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宗法师文集(卷三)——快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9 01:17:35

点击下载

作者:贤宗法师

出版社: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贤宗法师文集(卷三)——快乐

贤宗法师文集(卷三)——快乐试读:

前言

打开心量

放下自我

活在当下

奉献真爱

这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所以我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这十六个字就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也是我未来修行还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打开心量

当我们的心量狭小时,即使今天一件很小的事,我们也会为之难过、为之忧愁、为之起恨。就是因为你放大了它,放大到一定程度,压着自己都透不过气来。而正确的做法呢?我们应当把事情缩小。试想,如果你的一生可以活到八十岁,那么今天所发生的事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还是心量的问题。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心量修得如“虚空”一般开阔,那么你的人生必是快乐的、辉煌的。放下自我

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我们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当我们总是考虑自己的时候,就会受到限制。这正如关在斗室之中的苍蝇,飞不出去,在周围的墙壁上碰撞,因而打乱了自己的步伐,不能够寻找到生命的缝隙。

人呢,如果不放下自我,也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厚重的心墙,处处受限。我们应当记住,帮助别人、利益他人,得到最多的会是你自己。反之,一味着眼于一己私利,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所以,尽量用真爱去帮助别人,不要把自己的“利”字看得太重。活在当下

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听课,心却不在这里,肯定就会抱怨排斥,所作一切都味同嚼蜡,没有一点收获。

当下是人生中最特殊的时刻,当你揽镜自照,当下的自己永远比下一刻要年轻、要美丽,这就是当下的奇迹、时间的奇迹。它是过去与未来的转折。你要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你在哪里。

从前我们在企业讲课,会要求员工每五个人分为一组,每组推选出组长。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有的员工在积极地争取,而有的则抱胸独坐一旁,一语不发。作为领导应该明白,那些不能够积极融入当下的人,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必不会很强,你交给他要求十分的事情,他可能只完成三分。

活在当下,这是对生活态度的基本考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激发自己的能量,是十分重要的。奉献真爱

我们要把自己的阳光、能量、包容和真爱不断地奉献出去,奉献得越多,人生就越辉煌,这自不待言,这就是人生的至理。

我一直坚持这样做,香海禅寺之所以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四千万的工程,我之所以能被邀请到各个企业、大学去演讲,也是因为我们的理念得到了认同。

有缘,一面就足够了。无论是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甚至两个字,如果能够运用到生活当中,相信你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一章 快乐之心

平常心

在利欲熏心、物欲横流的今天,千万不要有消极愤怒的心态,一定要用包容接纳的心去面对这个社会,这是一种高远的智慧。当你碰到问题,要记住一定要保持平常心,淡泊功名利禄的诱惑,找出自己的弱点,才能面对世事的挑战。所以古人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光明心

这是一种清静、阳光,并且正面的心态。你的心光明了,行为自然就光明了,事业也一定是开阔的。这光明,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人。时刻记得,能理解别人就能理解自己。用这样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时候,烦恼和纠结就消失了。

自在心

当我们的心不自在时,各种各样的私心杂念就趁机涌上来了。当我们被金钱、名利和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所左右,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绳索绑得死死的,得不到半点清静和快乐。

试想一下,一个自在而快乐的你展现在世人面前,立足于山海天地之间,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气概啊!

柔软心

柔软心是理解心、同情心、善良心。一个东西很柔软的话,你摸上去就很舒服,硬梆梆的东西往往让人感觉很难受。请让自己的心柔软起来吧,这样的你,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破立心

不修破立心,修行就会无所得。修破立心可以证无生法忍:知一切污垢即是妄想,于是远离两边,心安住于中道实相上不动不退。简单点说,就是圆融生死与涅槃,既不随顺凡夫的习气,也不妄起对治,执着于解脱的境界。

修禅中经常观照这五种心,最后才能得到真、善、美。禅修,让一切从不协调变得协调,从不快乐变得快乐。身体、心灵、观念,自然远离负面倾向正面。就像你不抱怨,身边就不会有抱怨的人,这就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奥秘。

大家和香海的缘分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可以促成我们共同进步的善缘。全球有超过六十五亿的人,我们与大多数人都没机会相遇,或许擦肩而过,又或者有点头之交,但不过都是萍水相逢。现在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起禅修,这个缘分很难得的。

缘有顺缘和逆缘。顺缘成就美好幸福;逆缘之人,徒增烦恼,可恰恰是逆缘成就了我们的人生。刀磨得越久就越锋利,那些给你痛苦、阻碍的人就是帮你磨刀的人。

不要抱怨给我们挫折的人,当你怨恨他们的时候,试着从别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吧。接受一个逆缘之人,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抵触,但是,你可以让自己的心从狭小中脱离出来,进入一个开阔的地带。只有登到高处的平台,你才会豁然发现,很多烦恼只不过是鸡毛琐事,你只是跳不出那个纠结的情绪而已。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是大智慧者,一时的不开窍只是由于思维被束缚了。

我们要解开束缚,让自己自由。常常抽出时间来觉察自己六根的各种反应,你将发现,不受控制的妄想像绳索一样,束缚并扰乱了我们的身心。你察觉到了它们,就可以控制它们,然后斩断它们。

