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你——赢得好感与信任的88个魅力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9 04:28:17

点击下载

作者:朱子熹 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为什么喜欢你——赢得好感与信任的88个魅力法则

我为什么喜欢你——赢得好感与信任的88个魅力法则试读:

前言

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相处,就需要人际之间的沟通。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苦恼:自己明明提出了一个富有价值的工作方案,却遭到了周围同事的反对,兴冲冲地跑到老板那里,原本以为会被领导赏识,却被浇了一头冷水,事隔不久,其他的同事提出了相同的方案,却被领导大加赞赏,似乎领导和同事的做事风格都是“对人不对事”;新婚不久的媳妇,做了很多努力,但却很难得到婆婆的认可,似乎怎么做都不对,生活中摩擦不断。实际上不是我们做的事不对,而是我们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就是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就会愿意与他攀谈、敞开心扉甚至会把心中的秘密都告诉对方;而遇到自己讨厌的人,往往不愿意理睬对方,如果对方主动和自己打招呼,会认为对方是在无故献殷勤,唯恐避之不及。为什么有人讨人喜欢,有人讨人厌,不是因为他们长得漂亮不漂亮、帅气不帅气,而是因为他们说的话中听不中听。可同样的话为什么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好听不好听,而是因为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眼神和动作给人的感觉舒服不舒服。要想引起对方的关注、进行有效沟通,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以对方的感受为出发点。

还有一点常常被我们忽略,沟通不是用嘴说话,而是用心说话,言不由衷的话很难打动人心,而肺腑之言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用心沟通是赢得好感与信任的最简单的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打动人心的智慧,在你说话的时候,让你的同事、老板和家人都能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第一章说话的智慧说话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绝大多数人都能说话,但并不是所有能说话的人都“会”说话。“能说话”是一门技术,而“会说话”则是一门艺术。常言道:“好话暖人赛春晖,恶语伤人不见血。”那如何让自己“说好话”而不“讲恶语”呢?首先一点就是要知道一些说话的智慧。说话的智慧蕴藏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之中,自古有之,只是我们没有去留意和总结而已。在《弟子规》中就有这样的表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后汉书》中也提到过:“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因此,懂得说话的智慧才能会说话;说出让人暖心窝的舒服话,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与信任。01.先过脑子后张嘴

人生活在社会上,天天要进行人际交往,天天要说话。把话说好,是成功交际的前提。话说不好,不仅办不成事,而且一句不经意的冷言恶语还会让对方寒彻心扉,怀恨终生。

我们都知道,人脑被称为“宇宙中最复杂的机器”、“生物学上的超级电脑”。要想把话说得恰如其分,不被别人误会和曲解,首先要经过大脑这扇门的把关。同样的话有很多种说法,把话说得有品位,让人爱听,这就需要你在说话时务必先在大脑里思考一番,俗话讲“说话要过脑子”。所谓“过脑子”是指在自己的思维中明确一些原则,清楚地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一定不能说。例如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不要去谈,彼此不熟悉的人初次交谈应尽量找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做开场。英国人经常以“今天天气不错”作为谈话的开始,自然有它的道理。当然这些原则的确定一定要以谈话的对象为基础,“祝你长命百岁”是一句美好的吉祥话,但在一个老人99岁生日的宴会上,就不适合说这句话了。“过脑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助于说话人把意思表达明确,不至于产生歧义。有句老话儿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意”实际上就是对你本意的曲解,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对方之所以会误解你的本意,是因为你没有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对方过多地关注了你的弦外之音。

有这样一则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请客,看看时间快到了,还有一多半的人没来,心里很是着急,便信口说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接着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很好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在大脑里考虑一番,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啊!”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这位朋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在这个故事中,请客的主人所说的每句话都不是有意的,却造成了所有朋友愤然离去的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说出的话没有经过思考,便脱口而出。这也提醒了我们注意这样一件事情,判断说话是否合体,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标准,而是要以客观结果为依据。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话被别人误解,就要学会把话说得清晰、妥当。你可能会想到去学习一些说话的技巧,但在不同的场合说什么话并没有标准答案,你就只有靠自己多思考,用脑子去说话。在与人交往中,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即便面对的是同一个人,由于对方的身份或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也要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措词。

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先后有两个年轻时的朋友来找他求事做。这两个朋友为套近乎,一见面便说出了当年的情形。第一个朋友说当年他们给财主干活,财主送来饭,被他们用锄头把饭罐子弄碎了,汤流了,饭洒了,无奈,他们只能拣豆子吃了,却被豆子噎住,幸好又吃了些野菜……没等说完,这个人便被朱元璋下旨砍了头。第二个朋友很聪明,刚一见面就跪伏在地,口称万岁。朱元璋假装不记得了,这位朋友编了一套谎言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出征,手使弯钩枪,打破罐州城,吓跑了汤元帅,活捉豆营兵,多亏菜将军,救驾属头功。”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同甘共苦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万千。而这个朋友会说话,朱元璋心里自然高兴,于是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朱元璋已当上皇帝,虽然被砍头的那个人是他过去贫贱时的朋友,但是在众人面前提及那些往事就会伤了皇帝的尊严,当然会让他勃然大怒;另一个人却知道在这种场合下要维护皇帝的面子,很巧妙地说出了同样的意思,自然就讨得了皇帝的欢心。人都是要面子的,给人面子是让人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当别人得到尊重的同时,你也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正如范伟在一部电影里说过的台词:“别人给我面子,我就给他金子。”02.把话说到点子上

