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国人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6 11:53:22

点击下载

作者:蒋清越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是中国人吗

你是中国人吗试读:

特别陈述

中国人的立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古代孟子曾经说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中国人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根本,而每一个中国家庭就是整个中国的根本。

人世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却找不到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每个人有每个人天生的个性,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足,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痛痒,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喜好,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梦想。每个人只能各自去摸索,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就更是这样。

整个人类的大历史其实是由每个人的小历史所共同组成,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历史,首先是每个中国人的小历史。所以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吸取从前的经验教训,避免从前的过失错误,更大程度地提醒让今天的每一个人能够去做好自己手头上的每一件事,让每一个活着的中国人过得幸福快乐,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让人们每天活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因此,作为一个具体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去用心来写好每个人自己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在写好整个今天中国的历史,同样也是在写好整个人类的历史。

这些年来,我耳边听到的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声音:什么中国人的素质低下啦、一切的问题都是体制问题啦、一切的问题都归结为腐败啦、中国就是比不上外国啦,等等。到底我们怎么了?难道我们非要停留在这些情绪性的埋怨和空空的议论上吗?难道我们把头发全染成黄颜色,就会变成欧美人吗?难道我们可以握住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吗?答案是:否!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块土地上有悲伤也有欢乐,有苦恼也有开心一刻。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有我们的父母、亲戚和姐妹兄弟,这里有我们的老师和从小到大的朋友。不错,现实中的确有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外面的世界就真的是天堂吗?难道这一切的不如意就和我们这些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我们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自己周围发生的种种事情……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去热爱的话,又有谁会去热爱?我们自己都不去赞美的话,又有谁会来赞美?我们自己都不去改变现状,又有谁会来替我们改变?我们自己都不去珍惜的话,又有谁来珍惜?

因此,这里还可以更深刻地来反问: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要站在“非中国人”的立场上看问题?难道我们真的可以离开自己的身体而存活吗?难道我们和别人一样来指责我们自己,就可以让一切都大为改观吗?难道一个国家的兴盛和伟大是可以通过牢骚和谩骂来实现的吗?答案是:一切得靠我们自己来改变和实现!

本书有相关细微末节供每一位热爱中国和关心中国的人解读和参阅。在此我尤其要向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出品人特别陈述

出版前言:你是中国人吗?

你是中国人吗?

你了解中国历史吗?

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你了解东西方文化的最大最根本的不同在哪里吗?

身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应该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

身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幸福是来自千千万万的烈士所付出的英勇牺牲。

身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鲁迅曾经含泪说过的这段话:“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敢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人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类毫无意义的苦艰,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身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疏忽和懒惰,将是明天灾难的真正根源。

不能再让悲剧重演,面对历史,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世界永葆和平,让祖国早日统一,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你是中国人吗?

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就请从现在做起,去重新拾起祖上的光荣,恢复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去真心地孝敬父母,敬爱同事亲友,对上司要忠心耿耿,对下属要关怀备至,多多用心来为大众和社会服务,多去亲近对社会做过贡献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去做一个真正快乐而勇敢的中国人。

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宇宙飞船就很可能会偏离轨道,甚至失事。同样的,中国的富强与繁荣,当然也少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和努力。

你是中国人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去年4月我曾到过中东的卡塔尔,因看我是东方人,所以当时有人问我:“你是日本人吗?”而就在仅仅过了一年后的今年4月,我却碰到了这样的询问:“你是中国人吗?”——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山中烨子(日本《世界周报》2004年12月21日)你是中国人吗?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现在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考考你,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非常的遗憾,连我在内,一开始想到的都是8月15日,或者9月2日。而实际上的正确答案,我也是到网上去查询的一篇文章里才找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最是寂寞纪念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无人知晓》,相关内容摘要如下:这个纪念日是9月3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翻开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制定,1951年修改),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列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等纪念日只有6个,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纪念日都没有列入,但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却列有3个:“7·7抗战纪念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9·18纪念日”。可见,对于抗日战争的纪念,国家是重视的。对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又特别慎重。1946年,国民政府以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新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进行了修改,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办法”中沿用了这一修改后的纪念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因此,历届中国政府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严谨的。

原来是这样!这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中还提到:但在今天,这个纪念日是寂寞的。用百度的简体中文搜索“诺曼底登陆60周年”,有网页14900个,上万;“卫国战争纪念日”,有网页1110个,上千;“抗战胜利纪念日”,仅有910个网页,不足一千。《中国青年报》在网上作调查,得出“九成中国网民知道抗日战争是二战东方战线”的结论。笔者推断:知道“9·3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恐怕不到一成。即使纪念抗日,人们说的更多的是“9·18纪念日”,是“7·7事变”日本的全面侵华,是南京大屠杀。而“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最应该纪念的。与世界任何国家二战纪念日相比,它具有同样的纪念价值,彰显同样伟大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与尊严必将不屈奋斗;不管敌人是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战胜;人民有能力赶走侵略者,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作为世界民族的一员,在反抗侵略的同时,能付出巨大的牺牲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他民族;饱经侵略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的民族,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与任何西方国家二战纪念日相比,中国的“抗战胜利日”还具有特别的纪念价值:因为抗战,我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因为抗战,我们废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光复了台湾;因为抗战,我们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国成长为世界承认的强国;因为抗战,我们从民族苦难走向了民族复兴。

现在,我们又要提出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纪念日,我们反而会忽视了呢?就连那些自称爱国的人们,恐怕对于这个问题也不是张口就能回答得出来的。身为中国人,为什么竟连如此重要的纪念日都会给忽视了呢?不是忘掉,是因为根本不曾听说不曾知道。听说过,知道过而想不起,这是忘掉。不曾听说不曾知道,是忽视。

为什么会被忽视?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国家最终尚未统一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尚未统一的真正原因,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并未从思想观念上形成一个根本的共识。什么样的共识呢?这就是:现代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也就是说,将于未来统一的新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是全盘西化?还是回归传统?还是集合了二者长处的优化组合?这个问题其实是现代中国人的一个根本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能搞清楚弄明白的话,那么就会对现实中的一切产生许多困惑,而且是不必要的困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的唯一原因。

这些问题说到底,其实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是中国人吗?”

附录:一篇网络文摘。你是中国人吗?我想我是一个容易情绪化的人,在被感动的时候会掉下眼泪。一个半大不小的小伙子,泪光涟涟的,当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吧。但在南京大屠杀65周年的那个夜晚,我在窗子边站了很久,回忆了很多往事。我知道,我真的无权将它忘记。记得有一次曾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翻到了一本书,书名已经不太记得,只记得作者是方军。(好像并非那本《我所认识的鬼子兵》)我就这么有意无意地翻着,直到我看到了那段记述……作者方军在日本采访了一位断了一条手臂的日本老兵。老日本谈起了他那条丢在了中国的手,似乎是在一次突然的搜捕中,日本兵将一个村子里的人赶到了一起。为了从中国农民口中掏出他们想要的,为首的日本军官首先用刺刀挑死了一个小孩,紧接着,大屠杀就要开始。在骚动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泪水纵横、声嘶力竭的中国老人。他抱着地上死去的孩子拼命嘶喊着什么,接着所有的村民开始全力挣脱和反抗,直到他们全部被日本人杀死为止。而这场愤怒而绝望的反抗断送了这个老日本兵的手臂。作者问那个日本老兵“你还记得当时老人喊的是什么吗?”日本老兵用不纯正的中文回答“他喊的是:‘瓶(拼)了吧!!瓶(拼)了吧!!’”拼了吧!!这是一个中国老人在生死关头向他的族人们发出的最后的战斗呐喊。这呐喊声在一个日本兵的心里响彻了半个多世纪……当时我发现我的眼睛居然湿了,幸好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狠狠地抹着涌出来的眼泪。我没有记住这本书的名字,我只记得它摆在书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上面落满了灰尘,书角已经卷了。这本记载着一群中国人用柴刀和扁担进行最后生死抗争的书,和我们尘封的记忆一起,摆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时至今日,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仍可以回忆起当时的我站在书店角落里掉眼泪的情景。但后来当我带着钱去买书的时候,店员告之这批旧书已经处理掉了。我不懂被处理掉了是什么意思,但我宁愿相信是一个和我一样被感动的人将它带走了。还有一次是在“舰船论坛”上闲逛,不记得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同样我也不记得那个帖子叫什么名字,转帖者是谁。我只记得里面同样记载了一个日本老兵的回忆,他详细地回忆了他们是如何将一位中国老农从田地里强行带走并准备杀掉他。在杀戮即将开始的时候,老农说“让我再吸一袋烟吧!”,于是一群屠夫就看着这个老农在午后的阳光中慢慢地拿出烟袋,慢慢地吸着,让初春的风吹动着他破烂的棉袄。我不知道这位中国农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想了什么,只是最后他哭了。可当他看见屠夫们向他走过来的时候,他将烟袋放在地上敲了敲,挺了挺胸,坚定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小鬼子!不怕!一定报仇!!小鬼子!一定报仇!!”我就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容易被千百年来像蚂蚁一样忙碌和平凡,遭受着屠杀却又永远挺立着的中国人民所感动,容易被祖祖辈辈索取着最少的生活资源却用肩膀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普通农民所感动。我承认我并非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或者我喜欢看美国大片,热衷于收集相关世界大国军事和武器的信息。但我从来不敢忘记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些悲壮的反抗和死去的人们。我至今仍记得我在北京青年报上读到的方军写的那篇文章:一个98岁的国民党老兵,一个曾经参加了29军大刀队,与日军在喜峰口长城厮杀的老兵,当记者赶到他所在的村子时,被告之老人不在村中,出去讨饭去了……老人仍然记得那些与他一起握着大刀夜袭喜峰口,与日军力战至死的战友们。“热河危急,山海关沦陷,日军已进我长城喜峰口,张自忠将军下命令了:敢死队!大刀!夜袭!!”说着这些的时候,老人挺胸叉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出击前的夜晚。近70年的岁月流逝,依然抹不去一位老人对于这场战役的丝毫记忆。当记者告诉这位老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在妄图为侵华战争翻案时,昔日的大刀队老兵沉默了,然后他抬起头挺起胸,坚定地回答说:“他们要是再敢来,我还要迎上去!!!”这是一位98岁的讨饭老人,这是一个曾经夜袭日军而落下多处伤疤的老兵,向日本军国主义发出的最后抗争宣言。我感谢这些知名或是不知名的中国老人,因为他们这些简单的言语可以让我触摸到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让我在回想起这些的时候,总忍不住要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他们,不要忘记他们曾经被屠杀和侮辱着,不要忘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平凡的人民。即使被愚昧和贫困缠绕着,即使被歧视着和剥削着,但当外族再一次入侵之时,这些被一些人斥之为下等人的平民们,依然会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爆发出撼人心魄的反抗。我并不奢望这个帖子能够得到多么高的点击率,之所以在这里说,只是想告诉有兴趣将这段话看完的朋友们:当9·18纪念日、7·7纪念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来临的时候。你能否停下一分钟的工作时间,静静地想想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为和平祈福,为那些被屠杀被侮辱的灵魂们祈祷。是的,一分钟足矣……

