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2 20:45:23

点击下载

作者:贾益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4)

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4)试读:

前言

贾益民《世界华文教育年鉴》是反映世界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大型史料性工具书,其编辑出版对于大力发展华文教育事业、促进华文教育学科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不但可以为国家及地方侨务部门提供政策性决策参考,为有关专家学者研究世界华文教育现状提供事实依据,也可以为海内外各类华文教育办学机构、华文教育从业者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资讯平台。

在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在海内外相关单位及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3)》于2014年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该书的编辑出版受到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了业界同人的广泛认可与普遍赞誉,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2014年度年鉴的编撰工作中。《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4)》继续坚持史料性、权威性、学术性的编写理念,客观、真实地记录世界华文教育的政策变化、发展动态、活动资讯和学术成就,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世界华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形态,系统地反映世界华文教育的发展态势。《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4)》大体沿用了2013年度年鉴的编写框架和内容设置,增加了“2004~2011年华文教育主要著作辑录”和“华文教育人物”两个板块。“2004~2011年华文教育主要著作辑录”共收录了149部华文教育专著或教材,并对其中31部著作进行了简要介绍。著作收录的时间上限为2004年,下限为2011年。2004年是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华文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为了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华文教育联席工作会议建立,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成立,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及学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2004年是21世纪华文教育工作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为了帮助华文教育研究人士了解2004年以后学术著作的概况,我们搜集整理了这些年出版的学术著作的资料,以方便大家查阅。“华文教育人物”栏目重点介绍了10位对华文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人士,他们中既有倾资助学的著名侨领,又有长期坚持战斗在华文教育一线的教师。介绍他们在为华文教育事业奋斗中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这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宣传,更多是要凝心聚气,为华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树立榜样,大力弘扬海内外华人社会承继中华文化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戮力同心,敢于担当,创造华文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由于受年鉴篇幅的限制,同时也要顾及华文教育人物国别的平衡,许多著名的华文教育人物没有进入今年的年鉴,但我们将在今后的年鉴编写中陆续介绍。

基于对2013年年鉴收集信息的梳理与观察,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世界范围内,欧洲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进展快、亮点突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派教师数量创历史新高,并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外派教师工作会议”,更加强调对海外本土师资人才的培养及本土师资队伍的建设;海外华文学校自身的对内、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华文教育的合作办学模式不断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游教活动与竞赛活动仍是当前华文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且在活动中日益重视进行汉语言文化的“全方位”体验,海外华文学校及华教组织自主开展的各类本土化竞赛活动也日益增多;华文师资培养形式多样、层次提升,短期培训日益专门化、远程化,许多海外华文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我师资岗前培训或岗中的教学研讨。

本年度的年鉴编写工作继续得到福建省侨务办公室文宣处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福建省2013年年度华文教育工作的详细信息,这是华文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料,谨以附录形式安排在书中,并对福建省侨务办公室同人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年度年鉴关于台湾地区及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华文教育动态的信息收集还不全面,这需要在今后的信息采集方式、信息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加强对台、港、澳地区华文教育工作信息的收集与编写。

感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各级侨办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及国内各个华文教育基地院校的通力合作!欢迎各界人士、各位读者对年鉴的编纂提出宝贵意见,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将《世界华文教育年鉴》打造成华文教育领域的重要品牌!第一部分2013年世界华文教育发展综述(一)2013年华文教育政策综述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特别重视华文教育工作。2013年中国政府关于华文教育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过去已有政策的延续性上。主要包括:继续扩大外派华文教师规模,开展支教活动;更加强调对海外本土师资人才的培养及本土师资队伍的建设;新增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华文教育基地,不少省份出台了华文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外派教师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

2013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派教师800余人,比2011年多一倍,比2012年多100余人,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教师遍布世界5大洲24个国家近300所重点华校,虽然华文教师主要分布在华文教育规模较大的东南亚国家,但2013年派往欧美地区的华文教师数量明显增加。在质量上,国务院侨办坚持对外派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拔和规范的行前培训,外派教师选拔工作主要委托各省市侨办和当地教育部门开展,而各地主要通过面试、笔试和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外派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和考核。针对目前海外华文教师短缺这一现状,国务院侨办提出“造血”与“输血”双管齐下计划,这一计划在海外取得较好反响。国务院侨办在菲律宾选派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师作为督导教师,巡回了解各校的办学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督导教师和其他外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来培训当地教师,这样由单一的授课转变为兼顾培训当地教师,实现了外派教师由“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北京、上海、山西、吉林等省级侨办积极开展外派教师工作,山东东营市、陕西西安市、浙江嘉兴市、浙江舟山市、广西贵港市、四川乐山市、河南平顶山市、福建南平市等多个市级侨办也积极开展外派教师工作,其中多数为第一次向海外华校派遣华文教师。