据史书记载,子禽问墨子:“老师,一个人多说了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知道天就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所以话要说在有用的地方。”墨子的话说的是讲话要少而精的道理。说话的至高境界就是用凝练的话语来表达丰富的意思。

从前有个店家新开了一个酒馆,为了招揽顾客,特备厚礼请几个秀才为他的酒馆写一块招牌。甲秀才大笔一挥写下了“此处有好酒出售”7个大字。众秀才议论纷纷,乙秀才说:“‘此处’二字太啰唆。”丙秀才说:“‘有’字也属多余。”丁秀才认为酒好酒坏顾客自有评价,“好”字应当删去。这时甲秀才带着几分怒气认真地说:“如此说来还是干脆只留个‘酒’字算了。”众秀才频频点头赞许,大家也欣然接受。一句7个字组成的招牌语,最后精简到一个“酒”字,却饱含了更多的韵味,这也正是唐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听众最喜欢的是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和套话,他们不但不愿意听,甚至觉得是精神折磨,是浪费时间。

有一回,凤姐让小丫头小红给平儿传话。小红从平儿处回来时,把四五件事压缩在一小段话中回禀凤姐:“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让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局外人李纨听了自然不懂,追问是什么意思。凤姐却赞赏道:“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她表扬小红能把“四五门子的话”用几句话简洁地表达出来,于是凤姐当即决定,把小红要到自己这里。可以说,小红用简洁、准确的话语,赢得了凤姐的喜欢。

简单就是美,简洁的语言令人感到轻松愉快、易于理解。同时,一个人的说话风格也容易让人与他的办事风格联系起来。说话简洁的人,给人办事干净利落的感觉,人们也乐于与之打交道;说话冗长累赘的人,会使人茫然、厌烦,也给人办事拖泥带水的感觉。人们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和陈述观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对方更快地了解自己的意图、领会要领,往往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

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最后一场是中日女排之战,中国女排轻松地赢得了第一、第二局,实际上已经和世界冠军仅一步之遥了。第一次离排球世界冠军如此之近的中国女排兴奋不已,因而失控,之后打得毫无章法,导致第三、第四局稀里糊涂地输给了日本队。女排教练袁伟民一再暂停,面授技艺,却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们镇定下来,获得冠军而不失中华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袁伟民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最终,姑娘们拿下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在简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中,袁伟民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祖国人民的期望、这场球的关键意义以及姑娘们自身的利害得失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我们怎样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呢?这里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有力度、有魅力。第二,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福楼拜曾说过:“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第三,删繁就简也是培养说话简洁、明快的一种有效方法。说话要简练,最好能够把复杂的话简单地说出来,这样才会明白易懂,使大家都爱听。人们最讨厌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言简意赅,不说废话,这样才能显出说话人的干练。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说话要简洁一点,这样才能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03.倾听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倾听的过程实际上是分享对方思想的过程。一个好的倾听者,会让别人在对话的过程中产生共鸣。通过倾听对方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去对话,更容易博得对方的信赖。

在平时的交流中,很多人都渴望对方能理解自己,而只有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倾听的方式真正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人。听与倾听是有区别的,听只是表面现象,只要你坐在说话人的对面或旁边就可以了,而倾听则需要你用心去听,并且要有适度的应答和眼神的交流。

谈话过程中,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一方心不在焉以及习惯性地问“说到哪了?”。而一个好的聆听者,需要和对方的思维同步,作出合理、符合逻辑的提问和评价。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个重要的信号:如果有人把你当成倾诉的对象,那说明你已经开始赢得对方的信任了。因为人们选择倾诉对象时,通常有两个条件:第一,对你充满信任,可以分享;第二,认为你能够提供一个建议,使其走出困境。作为倾听者,我们首先要表现出“支持”,然后提供“建议”。这里的支持,是指理解的意思,用适度的应答和眼神的交流,来表现你对倾诉者的理解。04.说“No”也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我们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既有受传统中庸观念影响的因素,也与当今社会某些从众心理有关。不敢拒绝别人的人,往往得戴着“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常常后悔不迭。其实,学会拒绝并不困难,关键是要在适当的场合说合适的话,要以事实为出发点,注意表达方式,让对方感觉到我只是在这件事情上拒绝你,并不是否定你这个人。