你是中国人吗??

2005年5月里的一天,我在上网时,遇见网友艾玛小姐正好也在线上。

在英国留学的艾玛对我说,她就要回国了。

我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个洋小姐!不许你回国了。”

没想到,她竟然一本正经而坚决地回应说:“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从不改变!”

这一来,本来正打算下线的我,禁不住又抛过去几句:“那你说说什么是孔孟之道?”“一句话概括一下。”

好不容易,艾玛回话了:“哈哈,儒家学派了!”

为什么我会想到要去问“孔孟之道”呢?起因是刚看过的一篇网络帖子。这是一篇据说是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帖子(帖子一般是指网络论坛里发表的言论),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200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在复旦旁边的一个漫画pub(乐静宜开的漫画吧)过通宵。那个pub在上海算是小有名气的。里面都是日本的漫画和其它的书籍,氛围弄得很好。……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服务生,头上系着头巾,很恭敬地在旁边问道:“先生,可以聊聊吗?”我们高兴地欢迎了他,当然,第一句话是礼节性的问了一句:“您是哪里人啊?”他的回答很巧妙:“我是哪里人不重要,我在哪里就是哪里人,你们觉得我是哪里人哪?”然后用上海话说:“那晓得伐?”听到朋友说他是广东人,就用广东话说:“你知吾知嘎?”然后用北京话一样的北方音调的普通话对我说:“您说呢?”由于他的相貌和举止,我们一致猜他是日本人,他不置可否,对我们笑笑说:“这个不重要,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吗?”他向我们借了笔和纸,然后,很认真地看着我,说:“你是东北人,我问你一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在纸上很流利地写下了两个很漂亮的汉字:“奉天”。写好之后,他抬头看看我说:“这里本来可以做都城的,可惜。”我马上觉得来者不善,可能因为面对的是外国人所以激发了我的感情,我很正经的和他说:“先生,您写错了,现在已经没有叫做奉天的城市了,‘奉天’现在叫‘沈阳’,叫做‘奉天’的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他笑笑说:“那可不一定。”然后他在纸上画了一张世界地图说:“这个就是世界,你们对世界有什么看法吗?没有,因为你们是不思进取的民族。我们不是,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奉天,东北,甚至中国。我们的目标就是……,”他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然后很有力量地说:“全世界。”我笑了笑说:“世界属于谁不是你们定义的,什么事情都有它的规律。你凭什么说中国人不进取?你凭什么瞧不起一个这么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你们总在谈文化,我很敬重中国的文化,我觉得我一辈子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一点点内容,这也是我一直学习中国文化的原因,但是你们哪?你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甚至我可以说,中国人,懂中国的文化,绝对没有我们日本人懂得多。儒学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孔孟会被尊奉到那么高的地位?你们谁能说出来?”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以上引用的并不是原文的全部,我只是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摘录出来,和大家一起作个探讨。尽管这是来自网络上的帖子,我们无从核实这个帖子的真实程度,但是至少其中有一段话,我想每个中国人看了之后,都会感到震惊而反思的,就是以下这段文字:“你们总在谈文化,我很敬重中国的文化,我觉得我一辈子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一点点内容,这也是我一直学习中国文化的原因,但是你们哪?你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甚至我可以说,中国人,懂中国的文化,绝对没有我们日本人懂得多。儒学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孔孟会被尊奉到那么高的地位?你们谁能说出来?”

是啊,身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又有几人能回答得出这些问题?身为今天的中国人,我们是否懂得中国的文化?我们是否知道“儒学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孔孟会被尊奉到那么高的地位?”我们这些所谓的“华夏子孙”、“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有谁能回答得出来?

你是中国人吗???

记得曾经看到一种说法,说在民国初期时的日本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中国人的古董文物,常常要由日本人来发现出来,然后中国人才当作宝贝开始珍视起来。深究下去,就连很多中国人一直挂在嘴角上的“国学”,这个词汇的根源都是出自日本呢。近代中国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曹聚仁先生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提到:“‘国学’乃是外来语,并非国产。日本原有‘支那学’、‘汉学’这样的名词,因此,十九世纪后期,留学日本归来的学人,译之为‘国学’,也就是‘中国学术’之意。日译章师(章太炎)的《国学概论》,便是《支那学概论》。在我国古代,‘国学’即‘国子学’,也称‘太学’,便是今日的国立大学,不可混为一谈。”

其实又何止是日本人,如果不是韩国人,可能我们都还来不及去想到要把端午节去申请为世界性文化遗产吧?这固然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宝贝东西太多了,来不及申请。但是,这另一方面,不也正说明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吗?

还是再看看另一篇影响很大的网络帖子吧,据说《读者》也曾经转载过:我是一个来自大韩民国的大学生,现在在贵国的上海市学习。我来到贵国大约有五年了吧,刚开始是跟随我来中国工作的父亲一起来的,原来是在贵国国都北京学习,三年前搬到了上海。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的文化,小学时代就自己一个人慢慢地学习中文,来中国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中文基础,来到贵国后中文自然更加飞快地进步。我很喜欢上网和我在韩国以及中国的朋友们聊天,前几天我的一个中国朋友介绍给了我这个网站,说是讲日本人的,可能我们韩国人会感兴趣。于是我就来了,看了几天大家的文章,现在我想以一个普通韩国公民的身份,谈谈我的真实看法。如有语句不通之处,还请各位多多体谅。我发现有些中国朋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时,除了痛骂日本人以外,还喜欢说一些反对韩国的言论。这让我非常失望,在我没有来中国前,我一直把中国人看作是非常友善友好的民族,虽说我们两国历史上发生过一些不幸,但主要还是和平的。韩国国内是有一些反对中国的人,这在我的故乡seoul(你们所谓的“汉城”)很多,但我一直是把他们看作是傻瓜的。但我在中国的网络上,却经常被人辱骂。有时我很友好的对别人说:“你好,我是韩国人。”可别人却回复说:“滚出中国去!高丽棒子!”“高丽棒子还记得我们‘志愿军’是怎么踏破你们汉城的吗?”“想当年我们的唐朝是如何围歼你们的!”还有就是很下流的辱骂。贵国国民应该不会这么排外吧?针对我祖国的那些排外傻子来说,我认为贵国国土大,人口多,又有“大中华思想”作为文化精神,看起来应该是一个很宽容和博大的民族,心胸不会那么狭隘,而且应该是非常文明的。可我发现往往贵国的一些人老是动用非常肮脏的语言去攻击别人,而不是说理辩驳。这也能体现你们的“大国风度”吗?何况那些针对我们韩国人的辱骂之言许多都像是在妒忌,可能是对于那个以前的贵国属国现在却在工业文化上超过了她的“宗主国”而感到恼怒吧?这可能是一些人真实的想法。我来到贵国的这五年,许多原先贵国在我脑中的美好印象现在却消失了。我其实也很难过。贵国在历史上是我们大韩民国的文化老师,大韩民族和整个东亚的文明都是贵国的学生。我们的大多数礼仪制度,人文思想都起源于贵国伟大的中华文明。所以我以前一直把贵国当作全亚洲真正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可当我真正来到贵国后,却发觉我想错了。贵国在一些基本的礼仪和道德上甚至还远不如那些比贵国贫穷得多的国家。无论我在上海街头还是北京街头,我都很少看见有人能够排队上公车,路面上往往很肮脏,行人随手把垃圾和废水倒在街头都是很随意的事,更让我惊讶的是贵国人居然会随地吐痰!这在其它国家都是很粗鲁和失身份的事情,可贵国却能大大方方地做!有一次我在上海南京路上看见了一个美丽少女当着她的男友的面把痰吐在地上,这样的女孩如果在韩国那是一辈子也嫁不出去的,我们也不可能有这么粗鲁大胆的女孩。还有就是贵国卫生习惯太差,往往贵国国民在非夏天以外的季节每星期只洗一次澡,这在爱好清洁的国家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普遍是每人每天都洗一次澡并洗头。爱清洁也是一个人体现个人修养和文明的重要方面。此外还没有谦让,爱吵架。我在贵国街头、公车和商店经常看到有人为了一点小事吵起架来,甚至还有男士主动和女士吵架的,难道贵国国民真的就没有这点风度吗?……现在我仍然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但这种感觉已经和我在国内的时候很不一样了。或许,是由于太多的失望的缘故吧。作为贵国伟大文化忠实的学生,我想对各位提一些建议,一些友善的建议。一、请大家不要继续自大自夸下去,请看清楚自己。当你们能够上车排队不随地吐痰举止文明的时候,再自称是“礼仪之邦”。当你们能够建立LG、三星这样的世界著名企业的时候,再自称“21世纪是我们的!”当你们能够不去“哈日”(这个词没用错吗?我朋友告诉我的)的时候,你们再去网上说那些反日的大话。二、尊重你们的国家和文化。你们可以穿得像个法国人说话像个日本人,但请你们内心一定得是个中国人。中国的文明我都很倾倒,你们怎么就不?三、多做事情少说大话,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说出来就要做到。更不要在那里说些自我安慰满足的话,那是弱者的象征。最近大家一定很辛苦,我祝愿大家都能身体健康,也祝愿中国能够早日摆脱SARS的困扰。我这个韩国人的话,还希望各位能够原谅和关注。“你们可以穿得像个法国人说话像个日本人,但请你们内心一定得是个中国人。”身为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有一次我在上海南京路上看见了一个美丽少女当着她的男友的面把痰吐在地上”,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就在前些天,2005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在上海的地铁里候车时,就眼睁睁地看着身旁一个时髦的中国女郎,随手把吃完冰淇淋的包装纸扔到地上,而垃圾筒就在她后方不到十米的地方。动作之潇洒,态度之从容,仿佛天经地义一般,令人目瞪口呆。“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这句出自《孟子·离娄上》中的名言,意思就是说,人必定是先自取其辱,然后别人就会乘机也来侮辱他。

