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柔软,自有力量(真正的强大不是甲胄加身,而是内心的安定与从容!愿你的人生,既有软肋,又有盔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7 11:46:49

点击下载

作者:万俟兰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心柔软,自有力量(真正的强大不是甲胄加身,而是内心的安定与从容!愿你的人生,既有软肋,又有盔甲!)

我心柔软,自有力量(真正的强大不是甲胄加身,而是内心的安定与从容!愿你的人生,既有软肋,又有盔甲!)试读:

插图

真正的强大,

并不一定是外在的甲胄加身,

而是内心的安定与从容。

生命当有一丝韧劲,

但有时候,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内心,

无须时时刻刻都坚如磐石。

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平坦,

学会接纳,懂得珍惜,

世间的一切不如意,

便可坦然面对。

在匆忙的日子里,

顿息狂心,

悦纳生活的馈赠,

慢慢体味闲适的乐趣。

幸福来之不易,

只有学会在感恩和微笑中生活,

才能得到心灵的满足,

收获满满的幸福。

在孤独的时候,

学会给自己安慰;

在寂寞的时候,

学会给自己温暖。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

幸福才会生长;

心自由,生活就自由,

到哪里都有快乐。

愿你以一颗柔软之心,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在纷繁的世界里

绽放自己的美丽。序修得一颗柔软心“水”的柔软自不必说,任何一个人都能想象得到。然而,“水滴穿石”的现象又印证了水的“强大”可以超过坚硬的“石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柔软”的水变得如此“强大”的呢?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说,柔软也是一种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要坚强,是被迫在坚强。因为如果你若不自立坚强,没有人会给你倚靠的肩膀和温暖的拥抱。有时候,我们明明心里很难过,却还要笑着对别人说“没关系”;有时候,我们明明很想去争取,却只能选择懂事地放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是戴着面具的棋子。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猎豹看见天上的雄鹰直线俯冲抓起了一只正在地上爬行的乌龟,猎豹心想:“这下乌龟肯定成为雄鹰的食物了。”可是不管雄鹰怎么啄乌龟的龟壳,就是无法将坚硬的壳打开,最后它只好放弃了。

猎豹看到这一幕,心想:“要是我能拥有这么坚硬的龟壳就好了,这样我就不用怕狮子和老虎了。”于是猎豹走到乌龟面前说:“乌龟,你的龟壳真厉害,能不能借我用用呢?”

乌龟说:“那可不行,这可是我用来保护自己的,失去了它,我会有生命危险的,你已经那么强壮了,而且你的奔跑速度是草原上最快的,你根本用不到龟壳的保护。”

猎豹说:“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如果我奔跑的速度,再加上你坚硬的外壳,那我就会成为森林里最快最强的动物。”

乌龟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背上我沉重的龟壳,又怎么能跑得起来呢?”

我们很多人都像那只猎豹,以为背上一个坚硬的外壳,就能够变得强大,拥有更多安全感。这是因为我们默认了一个生存法则,那就是面对敌人,不能输阵,不能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看。可问题是,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在一起的人,大多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合作伙伴,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敌人”,因此,我们这种因为“假想敌”而伪装出来的“战斗姿态”把我们那颗柔软的心隐藏了起来,我们戴着盔甲负重前行,也就难怪我们总感觉举步维艰,疲惫不堪了。也许,我们是时候解下“盔甲”,以柔软但真实的自我,去寻求与这世界的相处之道了。

心是一切美好的起点,以柔软之心,无论何时何地尝试着去发现美好,一张笑脸、一行诗句、一朵白云、一片涂鸦、一声赞扬、一首乐曲……愿你修得一颗柔软的心,在纷繁的世界里绽放自己的美丽。

抚平流年的伤痛,

不再抗拒、不再慌张,

从容面对人生。Chapter1在这个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

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我们才能敏感;

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我们才能包容;

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我们才能精致;

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我们才能超越自我。

愿你以一颗柔软的心,在纷繁的世界里绽放自己的美丽。1 修一颗柔软心,相待世界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是柔软的,这柔软就如同雨后的阳光,如久旱的甘露,如冰雪中的炭火,它是我们身体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当我们失落、绝望、无助,甚至变得冷漠、怨恨、暴戾时,它能迸发出来,把我们带回美好的世界。

提起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人们会想到五颜六色的鲜花,生机盎然的春天,甜蜜美满的爱情……人们因为自己的生活而对某种事物情有独钟。然而,仔细想想,这些美好的事物,总是与同一事物有关,那就是少女。

人们常常把美好的事物与少女联系在一起,常用花朵来形容少女的脸庞,用春天的乍暖还寒来描绘少女的羞涩,最美的初恋也被人们形容为美好得如少女的童贞。于是,有人说,少女是这世界最美好的存在。

上天让女人孕育生命,便把酝酿爱与传递爱的责任交给了女人。它让女人温柔悲悯,让女人敏感脆弱,让女人美丽多情,它让女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些爱的力量。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是柔软的,这柔软就如同雨后的阳光,如久旱的甘露,如冰雪中的炭火,它是我们身体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当我们失落、绝望、无助,甚至变得冷漠、怨恨、暴戾时,它能迸发,把我们带回美好的世界。

智利有一个名为《故乡之光》的纪录片,片子讲了两种对生命的寻找。片子前半段,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天文学家在探寻宇宙以寻找生命的起源,枯燥的科学探寻使很多人早早便放弃了。可是,片子的另一半记录的是,就在距离这些探寻宇宙的科学家们不远的地方,当地的妇女正在沙丘中搜寻亲人的尸骸,他们是被皮诺切特独裁政权随意处置和杀害的“政治犯”。导演帕特里克·古兹曼将这两种关于生命的找寻放在一起,引人深思。

很多坚持看下来的观众都被这部纪录片深深触动,镜头里那些平凡的当地妇女,拿着简陋的小铲,在这荒凉的沙漠里,不停地挖掘,一日复一日,因为那里有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和儿子。当她们淡淡地说,她们会“一直挖到死的那一天”时,镜头前的心灵被深深地震颤了。没错,她们不是圣女贞德,也不是特蕾莎修女,更不是贝隆夫人,但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是女人,她们身上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百多年前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设计出第一条女性穿的裤子,并告诉所有的女性:“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你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可以选择,但是切记,你最重要的一件衣服,叫自我。你的内心充满了无比柔软却又坚韧的力量,那是任何强权、偏见和世界的偏执都改变不了的东西,是上天赋予女性的天分。”