我们都不是“超人”,不能让每个人满意,因此,当别人有所请托时,一定要量体裁衣,只有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适不适合承担这个任务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若是为了某些原因不愿意拒绝,那么这种“不愉快”将会延伸。工作中,如果我们轻易承诺了无法履行的职责,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和沟通上的障碍。由于当初承诺的事情没有兑现,也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一味地迁就别人的人,也容易给人留下没有主见的印象,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是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的。05.“谢谢”表明别人对你很重要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为他做了这么多的事,可他连声谢谢都不说!”从你的角度来说,“谢谢”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谢谢”却表明对方对你很重要,也表明他为你做的事情是值得的。道谢时并不需要你做得太多,绝大多数情形下,真诚地说出“谢谢”这两个字就足以让对方的内心感受到欣慰。

还有一些地方我们需要注意,在日常的工作环境中,如果有人提议要给你东西或向你提供帮助,而你也需要这个东西或者打算接受这个帮助时,就说声:“好的,谢谢。”如果你不需要,就面带微笑地说声:“不用了,谢谢。”

当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如果这件事情超出了你力所能及的范围,你要学会委婉地拒绝对方。说话的时候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06.别人下不来台,自己也会难看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时候我们对待某些问题会缺乏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时性起,说出一些过激的话来,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夫妻之间吵架,有时会说“过不了就离”这句话;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话;领导在和下属沟通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冒出一句“这事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事实上,这些话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伤害到了别人,如果周围还有其他人在场,说这些话的人就已经将对方置于尴尬的境地。

这类说“过”了、说“绝”了的话,很有可能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对方当众和自己顶撞起来,这样的话自己也下不来台。俗语“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也正是这个意思。人们说“过头话”,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因此,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就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其中最要紧的是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的失当,往往是片面看待问题的结果。要防止言语过头,首先要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学会全面、辨证和发展地看问题,力争使自己对人对事有一个公正全面的评价。针对某个问题批评人,就只谈论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改进这个问题,不要上升到和对方的智商、品德、人格相关的高度,更不可以用尖刻的语言对人的这些方面去评判。

此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要注意自己的用词,尽量不用“绝对是这样的”、“全部是这样的”或者“总是这样的”之类的话。凡是在对自己没有亲历,或不了解全部事实,或存有疑点的问题发表看法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限制性词语来准确地表达。比如说:“仅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这仅仅是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这些说法都有必要的限制,不但较为客观,而且随着掌握的新情况的增多,有进一步发表意见或纠正自己原来看法的余地,较为主动。在事实尚未搞清楚时,或是涉及面广时,或者自己不明就里时,都不宜说“过头话”,而应借助委婉、含蓄、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让人自己思考和领悟。例如,可以通过列举和分析现实中他人的是非,暗喻其错误;通过列举分析历史人物是非,烘托其错误;也可通过分析正确的事物,比较其错误等。此外,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暗示法:故事暗示法,用生动的形象增强感染力;笑话暗示法,既有幽默感,又使其不尴尬;轶闻暗示法,通过轶闻趣事,使其听批评时,即使受到点影射,也易于接受。总之,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07.共同的话题拉近人的距离

现在科技发达了,大家都听MP3、MP4了,不过相信大部分人一定听过收音机。收音机都是有频段的,只有调到相应的频段才会收到信息,你要听“北京蓝调”,就得拨到“北京蓝调”的101.8兆赫;你要听“北京交通台”,就得拨到“北京交通台”的103.9兆赫;你要听新闻,有新闻的频段;你要听音乐,有专门的音乐台。你只有找到专门的频段,才能够听到你想要听的节目。

其实,在和别人交流时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相应的频段,只有进入了他们认可或者所喜好的那个频段,你才能和他们“来电”,大家沟通交流的时候才会非常顺畅。那么怎样才能够进入自己谈话对象的频段呢?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话题和对方产生共鸣。一旦有了共鸣,双方就有了好感,接下来的事情谈起来也会顺畅许多。

有个朋友是做设备销售的,每当他第一次去拜访某个客户的时候,总会通过很多方面去了解客户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客户的年龄、是不是有小孩、小孩的性别、小孩的年龄……见到了客户他也不会急于和客户谈论设备的性能、价格、服务等,假如客户的小孩刚好要上小学,他就会和客户谈论关于小学入学的事情,很快他就和客户由陌生变得熟悉,接下来再谈论设备,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就能很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感。寻找共同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所以需要提前作一些准备。你也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对方:对方的发型、服饰,对方说话时的声调及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对方的线索。如果对方是屋子的主人,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房间里的摆设、书柜里的书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信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没话找话”这个词,这里面也蕴涵着寻找共同话题的智慧。但要注意的是,“没话找话”一定要找个“好话题”来聊。判断“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那么,怎么找到“好话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得来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进而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第二,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装潢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要灵活自然,就地取材,思维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需要注意的是要从积极的方面来谈,切不可随意拿人的姓名等开玩笑。第三,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之后再有目的地交谈,这样就能谈得更为自如。第四,问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扑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打扑克的情趣。如果你对扑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果你对扑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第五,在缩短人际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多一些,缩短彼此的人际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才能够产生“共鸣”。要想谈得投机,就要想办法变“生人”为“故友”。08.要让对方易于听到你说话的重点