第一章 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立场

不要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不要盲目迷信,不要偶像崇拜或看重外相。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一开始就要冷静、理智,求真、求实、求证。——释迦牟尼《卡拉玛经(KALAMA SUTTA)》

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立场

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立场。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句根本多余的话。然而事实上,对如今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现实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比如,前段时间有个网络新闻中就说,一个台湾的演唱组合到日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当记者问他们:你们是中国人吗?得到的回答却是:不,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是台湾人。事实上,不光是台湾人这样说,就连出国在外的上海人,往往也会承认自己是上海人,而对自己是中国人则保持沉默。这真是咄咄怪事啊。

记得从前看过的一本书里介绍,早在中国与韩国刚建交的时候,就有一位韩国姑娘马上请求到中国大陆来上学,因为她一直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无比的敬仰。结果来了之后,和现实中的这些中国人一接触之后,却让她有些失望。为什么呢?因为作为第一位公派到中国的韩国留学生,“李冬花一方面被中国传统的一切所吸引,所兴奋,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正在失去自己传统的东西,中国人正在摈弃传统的、美好的东西,甚至去破坏它而不解和痛心”。这位来自韩国的姑娘始终不能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对自己民族几千年留下的、举世闻名、引以骄傲的、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那么不感兴趣呢?”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今的中国人:在建筑风格上,一味地学习引进西方建筑风格(这并不是一概地说不好),盖的楼房四四方方的大同小异,没有特点。如若北京没有一些古代建筑点缀的话,那和外国又有什么不同?外国人到中国来并不是来看高楼大厦的,高楼外国比中国要多得多,他们要看的是融合着现代科技文明并兼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在人们的服饰中,西装已取代中山装和旗袍占据了优势。牛仔裤、T恤衫、夹克衫、超短裙等等,只看衣着是分不出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而历史上中国的服饰华丽美观,曾影响东南亚各国,享誉世界,而现在在街上走,很难看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饰了。在艺术上也是如此,青年和中年人喜欢听流行歌曲而不去欣赏京剧;喜欢欣赏西洋油画而不喜欢欣赏国画;家长教孩子学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而不让孩子去学二胡、扬琴。青年人的愿望都是想考上大学,将来出国留学。即便留在国内也愿意到外资或合资企业去工作。李冬花和一些中国朋友聊起来,他们总是爱抱怨中国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总是说外国这儿也好,那儿也好。李冬花实在不明白中国人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都跑到哪里去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珍视自己的优良传统,不热爱生养他(她)的这片土地,很难设想这个民族和国家能自强自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所发展。

这位来自韩国的李冬花姑娘,非常认真地与《洋妞在中国》一书的作者李威海(中国人)讨论如何做人的问题,“她说一个人首先要自爱,要爱自己。她说她讲的爱自己并不是说要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而要爱护自己的形象、尊严。一个人不爱自己,他(她)就不会去爱别人。”李冬花拿起笔,顺手在我(作者李威海)的采访提纲的背面画了起来,为的是借以表达意思。她先在纸上画了个圆点,表示是一个人,并说这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爱自己可以表现在多方面,然后从自己出发,把自爱扩展出去。她在小圆点上又划了个小圆圈说:“自爱以后才可能爱自己的丈夫、妻子。”她又画了一个圆圈,“由爱丈夫妻子,到爱孩子,爱家庭”。她又画一个大圆圈,“爱自己的家庭的人,才能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她接着画个更大的圆圈“然后爱亚洲”,她最后画了个圆圆的大圈,“最后去爱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在我读到出自一位韩国姑娘的这番话时,猛然间感觉非常震撼。毕竟,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所提到的,“中国大陆的教育中很少讲人首先要自爱,仿佛一讲到人首先要爱自己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凡事首先要抛开自我才能去关心别人。其实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又怎能去爱别人呢?只有每个人都在爱自己的前提下,才有余心余力去爱别人,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后来,当我开始试图去读懂儒家经典的时候,却发现,李冬花所说的这些韩国人的为人处世观,其实正是出自儒学祖师孔老夫子的主张。

当我再次翻起这本书时,已经是多年以后的2005年了。特地去看了一下这本《洋妞在中国——外国女留学生生活纪实》的出版日期,是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在1994年8月出版的。然而,即便是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的今天,我们在现实中所看到的,依然是和十多年前李冬花的眼里所看到的差不多一样的情形。惟一的一个例外,大概就是民族特色的服饰已经渐渐开始流行了起来,尤其是成为了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的由衷喜爱。

可是,即便是到了2005年的今天,我们中国人对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抱怨和牢骚,似乎并没有减少哪怕一点点。经过这么些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在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这方面,似乎一直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依旧是不停地抱怨和不停地牢骚,甚至谩骂和指责。

然而,无休无止地抱怨和牢骚,加上无休无止地谩骂和指责,就可以让现状有所改变吗?就可以把一切推翻重来吗?就可以让所有的不如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吗?不会的,改变现状的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把一切推翻重来的,也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所有的不如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的,仍然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空谈无益,抱怨无益,谩骂和指责更是无济于事,反而容易让事实变得更糟。更何况,不停地抱怨和不停地牢骚,甚至谩骂和指责,其实都对身体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即便是为了身体健康考虑,如此地大动肝火也是不可取的,更何况这样去做也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呢?

记得成龙曾经谈起过香港的警察。他说,因为种种原因,香港市民原来对香港的警察印象一直不好。然而,事实上香港也有很多好的警察,于是,成龙就去为这些好警察拍了影响很大的电影《警察故事》系列,还给世人一个正面的香港警察形象。最后到今天,我们看到现在香港的警察,确实是比以前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当然这也有廉政公署的作用在里面。但是,正面形象的肯定和引导,无疑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我想这应该给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一个很好的启示。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应该都有看过美国卡耐基先生的系列课程。这是一套非常了不起的人生教练课程。当我第一次看到卡耐基先生的那本《人性的弱点》时,正是刚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不久的青春少年。这对当时不经世事的我帮助极大,那时的我看到这本书,就像落水的人忽然看见了陆地一样。

在这本风靡全世界的专著里,卡耐基先生说,人性确实是有天生的弱点的。比方说,爱听好话,喜欢得到别人的正面肯定,喜欢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等等。有时会觉得这些都很可笑,然而这却是人性的一个事实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存在。他引述一位德高望重的苏维柏先生的话说:“‘没有任何一种挫折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扼杀员工的工作热忱,我从不批评任何一个人,因为我知道,若要使他们心悦诚服的贡献自己,必须以鼓励代替责备,我看到满意的事物,就要提出真诚的赞美’。这就是苏维柏的处事原则,但是我们一般人是怎么做的呢?刚好相反:看到自己不满意的,就破口大骂;看到自己满意的,就闭口不言,吝于说一句赞美的话。”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周围,当下的现实情况,就像某位网友说的非常精辟到位的评语:“批评主流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时髦。”比如,有一个来自中国湖南的网友这样说道:“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不错,可惜只是奴隶的文明(鲁迅语),我们现在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从秦始皇的陵墓到明清皇帝的宫殿,哪一个不是?西方文明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对人的思考,对世界的思考,对社会制度的思考,而我们有什么,我们只有‘家天下’,三从四德和长生不老。当然,这不是中国人本身素质的原因,有专家研究得出有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但是必须承认一点:我们比人家差。”

看完这段话,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事实上,中国人不仅从秦汉开始有过“家天下”的说法,即使在秦朝统一中国以前的先秦时期,那个被人们称为人类的轴心时代里,像古希腊出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样,中国也出了一个圣人孔夫子,还有一位被人们尊称为“亚圣”的孟夫子。正是这个孟夫子,他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对人的思考,对世界的思考,对社会制度的思考”:“民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个堂堂的中国人,竟连中国自己的历史都没搞清楚,连中国文化的内容是什么都没弄清楚,就随意地大发牢骚,抱怨这儿,埋怨那儿,甚至不惜全盘否定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去得出一个明显站不住脚的结论。这难道就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立场吗?这难道就是一个现代中国人所应有的态度吗?

