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文鉴赏典丛—宋词鉴赏辞典(平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3 06:48:48

点击下载

作者:乐云

出版社:崇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宋词鉴赏辞典(平装)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宋词鉴赏辞典(平装)试读:

凡例

一、本书共收录北宋及南宋时期93位词人的词作共计363首。其中,北宋部分收录48位词人作品共计202首,南宋部分收录45位词人作品共计161首。

二、本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个别情况则依据卒年;生年无考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

三、每位词人均加附一百至二百字左右的小传,主要介绍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四、本书原则上采用一首词一篇赏析文章,也有少数难以分割的组词或唱和酬赠之作,则几首词合在一起赏析。每首词的赏析文字在1000字左右,务求行文简练,达意为主。

五、鉴赏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词中疑难词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亦可单独标出,视情况而定。

六、本书涉及古代史部分的历史纪年,一般用旧纪年,并括注公元纪年(“年”字则省略)。

七、本书附有与所收词作内容相关的字画数十幅,包括人物、山水、景物、风貌、书法等。

八、本书附录部分有:词律基本知识、宋代行政区域图、宋代诗(词)人年表等,以供读者参考使用。

钱惟演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子。从俶归宋,历右屯卫将军、太仆少卿、工部尚书等职,官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擅长诗词,为西昆派重要作家,与杨亿、刘筠等共同倡导变革晚唐五季诗风。其著述现存《家王故事》、《玉堂逢辰录》、《金坡遗事录》等。《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1][2]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释】

①鸾镜:镜子。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故诗文中常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②芳尊:指代美酒。【鉴赏】《木兰花》又名《玉楼春》,是词人临死前的伤春之作。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仁宗亲政,迅速清除刘太后党羽,其中包括作为刘太后姻亲的钱惟演。九月,钱惟演即因擅议宗庙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职,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今湖北随州)。该词就写于这个时期。作品借丽景抒哀情,首句一“乱”字可谓词眼,将春景的声色和暮年的凄黯两相对比,反差强烈,凄婉动人。

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上阕以“城上”、“城下”的视角转换写出“空间”上无边光色,城头上鸾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渺、春水拍岸,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宛然一幅生机无限的山水画卷;然在这无限生机的绵延中,却突然引发词人关于“绿杨芳草几时休”的强烈反诘,以在对这“外在”、“空间”、“生命”的绵延和无限的存在之追问中,开启出由外感生命转向内感生命的过渡。故而“泪眼愁肠先已断”,这“泪眼”并非是不满于外感空间生命的悲伤,而是实由这外感生命空间所引出的东西所激发。

下阕以“情怀渐觉”、“衰晚”指明上阕“外感生命”的“空间”引出的是“内感生命”的“时间”,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生命的过程,从而指向空间生命向外拓展的可能在时间生命内在断裂中呈现出的不可能,这种不可能性带来了此生愿未了,此世命已休的既个人化的又带有普遍性的浓重哀伤,从而在老病将死之痛楚中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鸾镜朱颜惊暗换”的乍然惊醒,就是“时间性”的断裂和脱落。“绿杨芳草”和“鸾镜朱颜”皆为青春生命之美好,然结以“几时休”与“惊暗换”,却表达出词人对于宇宙空间永恒和个体生命有限的强烈感悟。昔年因多病怕饮酒伤身,望能保此空间身体于不衰,而今方觉身体的不真实,而生命的本质不过是领悟其有限性的时间而已,再要戒酒惜身又有何用,故且让酒来将自己带向沉醉,带向忘记生死之界限的超越。

因此,某种程度上,全词显示出“生”的声色之美和“死”的解脱超越,显现出从外在物质世界的空间拓展转向内在灵性生命的有限惊觉。这种转换,其实也是和中国古诗特别是唐诗的家国河山责任伦理转向宋词的儿女情长自怨自怜相呼应的。故而全词呈现出宋词特有的感伤生命之“微弱”的“用语”特点,如“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都是细腻化的情感投射中的物景转移,体现出个体生命在面对物质自然中的柔软纤细。

因而,我们鉴赏全词,既当注意词人遣词用语的巧妙,如以“乱”字描绘声色的繁华以暗衬内感生命的孤寂,暗含扰乱词人若许年来沉迷于世界空间上展开功业建树的自得心境;又当注意其普遍性的生命隐喻,即词人曾经贵为王子王孙的繁华和当前衰病老死中的虚无的相互映衬。那从前的趋炎附势、左右逢源、党同伐异,看似圆满,都突然被打破了。敏感的词人不得不直面死亡,在死亡中,他突然惊觉,功业何足依恃,生既短暂,唯当尽欢。故结末在关于“芳尊”(指美酒)的前后态度变化中,画龙点睛,再次传神地抒发在无常的生命面前,过往的一切都不过是烟云而已。(何光顺)

[1]鸾镜:镜子。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故诗文中常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2]芳尊:指代美酒。

