收入她的故事集《仙子旗》(The Faery Flag)中。在故事中,她拜访了老狼之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讲了一个狼故事,与传统狼故事(如《彼得和狼》、《三只小猪》以及《小红帽》)完全不同。

一个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狼的专家为了肯定狼应有的价值,曾写过一本非虚构的图文并茂的杰作,厘清了人们对于狼的诸多误解,这本书就是R. D. 劳伦斯(R. D. Lawrence)的《群狼》(Wolves)。

很久以前的故事

这是两个古老的故事,一个来自古希伯来,另一个来自古希腊。

《诺亚的朋友》(Noah's Friends)

(美)马克·杰尔门 著关于故事的故事

故事就像万花筒,每个人会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一件事情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世界上最古老的故事是希伯来《圣经》中的故事,也就是天主教称的《旧约》。你可能非常熟悉其中一些故事,例如: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该隐和亚伯的故事、诺亚和洪水的故事、巴别塔的故事、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摩西的故事、约瑟夫和法老的故事……

几千年来,有些听故事的人(包括讲故事的人)并不了解《圣经》故事的含义。当然,成年人总是忙着思考那些非常严肃的事情,而孩子们却会问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如:“上帝是怎么给动物起名字的?”“当摩西分开红海的时候,鱼是怎么想的?”

有时候,他们也会提一些非常好玩的问题,如:“你说上帝要不要洗澡?”

年复一年,人们从《圣经》中找到许多不同的寓意,以至于拉比们要编出新故事来解释《圣经》里的故事。新编的单个故事被叫做“米德拉什”(midrash,或MID-rahsh),这些故事合在一起,就叫做《米德拉什集》(midrashim,或mid-rah-SHEEM)。它们是用古老的希伯来语编写的,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读着这些陈旧的《米德拉什集》,直到后来出现了一个叫马克·杰尔门(Marc Gellman)的人,他是纽约梅勒维尔·贝特·托拉寺庙的拉比。“我们为什么不编一些新米德拉什呢?”他想。马克·杰尔门会想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他从小就是苏斯博士(Dr. Seuss)及其故事的粉丝。苏斯博士用故事诠释了世界上最复杂的思想:尊严、雄心、贪婪、战争和希望。马克·杰尔门也决心用故事来解释《圣经》中的思想。

因此,他把自己孩子提出的问题和犹太教会堂以及学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在一起,开始创作现代的《米德拉什集》。大部分故事收集在他写的《上帝有没有大脚趾——有关〈圣经〉故事的故事》(Dose God Have a Big Toe? : Stories About Stories in the Bible)一书里。从这样的书名中,你至少能看出马克·杰尔门有两个特点:第一,他懂得孩子的思维方式;第二,他很有幽默感。这两点是这个世界最需要的。

那么,下面就是一个他从教区学生即兴创作的剧本中选出来的米德拉什。学生们在故事中想象,在发洪水之前,诺亚会怎么跟他的朋友们说。

像大多数人一样,诺亚并不相信灾难真的会降临。比如,当上帝对诺亚说只有他们一家能逃过洪水时,他以为:“上帝太忙了。其余乘客的名单可能正在邮寄中。既然上帝让我建造巨大的方舟,那么肯定够装下我所有的朋友。”

后来,上帝告诉诺亚,要把每种动物各带雄雌一对上方舟。在那一刻,诺亚才明白:方舟上没有朋友们的位置了。诺亚不忍心把真相坦率地告诉朋友,就委婉地提醒他们。他对他的朋友亚巴尔说:“亚巴尔,你知道吗?现在可能是你学游泳的最佳时间,你一直都说要学的。”

然后,对他的朋友约哈兹说:“约哈兹老弟,听我一句话,搬到高高的山顶上去住吧。山顶风景更好,夏天也凉快得多。”但是,诺亚始终不敢直接说有关洪水的事情。

朋友们没有把诺亚的忠告当回事。不过,他们非常好奇诺亚家的前院里堆着又高又粗的木头,诺亚对他们说,那只是一个雕塑。即使后来这堆木头变得很像一艘船,诺亚也说,这是船形雕塑。