在这里,我们应该好好地想想,为什么要去批评?为什么要去指责?批评和指责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想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还是只图一时之快地发发牢骚?一味地指责,一味地批评,一味地发牢骚,是不是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呢?是不是就能让现状得到根本的改变呢?

我们每个人都不妨去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在你做事的时候,旁边一直有个人在对你指手划脚,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你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即便这个人说得非常在理,非常正确,但你能不能听得进去?会不会照他所说的去做?不会的,除非这人是你的老板或上司,否则你肯定会说,至少会在心里说:“你算老几啊?”

不管怎么说,批评和指责,就像一把手术刀。第一,如果你不是医生,就不要拿起手术刀。第二,即便你是医生,是专家,也要替病人想想,取得病人的信任。第三,作为医生,作为专家,你必须了解了病情之后再对症下药。如果能够不动手术就能治好病则是最好的。更好的一个例子是来自商人之间。任何一件生意的圆满完成,都是建立在了解、信任和喜爱的基础上。缺乏了解,无法信任,甚至讨厌对方,又怎么可能去完成交易呢?谁也不能保证对方是不是一个骗子,谁也不能保证对方是不是一个可靠的家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反悔。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无谓的猜测和怀疑,就是担心和害怕,这样又怎么能够把生意谈成呢?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

实际上,就像一个人不可能脱离家庭而存在一样,身为当代中国人的我们,同样无法来回避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无法来回避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立场和定位,无法来回避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每个人的立场,其实都是和历史的潮流,社会的发展,还有个人出身紧密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和现实中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那么,既然我们承认自己是个中国人,当然就要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说话。是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的立场,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原则。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尊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尊重中国的历史事实;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尊重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选择。在这一点上,现代的中国人真应该好好向韩国人学习,应该记得那位韩国姑娘李冬花对中国人的好心提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珍视自己的优良传统,不热爱生养他(她)的这片土地,很难设想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够去自强自立,能够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所发展。

身为当代的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先去好好想一想,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能够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仍然还会让那么多的人为之赞叹不已?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于今天改善我们现代生活,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冷静一些、理性一些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客观一些、务实一些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事实来说话,而只是一味地陷入偏激的思维呢?

你是中国人吗?是中国人的话,就永远也不要忘记: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的立场。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对中国人有信心。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对自己充满信心、充满信任的话,你自己都不去自尊、自爱和自强的话,那么还会有谁能看得起你?又还有谁会把你放在眼里呢?

全世界在关注中国的传统

早在1974年7月,著名的英国历史学者汤因比教授就在《展望21世纪》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同样是来自英国的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也在《四海之内》一书中,将世界和平的希望寄语中国人,希望中国人把优良的中国传统发扬光大。他在一首名为《在长安孔庙中》的诗篇里,如此满怀热情地说道:我希望,我希望,我的中国朋友们要保持孔夫子对人的信念,正义的信念一切为了公平和正直,一切为了仁爱和学问我祈求,我相信,人们会埋葬弹药,不再挑起战争在遥远的将来,公输般的子孙,会做出更多的实验彼此相互交流,产生许许多多创造发明考验着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甚至会毁灭一切众生因此,我们必须求得最终的平衡水和酒融合在圣餐杯中,“阴”和“阳”完全对称实现全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不太理性化的理性,不太不合理的信仰到那时候,全世界可能依靠中国的传统得救“人之初,性本善”让中国大声疾呼!人民文化万岁!万流归海,让友好的精神遍满全球“我希望,我希望,我的中国朋友们,要保持孔夫子对人的信念,正义的信念,一切为了公平和正直,一切为了仁爱和学问。”这就是一个英国人在公元1958年游历西安后,对中国人发出的呼吁。说实话,可能现代的中国人里,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其实都远比不上李约瑟教授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这么说吧,来自英国的李教授甚至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比中国人更懂得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比中国人更能领悟中国精神的内涵。最为明显可靠的一个例证,就是李教授所编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技术》一书。这本书到了中国大陆就被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因为这其实就是现代人关于古代中国科技历史的忠实记录和科学论述。

正是在这本巨著里,李约瑟在当今的世界上,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丰富史实和论据,来告诉现代的人们:像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等,“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顺便提一下,据说,李约瑟教授的这个李姓,就是因为喜欢与孔子齐名的老子而特地起的。

公元1961年1月22日,李约瑟教授在一次基督教堂里的布道词中,郑重地提醒在座的那些信仰基督教的人们,提请他们去注意“有一些文化,由于我们不设法去了解而显得非常生疏。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些文化中的上帝揭示的人生的真谛,我们将会拥抱它们,将会欢呼而惊叹世界各地区的圣灵所创造的奇迹”。他说:“只要你愿意看一看,你就会认识到在其他的人民和书籍中所揭示的真理,其他文化的传统精神,往往比我们自己的更值得赞扬。”

接着他又举出中国文化作为例证,他说:“首先我们追溯到纪元前424年西门豹废除了以童女祭献黄河之神的故事。其次,我们想到公元580年佛教的朝圣者玄奘法师痛恨在印度看到的自杀的神庙。我们还可以追述大约在公元550年,儒学家苏琼在战乱频繁、灾疫蔓延的时代,以仁德的精神治理他所管辖的行省,始终不渝地坚持信念:只要人们奉行圣人之道,全世界必将成为真正团结合作的乐园。”

在以上李约瑟教授所举出的这三个古代中国人当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我们学过这篇课文,所以知道一些;玄奘法师千里迢迢去印度取经的故事,我们看过根据他的事迹引发出来的《西游记》,所以也有所耳闻;那么,这个名叫苏琼的人又是谁呢?他到底又有哪些事迹呢?现在的中国人里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吧?当然,身为现代中国人的我也是去专门查了资料才知道的。

原来确实,这个苏琼在《北史·苏琼列传》中就有记载,说他是南北朝时期的东魏人。有一个叫“苏琼悬瓜”的典故,就是说他在当官时是怎么来处理送礼的故事。这个典故中讲,苏琼刚到清河郡上任太守时,管辖内有个老者叫赵颍,原来也是做官的,曾经做过乐陵太守。八十多岁的赵颍当时已经退休回到乡里,听说苏琼来上任,就特地亲自来送上一双新鲜的瓜果,仗着他年纪大,加上苦苦相求,你想不收都不行。盛情难却之下,于是,苏琼也就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可是呢,收下归收下,他却把这对儿瓜悬挂在了议事厅的门梁上。那意思大约就是,我虽然领情了,却没有享用。家人就很奇怪地说他,说你没必要这样死板嘛。苏琼回答说,哪里会有第一次乐意接受而下次就拒绝的呢?意思是说你这次收下了礼,那下次再有人送礼,你是收还是不收?那就不好办了嘛。果然,听说苏琼收下了瓜,好多人也争先来送礼,可一到议事厅里,看到门梁上悬着的那对儿瓜,就都摇摇头回去了。此后也就再没人来送礼了。

记得香港影星周星驰有部电影,名叫《九品芝麻官》。里面有句非常精彩的对白,就是九品芝麻官的老爸在临死前告诫儿子的那句:“坏人奸,好人要比坏人还要奸。”而苏琼的所作所为,正好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北史·苏琼传》中记载,苏琼最为拿手擅长的就是平反冤案,并捉到真正的原凶。这真可以说是明察秋毫了。就在他刚开始任清河太守时,这个郡的强盗小偷原来很多,结果苏琼一来之后,官民们都非常敬仰他,于是慢慢地就没人去偷去抢了。原来的那些做强盗和小偷的人呢,苏琼就把他们统统降伏,除大奸大恶者予以惩办,其他有能力并能引导调教好的,都安排在自己的左右。这样,整个郡内的动静,苏琼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会马上就知道得一清二楚。清楚到什么程度呢?甚至到了有位官吏喝了人家的一杯酒,苏琼也是无所不知。偶尔呢,也有境外的小偷经过清河这里,只要他一作案,马上就会落入法网。

