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思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8 02:27:17

点击下载

作者:【日】泉忠司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信思考

自信思考试读:

前言

让你瞬间改变的思考方法

通常,对于已经产生的“结果”,我们无法去改变它。

举例来说,假如你今天收到了托业(TOEIC)考试(国际交流英语考试)的成绩,结果只拿到了四百五十分。这个时候你说“我托业考试得了九百分”,这也不过就是说大话而已。因为,事实上你的成绩是四百五十分,这个成绩并不会因为你的话语而发生改变。

若想改变“结果”,就一定要先改变你的“行为”。

话虽如此说,但是一个人长年累月养成的行为习惯,并非朝夕就能改变。而且,要改变你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当然,这一系列的改变,不需要你投入一分钱。

可以说,简直就是零风险,高收益。

什么是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包括逻辑思考、水平思考、批判思考以及杠杆思考等这些一直以来受到人们提倡的思考方式。在这本书中,我要提出、传授给大家的是唯一一种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绝对思考方式:自信思考。

可以说,自信思考涵盖了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有的思考方式,也不为过。

下面列出的状况,都会影响人们成功。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自信思考,你的人生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事业失败

○ 工作不顺

○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

○ 觉得自己还能更好

○ 认为自己是因为资金缺乏才导致了失败

○ 认为自己是因人脉稀薄才导致了失败

○ 认为自己因为时间紧迫才没有做好

○ 认为自己学历不足导致了不顺利

○ 对现状不满

○ 励志类书籍丝毫无法打动自己

○ 即使参加培训、研讨会也毫无收获

○ 对于想要的东西永远得不到

○ 无法实现梦想

○ 无法接受讨厌的工作

○ 希望自己有所改变

○ 想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 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 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希望能够去做

○ 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希望能得到

○ 希望认识自己想认识的人

○ 对幸福充满向往

○ 想获得真正的成功

○ 希望工作和生活都是充实的

○ 想改变未来

○ 想改变世界

人,不应该只有“梦想”,而是应该有“目标”。

或许,在你“想做某件事”,或者“想要某个东西”的那0.01秒的瞬间,还可将之称为“梦想”,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它就不该被称为“梦想”,而是“目标”。

对于人类来说,基本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而且事实上,人类过去的目标大部分都已实现。这样,我就有了想做的事都会实现的自信。

这是因为,我将“目标—达成”结构化。也就是说,我做出了“目标—达成”这个传送带,然后将不同的材料放了上去——

如果,材料是“大学的英文成绩”,那么就可以拿到高分。

如果,材料是“小说”,那么就会写出畅销作品。

如果,材料是“演员”,就可以主演大型舞台剧或者电影。

如果,材料是“商品策划”,就可以创造出新产品。

如果,材料是“商品营销”,就可以制造出畅销商品。

如果,材料是“经营”,就会让业绩迅速增长。

无论材料是什么,方法都是相同的,就是“目标—达成”这个传送带。而“目标—达成”这个结构本身,就是自信思考。

自信思考作为一种思考模式,其基础是根据我自身经验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行动心理学、脑科学等最新科学知识而形成的。

另外,我运用社会学方法的田野调查,通过采访商业界、娱乐界、体育界等多个领域中的成功者,以及在这些领域中无法实现目标而希望通过参加研讨会有所收获的人,获得的数据、事实,加以研究,构建出了这个思考方式,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理论的可操作性,证明了——

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

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

通过这种思考方式,任何人都会获得瞬间的改变,而且在这个改变的瞬间,会给自己建立通向成功的桥梁。

这就是自信思考。

在本书的讲述过程中,我会穿插事例,陈述构成自信思考的七项绝对原则或者说七个步骤。

第1步 自信不必有依据

贯穿自信思考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自信。这一点是基础,没有自信,即使你有顶级的策略,即使你无比勤奋肯干,你都无法获得满意的成果。

但是,还是有人会这样说:“虽然自信无比之重要,可我依旧还是没有自信。”对于这样的人,他们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其思维方式存在谬误。

第2步 学会运用理解

理解,是自信思考的第二个重点,它与自信一样,同样贯穿于整个自信思考,是其基本概念。

在这个部分,我会阐释那些“想要改变现状”“认为只要做点什么就能改变现状”的人,思维方式上常出现的错误。

第3步 确定真正的目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无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因为没有确定真正的目标,所以会产生挫折感。

我将根据具体的案例,阐述如何制定目标。

第4步 掌握分析技能[1]

分析包括自我分析和目标分析。你有没有听过“他见の见”这个词?你收集信息的方式是否本身就存在问题?

