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7 09:07:0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1 复习笔记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城市与建筑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1.工业城市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城市的混乱状态(1)工业生产的过渡集中引起人口的恶性膨胀;(2)因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2.广大普通民众面临严重的房荒威胁

为了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资产阶级不断地建造房屋,但广大的民众仍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1)工人住宅区的恶劣卫生条件使得流行病大量发生;(2)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3.社会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需要和新要求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1)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2)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二、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它们的出现是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古典复兴(1)内涵

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2)流行的原因

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一方面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3)实现手段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巴洛克与洛可可式建筑中繁琐与陈旧的东西。因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成了当时创作的源泉。

①希腊、罗马建筑的考古发现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大批考古学家先后到希腊、罗马的废墟上进行实地发掘,使现代人类了解了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

②古典复兴建筑的发展

a.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

b.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及纪念性的建筑,对一般市民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影响较小。(3)古典复兴的代表性建筑

①法国

法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据点,也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

a.巴黎万神庙;

b.法国建筑师部雷1783年设计的伟人博物馆方案与1784年设计的牛顿纪念碑方案;

c.法国建筑师勒杜设计的例子如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等。

d.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凯旋门、马德莱娜教堂等建筑。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帝国式”风格。

②英国

a.英国的罗马复兴并不活跃,表现得也不像法国那样彻底,代表作为英格兰银行等;

b.希腊复兴的建筑在英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例子如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等。

③德国

德国的古典复兴以希腊复兴为主:

a.柏林勃兰登堡门;

b.著名建筑师申克尔设计的柏林宫廷剧院及柏林老博物馆。

④美国

古典复兴在美国盛极一时,尤其是以罗马复兴为主。希腊复兴的建筑在美国也很流行,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颇受欢迎。

a.罗马复兴的代表建筑是1793~1867年建的美国国会大厦;

b.希腊复兴建筑的代表是1798年在费城建造的宾夕法尼亚银行。

2.浪漫主义(1)内涵

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浪漫主义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它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以前者来和古典艺术抗衡。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2)发展阶段

①先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

a.建筑特点

第一,在建筑上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第二,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b.代表建筑

第一,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第二,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第三,英国布莱顿的皇家别墅。

②第二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当时大量出现的关于中世纪建筑样式的分析与研究报告为它准备了条件。

a.建筑特点

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b.代表建筑

哥特复兴式不仅用于教堂,并出现在学校与其他世俗性建筑中。它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对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恋慕,认为哥特风格是最有画意和诗意的,并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第一,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国会大厦;

第二,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以及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1)具体内涵

折衷主义,又称“集仿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主张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形成的原因

①生产的商品化促使建筑产生多种式样以满足商标的需求与供资产阶级个人玩赏和猎奇的嗜好;

②交通便利,考古、出版事业大为发达,摄影技术的发明,便于人们认识与掌握古代建筑各种遗产,以致可能对古代各种式样进行选择模仿和拼凑;

③新旧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的矛盾造成19世纪下半叶建筑艺术观点的混乱,同时成为折衷主义形成的基础。(3)建筑特点

折衷主义建筑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注重对于“纯形式”美的追求。(4)代表性建筑

折衷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①巴黎歌剧院,是折衷主义的代表作,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罗克风格,并掺杂了烦琐的洛可可雕饰;

②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建筑形式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廓和类似希腊古典晚期的宙斯神坛那样的造型;

③巴黎的圣心教堂。该教堂是拜占廷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

三、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1.建筑的新材料(1)铁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

铁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最初应用于屋顶上,后来铁构件在工业建筑上逐步得到推广。(2)铁和玻璃的配合

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的配合应用在19世纪建筑中获得了新的成就。

①作用

满足建筑物采光的需要。

②代表建筑

a.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

b.巴黎植物园的温室。(3)框架结构

向框架结构过渡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

①特点

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

②代表建筑

a.纽约的哈珀兄弟大厦,是初期生铁框架建筑的例子;

b.美国在“生铁时代”中建造的商店、仓库和政府大厦多应用生铁构件作门面或框架;

c.第一座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

2.建筑的新技术

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产生垂直运输的需要,进而促使了升降机与电梯的发明。(1)升降机

①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②1870年贝德文在芝加哥应用了水力升降机;

③欧洲升降机的出现较晚,1867年才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装置了一架水力升降机,并于1889年在埃菲尔铁塔内应用。(2)电梯