上天赋予女性天分——敏感、冲动、轻信、妥协、软弱,以及善良。这些天分,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母体中继承,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丢弃了年少时我们认为美好纯真的东西,开始习惯于冷酷的现实,不再相信纯洁、善良、完美,认为那都是幼稚的幻想,当我们第一次在内心深处对这些天分产生质疑的时候,我们已经为成长付出了代价。

2004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将一本1985年出版的儿童书改编成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极地特快》,讲述了一个孩子坚守自己童真的故事,同时它被称为送给成年人麻木心灵的一份珍贵礼物。

千百年来的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前夜驾着由驯鹿拉的雪橇,将礼物送到千家万户。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已经没有什么人再相信这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没有人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了。

可是,小男孩克劳斯却并不这么认为。虽然他的父母和周围的朋友都告诉他圣诞老人只不过是个虚构的人物,根本就不存在,但克劳斯却坚持相信圣诞老人是存在的,他坚信这一点,从不动摇,哪怕是遭到同伴的嘲笑。

克劳斯并不知道,他的坚持会为他赢得回报。就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夕,克劳斯正在睡觉,恍惚中他感觉地板开始颤抖,桌上的器皿也哗哗作响,接着响起了汽笛声,一列神秘的火车停在门前,他紧张地打开房门,看见一位和蔼的列车长站在了他的面前。这位列车长邀请他乘车旅行,前往北极参加圣诞庆典,拜访传说中的圣诞老人。

克劳斯痛快地答应下来,跟随列车长踏上了开往北极的火车。在克劳斯登上火车后,他发现车上有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大家在一起十分开心,克劳斯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旅程。

终于,火车到达了终点站——北极,孩子们欢呼着跳下火车。北极城的圣诞庆典正式开始了,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这时,一个圣诞老人走到克劳斯面前,和蔼地询问他需要什么礼物。克劳斯嗫嚅地说,他只想要驯鹿身上的一个小铃铛。克劳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想要的礼物,但在回家的时候,因为衣服的口袋坏了,他不小心弄丢了铃铛,克劳斯伤心极了。

第二天早晨,他收到的圣诞礼物是一只铃铛——他把铃铛落在了圣诞老人的雪橇座椅上了。

然而,他的父母听不到铃铛发出的声响,只有克劳斯能够听到。克劳斯此时清楚地意识到,只有相信圣诞老人真的存在的人才能听到小铃铛清脆的响声。

这是一部动画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守卫自己内心童真的故事,可是它却赢得了很多成年人的赞誉。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心中的这些美好的东西,不过是儿时幼稚的幻想,是不堪一击、没有力量的,所以我们习惯性地、下意识地把这些幼稚的想法深藏内心,并要求自己尽量坚强、勇敢、果断,敢于付出和承担结果。在生存的竞争与生活的磨难中,我们像是一颗老茧,有了坚硬的表皮,不容易感觉到痛,更确切地说,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除了痛苦以外的很多感觉,我们都不容易感觉到了,比如,幸福和美好。

就如同坚硬的果壳里面藏着的往往是鲜嫩多汁的果肉一般,我们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的也是一颗纯真、善良、敏感、多情的心。这颗柔软的心是播种幸福和美好的种子,让我们保护好这颗种子,勇敢地播种下去,那样幸福美好的生活或许就不远了吧!2 请别再假装坚强

我们讨厌虚伪,但我们却在习惯性地假装坚强。生活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像要完成的战斗,我们把伤口隐藏到盔甲之下,然后披着盔甲继续拼杀。我们以为背上一个坚硬的外壳,就能够变得强大,拥有更多安全感。也许,我们是时候解下“盔甲”,以脆弱但真实的自我,去寻求与这世界的相处之道了。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取悦”成分。我们从小就要谦虚,要礼让,要勇敢,要坚强,这些千百年来被教育要传承发扬的美德,使我们的性格里被植入了“取悦”他人的因子。而在社会伦理中,取悦他人的技术,也被视为一种做人做事的生存之道。虽然,难免有些世故,但人们却仍愿意将其视为生存法则。至少,取悦上司,能够博取好感,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取悦同侪,能够免招嫉恨,甚至获得捧场与支持;取悦下属,能够收买人心,获得忠诚。

渐渐地,我们习惯了隐藏自己的弱小去取悦这个强大的社会。

在上司面前,我们要隐藏自己的力不从心,表现得斗志昂扬,随时可以冲锋陷阵。

在同事面前,我们要隐藏自己的技不如人,表现得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在下属面前,我们要隐藏自己的脆弱痛苦,表现得英明果断,大气有担当。

一位心理学家说,人们尽可能地去表现自己讨喜的一面是为了获得称赞。这可能源于幼年时成长环境中,父母的支持欠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漠、孩子过早地承担家庭重任、孩子被当作感情的安慰者等等,从而使孩子的感情相对匮乏,“努力让别人高兴”的心理驱动力较强,这样孩子就会对他人的“不认可”产生本能的恐惧,尤其害怕那些有地位、可信赖的人对自己“不悦”。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假装坚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就算自己心里难受也强忍着不流泪,不想让别人发现,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所以,悲哀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最坚强的时候,也许正是我们伤得最深的时候,明明很痛苦、很难过,明明听见自己心碎满地的声音,却用一个漫不经心的微笑来掩饰所有的伤痛。我们讨厌虚伪,我们却在习惯性地假装坚强。生活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像要完成的战斗,我们把伤口隐藏到盔甲之下,然后披着盔甲继续拼杀。我们变得坚硬而冷漠,甚至有时候自己对自己都感到陌生。习惯了伪装,甚至渐渐让我们自己都相信了那个伪装的自己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安慰。

心理学家说,这个世界上80%以上的人都是病人,病在心理。

小欣是一个典型的女汉子,她的职业是建筑设计师,其实,没有多少女生会选择学习建筑设计。小欣每天戴着安全帽在尘土飞扬的工地跟一大群男人大呼小叫。小欣一直没有男朋友,她认为自己不需要男人:车坏在路上,她自己修;下水道堵了,她自己能通;灯泡坏了,她自己可以换。她要男人做什么?不需要。