在这个部分,我会传授准确分析的技巧,让你在面对浩如烟海的资讯时有章可循。

第5步 拟定有效策略“找到达到目标的最短距离”,这一点可以说是我最厉害的能力——要达到既定目标,该如何思考,该采取怎样的思考流程,该采用怎样的思考技巧。

在这个部分,我将贡献出我全部的成功经验,并会传授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拟定有效策略的方法。

第6步 有行动,才有结果“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巨大的距离。对于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果你没有运用,就等于没有学到。

我们一定要明确行动者与没有行动的人之间的差异,并养成行动者的习惯。

第7步 愿景会激励你自我实现

如果能够做到自我实现,就会对未来产生愿景。

这不仅仅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还包括你在乎的人的人生,并过渡到对国家、对整个世界都会有这样的影响。

据说,成功的必要元素中,80%都属于精神层面。

在你的心中,有无限的可能被压抑着。自信思考,就是破除压抑这些可能的所有障碍的利刃。

并不是你的未来是美好的,而是此刻,这份美好就已经发生在你的身上。

现在,就马上翻开开启你美好人生的第一页吧!

[1]他见の见,日本表演理论术语,指通过与观众相同的第三视角,客观地观察自己。第1章拥有自信,不需要任何根据

大部分事情,能做到第一次,就能做到第二次。

你能够打出一个好球,你就能打出第二个好球。

拥有自信并不难,可以说非常简单,

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瞬间获得自信。

事例1

佐藤纯平,32岁,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当时有一支广告要进行比稿提案,为了这支广告,他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他制作了影像资料和纸本资料。对于他来说,他是在做足了所有准备的情况下参加当天的比稿提案的。但是,他的最大竞争者则派出了曾经制作过多支知名广告,并且在行业内有着巨大知名度的企划人员来提案。“怎么会是他来提案?”“看来我没有任何希望了……”

果然,抱着这种想法的佐藤纯平在这次提案中惨败。

他自我安慰说:“我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对方派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拥有绝对自信,不需要任何根据!

自信思考的第一项绝对原则就是:自信。

从我上面讲述的那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在认为自己无法取胜的那个瞬间,胜负就已经确定了。既然已经认为自己无法战胜对手,那怎么可能会取胜呢。

一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要想向着真正的成功迈进,那么,比任何获取成功的条件都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毫不动摇的绝对自信。

并且,这份自信不需要任何根据!

我再强调一次:

拥有绝对自信,不需要任何根据!

大部分缺乏自信的人,其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为了拥有自信而寻求根据。

这是完全错误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至今仍没有结论,但是,“先有自信还是先有自信的根据”这一问题的答案则丝毫不必犹疑。

答案当然是:先有自信。

举个实例来说,在每一个人看来,活跃于美国职业棒球(简称职棒)大联盟的铃木一郎总是自信满满地站在他的打击区,即使是通过电视画面,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世界上不存在我打不到的球”的满满的自信感。

当然,铃木一郎的自信或许来源于“目前正身处职棒大联盟,并获得许多奖项”这一事实。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在进入职棒大联盟的第一年是怎样的处境?

一开始,他在职棒大联盟中也没有击出过任何一支球。尽管如此,从铃木一郎第一次比赛的第一次挥棒到现在,他一直都自信满满。事实也是如此,在他来到大联盟的第一年他就获得了打击王和MVP的殊荣。当然,当他在日本的时候,就连续七年蝉联打击王,或许这就是他的“依据”。

那么,再向前追溯一步,铃木一郎第一次打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情形,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人能想象出一个毫无自信的铃木一郎站在打击区。相信大家想象到的,一定是和现在那个自信满满的铃木一郎重合的身影。

不仅仅是铃木一郎,即使是长岛茂雄、王贞治,以及美国大联盟中的超级巨星贝比·鲁斯(Babe Ruth)、贾里格(Lou Gehrig)等,都有过人生的第一场比赛、第一次站在打击区的经历。

在此之前,任何一个人都不曾在正规比赛中击出任何一球,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不存在第一次挥棒就能将球成功击出的根据。