1887年开始发明电梯。

3.建筑的新类型

在19世纪后半叶对建筑提出了新的任务——建筑必须跟上社会的需要。因此,生产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建筑既要解决新建筑类型问题,又要解决新技术与旧建筑形式的矛盾问题。(1)图书馆

①圣吉纳维夫图书馆

1843~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建造的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圣吉纳维夫图书馆,综合运用了铁结构、石结构与玻璃材料。

②巴黎国立图书馆

建筑师拉布鲁斯特的第二个作品,地面与隔墙全部用铁架与玻璃制成,既解决了采光问题,又保证了防火安全。(2)市场

①特点

与过去一间间封闭的铺面不同,这时出现了巨大的生铁框架结构的大厅。

②典型例证

1824年建于巴黎的马德莱娜市场,1835年在伦敦建造的亨格尔福特鱼市场等。(3)百货商店

①发展过程

百货商店最先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是在借用仓库建筑的形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此后,百货商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②典型

纽约华盛顿商店、费城的沃纳梅克商店、纽约百老汇路与布鲁姆街转角的百货商店等。1876年建造的巴黎廉价市场是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4)博览会与展览馆

①博览会

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成了博览会的产生,博览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a.1798~1849年,以巴黎为开始和终结的国家范围内的博览会发展;

b.19世纪后半叶,博览会的发展开始具有国际性质。国家展览会时代中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一次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另一次则是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②展览馆

a.伦敦“水晶宫”展览馆

第一,设计师帕克斯顿采用装配花房的办法来完成“水晶宫”展览馆的庞大外壳;

第二,“水晶宫”展览馆只应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在9个月内完成了全部装备;

第三,“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b.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第一,铁塔在工程师埃菲尔领导下,在17个月中建成。塔高328m,内部设有4部水力升降机,它的巨型结构与新型设备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与强大威力;

第二,机械馆在结构方法上首次应用了三铰拱的原理,其设置刷新了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纪录。

四、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1.巴黎改建

自1853年起,法国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在巴黎市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程。巴黎改建利用了强大的国家权力,进行了一个规模宏伟的城市改建规划,其侧重点在于市中心区的市容。(1)目的

①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

②对帝国首都进行装点;

③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生活与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与交通。(2)改建措施

①拓宽城市道路,丰富城市面貌。

在市中心区开拓95km顺直宽阔的道路,于市区外围开拓70km道路,其中布有古典式的规则和对称的中轴线道路以及设有纪念性碑柱或塑像的装饰性广场。当时对道路宽度、两旁建筑物的高度与屋顶坡度都有一定的比例和规定。

②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

爱丽舍田园大道把西郊的布伦公园与东郊的维星斯公园的巨大绿化面积引进市中心。

③以罗浮宫至凯旋门的改建最为突出,将道路、广场、绿地、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在市中心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④设立了几个区中心,这一创见适应了因城市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分区要求。(3)对巴黎改建的评价

①积极意义

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a.自来水供应增加,还建造了新的下水道系统;

b.照明气灯亦增至3倍;

c.开办了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d.住宅建设和人口数量都大幅增加。

②局限性

a.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

b.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

c.对城市交通障碍也未能得到解决;

d.炫耀国家权力,没有顾及劳动群众急切需要解决的居住、工作、文化和休息问题。

2.“新协和村”(1)内涵“新协和村”是指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7年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即公社组织。(2)目的

①应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②逐步实现共产主义。(3)措施

①村的中央以四幢很长的居住房屋围成一个长方形大院,院内有食堂、幼儿园与小学等;

②大院空地种植树木供运动和散步之用;

③每户不设食堂,建立公共食堂供应全村饮食;

④用篱笆将村的四周围住,村边有工场,村外有耕地和牧地,篱内复种果树;

⑤村内生产和消费计划自给自足,村民共同劳动,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公有。(4)意义

新协和村最终以失败告终。虽在当时未产生实际影响,但其进步的思想,对后来的规划理论,如“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等起重要作用。

3.“田园城市”(1)内涵“田园城市”是指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于1898年在其专著《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一种整治城市的设想方案。(2)解决矛盾

①揭示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与理想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

②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3)规划措施

①“城乡磁体”观念

企图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将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与环境清净、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相结合,实际是一种亦城亦乡的田园式城市布局,这种布局兼具城乡两者优点并能解决资本主义城市固有矛盾。

②整体规划

采用同心圆的布局形式,将城市分为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以及铁路地带等区域。

a.市中心区

第一,中央建立圆形中心花园;

第二,围绕花园四周布置大型公共建筑如市政府、剧院、图书馆以及医院等;

