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历史.4,春秋战国.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30 19:10:43

点击下载

作者:凯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凯叔讲历史.4,春秋战国.下

凯叔讲历史.4,春秋战国.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凯叔讲历史.4,春秋战国.下作者:凯叔排版:HMM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ISBN:9787508687278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读历史的味儿,赞人生的劲儿!

我第一次接触历史故事,是通过评书,最喜欢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说的《杨家将》。那个时候年纪还小,我以为真实的历史就是那个样儿。后来上了中学,课堂上的历史跟评书里讲的有点儿不一样,而且更多的是一串年代、人物、事件、结果、意义……这些知识点单一而枯燥,远没有评书的情节吸引人。于是,我找来史书自己读,想看看真实的历史到底什么样!什么《战国策》《左传》《史记》《汉书》等统统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史书里的历史远比评书里的故事更精彩。

历史源远流长,让我铭记在心的不是多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卷入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仔细想来,历史上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在上演着一幕大戏,每一个历史人物在面对抉择时做出的决定,都影响和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不仅大人物如此,小人物也是。我喜欢绕到历史人物的背后,去体察人物身处事件中的心境,去感受他的感受,去思考他的抉择,然后在史书里寻找蛛丝马迹,以佐证我的猜测和推断。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让我在寻找中不断地获得新知,在思考中不断地构建逻辑,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我就是这样爱上历史的。我也想把我从读史当中的收获分享给你。

所以,《凯叔讲历史》就是要给刚刚接触历史的你,讲述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把历史事件的场景融进故事里。谁不爱听故事呢?这套书就用故事打开历史的大门,把历史有趣的一面呈现出来,把故事讲精彩,把人物讲活,让你身临其境。

这套书从夏启家天下讲到清末虎门销烟,近300个历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也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他们中有你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你喜爱的,也有让你痛恨的。我希望你从他们的故事里,认识到千古名臣也有局限和失误,亡国之君也有善行和明政。这就跟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一样,谁都有做对事的时候,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所以,这套书里没有标签化的语言和艰涩的历史名词,不会塑造任何一个刻板的人物形象或设置死胡同一样的情节,我希望你能无障碍地阅读,读到故事里面去,钻进人物内心去,体会历史中的那些人当时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思考和判断,像一个亲历者一样感受历史、触摸历史。

就像我们都知道的商纣王,他残暴不仁、荒淫无道,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少年时天资聪颖、孔武有力,也曾心怀抱负和理想,领兵打仗开疆拓土;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任用贤明,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可后期却怠慢朝政,宠幸奸佞,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的中衰埋下伏笔。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当人在成长而目标不长的时候,就很容易扭曲。

在读了这样的故事之后,我们一起来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他们?再回归到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想一想,权力、财富、地位、名望是如何左右一个人的。这该是我们今天读历史最值得思考的方向,也是我从历史里学来的思考的方法。

这套书里还藏着一个很酷的组合,那便是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提供的珍贵的文物故事和文物图片。最早和马先生聊起要给孩子讲历史时,我们便说,如果在每一个历史故事之后,能有一件文物佐证这段历史,那该是多么奇妙。比如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之后,马先生便展示出一柄剑,告诉你这便是当年越王勾践的剑,看这柄剑是什么样的材质,是什么样的纹路,刻有什么样的铭文,为什么保存千年而不锈且锋利异常。

当这个组合真的实现以后,我们才发现,这堪称一座纸上的历史博物馆啊!

是不是超酷!

故事包罗万象,承载万物,就像这套书,不仅有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也有一件件珍贵文物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历史常识、知识、典故,有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也有古老的智慧、朴素的哲理。更玄妙的是,故事仿佛在不断重演,却又在不断变化,推动着人类社会步步向前。

在《凯叔讲历史》的音频节目在凯叔讲故事App上播放量超过3400万次的时候,我们出版了《凯叔讲历史》这套书,期待你在静静地阅读时,读到一段一段真感情,也触发一段一段真感情——对历史人物的真感情,对逝去时间的真感情。当你见识了历史长河中的大抉择、大是非、大生死之后,定会有更开阔的眼界、更豁达的胸怀、更美好的未来。凯叔序畅游历史长河,领略文物风华“凯叔讲故事”邀请观复博物馆合作出版了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书《凯叔讲历史》,凯叔用了近300个独立的故事串起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观复博物馆又精选了近300件文物,来辅助说明历史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听,还特意请可爱的观复猫来“讲述”,这立刻让这套书变得生动起来,也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

观复猫是观复博物馆养的一群猫,每只猫都极具个性,“各司其职”。它们每日在博物馆里迎来送往,与游客尤其是孩子发生过不计其数的故事。观复猫与主人、与文物之间,多年来形成了极好的关系,将文物变成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参观、读书之余,领略中国文物的精美绝伦,体会中国文化的玄机奥妙。

为儿童做文化产品,尤其做书,十分不易。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形成了一个刻板的印象,打破这一印象需要新理念,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凯叔讲故事”团队利用会讲故事的先天优势,讲述中国悠久的历史;观复博物馆的团队也整合了文物资源,将深奥难懂的文物抽丝剥茧地通过观复猫来一一展现。这一优质组合非常难得,也正是目前社会所需要的。

由音频故事升级为图书,让历史和文物变得鲜活和直观,并可以随时翻阅,加深印象,这对孩子无疑是个天大的好事。帮助孩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文物的森林里采撷,保持学习的兴趣,此套书身体力行,捷足先登。

是为序。戊戌春观复猫介绍

花肥肥:理事长。观复猫的领袖,学识渊博的智者,和蔼可亲的长辈。胸怀大志,把握大局。

黄枪枪:接待馆长。温柔大气,善解人意,逢叫必答,稳重大方。白身黑尾的猫被称为“雪里拖枪”,枪枪的白身黄尾更为名贵。天生丽质,高贵妩媚。

麻条条:运营馆长。体态轻盈,一看就是体操运动员的坯子。活泼好动,动作自如且优雅。哪儿不好走就偏走哪儿,走自己的路,不管外界的评价。

云朵朵:营销馆长。名字富于诗意,也与她蓝白毛色相符。天真烂漫,单纯活泼,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些害羞,体谅他人,像个小天使。

蓝毛毛:学术馆长。观复猫的智多星,聪明有智谋,遇事冷静。爱读书,爱美食,尤其爱甜食。文静内向,喜欢“宅”在家里。第34篇疯狂的国君(三):错当了国王的举重冠军武王举鼎前面我们结识了一位疯狂的君主——赵武灵王,他先别出心裁地将胡服骑射引入中原,影响了整个中原的战争格局。紧接着又派楼缓卧底在秦王身边,差一点就把秦国也消灭了。这样一位极具冒险精神的王,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非常疯狂。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疯狂的国君——秦武王。

一天,一个人来到了周天子存放九鼎的偏殿。此人身高九尺,体型健硕。只见他赤裸着上身,冲着大殿外的周天子和文武官员,投去了一丝轻蔑的目光。随后,他昂首走到一座龙纹赤鼎前,双膝微蹲,两只手抓住鼎足,浑身上下鼓起力气,猛一发力,暴喝一声:“起!”