朋友们觉得诺亚疯了。但他们转念一想,诺亚在造方舟之前就是个疯子。

后来,动物们陆续来了。诺亚还是不能把真相说出来。他说,动物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把船推到海上去。但朋友们不相信他的话。“金花鼠能把船推进海里?”一个朋友问。“兔子也能?”另一个朋友问。他们都摇摇头。

在开始下雨的那天,动物们都跑进了方舟。水开始漫过地面。诺亚的朋友们也跑向方舟,他们使劲地敲着船身,叫着“诺亚、诺亚……”。诺亚这时正躲在船舷边。“喂,诺亚,你这个卑鄙小人,让我们上船!我们是你的朋友!你不能让我们在这里淹死,而自己逃走。救救我们,诺亚!救救我们!”

诺亚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低头看着朋友们,说:“不是我选中自己的,是上帝选中了我。我能怎么办?”

约哈兹和亚巴尔穿着斑马纹的衣服来到船边。他们要求上船。诺亚知道是他们。他们太矮太胖了,根本装不成斑马。“让我上船吧,我说,让我上去吧。”他们说,“你集合动物的时候漏掉了我们。我是约哈——不,我是斑马。”

诺亚看着朋友们,含着眼泪说:“我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失去你们以后该怎么生活下去。上帝把世界交给我们的时候,一切并没有如此堕落。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单单要救我。可能是,上帝需要有人把人类是怎么破坏世界的故事流传下去吧,也可能是,上帝想让人类在洁净的新世界里生活。坦白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是我选中自己的,是上帝选中了我。我会永远记住你们,我会讲给后人听:该如何按照正确的方式生活——按上帝和祖先教过我们而我们已经忘记的正确的生活方式。也许我们的后人将会从我讲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而保护这个世界,让它不再受到破坏。那样的话,再也不会有人要和朋友永别了。我爱你们,我为你们感到难过,为动物们、为我、为上帝,感到难过。”

之后,倾盆大雨淹没了整个地球。

有人说,这只是普通的雨。也有人说,这是上帝的眼泪。

杰尔门拉比与托马斯·哈特曼主教(Monsignor Thomas Hartman)合写了《上帝住在哪儿》(Where Does God Live?)。书里收录了十七个故事,回答了孩子们对上帝的常见疑问。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的家长可以为孩子们朗读这本书。

在这本书的第62页,你会读到另一种类型的圣经故事,伟大的所罗门王与他的王国中的第一吝啬鬼的故事——《巴维斯的盛宴》(Bavsi's Feast),阿黛尔·格拉丝(Adèle Geras)著。

这里再介绍几本关于大洪水的书:彼得·斯皮尔(Peter Spier)的《诺亚方舟》(Noah's Ark)、艾萨克·B. 辛格(Isaac B. Singer)的《诺亚为什么选鸽子》(Why Noah Chose the Dove)、沃里克·休敦(Warwick Hutton)的《诺亚与大洪水》(Noah and the Great Flood)和《约拿与大鱼》(Jonah and the Great Fish)、布赖恩·怀尔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的《诺亚教授的宇宙飞船》(Professor Noah's Spaceship)。

其他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绘本还有:《亚当和夏娃:圣经故事》(Adam and Eve: The Bible Story)和《摩西在灯芯草丛中》(Moses in the Bulrushes),作者均为沃里克·休敦;艾萨克·B. 辛格的《奴隶以利亚》(Elijah the Slave);还有鲁比·迪(Ruby Dee)的《通天塔》(Tower to Heaven),这是巴别塔故事的西非版本。

