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数据库技术与应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4 05:56:41

点击下载

作者:刘钢,陆有军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Access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Access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试读:

前言

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力之所在,而数据的存储、管理和使用则与数据库系统息息相关。Microsoft Access是一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开发中、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理想环境,作为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计算机爱好者来说,掌握数据库技术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本书使用的软件版本为Access 2010,这是一种易学易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适用于中小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场合,既可用作本地数据库,也可应用于网络环境。

在目前出版的Access数据库教材中,不少强调的是借助于向导、鼠标从事便捷的“低层次”应用,即在可视化环境下建库、建表以及建立一些简单的窗体、查询和报表等,涉及实际编程的很少,无法生成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应用系统。本书的主要特色是:重视Access数据库应用中的程序设计,强调自主编程,使读者在掌握向导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向导所无法实现的功能,甚至能够为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用户开发依托于窗体、控件的应用程序。概括起来,本书特点如下:(1)本书用“研究生管理”实例贯穿全书的前7章,以案例驱动的方式,根据读者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地引导读者逐一掌握数据库的各个对象,并在第7章“用VBA访问Access 2010”中,以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实例——编制“研究生成绩管理与统计分析”程序作为小结,同时给出了所有程序代码,使读者充分了解VBA在访问Access数据库中的作用。(2)第1章介绍了关系型数据库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实体与属性概念、数据的完整性规则、模式的规范化等,并在后续章节中多次强调关系数据库理论在该处发挥的作用,使读者一开始就养成用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导数据库开发实践的习惯。(3)针对数据表、查询和报表对象强化实际应用的训练。例如,查询对象用较多篇幅详细地讲解直接用SQL命令建立查询的方法,深入到两表、多表关联查询乃至嵌套的子查询;并例举了用SQL命令完成Access提供的查询向导、设计视图难以完成的查询操作。又例如,通过大量不同风格的报表案例介绍报表对象的设计,并以较多的篇幅介绍设计视图和布局视图的使用。(4)针对窗体和模块对象,在讲授VBA程序设计的基础上,从教读者一步一步手动设计窗体界面入手,实现通过编写程序代码访问数据库,使原先不熟悉编程的读者也能开发基于Access的应用程序。(5)本书的最后一章用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手机零售进销存管理系统”作为案例,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出发逐步完成功能设计、数据表设计、操作界面设计、程序设计、报表设计等,并提供基本完整的程序代码。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和进一步的实践,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修改,即可生成应用于企业、公司的进销存管理系统,进而能独立开发其他应用系统。这也是本书编写的初衷。

本书习题丰富,每章的后面都提供了大量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和实验题,不仅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自学者练习。为便于教师授课和读者自学,需要配套电子教案和各章例题源文件可以联系中国铁道出版社或编者(liugang@tongji.edu.cn;tjlyj@tongji.edu.cn;chengkm@tongji.edu.cn)。

本书由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组织策划和编写工作,刘钢教授具体负责。刘钢、陆有军任主编,程克明、仲福根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和程序调试的还有黄小媚、陶虹平、肖方杰、张婷、苏显斌等。需要指出的是,主编和副主编都是从事数据库教学近20年的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全书凝聚了他们在数据库教学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由于认识所限,以及数据库技术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编者虽尽职尽力,但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5年12月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现代意义上的数据库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伴随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飞速发展、价格的急剧下降、操作系统性能的日益提高以及1970年前后关系型数据模型的出现,数据库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现代社会一刻也无法离开数据库系统。Access是一种能对数据库进行维护、管理的系统软件,用户可以通过Access提供的各类视图、向导访问数据库,或者编写程序,形成数据库应用软件,让各类非计算机专家也能自如地使用数据库系统。1.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1.1 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一个存储数据的“仓库”,仓库中不但有数据,而且数据被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保存。可以这样定义数据库:数据库是保存在磁盘等外存介质上的数据集合,它能被各类用户所共享;数据的冗余被降到最低,数据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进行访问。

在Access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以表的形式保存。一个实际应用的数据库不但包含数据,还常包含其他对象,这些对象通常是由数据表派生的,表现为数据检索的规则、数据排列的方式、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库应用程序等,Access数据库中就存在查询、报表、窗体等对象。1.1.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3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三者的关系如图1-1所示。图1-1 数据库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

1.数据库

数据以表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保证了表中数据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每个数据都有其确切的含义。在目前流行的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一般无法得知数据的真实物理地址,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数据库。

