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最新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8 20:29:44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最新版)

中公版·(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最新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公版·(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最新版)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排版:清茉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2-04-01ISBN:9787510044854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中国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图书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掌握考试技巧实现一次通过

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四年来,先后已有15个省份进入“国考”。按照教育部要求,2015年起全国将全面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足三成。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组织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在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的基础上,于2012年推出了业界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丛书编写专家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考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应试者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

2015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共172本图书,包括笔试教材系列35本,标准预测试卷系列32本,高频考点速记系列32本,真题大全系列3本,题库系列32本,考前命题预测试卷系列32本,面试系列6本。该笔试教材系列图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权威编著 汇聚名师专家智慧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历年统考真题及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精心编写,倾力打造出本套教师资格专用教材系列,领跑教师资格辅导行业。这是多年辅导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考生指明正确的方向,为考生的教师征途保驾护航。专业解读 洞悉考试命题规律

中公教资专家团队凭借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结合十多年教师资格考试辅导与教学经验,对最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专业解读,深入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原理和考查重点,全面总结命题规律,科学预测命题趋势,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方法进行合理点拨,使考生精准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助力考生赢取满意分数。系统归纳 全面梳理重要考点

中公教资专家团队秉承两个编写标准,即“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对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考点进行系统统计,对考点出现的频率和难度进行了细致分析,全面梳理教师资格考试的所有考点、能力要求和题型类别,最终架构起以考试大纲内容为中轴线,合理串联教师资格考试重要考点的知识体系,使考生切实掌握考试内容,复习更加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高效备考 科学复习事半功倍

本套教材的主体内容为双色设计,考试重点用红色波浪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内容。高频考点后添加了真题再现、知识拓展等内容。真题再现板块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精准把握考情;知识拓展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必要地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提供适量的模拟题,使考生能够自我检测,有效提升应考能力。名师伴学 答疑解惑稳步提升

中公教资团队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细致的售后服务,以帮助考生尽可能地提升应试能力和实战水平。购买本套教师资格图书,可以在线体验网校精心研发的教师资格精品课程,并可在线视听最新考试真题名师精讲,更有上百名专家定期举办教师资格考试讲座,讲解考点,解惑答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各位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稳步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早日圆梦三尺讲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2014年11月《综合素质》(幼儿园)应试攻略一、最新考情分析

综合素质是幼儿园学段教师资格统考科目一的考试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题目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从近年试点省份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幼儿园)真题来看,考试类型基本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题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题型、题量、分值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二、必考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

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教育理念、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考试覆盖范围比较广。在历年综合素质(幼儿园)真题中,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题,其中职业理念约4~7题,教育法律法规约5~8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3~4题,文化素养9题,基本能力4题,约占总分值的39%。2013~2014年真题中各知识点题目数量统计如下表所示: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以来,单项选择题整体考查的难度逐步加大,主要有如下两个突出特点:

1. 基础考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如考查历史、科技、地理、生物、物理、人文、艺术、计算机、逻辑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例1】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造纸法有以造纸术发明家命名的“蔡侯纸”,“蔡侯”是( )。(2014年下半年真题)

A. 蔡襄 B. 蔡伦 C. 蔡沈 D. 蔡雯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东汉年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114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民间便把他制作的纸称为“蔡侯纸”。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是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本题答案为B。【例2】下列选项中,作家和作品的对应正确的是( )。(2014年下半年真题)

A. 罗贯中—《西游记》 B. 施耐庵—《三国演义》 C. 蒲松龄—《水浒传》 D. 曹雪芹—《红楼梦》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本题答案为D。

从例题可知,此类题目侧重于记忆性知识的考查。考生在复习时要结合教材,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平时薄弱的知识领域进行查缺补漏。要积极拓展常识知识,熟知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知常见的科学常识和文学、文化、艺术常识,重点掌握中小学教科书涉及到的文化素养知识。

2. 侧重于对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考查。考题一般是通过呈现各种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情景,考查考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例3】为了准备六一儿童节全园体操表演,刘老师提前一个月组织幼儿反复训练,甚至缩短幼儿午睡及游戏时间。刘老师的做法( )。(2014年下半年真题)