小欣的这套“女权主义”理论在闺蜜们心中不过是一种伪装,不然她们也不会在各种重要的节日都找出各种借口赖在小欣家,她们知道她需要陪伴,但她永远不会说出来。

小欣想要一个孩子,闺蜜们想,这个坚强的女人终于要柔软下来了。结果,小欣却说,她只需要一颗精子,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养大。为了找到这颗精子,她在朋友的婚礼后与一位花花公子发生了一夜情,她如愿地生下了宝宝。

有了宝宝的生活让小欣焦头烂额,更为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父亲”这个角色的影响。于是,她礼貌地邀请了孩子的父亲出现三个小时,完成一个仪式化的亲子教育。

在闺蜜们看来,这样的小欣并不是强大,她们隐隐地感到心疼。她不肯打开自己的内心,画地为牢,不允许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哪怕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男人,也最终把两人的关系弄得很不好,好像非要势不两立。

直到最后,当她意识到她会彻底失去这个她深爱的也深爱着她的男人时,她才肯投降。与其说投降,不如说释放。她承认自己并非表现得那么强大,真实的她内心十分脆弱,缺乏安全感。因为儿时父亲酗酒,没有给过她应有的父爱,她在缺失父爱的环境下长大,她想要可是没有得到,于是她偏执地认为,没有男人自己依然可以活得很好,自己能搞定一切,自己可以比男人更强大。

正是儿时内心敏感脆弱的创伤,让她害怕再次受伤,她为自己套上了一层坚硬的盔甲,隐藏伤口,假装强大。看上去她能轻松搞定一切,而事实上负伤前行的她,内心很累,外表越是坚强,内心越是脆弱。当她肯把柔软的自己展现在爱人面前时,她获得了真爱,被爱包围的她才真正强大了起来。

这是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但是女主人公身上却有着太多当代独立女性的影子。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小欣一样,虽然大家带着各自不同的伤痛,却在用同一种笨拙的方式伪装自己。沉重的外壳已让自己不堪重负,但却没有放下的勇气。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猎豹看见天上的雄鹰直线俯冲抓起了一只正在地上爬行的乌龟,猎豹心想:“这下乌龟肯定成为雄鹰的食物了。”可是不管雄鹰怎么啄乌龟的龟壳,就是无法将坚硬的壳打开,最后它只好放弃了。

猎豹看到这一幕,心想:“要是我能拥有这么坚硬的龟壳就好了,这样我就不用怕狮子和老虎了。”于是猎豹走到乌龟面前说:“乌龟,你的龟壳真厉害,能不能借我用用呢?”

乌龟说:“那可不行,这可是我用来保护自己的,失去了它,我会有生命危险的,你已经那么强壮了,而且你的奔跑速度是草原上最快的,你根本用不到龟壳的保护。”

猎豹说:“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如果我奔跑的速度,再加上你坚硬的外壳,那我就会成为森林里最快最强的动物。”

乌龟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背上我沉重的龟壳,又怎么能跑得起来呢?”

我们很多人都像那只猎豹,以为背上一个坚硬的外壳,就能够变得强大,拥有更多安全感。这是因为我们默认了一个生存法则,那就是面对敌人,不能输阵,不能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看。可问题是,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在一起的人,大多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合作伙伴,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敌人”,因此,我们这种因为“假想敌”而伪装出来的“战斗姿态”把我们那颗柔软的心隐藏了起来,我们戴着盔甲负重前行,也就难怪我们总感觉举步维艰,疲惫不堪了。也许,我们是时候解下“盔甲”,以脆弱但真实的自我,去寻求与这世界的相处之道了。3 不要与自己对抗,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

真正的强大,不是战胜自己,而是学会接纳自己。当我们不愿承认和接纳内心的脆弱时,我们便会活在阴影之中,由此带来的伤痛便永远无法得到治愈,如影随形。若我们肯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内心的柔软与脆弱,正视自己的痛苦,便可以安慰自己,治愈自己,我们的痛苦便可以得到缓解。

当代人很大一部分的痛苦和焦虑都是因为纠结于这样一个问题:人是该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应该顺从规则。选择我喜欢的专业,还是选择好找工作的专业?选择做我喜欢做的事,还是选择能赚钱买房买车的工作?……可以说,人生大多数的痛苦,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有人说,人在世间生活,总是同时受到两支箭的攻击。一支箭来自外在世界,也就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另一支箭则是我们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己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来自外在世界那支箭的伤害并不大,而我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箭却让我们受了更为严重的内伤。因为它深入内心,越是挣扎,越是深陷其中。

比如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失恋的痛苦可能会随着时间淡去,但是失恋带给我们内心的伤痛,那些自卑、自责、怨恨、羞愧等负面情绪却总是纠缠着我们。所以,失恋的痛也许并不是另一个人的离开,而是我们的内心渗进了“杂质”,我们会因为对方的离开而产生“自责”和“挫败感”,这些负面情绪破坏了我们原来拥有的自信,让我们变得消极而敏感。

这个时候会有人告诉我们,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自卑与焦虑,战胜自己的怀疑与羞愧,战胜自己的绝望与困惑。然而,当爱我们的人转身离去,当亲密的家人生死离别,当坚贞的友情遭遇背叛,我们怎样才能战胜这些痛苦?决绝地转身?绝情地冷漠?不,这并不能战胜我们的负面情绪,这样只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苦恼之中。

战胜自己是一个谎言,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战胜自己,超脱物外,更多时候不过如飞蛾扑火。所以,平凡如你我,要学会的不是战胜自己,与自己对抗,而是接纳自己,与自己和平相处。我们要放弃“战斗”,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面对让人痛苦的负面情绪,那就是回到内心,接纳自己的脆弱,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倡导人们不要过分地追求自尊,要发展自我同情。如果说我们追求自尊强调的是通过与他人比较而获得的喜欢和重视,那么自我同情则不必依靠比别人强的感觉来达到对自己满意的状态。因此,相对于追求自尊来说,追求自我同情则更能让人处于稳定的情绪状态。因为自我同情引导我们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遇到麻烦,你是不会对他发脾气的。你会劝他冷静下来,振作起来,找人聊聊天。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试着学会自我放松、自我鼓舞呢?毕竟,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此时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异想天开,但是心理学专家们所做的研究表明,懂得自我同情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状况,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这样的人不容易过于自责,不会自己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