第三,公共建筑之外的公园四周设置玻璃拱廊,作为商业、展览和冬季花园之用。

b.居住区

第一,居住区位于城市中部,有环状大道从中通过;

第二,居住区中央设置绿化地带,有6块学校用地,其余空地则作儿童游戏与教堂用。

c.城市外环

在城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煤场、木材场与奶场等。

d.工业、仓库地带的外围

有铁路专用线引入工厂与仓库。为了防止烟尘污染,采用电力作为能源。

e.农业用地

有农田、菜园、牧场、森林以及休、疗养所等。

③卫星城理论

霍华德提出以母城为核心,围绕母城以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并强调城市周围保留广阔绿带的原则。(3)实践成果

①英国第一个“田园城市”于1903年创建于离伦敦55km的莱奇沃思;

②第二个“田园城市”于1919年建于韦林。(4)意义

①“田园城市”理论比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前进了一步;

②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等提出了全面的见解;

③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4.“工业城市”(1)内涵“工业城市”是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于1901年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的设想方案,该方案侧重于满足大工业的发展需要。(2)规划措施

加尼埃对大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组群都作了精辟的分析。

①将“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

a.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

b.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

c.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

d.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

e.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

f.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

g.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

h.城市交通是先进的,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试验性场地;

i.“工业城市”住宅街坊宽30m深150m,各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

③特点

a.加尼埃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b.运用1900年左右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的设计;

c.市内所有房屋都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形式新颖整洁。

5.“带形城市”(1内涵“带形城市”理论是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论,他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既接近自然又便利交通。(2)规划措施

①城市建立一条宽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城市长度可以无限;

②沿道路脊椎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3)影响“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现代派建筑师希尔贝赛默等人提出的带形工业城市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发展。

6.美国的方格形城市(1)内涵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不能理解为是某个城市的规划,而只是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工程师对全国不同性质、不同地形的城市所作的机械的道路划分,目的是应对城市工业与人口集中等问题。(2)实践成果

1811年的纽约城市总图采用方格形道路布局,东西12条大街,南北155条大街。(3)理论评价

①1811年的纽约总图是马车时代的产物,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②该理论对人口与城市规模的增长有一定的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大城市发展的速度;

③这种布局方式后随同资本主义的扩散而被移植至世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新发展城市中。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1.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极盛时期。浪漫主义建筑又名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答案】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

2.法国凡尔赛宫前的广场是______风格,设计者______。【答案】法国古典主义;勒诺特

3.20世纪初提出“工业城市”规划方案并对后人产生影响的法国建筑师是______。【答案】加尼埃

4.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夏特尔主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教堂等均可;温且斯特主教堂、格罗塞斯特主教堂、林肯主教堂、索尔兹伯雷主教堂均可;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均可;米兰主教堂和圣伊利莎白教堂均可

二、单项选择题

1.第一个把法国古典主义的原则灌输到园林艺术中去的是(  )。

A.凡尔赛宫

B.孚·勒·维贡府邸

C.枫丹白露宫

D.卢浮宫【答案】B【解析】古典主义的原则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对称。第一个把法国古典主义原则灌输到园林艺术中去的是巴黎郊外的孚·勒·维贡府邸,其设计者是造园家勒·诺特尔。

2.19世纪新协和村(New Harmony)主张的建立者是(  )。

A.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B.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

C.傅立叶(Charles Fourier)

D.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答案】D【解析】根据《城市规划原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Robert Owen)和傅里叶(Charles Fourier)等人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如欧文于1817年提出了“协和村”(Village of New Harmony)的方案,并用自己4/5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新协和村。

3.下列哪座建筑是集仿主义(Eclecticism)的代表作?(  )

A.美国国会大厦(Capitol of the United States)

B.柏林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

C.英国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

D.巴黎歌剧院(Paris Opéra House)【答案】D【解析】集仿主义,又称折中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并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的代表作,其立面是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烦琐的洛可可饰物,对欧美各国的折中主义建筑有很大影响。

4.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是(  )

A.美国国会大厅

B.英国国会大厦

C.柏林宫廷剧院

D.巴黎歌剧院【答案】B【解析】B项,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①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②后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如英国国会大厦。A项,美国国会大厅是(罗马式)古典复兴建筑。C项,柏林宫廷剧院是申克尔的作品,代表了德国(希腊式)古典复兴建筑的高峰。D项,巴黎歌剧院是一座折中主义的建筑,由法国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所设计。

三、名词解释

1.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指17世纪到18世纪初法国建造的众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纵横三段对称,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大多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凡尔赛宫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图1-1  凡尔赛宫西面中段

2.水晶宫

答: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英国建筑的奇观之一,也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它由皇家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采用铁、玻璃、木等新材料,使用新方式建造及模数制。该建筑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它将铁做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但水晶宫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3.折衷主义

答:折衷主义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为了弥补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巴黎歌剧院、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巴黎圣心教堂等都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

四、论述题

1.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哪几座建筑是它的代表作?