除了增加外派汉语教师及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2013年,政府更加强调对海外本土师资人才的培养及本土师资队伍的建设。2013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巴基斯坦时首次宣布,未来五年,中[1]国将为巴基斯坦培训一千名汉语教师,并增设多家孔子学院。国务院侨办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设立的面向海外留学生的华文教育本科生奖学金指标,比2012年翻了一番,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设立的面向海外华文教师的华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指标也大大增加。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工作,规模更大,层次更多,形式更灵活,涉及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更广。

2013年,新增了多家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华文教育基地,不少省份出台了华文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外派教师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必然会使华文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持久化、规范化、制度化。

2013年世界华文教育整体上呈现积极、蓬勃发展的趋势。一些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也有变化,其中既有积极的动向,也有消极的因素。

本年度华文教育发展进展最快、亮点最突出的当属欧洲地区。波兰热舒夫市市政府决定逐步增加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幼儿园数量,最迟于两年内在全市所有公立幼儿园普及汉语课。波兰的知名大学也看好中波教育合作的前景,纷纷开设中文本科教育。法国教育部2013年在本土26个教区全部开设了中文教学课程,同时新增添了40多个中小学中文教师的职位。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计划在2016年前将英国学校目前的中文助教人数翻番,并增加投资资助学校开展汉语普通话培训教育。英国政府也正式决定,自2014年9月起,全国7至11岁小学生必修一门外语课,汉语是可选科目之一,三年内要把英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加一倍,达到40万人的规模。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已使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学生对学习汉语感兴趣,为此塞尔维亚在2013年扩大中学开设汉语学习课程的试点规模,并和中国政府合作共同解决汉语课程开设费用及师资需求的问题。在荷兰,中文正式成为荷兰中学的外语选修课程。2013年,匈牙利高中课堂也正式开设汉语课程,斯洛文尼亚在国内12所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商务汉语、通用汉语等多达15门的汉语课程。

美洲地区。美国继续力推“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为促进这一计划的实施,美国国务院还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十万强基金会”,募集捐款,支持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美国学生留学中国,中国政府也承诺给予2万名美国留学生奖学金。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2013年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达到25312人,加上2010年的19668人、2011年的23292人、2012年的24583人,预计2014年即可实现这一计划。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将汉语升级成辅修课程,实现了汉语课程的“华丽转身”。南美的阿根廷里奥内格罗大学与该省教育厅一起,推动“跨文化”教室计划,对幼儿园和小学的中文老师进行培训,提升中文教学质量。

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维州为了提高汉语课程对于非汉语背景学生的招生率,推出一项政策,即“在家说汉语的学生可能无法将汉语作为维州高考(VCE)的第二语言”,目的是减少在家说汉语的学生对非汉语背景的学生的竞争力,鼓励非汉语背景的学生积极学习中文,同时政府已经拨款1300万澳元资助1500名9年级的学生参加汉语“沉浸式教学项目”。新西兰总理也鼓励当地学生学中文,称华人是最好的师资。

非洲地区。埃塞俄比亚的著名学府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开设了首个汉语本科专业。

亚洲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中学将汉语取代英语列为必修课,许多学生已将学习汉语并能去中国留学深造作为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新加坡推出“看图说话”指导手册,帮助学生应对华文口试。韩国庆尚南道教育厅表示由于汉语作为第二外国语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安排了比2012年更多的中国教师教授汉语。尼泊尔政府首席秘书鲍德尔也表示尼泊尔要加强汉语的普及,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促进尼经济发展。泰国将推出中文工程,目标是在4年内让东盟10国6亿人中的1亿人会说中文。这一项目将首先在泰国实施,然后推广到东盟其他国家。

马来西亚在2013年年初提出的一系列华文教育发展计划也令人鼓舞。其中包括:1月份遴选951名教师受聘华小,缓解华小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允许关丹中华独中采取双轨办学模式,学生可以参加统考;继续实施一些制度化拨款及临时拨款(如“爱心计划”拨款、特别拨款等),支持各级华校发展;马来西亚政府为了更好地为华裔社区服务,向官员开放汉语教育;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中首次明文承认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教育领域的贡献。