聂冠卿

聂冠卿(988—1042),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省歙县)人。嗜学好古,手不释卷尤工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庆历元年以兵部郎中知制诰拜翰林学士,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迁大理寺丞。预修景祐广乐记,特迁刑部郎中。奉使契丹,契丹主慕其文词,礼遇甚厚。累官昭文馆,兼侍读学士。告归,卒。著有《蕲春集》十卷,不传。有《

多丽

》词一首,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见《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多丽聂冠卿

李良定公席上赋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1][2]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3]荫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4]然绛蜡,别就瑶席。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5]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注释】

①凤台沙苑:凤台,秦穆公为其女儿女婿所造建筑。传说有位叫箫史的人,善吹箫,穆公的女儿弄玉入了迷,穆公就让她嫁了他,并筑凤台给他们居住;十年后,两人双双成仙而去。此典有男女相悦的意思。沙苑,原指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泛指皇家公主的园林。

②霏:飞动,散布。

③迥:高。

④然:同“燃”。

⑤亸:下垂。【鉴赏】《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陇头泉》。聂冠卿最早使用《多丽》这一词牌词调,是现存宋词中最早的长调之一,也是最早的慢词佳作之一。

北宋初年,王朝繁荣,士大夫待遇优渥,歌舞升平、宴饮享乐之风蔓延。这首词详细刻画了士大夫春日宴游之乐和歌伎舞女的美丽,虽富艳绮丽,却也不失清新素雅。这是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与审美的真切写照。

词的上阕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良辰美景稀少,赏心乐事难得,如若遇到,应倍加珍惜。春游东城,凤台沙苑惹人幽思,清波碧水波光粼粼,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华桐树叶青翠欲滴。烟雨濛濛,杨柳依依,绿荫曳动,春光荡漾。良辰美景如斯,不禁让人流连忘返。游玩归来,则于画堂会客。“画堂”原为汉代未央宫中的堂名,因有画饰而得名,这里指有画饰的厅堂。画堂回廊,佳丽如云;高朋满座,低吟浅唱,轻声轻和,不觉光阴流逝。清歌奏和,意犹未尽,则重点红烛,设宴笙歌。如此一来,既有美景印刻于心,丝竹不绝于耳,又有佳人在侧红袖添香,轻歌曼舞,彻夜笙歌,实乃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而有之。

下阕浓墨重彩刻画美人曼舞轻歌,不负此番良辰美景。歌女们有的体态轻盈若鸿鸟翩飞,有的袅娜多姿似仙女下凡。“翩若轻鸿”源于曹植的《洛神赋》,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软妩媚;“暮为行雨标格”则化用“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传说,给人以无限遐想。美人轻启朱唇,慢歌声声,情态妖娆艳丽,恰似黄莺于花丛之中飞鸣,婉转甜腻。“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是对翩跹起舞的美人的特写。云鬓渐松发丝散,娇柔腰肢困无力,神态娇慵香艳,惹人怜爱。此情此景尽收词人眼底,如若让这良辰美景散去,要到何处再寻回?于是发出了“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的慨叹,难得这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莫要轻易失去,随意打发。

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为:“情文并茂,富丽精工。”这首词刻画描写了士大夫的享乐生活,大力铺陈人物、景物、场面,绘声绘色,淋漓尽致。用典方面非常独到,用历史中著名的典故营造出温柔艳丽的氛围。史仲文先生在论及此词时说:“它包容了很多古时的名句名意在内,而且对后世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作为现存最早的宋代慢词之一,其出现打破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宋词的文体样式。(吴璐薇 乐云)

[1]凤台沙苑:凤台,秦穆公为其女儿女婿所造建筑。传说有位叫箫史的人,善吹箫,穆公的女儿弄玉入了迷,穆公就让她嫁了他,并筑凤台给他们居住;十年后,两人双双成仙而去。此典有男女相悦的意思。沙苑,原指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泛指皇家公主的园林。

[2]霏:飞动,散布。

[3]迥:高。

[4]然:同“燃”。

[5]亸:下垂。

柳永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柳永暮年及第,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其词音律谐和,语意妥帖,婉转铺叙,内容多写歌妓生活、都市风光以及文人羁旅行役,状人状物细腻委婉,深得词家风旨,一时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雅俗并存,雅词用赋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俗词开金、元曲子词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自成一格。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至柳永而一变。所著有《乐章集》,存词206首,见毛晋《宋六十名家词》。

曲玉管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1][2]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注释】

①锦字:又称锦字回文。据《晋书》,窦滔妻苏氏善属文,窦滔被贬,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之。后因以指妻寄夫之书信。难偶:难以相遇。

②断雁:鸿雁传书,此处指雁没有担负传书的任务。【鉴赏】

此词作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柳永进士及第后离开汴京赴外任职期间。此词抒写了登山临水所触发的旅思离怀,羁旅行役中的都市风情,高远悲凉的气象中揉入了旖旎冶艳的情思,这正是柳词突破传统宦游题材所呈现的特色。