殿外的周天子和文武百官全都屏住呼吸,两眼眨都不眨,生怕错过了巨鼎离开地面那精彩的瞬间。

那究竟什么是九鼎?此人又是谁?他为什么要举鼎?

据记载,周天子的这九座大鼎,是当年大禹治水之后造的,象征着天下九州。所以,拥有九鼎就意味着坐拥天下。因此,九鼎就一直被存放在周天子的偏殿上。

九鼎之首,是最大的那座鼎。据史料记载,这座鼎“重万斤”,叫龙纹赤鼎。

举鼎之人,就是秦武王。他姓嬴,名荡,是当时秦国的国君。嬴荡自小就身强体壮,力大无穷,能开十石弓,能举千斤鼎,横推八马倒,倒拽(zhuài)九牛回。他重武好战,继位以后,更是不负众望。在他的领导下,秦国先后平定了蜀国的叛乱,攻取了宜阳(当时韩国都城)和楚国。而拿下宜阳的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也是这一年,他把目光瞄准了周天子。

在当时的战国,周天子虽没什么势力,地盘也不大,名义上却是全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他掌握着代表天下九州的九鼎。那些年,虽霸主迭出,却始终没人敢打九鼎的主意。因为所有国君都知道:如果有人敢夺九鼎,灭了周天子,就意味着成为所有人的敌人!

而嬴荡对此却丝毫没有顾虑和忌惮,他就是要把九鼎夺过来,告诉所有大国:我秦国志在天下!

为此,嬴荡御驾亲征,一路上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地直逼周天子居住的洛邑。

周天子听闻此事,赶紧把满朝文武召到一起,商议对策。可朝堂之上,诸君却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人想得出办法来。

周天子眼中含泪,感叹道:“难道真的要寡人将九鼎拱手送给秦国?”

这时,一个文官灵机一动,说道:“大王,就让他们来搬吧。不过,咱们要提出一个条件:要是他们有人能举起最重的龙纹赤鼎,且毫发不伤,您就把鼎送给他们。”

这委实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已经兵临城下了。

周天子试着跟嬴荡提出这个要求,原本以为嬴荡不会答应,但是出乎意料,嬴荡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嬴荡看来,举起龙纹赤鼎,意味着将天下攥在手里,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告诉整个中原:天下就在我嬴荡的掌握之中,灭你们那是迟早的事!

于是,按照约定,嬴荡带着手下,来到了大殿。在偏殿处,终于看到了闻名已久的那九座巨鼎。

周天子指着殿内的龙纹赤鼎,对嬴荡说:“这鼎可有万斤重,稍有不慎,就会被砸得粉身碎骨。”其实,周天子这话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你想要夺取天下,小心被天下灭了。”

不料,嬴荡却哈哈大笑:“区区万斤而已,寡人举它易如反掌。”

这时,嬴荡的宠臣任鄙走了出来,说道:“大王,杀鸡焉用宰牛刀?臣愿先行一试!”

嬴荡是个大力士,他平时也喜欢大力士,所以,他的宠臣都是力大无穷之人,这个任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面对任鄙的请求,嬴荡微微点了点头。

这时,只见任鄙晃着膀子,大摇大摆地走到龙纹赤鼎前,他双手环抱,大喊了一声:“嘿!”

这巨鼎竟然纹丝没动。

任鄙再次用力:“啊——”他喊得嗓子都哑了,巨鼎仍然不动。

这时,嬴荡的另外两个宠臣孟贲和乌获看不下去了。他们两个大力士一起冲了上来,抓住巨鼎的鼎足,三个人一起用力:“嘿——”巨鼎终于微微倾斜,腿也离了地。

周天子万万没想到,天底下竟有力气这么大的人。见此状,他急得冒出了一头冷汗。

这时,旁边一个文臣叫了起来:“说好是一个人举的,这是三个人举起来的,不能算!”

他话音刚落,孟贲三人同时发出一声惨叫。“咚”的一声巨响,那巨鼎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只见举鼎的三个人捂着胳膊,疼得蜷缩在地上,一时爬都爬不起来了。仓促赶来的太医察看后,说:“孟贲三人用力过度,两臂脱臼了。”

闻此,周天子得意起来,哈哈大笑道:“看来,这天底下,没有哪个人能举起龙纹赤鼎还毫发无伤啊。秦王,这鼎有多重,天下就有多重!”“未必!”嬴荡闻此,一边怒喝,一边脱掉上衣,卸下佩剑,径直向偏殿中的巨鼎走去。

周天子见此,大吃一惊,喝道:“你可要想清楚了。”

嬴荡不理会他,径直走到龙纹赤鼎前,身体前倾,双臂牢牢抱住了巨鼎。他回头看了一眼殿外惊诧的人们,嘴角上扬,露出了鄙视的神情。随后,他气沉丹田,稳扎马步,后腰发力,大吼一声:“起!”

巨鼎没动。

嬴荡心想:“有点意思!寡人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遇到能跟寡人如此较劲之物!”

只见嬴荡松开双手,直起腰,围着巨鼎转了两圈。他重新找到一个最佳的举鼎位置,片刻之间,便再次聚集了全身之力,又喊了一声:“起!”