直到这一刻,第一次面对眼前的投手,第一次面对他投出的飞速运转的球。

这么快的球,我根本不可能打出……

为什么我每天只做两个小时的挥棒训练……

如果练习的时候再多做一点就好了……

如果站在打击区的人脑中充斥的是这样的想法,那他应该打不到任何一球。

不可能打得到。

要想改变“结果”,首先要改变的是你的“行为”;若想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一步就是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在前言中我已经阐述了这个观点,如果你的“思维模式”是消极的,那么就会陷入最糟糕的负循环中。“不可能打到”(思维模式)→“站在打击区”(行为)→“三振出局”(结果)→“果然如我所料,下次也一样打不到”(思维模式)→“再一次站在打击区”(行为)→“三振出局”(结果)→“果然是这个结果,原来我根本没有打棒球的天分”(思维模式)

如果,将这样的思维过程换成以下的方式,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

投手的球速真的很快,

但我还是可以打得到的,

因为我每天都会练习两个小时的挥棒。

投球吧!一决胜负吧!

你是否发现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只有”做两个小时的挥棒练习变成了“都会”做两个小时的挥棒练习。

这一事实不变,那就是:每天做两个小时的挥棒练习。比赛中的对手是谁、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站在打击区,这些事实都不变,仅仅是将“只有”变成“都会”,这么一个小小的差异点的转变,就使得整个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

是的,一个带着自信站在打击区的人,怎么可能无法获得成功呢。而且,最理想的状况是马上看到结果。

然后,就会实现下面这种正循环。“一定打得到”(思维模式)→“站在打击区”(行为)→“打击出去”(结果)→“果然打到了,能打到那么快的球,我真强” (思维模式)→“再一次站在打击区”(行为)→“全垒打”(结果)→“又打到了,我真是个棒球天才”(思维模式)

当然,即使是带着满满的自信站在打击区,也有打不到球的情况出现。但是,就算是这样,就算是三振出局,那也一定是有着某种原因的。

这一点非常关键,失败的产生是因为某种原因。

可能是在打击区站立的位置不是很好,可能是球棒把手部分过长,可能是手肘内侧不舒服,可能是因为自己太紧张,可能是没有集中注意力盯着球,可能是自己的肩膀缩得太紧,可能用的是自己不熟悉的球棒,可能是挥棒的速度太慢。

总之,你的失败是有着一定的导致因素的。

当你的结果以失败告终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因此丧失信心,而是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着绝对的自信,然后改变你的行为。

失败的时候,只需要改变行为,再来一次。

就是这样!

只有这样做,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弱点,其实,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可能打不到”(思维模式)→“站在打击区”(行为)→“三振出局”(结果)→“不可能打不到啊,真是太奇怪了。刚才我挥棒的速度有一点慢,下次站在打击区的时候,我要稍微往后一点站着”(思维模式)→“再一次站在打击区”(行为)→“三振出局”(结果)→“我绝对打得到,下一次稍微向前握一点球棒”(思维模式)→

就是这样,如果仅仅是靠运气,在100次的打击中,至少也会击中一次吧。当你击出一支安打的时候,你就形成了自己可以击出安打的自信的依据。

我希望大家明白的是,比起依据,自信更重要。只要拥有“自信”的行为,“依据”就会自然而然出现。然后,凭借依据就会形成新的自信,接着新的依据出现。如此一来,正面的循环就形成了。“先有自信,然后形成依据”,这本身就是正确的。而“没有依据所以不自信”这样的说法毫无道理可言。

能做到一次的事情,就能够做到第二次、第三次。

当我们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会跌倒很多次,但是一旦学会,这辈子就都不会忘记。游泳的时候,虽然一开始很难游到25米,但是一次游到了,那么不管怎样一直都会游到。

能够成功一次的事情,就能够成功多次。

能够击出一支安打,就能够击出很多次。

拥有绝对自信就是这么简单,任何人都能够瞬间做到。你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你的想法,将“只有”改成“都会”即可。

——关键在于,你不需要任何依据。

请立刻,马上,当下就开始实践。

阻碍绝对自信的因素有哪些?