一个人的注意力只有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如果你没有抓住客户的注意力,客户就会什么都听不下去了;如果你没有抓住领导的注意力,也很难和领导继续交流下去。与人沟通,向别人作简报,或向别人介绍产品的时候,不要永远都是那套资料,而是要先准备一下:对方如果给你2个小时,你说什么;对方如果给你1个小时,你又该怎样讲;对方如果给你30分钟,你谈什么;对方如果只给你10分钟、只给你3分钟,甚至只给你讲一句话的时间,你该怎样打动对方。如果有人问你卖的是什么品牌的汽车,你说是劳斯莱斯,他说只准讲一句话,“每一个零件都是手工打造的”无疑是重点的一句,因为在世界上所有的汽车中,只有劳斯莱斯汽车的每个零件都是手工打造的。什么东西都有其重点,作任何报告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资料整理成各种形式。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内容1个小时的资料给他半个小时的说话时间,他就切一半,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学会把1个小时的话浓缩成30分钟的话,我讲的永远是重点。

在社交场合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说起话来唠唠叨叨,看不出其所说的话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他们既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更不知道自己在这种场合应该怎么谈话。有人提出了一个幽默的设想,建议这些爱唠叨的人在说话时想象自己在打国际长途,每一分钟你都必须付款。一旦你真正这样想的话,那么你肯定会先想清楚自己要说些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些,唯一的原则就是简洁、明快,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一堆废话去付账。所以,这条建议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果要开口说话,就要把话说得有条理。最令人困扰的就是缺乏条理的说话习惯,它会轻而易举地将你引到信口开河、离题万里、一再重复的泥潭里去。说话无组织、无逻辑都是思想混乱的表现,这样一来,没有人愿意和你打交道。同时,说话要有重点,不可废话连篇。漫无边际的谈话坏习惯往往很难改正,但是,要想同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舍弃废话连篇的毛病。要是某些问题的确需要你再三强调时,你还必须知道针对哪些重点进行说明。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人的语调是否热情,是否对你说的话感兴趣。谈话就像司机驾车过十字路口一样,要时时注意红绿灯。当别人表情冷淡、哈欠连连,你仍然滔滔不绝地往下说,无异于违反了交通规则;如果别人对你说的话感兴趣,就会作出积极的反应,邀请你说下去,否则就是亮红灯,你要赶紧刹车,适可而止。

说话唠叨的人一般概括力差,唠叨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如果要改变这种不好的习惯,就要勤思索、多动脑,学会观察事情的本质再进行发言,要有说话“简洁”的意识。平时跟人聊天时,要尽量避免说重复的话。09.把握说直话的分寸

世上的人个性万千,谁也无法用一种办法应对所有的人。说话之所以有许多技巧,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合,对某些人来说,委婉的话语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时适度地说些直白明确、直截了当的话就比较有用。那么,应该如何把握说直话的分寸呢?

第一,以理服人,对症下药。说直话最好能先充分地把握对方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及其面临的行为选择,做到对症下药。针对其思想行为倾向说理,陈述利害得失,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辨证分析,既能为对方提供全面、充分的证据或理由,又注意加强证据的严密逻辑性,从而引导对方作出与说理目的相应的选择。

第二,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通过理性分析事实来触动对方,使对方冷静、全面而深刻地思考问题,从而接受正确的观点,这是说“直”话的重要目的。讲事实是说“直”话最好的方法。

第三,开诚布公,心公言诚情自动。人际交往贵以真,更贵以诚。如果把真诚的思想和感情直接表达和抒发出来,听话的一方一般也会动以真心,施以诚意。开诚布公法就是利用“真诚”二字来发挥作用的。

第四,直言不讳,揭开疮疤别怕疼。世上有许多忌讳,如果过于在乎这些忌讳,有些事就没法办,有些话就没法说。直言不讳的前提是就事论事,有的人偏偏利用这种忌讳做文章,让人为难,让人不便开口,这种时候就不是直言不讳了,而是别有用心。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理,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的哪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部化成赞叹的掌声。

第五,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话如果说得太露骨、太直白,就有失分寸了,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引发不良后果。例如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就非常注意措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在谈判场合,你代表企业发言,也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特别是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不要说“这件事情我们没有责任,我们不用负责”之类的话。10.交谈时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轻重缓急,说话也要分深浅、轻重。说服别人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能够有效地掌握它,将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掌握说服他人的技巧,才能使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行动,达到办事的目的。语言有时像“匕首”或“投枪”,其锋芒不可太露,否则便会伤及人心,令对方记恨;当然语言的锋芒也不可藏得太深,否则言浅意微,不痛不痒,无人在意,起不到任何作用。