当我们彷徨无助的时候,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包容一切的“拥抱”,这个“拥抱”允许我们对自己生气,允许自己放声大哭、破口大骂……这个“拥抱”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在你沮丧、失落,不断否定自己的时候,在你犯错之后想要逃离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者在你一直沉浸在悔不当初的痛苦之中的时候,让你有勇气面对这一切,并且坚强地走过去。

有一个叫帕姆的女孩,她是一个问题少女,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里,她的嘴巴里都会嚼着一颗口香糖,脸上则永远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她不接受老师的关心,也从不与同学交往,她甚至质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切,而且,她也从不认为自己的心理有什么问题。

但她还是去上了心理辅导课,她的心理辅导师告诉了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她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当心理辅导师提到脾气暴躁、小心眼儿等这些明显带有贬义的字眼儿时,帕姆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气愤或羞愧,她表现得毫不在乎,甚至有些引以为傲,似乎那些评价是别人在夸奖她一样。

接着心理辅导师向她谈起了自己对她的印象,她说:“你为人其实软绵绵的。”

帕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与“软绵绵”这种女性化的、代表着“柔软”与“脆弱”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她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瞪着心理辅导师问道:“我?软绵绵?别开玩笑了!”

心理辅导师坚持这样的评价,直到周末的课程再次到来。帕姆来上第二次课,这天的课程内容是,由心理辅导师引导所有人做释放情绪的“舒心操”,之后,心理辅导师请帕姆和另外几个学员站到教室的中央,接受其他所有人的拥抱。

令帕姆想不到的是,当她像小女孩一样被别人抱在怀里时,她竟然有种想哭泣的感觉。虽然她在竭力抵抗着这种感觉,但显然她内心的渴望远强过她为了掩饰自己而做出的刻意的努力。当她再次被拥抱时,她控制不住地大哭起来,嘴里呼唤着她母亲的名字。就这样,她断断续续哭诉了一个多小时,她心中的痛苦、孤独和悲哀都被释放了出来。

原来,帕姆是一个弃儿,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她的父母就抛弃了她,她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样子,甚至没有见过自己小时候时的照片。

为了满足帕姆内心的渴望,心理辅导师雇佣了私家侦探帮助她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帕姆在心理辅导课上也发生了令人惊讶的转变,她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温柔之处,不再包裹自己,处处抵抗。终于,私家侦探帮助她找到了一张她小时候的照片。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她终于找到了她的母亲,她平生第一次与母亲见面。

当我们不愿承认和接纳内心的脆弱时,我们便永远活在阴影之中,由此带来的伤痛便永远无法得到治愈,如影随形。若我们肯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内心的柔软与脆弱,正视自己的痛苦,便可以安慰自己,治愈自己,我们的痛苦便可以得到缓解。

如果别人的同情,让我们显得弱小,那么懂得自我同情,我们就会变得强大。别再跟自己过不去了,学会安慰自己,才能拥有洒脱的人生。4 遵从你的内心,便能找到最好的自己

遵从你的内心,便能找到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老师和家长也用这个故事来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我们因此记住谦让是美德,去拿那个小的梨才是好孩子。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这样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会餐时刻意不要早到,早到了也不要坐到主宾的位子。上课时不愿往前排坐,推选班干部时,即使是匿名投票也不敢写自己。先想到他人,对他人礼让固然是美德,可是如果让它成为行为模式,是不是一件很心酸的事?回头想想,那个让梨的孩子心中是不是忍着一丝委屈?我们身边的那些乖孩子,是不是都一次次忍下了那一丝丝的委屈?

在一个课堂上,冬冬和墨墨两个小朋友一起去拿梨,梨子一个大一个小,墨墨很主动地拿起了那个小很多的梨,冬冬则拿起了大的梨。老师看到墨墨的行为,很欣慰,便有意问墨墨说:“你为什么要拿这个小的而不去拿那个大的呢?”老师本以为墨墨会说出礼让其他小朋友的话,结果墨墨却说:“因为我没有水果刀呀。”老师很诧异地问:“要水果刀做什么呀?”墨墨小大人一样地说:“那么大的梨子不用水果刀切开怎么吃嘛。”小朋友们哈哈大笑,墨墨也跟着笑,老师也笑了。

孩子的内心是最单纯的,是啊,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出发点和角度都不尽相同,为什么我们却要教育大家用同一种模式处理问题呢?一个遵从了自己内心的人,即使拿到了小的梨,他并不会认为梨小,反而乐得其所。这本就是社会最简单的法则,也是让大家都快乐的初衷。

小时候,我们常听人们简单地将人分为两类:一类好人,一类坏人。孩子也被分为两种:一种好孩子,一种坏孩子。当然,好人总是人缘好,好孩子也总是得到夸赞和奖励。于是,为了当那个好孩子,我们便学着把“坏”的特质藏起来,不让家里人发现,不让老师发现,不让领导发现。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我们生活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掩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才会觉得,长大了会很累。大人的累,恰恰是累在花费很多精力去掩饰真心。

不要小气,不要自私,不要生气,不要贪得无厌,我们不断告诫自己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否则就会成为坏人。我们花很多精力去掩饰自己的丑陋,以至于我们都无暇顾及自己的美,或者说,我们对自己的美已经完全失去了自信,我怎么会是美的呢?我有这么多的“丑”需要掩饰。

结果就是,我们无法接受内心的“丑”的同时,我们也无法看到自己的美。我们压抑而扭曲地成长着,从而无法真正认清自己。为了更好地掩饰,我们甚至避免和自己的内心交流,我们很少去问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怕这一碰触,会让掩饰得很好的“丑”暴露出来:我不想让梨,我想吃那个大的;我想当班长,我才是最棒的;我嫉妒了,我不喜欢他……为了把这些“丑”掩藏好,我们切断了跟心灵的联系。

我们也并不快乐,因为我们无法为自己感到骄傲,当我们慷慨时,我们心里在说这其实是贪婪的幌子。当我们谦虚时,我们内心又在说,这不过是虚荣的幌子。因为我们在逃避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骗子”。

美国有一位电影明星叫凯丝·达莉,她从小就很喜欢唱歌,常常梦想有一天能真正登上舞台,做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但是她的牙齿长得很不好看,她为此感到非常自卑。