A. 错误,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B. 错误,不利于儿童个性发展 C. 正确,有利于提高儿童素质 D. 正确,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权利保护的内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应保证幼儿的午睡时间,促进幼儿身体发育。随意缩短幼儿的午休和游戏时间,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故材料中缩短幼儿午睡及游戏时间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本题答案为A。【例4】汪老师平时对幼儿的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果皮的行为熟视无睹、不予理睬,有人参观或检查时才提出要求,该教师的做法( )。(2014年下半年真题)

A. 体现了宽容待生的教育要求 B. 体现了严慈相济的教育原则 C. 忽视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D. 影响了幼儿学习成绩的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题目中所提到的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果皮等不良行为属于幼儿品行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育育人所要求教师做到的,该教师忽视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本题答案为C。

从例题可知,此类题目考查灵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考查考生对教育相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考试大纲,构建知识体系,落实重要概念,结合实践理解掌握零散的知识点,对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要点面结合,不断强化,多加练习,加深记忆。(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幼儿园)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题,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2013~2014年真题中各知识点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近年综合素质真题来看,材料分析题题型比较稳定,有如下两种类型:

1. 从职业理念角度或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

一般情况下,材料分析题第一题是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者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二题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或者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例1】材料:

东东有一双系鞋带的鞋子,他非常喜欢,但是他自己不会系。午睡起床时,他怎么也系不好鞋带,又着急又难过。华老师安慰她:“别着急!老师教你,你一定能学会的。”华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教了几遍,但是东东还是没学会。华老师知道这是因为东东性子急,观察不仔细。为了让东东掌握好系鞋带的步骤,于是华老师自编儿歌,将系鞋带的动作进行分解:第一步要把系鞋带的两个头拉得一样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个线儿一样长,两个线头儿交个叉,后面线头儿往下钻。”第二步打活结时按照“一个圈,两个圈。换一换,钻一钻,一只蝴蝶飞起来。”这种具体形象的方法,让东东很快的学会了,怕东东忘记,华老师还将这些步骤用图画出来。

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华老师的教育行为。(2014年下半年真题)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职业理念中教育观的内容,材料中的华老师在幼儿东东遇到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帮助东东解决问题,而是教给东东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促进幼儿的发展,故解题过程中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述。

参考答案: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幼儿发展,是值得赞赏的。

首先,华老师的行为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各方面全面发展。华老师通过耐心指导和编儿歌的方式,调动了幼儿学习系鞋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让东东很快学会了系鞋带,使他在体和智的方面均有发展。

其次,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华老师通过创新性的编儿歌的形式使幼儿的实践能力获得发展,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再次,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着重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具备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材料中华老师通过编儿歌方式让幼儿学会系鞋带,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其基本素质的发展。

总之,华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教会了东东系鞋带,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2. 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和对文中观点及态度的提取和分析。

材料分析题第三题为阅读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左右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和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例2】材料:

冯友兰先生有个提法:“照着讲”和“接着讲”。冯先生说,哲学史家是“照着讲”,例如康德是怎样讲的,朱熹是怎样讲的,你就照着讲,把康德、朱熹介绍给大家。但是哲学家不同。哲学家不能限于“照着讲”,他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他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冯先生叫做“接着讲”。例如,康德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朱熹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

人文学科的新的创造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接着讲”,从最近的继承关系来说,就是站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取20世纪中国学术积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学者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美学来说,尤其是从朱光潜接着讲。之所以特别强调朱先生,主要是因为他更加重视基础性的理论工作,重视美学与人生的联系。朱先生突出了对“意象”的研究。这些对把握未来中国美学的宏观方向都很有意义。宗白华选上同样重视“意象”的研究,重视心灵的创造作用。他从文化比较的高度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帮助我们捕捉到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和亮点。他的许多深刻的思想可以源源不断地启发今后的美学史、美学理论的研究。

学术研究的目的不能仅仅限于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孕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从朱光潜“接着讲”也不是专注于研究朱光潜本人的思想,而是沿着他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学术焦点,这形成了每一个时代在学术研究当中的烙印。“接着讲”的目的是要回应我们时代的要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这必然推动我们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等前辈学者的工作有所超越。(摘编自叶朗《意象照亮人生》)