古人从长期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许多社交时的说话智慧,如“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同“话到嘴边留半截”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我们在与人说话时为什么要“只说三分话”?为什么要“留半截”?其实对这个问题,古人已经给过答案,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要有了“防人之心”,就不可随便乱说话。乱说话的坏处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乱说话容易伤人;二是乱说话容易授人以柄;三是乱说话容易惹出是非;四是乱说话容易把事情搞砸;五是乱说话容易让人听不懂。只要你说的某句话引起了以上这些坏处,那就证明你可能把某些话“说深了”。所谓“说三分话”、“留半截”,即是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观点、请求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进行间接的、含蓄的表达,不把话说得太满或过于外露,避免与对方短兵相接式的交锋,给自己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以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随机应变,把握主动权。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说凡事都得模糊表态和说三分话。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时,很难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与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和观察,切不可妄下断言。“说三分话”、“留半截”也不能过浅,有时话说浅了也无益处可言。话说得太浅的害处有三:一是话不到位,表意不明,达不到表达效果;二是抓不到本质,击不中要害,解决不了问题;三是表达肤浅,人就显得肤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我们在与人说话时既不能把话说得太深,也不能说得太浅。要把握说话深浅的分寸就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言”。怎样把握说话“深浅”的艺术与分寸呢?

第一,别让对方只当听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碍于情面,有些话自己难以启齿,有时同一句话,虽然说者无心,但对方听罢,也可能会产生误解,引起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策。第二,让严肃的事情诙谐起来。诙谐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对方感情上的愉悦与轻松;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庄重严肃的场合,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在笑声中可能更容易接受。第三,以虚探实,以虚掩实。做人的准则应该是以诚实为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但并不是说凡事、凡话都实打实凿,不讲技巧。说话直,嘴巴像炮筒子似的人未必处处受欢迎,未必能把事情办好,那该怎么办呢?实话虚说,以虚探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把话说重的,以免伤及对方的自尊或感情。但有些时候有的人悟性太低,对某个事理说千道万他就是不开窍;也有的人看问题偏颇短见,你不用尖刻有力的话点明事理,他就是不认账。遇到以上这些情况时,你就应该把话说重些才好。那么怎样把话说重些呢?首先,一针见血,扎到痛处方知悔。对一些执迷不悟者,一针见血指出其错误,可促其猛醒觉悟。其次,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占主动。先发制人法是指在对方尚未取得主动之前发起攻势,抢先在对方心理上占据优势地位的语言制胜法。最后,针锋相对,放下面子。如果在与人交谈或谈判时,对方比较刁钻,提出的问题既尖刻又有分量,这时,你给予对方的回应也应该是有分量的。人们有时会在某些交际场合受到某种侮辱,在这种时候,你也必须用有分量的话义正辞严地进行反击。切不可用轻描淡写的方式作应声虫状,那样,别人会瞧不起你,认为你无能或者理屈。如果把反击的话说重些,别人不但会理解你,也会把你做人和做事的形象看得更直率。11.说话有节奏,听着才舒服

在与人交往时,要想说话让人家爱听,喜欢听,就要注意控制好自己说话的节奏。

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了冠军,还是日本队打败中国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

前面那位学生说的话之所以让人家不明白,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说话的节奏。说话的节奏其实就是说话的快慢。书面语是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我们在说话时就要借助节奏,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很快,一大堆话一口气就能说完,别人形容像是打机关枪。而另外一种人则恰恰相反,说话过于慢条斯理,半天也挤不出一句话来。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说话的节奏。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该顿的时候顿,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才会悦耳动听,否则话语就不感人、不动人。有了节奏变化,语言才显得生动,否则就显得呆板。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而是把数字有节奏、有变化地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听众,甚至有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中国达人秀”中的“菜花甜妈”用蔬菜的名称,把帕瓦罗蒂演唱的经典歌剧《图兰朵》中的一首《今夜无人入眠》改编成了市井生活的卖场版,并自创了一曲名为《送你葱》的卖菜歌,令人惊艳,大受欢迎。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节奏主要体现为快慢和停顿上的变化。说话没有节奏变化就会像催眠曲一样使人昏昏欲睡,反之,如果能够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就会使人愿意听、喜欢听。