终于,她得到了一次登台歌唱的机会,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邀请她去演出。她又兴奋又紧张。演出时,她总担心别人看到她的牙齿,所以她无法尽情地演唱,总是下意识地闭上嘴唇来盖住丑陋的牙齿,结果演出效果非常不好。

演出结束之后,她伤心地哭了。这时,台下的一位老人走到了她的身边,对她说:“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讲,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饰什么,你想掩饰的是你的牙齿。难道长了这样的牙齿就一定丑陋不堪吗?听着,孩子,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而不是你的牙齿,他们需要的是真实。张开你的嘴巴,孩子,用你的歌声去征服观众,除了你,没人会在乎你的牙齿。再说了,孩子,说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来的牙齿,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达莉听从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自己的牙齿。从那时候起,她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观众,她张大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最后,她成了美国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明星,甚至许多喜剧演员还刻意去模仿她的样子。

遵从你的内心,便能找到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能力接纳光明。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天赋、品质和直觉,我们身上潜藏的才能和力量都在等待着开花结果。让我们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吧!5 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

释放自己,平衡身心的方法,其实都是异曲同工的,最终不过就是让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示弱,学会接纳,学会以爱的力量疗愈内心的脆弱,而不是一味地去和自己对抗。

美国女作家伊娃·恩斯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她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特别的细胞,并称其为“少女细胞”,它存在于女人身上,也存在于男人身上,这种细胞对于人类的进化及延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伊娃·恩斯提到的这种“少女细胞”就是指我们身体里那些善良的懦弱、敏感的脆弱、纯真的信念、真诚的心、被爱被呵护的渴望。可是因为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世界的各种丛林法则迫使我们收敛起了这些“少女细胞”,于是我们要求自己像个成熟的大人一样,不能脆弱,不能妥协,懂得竞争,懂得独立,像个冲上战场的士兵,藏起本能的恐惧,也要壮着胆子冲向枪林弹雨。

可是,我们真的不累,真的不怕,真的不需要爱和呵护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告诉自己要忍着,克制着,但这样我们会更委屈,更渴望被爱和理解。就像被关闭闸门的空间,委屈越积越多,迫近警戒线时,我们就需要一个出口。

大概是因为克制的时间太久了,当我们受教育后,当我们进入社会、适应丛林法则后,我们习惯了克制“少女细胞”,以至于我们自己找不到那个闸门的开关在哪里了。所以,现在社会上才有很多种方式,来教人们如何适当释放自己,平衡身心。

释放自己,平衡身心的方法,其实都是异曲同工的,最终不过就是让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示弱,学会接纳,学会以爱的力量疗愈内心的脆弱,而不是一味地去和自己对抗。

有一部由法国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刺猬的优雅》,受到很多文艺青年的追捧。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如何找到通往内心之桥的故事。

54岁的荷妮是一个住满达官显贵、精英分子的高级公寓的门房,剧中她这样介绍自己:“我叫荷妮,54岁,在巴黎当门房已经27年了。我是个寡妇,个子矮小,相貌丑陋,身材肥胖,一双脚丫满是老茧,有时候早上醒来,嘴巴还跟长毛象一样臭。我从没上过学,一直都很穷,毫不起眼,微不足道。”“我一个人住,只有一只肥胖的懒猫陪我。这只猫有一个特点,它心情不爽时,爪子会发出臭味。我虽不和蔼可亲,但还称得上彬彬有礼;我虽然不讨人喜欢,不过大家还是能忍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大家心中的门房形象:又老又丑,脾气暴躁,老是黏在电视机前面,一旁套着针织枕套的抱枕上,还有只肥猫在打呼噜,外加什锦砂锅味道四溢。”

耍笨、扮丑、扮粗俗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分,然而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里塞满了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世纪哲学……

在喧嚣城市背景下,荷妮是孤独的,至少她的内心中藏着孤独的影子,但她却像刺猬一样,在周身布满尖锐的刺来掩饰内心的脆弱,由于对这个世界的诸多不认同,她把自己包装成冷漠的样子。但是在内心深处,她比那些达官贵人要富有,她有犀利的思想,也拥有外人不易察觉的敏感和自负。荷妮觉得自己孤独或许是因为她发现,没有人和自己一样,没有人了解自己眼中所看到的美好,也没有人理解自己内心的深邃。还好,小津格郎出现了。

小津格郎先生家世显赫,但他完全没有贵族的傲气和自负,他第一眼看见荷妮的时候便被荷妮引用的那句看淡人情冷暖的话所深深吸引了——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安娜·卡列尼娜》中非常经典的句子。那一刻,小津格朗先生便认定眼前这个不修边幅、冷漠淡然的女人是他心中的女主。

然而感受到小津格郎爱意的荷妮,心中却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她非常自卑,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她是别人眼中平凡庸俗的门房,却有着如女贵族般深邃优雅的内心世界,她心中不时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情绪:既骄傲又自卑,既渴望又抗拒。她虽极力隐藏自己的独特,却又渴望有人能真正走进她的内心。然而,美好的愿望一旦变为现实,她又恐惧一切只是如梦一场,害怕自己难以承受梦醒的失落。

最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去爱了,却为了帮助一个精神失常的乞丐,被干洗店的货车当场撞倒。痛不欲生的小津格朗把身上的大衣披到不幸身亡的荷妮身上。

故事的结尾虽然让人伤心,但是在生命最后一刻,荷妮终于敞开了自己的内心,她看到了自己的优雅,自己的美好,她不是那个又老又丑的门房,她是一个被爱的优雅女人。也许对她来说,这也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慰藉。

在荷妮的身上多多少少都能够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时常感到孤独,感到不被理解,我们不能认同这个世界,只好装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来进行对抗。但这并不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因为一个美好、快乐、优雅的自己不能得到释放,生活就会变得辛酸起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表象的世界,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标准也往往契合着它“看起来的样子”。就连活得好与坏似乎也都有个既定模式。而不能认同这些模式的人们,或者勉强迁就这些模式的人们,总是孤独者,委屈和抱怨的情绪即使没有爆发出来,也会隐藏在内心之中。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荷妮一样幸运,生命中会出现一个小津格郎,帮助自己打开自己的内心。所以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习自己搭建那座通往内心的桥。如果我们能够将体内的“少女细胞”释放出来,或许你就会发现自己绽放出了不同寻常的魅力。