但是马来西亚这些对华文教育有利的政策改变不了其打压华文教育发展的本质。其教育部于2013年9月11日正式发布实施的《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使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遭受严重的打击。从《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来看,马来西亚自2013年至2025年,将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推行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第一阶段(2013~2015年):《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规定所有幼儿园必须采用国家学前课程。这将会导致各源流幼儿园的教学媒介语被统一为国语(马来语),剥夺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就读何种源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权益,使家长送孩子就读国小,缩小华小、淡小的学生来源,达到国小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这一“最终目标”。教育部鼓励“政府资助学校”把学校的地位改为“政府学校”,并通过长期租赁或签订合约的方式,在不需要土地拥有者转换土地拥有权的情况下,使教育部拥有土地信托权。这是教育部蚕食和剥夺华小董事会主权,进一步控制董事会及校产管理权,逐步变质华小的手段。第二阶段(2016~2020年):加强推广由教育部州级和县级“学生交融团结计划”委员会所规定的活动,但是却没有规定参加的学校可自由使用各自教学媒介语,这将进一步蚕食华小和淡小的办学本质与特征。第三阶段(2021~2025年):《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阐明,2021年至2025年实现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到时教育部将检讨“多源流学校的选择”和“国家教育体系结构”,以做出进一步的“改变”。这将剥夺或取消华小和淡小的法定地位,令华小和淡小被边缘化、弱化,并逐步变质及消亡,使家长失去送孩子接受母语教育或就读各源流学校的选择权利。《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的本质是贯彻单元同化政策,实现单一源流学校这一最终目标,根本没有保障华小的母语教育本质与特征。同时,《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规定各源流学校从四年级开始都要采用标准的马来西亚语课程,其后在听取各方意见后采取折中方案,将这些学校四至六年级国语(马来语)课程的时间由2012年定的270分钟降到240分钟。这一规定虽然是一年多来各方努力的成果,但是较之前的180分钟仍然会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带来实质性伤害,国民型华小作为华文学校的性质将不复存在。

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年度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课程(PISMP)中增加了新的条件,要求报考者需具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中国文学”及格资格。这项规定限制了绝大部分的报考者,对华小师资来源是一大打击。马来西亚教育部还把公开给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生和统考(UEC)生申请的教育学士课程(PISMP)华小华文组,合并成单一组别,而且只录取10人,这也导致华小师资规划面临不足的问题。

马来西亚政府教育预算连续3年增加,达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在所有领域预算中占比最高。虽然投入教育的整体资金数额增加,但是投入华文教育的资金数额却相对减少了一半。马来西亚政府将往年拨付华小的一亿令吉改为5000万令吉,国民型中学在2013年只获得3000万令吉,2014年将分文不给。在技职教育方面,也严重失衡,政府拨款超过5亿令吉,但是非本土学生却不能享有技职教育的权益。

印度尼西亚政府2013年7月15日推出了新的教育法规——《2013课程大纲》,这部法规对华文教育的影响尚待评估,但从法律条文来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2013课程大纲》的实施对象不仅涵盖国立学校,而且明确私立学校、回教讲习所也必须遵守,这实际上限定了私立学校自主设定课程体系的空间,华文学校基本上都属于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华文类课程的自由度必将深受影响。2.《2013课程大纲》大大增加了印尼文课程、宗教及品德课程、班查西拉及国民意识课程的教学时数,其中小学阶段印尼文课程和班查西拉及国民意识课程的教学时数都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之多,大大强化了印尼文化教育及民族思想意识教育。这项规定主观意图我们不能妄加评说,但客观上加强了民族主义思想的教育。3.《2013课程大纲》取消了小学英文课程及地方方言课程,意味着华文课程也不能在学校教学时间内进行,这必将促使许多学校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要么取消华文课程,要么将华文课程安排在课外时间或改为选修课程,华文课程在各级学校的存在危机突现。4.《2013课程大纲》增加了各个阶段的教学时数,实际上大大压缩了课外的时间,这对遍布印尼的大大小小的华文补习机构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学生和家长利用课外时间到相关补习机构补习华文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据印尼相关人士介绍,印尼政府对外来教师到印尼从事教育工作的条件也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要求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年龄不低于25岁、不高于55岁等,这对应届毕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有直接的影响。(二)2013年华文教育工作会议综述

2013年中国国内和国外规模较大的华文教育工作会议达30次,主要集中于外派教师工作和华文媒体工作两个方向。

外派教师工作是国侨办2013年华文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一年外派教师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在保证派往东南亚华文教师数量的同时,重点向欧美地区倾斜,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在这一形势下,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在宁夏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外派教师工作会议,全国各地侨办、华文教育基地院校、海外华校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研讨了华文教师外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肯定了以往外派教师工作的成绩,并对外派教师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此次会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广东、浙江等地方侨办或华文教育基地院校也召开了自己的外派教师工作会议或座谈会,加强了对外派教师的业务培训,听取了外派教师的经验介绍和意见建议,推动了外派教师工作的开展。菲律宾华教中心还专门召开了本年度在菲工作的中国侨办外派教师总结大会,会议规模达150人,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查找问题,探讨发展对策,提出“输血”与“造血”并行发展的华文教育理念。