谁都希望生活在快乐、幸福、丰足的状态里,可是生活不会永远让人如意。要知道,你不是孤立存在的,你生活在一个环境里,这个环境里有人、有事、有物。如果你因为他人的一句辱骂几天不舒服,如果你因为某件事没办好而耿耿于怀,而这正是因为你的心没能被解放,你没法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常把“禅修”比喻成“剥洋葱”,禅修的过程就是剥去贪嗔痴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觉察自己,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烦恼,将情绪一层层地剥去。

所谓修行,就是要在生活中随时剔除心理糟粕。头脑和思想产生了一丝错的念头都要懂得去分辨,这就是修行的功课。

谁都可以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正是你的所作所为造就了你的人生,今天的努力可以换来明天的成功;换言之,今天如果放弃,就敲响了明天的丧钟。

学佛最主要的是破除我执,不要对任何人起厌恶之心。不要以自己评断是非的标准去衡量身边的人,排斥一些、亲近一些。

以自我为中心是一切成就的最大障碍,这样的人很难接纳别人,也不容易被别人接纳。比如一个企业家只关注一小块私利,那么他的视野和判断力就被局限了,这样的心量只会让企业发展的路越走越窄。你对客户如果不够宽容,对员工不够信任,对社会没有责任心,放不开,也提不起来,试问这样能把企业经营好吗?

生活中,捅破“我”这层纸,外面就是海阔天空,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不要总是为未来担心,让自己的注意力先集中在当下,当下的问题才是你最重要的问题。不要对现在的问题都不顾不理,只是一味地纠结于未来。

人只要活着,就会不断有问题出现,需要你去面对。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放任而不治理,仍旧是把精力全部献给工作,那就算你的事业有所成就,你也无福消受;病魔当前,一生之追求仿佛刹那间化为乌有。这又是何苦呢?

禅修可以让我们保持自己清净、光明、快乐的心,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样我们就能够把所有不能面对的问题逐一梳理,然后坦然地一一解决。

把执着放下,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消极思想。它是我们生命的原动力,它就是“空”——空的力量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很多人觉得佛教逃避现实,殊不知这是对佛教的误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五次都以失败告终,自己双目失明。直到第六次,他终于如愿以偿,踏上日本的土地,为那里的人们传法授戒,这是一种怎样的精进之心。时至今日,鉴真和尚还是日本国宝级的人物,日本人对他的崇敬非一般情感可比。一个事物若是能经受得起时间和世人的考验,你怎么能否定它呢?正如佛教,如果是消极的,我相信肯定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大河之中,定然不会流传至今。

对每个皈依的弟子,我都想说:为了你的家庭和事业,你要勇敢地去面对一切,纠正一切。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要发愿长随佛学,发愿在这一生就要得到自在和圆满。

所以要把禅修与你的生活合二为一。如果因为别人的闲杂语,控制不住自己,那时你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什么点燃了你?当你的事业艰难重重,心中想要着放弃,就给自己一个反思,一个提醒——我做这一切为了什么?如果它是有价值的,我相信会从亲人和民心那里得到支撑的力量,所以我能行,我要坚持下去!

人的信念是很强大的,人需要为自己找到这样的力量。但是不要以财色作为自己的信念,那绝对不是强大和持久的。真正的力量,来自一种信仰,来自为人类奉献的爱心。

对于企业,就是立志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而纠结,那你的心间就没有天地的那种大气——为宇宙而立心——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人格和思想要健康地成长,就要吸收很多东西,就像身体,不吸收营养就要死掉。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不用学习了,只要你活着就需要学习。

我想问问大家,一个人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功呢?我始终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成功。相反,如果你犹豫不决,就把成功扼杀在摇篮里了。

你看《功夫熊猫》的主人公,这只贪吃的熊猫为了食物能爬那么高,恐怕连它自己都不敢相信。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内在潜力,不能成功只是因为你没有强大的信念。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要达到一个终点,有千百种可以选择的路线。

成功也是一样,你希望自己做到怎样的程度,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每一步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只要你有决心坚持到最后,你一定可以成功。可是当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时,你就没办法跨出去。

正是因为你自己否定了自己,所以你找不到走向成功的道路。所谓成功,所谓失败,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做不到不代表你没有这个能力,只是你没信念、没信心。其实,每个人都是大智慧之人,只是你在失败的时候不愿意承认罢了。

让自己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吧,只有打破,才会诞生新的理念。我们要不断地从自我的狭隘里面超脱出来,只有打破原有的框架束缚,才能大彻大悟。

第二章 快乐法则

如何成功,如何修身,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保持内心的快乐。

成长的力量来自大地

——自我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今天的讲座,核心便是两句箴言。第一句:“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这句话出自美国总统华盛顿之口。关于这句箴言,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的时候,某个企业想赠予他一份珍贵而又意义深远的礼物。该企业委托英国一个著名的研究所,寻找最珍贵的礼物。研究所的学者们极目世界上那些伟大的总统,最后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该研究所认为,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随后他们研究华盛顿的成长经历。

学者们将华盛顿的成功归因于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华盛顿七八岁时,因为很喜欢苹果,于是他在后院种下了一棵苹果树苗。他的父亲告诉他:“你想要让你的果树长得更茂盛,结出的苹果更香甜,就应当将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而且要经常给它浇水施肥。”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以这棵树为例,教给了他这句感动全球的箴言:“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后来华盛顿以这句话作为其权衡国民人权的标准。