某大学举办写作知识讲座,主讲老师在谈到细节描写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男生和女生回到宿舍时,摸钥匙开门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呢?”然后就闭口不言,停顿下来,让同学们自己去揣摩。台下的大学生们活跃了起来,有的私下议论,有的举手回答,有的干脆掏掏口袋,模拟一下自己回宿舍时找钥匙的动作。等同学们讨论了一阵子,老师才说:“据我观察,大多数的女生刚上楼梯时,手就在书包里摸索,走到宿舍门口,凭感觉捏住一大串钥匙中的某一把钥匙,往锁孔里一塞,正好门开了。而大多数的男生呢?他们匆匆忙忙地跑到宿舍门口,‘砰'的一脚或一掌,门打不开,于是想起找钥匙。摸了书包摸裤兜,摸了裤兜又摸衣服口袋,好不容易摸到了钥匙串,把钥匙往锁孔里一塞,打不开,原来钥匙又摸错了。”主讲老师的描述引起了会场中一片会心的笑声。等到同学们的笑声过后,老师趁势总结道:“把男女生回宿舍摸钥匙开门的动作描述出来,就是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的生动又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这位写作老师巧妙地利用停顿,让听众思考具有悬念的答案,然后利用解答悬念抛出讲学要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利用说话节奏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呢?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要掌握好什么时候应该减速、什么时候应该加速就可以了。第一,说话时应该减速的地方有: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极为严肃的事情、勉强控制的感情、使人感到疑惑的事情以及数据、人名与地名等。第二,说话时应该加速的地方有: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不太重要的事情、精彩的故事进入高潮时和无法控制的感情等。说话的节奏和说话的语气一样,都会影响到听众。说话的节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说话的节奏快了,会给人一种急促的感觉;说话的节奏慢了,会给人一种平缓的感觉。所以,在说话时,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说话的节奏,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有项调查表明,初次见面时,外表和说话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方对自己的判断,而谈话内容留给对方的印象却不深。慢慢说话的人,别人会觉得这是一个沉着稳重的人;说话过快的人,对方会觉得这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因此,把握好说话的节奏,能够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从而有助于对方接受自己谈话的内容。

平时说话嘟嘟囔囔、口齿不清的人,可以用张大嘴巴念“A、I、U、E、O,KA、SA、TA、NA、HA、MA、YA、RA、WA、N”的方法,来锻炼口部周围的肌肉,尽可能地使发音清晰。声音含糊会给人缺乏自信的感觉,而且说话的内容也不能有效地传递给对方,这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说话清晰、抑扬顿挫,会让人产生好感,觉得这个人富有活力。第二章行动的魅力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另一方面是做事。很多时候别人是通过我们的说话方式和做事方式来推断我们是一个什么样性格和脾气的人,这种判断的结果影响着对方对我们的接纳程度。前面我们交流了说话的智慧,这一部分我们将一同探讨如何通过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12.要努力,要有结果,还要让人知道

过去我们常以“老黄牛”来赞赏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在知识经济社会竞争加剧的今天,光做“老黄牛”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做“老母鸡”:不仅能下蛋,而且下了蛋还要大声叫出来让人知道。特别是在职场上,踏实肯干,懂得用好的方法去实现结果,又能够用恰当的方法表现出来的人,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职场上,“要努力,要有结果,还要让人知道”是赢得领导的好感与信任的秘籍。在公司里,大家都希望获得发展和晋升,而大多数的“老黄牛”并非不想得到上司的赏识,只是不懂得表现,没有用恰当的方式告诉领导自己可以胜任更大的挑战。同样也有一些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敬业的,经常加班,乐于奉献,却做不出成果来,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有能力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两种人的职业发展都会黯淡无光。踏实肯干是一种职业态度,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印象;做出结果是一种能力证明,让人感觉你是能够被委以重任的;让人知道是价值传播,让人知道可以真正的信赖你并且重用你,是金子终究要发光,但重要的是要让识货的人能够看到你的光芒。

生活中,“要努力,要有结果,还要让人知道”也是赢得朋友的好感与信任的法宝,比如朋友有事要你帮忙,你在办事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很上心,对方就会很感激你;如果你帮朋友把事情办成,他就会更加感激和信任你;你帮了朋友也不要默默无闻,而是用一个恰当的方式让他知道,这会增加你与朋友的亲和力,当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只要被帮忙的朋友能知道你的努力就好了,不要搞得沸沸扬扬让朋友圈的每个人都知道,更不要让朋友感到难堪,否则就事与愿违了。13.别人的好你要记得,你的好要让别人说出来

中国有句俗语:“天时,地利,人和”,所谓“人和”就是为自己做事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让与你意见一致的人更好地支持你,让与你意见不同的人,也不要在你做事的过程中设置障碍。同时,获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又会使你心情舒畅,更好地享受做事的乐趣,也有助于把事做成。人际关系好的人,心态也好,整天乐哈哈,别人也愿意为他帮忙。而要想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别人的好你要记得,你的好要让别人说出来”。“别人的好你要记得”是说你要懂得感恩,别人给予了自己帮助,不用立刻去回报,而是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主动伸出援手,正所谓“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你的好要让别人说出来”是说你取得的成绩,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你人品和道德方面的称赞之词,一定要通过别人的嘴说出来,才会得到广泛的认可,而不是自吹自擂。我们都听说过“口碑”这个词,有口皆碑,是别人用口为你树碑,说你好的人多了,你的丰碑也自然树立起来了,而不是举个大牌子说“我是好人”到处招摇,也不是逢人便说“我贡献大”。