我们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能力接纳光明。Chapter2脆弱是一种力量,也许你坚强了太久

生活的磨砺总是让我们学会坚强,

但它也从未剥夺我们哭泣的权利。

笑容印在了脸上,却总是在心中留下悲苦的泪痕;

坚毅撑起了生活,却总是划伤我们脆弱的心。

生命当有一丝韧劲,但有时候,我们有必要承认和正视自己的内心,无须时时刻刻都坚如磐石。1 不敢正视自己的脆弱,你永远无法真正成熟

向别人展示脆弱、缺点和无助,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若不具备这种敞开心扉的勇气,小则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大则无法探索自己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如果我们无视自己的脆弱,我们也就无法真正成熟起来。

TED公开课上有一期布琳·布朗名为《脆弱的力量》的演讲,她是一名资深的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她在演讲中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一个脆弱的世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当你的上司给你做工作评估,并告诉了你你做得相当棒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然后你满脑子就会想着成长的空间;当人们和你谈论爱情,他们告诉你的一般都会是一件让他们心碎的事;当你跟人们谈论归属感,他们告诉你的一般会是让他们痛心的被排斥的经历;当你和人们谈论人际关系,他们跟你讲的大多是如何被别人嫌弃的故事。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容易记那住那些让自己感觉“羞耻”的事情,更容易掉进一种“我不够好”的心理状态。当别人在鼓励和赞扬中说了一句“还有成长空间”的话时,很多人会更敏感地捕捉到“还不够好”的那一点,并把这一点当成了对话的重点,甚至全部。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容易产生“羞耻感”的人,则表现得更脆弱。

为了与这些时时冒出来的“脆弱感”相处,我们学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麻痹脆弱,而“坚强”就是那针麻醉剂。我们表现出坚强,来抵抗当时的打击对自己造成的“痛感”,然而这实际上不仅麻醉了“痛感”,也麻醉了“幸福感”。

因为事实上我们无法控制情感,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选择麻痹哪些情感,于是,在我们麻痹了悲哀、耻辱、恐惧、失望等负面情感的同时,也麻痹了快乐和幸福。一直以来坚强都是一个褒义词,是一种优秀的品格。然而心理学家却看到了,这个美好词语的背后隐藏着隐忍、克制的情绪。

所以,布琳·布朗告诉我们,要丢掉坚强的伪装,去正视脆弱的力量。人们可以生气,可以伤心,但却不愿意面对这种“我不够好”的羞耻感,而这种羞耻感,有时候恰是脆弱的根源。当然,向别人展示脆弱、缺点和无助,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若不具备这种敞开心扉的勇气,小则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大则无法探索自己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如果我们无视自己的脆弱,我们也就无法真正成熟起来。

念青是一个沉默的姑娘。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女孩儿总是喜欢成群结伴的,可是念青却总是一个人:一个人打水吃饭,一个人占座上自习,一个人到郊区做家教、勤工俭学。在同学们的眼中,念青生活独立,有主见,自己能够打理好一切,是个坚强的女孩。

大三那年,和念青一起勤工俭学的宇终于鼓起勇气在两个人回学校的路上向念青告白,念青冷冷地回了他一句:“我没有想过要在大学谈恋爱。”说完,念青便匆匆走掉了。但面对拒绝,宇并未放弃,他坚持不懈地追求。终于,冰冷的念青被融化了,她答应了做宇的女朋友。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总是冰冰冷冷的念青,在成为别人的女朋友之后会变得非常温柔,两个人一起吃饭、上自习,打工赚钱,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念青变了,室友们看到她和宇讲电话时脸上总是有着小女孩般羞涩的笑。念青也没变,挂掉电话,一层冰霜又挂在了她的脸上。她的柔软只属于宇一个人。

一个学期过去了,宇的勤工俭学工作结束了,而念青的家教班还要继续,宇想让念青辞掉这份工作,可是念青却想着马上要毕业找工作,多赚点钱,将来两个人生活会宽松些,于是念青不仅没有辞掉原来的工作,还又申请了一份家教工作。宇劝不动,便也只好由她。

从此,念青每个周末都要一个人坐很远的车到郊区的矿上。宇送她到车站便会返回去。两个人没有时间约会,交流也越来越少。有一次,班车误点,念青到车站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从车站走回学校还有一站地的路程。宇没有来接她,念青心里很不舒服,便赌气干脆叫宇不用再接送他。宇本以为太晚了念青会住在矿上老师的家里,便没有去接,又听念青提出不用接送,他觉得念青平时也是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便顺口答应了。

念青心中更加不舒服,认为宇不够关心自己,可越是这样,她越是赌气表现出完全不需要宇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寝室的姐妹小心地提醒念青说,再只顾着去打工,男朋友要被小学妹拐跑了。念青这才发现宇正和一个大二的学妹来往密切。在念青的追问下,宇承认那个学妹正在追求自己,而自己也觉得她温柔可爱。

念青不舍得放开宇,便硬着头皮说出了只要你现在回头,我就原谅你。谁知宇听后却不以为然:“我为什么需要你原谅,我又没做错什么。和你在一起,就像要与世界隔离一般,你只要我们两个人,你没有朋友,也不愿意接受我的朋友。即使是这样,我对你来说,也没有你的工作重要。而我觉得她更需要我,在她那里,我觉得自己被需要。而你不是,没有我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念青咬着发青的嘴唇,尽量控制着颤抖的声音,回答宇:“没错,正如你所说,没有你,我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我没那么需要你,你走吧。”

宇和学妹在一起了,念青还是之前的那个念青,没有痛苦,没有眼泪,也依然没有笑容,脸上的冰霜似乎更重了。

念青没有知心朋友,没有人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寒假前的那次聚餐,同寝室的姐妹拉着她和大家去吃毕业实习前的那顿饭,大家历数着同窗几年的糗事趣事,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念青坐在角落里,插不上话,便一口一口不停地喝酒,终于,她把自己灌醉了。

喝醉的念青终于卸下了自己的盔甲,忍了很久的泪终于喷涌而出,憋在心里的话也终于打开了闸门。

原来,念青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离了婚,爸爸又娶了别人,念青便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小小的年纪她就要做家务,给奶奶做助手,后来便一边照顾自己一边照顾卧床的奶奶。她不习惯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机会允许自己脆弱,而坚强却可以帮助她渡过难关。奶奶照顾不了她的时候,就劝她回到爸爸那里,但是她心中怨恨着爸爸妈妈抛弃了她,愣是站在奶奶床边,寸步不离。