本词为三叠长调。前二调是双拽头,平列出两段情景相交织。上片写眼前所见的秋天景色:“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陇首”即山头。“云飞”即云阵飞行。“阑”通“栏”,即栏杆之意。意思是,山巅轻云飘飞,江边夕阳悠悠,暮霭沉沉,满眼烟波。因为“凭阑久”,所以“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一望”是一眼望过去。“关河”即关塞,关防,泛指山河。柳永在《八声甘州》中也有:“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意思是,我凭栏远远望去,只见千里山河,萧条冷落,浸染在这疏寒的深秋,此情此景,我怎忍登高怀远时凝眸?这里好像有一个矛盾,不是“凭阑久”吗,怎么又说“忍凝眸”呢?既然不忍凝望,为何不下楼去,而非要“凭阑久”呢?这种矛盾的心情,是非常真切深刻的。辛弃疾词“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天高望远,只能更加引起人向往而不得的悲哀,引起人追求而不得的怅惘。虽然明知如此,可是那种追求、向往的情绪却使人不得不望。柳永也是这种心情。

词的上片写眼前所见之景,中片则写心中所思之人。中片先写情,后写景。遥远的京城之内,有我思念的那位体态轻盈的如仙女般的佳人。自从与她分别之后,竟然没有寄赠我只字音书。“盈盈仙子”,写所思之人的身份。唐人诗中习惯上以仙女作为美女之代称,一般用来指娼妓或女道士。这里大约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锦字”化用窦滔、苏蕙夫妻之典。词人和这位“仙子”虽非正式夫妻,但其进士及第后被仁宗放落而出京,与窦滔之获罪远徙,有些近似之故。“难偶”,就是难遇,无缘相见。“断雁无凭”三句意思是,想必是那传书的鸿雁离开了雁群,无所倚仗,独自飘飘然飞落到了沙洲之中,这不由得又牵引起我一缕悠长的惆怅和无尽的相思啊!“思悠悠”三字,既总结了第二片,又与上片的“忍凝眸”相呼应,意义更深入一层。

下片承上“思悠悠”,先转入追忆旧时的幽欢佳会,再折回如今分离的云愁雨恨,最后归结到眼前的黯然销魂。暗自回首,当初曾有多少甜美的幽会欢娱。谁料到聚散皆由天注定,难凭人意,一朝分离,竟郁结成一怀云雨相思的憾恨苦愁。“阻追游”三字,正写与所爱之人因宦游而被阻隔离别的悲哀。因为天各一方,难以再会,所以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一生不得知遇,不免黯然神伤。词人终日闷闷无语,独自怅惘失望地走下高楼。“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贯通。(周密)

[1]锦字:又称锦字回文。据《晋书》,窦滔妻苏氏善属文,窦滔被贬,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之。后因以指妻寄夫之书信。难偶:难以相遇。

[2]断雁:鸿雁传书,此处指雁没有担负传书的任务。

雨霖铃

柳永[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2]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3]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

①都门帐饮:在都城门外设帐摆宴饯别。

②去去:重复言之,表行程之远。

③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天。【鉴赏】

这是柳永词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几乎所有的宋词选本都无所缺遗。词的背景是词人离开京城南下赴任,与恋人依依惜别。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词人把这个人人都会遇到的场景写得凄凄切切,十分感人,元人将它列为“宋金十大曲”之一。全词从“别”字生发,临别前——惜别时——别离后,由景及情,由情及景层层铺叙开来。

上片写一个深秋的傍晚,寒蝉哀婉凄切地悲鸣,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在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恋人正在一边饮酒,一边诉别离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正在依依难舍之际,撑船的艄公眼看天色将晚不得不“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两人手拉着手,泪眼盈盈两相对视着,此时,纵有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无语哽咽,一任泪水涌流。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想到这一去,烟波浩渺千里涌迭,楚天暮霭沉沉,那一片空阔迷茫该是一路的寂寞,一路的阻遏。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上片正面话别,对别时情景作具体描绘;下片则宕开一面,换作抒情,层层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自古皆然。接着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当时冷落悲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平时,这叫人怎能忍受?此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今宵”二句既写出离人漂泊的伤感,又写出惜别之人的心心相印,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已是拂晓,却只见一阵清冷的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钩冷寂的残月高高挂在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衬托出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词人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此后一年又一年,将是长长的相隔,明月清风,良辰美景,只应形同虚设。纵使有千般万种的情柔意切,又能将心中的堆积向谁倾泻呢?只能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别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周密)

[1]都门帐饮:在都城门外设帐摆宴饯别。

[2]去去:重复言之,表行程之远。

[3]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天。

蝶恋花

柳永[1][2]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3]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鉴赏】

这是一首客中怀人之作,词人将漂泊异乡的落魄与思念伊人的缠绵融合在一起写来,情真而意切。

上片写景,又带写情。登高望远,春风微吹,春草无边使人黯然愁生,一抹残照更触动凄凉孤寂之感。王夫之《姜斋诗话》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正是通过景,加以特定的环境,表现伤愁、惆怅与无法排遣的别情。“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从眼前幽微细小的风景入手,“风细细”,表面看来不沉重,但纤细平淡之中,有一种凄凉意味的感发的美。“伫”,是久久站立;“倚”,靠在栏杆上;“危”,极言楼宇之高。词人“伫倚危楼”,虽然沐浴着淡淡的春风,但心情却是孤独索寂的。李义山诗曰:“此楼堪北望,拼命倚危栏。”当时义山身在远方,既怀念朝廷家乡,又满怀失意之悲,拼命也要上楼北望。柳永这首词也是既有怀思又有悲慨,而伫倚危楼更引发了此种情意。