华文媒体一直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主力军,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唱好中国好声音,团结华人社会,整合华侨华人资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华文媒体工作会议频次高,规模大,层次高,范围广,成果丰。2013年在海内外先后举办了荷兰华文媒体联谊会、“华创会”海外媒体论坛、全球华语广播网年会、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年会等多场大型专题会议,频次远远超过往年。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与会人数达600人,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年会与会总人数也近200人,其他会议参与媒体多数也有30家以上,可谓规模宏大。这些会要么是国务院侨办主办,要么是各类合作组织主办,会议的主题基本包括华文媒体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如何建立合作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如何团结华人力量,融入主流社会,建立国际话语权体系;如何助推中国走向世界,唱好中国好声音等,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第七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年会还分别发表了《青岛宣言》和《北京宣言》,达成了重要共识,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会议都有效团结了世界各类华文媒体力量,加强了华文媒体之间、华文媒体与国内媒体之间、媒体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了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等方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鼓舞了华文媒体的热情。相信这些会议的作用会不断得到体现。

2013年华文教育工作会议相对2012年有所增加,除上述两个重点方向之外,其他方面的常规工作会议也不乏亮点,此不赘述。

国内的工作会议包括国侨办所属院校和华文教育基金会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会议认真分析制约各单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思路与举措。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举行“中国文化海外行”赴南非和新西兰教师座谈会,分析了华文教育开展的现状和形势,针对如何激发华裔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和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提出建议。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举行第二届九次理事会,修订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章程》。浙江温州也召开了“寻根之旅”夏令营筹备工作会议。广东侨办召开座谈会,充分肯定外派华文教师工作并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2013中国文化行·金帝云南营”座谈会在大理召开,会议就当地华校遇到的问题和华裔学生因家境贫困而求学艰难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呼吁社会关注那些渴望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莘莘学子。北京华文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承办北京华文教育项目的各个学校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实施华文教育项目的经验和体会,以及与海外中文学校开展交流合作的意向和需求。在“中华文化大乐园”墨尔本营总结交流会上,各参团教师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实施大乐园活动贡献力量。北京市侨办于2013年元旦前夕举办华文教育工作座谈会,就华教工作征求各学校意见。寻求合作创新的主要会议包括: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召开海外华教研讨会,专家热议华教创新思路,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就新形势下海外华文教育的价值内涵、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创新思路等展开座谈;第九次全国侨代会海外特邀嘉宾畅谈海外华文教育,从事海外华文教育和传媒工作的海外特邀嘉宾们纷纷表示,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力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多做一些事情。

境外的华文教育工作会议也十分务实。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举行领区中文教育座谈会,介绍中文学校在搞好汉语教学、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并建议领区孔院与中文学校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互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美国佐治亚州中文教师协会召开年度计划会议,回顾了过去一年中文教师协会的工作成果,并展望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菲律宾华教中心召开中国国侨办外派教师年终总结会,参会嘉宾讲述经历,畅谈体会,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对各种拟定的议题进行有效深入的探讨。马来西亚举行“全国华教工作者座谈会”,会议达成多项共识,大部分共识集中于关丹中华中学办学模式与学校定位。中国驻汉堡总领馆举办2013年华文教育座谈会,畅谈对德国北部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泰国资深华文教师在滇参加华文教育座谈会,介绍当地华文教育开展的情况,并就加强各学校的沟通提出建议。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促进协会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为拟定实用、符合国策的汉语教学方案而努力。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14年工作吹风会,介绍了2014年度文化中心的工作计划和重点活动等。(三)2013年世界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综述

华文教育是希望工程、留根工程,关系华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华文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海外华文学校的办学水平,改善师资结构,促进学生发展,这对推进世界华文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

近年来,国内外华文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伴随着各华文教育组织机构间的人员往来、合作办学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世界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愈加紧密和热烈。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共识,成为国内外华文教育界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和动力。

2013年在交流方面,参观、考察、视察、座谈、会见、调研、访问(走访)、看望、慰问等形式仍然是本年度各华文教育机构、组织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通过这些交流形式,华文教育各组织机构之间、华文教育和非华文教育组织机构之间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协调、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华文教育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海内外社会各界对华文教育的重视,扩大了华文教育的影响。在合作方面,协同创新、合作办学、项目合作、缔结姐妹学校等形式仍然是本年度各华文教育机构、组织之间合作的主要形式,这些合作形式有效地把社会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世界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2013年世界华文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国内的华教机构作用显著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侨办作为国家侨务部门的最高机构,把华文教育视作“留根工程”,对海外华文教育和华文学校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2013年7月,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先后走访了泰国北榄府公立培华学校、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坤成学校、柬埔寨潮州会馆公立端华学校,看望、慰问华校教师,考察、了解华校办学情况。国内的各级华文教育机构如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华文学院等,或主动访问海外华文学校,或接待来访的华文学校,或派遣志愿者教师,或邀请海外华校的教师、学生来中国访学,均积极主动地与海外华文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如2013年1月,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在广西南宁与泰国清莱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重点加强在中文教师培训、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华文教材编写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共同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2013年4月,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访问菲律宾华教中心,双方就菲华学生厦门、泉州汉语进修团,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国优秀才艺学生访问团,夏(冬)令营等活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2.海外华校在交流中日趋活跃