宇大概是除了奶奶之外,唯一一个向她敞开爱的怀抱的人,可是这温情太短暂了。谁说她不需要疼爱,不需要是因为得不到而不得已的自我安慰。一个人走夜路,很怕,却不习惯向男朋友撒娇。从不交朋友,很孤单,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都不愿面对的过去。失恋的痛苦像刀刺心头,她不哭,是因为害怕没有人给她擦泪,没有人安慰她。

坚强了这么久,念青便习惯了用坚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可是脆弱被掩盖得越深,生活中的阴影便也越大。在外人看来,更多时候,坚强本身就已脆弱得让人心疼。

是的,坚强本身就是一种脆弱,脆弱得让人心疼。

念青的身上有很多我们身边人的影子,他们总是带着坚强的防备,却让我们心生爱怜,又不敢轻易刺激那脆弱的自尊。也许我们用坚强暂时麻醉了“脆弱”的痛感,但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也许念青不会知道,在男朋友眼中,肯示弱撒娇的念青更可爱;在室友的眼中,肯说出心里话,肯面对伤痛的念青会获得更多爱她的朋友。坚强只是麻醉了自己,让自己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脆弱,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把自己的内心藏到坚强的外壳下面,要学着去接纳真正的自己。2 承认自己的脆弱,拥抱并转化负面情绪

生活的磨砺总是让我们学会坚强,但它也从未剥夺我们哭泣的权利。笑容印在了脸上,却总是在心中留下悲苦的泪痕;坚毅撑起了生活,却总是划伤我们脆弱的心。生命当有一丝韧劲,我们不要轻易向困难示弱,但有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承认和正视自己的内心,无须时时刻刻都坚如磐石。

坚强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是上帝的美好赠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舒服的生活便是想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如孩子般的“任性”或许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保有这种率真的本性,便会让成年人身上具有一种不可多得的魅力。要知道,坚强不应是掩饰自己的脆弱,而应该是内在的修炼。

科学研究也曾证明过,当我们感到痛苦却试图掩饰的时候,我们的创造力和效率就会降低。

更糟糕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和环境也总是向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你要坚强!在许多人看来,这或许是一种更好的安慰。殊不知,更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肩膀让我们哭泣。当我们遇到挫折跌倒时,有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坚强。当我们碰到坎坷悲伤失望时,有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坚强;当我们陷入困境失落无助时,耳边响起的声音仍旧是你要坚强。生活似乎总是一厢情愿地要求我们表现出坚毅的一面,却很少给我们展现脆弱的空间。很少有人来拍拍我们的头,搂一搂我们的肩。

没错,生活的磨砺总是让我们学会坚强,但它也从未剥夺过我们哭泣的权利。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弃儿,生活在孤儿院里。从幼年开始,她就不得不适应自立自主的生活。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让她变得十分独立且坚强,对于生活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她都表现出了过早的成熟,优于同龄的孩子。周围的很多大人都对他的懂事表现出欣慰和赞赏。

有一次,女孩儿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腿部骨折。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完全没有了往日坚强的模样,任性地哭闹起来。孤儿院的大人们开始皱起眉头,她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坚强的孩子怎么能这样呢?她们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接受,甚至用严厉的语言喝止她。当医生过来给女孩儿打针的时候,女孩儿下意识地哭喊出——“妈妈”。这时,大人们才意识到,她还是个孩子,她才十二岁,她和别的孩子一样,需要妈妈的关心和疼爱,她有这个权利。她们应该接受她的脆弱。

哭泣是释放负面情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心理专家告诉我们,通常我们遇到负面情绪,比如难过、悲伤、痛苦等,我们的反应会有这样几种:

一种是转移注意力,假装这些负面情绪不存在。比如我们会去喝杯咖啡,听听音乐,看场电影,逛街购物,或者呼朋唤友喝酒谈天。所以我们常常听人说,当我不高兴时,我就要吃东西,就要购物,就要喝酒……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用来逃避负面情绪的方式。但是当我们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我们的负面情绪真的消失了吗?并没有。事实上,我们只是暂时忘记了它们,人为地把它们压制到我们的意识深处去了。

另一种方法是强制性的“积极思考”。我们会强制性地转变我们的思维,在心中对自己进行说教: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去想想好的一面,做人不要太计较……这种方法和“自我催眠”很相似,都是在“强迫”自己高兴起来,对自己说:“我很开心,我很高兴。”结果可能笑着笑着,会心酸地哭起来。

当然我们最常做的事情是向朋友倾诉,倾诉也是一种不错的释放负面情绪的办法,但是糟糕的是,我们身边的友人常常不能够帮助我们正视负面情绪,他们也许并不善于倾听,会不耐烦地打断你,告诉你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更有甚者可能还会批评指责你——“这么小的事你就承受不了,你也太小心眼了!”“你不应该这么做,为了这么点儿小事真是不值得!”,如果是这样,你会比之前更加郁闷!

这就是我们面对负面情绪常用的应对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看似获得了短暂的轻松,但是事实上,我们只是在心里埋了一颗雷,以后再碰到这个雷区的时候,还是会发生爆炸。

也许在屡屡受挫的尝试中,因为没有找到正确接纳脆弱、转化负面情绪的途径,我们才学会了用坚强去伪装自己。我们每一天都在刻意地雕琢脸上的从容和笑容,每一天都要保持充分的自信和坚定,可坚强的人往往活得更加痛苦,因为他们把那些承受不了的东西全部背在身上。然而生活中的委屈和压力不是用来存储的,是需要及时释放出去的。真正让人痛苦的不是流血流泪,而是把血泪压制在心底。

张蔷与她的男朋友李辉都来自北方的一个小镇,两人在大一的时候就相恋了。毕业后,他们一起留在了一个南方城市工作,便顺理成章地租住在了一起。两人本打算再过两年,攒够首付的钱以后就买房结婚,没想到李辉却变了心,主动跟她提出分手,并从他们曾经恩爱的小窝里搬了出去,原因竟是他的女老板看上了他。