接着“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词人离别故乡,没有亲情相伴,想到自己的飘零,想到所思的佳人不在身边,百感交集,愁怨并生。“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冯正中有词“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也是说随着河畔草青柳绿,人的感情生命也复活了。词人倚在危楼之上,细细的丝丝春风中,唤起了生命中的某种情感。“黯黯”,迷茫沉重的样子。“生”字用得好,指慢慢增加。“天际”与“危楼”相呼应,看到天边,春愁渐起。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却说“生天际”,难道天际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吗?“草色烟光残照里”,原来是天际绵延无尽的草色,尽苍青地浸染在夕阳斜照的暮霭里。然而,“无言谁会凭阑意”,谁会体会我这种情感呢?我用什么来话来叙说这种情感呢?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自己的情意不能传达,也没有人可以对他传达。柳永这里说“谁会”,“会”是心中的真正的同感和共鸣,是从内心深处得到理解和体会。柳永说“无言谁会凭阑意”,这是一种无人相知的寂寞的悲哀。

下片写词人为了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疏”就是不细,就是放浪,不拘小节的意思。“狂”是狂放,不受拘束。我真希望任情肆意地痛饮千钟,求得暂时忘却的沉醉。然而,“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语出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怎无奈饮酒对歌,空有芳醇妙喉伴随,这勉强行乐,只会“举杯消愁愁更愁”,终归还是无聊得空虚乏味,兴趣索然。最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思之情深情浓达到高潮处,便戛然止住,这便是“曲径通幽”手法。柳永此句以劲笔写柔情,直切中见含婉,故王国维称之为“专做情语而绝妙者”(《人间词话删稿》)。王国维还在《人间词话》中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界”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无悔无改的执著。衣带渐宽,是指身体消瘦了。“伊”就是她,指所爱的人。王国维引用时,“伊”当然是指大学问大事业。柳永这里是说,为了她,我心爱的人儿,我衣带渐宽,憔悴消瘦,我愿意这样付出,我无怨无悔。(周密)

[1]伫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采莲令

柳永[1][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注释】

①月华收:指月亮渐渐落下,即将破晓。

②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鉴赏】

这首词也是写与恋人的离别之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云:“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真。‘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亦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此词收处仿佛似之。

上片写相送。秋天的早晨,云淡月落,地上结霜,曙光已现。即将西行的征人,此时心情最为凄苦。这里是环境的铺陈,黎明时分,天色冷落凄清,恰好衬托了游子惨淡的离情。“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美丽的情人紧紧地牵住我的手,一直送我送到分路的岔口。离家时推开那扇朱红的大门,吱呀吱呀的开门声,仿佛在替人叹息。“执手”写出二人那份依依不舍的深情。“轧轧开朱户”,这里体现出细节描写的真实。因为此时天刚拂晓,各家各户还在睡梦当中,周边一片寂静,所以开门时发出的阵阵声响就显得格外突出。“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此时此刻,我那千娇百媚的心上人,婀娜多姿的身影盈盈地伫立在岸边,无语泪先流。词人肝肠寸断,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也曾描写过类似的分手画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争忍回顾”似乎是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然而却引出下片那一大段的别情来。

下片写别后。我乘上一叶小舟,船夫便急忙划动桨驾着江波远去。“便恁”,就如此。来不及回头多看一眼,船儿就急匆匆随波而去了,船愈快,离人的遗憾之情愈涨。可恨那船夫只知贪图行速,哪知道我这千般离愁,万般别恨从心底涌起呢?“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我愁肠百结,却只能含恨心间,不然,我的心事又能对谁诉说呢?“更回首”直呼应“争忍回顾”,等我再回头观望时,恋人和泊舟之处皆已不见,连刚离开的都城也不见了,只可依稀看到茫茫寒江流向天外,两三点烟树,隐隐约约在眼前迷离。“寒江”与开首的“霜天”一样,再次点明这深秋的时节,衬托作者凄清的情绪。“天外”写出极目远处。“烟树”,树色朦胧。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游子步步留恋,回首不见人而以景结,情调低徊不尽,曲折婉转。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这首词的结句很有此特点,写景、抒情、叙事融合完美,体现了柳词的特色。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它“高处不减唐人”。(周密)

[1]月华收:指月亮渐渐落下,即将破晓。

[2]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1]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2]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鸳鸯被,岂暂[3]时疏散,费伊心力。滞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4][5]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6]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注释】