答: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2)特点

①折衷主义建筑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沉醉于对“纯形式”美的追求;

②它在总体形态上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

③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没有获得解决。(3)代表作

①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设计人:J.L.C.Gamie。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罗克风格,并掺杂了烦琐的洛可可雕饰。巴黎歌剧院的艺术形式在欧洲各国的折衷主义建筑中有很大的影响。

②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1885~1911年,设计人:Giuseppe Sacconi,是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的大型纪念碑。建筑形式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廓和类似希腊古典晚期的宙斯神坛那样的造型。

③巴黎的圣心教堂

巴黎的圣心教堂,1875~1877年,设计人:Paul Abadie,属于拜占廷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

2.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1)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大体来说,它在英国、德国流行较广,时间也较早,而法国、意大利则流行面较小,时间也较晚。(2)代表作

①模仿寨堡的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模仿哥特教堂的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的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②英国国会大厦,它采用亨利第五时期的哥特垂直式。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是哥特复兴式建筑较有代表性的例子。(3)特点

①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

②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因它更多以哥特式建筑形象出现,故又称“哥特复兴”。

③分为先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

a.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b.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当时大量出现的关于中世纪建筑样式的分析与研究报告为它准备了条件。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五、绘图题

1.凡尔赛宫平面图[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图1-2  凡尔赛宫总平面图

2.水晶宫立面图[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图1-3  水晶宫立面图

第2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2.1 复习笔记

一、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

1.建筑探新的经济基础(1)城市工农业产值大量增加;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被垄断资本主义所更替,以德、法、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农业产量急剧增加;(2)城市人口不断增长;(3)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2.建筑探新的技术基础(1)在冶金工业中,贝塞麦、马丁、汤麦斯炼钢法已经广泛应用;(2)在动力工业方面,蒸汽涡轮机和内燃机开始被应用;(3)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电话、电灯、电车、无线电等先后发明;(4)90年代初,远距离送电试验获得成功,为工业电气化开拓了可能性。

3.建筑探新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钢和钢筋混凝土应用的日益频繁,新功能、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在一些建筑师中掀起了一场质疑古典建筑“永恒性”、积极探求新建筑的运动。这些思潮先后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之中,其目的是要探求一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时宜的新建筑。但由于各国的现实情况不同,外加追求变革的建筑师本人的社会地位与个人观点的关系,解决问题的重点与方法有不同。

二、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1)德国建筑师申克尔

①建筑观点

强调建筑艺术的时代性。

②建筑实践

a.1827年设计的柏林百货商店;

b.1830年设计的一座图书馆。

这两个建筑作品都是把柱式与檐口作了相当的简化,窗子也相对加大。(2)德国建筑师桑珀

①建筑观点

a.建筑的艺术形式应与新的建造手段相结合,建造手段决定了建筑形式;

b.新的建筑形式应该反映功能与材料、技术的特点。

②理论著作

申克尔的建筑理论主要体现在《工业艺术论》、《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两书中。(3)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

①建筑实践

设计建造了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与巴黎国立图书馆。

②创新之处

a.在阅览室与书库中大胆地应用并暴露了新的建筑材料与结构;

b.建筑造型已开始净化。

以上关于建筑的时代性、建筑形式与建造手段的关系以及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成为了探求新建筑的焦点。

2.艺术与工艺运动(1)历史背景

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面临着恶劣的交通、居住与卫生条件,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表现出对于工业文明的厌恶,以及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以罗斯金和莫里斯为代表的“艺术与工艺运动”便是这股思潮的反映。(2)具体内涵

该运动实际是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日用品设计上的反映。

①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

②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3)意义

①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受到不求气派、着重居住质量的小资产阶级的认同。

②其消极方面在于,把用机器看成是一切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和主张回到受公司生产,显然是向后看的,也是不合时宜的。

3.新艺术运动(1)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①历史影响

在欧洲真正提出变革建筑形式信号的是19世纪80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在1884年以后传遍欧洲,甚至影响到美洲。

