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必知的100种国药常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7 20:49:16

点击下载

作者:《生活坊》编委会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保健必知的100种国药常识

保健必知的100种国药常识试读:

01 清热解毒

麻黄

《本草纲目》记载麻黄:“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别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传统功用

1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而紧的感冒重证。

2 宣肺平喘:用于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

3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证。用量用法

煎服,2~9克。注意事项

本品辛温发汗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患者当慎用。应用指南

治疗流感初起

麻黄2份,甘草1份,共为细末。成人每次6克,小儿酌减,温开水送下。一服汗出热退,勿再服。

治疗小儿腹泻

麻黄2~4克,前胡4~8克,水煎后稍加白糖频服,每日一剂。

治疗冻疮

麻黄、附子、细辛各25克,大黄、生姜各15克,桂枝10克,制成酊剂,用棉签蘸取小心涂于患处。

治疗冻疮

麻黄、附子、细辛各25克,大黄、生姜各15克,桂枝10克,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小心涂在患处。

薄荷

《本草纲目》记载薄荷:“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别名: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荷、升阳菜、薄苛、夜息花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传统功用

1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而紧的感冒重证。

2 宣肺平喘:用于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

3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证。用量用法

煎服,3~6克,宜后下。注意事项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应用指南

治疗口疮

薄荷叶4.5克,黄柏3克,硼砂3克,冰片0.15克,共研末擦患处。

治疗口臭

丁香、厚朴各1克,薄荷0.5克,金银花1.5克,加水煎成50毫升药液,分数次漱口,每日2~3次。药理作用促进汗腺分泌;解热,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消炎,止痛,止痒;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抗早孕;祛痰;抗病原微生物等。

决明子

《神农本草经》记载决明子:“主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名:草决明、羊明、羊角、还瞳子、假

绿豆

、马蹄子、羊角豆、野青豆、猪屎蓝豆、羊尾豆性味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传统功用

1 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风热目赤及肝肾阴虚、目暗不明等。

2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此外,本品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注意事项

气虚便溏者不宜应用。应用指南

治疗高脂血症

决明子50克,水煎服,每日2次。

治疗阴道炎

决明子30克,加水煮沸后熏洗外阴及阴道,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明目降压

决明子30克,金银花15克,杭菊花15克,冲泡饮用,每日一次。药理作用降血压,泻下,降血脂,抗菌,抗血小板聚集,抗肝损伤,促进胃液分泌等。

栀子

《本草纲目》记载栀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烫火伤。”别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山栀子、黄荑子、黄栀子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传统功用

1 泻火除烦:用于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

2 清利湿热:用于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用量用法

煎服,3~10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应用指南

防治尿血

鲜栀子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

治疗小便不通

栀子仁27枚,盐少许,独颗蒜1枚,捣烂,摊纸上贴脐,或涂阴囊上。

治疗急性胃肠炎

栀子9克,紫金皮15克,青木香6克,炒黑存性,加蜂蜜15克,水煎,分2次服。

治疗扭伤肿痛

栀子、白面共捣,涂于患处。

黄连

《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去心窍恶血,解服药过剂烦闷及巴豆、轻粉毒。”《名医别录》记载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别名:王连、支连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传统功用

1 泻火解毒: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及高热神昏谵语等,及痈肿疔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2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痢、发热、胃热呕吐、反酸灼心等证,及外用于湿疹、湿疮等。用量用法

煎服,2~5克;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本品性苦寒,久服可伤胃。应用指南

治疗胆石症

黄连3克,黄芩9克,枳壳9克,木香、大黄各6克,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治疗烫伤

黄连适量研末,调茶油擦于患处。

治疗感冒发热

茶油黄连6~9克,水煎服。药理作用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原虫;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胆汁分泌;正性肌力作用;降血压,降血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放射等。

龙胆

《本草纲目》记载龙胆:“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神农本草经》记载龙胆:“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别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膀胱经。传统功用