2.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个实际运行中的数据库有复杂的结构和存储方式,用户如果直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很困难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个系统软件,它如同一座桥梁,一端连接面向用户的数据库应用,另一端连接数据库。这样DBMS将数据库复杂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格式封装起来,用户访问数据库时只需发出简单的指令,这些指令由DBMS自动译成机器代码并执行,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方式、物理位置和执行过程,使得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的使用。

3.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应用是指用户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其方式有多种,包括通过交互式命令、各类向导和视图、SQL命令以及为非计算机专业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可以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也可以用其他程序语言编写。Access内嵌的语言是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它是程序设计语言VB的子集,详见第5章的相关介绍。1.2关系模型理论1.2.1 实体、属性与联系

1.实体、属性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在数据库领域内被称为实体(entity)。实体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例如工人、学生、商店、医院;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地理名词,如哮喘病、上海市。实体的特征(外在表现)称为属性(attribute),属性的差异能使人们区分同类实体。如一个人可以具备下列属性:姓名、年龄、性别、身高、肤色、发式、穿着等,根据这些属性就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认出所熟悉的人。

实体本身并不能被装进数据库,要保存客观世界的信息,必须将描述事物外在特征的属性保存在数据库中。例如,要管理学生信息,可以储存每一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家庭住址、各科成绩等,其中学号是人为添加的一个属性,用于区分两个或多个因巧合而属性完全相同的学生。在数据库理论中,这些学生属性的集合称为实体集(entity set),学号属性称为学生实体的码(key),又称关键字,码可以由一个属性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属性联合组成;在数据库应用中,实体集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

2.联系

客观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关事物之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方式。在数据库理论中,实体(集)之间同样也保持着联系,这些联系同时也制约着实体属性的取值方式与范围。下面以“系”表和“导师”表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1和表1-2所示。表1-1 “系”表表1-2 “导师”表

假如问及李小严在哪个系任教,可以先检索“导师”表的“姓名”属性,得到李小严的系编号是“D02”。至于“D02”究竟是何系,然后据此再查阅“系”表,得知“D02”代表社科系。这个例子说明,实体集(数据表)之间是有联系的,“导师”表依赖于“系”表,“系编号”是联系两个实体集的纽带,离开了“系”表,则导师的信息不完整。在数据库技术术语中,两个实体集共有的属性称为公共属性。

3.实体的联系方式

实体的联系方式通常有3种:一对多、多对多和一对一。(1)一对多

一对多联系类型是客观世界中事物间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上面例子中的“系”表与“导师”表这两个实体的联系方式就属于一对多联系,因为一个系可以有多名导师,而一名导师只能属于一个系。如果一个公司管理数据库中有“部门”表和“职工”表两个实体集,则两个表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对多联系,因为一名职工只能隶属于一个部门,而一个部门则可以有许多名职工。

在数据库应用中,一对多联系形式无须直接表达,只要将“一”实体的码放入“多”实体中来隐含表示。例如,上例中“系”表中的码是“系编号”属性,要表达“系”表和“导师”表的一对多联系只需将“系编号”属性放入“导师”表中作为两个表之间的公共属性,如表1-1和表1-2所示。(2)多对多

多对多联系类型是客观世界中事物间联系的最普遍形式,实际生活中“多对多”联系的实例可以说俯拾即是,例如:在一个学期中,一名学生要学若干门课程,而一门课程要让若干名学生来学习;一名顾客要逛若干家商店才能买到称心的商品,而一家商店必须有许多顾客光顾才得以维持;一个建筑工地需要若干名电工协同工作才能完成任务,反之一名电工一生中需要到许多个工地工作等。上述例子中,学生与课程之间、顾客与商店之间、电工与建筑工地之间的关系均为多对多联系。

在数据库应用中,多对多联系形式无法直接表达,必须引入第三个实体(又称复合实体)实现,将两个“多”实体中的码联合起来作为复合实体的码。例如,要表达“职工”表和“工地”表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就需引入“工作量”表,“职工”表的码是“职工号”属性,“工地”表的码是“工地编号”属性,而“工作量”表的码是“职工号”+“工地编号”属性,分别如表1-3、表1-4和表1-5所示。

说明: 在数据库应用中,一个多对多联系实际上是转换为两个一对多联系来间接表达的。例如,上例中,“职工”表和“工地”表之间的多对多联系是转化为两个一对多联系:“职工”表和“工作量”表(公共属性是“职工号”)、“工地”表和“工作量”表(公共属性是“工地编号”)。表1-3 “职工”表表1-4 “工地”表表1-5 “工作量”表(3)一对一