犹太民间故事包括:由霍华德·施瓦茨(Howard Schwartz)和芭芭拉·拉什(Barbara Rush)改写的《宝石树》(The Diamond Tree),艾萨克·B. 辛格的《有生命的泥人》(The Golem)、《光之力量:光明节的八个故事》(The Power of Light: Eight Stories for Hanukkah)和《山羊兹拉特及其他》(Zlateh the Goat and Other Stories),埃里卡·戈登(Erica Gordon)的《拉比的智慧》(The Rabbi's Wisdom)。另外,还有两本作者为埃里克·基默尔(Eric Kimmel)的绝妙绘本——《赫谢尔和光明节小妖精》(Hershel and the Hanukkah Goblins)和《光明节之树》(The Hanukkah Tree)。

《龟兔赛跑》(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根据《伊索寓言》 改写有寓意的故事

在地中海这边的人写出《圣经》故事的时候,对岸的希腊人也写出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用几百个神和关于神的故事与戏剧,描绘出人和神可能有的行为和思想。这些故事成为著名的希腊神话,今天,它们已经家喻户晓。在本书的第380页,你还会读到一个由希腊神话米达斯国王的故事改编的故事。

希腊人还收集了另外一种故事——寓言,一些写日常生活却包含寓意的小故事。希腊文化不是唯一、却是最早产生寓言的文化。寓言的产生,是因为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就发现没有人喜欢挨批评。即使穴居时代的人也不喜欢邻居对他说:“嘿,摩卡摩卡!你以为自己了不起,总是夸自己有多强。但是,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吹牛大王,等着瞧吧!”如果你像这样直截了当地跟摩卡摩卡说,很有可能,摩卡摩卡会用棍子打你的头。

因此,人们编个故事来隐喻,也就是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来说明。他们会说:“嘿,摩卡摩卡,让我给你讲个两只恐龙的故事吧,是我听别人说的……”当然了,故事的确是针对摩卡摩卡的,不过他可能一开始意识不到,因为故事里讲的是恐龙,而不是人。用这种方式批评你的邻居就安全多了。

在许多相隔万里的不同文化中,会出现差不多一样的寓言,因此,这些寓言不会是由同一个作者编写的。希腊人是非常好奇的民族,很爱提问题。大概是有一天,有个男孩问:“这些寓言都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人能回答,不过这又给了希腊人编另一个故事的机会。

他们虚构了一个人物,名字叫伊索。他们说,伊索生下来就是个奴隶,他很会讲故事,也很聪明,因此获得了自由,而周游世界用故事娱乐国王和贵族。伊索拐弯抹角地指责别人,这种方式一直很奏效,直到他来到了特尔斐——以建造太阳神的神殿而声名远扬的希腊古都。那儿的人们看出了伊索寓言里的讽刺含义,恼羞成怒,把伊索扔下了悬崖。这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人们就是这么说的。

没有多少证据表明,真有伊索这个人,但是他的名字和那些故事永远地连在一起,这就是《伊索寓言》。每则寓言都在末尾点出一个寓意,这些箴言已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如:

骄者必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待人宽,人亦待己宽。

三思而后行。

下面是《伊索寓言》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其他文化里也有类似的寓言。

在整个草场王国,走得最慢的动物是乌龟。腿那么短,又背着重重的壳,他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走到别的地方,而且速度非常非常慢。有一次,那时乌龟还小,他向妈妈抱怨:“为什么我们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到另一个地方呢?这个壳太重了!”

聪明的乌龟妈妈微笑着,耐心地说:“孩子,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慢的,是慢而稳的方式。至于我们背着壳,那是因为我们的皮肤比其他动物都要嫩,而且我们没有毛皮和羽毛来保护自己。”“壳让我们行动缓慢,但也保护了我们不受敌人的侵犯,如果没有壳,我们早就成了敌人嘴里的食物了。壳还让我们节省了筑巢的时间。我们生来就带着家,如影相随,就像我们的亲戚蜗牛一样。”

草场那头生活着和乌龟完全不同的动物——兔子。他腿脚敏捷,疾步如飞,走起路来像光一样神速,如风一般优雅。不幸的是,兔子最喜欢炫耀自己的神速,每当这时他最开心不过了。

一天,兔子正在向同伴吹嘘,乌龟刚巧路过。兔子跳到乌龟跟前,大声叫道:“嘿,叫你呢,慢吞吞的家伙,你听到了吗?”