1 清热燥湿:用于肝胆经湿热郁火、胁痛口苦、目赤耳鸣及湿热黄疸,及下焦湿热引起的热淋涩痛、湿热带下、阴部湿痒。

2 清肝泻火:用于肝经实火、热极动风、急惊抽搐等。用量用法

煎服,3~6克。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慎用。应用指南

治疗阴囊汗出

龙胆、杜仲、龙骨、牡蛎、生黄芪、五味子各等份,水煎服。

治疗肝炎

龙胆、丹参、川芎、大黄各等份,水煎服。药理作用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消化功能;降温,镇静,抗惊厥,降血压等。

金银花

《滇南本草》记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疬。”别名:忍冬花、银花、鹭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传统功用

1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入气分、壮热烦渴或血分实热、高热发斑,热毒疮疖及肺痈、肠痈。

2 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等。用量用法

煎服,6~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应用指南

多发性疖肿

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菊花、地丁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疗乳腺炎

金银花45克,鹿角霜15克,王不留行12克,黄酒一杯为引,水煎服。

治疗感冒

金银花、连翘混合磨成粗末,每服18克,清水煎服。绿豆《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治痘毒,利肿胀。”“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别名:青小豆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胃经。传统功用

1 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等,内服、外用均可;还可用于服巴豆、附子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烦躁闷乱、呕吐口渴者。

2 消暑利尿:用于暑热烦渴、汗多尿少、水肿、小便不利。用量用法

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应用指南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绿豆50克,车前子60克,陈皮15克,通草10克,高粱米100克。将车前子、陈皮、通草用纱布包,煮汁去渣,再入绿豆和高粱米煮粥,空腹服,连服数日。

治疗高血压

绿豆、海蜇各50克,加水熬成汤,内服。药理作用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肝损伤;增加尿量,促进肌酐排泄等。

生地黄

《本草纲目》记载地黄:“解诸热,通月水,利水道。捣贴心腹,能消瘀血。”别名:干地黄、生地、地黄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心、肝、肺经。传统功用

1 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高热谵语、舌绛而干,血热动血、吐衄、尿血、崩漏,热病后期津伤发热、阴虚内热。

2 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阴、口干口渴、舌红无苔,内热消渴、烦渴多饮,热伤阴液、肠燥便秘。用量用法

煎服,生地黄9~15克,鲜地黄12~30克。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应用指南

治疗胃癌

生地黄、北沙参各15克,麦冬、石斛、天花粉、玉竹、竹茹各9克,诃子肉4.5克,蜂蜜一食匙,水煎服。能养阴生津,宜于胃癌之伴有心烦口干、脘中灼热等阴津枯竭者使用。

治疗热毒斑疹

生地黄30克,赤芍药12克,牡丹皮9克,水牛角3克,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服。

治疗便秘

生地黄、天花粉、生石膏各15克,

玄参

12克,麦冬、知母各9克,黄连3克,水煎服。玄参《本草纲目》记载玄参:“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别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黑参、野脂麻、元参性味归经

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传统功用

1 凉血解毒:用于热入营血、舌绛而干,气血两燔、热毒发斑,热陷心包、高热神昏,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热毒疮疡、红肿热痛,瘰疬痰核。

2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咽肿咯血、骨蒸劳热,热病伤阴、心烦不眠、口渴舌绛。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而滞,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应用指南

治疗白血病

玄参、生地黄各12克,水牛角30克,牡丹皮9克,当归、天冬、麦冬、大青叶各15克,黄精、蚤休各30克,水煎,分3次服。能使发热、出血、头昏、心慌等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肝脾软缩,延长生存期。

治疗便秘

玄参12克,泡水喝。

治疗咽喉肿痛

玄参、麦冬60~90克,冰糖适量,将两味药一次性煎好(冰糖在中药煎得快透时加入),每日分次服用。

地骨皮

《本草纲目》记载地骨皮:“去下焦肝肾虚热。”《日华子本草》记载地骨皮:“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别名:杞根、地骨、地辅、枸杞根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肝、肾经。传统功用

1 凉血退蒸:用于阴虚发热及有汗骨蒸,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2 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喘咳。此外,还可用于内热消渴及虚火牙痛。用量用法