①因循:迟延拖拉,漫不经心。不振作之意。

②陡顿:突然。

③滞雨尤云:贪恋男欢女爱。滞,沉溺;尤,相娱,相恋。

④漏永:古人以铜壶滴漏计时。此指时间过得慢。

⑤秦云:秦楼云雨。指男欢女爱。

⑥低帏:放下帏帐。【鉴赏】

柳永善写羁旅行役之苦与相思愁情之痛,但他与很多先前的诗人或词人喜欢借用女子的口吻来抒写离情别怨不同,他总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直接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一点含蓄,这种露骨地表达感情的方式显然受到民间俚曲的影响,也因此他的词作中主体形象更加鲜明。《浪淘沙》词多为小令,柳永此词则衍化成一百三十五字的长调,分三叠,体制扩大,容量增加,用如今——往昔——如今的结构,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风雨寒夜之中,词人半夜醒来,一线寒风透窗而入,将荧荧一点青灯吹灭,周遭一片黑暗。然而更不能忍受的是,酒醒之后,又听到空寂的台阶上落雨的淅淅沥沥。这里从感觉、视觉、听觉多方面渲染出一个凄苦难耐的情境。“梦觉”,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的可能也没有了,所以“酒醒”之后,心情倍觉凄凉。“嗟因循”以下是叙述愁苦的原因,都是我自己“因循”的缘故,长久以来在天涯飘零,多少次辜负了对佳人许下的盟约,又怎忍心把从前的欢会情景,陡然间变成眼下这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既有“从前欢会”,自然开启下文对往事的追忆。

第二片承前文“忧戚”导致“愁极”,再转入“追思”。愁苦至极啊,我反复再三地回想起当初在洞房深处,多少次畅饮欢歌之后,我沉迷于鸳鸯被底那诱人的香暖。哪里是为了暂时的开怀和排郁而耗费她的气力呢?我们万种柔情,千般亲昵,缠绵无尽的尽享云雨之欢,两情相怜相惜。“再三”、“几度”中可以体会出,两人互相爱恋,已有较长的时期,所以词人夜半酒醒时才会这样的忧戚。描述男女欢会是柳永最擅长的,世人对此讥评很多。比如说他“好为徘体,词多媟黩”(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甚至谴责他“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吴曾《能改斋漫录》)等等。但是事实上,当时的士大夫普遍寻花问柳,柳永不过在词中不加讳饰地实写而已。

第三片用“恰到如今”拉回到眼前。“天长”指相距遥远,“漏永”写寒夜难尽,“无端自家疏隔”,呼应前面的“因循”。词人感叹到如今,彼此天长地阔,夜长难耐,我竟无端地自己将她疏远隔绝。虽然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屈。于是,词人用“知何时”(“知”其实是“不知”)写出自己说出自己鸳梦重温的心愿和因相思而彻夜失眠的情状。词人设想如果两人相聚,他要在低垂的帷幕下和她同眠共枕,细细地诉说他独自一人在这江畔他乡是如何夜夜数着寒更,默默地思念着她,以至于“孤灯挑尽未成眠”。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柳永词从此诗意化出,却不露痕迹,纯是天然偶合。(周密)

[1]因循:迟延拖拉,漫不经心。不振作之意。

[2]陡顿:突然。

[3]滞雨尤云:贪恋男欢女爱。滞,沉溺;尤,相娱,相恋。

[4]漏永:古人以铜壶滴漏计时。此指时间过得慢。

[5]秦云:秦楼云雨。指男欢女爱。

[6]低帏:放下帏帐。

定风波

柳永[1]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2][3]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4][5]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6]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注释】

①是事可可:对什么都不在意,无兴趣。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②暖酥:极言女子肌肤嫩滑。

③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亸:下垂的样子。

④鸡窗:指书窗,即书房。

⑤蛮笺象管:指纸与笔。蛮笺,古时四川所产之彩色笺纸,代指纸。象管,象牙笔管,代指笔。

⑥镇:常。【鉴赏】《定风波》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来用为词牌。这首闺怨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写作,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是柳永词中具市井气的俗词代表作之一。

词一开篇就写得别具情致。自从春天来临后,我看到的是柳叶绿得惨淡,桃花红得愁苦。“惨绿愁红”四个字,写尽了这女子透过绿叶红花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的那股思春之情,所以“芳心是事可可”,因为相思的心好寂寞啊,我干什么都无情无绪,终日慵散无聊。外面艳阳已高照花枝,臆语的黄莺儿在柳梢间来往穿梭,而我仍然独拥熏香绣被,懒懒地闲卧。“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之美景反衬出“犹压香衾卧”的惨愁。长久以来不施粉黛,不事打理,相思的苦恼,已经让她看起来形容憔悴,所以,“暖酥消,腻云亸”,湿润的肌肤一天天消瘦,乌云般浓黑的头发也蓬松散落,“终日厌厌倦梳裹”,从早到晚,恹恹地懒得梳整。“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真是很无奈啊,可恨那薄情郎自从走后,竟然一封书信也不寄来。