后来,韩国这家企业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了新任的总统,而总统也正是以这句话为依托,作为重建二十世纪末的韩国经济政治体系的座右铭,最终使得韩国经济政治获得长足发展。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也第一时间被触动,故而将它记录下来,贴在汽车的方向盘、手机屏幕及电脑屏幕上,每天看它,反复参省。

希望你们也把这句话记录下来,日日诵读、参悟,融于实践,你将发现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越来越顺利。

按照一般逻辑,人的名、利、成功与事业,累积愈多就愈成功。然而照佛家的思想却并非如此。佛教看来,当你内心对物欲的追求为零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反而会不可估量。这就是舍得的奥秘,看上去分明是付出与牺牲,而实际上收获却是最大的。

正如大海潮汐涨落的过程。如果说,今天海上日间翻涌的风浪是你对他人无所保留的付出,那么夜间令人无限欢欣的至静便是你无尽的福报。退潮的海,风平浪静,看上去似乎什么风暴也不曾有过。然而大海的平静,却是集聚着翻涌的力量。它在夜间静静吸纳月球的引力,这凝神静气就能够形成明日更盛的潮水。

终究有一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在付出时,他人的得失与自己的利益和追求,竟然能够合二为一。这种退守于安宁的心境,才真正地激发了自我的力量,这是由更高层次的自我认同、强烈的使命感而产生的伟大激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这“道”本身就应包涵有对他人的给予和付出。

两年前,我在给安利公司上课时,也曾告诉他们:“当你愿意将爱奉献给他人,他人才会愿意将爱回馈于你。”如果我们总是记挂着一己之得失、种种私利与欲望,那么别人怎么愿意与你交往呢?

许多人刚开始创业时,总是想以一分的付出得到十分的收获,实现所谓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他们总想从质量、人工、管理各方面去减低成本。那么请问客户会与你合作几次呢,消费者又会相信你几次呢?我想总是屈指可数的。

你们可以回顾历史,仔细想想每一位青史留名的伟人,他们所拥有的共同的特性是什么呢?就是奉献。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做出了贡献,所以人民才记住了他们,历史也才铭记下他们。你们也可以对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做一个考察,除了那些国家控股的企业之外,其它的私营企业之所以能够跻身五百强,无不是依靠其领袖的魅力、产品的口碑而建树起来的。

想想沃尔玛吧,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提供了优良的货品保障,将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货品汇集起来,为人们提供更便利和更优质的服务。正是由于它成功塑造了其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它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那么,我们也应当回头想想,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否也给人们带来这样的方便呢?是否也能够切实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呢?如果真的是如此,可以问心而无愧,那么我相信你的企业也会成为业内的翘楚。相反,如果一味地为自身谋利,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则终将反过来危害到自身的生存。

其实这就是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律。这个世界是共存的,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环环相扣,利己和利他之间不应当存在过于鲜明的分界。

我有一个朋友,在宁波经商本来非常成功,但由于一念之差,对他朋友炒股得来的七千多万起了贪念。后来他朋友就通过种种手段,冻结了他在银行的资金,最后使他损失了几十个亿,现在企业运营举步维艰。

好比我们去游泳:当我们把水往中间拨的时候,水就会往两边流;然而当我们向两边拨水时,水反而向中间聚拢。这就是关于他人与自我相处之道的形象比喻——当我们把爱奉献给他人时,实际上得到最多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如果你开了一家店铺,处处为客户着想,为他的消费需求考虑,你就会发现店铺会有越来越多稳定的客源。以心为基础的口口相传,要比虚假的大幅广告可靠得多。销售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业绩,而是让每一个客户都成为你的销售者,成为你的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上海读书,原本身体很弱,几乎要休学。我告诉他说,你要想办法当上学生会主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后来他果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不但自己的身体好了起来,而且成为了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奉献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你为了别人而活,当大家需要你的时候,人生才真正具有价值。

心灵作业:我是谁?

有这样一个故事,冬天有两只刺猬,太冷想相依取暖。但是因为身上全是刺,靠得太近会相互刺伤,离得太远又达不到取暖的效果,那么就要寻找一个最适合的“距离”,这个距离利人利己。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找到这个合理的距离,那么相信你的社会关系会达到完美与和谐。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你想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成空船。让任何的“有”到你身边就变成了“无”,任何的“丑”到你身边就变成了“美”。

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当你的胸量大到像大海一样,就可以包容一切,宽宥一切。如果我们站在此地,只能看到如此之高度,领略如此之风物;但是如果我们站到屋顶上会怎样呢?在飞机上看到的又会怎样呢?在太空上看到的又会怎样呢?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大的智慧需要心灵的高度,高度不到者是不解其中的道理的。假想你看过太空的情境,你还会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权衡一切、判断一切的万物之灵吗?恐怕那时你所看到的整个的地球,也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之一粟吧。

试着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思考,当每个人都退一步,保持一点距离,学会理解他人、赞美他人时,关系就会和谐,事业就会顺畅。

所以,请大家谨记这样的思维方式,随时审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从哪里来?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不妨常问问自己,我的位置在哪里?我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事情?企业处于怎样的处境?在家庭中我是什么角色?在朋友眼中我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虽说“我是谁”是佛教禅宗启发弟子心灵的话头,但是我发现,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如果你是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如果你是孩子,如何赡养父母?如果不清楚自己是谁,那么你既容易狂妄,也容易自卑,更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来去的路。