加强交流与合作是各级华文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竞争力,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一些历史、政治的原因,海外的很多华文学校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中国国内的一些华文教育机构和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各华文教育组织和机构先进的华文教育理论和经验,同时在师资建设等方面寻求一定的帮助,这对海外华文学校克服目前的发展瓶颈,加快学校的发展大有裨益。如2013年4月缅甸华文教育代表团访问昆明华文学校,双方就培养留学生、华文教育等方面展开座谈。2013年5月泰国民众学院公会主席陈汉展访问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双方就合作办学、开展夏令营、短期培训及在泰北建立招生点等相关问题达成一致。

毫无疑问,这些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帮助海外华文学校借助中国国内各大院校在教学技术、培训、教育信息化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他们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观念、方法和评价体系。这些交流活动可以提高海外华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3.姐妹学校交流有新发展

2012年国内许多华文基地院校与海外华文学校签订了姐妹学校协议书,缔结校际交流关系。2013年,除了陆续有一些新的华文教育基地院校与海外学校缔结姐妹学校外,一些原有的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在2012年缔结姐妹协议的基础上进入实质性的交流阶段,如2013年2月12日至22日,乐清市华文教育基地——乐清中学16名优秀学生与2名教师到德国结好学校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学校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活动。2013年10月24日,意大利佛罗伦萨保罗茨洛中等学校校长TESTI到温州市华文教育基地——瑞安市外国语学校,对友好姐妹学校进行交流访问。这些交流活动对国内的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国门,去看看不同的世界,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使他们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获取新的知识,亦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世界。当与不同国籍的学生分享经验时,他们对自身的文化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海外华文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给了他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祖籍国的感情,同时,各种精心安排的文化体验,中外学子结对子等活动,也使他们汉语水平的提升突飞猛进。总之,这些交流活动对学生们个人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4.合作办学产生新成效

海内外各级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更呈现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趋势,其中合作办学是院校间国际合作的常见项目。2013年海内外各级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如2013年3月21日,中国国立华侨大学、昆明华文学校、越南河内第二师范大学在云南签署三方合作办学协议,促进中越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这应当说是华文教育工作在越南的一个突破。2013年9月温州大学先后与美国肯恩大学、墨西哥拉科鲁尼亚大学携手共建“中国语言文化中心”,这为两校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与汉学研究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海内外院校通过合作办学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办学视野的拓展,能有效利用国(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各级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这是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华文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四)2013年世界华文教育活动综述

华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海外华人华侨及其子弟开展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课堂之外的文化体验活动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促进华文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3年,以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为主体,以各级侨务部门、各华文基地、各华人社团为依托,以海外华裔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语言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成果突出。1.2013年华文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2013年华教活动主要有游教、竞赛、会演等几种类型,覆盖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教人士两大主体,辐射至整个华人社会。

游教体验活动以夏(冬)令营的形式展开,“寻根”“体验中华文化”是活动的核心主题,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开展语言学习、语言实践的同时,也增进了自身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通过寻根谒祖找寻宗族乃至民族之源,通过参观游览中国的历史名胜、现代新貌认识祖籍国的古往今来,通过教学活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中国寻根之旅”是国侨办倾力打造的品牌项目,其内涵已从探寻祖籍、宗源拓展至追求民族根源。2013年,国侨办与地方侨务部门和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合作举办200多期“中国寻根之旅”地方营和舞蹈、武术等特色专题营,参营人数2万余人。值得瞩目的是第7届“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举办,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4000多名青少年欢聚北京,同抒中华情,畅谈中国梦。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开营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或与地方侨务部门、爱心企业联合举办“中国文化行”系列活动。作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行”足迹遍及福建、重庆、广西、江苏、宁夏等10余个省或直辖市,1000多名华裔子弟从中受益。

为进一步丰富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文化体验活动,国侨办打造了“中华文化大赛”“世界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中文歌曲大赛”等主题多样、参与面广的活动品牌。2013年,国侨办继续举办第二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吸引了19个国家4万余名华裔青少年参加;会同国家汉办等单位举办“第14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共收到海内外来稿约13万件,其中有26个国家140所华校组织参赛;联合北京市政府等单位举办“‘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海外18个国家23个城市近千名华裔青少年参赛,23家侨团承办比赛。