在与人交往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处理得好,有些人处理得不好。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欢迎,在工作与生活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很难融入集体之中。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太过认真仔细、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与人为善,多一些宽容,你的人际环境就会好很多。

当然,我们追求“人和”,但处理人际关系时无论你有多大的容忍度,你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让所有人都信服你。凡事力求完美反而会造成你的压力,所以要学会“放弃完美,选择优美”。在工作上与同事相处,宜力求和谐团结,不必苛求去适应每个人,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不能与一部分人相处和谐,也要避免与这些人结怨。在你做事的过程中,这些人可以不帮你,但也不要让他们为你设置障碍。不管怎样,构筑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助于你做事,也有助于你做成事。14.每天做好3件事,就会不断进步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发现,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在使用时间这个问题上,每天当中零散的时间有很多,但如果每个片段只是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这样的时间是很难充分发挥作用的,这样的时间用来看看书还可以,想做事就比较难,但如果把若干的零散时间整合起来,达到半小时或1小时的大段时间,就能很高效地做事。而这样的时间不用多,每天有3个大段时间,做好3件事情,一年下来你就会有质的飞跃。

在上班的路上,我们在头脑中列好当天要做的3件事情。可能在日程表上有30件事,但强迫自己挑出3件当天必须做的事情,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时间得到最大功效的使用。当然,“每天3件事”并不是除了这3件之外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这3件事是一天所有事情的核心,或者说把一天精力最好的时间用到这3件事情上。其实,别看只有3件事,但每天都会有杂七杂八的事项出现,所以要完成3件事的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少,就看你如何分类:第一,按照每天先后顺序可分为吃饭、工作或学习、休息;第二,按照事情的权重大小可分为大事、小事和无关紧要的事情;第三,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可分为应急的、不应急但必须办的和可办可不办的事情;第四,按照事情的属性、类别可分为公事、家事和私事;第五,按照事情的难易程度可分为难、易和难易适中的事情。不管按哪一种分法,我们挑出3件在一天中最值得做的事情,把这3件事情做好,并在每件事中有所收获,长期下来,一定受益匪浅。需要注意的是,其收获在这一天当中可能体现得并不明显,但一年下来结果就惊人了,想想看,每天进步1%,一年365天,可是要按照1%的几何级数增长的。15.面面俱到不如独当一面

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贪多,总想一下子做成几件事,这种追求面面俱到的做法,很容易一事无成。大家都见过钻头,钻头为什么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钻透厚厚的墙壁或者坚硬的岩层呢?物理学给我们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同样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单位压强就大,而集中在一个平面上,单位压强就会减小无数倍。所以,攻其一点的谋略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事实上,每个人都追求完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把工作干好,把事情做好。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好呢?并不是因为他的事情多,而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做事的方法。

哈佛商学院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对20法则。即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简单地说,如果你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以,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抛开那些无足轻重的80%的工作,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到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方法,以重要的事情为主,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旁枝末节,可以大胆地舍弃。要知道,科学地取舍能够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

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做事就会没有计划,就有可能错过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许多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做事,但结果却不理想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人缺乏洞悉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做起事来毫无头绪。

有一个年轻的部门经理,做事不太会权衡轻重。一天,公司的业务员拉来了一笔生意,可这位年轻的部门经理正忙着布置办公室的各种摆设。他煞费苦心地想:打字机应该放在哪里?垃圾筒放在什么地方更好?桌子怎么摆放?他想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按部就班地处理这笔生意。结果,一个至关重要的机会白白丢掉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第一,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第二,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第三,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第四,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以此类推;第五,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以后再做。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每天会有许多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追求十全十美,就有可能拘泥于小事而无法正视大事,结果本末倒置。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必须先弄清什么事是最重要的,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人。有位朋友,已经35岁了,还没有找到女朋友。因为他总是想找一个各方面都令他满意的人。他对女朋友的要求是美丽、大方、能干、身体健康、孝敬父母、温柔体贴、待人热情、脚踏实地、个性活泼、收入较高。由于他总想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结果他始终找不到。许多女孩子在与他见第一面的时候,一听到他的高标准,就纷纷被吓跑了。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决定舍掉一些标准,只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3项:身体健康、孝敬父母和脚踏实地。结果,他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女朋友。

做事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敢于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这是人们高效率做事的一个妙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成功者们的共识。16.左眼盯着细节,右眼看到机会

面试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并将它扔进了垃圾桶,因而赢得一份工作的故事,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在坊间流传,这样的故事甚至被当做“细节决定成败”的典范。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能够改变人生,这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但是通过细节确实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味。

捡起废纸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积极的态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我们关注细节,并不意味着死死抓住细节不放,而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能够发现发展的机会。