这几年我逐渐感受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时间。时间如水流逝,一刻也不得停歇,因而格外珍贵。如果我们的精神和毅力不能够坚持到最后,我们就会一生碌碌营求。

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幸、苦恼、忧虑、担心?就是因为不知道我是谁,更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在懵懂与无知中蹉跎一生,甚至临终之时也不会明白。许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就是因为他不去思考。这样的人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奋斗目标,然而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该往哪里去呢?《孙子兵法》谈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敌人比你强大,那怎样去保存自己的实力呢?如果你有自己的优势,又该怎样去战胜敌人呢?如果我们对于别人及其所做的事一头雾水,那么纵然你现在能获得财富,这财富也不会是持久的。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市场在变,当一切如水流动,而你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一味地固守自己陈旧的理念,那么终将会被淘汰。

如果你是企业的掌舵人,我建议你去看看世博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了解世界未来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科技将在未来发生不可预估的变化,而你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大势有所思考。

把我的心,雕刻成众神的塑像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今天的第二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

如果一个人活着,他有目标,有愿景,有伟大的使命感,那么他的一生必然辉煌。周恩来总理激励青年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便是伟大的使命感。

你的生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点,是全局中的一只棋。你应当要有这样的胸怀、气度和感知。这不是束缚,这是承担的使命感。什么是“使命”呢?所谓使命,是要将自己小我的命都“使”掉,化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去。

稻盛和夫先生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稻盛和夫先生坚持以下几个理念:“厚德”、“正念”、“利他”与“坚持”。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在稻盛和夫看来,管理企业是简单的,就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说,做人要有德行——用德行去管理你的企业,尽量地利益他人、奉献自己,然后坚持、坚持,再坚持。

各位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吗?康熙刚登基时,曾经将他这一生所要完成的宏愿都写下来,日日参看,最后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能量,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誓愿。

我今天所说的话,大家可能在无数的场合听到过,但为什么许多人至今仍原地踏步,没能产生什么力量呢?

今天我引用稻盛和夫的话,并非是要卖弄学问,而是因为这些话真正触动我的心灵,于是我记录下来,日日参省与践行它。

我们学习了许多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切身的实践,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谈。正如《中庸》一书中所提到的“学、问、思、辨、行”,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不就是如此的简单吗?学习并追问成功的要旨,思考其精髓,——辨识它,理解它,消化它,最终化为自己的实践。

这些听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行动,很多时候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怎样区别“不能”与“不为”呢?正像孟子告诉我们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要把自己的行动与人生的使命结合起来,以使命为纲领,将自己所懂得的道理付诸于行动。只要目标确定,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我以前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时,一个年长的老师父圆寂以后,人们在一起描述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最后却发现所有的事情归结起来,只有四到五件。我深有感触,人生那么短暂,就算一生只能完成一件事,人就不算白走一遭。现在某些企业家,今天做超市,明天做房产,后天做美容,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结果呢?往往一事无成。

因此,我想告诉各位,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他的人生理想是清晰的,他的人生信仰是坚定的,他不会随波逐流,无端地去改变自己的心志,不会在游离中虚度自己的人生。

第三章 快乐观

大局

一个人如果思想格局很小,他就很难成就大业。你只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顾着自己的利害和得失,只在乎自己的收入和付出,那说明你的格局很小。

格局小,你的视野就小;视野小,关注的面就小;关注的面小,根基就是浅的,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你不堪承受。你对企业的愿景规划,对人生的定位和思考,就没办法站在时代的潮头上去考虑。

如果你不能站在世界的角度,你就没办法看到中国的高度;没有站在中国的角度,你就很难看到浙江的高度;没有站在浙江的高度,你就看不全嘉兴,看不明白你自己企业的全貌。

现在这个社会,经济是环环相扣的。你看美国一个银行倒闭,会影响整个世界,这里面的要点是什么?信息和关联。

每一个行业都是互相关联的,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因缘法”。每一个事物的生起必然牵动着其它事物的发展。一只蝴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多扇两下翅膀,都会引起亚马逊雨林的一场风暴。

作为企业的掌舵者,你一定要以一种大格局去看待问题。不要认为今天大豆涨价了,跟我没关系。怎么会没有关系,这个世界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去看待每一个事物的发展。从这种开阔的思考里面,你才会正确把我你的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你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胸怀,要有高瞻远瞩的境界,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才能永远能站在事物发展的顶端去看待问题。

心量

宽广的胸怀还包括对人的包容。

一个能成就大业的人,他底下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甚至有人会在人前人后骂他,他都能忍受。这种人的心量就很大,像我们所说的大海和星空一样,可以包容所有的力量在他这里生长,共同成就他的事业。

我们看中国历史,一个很兴盛的朝代,皇帝的格局都很宽阔,在他底下什么人都有:有奸臣、忠臣、勇士,也有很多奇人异士,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为他效劳。

电视剧《贞观之治》里面讲到,因为欠收,有很多饥民跑到长安来讨饭。谋反的人就冒充饥民。唐太宗叫大臣用了一个计谋,把真正的饥民全部疏散到城外去:一路上放食物,靠近城门10米远的地方,那个粥稀得里面的米粒都可以看得见,20米的地方稍微稠一点,到了200米远的地方都是饭。所以那些饥民为了能吃饭就跑到远处去了。这时发现还有一些乞丐在城里走动,肯定就是伏兵。唐太宗不想用军队去制服他们,而是去说服他们的头领。头领拔起刀捅唐太宗,唐太宗的守卫拔刀想把他杀掉,但唐太宗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头领就这样被他折服了,从那以后一直成为唐太宗身边最得力的护卫。后来唐太宗有几次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都是这个人第一个跳出来保卫他。你说这是什么用人的境界?