②理论观点

a.以费尔德为代表的新艺术运动者反对建筑的历史样式,提倡创造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

b.建筑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上多用草木形状的线条,在建筑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包括铁梁柱;

c.新艺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时用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调。

③建筑成果

a.1893年,奥太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b.1906年,费尔德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④意义

a.新艺术运动中采用的植物形花纹与曲线装饰,脱掉了折衷主义的外衣;

b.在建筑中的改革具有局限性,只是以一种新的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有真正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c.新艺术运动是现代建筑摆脱旧形式羁绊过程中的一个有力步骤。(2)德国的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又称青年风格派,以慕尼黑为主要据点,而真正取得成就的地方是在达姆施塔特。

①代表作品

a.1897~1898年在慕尼黑建造的埃尔维拉照相馆;

b.1901年建造的慕尼黑剧院;

c.1901~1903年由奥尔布里希设计的路德维希展览馆。

②代表人物

贝伦斯、恩德尔等。(3)英国的新艺术运动

以麦金托什为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部分反映了建筑功能同新艺术造型手法上的有机联系。(3)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虽被归纳为新艺术派的一员,但在建筑艺术形式的探新中却另辟途径。他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并没有渊源上的联系,但在方法上却有一致之处。

①建筑观点

a.探求一种与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b.以浪漫主义的幻想使塑性的艺术形式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中去;

c.吸取东方伊斯兰的韵味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结构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地独创了他自己的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

②建筑实践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③评价

a.优点:因过于独特,高迪在他的时代没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近20年被追封为伟大的天才建筑师,因其浪漫主义的想像力和建筑形式的出其不意而在倍受赏识;

b.局限:他的作品中没有体现出功能与技术上的革新。

4.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1)奥地利

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①瓦格纳

a.建筑观点

第一,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第二,主张对现有的建筑形式进行“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

b.建筑成果

第一,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第二,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

②“分离派”

瓦格纳的见解对他的学生影响很大,到1897年间,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去的传统决裂。

a.建筑观点

第一,建筑造型要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要集中装饰;

第二,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走向简洁的道路。

b.建筑成果

1898年在维也纳建立分离派展览馆。

c.代表人物

奥尔布里希、霍夫曼等。

③洛斯

a.建筑观点

第一,反对装饰,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

第二,指出“城市离不开技术”,“维护文明的关键莫过于足够的城市供水”;

第三,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

第四,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

b.建筑成果

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建筑外部完全没有装饰。

c.评价

第一,洛斯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建筑师在批判“为艺术而艺术”中的一个极端;

第二,洛斯预告了功能主义的建筑形式,是新建筑运动中杰出人物。(2)荷兰

荷兰的建筑探索以建筑师伯尔拉赫的观点和实践为代表。

①建筑观点

a.提倡“净化”建筑,主张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及表现材料的质感,声明要寻找一种真实的,能够表达时代的建筑;

b.在城市规划方面,伯尔拉赫主张有计划的发展;

c.伯尔拉赫注意学习外国经验,积极参加建筑运动。

②建筑成果

1898~1903年建造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伯尔拉赫的代表作,该建筑的特点包括:

a.建筑形体的形式被简化;

b.内外墙面均为清水砖墙,不加粉刷;

c.在原来檐部与柱头的位置,以白石代替线脚和雕饰;

d.内部大厅采用钢拱架与玻璃顶棚的作法,体现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功能的特点。;

e.正立面的连续券门、上部的圆窗和檐下的小齿饰,仍体现出当地“罗马风建筑”传统。

③影响

a.他最先把赖特的作品从美国介绍到欧洲;

b.20世纪20年代,他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积极从事“现代建筑”运动,对荷兰,甚至北欧现代建筑的发展都有过较大的影响。(3)芬兰

20世纪初,在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中,著名建筑师老沙里宁所作的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一非常杰出的实例,其简洁的体形、灵活的空间组合,为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1.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1)高层建筑的发展

①芝加哥的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

a.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成为交通枢纽城市,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兴建办公楼和大型公寓有利可图;

b.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的问题更加突出。

②纽约高层建筑的代表

1911~1913年建的伍尔沃斯大厦是纽约高层建筑的代表。其主要特点包括:

a.高达52层,241m;

b.外形采用哥特复兴式手法。(2)芝加哥学派

①发展历程

a.19世纪70年代,工程师詹尼发起创立芝加哥学派,目的是解决芝加哥高层建筑的问题。

b.芝加哥学派最兴盛的时期是在1883年~1893年之间。

②建筑理论及特点

a.建筑理论

第一,在工程技术上,创造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第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b.建筑特点