煎服,6~15克。应用指南

治疗糖尿病

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0克,面粉适量,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沙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随意饮用或佐食。

治疗哮喘

地骨皮、南沙参、苦杏仁、玄参、女贞子、墨旱莲各10克,甘草3克,蜜炙麻黄5克,蜜炙紫菀12克,水煎服。

治疗鸡眼

地骨皮6克,红花3克,共研细末,加适量麻油和少许面粉,调和成糊状,密封备用。先将患处死皮去掉,再将药敷于患部,用纱布包好,每2日换药一次。

虎杖

《本草纲目》记载虎杖:“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烧灰,贴诸恶疮,焙研炼蜜为丸,陈米饮服,治肠痔下血(苏颂)。”别名:苦杖、斑杖、酸桶笋、酸杆、黄地榆、土地榆、雄黄连、蛇总管性味归经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传统功用

1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热淋、热结便秘等,外用治疗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2 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用于肺热咳嗽、闭经、痛经等;外用治疗跌打损伤及火烧伤等。

3 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应用指南

治疗痛经

虎杖、香附各12克,乳香、没药各9克,水煎服。

治疗跌打瘀肿

虎杖30克,煎浓汁,以半量冲三七3克内服,半量外涂患处。

02 润肠通便

大黄

《本草纲目》记载大黄:“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别名:将军、锦纹、锦纹大黄、川军、黄良、火参、肤如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传统功用

1 泻热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高热谵语、腹痛便秘,寒积内停、腹满刺痛、便秘,湿热痢疾、里急后重。

2 凉血解毒:用于血分实热、迫血妄行、吐衄,实火热毒所致咽肿、目赤、牙痛、疮疡,肠痈腹痛等。

3 破血逐瘀:用于瘀血闭经、瘕积聚、外伤瘀肿等,外用可治水火烫伤。用量用法

煎服,5~15克,用于泻下,不宜久煎。注意事项

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应用指南

治疗白血病

大黄、玄参、生地黄、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牡丹皮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能使淤热、出血、肿痛等症状消失,宜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热积便秘

大黄、

枳实

各9克,厚朴6克,

芒硝

15克,水煎,分2次服。

治疗乳痈肿痛

大黄、甘草各30克,研末,以酒熬成膏,摊纸上,贴于患处,每日一次,连用3天。芒硝《本草纲目》记载芒硝:“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疗痛、赤眼、头痛、牙痛。”别名:芒消、盆硝性味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传统功用

1 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发热腹满,水热互结、腹满硬痛、发热便秘者。

2 清火消肿: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烂、疮疡、乳痈、痔疮、肠痈等,多外用,或洗,或敷。用量用法

煎服,6~12克,一般不入煎剂,宜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应用指南

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芒硝、大黄、枳实、桃仁、牡丹皮、川楝子、木香、延胡索各10克,厚朴15克,金银花、败酱草、冬瓜子各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治疗神经性皮炎

芒硝100克,凡士林适量,调成膏状,涂于患处,每日2次。

治疗便秘

芒硝6~15克,以开水溶化后服。

番泻叶

《饮片新参》记载番泻叶:“泄热,利肠府,通大便。”别名:泻叶、泡竹叶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传统功用

1 泻下导滞: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多单用泡服。

2 行水消胀:用于水肿腹胀。用量用法

煎服,5~9克,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每次1.5~3克。注意事项

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及月经过多者忌用。应用指南

治疗便秘

番泻叶1~3克,开水泡服,起缓下作用,5~6小时后,排出大便,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体虚便秘等均可按此量应用;若5~10克,开水泡服即起攻下作用,引起水泻,常用于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药材性状狭叶番泻:小叶片多完整平坦,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4~1.5厘米。主脉突出,叶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缘,基部略不对称,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尖叶番泻:小叶片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0.7~1.2厘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叶基不对称,上面浅绿色,下面灰绿色,微有短毛;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芦荟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芦荟:“主治肝经实热头晕、头痛、耳鸣、烦躁、便秘。”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大肠经。传统功用