问题:(1)请简述文中“照着讲”的意思。(2)简要分析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应该怎样“接着讲”?(2014年下半年真题)(1)答题思路:材料第一自然段提到“照着讲”,后几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是“接着讲”,所以答案来自第一自然段。第一段中没有明确讲述“照着讲”是什么意思,只是举了康德朱熹例子,答案的内容需要自己概括。

参考答案:文中“照着讲”的意思是哲学史家在讲述知识时候,要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将其原本的知识内容讲述介绍出来即可。(2)答题思路:①第二段:从人文学科的新的创造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中可以看出,第二题的答案从第三段开始。

②第三段首先介绍“接着讲”的含义,这是其中一个答题要点,但后面谈到美学,和答题要点不是特别相关,可以不管。

③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可以作为“接着讲”的研究方法,仔细阅读该段,倒数第二句也有一个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中国人文学科的“接着讲”其指的是:一是从最近的继承关系来说,站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取20世纪中国学术积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学者的学术成果;二是不能仅仅限于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孕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三是不针对某个具体学者做研究继续讲下去,而是在前辈学者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学术焦点,这形成了每一个时代在学术研究当中的烙印。

由以上例题可知材料分析题归根结底是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考生在备考时应多读、多看、多思考,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并多加练习,以不变应万变。做阅读分析题时,应特别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作答时要做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语言流畅,书写无误,规范整洁,字数恰当。(三)写作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幼儿园)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题目。一般情况下为阅读所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分,约占总分值的33%。2013~2014年真题中所给材料主题和考试形式统计如下表所示:

在最近的两次考试中,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但也不排除在以后的过程中会指定题目、指定文体。【例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主持人问一名立志做飞行员的小朋友:“假如有一天,你架着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大家绑好安全带,然后我乘着降落伞跳出去。”有观众问他:“你为什么一个人逃生,丢下大家不管?”小孩满汉眼泪,显得很委屈。主持人又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急切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2014年下半年真题)

答题思路:①文章立意:根据一个故事来立意,这个故事说明要教育好孩子,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善于倾听。不要用大人的主观臆断来理解孩子。

②题干中说自选文体,所以这篇文章记叙文或者议论文都可以。

③文章的分论点可以为耐心听孩子讲话要有耐心(这个分论点可以才材料中推出来)、要有同理心(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从材料中推出)和对勿用大人主观臆断来猜测孩子(材料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④论据可以使用苏霍姆林斯基一朵玫瑰花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重搜集、整理材料,对材料剪裁加工,明确文章立意,罗列提纲再进行具体写作,并利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生在备考时,应积极进行写作训练,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理解材料、解读材料,以达到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写作能力水平。三、高效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考纲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对照教师资格最新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真题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2015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幼儿园》),对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另外,大家也可参照“最新考情分析”与“必考题型解读”两部分内容进行考情预览。(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眉批,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大家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大家要结合每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进行适当的练习(我们的配套试卷也为大家提供了高度契合真题的预测试题,供大家参阅和查看),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最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综合素质》(幼儿园)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 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

1. 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 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 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二)教育法律法规

1.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内容。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 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 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 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五)基本能力

1.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 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根据保教工作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4. 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

1. 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 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 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

A. 泰山 B. 华山 C. 黄山 D. 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 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 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 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 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第一章 职业理念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 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 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 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 教育观考点聚焦

1. 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 在历年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方法是考查重点,考生应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备考。考点梳理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二)素质教育观

1. 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发展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为他们提供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对他们更好地测量与评价,让他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

知识拓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划分为8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 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素质教育在外延上,甚至超越了学校范围,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教育范围中,素质教育从纵向上看,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上;从横向上看,素质教育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真题再现【2014年上半年幼儿园真题】某幼儿园分班布置画展,张老师精心挑选部分“好的幼儿作品”展出,李老师则将每个孩子的作品展出,两位老师的做法中( )。

A. 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绘画表现 B. 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 C. 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最高水平 D. 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答案】B。(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受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幼儿园成为小学的预科班。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四)幼儿素质教育