拥有不需要任何依据的绝对自信,每一个人都可以瞬间实现,因为你只需要将思考的方式从“只有”转变成“都会”即可。但是,大部分人都难以做到绝对自信,究其原因,有两项因素阻碍了绝对自信的实现:

1.“未知”,即没有体验过的事情;

2.他人的看法。

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这两项因素会欺骗你的思维,那么你就能够消除内心的不安。

没有体验过的事情,不代表就一定会失败

人们处于以下几种境况时会比较没有自信:

▲曾经失败过的事情;

▲做过却没有达到预期的事情;

▲没有见过身边的人做过的事情。[1]

举例来说,如果你就读的高中从来没有人考上过东京大学,那么你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考不上东大,东大是特别的人才能考上的。”

相反的,如果你就读的是开成、滩这种知名的高中,由于每年都有很多人会考上东大,所以你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考上东大非常简单,每个人都能读东大。”

曾经风靡一时的漫画《东大特训班》,描述的就是不良学生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考上了东大的故事。

我和这部漫画的编辑佐渡岛庸平交谈时,听他讲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佐渡岛先生毕业于滩高中和东京大学英文专业,毕业后任职[2]于大型出版社讲谈社。

他说,在高一阶段,一般公立学校的学生和滩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实力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最终滩高中每年有很多学生考入东大,而一般的公立学校中却没有几个能考上。

这个巨大的差距根源仅仅是思维模式的差别所导致的。

重点高中的学生,因为看到学长学姐很多都考上了东京大学,所以他们在平时学习时会抱着这样的心态:

学长、学姐能考上,我也能考上!

相反,越是地区型的普通学校,越是会秉持着东大神话的思维。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生就会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习:

东大是特别的学校,我是考不上的!

一份资料可以证实思考模式对结果的影响。

2005年,《东大特训班》被拍成了连续剧,并且大受欢迎,第二年,东大的录取名额中,来自开成、滩、驹场、东邦以及洛南等著名私立高中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而地方高中,尤其是公立高中考入东大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公立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前一年提升了多少,而是受到《东大特训班》的影响,很多人产生了“任何人都能够考上东大”的想法。

无论是体育界、商界,还是表演界,人们普遍承认的成功者,都不会讲出这样的话:“不可能”或“没办法”。

莱特兄弟正是因为确信人类能够在天空飞翔,最终才造出了飞机。如果根本不相信人类可以飞翔,那么是造不出飞机的吧。

同样的,如果不坚信人类能够进入太空中,就不会有人制造出火箭。

那些引领世界潮流的大企业的高层们,如果他们觉得“不可能做出××”,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不会有手机、电脑、蓝光光碟等发明。

再或者,你觉得,世界上那些奥运百米金牌的得主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人类根本不可能在十秒内跑完一百米!

当然,无论是手机、电脑、飞机、火箭,还是第一个在十秒内跑完了一百米的人,在这些事实不存在之前,对于所有人来说,它们都是一个未知数,都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但是,即使没有任何根据,正是因为有“一定做得到”“不可能做不到”的绝对自信,所以才能实现。

很多人会小看人类的力量。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请仔细想想,人类今天能够做到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超越想象的了不起的事情。

为了在天空中飞行我们制造出飞机,为了在海底畅游我们制造了潜水艇,为了飞向宇宙我们制造了火箭……

天气冷的时候就打开空调提升温度;拿出手机,按下按键,就能和地球另一端的某人通话。在数十年前,手机这个东西还只是“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的秘密武器,但是到如今,就连小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

另外,还有遗传工程中的人工授精,这已经是超级了不起的科技了,难道不是吗?

更重要的是,人类如今的成就仅仅是动用了脑容量的几个百分比而已。

所以,你当然做得到任何事情,你是人类中的一员。

虽然,曾经你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而且你身边的朋友也没有实现过,可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巧合”:

没人考上东大吗?

在日本,可是有很多人考上了。

每年有超过三千人会考上东大,累积下来,历年来可是有数十万人考上呢。

只不过是“恰巧”你身边没有人考上而已。

没有人会说英语?

在日本,会说英语的人可是很多呢。

如果你在东京站闲晃十分钟,我想,你就会和好几个会说英语的人擦肩而过。

只不过是“恰巧”你身边没有人会说英语而已。

只是对于自己来说没有经历过,或者只是对自己来说是未知数,这和“不可能”或“没办法”完全是不同的含义。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你来说,也同样没有不可能。

别人的意见真的很重要吗?

第二项阻碍绝对自信的要素时刻存在于你的身边,那就是别人的意见。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越是亲近的人,家人、恋人、朋友,就越容易成为扼杀你梦想的人,阻碍你拥有绝对自信。

请回头仔细想一下曾经,或者请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我要当职业棒球选手。”“我要当奥运冠军。”“我要当日本首相。”[3]“我要当歌手,走上红白歌唱大赛的舞台。”“我要赚大钱,成为亿万富翁。”“我要娶那个女明星。”

…… ……

当你说类似这样的话的时候,你身边是否有个人会这样对你说“你可以,你做得到,绝对没问题”,或者,你觉得,如果你说了这样的话,是否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呢?