下片写女子的内心活动,女性的温情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比上片显得更活泼又有新意。“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早知如此,很后悔当初没把他那远行的马鞍紧锁不让他走。“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只应该让他铺纸拿笔吟诵诗文,管束他坐在窗前的书桌。这里的“鸡窗”来源于一个典故,《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晋朝时宋处宗买得一长鸣鸡,能与人对话,宋终日和鸡谈论,因此口头表达的技巧大有进步。后世遂以“鸡窗”作为书房之代称。“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这样他就能整日里与我相伴相随,不分离,不躲闪,我手拈针线,闲来陪他说说话,恩爱相厮守,只有我和他两个人,这样,才不会白白地浪费青春年少的美好光阴。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著名词人晏殊非常熟悉这首词,却很不欣赏柳永俚语式的对离别后相思无以排遣的少妇心态的写实刻画。张舜民《画墁录》曾记载:柳永曾拜谒晏殊。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柳永词虽不入正人雅士之眼,却深得市民阶层的喜爱,以至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周密)

[1]是事可可:对什么都不在意,无兴趣。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2]暖酥:极言女子肌肤嫩滑。

[3]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亸:下垂的样子。

[4]鸡窗:指书窗,即书房。

[5]蛮笺象管:指纸与笔。蛮笺,古时四川所产之彩色笺纸,代指纸。象管,象牙笔管,代指笔。

[6]镇:常。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鉴赏】

叶嘉莹在论及柳永词时指出:“北宋初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只用很少几个牌调,如《浣溪沙》、《玉楼春》等。柳永《乐章集》中的牌调比任何人都丰富。柳永也写短小的令词,而且也写得很好,即如我们讲义中所选的《少年游》及《凤栖梧》等,便都是极耐人寻味的富有感发和含蕴的令词。”这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柳永词写情多较直露,这首小令却有些含蓄蕴藉。因为构思上把当年欢会的情景隐到了幕后,只让读者在恍惚隐约中有所体悟。“长安古道马迟迟”,“长安”,不一定要理解为陕西的长安,长安是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马迟迟”,是指马走得很慢。别人都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竞逐奔波,而我却迟迟而行,这深深表达了柳永用世之志不能实现的那种悲凉感慨。“高柳乱蝉嘶”,高耸的杨柳枝梢,寒蝉不住的鸣嘶。古人写诗词以秋景最多,秋景中又多有衰柳的形象,柳树的枝条在秋天开始枯败凋零。“乱蝉嘶”,秋天的蝉叫得声音特别拉长,好像是在悲鸣,不似夏天的蝉叫得那么热闹。这里眼中的衰柳,耳中的悲蝉,都是秋天凄凉的象征。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与此词的秋景十分近似,不过写法上来得更加凝练工丽。“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再看远天一望无际的空中,鸟儿渐飞渐远,如血的残阳坠落得很低很低。个人的迟暮之感和西沉的夕阳一同垂落下来。这时,平旷的原野上吹来一阵冷凄的秋风,极目望去,只见天苍苍,野茫茫,四面沉沉垂接大地。这是没有归宿的人的一种苍茫的感觉。词人何以对前途如此的悲观绝望呢?

看下片:“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天上的一朵归云也没有了踪迹,去找寻它的归宿去了,我的佳人啊,也像那片云彩一样,杳无踪影了。李白诗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本是游子的象征,可是陪伴我的浮云都不见了,这是何等的凄凉与寂寞。“前期”,是指以前的梦想、期待。以前的欢聚佳期,我今天到哪里去寻找这些呢?孤独中的我又将到何处去安身呢?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失去了爱情、亲情和理想之后,自然是心如死灰。所以,词人接下来慨叹“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我对乘兴游冶寻欢的生活已经生疏了,往日的诗朋酒友,如今也零落无几,都过去了,全然不似青春年少的时候。一种生命落空的悲哀之感扑面袭来。“少年时”三字,很多本子都作“去年时”。本来“去年时”三字也未尝不好,人在老去的时候,身体和精神渐趋衰微,往往会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感。所以此句如作“去年时”,其悲慨也很深刻。不过,如果联系前面的“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来看,词人所追怀眷念的,似乎原当是多年以前的往事,如此则承以“不似少年时”,似乎更为气脉贯注,也更富于伤今感昔的慨叹。(周密)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1]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2]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3][4]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5]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注释】

①宋玉悲感:指宋玉《九辩》以悲秋起兴,抒孤身逆旅之愁思,发生不逢时之悲叹。

②陇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生,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潺湲:水流动的样子。

③更阑:更深夜残,指深夜。

④绛河:银河。天空称绛霄,故也称银河为绛河。

⑤漏箭:古时以滴漏计时,漏箭上刻时辰,随水浮沉以观时间。代指光阴。【鉴赏】《戚氏》是柳永首创的长调,在其《乐章集》中篇幅最长,收入“中吕调”。全词三叠,计二百一十二个字,字数上为北宋长调慢词之最,为词史上第二长词,仅次于南宋时吴文英的《莺啼序》。