到后来治安好到什么程度呢?老百姓家里的牲畜啊,就都不用圈养了,就散放在外面,根本都不用担心会丢失了。当时还有个附近郡里的一个富翁,就把他的财物特地放到清河郡的地界里。这样有一回强盗小偷找上门来,危急中他就说,我的财物已经寄放到苏公那里了。强盗们一听就马上离去了。

史书中还提到,苏琼不仅为人清廉谨慎和公平正直,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李约瑟教授所强调的那点,苏琼一直崇尚恩义养民和谋事在先。

拿“恩义养民”来说,曾经有亲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地家产,多年来一直在打官司,最后竟然闹到有一百多人为他俩作证人。苏琼到任后听说这件事情,就把他们兄弟二人都召集过来,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劝说道,天下难得的是兄弟情谊,而田地却是容易寻求到的。就算是你们得到了田地,但就此失去了兄弟情谊,你们觉得这样划算吗?说着说着苏琼就流下眼泪来。一旁的众人也都跟着掉下泪来。兄弟二人也被感动了,就出去一同商量了一下,回来就磕头请求撤回诉状。于是,分居十年后的兄弟二人因此又搬到一起居住,重新成为一家人。这还不算,每年的春天,苏琼还专门请来儒学大师们到郡里来讲学。官吏们在处理公务的空闲时,苏琼就让他们去读书。凡是不合乎国家规定的、不合乎儒学经典中规定的祭祀,他都一律禁止,并且教导老百姓在做红白喜丧事的时候,要注意俭朴而合乎规定的礼仪。

再说到“谋事在先”,苏琼常常会把每年要做的事情都提前规划好。像养蚕纺绸、征兵、收赋和差役等等,他都能做到事先就开始提前操办,这样就很少会有什么延误的事情发生,更不会因延误而受什么惩罚了。据说,在苏琼就任清河太守的六年里,因为他的恩德感召,老百姓没有一个人去到州里申诉的。而州里也前前后后四次上报,把他列为太守中的最佳。后来,苏琼因父亲去世才辞职离任,临走时朋友们送他的礼物,他一件也没有接受。

稍懂些历史的朋友们就会知道,南北朝其实是比较动荡的一个历史时期,也就是李教授所说的“战乱频繁,灾疫蔓延”的年代。然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依然有一个兢兢业业的中国古代人,在满怀信心地去尽他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去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宁,去还社会一个大义公道。

这让我想起一位远在广州的杨姓朋友,有一次他来上海时,曾经非常感慨地告诉我说,回头看过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感悟,他深深意识到,以前经常有种说法叫“生不逢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事实上,人生本来就应该是“生正逢时”。仔细地看过苏琼的人生经历,不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吗?

中国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

我们看历史上的中国疆土,几千年的变迁,变化非常之大。远的不说,仅从清朝开始算起,稍知历史常识的朋友们只要查证相关的历史版图与资料就可以明见其时的中国之辽阔与广大,我在此不予赘述。尤其要提到的是《孙中山文集》中曾述及,到了民国初期,蒙古人还专门派人到广州,找到孙中山要求归属民国。后来,日本先是把台湾岛和整个朝鲜半岛都变成它的殖民地,更是变本加厉地侵占了中国东北,进而蚕食中国华北。最终引发了中国的全面抗战。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紧接着中国又爆发了内战。连番不已的战乱,不仅给全中国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以至到海峡两岸的长达50多年的对立和隔绝。而这期间,外蒙古也独立了出去。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新疆和西藏地区都有着和中央政府闹分裂的历史事实。就包括到现在的台湾,也一直在统一与独立间徘徊犹疑不定。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我们说,根本的关键就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共识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如何来定义的问题。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正式称呼,实际上是从公元1912年的中华民国开始。虽然早在公元1689年的清朝,在与俄国订立《尼楚布条约》时,就已经开始使用“中国”作为国家的名称。但是那实在是中央帝国心态的用意,并不是清朝的正式名称。清朝的正式名称仍然是“清”、“大清”和“大清国”,并不是“中国”。这说明,我们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动不动就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即使可以这样讲的话,也只是一种泛指,即“中国”泛指了5000年时间里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

因此,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的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是中华文明,不是现代中国这个国家的诞生历史真有5000年,这个概念一定要弄清楚,否则就会闹笑话。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人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却比不上200年历史的美国,这不是非常明显地说明中国人素质差吗?”其实这是很不讲道理的说法,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国家的概念与文化的概念弄混淆了。

所以,为了更好更方便地论述历史,我们不妨作如此的划分:按照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把整个中国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远古中国(秦始皇称帝以前),中古中国(秦始皇称帝开始到鸦片战争前),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和现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到如今)。也就是说,整个中国历史以鸦片战争的爆发日为分界,之前为古代中国,之后为现代中国。而古代中国以秦始皇称帝之日为分界,之前是原始氏族社会的远古时期,之后是帝王封建社会的中古时期。现代中国则以1949年10月1日为分界,之前是旧中国,之后是新中国。

这样就把原本错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我们去认清历史的本来面目,去分清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的区别,去弄清当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不同性质。区别和不同在哪里呢?用社会性质来表述的话,就是:远古代中国为原始共和社会,中古代中国为帝王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为权贵民主社会,而现代中国则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那么,为什么要将1949年来作为现代中国的分界线,而不是1911年呢?这首先是出于尊重历史事实的考虑,也是尊重全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的考虑。不要忘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全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来作出的最终选择。

至于有些台湾人一直自居的正统,我们也不妨看一下这样三个关键的历史事实:

第一个关键的历史事实是:公元1949年,当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根据《李宗仁回忆录》,时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一直到他远走异乡去到美国,也并没有将代表国家法器的总统一职交付给其他任何人。而当时宣布下野的蒋中正先生,已经把总统一职交代给了原任副总统的李宗仁先生。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已经下野的原总统蒋先生,私下里运用他个人的关系和不正当的手段,偷偷地把整个国家的全部财产都运到台湾,然后并没有得到当时的国家元首,也就是代总统李宗仁先生的授权,也没有得到全中国人民的推选和同意,就私自宣布就任中华民国总统。这不是伪民国和伪总统,又是什么?

第二个关键的历史事实是:当今的联合国里面,占据中国席位的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你是正统反而被驱逐了呢?就因为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选择。公元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和包括民盟中央等各个民主党派在内,会议代表们一致通过成立新中国的提案,并将新中国的国号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中国的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承认你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承认你这个“中华民国”了,你还算得上是哪门子的正统呢?

第三个关键的历史事实是:如今的台湾经济奇迹,事实上是建立在伪总统蒋中正私运到台湾的92万两黄金这个基础上。这个92万两黄金是怎么来的呢?是当时全中国的国库,是全中国的全部家当,是全中国人的国家财产。有关这段历史,在台湾人中只有细心的李敖先生最为清楚,也惟有他最最清楚为什么大陆人民一定要统一台湾。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样的呢?李敖先生曾经说得非常清楚:这个(台湾)为什么会有几个钱?这跟过去国民党逃到台湾来搞了一个币制,叫“金圆券”相关,金圆券颁布的时候呢,就是说全中国的老百姓,除了你手上的金戒指以外,你家里的黄金没收,雷厉风行。交上去以后呢,高速贬值。那个时候我在上海,你绝对想不到的,我在中午吃面,吃面的时候就发现牛肉面的价钱啊,饭店墙上的那个价钱啊,那个毛笔字还没干。好比一碗45万,贴上去了就50万,懂我意思吧。所以你要吃这碗面,准备50万吃这碗面还要快吃,因为不小心它一会儿就变成55万了,就变成这样子。最后发现印钞票的钱都超过了这个价位。停止了,国民党就逃到台湾来,就把全中国的老百姓的黄金,放到国库里面的一共92万两运到台湾,后来慢慢还是贬值,贬值到最后黄金慢慢……可是这时候国民党由于韩战的原因,后来又有什么越战这个机会呢,就……所以经济起飞。到今天就变成暴发户。变成暴发户了,现在看起来那些钱没有多少钱,就3亿美金,可是3亿美金,什么时候的3亿美金呢?是国民党逃亡时候的3亿美金,这批黄金到了台湾,大陆失掉了这批黄金。当时大家都穷,这笔钱就很重要。我们说这是“劫贫济富”,所以变成了举全国的财富来救了台湾一个省。可是大陆开始就先天不足,就是没有这个钱,所以大陆这个经济受到影响,直到现在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笔钱不见了。现在台湾人变成暴发户以后还讲,那大不了我还它好了。你还它,你可以还出3亿美金的黄金来,可是当时这个机会没有了。

其实李敖先生还忘了提到一件事情,就是这些黄金其实是偷运到台湾去的。因为并没有经过当时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同意。没有经过国家元首的同意,私自把国家财产运到某个地方去,这种行为叫什么行为?

不错,你作为国民党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的领袖,所以全中国的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大家都支持你。可你接下来不是想着怎么去维护和平,怎样去努力建设国家,反而去积极鼓吹和宣扬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来压制民主,甚至公开向代表着进步与希望的“五四运动”精神挑战,不顾全中国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去发动内战,处心积虑地要消灭异己。所以全国人民当然就不会继续支持你。没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国民党自然就打败了。然后,就是这样你还不好好地闭门悔过,反而去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去私自把国家全部财产席卷一空,跑到台湾省偏安一隅。结果发展到今天,就像李敖先生所说的:“举全国的财富来救了台湾一个省。”拿整个国家的财富来撑起了一个省的经济,这难道也算是某个政党和某个主义的伟大胜利吗?就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哈姆雷特斥责他的母亲所说的:“羞耻啊羞耻,你真不知道羞耻啊!”