有一个故事。皇帝跟大臣在开会,所有人讨论所得出来的结论都没有那个皇帝的精妙。开完会以后,皇帝唉声叹气,谋士问他:“陛下,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啊,你怎么唉声叹气”。皇帝说:“我朝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的能力、见识和思想能超过我。不能超越就没办法给我指点,那就会有问题,因为我的思想,见识并不是最高远的”。

你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心量?他希望身边的人都比他好,他希望身边的人提出的建议都能超越他。他的理想,真的就是为了让事业达到更高的高度,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跟他一起去完成这伟大的人生使命。这种使命感,绝对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实现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一个不能自我反思的人,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是很难达到这种高度的。

软实力

日本一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香道企业。他们产的香是世界最顶级的,连日本皇室都用。我有一个朋友想要作中国区的总代理,但是他们对此不屑一顾。在他们的理念里,只是想着如何将这个品牌文化更长久地延续下去,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把他们的企业做得多大,要遍布多少地方,销量多少。对他们来讲,这个企业这四百年来形成的那种文化的底蕴才是最重要的。

把企业做大,就像一棵树的树冠长得非常大,但问题是它的根系怎么样呢?只有根基牢固,它才可以经历风雨雷电而不衰。要创立一种企业文化,就要实实在在、一点一滴地积累,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发展它文化的基石,不要急功近利。

领导人的人格、文化修养和认识事物的高度就会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软实力。这不是出几个板报,做几个讲坛就能形成的。这是领导人十年乃至二十年当中形成的人格魅力和行事的作风,长时间积淀下来,通过团队努力而形成的精神——这精神就是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就是企业的口碑。

比如公司要打造诚信,那诚信这个词我们不只是写在墙上,每天喊一喊念一念,跟客户说一说,仅此而已。而是公司对员工、你对下属的每一个承诺都要有诚信,答应什么就要做到什么,行为和标准一定要相辅相成,诚信的理念才能慢慢从你身边裂变开来。接下来你用自己所学到的智慧、经验,分享给你的员工、你的高管、你的客户,把你的思想不断传递给他们。

在我们寺院,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要求:我们要做禅修,要去影响别人,首先一点,我们自己要禅修,自己要有体验,要有改变,这样产生出来的气质和境界,才能让别人欣赏和接受,禅修才能做得下去。所以我们寺院每天早晚都必须禅修,并且经常分享,每天彼此促进,每天共同进步,就这样形成了我们寺院独特的文化氛围。

所以不是说人家来到我这里就是打工,就只是挣点钱。你的公司文化,人家一回到家里就没有了。我们的理念,无论在任何时候,身、心、灵都能体现出来,甚至要真正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将这种理念辐射出去。如果我们的客户被我们的公司文化影响,他不但身体力行,回去以后还能把这种思想分享给别人,那这个时候,公司的文化和思想,才真正有了生命。

因果

你要学会让更多的人一起跟你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你要明白:我要让他们来一起帮我分担,同时我所得的利润也要以相应的匹配回馈到他们身上。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企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跟大家息息相关。

浙江的民营企业碰到最大的瓶颈,就是因为我们原来一直吃家族饭,所有的企业里面的负责人都是家族成员,我们一定要打破这样的局限。

思想要高远,就要寻找事物存在的规律,去分析它为什么这样存在着,而不是那样存在着。我要收获西瓜,就要买西瓜的种子,要把这块田处理好,雇工人,准备钱去买肥料,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西瓜成长的缘分。所以我们要从果的角度,去决定现在的因,所有的努力都要围绕这个果。

佛教关于因果的态度很明确,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人往往无谓地抱怨结果怎么不如意,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现在的果就是你以前所种下的因造成的。

因果不爽,它不会欺骗你,我们不要把它想得很迷信,认为烧了多少高香我才有多少财富。我们跪在菩萨面前,那是在发愿,发完愿我们要起而行动,而不是等着菩萨哪一天高兴了赐给你什么。

你的时间和精力往什么地方投放,什么就会回馈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你关爱一个人,把你的爱心和同情投入到他身上,他就会追随你;如果你每天早早回家,把时间投入到家庭里面去,你会发现亲情会特别温暖。

这个世间,有成就的人往往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能认定一个方向,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集中起来,往一个方向去突破,所以他们的成就会远远超出想象。你们仔细去想想,把身边属于这类的人做一个过滤的时候,你发现真的是这样。季羡林在德国留学10年,每天就呆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三个地方。周末实验室关门了,他就扎在图书馆里面一整天。你说这样的一种成就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的目标,有目标所以有坚持,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还有陈景润,他的老婆都是组织上帮他安排的,他可以把一双袜子套在同一只脚上,连生活都不会自理,居然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一个地方去,自然而然在这方面他就能做出伟大的成就。不是说他不会穿袜子,不会整理生活,他会整理,只不过是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东西。