1 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目赤头痛、烦躁不眠;还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属肠胃有热者。

2 清肝:用于肝经实火、惊风抽搐,兼烦躁易怒、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者。

3 杀虫疗疳: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面黄肌瘦;外用可治癣疮。用量用法

入丸散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应用指南

治疗老年斑

用鲜芦荟汁早晚涂于面部15~20分钟,可使面部皮肤光滑、白嫩、柔软。

治疗痤疮

在普通膏剂化妆品中加入芦荟天然汁5%~7%,每日擦患处1~3次。

治疗便秘

把洗净的芦荟切成8毫米厚的薄片,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芦荟,用小火煮熟后滤出芦荟饮用。药理作用泻下,抗菌,抗肿瘤,抗肝损伤,抗胃溃疡,促进烧伤组织上皮细胞生长,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火麻仁

《本草纲目》记载火麻仁:“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别名: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火麻子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大肠经。传统功用

润肠通便 :用于津血亏虚、肠燥便秘等。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宜打碎入煎。注意事项

肠滑泄泻者忌服。应用指南

治疗便秘

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厚朴、白芍药各10克,水煎服。

治疗须发早白

火麻仁150克,枸杞子500克,生地黄、胡麻仁各300克,糯米1500克,酒曲120克,制成药酒,口服,每次适量饮用,以不醉为度,每日3次。

治疗须发早白

火麻仁150克,枸杞子500克,生地黄、胡麻仁各300克,糯米1500克,酒曲120克,制成药酒,口服,每次适量饮用,以不醉为度,每日3次。

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火麻仁、枳实、杏仁、厚朴各10克,芍药、当归、焦四仙各6克,大黄、陈皮各5克,

郁李仁

3克,甘草1克,水煎服。郁李仁《本草纲目》记载郁李仁:“能下气利水。”《神农本草经》记载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水肿,利小便水道。”“破癖气,下四肢水,酒服四十九粒,能泻结气。”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传统功用

1 润肠通便:用于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

2 利水消肿:用于脚气水肿及水肿腹满者。用量用法

煎服,6~12克。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应用指南

治疗老年人便秘

郁李仁10克,大米50克。先将郁李仁捣烂,水煎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连续3~5日。

治疗便血

郁李仁8克,鸡蛋1只,藕汁适量。将郁李仁与藕汁调匀,装入鸡蛋内,湿纸封口,蒸熟即可。每日2次,每次一剂。药理作用泻下,抗炎,镇痛等。

牵牛子

《本草纲目》记载牵牛子:“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别名:黑丑、白丑、黑牵牛、白牵牛、草金铃、金铃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传统功用

1 泻下逐水:用于水饮停蓄、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的实证,热结便秘、气滞腹胀者。

2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腹痛,适当配伍可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用量用法

煎服,3~9克;入丸散服,每次1.5~3克。注意事项

体虚及孕妇忌用。不宜与

巴豆

、巴豆霜同用。应用指南

急慢性肝硬化腹水

牵牛子与大腹皮、大黄、厚朴、八月札等配伍应用。

治疗虫积腹痛

牵牛子、槟榔各120克,雷丸、木香各30克,共研细末,另用苦楝皮、皂角刺各15克,茵陈30克,切碎,煎浓汁,制为绿豆大的丸。每服9克,小儿3~6克,空腹糖水送服。连服3日,能驱一切虫积。巴豆《本草纲目》记载巴豆:“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别名: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传统功用

1 峻下冷结:用于冷结便秘、腹满胀痛,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

2 祛痰逐水: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寒实结胸、痰涎壅盛、胸膈窒闷、肢冷汗出。

3 蚀疮排脓:用于痈肿脓成不溃。用量用法

入丸散服,每次0.1~0.3克,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畏牵牛。体虚及孕妇忌用。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应用指南

治疗皮肤癌

巴豆30粒,雄黄12克,轻粉6克。先将巴豆入麻油中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研匀的粉末,每日涂搽患处3次,至癌灶坏死脱落。