无论从尊重历史的立场上来看,还是从国际立场上来看,乃至全国人民的意志来看,所谓的“台湾独立”只能是死路一条。正像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反分裂法》中所强调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公元2005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在他的“四个决不”中,同样代表全中国人民来特别强调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我们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句可以随意背弃的空话。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统一台湾?胡锦涛主席已经代表全国人民说得非常清楚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至于“如何统一,用什么方式统一,除了‘一国两制’之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些问题有赖于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了。但是,不管作出什么样的努力和决定,所有这一切,都必须要有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就是:一定要尊重历史,一定要尊重事实,一定要尊重全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那么,中国人的立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立场呢?

中国古代孟子曾经说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中国人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根本,而每一个中国家庭就是整个中国的根本。因此,我们说,中国人的立场就是基于中国人利益出发的立场,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就是实事求是地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人民大众的共同选择”的立场,就是致力祖国统一、追求人民生活富裕和幸福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总而言之,我们所说的中国人的立场,就是捍卫中国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保障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益和兼顾天下大义公理的立场。

以上的话无非是想表达出这样的一个意思来:让我们每一个现代的中国人都能去抛开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盲从,以避开无谓的争执和无聊的敌意对抗。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去投向眼下的现实生活,去更多地关注如何改善我们眼下的生活,如何更好地让更多的人幸福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求以协商来取代争执,以合作来代替对抗,立足当前,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人民大众的共同选择。让我们继承和借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博大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务实有效的行动,去努力创造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去成为一个幸福而快乐的现代中国人!

以上的这样一个立场,就是我们强调的中国人所应该有的中国立场。

第二章 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唐朝·杜甫

梁漱溟老先生曾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我们生活的依靠,文化其实是极其实在的东西。而在我看来,文化则意味着生活的方式、观念和主张。同样的,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包括生活方式、观念和主张。这样说来,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主张。中国文化的目的是要改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主张。这是不用再废话了的。然而,中国文化,怎么样才是中国的文化呢?或者说,怎么样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主张,才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主张呢?这个问题,似乎就不那么容易回答得上来了。

中国文化的实质

谈到中国文化,可以说,每一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看法和认识。这些看法和认识,大概可以归结为四大类别:一是赞美的态度,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自豪,认为非常地了不起;二是诋毁的态度,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认为如果不是传统文化的束缚,我们早就是世界第一强国了;三是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总体上趋于肯定,认为可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四是既有否定也有肯定,总体上趋向否定,认为传统文化最好还是作为古董文物才更有价值。这四种态度,应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和看问题的角度。

然而,我们谈论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逞口舌之利,争一时的意气或逞什么个人的威风。我们的目的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立身的根本。这就好像我们的身体,尽管这个身体时常会生个病,或碰个伤口什么的,不时地会让我们不舒服,让我们不好过。可我们还是得每天要吃饭来喂养它,穿上衣服来保养它,时不时地还要去做体育锻炼来强健它。同样的道理,我们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也应该是这样出于爱护和发扬光大的务实、积极而有效的态度才对。

那么,怎样才是务实、积极而有效的态度呢?“务实”,就是我们在上篇文章谈到的,最起码的你要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大家的共同选择。“积极”,就是尽量去避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问题,尽量去避免带着个人的情绪来看待问题,尽量去避免带着不可告人的恶意来混淆问题。戴着有色眼镜,带着个人情绪,带着不可告人的恶意,这些都属于消极地对待问题,这样往往就会容易产生偏见和对抗,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反而会干扰和妨碍了问题的解决。“有效”就是要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也就是说,提出问题是为了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去作无谓的争论,无谓的争论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事实上,我们所要讨论的中国文化,在现实中一直就存在着两种区别很大的不同认识和看法。一个就是说中国文化应该包括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所有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和平等存在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就是以汉文化为主,以其他各民族文化为辅的中国文化。正是这样一个主次分明的中国文化,所以才会形成诸如“炎黄孙子”、“华夏儿女”和“龙的传人”等等的说法。应该说,这两种认识和看法代表了两种根本不同的心态和立场。

一个是从务实出发,一个是以正统自居,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道理。然而,究竟哪一种看法,是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实质呢?

我们经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是怎么个博大精深呢?当然就是体现在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上。但是一旦回到现实当中来,往往会有很多人好像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不单单是指从炎黄时代开始的华夏文化,以及由华夏文化一直逐步演变成为后来的汉文化,还要包括中华民族内各个民族的所有文化,像蒙古文化、西藏文化、维吾尔文化、满文化、哥萨克文化、傣家文化和朝鲜文化等等等等,有多少不同的民族就有多少不同的民族文化,有多少不同的山水风情就有多少不同的乡土文化,有多少不同的乡民就有多少不同的民俗文化。所有这些民族的、地方的和民俗的文化,都应该是包含在中华民族的范畴里的中国文化。也就是说,即便是汉文化,除了常见的经史典籍,也还有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民俗文化,也还有各地风采纷呈的乡土文化。例如:由于中华大地的辽阔广远,加上历史的悠久而逐步形成的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闽南文化、巴蜀文化等众多丰富多彩的乡土地域与文化。事实上,这些民间的地域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比经史典籍里的所谓秀才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大。而中国的老百姓们,常常更多的是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或小说,通过当地的道观寺庙和历史遗迹,通过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神韵的。

说到底,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就是如何让生活过得更舒适惬意,也就是所谓的怡情适性和陶然忘机的神仙境界。能够做到荣辱不惊、神定气闲,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能够把这种安详宁静让别人也能感受到,并和大家一同分享生活的乐趣和喜悦,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炎黄子孙、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来历

想要弄清中国文化,就要先弄清中国的概念。想要弄清中国的概念,就要先去了解中国历史,从历史的事实真相中去探源究本。然而历史的事实真相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了解清楚的。即便是正史的记载,它也多多少少地掺杂了编纂者的思想、观念和主张。如此一来,我们就要把放眼历史长河中的目光收回来,来看看当前脚踏实地的现实。毕竟很多历史中找不到的答案,往往就会深深地躲藏在现实生活中,不时地伺机来故伎重演。

就拿“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来讲,早就不止一个历史学者提出来,要慎重使用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旧说法,可一直还是会有人不时地挂在嘴边,生怕不这样说就会显得他没学问似的。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不合时宜的旧说法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吧。“炎黄子孙”的说法,来自远古时期炎帝与黄帝的传说。那时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有三个较大的部落,他们分别是: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这三个部落所居住的地方,大约就是中国的黄河一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原地区。大约是由于天灾人祸,先是部落的迁移引发了冲突,然后冲突不断地升级就导致了大规模的决战,最后就产生了最终的炎黄部落。

起先,是炎帝部落向东迁移的时候,与蚩尤部落发生了冲突。后来炎帝被打败后,就去联合了黄帝部落,最终打败了蚩尤。这就是传说中非常有名的“涿鹿之战”。过了不久,据说是因为炎帝要争做老大的缘故,结果炎帝和黄帝这两个部落又打了起来。这就是传说中同样有名的“阪泉之战”。最后还是炎帝被打败了,炎帝失败后就归服了黄帝部落。再后来,由于黄帝部落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在中原地区的原住民们,就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子孙。再以后,由于炎帝当时也作了很多的贡献,很多传说里说他就是那个神农氏。神农氏就是日尝百草,发明了许多农作物和中药的那位古人,所以,为了纪念炎帝和黄帝的伟大贡献,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也就是汉朝以后的汉族人,渐渐地就开始自称是“炎黄子孙”。

根据当代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专家们已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这样,根据史书上的记载,黄帝大约是在夏朝之前一千年左右。如此一来,中华文明从黄帝时算起,就有大约5000年左右的历史了。这也就是“5000年中华文明”一说的由来。

但是,为什么现在再用“炎黄子孙”这样一个说法,已经是不合时宜了呢?这就是我们在一开始就提到的,如今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乃至中国文化,已经远远不是一个汉文化所能全部概括和代表的了。

那么,“中华”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中华民族”的称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还是在春秋时代的时候,中原地区的居住民们经过长期的融合变化,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主要部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后来到了周朝,也就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即位后,辅助成王治政的周公便在原先的洛邑城(约为现在的河南洛阳地区)的基础上,重新营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这就是史称“周公营建洛邑”后的“新洛”,又被称之为“中土”或“中国”。这样,“中土”、“中国”和“华夏族”合在一起,就被称为“中华”。由此以后,“中华”也便逐渐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由于汉朝时期的辉煌强大,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渐渐地开始被统称为“汉人”,以致包括华夏族在内的汉朝各民族,也就渐渐地演变成了至今的汉族。到了现代,以汉民族人数为最多的中华民族,就成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总称。

然而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由一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除了汉族,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保安族、布朗族、达斡尔族、德昂族、东乡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仡佬族、赫哲族、高山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珞巴族、毛南族、门巴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佤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彝族、裕固族、阿昌族等55个民族。

因此,来源于炎黄二帝、华夏族和汉族的“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实际上已经确实不太适合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称了。