此词为三片的长调。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从傍晚、深夜直写至翌日破晓,脉络清晰,有条不紊。第一片抒发悲秋之感。晚秋时节,一阵微雨洒落在庭院的台轩。槛外菊花稀疏已残,井边梧桐凌乱飘飞,沾惹着一缕残黄枯冷的轻烟,情景凄然。这里是近景,“晚秋”、“微雨”、“槛菊”、“井梧”,一派颓败景象。然后,以“望”字起领,描写远景。远望江河关山,夕晖黯淡间浮云飞度。想当年,宋玉悲秋,也是在这草木摇落的时节临水登山吧。路途遥遥,行役遥遥,一怀孤寂凄楚时,不愿再聆听陇头流水潺潺。当此时,败叶间的寒蝉哀鸣,衰草丛的蟋蟀悲啼,互相应和,喧嚣成一片。悲秋之祖宋玉在《九辩》中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将悲秋之感与贫士失志、羁旅客愁融合在一起。词人在这里借念宋玉所赋“临水登山”,结合眼前所见,由此引出“远道”、“行人”,再利用古乐府“陇头流水,鸣声呜咽”的传统意象,加“倦听”来描摹环境和行人的心情。末了以“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合成一支大自然的悲秋交响曲,给词人带来的,必然是内心的凄苦与无奈。

第二片叙写长夜幽思。身居孤馆度日如年,节令推移,风凉露冷,寂冷悄然中,夜渐深,更渐阑。

长空净如洗,银河清且浅,明月正皎洁,我思绪绵绵。此出“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以写实的手法勾画出孤馆寒灯的悲凉处境。接着,词人又以虚写的手法回忆了年轻时秦楼楚馆的放荡生活。漫漫长夜中面对此清寂的夜色,最不堪,屈指细数从前那蹉跎的岁月。那时节,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繁华街巷,歌舞台榭,自在潇洒年复一年,流连在红袖楼头。“那堪”二字把景与情拧紧在一块了,点一下“从前”,又开启了下文铺写年少的欢娱岁月,叙来颇有“称心岁月荒唐过”(曹寅诗句)的感慨。这一片实写与虚写两相对比,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词人当时的寂寞与凄惶。

第三片回忆当年情景。京城风光美好,当时我正年少,朝朝暮暮宴乐寻欢。况且又有疏狂放诞的朋友相呼相唤,每每对酒当歌,竞相流连忘返。这里仍是虚写,与上片结尾呼应。“别来”一句转写实景。自从与他们分别以来,日月如梭,昔日的游乐恍如梦幻,不知这寒烟绿水何日能结束我疲倦的行程。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无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一句。想来只因为这名缰利锁把我拘系,空自憔悴了容颜。追忆往事,也只徒然使愁容更添凄惨。漏壶的箭在悄悄移动,渐渐感觉到孤枕薄被的清寒。远处,城楼画角,长夜尽时呜咽已残。我熄灭残余的灯焰,守一窗悄然寂寞,自抱孤独身影,看窗纸上已晨光熹微,终是一夜无眠……结尾“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传神地勾画出一个独倚虚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这一片,今与昔,哀与乐交错映现,形成强烈对比,反思对“利名”的认识和对“往事”的追忆,以呼应上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但词人并未勘破名利;反之,正因为名利常常萦绕,致使身心憔悴,往事时时追忆,空令愁容凄惨。追逐名利和流连烟花、携友游乐,三者不可兼得,词人深深为此抱恨。词的末句耐人寻味,一生追求的三大乐事,如今却都已落空,朋友远去,歌女无踪,功名蹉跎,而暮年将至,最终只有“抱影无眠”,表现出对晚年凄清孤独的惋叹。情、景、事融成一体,词人叙来毫不费力,一代才子词人于这诗余曲源的词上的功力可见一斑。

这首词将羁旅情愁、身世之感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整篇可看成是词人自叙生平。作为柳词的压轴之作,同时代的王灼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转引过“《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评价,将之与《离骚》媲美,认为是前后辉映之作,可见其时誉之盛。(周密)

[1]宋玉悲感:指宋玉《九辩》以悲秋起兴,抒孤身逆旅之愁思,发生不逢时之悲叹。

[2]陇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生,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潺湲:水流动的样子。

[3]更阑:更深夜残,指深夜。

[4]绛河:银河。天空称绛霄,故也称银河为绛河。

[5]漏箭:古时以滴漏计时,漏箭上刻时辰,随水浮沉以观时间。代指光阴。

夜半乐

柳永[1]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2][3]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4][5]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注释】

①冻云:冬季聚积的浓重的云。

②樵风:指顺风。

③画鹢:船头画有鹢鸟的船。泛指船。

④酒旆:酒旗,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

⑤鸣榔:用长木棒敲船舷以为唱歌的节拍。指唱着渔歌回家。【鉴赏】“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冻云”指冬天聚拢的浓重的云。这里开头点明时间、地点,词人出发了。虽然在这暗淡的背景下,但是词人的游兴却很浓。从这里开始,词人一段一段写下去,由此铺陈开来。离开江边,渡过了万壑千岩,经过了越溪深处,让人不由感觉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看来词人游历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然后到了比较开阔的江面上,这时候,“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浪涛渐渐变小了,吹起了顺风,听到有商人旅客彼此在船上热闹地相互打招呼,船只高高地升起了白帆。莱蒙托夫有诗云:“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地方寻求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水面,白帆,总是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遐思。这时的词人乘着装点画鹢的船只翩翩驶过南浦。从这一段来看,舟行是翩翩的,轻快的,旅行中的词人也是愉悦的,轻松的。