修行

我们坐在这里,当大家把所有的心放下,去提升内在的心智,让自己不受外在的干扰,安住当下的时候,你就会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比平常更加敏锐,你的心智就像被水洗过清澈透明。

禅定中得到的喜乐,是这个世间上任何东西的美都没办法相比的,修行的快乐永远超越名和利,超越金钱和财富。

禅修会改变你的心态,会影响你原来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你的境界会超越一般的人。

每个人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有的人关注身体,有的人关注家庭,有的人关注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关注的面会更大,他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使命跟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息息相关。那么,只要给这个人一个机会,他会把这个平台的潜力运用到极致。这样的人,他的创造力是无限量的,你给他多大平台,他就能展现多大的能力,甚至会表现出超越平台限制的能量。

爱和慈悲

西方的基督教是“爱”的宗教,从某一个角度来讲,这个“爱”跟佛教讲的“慈悲”很相近。但是你细细的比较一下,就发现这个“爱”经常附加了比较复杂的关系在里面,而“慈悲”给人的感觉更柔软、更祥和。

有一本书里面讲到:“佛陀是慈悲的,他不和世间的任何事物抗争,他只是安住地接纳一切万物。”

从某一个角度来讲,“爱”就是接纳、包容和欣赏。当你以这样的心面对别人,你就会升华出一种柔和的心境,并产生一种祥和、自在的微笑,这就是爱。

爱是相互的,所以也可以说,爱就是被接纳、被包容、被欣赏以后产生的那种喜悦和感激。

我们说爱就是深深地理解和无尽地包容。当我们能理解万物,就不会产生分歧和障碍;因为理解,就不会把自己武装起来,并制造摩擦和怨恨。

真的,你能用这样一种思想去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时候,你所碰到的任何的矛盾和冲突,都会化为一泓清凉的泉水,从里到外洗涤你的身心。

当爱从内心当中升华起来的时候,会改变你的容貌和你的气质。当你有爱的时候,你的眼神是柔软的;当你没有爱的时候,你看别人,都是那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今天对我好,我明天就对你好一点;或者今天为我干活,我明天就多发一点工资给你。都是利益交换,不是爱。

爱是心跟心的碰撞,是我看着你的时候,我能接触到你的心灵,然后彼此之间会心一笑。就像佛陀把禅宗的心法传给迦叶尊者时,佛陀拈着花微笑的时候,迦叶尊者也对着他微微一笑,那个心法就传过去了。

一个美国模特讲过一句话,当你出门的时候忘了化妆,唯一可以补妆的是什么?微笑。

什么样的表情是最美的?就是微笑。微笑的人,就像鲜花一样的绽放。所以女孩子最好的美容产品就是微笑,不管你做多少美容,当你生气的时候,那种状态是最丑的。所以不花钱的美容产品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舍不得给自己补上。

我有一个BSE的同学说,两年前,她老公如果晚上十点前没回家,她就打电话追问。有一次他老公十点钟就回到楼下了,但他宁愿呆在车上一直到十二点才上楼。这个事情给了她一个深刻的教训,然后她就跟老公说,从现在开始,不管你在外面做什么,我再也不过问了,甚至你在外面彩旗飘扬,我这个家里的红旗也不会倒。她这个心态和思想一改变,她先生每天只要把事情一处理完老早就赶回家,因为他觉得家里变舒服了。

稻盛和夫说爱是什么?是没有条件的。没有条件到什么程度?就算对方给你戴绿帽子你也要爱她,把你家里所有的财产赌光了你也要爱他,那种爱才是持久的。你们把自己身边的人审查一遍看看,如果真的是这样你还能爱对方吗?只有做到无怨无悔的爱,那种爱才叫“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古人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是什么境界?!

我们现在所谓的爱,从某一个角度来讲都是利益的交换。所以你们不要轻易说“爱你到海枯石烂”等等,那都是假的。要么对方是假的,要么你是假的。西方人结婚的时候在教堂里说的那句话我觉得很好,就是不管对方是贫穷、富有还是衰老,都能像从前一样的爱着对方。

实际上爱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彼此之间的包容,就是人和人、心跟心的对话,就是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

你们有没有发现,你心态和想法,人家不用语言多问,直接就能感觉得到。想想看,如果一个公司团队很和睦,大家相处在一起,每天工作,就像春游一样,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很多人说,我的员工老是被人家挖走。人都是以利益为基本前提,但如果相同的工资,人家能把你的员工挖走的话,那说明你这个公司里面没有爱。没有爱的时候,在相同的报酬情况下,人会选择离开。甚至宁愿拿少一点工资,也不愿意呆在这里。

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养成一种简洁、大气、直接的思维方式,你就会发现问题真的很简单。你用直接的方式去面对问题,第一、不会浪费你的时间。第二、当你果断处理的时候,原来干扰你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就被你一刀干脆地切断了。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香海禅寺是不是很简洁?很多寺院都热衷于盖房子。我说这不行,一个寺院越大,就越要简洁大气。如果这里弄个假山,那里搞一个喷泉,那给人感觉很零乱。所以我说大殿越大,周围的石板就要越粗、越长,非常地厚实。你们看唐朝建筑,窗户没有什么雕花,都是很粗的木条,一条一条排过去,感觉很粗犷。到了明清时代,我们到故宫里面去看就会发现,每一个梁都雕了很多东西,画了很多图画,那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当然那也是一种文化趣味,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明清这两个时代,是远远不如唐朝的大气和雄伟的。

当你内心丰富的时候,你身上展现出来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会很简洁;当你外在的东西很复杂的时候,就说明你缺乏内涵的修养。如果一个人的家里,什么东西都摆得满满的,这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很空虚。如果家里就是一些简单的必需品,这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很丰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衬托。

这是一种思维的取舍,往往越简洁的企业越能走得长久。你设计很多很多制度,设计很多很多条条框框,走进来都感觉自己的手脚都被绑住了;我们都变成了一个机器,这样的企业能走多远?