芝加哥学派的建筑造型趋向于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

③建筑成果

a.里莱斯大厦(16层)

第一,里莱斯大厦是1890~1894年由伯纳姆与鲁特设计,被公认为是当时芝加哥学派的杰作;

第二,采用了先进的框架结构与大面积玻璃窗,具有透明性,比例端庄;

第三,建筑基部用深色的石块砌成,与上部的玻璃窗和白面砖塔楼形成强烈的对照。

b.马凯特大厦

第一,该大厦由霍拉伯德与罗希设计,这是一座90年代末芝加哥的高层办公楼的典型;

第二,立面简洁,整齐排列有横长方形的“芝加哥式窗”;

第三,大厦内部空间不加以固定的隔断,以便将来按需要自由划分;

第四,内院向一面开放有利于面向内院的办公室的采光与通风。

④代表人物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论家。他的理论与实践使当时致力于探索高层建筑设计的芝加哥进步工程师与建筑师足以称为芝加哥学派。

a.建筑观点

第一,沙利文首先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他认为建筑的设计应该从内而外,应按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并使形式与功能一致;

第二,沙利文为高层办公楼建筑规定了功能上的特征,并将高层办公楼的外形分成三段处理。

b.代表作品

沙利文的代表作是1899~1904年建造的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

⑤评价

a.芝加哥学派建筑探新的进步作用

第一,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既摆脱了折衷主义的形式羁绊,也为现代建筑摸索了道路;

第二,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芝加哥成了高层建筑的故乡;

第三,使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于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b.芝加哥学派的局限性

第一,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成就成为资本家作为追逐利润的投机手段;

第二,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多半集中在市中心区一带,地价昂贵与追逐利润逼使它们不断向高层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城市卫生与交通问题。

2.赖特的草原式住宅(1)草原式住宅及特点

①草原式住宅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赖特在美国中部地区地方农舍的自由布局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想像力,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②特点

a.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b.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2)形制布局

①平面常作成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书房、餐室围绕壁炉布置,卧室一般在楼上;

②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隔又连成一片,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着不同的层高;

③高低不同的墙垣、屋面、挑檐、水平阳台与花台结合,显得很有层次,也很丰富;

④以砖木结构为主,外部材料多表现为砖石的本色,内部也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与结构。(3)典型建筑

草原式住宅大都位于芝加哥城郊的森林地区或是密执安湖滨,是当时中等资产阶级的住宅。

①威立茨住宅

a.建造时间

1902年赖特于芝加哥设计建造。

b.形制布局

第一,建造在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平面呈十字形;

第二,在门厅、起居室、餐室之间不作固定的完全分割,使室内空间增加了连续性;

第三,外墙上用连续成排的门和窗,增加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第四,在建筑外部,形成较大的挑檐,在墙面上投下大片阴影;

第五,在房屋立面上,深深的屋檐,连排的窗孔,墙面上的水平饰带和勒脚及周围的矮墙,形成以横线为主的构图。

②罗伯茨住宅

a.建造时间

1907年赖特于伊利诺州河谷森林区设计建造,是其设计的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b.形制布局

第一,建筑平面是草原式住宅惯用的十字形,大火炉在它的中央;

第二,室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层高,布置盆景或其他装饰品以丰富室内空间的艺术处理;

第三,外形上,水平屋檐的阴影落在门窗与粉墙上,衬托出生动活泼的图景;

第四,建筑物的周围有花台和树木,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③罗比住宅

a.建造时间

1908年赖特于芝加哥设计建造。

b.形制布局

第一,住宅的平面根据地形布置成长方形;

第二,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4)影响

①满足了资产阶级对现代生活的需要与对建筑艺术的猎奇;

②赖特走上体形结合的道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四、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钢和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中叶起对建筑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才广泛地被采用,它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混凝土的发展过程(1)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出现了天然混凝土的结构方法,但在中世纪时失传;(2)1774年英国第一次成功地采用石块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建造了一座灯塔;(3)1824年英国首先生产了胶性的波特兰水泥,为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4)1855年巴黎博览会展出了由兰博设计的钢筋水泥船,对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之后钢筋混凝土开始被应用到许多建筑中;(5)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是在1890年以后的事。它首先在法国与美国得到发展。