应该是不容易吧!“怎么可能呢!”“说什么大话,还是好好看看现实吧!”“好了,可以了,赶紧吃饭吧。”“如果你做得到,我就裸体绕地球一圈。”

…… ……

就像这样,绝大多数人反馈的应该是否定的回答。

即使他们给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往往带有条件,类似这样的:“如果你能有进入杰尼斯事务所的外貌的话。”“如果你从高中就开始努力的话。”

…… ……

我从小就是这样被父母、老师、朋友狠狠打击过。

上高中的时候,我努力练习签名,他们对我说:“不要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时间,就用来学习。”

高中的时候,我说要在全国模拟考试中考到第一名,他们对我说:“你脑袋有问题吗?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说要写作,我要成为一个百万册图书畅销作家,结果他们回答[4]我:“如果能拿到芥川赏,然后被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应该可能会实现……”

没有人会无条件肯定我。

人们通常都会对别人的想法给出否定,或者给出有条件的肯定。“是你说我做得到的,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把我的人生还给我。”

对象越是亲近的人,你给出的建议就往往负有更重要的责任,所以人往往会逃避那些会让对方事后可能怨悔的危险性。

但是,你是否想过——

假设,你非常想成为一个棒球手,但是你的父母以及身边的其他人都对你说“不可能”,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原来是这样,××是不可能实现的……”接着你就选择了其他的人生道路。

你的人生道路是由别人来主导的。

退一步来讲,你的人生是他人安排的。

自己的人生,还是自己决定吧。

你必须是你自己人生的支配者。

你的理想越大,你就越是会受到否定,或者是有条件的肯定。而且,越是亲近的人,反而否定的态度越坚决。

这一点毋庸置疑。你有也必要先知道这一点。

另外,其实别人对你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在意。过于看重他人的建议,这对人生并没有什么帮助。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车站的楼梯上摔了一跤,通常他会羞得面红耳赤,觉得非常丢脸,巴不得有个洞能让他钻进去,或是马上从现场逃离开。但是,目睹这件事的人会对这个人指指点点或者瞧不起地说出这样的话吗:哇,那个人摔成那样,作为他的同类,真是觉得太丢人了!

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人吧!顶多是想:哈,那个人摔倒了,真逗。然后毫不在意地经过。或是产生这样的想法:他没受伤吧?他站起来了,应该是没事。然后走自己的路。

对于这种事情,别人只会是这种反应。

假如,你对身边的朋友说:“我要在全国模拟考试中取得第一名。”即使你最终没有做到,之前否定你的人也不会觉得这是你活该。即使你说你没有做到,也不会有人在意。

而且,如果你真的如宣言一般做到了,他们反而会觉得:好厉害,竟然说到做到,而且还会说:“我就知道你能做到。”似乎从一开始就无条件支持你一样。

当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需要签名的时候,就有人对我说:“不愧是你!以前就练习过了。”

当我在全国模拟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时候,也有人和我说:“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我写小说,并且成为百万册图书畅销作家的时候,还有人对我说:“真了不起,你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理所应当。”

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那些持有否定态度的人,反而忽然变得似乎自己的预言、料想成真了似的。

这不关乎对错。

因为这就是人。

我想,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当你因为他人的意见而动摇了自己的信心,甚至丧失信心,进而让他人支配你自己的人生,都是对自己的无限可能性的设限。

没有根据又怎样。

如果你能够拥有不受他人意见影响的绝对自信,那么你已经掌握了第一原则的真谛。

掌握这些要点,燃起你的自信!

▲拥有绝对自信。

▲自信不需要任何根据。

▲即使是未知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不过是“恰巧”而已。

▲对于人没有不可能的事。

▲他人只会否定,不要受他人意见的左右。

▲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1]后文简称东大,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日本综合型大学,日本最高学术殿堂,综合实力稳居日本国内大学第一位。

[2]1909年创立于东京的出版机构,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

[3]又称红白歌会,日本放送协会每年12月31日晚上在东京涩谷NHK会馆现场直播的音乐特别节目。

[4]即芥川龙之介奖,以日本大正时代的文豪芥川龙之介命名,是以鼓励新人作家为宗旨的纯文学奖项。第2章学会运用理解

世界上的事该如何定义,都取决于你的理解。

我们无法改变既定事实,

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对于这些事的理解。

事例2

山本孝之,28岁,就职于某大型电器制造公司,对于他的顶头上司——课长,日渐不满。

山本负责筹备当年新员工的迎新会,他咨询了前一年主管此事的负责人,同时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挑选了多家备选店,最终才决定向课长汇报。但是课长根本没有在意他的汇报,独断专行地决定了选择哪家店。“既然这样,你就自己做啊……”山本心里这样想,但是根本不能说出口。