治疗肝硬化腹水

巴豆霜3克,轻粉1.5克,用三层纱布包好,贴敷脐上,再用敷料固定,经1~2小时感觉刺激瘙痒时取下。能致腹泻,如不泻可再敷。

03 健胃消食

陈皮

《本草纲目》记载陈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别名: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橘子皮、广陈皮、新会皮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经。传统功用

1 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脘胀呕恶、食少纳呆,湿浊中阻、脘痞呕逆、胸闷苔腻,适当配伍还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肝强乘脾、腹痛腹泻。

2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壅滞、咳嗽痰多、纳呆呕逆等。用量用法

煎服,3~9克。应用指南

治疗脘腹胀满

陈皮与枳实、白术、木香、姜半夏等配伍应用,水煎服。

治疗咳嗽痰多

陈皮与白术、半夏、茯苓、石韦、甘草等配伍应用,水煎服。药理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胃溃疡;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祛痰,平喘;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降血压;抗炎;缩短凝血时间等。枳实《名医别录》记载枳实:“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别名:鹅眼枳实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传统功用

1 破气导滞:用于胃肠实热积滞、腹痛胀满,食积不消、食少嗳腐、脘腹胀满。

2 化痰消痞:用于痰湿中阻、胸闷痞满、纳呆倦怠等,胸阳不振、寒痰阻滞、胸痹绞痛。用量用法

煎服,3~9克,大量可用至30克。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应用指南

治疗浅表性胃炎

枳实、黄连、半夏、厚朴、人参、白术、茯苓、麦芽各10克,生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治疗便秘

枳实6~10克,水煎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实可以促进肠蠕动,弛缓肠平滑肌,故老年人不宜过量服用。

檀香

《本草纲目》记载檀香:“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别名:白檀、檀香木、真檀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经。传统功用

理气调中,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疼痛及胃寒作痛、呕吐清水等。此外,近年多用于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绞痛等。用量用法

煎服,2~5克,宜后下;入丸散,1~3克。应用指南

治疗心腹诸痛

檀香、砂仁各4.5克,丹参30克,水煎服。

治疗心腹冷痛

檀香9克,为极细末,干姜15克,泡汤调下。

治疗霍乱

檀香、广藿香、木香、肉桂各4.5克,均研为极细末,每用3克,炒姜15克,泡汤调下。药材性状木材呈圆柱形或稍扁,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灰黄色,光滑细密,有时可见纵裂纹,有刀削痕。质坚实细密。气香,味微苦,燃烧时香气浓烈。

玫瑰花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玫瑰花:“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别名: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刺玫菊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传统功用

1 行气解郁:用于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2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用量用法

煎服,1.5~6克。应用指南

治疗胃溃疡

玫瑰花、黑枣各适量。将枣去核,装入玫瑰花,放碗中盖好,隔水煮烂。每日3次,每次吃枣5个,经常食用。

治疗失眠

玫瑰花50克,羊心1枚,藏红花6克,食盐适量。羊心洗净切片备用;玫瑰花捣烂取汁,放入小锅内,加清水、藏红花略煮片刻,取其煎液,加入食盐备用;羊心串在不锈钢烤针上,蘸玫瑰花汁在火上翻烤,反复数次至羊心熟透,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治疗急性胃肠炎

玫瑰花与扁豆花、厚朴、绿萼梅、佛手柑、白芍药、甘草配合应用,水煎服。

山楂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别名:鼠查、赤枣子、山里红果、映山红果、酸梅子、山梨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传统功用

1 消食化积:用于肉食积滞、脘腹胀满、呕恶腹泻、小儿乳积、消化不良等。

2 行气散瘀:用于妇女产后瘀阻腹痛、血瘀痛经、闭经,疝气偏坠胀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用量用法

煎服,10~15克;大剂量30克。注意事项

胃酸过多者慎用。应用指南

防治肝癌

大山楂、干蟾皮、炮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丹参15克,三棱、莪术各9克,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能去瘀积,消肿块,延长生存期。