第二片的视角是“望中”,从船上往外看去,词人经过了一处村庄,这里酒旆闪闪,炊烟袅袅,时间已近傍晚,雾霭朦胧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岸边点缀着几行霜树。夕阳下的江中,有渔人“鸣榔归去”,衰败的荷叶零落浅水中,倒映水中的杨柳也已经枝条枯秃。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三三两两的走来一群浣纱归来的女子,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后一段有机联系。

第三片“到此因念”,词人开始自我感想的抒发。前面两段描写了他一路行来的路途所见所闻,到这里“我”开始怀念起自己离别的相爱的女子,即所谓“绣阁轻抛”,而如今“浪萍难驻”,我离开了她住的地方,像水面的浮萍一样,终归没有办法留下来。我叹息啊,临行的时候我许下以后要再相见的约定,还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呢。可是,将来能不能见面,何时能见面,能不能真的信守约定呢?如今的我,岁暮即至,却不能返回,只好空自惆怅,遗憾挂心头啊。我只能“凝泪眼”,望断遥遥通往神京的天涯路。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落入耳中的,只有离群的孤雁渐行渐远、时断时续的哀鸣。

本篇是柳永词中最长的词调之一,长达一百四十余字,是他用旧曲名创制的新声乐府之一。全词共分三片,这也是词人首创,在柳永以前的敦煌曲子词中,尚未发现有三叠的作品。这首词三片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工:第一片写旅途的经历,第二片写途中的所见,第三片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怀。词人在描写别后的所历所见和自身的凄苦心境中揉进了对绣阁的思念,对神京的遥望,不仅反映了词人浪萍难驻的飘零身世,同时也反映了他宦途失意后的不满郁闷心情,读来令人心神惨然。(周密)

[1]冻云:冬季聚积的浓重的云。

[2]樵风:指顺风。

[3]画鹢:船头画有鹢鸟的船。泛指船。

[4]酒旆:酒旗,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

[5]鸣榔:用长木棒敲船舷以为唱歌的节拍。指唱着渔歌回家。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1]。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2]

难忘。文期酒会,几辜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注释】

①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引申为悲秋。

②屡变星霜:指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星霜。代指年月。【鉴赏】

这首《玉蝴蝶》与《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蹊径仿佛,将羁旅行役之苦、志士失意之悲与相思离别之情完全糅合在一起,这也是柳词最大的特色。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起调写景入题。登高往远处望去,雨收了,云也散了,我独自悄悄凭栏而立,忧心忡忡,目送着绵延无际的秋光。“雨收云断”,气氛清凉。“悄悄”,显出忧愁的神情。《诗经·邶风·柏舟》云:“忧心悄悄。”“目送”,秋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趋晚。“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夕阳残照之下,向晚的景色萧瑟冷落,怎能不让我引发与宋玉一样的悲凉情怀呢?这里又一次提到千古悲秋之祖宋玉这个柳永喜欢的古人。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此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秋风吹拂水面,蘋花渐渐衰残,月色微寒,露水凝住,梧桐树正一叶叶飘黄。“轻”、“老”、“冷”、“黄”四个字染织成孤清冷寂的秋色,为抒写怀远之情作烘托、铺垫。“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这景、这境,好不叫人黯然神伤,我昔日的老朋友啊,你现在在哪里呢?相隔千里,淡烟笼着寒水,一江无边的迷茫。“难忘”二字过片,连贯前后。昔日里,诗朋酒友,欢乐的聚会总是难以忘怀。可如今,辜负了多少清风明月,空度了几许星月寒霜。由昔转今,以往日期会之乐映衬今日分离之苦,倍增思念之情。“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海是这样之辽阔,山是如此之宽旷,何处才是我思念的故友所在的潇湘呢?“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想这双宿双飞的燕子也难将我情深的音书托上,只望着黄昏时天水相连的地方有我故人归来的船只,然而几次误认,让我枉自愁肠寸断。这里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地落空。“指暮天、空识归航”,用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词意,这一句将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一“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明知徒劳无益,仍然“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忧伤的我,依然凝望着依稀的远方,在孤雁的哀鸣声里,久久伫立,直到黯淡了最后一抹斜阳。收尾仍落到“望”字,将一怀惆怅的忆念融入一片凄哀渺远的景色中,断鸿声哀的残阳斜照里,天涯游子伫立凝望的情状宛若眼前。词末以景结情,浑厚蕴藉,给人余味无穷之感,与篇首相应,构成开合回环之美。(周密)

[1]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引申为悲秋。

[2]屡变星霜:指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星霜。代指年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