兔子经常取笑乌龟,所以乌龟忍住了,不去搭理他。但是,兔子可不能容忍被人冷落。“嘿,我们围着池塘来场赛跑,怎么样?这样吧,我让你先跑到那个院子,然后我再跑。就算是这样,我还能赢你。有胆子比吗,乌龟?”

乌龟慢慢地转过头,盯着面前的挑战者。几个钟头的挖苦和嘲笑终于让乌龟失去了耐心,他决心好好教训一下兔子。“来吧!围着池塘赛跑!但是,飞毛腿先生,我不想占你的便宜。”兔子听到这话,当然啦,笑得倒在草地上直打滚。

喧闹声吸引了不少观众。等比赛正式开始的时候,几里外的动物都赶来了,纷纷站在了起跑线边上。没有人觉得乌龟能赢,但每个人都钦佩乌龟不向兔子屈服的勇气和决心。牛蛙的嗓门最响亮,所以被指定当了发令员。“各就各位!”牛蛙喊道。

乌龟看着前方,想着妈妈的话:“慢而稳,慢而稳。”而相反,兔子根本就没有把这次比赛当回事,他和两只乌鸦说笑着,都没有站到起跑线前。

牛蛙继续发令:“预备——跑!”乌龟,以自己一贯的恒心,朝前迈开了短腿,而兔子假装被乌龟起跑时掀起的尘土呛着了,弯着腰咳嗽起来,还喘着气说:“哎呀,我的天呀!我怎么才能赢这个飞毛腿呢?”观众中爆发出一阵大笑,兔子更得意了。他一屁股坐在一旁的树桩上,看着乌龟爬。“慢而稳。”乌龟默念着,一寸一寸地向前爬。“以他这个速度,”兔子大声说,“我起跑之前都可以睡上一小觉了。”说着,他蜷缩在旁边的树洞里,开始睡觉了。起初只是假睡,过了一会儿就真的睡着了。太阳升得老高的时候,兔子突然醒了,他睁开眼睛,想看看对手跑到哪儿了。乌龟还没有跑到一半。兔子又睡着了。

等到兔子再次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乌龟正转过池塘最后一个弯。“哎呀,”兔子倒吸了一口气,“我可能睡过头了。不过没关系,只要我发挥出一点点飞毛腿的威力。”说着,兔子开始跑向第一个转弯处。

在兔子睡觉的时候,动物们一直都很安静,这时却疯狂地欢呼起来。局势发生了转变,好多动物跑到前面给慢吞吞的乌龟加油。这时乌龟已经累坏了。“不要放弃!”他们喊道,“坚持住,小龟!只有二十米啦!”“加油!”

听到大家的鼓励乌龟非常振奋,但是他耳边最大的那个声音还是:“慢而稳,慢而稳。”

这时,兔子转过第一下弯,一下子跳过三个树洞,一眨眼跨过地沟,现在他也跑到最后一个转弯处了,他寻找着池边的对手。他的眼里流进了汗水,视线有点模糊。“乌龟肯定在这里的什么地方。”兔子想着。突然,他的长耳朵听到了动物们的欢呼声。“他们一定是看到我了!”兔子想。

但是,他错了,欢呼声是给乌龟的,他刚刚缓慢地爬过了终点线。

寓意:沉着稳健者胜。

假如你喜欢这则寓言,你可以在下面这些优秀的故事集里找到更多同类的寓言:詹姆斯·里弗斯(James Reeves)改写的《来自伊索的寓言》(Fablesfrom Aesop)、拉塞尔·艾许(Russel Ash)和伯纳德·希格顿(Bernard Higton)编辑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内奥米·刘易斯(Naomi Lewis)的《狼来了及其他》(Cry Wolf and Other Aesop Fables)、阿诺德·洛贝尔(Arnold Lobel)的《寓言》(Fables)和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的《田鼠阿佛寓言集》(Frederick's Fables)。在美洲,很多由非洲奴隶创造的“兄弟兔”故事都是寓言。在本书的第140页,你能读到《叔父的故事》(The Tales of Uncle Remus)中的一个故事,由朱利叶斯·莱斯特(Julius Lester)改写。