随着众人的一声惊呼,那龙纹赤鼎终于缓缓地离开了地面。但只是一瞬间,就又狠狠地砸了下来。

周天子高喊:“秦王,还是算了吧。别伤了自己。”“不能就此罢休,天下没有我嬴荡做不到的事!”嬴荡不服气地喊道。

此时,嬴荡心中发了狠,誓要举起巨鼎。只见他再次咬紧牙关,压低重心,放宽了两脚之间的距离,重新运气之后,又一次发力,满脸涨得通红,额上也青筋暴露,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由于脚下压力过大,地面已经被他踩出了两个深坑。

慢慢地,巨鼎再一次离开地面。旁观者都看傻眼了,他们忘记了喝彩,两只眼睛都直勾勾地看着巨鼎。

眼见巨鼎的鼎足被嬴荡举过了膝盖,举过了腰线……但他的身体却突然剧烈地颤抖。于是,巨鼎停住了,不再升高了。可是,嬴荡没有放弃,他要证明自己是不会失败的。

而此刻,在场的人都把目光从巨鼎移到了嬴荡身上,每个人都紧张得不敢呼吸。

此时此刻,就连幸灾乐祸的周天子也打心眼里发出了一种声音:“举起来!举起来!”“咿——呀——”随着嬴荡一声暴喝,那巨鼎再次升高,大家眼看着鼎足越过了嬴荡的胸、肩膀,最终被他稳稳地举在肩上。

周天子“扑通”一声坐在地上,此刻心里只有两个字:“完了。”

而此时的嬴荡已经面红如血,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想张嘴说话,他想说出一些能让史官记在史书上的话。然而,两唇微张之际,他的表情突然变得异常痛苦。显然,他已支撑不住了。随着“轰隆”的一声巨响,他突然倒地,巨鼎也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腿上。这位天下第一大力士,战国时最强国的一国之君,瞬间便两眼凸出,口喷鲜血,不省人事。

见此,周天子忙不迭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命令道:“传医官!传医官!”

此时,周天子的心情极其复杂。

他眉头微蹙,凝神注视着前方。一方面觉得嬴荡英年早逝,委实可惜;另一方面又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嬴荡一死,就没人来夺鼎了。而这大周,还可以在名义上存续,自己名义上也还是周天子。

就在当天晚上,年仅二十三岁的嬴荡气绝身亡。因为他一生尚武,死后谥号武王。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武王。说一说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怎么评价秦武王举鼎而死这件事情呢?如果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应对秦武王要举鼎这件事?观复猫讲文物今天,麻条条给你介绍一块战国中晚期的“铜块”——高奴铜石(dàn)权。六十多斤的大砝码战国中晚期高奴铜石权高奴权是器物上刻的铭文。高奴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陕西延安。权是一个衡器,就是衡量的“衡”,相当于现在天平上的砝码。这件权有一个短粗的把手,下面是沉甸甸的半球体,重三十多公斤。器物的周身还刻有三种字体:大篆、小篆和隶书。上面有6行共16个字的铭文,记录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始称皇帝、统一度量衡等历史功绩。当时,秦武王举鼎而死后,继位的秦昭襄王做了这件石权,发送到高奴,作为当地称粮食的衡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将这件权调回校正,刻上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重新发回高奴。秦二世再次将这件权收回,重新刻上二世元年有关度量衡的诏文。在这里,石(在古书中读shí)是重量单位,就是我们今天石头的石字。秦国的一石是120斤,秦国的一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半斤。由此可知,一石差不多是今天的60斤。高奴铜石权 战国中晚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这件石权两次被发往高奴,又两度被调回咸阳校正,反映了战国到秦朝建立,一直保持统一的度量衡制。同时,此权上有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文字,为我们了解我国文字的演变、发展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第35篇牛,打赢了这场战争!田单复国还记得苏秦在齐国做卧底、做间谍的事吗?在苏秦的“努力”下,齐国的兵力、财力终于消耗殆尽了。那个齐湣(mǐn)王骄横又残暴,逐渐失去了民心。当时的齐国出现了上下一片混乱的局面。

这个时期,燕国的国君是燕昭王。燕昭王联合了韩、赵、魏、楚等国家,拜军事天才乐毅为上将军,率领五国共四十四万联军,攻打齐国,一口气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几乎占领了整个齐国。齐湣王也被自己手下的部将杀了。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在拼死挣扎,坚决不降,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硬生生地抵抗住了五国联军。其实,此时的莒城和即墨也并不好过。五国联军在城外九里之处设营筑垒,整个城池被围得水泄不通。即墨城中仅剩数千名守军,粮草早已见底。

而这三年以来,乐毅的五国联军将战术由强攻改为攻心。他下令:城中百姓有出来投降的,不加拘捕;有困难的,予以赈(zhèn)济。对于投降的百姓,五国联军都会供给粮食,让他们吃上饭。

可是知晓战况和国家局势的齐国百姓却没有一人愿意出城投降,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田单(dān)。

田单本来是一个下级军官,即墨守城之将战死之后,他便担起了守城的任务。为了挽救危局,他重新整顿了当时城中的残兵,又亲自带头构筑城防工事,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

田单与将士同甘共苦,让将士与百姓很是感动。为此,即墨军民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决心誓死也要保卫自己的家园,将抵抗进行到底。

田单也并不是没理由地无尽死守。实际上,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让他绝地反击的机会。

公元前279年,任用乐毅为五国联军统帅的燕昭王死了。

新的燕国国君燕惠王登基不久,就传来了谣言:“大王,您想想,整个齐国只剩两座小城未破,这两座小城怎么能拖了五国大军整整三年?想来是乐毅不想快速灭齐,他是为了等老燕王薨。这样,他自己作为五军之首,就可以独占灭齐的大功。他也可趁机留在齐国不回来了。乐毅是要做齐王啊。”

闻此,燕惠王便毫不犹豫地罢免了乐毅的统帅之位,改命将军骑劫去前线接替乐毅,做联军统帅。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换将,军心很容易因此大乱。加上五国联军对这两座小城又久攻不下,听到换将的消息,军营里顿时流言四起,军心涣散。

此时,即墨城内的田单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一拍大腿,说:“成了!”