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教育的巨大意义不仅表现在个体发展上,由于在个体发展的同时,由个体组成的社会必然受益,因此,幼儿教育也必然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幼儿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的身体正在迅速发展,幼儿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力量,并在不断的活动中显示这种力量。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身体还极不成熟,动作发展还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还很差,易受疾病、事故的伤害。(2)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大脑与智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儿童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特别大。若在这一时期内,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智力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3)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时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4)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这是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幼儿能够正确将自己的性别与社会要求的性别角色对应起来,他们的性心理就能够正常发展。(5)培育美感,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从这一特点出发,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6)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适应学校生活作准备

幼儿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偏重某个方面诸如智力的发展这样的片面教育。

研究表明,真正能够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的并不是在学前期所习得的读写算等学业知识技能,而是与人交往、相处的社会性交往技能及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社会性发展及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而是贯穿于整个学前期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应当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读写算知识技能的训练。

2. 幼儿教育的特点(1)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

对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以外,还应培养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但是这样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2)游戏化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从本质上来看,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发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3)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对事物形成比较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

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理解性的学习。(4)潜在性

从本质上讲,幼儿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程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

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5)启蒙性

幼儿园是3—6岁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奠定根基。

3. 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幼儿阶段是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2)发展性: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3)自主性:受教育者主动发展,教育者需进行引导。

4. 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1)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教育者培养幼儿品德的活动,其内容就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2)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培养幼儿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的教育,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使幼儿既掌握相应的知识,也发展其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与情感等。(3)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幼儿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活动,以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心理的健康发展。(4)审美素质教育: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活动。

5. 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第一,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第二,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第三,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1. 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那么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2. 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化,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

3. 造就平等的公民

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基础教育有必要根椐现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确定自己的现实目标。

4. 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着重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具备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5.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并且愿意自我学习。

6.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我国已开始向法制社会迈进这一事实,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真正具有法制意识和观念。对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法制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7.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现代技术的根源是科学,而科学的本质是对真理的追求,对事实的尊重。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尤其要着重变革的一个方面。(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

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才能综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各种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知识拓展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教师的榜样,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有高素质的园长。园长不但要成为幼儿园管理的高手,而且要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手。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水平,还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为让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幼儿园教师应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和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幼儿园教师必须确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从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意个性发展的教育。

2.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如果不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进行幼儿素质教育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和游戏来进行。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色彩鲜艳的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可以创设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耍。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机会。(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幼儿,做幼儿的楷模。

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只有将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保证幼儿健康茁壮成长。(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儿童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儿童参与教学,不教儿童如何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深层次的问题。

1.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偏重某个方面的片面教育。虽然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幼儿教育不等于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幼儿教育要以“成长”为取向,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促使每一个幼儿成长为一名完整的儿童,除智力发展外还应包括身体、情感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把幼儿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开始读写算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训练,不仅会给幼儿带来压力,降低学习兴趣,还会给其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2. 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善待幼儿的质疑

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善待幼儿的创造力和质疑。

想象力、创造力是不能传授的,这是一种素质。幼儿园教师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为其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这是发展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3. 注意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形成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民主、自由的环境,培养幼儿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主见、喜欢争论等独特的个性。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工作、劳动、游戏和学习等实践活动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促使其不断探索,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等等。第二节 儿童观考点聚焦

1. 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 在历年考试中,“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应在全面理解“育人为本”儿童观的基础上,把握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保教活动方式,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考点梳理一、儿童观概述

儿童观是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作为幼儿教师要正确看待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这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保证。

儿童观作为一种指向儿童的观念,有内在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儿童观的结构,必须从儿童作为人的整体生命出发,把儿童理解为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的统一。(一)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的身体组织是长期在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一方面具有独立性、个体性和完整性,有自身生理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外部世界和周围事物的依赖性。(二)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儿童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生命属性。由于儿童的存在,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生活才更加绚丽多彩。儿童作为社会的存在,要求教师能够在两个方面看待儿童观的特征。一是儿童的自然性决定着儿童的发展问题;二是儿童的社会性决定着儿童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因此,儿童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构建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三)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儿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崇拜的偶像,有自己的活动方式、处事方式和交友方式,儿童精神世界之间有独特的结构。因此,儿童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情感、独立人格、形成的个性,要正确看待儿童的活动需要、儿童的差异。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