校园生活

这里有四个关于校园生活的故事。第一个故事非常有趣,像这样有趣的时刻,在我们的学校里越多越好;第二个故事讲了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发生的事情,充满了惊奇和失望;第三个故事讲了一个又瞎又聋的女孩学习认字和写字的事情;最后一个讲了一个小男孩考试作弊的事情。

选自《歪歪路小学》(Sideways Stories from Wayside School)

(美)路易斯·萨奇尔 著助理教师的故事

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是在某种机缘巧合下,发现了自己的写作天赋。有些人,像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E. B. 怀特(E. B. White)和莱曼·弗兰克·鲍姆(L. Frank Baum),他们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而有些人却是大器晚成,像创作“彼得兔”的作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她是以给朋友的孩子写信的方式开始写作生涯的。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是应一位著名作家的采访才开始写作的。那位作家本想在午饭时间采访达尔的战争体验,但是他发现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在午饭时间采访会破坏胃口!于是达尔答应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出来寄给那位作家,结果这成了达尔写作生涯的开始。但是,如果要评选写作生涯开始得最离奇的作家,我把票投给路易斯·萨奇尔(Louis Sachar)。

路易斯·萨奇尔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经济学学位并学习俄语。有一天,他在校园中遇到了一个从当地小学来的女孩,她正在发招聘广告。原来这所小学正在招聘助理教师,每天大约两美元的报酬,而大学也乐意为这份工作提供担保。

随后,助理教师这份业余工作成了萨奇尔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课程。它唤醒了萨奇尔对孩子的浓厚兴趣:孩子是怎么想问题、怎么行动和怎么感觉的。因此,在那段时间里,他开始写作他的第一本书——《歪歪路小学》。此前他刚刚看过著名作家达蒙·温涌(Damon Runyon)为成人写的有关一个小镇里的怪人怪事的书,因此,萨奇尔想,如果写写他在小学里遇到的那些孩子和老师,加上些许夸张,再把他们放到一所奇怪学校的背景中,可能会很有趣。我还要再加上一句:萨奇尔本人具有很发达的幽默感。

就这样,萨奇尔塑造了“歪歪路小学”,一所因意外而建成的学校。书上说,本来这所学校应该是三十个教室排成一排,只有一层,但是最后建成了三十层,每一层只有一个教室。一个教室一个故事,这本书就有了三十个故事,分为三十章,每章就是一个教室即歪歪路小学三十分之一层的故事。他甚至把自己也写进了故事里:他就是路易斯老师(午饭时间的操场管理员)。

在写作的时候,他没想过他的书会有机会出版,也从没想过靠写书养活自己。但有一点能肯定,他在写作时很愉快。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该想想怎么养活自己了。因此,他考进了法律学院,正是这个时候,出版商同意出版《歪歪路小学》。然而,销售情况并不好。因此,萨奇尔只能继续学法律,同时又写了另外两本儿童读物:《詹尼在地下室》(Johnny's in the Basement)和《安吉丽娜,总有一天》(Someday Angeline)。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写作,写得越多,他就越来越怀疑,自己是不是更喜欢当一名作家?