游教及竞赛以海外华裔青少年为主体,与之相比,会演的受众面更广,从华裔子弟扩展到了华人社会。2013年,国侨办组派11个高水平“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组分赴五大洲举办慰侨访演,历时20多天,遍访33个国家和地区58个城市,为61.6万海外观众奉献了68场演出,演出阵容创历年之最;组派“优秀才艺学生交流团”赴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地的5个国家10座城市开展访演活动,受众达1.5万人。

此外,2013年度面向华校校长、华校校董、华文教育杰出人士、优秀教师等海外华文教育界人士的“华夏行”活动,参与人数达384人,规模创历史之最。2.2013年华文教育活动特点(1)以游教活动与竞赛活动为主要形式

华教活动类型多样,以游教活动和竞赛活动为主要形式。

游教活动体现为各类夏(冬)令营。根据目标需求的不同,活动时间长短不一,但多数在7至15天的范围内。综观2013年的夏(冬)令营活动,内容涵盖知识教学、山水游览、才艺赏学、美食体验、风俗礼仪体验等多方面。知识教学内容包括汉语知识、汉字知识、诵读技能、语音和口语等,知识教学作为文化体验、实践的基础,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山水游览是对各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的实地考察,近距离地感受各地风貌。才艺赏学是华教活动的重头戏,对华裔青少年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中国书画、武术、舞蹈、民乐、手工艺(陶艺、篆刻、脸谱描绘、剪纸、编织、面塑等)、舞狮、划龙舟、珠算、方言等中华才艺的展示、传授,让华裔青少年在了解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动手体验,更能激发其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美食体验通常是各主办单位安排的重要活动内容。从中国传统美食,到各地特色小吃,华裔青少年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尝试动手制作,达到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最直接体验。风俗礼仪体验活动包括中华礼仪课与中华风俗礼仪感受,其中以节日(如“端午”)风俗为主,有的主办单位设计了服饰(如“汉服”)风俗体验、宗教文化(如“朝圣妈祖”)体验等活动。此外,“华文电影欣赏”出现在个别营团活动中,电影也不失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紧凑的组织安排,实现汉语言文化的“全方位”体验,是2013年也是以往华教活动的主要模式。一方面,“集中授课、实地参观、游教结合”,时间有限的活动,以参观游览活动为主;时间相对宽裕的活动,汉语教学、中华文化教学、名胜古迹游览“面面俱到”。这样的模式更注重活动者对中国、中国文化的感知,为其打开一个了解中国、中国文化的窗口。另一方面,依托不同地域的活动安排往往离不开当地的名胜古迹,福建的鼓浪屿、武夷山、土楼,山东的泰山、孔庙,湖南的岳麓书院、毛泽东故居,等等,都是华裔青少年常到之地。虽然各地举办的夏(冬)令营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普遍缺乏以活动对象为中心的针对性设计。

2013年的竞赛活动得到了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积极响应,规模大,参与人数多。与游教活动多样的内容相比,竞赛活动的主题集中,有以知识文化与中华才艺为主旨的“中华文化大赛”,有以“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目标的“世界华人少年作文比赛”,有以中文歌曲为媒吸引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中文歌曲大赛”,还有以抒写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中国梦”为主题的“书画大赛”。这些赛事都不是第一次举办,在海外华人社会有良好的反响。竞赛不是目的,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汉语、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搭建海内外交流的平台才是其要旨。(2)活动范围广,受众面大

在“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交流模式的推动下,华教活动在境内外广泛举办,受众面大。一方面,邀请海外华裔青少年到中国大陆,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学习汉语,在游历祖(籍)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时增进对祖(籍)国的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组派国内优秀教师赴海外举办中华文化夏(冬)令营,开设汉语知识、中华武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传统手工艺等课程,组派艺术团组赴海外交流、演出,给鲜有机会接触中国的孩子们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机会。“中国寻根之旅、中国文化行、华文教育·华夏行”系列活动在中国境内举行,“中华文化大乐园”在境外举行,而“中华文化大赛、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中文歌曲大赛”则由境内外共同举办。据统计,大陆地区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了相关活动,覆盖面近100%,其中尤以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地的活动多且分布广。在境外,“中华文化大乐园”走进海外14个国家28个城市,新增了韩国、新西兰、斐济、西班牙、法国5个国家。同时,世界55个国家的华裔青少年参与“中国寻根之旅”活动,19个国家组织华裔青少年参加“第二届中华文化大赛”,26个国家的选手投身“第14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18个国家23个城市的华裔青少年参加“中文歌曲大赛”,反映了海外华校、华裔青少年对华教活动的较高参与度。(3)海外华校及华教组织自主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导的华教活动旨在为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提供接触、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的机会。不可忽视的是,海外华校同样是开展华教活动的重要阵地,规模不大但丰富多彩的活动蓬勃开展,为各地华文教育工作助力良多。