那个女人有车、有房、有公司,而且父母都是本市退休的干部,经济条件比张蔷好很多。他觉得自己跟她在一起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而且不用那么拼命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张蔷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为这个男人付出了四年的感情,然而他竟然为了过上那所谓“想要的生活”,就这么轻易地抛弃了自己。老天仿佛在跟她开一个大大的玩笑。跟李辉分手后的几天里,她一句话也不说,不哭也不闹,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每天穿梭在公司和住所之间。

周末,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好,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因为从前她有李辉的陪伴。可现在呢?突然之间,她发现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竟然无依无靠。她孤独地蜷缩在床上,昏昏沉沉地过了两天,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断断续续地闪现着以前的每一个片段。后来,她的脑海里出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的脸上已经爬满皱纹。这时候的张蔷醒悟了。她觉得自己不能倒下去,为了深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也得咬牙挺住。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拼命地假装坚强,直到有一天,她昏昏沉沉地来到洗漱间,忽然瞥见李辉未带走的装着牙刷的情侣杯。张蔷终于忍不住哭起来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稀里哗啦地往下淌。她一屁股坐在地上,任凭自己将所有的委屈都宣泄出来,眼泪都流干了,心里的委屈也烟消云散了。

平静下来的她,感觉到最近几天以来从未有过的舒坦,原来哭一场就能解开心里的疙瘩。她从地上爬起来,把他的刷牙杯连同牙刷一起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她目不斜视地刷牙洗脸,仿佛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上班去了。

哭吧,这不是罪,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权利。在你情绪很糟糕的时候,不如放开自己,让自己大声地哭出来。从心理学上来讲,流泪是情绪的自然流露。想流泪的时候,不必用理智来压抑痛苦,要让自己的情绪顺其自然地发泄。不论是快乐的情绪,还是悲伤的情绪,积聚在心里都不好,将悲伤通过眼泪排遣出去,可以让人尽快恢复平和的心态,对我们的身心都有益处。尤其是在重压之下,流泪会减轻心理压力,人在哭泣后比哭前会感到轻松,能够尽快恢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此,当心中积压了不愉快的情绪时,不要强忍着故做“坚强”,想哭时就不妨尽情地哭。

刻意地无视或淡化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胸有成竹,也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笑容印在了脸上,却总是在心中留下悲苦的泪痕;坚毅撑起了生活,却总是划伤我们脆弱的心。生命当有一丝韧劲,我们不要轻易向困难示弱,但有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承认和正视自己的内心,无须时时刻刻都坚如磐石。

没有人会嘲笑我们的眼泪,眼泪也不会让我们的坚强贬值,也许我们是时候放下倔强和自尊,允许自己脆弱一回了。3 去掉坚强的伪装,正视脆弱的力量

生活总会有止不住的眼泪,有负不起的悲伤,生命也总会有摆脱不了的脆弱,既然如此,又何必去逃避呢?把脆弱包裹起来,只能让我们自己在痛苦中挣扎。将脆弱表达出来,却能让我们获得情绪的能量。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成坚强的孩子,这让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脆弱是不好的,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哭,大人不会耐心去理解我们的情绪,而是会大声呵斥我们。当我们示弱时,也一样会被嘲笑。我们知道这些脆弱的负面情绪是不讨人喜欢的,因此我们便想方设法去掩饰它们、压制它们。

其实,情绪本无好坏之分,它只是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它真实存在,且各具价值。

如果我们感受到了喜悦,它是一种分享、交流、开放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够帮助我们透过喜悦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如果我们感受到了愤怒,它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界限、尊严和权利不可侵犯的能量,它让我们守住底线,保护自我。不懂得善用愤怒的人,往往表现得比较懦弱,常常被人欺负,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断伤害身边的人,反而破坏了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感受到了悲伤,它是一种让人情绪低落的能量,当你失去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也许是一段感情,也许是一个玩具,你都会觉得悲伤。这种悲伤的情绪实际上是自己与自己的一种深度联结,它能够提醒你什么是值得珍惜的。当悲伤得到接纳和释放,你就会感到轻松。

如果我们感到恐惧,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量,它和愤怒一样会对我们提前响起警报,引导我们向安全努力,可以保护自己生存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伤害。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恐惧往往能让我们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力量。

所有的情绪都能激发我们身体里的内在能量,如果我们不去接纳这些情绪,我们自然也就失去了那些本来可以保护自我的能量。而我们自认为压抑了它们,它们便消失了,事实上,它们会不断地出现。

真正能够去除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就是觉察它,并且接纳它。当你排斥自己的负面情绪时,那些负面情绪反而会更强,会牢牢抓住你不放。而当你愿意停下来,跟你的情绪和谐相处时,负面情绪反而会慢慢消失,就如同冰慢慢融化成水一样。这样一来,在我们接纳负面情绪的同时,我们也在激发自己的内在能量,也就是说,脆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软弱无力,它让我们变得更坚韧。

正恩和云凡是表兄弟,两个男孩年龄相差无几,因此常常被家人放在一起比较。

小时候的正恩更像个小女孩儿,白白静静、柔柔弱弱的,喜欢哭鼻子,喜欢告状,喜欢向云凡提出各种要求,让他保护自己,请他向自己妥协。

而云凡则正好相反,事实上云凡比正恩要小几个月,可是他很少用哭来表达情绪,当正恩向他“撒娇”,请他做出让步和妥协时,大人们就会适时地鼓励他说,“你要大方一点。”“你这样才像个男子汉。”“这样你才更像个哥哥,更懂事,你是好孩子。”还没有等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愿,云凡就被大人们贴上了各种标签,渐渐地,不用大人鼓励劝说,云凡也开始用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

两个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正恩的撒娇和小气总被大人接受和理解;云凡则需要掩饰掉小孩子本能的需要去扮演那个更懂事、更像男子汉的角色。

大学毕业的两人开始步入职场,可是在大人看来更懂事、更像男子汉会更有出息的云凡在工作中屡屡受挫,他总是闷闷不乐的,人际关系也搞得十分紧张。而爱撒娇像个女孩子的正恩,却成了一个阳光的大男孩,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女孩子,都愿意围绕在他身边。

家人还是喜欢拿两个人比较,每一次对比都在不断提醒云凡,“你让我们失望了”“你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你应该更优秀”“你没有做到一定是你有问题”,云凡变得焦虑而暴躁,甚至无法专心工作。越是无法工作,他越是觉得自己失败,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云凡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