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终于让田单等来了。

此时,这个骑劫将军,全副武装,骑一匹战马,身后跟着大队人马,耀武扬威地来到了前线的军帐之内。骑劫认为,乐毅此前已经围城三年了,想必这即墨城内早已人丁凋零、粮草殆尽。乐毅已经把仗打得差不多了,自己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眼下,只要攻破莒城和即墨这两座小城,灭齐的功劳就是他的了,封侯拜相自然是早晚的事。所以,骑劫来到前线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刻筹备强攻,打算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拿下这两座城池。

骑劫上任后的一天傍晚,一个巡营的士兵前来报信:“报,启禀将军,我们抓到一个齐国逃兵,请您定夺。”“哦?带上来。”闻此,骑劫答道。

于是,两个燕国士兵押着一个人,走进了大帐。此人穿了一身百姓的素服,吓得手脚颤抖,体似筛糠,跪倒在骑劫面前,一直求饶:“将军饶命。小的原是即墨城内的粮库小吏。眼下,即墨城中粮草已空,小的奉副将军之命,特地前来投降。”“哦?那你说说,现在城中是什么情况?”骑劫问道。

来人慌慌张张地答道:“城里加上老弱病残,不到五千人。马匹已经没有了,都被吃了;武器也没有了,全剩下自制的木棍木棒了;粮食早就光了,现在连老鼠都被吃光了。”

骑劫上下打量着眼前之人,破衣烂衫、骨瘦如柴,心想就冲他这样子,刚才说的话也应该是真的。于是,又问道:“那你说说,你们副将军想要投降,有什么条件?”“现在齐国大势已去,城破是迟早的事。我们副将军决定明日午时,亲手杀死田单,开城投降。到时,请您率兵里应外合。我家副将军只希望您能善待城中百姓,别无他求。”“嗯,好,我答应你。来人,带他下去休息。”

待此人出了大营之后,骑劫的副将上前说道:“将军,末将觉得这个逃兵,很是可疑,不可尽信。”“诈降这种雕虫小技,岂能瞒得过本将军。他说明日午时投降,那咱们就黎明时分,出兵攻城,杀他个措手不及。”骑劫哈哈大笑地答道。“将军高见。”

于是,当天入夜,五国联军的士兵休息得很早,因为他们接到命令养精蓄锐,明日黎明时分,发起总攻。

骑劫躺在营中,做起了美梦,就在他梦到自己凯旋接受燕王册封时,半空中突然打了个炸雷,把他从梦中惊醒了。这一醒,骑劫发现耳边确实有“轰隆隆”的声音,像是雷声,却比雷声更加急促、更加沉闷。

就在骑劫纳闷的时候,一个士兵满身血污、连滚带爬地冲进营帐,汇报道:“报!启禀将军,大事不好,我们被偷袭了!”

骑劫一个激灵跳了起来,问道:“何人来犯?”“不……不……不知道,没……没……没看见人!”

骑劫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坏了,难不成自己这统帅之位还没坐热乎,命就断送了?”

想到这,骑劫慌忙冲出了营帐,此刻出现在他眼前的竟是一片火海,惨叫之声不绝于耳。营帐之间居然有数不尽的火球,轰隆隆地掠过,刚才听到的雷声就是这火球发出的。这些火球似乎没有目标,见人就撞,见缝就钻,不仅速度极快,力量也巨大,所到之处尽是一片狼藉。不一会儿,联军营帐便都着了火,风借火势、火借风威,其间还夹杂着喊叫声、哭泣声、马嘶声……还有牛叫的声音。对,就是牛的嘶号之声。

骑劫终于反应过来了,刚才那些“火球”可不是火球,而是一头头着了火的疯牛。

就在这无数火牛一片烧杀之时,火牛阵的后面,一匹骨瘦如柴的战马驮(tuó)着一位甚是消瘦的人,直奔五军营帐而来。骑马之人率领着一群手舞棍棒的步兵,只见他头缠汗渍(zì)斑驳的布巾,身着满是破洞的战袍,一脸杂乱的络腮黑胡须,眼神却明亮又坚毅。

此人正是大将田单。

在田单身后有五千士兵。这五千人,也是衣衫褴褛,形同乞丐。这些人憋在小城里边,整整三年,吃不饱、喝不好。此刻,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饿狼般的凶光。田单带领这五千子弟兵,在火牛的后面乘胜追击。转瞬之间,五国联军便全线溃败,落荒而逃。

原来,田单自从被推选为主帅以来,便一直苦思破敌良策。为此,他先派人到燕国的都城散布谣言,说乐毅要谋反,乐毅要做齐王,让燕惠王起疑,罢了乐毅的官,换上了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骑劫做主帅。骑劫上任后,田单又派人诈降,麻痹对方。随后,他命人把城里一千多头牛全部武装了起来,在牛角上绑上短刀,牛身上披上彩布,牛尾上绑上淋了油脂的苇草。紧接着,诈降的当天晚上,田单就下令大开城门,把牛头都对准了联军的营帐。然后,一把火点燃了牛尾上的苇草。顷刻间,一千多头牛,便因为疼痛难忍,没命地奔向了五国联军的营地。此刻,五国联军还在睡梦中,听到巨大的声响,他们突然惊醒,黑夜里也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着了火的怪物扑了过来,他们个个吓得抱头鼠窜、拼命逃命,哪里还有作战的信心。