海外华教活动以竞赛为主,华教组织、华校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从竞赛内容来看,既有单项技能竞赛,也有综合技能竞赛。单项技能竞赛如意大利华校开展的说课比赛、教案大赛,菲律宾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比赛,泰国、印尼、英国、美国、荷兰等地组织的朗诵比赛,美国华社独创的中文打字赛、识字赛,比利时、印尼开展的演讲比赛,印尼举办的唱歌、写作比赛以及英国、泰国、印尼组织的书法比赛。同时,在印尼、泰国、美国等地的华校,举办了不同内容的汉语技能大赛。美国的“学术赛”涉及演讲、书法、绘画、作文、拼音、翻译、朗读、打字等17个项目;泰国的“汉语比赛”通过演讲、才艺展示、回答评委提问等进行比拼,类似国侨办主办的“中华文化大赛”。

这些活动有的在一市范围内,有的遍及整个国家,有的甚至颇有“历史”、规模盛大。如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主办的第六届全英中文书法大赛,吸引了全英68所学校的840位选手参加,其中社区中文学校34所、英国主流学校34所,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主流学校还是社区中文学校的参赛数目都翻了一番,可见其影响。再如美国库比蒂诺Homestead高中举行的打字比赛已是第四届,吸引了100多位学生参赛;印尼棉兰吧敢举办首届校际汉语技能大赛,10所学校的59名学生参加了比赛。(五)2013年华文师资培养综述1.2013年华文师资培养总体情况

2013年,海外华文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稳步向前发展,且多有创新。

在学历教育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的华文师资培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本科生的师资培养方面,华侨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华文教育专业继续为海外输送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华文教师;同时,温州大学与泰国合作办学的2010级汉语言本科“3+1”项目班也培养出了首届毕业生。本年度华文教育师资学历教育方面的显著发展还体现在针对海外华文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方面,如华侨大学和昆明华文学校合作,开设了面向越南、缅甸的“华语及华文教育”研究生班;河北师范大学与印度尼西亚基督教大学、民族智光基金会三方协作在印尼本土联合开办硕士、博士教育班等。

在非学历短期培训方面,主要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模式,作为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华文教育·名师巡讲团”仍然是本年度华文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请进来的师资培训模式也依然承担了帮助海外华文教育提升华文师资整体水平的主要任务。本年度华文师资非学历短期培训的突出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尝试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训华文师资,有效解决了华文师资培训空间受限的问题,如上海市侨办和上海市远程教育集团合作,首次对加拿大蒙特利尔地区的华文教师举办新型远程视频培训;上海市侨办联合上海海外文化推广中心在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对墨尔本地区的华文师资进行培训。二是培训的专业化和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华中师范大学发挥院校学科优势,开展了对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的物理与地理老师的学科培训;各类针对性强的华文教材使用培训班、普通话正音班、中华才艺班、华校管理人员培训班等越来越成为短期培训的主要内容。2.2013年华文师资培养的特点

2013年,海外华文师资培养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发展特点。(1)学历型华文师资培养形式多样、层次提升

从参与人数与培养规模看,短期培训是当前华文师资培养的主要形式。但在此基础上,基于长远发展需要的学历型华文师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规模也越来越大,办学主体也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灵活。

在华文本科学历师资培养方面,本年度除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华文教育专业在继续为海外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华文师资外,立足于在海外办学、本土化培养师资人才的远程(函授)教育,其办学规模和办学地域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暨南大学在印尼、泰国、菲律宾,华侨大学在泰国和印尼,湖南师范大学在印尼,华中师范大学在马来西亚都办有函授学历班,大部分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办学成果斐然。2013年,在国侨办支持下,辽宁师范大学在加拿大办起了汉语言专业本科函授学历班,首次把华文教育的本科函授教学拓展到了北美地区。

同时,华文师资本科学历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日益创新。2013年在温州大学以“3+1”项目形式学习的2010级汉语言本科泰国班的26名留学生学成归国,这种国内院校和海外院校合作办学,以“3+1”“2+2”等形式培养华文师资的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更多的高校采纳,成为学历型华文师资培养的重要形式。

硕士研究生层面的华文师资培养在2013年获得了较大发展。随着华文教育本科学历学生的增多、海外华文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大,越来越多的华文师资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条件,在境外开设的各类硕士研究生班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原有教学点的基础上,本年度华侨大学“华语与华文教育”专业境外硕士研究生班在昆明开班,该班学员主要来自缅甸和越南,均为当地华校教师。2013年9月,由印度尼西亚基督教大学、民族智光基金会与河北师范大学3个单位联合开办的本硕博士教育班也举行了首轮硕士班入学考试。(2)短期培训的专业化、远程化日益受到重视