通过律师资格考试(这可是一场非常难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律师才可获准从事法律工作)后,好事接踵而来。萨奇尔的书出版了平装本,销量开始有了起色。这本书名搞笑、内容有趣的书在孩子们当中口耳相传,很快,图书管理员、老师和家长都想知道,这本让孩子如此着迷的书究竟写了什么。因此,一个学校接着一个学校,一个州接着一个州,对《歪歪路小学》的狂热传遍了全国。

这最终帮萨奇尔下定了决心:当律师固然不错,但是当作家更好。他决定全职写作。他的小说一如既往地具有丰富的幽默感,他能非常敏感地察觉到孩子们最苦恼的时刻。这其中有部分得归功于他的妻子卡尔拉。卡尔拉是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的顾问,当萨奇尔作为童书作家到这所学校访问的时候,遇到了卡尔拉。后来,她也成了《女孩盥洗室有个男孩》(There's a Boy in the Girls' Bathroom)一书中顾问的原型。

以下选自《歪歪路小学》。第三章 乔伊

乔伊有一头鬈发。但是他不知道有多少根。他还数不到那么大的数。事实上,他根本不会数数。

午休时,所有的孩子都出去玩儿了,朱尔斯老师让乔伊在教室里待着。“乔伊,”她说,“你有多少根头发?”

乔伊耸了耸肩膀。“很多根。”他回答。“到底有多少根,乔伊?”朱尔斯老师问。“多到足够盖住我的头了。”乔伊回答。“乔伊,你要学会数数。”朱尔斯老师说。“可是,朱尔斯老师,我已经会数数了。”乔伊说,“让我出去玩儿吧!”“那么你先数到十看看。”朱尔斯老师说。

乔伊数到十:“六,八,十二,一,五,二,七,十一,三,十。”“不对,乔伊,你数错了。”朱尔斯老师说。“不对吗?”乔伊说,“我一直数到十了。”“但是你数错了,”朱尔斯老师说,“我来数给你看。”她把五支铅笔放在课桌上。“这里有几支铅笔?乔伊。”

乔伊数着铅笔。“四,六,一,九,五。这里有五支铅笔,朱尔斯老师。”“错了。”朱尔斯老师说。“那么是几支铅笔呢?”乔伊问。“五支。”朱尔斯老师说。“我说的就是五支呀,”乔伊说,“我现在可以出去了吗?”“不行,”朱尔斯老师说,“你的答案对了,但是你数数的方法错了。你只是碰巧答对了。”她又在乔伊的课桌上放了八个马铃薯。“乔伊,有多少个马铃薯?”

乔伊开始数马铃薯。“七,五,三,一,二,四,六,八。有八个马铃薯,朱尔斯老师。”“不对,是八个。”朱尔斯老师说。“我刚才说的就是八个呀!”乔伊说,“我现在可以出去了吗?”“不行。你的答案对了,可是你又用错的方法数数了。”她把三本书放在乔伊的课桌上,“数数这些书,乔伊。”

乔伊开始数:“一千,一百万,三。三本书,朱尔斯老师。”“对。”朱尔斯老师说。“现在我可以出去了吗?”乔伊问。“不行。”朱尔斯老师说。“我能拿一个马铃薯吗?”乔伊问。“不能。听我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朱尔斯老师说,“你来重复一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乔伊说。“很好!”朱尔斯老师说。她把六块橡皮放在乔伊的课桌上。“现在你数一下这些橡皮,乔伊,就用我刚才教你的方法数。”

乔伊数着橡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十块橡皮。朱尔斯老师。”“不对。”朱尔斯老师说。“我数的方法不对吗?”乔伊问道。“你数的方法是对的,但是你的答案错了。”朱尔斯老师说。“这没道理!”乔伊说,“我用错的方法数数,得到了对的答案;我用对的方法数数,得到了错的答案。”

朱尔斯老师把头朝着墙磕了五下。“我的头朝墙磕了几下?”她问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的头朝墙磕了十下。”乔伊说。“不对。”朱尔斯老师说。“四,六,一,九,五。你磕了五下。”乔伊说。

朱尔斯老师摇摇头,说:“是的,这次对了。”

上课铃响了,所有的孩子都休息完回到了教室。外面的新鲜空气让他们非常兴奋,他们大声地笑着、叫着。“真倒霉,”乔伊说,“我不能出去了。”“嘿,乔伊,你刚才去哪儿了?”约翰问道,“你错过了一场好球!”“我打了个本垒打。”托德说。“你怎么啦?”乔尔问道。“没事。”乔伊说,“朱尔斯老师刚才在教我数数。”