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情况。山本提出的业务计划,课长也只是草草看一眼就驳回:“这个方法不行,再研究一下。”

山本提出了针对商品展示会促销活动的规划提案,最终课长也完全没有接受他的建议:“现在做这种事的计划干什么?照指示行动就好。”

再也不能在这种领导的手下继续工作。

山本暗暗下定了决心,并打算尽快辞去工作。

人生不过取决于你的“理解”

自信思考的第二个构成原则就是理解。

如果说人生的一切事情都不过是如何理解,这也不为过。

在上面的事例中,虽然当事人认为“再也不能在这种领导的手下继续工作”,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这位课长真的是这种独断专行的领导吗?

举个例子,如果四五个人相约一起吃饭,其中一个人提议说:“这附近新开了一家意大利餐厅,去试试吧!”

不过,另外一个人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但是,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也很不错的……”

但是,第一个提出建议的人立刻打断了他的话,说:“好啦,好啦,还是去我说的这家吧,便宜又好吃,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说着,就率先向意大利餐厅走去。

对于这种情况,你如何评价这个人?

觉得他以自我为中心,对吧?

但是,另一方面,难道就不会有人觉得他做事果断,具有领导者的气质吗?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但是,无论人们的理解如何,这个人做的事并没有改变。

对,就是这样,一件事都有不同的两面。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有个人问他的朋友:“去哪里吃饭啊?我都可以的。你昨晚吃的什么?”

有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非常体贴,不仅仅满足自己的需求,还会顾及别人的想法”,但是也会有人认为他“优柔寡断,毫无主见”。

世界上的事该如何定义,都取决于你的理解。

我们无法改变既定事实,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对于这些事的理解。

如果有人认为事实能够改变,这显然是痴人说梦。

我再次强调一遍: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事实无法改变,能改变的是你赋予这件事怎样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怎样理解它。

举例说明,假设你和恋人分手了。那么,是将这个既定事实理解成“人生已毫无希望”,还是定义成“这是我遇见更好的人,开启更美好的人生的第一步”,全凭你自己。

又例如,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影响了你的晋升。该如何理解这件事,全凭你自己。你可以这样想:“这下我再也无法晋升了,我已经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公司里的前景。”

当然,你还可以这样想:“这件事证明,我还不足以成长到能够升职的程度,现在升职,工作上一定会毫无起色。所以,这次的事件是让我实现更加完美的历练。”

当遇到此类事情的时候,如果以负面情绪来阐释,然后懊悔,就会扭转这件事吗?无论你的情绪多么糟糕,或者是感叹着“早知道就好了”“真是不甘心”这样的后悔言语,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失恋、工作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这些既定事实。

反而,这仅仅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更进一步说,这是在浪费生命。

是的,人并不是机器,我们是有感情的动物。受到打击的时候,情绪的指针晃到了负面的方向,这是人之常情。

心情糟糕个五分钟也是可以的,但这样也足够了。

如果是我,我选择只浪费十秒钟。然后,马上就改变自己的理解方式,继续向着前方行进。

虽然无法改变事实,但是可以改变理解。

接着,分析发生的事情,找到问题的根源,想好再次遇见时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有意义。比如:

▲自己因为情绪化忍不住而大声咆哮(这是错误的行为),所以女朋友离开了我,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下次情绪波动的时候,要深呼吸之后再讲话。

▲自己会被客户指责,是因为太过紧张,无法确切回答对方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再去开会。

如果能够这样思考,就能够从发生的事情上积累经验,得到锻炼,自己就会成长,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就如同第一章中提到的,失败是由某种原因导致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事情过去时,我们再次回首,就会对那些曾让我们备受打击的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或感受。

高中的时候,我和初恋女友分手了,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但是现在回想一下,我就觉得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在日后才能碰到更好的对象。

即使,人生中遭遇了致命的打击,让我们觉得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觉得绝望,但是,三个月后、半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我们的想法最终会改变,都会从那件事“导致的……”变成“幸好发生了”那件事……