拿破仑·波拿巴是18~19世纪法国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被派往前线,参加土伦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特派员在苦无良策时,看到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从而一举成名。这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是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善用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童年时就爱好询问事情的究竟。一次他跟母亲去医院探望一位病人,他见到医生就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医生看他聪明伶俐,便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最后说道:“孩子,人们没有详细研究过的病症还多得很呢。”这句话给弗莱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要当医学家,专门对付那些没有研究过的病症。弗莱明长大后,果然攻读医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圣玛丽医院从事疫苗的研究工作。“没有详细研究过的病症还多得很呢”的话语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回响。特别是其中的传染病症多得很呢,他期望能找到一种杀死病原菌的方法。他在实验观察中偶然发现青霉素的某种分泌物能杀死葡萄球菌。从此人类的传染病症就有药可救了。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非常偶然的,但实则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除了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遇外,我们还要有勇气和决心在实践中抓住机遇。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就对航海有浓厚的兴趣, 20多岁时,他已成为了一个很有经验的水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从此,他一直想到东方寻找财富。后来,哥伦布带着87名水手,乘着三艘帆船,向西远航。人们都觉得非常新奇,有些人怀疑,他们能到东方吗?哥伦布真是异想天开!他们顶着狂风巨浪,历尽艰难险阻,在茫茫的大西洋海面上度过了70多个昼夜,终于在一块陆地上停靠了。哥伦布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航行,他的功绩是多么的伟大。因此,一个人如果缺乏冒险的勇气,就不会有成功的良机。在哥伦布之前,任何人都有发现新大陆的可能,然而他们之所以没有发现新大陆,就在于没有去实践。哥伦布这样做了,他成功了。事实证明机遇不是那么容易被抓住的,并不是所有人见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都能想到万有引力。17.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就对儿子说:“你先回家等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妻子连忙劝阻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不能跟孩子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的好方法。”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煮肉给孩子吃。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历来是世人所遵循的信条,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在为人处世上,都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人求之事,记在脑中;人托之物,放在心上,说话负责到底,办事有始有终。一个人如果给别人留下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恐怕他的人气指数就要大跌了。如果是不能承诺的事,那么一开始就不要信口开河,既然已经说了,那就要努力去做到,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

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风雨即将来临。一只蜘蛛在树上高声呼唤着暴风雨的到来。然而,当暴风雨真正来临的时候,它却瑟缩在角落里只会发抖。这与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完全不同,海燕不仅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发出了胜利的预言,并且在暴风雨中毫不畏惧、傲然高歌。它是真正的预言家,而蜘蛛呢?它在暴风雨前的表现与它在暴风雨时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言行不一。人要言行一致,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话连篇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有一个故事讲了两个北方的和尚,一个非常贫穷,一个非常富有,他们都说要去南方。但是,富有的和尚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惧怕路途遥远而没有动身,而贫穷的和尚不畏艰苦,只身去了南方。过了数年,穷和尚回来了,他讲述了南方许多新奇的事,让富和尚羡慕不已。穷和尚的经历,使他在精神上成为了一个富有者,这也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好处。人要言行一致,重在日常养成,既然下了决心,就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干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人们对说大话、言行不一者的嘲讽。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是以敢说敢做、身体力行而成就一番事业的。18.诚信是打动人的敲门砖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里,守信是重要的美德。在社会交往、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不能因一己私利而违背诚信的原则。医生在不能确诊病人病症的情况下,不要不懂装懂;律师不要为了代理费而说服客户进行不可能胜诉的诉讼;商人需要诚实正直、童叟无欺;记者不要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而写些无聊的花边新闻。如果简单地把敬业理解为机械地完成任务或创造收益,而不管其手段与过程是否合乎基本的道德标准,那么,作为公司,就会因失去公信最终陷入困境;作为员工,则很容易沦为赚钱的机器,完全丧失做人的准则。

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财富,社会交往中你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众人就会为你效力,诚信是打动别人的敲门砖。相反,如果你经常言而无信,就算许诺了再多的好处,别人也会怀疑你兑现诺言的诚意。欺骗的行为也许能为你带来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你也失去了别人对你的支持。没有信用的人,难以在社会长久立足,也不会有人愿与你合作。你在使用“信用”这笔银行存款时,切记,千万不要透支。当你的信用值为负数时,你就会成为一个无人理睬的“穷光蛋”。

一名在德国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理所当然地留在德国四处求职。这名留学生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但全都被拒绝。他很伤心、很恼火,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让肚皮饿着呀。于是,他咬咬牙,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心想,无论如何这次再也不会被赶出门啦!结果呢?这家公司虽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礼貌地拒绝了他。留学生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我毕业于名校,你们为什么不收我?”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别的房间谈谈好吗?”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对方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来看了看,是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原来就是因为这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做!在德国抽查逃票被查到的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