火牛在营地里横冲直撞,牛尾上的火,蔓延至整个军帐,兵营瞬间被烧成了一片火海。牛角上的尖刀又不知挑死了多少兵将,“砰砰”作响的牛蹄子也不知把多少人踏为了肉泥。

就这样,骑劫被杀,以前被燕军攻占的七十几座城池的守军,听闻齐兵大获全胜,又纷纷叛燕归齐了。田单趁势逐一击退燕军,收复了整个齐国。

在缺兵少马的情形之下,田单发明出火牛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与其说是牛打赢了这场战争,还不如说是田单聪明的头脑和坚毅的性格打赢了这场战争。说一说田单在毫无优势的情形下,挽救了濒临灭亡的齐国,大破燕军,先后收复了七十余座城池。回忆故事,你能梳理出田单是如何逆袭获胜的吗?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应该做些什么呢?观复猫讲文物今天,蓝毛毛给你讲战国时期的一面彩色盾牌——长沙楚墓皮胎漆盾。能保命的精美皮盾战国长沙楚墓皮胎漆盾这是一面长方形的盾牌,是用皮革做的。这面盾牌出土的时候,皮胎已朽,仅残存正、背面的漆皮。盾牌的上部为双弧形,下部为长方形。它的通体为红黑色,并用红、棕红、黄、金四色在正、背两面画了彩色的花纹:正面为对称的龙、凤卷云纹;背面为变形云雷纹。它是战国时期楚人的防御工具,距今至少有两千二百多年了。盾,是用来阻挡矛或箭等武器的。还记得“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矛和盾是世界上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件兵器。对立,是说它们的用途完全不同:一个刺,一个挡;统一,是说它们必须共同存在,缺一不可。有矛,就要有盾;有盾,就要有矛。可是,当时为什么用皮革,而不用更结实的金属做盾呢?这是因为金属做的盾拿着会很重,士兵在战场上,要单手持盾挡身,而且还要不断地奔跑、移动,拿着金属盾会比较费力。皮革做的盾,就轻便多了。但是这件皮胎漆盾并不是防御武器,而是舞蹈道具,在仪仗等活动中也会用到。长沙楚墓皮胎漆盾 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田单复国的故事里,乐毅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兵马去攻打齐国,五国联军像千百支长矛般一起刺来,又像是万箭齐发,一下就把齐国打趴下了。齐湣王在逃亡中被楚将杀死,眼看齐国就要灭亡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田单挺身而出,就像齐国的大盾一样,挡住了五国联军疯狂的进攻。然后,用一千头牛冲入敌阵,打败了联军,使齐国死而复活。你说,是矛更厉害呢,还是盾更厉害呢?第36篇疯狂的石头(一)和氏璧的前世今生如果说,前面的故事是“疯狂国君”系列的话,接下来是另一个疯狂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块流传千古的美玉——和氏璧。实际上,自从和氏璧出世,前前后后共有不下十位君王为它明争暗斗。这块玉璧,引发过战争,平息过纷争;有人因它升官加爵,也有人因它命丧黄泉。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玉璧?它又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采玉之人。一个夏天的清晨,卞和登上荆山采玉,他意外地发现一只凤凰在一块大石上翩翩起舞,昂首高歌。

凤凰可是不落无宝之地的。想到这儿,卞和兴奋极了:那里一定有稀罕的物件!

于是,等到凤凰离去,卞和便走到凤凰刚刚停驻过的那块石头前。那石头并不大,远看黢(qū)黑黢黑的,上前仔细一瞧,阳光下,这石头,似乎有着不一样的颜色!“难道,这是块璞石?”卞和暗喜。

接着,卞和便熟练地将耳朵贴在石头上,用小锤在石头的各个部位轻轻地敲击。果不其然,在敲击到某一点的时候,这块石头竟发出了清脆悦耳之声。此时,卞和不禁心头一震: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这是一块上好的璞石,这里面一定蕴藏着非常珍贵的宝贝。

在那个时代,采玉人和负责雕琢玉器的玉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职业。像卞和这样的采玉之人,虽然对璞石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力,却没有开石的本领。

那时不像现在,卞和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根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如果没有高明的玉匠来开这块石头,很有可能会把里面的美玉给开裂了、开碎了。可是,那时高明的玉匠都被楚王收进了楚王宫里,于是,卞和便毫不犹豫地把这块璞玉献给了当时的楚王——楚厉王。

楚厉王这个人,没什么耐心,性格比较粗犷,也不懂什么玉石、什么璞石。于是,楚厉王就叫宫中的玉匠前来鉴别。可是宫里的玉匠拿起卞和拿来的这块大石头,怎么看都觉得它是块石头,没什么特别的。听了宫中玉匠的判断,楚厉王便对卞和发火了:“大胆刁民!你竟敢拿一块普通的石头来骗寡人,该当何罪?”一气之下,楚厉王砍掉了卞和的一只脚,把卞和赶出了宫门。

不久之后,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

少了一只脚的卞和不甘心,又来向楚武王献玉,没承想,这回玉石还是没有被认出来,卞和还因此又失去了另一只脚。

此时,卞和心里非常难过。他知道,璞石之内定有美玉,可自己又没有让这美玉见天日的本事,为了这块美玉,他已经失去了双脚。但是,卞和还心有不甘。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哪怕终其一生的努力,也要想方设法,让这美玉出世。接下来,卞和就一直在等待一个再次进献这块玉的机会。

这一等,就是五十年。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次年,楚文王继位。此时的卞和已经是位年过古稀的老者。当他听闻新君继位之时,便来到了荆山之下,号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有人说,他双眼的泪水都哭成了血水。

很快,这件事便传遍天下,也传到了楚王宫。楚文王听说荆山下有一位断足老者,哭泣不止,倍感震惊,于是,便主动派人召见了卞和。“老人家,天下被断脚之人如此之多,为何独有你哭得如此悲伤?”见了卞和,楚文王问道。“启禀大王,草民手中这块稀世璞石,明明是珍宝美玉,却被当成寻常石块。草民心中一片赤诚,说的明明是肺腑之言,却被认为是在撒谎。草民不是因为自己被斩去双足而哭泣,而是因为这世道而难过!”卞和答道。

闻此,楚文王略有不忍:“若此石当真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呢?”“草民愿以性命担保。”卞和答道。

楚文王不禁为之动容,他立刻叫人拿了工具,请玉匠当场开了这璞石。

玉匠一刀下去,霎时间,只见璞石内白玉的光芒映亮了整个大殿。

在璞石的断裂之处,一块洁白无瑕、微微透明、放射着珠玉光芒的玉石,赫然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视线中。

楚文王感慨于卞和的一片忠心和识玉的本领,当即命令工匠将玉石雕琢成了一块白璧,并命名为“和氏璧”,以“和”为名,就是要纪念和表彰卞和的功劳。而卞和守候美玉一生,终究因为这块美玉而名传千古了。

从这以后,和氏璧就一直珍藏在楚国的王宫之中。

直到公元前323年,当时的楚国令尹昭阳率军攻打越国,杀死了越王无疆,又夺取了魏国的大量土地,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楚怀王就把和氏璧赏赐给了昭阳。昭阳视若珍宝,每时每刻都把和氏璧带在身上。

一天,昭阳宴请宾客,喝得酩酊(mǐngdǐng)大醉。一觉醒来,发现和氏璧竟然不见了。为此,昭阳勃然大怒,严刑逼问当日在场的所有人,并且派人四处寻找。可是,和氏璧就像在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踪迹也没有。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了十年,这块天下人都想得到的美玉竟然意外地到了赵国宦官缪贤的手里。

原来,这是缪贤花了五百金,从一个外国商人那儿买来的。开始,缪贤并不知道这是和氏璧,只是觉得这块玉很神奇:晚上能发出照明之光,灰尘无法沾染;冬天握在手里,微微发热;夏天用手摸着,又凉爽无比;百步之内,蚊虫无法靠近。

经过玉匠大师的鉴定,他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得知这个消息,缪贤高兴极了。他严令手下:任何人都不准把和氏璧的事泄露出去,否则,杀无赦。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纸终究包不住火。没过多久,赵惠文王就知道了这件事,他非常生气,在宫中大发雷霆:“什么?寡人手下的宦官得到了天下至宝,居然敢不把这消息告诉寡人。”于是,他下令,让缪贤把和氏璧交出来。

谁知道,那缪贤利令智昏,一时间犯了糊涂,他找了一块普通的玉献给了赵王,妄图蒙混过关,说:“这就是和氏璧。”

那赵王身为一国之君,什么没见过?身边又高人无数,怎会那么容易被欺骗?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赵王命人闯入缪贤家中,翻箱倒柜,把和氏璧夺了去。

这下,缪贤可知道害怕了。这可是欺君之罪,杀头的。他想跑到燕国避难。这时,缪贤府中的一个人拦住了缪贤:“大人,您不能去燕国!”