一对一联系较为少见,它表示某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对应另一个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反之亦然。例如,为补充系的信息,添加一个“系办”表,表示每个系的系部办公室地点。从常识得知,一个系只有一个系部办公室,反之一个系部办公室只为一个系所有,如表1-1和表1-6所示。

由于“系”表与“系办”表中的每一行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省略“系办”表中的“系编号”属性。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将两表合二为一,如表1-7所示。表1-6 “系办”表表1-7 “系”表1.2.2 3种数据模型

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角度,可以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实体间联系以及数据的约束规则进行抽象,归纳出3种数据模型,分别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层次模型

在层次模型中,实体间的关系形同一棵根在上的倒挂树,上一层实体与下一层实体间的联系形式为一对多。现实世界中的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区划分关系等都是层次结构应用的实例。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存在天生的缺陷,其访问过程复杂,软件设计的工作量较大,现已较少使用。

2.网状模型

网状数据模型又称网络数据模型,它较容易实现普遍存在的多对多关系,数据存取方式要优于层次模型,但网状结构过于复杂,难以实现数据结构的独立,即数据结构的描述保存在程序中,改变结构就要改变程序,因此目前已不再是流行的数据模型。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自1970年被提出后,迅速取代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成为流行的数据模型。它的原理比较简单,其特征是基于二维表格形式的实体集,即关系模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均以表格的形式存在,其中表完全是一个逻辑结构,用户和程序员不必了解一个表的物理细节和存储方式;表的结构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自动管理,表结构的改变一般不涉及应用程序,在数据库技术中称为数据独立性。

例如,“导师”表中“姓名”字段原来可以容纳3个字符(在Unicode编码中,一个字符既可以表示一个英文字符,也可以表示一个汉字),随着外籍教师的引进,原来的“姓名”显然无法容纳一个西文的名字,于是将其扩展到20个字符,但相应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却无须进行任何改动。

在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中,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实体转换为关系数据库中的一张表,实体的属性转换为表中的一列,称为字段(field);用于区分实体唯一性的码称为主键(primary key)。例如,在表1-1中,“系”实体转换为“系”表,有3个字段,其中“系编号”字段是主键。实体间的一对多联系通过将“一”表中的主键放入“多”表中作为外键(foreign key)来间接实现,例如,表1-1和表1-2;实体间的多对多联系通过引入第三张表来间接实现,并将两个“多”表的主键联合起来作为新表的主键,例如,表1-3、表1-4和表1-5。

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数据分散保存在若干个独立存储的表中,表与表之间通过公共属性实现“松散”的联系,当部分表的存储位置、数据内容发生变化时,表间的关系并不改变。这种联系方式可以将数据冗余(即数据的重复)降到最低。目前流行的关系数据库DBMS产品包括Access、SQLServer、My SQL、Fox Pro、Oracle等。1.2.3 表的特点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以表的形式保存,表具有以下特点:(1)表由行、列组成,表中的一行数据称为记录,一列数据称为字段,每一列都有一个字段名。(2)表中列的左右顺序是任意的。(3)每个字段只能取一个值,不得放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例如“导师”表的“姓名”字段只能放入一个人名,不应该同时放入曾用名,在确实需要使用曾用名的场合,可以添置一个“曾用名”字段。(4)表中字段的取值范围称为域。同一字段的域是相同的,不同字段的域也有可能相同,例如“工资”表中的“基本工资”与“奖金”两个字段的取值范围都可以是10000以内的实数。(5)表中行的上下顺序是任意的。(6)表中任意两行记录的内容不应相同。1.3数据完整性规则

数据完整性规则用于实现对数据的约束,决定某个字段的取值范围,可分为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域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三类。1.3.1 主键

假设有一个“研究生”表,如果它的结构为:

那么,当出现同名、同姓、同日入学、入学分数相同且研究方向一致、属于同一位导师的两个研究生,该怎样区分他们呢?关系型数据库一般不允许在一个表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记录。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添加一个标识记录的字段,以保证表中每个记录都是互不相同的,该字段称为主键,又称关键字、主码。