有一部电视剧里面有这个场景。一个很富有的家庭,从外面进入大厅要脱鞋,而且要把鞋放得整整齐齐的。但保姆是农村人,她不讲究,随便一脱。家里的媳妇看到鞋那样放着,很别扭,但是又在想,拿这个鞋的话我的手会不会弄脏,帮一个保姆放鞋会不会没面子,就这样心都纠结在鞋上。而她的老妈一看见那个样子,就直接过去把鞋摆好。媳妇的心考虑的太复杂,所以一直纠结在鞋上。

实际上我们处理问题,往往你想得越复杂,心就越累。就像那个媳妇一样,她受过高等教育,所以总会顾及到这个那个,礼节啊,卫生啊,就会很辛苦。

禅宗也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师徒下山过河,看到一个姑娘在那里,想过河又怕鞋湿掉。师父把她背过去,到对岸放下来了。他的徒弟觉得男女授受不亲,怎么可以背女人,犯了色戒。结果这件事情一直纠结着他,晚上也睡不着觉。师父就跟他讲,我在河那边就已经把她放下了,你为什么背到现在还不放下?

我们也经常把一个问题背在身上,不愿意放下。所以人的年纪越大,事情做得越多,身上的包袱就越重,哪天背不动了,垮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真的得不偿失。

问题在这里发生,我就在这里解决;在这里解决完,就在这里放下。离开的时候,我就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你今天还不断悔恨和指责,你就没办法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当我们不能把今天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明天又会纠结今天;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到达,所以生命的价值就在今天;不管你现在年龄多大,今天就是你人生当中最美丽、最漂亮的一天,也是你此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真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时间很短暂。好好把握今天,人的一生真的做不了多少事情,能把一件事做好,就是你这一生中最大的辉煌。这一期的生命就像一件衣服,穿破了,脱掉再换一件。

人的一生就是漫长修行生涯中的一小段,今生没修完下一生接着修。如果你理解三世因果,就能专注当下,专注这一辈子的奋斗。

财富和福报

当老板的朋友,我赠你们一句话,钱是赚不完的。只要把握到赚钱的规律之后,到处都可以捡到钱。反过来,如果没有任何福报,你啥都抓不着。

如果掌握不了规律,你的心态和格局跟大潮是背离的,所以身边就没有人支持你,找不到渠道,找不到项目。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做什么都受挫,这个时候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的品性。

赚钱要快乐地赚,钱赚得越多,应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好。如果你钱赚得很多,但每天都活在地狱当中,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那钱再多对你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觉得名利和地位这些都是虚幻的。人活着什么东西最重要?身体健康,活得快乐,每天能快乐地做事情,快乐地赚钱,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当你能快乐地做事,就会发现钱真的很容易就能赚到。如果总是算计怎么样把成本弄得最低、怎么样让别人赚得更少、我赚得更多,就算你算得精,人家也很聪明,也知道怎么赚;你把他算得没退路了,他就从别的地方上去打主意。最后运气不好,你会败下来什么都赚不到。所以正常的心态就是有钱大家赚,有事大家做,大家都快快乐乐的,这个企业就会做得很顺利。

当有那么多人一起来分担你的责任时,你就会发现事业很顺畅。所以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内在格局的修炼很重要,不要把金钱当作唯一的成功标准。

我觉得人就是那么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能做什么,就尽量把它做得圆满。你在什么位置,就承担什么的责任。你是一个老板的时候,就要罩着你的员工,让他们衣食无忧,让你的企业不倒闭,这就是你的职责。

所以把这些问题想通了以后,发现人活着实际上很简单。当你这样简单地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人活着就是很洒脱很快乐的事情。

快乐来自于简单,快乐来自于你有一个很开阔的心,不会老去跟别人计较。你不计较,你就很快乐,你老去跟别人计较,想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活得很痛苦。

所以,简单,是人生当中最高的享受。

第四章 快乐与不快乐

持炬的人生

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了解多少?在你们的眼中,寺院是不是古画中深藏大山的庙宇,或是一些慈祥的老太太,背着黄色的包包,结伴到一个香烟缭绕的地方去?你们也许很少像今天一样盘腿坐下来,参加早课诵读、一起打坐、一起吃饭吧。

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本土已经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思想文化,先秦时期甚至被称之为哲学的“黄金时期”。那么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思想为何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呢?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曾经大举进入中国,然而他们都未能开创出新的局面。只有佛教,不但传遍大江南北,并且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结合,开创出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怀有这样的愿景,为了时代的进步,甘愿奉献自我,以此建立积极的人生使命,——那我们就能成为精神的火炬,可以照亮这个世界的黑暗。