缪贤抬头一看,见此人生得清秀俊逸、气宇不凡。细长的眉毛,高挑的鼻梁,尖细的下颚,虽长相俊美,却不失阳刚之气,平静的眼波下暗藏着锐利如鹰的眼神。

此人,正是缪贤的门客蔺相如。

蔺相如对缪贤说:“当今天下,赵国强,燕国弱。燕王之所以愿意和您结交,是因为您得到了赵王的宠幸。如今,您如果逃至燕国,您就成了赵国的逃犯了,那时,燕王势必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那我该逃去何方?”“您的家业都在赵国,与其逃亡,不如求得赵王的原谅!”

听了蔺相如的话,缪贤便来到赵王面前,脱了上衣,袒胸露臂,趴在砧(zhēn)板之上,哭着对赵王说:“大王,请您施以斧质之刑,将臣腰斩,以赎臣欺君之罪。”

本来,赵王对缪贤怒不可遏,但看缪贤这般模样,便动了恻隐之心。毕竟,缪贤侍奉了自己多年,非常忠心,也非常默契,往往自己一个眼神过去,缪贤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把他杀了,再找这么一个机灵的人可不容易。

想到这儿,赵王叹了口气,说道:“这次暂且放过你,如若再犯,定不轻饶!”

闻此,缪贤千恩万谢,心中不免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

于是,和氏璧的主人又变成了赵惠文王。

可是,赵王刚高兴了没几天,就收到了秦昭襄王的一封信。这秦昭襄王就是秦武王的弟弟,秦武王举鼎死后,继位的就是这位昭襄王。信上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王手中的和氏璧。

见到昭襄王的信后,赵王犯了难:如果把和氏璧交给秦国,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不给吧,秦国太过强大,如果以此为借口发兵过来,那就是赵国之难。

给,还是不给?赵王为此寝食难安。说一说你觉得赵王会把和氏璧给秦国吗?如果你是赵王,你会怎么做?观复猫讲文物今天,花肥肥给你介绍一件像大饼一样的文物——兽面纹玉璧。大自然孕育的神奇石头战国兽面纹玉璧这个玉璧呈青绿色,内含白斑。表面有褐色沁色,中部以绳纹为界,外饰四组兽面纹,界内是像谷粒一样凸起的谷纹。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古人把这种片状、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分为三种:边宽、孔小的,称为璧;边窄、孔大的,叫“瑗”(yuàn);边和孔一样大的,叫“环”。此外,古人对边和孔还有专门的称谓:把边称为“肉”,把孔叫“好”。商周时期的玉璧是专为贵族使用的礼器。商代的玉璧大多是素面的,没有纹饰。到西周时期,较大的玉璧大都还是素面无纹的;较小的,人们则会在上面雕琢一些龙、凤或者鸟纹什么的。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被大量作为配饰。用于配饰的玉璧都比较小,直径一般在10厘米之内。玉璧,还成了在礼仪场合中用手执拿的信物。人死了以后,还把玉璧埋到墓葬里去。后这两种玉璧个头就比较大了,直径有二三十厘米,就像我们今天说的这个玉璧。兽面纹玉璧 战国故宫博物院藏和氏璧的故事,还记得吗?后来,这个和氏璧被做成了传国玉玺,可惜今天已经找不到了,所以,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既然称为璧,那么就应该和今天所说的玉璧差不多。第37篇疯狂的石头(二)完璧归赵从上一篇故事中,我们了解了和氏璧的由来,围绕着和氏璧还发生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被称作“完璧归赵”。

据记载,和氏璧是块非常难得的宝玉,从正面看,洁白无瑕;从侧面看,则莹莹发绿,从不沾染丝毫的尘埃。如同其他璧一样,和氏璧中间当然也有一个孔。对着阳光看,这璧里似有似无地藏着一条飞龙。这真可谓是世间独一无二,价值连城!当时,民间甚至流传着“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说法。没有一个人不想一睹这块美玉的风采的。

所以,秦王听说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就派人给赵王送去了一封信,信上说:秦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当时的秦国非常强大,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敢轻易得罪它,赵国当然也不例外。

面对秦王提出的交换条件,赵王火速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商量对策。

朝中一位大将军提议:“大王,臣建议,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国实力强大,如果我们不把和氏璧献出,秦王定会派兵攻打赵国。”

也有大臣担心:“秦国一向狡诈,万一我们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但是秦王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对啊,对啊!但是秦国如此强大,不给恐怕也不行啊。”

一时间,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了。突然间,一个大臣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道:“大王,您可以派一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王遵守诺言自然很好。倘若他出尔反尔,这个人就带着和氏璧回来。”

大臣们都很赞同这个主意,可是派谁出使秦国呢?显然,这个使者必须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缪贤说道:“大王,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担当重任。”

赵王问:“何以认为他能胜任呢?”“大王,臣曾经面临生死抉择,正是那蔺相如帮臣做了正确的选择,才救了臣一条性命。故而,臣认为他是个勇士,有智谋,此次出使秦国,这使者的人选非蔺相如不可。”

于是,赵王便召见了蔺相如。

赵王问蔺相如:“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换寡人的和氏璧。你说换还是不换呢?”