乔尔笑起来。“你是说你连数数都不会?”“数数很容易。”莫莉西娅说。“不能这么说。”朱尔斯老师说,“对你来说容易的东西,可能对乔伊就不容易;对乔伊容易的东西,对你可能就不容易。”“对乔伊来说什么都不容易。”莫莉西娅说,“他很笨。”“我要打你。”乔伊说。“你试试看呀!”莫莉西娅说。“好了,够了。”朱尔斯老师把莫莉西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在“不守纪律”一词的下面。

乔伊把头贴在课桌上,在八个马铃薯和六块橡皮之间。“别难过,乔伊。”朱尔斯老师说。“我就是弄不懂,”乔伊说,“我永远学不会数数。”“你肯定能学会的,”朱尔斯老师说,“有一天你自然而然就会数数了。一天早上你醒来,突然就会数数了。”

乔伊问:“如果我只是睡觉,然后醒来就会数数了,那我还来上学干吗?”“上学是为了加快速度。”朱尔斯老师说,“不上学的话,你可能要再花上七十年,才会发现一觉醒来会数数了。”“到那时,我可能头顶上都没有头发可数了。”乔伊说。“完全正确。”朱尔斯老师说,“所以要来上学啊。”

第二天乔伊醒来的时候,他会数数了。他的头上有五万五千零六根头发,而且根根都是小卷毛。

和这个故事一样,这本书里其他角色的故事也很有趣。例如:加尔文,他要把一张便条送给十九楼的一位老师,结果发现根本没有十九楼;保罗,他总是忍不住去揪女孩的辫子;达纳,做算术题的时候,蚊子咬了她几下,她就填几;萨米,孩子们半天才发现,原来他是一只穿了一打雨衣的死耗子;约翰,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把书倒过来拿。还有看谁都不顺眼的凯西,以及一个名叫南希的男孩。你觉得这些还不够奇怪吗?那就去看这本书的续集吧:《我们的学校要倒了》(Wayside School Is Falling Down)。

路易斯·萨奇尔的作品还有《丢脸的男孩》(The Boy Who Lost His Face)。

《小淘气雷梦拉》(Ramona the Pest)

(美)贝芙莉·克莱瑞 著来自“黑鸟”阅读小组的作家

贝芙莉·克莱瑞(Beverly Cleary)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但是如果你曾看到她和一群男孩子背对黑板坐着,那么你根本想不到她会有这样的成就。她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年级中阅读成绩最差的“黑鸟”阅读小组里唯一的女生。

为什么会这样?她家藏书丰富,她的妈妈当过老师,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朗读。在她们居住的小农庄里,第一家图书馆就是她的妈妈开办的。她的妈妈经常对女儿说上学有多么好,书和阅读是多么有趣。

但是,小贝芙莉·布尼(有一天会成为著名的贝芙莉·克莱瑞)可不这么想。每当她用手指着橄榄绿色的儿童读物,试图去理解字词的意思时,总是很快就恐慌起来。她非常想学会阅读,好让妈妈高兴,但她就是做不到。阅读让她害怕,阅读成了另一种教鞭,或者说,一拿起书,她就感觉像被关在散发出奇怪气味的空衣帽间里。

甚至在她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也没觉得文字有意思。“看小猫,看妈妈。我有一只小猫。”怎么会有人觉得这很有趣呢?她不理解。更糟的是,由于六岁前一直在农庄生活,波特兰的城市生活令贝芙莉非常不适应。上一年级的时候,她经常生病,这让她的学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年级结束的时候她升级了,但只是试读。这让她的妈妈震惊不已,但妈妈答应为她保守这个秘密。但后来有一天,她把试读二年级的生活写成了故事,想让所有小学生的阅读比她更快乐、更有趣。

二年级的老师和蔼、亲切。慢慢地,贝芙莉靠自己的努力离开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