治疗伤食积滞

炒山楂90克,制半夏、茯苓、炒

麦芽

各3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15克,神曲9克,共研细末,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药理作用促进消化;增强心肌收缩力;降压,降脂;镇静,镇痛;利尿;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抗肿瘤等。麦芽《本草纲目》记载麦芽:“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药性论》记载麦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别名:大麦、麦、大麦毛、大麦芽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肝经。传统功用

1 消食和中:用于饮食积滞不消、食少纳呆脘胀、脾胃虚弱、消化力差、纳谷不香等。

2 疏肝回乳:用于妇女断奶、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等;还可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等;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用量用法

煎服,10~15克;回乳炒用60克。注意事项

哺乳期不宜服用。应用指南

治疗胀满

麦芽120克,神曲60克,白术、陈 皮各30克,共研细末,制丸如梧桐子大,用参汤送服30~50丸。

治疗产后腹中鼓胀

麦芽60克,研为细末,和酒服食。

治疗产后发热、乳汁不通

麦芽60克,炒熟,研细末,清汤调下,分4次服。

谷芽

《本草纲目》记载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中药材手册》记载谷芽:“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别名:蘖米、谷蘖、稻蘖、稻芽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传统功用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呕恶食臭以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应用指南

治疗胃胀气

炒谷芽15克,金橘2~3枚(或橘饼)。将金橘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沙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橘煮5分钟,将药汁滤出,再加水煎一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

治疗腹痛泄泻

炒谷芽、炒山楂、炒枣仁各20克,赤石脂、延胡索、木香各12克,柴胡、枳壳、乌梅各9克,白芍药、党参、炒白术各15克,炙甘草 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治疗小儿厌食

生谷芽、麦芽、莲子各15克,山楂10克,水煎服。

鸡内金

《本草纲目》记载鸡内金:“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别名: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传统功用

1 消食健胃:用于多种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发热等。

2 涩精,缩尿,止遗:用于遗精、遗尿等;近年多用于尿路、肝胆结石,有化坚消石之功。用量用法

煎服,3~10克;研末冲服,每次1.5~3克。应用指南

治疗小儿疳积

鸡内金30克,山药100克,共研细末,加入面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团,再加入适量白糖、黑芝麻,烙成薄饼10张,每天嚼食薄饼一张,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治疗脘腹胀满

鸡内金、槟榔、莱菔子、半夏、茯苓、连翘、枳壳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小儿遗尿或成人尿频、夜尿多

鸡内金、桑螵蛸、益智仁、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胆、肾、膀胱各种结石症

鸡内金、海金沙(包)、郁金各10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04 祛风化湿

独活

《本草纲目》记载独活:“治诸中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风毒齿痛(甄权)。”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传统功用

1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缠绵不愈。

2 解表:用于风寒外感,兼湿邪较盛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舌苔白厚等。用量用法

煎服,3~9克。应用指南

治疗类风湿

独活、防风、防己、白术、羌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黄芪30克,生姜2片,大枣5枚,水煎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独活9克,桑寄生、川牛膝、杜仲各15克,秦艽、当归、白芍药、防风各10克,细辛3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各服200毫升,7剂为一疗程。药理作用镇痛,镇静;抗炎;降压;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解除肠平滑肌痉挛;抗菌;抗肿瘤等。

木瓜

《名医别录》记载木瓜:“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治脚气冲心,取嫩者一颗,去子煎服佳。强筋骨,下冷气,止呕逆,心膈痰唾,消食,止水利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别名:木瓜实、铁脚梨性味归经

酸,温。归肝、脾经。传统功用

1 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证、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等。

2 化湿和胃:用于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等;此外,还可用于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证。用量用法

煎服,6~9克。注意事项

胃]酸过多者慎用。应用指南

预防乳腺癌

木瓜、生地黄、白术、当归、赤芍药、茯苓各6克,黄芪、川芎、人参、柴胡、青皮各3克,水煎服。

治疗直肠癌

木瓜、瞿麦根各30克,制成浸膏,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可使大便脓血消失,肿瘤逐渐缩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