蔺相如答道:“秦强而赵弱,不能不答应秦王。”“若秦王拿走和氏璧,却不给寡人城池,如何是好啊?”“果真如此,那秦国岂不是要在诸侯国之间失去了信任。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池来换一块玉璧,这代价实在是太高了。如果我赵国不答应,那错在赵国。秦王可以借口攻伐我赵国。那时,我们损失的恐怕就不止十五座城了。而大王把和氏璧送过去,如果秦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错就在秦国。我们不如先答应,让秦国承担这个错误。”“那寡人该派何人出使秦国呢?”“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人的话,臣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若秦王反悔,臣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见蔺相如胸有成竹,赵王长长地松了口气。他亲自给秦王写了国书,随后,就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了。

秦王在章台宫接见了蔺相如。

蔺相如双手捧上和氏璧。秦王见了很是高兴,哈哈大笑道:“真乃旷世美玉啊!来,来,大家都欣赏一下。”说着便命人将和氏璧传给了在场的诸位大臣观看。

见到和氏璧,大臣们纷纷高呼:“大王,这的确是个宝贝啊!”“哈哈哈……这光泽如月光一般,真是好看啊!”“恭喜大王得到举世无双的宝贝。”

……

蔺相如冷眼站在朝堂之上,等了很久,却不见秦王提换城池的事。他暗暗想道:“想必秦王并不是真心换璧,可和氏璧现在已经在秦国人的手上了,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想着想着,他突然灵机一动,上前说道:“启禀大王,臣有话要说。”“说来听听。”秦王说道。“和氏璧虽然精美,可上面也有一点小小的瑕疵(xiácī),一般不仔细看不容易看出来,请让臣指给大王看看。”蔺相如试图要回和氏璧。“哦?”闻此,秦王马上让侍从把和氏璧又交给了蔺相如。

接过和氏璧,蔺相如便捧着它往后退了几步。

只见他背靠着一根柱子,高高地把和氏璧举起,手不住地颤抖,脸上愤怒得通红,说道:“大王,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注重诚信,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当如此!您拿了和氏璧却迟迟不提交换城池之事,这让诸侯各国如何信任秦国。今天,如果您不用城池交换的话,臣万万不会再将和氏璧交予您。如果您一定要逼臣的话,那么,臣现在就把自己的脑袋与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着,蔺相如就把和氏璧举到了头顶,又把头顶对着柱子,眼看就要撞过去了。

见此状,秦王立刻皱起了眉头,心想:“如果他一气之下撞碎这绝世之璧,岂不可惜。更何况,他如果真撞死在章台宫中,那时,寡人该如何向天下解释,难道说寡人为了得到宝贝,把赵国的使者逼死在大殿上了?”

想到这,秦王马上转换口气:“哈哈哈……您别误会,寡人怎么可能不讲诚信呢?快来人,把十五座城池的地图呈上来。”

见此,蔺相如心想:“这秦王不过是做做样子,我还是要谨慎。”于是,他高声说道:“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赵王出于对秦国的尊敬,在送和氏璧的时候曾斋戒五天以表敬意。大王您现在也理应斋戒五天,且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向天下昭告您的诚意,臣才敢再次献上和氏璧。”

此刻,秦王心里盘算着:“这蔺相如绝非等闲之辈,和氏璧终究不可强取,不如先答应他。”于是,秦王便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随后,秦王又命人把蔺相如安置在客栈里歇息。

而蔺相如觉得秦王虽答应了斋戒,却未必会遵守誓言。毕竟,拿出十五座城池换一件美玉,这种荒唐事绝不是秦王干得出来的!于是,他打发自己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怀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走了,就这样把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赵国。

斋戒五天之后,秦王果然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王行礼。

秦王见了蔺相如,笑道:“哈哈哈……蔺相如,寡人已斋戒五天,按你的要求设置了九宾之礼。现在,你该把和氏璧拿出来了吧。”“大王,恕罪!臣担心这次出使辱没使命,换不回城池,还将和氏璧弄丢了,就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蔺相如不慌不忙地答道。“你竟敢戏弄寡人!”秦王闻此,勃然大怒。“大王息怒!容臣把话说完。您若真是想要和氏璧的话,请先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然后,派遣使者跟臣一起到赵国取璧。秦强而赵弱,赵国得了十五座城池之后,绝不敢不把和氏璧交出来。臣知道,欺骗大王是死罪,恳请大王现在就处罚臣,但还是希望大王和诸位大人们仔细商议一下。”

听闻蔺相如这番话,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这时,侍从中有人叫嚣着:“这是欺君之罪,理当问斩。”

片刻,秦王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不仅绝了秦、赵的关系,更会失威信于天下人。也罢,传寡人旨意,好好招待蔺相如,然后送他归赵。”

其实,秦王本就没真心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不过是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

后来呢,秦国自然是没有给赵国城池,而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献给秦国。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看蔺相如确实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才,就封他做了上大夫,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说一说如果你是蔺相如,会用什么办法保护和氏璧,又有什么办法让秦王信守承诺呢?有没有和蔺相如完璧归赵不一样的办法呢?快快开动脑筋想想吧。观复猫讲文物今天,云朵朵给你介绍一个刻有文字的小石块——“长于君相室鉨”玉玺(xǐ)。古代丞相的印章战国“长于君相室”玉玺这件玺像一座金字塔的模型。它是用白玉制作的,底面刻了六个字:“长于君相室鉨”。“长于君”是一个人的名字;“相室”是官职,也就是相国;“鉨”就是“玺”。秦王嬴政继位十九年之后,秦国终于灭了赵国,和氏璧也归了秦国。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做成了一方玉玺,还用小篆在上面雕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从此之后,和氏璧就成了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被称为传国玉玺。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得到传国玉玺,代代相传。之后,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想持有这方玉玺,表明自己是正统的皇位继承者。王莽篡位的时候,到后宫向皇太后索要,还把它磕坏了一个角。西汉灭亡时,传国玉玺又传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汉献帝禅位,东汉灭亡时,传国玉玺落入曹家。曹魏灭亡,玉玺又先后归入西晋、东晋。隋统一江山,传国玉玺又进了杨家。五代的时候,传国玉玺失踪了。到了北宋哲宗时期,有一农夫在耕田的时候发现了传国玉玺,上交朝廷。北宋灭亡,玉玺被金人抢走,又销声匿迹了。元初,传国玉玺竟然在闹市中被叫卖,后被购入皇宫。“长于君相室”玉玺 战国天津博物馆藏元朝灭亡,朱元璋让徐达入漠北,找寻传国玉玺,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到了清初,蒙古的林丹汗被剿灭,他的后裔献出了传国玉玺,但是上面却刻着“皇帝之玺”。乾隆皇帝钦定它是赝品。关于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还有很多的待解之谜等待新的史料和考古发掘来解开。第38篇疯狂的石头(三)负荆请罪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赵王就封他做了上大夫。秦王则以赵国不和他联合起来攻打齐国为借口,开始攻打赵国,而且是屡战屡胜,夺取了赵国很多城池。后来,秦王又想打楚国,为了安定局势,集合更多的力量,他认为此时应该和赵国和好。于是,秦王就派使臣出使赵国,对赵王说秦王想在河西外的渑(Miǎn)池与赵王把酒言欢。

收到这个消息,赵王心有疑虑,不愿意去渑池相会:“秦王没能如愿以偿拿到和氏璧,已经丢了颜面,莫非他想借这个机会羞辱我、报复我?”