我上过很多企业的管理课程,也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交流。经常遇到很多社会精英,会跟他们聊到这么一个话题:中国的企业怎样站起来?可能你们会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杞人忧天吗?一个出家人关心这种事干啥?但我认为不是的。国家的兴旺涉及到每一个炎黄子孙,包括我们出家人,如果我们不关注社会,不关注中华民族,不关注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那么,佛教存留于世,还有什么可以振奋人心的价值呢。

这几年患癌症的人为什么那么多?因为我们喝的水、吃的菜、所吸进来的空气,都会在人身上造成污染,形成毒素。如果我们还不去面对这个问题,终有一天我们就会被它消灭。

健康,除了身体层面,还包括心灵的健康。一个人只是身体健康,心理却不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行为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背大潮而逆流,那就不叫健康。

享受喧嚣,也享受孤独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是人的修行;众善奉行,是天人的修行;自净其意,是诸佛菩萨的修行,这就是佛教修行中的三个层次。

如果只是不做坏事,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做得很好。进一步,如果我们不但不做坏事,而且还主动地去做善事,那就不一样了。古往今来的贤人志士,他们会为这个社会奉献自身的力量,这就是天人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境界。

那自净其意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洗刷自身的不足和烦恼。我们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我们每天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身边朋友的背叛、家庭的不和谐,以及工作的不顺心等,都使我们的内心不清净。别人骂你,你为什么会生气?我经常打一个比方,你如果是个穷鬼,人家骂你穷你就会暴跳如雷;假如你是亿万富翁,你只会一笑置之而已。

你有相同的频道,相同的磁场,才会受不了外界的扰乱。之所以被别人的话语一点就燃,因为你刚好是柴。情绪被外在的境界左右,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这样易燃的东西。

有人说,在寺院里睡不好,我不高兴;没有肉吃,我不开心;电视也不能看,晚上无聊,没事可干。心如果不能安宁,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抱怨。人家说内心知足之人,虽卧地上,亦为安乐;内心不知足者,虽卧厅堂,而不知足。如果我们内心不知足,即使现在让你住在天堂,你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抱怨。

所以内在的喜乐取决于哪里?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丰富的人生境界。如果我们拥有这份境界,我们就能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面找到快乐。在闹市中,能享受喧嚣;在深山中,能享受孤独。

昨天在一个总裁班上,我问他们,原始时代的人类,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无非是在白天找到食物让自己填饱肚子;晚上,能找到山洞遮风挡雨;到了冬天,能找一张兽皮围在身上。没有功利,人在物质层面上的要求最为简单。

我曾经到杭州一个朋友家做客。她是一位女士,有一间房装着几百双鞋,衣服更是不知道装了几个房间。她说,有的衣服和鞋子买来就放在那里,一直都没动过。

实际上,我们贪婪地向地球索取,最后报应就到了自己身上来。我们现在喝的水,吃的东西,呼吸的空气都很糟糕。我曾经听到一个地质学家讲过,通过对比历史记载,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地震,还没有我们现在这五十年发生的多。所以灾难是大自然的警醒:物欲,不单会吞噬自然,也会吞噬我们自己。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一个人从开始发一个善念,要上行佛道,下化众生,就要做四件事情: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要帮助和度化一切众生;要断除一切烦恼;要学习无量法门;要成就无上道业。

佛教推崇奉献的精神,你越是不断地去奉献,人生的价值就越能体现出来。如果总想索取,你的状态,你的能量,就会大打折扣。“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要让自己内心没有染污,时刻保持清净喜乐的状态。然后,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善巧和方便,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最后,让自己成就一切道业,得到解脱和自在。

如果我们总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东西,别人就会把自己的口袋捂得紧紧的,怎么会给你机会呢。但如果你去关心他,呵护他,不断地给予他爱的时候,他会坦诚的面对你,愿意跟你分享,愿意为你付出。

有一次在安利做分享,我说如果要把直销做好,就不要问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问自己能付出什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当你想成就一个事业,首先要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做别人之所做。如果你有这样的心,你的事业,就是众人的事业,就算你不想做,别人都会推动着你做。

想尽办法帮助别人实现他的理想,让他解脱,让他成就,让他开心,让他幸福。其实,你帮助别人成就他的理想,那么他的理想,自然就变成了你的理想。

所以,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你们想想看,如果对方是一个吝啬贪婪之人,你愿意跟他交朋友吗?反过来讲,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人,不断为你付出,一点都不计较个人私利,全身心地为你着想,你会把这样的朋友拒之门外吗?

我经常跟一些做企业的朋友说:我们做事的时候,往往只想着让自己生活富有,让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实际上,这样的思维模式走到最后,总有一天就会发现怎么都走不下去了。如果有一天,什么办法都解决不了企业生存的困境,而你一筹莫展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反省,肯定是“私利”的心在作祟,那才是真正的症结。

一个中国百强企业的老板跟我说,他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刚开始的时候,他只不过想赶快脱离贫困,让自己赚一些钱。后来他就想到了:人家跟着我,我一定要让他们衣食丰足,人家帮助我,我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回报。甚至有时候,本来合同成交金额是十万,他觉得能共赢才能长期合作,就主动加到十一万。后来他的事业碰到任何困难阻碍,身边的人都会推着他向前。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只要帮助你的伙伴去实现他的梦想,当别人梦想实现的时候,你自己的事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佛教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奉献。大家看,菩萨相好庄严,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很美的饰物。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告诉我们,人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