2.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1)埃纳比克

埃纳比克在19世纪90年代为自己建造的别墅中首次应用了钢筋混凝土。(2)博多

1894年,博多在巴黎建造的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接着钢筋混凝土结构传遍欧美。(3)佩雷

佩雷善于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努力发掘这种材料与结构的表现力。代表作品包括:

①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这是一座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间填以褐色墙板,外表朴素大方,但并不单调;

②庞泰路车库与埃斯德尔服装工厂,这两座建筑都显示出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艺术表现力。(4)加尼埃

①1901~1904年加尼埃在“工业城市”中所作的市政厅、底层开敞的集会厅与中央铁路车站方案都应用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材料与结构;

②1910年加尼埃在里昂所建的运动场。

五、德意志制造联盟

1.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1)成立时间

1907年出现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2)成立目的

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上和英国抗衡。

2.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代表人物及其建筑成果

该派建筑师认定了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这个方向。(1)贝伦斯

①建筑观点

a.他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

b.他认为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

②建筑成果

他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1909年,贝伦斯在柏林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造型简洁,摒弃了任何附加的装饰,为探求新建筑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中的透平机制造车间被西方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③影响

贝伦斯培养了许多建筑人才,如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勒·柯比西埃等人。(2)格罗皮厄斯

①格罗皮厄斯和阿迈尔于1911年设计了在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外墙以玻璃为主,建筑造型简洁、轻快、透明,表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②格罗皮厄斯对工业建筑进行了最早的探索,在1910年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

③格罗皮厄斯在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上展出了由他设计的展览会办公楼,设计手法新颖,被后来的现代建筑所借鉴。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其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奇特的建筑形象,在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的20世纪初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是(  )。

A.韦布(Philip Webb),红屋(Red House)

B.高迪(Antonio Gaudi),米拉公寓(Casa Mila)

C.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hn),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ein Tower)

D.路斯(Adolf Loos),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答案】B【解析】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开始于1880年,在1890到1910年达到高峰期。在建筑艺术形式探新中,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的艺术形式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去,还吸取了伊斯兰建筑的韵味,结合自然的形式,独创了自己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最典型例子就是高迪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2.对下述赖特设计的建筑按年代的先后排序(  )。

Ⅰ.流水别墅;Ⅱ.古根海姆博物馆;Ⅲ.罗比住宅;Ⅳ.西塔里埃森

A.Ⅰ、Ⅲ、Ⅱ、Ⅳ

B.Ⅰ、Ⅲ、Ⅳ、Ⅱ

C.Ⅲ、Ⅰ、Ⅳ、Ⅱ

D.Ⅲ、Ⅳ、Ⅰ、Ⅱ【答案】C【解析】①20世纪初,赖特在芝加哥城郊的森林地区或湖滨建造了富有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罗比住宅是修建于1908年的在草原式住宅的基础上设计的城市住宅的一例。②1936年,赖特在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市地形起伏、林木繁盛的郊区,为匹茨堡百货公司老板考夫曼设计的别墅,因位于一条溪水、瀑布的上方,构思巧妙,而被称为“流水别墅”。③1938年起,赖特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附近沙漠上修建了一处冬季使用的总部,称为“西塔里埃森”。④1959年建成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赖特为纽约设计的唯一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和可识别性。

3.以下哪位建筑师不属于“维也纳分离派”?(  )

A.奥尔布里希

B.麦金托什

C.瓦格纳

D.霍夫曼【答案】B【解析】维也纳分离派是产生于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所以便自称为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其代表人物有奥尔布里希、瓦格纳、霍夫曼、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而麦金托什是英国近代格拉斯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4.建筑探新运动的先驱人物贝伦斯是哪个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  )

A.工艺美术运动

B.维也纳学派

C.国际构成主义派

D.德意志制造联盟【答案】D【解析】D项,德意志制造联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建筑领域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其创始人有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休斯、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威尔德等人。A项,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代表人物,还有如设计田园式“红屋”的魏布等。B项,维也纳学派产生自奥地利,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C项,国际构成主义派产生于俄国,以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为代表作品。

二、名词解释题

1.草原式住宅[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答:草原式住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草原式住宅追求表里一致,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是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草原式住宅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传统建筑的封闭性,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图2-1  罗伯茨住宅平面图

2.红屋

答:红屋是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位于英国伦敦郊区肯特郡,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红砖表面没有任何装饰,颇具田园风情。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三、简答题

1.简述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

答: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都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1)工艺美术运动

①工艺美术运动,又称艺术与工艺运动,是指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在建筑与日用品设计上的运用,代表人物有罗斯金、莫里斯,代表性建筑物是红屋。