例如,在《统一与分裂》这本非常有影响的学术专著里,作者葛剑雄教授就特别强调地说道:“近年来,‘炎黄子孙’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由文人学者扩大到社会各界,并进入了政府要人的谈话和官方文件,大有取代‘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二词的势头。这不能不引起稍有历史常识的人的不安。”为什么会感到不安呢?就是因为如今的中华民族早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炎黄子孙”来概括了。葛教授紧接着继续论证说:从秦汉以来,由北方进入黄河流域的非华夏民族至少有匈奴、乌桓、鲜卑、羌、氐、羯、丁零、突厥、高丽、回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维吾尔、回、满等,其中有的来自遥远的中亚和西亚。这些民族中,一部分又迁回了原地或迁到中国以外去了,但相当大一部分加入了汉族,有的整个民族都已经消失在汉人之中了。在南方,随着汉人的南迁,原来人数众多种族繁杂的夷、蛮、越、巴、棘、僚、俚等等,有的已经完全消失,有的后裔的居住区已大大缩小,原来他们的聚居区大多已成为汉人聚居区。南方的汉人事实上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他们的子孙。所以,在今天的十亿汉人中,地道的炎黄子孙反而是“少数民族”。即使是汉人,如果只认炎帝、黄帝这两位老祖宗的话,也有点对不起自己的亲祖宗了。何况今天的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非汉族的五十五个民族中,像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炎黄二帝拉上血统关系,难道他们也得称为“炎黄子孙”吗?在台湾和东南一些海岛的先民中有马来人的成分,岂能滥用炎黄子孙的概念?

由此,我们说,既然中华民族是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那么,中国文化也应该是中国国内各种文化的大融合。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其中的积极和主导作用。实际上,正是中华文明有着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这种“吐故纳新”的特性,才会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依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继续不断地吐故纳新,进而发扬光大。

在这个问题上,葛剑雄教授总结得非常好,他说:“世界上大概不存在绝对纯血统的民族;如果有,也必定会退化以至消亡。华夏族由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并非只是依靠了祖先的伟大或血统的优良,而是由于不断大量吸收了其它民族,凝聚了各民族的精华。同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来自组成她的各个民族,来自各民族自身的创造力和共同的凝聚力。”

最为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华民族对佛教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流传到今天大致分为三大语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这其中,中国就占了两个半之多,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德昂族和布朗族等民族信仰的佛教就属南传佛教。中国西藏和青海省等地的佛教就属藏传佛教。而遍布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汉传佛教,不但形成了自成一统的大乘佛教体系,而且还产生了法性宗、瑜伽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等八大流派。尤其是有着中国特色的禅宗,一直影响和扎根到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甚至现在欧美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禅发生兴趣。

如此看来,即便是被称为正统的中华文明,例如其中的汉文化,也不单单只是华夏文化一脉因循的结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华文明,早就已经是包括了汉文化、藏文化、蒙古文化和维吾尔文化等多种文化在内的多元化文明,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和各地居民等各种文化的共同累积和沉淀。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传统的中华文明与新中华文明(即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以继承了华夏文化的汉文化为正统,有“夷汉”之别。而新中华文明则不存在什么“夷汉”之别,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各民族文化的共同融合。这个新中华文明,不但继承了传统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将吸收了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先进文明。就像传统的中华文明是吸收了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精华一样,新中华文明也将是同样地吸收了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精华的结果。

“赛典赤以文治云南”的历史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内各种文化的大融合,元朝时期“赛典赤以文治云南”的故事,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历史学者史卫民在他的著作《大一统》中,介绍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时代的历史故事。

赛典赤又名乌马儿,是不花剌人。不花刺是个地名,也就是现在位于乌孜别克的布哈拉。赛典赤是在成吉思汗征中亚时,随父亲率千余众人投降成吉思汗的。后来他成了成吉思汗的警卫之一,这说明成吉思汗对他非常宠信。到成吉思汗去世后,赛典赤一直历任中原地区的一些重要官职,“逐渐熟习了中原文化,积累了适应于统治中原地区的丰富经验”。

等到忽必烈继位后,赛典赤继续得到重用,“无论在中央机构任职还是担任地方官职,都有突出政绩”。元十年(公元1273年)的闰六月,忽必烈派赛典赤去总管云南政务。临行前,他特地对赛典赤强调道:“云南是我亲自率军攻占的,由于用人失误,引起混乱,民心浮动,现在我想选择老成持重的大臣前去安抚人心,整顿吏治,你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后来有现代的历史学人曾这样评价赛典赤在云南的功绩说:“赛典赤在云南期间,对云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且不说螳螂川的疏通与松花坝水库的修建,就是云南儒学的兴办,也是从元代赛典赤时期开始的。1274年,赛典赤在昆明城中五华山建立了云南第一座文庙,至今犹存。(当时)每期招收150名学生。此后,大理、建水、安宁、嵩明、邓川、保山、丽江、鹤庆等地先后建立了孔庙。云南省的第一部地方志书《云南志略》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还有一篇专门介绍赛典赤的文章,说得更为详尽:赛典赤·赡思丁(1211- 1279),元代杰出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阿拉伯语音译。“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回回人。出生于中亚伊斯兰文化重镇不花剌(今布哈拉)。13世纪初,蒙古军攻占不花剌后,随父率骑兵千人归附成吉思汗,随从征战,后来到中国。窝阔台汗时期,赛典赤初任云内、靖、丰三州(今大同市西北与呼和浩特之间)都达鲁花赤,后因功升为燕京路(今北京)断事官。蒙哥汗即位后,任燕京路总管。因政绩卓著,世祖中统元年(1260)升宣抚使,二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军国重事,无不由之”。后兼管财政、钞法,以“轻财爱民,多惠政”著称。至元元年(1264),调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亦颇有建树,故长安等地树碑以志其功。赛典赤最卓著的政绩,是在他晚年出任云南平章政事期间。当时云南地方政权机构还没有明确的建制,且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生产、文化落后,民族关系又错综复杂,局势动荡不安。至元十一年(1274),63岁高龄的赛典赤受忽必烈的重托,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他不负重望,在到达云南之前,即访求熟悉云南地理民情之士,将山川城廓、驿舍、军屯和民族等情况弄得一清二楚,并绘制成图。上任之后,首先依内地之制,改各世袭酋长辖区为路、府、州、县,确立了云南行省建制。使之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行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促进了全国的统一。同时,采取省徭役、招散亡、恤鳏寡、备灾荒、礼贤士、汰冗官,设路食以待劳民,薄征税以便商旅等施政方针。大力提倡军民屯田、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传播内地先进技术,发展生产;设驿站,修驿路,大大改善了云南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建孔庙,办庙学,倡导内地的婚丧礼俗。另外,他还在云南设立测景所,观测日月蚀及推算四时节令。设立惠民药局,治疗疾病,供给药物。将内地科学技术,如天文、历法、医学等传入云南。为云南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鼓励回回人到云南屯田、经商、修建清真寺,为回族和伊斯兰教在云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令人感兴趣的则是,虽然赛典赤是回族人,但是,我们在他身上所看到的,无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华作风。《大一统》的作者史卫民还特别举了这样两个例子,来说明赛典赤“文治云南”的用意和效果,他说:赛典赤治理云南,一方面提倡文治,不滥用武力压服当地各民族的首领人物,一方面尽量照顾到当地民俗,不强迫当地人移风易俗。他的作为,毕竟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尤其是朝廷命官不断前来,当地土吏认为升迁困难,颇有怨言。一些土吏跑到京城,向忽必烈奏报赛典赤有专僭行为。忽必烈则“用人不疑”,认定赛典赤忧国爱民,一片公心,这帮人纯系捏造事实,诬陷良臣,乃命人将他们押回云南,交给赛典赤治罪。赛典赤为安定人心,将他们全部释放,并委以官职。这些人当然感恩戴德,从此竭力为他奔走效命。赛典赤在必须动用武力的时候,亦能谨慎从事。后来元江路(今云南元江)的罗盘部叛乱,赛典赤奉命率军出征,面带忧色。手下人问他为何忧虑,赛典赤答道:“我不是忧虑自己出征作战,而是为你们担忧,你们冒死作战,死而不值;我还担心你们掳掠百姓,使得民不聊生,一旦激起事变,你们又得出征。”大军抵元江城,罗盘人不出降,诸将请求攻城,赛典赤不准,派使者进城招降,罗盘部主同意出降,但等了几日未见动作。诸将跃跃欲试,请示立刻麾军攻城,赛典赤仍然不同意。有的将领不服气,偷偷带兵攻城,赛典赤大怒,马上鸣金收兵,并以违反主将命令、擅自行动的罪名将当事者逮捕,准备军法从事。他告诫部下,皇帝让我安抚云南,不许我们滥杀无辜。罗盘部主听说赛典赤如此宽厚仁慈,并能严格约束部下,很受感动,率领部众出降。这件事在云南造成很大的影响,各部族首领纷纷前来拜见赛典赤,叛乱事件很少发生。

综合历史的记载,我们说,赛典赤在云南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说明,中华文明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