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主键可以是一个字段,也可以由若干个字段组合而成。例如表1-3所示的“职工”表的主键是“职工号”,表1-4所示的“工地”表的主键是“工地编号”,而表1-5所示的“工作量”表的主键则为“职工号+工地编号”。由于“职工”表与“工地”表是多对多关系,因此在“工作量”表中“职工号”和“工地编号”会重复出现,但“职工号+工地编号”的组合却只会出现一次,可以确保“工作量”表中记录的唯一性。1.3.2 实体完整性规则

主键的设置是为了确保每个记录的唯一性,因此各个记录的主键字段值是不能相同的。此外,主键字段值也不能为空,因为两个记录的主键字段同时为空则其值相同,无法标识表中的记录。

实体完整性规则规定:一个表的主键不能取重复值,也不能取空值。

观察表1-3中的“职工号”字段和表1-4中的“工地编号”字段,作为主键的两个字段不能取重复值或空值,表1-5中“职工号”字段与“工地编号”字段的取值可以各自重复,但两者的组合不会重复。在Access中被指定为主键的字段标示有钥匙图案,如图1-2所示。图1-2 Access表的主键标识1.3.3 参照完整性规则

如果两个表之间存在一对多联系,则“一”表的主键字段必然会出现在“多”表中,成为联系两个表的纽带;“多”表中出现的这个字段被称为外键,又称外码;“一”表称为该外键的参照表。

参照完整性规则规定:“多”表中的外键值或者为空,或者是“一”表中主键的有效值;外键值可以重复。

参照完整性用于保证两个表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可以将数据冗余降至最低。以前面提到的“系”表和“导师”表为例,因两者为一对多关系,“系”表中的主键“系编号”字段在“导师”表中出现,因此“系编号”在“导师”表中被称为外键,该外键的参照表是“系”表;“导师”表中“陈平林”的系编号是“D02”,在“系”表的“系编号”字段中出现,“马大可”的系编号为空是允许的,可理解成其归属未定,但如果将“李小严”的系编号改为“D04”将违反参照完整性约束,因“系”表中不存在值为“D04”的系编号,如图1-3所示。

外键表示的是两个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外键字段的名字与参照表主键字段的名字是否相同是无关紧要的,例如“导师”表中的“系编号”字段重命名为“系”或者“系号”并不影响这种关系的存在。图1-3 表间的完整性规则示意图

说明:

目前流行的关系型DBMS(包括Access在内),一般均支持实体完整性规则和参照完整性规则,即一旦主键字段的值为空值或者重复,以及外键字段值在参照表的主键字段中不存在,则DBMS将不允许这些非法数据进入数据库,并且自动报警,此外关系型DBMS还支持数据的级联更新、级联删除操作。(1)级联更新

当“一”表主键字段值更新时,对应“多”表中外键字段的所有值将自动更新。例如,如果将“系”表的系编号“D02”改成“D99”,则“导师”表中系编号字段中所有“D02”将自动修改成“D99”。(2)级联删除

如果删除“一”表中某条记录,则“多”表中外键字段值与之相同的所有记录也将自动删除,以维护参照完整性规则。例如,在图1-3中如果删除“系”表中“D02”系,则“导师”表中陈平林、李小严两位导师的记录将自动被删除。如果仍保留陈平林等人的记录,系统将无法查询他们所在系的系名,这些记录被称为“孤儿记录”。1.3.4 冗余的弊端

数据在同一个表或不同表中重复出现称为冗余(redundancy)。例如,为图省事,将“系”表和“导师”表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导师2”表,如表1-8所示。表1-8 “导师2”表

从表面上看,“导师2”表似乎更方便,只需将“导师编号”设置成主键,无须外键,还节省了两个“系编号”字段的存储空间。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导师2”表存在数据冗余现象:陈平林和李小严同为社科系的教师,表中社科系的“系名”和“电话”字段重复出现一次;如果社科系有100位教师,则“系名”和“电话”将重复出现99次。数据冗余将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1.浪费空间

重复的数据需占用内存和磁盘存储空间,造成对资源无谓的浪费。

2.数据异常

当“社科系”的电话号码需要更新时,正常情况下社科系的联系电话号码只有一个,只需修改659832××即可,而在“导师2”表中社科系的电话却需要修改两次。如果社科系有100位教师,则社科系的联系电话需要修改100次。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为“数据异常”。

3.数据不一致

如果社科系有100位教师,而系的电话号码659832××需要修改成695845××,在修改了前50位教师的系电话后,因某种原因终止了更新工作,则在以后的使用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在社科系,有的教师的系电话号码是659832××,而有的则是695845××,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