凭借组织易、时间短、见效快、针对性强、受益面广的特点,综合型短期培训长期以来一直是华文师资培养的主要形式,其在当前华文师资培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华文教育整体形势的发展变化,华文师资短期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本年度华文师资短期培训的重要发展特点是专业化和个性化进一步加强,培训目标的靶向性日益加强。针对学员的普通话进行短期强化训练的普通话正音班、专项提升华文师资某一种华文教材教学能力的《中文》教材教法班、对海外华文学校校长专门进行管理水平培训的华文学校校长班、针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特别培训的幼儿教师培训班等都深受欢迎,多个培训组织开设了以上类型的培训。而在金辉集团的支持下,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13海外华文教师教学技能‘金辉’北京培训班”先后专项培训了来自泰国、菲律宾、蒙古的61位华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在“第二届马来西亚华文教师中华才艺培训班”上,来自马来西亚多地的华文教师在云南艺术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的3位优秀舞蹈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维吾尔族舞蹈、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汉族秧歌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的68名生物、地理教师参加了由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负责实施的为期2周的专业课程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当前的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华文教育师资培养也一直在努力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克服自身存在的发展局限性,寻找有效的培训途径。上海市侨办与上海海外文化推广中心联合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共同主办了针对墨尔本地区的230多位海外华文师资的远程培训,培训在上海和墨尔本两地同步举行。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华芳老师为澳大利亚学员讲授了培训的第一课《汉字教学》,双方在课后还通过视频进行了远程的热烈互动与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刘弘博士通过网络视频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地区多所中文学校的教师讲授了《备课与教案设计》课程。本年度中葡远程华文师资培训项目也圆满结束,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科英布拉中文学校、圣塔伦中文学校、南部中文学校和北部的维拉贡德中文学校5所中文学校的教师参加了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燕京文化专科学校和北京四中网校承办的远程华文师资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9堂中国文化课程、15堂课程示范与技巧。(3)海外华校的自我师资培训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华文教育的日益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日益壮大,部分华文学校或华文教育组织充分利用本单位或者本地区的华教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对本校或者本地区华文教师的培训工作。这类培训既易于开展,培训内容也往往更接近当地的华文教育实际状况,因而越来越成为海外华文师资培训的一个重要形式。如2013年2月,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和菲律宾华校联合会联合主办了第14次华语教学讲习班,为期5周,集中培训菲律宾华文教师的教学能力;2013年4月,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中国项目中心为中文教师举行了“适合语言课堂的传统中国艺术”研习班,该班首次开办中国艺术培训课,让中文教师掌握可用于课堂的艺术技能;2013年4月,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主办了为期2天的电脑与中文教育师资培训课程。2013年5月至6月,荷兰丹华学校认真组织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学校首先组织了新教师学习,在学习中,校长专门为大家详细介绍了10多年来丹华教师为传承和推广中华语言文化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借此提高新教师对华文教育意义的认识;然后学校分别组织新教师学习新理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观摩各班的《中华字经》《等级汉字》教学活动;学习国侨办《中文》教材的特点并观摩各年级教师的中文教学活动,特别是组织新教师学习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和丹华的教师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这类培训对提升一线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裨益。2013年7月,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华文学校之一——八华学校举办了新任华文教师的岗前培训,29名新教师接受了包括印度尼西亚语、中国与印尼文化交际、弟子规、简笔画、形象设计、发声练习、课堂技能训练等课程的严格训练。2013年8月,美国加州尔湾举办了教师中华文化研习班,安排教师介绍并体验了中华文化,林宗庆介绍了太极拳,杨艺云及廖小英分别示范了琵琶及古筝演奏,林韶慧介绍并示范了中国书法。

由华侨华人社团或者华文学校在当地组织主办的华文师资培训,既能充分发挥社团或者华校的自身资源,就地取材发掘和培训导师,又能使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更接地气,符合当地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增进社团成员或所在地华文教师同行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因而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六)2013年华文教育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国内尚无专门机构对华侨华人留学生与非华侨华人留学生做针对性统计。在此,根据《2013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内部资料)辑录的2013年来华留学生情况,我们着重关注与华文教育密切相关的专业,以期从中了解本年度华文教育人才培养情况。有鉴于此,下文表格中,与华文教育关系更为密切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中医、历史、哲学等列于前。1.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体情况

在2013年的356499名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留学生147890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1.5%;非学历留学生208609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8.5%。

学历留学生中,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分别有2004名、105284名、40602名,分别占当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0.6%、29.5%、11.4%。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