②工艺美术运动出现的主要背景是现代工业社会中滥用技术理性所带来的恶果日益显现,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现一股相当强烈的反对与憎恨工业,鼓吹逃离工业城市、怀念安静的乡村生活、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③工艺美术运动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以便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④工艺美术运动把使用机器看成是一切文化的敌人,向往过去,主张回到手工艺生产,是不合时宜的。(2)新艺术运动

①新艺术运动是指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探索变革建筑形式的运动,代表人物有费尔德、高迪、麦金托什等,代表性建筑物有米拉公寓、路德维希展览馆、德国魏玛艺术学校等。

②新艺术运动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在美国、西班牙、英国都有所发展。新艺术运动极力反对历史样式建筑,意欲创造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

③新艺术运动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砖石建筑的格局,比较简洁,有时也采用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调。

④新艺术运动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反对传统形式,未能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终究昙花一现。

2.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何年代?主要代表作和建筑风格是什么?

答:(1)发生年代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 50年代,是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又称作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实践人物是艺威廉·莫里斯。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芝加哥建筑学派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广泛影响了欧洲大陆的部分国家。工艺美术运动是当时对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并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奠定了基础。(2)代表作品及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是魏布设计的“红屋”,其建筑风格如下:

①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②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各种古典的复兴风格;

③提倡中世纪时哥特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

④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的趋势;

⑤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第3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3.1 复习笔记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阶段

就资本主义世界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时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1917~1923年

这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深刻震撼的时期。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欧洲各国陷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之中。

②1924~1929年

这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并出现某些高涨。

③1929~1939年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酝酿和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时期。(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历史的总体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时间是充满着激烈震荡和急速变化的时期。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建筑活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交战各国的民用建筑活动几乎完全停顿。

①大量的房屋毁于战火。大战结束以后,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住房缺乏问题;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住宅建筑方面一度出现以装配化为中心的技术改革浪潮,但最终都逐渐衰落下来。(2)1924年以后,欧洲主要国家的建筑活动兴盛。

美国在战后的建筑活动十分兴旺,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大量出现。(3)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爆发危机,各国的建筑业便进入了萧条时期。(4)1933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筑活动重新活跃了一个短时期。(5)1939年,第二次大战全面爆发,交战各国的民用建筑活动又几乎全部陷于停顿。

二、建筑技术的进展

第一次大战之后,建筑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特点是把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应用,工程师的创造与发明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

1.高层钢结构技术得以改进和推广。(1)钢结构的自重日趋减轻;(2)焊接技术开始用于钢结构,1927年出现了全部焊接的钢结构房屋。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更为普遍。

采用有刚性节点的金属框架,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整体框架的大量应用,促进了对钢架和其他复杂的超静定结构的研究。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陆续出现。

3.壳体结构出现在大跨度建筑中。

4.新的建筑材料陆续被用于建筑中。(1)铝材除了用于室内装饰外,还用作窗框和窗下墙的面层;(2)不锈钢和搪瓷钢板也开始用作建筑饰面材料;(3)玻璃产量增加很快,质量改进,品种增多;(4)用橡胶和沥青材料制成的各种颜色的铺地砖逐渐推广;(5)木材制品有很大的改进;(6)研究出多种吸音抹灰和隔声吸音材料,提高了建筑的隔声和音响质量。

5.建筑设备的发展加快。(1)电梯速度大大提高;(2)家用电器设备迅速增多。

6.建筑施工技术相应提高

纽约帝国州大厦的建成,综合地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

三、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1.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1)古典主义

①对历史建筑样式的复兴经常是有些混杂的。

在古典方面既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也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甚至还夹有文艺复兴的特点,因此,多被称为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

②除纪念性建筑和政府性建筑之外,一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的建筑仍然采用古典柱式;

③代表建筑包括1924年建成的伦敦人寿保险公司以及1929~1934年建造的曼彻斯特市立图书馆。这类建筑在内部往往已采用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外形却依然古色古香。(2)折衷主义

①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凑合在一座建筑之中的折衷主义建筑不断出现;

②1923年落成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筑由建筑师奥斯特堡设计,采用了包括古希腊的、古罗马的、拜占廷的、威尼斯的、哥特的以及文艺复兴等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建筑式样组合成这座折衷的浪漫主义作品;

③20世纪40年代建造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最高法院大厦采用了古罗马式建筑的风格。

2.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1)表现主义派

①表现主义派的产生

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