4.插入异常

假设要筹建一个电子信息系,该系目前已有办公地点和联系电话,但尚无正式职工,这种情况在“导师2”表中是很难插入的,因“导师编号”是主键,它本身不允许空值。

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中,不同的实体集(对象)不应保存在同一个表中,必须用不同的表来表示。例如,在涉及研究生管理工作时,至少要使用4个表:“系”表、“导师”表、“研究生”表、“研究方向”表,同时要确定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方式,并建立表间的关系。1.3.5 域完整性规则

域完整性规则又称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其作用是将某些字段的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超出正常值范围的数据系统将报警,同时这些非法数据不能进入数据库中。例如,对于“姓名”字段可以限制其长度最多为3个字符,“性别”的取值只能是“男”或“女”,“年龄”“成绩”值被限制为0~100的整数等。目前大多数关系型DBMS均提供了域完整性规则的实施方法。1.4模式的规范化

模式的规范化用于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一个好的数据库应该冗余尽可能少、查询效率较高,其检验标准就是看数据库是否符合范式(Normal Forms,NF)。范式可分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等。在这3个范式中,以第一范式的要求为最低,第三范式的要求为最高。一般的商业数据库在设计时达到第三范式即可满足要求。1.4.1 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1NF)规定了表中任意字段的值必须是不可分的,即每个记录的每个字段中只能包含一个数据,不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挤入”到一个字段中。例如,假设部分系办公室有两个电话号码,则表1-9是错误的。如果一些系确实需要两个电话,可以再增加一个字段保存第二个电话号码,如表1-10所示。注意两个电话号码的字段名不能相同。表1-9 有错误的“系”表表1-10 修改后的“系”表1.4.2 第二范式

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如果一个表的所有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字段时,则称该表满足第二范式(2NF)。请观察表1-11所示的“工作量”表。表1-11 出现数据冗余的“工作量”表“工作量”表的主键由两个字段组合而成(“职工号+工地编号”),表中的“名称”字段与“职工号”无关,它只依赖于“工地编号”,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主键“职工号+工地编号”,因此该表不符合第二范式的要求。可以想象如果“临江花园”工地需要100名职工,则该数据将在表中出现100次,这是不该出现的数据冗余。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将该表分解成“工作量”表与“工地”表,使得两个表中的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各自的主键“职工号+工地编号”和“工地编号”,如表1-12和表1-13所示。表1-12 “工作量”表表1-13 “工地”表

当一个表的主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段组合而成的复合主键时,要特别注意该表是否满足第二范式。1.4.3 第三范式

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表的所有非主键字段均不传递依赖于主键,称该表满足第三范式。

假设表中有A、B、C三个字段,所谓传递依赖是指如果表中B字段依赖于主键A字段,而C字段又依赖于B字段,则称字段C传递依赖于A字段,这种情况应该避免。观察表1-14所示的“导师”表。表1-14 有传递依赖的“导师”表“导师”表的主键是“导师编号”,“系编号”等非主键字段均依赖于它,但“系名”和“电话”字段却与“导师编号”无关,而仅仅依赖于“系编号”,从而形成传递依赖,造成系名和电话数据的重复。解决方法是将该表分解成“导师”表与“系”表,如表1-15和表1-16所示。表1-15 “导师”表表1-16 “系”表习题与实验

1.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什么是实体?什么是属性?什么是码?在Access数据表中,它们被称为什么?

3.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些?它们都是怎样组织数据的?

4.什么是主键?什么是外键?试举例说明。

5.观察表1-17所示的“学生”表,指出该表的主键是什么,表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3个范式,如果不合理如何改正?表1-17 “学生”表

6.某校机房对课余时间上机的学生按每分钟0.05元进行收费,学生在一天中可凭上机卡多次上机,离开时按实际上机时间扣除上机卡内的余额。机房管理数据库包含表1-18~表1-21共4个表。要求:(1)在表1-22中填入上述4个表的主键、外键及其参照表,若无外键则填“无”。(2)指出各表之间关系的类型。(3)分析各表的结构是否合理。表1-18 “上机记录”表表1-19 “班级”表表1-20 “上机卡”表表1-21 “管理员”表表1-22 表1-18~表1-21中表的主键、外键及其参照表第2章数据表操作