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有人说,“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大致上由三大地域文化组成,即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和草原地区文化。从文化类型上讲,中华文化由三大类型文化组成,即北部的游牧文化、中部的农耕文化、南部的游耕文化。”从地域文化来谈中华文化,倒也未曾不可。然而,中华文化的实质根本远非如此。事实上的中华文化是超越时空而生生不息的。一个尤为重要的例证,就是任何一个入主中原的民族,它都不可避免地要被中原文化所同化,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当中来。

所以,当我们谈论中国人的时候,就不得不谈到中国文化。谈到中国文化的时候,就不得不谈到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不可否认,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我们前面说过,中华文明并不只是华夏文化或汉文化一脉因循的结果。但是,汉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人们无论如何都要能够去合乎“天下大义”,这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传承至今的关键。这个“天下大义”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以全天下人的幸福康乐来判断是非的宗旨和原则。这个全天下人的幸福康乐,就是中华文明的大前提和总原则,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总原则和大前提,所以,才有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海纳百川的气派。按照韩愈的说法,显而易见地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兼收并蓄,待用无遗”。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维护传承,二是重视积累,三是善于总结,四是巧智创新。第一个“维护传承”,就是把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问继承下来。第二个“重视积累”,就是注意搜集所有的资料和经验教训,见多才能识广。第三个“善于总结”,就是要善于把传承和积累的东西整理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第四个“巧智创新”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巧思妙想来推陈出新,以超越前人,建立新功。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于现在的人们看到的大多是清朝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常常会误认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以为诸如“厚黑学”、鬼谷子和《孙子兵法》这些权术兵谋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那可就真是大错特错了。就像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所写的《中国人的气质》一书,其实描写的只不过是满清以后的中国人,并不能完全地代表几千年的中国人特性。这种清朝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我把它称作“满清遗风”。同样地,民国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北洋遗风”。例如说,“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中国人忽视精确”,“中国人麻木不仁”,“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等等,实质上更多的是“满清遗风”和“北洋遗风”的真实体现,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面貌。

比如说,按照《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的例子,如果中国人真的是忽视精确,那么,那部流传了几千年而对中国农业有很大帮助的农历,就不可能被发明出来了。那么,汉朝时张衡的种种发明,制浑天仪,造地动仪等,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还有那座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座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桥的存在,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还有那些在高崖峭壁上悬空而建的寺庙和道观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并非只是“满清文化”或“北洋遗风”。“满清文化”和“北洋遗风”充其量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却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更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就是说,不要看到了几匹黑马,就以为全世界的马都是黑的。不要看到了几只小白兔,就以为全世界的兔子都是白的。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现代的中国人是连清朝时的中国人都比不上的了。曾有个沙俄时期的俄国文学家在一本书中回忆他在和一个清朝时的中国人一起吃饭时,那个清朝人在吃饭前,总不忘先恭敬地作个手势说:“您先请。”

说到清朝时的中国人,正好这里有份资料,是说公元1876年,美国曾经组织了一个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专门就中国移民问题作了一个《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其中,一个拥有7万5千英亩土地和5万头羊的农牧场主豪立斯特的证词是这样的:问:这些中国人的道德情况怎么样?答:非常之好,我想,在这全部,400个中国人中(指在该证人所在地圣巴巴拉郡工作的中国人:引者),一年之内只有5个人被逮捕拘留过。其中两个人被解雇;有两个案件是由于小小的偷窃罪,从他们自己人那里偷窃蔬菜或蔬菜一类的东西。在我一生当中从来没有看见过比他们更好的人。问:这种移民的道德方面和同样阶层的其他移民比较起来怎么样?答:要好得很多,以致使我感到,如果异教的教训能造成像中国人那样诚实的人,我要认真考虑自己去当异教徒了,我相信诚实,我相信诚实的人。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如健康等等怎么样?答:那些劳动熟练,了解我们的工作,而且具有某种经验的人,都是我看见过的最好的工人。在体力方面,我不认为普通的中国人能赶得上普通的白种人,虽然我看到过一些例外,有些中国佬非常强壮,非常好。中国人不是非常强壮的人,但是他们是非常诚恳,非常好的人。他们竭尽全力来工作,我一生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其他民族是这样工作的。问:他们的健康状况怎么样?答:是第一流的。我难得看见一个虚弱的中国人。问:在他们之中,你曾否注意到过有什么容易得皮肤病或斑疹或任何这一类疾病的因素?答:一点也没有。问:他们个人卫生方面的习惯怎样?答:比白种人的习惯要好。我用的那些工人都是我在一生中雇用过的最干净的工人。他们一生每天都在洗身子。在这方面他们使我们自己的人感到羞愧。

是的,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也正是清朝时的中国人让全世界都知道,地球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反过来看看今天的中国人,想想我们眼下的所作所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我们真应该感到脸红了。

那么,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一个理想中的中国人,应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说,一个理想中的中国人,他应该是能够做到“晓大义,明事理,顺人情,通权变,求务实,料事先,达成果”的人。一个理想中的中国人,他必须首先要明白天下人的共同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天下人的共同安康快乐,才是真正的安康快乐。一个理想中的中国人,他必须时常提醒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最高理想与最高境界:仁、义、道、德、礼、智、信。这其中,让全中国老百姓最为耳熟能详的就是一个“义”字。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一直提倡的这个“义”呢?它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呢?

第一,就是“正直者为神”,就是要像传说中的包公一样能够明察秋毫。也就是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过现在有很多人其实是误解了他的原意。“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来意思,其实不是刻意要去压抑人性的欲望,而是要去做到“正直者为神”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要能够明察秋毫。就像传说中的包公那样,没有人能够瞒得住他,更别提那些心虚胆小的坏人了。前面我们讲过的那个苏琼的故事,也是一个现实中的实例。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最终能够去除了私心,这时他再来看问题时,就不会带有个人的欲望和个人的情绪,这样,就能够最好地防止“偏信则暗”而能保证做到“兼听则明”。

第二,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朝时的儒学大师张载说过的几句话。其实在《论语》里,孔老夫子就在谈到诗歌的价值时,说到诗歌其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以前所发生过的事情,让人们能够去弄清未来的趋势。只是张载老先生将这个意思延伸开来,范围涵盖更广了。就是说,不光诗歌是如此的作用,所有的学问都要为了后世的太平,应该把圣人的绝学流传下去,心存天地远,命为民众生。

中国人常常要讲“同心同德”,同什么心?同什么德?就是要同“为万世开太平”的心,要同“为万世开太平”的德,为什么要同心同德?因为独木不成林,因为众志可以成城,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三,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要知道世界的潮流趋势,要知道时下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知道未来形势的动向。到了一个新环境新地方,还要察探乡情民俗,然后去“入乡随俗”。“识时务者为俊杰”并非是要做墙头草随风摆,而是要时刻不忘“和为贵”这个根本的道理。就是要认清刀兵相见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祸害天下,而只有“化干戈为玉帛”,只有推行礼仪仁德的教化才能真正地繁荣社会,真正地造福大众。

第四,就是“防患于未然”。刘备在临死托孤时,曾经教导他儿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点点的小事起不了多大作用,就不去帮助人家。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小错误无碍大局,就掉以轻心。积沙可以成塔,积腋可以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以上四点总结一下,就是中国文化非常关键的核心内容:顶天立地,继往开来,最终的目的,是要去共同打造出一个千秋万代的太平盛世。“顶天立地”,就是说做人要正直。中国人的传统说法: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朝的柳宗元在他的文章中说:“吾闻聪明正直者为神。”意思是说,我听古话说,聪明正直的人就能成为神。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引用的说法是,“聪明正直,死而为神”。但在柳宗元的说法,好像不是死而为神,是活着也可以成为神。印象中有本书法字帖的前言里,就介绍过,说书法的最高艺术境界就是化为神的境界。以“柳体”著称的柳公权,也说过“心正则笔正”的话。

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里,也曾经专门作了一个神话般的叙述,书中说宋江被奸臣下毒害死后,灵魂不散,便去向当朝的皇帝宋徽宗托梦诉冤。宋徽宗醒来后很害怕也很疑惑。这时正在皇帝旁侍候的青楼女李师师就说,一个人能够做到正直,就必定会成为神。难道说宋江已经死了,所以就来显灵来托梦给陛下?“正直者为神”,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能够真正地做到诚实正直,能够做到“俯仰天地而无愧怍”,也就是能够做到抬头看天,低头向地,都不会羞愧害怕的话,那就可以成为一个神了,人世间也就没什么秘密能够瞒得住他了。“继往开来”,就是说光做一个正直的人,其实还远远不够。还要去努力成为能够派上用处的大器。过去的人们说一个人没出息时,就常常会说他“不成器”。评价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实在是不够好时,就会说这个人“成不了大器”。

公元2004年4月,我在河北赵县的柏林禅寺亲身感受禅的魅力。柏林禅寺里有个佛学院,每个周六的晚上,都有对外开放的公开讲座,主要是与禅文化相关的内容。当时还是代理方丈的明海法师,也经常会去讲课。有一次他讲课的题目是《人生三要》,讲解人生中的三个要点:“器、识、缘”。明海法师讲道,在人的一生中,“器”是基础,“识”是根本,“缘”是条件。人生的三要,其中的一要就是“器”。

按照我的理解,“器”的本意,就是装东西用的器皿。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除了做人要正直成神外,还要把从前圣贤传下来的宝贝:子曰佛说,等等都盛装起来,再传给以后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可以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