对此,大将军廉颇并不赞成,他说:“大王,这次相会,若是您不去,我赵国百姓以及天下诸侯就都会认为您软弱、惧怕秦国。我赵国体面则尽失。”

闻此,赵王眉头紧锁:“此话不无道理,可是那秦王……”“还请大王以赵国国体为重!”

其实赵王心里明白,如果不去渑池,不但会丢了颜面,而且会得罪秦王,后果不堪设想。“众位,谁愿意与我同去啊?”

听闻赵王问话,诸位大臣心里纷纷打上了小盘算:“陪大王去渑池,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秦王真的挑衅、羞辱大王,那陪同前去的臣子就必须要有应对的谋略。”大臣们有的四周张望不断摇头,也有的觉得自己难当此大任,把头埋在胸前。

这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大王,臣愿与您同去渑池。”

老将廉颇也上前一步:“老臣愿意率兵驻守边境,以防秦军暗中偷袭。”

闻此,诸位大臣都暗自松了一口气,而赵王则点点头,心想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廉颇送赵王到边境,面对即将赴会的一班人马,廉颇向赵王请求道:“大王,此行来往不会超过三十天。三十天之后,若是大王没有如期归来,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免到时秦国以您来要挟赵国。”

赵王点点头:“你考虑长远而周到,实为可行之举。”

说完这话,赵王便带领蔺相如以及随从,前去渑池与秦王相会。

渑池会上,大家饮酒作乐,其乐融融。喝到兴头之时,秦王忽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那就烦请赵王用瑟演奏一曲,如何?”说完这话,秦王的两只眼睛便死死盯着赵王不放。

赵王面露难色。见赵王不回答,秦王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来人,抬瑟来。”

赵王无奈地坐在瑟前,弹奏了一曲。秦王则微眯双眼,摇头晃脑地听,一脸陶醉。随着赵王的琴音,秦王缓缓地睁开眼,抬手说道:“来人,记。”

原来大殿之上,有一个史官,也就是秦国写历史的官员,一直坐在角落里。秦王说出一个“记”字,那记史的官员就马上在竹简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令赵王鼓瑟。”

听到这,赵王脸色刷的一下就红了,眼睛里似乎要喷火,却又没喷出来,反倒是眼泪差点儿喷出来:“这,这件小事要记入史册吗?”

赵王好是后悔。此事如果记入史册,后人就会觉得赵王曾经像秦王的奴仆或者乐伎一样为其服务。赵王为秦王服务,那赵国不就成了秦国的附庸了吗?

见此情景,蔺相如心想:“秦王这是存心要让大王难堪,存心要压制我赵国。看来,今天要是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不行了。”

于是,蔺相如轻轻地捧起了自己案上的缶(fǒu),然后低着头,弯着腰,毕恭毕敬地向秦王走去。秦王抬眼看了一眼蔺相如:“这是向我敬酒啊!”

可是秦王万万没想到,当蔺相如捧着缶走到距离他五步远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音乐,请秦王为赵王击缶,以互相娱乐。”“荒唐!我大秦一国之君岂能为你们赵王击缶?”

这时,只见蔺相如忽然往前跨步,献上了缶,跪请秦王击缶。“你,你要干什么?”秦王面露惶恐。“大王,我与您相距只有五步远,您若不愿击缶,我要把自己脖子里的鲜血溅在您的身上!”

其实,就在蔺相如往前再跨出的一刹那,秦王的侍卫立刻把刀剑都抽出来要杀蔺相如,可是蔺相如怒目圆睁,大声呵叱,所有的人又立刻都停了下来。

秦王愣了一下,就在这一刹那,秦王的脑子飞快地闪过一些场景。他似乎看到了百年之后、千年之后的史书上记录着:在渑池大会上,秦王脑袋上挨了一缶。

秦王说道:“蔺相如,你在我眼前寻死也不是一次了,上次要撞柱子,这一次要割脖子。算了,算了,今天,我就当救你一命,击缶就是。”“谢秦王。”蔺相如把缶稳稳地放在了秦王的案子上。秦王无奈,抄起一根筷子轻轻地在缶上敲了一下:“啪!”就算击缶了。

蔺相如回头看了一眼赵国的文官。

原来赵国史官也跟来了,只见赵国史官拿起笔直接在竹简上写:“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时,秦国的大臣当中突然有一个人站起身来,高声喊道:“请赵王送十五座城池给秦王祝寿。”

蔺相如反应迅速,马上说:“那么也请秦王把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

蔺相如,不过是赵国的一个大夫,居然有理有据,寸步不让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就这样,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没有羞辱到赵王,更没有在外交上占到任何便宜。同时,他们知道,廉颇带领重兵在赵国边境驻守,又不敢轻举妄动使强。秦王只好作罢,最终还是在渑池与赵国签订了盟约。

渑池之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上卿的官位在廉颇之上。这一下,老将廉颇不高兴了,心里很是窝火:“我廉颇乃赵国堂堂的大将军,带兵杀敌,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虽能说会道,但终究不过是耍点嘴皮子上的功夫,如今他的官位却在我廉颇之上。哎呀,我实在是心有不甘啊!”

廉颇越想越生气,于是放出话来:“我若是遇见蔺相如,一定要好好地羞辱他一番!”

没多久,这话就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他不愿与廉颇争功名、夺气势,就尽量避免与廉颇碰面,减少两人相见的机会。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他的车行在街头,远远地看见了廉颇,廉颇也看见了蔺相如。只见廉颇一挥手,马车便风驰电掣般地驶向蔺相如的车队。

见此情形,蔺相如说了一句话:“前面是大将军的车马,我们还是绕道躲开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