既然最终是这样的结果,那么三个月、半年、五年、十年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既然我们的想法终究会从“都是……导致的”转变成“幸好发生了……”那么,在事情发生的那个瞬间,就将“都是……导致的”转变成“幸好发生了……”,你就会拥有那些可能会被你浪费的时间,并能有效利用。世界上没有唯一、绝对的答案

人生所有碰到的事情,都在于你如何去理解。在你给出自己的理解之前,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唯一、绝对的答案。

只要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觉得自己的理解是绝对的,即使对一件事情有着负面的理解,你也能养成立刻转向寻求积极理解方式的习惯。也就是说,你能立刻将自己的理解转化到对立面,因此也就能轻而易举地从负面的理解中脱身。

我在上学的阶段,也属于容易受到打击的类型。但是现在,我能在十秒钟内从负面理解中脱身。

我甚至可以做到,对任何事完全不会产生负面的理解。

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和我在英国留学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你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你很快就能发现自身价值观的狭隘之处。我自认为的绝对原则,在国外却完全不适用,这种情况可以说非常普通。

而且,当我了解了世界各地更多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之后,我就明白了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绝对的答案这个道理。

举例说明,发烧的时候,要怎么做才能退烧?

在日本,遇到这种情况,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吃有营养的食物,睡觉的时候要保持温暖,所以发烧的时候不要泡澡,更不要冲凉。

但是,世界上还有人认为,发烧的时候要冲凉。我觉得这种想法仅仅是处于发烧的时候人体温度比较高,所以需要降温。因为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感冒加重,所以不认同这种方式的人会觉得这种做法非常愚蠢,但世界上还是有人在采取这种手段退烧。

另外,我的住在马来西亚的朋友对我说,他居住的地区,如果有人感冒了,就会饮用泥水上层清澈的部分。

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感冒的时候身体非常虚弱,饮用不知道含有多少细菌的泥水,真的是不要命的做法。但是,当地人都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感冒。

如此看来,感冒的时候,保持身体的温暖是正确的,冲凉也是正确的,饮用泥水也是正确的。而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要保持身体温暖并不是唯一绝对的答案。

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检视日常生活,你会发现类似的事件非常多。

搭乘电扶梯时,日本普遍的规定是“保持右侧净空”,所以通常人们都是站在左侧的,将右侧空出来,给赶时间的人一条顺畅的通道。但是,大阪的规定则是“保持左侧净空”,所以如果有人站在左侧,可能会被骂。

因此,搭乘电扶梯时,站在左侧而保持右侧净空,这件事可以理解成是有常识,也可以被理解成没常识。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飞机在天空中飞,但是为什么它能够飞行呢?世界上没有绝对唯[1]一的缘由,不同的科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英文的语法也是这样,课本上教授的语法,并不是唯一绝对的语法体系。如果说,有多少学习英语的人,就有多少种语法,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

个人的理解并不是唯一的、绝对的,不过是理解中的一种罢了。

知道了这一点,当你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应该就不会固守自己负面的理解了。人世间的事,都是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中国古籍《淮南子》中的著名故事。有一个老翁,他住在边塞附近,有一天他的马跑丢了,附近的人都来他的家里安慰他,但是老翁毫不在意地说:“这不见得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的确是这样,没过几天,那匹跑丢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骏马,附近的人都来恭喜老翁,但是老翁却说:“这不见得就是一件幸运的事。”

不久后,老翁的儿子在骑这匹骏马的时候,不慎摔了下来,摔断了腿,附近的人又都跑来安慰老翁,但是老翁却说:“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不幸。”

后来,爆发了战争,许多年轻人被迫走上了战场,最终战死,但是老翁的儿子因为腿有问题,无法上战场而幸免于难。

在这个故事中,塞翁的马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变化,从幸运到不幸,从不幸到幸运。这个故事对我们最大的启迪在于,人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无法预知,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幸运会引发不幸,不幸会转变成幸运,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事情的出现而变得兴奋或悲伤。

就如同塞翁的故事,一件事是幸还是不幸,在有最终定论之前都是未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也是完全不确定的。当一件事情发生了,即使当下觉得很失败,但是日后却会觉得是成功的;相反的,很多当时觉得成功了的事情,日后反而会觉得当时失败了。

我有一个学生时代的朋友,当年托福考试考了六百四十分,后来从事联合国难民救治的工作。

而且,当时剑桥大学、汉堡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托福合格成绩是六百分,所以六百四十分是很让人敬佩的分数,而且很多人都觉得他的工作是很崇高的。