目前在数据库领域流行多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各个版本的Access以其独到的特点而被众多用户广泛使用。本章首先介绍Access 2010的特点、Access 2010的安装方法以及数据库中对象的概念;然后介绍数据表的相关操作。表是数据库基础,数据表就是一个保存数据的容器,没有表则一切关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定义表结构、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是数据库应用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工作。2.1Access 2010数据库概述

自Microsoft公司于1992年推出Access 1.0迄今已20多年,目前使用的最新版本是Access 2016。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系列以友好的界面、众多的向导和便捷的操作受到用户的青睐。Access 2010是Office 2010成员之一,它提供了诸如表生成器、查询生成器、报表生成器、宏生成器等可视化操作工具,以及表向导、查询向导、窗体向导、报表向导等对象生成工具。用户甚至可以不需要写一句代码就可以轻松地生成应用程序、报表,完成一些日常的、通用的事务。对专业人员而言,内嵌的VBA(Visual Basicfor Application)可以开发出极具表现力的数据库程序界面(窗体),实现各种功能以满足各类用户特定的需求。2.1.1 Access 2010的特点

Access 2010作为一个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既面向终端用户,又面向开发人员。终端用户经短期培训后可以使用向导、可视化工具以及设计视图环境完成数据库操作,实现一些通用功能;专业开发人员可以使用SQL命令、VBA语句编写数据库管理软件,以实现用户的特定功能。(2)Access 2010是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本身就是一个对象,它还包含了表、查询、窗体、报表、模块和宏6个对象。(3)Access 2010是一个开放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连)与其他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相连,实现数据的访问、交换与共享。(4)支持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OLE(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保存、编辑、展示声音、图像、图表以及动态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使得应用程序的界面多姿多彩。(5)Access 2010提供了网络数据库功能,支持Access与Share Point网站的数据库共享,使用Access 2010可以很容易地将数据发布到Web上,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库共享带来方便。(6)内置众多的宏和函数,具备完善的联机帮助。宏可以帮助用户便捷地完成一些数据库常规操作;函数则用于建立表达式,实现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遇到问题时,联机帮助系统将为用户提供服务。(7)与以往的版本相比,Access 2010增添了以下一些新功能。

①全新的用户界面:Access 2010使用称为功能区的标准区域来代替以前版本的分层菜单和工具栏,使用户操作更为方便。

②更强大的对象创建工具:Access 2010使用“创建”选项卡可快速创建新表、查询、报表、窗体及其他数据库对象;如果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了一个表或查询,则可以通过选择“窗体”或“报表”命令,基于该对象来创建新窗体或报表。

③改进的数据显示:新增的数据显示功能可帮助用户更快地创建数据库对象,然后更轻松地分析数据。

④新的数据类型和控件:计算数据类型、附件数据类型、多值字段、增强的“备注”字段、日期/时间字段的内置日历控件。

⑤共享Web网络数据库: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库应用程序,作为Access Web应用程序部署到Share Point服务器上的新方法。

⑥增强的安全性:利用增强的安全功能以及与Windows Share Point Services的高度集成,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并使用户能够让自己的信息跟踪应用程序比以往更加安全。2.1.2 安装Access 2010

Access 2010安装工作伴随着Office 2010的安装而进行,本书选择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7,具体安装步骤如下:(1)将Office 2010安装光盘插入光盘驱动器中,执行其中的Setup.exe文件,经过必要的安装文件准备后,弹出“阅读Microsoft软件许可证条款”窗口,选中“我接受此协议的条款”复选框,然后单击“继续”按钮。(2)在弹出的“选择所需的安装”窗口中单击“自定义”按钮。(3)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安装选项”选项卡,单击“Microsoft Access”组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从本机运行全部程序”(见图2-1),也可以单击“Microsoft Access”组件前的“+”按钮,在展开的子组件中进一步选择各子组件的安装方式(见图2-2);选择“文件位置”选项卡,设置Office 2010的安装路径,一般采用默认的路径(见图2-3);选择“用户信息”选项卡,输入用户名全名、缩写和公司/组织名称(见图2-4),以便将来能在创建文档时自动插入用户信息。(4)设置好以上信息后单击“立即按钮”按钮,开始安装Access 2010。完成后重新启动Windows 7,全部安装工作结束。在以后的使用中,如果需要对所安装组件进行添加、删除或者重装,可以再次执行Office 2010安装光盘上的Setup.exe文件。图2-1 设置Office 2010组件的安装方式图2-2 设置Office 2010子组件的安装方式图2-3 设置Office 2010的安装路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