但是,他却在维也纳因为过劳而死,当时他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那个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

如果那时他的托福考试没有考到六百四十分,那么就不会从事联合国难民救治的工作,现在他应该生活得很好。

我还有一个朋友,因为事业的失败导致破产,当时他背负了七千万日元的巨额债务,听说他一度想自杀。

最终,他因为这件事开始检讨自己的人生和能力,并且东山再起,如今他已经是年营业额数十亿日元的企业社长,他的生活看上去也美满和乐。他住在澳洲海边的别墅中,常常给我看他和家人的生活照片。

当我和他一起喝酒的时候,他也肯定那次的破产事件对他的帮助,没有那次的破产就没有现在的他。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父亲因为酗酒和赌博毁了人生,我的家庭负债累累。当时的我感到万分绝望,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我独创了很多学习方法,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的各科成绩就从原来的平均偏差值三十,进步到了全国模拟考试第一名,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掌握自己未来的力量。

当出现会让人产生负面想法的事情时,我们很难保持平和。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感到沮丧的时候,能够立刻振作起来。

只有拥有这种能够立刻振作起来的能力,即使再碰到任何的艰难险阻,我们也都可以向前迈进。

世界上没有唯一绝对的答案,人生所遇之事都在于如何理解,是幸还是不幸,都在你一念之间。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日后回头看时,所有曾经下的定义都可能变得截然不同。

所以,最好就在这个瞬间改变你的“理解”。

人的一生会遭遇哪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但是我们能掌控自己对事情的理解。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控制未来,我们能够把握的就只有当下:

——确切地说,就是眼前的这一瞬间。

——亦即,如何理解你所碰到的每一个状况。

如果你能将所有碰到的事情都转变成向前迈进的动力,那么你就完全掌握了自信思考的第二步。

掌握这些要点,燃起你的自信!

▲人生不过在于如何理解。

▲我们无法改变事实,但能够改变理解。

▲事后回想,每件事都会有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改变理解就从当下开始。

▲世界上没有唯一绝对的答案。

▲即使感到沮丧,也要立刻振作起来。

[1]指美国费米国家研究室物理学家戴维?安德森和华盛顿大学的航空力学专家斯考特·爱伯哈特在美国科学期刊发表论文否定了迄今有关“飞机是如何飞起来”的解释,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第3章确定真正的目标

吸引力法则不是魔法,不是好运气。

吸引力法则的根本就是让目标更明确。

事例3

滨口徹,35岁,就职于饮料公司业务部。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并认为学好英语会对他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助益,因此他定下目标:托业考到八百分。

但是,每天下班回到家,坐在书桌前他就变得很疲惫,然后就去睡觉。

他还打算每天在搭捷运的时候背单词,但是也基本没做到。

他希望通过看英语电影锻炼英语听力,但是因为过于沉迷剧情,最终还是看了字幕。

算了,这里是日本,也不需要英语。

没有托业成绩,可以多跑跑业务。

这么一想,他就放弃了托业考试的目标。

这真的是你心底想要的吗?

贯穿于自信思考的两个基本原则,我们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已经讲过了,就是自信和理解,这也是所有行为与思想的根基。

接下来,本章讲的“目标”,第四章讲的“分析”,第五章讲的“策略”,第六章讲的“行动”等四点,则是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的直接行动与习惯。

如果将自信思考比作一项建筑工程,那么自信和理解就是地基,而目标、分析、策略和行动就是建筑物的可视部分。而我在第七章提到的愿景,则相当于建筑物外面的所有装饰。

地基已经打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进入直接联结形成具体行动与习惯的部分。

自信思考的第三个绝对原则,就是明确你自己的真正目标。

设定目标,但是却没有达成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善于设定目标的人。

在我给中小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问孩子们:“有没有人有这样的自信,在未来的三个月内,能够用英语自然而流畅地与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交谈?”

没有任何人举手。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有人能够做到用英语熟练地与美国人或英国人交谈,我就奉上十亿日元,有没有人有自信做得到?”

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

在事例3中的滨口先生,他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托业考到八百分,但是他真的希望能够考到八百分吗?

和托业考了四百分相比,考八百分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如果英[1]检之类的考试能够考到一级,相信每个人都乐于接受,不会有人不接受的。

但这真的是心底想要的吗?

托业考八百分VS一亿日元现金,你希望得到哪个?

托业考八百分VS与心爱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权利,你想要哪个?

对于这两个问题,那些选择了托业考八百分的人,应该才是真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